中国古代文体分类复习(答案版)

合集下载

中国古文字考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文字考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文字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甲骨文最早发现于哪个朝代?A. 商朝B. 周朝C. 秦朝D. 汉朝答案:A2. 金文主要刻在什么材料上?A. 玉器B. 青铜器C. 陶器D. 竹简答案:B3. 下列哪个字不属于大篆?A. 甲B. 乙C. 丙D. 丁答案:D4. 汉字发展史上,小篆是由哪位皇帝统一的?A. 秦始皇B. 汉武帝C. 唐太宗D. 宋徽宗答案:A5. “六书”中,形声字属于哪一类?A. 象形B. 指事C. 会意D. 形声答案:D6. “文”和“字”在古文字学中有何区别?A. “文”指单个的字,“字”指多个字的组合B. “文”指文字的本义,“字”指文字的引申义C. “文”指文字的形体,“字”指文字的读音D. “文”指文字的形体,“字”指文字的意义答案:D7. 下列哪个字的造字方法是会意?A. 山B. 休C. 木D. 马答案:B8. 汉字的演变经历了哪几个阶段?A. 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B. 甲骨文、金文、小篆、楷书C. 甲骨文、金文、隶书、楷书D. 甲骨文、小篆、隶书、楷书答案:D9. 汉字的构造方式中,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六书”?A. 象形B. 指事C. 会意D. 转注答案:D10. 汉字的演变过程中,隶书是由哪种字体演变而来的?A. 甲骨文C. 小篆D. 草书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汉字的构造方式“六书”包括以下哪些?A. 象形B. 指事C. 会意D. 形声E. 转注答案:ABCD12. 汉字的演变过程中,下列哪些字体属于古文字?A. 甲骨文C. 小篆D. 隶书E. 楷书答案:ABC13. 汉字的演变过程中,下列哪些字体属于今文字?A. 甲骨文B. 金文C. 小篆D. 隶书E. 楷书答案:DE14. 汉字的演变过程中,下列哪些字体属于篆书?A. 甲骨文B. 金文D. 隶书E. 楷书答案:BC15. 汉字的演变过程中,下列哪些字体属于隶书?A. 甲骨文B. 金文C. 小篆D. 隶书E. 楷书答案:D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6. 甲骨文是最早的汉字,主要刻在龟甲和兽骨上。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分类150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分类150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分类150题(含答案及解析)判断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一、官职沿革(一)官职制度1.古代帝王把帝位让给贤能的人称为禅让,是原始社会末期部落首领的选举制度。

( )2.我国古代常取爵名封赐大臣,分别为“公、侯、伯、子、男”五等,一直沿用到清代。

( )3.三省六部: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各部长官称尚书。

六部制从隋唐开始实行,一直延续到清末。

( )4.(2016·全国卷Ⅱ)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 )5.(2016·全国卷Ⅲ)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籍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

( )6.(2015·全国卷Ⅰ)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 )7.“举孝廉”是古代一种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即中央和地方一定级别的官吏根据考察情况,将未有官职的士人推荐给中央政府。

( )8.“征辟”是古代一种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

被征辟者经过试用,确有能力,就正式授予官职。

( )9.官员遇父母亡故,一般均解除官职,守丧三年,期满后起复,称为丁忧。

( ) 10.(2017·全国卷Ⅰ)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 )11.“起复”“夺情”都是指古代官员守丧期满后,被重新起用,回到原职。

( ) 12.“终养”又称“归养”,是指因亲人年老或病重而辞官侍奉。

( ) 13.古代官吏告老退休称“致仕”,也称“休致”。

官员年老有病,由本人提出申请,获准后致仕,国家据其职位,给予一定的赏赐。

( )14.(2017·全国卷Ⅲ)告老本指古代社会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有时也是官员因故辞职的一种借口。

( )15.(2016·全国卷Ⅱ)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分类150题答案及解析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分类150题答案及解析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分类150题答案及解析)一、官职沿革(一)官职制度1.√ 2.√3.√[拓展] 隋唐时,三省同为最高政务机构,一般中书省管决策,门下省管审议,尚书省管执行。

中书省长官称中书令,门下省长官称侍中,尚书省长官称尚书令。

尚书省下辖六部,吏部(管官吏的任免与考核等)、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礼部(管典礼、科举、学校等)、兵部(管军事)、刑部(管司法刑狱)、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各部副职称侍郎。

4.√5.×[拓展]“礼部”,在明代有尚书一人,左、右侍郎各一人,下设四司,分别为:仪制清吏司,掌嘉礼、军礼及管理学务、科举考试事;祠祭清吏司,掌吉礼、凶礼事务;主客清吏司,掌宾礼及接待外宾事务;精膳清吏司,掌筵飨等事务。

