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度的测量误差
长度的测量实验报告误差分析
长度的测量实验报告误差分析长度的测量实验报告误差分析引言: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中,长度的准确测量对于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产品质量的稳定性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干扰,长度测量往往存在一定的误差。
本文将通过对长度的测量实验进行误差分析,探讨误差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以及如何减小误差,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实验方法:本次实验采用了直尺和游标卡尺两种常见的长度测量工具,通过测量不同长度的标准样品来进行误差分析。
实验过程中,尽量保持实验环境的稳定,避免温度和湿度等因素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
每个样品的测量重复5次,以减小随机误差的影响。
误差来源:1. 仪器误差:直尺和游标卡尺作为测量工具,其本身存在一定的仪器误差。
直尺的刻度精度和游标卡尺的游标间距都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
因此,在进行实验前需要检查仪器的准确性和精度,并进行校准。
2. 操作误差:实验人员在使用测量工具时,可能存在读数偏差、对齐不准确等操作误差。
这些误差可能导致测量结果的偏离,因此在实验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测量,并尽量减少人为误差的影响。
3. 环境因素:环境温度和湿度等因素对测量结果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温度的变化可能导致测量工具的膨胀或收缩,进而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因此,在实验过程中需要尽量保持环境的稳定,或者进行相应的修正计算。
误差分析:通过对实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 仪器误差:直尺和游标卡尺的仪器误差对测量结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实验中,我们发现直尺的刻度精度较低,导致了较大的误差;而游标卡尺的游标间距较小,使得测量结果更加准确。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尽量选择精度更高的测量工具。
2. 操作误差:操作误差是由实验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经验所决定的。
在实验中,我们发现不同实验人员的测量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这说明操作误差对测量结果有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进行测量时,应提高实验人员的技术水平,并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测量,以减小操作误差的影响。
长度测量的误差物理教案-长度的测量误差
长度测量的误差物理教案-长度的测量误差课题名称:长度测量的误差教学目标:1. 了解测量长度的重要性和应用。
2. 理解长度测量的误差来源和影响因素。
3. 学习如何减小和控制长度测量的误差。
教学重点:1. 学生理解长度测量的误差来源和影响因素。
2. 学生能够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减小和控制长度测量的误差。
教学难点:学生掌握减小和控制长度测量误差的方法。
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Step 1:导入 (5分钟)通过引入实际生活中的长度测量问题,激发学生对长度测量的兴趣。
Step 2:长度测量误差的意义和来源 (15分钟)介绍长度测量的重要性和应用,以及长度测量的误差来源,例如仪器的精度,操作者的技术水平等。
通过示例和讨论,引导学生发现测量误差的影响因素。
Step 3:长度测量误差的控制方法 (20分钟)讲解减小和控制长度测量误差的方法,例如选择合适的测量仪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掌握准确的测量技巧等。
运用实例和练习,让学生理解和应用这些方法。
Step 4:实际操作和实验 (30分钟)在实验室中进行长度测量实验,学生自己操作测量仪器,进行长度测量。
教师指导学生掌握准确的测量方法,并记录实验数据。
Step 5:讨论和总结 (10分钟)学生将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讨论,总结实验中出现的测量误差,并讨论如何减小和控制误差。
教师进行引导和点评,帮助学生深化对长度测量误差的理解和应用。
Step 6:课堂小结 (5分钟)总结本课内容,强调减小和控制长度测量误差的重要性和方法。
教学资源:1. 实验室设备和测量仪器2. 实验指导书和实验记录表3. 相关教学资料和习题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和测量准确性。
2. 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和讨论的结果,撰写实验报告,评价自己在测量误差控制方面的掌握程度。
3. 结合实验结果和课堂表现,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拓展练习:1. 设计一个长度测量实验,探究不同测量仪器和方法对测量误差大小的影响。
八年级物理长度的测量误差(精)
第一章长度的测量误差山东省威海市国际中学庞绍君教学目的(一)、知识目标:1.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能正确地记录测量结果。
2.知道读数时要估读最小刻度的下一位数字。
3.知道测量有误差,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知道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二)、思想目标:初步了解观察演示实验的规律,通过简单的测量知识,对学生进行严谨性教育,体会测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知道长度测量的初步知识,会正确使用刻度尺。
难点:能根据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正确记录测量结果教具示教刻度尺、长方体木块、学生自备透明三角尺。
一、教学过程1.测量(着重讲测量的意义)让学生观察课本图1-1和图1-2,比较两条线段和两个圆面积的大小,再让学生用尺子量量,回答视觉总是可靠吗?继而举例说明,对于时间长短、温度高低等,靠我们的感觉直接判断,并不总是可靠。
不仅很难精确,有时甚至会出现错误。
在观察和实验中,经常需要对各种物理量做出准确的判断,得到精确的数据,就必须用测量仪器来测量。
例如: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用秤来测物体的质量,用钟表来测时间的长短,用温度计来测量温度的高低。
长度是最基本的物理量,在生产、生活中,在物理实验中经常要测量长度。
(举例)测量长度的方法和仪器有许多种,其中刻度尺是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
同时学会使用刻度尺,有助于我们学会其他测量仪器和了解测量的初步知识。
2.长度的单位测量任何物理量都必须规定它的单位。
学生已经知道“米”是长度单位。
应告诉学生,米是国际统一的长度基本单位,其他的长度单位是由米派生的。
米的代表符号是m。
其他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
它们的代表符号分别是km,dm,cm,mm,μm。
(通常刻度尺的单位标注是用符号表示,为使学生能顺利观察刻度尺,应介绍单位的代表符号)单位换算:1m=1000 km 1m=10 dm 1dm=10 cm 1cm=10 mm 1mm=1000um 1um=-1000 nm学生观察课本上的单位换算通过列举事例使学生对米、分米、厘米、毫米等单位长度能心中有数,有个粗略的概念。
