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设计-12古诗二首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第12课《古诗二首》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第12课《古诗二首》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第12课《古诗二首》一、教材分析1. 教学内容本课是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的第12课,内容为《古诗二首》。

2.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会诵读《静夜思》和《春晓》两首诗歌,感受古人诗意。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和理解能力,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

3. 教学重点•学会正确诵读《静夜思》和《春晓》两首古诗。

•理解诗歌中蕴含的情感和意境。

4.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中抽象的情感表达。

•通过朗读诗歌,感受其中的美妙之处。

二、教学安排1. 教学准备•教材: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

•教具:黑板、彩色粉笔、幻灯片等。

•材料准备:准备课本中《古诗二首》的内容。

2.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教师介绍本课要学习的《静夜思》和《春晓》两首古诗,引导学生进入诗歌世界。

第二步:学习1.教师朗读《静夜思》,学生跟读。

2.解释词语、句子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3.分组演练朗读《春晓》,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4.学生自由朗读并感悟诗歌之美。

第三步:拓展开展诗歌创作活动,让学生尝试写下自己的小诗歌。

三、教学反思与评价1. 教学效果评价•多角度观察学生的表现,包括诵读、理解和表达等方面。

•综合评价学生对《静夜思》和《春晓》的掌握情况。

2. 教学反思•是否简单清晰地解释了文本内容,确保学生理解。

•是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增强课堂互动。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引导他们欣赏和理解古诗之美,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热情。

新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2 古诗二首教案

新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2 古诗二首教案

12古诗二首偷采备课素材【写作背景】《池上》和《小池》描绘的都是诗人在夏天的所见,前者是叙事,后者是写景。

《池上》用白描的手法,寥寥几笔勾勒出一个小孩儿偷菜白莲又不知隐藏踪迹的顽皮、可爱的形象。

《小池》从“小”处入手,把大自然中极平常的细小事物写得相亲相依,和谐自然。

【作者介绍】1.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2.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

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

南宋杰出的诗人,汉族人。

一生力主抗金,与范成大、陆游等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杨万里一生热爱农村,体恤农民,也写了不少反映农民生活的诗篇。

如《悯农》《农家叹》《秋雨叹》《悯旱》《过白沙竹技歌》等写出农民生活的艰难和疾苦,《歌四时词》《播秧歌》等写出农民的艰辛和欢乐。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池塘是指比湖泊小的水体。

界定池塘和湖泊的方法颇有争议性。

一般而言,池塘是小得不需使用船只而多采竹筏渡过的。

另一个定义则是可以让人在不被水全淹的情况下安全横过,或者水浅得阳光能够直达塘底。

池塘也可以指人工建造的水池。

通常池塘都是没有地面的入水口的。

它们都是依靠天然的地下水源和雨水或以人工的方法引水进池。

因为如此,池塘这个封闭的生态系统都跟湖泊有所不同。

池水很多时都是绿色的,因为里面有很多藻类。

在亚洲,池塘常见于庭院,小区之内;而在欧洲,池塘经常见于城堡之中;在加拿大,水资源丰富,池塘很常见。

【其他资料】描写夏天的古诗:山亭夏日高骈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初夏》司马光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四时田园杂兴》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古诗二首(池上小池)》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古诗二首(池上小池)》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古诗二首(池上小池)》教案一年级下学期又该学习古诗了。

小编整理了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古诗二首(池上/小池)》教案,欢迎阅读参考。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古诗二首(池上/小池)》教案教科书分析:1.课文的两首古诗,分别是唐代白居易的《池上》和宋代杨万里的《小池》。

《池上》叙述的是夏日一小童偷摘莲蓬的事情,勾勒了一个可爱的顽童形象;《小池》则描绘夏日的一处由泉眼、流水、树荫、荷叶、蜻蜓构成的小景,富有夏天生活情趣。

诗歌语言浅显易懂,朗朗上口,有利于学生诵读理解。

2.课文以两幅中国画分别与诗歌相配,诗画对应,既给予学生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又有利于激发观察说话的兴趣,有利于图文结合了解诗句内容。

但是,《池上》的配画可能为突出形象,“浮萍一道开”表现得不够,而且没有“开”;《小池》则未能表现“树荫照水爱晴柔”,以及因构图之故而显得“小池”不小。

需要改进并通过PPT 显示才有利于教学。

3.虽然这篇课文由两首古诗组成,但一篇课文相对而言是一个整体,从优化的角度思考,能整体处理的教学内容,应该整体处理,如识字写字、读准读通课文等。

学情分析:1.在学习这篇课文前,学生已经通过课文和语文园地,学习了10首古诗了,他们对什么是古诗、对古诗的诵读要求、古诗的背诵和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已有所了解和实践,这是学习的有利条件,应充分利用。

2.由于年代久远,古诗中的单音节词和词语古今义的不同,学生是不容易理解,甚至是不了解的,如“惜”“晴柔”,应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策略方法进行教学。

教学目标:1.借助汉语拼音,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诗句意思,了解诗歌内容,感悟小孩顽皮、天真的形象以及小池夏日美景。

3.能正确认读“首”等12个生字新词,正确读记“泉水”等8个词语。

4. 能正确读写“首”等7个字,注意部件和笔画在田字格的位置,努力按照书写要求、正确的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做。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2课《古诗两首》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2课《古诗两首》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2课《古诗两首》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篇一】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2课《古诗两首》原文chí shàng 池上xiǎo wá chēng xiǎo tǐng,t ōu cǎi bái lián huí。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bù jiě cáng zōng jī,fú píng yī dào kāi。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译文:两个僧人坐着下围棋,竹树树阴遮盖了棋盘。

