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挑战教皇的权威
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
甲:人生来是有罪的,只有尊崇上帝,忠实 地履行七种圣礼:洗礼、圣餐、悔罪等, 通过苦修才能得到上帝的恩典。 乙: 只要虔诚地信仰耶稣就可灵魂得救, 无须经过烦琐的仪式。这些仪式中,除 圣餐外,皆是糟蹋钱财的多余之举,皆可 废除。 甲: 上帝是不与油嘴之人直接交往的,只 有在我们教士的主持下,才能聆听到上 帝的福音;否则,就要受到永世惩罚。 乙:每个教徒,只要自己面对《圣经》,真 诚忏悔,就可直接与上帝心灵沟通,无须 你们所谓尊贵的教士,凡信徒皆为祭司。
西欧宗教改革的原因
经济(根本原因)
政治(主要原因) 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 萌芽的发展 封建制度逐渐衰落,天主教 会腐朽残暴严重阻碍社会进 步。 文艺复兴中人文主 义的思想解放 教皇出售“赎罪券”
思想文化 导火线
根本原因:新兴的资产阶级要冲破教会的垄断 和束缚以发展资本主义。
1.他们 各代表谁 的观点? 2.二者 主张有何 不同?
三、宗教改革影响
材料1
在中世纪,适应自然经济的需要,神学家所 提倡的是禁欲主义,认为自甘奉行赤贫的生 活才是获得上帝之爱的基本条件,追求财富 必然陷入贪婪的罪恶。……但商品经济不声 不响的创造出了一个新的上帝——金钱。这 个新上帝将以其自身的力量迅速改变旧的道 德秩序,它逐渐代替了封建特权和以地产为 衡量人们社会地位高低和拥有财富多少这一 唯一尺度。
随着西欧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教会 的阻碍作用日益明显,要发展资本主义就必须冲 破教会的垄断和束缚。
中世纪的天主教会
德意志皇帝亨利四世在同教皇的斗争中失利, 被教皇开除教籍,国内诸侯乘机反叛。1075年1 月,亨利四世冒着风雪严寒,前往意大利北部的 卡诺莎城堡向教皇“忏悔罪过”。亨利四世身着 罪衣,立在城堡门口三昼夜,才获得教皇的赦免。 这就是著名的“卡诺莎之辱”。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这段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欧洲中世纪封建王权屈从于教权
“教皇权力好比太阳,国王权力犹 如月亮,它的光是向太阳借来的。” ——教皇英诺森三世
一教皇的权威
• 12世纪基督教规定了宗教仪式有七种:洗礼、坚 振礼、忏悔礼、圣餐礼、终敷礼、婚礼、授职礼。 除授职礼外,是普通百姓直至王公大臣必须施行 的。生活在西欧社会各阶层的人,无论是国王, 还是领主,无论是骑士还是普通百姓,必须在这 一宗教的框架内思想与生活。人的一生,从出生 到婚配、一直到死都有专门的宗教仪式,甚至连 日常生活吃饭,都在宗教的控制之下。各种习俗 都打上深刻的宗教烙印。
一 教皇的权威
教皇和教会在宗教领域具有绝对权威
一 教皇的权威
• 生活在中世纪的西欧人,他们的一切(肉 体与心灵)全部被教会控制着。他们的生 活是苦闷的、是悲哀的、是压抑的,他们 不能有追求,不能有自我,不能有思想。 他们体会不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总之, 生命的一切都是为了上帝,或者说是为了 上帝的代表教皇和教会而活着。罗马教皇 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 那么怎样赎罪,使灵魂得救?罗马天主教会宣扬“因行称义” • “义人”的含义:灵魂得到拯救的人。 • “因行称义”的含义:信徒们只有遵守教会制订的教阶制度和复杂的 圣礼制度,才能获得灵魂的解脱。 • 灵魂得救的途径:持斋、守贞、安贫、乞食、忍让、服从教会、遵守 教规、购买赎罪券(自我惩罚),进入修道院是最佳途径。每个人都 应该过苦行僧的生活,不应该追求物质财富。作为一个生活在西欧的 天主教徒,要经常参加各种宗教仪式和活动,听从教会的各种安排, 还应该把自己的财产捐献给教会,通过这种不断的赎罪,以求得灵魂 得救。 • 教徒是否能得救,关键在于他是否听从教会的安排,遵守教会的各种 规章仪式。 • 在“因行称义”说法中,教会扮演什么角色? • 灵魂能否得救的关键地位。(遵守教会的制度) • “因行称义”这种主张的实质是什么? • 实质:精神独裁。把教徒紧紧束缚在教会的控制之下,听命于教会的 安排和统治。在这一主张下,人们失去了个人自由,教会、教皇的权 威地位得到强化,加强了对人们的思想控制。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西欧宗教改革运动的有关内容。
主要应掌握西欧宗教改革的背景、过程、主要教派及重大历史意义,马丁·路德及德国宗教改革,加尔文及其新教等知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宗教改革的产生、主要内容、意义等的分析把握,培养学生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原理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宗教改革时期主要人物及其思想、作品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评价历史人物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了解,加深对宗教改革在历史上作用的认识,尤其通过对主要人物马丁·路德和加尔文改革精神的学习,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真理、不畏困难向前进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理解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理解加尔文宗教思想。
教学难点:宗教改革时期人文思想的含义。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当今世界上最小的国家是哪一个?梵蒂冈城国——教皇国,面积仅有0.44平方公里。