初中物理教案设计《长度的测量误差》
初中物理教案设计《长度的测量误差》教案名称:长度的测量误差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理解测量误差的概念;2.掌握常见长度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常见长度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知识:请学生观察教室内的各种长度测量工具,如尺子、卷尺、游标卡尺等,提问:这些工具使用时需要注意什么?2.检测:请学生拿出一张纸条,使用尺子或卷尺测量其长度,并记录结果。
然后将纸条剪短一部分,并再次测量长度。
让学生分析并讨论结果的差异。
3.引入概念:解释测量误差的概念,即实际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强调测量误差是难免的,但我们要通过适当的方法来减小误差。
4.实验探究: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准备一个长度不超过1米的物体,并使用尺子、游标卡尺等工具进行测量。
提醒学生要注意记录测量值和真实值,并计算误差。
5.汇报结果:每个小组汇报自己的测量结果和误差计算。
让学生观察每组的测量结果,发现误差的普遍存在。
7.提高测量精度的方法:介绍提高测量精度的方法,如重复测量取平均、使用更精确的测量工具、注意操作方法等。
8.小结: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强调测量误差是无法完全避免的,但我们可以通过掌握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注意操作技巧和合理估计测量误差来提高测量精度。
四、教学评价:1.在实验探究环节中,可以评价学生的测量和误差计算能力;2.在讨论和小结环节中,可以评价学生对测量误差概念的理解和归纳能力。
五、教学延伸:1.可以设计更复杂的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2.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些物体的测量方案,并进行实验探究。
六、板书设计:测量误差-概念-提高精度方法七、教学反思:。
长度的测量误差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初三物理教案
本文将从实际生活的角度出发,探讨长度的测量误差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我们在衣物的尺码选择上能够感受到长度的测量误差对于我们的影响。
很多时候,我们只能凭感觉选择衣服的尺码,但事实上,每个人的身体都是独一无二的,不同体型的人穿同样尺码的衣服会有不同的感觉。
因此,在衣服生产过程中,必须根据科学的测量方法进行尺码的选择,减少尺码误差,让我们更好的穿着衣物。
对于建筑物的设计以及制造,长度的测量误差也是必须要重视的。
因为建筑物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当建筑物设计完成后,任何一个细节失误或者长度误差,都会对于建筑物的结构完整性、美感以及使用效果有很大的影响。
如在建造一座桥梁时,长度误差的不到1cm都可能会导致整座桥梁渐渐变形、弯曲,甚至出现垮塌。
长度的测量误差也与我们日常生活中通过看的测量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出门的路程、购买某些家居用品时的尺寸选择等。
假设你需要出门,那么你要对需要到达的地方做一定的长度预估,如果对于这个长度的预估误差过大,就会出现出门时间拖延、到达时间不准确等问题。
而在购买家居用品时,如果没有进行准确的尺寸测量,容易出现购买到的用品大小不合适、无法使用的问题。
长度测量误差也与日常生活中测量温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因为温度的测量也是需要准确的长度测量工具,如温度计等。
同时,在温度测量的过程中,长度误差会对于量温度的准确性造成影响。
长度的测量误差是我们生活中十分常见的问题,实际生活中的很多方面都需要通过长度测量完成,所以准确测量长度非常重要。
我们应该在平时生活中加强对于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培训,进一步提高我们对于长度测量误差的认识,避免与这种情况产生质量问题,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八年级物理教案 长度的测量误差9篇
八年级物理教案长度的测量误差9篇长度的测量误差 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知道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其他单位有千米、分米、厘米、好米、微米、纳米.各个单位间的换算关系.2. 知道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能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3. 能正确读出测量结果,知道测量数值由准确值和估计值组成.4. 知道什么是误差,什么是错误并区别误差和错误.能力目标1. 培养观察能力:对图形和图像观察,了解通过视觉判断的长度与实际测量不同;通过观察刻度尺,认识刻度尺的量程、最小刻度、零刻线.2. 培养思维能力:通过单位换算,学会换算的一般方法.德育目标养成认真、细致的好习惯,例如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减小误差.教材分析教材首先是通过让学生观察图和估测1分钟的时间,认识到人的感觉并非可靠的,从而引出了用测量工具进行实际测量的重要性.列举了学生熟悉的测量工具,并指出长度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刻度尺是最常用的测量工具,教材利用图片帮助学生分析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教材要求教学中注重观察的环节.对于“长度的单位”提供了两个日常生活中的情景,使学生联系生活形成一般长度的概念.在关于“误差”的内容中,教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分析了误差为什么产生,和错误的区别以及减小的方法.教法建议关于测量部分,由于学生缺乏定量研究自然现象的经验,对测量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所以应当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两个例子,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用其他的例子使学生认识到利用感觉器官做判断的局限性,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让学生总结出“感觉并不总是可靠的,需要进行测量”的结论.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联系实际,说明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应用大量的测量、精确的测量等.关于长度的单位,应当着眼形成长度的具体观念,所以在教学中展示图片、图像和一些关于长度的视频资料,教学方法应当注意让学生动起来,自己实践.关于正确使用刻度尺,先观察刻度尺的零点、量程、最小刻度,并告知其他的测量工具也有类似的问题,从而形成学生“不同事物的共同规律”的观念.在此基础上,用观察法自己得到正确的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方法.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组织讨论小组,其后,引导学生勤于思考着重理解,分析正确的和错误的测量方法的不同,而能深入理解什么是正确的测量.关于正确记录测量结果,结果要注明单位,应当在今后的学习中进一步巩固,提示学生要重视这个问题就可以了.在正确读数这个问题上,讲清得到读数的步骤,学生在此基础上,用练习巩固,形成学习习惯为宜,不宜让学生弄清细节和原理.