再无他人能在竹林外见到他们,人们在竹林外的话可以听到两位僧人微小的落子声。

xiǎo小chí池sòng宋•yáng杨wàn万lǐ里quán泉yǎn眼wú无shēng声xī惜xì细liú流,shù树yīn阴zhào照shuǐ水ài爱qíng晴róu柔。

xiǎo小hé荷cái才lù露jiān尖jiān尖jiǎo角,zǎo早yǒu有qīng蜻tíng蜓lì立shàng上tóu头。

译文: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树阴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和风的轻柔。

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调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注释:泉眼:泉水的出口。

惜:吝惜。

照水:映在水里。

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尖尖角:初出水端还没有舒展的荷叶尖端。

上头:上面,顶端。

为了押韵,“头”不读轻声。

【篇二】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2课《古诗两首》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首、踪、迹、浮、萍、泉、流、爱、柔、荷、露、角”等12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首、采、无、树、爱、尖、角”7个生字。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2课《古诗二首》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2课《古诗二首》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2课《古诗二首》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是部编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第12课,内容为《古诗二首》。

本课主要介绍了两首古诗,分别是《静夜思》和《登鹳雀楼》,通过学习这两首古诗,让学生体会古诗的美和情感,培养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理解。

二、教学目标1.了解《静夜思》和《登鹳雀楼》这两首古诗的内容和意境。

2.能够背诵并朗读这两首古诗,感悟其中的情感。

3.培养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理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理解古诗《静夜思》和《登鹳雀楼》的内容和意境。

2.背诵这两首古诗,感悟其中的情感。

难点1.对古诗的意境和情感进行理解和表达。

2.背诵这两首古诗,并保持流畅和得体。

四、教学安排第一堂课1.引入:通过图片、声音等方式引入古诗《静夜思》,激发学生的兴趣。

2.学习《静夜思》:带领学生逐句学习古诗,理解内容和意境。

3.朗读练习:让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掌握古诗的语调和韵律。

第二堂课1.复习《静夜思》:对上节课学习内容进行复习,确保学生掌握。

2.学习《登鹳雀楼》:同样方式进行学习,理解内容和意境。

3.朗读练习:让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掌握古诗的语调和情感。

五、教学方法1.导入法:通过图片、声音等方式引入古诗,激发学生兴趣。

2.讲授法:带领学生逐句学习古诗,讲解内容和意境。

3.练习法:让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提高古诗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过程一、学生准备1.学生整理课桌椅,安静就座。

2.教师检查学生学习用品是否齐全。

二、课堂教学1.引入:播放古诗《静夜思》的音频,呈现相关图片,引入古诗内容。

2.学习《静夜思》:逐句讲解古诗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诗意。

3.朗读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朗读练习,掌握古诗的语调和韵律。

4.复习《静夜思》:对上节学习内容进行复习。

三、课堂总结1.总结: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课后背诵、朗读2首古诗。

七、课后作业1.背诵《静夜思》和《登鹳雀楼》。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12 古诗二首》教案教学设计小学公开课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12 古诗二首》教案教学设计小学公开课

12 古诗二首本课两首古诗都是描写夏天池塘里的景致,第一首是叙事诗,第二首是写景诗。

《池上》一诗诗人用质朴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细腻传神地刻画出一个天真可爱的“偷采白莲”的乡村小娃,小娃天真无邪的形象在诗人的笔下显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小池》通过描写一潭清澈的池水中,蜻蜓落在荷叶上休息的景色,表现了诗人对充满生命力和活力的夏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低年级的古诗教学,要顺应学生喜读好背,记忆力强的特点,鼓励学生多读多背,将教学重点放在读、背和识字、写字上。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阅读;重视学法指导,加强课堂互动,尊重个体感受,恰当运用激励的教学方式教学。

1.认识“踪、迹”等12 个生字,会写“首、采”等7 个生字。

2.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踪迹、采、藏”等词语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

3.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两首古诗。

图文结合,感受诗中蕴藏的夏天的情趣。

重点:识字,写字;朗读并背诵古诗。

难点:了解古诗大意。

教师: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学生:预习课文。

2 课时1.认识“首、踪”等5 个生字。

2.理解古诗《池上》的意思,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感受乡村儿童的活泼、可爱,体会作者对纯真的童心和朴素的美感的赞美。

一、设疑导入。

师: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二首》,课前老师布置大家预习了课文,我想先考考大家,你们知道为什么要把这两首诗安排在一起吗?(出示两首古诗)生:这两首古诗都描写了夏天池塘里的情景。

师:对,是这样的原因。

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空,一起走进诗人描绘的画卷中,去寻找那时候夏天里的有趣事情和美丽景色吧。

二、读诗。

1.师:这节课我们先学习第一首诗:《池上》,(板书课题)这首诗大家都已经预习了,那你们能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一下作者吗?(出示: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他写的诗质朴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读,一生写诗3600 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

)(生齐读)2.师:了解了作者,现在来读诗,大家会读吗?同学们先在下面练习一下吧。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文12《古诗二首》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文12《古诗二首》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文12《古诗二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二首》的内容和意义。

2.能背诵《古诗二首》。

3.能初步理解古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4.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古诗的理解。

