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就是对于人生有系统的反思

合集下载

哲学就是对于人生有系统的反思

哲学就是对于人生有系统的反思

哲学就是对于人生有系统(de)反思.一层意思是说,哲学是对于人生(de)一种反思.这种反思活动,应当说人人都会有.另一层意思是说,作为哲学(de)这样一种人类活动,它是对于人生(de)有系统(de)反思,也就是说,能够系统地反思人生(de)活动叫哲学活动;而进行这种活动(de)人呢,就是哲学家了.系统地反思人生(de)哲学,它同其他科学(de)区别在什么地方除了哲学之外(de)其他科学,使你成为“某种人”,也就是使你掌握某种具体(de)专业,掌握某种特殊(de)技能,扮演某种特定(de)角色,将来你可以从事某种特定(de)职业.我们把这称为科学,使你成为“某种人”.与此不同,哲学使你“作为人而成为人”.这句话(de)含义是极为深刻(de).虽然说你是人,但是在真正人(de)意义上,缺少一种哲学(de)修养,还不是冯先生所指认(de)那种真正意义上(de)人.所以,他作了这样(de)一种区别,其他学科使你成为某种特殊(de)人,用我们现在(de)通俗说法,就是成为一种“专门人才”;而学习哲学,使你作为人能够成为人,做一个有教养(de)现代人.这是哲学与科学(de)区别,也就是哲学(de)特殊(de)意义与价值.这种对于人生(de)有系统(de)反思哲学,怎样才能够获得冯先生说是“觉解”.我曾经写过哲学修养十五讲一书,在国内算一本畅销书吧.前几天这本书(de)编辑给我说,最近在台湾重新出版这本书,更名为哲学修养(de)十五堂课.在书里,我说学习科学和学习哲学是两种完全不同(de)感觉.学科学是什么感觉呢我不说,你糊涂;我一说,你明白.而学哲学则是,我不说,你明白;我一说,你糊涂.大家会觉得很怪,怎么会是这样呢大家想一想,科学是把一些个别(de)现象,单称命题和观察名词,经过归纳推理,上升为理论名词和全称命题,然后再通过演绎推理,做出解释和预见.例如,我一说,三角形三内角之和等于180度,再一说边角关系,你就会作相关(de)几何题了.这就叫作我不说你糊涂,我一说你明白了.而哲学恰好相反,它是把人们当作不言而喻(de)、毋庸置疑(de)东西作为批判反思(de)对象.我不说(de)时候,你清清楚楚(de);我一说,你却可能糊涂了.例如,这里有一张桌子,我不说,它就是一张桌子,清清楚楚(d e);可是我一旦问你,你如果没有桌子(de)观念,为什么会把如此这般(de)一个东西把握为桌子呢糊涂没这就是哲学(de)“思维和存在(de)关系问题”.内地(de)同学都知道,台湾(de)同学不知听到过没有有一首歌叫我心中(de)太阳,歌词是:“天上(de)太阳和水中(de)月亮谁亮山上(de)大树和山下(de)小树谁大心中(de)恋人和身外(de)世界谁重要”我不知道在座(de)同学怎么回答歌曲中是:“我不知道,我不知道,我不知道”这个世界是极为复杂(de)哲学就是要把这个世界(de)复杂性,特别是人生(de)复杂性揭示出来.我不说(de)时候,你很清楚;我一说(de)时候,你可能更糊涂了,这就需要冯先生所说(de)那个“觉解”.如果没有一种哲学(de)辩证智慧,你很容易走向极端,你今天是理想主义,明天可能是现实主义,最后可能是绝对主义,相对主义了,荣辱呀,祸福呀,你就不好把握了.所以,在这个意义上,哲学就是对于人生有系统(de)反思,使人作为人而能够成为人,是一种“觉解”(de)活动.哲学(de)这种“觉解”活动,要达到(de)目(de)是什么呢冯先生说是“境界”.他讲人生四境界:使人超越自然(de)境界、功利(de)境界、道德(de)境界,最后达到一种天地(de)境界.所以,中国哲学最讲究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合一、养吾浩然之气.这是一种冯先生所理解(de)哲学,也就是哲学与人生(de)关系.上面是谈了冯友兰先生对哲学(de)理解.下面,我就想从哲学与人生出发,从哲学层面上对人生有一个大体(de)解说,谈一下自己(de)体会.我想分成三个问题具体地来谈,一是人(de)存在;二是人(de)人化;三是人(d e)世界.人(de)存在,是一种超越性(de)存在人无法忍受单一(de)颜色、无法忍受凝固(de)时空、无法忍受存在(d e)空虚、无法忍受自我(de)失落和无法忍受彻底(de)空白.人(de)这五种无法忍受,意味着人是一种超越性(de)存在.怎么样来理解人(de)存在呢我(de)说法是,人是一种超越性(de)、理想性(de)、创造性(de)存在.我还有一本书超越意识.这本书开篇(de)第一句话:人是世界上最奇异(de)存在——超越性(de)存在.怎么理解呢我首先是使用反证法:人无法忍受什么尤其是青年人,我概括为五个方面:无法忍受单一(de)颜色、无法忍受凝固(de)时空、无法忍受存在(de)空虚、无法忍受自我(de)失落和无法忍受彻底(de)空白.人(de)这五种无法忍受,意味着人是一种超越性(de)存在.世界就是自然,它自然而然地存在.那么人生呢,它也是自然.人自然而然地生,自然而然地死.然而,从自然当中生成(de)人,它恰好超越了这个自然把自然而然(de)世界改造成了一个对于人来说真善美相统一(de)世界这才是人我问在座(de)同学,你喜欢什么颜色有(de)说喜欢红色,有(de)说喜欢绿色,有(de)说喜欢蓝色.但是,我说如果这个世界只是你所喜欢鲜艳(d e)红色、纯洁(de)白色、娇嫩(de)绿色,你还能不能在世界上生活了那就像马克思所说(de)一段话,他说:“在太阳(de)辉映下,每一颗露水珠都会闪现出五颜六色(de)颜色.”人(de)世界是一个五彩缤纷(de)世界,丰富多彩(de)世界,人无法忍受单一(de)颜色.生活(de)世界应当是丰富多彩(de),这个丰富多彩(de)世界是人自己创造出来(de),所以人无法忍受(de)第二个就是“凝固(de)时空”.用马克思(de)话说:“时间是人类存在(de)空间.”前些天看鲁豫(de)一个访谈,被采访(de)那个女士说,回顾自己(de)一生,我没有浪费上帝给予我(de)时间.时间构成了人真正(de)存在,所以人无法忍受凝固(de)时空,而是在时间中实现了自己(de)存在.人(de)生活是创造(de)过程,也就是改天换地(de)过程.人类世世代代(de)科学发现、技术发明、艺术创作、理论创新、政治变革,不都是在时间中构成自己存在和发展(de)空间吗“凝固(de)时空”是人无法忍受(de).正因为人给自己创造了自己(de)时空世界,所以人又无法忍受“存在(de)空虚”.什么叫人人是寻求意义(de)存在.人无法忍受无意义(de)生活.大家都知道,国内近30年改革开放,发生了翻天覆地(de)变化.国内有一本畅销(de)杂志叫读者,这是一本有情趣(de)人都会喜欢(de)杂志.那里边曾经先后登过两篇文章,一篇是当我没有钱(de)时候,另一篇是当我有钱(de)时候.这两篇文章表达了一个共同(de)思想,叫做人不是为了生存而生存,而是为了寻求意义而生活(de).所以,现在哲学有一个说法,说所谓现代病就是“形象大于存在”,就是“包装”,方方面面(de)“包装”.可是上世纪80年代流行(de)一首歌里就有这样(de)歌词:“你不用涂红又沫绿,只要你不断充实自己,人人都会喜欢你.”充实自己,就是获得存在(de)意义.人生(de)存在是大于它(de)形象(de).它(de)存在(de)意义是最重要(de).人无法忍受“存在(de)空虚”.正因为如此,人又无法忍受“自我(de)失落”.大家都知道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de)层次需要理论.生存(de)需要、安全(de)需要、归属(de)需要、审美(de)需要,最终升华为一种自我实现(de)需要.我想,对于每一个年青人来说,最能够使他激动起来(de),就是自我实现(de)感觉.在心理学上称之为高峰(de)体验.最美(de)体验就是一种自我实现(de)高峰体验.每个人(de)人生,作为一个长卷,它是一部波澜壮阔(de)小说;作为每个瞬间,它是一首感动自己(de)诗篇.人生(de)幸福,既是在目标(de)实现中所获得(de)快乐(de)感觉,又是在快乐(de)感觉中实现自己(de)目标.所以人无法忍受自我(de)失落.