关于误差的教学,讲清误差和错误的区别,并知道减小误差的方法,关于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具体应用,在初三物理测量电阻中才会较高要求的应用.教学设计示例第一节长度测量误差【课题】长度的测量误差【重点难点分析】知道长度的单位,对于长度的进率的指数表示是一个难点,但是不宜要求过高,以形成新的难点.能正确使用刻度尺并对使用的正确和错误能有正确的判断.正确记录测量结果,能在准确值的基础上估测一位,误差是难点,讲解时不宜过深.【教学过程设计】1,引入新课条件较好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观察动画或图片,条件一般的学校可以观察课本上的1-1和1-2,使学生得到结论"感觉不总是可靠的,需要进行实际测量",从而引出测量在物理中的重要地位.说明在一些方面测量的决定作用,要注意联系实际:发射一颗人造卫星,卫星的运动是否正常,就需要不断的各种各样的测量,并且这种测量要求的精度很高.2,新授课:测量和长度的单位长度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测量要有标准,所以长度有单位,可以引申各个物理量都有单位.介绍长度的单位.教学中要使学生建立长度单位大小的观念,条件较好的学校可以用动画(自然世界的尺度)、图形、图像来帮助学生想象一些长度的数值.在学生充分观察的基础上,联系实际让学生充分动起来,在自己的身体上找出大约是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部位,看看谁的更准确.学生练习单位的换算和判断数值的单位,以便巩固所学到的知识. 3,新授课: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测量长度的一般工具是刻度尺,观察刻度尺,说出自己的刻度尺的零刻度线的位置、量程、最小刻度.再观察一些图形,说明这些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最小刻度.学生可以观察图形和图像素材,或者观察课本上的1-5、1-6、1-7图,组织学生讨论,并总结出使用刻度尺的正确方法:刻度尺的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的应测部位,零刻度线磨损时,可以从其他刻线量起;观察测量结果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同时,学生应当讨论不按照正确方法使用时出现的问题.记录结果时,要注明单位,并应当在读出准确值后,再估计一位,教师利用板图,读出木块的长度:准确值是2cm,再估计一位数值,约是0.2cm,所以木块的长度是:2.2cm.在此基础上,加上毫米线,此时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mm,再读出木块的长度,对比这两次的数值,可以看出测量相同的物体,用不同的精确度的刻度尺得到的结果是不同的.可以再出示一些问题,巩固学生的正确读数.教学中要注意养成学生的这些学习习惯.4,新授课:误差对于"误差"的教学,仅仅把握三个问题:什么是误差,误差是怎么产生的;误差和错误的区别;减小误差的方法.这三个问题可以让学生讨论后得出.由于估读的数值不同,不同的刻度尺有差异,一些环境等因素对测量工具的影响,造成了误差,所以误差是不能绝对避免的,我们把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而错误是测量上的方法错误,可以在测量中改正的,这是二者的区别.减小误差的方法是选择精密的测量仪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板书设计】探究活动【课题】查阅关于长度的一些单位【活动的组织】以小组为单位【教师指导】1、提供关于长度的一些学史资料2、不同国家中关于长度的不同单位3、长度的国际单位制中,单位的换算关系【评价】1、资料来源的丰富程度2、内容的祥实程度3、资料本身的丰富程度长度的测量误差 2教学目的(一)、知识目标:1.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能正确地记录测量结果。
物理教案-长度的测量误差
一、教案基本信息物理教案-长度的测量误差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教学目标:1. 了解长度测量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掌握误差和错误的概念,并能区分它们。
3. 学会使用刻度尺进行长度测量,并能够进行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长度测量的基本概念、方法和误差分析。
2. 演示法:演示使用刻度尺进行长度测量的操作。
3. 实践操作法:学生分组进行长度测量实验,亲身体验误差的存在和减小方法。
教学准备:1. 教具:刻度尺、测量工具、实验器材。
2. 课件:长度测量和误差的相关图片、图表、动画。
二、教学内容与过程第一节:长度测量的基本概念和方法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长度测量的意义和重要性。
2. 讲解长度测量的基本概念,如直线、曲线、距离等。
3. 介绍长度测量的常用工具,如刻度尺、卷尺、测绳等。
4. 讲解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如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等。
第二节:误差的定义和分类1. 讲解误差的概念,如系统误差、偶然误差、粗大误差等。
2. 区分误差和错误的概念,如操作不当、读数不准确等。
3. 讲解误差产生的原因,如测量工具的精度、测量者的视觉误差等。
第三节:长度测量的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1. 讲解长度测量的数据处理方法,如平均值、中位数等。
2.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处理,如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3. 分析实验数据中的误差,如系统误差、偶然误差等。
第四节:减小误差的措施1. 讲解减小误差的方法,如选用高精度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等。
2.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亲身体验减小误差的方法。
3. 总结减小误差的有效途径,并强调在实际测量中的应用。
第五节:长度测量的应用实例1. 讲解长度测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如建筑、制造、科学研究等。
2. 引导学生思考长度测量在实际工作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三、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评价学生对长度测量和误差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操作:评价学生使用刻度尺进行长度测量的准确性和误差分析能力。
测量长度误差分析
测量长度误差分析引言在科学实验和工程测量中,准确的长度测量是非常重要的。
无论是制造产品还是进行科学研究,都需要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然而,在实际测量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干扰,很难达到完全准确的测量结果。
因此,对于测量长度的误差进行分析是非常关键的,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测量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并提供合理的误差限。
测量长度误差来源测量长度的误差可以源自多个因素,包括仪器的精度、环境因素、操作员技巧等。
下面将对其中几个常见的误差来源进行分析。
1. 仪器精度误差不同的测量仪器具有不同的精度限制。
精度是一个描述仪器测量结果准确程度的指标,通常表示为误差的最大允许值。
