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与绘画的相互影响和渗透
书法与绘画的关系
![书法与绘画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ff526f4d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29.png)
书画相得益彰,共同传承中华文化书法与绘画一直是中华文化的代表之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
重要地位。
书法是通过笔墨的运用,用意境抒发情感,表达思想的艺
术表现形式,而绘画则是“以形传神”的方式,通过色彩的运用表达
艺术家的情感与思维。
尽管书法与绘画在形式和表现手法上不尽相同,但二者在文化背
景和内涵上却是息息相关的。
祖先们将字体设计成艺术的形式,书法
因此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表达,并成为艺术界不可替代的一部分。
而
绘画也与书法一样,在绘制过程中,艺术家会以诗句、文言文等文化
内涵为创作文化背景,创造性地将文化内涵和自己的理念化为图像化
的艺术品,让人们在欣赏中感受和继承文化和价值观。
现在,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文化的传承,书法与绘画的关系也在渐
渐发生变化。
现代书法和绘画之间的联系已经越来越深入,艺术家们
在创作当中不再只看重传统手法,也开始创新性地将两者结合。
同时,很多艺术家还将书画艺术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推动了中华文化的发展
和传承。
不仅如此,很多文化机构也将书画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放在
同等重要的位置,同时倡导创新思维,培养更多的有才华的艺术人才。
总之,书画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与中华文化内涵紧密
关联。
书法与绘画的相互融合,不仅创造了更多的艺术形式,也为我
们传承优秀的中华文化提供了更多的途径和平台。
我们每一个人都可
以从中收到启发,让中华文化走得更远更广,让我们的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
中国传统书法与绘画的关系
![中国传统书法与绘画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132bafd3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46a2742.png)
中国传统书法与绘画的关系中国传统书法与绘画的关系关于书法和绘画的关系,一直就有“书画同源”这个说法。
从目前发现的最早留下的刻画符号遗存看,多是对一些具体事物的描绘。
多用极其简约概括的线条描绘人、动物、日月星辰等。
无论是花山岩画或苍源岩画,还是仰韶文化文的陶器或良渚文化的玉器上都可以看到这些人类早期的绘画作品。
但一直没有出现文字,直到商代所使用的甲骨文的出现,才有了正式用于记录的文字,那么文字是怎样产生的呢?从殷商的甲骨文看,一些文字与一些原始的符号极其相似,甚至有些字直接就是简化了的物体的造型。
从甲骨文向上看,越来越多的符号既可以称其为图案,亦可以称其为文字。
汉字中的象形字及绝大部分会意字就是直接来自于简化的图案。
原始的简洁的造型虽然已经很简约,但与后来的文字相比,还是不方便记录。
因为对一个事物的描绘具有多种方法,比如,描绘太阳,可以只画一个圆环形来表示,也可以画成一个圆环形再加一些类似放射性的线来表示太阳的光芒。
加之单独的图画具有不确定的因素,单独画一个圆环,就不知道是表示太阳还是盘子。
要把一件事说清楚,就需要连续的的图画来表达,一些图案在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逐渐形成一种程式,这些程式化的图案大部分就是后来的文字。
汉字中的象形字和会意字很多就是这样来的。
汉字的出现是记录的需要,绘画在这时也有很大发展。
周代儒家思想的兴起和作为主要的思想对绘画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孔子主张绘画的社会功用,绘画的木的在于教育人。
而用图画画出圣贤、功臣、烈女、义士等的画像,对于文化水平不高的人来说,很直观,也能看懂,这样从客观上促进了人物画的发展。
为了更好的表现受宣传的人物和使画面美观,突出人的地位等级,还需要给人物加上背景,加上不同颜色的衣服。
这样这个时期的绘画就从原始的具象模拟和抽象线条表现向线、形、色、叙事背景、透视等多种因素方向发展。
虽然文字和绘画分开后都独立发展,看似二者越走越远,实际上二者也有相互结合的地方。
中国书法与绘画艺术的发展历程
![中国书法与绘画艺术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a856d762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ed.png)