二、教学准备1.课文《古诗二首》的教材和图片。

2.课程PPT或教学板书。

3.背诵卡片。

4.情感小故事或声音材料。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1.引导学生观察《古诗二首》配图,引发学生对古诗的好奇。

2.介绍古诗的背景,简要介绍作者及诗歌的意义。

第二步:学习识字(10分钟)1.分段逐字逐句教授生字,注重正确的发音和书写。

2.演示如何正确朗读整首古诗。

第三步:理解与诠释(15分钟)1.分段翻译古诗,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义。

2.引导学生分析古诗中的形象和情感,进行简单的情感渗透。

第四步:背诵与朗读(15分钟)1.让学生依据教师的朗读进行跟读练习。

2.组织学生背诵整首古诗,培养语感及记忆能力。

第五步:情感引导(10分钟)1.以情感小故事或音乐配合《古诗二首》展开情感引导。

2.引导学生感悟古诗中的情感,并与自身经历连接。

第六步:反思与总结(5分钟)1.让学生就今天的学习内容回顾与总结。

2.激发学生对《古诗二首》的进一步探究与理解。

四、课后作业1.背诵《古诗二首》。

2.写一段简短的对《古诗二首》的感悟或理解。

3.画一幅与《古诗二首》意境相关的图画。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在阅读、理解和背诵古诗的过程中提高了语文素养,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文学情感和审美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多地配合情感设定,引导学生深入体验古诗的内涵,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

以上就是本次《古诗二首》教案的设计,希望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2.古诗二首 人教部编版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2.古诗二首 人教部编版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2一、说教材古诗两首«池上»以生动朴实的白描手法细腻传神地描写出一个天真心爱的〝偷采白莲〞的乡村小娃,小娃天真无邪的笼统在诗人的笔下显得栩栩如生,似乎呼之欲出。

设计理念:语文课标前言就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局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一致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还指出〝先生是学习和开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需依据先生身心开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先生的集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保护先生的猎奇心、求知欲,倡议自主、协作、探求的学习方式。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的富有创新生机。

〞所以在设计该环节时,我依据先生基础状况和年龄特点与课文的难易水平来停止如下设计。

本篇古诗,采用白描的手法描写了一个天真心爱的小孩子撑船偷采白莲蓬的情形,先生真实的生活阅历与此相似,所以更容易找到学习的切入点。

文章深刻易懂,又配以插图,所以极易被先生了解。

先生在此诗之前曾经有了学习诗词的阅历和方法,所以应用此诗不只可以锻炼先生的学习才干,还可以让先生轻松的感遭到古诗并不是生涩难懂的,只需方法妥当,完全可以领略到诗境我悠远与绵长。

﹙二﹚教学目的: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培育一定的诗词学习方法。

2.学会结合图画了解诗文内容。

3.依据诗中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的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读中了解诗句的含义,读中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2.有感情地朗诵、背诵,«池上»,丰厚古诗积聚。

3.培育一定的诗词学习方法。

教学难点:1.在了解的基础上,结合诗句展开想象,体会童真的纯真与快乐,与古诗意境发生共鸣。

2.品味古诗言语,抓住〝偷采〞、〝不解〞、〝藏踪迹〞等词语感受诗人炼字之妙。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读书指点法,观察法,启示式教学法讨论法等。

2.学法:自读—自悟—协作讨论—想象—交流的学习方法。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2古诗二首 池上-人教部编版(1)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2古诗二首 池上-人教部编版(1)

《池上》【教学目标】1.认识“首、浮、萍、踪、迹”5个生字,正确书写“采”。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池上》,并能背诵积累。

3.能用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撑、采、踪迹”等词语的意思,初步感知古诗描述的景象,体会小娃的童真与顽皮。

【教学过程】课前:听说我们班的小朋友很了不起哦!识字量特大,我要考一考你们。

认识这个字吗?(出示方)这个字呢?(出示也)这个字应该没人认识了吧!我姓施,方也施。

所以你们可以怎么向我问好?小朋友们你们好!我听说你们不光字认识多,还会很多古诗了呢?要不,我们也来个诗词大赛?出示图片背诗。

(拿颗糖随机奖励学生)你们果真很厉害,期待你们今天有更棒的表现(奖励机制是否可以在旁边板书呈现)。

我们准备上课。

一、赏图导入,引出课题1.欣赏图片。

看到那么美的池塘、莲花,谁不想欣赏一番呢?一千多年前,诗人白居易也来到池边,还看见荷花池上发生的关于一个小娃有趣的故事,于是,诗人忍不住就吟诵了一首诗。

(视频展示荷塘,配有诗朗诵)2.想知道在这个小娃身上发生的有趣的故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这首故事。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感受节奏1.知作者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诗人,有“诗魔”、“诗王”之称。

五六岁便学习写诗,16岁,就已经写出不少流传后世的好诗。

他喜欢池塘到了痴迷的程度:曾经花三年时间在自己家院子里挖了一口池塘。

他老了之后,更是花光了所有的钱,只为买一个带池塘的房子。

而且他在这口池塘边写下了许多诗,这就是其中一首,诗人写了什么,你好奇吧!快去读一读!PPT出示(要求:大声朗读;读通诗句。

)看拼音读准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难读的字。

(评语:这些小朋友真棒,读完了就用端正的坐姿向我表示。

)2.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谁来读第一句。

(1)出示: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指名一两个学生读)(评语:“撑”这个字翘舌音读得特别到位,“艇”这个字后鼻音读得特别饱满。