例如,一个长度测量仪器的精度为±0.01mm,表示其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误差不会超过0.01mm。
这种精度误差是由于仪器的制造和校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不可避免的因素引起的。
2.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也会对长度测量的准确性产生影响。
例如,温度和湿度的变化会导致测量仪器的膨胀或收缩,从而影响其测量结果。
此外,噪声和振动等也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干扰。
因此,在进行长度测量时,应尽量避免这些环境因素的干扰,或者通过校准和修正来减小它们的影响。
3. 操作员技巧误差操作员的技巧水平也会对长度测量结果产生影响。
不同的操作员可能会在仪器使用、测量方法和读数判断方面存在差异,从而导致不同的测量结果。
为了减小这种误差来源,需要进行操作员培训和规范化操作,确保测量过程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
测量长度误差的分析方法对于测量长度误差的分析,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 统计分析方法统计分析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测量数据的分布情况和误差范围。
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包括平均值、标准差、正态分布等。
通过对一系列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得到测量结果的平均值和标准差,从而评估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误差范围。
2. 不确定度分析方法不确定度分析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评估测量结果的不确定性。
测量结果通常伴随着一定的不确定度,它反映了测量过程中存在的各种不确定因素所带来的影响。
长度的测量 误差
1dm=0.1m=10-1m
1cm=0.01m=10-2m
1mm=0.001m=10-3m
1um=0.000 001m=10-6m
1nm=0.000 000 001m=10-9m
菜单
正确使用刻度尺
1、使用刻度尺前要注意观察它的 零刻线、量程和分度值。
零刻线
分度值
0 cm
2、产生原因:
a.主观原因:由测量人估读所造成; b.客观原因:由测量工具本身造成。
估读的, 当然不会太
准确。
温度 高了尺子 会变形……
菜单
误差和减小方法
3、减小方法: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例如:
(1.25cm+1.24cm+1.25cm)/3=1.25cm
菜单
误差和减小方法
4、注意: 误差不是错误,只能尽
初中物理第一册
长度的测量 误差
Hello!
大家好!
制
作
:
长度的测量 误差
★为什么要进行测量 ★长度的单位 ★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 ★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误差和减小方法 ★小练习 ★小资料
你准备好了吗? 让我们开始吧!
菜单
A
B
C
D
菜单
我们的感觉总可靠吗?
再仔细观察下面 的线段AB和CD,你的 感觉可靠吗?
菜单
你知道吗?
长度的最大单位和最小单位: 最大的单位是光年,1光年就是
光在一年内通过的距离,即: 1光年=9.46x1012km 最小单位是埃,1埃=10-10m
菜单
你知道吗?
有趣的人体尺度 在通常情况下,一个人: ●两臂平伸的长度约等于身高; ●拳头的周长接近脚长; ●身高约是头长的8倍 ; ●身高约是脚长的7倍(全国统一 的鞋号
长度与测量误差
长度与测量误差在科学与技术领域中,长度的测量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无论是在建筑工程、物理实验还是制造领域,准确的长度测量结果对于确保质量和安全至关重要。
然而,即使使用最先进的测量工具,我们也必须意识到存在测量误差。
本文将探讨长度测量中的误差来源、影响因素以及如何减小测量误差。
第一节:测量误差的定义和分类测量误差指的是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可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两类。
系统误差是由于测量仪器的固有偏差或操作方法不当引起的,这种误差具有一定的可预测性和重复性。
而随机误差是由于环境影响、操作者技术水平差异等引起的,这种误差是不可预测和不可重复的。
第二节:误差来源及影响因素长度测量中的误差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仪器误差:仪器本身的精度和准确度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
仪器的精度指的是仪器测量结果的重复性,而准确度指的是仪器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接近程度。
2. 环境因素:温度、湿度、大气压等环境因素都会对测量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温度变化可能导致测量工具的膨胀或收缩,从而引起误差。
3. 操作者影响:不同的操作者使用同一测量仪器,由于技术水平的差异,可能会导致结果差异。
如何进行准确的操作和规范的动作对测量结果至关重要。
4. 标准物体误差:用于校准和比对的标准物体也可能存在误差。
如果标准物体的误差比被测物体的误差还大,那么测量的准确性将受到限制。
第三节:减小测量误差的方法为了减小长度测量中的误差,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1.选用合适的测量仪器:针对不同的测量任务,选择适当的测量仪器是至关重要的。
仪器的精度和准确度要符合测量要求,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2.标定与校准:定期对测量仪器进行标定和校准,以保证其精确度。
对于重要的测量任务,可以使用多个独立的标准物体进行比对,以提高结果的可信度。
3.注意环境因素:在进行测量前,确保测量环境的温度、湿度等因素保持稳定。
在必要时,可以对测量工具进行温度补偿或者进行环境校正。
长度测量 误差
在我们的衣、食、住、行中,常常要比较物体的长短、大小、轻重、冷热、运动的快慢等,这就离不开测量。
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测量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一、测量
单靠我们的感觉器官来判断和比较事物之间的差异不一定可靠、准确。
要做出准确的判断,要得到精确的数据,就要用测量仪器来测量。
二、误差概念
由于测量工具不可能制作得绝对准确,测量环境和测量者的不同等对测量都会有影响,使得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存在差异,这个差异叫做误差。
测量中读数可能偏大,可能偏小,多次测量的平均值会更接近真实值。
误差不是错误,错误是不遵守测量规则,违背规律造成的,是不应该发生的。
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应在测量中尽量减小。
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
一、长度的单位。
任何物理量都有单位。
长度的单位有米、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等。
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已知的长度,可以做为我们估测长度的参考“标准”。
二、长度的测量工具
测量长度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测量较大长度用钢卷尺或皮尺。
测量的精确程度较高时,可用游标卡尺,或螺旋测微器(也叫千分尺)。
三、正确使用刻度尺
刻度尺是最简单的长度测量工具。
使用刻度尺之前,先观察你使用的刻度尺,首先明确
①它的零刻度线和最大刻度线的位置。
②量程与最小刻度各是多少?