今天虽小,但中世纪的的教皇国势力很大。
那么我就来看一下中世纪的欧洲,教皇究竟有怎样的权威?展示——“卡诺莎之辱”德皇亨利四世在同罗马教皇的斗争中失利,被教皇开除教籍,国内诸侯乘机反叛。
1075年1月,年仅26岁的亨利四世带着他的妻子和孩子,前往意大利北部的卡诺莎城堡,站在满地白雪的卡诺莎城堡的院子里。
根据惯例,年轻的德皇赤足披毡站在寒冷的雪地里苦苦恳请教皇接见,并原谅他这个认了罪的人。
而格里高利七世这位出身低微的手工匠的儿子,硬是让高贵的德皇在室外整整等了三天,直到使其受尽了精神上的侮辱后才出来恩赐给这位忏悔者一个赦罪的吻。
问题:这个故事说明什么问题?讨论:是欧洲中世纪王权屈从于教权。
(教权强于王权)投影:教皇英诺森三世说过这样一句话:“教皇权力好比太阳,国王权力犹如月亮,它的光是向太阳借来的。
”教皇的势力受到削弱从何时开始的呢?宗教改革。
讲授新课:情景一:教堂门前的大字报1517年10月31日,维登堡大教堂门口聚集起了更多的人,他们不是来做弥撒的,而是来看教堂大门旁边贴出的一张文告:“关于赎罪券的效能......很显然,当钱币投入钱柜丁当作响的时候,增加的只是教皇贪婪爱财的欲望......”“教皇在一切富人中是最富有的人,他的钱比伊朗高原米底国王的还要多,为什么他自己不出钱造教堂呢?为什么要穷苦百姓筹集募捐呢?......” 教堂里的神父挤进人群,看到文告的作者署名“马丁·路德”,他立即去向主教报告此事。
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2015
• 8、有人说,中世纪的‚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 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但后 来的人们已经拥有了‚直拨上帝的‘热线’了‛。出 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 ) • A.天主教会被打倒 • B.人们不再信仰上帝 • C.上帝已经不再是人们膜拜的对象 • D.出现了因信称义的宗教主张
3、在哪些领域进行? 思想、社会
实质:是一场新兴资产阶级发动的反天主教会 和罗马教皇神权统治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运动。
分析宗教改革的意义? 过客留言
楼主 路德:教皇没有权力赦免罪 否定了罗马天主教皇的权威,使人 过,这一权力属于上帝! ^o^ 摆脱了天主教会的宗教枷锁。 2楼 加尔文:顶楼主!你让我们得 思想:宣扬了人文主义, 到了更多个人自由,我可以放开手 促进了思想解放。 脚干工作了,马哥,我爱死你啦。
经济:资本主义萌芽的兴起与发展 政治: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形成与发展 思想:文艺复兴倡导人文主义,解放了思想
资产阶级
获 得
资本主 义发展
要求
阻碍
自由
天主教会的 宗教特权
改革
资 料 卡 片
马丁路德(1483— 1546),德国宗教改革 运动的发起者。少年时 受到严格的宗教教育, 18岁时进入爱尔福特大 学学习法律。1505年, 在父母朋友诧异的目光 中,他断然放弃学业, 当上了修道士,曾于 1510和1511年两次访问 罗马,目睹了罗马教廷 的腐败,这促使他改变 了对天主教会的传统看 法,并从事于宗教改革。
君主可处罚教士甚至教皇
改革深入-----加尔文改革
结合教材和前面所学知识分析加尔文是 如何继承和发展马丁· 路德思想的?
矛头指向 继承 思想主张 发展 天主教会和罗马教皇 信仰得救
把“信仰得救”发展成为“先定论”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第13 挑战教皇的权威知识目标:路德改革背景、原因、史实、历史意义;加尔思想;认识加尔教与后西欧资产阶级革命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加尔宗教思想及其鲜明资本主义特点难点:认识加尔宗教改革与后西欧资本主义革命关系导:中世纪神学家教导人们,由于人类先祖亚当与夏娃偷吃了苹果而获罪,这桩原罪遗传给他们所有的后代。
由于人生就有罪,所以人一生就要受苦,为了救赎自身罪孽,要不断鞭打自己。
以期找到通往天国的道路。
中世纪的西欧,几乎人人都是天主教徒。
人们从生到死都和天主教发生密切关系。
教皇具有绝对权威。
对宗教持怀疑态度的人,被称为异端,要受宗教裁判所审判,受到鞭打甚至火刑。
路德和加尔就是那时的神学宗教异端,最早站出挑战天主教的权威。
一、宗教改革背景(即宗教改革开始于德国原因)材料:⑴天主教会把从事商业贸易和发财致富说成堕落行为,这种轻商思想与当时商品货币关系蓬勃伐善的趋势背向而驰。
⑵中世纪西欧的罗马天主教会是封建主阶级的精神统治工具,它给封建制度披上了神圣的外衣,为封建统治辩护。
天主教会也是各国最有势力的封建领主,拥有天主教世界地产的1/3。
教会还是各国的特权组织,成为西欧国家实行政治统一的障碍。
⑶据估计,121年教廷内部有2000多个神职可以用金钱买到。
教会内部贿赂成风,教皇的选举与贿赂,争权夺利结成了不解之缘,几乎所有的教皇都是靠贿赂当选的。
⑷艺复兴唤醒了沉睡的人们,理性高于信仰的人主义宗教观逐渐兴盛,罗马教皇至高无上的权威开始受到挑战。
问:阅读上述材料分别从经济、政治、思想概括16宗教改革的背景?生回答后,师概括:1、经济:德国资本主义经济有了一定发展2、政治:天主教会的腐败及对德国的剥削阻碍资本主义发展(16世纪初,德国谚语“德国是教皇的奶牛。
展示图片A、教皇拿着桶去挤一头很壮的奶牛的奶。
B教皇任然拿着同样的桶挤比第一头奶牛瘦了的奶牛的奶。
教皇拿着同样的桶挤更瘦的奶牛的奶。
D教皇拿着桶,但奶牛已经骨瘦如柴的倒在了地上。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完成)
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课标要求】知道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学习重点】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宗教主张。