)第一句读得真不错,谁来读第二句。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12古诗二首》教案含教学反思和作业设计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12古诗二首》教案含教学反思和作业设计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12古诗二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并背诵《12古诗二首》。

2.理解古诗的含义及其特点。

3.提高学生的语文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背诵古诗,理解古诗的意境。

•难点:领会古诗的情感内涵并进行表达。

三、教学准备1.课件:包括古诗的诗文和配图。

2.教学材料:《12古诗二首》文本。

3.备课:准备好针对古诗的讲解内容。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利用课件展示古诗的配图,引导学生猜测古诗内容。

2. 学习古诗•教师朗读古诗一遍,让学生听写。

•逐句解释古诗内容,让学生理解意思。

3. 背诵古诗•请学生跟读古诗,进行朗读训练。

•完成古诗的背诵任务。

4. 分组讨论•小组内讨论古诗的感悟,分享给全班。

第二课时1. 导入•复习前一课古诗内容,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

2. 学习第二首古诗•重复第一课时的教学步骤,讲解第二首古诗的内容。

3. 综合训练•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古诗的内涵。

•分组讨论古诗与自身生活的联系。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12古诗二首》展开,通过朗读、理解、背诵和表达等方式,加深了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提升了学生的语文鉴赏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正确表达古诗的情感,增加互动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六、作业设计1.背诵《12古诗二首》。

2.写一篇作文,就《12古诗二首》中的一首进行感悟与解读。

3.配合图片,设计一份小册子,将《12古诗二首》的内容用自己的方式呈现出来。

通过以上教案设计,希望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感悟古诗,提升他们的语文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 12.《古诗二首》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 12.《古诗二首》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 12.《古诗二首》一、教学目标1.能够读懂课文《古诗二首》。

2.了解古诗的特点和韵律。

3.能够简单解析古诗的意义。

4.培养学生欣赏古诗的兴趣,感受其中的美。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古诗的朗读和理解。

2.难点:理解古诗中的隐喻和意境。

三、教学准备1.语文课本《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

2.多媒体设备。

3.图片或视频资源展示古诗的艺术表现形式。

4.班级讲台。

5.教学课件。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古诗《古诗二首》,引起学生的兴趣。

•引导学生观察诗歌的排版和节奏感。

第二步:课文学习(15分钟)•学生跟读古诗,掌握诗句的朗读技巧。

•解读古诗,讲解古诗中的含义。

•分角色朗读,增进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第三步:诗歌欣赏(15分钟)•展示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源,帮助学生感受古诗中的意境和美感。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古诗给自己带来的思考和感受。

第四步:小结(5分钟)•整理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回顾。

五、课后作业1.背诵《古诗二首》。

2.写一篇复述《古诗二首》的文章,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教学,学生能够感受到古诗的美,培养了对古诗的兴趣,提高了阅读和理解能力。

在下节课中,应该继续巩固古诗的教学,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古诗的内涵,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对教学有所帮助,带着这份教案,让我们一起探索古诗的世界吧!。

最新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2古诗二首

最新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2古诗二首

总第课时12古诗二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主备教师:修改教师:教学目标:1.认识“浮、萍、踪、迹”4个生字,正确书写“采”。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池上》,并能背诵积累。

3.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经验等方法理解“撑、采、踪迹、浮萍”等词语的意思,初步感知古诗描述的景象,体会小娃的童真与顽皮。

教学重点难点:1.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2.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初知古诗大意。

教学准备:PPT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1.谈话:我知道小朋友们已经会背很多古诗了,谁愿意把自己最喜欢的古诗背给同学们听呢?2.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首新的古诗《池上》。

(板书课题《池上》)3.师简介作者。

二、初读感知,感受节奏1.借助拼音,自由地大声地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同桌之间互相读,互相检查字音是不是都读准了。

3.逐句检查朗读,认识生字“踪、迹、浮、萍”。

(1)出示“撑小艇”。

抽两个孩子拼读,要求读好后鼻音。

以词带句,齐读“小娃撑小艇”。

(2)出示“踪迹”。

抽两个孩子拼读,读好平舌音“踪”,重点识记“踪”。

以词带句,齐读诗句“不解藏踪迹”。

(3)出示“浮萍”。

抽人拼读,读好后鼻音“萍。

”知道浮萍是漂浮在水面的一种水草,以词带句,正确朗读诗句“浮萍一道开”。

4.把诗句连起来读一读,把整首诗读正确。

5.教师范读、自由练读,读出诗的节奏。

三、图文结合,初知大意1.出示“浮萍一道开”和“小娃采莲回”的图片,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对照古诗,看看这两幅图分别对应的是哪两句诗,说一说理由。

2.学习诗句“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1)理解识记“采”。

指导写“采”。

(2)重点理解“偷”,通过引导思考,感受小娃既害怕又高兴地心理,并指导朗读。

3.学习诗句“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4.通过老师说诗句的意思学生说出相对应的诗句,进一步理解古诗的意思。

四、诵读积累熟读,试背古诗。

五、总结1.读了这首诗,你们喜欢诗中这个小娃吗?为什么?2.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古诗《池上》,认识了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娃。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12 《古诗二首》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12 《古诗二首》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12 《古诗二首》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畅地朗读古诗《古诗二首》。