怎样使用刻度尺呢?
02avi_01
四、实验:!ExecProgram(`Xue_09.exe', `',0)用刻度尺测长度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宽;测量细铜丝和硬币的直径。
长度的测量 误差 教学浅谈
长度的测量误差教学浅谈人教版初二物理第一章第一节——《长度的测量误差》,教学内容看似简单,但要使学生较好地建立长度单位的感性认识,了解误差的概念,养成正确使用刻度尺和记录测量结果的习惯却非易事。
教学中,我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心理特点出发,加强教学的趣味性、问题性、实验操作性和点拨性,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下面将具体做法浅淡如下:一、加强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物体某种量的判断,感觉有时是可靠的,但并非总是可靠。
为了使学生明确用仪器进行测量的必要性,在教学“长度的测量”这部分内容时,我以趣味小实验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具体做法是:先让学生观察教材图1?1和图1?2[图1中的(a)(b)],然后测量(考虑到学生不一定会准确测量圆的直径,可让学生把两圆描在透明的白纸上,再重叠比较它们的大小)。
出乎学生意料的是:观察与测量结果并不相符。
在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之际,我再分别让两名学生到黑板前背向学生估计1分钟的时间,结果当然也不准确。
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凭人的感觉判断并非总是可靠的,从而指出在生产、生活和科学技术、物理学习中往往需要用仪器进行各种测量。
二、加强教学的问题性,加深学生对问题的记忆问题性就是指设置问题“陷阱”。
漏写单位是学生初学测量常犯的错误之一。
在教学“正确记录测量结果”这部分内容时,我有意识地让学生把这一问题暴露出来,然后加以矫正。
具体做法是:把课前准备好长为5.4厘米的铜丝分发给学生,让他们用三角板测量它的长,并把结果记录下来。
从了解的情况可知,学生把测量结果几乎都记录为5.4。
然后我再分别让两组学生(两人一组)用卷尺测量黑板的长,结果两组学生都记录为2.1。
这时我启发提问:刚才你们得到的结果是铜丝长5.4而黑板长2.1,那不是这么一段长的铜丝比黑板还要长?结果记录为5.4,是5.4秒还是5.4公斤?正确的表示方法应该怎么样?通过这种问题性的教学,使学生深刻记住:要正确表示测量结果,除了有数字之外,还要写上单位!降低错误率。
长度的测量误差
长度的测量误差引言测量是科学和技术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而长度的测量误差是一个常见且关键的问题。
在各个领域中,正确的长度测量对于确保产品质量、科学研究的准确性以及工程设计的精确性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存在,长度的测量误差是无法完全避免的。
本文将探讨长度测量误差的原因、影响以及如何减小误差的方法。
原因分析导致长度测量误差的原因有多种,以下是最为常见的一些原因:1. 仪器仪表精度限制测量仪器的精度限制是导致长度测量误差的一个重要因素。
每个测量工具都有一定的精度和准确度范围。
当所要测量的长度接近或超出仪器精度限制时,误差就会显现出来。
2.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气压等也会对长度的测量结果产生影响。
例如,温度变化会导致材料的膨胀或收缩,从而导致测量结果产生偏差。
3. 操作人员技术不熟练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对长度测量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不熟练的操作人员可能在测量过程中存在操作失误,如读数不准确、测量位置选择不合适等,从而导致测量误差。
4. 测量对象形状不规则当测量对象的形状不规则或复杂时,正确地确定测量点和测量位置变得更加困难。
这样的情况下,测量误差往往较大。
影响分析长度的测量误差对不同领域有着不同的影响,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影响:1. 产品质量在制造业中,长度的测量误差会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
例如,在汽车制造过程中,长度的测量误差可能会导致零部件的不匹配,从而影响整车的性能和安全性。
2. 科学研究准确性在科学研究中,长度的测量误差会导致实验数据的不准确性。
准确的长度测量对于科学研究的可重复性和可验证性非常重要。
3. 工程设计精确性在工程领域中,长度的测量误差会对工程设计产生负面影响。
如果工程设计依赖于准确的长度测量结果,那么测量误差可能导致设计的不精确或者无法完成。
误差减小方法为了减小长度的测量误差,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方法:1. 使用更精确的仪器选择精度更高的测量仪器可以有效地减小长度测量误差。
长度测量误差实验教案详细步骤
长度测量误差实验教案详细步骤1.实验目的通过对不同长度的物体进行测量,并比较实际长度和测量长度之间的误差,探究长尺、游标卡尺和卷尺测量误差的原因以及如何进行正确的测量,从而提高学生体实验操作技能和测量误差分析能力。
2.实验仪器长尺、游标卡尺、卷尺、毛笔、白纸等。
3.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检查测量仪器是否完好,毛笔是否干净,白纸是否光滑洁净。
(2)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方案,分别利用长尺、游标卡尺和卷尺分别测量已知的物体长度。
(3)实验操作:首先先用长尺测量被测物体的长度(例如100cm),记录下初值;接着分别用游标卡尺和卷尺进行测量,记录下他们的测量值,分别记作L1、L2。
(4)误差分析:将实际长度减去测量值所得的差值除以实际长度,得到相对误差。
比较三种测量仪器的相对误差,分析其误差来源。
(5)实验记录:将实验过程中的实验值和误差值记录在实验记录本上,并进行数据处理。
(6)写实验报告: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包含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分析。
4.实验注意事项(1)测量前先确认测量仪器是否有损坏,注意仪器的正常使用,防止精度误差的出现。
(2)在测量操作过程中尽量减少物体的晃动和移动,尽量保持物体的静止。
(3)毛笔和白纸的使用必须保持整洁,避免影响测量精度。
(4)在测量长度的单位时,必须选择正确的单位。
(5)在进行误差分析时必须考虑误差方向和误差大小的影响。
