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酮类化合物的光谱解析
简述黄酮、二氢黄酮、查尔酮的紫外光谱特征。
简述黄酮、二氢黄酮、查尔酮的紫外光谱
特征。
黄酮、二氢黄酮和查尔酮都是一类常见的天然多环芳香酮类化合物,它们在紫外区域都有明显的吸收峰,因此可以通过紫外光谱进行检测和鉴定。
黄酮类化合物在紫外区域的吸收峰通常在250-280nm范围内,最大吸收波长(λmax)通常在260-280nm范围内,一般为类固醇核骨架的π-π跃迁和π-电子云与芳香环上的羟基或甲氧基之间的n-π跃迁。
二氢黄酮类化合物与黄酮类似,在紫外区域的吸收峰通常也在250-280nm范围内,但它们的λmax通常比黄酮类化合物更靠近250nm,且其吸收峰形状比黄酮类化合物更扁平。
查尔酮类化合物的吸收峰则在较短的波长范围内,通常在220-250nm之间,其λmax也较低,一般在230-240nm之间。
查尔酮的吸收峰通常是由于π-π跃迁或n-π跃迁引起的。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类型的查尔酮可能具有不同的吸收峰形状和λmax值,这与它们的化学结构有关。
1/ 1。
天然药物化学-黄酮类鉴定
黄酮或黄酮醇类当有5 OH无 OH时 加入AlCl /HCl后带 向红位移35 55nm. 后带I 35~ 黄酮或黄酮醇类当有5-OH无3-OH时,加入AlCl3/HCl后带I向红位移35~55nm. 如仅向红位移17 20nm,则表示有6 含氧取代.当有3 17~ OH时 如仅向红位移17~20nm,则表示有6-含氧取代.当有3-或3-和5-OH时,加入 /HCl后 向红位移50 60nm. 50~ 环上有邻二酚羟基时, 样品+AlCl AlCl3/HCl后,带I向红位移50~60nm.当B环上有邻二酚羟基时,将"样品+AlCl3" 样品+AlCl /HCl"光谱比较 则后者带I 较前者向紫位移约30 40nm. 光谱比较, 30~ 和"样品+AlCl3/HCl"光谱比较,则后者带I 较前者向紫位移约30~40nm.如果仅 向紫位移约20nm, 20nm,则 环上有邻三羟基. 环上有邻二羟基时( 向紫位移约20nm,则B环上有邻三羟基.当A环上有邻二羟基时(不包括能产生氢键的 OH),也可由同法根据带II的位移情况作出鉴别,但没有充分的例子来说明A II的位移情况作出鉴别 5-OH),也可由同法根据带II的位移情况作出鉴别,但没有充分的例子来说明A环邻 位二羟基系统中向紫位移的范围. 位二羟基系统中向紫位移的范围.
黄酮
4'-甲氧基黄酮 甲氧基黄酮
3',4'-二甲氧基黄酮 二甲氧基黄酮
红移, 带II红移 红移 A环上取代基增加 环上取代基增加 无影响,或影响甚微 带I无影响 或影响甚微 无影响 (192页表 页表5-8) 页表
黄酮或黄酮醇的羟基 被甲基化或苷化
带I向紫位移 向紫位移
1. 3-OH (黄酮醇 甲基化或苷化使带 (328—357nm) 与黄酮的带 的波 黄酮醇)甲基化或苷化使带 与黄酮的带I 黄酮醇 甲基化或苷化使带I 长范围重叠(且光谱曲线的形状也相似 且光谱曲线的形状也相似) 长范围重叠 且光谱曲线的形状也相似 2. 5-OH甲基化使带 和带 都向紫位移 甲基化使带I和带 甲基化使带 和带II 都向紫位移5~15nm,4'-OH 甲基化或苷 , 使带I 向紫位移3~10nm 化,使带 向紫位移 3. 其他位置上的羟基取代对甲醇中的紫外光谱几乎没有影响 黄酮或黄酮醇的酚羟基被乙酰化后,原来酚羟基对紫外吸收光谱的影 黄酮或黄酮醇的酚羟基被乙酰化后, 响几乎消失.(槲皮素五乙醚化物的 光谱与黄酮很相似). 响几乎消失 槲皮素五乙醚化物的UV光谱与黄酮很相似 . 槲皮素五乙醚化物的 光谱与黄酮很相似
黄酮的鉴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化学和色谱方法对黄酮类化合物进行鉴定,验证样品中是否含有黄酮类成分,并对其结构进行初步分析。
二、实验原理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天然酚类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
其结构特点为含有两个苯环通过三碳链相连。
本实验采用以下方法进行鉴定:1. 紫外光谱法:黄酮类化合物在紫外光区有特征吸收峰,可通过测定其紫外光谱图进行鉴定。
2. 薄层色谱法(TLC):利用黄酮类化合物在特定溶剂中的分配系数差异,将其与其他物质分离,并通过与标准品进行对比鉴定。
3.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黄酮类化合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材料:1. 样品:茶叶、水果皮、植物提取物等。
2. 标准品:槲皮素、芦丁等黄酮类化合物。
3. 试剂:甲醇、乙酸乙酯、乙醇、浓盐酸、镁粉等。
4. 仪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薄层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电子天平等。
四、实验步骤1. 紫外光谱法鉴定(1)将样品用甲醇溶解,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
(2)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溶液在200-400nm范围内的吸收光谱。
(3)与标准品的光谱图进行对比,确定样品中是否含有黄酮类化合物。
2. 薄层色谱法鉴定(1)将样品用甲醇溶解,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
(2)取少量溶液点于薄层板上,并将标准品溶液点在同一薄层板上作为对照。
(3)将薄层板置于展开缸中,加入适宜的展开剂,进行展开。
(4)取出薄层板,晾干,用紫外灯照射,观察样品斑点与标准品斑点的对应关系,鉴定黄酮类化合物。