人生是有限(de).人是一种能够自觉到死(de)存在.系统地反思人生(de)哲学,是“向死而思生”,所以有人把哲学叫作对死亡(de)练习.人能够意识到自己是一个有限(de)存在,人就想超越这种有限(de)人生,因为人无法忍受“彻底(de)空白”.哲人培根说,人(de)“复仇之心胜过死亡,爱恋之心蔑视死亡,荣誉之心希冀死亡,忧伤之心奔赴死亡,恐怖之心凝神于死亡”.这是心灵对死亡(de)超越.人(de)生命面对死亡,又以生命(de)追求超越死亡.古人讲立功、立德、立言,用这三种方式来使自己有限(de)人生燃烧起熊熊(de)生命之火,使生命得到无限(de)延续.这就是我所说(de)人(de)超越性.有了寻求意义(de)人生,才能对人生进行有系统(de)反思哲学.那么,究竟怎样理解人(de)存在人既源于动物,又同动物具有根本性(de)区别.人和动物都是一种生命活动,两者(de)区别就在于,动物是一种生存(de)生命活动,而人是一种生活(de)生命活动.生存是一种无意义(de)生命活动,生活是一种寻求意义(de)生命活动.在这一点上区分了人和动物.人是一种寻求意义(de)生活活动,动物是一种本能性(de)生存活动,动物和人(de)区别就在于是两种不同(de)生命活动.为什么是两种不同(de)生命活动呢马克思说,动物只有一个生命(de)尺度,而人有两种尺度.动物只有自己所属(de)物种(de)一个尺度,所以它只能是本能(de)生命活动.人有两个尺度,既是按照自己(de)目(de)活动,又是按照所有物种(de)尺度活动,这就是既“合目(de)”又“合规律”(de)活动,是把世界变成对人来说是真善美(de)世界(de)活动.所以作为一个人(de)存在,是一个超越性(de)存在,一个理想性(de)存在,人是一个把自己(de)理想不断地变为现实(de)活动过程.这是一个创造(de)过程.中国社会科学院(de)老院长胡绳,在一篇文章中讲到:人类在20世纪(de)后五十年所创造(de)科学技术,超过了人类在20世纪五十年代以前(d e)几千年所创造(de)总和什么叫现代化现代化首先是日常生活科学化,接着是日常消遣文化化,接着是日常交往社交化,日常生活法治化,农村生活城市化.人创造了自己(de)历史,实现了生活(de)现代化.所以人(de)存在是超越性(de)、理想性(de)、创造性(de)存在.这才是人(de)存在.大学生正处在一个人生(de)最有理想、最有创造性(de)时期,你们一定很喜欢哲学.这是对于人生(de)一种有系统(de)反思.通过这种反思,我们能够觉解生活,更加自觉地去拥抱生活,更加自觉地去创造生活,从而把我们(de)世界建设成为更美好(de)世界,把我们(de)人生塑造成更美好(d e)人生.人(de)人化,人使自己成为人人是一个人化(de)产物,是一种人化(de)结果,是一种历史性(de)存在.这是人和动物(de)不同.动物是一代又一代(de)复制自己,而人是一代又一代地发展自己.这是人和动物(de)不同.法国着名哲学家萨特,有一个着名(de)哲学命题:“存在先于本质”.人以外(de)所有(de)存在都是本质先于存在,而人这种存在是存在先于本质.除了人之外,我们中国人有一句俗话,叫作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本质先于存在,本质就规定了它(de)存在.但是,人就不是这样了.生下来(de)无论是男孩女孩,我们说他是人,但是长大了,未必就成为人.为什么人是一个人化(de)产物,是一种人化(d e)结果,是一种历史性(de)存在.这是人和动物(de)不同.动物是一代又一代(de)复制自己,而人是一代又一代地发展自己.用马克思说,什么叫历史“历史不过是追求自己(de)目(de)人(de)活动(de)过程而已”.人(de)这种活动(de)过程,成了人(de)历史.所以,马克思说,什么叫作社会存在社会存在就是人们(de)实际(de)生活过程.我们(de)实际(de)生活过程,构成我们人自己(de)生活(de)历史.人(de)自己(de)生活历史,就是我们每个人成为人(de)过程.我们每个人成为人(de)过程,既构成了历史(de)前提,又构成了历史(de)结果;而人只有首先作为历史(de)结果,才能够成为历史(de)前提,因为每代人总是上代人遗留(de)文化(de)产物.我们正是在历史文化(de)进程中而成为今天(de)存在.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人是“存在先于本质”,人是人化(de)过程.关于人(de)人化,今天我要特殊地谈一个我对教育(de)理解.那么,什么是教育呢教育是一种社会遗传(de)机制,它以自身为中介而实现双向(de)认同:一方面,是个体向历史社会文化(de)一种认同;另一方面,它同时又是历史社会文化对个体(de)认可.教育就是这种“认同”与“认可”(de)双向互动过程.在这个意义上,广义(de)教育实际上是哲学教育;或者说,哲学教育,就是使人作为人能够成为人.教育首先不是使人成为某种人,而是使人作为人能够成为人.人不仅仅是一种自然意义上(de)遗传性(de)获得,它还是一种文化意义上(de)获得性(de)遗传.所以,真实(de)教育,最根本(de)目(de)是提高人(de)素养.它是使人作为人能够成为人.教育是使你首先能够成为一个认同这个社会、这个时代、这个历史(de)现代公民.我们只有能够成为人,才能够成为某种人,才能够去掌握某种专门(de)知识、技能,去从事某种专门(de)职业,去扮演某种特殊(de)角色,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我.人作为一个历史文化(de)存在,自身是一个人化(de)过程,使自己作为人能够成为人(de)过程.这种成为人(de)过程,最重要(de)就是以教育为中介(de)社会遗传和文化遗传.从十九世纪中叶以来(de)现代哲学,所解决(de)一个根本(de)问题就在于,它不是把人当作一个抽象(de)存在,而是当作一个历史具体(de)文化存在.近代以来(de)哲学,它是一个上帝(de)人本化过程.上帝(de)自然化,上帝(de)物质化,上帝(de)精神化到整个(de)上帝(de)人本化(de)过程.所以,有(de)同学即使不是学习哲学(de)可能也知道,美国出版了一套丛书叫作“导师哲学家丛书”,我推荐给不是学习哲学专业(de)同学.它把中世纪叫作“信仰(de)时代”,把文艺复兴时期叫作“冒险(de)时代”,把十七世纪叫作“理性(de)时代”,把十八世纪叫作“启蒙(de)时代”,把十九世纪叫作“思想体系(de)时代”,而把刚刚过去(de)二十世纪叫作“分析(de)时代”.近一个时期以来,内地(de)哲学家们也想用五个字概括当今(de)时代,有(de)人叫它“物化(de)时代”,有(de)人叫它“体验(de)时代”,有(de)人叫它“信息(de)时代”,如此等等.总而言之,哲学,恰如哲学家黑格尔所说(de),它是思想中所把握到(d e)时代,就是思想中所把握到(de)人生.它是以一种理论(de)方式表征了人(de)特定(de)历史(de)存在.刚才说到(de)“导师哲学家丛书”所概括(de)历史时代,特别是在座(d e)有学哲学(de),有学历史(de),你们就会很清楚,这正是一个人(de)人化(de)过程.中世纪“信仰(de)时代”,先上帝而后自我,先信仰而后理解.那么,从文艺复兴以来就发生了一个巨大(de)颠倒,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意思是说我先有思想然后才有我(de)存在吗不是他是说先自我而后上帝,先理解而后信仰,这才是从封建社会(de)自然经济到资本主义社会(de)市场经济(de)转化.什么叫作从自然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呢这是一种人(de)存在方式(de)转化,是一个人化(de)过程.自然经济条件下,是一种经济生活(de)禁欲主义,精神生活(de)蒙昧主义,政治生活(de)专制主义.走向市场经济以来,在经济生活当中反对禁欲主义而要求现实幸福,精神生活反对蒙昧主义而要求理性自由,在政治生活当中反对专制主义而要求民主法治.市场经济实际上蕴含着三条基本原则:经济生活(de)功利主义(de)价值取向,精神生活(de)工具理性(de)思维取向,政治生活(de)民主法治(de)政治取向.