6.√ 7.√8.×[拓展]“征辟”是自上而下的选官制度。

一般由皇帝派人去聘任特别有名望的人叫作征召,三公以下召举布衣入仕叫作辟除,合称为“征辟”,为汉代选用官吏的一种制度。

皇帝征召的士人,多授予博士或待诏的称号,公府辟除的士人一般通称掾吏。

9.√[拓展]“丁忧”又称“丁艰”,古代指父母之丧。

古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在家守丧三年,不做官,不婚娶,不赴宴,不应考,以尽孝道。

10.√11.×[拓展]“起复”是指起用了丁忧未满之人,或是降职、革职之后重被任用;“夺情”是指官员丧服未满而朝廷强令出仕。

明清两代,官员守孝期满而起用叫“起复”;而丁忧期间,朝廷或官府有重要政务需要守孝者回去供职的,则称“夺情”。

12.√13.√[拓展] 古代官吏的退休制,形成于春秋时期,汉代承先秦,并进一步完备。

汉代丞相以下皆须致仕,称“归老”“乞骸骨”。

自魏晋以后,历代相沿。

14.√15.×[拓展]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多为居官者求退的委婉语。

16.√(二)皇室官职17.×[拓展]“皇帝”始于秦王嬴政。

公元前221年嬴政统一六国,建立秦王朝,其臣下依据三皇之名,上尊号为秦皇。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复习参考题及参考答案doc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复习参考题及参考答案doc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复习参考——题及参考答案一、填空二、名词解释:三、部分论述题答案提示:1.宋代诗人王禹偁有诗曰“可怜诗道日已替,风骚委地何人收”,这里的“风骚”指的是什么?它们对后世的文学产生了怎样的影响?(1)“风骚”指的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两种优良传统,即代表《诗经》的《国风》所形成的“风”诗传统和代表《楚辞》的《离骚》所形成的“骚”诗传统。

所谓的“风”诗传统。

是现实主义精神的世代相传;“骚”诗传统则是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传统。

(2)《国风》民歌的现实主义的思想内容和现实主义的表现艺术对后世的影响表现在:汉乐府民歌、建安风骨、北朝民歌、杜甫的“诗史”、白居易的新乐府运动、宋代王禹偁、金代元好问的诗歌;关汉卿的杂剧、曹雪芹的《红楼梦》——从一个高峰走向另一个高峰,最终走向古代文学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的“泰山极顶”。

(3)“骚”诗的积极浪漫主义影响于后世的曹植、阮籍、鲍照、李白、李贺以至苏轼、辛弃疾的豪放词、吴承恩的《西游记》、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曹雪芹《红楼梦》——大大丰富了人们的伟大想象力,大大充实了古代文学的艺术世界。

2关于《诗经》作品的来源主要有哪几种说法? 《诗经》采编的目的是什么?关于《诗经》作品的来源主要说法是献诗说、采诗说。

先秦有公卿士大夫献诗的制度,献诗的目的是运用诗歌进行讽谏或者赞誉,表达对政治的评价。

《诗经·大雅》《小雅》、《国风》中的卿士大夫的政治美刺诗可能就是通过这条途径搜集起来的。

采诗制度先秦古籍虽然没有明确记载,但是这种制度应该是存在的。

进行采诗的应该是周王朝以及各诸侯国的乐官,《国风》以及《小雅》中的许多诗就是这样汇集在一起的。

《诗经》采编的目的是多重的,其政治功利目的包括:劝谏君王、补察时政,作为贵族子弟的伦理教科书;其娱乐目的包括参照民间音乐,制礼作乐,满足耳目之娱,作为音乐教程。

3试举例说明周民族史诗的历史价值。

周民族史诗的历史价值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记载了周人从产生、发展到最终灭商建周的历史;如周民族始祖后稷的出生、周人从邰至豳和从豳至周原的迁徙、文王讨伐崇、密的战争、武王灭商的经过,在周民族史诗中都有记载。

届高考语文复习之古代文学常识训练附详细答案与详解

届高考语文复习之古代文学常识训练附详细答案与详解
问卷调查:对学员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员对训练的满意度和收获
课堂表现:观察学员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估学员的学习状态和参与度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员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员对训练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应用 能力
掌握古代文学常识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理解和分析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 运用古代文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古代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评估方法:考试成绩、作品评价、教师观察等 评估内容:学生对古代文学的理解、表达能力等 评估标准: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等 评估结果:学生成绩分布、问题分析等
评估方法:考试成绩、作品评价、教师观察等
评估内容:学生对古代文学常识的掌握程度、运用能力等
评估结果: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等
改进建议:针对不同评估结果,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如加强基础知识的巩固、提高 阅读理解能力等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XX
01 添 加 目 录 文 本
02 古 代 文 学 常 识 概 述
古代文学常识训练 03 方 法
古代文学常识训练 04 内 容
古代文学常识训练 05 详 解
古代文学常识训练 06 效 果 评 估
单击添加文档标题
古代文学常识概述
传承文化:古代文学常识是中华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这些知识有助 于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心。
汇报人:XX
《诗经》:中国最 早的诗歌总集,收 录了西周初年至春 秋中叶的诗歌。
《楚辞》:战国时期 屈原创作的诗歌,是 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 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唐诗》:唐代诗人创 作的诗歌,是中国文学 史上的瑰宝,分为古诗 、律诗和绝句等。
《宋词》:宋代诗人 创作的诗歌,形式多 样,风格各异,代表 人物有苏轼、李清照 等。