2.能理解古诗的基本意思。

3.能通过古诗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教学重点1.《古诗二首》的朗读与理解。

2.古诗中所蕴含的意境与情感。

三、教学难点1.理解古诗中一些古代文化背景知识。

2.帮助学生从古诗中感悟作者的情感表达。

四、教学准备1.课文《古诗二首》教材及教学PPT。

2.讲解古诗中出现的生字词语表。

3.图片或视频展示古诗所表达的意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幅古代诗人创作诗歌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2. 学习《古诗二首》(15分钟)第一首古诗让学生先独立阅读《古诗二首》,然后进行齐读。

辅导学生正确的发音和语调,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第二首古诗同样的方式,让学生学习第二首古诗,理解其中的意思,并进行朗读练习。

3. 感悟与讨论(15分钟)引导学生就古诗中的意境、情感进行讨论,帮助他们理解古诗背后的文化内涵,开拓视野,丰富情感。

4. 课堂练习(10分钟)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并解释他们的答案,巩固对古诗的理解。

5. 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学生在课后要多次朗读古诗,加深理解。

六、课后作业背诵并熟读《古诗二首》,并在本人家长的陪同下解释古诗的意义。

七、教学反思在将来的教学中,可以加入更多古代诗歌,拓展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以上为本节课《古诗二首》的教学方案,希朳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古诗二首》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古诗二首》教案

《古诗二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古、诗”等13个生字,会写“古、声”等6个汉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培养学生对古诗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识字、写字和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2.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头饰四、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播放课件:展示古代诗人吟咏诗词的场景。

2.导入新课:今天我们要学习两首古诗,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3.板书课题:《村居》、《咏柳》。

4.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1.学生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

2.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古、诗、村、居、童、飞、纸、风、丝、垂、绿、咏、碧。

3.学生认读生字,教师相机指导。

4.学生再读古诗,读通顺。

5.指名读,齐读古诗。

6.去掉拼音读。

7.游戏识字:找朋友(把生字卡片打乱顺序后放在黑板上,让学生认读并贴上相应的汉字卡片。

)8.学生再读古诗,了解字义。

9.教师范读古诗,学生整体感知。

10.学生表演读(加上动作)。

(三)细读古诗,理解诗意1.学生自己读古诗,思考:你知道了哪些诗句的意思?2.学生交流:你知道了哪些诗句的意思?3.教师引导:你们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谁来帮帮他?4.学生交流:对于不懂的地方进行讨论和解答。

5.教师小结:这两首古诗都描写了春天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同时,也体现了古诗的韵律美和语言美。

6.学生再读古诗,熟读成诵。

7.学生表演背诵(加上动作)。

8.拓展: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诗句?学生交流拓展。

9.教师小结:春天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季节,让我们一起走进春天,感受春天的美好!10.学生再读古诗,抒发情感。

(四)书写指导,练习提高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找出关键笔画和需要注意的地方。

2.教师范写生字“古”、“声”,边写边讲解要点。

3.学生练习书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互相评价作品,找出优缺点。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2课《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2课《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2课《古诗二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悯农》和《登鹳雀楼》的背景故事和意境。

2.背诵《悯农》和《登鹳雀楼》两首古诗。

3.能够理解古诗中的一些常见词语和句子。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语感。

二、教学内容1.古诗《悯农》2.古诗《登鹳雀楼》三、教学重难点重点:背诵《悯农》和《登鹳雀楼》两首古诗。

难点:理解古诗中的一些生僻词语和句子。

四、教学方法1.听课文朗读,师生共同解读诗意。

2.教师讲述古诗背景故事,引导学生产生共鸣。

3.组织学生朗诵古诗,培养语感。

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讲述古诗的背景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学习《悯农》(15分钟)–听老师朗读《悯农》。

–操读《悯农》,学习生字和生词。

–教师讲解诗意,学生跟读。

3.学习《登鹳雀楼》(15分钟)–听老师朗读《登鹳雀楼》。

–操读《登鹳雀楼》,学习生字和生词。

–教师讲解诗意,学生跟读。

4.诗歌朗诵(15分钟)–学生分组朗诵《悯农》和《登鹳雀楼》。

5.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内容做简单总结,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古诗。

六、教学评估1.课堂表现评分:–参与度评分。

–朗诵评分。

2.作业:–要求学生写《悯农》和《登鹳雀楼》的读后感。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古诗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语感,让学生在诗歌中感受美的力量。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让学生理解诗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的提高。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朴能对教学有所帮助。

中小学新教材优秀教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课文:12 古诗二首)

中小学新教材优秀教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课文:12 古诗二首)

中小学新教材优秀教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课文:12 古诗二首)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朗读《古诗二首》2.了解并理解每首古诗的意境和内涵3.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古诗中的景象和感受4.培养学生对古诗诗意的欣赏能力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古诗二首》的朗读和理解•难点:理解古诗中的抽象意境和情感表达三、教学准备1.课本《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2.黑板、粉笔3.幻灯片或图片展示4.相关音频资源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展示古诗中的景象,引导学生猜测古诗的主题内容,并鼓励他们自由发表关于古诗的想法和感受。

第二步:朗读古诗(10分钟)老师朗读《古诗二首》,引导学生跟读,注意语调、节奏和情感表达。

第三步:理解古诗(15分钟)分段解读古诗,解释生字、生词的意义,并帮助学生理解整首古诗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第四步:分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古诗中的意境和作者的用词技巧,每组汇报讨论结果。

第五步:创作活动(15分钟)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创作一段类似的古诗,或者画出古诗中描绘的景象,鼓励发挥想象力。