三位一体构成了马克思所说(de),市场经济是以“物(de)依赖性为基础(de)人(de)独立性”(de)存在.这就是我们现代人(de)存在方式,这就是近代以来(de)人之为人(de)人化(de)过程.人是一种教养,而教养源于教育.这就是受教育(de)意义.所以无论是内地(de)同学还是台湾(de)同学,你最应当珍视(de)就是能够接受到高等教育,这是你作为人能够成为现代人(de)一个最基本(de)前提.这就是人(de)人化.人是一个人化(de)过程.这就是我要跟大家讲(de)第二个问题.人(de)世界,有限世界(de)超越哲学赋予人(de)生活以目(de)和意义(de)世界观.哲学作为人类心灵(de)最深层(de)伟大创造,其主旨即在于使人(de)精神境界不断地升华,在精神境界(de)升华中崇高起来.哲学(de)修养与创造,是人们追求崇高(de)过程,也是使人们自己崇高起来(de)过程.它要求学习哲学(de)人永葆理想性(de)追求.祝愿大家终生与哲学为伴,让哲学引导我们对真理、正义和更美好事物(de)追求谢谢大家什么叫作神话(de)世界神话(de)世界是自然世界(de)超越.什么叫作宗教(de)世界宗教(de)世界是世俗世界(de)超越.什么叫作艺术(de)世界艺术(de)世界是无情世界(de)超越.什么叫作伦理世界伦理世界是小我世界(de)超越.什么叫作科学(de)世界科学(de)世界是经验世界(de)超越.什么叫作哲学(de)世界哲学(de)世界是有限世界(de)超越.人(de)人化过程,是一个形成人(de)世界、属于人(de)世界(de)过程.世界这个概念,可以在两个意义上去使用它:一是在自然(de)意义上去使用,另一个真实(de)意义,是在人给自己创造(de)世界(de)意义上去使用.我在1988年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正标题是“从两极到中介”,副标题是“现代哲学(de)革命”.其中,谈到怎么理解人(de)存在方式,怎么理解语言语言既然是人(de)世界(de)积极界限,也是人(de)世界(de)消极界限,世界在人(de)语言中生成为有.语言之外(de)世界,对于人来说,正如哲学家黑格尔所说(de),是“有之非有”,“存在着(de)无”.语言是人(de)存在方式,又是我们(de)世界(d e)存在(de)方式.我们在语言当中才构成了属于人(de)世界.语言不是仅仅作为能指和所指(de)统一,而是作为历史文化(de)水库而存在(de).它表明人是一种历史文化(de)存在.人是历史文化(de)结果,历史文化(de)产物.人是以人类自己把握世界(de)方式而构成了属于人(de)丰富多彩(d e)世界.人都以什么方式把握世界是以常识(de)方式,神话(de)方式,宗教(de)方式,艺术(de)方式,伦理(de)方式,科学(de)方式和哲学(de)方式把握世界,因此对于我们来说有无限丰富(de)世界.现代哲学和现代科学给了我们几个最基本(de)命题,叫作观察渗透理论,观察负载理论,没有中性(de)观察,观察总是被理论污染(de).我们原来总认为科学始于观察,甚至有人说,正确(de)科学研究和科学试验,首先应当把我们自己(de)偏见像脱掉大衣一样放到走廊里边,用没有偏见(de)头脑进到实验室.你只有有了相应(de)理论,才能够有相应(de)世界.马克思说,人只有有了欣赏音乐(de)耳朵,才能够欣赏音乐.你有什么样(de)音乐修养,才能够欣赏什么样(de)音乐.想一想,没有看罗曼·罗兰,没有看莎士比亚,没有看巴尔扎克,没有看托尔斯泰,怎么能有相应(de)修养去享受那样一些相应(de)作品呢正如黑格尔说(de),有之非有,存在着(de)无观察负载理论,没有中性(de)观察,观察总是被理论污染(de).每个人所拥有(de)世界,同每个人所拥有(de)知识、理论、修养是密不可分(de).中国有一句古话叫作“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西方人叫作“仆人眼中无英雄”.因为什么就是因为你(de)背景不一样么知识背景,理论背景不一样,你对生活(de)感受和理解也就不一样了.为什么君子坦荡荡就因为他心中有老子、有孔子、有庄子,有孟子,养我浩然之气,万物皆备于我.为什么小人常戚戚呢因为他只知道张三李四,矶矶喳喳,尔虞我诈,蝇蝇苟苟.为什么仆人眼中无英雄呢因为英雄有英雄(de)事业,英雄有英雄(de)情怀.不理解英雄(de)事业,不懂得英雄(de)情怀,当然就“眼中无英雄”了.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是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对自然(de)礼赞.接着毛泽东写历史人物: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最后毛泽东说什么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就是政治家(de)一种博大而深邃(de)情怀这也是艺术家(de)一种空灵而凝重(de)情怀你如果不是作为政治家和艺术家(de)话,你就理解不了他(de)这种情怀.我最强调一个年轻人必须得有两个修养,一是文学修养,二是哲学修养.一个大学生没有文学修养和哲学修养,肯定不会有一个完整(de)美好(de)人生,因为只有有了文学修养和哲学修养,有一种真实(de)审美(de)境界,才有这样一种最强烈(de)理性之美.有了这样两个修养,这个世界对于你来说才是丰富多彩(de).这个属于人(de)世界,它首先是一个常识(de)世界,同时它又是一个宗教(de)世界,一个艺术(de)世界,一个伦理(de)世界,一个科学(de)世界和一个哲学(de)世界.同学们需要学习,你有了哪种把握世界(de)方式,对你来说就有了哪种世界.因此,一个人只有在适当(de)年龄,受到适当(de)教育,他才是人.因为,它使你获得了那种把握世界(de)基本方式.什么叫作神话(de)世界神话(de)世界是自然世界(de)超越.什么叫作宗教(de)世界宗教(de)世界是世俗世界(de)超越.什么叫作艺术(de)世界艺术(de)世界是无情世界(de)超越.什么叫作伦理世界伦理世界是小我世界(de)超越.什么叫作科学(de)世界科学(de)世界是经验世界(de)超越.什么叫作哲学(de)世界哲学(de)世界是有限世界(de)超越.你拥有了人类把握世界(de)基本方式,真正实现了人自身(de)超越性,才真正有了一个五彩缤纷(de)人(de)世界对于人来说,首先就是一个常识(de)世界.常识是源于经验、适用于经验但却不能超越经验(de)知识.常识是每个正常(de)健全人都普遍认同(d e),在经验中所获得(de)知识.人人都在生活经验中分享常识、体验常识、重复常识和贡献新(de)常识.在常识中,人们(de)经验世界得到最广泛(de)相互理解,人们(de)思想感情得到最普遍(de)相互沟通,人们(de)行为方式得到最直接(de)相互协调,人们(de)内心世界得到最便捷(de)自我认同.常识既为我们构成经验(de)世界图景,又为我们构成经验(de)思维方式,还为我们构成经验(de)价值规范.常识是人类把握世界(de)最具普遍性(de)基本方式.没有常识(de)人是不正常(de),正常(de)人就得有常识.常识构成经验(de)世界,而人(de)情感、意志和思想却总是超越经验(de)常识,总是以超越常识(de)各种方式去构成丰富多彩(de)人(de)世界.神话就是对自然世界(de)超越.很多人看神话小说.其实,神话并不只是一种文学样式,它还是人类把握世界(de)一种方式.人在神话世界当中,既把人(de)世界宇宙化了,又把宇宙(de)世界拟人化了.在那个被拟人化(de)宇宙世界当中,人找到了自身存在(de)意义和价值,所以人总是给自己构成一个神话(de)世界.金庸、梁羽生,为什么大家愿意看他们(de)书呢因为从某种意义上,它使人们获得了一个神话(de)世界.在神话(de)世界中,人们把自己(de)向往和追求、烦恼和忧伤对象化了.宗教世界是世俗世界(de)超越.宗教使人们(de)生活获得了一种神圣(de)意义.宗教里面,特别是西方上帝(de)观念,是很值得思考(de).。