古文学复习题答案

古文学复习题答案

古文学复习题答案一、填空题1.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了______首诗歌。

2. 《左传》是春秋时期的一部______体史书,主要记载了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

3.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著名诗人,他的代表作是______。

4. 《史记》是西汉时期司马迁所著的一部______体通史,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5. 曹操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的诗歌以______见长,代表作有《观沧海》等。

二、选择题1. 下列哪部作品不属于“四书五经”?A. 《大学》B. 《中庸》C. 《孟子》D. 《史记》答案:D2. “风、雅、颂”是《诗经》的分类方式,其中“风”指的是?A. 民间歌谣B. 宫廷音乐C. 祭祀歌曲D. 史诗答案:A3. 下列哪位诗人不属于“建安七子”?A. 王粲B. 曹植C. 阮籍D. 嵇康答案:C4. “赋”是汉代文学的一种重要体裁,下列哪部作品不是赋?A. 《子虚赋》B. 《上林赋》C. 《洛神赋》D. 《出师表》答案:D5. “三曹”指的是东汉末年的三位著名文学家,下列哪一项不是“三曹”?A. 曹操B. 曹丕C. 曹植D. 曹叡答案:D三、简答题1. 简述《诗经》的艺术特色。

2. 论述《史记》在史学和文学上的贡献。

3. 分析屈原的诗歌创作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四、论述题1. 试论《左传》在中国古代史学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2. 探讨曹操诗歌中所体现的“建安风骨”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文化常识汇编附习题答案解析.doc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文化常识汇编附习题答案解析.doc

2017高考语文复习古代文化常识汇编附习题答案解析2017高考语文复习古代文化常识汇编附习题答案解析高考语文复习古代文化常识【常见借代词语】1、桑梓:家乡2、桃李:学生3、社稷、轩辕:国家4、南冠:囚犯5、同窗:同学6、烽烟:战争7、巾帼:妇女8、丝竹:音乐9、须眉:男子10、婵娟、嫦娥:月亮11、手足:兄弟12、汗青:史册13、伉俪:夫妻14、白丁、布衣:百姓15、伛偻,黄发:老人16、桑麻:农事17、提携,垂髫:小孩18、三尺:法律19、膝下:父母20、华盖:运气21、函、简、笺、鸿雁、札:书信22、庙堂:朝廷高考语文复习古代文化常识【作者作品】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5、李杜:李白、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

2022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分类练习及答案(中)

2022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分类练习及答案(中)

2022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分类练习及答案(中)(五)官职任免判断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47.“征、辟、任、除、拜、授、迁”都是指任用官员,用法相同。

(×)点拨“征”是皇帝特聘;“辟”是官府或高官聘用;“任”又称“保”,指高官保任其子弟为官,也指委任官职;“除”有“除旧官,任新官”之意,就是改任;“拜”“授”是正常授官,有时是平级调任,有时是升职;“迁”一般专指官阶提升。

48.“转、徙、出、入”这几个词有时是平级调任,有时是升职。

(×)点拨这几个词都指官员调动,其中“转”“徙”泛指调动,“出”专指调离京师,有时有贬官之意,“入”专指调入京师。

49.古代任官,还有摄官、兼官、加官的制度。

“摄”是代行职守;“兼”指兼职,以低职兼高职为“行”,以高职兼低职为“领”或“平”。

(×)点拨汉代以低职兼高职为“行”,以高职兼低职为“领”;而到了唐宋,以低职兼高职为“守”,以高职兼低职为“行”。

加官,升官,于原有官职外,兼领其他官职。

50.“罢、免、解、黜、夺、放、贬、谪、左迁”都是指官员的降级免职,其中“罢、免、解、黜、夺”指解除职务,“贬、谪、左迁”指降级。

(√)点拨左迁,降级使用,贬官。

古代,右表示高贵的位置,左表示较低的位置,故“左迁”为贬官降职;“迁谪”侧重于“谪”,即降官远调。

“罢、免、解、黜、夺”指官员因过失而解除职务。

“贬、谪”指因过失而降级。

“放”有流放、放逐义,从色彩上讲,是贬职。

褫夺chǐ duó:剥夺衣冠,革除功名。

51.“起复”“夺情”都是指古代官员守丧期满后,被重新任用,回到原职。

(×)点拨“起复”是指古时遭父母丧的官员守制尚未满期而应召任职,或是降职、革职及致仕之后被重新任用;“夺情”是指官员服丧期未满而应朝廷之召出而任职,或指朝廷要员经皇帝特准,不必去职在家守制,以素服办公,不参加吉礼。