中国书法与绘画艺术的发展历程中国书法与绘画艺术的历程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书法与绘画不断地发展演变,不断地吸纳各种文化和思想的影响,并形成自身独特的艺术特色。
中国书法的历程中国书法是信仰、道德、哲学、文学、艺术和文化的结合体。
自古以来,书法一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书信、诗歌、文献等重要记载的工具,同时也是一种艺术形式。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从殷墟、甲骨文开始,经过秦汉以后的隶书、楷书、行书、草书、隶书等流派,一直到今天的书法艺术当中,都有着不同的特点和风格。
中国的书法艺术历程,最早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甲骨文的出现可以被认为是最早的文字形式。
在周代早期才有第一个类似一般手写体的文字。
从秦朝起,书写的内容和书写方式经过不断的改进,书法艺术逐渐成熟。
汉代,隶书是主流,是一种稳重、正式、规范的书法。
隶书对于规范汉字和规范汉字书写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后世书法发展的重要基础。
随着曹全的草书、欧阳询的楷书、王羲之的兰亭序、褚遂良的行书、张旭的草书等著名书法家的出现,书法流派开始多样化,风格也各异。
在唐代,书法的发展达到了一个高峰。
唐代的欧阳询、颜真卿、怀素等大家的书法风格各异,但结构分明,字形婉曲,在书法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进入宋代以后,书法艺术风格更加多样化。
王安石、米芾等书法家开始追求“自然”,在书法中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思想。
同时,随着纸张、笔墨等书法工具的不断改进,也为书法艺术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明清时期,书法艺术依然发展不断。
宋濂、文徵明、唐寅、石涛等书法家的出现,更是为书法艺术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同时,毛笔渐渐成为书法主要的书写工具,书体也趋向自由化和个性化。
中国绘画的历程中国绘画与书法一样,也是从甲骨文时代开始,经过不断的发展演变,形成了绚丽多彩的艺术风貌。
中国绘画源远流长,历史上有“画不分书,书不分画”的说法,说明了两者之间的密不可分的关系。
论“以书入画”在写意花鸟画中的意义——以毕业设计《墨》为例
![论“以书入画”在写意花鸟画中的意义——以毕业设计《墨》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a0ebb82e84254b35effd34e0.png)
2021-02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艺术画廊论“以书入画”在写意花鸟画中的意义———以毕业设计《墨》为例唐蜜(成都大学,四川成都610000)摘要:书法与中国绘画也是一种相互促进融合发展的关系,中国美术史中早就有“书画同源”、“以书入画”、“书画杂糅”等艺术理念的阐述,特别是以元明清时期的文人画家为代表,他们主张“以书入画”和“诗书画印”在中国传统写意画中的意义与作用,并且推动着中国传统写意画的进步。
本文主要以明清时期的文人画家为线索,探讨笔者作品中用笔用墨的特点和“以书入画”在写意花鸟画创作中的意义。
关键词:写意花鸟画;以书入画;意义中图分类号:J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1)05-0030-02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1.05.014写意花鸟画是中国的传统绘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书入画”艺术概念的提出影响着写意花鸟画的创作。
到当代社会写意花鸟画也一直没有离开中国书法对它的影响,书画同源,以书入画等艺术概念深刻而且具有广泛意义价值。
一、“以书入画”的基本内涵(一)“以书入画”的思想表达及表现手法在中国美术史的发展历程中,先秦,河图洛书是最早可以证明“书画同源”的依据,到了魏晋,谢赫在六法论中提出“骨法用笔”,并以疏体密体二者的不同特点,引出了“书画同源”的艺术概念,也初步构建了“以书入画”的艺术概念。
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提到:“书画同体而未分。
”是最为完整的解释“书画同源”说的著作。
在文人画兴盛发展的元代,赵孟頫是元代著名书画家,他认为中国的书法与绘画无论是在用笔上还是用墨上都有多多少少的联系。
正如他的绘画作品《秀石疏林图卷》中所提“写竹还需入法通。
若也有人能会此,方知书画本来同”。
阐述了“以书入画”在绘画中的重要性。
“以书入画”就是将书法中的用笔用力的特点结合到绘画中去,使得绘画作品的画面中具有书法的提按顿挫、节奏韵律,以此来抒发画家的主观情感。
浅析中国书法与中国绘画的融合