【学习难点】宗教改革产生的原因。
【知识梳理】一、马丁·路德与《九十五条论纲》1、背景:(1)文艺复兴的思想解放潮流席卷欧洲后,各国的思想十分活跃,一些虔诚的天主教徒也受到很大影响。
(2)马丁·路德强调的学说,主张人只有靠才能得救,不能靠、和。
他的思想使人获得和,带有鲜明的色彩。
(3)1517年,教皇以修教堂为名向教民兜售,搜刮民财(改革的导火线)。
2、经过:1517年马丁·路德张贴《》,反对赎罪券,宗教改革的序幕首先在拉开。
3、影响:(1)是反对改革运动。
(2)改革后创立的教登上了欧洲历史舞台,与原来的教、教形成三足鼎立的新局面。
二、独树一帜的加尔文1、背景:马丁·路德领导的德国宗教改革的推动作用。
2、主张:(1)1536年,出版《》一书,主张只有依靠才能得救,以此反对天主教的等级观念,否定统治人民的权力。
(2)把“依靠信仰才能得救”解释成论,认为人的一切都是先定的,人的意志,这是加尔文宗教观的核心。
3、意义(1)加尔文的先定论否定对的盲从,也否定的特权,在宗教改革时期具有积极作用。
(2)为发财致富做辩护,在西欧广泛传播,为以后的提供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
三、影响:欧洲宗教改革家用挑战以教皇为首的宗教权威,为西欧社会的、为人类不断认识自己的历史写下了发人深省的一页。
【重点难点解析】1、宗教改革的背景性质及影响如何?背景:(1)政治方面:天主教会在西欧社会垄断了一切(政治统治和精神统治)。
教会的独裁和腐败引起各国人民普遍不满。
(2)经济方面(根本原因):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资产阶级要求摆脱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障碍--天主教会和神学。
(3)思想方面:文艺复兴的思想解放潮流席卷欧洲后,人文主义思想也使天主教徒受到很大影响。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3 第三单元 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 课件(共29张PPT)
A.教会是否腐败 B.信仰是否必要
C
C.信徒能否仅仅依靠信仰得救
D.《圣经》能否作为信仰的基础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练习巩固
2.16世纪以前的欧洲,当你问:“你是什么
人?”,得到的回答是“我是某家族的。”;16
世纪后,得到的回答是“我是天主徒”或“我是
新教徒”。18世纪后,得到的回答是“我是某国
中世纪的火刑柱
思想:垄断人们的意识形态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一、宗教改革的背景
领域 必要性
可能性
经济 政治
最大的封建主 教权高于王权,腐败
文化 禁锢思想
导火线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讨论:15-16C 转型下的欧洲
例2材料1 “14-15世纪,在地中海沿岸的某些城市已经稀疏地出 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初萌芽。”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追求 发财致富的梦想受到教会轻商思想的严重阻碍。
中学西渐
同时传教士又把中国文化(儒家思想)带到欧 洲,为启蒙运动提供支持,形成中学西渐。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三、宗教改革的影响
例4材料1 宗教改革时,英国国王亨利八世没收教 会财产出售给贵族和租地农场主,得到土地的人 往往以资本主义方式经营土地。这部分教会土地 的资本主义化加速了英国的资本主义发展。
兜售赎罪券
经济:欧洲最大封建主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一、宗教改革的背景
材料2 教皇权力好比太阳, 国王权力犹如月亮,它的光 是向太阳借来的。
——教皇英诺森三世 问2:据材料可知,教皇与国 王的权力如何?
卡诺莎之辱
政治: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一、宗教改革的背景
文化史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具体体现:森严的教阶、繁琐的仪式;僵化的教规、贪婪 的敲诈
2、文艺复兴运动宣扬人文主义, 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
二、宗教改革运动
(一)马丁.路德改革(德国) 1、直接原因:
1)罗马教会宣扬因行称义; 2)教皇向教民兜售赎罪券
2、改革内容:
1)主张“因信称义”学说,认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 不能靠善功、圣礼和神职人员 2)张贴《九十五条论纲》,宣称赎罪卷功效微不足道, 只要内心真成悔罪,就能赦免 3)创立反对罗马教皇的新教 《马丁路德教》
真题练习三
(2013广东学业57).欧洲中世纪的绘画作 品中很少留有作者的姓名,但到文艺复兴 时期,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在自己的作品中 留下签名,甚至将自己的形象绘入其中。 这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 A.对自我价值的肯定 B.对 宗教权威的认同 C.对教会腐败的批判 D.对 现实生活的逃避
真题练习二
(2010广东学业57).文艺复兴时代的薄伽丘在 《十日谈》中描绘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包括国王、 贵族、教士、仆人、贩夫走卒等。其中,他集中 批判了教士,这是因为( )
A.教士是封建时代最底层的职业 B.当时的社会已经普遍不信仰宗教 C.教士的权威受到宗教改革的冲击 D.教士是当时宗教禁欲主义的代表