2017高考语文复习古代文化常识汇编附习题答案解析

2017高考语文复习古代文化常识汇编附习题答案解析

《2017高考语文复习古代文化常识汇编附习题答案解析》摘要:、函、简、笺、鸿雁、札信,、唐宋八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四史《史记》、《汉》、《汉》、《三国志》高考语增考古代化常识学类和实用类由选考变必考今天编推荐高考语复习古代化常识及练习题带答案析起了吧高考语复习古代化常识【常见借代词语】、桑梓乡、桃李学生3、社稷、轩辕国、南冠囚犯5、窗学6、烽烟战争7、巾帼妇女8、丝竹音乐9、须男子0、婵娟、嫦娥月亮、手足兄弟、汗青史册3、伉俪夫妻、白丁、布衣姓5、伛偻黄发老人6、桑麻农事7、提携垂髫孩8、三尺法律9、膝下父母0、华盖运气、函、简、笺、鸿雁、札信、庙堂朝廷高考语复习古代化常识【作者作品】、唐宋八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并称韩柳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运动倡导者3、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苏)、苏辙(苏)、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 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5、李杜李白、杜甫李杜李商隐、杜牧6、屈原我国早伟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7、孔子名丘仲尼春秋鲁国人他是儒学派创始人被称孔圣人孟子被称亚圣两人并称孔孟8、苏轼称赞王维诗有画画有诗9、杜甫是唐代伟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反映社会现实被称诗史杜甫也因被尊诗圣有著名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别》0、我国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作者是汉朝司马迁鲁迅称《史记》史绝唱无韵《离骚》有纪、30世、70列传、0表、8共30、四史《史记》、《汉》、《汉》、《三国志》、元曲四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3、《聊斋志异》是我国部优秀言短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说蒲松龄聊斋是他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事情、法四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ǔ)5、战国期争鸣主要流派及代表儒孔子孟子法韩非子道庄子、列子墨墨子6、南宋四陆游、杨万里、成、尤袤7、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8、唐宗唐太宗李世民宋祖宋太祖赵匡胤秦皇秦始皇嬴政汉武汉武帝刘彻9、我国位田诗人是东晋陶渊明(陶潜)他不五斗米折腰0、世界学作品四吝啬鬼葛朗台、夏洛克、泼溜希金、阿巴贡、国吝啬鬼型严监生高考语复习古代化常识【国学】早诗歌总集是《诗》;早爱国诗人是屈原;早田诗人是东晋陶渊明;早也是杰出边塞诗人是盛唐高适和岑参;古代杰出豪放派词人是北宋苏轼;古代杰出女词人是南宋李清照;古代著名爱国词人是南宋辛弃疾;古代伟浪漫主义诗人是唐代李白;古代伟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杜甫;古代写诗多爱国诗人是南宋陆游;古代著名长神话说是明代吴承恩《西游记》;古代著名长历史说是明初罗贯《三国演义》;古代早写农民起义长说是元末明初施耐庵《水浒传》; 古代伟现实主义长说是清代曹雪芹《红楼梦》;古代杰出长讽刺说是清代吴敬梓《儒林外史》;古代杰出言短说集是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古代早语录体散是《论语》;古代早记事详备编年体史是《左传》;古代早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古代杰出铭是唐代刘禹锡《陋室铭》;现代伟学是鲁迅;现代杰出长说是茅盾《子夜》;现代有影响短说集是鲁迅《呐喊》下页更多精彩高考语复习容。

中国古代文论复习及参考答案

中国古代文论复习及参考答案

中国古代文论复习及参考答案中南大学网络教育课程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古代文论一、名词解释:1.诗缘情2.发愤著书3.词别是一家4.尚巧贵妍5.文笔6.文以载道7.意、趣、神、色8.义理、考据、词章9.兴观群怨10.不平则鸣11.风骨12.《南词叙录》13.诗言志14.六观15.以禅喻诗16.幽情单绪17.诗大序18.“文气”说19.性灵说20.小说评点21.以意逆志22.吟咏情性23.别裁伪体24.《花部农谭》二、简答题:1.简述先秦儒家的主要文学观念。

2.简述《文心雕龙》中论“通变”的主要内容。

3.简述明代公安派的文学发展论。

4.简述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发达的原因。

5.简述明代前后七子的文学主张及创作理论。

6.简述桐城派文论的主要观点。

7.试列举汉代批评家的主要赋论观点,要求至少举出三家。

8.简述《文心雕龙》的基本思想。

9.试述孟子文艺观的主要理论主张。

10.简述白居易的诗歌理论主张。

11.简述明代小说批评发展的几个基本问题。

12.试述《文心雕龙》在古代文论史上的地位与作用。

13.简述清代毛纶、毛宗岗父子对《三国演义》的评点。

14.简述先秦道家的主要文学观念。

15.简述清代浙西派和常州派的词论主张。

16.简述汤沈之争。

三、材料分析题:1.王国维《人间词话》(节选)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有我之境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