![浅析中国书法与中国绘画的融合](https://img.taocdn.com/s3/m/5f8e0eced1f34693daef3ec1.png)
艺术平台浅析中国书法与中国绘画的融合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马碧峰摘要: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中国的书法和绘画都是密不可分的。
它们之间相互融合,互相促进,在中国的文化史上谱写着重要的篇章,同时也在中国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在古代,文字还没有被发明的时期,人们的沟通和交流是通过将事物以绘画的方式展现出来,直到后来将这种“画”演变成字,慢慢发展,才有了我们今天的文字。
这也从历史的角度上说明了绘画与书法之间是有着很深厚的渊源的。
而现如今,如何更好地将绘画与书法相结合成为噬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从中国书法与中国绘画的历史渊源说起,进而阐述当今社会书法与绘画二者相融合所面临的问题和二者的共通之处,并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字:中国书法中国绘画历史渊源问题措施一、中国书法与绘画的历史渊源在古代社会,在语言和文字还没有出现时,人们只能通过绘画的方式来表达内心的想法。
后来文字适应时代的潮流产生并发展,成为人们交流的最主要方式。
随着人类经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精神层面的享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文字,人们不再满足于它作为交流的工具而被使用,应运而生的出现了更高层次的书法艺术。
从这个漫长的演变关系中我们可以看出,书法与绘画是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的。
中国的文化悠久而又不失新意,古人的智慧至今也让后辈震惊而又敬仰,每每想起中国的书法与绘画不由的内心感叹赞美,心底亦是挥之不去的满满敬意。
历史上中国经历了很多文字,其中甲骨文我觉得用于阐述中国书法与中国绘画融合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殷墟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我国最早的系统文字,也是比较成熟的文字,上古文字的点横撇捺、疏密结构,用今天的眼光去看,确实初具用笔、结体、章法等书法要旨,孕育着书法艺术的美值得后人的欣赏与品味,虽然对于甲骨文我的理解并不专业和深入,但是其形状与雕刻的力度却着实让人叹为观止。
甲骨文的形状像是在刻画和诉说着曾经在眼前发生的一幕幕,亦或是当时的人们怀揣着渴望在进行占卜被记录了下来,因此为当时人类的沟通、交流、往来带来了便利,被普遍应用称为了甲骨文,甲骨文的刻画和绘画中有些相似是以物的形态进行刻画,而绘画也可以用于传达感情、记录眼前的景、物人所以书法与绘画是趋于融合且密不可分的。
古代画家和书法家的艺术创作与影响
![古代画家和书法家的艺术创作与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8a0de4e9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0b.png)
古代画家和书法家的艺术创作与影响艺术,是人类创造的一种精神与文化的表现形式。
在古代,画家和书法家是中华文化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通过自己的创作,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艺术遗产,同时也深刻地影响着后人的艺术创作。
在古代中国,书法被视为一种高尚的艺术形式,而书法家也是社会上备受尊敬的人物。
许多有名的古代书法家都是传世的文化巨匠,他们的创作对于后世书法家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王羲之。
王羲之作为古代书法界的代表性人物,其书法风格以“飘逸”、“洒脱”、“灵动”、“精练”为主要特征,共传世有70余件。
他不仅精通楷、隶、草、篆等各种书体,而且还善于运用点、画、摩、撇等各类笔势,他的书法独具特色,被后世誉为“天下第一书法”。
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仅在于他是一位神秘而又高妙的书法家,更在于他所传承的文化与思想。
王羲之的书法不仅仅是一个艺术形式,更是一种对于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他的作品不仅在艺术上得以传承发扬,更让后人对于古代文化思想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另一位古代艺术大师是吴道子,他是唐代画家和书法家,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吴道子的绘画与书法都有着独到的风格,他的笔力有力而又流畅,具有强烈的个性特点。