提高自身社会地位、追求平等;加强资本积 累; 惜时如金
(二)加尔文改革(法国) 1、直接原因:德国宗教改革运动风靡全欧,许多国
家先后接受新教。
2、改革内容:
1)出版《基督教原理》,反对 上帝预定获得永生和成功的人,他的 天主教的等级观念 ,否定教皇 内心充满对上帝的信仰,而他的道德行为、 权力,主张人只有依靠信仰才能 宗教生活、日常工作等必定是具备勤奋、友 得救.(称新教百科全书 ); 【问题探究】联系加尔文先定论谈谈你怎样 爱等美德(善功)。 2)把”依靠信仰才能得救”解释 理解“它从神学角度论证世俗活动和个人奋斗 成先定论 ; 把劳动、放贷生息、聚敛财富说成是教 徒获得上帝恩宠的唯一手段 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3) 建立不受制罗马教皇的政教 合一的加尔文教; 4)创办日内瓦学院,培养传教士 加尔文
13挑战教皇的权威
13 挑战教皇的权威文艺复兴唤醒了沉睡的人们,理性高于信仰的人文主义宗教观逐渐兴盛,罗马教皇至高无上的权威开始受到挑战。
一场轰轰烈烈的宗教改革运动席卷了西欧各国。
1、马丁。
路德与《九十五条论纲》文艺复兴的思想解放潮流席卷欧洲以后,各国的人文主义思想十分活跃。
德国的马丁路德就是一位典型的代表人物。
马丁路德强调因信称义的学说,主张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不能靠善功、圣礼和神职人员。
这一思想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
1517年,马丁路德张贴《九十五条论纲》,要求公开辩论赎罪劵问题。
在马丁路德的引导下,宗教改革在德国拉开了序幕,这是反对天主教会的社会、思想改革运动。
改革后创立的新教登上欧洲历史舞台,与原来的天主教、东正教形成三国鼎立的新局面。
2、独树一帜的加尔文德国宗教改革运动风靡全欧,许多国家先后接受新教。
在这场运动中,加尔文的新教活动富有时代特色,加尔文被誉为“欧洲宗教改革的第二位伟大人物”。
(1)1536年,加尔文出版了《基督教原理》一书。
主张人只有依靠信仰才能得救,以此反对天主教的等级观念,否定教皇统治人民的权利。
(2)加尔文又把“依靠信仰才能得救”解释成先定论,即永生与永罚、成功与失败,甚至贫富荣辱,都是上帝先定的,人的意志无法改变。
这是加尔文宗教观的核心。
加尔文的先定论否定对教皇的盲从,也否定封建主的特权,在宗教改革时期具有积极作用。
加尔文的学说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作辩护。
加尔文从神学角度论证世俗生活和个人奋斗的必要性、合理性。
加尔文的学说在西欧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广泛传播,为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
欧洲宗教改革虽然都是虔诚的基督教徒,但并不迷信传统、陈贵,他们用人文主义宗教观挑战以教皇为首的宗教权威,为西欧社会的思想解放、为人类不断认识自己的历史写下了发人深省的一页。
同步练习1一.选择题1.1517年,引发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事件是A.天主教会征收什一税B.天主教会出卖教会职位C.天主教会榨取封建地租D.天主教会兜售赎罪券2.马丁-路德进行宗教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A.免除封建地租B.取消什一税C.反对出售免罪符D.建立适应本阶级需要的教会3.下列各项,属于新教的教派是①天主教②路德教③加尔文教④英国国教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4.西欧宗教改革运动时期的经典作品是A《九十五条论纲》 B《基督教原理》 C《圣经》 D《关于赎罪券的功效》5.加尔文教最早宣传活动,并取得成功是在A法国 B日内瓦 C英国 D荷兰6.西欧宗教改革的序幕拉开是在A德国 B意大利 C法国 D英国7.宗教改革后欧洲宗教界形成三足鼎立的新局面,三种宗教中不包括A天主教 B东正教 C伊斯兰教 D新教二.材料解析题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马丁·路德是16世纪宗教改革的倡导者……他的神学思想强调“因信称义”:灵魂得到拯救的人在上帝面前被称为“义”,要想称“义”,即灵魂得到拯救,不在于遵守教会规条,不在于本人的善行所积下的功德,而在于上帝的恩典和个人对上帝的信仰……1517年10月,路德以学术争论的方式在维滕堡大教堂的大门上张贴了“欢迎辩论”的《九十五条论纲》。
课件: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
三、宗教改革的影响(分论)
德意志宗教改革有哪些影响?
(1)宗教改革运动在德国拉开了序幕,这是反对天 主教会的社会、思想改革运动。
(2)改革后的新教登上欧洲历史舞台,与天主教、 东正教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3)沉重打击天主教会,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 (P52)
性质:宗教改革是资产阶级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 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社会思想和政治运动。
根本目的是建立适合资产阶级需要的教会。
1.思想方面:打破了欧洲罗马天主教一统局面,动摇了教皇权威, 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
2.政治方面:打击了西欧封建势力,新教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 的旗帜,并对后来资产阶级革命产生重大影响。促进新兴的民族国 家的发展。
“信仰得救”(信仰、先定论)在“因信称义” 的基础上,进一步为资产阶级的发财致富进行辩护, 是对“因信称义”的继承和发展。
注意:宗教改革否定什么?