”无我之境也。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

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无我之境,人唯于静中得之。

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

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2.叶燮《原诗·内篇》(节选)诗始于《三百篇》,而规模体具于汉。

自是而魏,而六朝、三唐,历宋元明以下至昭代,上下三千余年间,诗之质文、体裁、格律、声调、辞句,递升降不同。

高三人教版语文总复习 第2部分 第1章 第5节 备考Word版含答案.doc

高三人教版语文总复习 第2部分 第1章 第5节 备考Word版含答案.doc

第二部分第一章第五节古代文学文化常识一、称呼习惯1.王公年次纪年法:我国最早的纪年法是用王公即位的年次表示。

以“元、二、三……”为序数,至去世为止。

如:鲁僖公元年,鲁庄公十年。

此纪年法,用于秦和先秦文献中。

2.年号纪元法。

从西汉武帝建元起,以年号纪年,用“元、二、三……”为序,更换年号则重新开始。

如:元嘉元年,汉末建安中,元和十年。

新君即位,必须改变年号重新纪年,称作“改元”。

如:是年夏王,改景炎。

3.干支纪年法:干支,天干地支的合称。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叫十干,用以表序。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十二支,用以记时。

用十干和十二支循环相搭配组成甲子、乙丑、丙寅……癸亥,然后用甲子重新相配正好为数六十,通常叫六十花甲子,循环使用,周而复始,从东汉起采用干支纪年法。

如“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4.年号、干支结合纪年。

如“顺治二年乙酉四月,乾隆丁亥冬”。

四、纪时法古人纪时用地支表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小时。

从二十三点(即夜十一点)起至夜一点配子,依次顺推,前一个时辰为初,后一个时辰为正,这样也就等于将一昼夜十二个时辰分成二十四个小时。

1.元日:农历正月初一,也叫元旦,今多称春节。

2.元夜:即上元之夜,农历正月十五,又叫元宵,是赏灯节。

3.寒食:清明前一天或前两天为寒食节。

从这一天起禁火三日,寒食过后重新起火,叫新火,习俗有乞新火、踏青、插柳等。

4.端午:农历五月初五日,为纪念屈原投江,有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

5.七夕:农历七月初七为女儿节,七夕节。

传说牛郎织女七夕相会,又有妇女“乞巧”的习俗。

6.重阳:农历九月九日。

九为阳数,日月皆逢九,故又叫重九,赏菊佳节。

7.社日:农家祭社(土地神)祈年的日子。

分春社、秋社,分别在春分秋分前后举行。

8.伏日:夏至三伏,伏日指进入初伏的那一天。

9.腊日:农历十二月初八为腊日,是古人腊祭的日子,现俗称“腊八”。

10.至日:是冬至和夏至的合称,皆为二十四节气之一。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复习参考题及参考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复习参考题及参考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复习参考题及参考答案中国古代文学专题复习参考——题及参考答案三、部分论述题答案提示:1.宋代诗人王禹偁有诗曰“可怜诗道日已替,风骚委地何人收”,这里的“风骚”指的是什么?它们对后世的文学产生了怎样的影响?(1)“风骚”指的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两种优良传统,即代表《诗经》的《国风》所形成的“风”诗传统和代表《楚辞》的《离骚》所形成的“骚”诗传统。

所谓的“风”诗传统。

是现实主义精神的世代相传;“骚”诗传统则是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传统。

(2)《国风》民歌的现实主义的思想内容和现实主义的表现艺术对后世的影响表现在:汉乐府民歌、建安风骨、北朝民歌、杜甫的“诗史”、白居易的新乐府运动、宋代王禹偁、金代元好问的诗歌;关汉卿的杂剧、曹雪芹的《红楼梦》——从一个高峰走向另一个高峰,最终走向古代文学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的“泰山极顶”。

(3)“骚”诗的积极浪漫主义影响于后世的曹植、阮籍、鲍照、李白、李贺以至苏轼、辛弃疾的豪放词、吴承恩的《西游记》、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曹雪芹《红楼梦》——大大丰富了人们的伟大想象力,大大充实了古代文学的艺术世界。

2关于《诗经》作品的来源主要有哪几种说法? 《诗经》采编的目的是什么?关于《诗经》作品的来源主要说法是献诗说、采诗说。

先秦有公卿士大夫献诗的制度,献诗的目的是运用诗歌进行讽谏或者赞誉,表达对政治的评价。

《诗经·大雅》《小雅》、《国风》中的卿士大夫的政治美刺诗可能就是通过这条途径搜集起来的。

采诗制度先秦古籍虽然没有明确记载,但是这种制度应该是存在的。

进行采诗的应该是周王朝以及各诸侯国的乐官,《国风》以及《小雅》中的许多诗就是这样汇集在一起的。

《诗经》采编的目的是多重的,其政治功利目的包括:劝谏君王、补察时政,作为贵族子弟的伦理教科书;其娱乐目的包括参照民间音乐,制礼作乐,满足耳目之娱,作为音乐教程。

3试举例说明周民族史诗的历史价值。

周民族史诗的历史价值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记载了周人从产生、发展到最终灭商建周的历史;如周民族始祖后稷的出生、周人从邰至豳和从豳至周原的迁徙、文王讨伐崇、密的战争、武王灭商的经过,在周民族史诗中都有记载。