他的绘画作品主要涵盖人物肖像、山水、花鸟、禽兽等各个层面,每一张作品都散发出强烈的艺术气息。
吴道子在艺术上的成就,不仅仅体现在他的笔墨风格上,更在于他对于绘画的探索与创新。
他在绘画技巧方面不断探索,引入了新的创作手法,他的作品充满了新颖的思维,更是创造了新的艺术理念。
他的艺术传承,不仅让后代艺术家对于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知,同时也为中国的艺术发展开拓了新的道路。
总的来说,古代中国的画家和书法家,创造出了许多优秀的艺术作品,他们的艺术成就不仅影响着后代,更深远的影响了整个中华文化。
他们所传承的艺术思想和技巧,更是让中国的艺术在不断发展中拥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对于我们来说,我们要继承他们的艺术精神,创造出更多新的中华艺术,让中华文化发扬光大。
简论中国画与书法艺术的关系
![简论中国画与书法艺术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2673aa38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f5.png)
简论中国画与书法艺术的关系简论中国画与书法艺术的关系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代表之一,它充满了中国特有的文化气息和审美情趣。
而中国书法艺术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汉字书写和文化传承的重要体现。
中国画和书法艺术,两者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本文将对此进行浅谈。
一. 中国画与书法艺术的起源中国画和书法艺术都具有悠久的历史,起源于古代的中国。
两者起源虽然有所区别,但是却有许多的共通点。
中国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通过丰富的考古文物,我们可以发现早期的中国已经形成了独特的绘画传统。
而在中国书法艺术的起源也可以追溯到甲骨文的时代。
甲骨文的发现被认为是中国书法艺术的起点,为后来的篆书、隶书和楷书创作奠定了基础。
二. 中国画与书法艺术的联系中国画和书法艺术在形式和内容上有着诸多的相似之处。
首先,在形式上,中国画和书法艺术都需要用笔墨来表达艺术家的情感和想法。
两者都需要笔画流畅、气韵生动,通过墨色深浅、笔画粗细、布局对作品进行构图。
其次,在内容的表达上,中国画和书法艺术都需要通过文字或者图像的方式来呈现出作品的主题核心以及艺术家的情感表达。
无论是国画还是书法作品均需要用到文字或图像来表现作品主旨,从而达到传达艺术思想和感情的目的。
三. 书法艺术对中国画的影响中国书法艺术对中国画也有着很大的影响,书法的审美理念和文化意蕴深刻地融入到了中国画的创作中。
中国画和书法同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两者在美学理念、文化内涵等方面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书法中碑帖造就了中国书法的独特风格和审美价值,同时也为中国画的创作提供了灵感和借鉴。
比如,书体笔画的线条、形态、规模、姿态等,带给了中国画家纸上造境的启示,教给了他们如何处理线条的力度、曲度、节律及其在整个构图中的比例和协调。
四. 中国画对书法艺术的影响中国画也对书法艺术产生着一定的影响,中国画作品的色彩、造型和构图理念,使书法艺术有了更丰富的表现空间和面貌。
中国画家通过对色彩、形态和造型的创作与表现,丰富了书法艺术的审美内涵和造型表现。
中国书法与绘画的关系
![中国书法与绘画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18dfebc8b14e852458fb572f.png)
中国书法与绘画的关系人们常说的“书画同源”,可能是指汉字的产生是从“象形”发物的。
“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洁拙,日月是也”《说文解字》。
其实,这“源”,是指艺术创作中最本质的源。
远在还没有文字的时候,人类早就用绘画来表现与他们生活有密切关系的事物。
中国书法艺术形成晚于绘画。
然书与画二者是“异形而同品”。
也就是说:“字与画同出于笔,故皆曰写,写虽同而功实异也”(汤贻芬《画荃析览》)。
中国书画的创作方法、手段有着惊人的一致。
都以纸、笔、墨为工具材料,把运笔分为落笔、行笔、收笔三个阶段,都用中锋、偏锋、顺笔、逆笔、回笔等,以提、按、顿、挫、轻、重、缓、急来表现高、低、强、弱、俯、仰、争、让,追求干、湿、浓、淡、疏、密、虚、实等的变化,创作出具有神彩飞扬、气韵生动的作品为最终目标。
但中国书法赖以存在的文字,创造汉字的艺术造型为主,绘画以现实生活为源泉,创造物象为主。
前者是“书以言情,书为心画”,后者是“画以状物,画状物形”。
书画在基本作用上,有两种美感。
一是发于意志,曰气,代表气势的阳刚之美,一种是发于情感,曰韵,代表风韵的阴柔之美。
书画所表现的风格,是气和韵的流露。