教皇的权威
封建主的特权
基督教
上帝 《圣经》的权威
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基本内涵:
反对天主教会的宗教特权,提倡人的 个性解放,使人从罗马天主教会的枷锁 中解脱出来,获得更多的个人自由
侯乘机反叛。1075年1月,年仅26岁
的亨利四世带着他的妻子和孩子,前
往意大利北部的卡诺莎城堡,站在满
地白雪的卡诺莎城堡的院子里。根据
惯例,年轻的德皇赤足披毡站在寒冷
的雪地里苦苦恳请教皇接见,并原谅
这个故事他说这明个认什了么罪的问人题。而?格里高利七世
欧洲中世纪王权屈这让从位高于出贵教身的权低德。微皇(的在教手室权工外强匠整于的整王儿等子了权,三) 硬天是,
3.经济方面:削弱天主教会经济实力,促进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4.文化方面:促进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发展。 5.对欧洲历史:改革比较彻底的国家在社会各领域显著发展,为 欧洲近代化奠定基础。
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
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资产阶级要求冲破封 建神学思想体系的束缚。
材料二:文艺复兴唤醒了沉睡的人们, 理性高于信仰的人文主义宗教观逐渐兴盛, 罗马教皇至高无上的权威开始受到挑战。
文艺复兴的思想解放潮流席卷欧洲后, 人文主义思想活跃。
•
材料三:据估计,1521年教廷内部 有2000多个神职可以用金钱买到。教会 内部贿赂成风,教皇的选举与贿赂,争 权夺利结成了不解之缘,几乎所有的教 皇都是靠贿赂当选的。
小结:
西欧资本主义的萌芽
人文主义思潮 天主教的神权统治 打破天主教 的权威
宗 马丁· 路德 教 改 加尔文 革
体现了人文主 义含义
促进了西欧社会 的进步
1、马丁· 路德的“因信称义”与基督教的“因行称 义”的本质区别是 A、人们得救的途径 B、对教皇权威的否定 C、为人处事的准则 D、“人”与“上帝”的对 立
5、加尔文的学说之所以能够在西欧广泛传播, 主要是因为 A、他宣传信仰得救,反对天主教的等级观念 B、他否定教皇统治人民的权力 C、他的先定论将上帝摆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 D、其学说符合当时新兴资产阶级发财致富的愿望
罗马教会
因行称义
马丁· 路德
因信称义、信仰得救
教徒
教皇
上帝
(信仰上帝) 教徒 直接对话、得救
上帝
间接对话、得救
P54 阅读与思考
在路德“因信称义”的潜台词里包含着解放 人的个性的革命主张。它从神学角度论证了宗 教的和现实的人身依附的不合理性。 ——罗竹风《宗教通史简编》
你怎样理解路德“因信称义”的潜台词? 路德的主张体现了这一时期蓬勃发展的 资产阶级要求摆脱神学束缚、打破天主教会 精神独裁,争取精神自由和反封建的强烈愿 望。
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
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课标要求】知道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学习重点】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宗教主张。
【学习难点】宗教改革产生的原因。
【知识梳理】一、马丁·路德与《九十五条论纲》1、背景:(1)文艺复兴的思想解放潮流席卷欧洲后,各国的思想十分活跃,一些虔诚的天主教徒也受到很大影响。
(2)马丁·路德强调的学说,主张人只有靠才能得救,不能靠、和。
他的思想使人获得和,带有鲜明的色彩。
(3)1517年,教皇以修教堂为名向教民兜售,搜刮民财(改革的导火线)。
2、经过:1517年马丁·路德张贴《》,反对赎罪券,宗教改革的序幕首先在拉开。
3、影响:(1)是反对改革运动。
(2)改革后创立的教登上了欧洲历史舞台,与原来的教、教形成三足鼎立的新局面。
【思维拓展】如何理解马丁•路德“因信称义”的学说体现了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二、独树一帜的加尔文1、背景:马丁·路德领导的德国宗教改革的推动作用。
2、主张:(1)1536年,出版《》一书,主张只有依靠才能得救,以此反对天主教的等级观念,否定统治人民的权力。
(2)把“依靠信仰才能得救”解释成论,认为人的一切都是先定的,人的意志,这是加尔文宗教观的核心。
3、意义(1)加尔文的先定论否定对的盲从,也否定的特权,在宗教改革时期具有积极作用。
(2)为发财致富做辩护,在西欧广泛传播,为以后的提供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
【思维拓展】加尔文宗教改革是如何体现人文主义色彩的?三、影响:欧洲宗教改革家用挑战以教皇为首的宗教权威,为西欧社会的、为人类不断认识自己的历史写下了发人深省的一页。
【重点难点解析】1、宗教改革的背景和影响如何?背景:(1)政治方面:天主教会在西欧社会垄断了一切(政治统治和精神统治)。
教会的独裁和腐败引起各国人民普遍不满。
(2)经济方面(根本原因):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资产阶级要求摆脱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障碍--天主教会和神学。
一轮复习必修三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
的观点?
天主教:上帝是不与
路德:每个教徒,只
油嘴之人直接交往 的,只有在我们教士 的主持下,才能聆听 到上帝的福音;否则, 就要受到永世惩罚。
要自己面对《圣 经》,真诚忏悔,就 可接与上帝心灵沟 通,无须你们所谓 尊贵的教士,凡信 徒皆为祭司。
如何“称义”?
天主教会主张
路德主张
上天帝主教会
马丁上·帝路德主
路德张贴《九十五条论纲》
三、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1、导火线:教皇兜售赎罪券 2、开始标志“:《九十五条论纲》(1517)
马丁·路德 在德国改革
《关于赎罪券的功效》 即《九十五条论纲》
•36条:每一个真诚悔 改的基督徒,即令没 有赎罪券,也同样可 以被赦罪或免罪。
天罪 帝 圣 悔 能主礼得的 罪,教忠到:等,:实上洗,人地通只礼帝生履过有的、来行苦尊恩圣是七修崇餐典有种才上概。、括路路德耶 无 这 外 多德些稣 须 余,:皆就 经 之仪只是可 过 举式要糟中灵烦,虔蹋皆魂琐,诚钱可得的除地财废圣救仪信的除式餐,仰。。
宣称:得救要 张:得救要靠信
因靠善行教功会称和教义士。 仰因和《《信圣圣称经经》》义。
善 功
信 仰
教 借助教会
教依靠自己
徒 仪式繁琐
徒仪式简化
路德认为信仰的权威是什么?
信仰的权威是圣经 每个信徒都有权阅读和解释《圣经》;
用德语翻译《圣经》
教皇或 教士
《圣经》
【重点探究】
通过马丁·路德 的观点,分析宗 教改革时期人文 主义的含义。
消极:宗教迫害和宗教纷争愈演愈烈
1572年“圣巴托罗缪之夜”大屠杀是法国天主教暴徒 对国内新教徒胡格诺派的恐怖暴行,开始于1572年8月 24日,并持续了几个月。由于胡格诺派不妥协的强硬 态度,使该事件成为法国宗教战争的转折点。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
一、开端——马丁.路德
1、背景:
①原因:罗马教廷对欧洲实行封建政治、经济和思想压迫;分裂的德意志地区所受压迫最为严重;
②条件:文艺复兴促进思想解放;③导线:1517年教皇兜售赎罪券
2、路德主张:因信称义,信仰得救;最高权威是《圣经》不是教会;世俗王权高于教权;反对赎罪券。
3、影响:揭开宗教改革序幕;路德新教派确立。
二、扩展——加尔文
1、代表作:1536年《基督教原理》
2、主张:①信仰得救,②“先定论”
3、与路德主张比较:①相同点:信仰得救;《圣经》是最高权威;简化宗教仪式;②不同点:主张先定论,鼓舞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更加符合资产阶级的利益。
三、历史意义
1、宗教改革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运动,否定了天主教会的绝对权威,从更广的社会层面、更深的心灵角度传播了人文主义。
2、确立了适应资产阶级的新教;
3、促进了启蒙运动、民族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宗教改革 (1)
“永生与永罚、成功与失败,甚至贫富荣辱,都是 上帝先定的,人的意志无法改变。‛
这意味着什么呢?