3. 高效液相色谱法鉴定(1)将样品用甲醇溶解,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
(2)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对溶液进行检测,记录色谱图。
(3)与标准品的色谱图进行对比,鉴定黄酮类化合物。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紫外光谱法结果通过紫外光谱法,样品在200-400nm范围内有特征吸收峰,与标准品的光谱图相似,表明样品中可能含有黄酮类化合物。
2. 薄层色谱法结果在薄层色谱板上,样品斑点与标准品斑点位置一致,表明样品中可能含有黄酮类化合物。
5.4黄酮类化合物的检识与结构鉴定
第四节目前主要采用的方法与对照品或与文献对照PC或TLC得到的Rf 分析对比样品在甲醇溶液中及加入酸、碱或金属盐类试剂后得到的UV光谱解析样品及其衍生物的NMR谱进行MS测定一、色谱法的应用1.纸色谱(PC):双向色谱:用于分离黄酮类及其苷的混合物第一相:醇性展开剂(分配作用)n-BuOH-HOAc-H2O (4:1:5上层,BAW)t-BuOH-HOAc-H2O (3:1:1,TBA) Rf: 苷元>单糖苷>双糖苷第二相:水或水性展开剂(吸附作用)2%~6% HOAc、3%NaCl、HOAc-浓HCl-H2O (30:3:10)Rf: a.苷元在原点附近,糖链越长,Rf 越大b.苷元:黄酮(醇)、查尔酮<二氢黄酮(醇)2.硅胶薄层色谱(TLC):用于鉴定弱极性黄酮类化合物较好。
黄酮苷元展开系统:甲苯-甲酸甲酯-甲酸(5:4:1)-----常用苯-甲醇(95:5)苯-甲醇-醋酸(35:5:5)氯仿-甲醇(85:15,70:5)黄酮衍生物(甲醚化或乙酰化)展开系统:苯-丙酮(9:1)苯-乙酸乙酯(75:25)3.聚酰胺薄层色谱:主要用于分离含游离酚羟基的黄酮及其苷类。
常用展开剂:乙醇-水(3:2)水-乙醇-乙酰丙酮(4:2:1)水-乙醇-甲酸-乙酰丙酮(5:1.5:1:0.5)水饱和的正丁醇-醋酸(100:1,100:2)丙酮-水(1:1)丙酮-95%乙醇-水(2:1:2)二、紫外光谱在黄酮类鉴定中的应用一般程序:测定样品在甲醇溶液中的UV及可见光谱;测定样品在甲醇溶液中加入各种诊断试剂后得到的UV及可见光谱。
常用诊断试剂:NaOMe, NaOAc, NaOAc/H3BO3, AlCl3, AlCl3/HCl1.黄酮类化合物在甲醇中的(1)黄酮及黄酮醇ⅡⅠ主讲教师:朱宇红天然药物化学(2)查耳酮及橙酮ⅠⅡ(3)异黄酮及二氢黄酮ⅡⅠ2.黄酮(醇)加入诊断试剂后的(2)醋酸钠((3)(4)(5)3-OH, 5-OH二、黄酮类化合物OO76OH5HO8(1)A 环上芳氢(6-H :δ 5.7~8-H :δ 5.7~(1)HO8765A环上的芳氢5-H:δ 7.96-H:δ 6.7(2)H-3’,5’ 较为高场)~7.9(d, J≈8.5~7.1(d, J≈8.5 2,,3,,45,6OR2,,3,,45,6OROR (2)(d, J≈8.5 )(d, J≈2.5 )(3)(4)糖上的质子化合物糖上的H-1’’ 黄酮醇3-O-葡萄糖苷 5.70-6.00黄酮醇7-O-葡萄糖苷 4.80-5.20黄酮醇4'-O-葡萄糖苷黄酮醇5-O-葡萄糖苷黄酮醇6及8-C-糖苷黄酮醇3-O-鼠李糖苷 5.00-5.10二氢黄酮醇3-O-葡萄糖苷 4.10-4.30二氢黄酮醇3-O-鼠李糖苷 4.00-4.20三、黄酮类化合物四、黄酮类化合物五、结构鉴定例题:1H-NMR (DMSO-。
中药化学-6第六章--黄酮类化合物
红色(pH <7) 紫色(pH= 8.5) 蓝色(pH>8.5)
OO
++
OO
无
二氢黄酮 二氢黄酮
二氢查耳 黄烷醇类 异黄酮(无或微黄色)
二氢异黄酮
二.旋光性:
旋光性 取决于
不对称碳原子的有无
有
无
所有黄酮苷(糖) 游离黄酮 二氢黄酮 二氢黄酮醇 二氢异黄酮 黄烷醇类
O2*
O
(2-位)
O* *
OH O
TLC、PPC
5.与五氯化锑反应
五氯化锑 (SdCl5): 查耳酮特征性显色反应 (红或紫红色沉淀) 黄酮、二氢黄酮、黄酮醇类呈橙色。
6.其他显色反应
Gibbˊs反应:酚羟基对位活泼质子的特征(蓝 或蓝绿色)
第三节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 一.提取方法 —— 溶剂法
溶剂法 关键 溶剂的选择 选择依据 黄酮类成分的存在状态(游离、苷)及溶解性
五.显色反应
1.还原显色反应
反应类型
鉴别特征
鉴别意义
备注
盐酸-镁粉 黄酮、二氢黄酮、 红~紫红 黄酮类特征性 假阳性
反应
黄酮醇、二氢黄酮醇 红~紫红 鉴别反应
(花色素
)
(最常用)
查耳酮、橙酮、 (-)
儿茶素类、异黄酮 (-)
四氢硼钠 还原反应
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 红~紫红 二氢黄酮类特有
其它黄酮类
23 4
HO
5'
HO
65
OH
OH
6'
glc O O
O
红花苷
二氢查耳酮(+)儿茶素
OH
HO
OH
OH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的方法学考察要点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的方法学考察要点一、本文概述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基于物质对紫外和可见光的吸收特性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在生物化学和药物分析中,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测定各类化合物的含量,其中包括黄酮类化合物。
黄酮类化合物,也称为黄酮或黄碱素,是一类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它们广泛存在于植物中,并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