绘画既有线条,又有形像和色彩(亦有不着色的)。
而书法只有抽象的线条。
所以,书法线条的气、韵表现比绘画更为强烈。
同时,书法与绘画又互相影响,互为补偿。
南齐的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的绘画六法: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
除应物象形、尤其随类赋彩离书法较远外,余者也是书法创作的法则,清刘熙载说:“画山者必有主峰,为诸峰所拱向,作字者必有主笔,为余笔所拱向。
主笔有差,则余笔皆败,故善书者必争此笔”。
这是以画理来喻书理。
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有这样的记载:有了王献之的一笔书,便有了陆探微(南朝时宋人)的一笔画。
南朝梁的张僧繇作画按东晋书法家卫夫人的《笔阵图》。
唐代画圣吴道子的用笔来自张旭的草书。
唐寅说:“工笔画如楷书,写意画如草隶”。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书法与绘画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书法与绘画](https://img.taocdn.com/s3/m/f5415241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6a.png)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书法与绘画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其传统文化涵盖了许多方面,其中书法与绘画可谓是其中最为典型、最为精华的代表。
自古以来,书画便被认为是人们情感与智慧的结晶,是中国文化中最具有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的表现之一。
书法与绘画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性为什么说书法与绘画在中国文化中如此重要呢?首先,书画作为美术、文学与历史的结合,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
书法是汉字文化的特殊表现形式,它不仅是一种文字书写方式,也是一种艺术表现方式,充分体现了中国人的审美与文化特质。
绘画则是一种非语言性的艺术形式,有着无声胜有声的神奇力量,能够通过形式和色彩表现出多种主题和情感,激发人们的想象和情感共鸣。
其次,书法与绘画在中国文化中注重的是情感与灵魂的表达。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艺术是心灵的表达,是人们对生命、自然和世界的理解和感受。
书法与绘画强调斧凿刻画、笔意淋漓,要求作品具有感性表达和精神上的内省,注重内在情感的表达,即所谓“山水有灵、物我皆忘”。
最后,书法与绘画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
书法与绘画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历史沉淀和传承,已经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符号和标记。
无论是古代的碑帖、诗经画像,还是现代的山水画、花鸟画,都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展示着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多元性。
中国书法的发展历史中国书法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二千年前,自秦汉时期开始逐渐发展壮大。
在唐朝时期,书法艺术已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被世人公认为“盛世之下之书法也”。
唐代著名书法家怀素所写的勤勉二字,便是当时书法艺术的代表之作。
其“一字十八变,神彩流移,气派万千”的书法风格让人叹为观止,后世的书法家们也无不受到他的影响。
唐代的张旭更是书法家中的佼佼者,他的草书在书法史上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他认为“书法必须快乐自由,字不能太俗,抑不能太宛”。
他的书法作品多具长势、奔放自如的境界,为后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艺术印象。
八大山人的书法与绘多元艺术的统一体验
![八大山人的书法与绘多元艺术的统一体验](https://img.taocdn.com/s3/m/5ae49e5a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ba.png)
八大山人的书法与绘多元艺术的统一体验八大山人是中国明朝末年至清朝初年的著名书法家和画家,他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创作理念对中国书法与绘画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将书法与绘画紧密结合,形成了一种多元艺术的统一体验。