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

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

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冯友兰先生作为现代中国哲学史上一个无从回避的重要人物,而冯友兰先生著的中国哲学简史也令人有着深刻感悟。

以下是店铺整理的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篇一作为现代中国哲学史上一个无从回避的重要人物,冯友兰先生一生于哲学上的研究不可不谓之一波三折。

且不论其晚年在经历了“”的十年浩劫而所留下的种种饱受争议乃至批判的篇章,单就先生作为“现代新儒家”的奠基人和集大成者,任何一位有志于了解中国哲学的发展、思想文化的发展的青年,都应当去拜读冯友兰先生的著作一二。

李慎之先生亦曾言:“中国人了解、学习、研究中国哲学,冯友兰先生是可超而不可越的人物。

”冯友兰先生曾经书写一副对联以叙生平,联曰“三史释今古,六书纪贞元”。

“三史”即《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和《中国哲学史新编》,六书则是指在抗日战争时期“贞元之际”所著的六本书。

从时间上来看,《中国哲学简史》成书于“贞元六书”之后,冯友兰的“新理学”、“新儒学”体系已经完成,而又在冯先生经受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动乱迫害之前,可以说是其一生哲学研究成就的巅峰时期。

因而《中国哲学简史》一书也理所当然成为了冯友兰先生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部著作。

《中国哲学简史》原译名《中国哲学小史》(A Short 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是冯友兰先生于1947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讲授“中国哲学史”课程时的英文讲稿,后经整理出版,先后有法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南斯拉夫文、日文等译本,并且迅速成为各大学中中国哲学的通用教材,是西方人系统了解中国哲学的重要途径。

直到20世纪80年代,本书才由冯友兰先生的学生涂又光第一次根据英文本译成中文出版。

应该说,这本书既是了解中国哲学、进入中国文化的地图,也是触摸冯友兰先生哲学体系的一条捷径。

哲学观和哲学史观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就已经指出:“哲学本一西洋名词。

如何理解人与哲学之间的关系

如何理解人与哲学之间的关系

如何理解人与哲学之间的关系如果说认识哲学的奥秘,那么哲学就是人的隐喻。

哲学是本质意义上的人学,它不仅最关切人的存在,而且始终致力于人生意义的研究。

深刻理解哲学与人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克服人的自我分裂和哲学的自我放逐。

要研究人与哲学之间的关系,我认为首先要弄懂什么是人。

人,它作为一个哲学概念,不同的哲学家,有着不同的理解。

第一种:人是神的创造物。

在中外早期哲学体系中,人主流的来源于神的创造,其是对于人创造自我的反映。

基督教圣经认为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偷吃了一智慧果,违抗了上帝的意旨,受到了上帝的惩罚使其下凡,才创造了人类,而中国也早就有女娲造人的传说。

第二种:人是自然的人。

这是近代资产阶级哲学家在反对宗教神学的斗争中,从人的自然属性上揭示人的本质的。

法国唯物主义的自然主义的人性论者,把人看成是一种具有更高感觉能力的动物,认为人的本质就在于人自身,即人的自然本性。

第三种:马克思主义的人之哲学概念,人是实践自觉解放自我的主体。

人的内在生命物质本体与特定的大脑意识本体构成整体的自然人。

自然人通过劳动关系构成一个完整的社会关系形成系统的外在矛盾关系,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的自然本质是动物的进化产物,人超越自然的创造是人本身。

第四种:人是其对象之所是。

唐震在其新著《接受与选择》中提出了这个最新观点,他认为在广义的自然界的背景之下,整个世界表现为原始自然、人化自然、能动自然和虚拟自然,它们同时构成了个体的对象世界。

人的对象世界在其自然的属性方面由低到高呈现出较大的差别,差别表现为从非能动的自然逐渐地向能动的自然演变的过程。

人在对象面前既是接受对象的受体,也是选择对象的主体。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一提到“哲学”,可能很多人会有“抽象”、“深奥”、“难懂”等心理感受,觉得似乎哲学与我们普通人的生活相之甚远,或者在一些人的观念里“哲学”也只不过是一些抽象概念的逻辑游戏,与我们的人生似乎没有太多意义。

实际上哲学并不复杂,生活中处处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生的积极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生的积极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生的积极意义一.哲学是什么?教材上的定义是: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归纳和总结。

我国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却说:哲学就是对人生有系统的反思。

两者的论述不同是因为角度不同。

前者是从哲学的构成方面来说的,后者则强调了哲学对人生意义。

相比之下,我更喜欢冯友兰先生的观点。

学习哲学的目的是指导人生,只有学以致用才是哲学最高的境界。

二.比较各哲学流派,我觉得,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生的指导意义最为直接有效。

下面,我将简单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生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开宗明义,他强调: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可以反作用于物质。

他要求我们的实践活动都要坚持物质第一性,客观看待我们的世界。

可以说,马克思的唯物论思想是对唯心主义最彻底的打击。

他对人们的思考方式,实践方式都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

人生是一个实践的过程,而实践的前提是认识我们的世界。

有人把实践建立在“想当然”的基础上,因此有了空中楼阁这样的闹剧;有人把实践的成败寄托给“神仙魔法”,于是有了邪教这样的社会毒瘤。

可见,认识的偏失直接导致实践的失误。

好在,马克思主义用强有力的证据向我们展示了科学的认识方法,他告诉我们,这个世界是物质的,没有神仙魔法,要改变世界,要完善人生就只能靠自己去实践。

因此,我相信,一个头脑清醒的人,才会有能力科学的规划自己的人生,而清醒的标准是什么?是能看清世界的本质,正确认识自我。

可以说,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华。

他不但指出了事物的联系,还提出了科学的方法论。

中国革命的胜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都表明唯物辩证法有着科学的本质和惊人的魅力。

对人生而言,辨证的看待人生,规划人生也极为重要。

比如,眼下正处于高中阶段的我,我要知道我所面对的主要矛盾是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我要学会抓住知识的重点;学科之间要统筹兼顾,清楚不同学科,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还要有举一反三的创新能力和发散思维。

勿容置疑,生活里处处都是哲学,处处都有辩证法。

反思自己的人生哲学和人生态度

反思自己的人生哲学和人生态度

反思自己的人生哲学和人生态度人生是一场漫长而复杂的旅程,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人生哲学和人生态度。

通过反思自己的人生哲学和人生态度,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找到生活的意义和目标,以及实现更为积极的人生。

本文将就如何反思自己的人生哲学和人生态度展开讨论。

一、认识自己的人生哲学人生哲学是对于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思考和追求。

每个人都应该思考自己活在这个世界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以及应该怎样去生活。

通过反思自己的人生哲学,我们可以明确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和人生目标,从而更加明确地规划自己的未来。

首先,要认识自己的内在需求和追求。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兴趣、爱好和激情,这些是我们内心真正渴望追求的东西。

我们应该认识到并坚持追求这些东西,将其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去。

其次,要关注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人生是一个不断成长和变化的过程,我们应该积极主动地寻求改变和进步。