古代文化常识(含答案)

古代文化常识(含答案)

文言文专项复习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检测题(一)1、称杜甫为杜工部,称左光斗为左忠毅公,称陆游为陆放翁,分别是以_ _、_ _、_ _ 来称呼人。

A.郡望、爵名、号B.郡望、爵名、谥号C.官职、爵名、号D.官职、谥号、号2.我国古代文人学士的作品集名称内涵丰富,各具特点。

下列作品集《柳河东集》、《聊斋志异》、《范文正公集》、《李太白全集》、《稼轩长短句》、《王右丞集》、《白氏长庆集》命名方式为:A.地名、年号、谥号、字、号、官职、书房名B.地名、书房名、谥号、号、字、官职、年号C.书房名、地名、官职、号、字、谥号、年号D.地名、书房名、谥号、字、号、官职、年号3.下列各句的叙述,有错的一项是()A.古时以“泰山”喻岳父,以“伉俪”喻夫妇。

对老师称“子”“夫子”“师”“先生”。

B.臣民称皇帝为“陛下”,皇帝对臣下表示宠爱时称臣下为“卿”“爱卿”。

C.古人在称谓前加个“先”字,表示已经死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

如已死的皇帝为先帝,已死的父亲为先考,已死的母亲为先妣,已死的有才德的人为先贤。

D.“卑己尊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古人在称别人的父亲时,敬词有令堂、令尊等;称自己的父亲时,谦词有家慈、家君、家尊等。

4.下列称谓中,全属谦称的一项是()A.孤足下不才 B.愚仆小子C.妾寡人臣 D.孤不谷竖子5.下列关于称谓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陛下是对帝王的称呼,古代不敢直称帝王,而称宫殿台阶下,表示敬畏。

B.臣早期是古人表示谦卑的自称,百姓也可以自称“臣”,后用作臣下对君主的自称。

C.卿早期是古代对人的敬称,适用范围较广,后来多用作君主对臣下的称呼。

D.朕是古人的自称,本来没有贵贱之分,自秦始皇开始专用为诸侯王或皇帝的自称。

6.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人有取字、号的习惯。

男子20岁举行加冠礼时取字,女子15岁举行笄礼时取字。

人们为了尊重别人,一般不直呼其名,而称其字、号。

B古人有一些表示特定关系的称呼。

古代文化常识专题测试答案解析版

古代文化常识专题测试答案解析版

古代文化常识专题测试答案解析版古代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了解和学习古代文化常识对于我们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是对古代文化常识专题测试题目的详细解答。

1. 明清两代的文学称为“古文运动”,主要受到《庄子》的影响。

这个说法是错误的。

明清两代虽然确实重视古文,但古文的主要影响源自于《文选》和《世说新语》。

《庄子》主要影响的是史家和哲学家。

2. 关于古代汉字的书写格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在篆书发展初期,常用篆书来书写。

这是正确的说法。

古代的篆书是汉字演变的结果,因此在汉字发展初期,人们常常使用篆书来书写。

3. 中国传统的礼乐制度中,礼指的是社会各阶层之间的礼仪节俭。

这个说法是错误的。

在中国传统的礼乐制度中,礼指的是对社会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遵守,它涵盖了诸多方面。

而节俭则是在礼乐制度中的一个重要价值观。

4. 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五经”是指《诗经》、《书经》、《礼记》、《易经》和《春秋》。

这个说法是错误的。

虽然《诗经》、《书经》、《礼记》、《易经》和《春秋》都是中国古代的重要经典,但以五经指的是《易经》、《尚书》、《传》、《礼记》和《春秋》。

5.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人们常用“九州”来代表中国的疆域。

这个说法是正确的。

九州是古代中国的行政区划术语,代表了中国的疆域。

九州的位置和范围在不同历史时期有所不同。

6. 古代文化中的四书五经中,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

这个说法是正确的。

四书是儒家经典,它们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对后世儒者影响深远。

7. 近年来,我国古代文化的传承保护工作得到了广泛关注和支持。

这个说法是正确的。

近年来,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对古代文化的传承保护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通过多种途径加强了古代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工作。

8. 古代文化中的“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这个说法是正确的。

六艺是古代文化中重要的学科和技艺,包括了礼、乐、射、御、书、数六个方面,是古代士人必须学习和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024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体裁分类训练------杂记文(含答案)

2024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体裁分类训练------杂记文(含答案)

文言文体裁分类训练------杂记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止斋记段从周公【注】受事九郡,务求简靖。