本文将对八大山人的书法与绘画艺术进行探讨,并探究其多元艺术的统一体验。
一、八大山人的书法艺术八大山人的书法艺术在中国书法史上独树一帜,他以自由潇洒的笔法和独特的意境表达赢得了广泛赞誉。
他的作品注重笔墨的自然流露,追求神韵和意境的结合。
八大山人强调“墨有极浓者,水墨也;墨有极淡者,墨墨也。
”他的书法作品不拘泥于传统的规范和格式,而是注重个性的表达和艺术的情感传递。
八大山人的书法作品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更展现了他对于艺术自由的追求。
二、八大山人的绘画艺术八大山人在绘画艺术方面也有卓越的成就。
他擅长以水墨丹青创作山水、花卉等各类题材的作品。
他在绘画中融入了丰富的诗意和哲学内涵,赋予作品以深远的意义。
八大山人的绘画作品追求笔墨的自由流动和形神兼备的表现力,创造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他的作品极富变化和张力,充满着力与美的结合。
八大山人的绘画作品不仅展现了他对艺术的理解和追求,同时也呈现了他对于大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思考。
三、书法与绘画的统一体验八大山人将书法与绘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多元艺术的统一体验。
他认为书法与绘画不应当是彼此独立的艺术形式,而是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关系。
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用笔法和意境既表达出了书法的力量与美感,又展示了绘画的表现力与形式感。
八大山人的书画作品呈现了一种全新的审美体验,让人们在欣赏艺术作品的同时能够感受到美的力量和深度。
八大山人通过书法与绘画的统一体验,传达了他对艺术自由的追求和对自然与生命的思考。
他的作品给人以启迪和感悟,让观者在欣赏艺术作品的同时能够反思自己的生活和人生的意义。
八大山人的艺术成就不仅带给了后人宝贵的艺术财富,也对中国书法与绘画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书画同源”与“以书入画”
![“书画同源”与“以书入画”](https://img.taocdn.com/s3/m/17ebabc8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3b.png)
“书画同源”与“以书入画”中国书画,自古以来被誉为“丹青妙手,华夏魂宝”。
其中,书画同源和以书入画更是体现了书法与绘画之间的密切关系。
本文将从这两个概念入手,深入分析它们在中国传统艺术中的重要地位。
书画同源,意指书法与绘画源于同一个源头。
在遥远的古代,文字刚刚诞生之际,就已蕴含了后世书法与绘画的萌芽。
随着时间的推移,书法与绘画各自发展,但在审美意趣、表现手法等方面始终有着千丝万缕的。
书画同源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文字的起源时期。
早期汉字作为象形文字,本身就是一幅幅生动的图画。
通过线条与结构的巧妙组合,传递着丰富的信息。
从甲骨文、金文到篆书,汉字的形态逐渐规范化,但也保留了绘画的笔意和韵味。
与此同时,中国绘画也在不断追求着“写意”与“传神”。
在诸多古代画作中,我们可以看到画家将书法技巧融入绘画创作中,如以书法的笔法描绘山水、花鸟,使画作充满了生动的气韵和蓬勃的力量。
正是这种书画交融,使得中国书画艺术绽放出独特的魅力。
以书入画,即将书法的笔意和韵味融入到绘画创作中。
这既是一种创作方法,也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在具体实践中,画家往往借鉴书法中的笔法、结构和章法,将其融入到绘画中,以增强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以书入画的创作方法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用笔,画家借鉴书法中的笔法,如提、按、顿、挫等,使绘画线条更加富有变化和生命力;其次是结构,画家在绘画中借鉴书法的结体和章法,注重虚实、疏密、轻重等元素的组合,使得画面更具韵律感和节奏感;最后是意境,画家通过以书入画的方式,将书法的神韵融入画中,从而传递出更加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以元代画家赵孟頫为例,他的书画作品都极富韵味。
在画作中,他运用了大量的书法技巧,如以书法的笔法描绘山石、树木等自然元素,使得画面充满了动感和生命力。
同时,他的书法作品也深受画意的影响,表现出强烈的写意性和抒情性。
书画同源与以书入画是中国书画艺术的两大基石。
从历史背景来看,书法与绘画的起源和发展密切相关,两者在审美和表现手法上有着高度的相似性。
浅论“书画同源”之说