第六步:展示和分享(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分享彼此的想法和感受,老师适时加以点评和指导。

第七步:总结(5分钟)老师带领学生总结当天学习的内容,强调古诗的美感和表达方式,鼓励学生多读诗多感悟。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学生们对古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有待提高,需要更多的练习和引导。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师生互动,灵活运用多媒体资源,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热情。

同时,也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有效的学习。

六、延伸阅读•《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古诗部分的其他古诗•《国学经典》中的经典古诗•《古诗词大全》等古诗选集以上内容为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请老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新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12 古诗二首》精品教案及教学反思

新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12 古诗二首》精品教案及教学反思

12古诗二首[教学目标]1.认识“首、踪、迹”等12个生字;会写“首、采、无”等7个生字。

2.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踪迹、采、藏”等字词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

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

图文结合,感受诗中蕴藏的夏天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识字、写字,背诵两首古诗。

难点:了解古诗的大意。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

(重点)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池上》,背诵古诗。

3.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踪迹、采、藏”等字词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

(难点)4.感受诗中儿童的机灵活泼,天真可爱。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板书:古诗二首。

2.教学“首”。

(1)量词,一首歌,一首诗等。

(2)古诗二首指的是哪两首?画出来,读一读。

3.(课件出示荷塘图片)看到那么美的荷塘,谁不想欣赏一番呢?一千多年前,诗人白居易来到池边,看见发生在荷花池里的关于一个小娃的有趣的故事。

于是,诗人忍不住就吟诵了一首诗。

想知道在这个小娃身上发生的有趣的故事是什么吗?今天我们就来学这首古诗。

(揭示诗题)4.板书课题:池上二、循序渐进,掌握字词句1.自读诗句,认识生字词。

(1)自由读《池上》,画出生字宝宝,要读准字音,难读的字做上记号多读几遍。

(2)课件出示生字,小老师教读生字,教师重点指导“首、踪、萍”等字的读法。

(“首”为翘舌音,“踪”为平舌音、后鼻音,“萍”为后鼻音)(3)课件出示生字词,采用抽生个别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灵活掌握本课生字。

2.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首”“采”,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字形笔画。

学生练习描红。

(2)教师重点指导两个字易写错的部分。

首:共九画,下半部分是“自”,第三笔是长横,第四笔是短撇。

采:上半部分的笔顺是“撇、点、点、撇”,爪字头的撇是横撇。

3.生字宝宝告诉老师,它们想和你们一块玩捉迷藏的游戏。

它们都躲到诗句里去了,看大家能不能准确地找到并叫出它们的名字。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2.《古诗二首》 (池上、小池) 人教(部编版)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2.《古诗二首》 (池上、小池)  人教(部编版)

教材说明:《小池》是一首七言绝句,作者是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

在这首诗里,诗人以清新活泼的语言描写了初夏荷花池的美丽景色,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由衷的热爱。

这首诗作者运用丰富新颖的想像和拟人的手法,细腻地描写了自然景物的特征和变化,你看:一股泉水缓缓地、小心翼翼悄无声息地流出泉眼,在斜阳的照射下,清晰可见。

阳光透过池畔的绿树,将树阴投入水面,阴阳交错明暗斑驳。

好像是泉水很爱惜风和日丽的美好景色。

泉水的细流汇成了小池,昨日还平静的水面上,今天就长出了尖尖的、还包卷着的嫩荷叶,并吸引着可爱的蜻蜓飞来嬉戏。

《小池》是一首描写初夏池塘美丽景色的、清新的小品,朴实的语言展示了初夏的明媚风光,一切是那样的细,那样的柔,那样的富有情意,行行是诗,句句如画,自然朴实,真切感人。

作者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自号诚斋野客,吉水南溪(今吉水县黄桥乡湴塘村)人。

南宋杰出的诗人,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被后人推为“南宋四大家”。

杨万里著作甚丰,相传有诗2万余首,现存诗4200余首。

是我国古代写诗最多的作家之一。

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朗读并背诵古诗。

2.理解重点词语”惜,爱,露,立”和诗句,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3.理解诗的内容,感受诗中描写的情景,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重点词语”惜,爱,露,立”和诗句的大意。

教学难点:读诗联想画面,感受诗歌美景。

教学准备:教师:字词卡片学生:虚宫格练习本教学过程一.导入:古诗是中国几千年的文学体现,它语言精简,文字优美,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有关池的美丽小诗。

(板书“池”)谁知道池是什么?(池塘)那么小池又是什么?(小池塘)(板书小)谁见过小池塘是什么样子的?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首关于小池塘的古诗《小池》,通过预习,誰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它的作者是杨万里,南宋杰出的诗人)同学们还学习过杨万里的那首古诗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谁能背一背(指名背诵,)我们一起把这首诗背诵一遍(齐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写的是什么植物?(荷花)是什么样子的荷花?(盛开的荷花)今天我们学习的小池也是与荷花有关的。

人民教育出版社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课文12古诗二首

人民教育出版社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课文12古诗二首

课题:课文12古诗二首课型:新授课课时:两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首、踪”等12个生字,正确书写“首、采”等7个字。

2.能联系生活、结合图片理解“浮萍、踪迹”等词语的意思。

3.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4.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经验、想象说话等方式理解诗句,初步感知古诗描绘的景象。

体会小娃的童真与顽皮,感受荷花池的美丽与和谐。

教学重点:1.能联系生活、结合图片理解“浮萍、踪迹”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体会小娃的童真与顽皮,感受荷花池的美丽与和谐。