5.实验结果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长尺测量误差较小,游标卡尺测量误差较大,卷尺测量误差略小于游标卡尺,误差来源主要是仪器的制作精度以及使用时的人为误差。
误差分析提醒我们,正确使用测量仪器是保持实验精准的重要因素,同时也可以通过仪器校准和纠正等方法来提高仪器的测量精度,从而减小误差。
6.实验总结本实验通过实验操作对三种不同长尺、游标卡尺和卷尺进行误差分析,充分展示了实验操作的具体技能,并加深了对测量精度的认识。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掌握了正确使用测量仪器和误差分析的方法,从而提高了科学实验的实际应用能力。
米尺最大允许误差
米尺最大允许误差
米尺最大允许误差指的是在测量长度时,米尺所允许的最大误差范围。
在一些行业如建筑、制造业等,精确的长度测量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米尺的精度和误差限制成为了一项重要的标准。
根据国家标准,一般米尺的最大允许误差为±0.30毫米。
这意味着,当我们用米尺测量一个长度时,它可能会比实际长度长0.3毫米或短0.3毫米。
如果误差超过了这个范围,就需要进行校准或更换米尺。
值得注意的是,米尺的误差不仅受到制造工艺和材料的影响,还会受到使用环境和使用方式的影响。
例如,如果米尺长时间暴露在高温或潮湿的环境中,它的精度可能会下降。
同时,在使用时,我们也应该注意避免过度弯曲或扭曲米尺,以免损坏其精度。
在进行长度测量时,我们应该尽可能减小误差。
这可以通过使用更精确的计量工具,如千分尺或测微计,以及正确的测量方法和使用技巧来实现。
只有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才能保证工作质量的稳定和安全。
- 1 -。
长度测量实验常见误差原因
长度测量实验常见误差原因长度测量是实验中常见的一项操作,用于确定物体的尺寸或者距离。
然而,在进行长度测量实验时,常常会出现误差。
这些误差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
下面就常见的长度测量实验误差原因进行详细解释。
1. 仪器误差:仪器的精度、准确度和分辨率直接影响到实验结果的精确性。
仪器的精度指的是仪器的测量能力和读数的重复性,准确度指的是仪器测量结果与真实值的接近程度,分辨率指的是仪器的最小量程单位。
如果使用的仪器精度、准确度或分辨率较低,导致实际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存在较大偏差,从而引入误差。
2. 人为误差:人的主观因素也会影响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操作者的技术水平、疲劳程度、压力和个人的测量习惯等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人在读取仪器刻度时可能存在视觉误差或读取不准确的情况。
此外,在使用手持测量工具时,手颤抖或摇晃也会导致测量误差。
3. 温度误差:温度是导致长度测量误差的一个主要因素。
线膨胀系数是一种物质随温度变化而改变尺寸的特性,不同物质的线膨胀系数不同。
当温度变化时,实验中使用的物体的尺寸会发生变化,从而引入长度测量误差。
为了减小温度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通常会在实验测量前将物体恢复到室温,并在测量过程中控制室内温度的稳定性。
4. 环境误差:实验环境的影响也会导致长度测量误差。
例如,周围的振动、气体流动和磁场等都可能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
这些干扰可能会导致测量仪器的不稳定或产生测量误差。
为了减小环境误差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可以采取措施如使用防振台、加装屏蔽罩等。
5. 读数误差:由于人眼的视觉限制,读数的准确性也是导致长度测量误差的一个重要因素。
当目标物体的形状或标志不规则时,读取仪表刻度的准确度就会受到影响。
此外,读数的不确定性和误差分析方法也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
总结起来,长度测量实验误差的产生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仪器的误差、操作者的主观因素、温度变化、实验环境和读数的准确性都可能导致长度测量的误差。
物理教案-长度的测量误差
物理教案-长度的测量误差引言在物理实验中,长度的测量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操作。
然而,由于测量仪器的精度和人为操作的不准确性,我们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定的测量误差。
本文将讨论长度的测量误差,并介绍一些常见的减小误差的方法。
误差的类型在测量长度时,我们常常会遇到以下几种误差类型:1.零点误差:仪器的零点并不恰好对准被测量物的起点。
这会导致实际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存在一个固定的偏移量。
2.仪器精度误差:仪器的精度决定了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如果仪器的精度较低,测量结果可能会相对不准确。
3.个体差误差:同一操作者在不同时间或不同操作者在相同时间进行测量,由于人为因素的差异,测量结果可能会有一定的差别。
4.随机误差:由仪器读数的波动或操作者判断的不一致性引起的误差。
这种误差是随机的,无法通过单次测量排除。
减小误差的方法为了减小长度测量误差,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多次测量取平均:通过进行多次测量,我们可以减小随机误差的影响,得到更精确的平均值。
2.定期校准仪器:定期校准仪器是保证测量精度的重要步骤。
仪器校准应该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以确保仪器读数的准确性。
3.规范操作流程:制定一套规范的操作流程,确保每次测量步骤都一致。
这可以减小个体差误差的影响。
4.使用合适的仪器:选择合适的仪器对于减小测量误差至关重要。
应根据需要选择仪器的精度和量程。
5.估计延伸误差:当使用仪器测量长度时,应注意到仪器的测量范围和误差范围。
如果被测量物超出了仪器的测量范围,或者误差范围很大,那么测量结果可能会非常不准确。
实验示例为了更好地理解长度测量误差以及减小误差的方法,我们可以进行以下实验示例:1.实验目的:测量一根导线的长度。
2.实验步骤:–准备一根导线和一把卷尺。
–测量导线的长度,并记录测量值。
–重复上述步骤多次,取平均值作为最终测量结果。
3.实验分析:–计算多次测量值的平均值,并与真实值进行比较。
–分析测量结果的误差来源,包括个体差误差、仪器精度误差等。
初三物理长度测量误差教案误差来源及测量原理详解