因此,对黄酮类化合物进行准确、快速的定量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测定总黄酮含量中的应用,并对其方法学进行考察。
我们将详细介绍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实验操作步骤,以及影响测定结果的各种因素。
我们还将讨论该方法的优点和局限性,以及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全面探讨,我们希望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推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黄酮类化合物分析中的应用和发展。
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Vis spectrophotometry)是一种基于物质对紫外和可见光区域内特定波长光的吸收特性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该方法基于朗伯-比尔定律(Lambert-Beer Law),即溶液对光的吸收与溶液的浓度成正比,与光通过溶液的路径长度也成正比。
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中,当一束单色光通过被测溶液时,部分光能会被溶液中的吸光物质吸收,导致光强减弱。
吸光度(A)与吸光物质的浓度(c)和光程长度(l)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 A = εlc,其中ε为摩尔吸光系数,它表示单位浓度、单位光程长度下的吸光度。
对于总黄酮含量的测定,黄酮类化合物在紫外可见光区域内有特定的吸收峰,通过测量这些吸收峰处的吸光度,并结合标准品的工作曲线,可以实现对总黄酮含量的定量分析。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还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重现性好等优点,因此在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测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需要注意的是,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只能测定那些具有吸光特性的物质,且受到溶液的颜色、浊度以及其它共存物质的影响。
利用紫外光谱测定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
一、利用紫外光谱测定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大多数黄酮类化合物在甲醇中的紫外吸收光谱由两个主要吸收带组成。
出现在300~400nm 之间的吸收带称为带Ⅰ,出现在240~280nm之间的吸收带称为带Ⅱ。
不同类型的黄酮化合物的带Ⅰ或带Ⅱ的峰位、峰形和吸收强度不同,因此从紫外光谱可以推测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类型.3.乙酸钠/硼酸主要判断A环或B环是否有邻二酚羟基(5,6—二OH除外)。
〔举例说明〕4.三氯化铝及三氯化铝/盐酸,为判断有无邻二酚羟基,3—OH、5—OH提供信息。
(三)异黄酮、二氢黄酮和二氢黄酮醇类在甲醇中的UV光谱特征这三类化合物都有苯甲酰系统,而无桂皮酰结构,所以它们的紫外光谱都有强的带Ⅱ吸收,异黄酮带Ⅱ吸收在245~270nm,而二氢黄酮和二氢黄酮醇的带Ⅱ在270~295nm,一般只受A环的含氧取代基的影响,A环含氧取代基数增加,吸收峰向红位移.(四)利用诊断试剂对异黄酮、二氢黄酮和二氢黄酮醇类化合物的UV光谱的影响判断羟基位置1.甲醇钠①带Ⅱ向红位移,示A环上有羟基。
②如有5,6,7—或5,7,8—三羟基或3',4'—二羟基,则吸收带将随放置的延长而逐渐衰退。
③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带Ⅱ向红位移的大小取决于是否有游离的5—OH。
2.乙醇钠①乙醇钠使7—羟基异黄酮的带Ⅱ向红位移6~20nm,但6—位有含氧取代基时,乙醇钠几乎不能使带Ⅱ产生移动。
4',5,6,7—四羟基异黄酮的紫外光谱随时间延长而衰退。
②乙醇钠使5,7—二羟基二氢黄酮和5,7—二羟基二氢黄酮醇带Ⅱ向红位移34~37nm,而其相应的5—去氧化合物则移动51~58nm。
5,6,7-三羟基二氢黄酮的紫外光谱随时间延长而衰退。
3.乙醇钠/硼酸不能用NaOAc/H3BO3对异黄酮、二氢黄酮和二氢黄酮醇类的紫外光谱的影响来检查B 环邻位二羟基,因为它们的B环与主要发色团缺少有效的共轭.但它们中的A环有6,7—二羟基时,加入NaOAc/H3BO3后使带Ⅱ向红位移10~15nm.4.三氯化铝和三氯化铝/盐酸①异黄酮、二氢黄酮(可能也包括二氢黄酮醇)的A环如有邻二羟基(6,7-或7,8—,不包括5,6-),则带Ⅱ在AlCl3中比在AlCl3/HCl中向红位移11~30nm。
第05章 黄酮类化合物 05 黄酮类化合物的紫外光谱