![浅论“书画同源”之说](https://img.taocdn.com/s3/m/1bb0cf09227916888486d77f.png)
浅论“书画同源”之说摘要:中华民族的书画有几千年的历史,“书画同源”是中国书画独有的精神与艺术载体,自从书与画相结合,中国画就发生了极大地变化,画作的意味变得更加抽象与厚重。
在对中国书法与绘画作品进行研究之后,可以发现两者之间的密切关联,它们的形与意是一脉相承、珠联璧合的。
但“源”其何处?“源”又为何?本文将引古及今,对此学说作一浅谈。
关键词:书画同源技法形与意“书画同源”这一说法古今相传,意为中国传统的书法和绘画两者相辅相成,关系密切,这一说法也成了中国艺术的基础理论,中国自古就有类似的论述。
“源”不仅仅只是指起源,即中书法与绘画与有着相同的起源,还包括书法与绘画笔墨表现形式的相近规律。
考古出土的战国帛书《楚帛书》中,已经出现了书与画相结合的形式。
早在唐代时期,画家张彦远,在其著录的《历代名画记•叙画之源流》中就有一段表述“书画同源”说,“颉有四目,仰观垂象。
因俪鸟龟之迹,遂定书字之形,造化不能藏其秘,故天雨粟;灵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
是时也,书画同体而未分,象制肇始而犹略。
无以传其意,故有书;无以见其形,故有画。
”在其著作中提出“书画异名而同体”、“同源而异流”等说法。
但最早明确提出“书画同源”这一说法的,是元代大画家兼书法家赵孟頫。
他在一幅名为《枯木竹石图》的画中写道:“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
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
”这成为了提出“书画同源”这一口号的始祖。
以书法诗词入画,是中国画在形式美中的重要开拓,是中国画笔墨技巧的显著特征。
在近现代一些知名的画家,有许多都是由书入画,最后在绘画中的造诣超越于书法,使这一说法的根据更加充分,更有不少知名画家支持此学说。
关于产生“书画同源”这一说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汉字与绘画的起源具有相同之处图画在几千年前的原始社会就已出现,大量新石器时代的彩陶上绘制了几何纹饰、人物与动物的形象。
这些图像富有丰富的变化节奏,具有生动的趣味和天然质朴的美感,并与彩陶的器形和实际的需要完美结合。
中国的书法与绘艺术的作文范文
![中国的书法与绘艺术的作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5f169d71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6283450.png)
中国的书法与绘艺术的作文范文中国的书法与绘艺术中国书法和绘画艺术在中华文化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并深受世界各地艺术家和艺术爱好者的喜爱。
这些艺术形式不仅具有独特的审美特点,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本文将介绍中国的书法和绘画艺术,并探讨其对艺术发展和文化传承的影响。
一、中国书法:艺术与文化的结合中国书法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它以汉字为基础,通过笔墨纸砚的运用,传递出艺术家的情感和思想。
中国书法具有丰富的艺术内涵,不仅要求字体的工整、端庄,还要求具备独特的个性和气韵。
不同的书家可以通过自己的笔迹和表达方式展现丰富多样的艺术风格。
中国书法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
书法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常常与儒家的礼仪、道德观念相结合,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
这种文化内涵使中国书法成为一门独一无二的艺术形式,并通过书法的传承与发展,实现了对中国文化的长久传承。
二、中国绘画:形式多样,传统与创新并存中国绘画是一门古老而丰富的艺术形式,涵盖了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等多种类型。
中国绘画注重用笔墨、色彩和造型来表达意境和情感,追求画面的意境和气韵。
以山水画为例,中国艺术家通过山水的描绘,表达出自然景色的变化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而花鸟画则注重对植物和动物生命的准确表达,展示了中国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尊重。
中国绘画传承了中国文化的精髓,并在不同历史时期不断创新与发展。
从古代的“工”到近现代的“意”,中国绘画在技巧与表现手法上呈现出多样性。
中国绘画的发展不仅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也受到了西方绘画的启发,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与特点。