初三物理教学中,长度测量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在实际测量中,误差是无法避免的,因此,我们需要对误差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理解。
本文将从误差来源、测量原理两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以帮助初三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测量。
一、误差来源1.仪器误差仪器误差是由于仪器本身的制造精度和使用磨损等原因引起的误差。
例如,在使用卷尺测量长度时,由于卷尺的起伏不平或测量带的放松等原因,必然会引起误差。
2.操作误差操作误差是由于使用者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疏忽、失误等问题引起的误差。
例如,在使用卷尺测量长度时,人为的轻微晃动等都会对结果产生影响。
3.环境误差环境误差是指被测物体周围环境的影响所引起的误差。
例如,在室外使用卷尺测量长度时,突然的风吹或完全不平整的地面都会影响测量结果。
4.人为误差人为误差是指由于人本身的主观因素或状态引起的误差。
例如,测量时的疲劳等都会影响测量结果。
二、测量原理详解1.仪器的选择在物理测量中,选择合适的仪器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使用读数精度高的电子秤,能提高测量的准确度。
2.操作技巧在测量过程中,不仅要正确操作仪器,还要注意操作技巧。
例如,在使用卷尺时,要将卷尺紧贴被测物体表面,并用力拉紧;在使用电子秤时,要将被测物体平稳地放在秤盘上,并确保秤盘平整。
3.测量条件的控制要控制好测量环境的因素,例如,避免在突然的风或不平整的地面上进行测量。
此外,在测量前,也应对被测物体做好准备,例如,在测量长度时,应使被测物体保持直线,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4.合理的数据处理在测量过程中,通常会得到一组数据,要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
例如,可以将多次测量的结果取平均值,并排除掉显著错误的数据,以得到更加准确的测量结果。
三、误差处理方法1.极差法极差法是常用的误差处理方法之一。
其原理是通过计算一组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的差值,来评估测量数据的精度。
2.平均值法平均值法是一种通过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值来评估数据精度的方法。
在这种方法中,一组数据的平均值越接近于实际值,误差就越小,测量精度就越高。
实验二长度测量及误差分析
实验二长度测量及误差分析实验二长度测量及误差分析一实验目的:1了解游标尺的结构及规格,掌握使用方法2了解螺旋测微计的结构及规格,掌握使用方法3掌握正确处理实验数据和讣算误差的方法二实验仪器米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计(千分尺)被测物(轴承园柱金属垫片)三实验原理1游标尺上共有n个分格,而n个分格的总长度和主刻度尺上的(n-l)分格的总长度相等.设主刻度尺上每个等分格的长度为y,游标刻度尺上每个等分格的长度为x则有nx=(n-l)y,主刻度尺与游标刻度尺每个分格之差?X=y-x=y/n,为游标卡尺的最小读数值,即最小刻度的分度数值.常用卡尺分格数n有10 20 50三种, 主尺最小分度是毫米,游标卡尺的最小分度为1/n毫米...L读数可分为两部分,从游标刻度上0线的位置读出整数部分(毫米位);其次,根据游标刻度尺上与主刻度尺对齐的刻度线读出不足毫米分格的小数部分,二者相加为测量值.2螺旋测微汁(千分尺)的结构原理及读数*L外径千分尺(螺旋测微计)niicroineter screw千分尺又称螺旋测微计,是一种测量长度的仪器。
uwC尺驭千分尺是利用螺旋进退装置把测微丝杆沿轴线方向的微小位移通过微分套筒上间隔较大的弧长放大后来提高测量准确度.丝杆螺距为0・5mm・因此微分筒每旋转一周,丝杆同时前进或后退0.5mm,而套筒刻度50格.每旋转一格测微螺丝杆沿轴线方向移位0.01mm即为最小分度值.在读数时可估计到最小分度的1/10即0. 001mm故称千分尺.被测物的长度的整数部分由固定刻度读岀.小数部分由可动刻度E读出■但是要注总固定刻度上表示半毫米的刻度线是否己经露出。
使用时要注意0点误差即微分筒0和主刻度尺0线所对应的位置.使用中一般对不齐,要分清正负误差,如果零点误差为正,测量结果应减去零点误差;为负,则应加上零点误差.图7千分尺的零点读数四实验内容步骤1用游标尺测轴承内外径和厚度各五次,计算平均值,绝对误差,相对误差, 用完整式表示结果.Y 二100mm+8x0.1 mm=100.8mm* 10 11 12 怖山1丽「|||〕『 1111111111111111|1111 05 10 15 20 • 0.05mmY=1 OOmm^ 15x0.0 5mm=100.7 5mmf 一■ _严一」 一 . 」 -■— ■- 亠 j _j hp f 、 a r 、r • r 2用千分尺测实心园柱体不同部位的外经五次,计算平均值,绝对误差,相对 误差,用完整式表示结果.10 11 12 13 i IIII I IIII IIII I IIII hiiilinihi 14 II l|ll II1111111 HI 11 ill 1111111111|1111 p i 01 2 3 4 5 6 裁 0.02mm11 Til 1111 7 8Y=100mm+37x0.02mm=100.74mnn五数据处理与记录 ・f ・f ㊁■^□■匕:;数据记录与处理血山recording and processing fi•5»X?W»>!»»:>WSXW»»<XK«fiW3XK«COA :KO :»eO :X®aCCC^fr. i 旧朋悵匕气利變片tnn u ■外de 埒虞献.4愎M △.«nrt I •• 內©gif ・ na*#>r. Q'Qww”//伽F ・ « * A A In •1 •*2・・ * ”•1 t 1 ■5» •1••* 用游标卡尺测轴承外经五次,计算平均值,绝对误差,相对误差,用完整式表 示结果.零点读数外径读数外径 外径误差,,,,,,,,,,,0,iO,(mm) (mm) (mm) (mm)•7? Z. 7 叼昕比剧得少(1 MIB' {a^^fLc :次23数45平均值(mm) ,,,,,,,,测量结果相对误差,,% (mm) E, , 10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度的测量误差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其他单位有千米、分米、厘米、好米、微米、纳米. 各个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2.知道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能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3.能正确读出测量结果,知道测量数值由准确值和估计值组成.