教学准备:课件,与诗句相配的图片、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首、踪、迹、浮、萍”5个生字,正确书写“首、采”2个字。

2.能联系生活、结合图片理解“浮萍、踪迹”等词语的意思。

3.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池上),并能背诵积累。

4、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经验的方式理解诗句,初步感知古诗描绘的景象,体会小娃撞真与顽皮。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1.师引言:同学们,夏天到了,你们高兴吗?说说为什么。

(学生交流)是啊,老师也非常喜欢夏天,去年夏天,老师还出去游览了一番,拍了不少照片呢!今天,老师把照片给你们带来了,大家愿意和老师一起分享快乐吗?请大声说出你们看到的美景吧!(课件展示令人赏心悦目的荷塘美景:碧绿的荷叶挨挨挤挤,亭亭玉立的荷花娇媚动人,鲜嫩的莲蓬清香诱人。

)2.师激趣:看到这么美的荷塘,你们最想干什么或说什么?(学生交流)看到这么美的池塘、莲花,谁不想欣赏一番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欣赏——第12课《古诗二首》。

3.识记并书写生字“首”。

(1)指生当小老师领读,注意强调“首”是翘舌音。

(2)结合字理图讲解“首”的本义并组词。

(3)结合本课讲解“首”的引申义并组词。

(4)指导学生书写。

①指导学生观察“首”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②学生尝试交流书写注意点。

③教师归纳:点、撇位于竖中线两侧,首横长且直,横画上下对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古诗二首一、设计说明《池上》一诗描写了一个小娃“偷采白莲”的有趣情境,非常接近儿童的生活,充满了童真、童趣。

《小池》以清新活泼的语言描写了初夏荷花池的美丽景色,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由衷喜爱之情。

本课的设计重点是使学生学会古诗并掌握识字方法,通过情境体验,让诗中的画面和感情在学生头脑中“活”起来。

二、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7个生字。

认识“首、踪、迹”等12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池上》《小池》两首古诗。

3.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学会想象诗歌中包含的画面。

三、教学重点、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想象诗歌包含的画面。

四、课前准备1.课文插图、关于本课的多媒体课件。

(教师)2.古筝曲《春江花月夜》。

(教师)3.做一份本课生字小卡片。

搜集整理以前读、背过的古诗。

(学生)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1.师引言:同学们,夏天到了,你们高兴吗?说说为什么。

(学生交流)是啊,老师也非常喜欢夏天,去年夏天,老师还出去游览了一番,拍了不少照片呢!今天,老师把照片给你们带来了,大家愿意和老师一起分享快乐吗?请大声说出你们看到的美景吧!(课件展示)2.师激趣:看到这么美的荷塘,你们最想干什么或说什么?(学生交流)看到这么美的池塘、莲花,谁不想欣赏一番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欣赏《古诗二首》。

3.识记并书写生字“首”。

(1)指生当小老师领读,注意强调“首”是翘舌音。

(2)结合字理图讲解“首”的本义、引申义,并组词。

(3)指导学生书写。

①指导学生观察“首”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②学生尝试交流书写注意点。

③教师归纳:点、撇位于竖中线两侧,首横长且直,横画上下对正。

4.揭题:诗人白居易也来到了池边,看见了荷花池上发生的一个关于小娃的有趣故事,于是,诗人忍不住写了一首诗。

板书诗题。

相机理解诗题:荷花池塘里。

5.简介作者白居易。

(1)学生介绍诗人。

(2)教师补充。

白居易字乐天,是唐代著名诗人,有“诗魔”之称,他的诗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一)自读诗句,认识生字词。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古诗。

(课件显示要求:拼读生字音节,注意读准字音;用加一加、换一换等方法识记生字字形;给生字找朋友组词;读通句子,争取读出古诗的韵律。

)3.汇报交流。

(二)熟读古诗。

1.划节奏读诗。

师引导:大家已经能把诗读通了,但我们还应该读出诗的节奏来。

2.指名汇报,相机大屏显示诗歌的节奏。

3.指名读诗。

4.师讲解诵读要领并范读:诵读古诗的时候,不要一字一顿地读,这会破坏古诗的韵味,要注意音断气连,像老师这样,你们听——5.齐读古诗。

6.趣味诵读。

7.小结:同学们,刚才你们手舞足蹈、摇头晃脑地读诗,这样多有趣啊!8.师引导:同学们,初读了诗文,你们知道荷花池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吗?(一个小娃偷采白莲。

)三、吟诗炼字,体会意境(一)前两行——小娃偷采莲。

1.师引言:一个小娃在池塘上偷偷地采了好多白莲,究竟有趣在哪儿呢?让我们一同走到荷花池边去看一看吧。

(课件出示:“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 2.学生自由轻声诵读古诗,边读边想象画面。

3.学生交流“看”到的画面。

(1)引导学生通过“你问我答”的形式汇报自己是如何“看”出来的。

(2)指导学生观察画面展开联想:荷塘是什么样的?白莲是什么样的?(3)指导学生融情想象:如果你就是这个小娃,看到一池的荷花都在风中舞蹈,风中还传来了莲蓬的清香,你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4)采访式指导朗读。