彻底否定教皇、教士的特权;否定对教皇的盲从。 “人在现世生活中的成与败,富与贫都是成为上帝 ‘选民’或‘弃民’ 的标志。‛……
加尔文的这句话在当时有何积极意义?
从神学角度论证世俗活动和个人奋斗的必要性和 合理性,为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意识形态方面的 依据。
政治上四分五裂,没有形成强大的王权。
2、为什么要挑战教皇的权威?
1、天主教会阻碍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新兴资产阶级要求 摆脱罗马天主教的束缚。 2、天主教会的堕落和残暴激化社会矛盾 天主教会的腐败和对欧洲尤其是德意志的压 榨,使天主教会与人们矛盾的加深。 3、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思想,极大地冲击了天 主教的精神独裁,使天主教内部酝酿出变革思潮 4、出售赎罪券——导火线
主题二:挑战
二、马丁· 路德的宗教改革
1517年马丁· 路德针对教皇 兜售‚赎罪券‛ ,在教堂 门口贴出《九十五条论 纲》,痛斥了‚赎罪券‛ 的欺诈。 宗教改革运动在德国拉开 了序幕。
1517年,路德在维登堡教堂大门上 张贴《九十五条论纲》
甲:人生来是有罪的, 只有尊崇上帝,忠实 地履行七种圣礼: 洗礼、圣餐、悔罪 等,通过苦修才能得 到上帝的恩典。
宗教改革的第二位伟大人物”。
1.加尔文是如何继承发展路德的思想的? ⑴继承:①《圣经》是最高的权威 ⑵发展:先定论 ②信仰得救
2.恩格斯认为‚加尔文的信条正适合当时资产阶级中最果敢大 胆的分子的要求‛。如何理解? ①否定了教皇和教会的作用。②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做辩护,从神 学角度论证了世俗生活和个人奋斗的必要性、合理性。③为以后的 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
第13课_挑战教皇的权威
一、宗教改革的背景:
1、文艺复兴宣扬人文主义,起了思想解 放作用。
2、天主教会阻碍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 发展(根因)
材料1:天主教会把从事商业贸易和发财致富 说成堕落行为,这种轻商思想与当时商品货 币关系蓬勃伐善的趋势背向而驰。 想一想:上述材料反映了一个怎样的背景呢?
材料2:主教的俱乐部油画
主教的宫邸艳丽奢华,追随者们在一同“探 讨”球艺的问题。在他们热情的参与下,保龄球 运动已经颇为成熟了。教皇和红衣主教团几乎都 是意大利人,他们把教会变成了一个奢靡的俱乐 部,优雅的谈论着艺术、音乐和戏剧。却少有提 及信仰的问题。
1517年马丁·路德针锋相对兜售“赎罪券” , 在教堂门口贴出《九十五条论纲》,痛斥了 “赎罪券”的欺诈。宗教改革运动在德国拉开了 序幕。
为什么宗教改革首先在德国发生?
宗教改革首先在德国发生的原因
1、政治上:德意志处于四分五裂状态,成为受罗马 天主教会压榨最严重的地区,素有“教皇的奶牛”之 称。 2、16C天主教会在德意志势力很大,招致各阶层的痛 恨。(社会基础) 3、经济上:德国的资本主义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 4、马丁·路德宗教思想的形成与传播。(思想武器) 5、教皇兜售赎罪券以搜刮民财。(导火线)
2、马丁·路德的宗教主张
材料三:
1527年7月, 路德与曾经当过修 女的Katharina von Bora喜结良缘。 图为其肖像。
③主张简化宗教仪式,神职人员可以娶 妻。
2、马丁·路德的宗教主张
材料四:
“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
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 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 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教皇权力好比太阳,国王权力犹如月亮,它 的光是向太阳借来的。 ——教皇英诺森三世
第十三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理)
三、加尔文教(瑞士) 1.简介: “欧洲宗教改革的第二位伟大人物” 1536年《基督教原理》 2.主要观点: (1)主张人只有依靠信仰才能得救; (2)宗教观核心:先定论。 (3)从神学角度论证世俗生活和个人奋斗的必要 性、合理性; 3.作用: (1)反对天主教的等级观念,否定教皇统治人民 的权力; (2)否定对教皇的盲从,也否定封建主的特权; (3)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作辩护; (4)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意识形态方面依据;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课标要求: 1.知道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 2.认识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佛教(前6世纪) 释迦牟尼
基督教(1世纪) 耶稣
东正教 天主教 新教
路德教 加尔文教 英国国教
伊斯兰教(622) 穆罕德
二、德国宗教改革 1.首先发生在德国的原因 材料一:16世纪初,罗马教廷每年从德国占取的财富 大30万古尔登,这个数目等于1497年德皇所征税额的 21倍。因此,德国被称为“教皇的奶牛”。 材料二:天主教会宣称,人若要得救,必须以教会为 中介。„„(教会)声称只要购买赎罪券,上帝就可以 赦免他本人及其亲属的罪。 (1)主要原因:当时德国没有形成强大的王权。分裂 和软弱使罗马教廷有了大肆掠夺的机会。 (2)直接原因:1517年教皇为敛财兜售赎罪券。 2.理论基础——“因信称义” 内容:主张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 每个人都可以依靠自己的虔诚信仰使自己摆脱
四、宗教改革的作用 1.用人文主义宗教观挑战了以教皇为首的宗 教权威; 2.打击了西欧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会的 精神独裁,各国摆脱了天主教会的控制与干 涉; 3.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 展,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障碍。
二、德国宗教改革 3.实践 (1)开始: 发表《五十九条论纲》,要求公开辩论赎罪券问题。 (2)创立“路德教”——新教 4.影响: (1)新教与天主教、东正教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2)沉重打击天主教势力,摧毁了天主教的思想禁 锢,动摇了以教皇为首的宗教权威,解放了人们的 思想,使人文主义更加深入人心。 (3)社会各方面都有了显著进步,推动欧洲社会向 近代迈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质: 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
马天主教神权统治的社会、政治运动。 用人文主义宗教观挑战罗马教皇的权威,摧毁了天 意义: 主教会的精神独裁;进一步促进欧洲思想解放,为 欧洲资本主义发展解除精神枷锁;推动了西欧民族 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为人类不断认识自己的历 史写下发人深省的一页.