反思自己过去的经历和成就,思考自己还有哪些方面需要提升,并制定相应的计划和目标。

最后,要思考和追求自己的价值观。

价值观是指对于真理、美德和道德的看法和态度。

通过反思自己的人生哲学,我们可以明确自己的价值观,并在生活中坚守这些价值观。

只有做到价值观与行为的一致,我们的人生才能更加有意义和幸福。

二、审视自己的人生态度人生态度是指对待生活和面对挑战的态度和心态。

一个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应对困难和挫折,从而实现更好的人生质量和幸福感。

通过反思自己的人生态度,我们可以找到优化和改进的空间,以及提升自己的幸福感。

首先,要拥有积极的心态。

积极的心态可以让我们更加乐观和自信地应对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和压力。

当我们遇到挫折和困境时,要学会积极面对,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其次,要培养感恩的心态。

感恩是一种积极的情绪,能够使我们更加满足和幸福。

通过反思自己的人生态度,我们应该学会关注身边的美好事物,感激身边的每一个人和每一件事情,让感恩之心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最后,要拥抱改变和适应变化。

哲学与人生

哲学与人生

三、哲学与人生的关系
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丰富理论。 从人生经历中总结理论,并深化为哲学, 以抽象出来的哲学指导后面的实践,并且通过 不断的实践去丰富和完善哲学。 所以哲学与人生即是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 的关系。
四、以哲学反思人生:从几个问题讲开去
1.人为什么活着? 2.人生的意义?
3.人应该如何度过自己的一生?
为什么什么事情都要有意义呢?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2. 人生的意义
所以人生之意义在我来看没有什么所 谓的答案。如果你要问我这个问题,我 想我更愿意说:“我不知道。”
3那么不管你 中间如何度过,时间都是一样的长度。 然而人在这当中追求的是什么呢?虽然很多时 候都表现为物质的追求,但其实质是精神的满足。
2.冯友兰的说法

哲学就是对人生有系统的反思。
——冯友兰
3.孙正聿的说法

学科学,我不说,你糊涂, 我一说,你明白。 学哲学,我不说,你明白, 我一说,你糊涂。

孙正聿
4.马克思的说法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 华。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 的方式解释世界,而 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5.周国平的说法
哲学的首要目标不是 传授知识,而是引导人们 追求智慧。 ——周国平
2. 人生的意义:梁漱溟的一个说法

知识的方法和界限,独断论
科学之所以为科学在其方法,不在其所得结 果,滥以科学之观念使用到形而上学上去,终 究不成。

2. 人生的意义:是否真的有答案?
有答案的么?是的,不仅有,还有很多咧。
人生的意义就在于寻找意义的过程。
——周国平
只要这个命题本身指向一个非本身的并且不 可完全完成的目标,这个命题就可以成立,就可 以让你继续活下去。

哲学与人生——吉林大学孙正聿教授演讲稿

哲学与人生——吉林大学孙正聿教授演讲稿

哲学与人生演讲人:孙正聿演讲地点:吉林大学孙正聿,1946年11月生,哲学博士。

全国政协委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哲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科研基地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主任。

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获得者,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获得者,曾任清华大学特聘访问教授、吉林省高等教育特聘教授,已出版九卷本《孙正聿哲学文集》等著作。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欢迎大家来到北国春城,来到吉林大学。

我很高兴有机会和同学们作这样一个交流,大家都处在求学的青年时期。

我想在座的同学,不管是学习文史哲,还是学习政经法、数理化、天地生,都有一个共同的关切,那就是对于人生的关切,对于人生的意义与价值的关切。

按照我国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的话说:什么是哲学?哲学,就是对人生有系统的反思。

所以,我把同学们对人生的关切和对哲学的兴趣结合起来,和大家谈一下哲学与人生。

哲学:“使人作为人而能够成为人”学科学,我不说,你糊涂;我一说,你明白。

而学哲学,我不说,你明白;我一说,你糊涂。

哲学就是对于人生有系统的反思。

在这个命题中,包含几层意思。

一层意思是说,哲学是对于人生的一种反思。

这种反思活动,应当说人人都会有。

另一层意思是说,作为哲学的这样一种人类活动,它是对于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也就是说,能够系统地反思人生的活动叫哲学活动;而进行这种活动的人呢,就是哲学家了。

系统地反思人生的哲学,它同其他科学的区别在什么地方?除了哲学之外的其他科学,使你成为“某种人”,也就是使你掌握某种具体的专业,掌握某种特殊的技能,扮演某种特定的角色,将来你可以从事某种特定的职业。

我们把这称为科学,使你成为“某种人”。

与此不同,哲学使你“作为人而成为人”。

这句话的含义是极为深刻的。

虽然说你是人,但是在真正人的意义上,缺少一种哲学的修养,还不是冯先生所指认的那种真正意义上的人。

所以,他作了这样的一种区别,其他学科使你成为某种特殊的人,用我们现在的通俗说法,就是成为一种“专门人才”;而学习哲学,使你作为人能够成为人,做一个有教养的现代人。

解析哲学与人生的关系

解析哲学与人生的关系

解析哲学与人生的关系摘要:哲学与人生紧密相连。

离开人生,哲学是枯燥乏味的;离开哲学,人生是茫然无助的。

哲学与人生融会贯通,指引我们在通往知识的海洋中奋勇前行。

只有将哲学与人生的关系理解透彻,才能对其有“觉解”。

本文拟从对“哲学”的解读出发,阐释“哲学”一词的由来,分析“哲学是什么”和“什么是哲学”这两者的区别,然后说明哲学与人生的关系,并谈谈哲学对人生的启迪。

关键词:哲学;人生;关系;启迪“如果说人是哲学的奥秘,那么哲学就是人的隐喻。

”哲学思想好比一个人的灵魂。

黑格尔曾说:“一个国家没有哲学就像壮观的庙里没有神像一样,空空荡荡徒有其表,没有可使人敬仰的东西。

”有了哲学,就如黑夜中行走时被照亮了路;没有哲学,仿佛一叶孤舟茫然地漂泊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中,不知所向。

哲学与人生融会在一起,给人以启迪。

一、对“哲学”的解读1.“哲学”一词的由来2.“哲学是什么”与“什么是哲学”人们常常会将“哲学是什么”和“什么是哲学”理解为同一个意思,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哲学是什么”,指的是对历史上的“哲学”一词的含义进行追问,这个问题暗中包含着“哲学”是即成的事物。

[2]这种事物在刚开始萌芽时就是只知其身而不知其名,后来经过冗长的成长变化,渐渐茁壮起来,然后人们认为是时候赋予它名称了,所以叫它“哲学”。

因此,“哲学是什么”是在追问在“哲学”产生的这个历史进程中,包括“哲学”这个概念产生之后,发展到今天的“哲学”它是什么样的,即“哲学”它实际上是什么。

[3]“什么是哲学”,它追问的是什么样的学问能够被称作“哲学”,是在追问“哲学”它应该是什么样的。

[4]在哲学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会通过一件件事情去逐渐领悟“哲学”这个词的含义,并对理解“哲学”这个词的概念以及对它的过去、现在、将来都有一定的感悟。

虽然,通过我们不断的学习与领悟,我们对“哲学”的定义会不断发生变化,但这种理解是一个逐渐成熟的过程,它逐渐成为哲学研究者的一种信念。

哲学与人生教案

哲学与人生教案

哲学与人生教案一、什么是哲学哲学就是对于人生有系统的反思。

——冯友兰二、哲学的基本功能——哲学可以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1、培养智慧★一个人的心智成长,一般地要经历:感觉知识智慧★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找到某一问题的答案,智慧可以帮助我们改变对事情的看法,获得一种境界。

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那么,如果我们善于运用哲学来指导我们的生活,那么,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更加美好。

二、哲学的基本功能——哲学可以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1、培养智慧★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正确对待社会进步和与个人发展,正确对待集体利益和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正确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二、哲学的基本功能——哲学可以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2、发现真理★真理的原意就是揭开、发现,去除遮蔽。

★我们每一个人其实都是井底之蛙!★其实,世界本来是透明的,本来是连接在一起的,只是我们的视野破坏了、遮蔽了这种一体性。

于是,以人为中心就生发出三种基本的碰撞:即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己。

★当然,在种种碰撞中会产生人的自省,即对自己的认识,然后开始去发现。

一旦你去发现了、体会了,就会慢慢变得坦然、释然、宽容。

人一旦宽容了,就会海阔天空了。

二、哲学的基本功能——哲学可以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3、印证价值★自然界是有规律的,凡是有规律之物就是必然的,它不可能离开固定的轨道。