天然药物化学第5章黄酮类化合物第5讲黄酮类化合物的紫外光谱预备知识01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类02紫外光谱学习目标01•掌握不同类型黄酮紫外光谱的特点02•掌握使用诊断试剂运用紫外光谱鉴别黄酮的原理黄酮类化合物的紫外光谱•基本峰带–峰带I:300~400 nm,源于桂皮酰体系的π→π*跃迁–峰带II:220~280 nm,源于苯甲酰体系的π→π*跃迁CH+OO -OCH+O-峰带II峰带Iλ(nm)250300350200峰带II峰带I一、在甲醇溶液中的基本紫外光谱特征•黄酮及黄酮醇类•查尔酮及橙酮类•异黄酮、二氢黄酮及二氢黄酮醇类•共性:带Ⅰ、带Ⅱ均较强•区别:带Ⅰ位置不同•黄酮:304~350 nm •黄酮醇•3-OH 游离:352~385 nm •3-OH 取代:328~357 nmOOOH HOOHOHOOOH HOOHOHOHλ(nm)250300350200黄酮醇黄酮•共性•带Ⅰ很强,为主峰•带Ⅱ较弱,为次强峰•区别:带Ⅰ峰位不同•查儿酮:340~390nm •橙酮:370~430nmOOHOHHO OHOOOHHOλ(nm)250300350200查儿酮400450橙酮3、异黄酮、二氢黄酮(醇)类•共性•带Ⅱ为主峰•带Ⅰ很弱,为主峰的肩峰•区别:带Ⅱ峰位不同•异黄酮:245~278 nm •二氢黄酮(醇):270~295 nmOOHOOHOOHOOHλ(nm)250300350200异黄酮二氢黄酮(醇)可根据UV 特征确定黄酮类化合物的骨架类型Ⅰ、Ⅱ均较强峰带Ⅰ黄酮:304~350 nm 黄酮醇:352~385 nmⅠ主峰,Ⅱ为次强峰带Ⅱ查儿酮:340~390nm 橙酮:370~430nmⅡ为主峰,Ⅰ为肩峰峰带Ⅰ异黄酮:245~278nm二氢黄酮(醇):270~295nmλ(nm)250300350200黄酮醇黄酮λ(nm)250300350200查儿酮400450橙酮λ(nm)250300350200异黄酮二氢黄酮(醇)引入-OH对UV的影响•7-OH黄酮•类似于二氢黄酮类(峰带II强)•4’-OH黄酮•类似于查耳酮类(峰带I强)•4’, 7-二羟基黄酮•正常•即•7-OH引入使峰带II增强•4’-OH引入使峰带I增强•A环引入-OH•带II红移•尤以5,7-OH影响大•B环引入-OH•带I红移•尤其以2’, 4’, 6’-OH •C环引入-OH (3-OH)•带I红移30~50 nm•带II影响小•OH→OCH3•相应峰带紫移15~20 nm对峰形的影响对波长的影响二、黄酮类化合物的紫外诊断试剂•CH3ONa•强碱,使所有-OH变为O-,相应峰带红移•NaOAc•弱碱,不能使5-OH离子化•NaOAc/H3BO3•能与邻二酚OH (不包括5,6-二羟基)络合,使相应峰带红移•AlCl3/HCl•AlCl3能与邻二酚OH及5-OH与4-CO络合•HCl则能破坏邻二酚OH与Al3+的络合1、CH 3ONa碱性强,解离所有Ar-OH带Ⅰ,+40~60 nm ,强度不降:示有4’-OH带Ⅰ,+50~60 nm ,强度下降:示有3-OH, 无4’-OH200 300 400 500CH 3OH -CH 3ONa -+50nm, 强度增加(不降)有4′-OHOO OH HOOHOHOO OHOOHOHO HO HO HOCH 3ONa200 300 400 500CH 3OH -CH 3ONa -碱性强,解离所有Ar-OH带Ⅰ,+40~60 nm ,强度不降:示有4’-OH带Ⅰ,+50~60 nm ,强度下降:示有3-OH, 无4’-OH+50nm, 强度降低有3-OH ,无4′-OHOO OHHO HOOOOH OCH 3OHOH2、NaOAc (未熔融)200 300 400 500MeOH -NaOAc -+12nm 有7-OH碱性较弱,酸性强的Ar-OH 解离带Ⅱ,+5~20 nm :有7-OHOO OH HOOHOHOO OHOOHOHO HO HO HO3) NaOAc/H 3BO 4•带Ⅱ,+5~10nm•A 环有邻二Ar-OH •(不包括5,6-二羟基)•带Ⅰ,+12~30nm•B 环有邻二Ar-OHOOOH O BOOB OHO HO OH HO AB4) AlCl 3及AlCl 3/HClOOOH HOOHOHOO O HOOOAl 2+Al+OO O HOOHOHAl 2+OOHOOHOHOH Al 2+OOHOOOAl+O Al 2+OOHOOHOHO OOHOOHOHOOHOOOAl+HCl H 2OAlCl 3AlCl 3H 2OHCl HClAlCl 3AlCl 3及AlCl 3/HCl 紫外图谱的应用稳定性3-OH,4-C=O 5-OH,4-C=O 邻二Ar-OHAlCl 3络合物HCl不分解不分解分解AlCl 3/HCl AlCl 3MeOH判断邻二Ar-OH 的有无、位置判断分子中3-OH,5-OH 的有无AlCl 3/HCl =AlCl 3无邻二Ar-OHAlCl 3/HCl ≠ AlCl 3有邻二Ar-OH 带Ⅰ:-30~40nm :B 环有-50~60nm :A 、B 环均可能有3-OH,5-OH 有无的判断3-OH,4-C=O 5-OH,4-C=O 邻二Ar-OHAlCl 3络合物HCl 不分解不分解分解稳定性AlCl3/HCl =MeOH 无3-OH ,无5-OHAlCl3/HCl ≠ MeOH 可能有3-OH 、5-OH带Ⅰ + 35~50nm 只有5-OH+ 60nm 只有3-OH+ 50~60nm 可能同时有3-OH 、5-OH + 17~20nm 除5-OH,尙有6-O-进一步思考本讲小结小结与讨论•不同类型黄酮化合物的紫外光谱特征•诊断试剂对黄酮紫外光谱的影响•如何运用诊断试剂与紫外光谱鉴别黄酮的结构?天然药物化学谢谢!。
天然产物化学全套 - 黄酮类化合物的检识与结构鉴定
B
6' 5'
OR'
~ 7.10, d, J ≈ 8.5 Hz ~ 7.90, d, J ≈ 2.5 Hz ~ 7.90, d, J ≈ 8.5, 2.5 Hz
25
第四节 分析:
检识与结构鉴定
二、紫外光谱
OH HO O OH
黄酮或3-O-苷 I=410-359=51nm,4'-OH
O-Glycosyl OH O
II=271-259=12nm,7-OH
I=387-359=28nm,B环有邻二OH AlCl3/HCl与AlCl3相比, I=402-433= -31nm, B环有邻二OH AlCl3/HCl与MeOH相比,
(但不包括5, 6-位)
O
注:与其在甲醇溶液中的光谱进行比较
19
第四节
检识与结构鉴定
二、紫外光谱
4、三氯化铝及三氯化铝/盐酸(AlCl3及AlCl3/HCl)
AlCl3可与下列结构系统络合,引起相应吸收带红移。
O O
OH
OH OH O O