4.知道什么是误差,什么是错误并区别误差和错误. 能力目标
1. 培养观察能力:对图形和图像观察,了解通过视觉判断的长度与实际测量不同; 通过观察刻度尺,认识刻度尺的量程、最小刻度、零刻线.
2. 培养思维能力:通过单位换算,学会换算的一般方法. 德育目标养成认真、细致的好习惯,例如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减小误差.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是通过让学生观察图和估测1 分钟的时间,认识到人的感觉并非可靠的,从而引出了用测量工具进行实际测量的重要性. 列举了学生熟悉的测量工具,并指出长度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刻度尺是最常用的测量工具,教材利用图片帮助学生分析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教材要求教学中注重观察的环节. 对于长度的单位提供了两个日常生活中的情景,使学生联系生活形成一般长度的概念. 在关于误差的内容中,教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分析了误差为什么产生,和错误的区别以及减小的方法.
教法建议关于测量部分,由于学生缺乏定量研究自然现象的经验,对测量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所以应当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两个例子,有条件的
学校,还可以用其他的例子使学生认识到利用感觉器官做判断的局限性,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让学生总结出感觉并不总是可靠的,需要进行测量的结论. 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联系实际,说明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应用大量的测量、精确的测量等. 关于长度的单位,应当着眼形成长度的具体观念,所以在教学中展示图片、图像和一些关于长度的视频资料,教学方法应当注意让学生动起来,自己实践.
关于正确使用刻度尺,先观察刻度尺的零点、量程、最小刻度,并告知其他的测量工具也有类似的问题,从而形成学生不同事物的共同规律的观念. 在此基础上,用观察法自己得到正确的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方法. 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组织讨论小组,其后,引导学生勤于思考着重理解,分析正确的和错误的测量方法的不同,而能深入理解什么是正确的测量.
关于正确记录测量结果,结果要注明单位,应当在今后的学习中进一步巩固,提示学生要重视这个问题就可以了. 在正确读数这个问题上,讲清得到读数的步骤,学生在此基础上,用练习巩固,形成学习习惯为宜,不宜让学生弄清细节和原理.
关于误差的教学,讲清误差和错误的区别,并知道减小误差的方法,关于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具体应用,在初三物理测量电阻中才会较高要求的应用.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节长度测量误差
【课题】长度的测量误差
【重点难点分析】知道长度的单位,对于长度的进率的指数表示是一个难
点,但是不宜要求过高,以形成新的难点. 能正确使用刻度尺并对使用的正确和错误能有正确的判断. 正确记录测量结果,能在准确值的基础上估测一位,误差是难点,讲解时不宜过深.
【教学过程设计】
1,引入新课条件较好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观察动画或图片,条件一般的学校可以观察课本上的1-1 和1-2 ,使学生得到结论感觉不总是可靠的,需要进行实际测量,从而引出测量在物理中的重要地位.
说明在一些方面测量的决定作用,要注意联系实际:发射一颗人造卫星,卫星的运动是否正常,就需要不断的各种各样的测量,并且这种测量要求的精度很高.
2,新授课:测量和长度的单位长度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测量要有标准,所以长度有单位,可以引申各个物理量都有单位. 介绍长度的单位. 教学中要使学生建立长度单位大小的观念,条件较好的学校可以用动画(自然世界的尺度)、图形、图像来帮助学生想象一些长度的数值. 在学生充分观察的基础上,联系实际让学生充分动起来,在自己的身体上找出大约是 1 米、1 分米、1
厘米、1 毫米的部位,看看谁的更准确. 学生练习单位的换算和判断数值的单位,以便巩固所学到的知识. 3 ,新授课: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测量长度的一般工具是刻度尺,观察刻度尺,说出自己的刻度尺的零刻度线的位置、量程、最小刻度. 再观察一些图形,说明这些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最小刻度. 学生可以观察图形和图像素材,或者观察课本上的1-5 、1-6 、1-7 图,组织学生讨论,并总结出使用刻度尺的正确方法:
刻度尺的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的应测部位,零刻度线磨损时,可以从其他
刻线量起; 观察测量结果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同时,学生应当讨论不按照正确方法使用时出现的问题. 记录结果时,要注明单位,并应当在读出准确值后,再估计一位,教师利用板图,读出木块的长度:准确值是
2cm,再
估计一位数值,约是0.2cm,所以木块的长度是:2.2cm. 在此基础上,加上毫米线,此时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mm再
读出木块的长度,对比这两次的数值,可以看出测量相同的物体,用不同的精确度的刻度尺得到的结果是不同的. 可以
再出示一些问题,巩固学生的正确读数. 教学中要注意养成学生的这些学习习惯.
4,新授课:误差对于误差的教学,仅仅把握三个问题:什么是误差,误差是怎么产生的; 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减小误差的方法. 这三个问题可以让学生讨论后得出. 由于估读的数值不同,不同的刻度尺有差异,一些环境等因素对测量工具的影响,造成了误差,所以误差是不能绝对避免的,我们把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而错误是测量上的方法错误,可以在测量中改正的,这是二者的区别. 减小误差的方法是选择精密的测量仪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课题】查阅关于长度的一些单位【活动的组织】以小组为单位【教师指导】
1、提供关于长度的一些学史资料
2、不同国家中关于长度的不同单位
3、长度的国际单位制中,单位的换算关系【评价】
1、资料来源的丰富程度
2、内容的祥实程度
3、资料本身的丰富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