所谓的必然就是自然。

★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但生命的特色却和其他动物不同,即人有自由。

有自由代表可以选择,也代表需要选择。

而透过选择,就能够使某些价值呈现出来。

★人生的问题需要靠自己去体验的,其中的哲理、价值需要自己去印证。

哲学是需要生活经验来配合的学问。

★如果光是叙述各种道理与格言,而没有自己去体验的话,到了最后还是只能在知识的迷雾中打转。

11月出任微软中国研究院(现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

2000年升任公司副总裁,调回总部负责自然界面部。

最新-对哲学与人生的心得体会最新5篇

最新-对哲学与人生的心得体会最新5篇

对哲学与人生的心得体会最新5篇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

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对哲学与人生心得体会篇一刚看了傅佩荣的《哲学与人生》,如何提升哲学素养?培养思考习惯、掌握整体观点……咱也活学活用一下嘛,至少不以偏概全。

“对任何事情都要从不同的角度思考,久而久之,就可以超越自己的成见,思想也将更为圆融。

”哲学,高中时学了一点点理论,到底是该如何定义,恐怕要对不起老师了。

当年的老师是个魁梧的老师,很有激情的,印象中,他总是用两只熊掌一样的手在头顶上比划,“哲学嘛……”,人在教室四周走动,小数点也在教室横飞。

一上课就很忘我的老师,是个好老师,只可惜,我的智商实在不高,无法理解老师的许多话。

记忆中,高二时,我还当了一年的政治课代表。

这门学科我没有任何特色,至今不明白班主任的用意。

是拿掉我的英语课代表的职务于心不忍,还是有别的激励的意思?不清楚,班主任没找我谈一句话,我那时一直在黑暗中想,老师为什么只照顾到急于在英语学科上要进步的同学她呢?老师有没有想到我的感受?后来,也在一直假设,要是老师那时找我们多谈谈心,也许……学生时代的我多么渴望老师给予的言或行的鼓励啊。

而今,我当老师了,我当然知道孩子们在心智上需要什么。

于是我毫不吝啬,该付出的绝不占有着。

“生命是丰富的,但对每个人来说,都只能活在当下。

”今天读了第十三章,《教育与自我》,收获颇丰。

主要内容是:教育是风格的培养:教育的三阶段:1、浪漫期——小学阶段;2、精密期——初中高中的6年;3、展望期——上了大学以后。

教育就是自我的要求。

人生四大领域:群体、自我、自然界、超越界。

教育与自我生命的发展:自我认识、自我定位、自我成长、自我超越。

我认为值得回味的语录现在供大家一起分享:我们常说教育是“自我教育”,就是因为它需要受教育者的配合……教育是一个需要靠自己去承担的责任。

小孩子在尚未准备好接受现实世界之前,必须先以这些浪漫题材所提供的故事情节作为他所相信的世界,然后再慢慢成长,接受真实的挑战。

哲学与人生心得感想(11篇)

哲学与人生心得感想(11篇)

哲学与人生心得感想(11篇)哲学与人生心得感想篇1读台湾傅佩荣先生的《哲学与人生》,此书籍特引人入胜。

以往读哲学书籍籍,往往让人生厌,读了一点,常弃之不读了。

而此书籍如一个巨大磁场,把我吸引了过去,爱不释手。

我想应该是书籍的独特之处吧。

它把传授哲学原则、哲学知识放在了一个次要的位置,它的首要目标是点燃读者对智慧的爱,引导读者去思考世界和人生的重要问题。

他精道的论述,平易的语言,仿佛让我看到了就是一个证人,证明哲学其实不是一个枯燥的东西,而是处处闪烁着智慧和思考的光芒。

读了此书籍,我感觉人生离不开哲学。

人类天性都渴望心灵的自由,能做自己,摆脱各种限制和压力,越来越感受到做一个人的喜悦。

爱智慧,爱哲学的思考,它由如人生的一盏明灯,让我们知道我们从哪里来,该往哪里走。

古希腊先哲苏格拉底曾说过一句名言:“没有经过反思的人生是毫无意义的。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竞争的加剧,社会的浮躁,人们已经很难保持一颗平常心了。

芸芸众生在滚滚红尘中追名逐利,熙来攘往,就是没有时间停下来反思:“我这样忙忙碌碌到底是为了什么?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在苏格拉底看来,人的一生中如果没有对这些问题反思过,那么,你这一生根本上讲是毫无意义的,是到世上白走了一遭。

不管你是亿万富翁,还是高官显贵,统统都成了行尸走肉。

哲学让我们思考这些人生问题,却无法真正找到标准答案。

它的意义促使我们反思和理解自己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这让我想起了《红楼梦》第一回里在跛足道人唱完《好了歌》后,甑士隐随即和了一首,其最后两句是这样的:“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

甚荒。

唐,到头都是为他人做嫁妆。

”说的是我们这些芸芸众生生在滚滚红尘,也就是“他乡”中,“乱哄哄”地追名逐利、金钱美色,而竟忘了自己的“故乡”在哪里,因此,到头来,也只能是“为了他人做嫁衣裳。

”既然红尘是“他乡”,那我们的“故乡”在哪里呢?也就是我们到底是从哪里来到这个红尘的呢?“故乡”显然在红尘以外。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精摘及简述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精摘及简述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精摘及简述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精摘及简述哲学是对人生的系统的反思,一个哲学家要进行哲学思考,就必然会对人生进行反思,并把自己的思想系统地表述出来。

比如,有关人生的学说、有关宇宙的学说、以及有关知识的学说,都是在这样的思考中产生的。

另一方面,当我们对人生、宇宙、知识进行思考和谈论时,这种思索和谈论本身也是知识、也是哲学,正如亚里士多德的话,“这就是关于思索的思索”。

人们往往不满足于现实世界而寻求超越,这一点中国人和其他民族都是一样的。

中国人其实不怎么关切宗教,虽说看见庙、寺、观甚至一些不太合规距的封建迷信场所,都想去转转、去拜拜,但这种行为也只是在侧面反映了人们是真的不在乎宗教,所以才会表现出对各类宗教的面面俱到和雨露均沾。

那么中国人为什么不关切宗教呢?那是因为哲学可以替代宗教的某些美好的功能而不需要承担过分宗教的愚昧代价。

中国哲学在中国有非常广泛的传播途径:儿童入学,首读《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孩子刚认字,课本先是《三字经》,一句“人之初,性本善”便是孟子哲学的基本思想;哪怕到了现代,我依然记得高三语文老师的一句话,“入世学儒、出世老庄”,这是当时老师为了缓解大家的高考压力,激励我们毕业班学生“你就往死了学,把心放的稳稳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总有你的灵丹妙药”;工作了,每当遇到困难,总会不自主地在中国传统哲学里考古,即使懒惰地去求助于长辈或老师,也大体逃不出中国哲学的范畴。

所以,不论历史的车轮如何滚滚,代代的传承,让中国的哲学思想可以不断地滋润每一个华夏文明的承接着。

人是各种各样的,每一种人都可以取得最高的成就,比如伟大的政治家、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军事家等。

但单就做人而言,中国哲学给出的最高的成就是,成圣,即天人合一。

那么,成圣是否需要抛弃社会,与世隔绝呢?释迦牟尼认为,人生是苦难的根源;柏拉图认为身体是灵魂的监狱;个别道家认为,生命是赘疣,修道就是舍弃等等,这些类似的哲学通常被称为“出世”哲学。