OH
生成的铝络合物的相对稳定性顺序: 黄酮醇3-OH > 黄酮5-OH > 二氢黄酮5-OH > 邻二酚OH > 二氢黄酮醇3-OH
3
处理、喷2%AlCl3甲醇溶液(UV下检查)等
第四节
检识与结构鉴定
一、色谱法
(一)双向纸色谱法
第一向展开 —— 分配作用
展开剂:醇性溶剂,
如 n-BuOH-HOAc-H2O(BAW, 4:1:5上层)
Rf值:苷元>单糖苷>双糖苷, 一般苷元 > 0.7,苷 < 0.7
4
中药化学-黄酮
1. NaOMe:碱性强,酚OH易形成钠盐。ArOHArO-Na+, 2. 从而增加电子云密度和流动性 红移。
1.NaOMe
OH
MeOH
-
HO
O O OH O glc 6
OH 1rha
NaOMe -
+50nm,强度增加(不降)
有4-OH
200
300
400
500
1.NaOMe
OH
MeOH
-
3,5,7,4'-四羟基黄酮 山奈酚 红移 367
3,5,7,3',4'- 五羟基黄酮 槲皮素
红移
370
黄酮类在MeOH中——A环氧代对Band II的影响
HO
O
HO
O
HO
O
HO O OH O OH O
7- 羟基黄酮
红移
5,7- 二羟基黄酮 红移
5,6,7- 三羟基黄酮
252 252
268 262
红移 红移
274 274
Ⅱ
OH HO O OH
Ⅰ
OH HO
O O OH
OH OH
OH
O
2.异黄酮、二氢黄酮(醇)类 • 共性:带Ⅱ为主峰,带Ⅰ很弱,常在主峰的长波方向有一肩峰。 • 区别:带Ⅱ峰位不同 异黄酮: 245~270nm 二氢黄酮(醇):270~295nm
c.
O R
d.
O O
O
HO
O
不同母核的黄酮类化合物由于共轭系统(交叉共轭系统) 的不同,由交叉共轭系统产生的带I或带II的峰位、峰形、吸收 峰的强度也不相同,因此,据此可用于黄酮母核类型的判断。
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仙人掌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光谱分析及抗氧化性能测定
山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J un l fA sa r l nvrt o r a nh nNoma iesy o U i
20l 1 1 6): 7—50 0- 2。 2( 4
仙 人 掌 中黄 酮类 化 合 物 的光 谱 分析 及 抗 氧 化 性 能 测 定
回瑞 华 , 冬 岩 , 侯 李铁 纯 , 刁全 平 , 晓媛 刘
群 岛和斯 里 兰卡 . 近年 来我 国也 引种 了仙人 掌 , 由于仙 人 掌在 医药 方 面 的广 泛 应 用 , 其价 值 日益受 到人
们 的重视 , 对其 研究 也不 断 深入 , 已取 得较 大 的进 展 【 1据报 道 , 人掌 提取 物对 金 黄色 葡 萄球 菌 、 并 2. 仙 变 形杆 菌 、 大肠杆 菌 、 枯草 芽孢杆 菌 、 状 芽孢杆 菌有 抑制 作 用. 蜡 民间 用仙 人 掌 治 疗乳 腺 炎 、 腺炎 都 有较 腮 好 的疗效 . 国内对 仙人 掌抗 炎活性 作 了深入 的研究 , 验证 明 , 鲜 的仙 人掌 水煎 液 给小 鼠给药 , 实 新 均有 抗
心血 管也 有有益 作用 . 随着全球 人 口老龄 化 的加剧 , 泛关 注 , 而关 于 仙人 掌 的黄酮含 量 的分析 和抗 氧化性 能报 道较 少. 用光 谱法 测定 仙人 掌 中黄酮化 合物 采
的含量 【 I利 用 流动 注射化 学发 光法研 究 了仙人 掌 的抗氧化 性 能. 验结果 表 明 , 人 掌 能有 效地 抑制 4, 实 仙
炎作用 , 能抑制炎症过程中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和减轻水肿 , 又能降低棉球诱发的小 鼠肉芽组织增 生, 且对 小 鼠腹腔 巨 噬 细 胞 的 吞 噬 功 能 有 明 显 的促 进 作 用 , 急 性 炎 症 和 慢 性 炎 症 均 有 明 显 的抑 制作 对 用l . 研究 表 明 , 酮类 化合物具 有显 著 的药理 活性 和生理 作用 , 黄 如抗 氧 化作用 和清 除 自由基 、 癌 、 抗 对
黄酮类化合物.总结
题目:第五章黄酮类化合物(一)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类型及理化性质(1)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类型及理化性质内容与时间分配:(2 学时)一、掌握黄酮类化合物的定义、基本结构、分类和代表化合物二、掌握黄酮类化合物的颜色、旋光性、溶解度的特性及与结构之间的关系三、掌握黄酮类化合物酸碱性,酸性强弱与结构之间的关系及在提取分离中的应用重点与难点:重点: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分类及理化性质难点:黄酮类化合物的颜色、溶解性、及酸性§5第五章§5-1概述黄酮类化合物(55 分钟)一、名称来源二、生源途径三、结构与分类(一)苷元黄酮、黄酮醇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异黄酮、二氢异黄酮查耳酮、二氢查耳酮黄色素、橙酮黄烷 3-醇、黄烷 3、4-醇双苯吡酮类、高异黄酮类(二)苷类——1、糖的种类2、糖的连接位置3、苷原子(三)常见黄酮类化合物(见投影胶片)四、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15 分钟)§5-2 理化性质及显色反应(30 分钟)一、形状1、形态2、旋光性3、颜色二、溶解性1、苷元——共性、水溶度的差异2、苷——共性、水溶度的差异三、酸碱性(一)酸性:7、4’- OH 最强; 5-OH 最弱以黄酮为例酸性强弱顺序:7、4’-OH > 7 或 4’-OH > 一般酚 OH > 5-OH(二)碱性:因黄酮的 1 位 O 