①小娃欣赏着美景,陶醉在花香中,此时此刻,他的心情怎么样?(高兴。

)来,读出你的高兴。

(被采访的学生读)②小娃采着莲蓬,吃着莲子,此时此刻,他的心情怎么样?(又高兴又激动。

)来,读出你的激动。

(被采访的学生读)③小结:小娃欣赏着美景,享受着美味,真是惬意又幸福。

请大家一起读出你们此刻的感受。

(学生齐读)4.朗读前两句诗,思考:你最欣赏其中的哪个字?(1)师引导:这么多的白莲是小娃瞒着荷塘的主人偷偷采的,你想想,如果你是小娃,这时候,你会想些什么呢?(2)指导读出紧张、高兴的心情。

(3)是的,偷采了白莲回家的小娃既高兴,又紧张。

(齐读)(4)引导学生讨论:你觉得小娃的这种“偷”可恶吗?(5)你有过偷偷地做一些类似的恶作剧的经历吗?(6)小结:对呀,一个“偷”字,形象地表现了小娃的天真调皮,写出了诗人对小娃的喜爱之情。

(齐读)(7)配乐再次有韵味地诵读前两行诗句。

(二)后两行——景美童心纯。

1.师引导:小娃偷采白莲,真的不会被发现吗?你们从哪儿知道的?2.学生默读后两行诗,谈理解。

3.学生汇报交流。

(1)小娃忘记了隐藏自己的行踪,满池的浮萍被他的小船冲开了一道波痕。

(2)理解:不解——不懂得,不明白,不知道。

(3)认识浮萍。

①导学:浮萍究竟是什么样的呢?②看,这就是浮萍,它是一种漂浮在水面上的植物。

(先指着画面让学生理解,再出示浮萍的图片。

)(4)当小船慢慢驶来,浮萍……(做手势)(5)可是小娃哪里知道,小船划出的波痕已经暴露了他偷采白莲的事。

多么纯真质朴的孩子呀!(6)看到浮萍开了,你会怎么想?(替小娃担心、着急。

)(7)指导学生读出这种心情。

(自读、指2—3名学生读、齐读。

)4.猜诗人的行为、心理:(1)诗中不仅藏着一幅幅美丽的、有趣的画面,还藏着一个人呢?你们猜,他是谁?(2)你猜白居易此时正在岸边干什么?(窥视、偷笑。

)(3)我来采访一下:请问白老先生,您为什么在偷偷地看,偷偷地乐?(4)指导朗读。

四、感情朗读,背诵全诗1.指导学生想象古诗的内容,练习背诵。

2.检查背诵。

3.师引导:诗中的小娃多可爱呀,你能把这首诗改编成一个有趣的故事吗?4.小结:其实,像这首诗一样,写儿童有趣的诗还有很多,大家可以读一读。

五、指导写字第二课时一、以诗引诗,创设情境1.(出示配乐课件:吟咏春天。

)引导学生背诵古诗《春晓》《咏柳》。

2.交流:我们刚才背诵的诗有什么共同点呢?(都是描写春天景色的诗。

) 3.教师引导:大自然的美景总是令人陶醉。

从古至今,不知多少诗人用他们的笔赞美它。

生机盎然的春天过去,姹紫嫣红的夏天来了,你们看到了什么?4.导入新课,揭题。

是呀,大自然是那么美好,万物是那么和谐。

南宋诗人杨万里被这个美丽的小池塘深深地吸引,写下了一首名为“小池”的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诗。

(板书课文题目:小池。

)5.学生读课文题目,教师介绍作者。

二、初读古诗,学习字词1.教师导学: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小池塘呢?我们一起来有滋有味地读读吧!出示自学要求:(1)自读诗歌,勾画难认难记的生字生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可以读给同桌听,也可以读给老师听。

(2)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生字。

(3)自由朗读古诗,要把诗歌读得字正腔圆。

2.指名朗读古诗,在对学生进行朗读评价的过程中相机出示“泉”“流”“爱”“柔”“荷”“露”“角”的生字卡片,巩固字音,交流识字方法,联系诗句或者生活实际理解字义。

教师相机指导:3.指导学生将生字带入古诗中,再次朗读诗句,读出古诗的节奏。

三、深入朗读,体会诗意(一)整体感知。

1.课件出示插图: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2.引导学生边看画面边读,说说诗中描写了什么景物,在诗中找出来。

(二)理解诗意。

1.谁来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1)相机引导质疑:泉眼的水是怎样流的?“惜”是什么意思?谁舍不得谁?怎样理解“爱晴柔”?(2)指导朗读:一道细流缓缓地从泉眼中流出,池畔的绿树在阳光的照射下,将树荫投到水面,忽明忽暗。

这么宁静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呢?(要读得轻柔、甜美,速度稍慢,饱含不舍之情。

)(3)指导想象:荷叶刚露出什么?蜻蜓就怎样了?它们会说些什么?(4)“早”和“才”诗人用得非常准确、生动。

有了这两个字,我们读这两句诗时眼前仿佛看见了什么?(学生交流)(5)引言:多么细微的画面,竟然被细心的诗人观察到了。

如果你是诗人杨万里,此时会怎样来吟诵“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呢?①指名反复读,读出欣喜的语气。

②配乐读。

2.总结:是啊,清清的泉水,茂密的大树,娇嫩的荷叶,可爱的蜻蜓构成了小池优美的风景。

难怪诗人要把这样的小池写下来,这里真是太美啦!全班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并试着背诵。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1.小荷渐渐长大,大家想知道它们在盛夏时节的美丽姿态吗?2.大自然中还有很多美景色呢!正等待着大家去发现,去观赏,去赞美。

五、写字指导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