哲学对人生发展的启发与意义

哲学对人生发展的启发与意义

哲学对人生发展的启发与意义哲学这玩意儿,乍一听挺玄乎的,好像离咱们老百姓的生活十万八千里。

其实啊,哲学对咱们的人生发展有着说不尽的启发和意义,就像一盏明灯,在生活的道路上默默地给咱们照亮呢。

咱就说这古希腊的哲学家苏格拉底吧。

他整天在大街上找人唠嗑,问一些看似简单却又让人深思的问题。

这就好比咱们平常在村里的大树下乘凉的时候,和老少爷们儿聊天一样。

他问人家“什么是正义”“什么是美”,这其实就是在探索生活的本质。

咱们的人生发展不也需要这样的探索精神吗?有时候咱光知道闷头赚钱、养家糊口,却很少停下来问问自己,咱这么做究竟是为了啥呢?这就像一艘船在大海里航行,要是没有个方向,那可不就成了没头的苍蝇了嘛。

哲学就是让咱找到那个方向的罗盘,它促使咱们思考自己的人生目标,到底是追求物质上的富足就够了呢,还是得有点精神上的追求。

再说说咱中国的哲学,孔子的儒家思想影响了咱中国人数千年。

孔子讲“仁爱”,这“仁爱”可不是一句空话。

它就像咱们生活中的一缕春风,吹到哪儿,哪儿就暖烘烘的。

在咱们的人生发展中,如果能把“仁爱”贯彻进去,那人际关系得多和谐啊。

你看那些在事业上成功的人,哪个不是有着良好的人际关系呢?在公司里,你对同事友爱,就像兄弟姐妹一样,大家肯定都愿意跟你合作,有啥好事也能想着你。

这就好比一群大雁往南飞,如果大家不齐心协力,各飞各的,那能行吗?哲学里的这些思想就给咱们提供了一种与人相处的智慧,让咱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不至于因为人际关系的问题而磕磕绊绊。

哲学还能让咱们有更豁达的心态。

就像庄子,他的思想那叫一个洒脱。

他把生死都看得很淡,觉得人生就像一场大梦。

咱虽然不用像他那样把生死完全看透,但这种豁达的心态在面对生活中的挫折的时候,可太有用了。

比如说你做生意失败了,欠了一屁股债,这时候要是没有一种豁达的心态,那估计得整天愁眉苦脸,觉得天都要塌了。

可要是你从哲学的角度去看呢,这不过是人生中的一个小坎坷,就像走路不小心摔了一跤一样。

哲学与人生 知行合一读后感

哲学与人生 知行合一读后感

哲学与人生知行合一读后感篇一哲学与人生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哲学与人生”这个听起来超级高大上的话题。

你们说,哲学这玩意儿,是不是有时候让人觉得云里雾里的?可仔细想想,它又好像无处不在,就像空气一样,看不见摸不着,但又缺不了。

对我来说,哲学就像是人生路上的一盏明灯,也许它不能直接告诉你该怎么走,但能让你在黑暗中稍微看清点方向。

比如说,关于“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几个经典问题,每次想到我都觉得脑袋要炸了。

我是谁?可能我是个学生,是个孩子,是个梦想家?可这就是全部的我吗?我从哪里来?从妈妈肚子里呗,可这简单的答案能解释一切吗?要到哪里去?是追求功成名就,还是追求内心的平静快乐?哎呀,越想越头疼。

再说说知行合一。

这四个字听起来简单,做起来可太难啦!知道一件事和真正去做,那差距可不是一星半点。

就像我知道早睡早起身体好,可每天晚上还是抱着手机不肯睡,早上又起不来。

这是不是很讽刺?我觉得吧,知行合一可能需要我们有超强的意志力和自律能力,可我这意志力就像豆腐一样,一戳就碎。

不过,通过对哲学和知行合一的思考,我也明白了一些事儿。

人生这条路啊,充满了未知和迷茫,可能今天觉得找到了方向,明天又迷失了。

但那又怎样?也许正是这种不确定性,才让人生变得有趣。

不是吗?你们觉得呢?哲学到底对我们的人生有多大影响?知行合一真的能做到吗?篇二哲学与人生哎呀妈呀,一提到“哲学与人生”,我这心里就跟打翻了五味瓶似的,啥滋味都有。

你说哲学这东西,高深莫测的,好像离咱普通人的生活挺远。

但仔细琢磨琢磨,不对呀,它其实就在咱身边,时时刻刻影响着咱的一举一动。

比如说,我有时候会想,人活着到底是为了啥?是为了钱?为了名?还是为了那所谓的快乐?这问题一想起来,我就觉得脑袋嗡嗡的。

可能对于有些人来说,赚大钱就是人生目标,可我就想问了,有了钱就一定能快乐吗?我看未必!再比如说,大家都知道要善良,要有爱心,这道理谁不懂啊?可真到了事上,能做到的又有几个?这就是知道和做到的差距,也就是那个“知行合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哲学就是对于人生有系统的反思。

一层意思是说,哲学是对于人生的一种反思。

这种反思活动,应当说人人都会有。

另一层意思是说,作为哲学的这样一种人类活动,它是对于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也就是说,能够系统地反思人生的活动叫哲学活动;而进行这种活动的人呢,就是哲学家了。

系统地反思人生的哲学,它同其他科学的区别在什么地方?除了哲学之外的其他科学,使你成为“某种人”,也就是使你掌握某种具体的专业,掌握某种特殊的技能,扮演某种特定的角色,将来你可以从事某种特定的职业。

我们把这称为科学,使你成为“某种人”。

与此不同,哲学使你“作为人而成为人”。

这句话的含义是极为深刻的。

虽然说你是人,但是在真正人的意义上,缺少一种哲学的修养,还不是先生所指认的那种真正意义上的人。

所以,他作了这样的一种区别,其他学科使你成为某种特殊的人,用我们现在的通俗说法,就是成为一种“专门人才”;而学习哲学,使你作为人能够成为人,做一个有教养的现代人。

这是哲学与科学的区别,也就是哲学的特殊的意义与价值。

这种对于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哲学,怎样才能够获得?先生说是“觉解”。

我曾经写过《哲学修养十五讲》一书,在国算一本畅销书吧。

前几天这本书的编辑给我说,最近在重新出版这本书,更名为《哲学修养的十五堂课》。

在书里,我说学习科学和学习哲学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感觉。

学科学是什么感觉呢?我不说,你糊涂;我一说,你明白。

而学哲学则是,我不说,你明白;我一说,你糊涂。

大家会觉得很怪,怎么会是这样呢?大家想一想,科学是把一些个别的现象,单称命题和观察名词,经过归纳推理,上升为理论名词和全称命题,然后再通过演绎推理,做出解释和预见。

例如,我一说,三角形三角之和等于180度,再一说边角关系,你就会作相关的几何题了。

这就叫作我不说你糊涂,我一说你明白了。

而哲学恰好相反,它是把人们当作不言而喻的、毋庸置疑的东西作为批判反思的对象。

我不说的时候,你清清楚楚的;我一说,你却可能糊涂了。

例如,这里有一桌子,我不说,它就是一桌子,清清楚楚的;可是我一旦问你,你如果没有桌子的观念,为什么会把如此这般的一个东西把握为桌子呢?糊涂没?这就是哲学的“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地的同学都知道,的同学不知听到过没有?有一首歌叫《我心中的太阳》,歌词是:“天上的太阳和水中的月亮谁亮?山上的大树和山下的小树谁大?心中的恋人和身外的世界谁重要?”我不知道在座的同学怎么回答?歌曲中是:“我不知道,我不知道,我不知道!”这个世界是极为复杂的!哲学就是要把这个世界的复杂性,特别是人生的复杂性揭示出来。

我不说的时候,你很清楚;我一说的时候,你可能更糊涂了,这就需要先生所说的那个“觉解”。

如果没有一种哲学的辩证智慧,你很容易走向极端,你今天是理想主义,明天可能是现实主义,最后可能是绝对主义,相对主义了,荣辱呀,祸福呀,你就不好把握了。

所以,在这个意义上,哲学就是对于人生有系统的反思,使人作为人而能够成为人,是一种“觉解”的活动。

哲学的这种“觉解”活动,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呢?先生说是“境界”。

他讲人生四境界:使人超越自然的境界、功利的境界、道德的境界,最后达到一种天地的境界。

所以,中国哲学最讲究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合一、养吾浩然之气。

这是一种先生所理解的哲学,也就是哲学与人生的关系。

上面是谈了友兰先生对哲学的理解。

下面,我就想从哲学与人生出发,从哲学层面上对人生有一个大体的解说,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我想分成三个问题具体地来谈,一是人的存在;二是人的人化;三是人的世界。