原子含未共用电子对,显弱碱性,可溶于浓酸成垟盐题目:第五章黄酮类化合物(二)黄酮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2)与提取分离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黄酮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与提取分离内容与时间分配:(2 学时)一、掌握黄酮类化合物的显色反应及与结构之间的关系和应用二、掌握黄酮类化合物的梯度 PH分离法与结构之间的关系三、掌握黄酮类化合物聚酰胺柱层析法、硅胶柱层析法和凝胶过滤法的原理以及它们与结构之间的关系重点与难点:重点:黄酮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分离方法难点:黄酮类化合物各分离方法尤其是层析法的原理及规律二、显色反应(30 分钟)(一)还原反应1、HCL -Mg 反应——黄酮(醇)、二氢黄酮(醇)2、NaBH4反应——二氢黄酮(醇)3、钠汞齐反应——黄酮(醇)、二氢黄酮(醇)、异黄酮(二)与金属盐的反应1、ALCL 3反应——三种结构2、Mg(AC )2反应——三种结构3、FeCL3反应——酚羟基4、Pb 盐中性——沉淀邻二酚OH碱性——除三种结构外、一般酚羟基5、ZrOCL 2-枸缘酸反应——区别5-OH;3-OH6、SrCL2 反应——鉴别邻二酚羟基(一)硼酸反应(二)碱性试剂反应——一般黄酮黄色加深;查耳酮和橙酮橙红~紫红色§ 5- 3黄酮化合物的提取一、提取——1、粗提2、粗体物的精制与处理(10分钟)二、分离( 55 分钟)(一)柱色谱1、硅胶柱色谱2、聚酰胺柱色谱3、葡聚糖凝胶柱色谱(二)梯度 PH 萃取法——适于酸性不同的化合物(三)根据分子中某些特定官能团进行分离1、 Pb法2、硼酸络合法§5-4黄酮类化合物的检识与结构鉴定(5分钟)一、色谱法1、PC 法2、硅胶 TLC 法题目:第五章黄酮类化合物(三)黄酮类化合物的波谱解析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黄酮类化合物的四大光谱解析方法—— UV光谱解析法内容与时间分配:(2 学时)一、掌握黄酮、黄酮醇、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异黄酮、查耳酮和橙酮的母核紫外光谱特征二、掌握加入各诊断剂的黄酮类化合物的解析规律。
黄酮类红外特征峰
黄酮类红外特征峰黄酮类红外特征峰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常见的天然产物,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和药理学作用。
在红外光谱中,黄酮类化合物通常表现出独特的红外特征峰,这些峰可以用于分析和鉴定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和组成。
首先,我们来看一类常见的黄酮类化合物——黄酮醇。
黄酮醇通常具有两个主要的红外特征峰,分别为3600-3300 cm-1区域内的羟基(-OH)振动和1660-1620 cm-1区域内的芳香环上的双键振动。
这两个峰的位置和强度可以提供关于黄酮醇的氢键和键长的信息。
另一类常见的黄酮类化合物是黄酮苷。
黄酮苷在红外光谱中显示出与黄酮醇相似的峰,但还有一些独特的特征峰。
例如,在1000-1200 cm-1的区域内,黄酮苷通常显示出糖基与黄酮骨架之间的连接带来的特征振动。
这些峰的位置和强度可以提供关于黄酮苷的糖基类型和连接方式的信息。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类型的黄酮类化合物,它们在红外光谱中显示出独特的特征峰。
例如,黄酮酮通常表现出1650-1630 cm-1区域内的酮基(C=O)振动峰,而异黄酮类化合物通常表现出特定的官能团振动峰,如醚键(930-900 cm-1)和氧杂噻环(900-850 cm-1)。
总的来说,黄酮类化合物在红外光谱中表现出各自独特的特征峰,这些特征峰可以帮助我们鉴定和分析不同类型的黄酮类化合物。
通过红外光谱技术,我们可以了解这些化合物的结构、组成和功能。
因此,研究黄酮类化合物的红外特征峰对于药物研发和天然产物鉴定具有重要意义。
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拓展黄酮类化合物的红外光谱研究,探究更多类型的黄酮类化合物的特征峰,并与其他分析技术相结合,实现黄酮类化合物的全面分析和应用。
相信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黄酮类化合物的红外光谱研究将为我们揭示更多的秘密,为人类健康和药物研发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黄酮类化合物研究的道路上,让我们一同追寻这些美妙的红外特征峰,探索黄酮的奥秘,为人类的健康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药化学:黄酮类化合物的UV光谱特征
几种黄酮类化合物在甲醇溶液中的UV光谱特征结构类型峰带II(nm)峰带I(nm)峰型特征黄酮240~280 304~350黄酮醇(3-OH游离)240~280 352~385 黄酮醇(3-OH取代)240~280 328~357 峰型相似,强度相等,但带I波长不同。
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270~295 300~330 肩峰异黄酮类245~270 310~330 肩峰带II相似,为主峰;带I很弱,为肩峰。
查耳酮类 220~270 次强峰I a 340~390,I b 300~320 橙酮类 220~270 次强峰I a 370~430,I b 280~310带I很强,为主峰;带II较弱,为次强峰。