13.挑战教皇的权威
因行称义
失去自我
希腊先哲思想 起 源
公元前5世纪
神学独统
中世纪
湮没 复兴
因信称义
文艺复兴
找回自我 人性解放
“先定论”
公元14C~17C
宗教改革 焕 发
16世纪
人 文 精 神 的 起 源 与 发 展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相同点在于: ①背景:都是随着资本主义在西欧兴起、发展而出现; ②都是成长中的资产阶级在思想领域里的反封建的斗 争,都反对腐朽的天主教会; ③兴起后都迅速扩及整个西欧,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和近代文化的繁荣。 ④都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提供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灵魂得救只须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繁琐仪 式。……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只 靠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在路德“因信称义”的潜台词里包含着解放人的个性 的革命主张。它从神学角度论证了宗教的和现实的人身依 附的不合理性。 ——罗竹风《宗教通史简编》 因行称义
拉开宗教改革的 序幕;出现新教 与天主教、东正 教三足鼎立的新 局面。
在西欧资本主 义比较发达的 国家地区广泛 传播,为以后 资产阶级革命 提供了意识形 态方面的依据。
反对天主教的等级 “先定论” :上帝 观念,否定教皇统 从创世纪以来,就 治人民的权利;为 把世人分成“选民” 资产阶级的发财致 和“弃民”,前者 富作辩护;从神学 注定得救,后者注 角度论证世俗活动 和个人奋斗的必要 定沉沦。 性和合理性。
本质是维护教皇权威
教会的腐朽
教皇英诺森八世不遵守独身的教规,据说他有8个私生子. 所有的教皇都是靠贿赂当选的,教皇卖官鬻职,据统计, 单1520年,就有约两千个官职是卖出去的。 在法国,有的教士竟把自己的住处变成赌窟。有人问 教士:“为什么犯罪的人不受上帝惩罚?”教士竟回答: “上帝不愿罪人死去,愿意让他活着出钱。” 教会的丑 闻和聚敛行为不胜枚举,引起社会上的极大愤慨。 1517年,通过行贿当上大 出售免罪券
与教皇对话 教皇权威 精神束缚 失去自我
与上帝对话 否定教皇权威 精神自由找回自我
因信称义
2、意义:否定了教皇的特权,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 魂得救的自主权,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
德国宗教改革的结果及影响 p53: 结果:
创立不受简,建立“廉价教会” 。
一、马丁· 路德的宗教改革运动(德国)
1517年马丁· 路德针对教会兜售 “赎罪券” ,在教堂门口贴出《九十 五条论纲》,痛斥了“赎罪券”的欺 诈。 宗教改革运动在德国拉开了序幕。 论纲认为:告解圣事的中心是悔改, 而不是向神父认罪;肉身的苦修和禁 欲,若无内心的忏悔便毫无用处;靠 积累功德赎罪也无益,只有基督的功 德才能有助于赦罪;教会的“功库” 只在于上帝通过取得基督施行救赎恩 典的福音。
课堂训练
1.下列宗教观点不属于马丁· 路德提出的是 A.因信称义 B.简化宗教仪式 C.实行政教合一 D.废除教阶制度 2.下列有关马丁· 路德的宗教改革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反对天主教会的社会、思想改革运动 B.改革后的新教与天主教、东正教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C.德国宗教改革风靡全欧 D.为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 3.马丁· 路德的“因信称义”与基督教的“因行称义”的 本质 区别是 A.人们得救的途径 B.对教皇权威的否定 C.为人处事的准则 D.“人”与“上帝”的对立
斗争 矛头
作用 影响
反对天主教会和教皇的腐 朽、贪婪,反对“神本” 思想,但并没有提出废除教 皇权威和改革宗教的主张 把人们从宗教束缚中解放 出来,唤醒“人性”,促 进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产 生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
将斗争矛头直指罗马教皇及 天主教“因行称义”主张, 明确提出废除教皇权威,建 立新教 进一步摆脱天主教会的思想 禁锢,创立新教,为后来资 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 推动欧洲民族民族国家形成
②为资产阶级的发财致富作辩护;③从神学角度论证世俗活动和个 人奋斗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为后来资革提供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
“(宗教改革)使基督教世俗化,或曰使西欧人民的 世俗生活神圣化,把人们的精神和潜能从封建桎梏下解放 出来,在现实的拯救和解放的道路上,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人们的心灵从追求天国的虚幻、来世的拯救,转向现世的 生活和劳作,使人们重新认识到人此生的价值和意义,重 新投身于改变现世的活动中。” ——李平晔《宗教改革与西方近代社会思潮》
主教的亚尔伯特为了偿还行贿 欠下的巨款,自愿充当教皇的 代理人,在德意志推销“赎罪 券”。他宣扬道,只要支付金 钱,上帝就可以赦免他本人和 他死去的亲属的罪孽,死者的 灵魂就能升入天堂。
赎罪卷价目表
罪
杀人罪
名
赦免价
8个金币
谋杀双亲或兄弟姊妹
在教堂犯奸污罪 伪造文书
6个金币
6个金币 7个金币
赎罪券的功能 当你购买赎罪券的银钱叮当落在箱子里, 你的亲人就从炼狱的火焰中出来了。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课标】要求: • 知道马丁· 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 识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加尔文
一年夏季马丁· 路德在返乡探亲途中, 突遇暴风雨,电光闪烁,火球落在 他的脚前。 他自念死期临到,仆倒 在地大呼“圣安娜救我!我愿意成 为一位修士。” 瞬间雨过天晴,路 德平安无事。为了守此誓约,虽遭 到家人激烈反对,他仍坚决投进了 奥古斯丁修会,专心侍奉神。 进入 修道院后,路德从事最卑贱的工 马丁.路德 作——开关大门、敲钟扫地、清理 房间,甚至在街上逐门逐户乞食,期望修道士的艰苦生活 可以拯救自己的灵魂。 然而,正是这位虔诚的天主教徒,后来却挑战教皇的 权威,走上了宗教改革的道路,在欧洲引起轩然大波。 是什么原因使他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呢?