其风概严而不猛,有犯,恻怛以处之,毋贷。

故名声莫不闻。

每语同僚,曰:“尔来宦途不再,岁经涉万有余里,游已倦矣!安得幽闲之地,茸一容膝之斋,其中唯竹与菊是植,终日燕坐,诚可乐也!”他日又谓余曰:“我得斋名矣。

”举所得,云:“行年六十,官三品,亦是人生合止时。

以止名斋可乎?子为我记之。

”余谢曰:“公精力未衰,中外属望,方期大用,膏泽天下,岂容止乎?且余不敏,安敢承教?”公笑曰:“子言侈矣,止此,于我为过,敢有他望,以重其过?其毋愧我。

”遂不敢复辞,勉为之说。

曰:“止之时义大矣哉!止有两义:有止而止者,行而止者。

止而止者,时行则行,时止则止。

如蹇之险而止,如蒙之坎而止,止其时也。

行而止者,谓行其事也,所止者,理而已。

如父止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

此即止其所也。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盖当止而止,既不失其时;当行而止,又皆得其所。

由此观之,止之为义,非特专主辞禄去位,闭门却扫,与夫高蹈远引,遁世无闷之谓也。

历观前人处止之义不同,有功成名遂全身远害而止者;有知足不辱恶盈好谦而止者;有委心乘化乐天知命而止者,如汉之留侯与二疏及晋之陶渊明是已。

是止也固异,夫知进而不知退既得患失暨不量其才之称否而買之煮万万也然皆非圣人之止也,圣人之止何如?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孔子也。

噫!为能尽止之之道者,其唯圣人乎?孟子不曰:自有生民以来未有孔子也。

又曰:乃所愿则学孔子也。

公如处止之道,愿以孔子为法,庶无慊于孟氏矣。

敢此以为《止斋记》。

”(有删改)[注]公,指赵孟颊。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夫知进A而不知退B既得C患失D暨不量其才之称否E而冒之者F万万也G然皆非H圣人之止也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贷,宽容、宽恕,与成语“责无旁贷”中的“贷”意思不同。

古代文化常识分类训练150题(九)古代文化常识(带答案解析)

古代文化常识分类训练150题(九)古代文化常识(带答案解析)

古代文化常识分类训练150题(九)
古代文学常识
九、判断题
1.敕是我国古代帝王诏令文书的名称之一,用于任官封爵和告诫臣僚等。

2.牒原是文书载体名称,指用竹或木制成的短简,是古代官府下行文的文种名称之一。

3.诏是天子下达臣属的文体,分为即位诏、遗诏、表诏、密诏、手诏、口诏等,属于命令式文体。

4.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其实本来是六经,还有一本《乐经》亡于秦末战火。

5.注的本义是用水灌注,水道阻塞,用水灌注才能流通。

引申为对古籍中难懂的字、句加以解释、疏通。

如《水经注》《礼记注》。

6.《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7.韩愈的《师说》有“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一句,其中的“大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术这六种基本技能。

8.表是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一种公文函件,包括章、奏、表、议四种形式,章以陈情,奏以按劾,表以谢恩,议以执异。

9.章句,剖章析句,指用分章析句的方式,对经书的意义、文向,文字进行辨析。

10.《史记》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部分,和《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古代文学常识(答案)
1.√
2. X【解析】往来文书的文种名称之一。

3.√
4.√
5.√
6.√
7. X【解析】韩愈《师说》中的“六艺”是指《诗》《书》《礼》《易》《乐》《春秋》这六部经书。

8. X【解析】应为“章以谢恩,表以陈情”。

9.√
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游褒禅山记》相比,叙得更生动,议得更简洁
《小石潭记》
《永州八记》的写作背景:柳宗元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皇帝贬为永州司马。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的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思想感情,成为后世写作山水游记的楷模。此间共写了8篇知名的山水游记,后称《永州八记》。
文中的观点句: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写作特点:借古讽今;对比论证;语言上整散结合
《兰亭集序》
写作背景:会稽山水清幽、风景秀丽。晋穆帝永和九年(353)农历三月初三,王羲之,曾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今绍兴城外的兰渚山下),举行风雅集会,曲水流觞;喝酒吟诗,
大家把诗汇集起来,王羲之乘着酒兴,写一序文,记录这次雅集,写下了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
“逸事”的文章,不是全面地记述人物一生的生平事迹,而是选取其中的一些典型事件,表现人物的思想和品格,刻画人物形象
主要手法: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
《种树郭橐驼传》
兼具寓言和政论色彩的传记文
写作意图:借种树要顺天致性,强调为官不能繁政扰民。
写作手法:借传说理

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孔雀东南飞》(并序)
《水调歌头》(并序)

是臣子向帝王呈献的奏章中的一种,多为陈情谢贺
抒情、议论、
记叙
《陈情表》
思想情感:报养祖母的孝心;感谢朝廷知遇之恩的忠心,不能从命的
忧惧之情
写作特点:融情于事,语言整散结合(多成语)
作者风格:朴实自然,以情动人,
含而不露,淡而有味