黄酮和黄酮醇类化合物加入诊断试剂前后的UV 光谱及结构特征试剂带Ⅱ(nm )带Ⅰ(nm ) 结构特征 甲醇240-280nm304-385 nm304-350 nm ,黄酮 328-357 nm ,3-OR 352-385 nm ,3-OH两峰强度基本相同; 具体位置与母核上-OH, -OCH 3等电负性取代基有关; 电负性取代基越多,越红移红移40~60 nm 强度不降示有4′-OH 红移50~60 nm 强度下降示有3-OH ,无4′-OH A 环有取代, 红移小,无意义320-330 nm 有吸收示有7-OH ,成苷后消失 甲醇钠吸收谱图随时间延长而衰退示有对碱敏感的取代结构,易氧化破坏,如3,4′-,3,3′,4′-,5,6,7-,5,7,8-,5,3′,4′-羟基,等红移5~20 nm示有7-OH未熔融醋酸钠 在长波一侧有明显肩峰 示有4′-OH ,但无3-及/或7-OH熔融醋酸钠红移40~65 nm 强度下降示有4′-OH吸收谱图随时间延长而衰退 有对碱敏感的取代结构(同上)红移12~30 nm示B 环有邻二酚羟基 醋酸钠/硼酸红移5~10 nm示A 环有邻二酚羟基 (不包括5,6-位) AlCl 3/HCl 图谱与AlCl 3图谱相同 示结构中无邻二酚羟基 AlCl 3/HCl 图谱与AlCl 3图谱不同示结构中可能有邻二酚羟基 紫移20 nm示B 环有邻三酚羟基 紫移30~40 nm 示B 环有邻二酚羟基紫移50~65 nm示A 、B 环均可能有邻二酚羟基AlCl 3/HCl 图谱与MeOH 图谱相同 示无3-OH 及/或5-OH AlCl 3/HCl 图谱与MeOH 图谱不同示可能有3-OH 及/或5-OH 红移17~20 nm示有5-OH ,且有6-含氧取代示红移35~55 nm 示只有5-OH ,无3-OH 红移50~60 nm 示有3-OH ,或3,5-二OH三氯化铝及 三氯化铝/盐酸红移60 nm示只有3-OH。
黄酮含量的测定方法
黄酮含量的测定方法黄酮是一类天然产物,常见于植物中,具有抗氧化、抗炎、抗癌等多种生物活性。
在药学和食品工业中,测定黄酮含量的方法非常重要,因为它可以评估原料的质量和产品的纯度。
目前常用的测定方法包括光谱法、色谱法和化学法等。
光谱法是测定黄酮含量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常见的光谱法包括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UV-Vis)和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HPLC-UV)。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通过测定黄酮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从而反应其含量。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快速,但需要参考品的标准曲线进行定量分析。
相比之下,HPLC-UV法需要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可以通过分离样品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再通过紫外检测器进行定量分析。
这种方法准确性高,分离效果好,但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和资源。
除了光谱法,色谱法也是测定黄酮含量的常用方法之一。
目前常用的色谱法包括气相色谱法(GC)和液相色谱法(LC)。
气相色谱法通过将黄酮类化合物转化为易挥发的衍生化合物,再通过气相色谱仪进行分离和定量。
这种方法对于易挥发的黄酮类化合物特别有效,但对于不易挥发的化合物则不适用。
液相色谱法分为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HPLC),通过使用不同的色谱柱和移动相来实现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和定量。
这种方法具有分离效果好,灵敏度高,且适用范围广的优点。
化学法是一种相对简单的测定黄酮含量的方法。
常见的化学法包括显色反应法、比色反应法和化学滴定法等。
显色反应法通过将黄酮化合物与特定试剂反应产生有色产物,再通过测定产物的吸光度进行定量分析。
这种方法快速简便,但对于不同的黄酮类化合物,可能需要不同的试剂进行定量。
比色反应法通过与金属离子或有机碱反应,产生有色络合物,从而测定黄酮含量。
相比之下,化学滴定法需要使用标准溶液进行滴定,通过滴定的体积或浓度差计算黄酮含量。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但限制较大,只适用于某些特定化合物的测定。
总结起来,测定黄酮含量的方法有光谱法、色谱法和化学法等。
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解析
2.加入诊断试剂后引起的位移及意义
1)甲醇钠(NaOMe)对UV的影响 所有羟基都可成盐引起红移,主要用于
确定4'-OH。 (1) 4'-OH I带红移 40-60nm,且强度不降。 (2) 3-OH,但无4'- OH I带红移50-60nm, 强度降低。 (3) 7-OH 320-330nm有峰。 (4) 3,4'二OH; 3,3',4'三OH;3',4',5'三OH 随时间延长吸收强度降低。 (1)-(3)为与甲醇溶液比较; (4)为自身比较。
O
s,6.5-6.7 6.37-6.94(D M S O -d6)
(四) 糖上的质子
1. 单糖苷类 糖与苷元相连时,糖上1?-H与其它 H比较,一般位于较低磁场区。因OR (R=苷元) 不表现供电子,仅表 现吸电子的诱导作用,端基H受两个 O的诱导,处于低场(4.0-6.0)
1)葡萄糖位于不同位置时端基H化学 位移的区别: C3-OR 1?-H的 值约为5.8
OH O
OH O
2) 醋酸钠(NaOAc)对UV的影响