人的存在,是一种超越性的存在人无法忍受单一的颜色、无法忍受凝固的时空、无法忍受存在的空虚、无法忍受自我的失落和无法忍受彻底的空白。

人的这五种无法忍受,意味着人是一种超越性的存在。

怎么样来理解人的存在呢?我的说法是,人是一种超越性的、理想性的、创造性的存在。

我还有一本书《超越意识》。

这本书开篇的第一句话:人是世界上最奇异的存在——超越性的存在。

怎么理解呢?我首先是使用反证法:人无法忍受什么?尤其是青年人,我概括为五个方面:无法忍受单一的颜色、无法忍受凝固的时空、无法忍受存在的空虚、无法忍受自我的失落和无法忍受彻底的空白。

人的这五种无法忍受,意味着人是一种超越性的存在。

世界就是自然,它自然而然地存在。

那么人生呢,它也是自然。

人自然而然地生,自然而然地死。

然而,从自然当中生成的人,它恰好超越了这个自然!把自然而然的世界改造成了一个对于人来说真善美相统一的世界!这才是人!我问在座的同学,你喜欢什么颜色?有的说喜欢红色,有的说喜欢绿色,有的说喜欢蓝色。

但是,我说如果这个世界只是你所喜欢鲜艳的红色、纯洁的白色、娇嫩的绿色,你还能不能在世界上生活了?!那就像马克思所说的一段话,他说:“在太阳的辉映下,每一颗露水珠都会闪现出五颜六色的颜色。

”人的世界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丰富多彩的世界,人无法忍受单一的颜色。

生活的世界应当是丰富多彩的,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是人自己创造出来的,所以人无法忍受的第二个就是“凝固的时空”。

用马克思的话说:“时间是人类存在的空间。

”前些天看鲁豫的一个访谈,被采访的那个女士说,回顾自己的一生,我没有浪费上帝给予我的时间。

时间构成了人真正的存在,所以人无法忍受凝固的时空,而是在时间中实现了自己的存在。

人的生活是创造的过程,也就是改天换地的过程。

人类世世代代的科学发现、技术发明、艺术创作、理论创新、政治变革,不都是在时间中构成自己存在和发展的空间吗?“凝固的时空”是人无法忍受的。

正因为人给自己创造了自己的时空世界,所以人又无法忍受“存在的空虚”。

什么叫人?人是寻求意义的存在。

人无法忍受无意义的生活。

大家都知道,国近30年改革开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国有一本畅销的杂志叫《读者》,这是一本有情趣的人都会喜欢的杂志。

那里边曾经先后登过两篇文章,一篇是《当我没有钱的时候》,另一篇是《当我有钱的时候》。

这两篇文章表达了一个共同的思想,叫做人不是为了生存而生存,而是为了寻求意义而生活的。

所以,现在哲学有一个说法,说所谓现代病就是“形象大于存在”,就是“包装”,方方面面的“包装”。

可是上世纪80年代流行的一首歌里就有这样的歌词:“你不用涂红又沫绿,只要你不断充实自己,人人都会喜欢你。

”充实自己,就是获得存在的意义。

人生的存在是大于它的形象的。

它的存在的意义是最重要的。

人无法忍受“存在的空虚”。

正因为如此,人又无法忍受“自我的失落”。

大家都知道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层次需要理论。

生存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的需要、审美的需要,最终升华为一种自我实现的需要。

我想,对于每一个年青人来说,最能够使他激动起来的,就是自我实现的感觉。

在心理学上称之为高峰的体验。

最美的体验就是一种自我实现的高峰体验。

每个人的人生,作为一个长卷,它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小说;作为每个瞬间,它是一首感动自己的诗篇。

人生的幸福,既是在目标的实现中所获得的快乐的感觉,又是在快乐的感觉中实现自己的目标。

所以人无法忍受自我的失落。

人生是有限的。

人是一种能够自觉到死的存在。

系统地反思人生的哲学,是“向死而思生”,所以有人把哲学叫作对死亡的练习。

人能够意识到自己是一个有限的存在,人就想超越这种有限的人生,因为人无法忍受“彻底的空白”。

哲人培根说,人的“复仇之心胜过死亡,爱恋之心蔑视死亡,荣誉之心希冀死亡,忧伤之心奔赴死亡,恐怖之心凝神于死亡”。

这是心灵对死亡的超越。

人的生命面对死亡,又以生命的追求超越死亡。

古人讲立功、立德、立言,用这三种方式来使自己有限的人生燃烧起熊熊的生命之火,使生命得到无限的延续。

这就是我所说的人的超越性。

有了寻求意义的人生,才能对人生进行有系统的反思哲学。

那么,究竟怎样理解人的存在?人既源于动物,又同动物具有根本性的区别。

人和动物都是一种生命活动,两者的区别就在于,动物是一种生存的生命活动,而人是一种生活的生命活动。

生存是一种无意义的生命活动,生活是一种寻求意义的生命活动。

在这一点上区分了人和动物。

人是一种寻求意义的生活活动,动物是一种本能性的生存活动,动物和人的区别就在于是两种不同的生命活动。

为什么是两种不同的生命活动呢?马克思说,动物只有一个生命的尺度,而人有两种尺度。

动物只有自己所属的物种的一个尺度,所以它只能是本能的生命活动。

人有两个尺度,既是按照自己的目的活动,又是按照所有物种的尺度活动,这就是既“合目的”又“合规律”的活动,是把世界变成对人来说是真善美的世界的活动。

所以作为一个人的存在,是一个超越性的存在,一个理想性的存在,人是一个把自己的理想不断地变为现实的活动过程。

这是一个创造的过程。

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老院长胡绳,在一篇文章中讲到:人类在20世纪的后五十年所创造的科学技术,超过了人类在2 0世纪五十年代以前的几千年所创造的总和!什么叫现代化?现代化首先是日常生活科学化,接着是日常消遣文化化,接着是日常交往社交化,日常生活法治化,农村生活城市化。

人创造了自己的历史,实现了生活的现代化。

所以人的存在是超越性的、理想性的、创造性的存在。

这才是人的存在。

大学生正处在一个人生的最有理想、最有创造性的时期,你们一定很喜欢哲学。

这是对于人生的一种有系统的反思。

通过这种反思,我们能够觉解生活,更加自觉地去拥抱生活,更加自觉地去创造生活,从而把我们的世界建设成为更美好的世界,把我们的人生塑造成更美好的人生。

人的人化,人使自己成为人人是一个人化的产物,是一种人化的结果,是一种历史性的存在。

这是人和动物的不同。

动物是一代又一代的复制自己,而人是一代又一代地发展自己。

这是人和动物的不同。

法国著名哲学家萨特,有一个著名的哲学命题:“存在先于本质”。

人以外的所有的存在都是本质先于存在,而人这种存在是存在先于本质。

除了人之外,我们中国人有一句俗话,叫作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本质先于存在,本质就规定了它的存在。

但是,人就不是这样了。

生下来的无论是男孩女孩,我们说他是人,但是长大了,未必就成为人。

为什么?人是一个人化的产物,是一种人化的结果,是一种历史性的存在。

这是人和动物的不同。

动物是一代又一代的复制自己,而人是一代又一代地发展自己。

用马克思说,什么叫历史?“历史不过是追求自己的目的人的活动的过程而已”。

人的这种活动的过程,成了人的历史。

所以,马克思说,什么叫作社会存在?社会存在就是人们的实际的生活过程。

我们的实际的生活过程,构成我们人自己的生活的历史。

人的自己的生活历史,就是我们每个人成为人的过程。

我们每个人成为人的过程,既构成了历史的前提,又构成了历史的结果;而人只有首先作为历史的结果,才能够成为历史的前提,因为每代人总是上代人遗留的文化的产物。

我们正是在历史文化的进程中而成为今天的存在。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人是“存在先于本质”,人是人化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