比较项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不同点 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
“信仰得救”和简化宗教仪式 核心内容 人文主义世界观, 目 标 把人从神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建立适应时代要求的新教 在“复兴”古典文化的形 形式和 式下,由社会精英参加的 范围 宣扬资产阶级世界观的思 想文化运动 披着宗教外衣进行的、有社 会各阶层参加的、一场反封 建、反天主教精神独裁的社 会运动和政治运动
宗教改革运动的实质、意义:
马丁· 路德教与加尔文教的相同之处在于 ①都反对天主教独裁和等级观念,否认教皇权威,对教 会信仰、制度、仪式都有不同程度的改革。 ②都是西欧早期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斗争,都采取神学异 端的形式。 ③都主张信仰上帝得救,强调个人权利。 ④都打击了西欧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 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马丁.路德的核心思想: “因信称义” 人要释罪而得到灵魂的 拯救,前提条件就是对上 帝的虔诚信仰,视上帝为 “真实的、公义的、仁慈 的(化身)”,对上帝致 最高的崇拜。这样,上帝 看到人视他为真实的、公 义的、仁慈的(化身)而 崇拜他,他就会因为人对 他的信仰、崇拜而施恩于 人,称人为”义人”,人 的灵魂因此得到拯救。
4.宗教改革时期影响很大的新教百科全书是 A.《基督教原理》 B.《九十五条论纲》 C.《圣经》 D.《天主教原理》 5.加尔文宗教观的实质是 A.否定教皇、封建主的特权 B. 否认先定论就是否认上帝 C.依靠信仰才能得救 D.依靠上帝 6.16世纪西欧的反封建斗争往往带有宗教色彩的原因是: A. 宗教在当时意识形态中占统治地位,新兴资产阶级力 量弱小 B. 宗教和神学是维护封建统治的精神工具 C. 天主教会反对殖民扩张,维护了资产阶级的人性主张 D. 宗教有很大的迷惑性,人民易于接受
影响: (1)拉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是反对天主教 会的社会、思想改革运动。 (2)出现新教、天主教、东正教三足鼎立的新局 面。 (3)适应了新型资产阶级的需求
基督教(诞生于公元一世纪的罗马帝国)
公元1054年分裂
天主教
东正教
16世纪宗教改革
天主教
新 教
东正教
二、欧洲宗教改革的第二位伟大人物
约翰•加尔文,1509年 出生于法国,受过良好教 育,在法国奥尔良大学攻 读法律。加尔文自小就成 为天主教徒,后来受路德 教的影响,改信新教。 1536年出版了他的著 作《基督教原理》。主张 依靠信仰才能得救,否定 罗马教皇的权威,成为新 教的经典著作。
思想主张
作用
影响
天 “因行称义”:依靠以 主 教皇为首的教阶制度和 教 复杂的圣礼才能得救。 “因信称义”:灵魂 路 得救只须虔诚的信 德 仰,根本不需要教 教 会的繁琐仪式。 加 尔 文 教
为教皇树立绝对权 天主教会在西 威提供理论基础。 欧社会垄断了 一切。
否定教皇特权,使 人获得精神上的自 由和灵魂得救的自 主权, 带有鲜明的 人文主义色彩。
二、加尔文的宗教改革(日内瓦) 代表作: 《基督教原理》 核心思想:“信仰得救”、“先定 论” 其 他: 建立不受罗马教皇控制的政教合一的加尔文
教;创办日内瓦学院,培养传教士。
加尔文主张依靠信仰即可得救,以此反对天主 教的 等级 观念,否定 教皇统治人民 权利。他比路 先定论 德更为激进,把“信仰得救”解释为“ ” 即:上帝从创世纪以来,就把世人分成“选民” 和“弃民”,前者注定得救,后者注定沉沦。人 在现世生活中永生与永罚、成功与失败、甚至贫 富荣辱,都是上帝决定的,人的意志无法改变。
材料一 教徒首先要有坚定的信仰,确信自己是上帝的 选民,同时要坚忍不拔的履行上帝的诫命和召唤,这样就 必然会成功,会获救。 材料二 上帝的恩典并不是毫无分别地把得救的指望赐 给所有的人,而是将救恩赐予某些人,对另一些人则加拒 绝。……上帝藉着他的预定拣选了一些人,叫他们有生命 的盼望,对另一些人,则判定归于永远的死亡,这预定事 实上包括着整个宇宙,和一切被造之物。 材料三 一个人所以发财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 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恩赐。···财富本身决不像某些蠢 ··· 人所想的应予以指责,这样做是亵渎神明。 思考:归纳上述材料的观点并指出其在当时发挥的作用? ①“先定论”否定了对教皇的盲从和封建主的特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