用来论断事理,有政论、史论之分
议论为主,兼有记叙
《过秦论》
写作意图:文章总论了秦的兴起,灭亡及其原因,鲜明地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其目的是提供给汉文帝作为改革政治的借鉴——实行仁政。
写作特点:用叙事来说理;多处对比;语言有赋的特点,整齐而有气势;卒章显志
中国古代文体分类复习(教师版)
文体类别
文体特征
主要表达方式
课文或典型文章
内容提示
人物传记类
以记人记事为主,通常是通过主人公的几件事来塑造人物形象。
篇名中常有“传”、“列传”、“本纪”、“世家”、“逸事”、“记……事”等标志。
记叙为主
《廉颇蔺相如列传》
(史记)
三个主要情节:完璧归赵、渑池会、刎颈之交
主要手法:选材精当、详略安排、对比烘托、对话描写
是明代宋濂送给他的同乡、浙江东阳县青年马君则的文章,作者以自己青少年时期在艰难条件下刻苦学习的亲身经历,劝勉当时的马生不要辜负良好条件,要刻苦读书,以期有成。
(3)诗序
《琵琶行》(并序)
常称为“并序”,即写在诗歌前的文章,内容类似书序,多交待写作诗歌的缘由、诗歌的内容等。
诗序交代的要素: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事件、琵琶女其人以及写作原因。
《黄生借书说》
写作目的:本文提出“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劝勉人们不要因为条件不利而却步不前,也不要因为条件优越而贪图安逸。
诗话、词话
对诗词的评论,属于文艺理论
议论
《人间词话》
《六一诗话》
作者是宋朝的欧阳修,我国最早的诗话,开后代诗歌理论著作新体裁
《板桥题画三则》

“序”在文言文中比较庞杂,大体上属于应用类。有“书序”“赠序”“诗序”之分。

议论性文体
议论为主,兼有记叙
《师说》
写作目的:说明教师的重要作用,从师学习的必要性以及择师的原则。抨击当时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错误观念,倡导从师而学的风气,同时,也是对那些诽谤者的一个公开答复和严正的驳斥。
《捕蛇者说》
中心思想:文章通过对蒋氏三代宁可冒死捕蛇而不愿受苛捐杂税之害的描写,揭示了唐朝封建统治者苛政赋税的罪行,反映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疾苦的同情。
表达方式多样,依具体文章而定:
(1)书序
《伶官传序》
在书前的称“序”、“叙”,出现在书后称“跋”、“后序”;按作序人分,有自序和他序之分。一般书序的内容有:此书(包括诗文集)的写作缘由、成书经过、作品的主要内容、章节安排、写作目的等,他序还常有对此书的评价。
既是《伶官传》这篇文章(不是书)的序,同时也是借用史论的形式写序。
《桃花源记》
对“桃花源理想”的评价:这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反对剥削压迫、反对战争的愿望,也是对当时社会黑暗现实的批判。但它又带有一定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只能是一种空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类似于“记”
记叙、描写
《项脊轩志》
结构线索:项脊轩及轩中生活的悲喜情感
细节描写例举:“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比去,以手阖门”
《游褒禅山记》
中心思想:通过记叙作者和几位同伴游褒禅山的经过,说明要实现远大理想,成就一番事业,除了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外,更需要有坚定的志向和顽强的毅力,并提出治学必须采取“深思而慎取”的态度。
写作手法:因事说理,叙议结合
《石钟山记》
文章的主旨句: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写作手法:叙议结合,议—叙—议
记叙、描写、
议论、抒情
《病梅馆记》
中心思想:作者级束缚人民思想,压制、摧残人才,表达了要求改革政治、追求个性解放的强烈愿望。
写作手法:托物言志、以梅喻人。
《黄州快哉亭记》
文章结构:以“快哉”为线索,先写景叙事,后议论抒情
思想情感:以旷达之情来慰藉不得意的士人,希望他们能胸中坦然,生于世而无往不自得,表达了自己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同时也含有不平之气。
《鸿门宴》(史记·项羽本纪)
刘邦性格:知人善任、圆滑奸诈,巧舌如簧,能屈能伸
项羽性格:坦率粗豪,重情重义,优柔寡断,有勇少谋,刚愎自用
《苏武传》(汉书)
主要手法:典型环境(尖锐的斗争环境,恶劣的自然环境)、细节描写、对比烘托
苏武性格:忠君爱国、威武不屈、贫贱不移、忠贞不渝、坚韧不拔
《左忠毅公逸事》
(《方望溪先生全集》)
情感变化:山水之乐—生死之痛—虚无之悲。表现了作者对人生敏锐、深刻的感受,对人生特别的热爱和执著。
《〈指南录〉后序》
题解:“指南录”选自“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句意
后序:相对于之前的《自序》
写作特点: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
(2)赠序
《送东阳马生序》
特征是:篇名中有“送……序”的字眼,内容也通常为长辈、上司对晚辈、属下的临别赠言,多为对对方的鼓励、期待,也有对对方的祝福、称赞、留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