醋酸钠的碱性比甲醇钠弱,只能使7-OH和4'OH解离。市售的醋酸钠经熔融脱除微量醋酸后,其 对UV的影响与甲醇钠相似(指4 ' -OH和7-OH)。当市 售的醋酸钠未经熔融时,由于含有微量的醋酸,限 制了4 ' - OH的解离,故多用于7-OH的确定。
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解析
目前主要采用的方法有:
①与标准品或与文献对照PPC或TLC得到的 Rf或hRf值(Rf100)
②分析对比样品在甲醇溶液中及加入诊断试 剂后得到的UV光谱
黄酮类化合物的1HNMR谱特征
(4) 异黄酮类 ▪ H-2:δ7.80~7.60ppm,s (尖锐单峰)
▪ (5) 查耳酮类
▪ H-α:δ6.70~7.40ppm J=17 Hz ▪ H-β:δ7.30~7.70ppm J=17 Hz
▪ 橙 酮: 苄基质子:δ6.5~6.7ppm ,s
4、糖上的质子:
▪ 糖的端基氢(H-1’’)较其它糖区质子位于较低磁场 区,约在5ppm左右。
黄酮类化合物的1H-NMR谱特征
一般的经验规律:
醇-OH:δ=0.5~5ppm 酚-OH:δ=4.5~8ppm
δ=9~12ppm(若形成分子内较强H键时)
▪ 苯环质子:
δ~7.3ppm(若环上引入给电子基, 则向高 场移;若环上引入吸电子基,则向低场移)。
▪ 苯环上质子的自旋偶合常数J:
邻位偶合:7~10Hz 间位偶合:2~3Hz 对位偶合:忽略不计
糖上的H-1`` 5.70-6.00 4.80-5.20 (同上) (同上) (同上) 5.00-5.10 4.10-4.30 4.00-4.20
5、苯环上其它取代基的质子:
▪ 甲基: ▪ 乙酰氧基: ▪ 甲氧基:
2.04~2.45 ( 3H, s ) 2.30~2.45 ( 3H, s ) 3.45~4.10 ( 3H, s )
1、A环质子:
▪ (1) 5,7-二羟基取代黄子:
▪ (1) 4`-氧取代黄酮类
▪ (2) 3`,4`-二氧取代黄酮类
▪ (3) 3`,4`,5`-三氧取代黄酮类
3、C环质子:
▪ (1)黄酮类
H-3:δ~6.30 ppm,s (尖锐单峰)
(2) 二氢黄酮类
▪ 黄酮苷元苯环上羟基与糖苷化后(酚苷), 直接与糖相连的碳原子向高场位移,其邻 位及对位碳原子则向低场位移,且对位碳 原子的位移幅度大且恒定。
黄酮类(天然药物化学)
阴性。
紫外光谱数据如下所示: UVλmax nm: MeOH: NaOMe: AlCl3: AlCl3/HCl: NaOAc: 287.4(0.533) 324.5sh 243.0 322.2(0.887) 336.2sh 307.6(0.642) 372.4(0.045) 307.0(0.639) 374.2(0.040) 323.2(0.920) 370.2sh
O
B
O
B
O
O
带II在240-285nm区间,由A环苯甲酰系统 的电子跃迁所引起。
O O
A
O
A
O
带II(240285nm)(苯 甲酰系统)
带I(300400nm) 桂皮酰系统 304-350
类 型 黄酮类
说 明 -OH越多,带 I带II越红移
B环3’,4’有OH基,带II 为双峰(主 峰伴肩峰)
328-357 250-285 352-385
(4) 根据只加AlCl3和加入AlCl3及盐酸的紫外光 谱吸收峰位相减的结果,可以判断邻二酚羟基 的取代情况。
实例:从中药柴胡中分离得到山柰苷,经酸水 解后,用PC检出有鼠李糖,山柰苷及山柰酚的 紫外光谱数据如下: 山柰苷 山柰酚 UVλmax(nm) 带II 带I 带II 带I MeOH 265 345 267 367 NaOMe 265 388 278 416(分解) AlCl3 275 399 268 424 AlCl3/HCl 275 399 269 424 NaOAc 265 399 276 387 NaOAc/H3BO3 265 345 267 367
3.聚酰胺柱色谱用于分离黄酮类化合物(苷、 苷元)的原理、方法及洗脱规律。如何理解黄 酮类化合物聚酰胺色谱分离的“双重色谱”性 能。 4.简述黄酮类化合物的酸性规律及在黄酮苷 元分离中的应用。 5.何谓交叉共轭体系,它与黄酮类化合物颜 色的关系如何?
芸香苷紫外特征吸收峰
芸香苷,也被称为芦丁或维生素P,是一种天然存在于许多植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
它在紫外光谱中展现出独特的吸收特性,这些特性对于芸香苷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将详细阐述芸香苷的紫外特征吸收峰。
首先,需要了解紫外光谱的基本原理。
紫外光谱是一种基于物质对紫外光的吸收特性来进行分析的方法。
当紫外光通过物质时,某些波长的光会被物质吸收,形成吸收峰。
这些吸收峰的位置和强度与物质的分子结构和化学键合状态密切相关。
芸香苷作为一种黄酮类化合物,其分子结构中含有多个共轭双键和酚羟基等官能团,这些官能团在紫外光谱中具有较强的吸收能力。
因此,当芸香苷受到紫外光照射时,会在特定波长处产生吸收峰。
实验表明,芸香苷在紫外光谱中的主要吸收峰通常位于280-350纳米之间。
其中,最大吸收峰通常出现在约330-340纳米处。
这个吸收峰是由芸香苷分子中的黄酮结构引起的,具体来说是由共轭双键和酚羟基之间的电子跃迁所导致的。
除了最大吸收峰外,芸香苷在紫外光谱中还可能表现出其他较弱的吸收峰。
这些吸收峰的位置和强度可能会受到溶剂、pH值等实验条件的影响。
因此,在进行紫外光谱分析时,需要选择合适的实验条件以获得准确的吸收峰信息。
紫外光谱分析在芸香苷的研究和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测定芸香苷的紫外光谱,可以快速、准确地确定其存在与否,并进一步研究其分子结构和化学键合状态。
此外,紫外光谱分析还可以用于芸香苷的定量分析,通过比较吸收峰的强度与标准品的吸收峰强度,可以计算出样品中芸香苷的含量。
总之,芸香苷在紫外光谱中展现出独特的吸收特性,这些特性与其分子结构和化学键合状态密切相关。
通过紫外光谱分析,可以深入了解芸香苷的性质和应用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