三、书法与绘画的影响中国的书法和绘画艺术对艺术发展和文化传承具有重要的影响。
首先,它们通过文化符号的运用,传递了深厚的文化内涵,使得观者能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而且,书法和绘画艺术也为其他艺术形式提供了灵感和创作的素材,推动了艺术的创新与进步。
其次,书法和绘画作为一种媒介,可以有效地传递艺术家的情感和思想,反映了社会、政治和文化的变迁。
邱振中:书法与绘画的关系
![邱振中:书法与绘画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ef8d3334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0850d5d.png)
邱振中:书法与绘画的关系邱振中,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书法与绘画比较研究中心主任、潘天寿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美术馆书法艺术委员会委员、绍兴文理学院兰亭书法艺术学院院长。
致力于书法理论与艺术创作。
一、书法与绘画的关系是中国美术史上最重要的命题之一。
由于书法成熟早,绘画在很长的时间里受书法的影响。
后来情况有了很大的变化,绘画技巧日益丰富,转而对书法产生了影响。
后世参与书法与绘画创作的人们往往有交集,不少人兼擅书法与绘画。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近代,虽然一位艺术家书法与绘画同臻一流的情况越来越罕见,但书法与绘画的关系却很少受到质疑。
一般而言,画家普遍具有相当的书法水准。
问题出在现代。
现代美术教育受到西方影响,为中国绘画留有一席之地,但书法却被拒之门外。
虽然今天的中国画系中都象征性地设置几周书法课,但能起到多大作用,令人怀疑。
人们都批评今天的中国画家书法水平不够,其实教育体制应当负主要的责任。
这种情况使得一位中国画家书法修养的获取,只有靠个人的觉悟。
这种凭靠对于一个专业领域来说是脆弱的。
应当改变书法在整个美术教育体制中的位置。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潘天寿、朱乃正等人利用他们的影响,尽力做了推行的工作。
书法虽然是今天美术领域发展最快的专业之一,但对中国画的影响十分有限。
这种情况应当在美术史研究和教学中得到重视。
书法与绘画是中国美术中并重的两个方面,对书法的忽视,会使我们对绘画的深入遇到无形的阻隔,因此未来的美术史研究者必须兼通书法与绘画。
在美术史专业中,书法史与绘画史具有同样的地位。
对历史的深入认识,有可能逐渐改变美术专业深层结构中书法与绘画的关系。
至于书法与绘画在实践中的联通,是需要专门进行研究的。
例如教授书法专业和绘画专业的书法,便应当采用不同的方法。
我们正在编著一本《中国画专业的书法教学》,正是从书法与绘画创作的不同特点入手,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训练原则。
当代书法研究的进展使我们能够提出新的问题和设想。
书法与绘画的相互影响
![书法与绘画的相互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daeffdb4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86.png)
书法与绘画的相互影响从历史角度来看,书法和绘画的发展历程中,可以看到它们之间的密切关系。
在我国古代,书法和绘画都属于士大夫阶层的修身养性之术。
很多画家和书法家都是同一个人,他们在绘画和书法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
例如,唐代的吴道子、王维,宋代的米芾、黄山谷等,他们既是著名的画家,也是杰出的书法家。
这种现象充分体现了书法与绘画之间的相互影响。
从技法角度来看,书法和绘画有很多相通之处。
在用笔、用墨、构图等方面,书法和绘画都存在着共同点。
比如,书法中的线条、结构、墨色变化等,在绘画中也有所体现。
同时,绘画中的皴法、泼墨等技法,也受到了书法的影响。
这种相互借鉴的现象,使得书法和绘画在技法上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再者,从艺术表现力来看,书法和绘画相互影响,共同提升了艺术的表现力。
书法通过线条、墨色、结构等元素,表现出作者的情感和气质。
绘画则通过线条、色彩、构图等手段,呈现出画面的意境和氛围。
书法和绘画在艺术表现力上的相互借鉴,使得它们能够更好地传达艺术家的思想和情感。
从审美角度来看,书法和绘画的相互影响也尤为明显。
在我国传统审美观念中,书法和绘画都被赋予了很高的地位。
它们在形式、意境、气韵等方面都存在着共同点。
例如,书法中的瘦硬、圆润、挺拔等风格,在绘画中也有所体现。
同时,绘画中的空灵、雄浑、秀美等意境,也受到了书法的影响。
这种相互影响使得书法和绘画在审美上达到了高度的一致。
从文化传承角度来看,书法和绘画的相互影响也具有重要意义。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书法和绘画都是非常重要的载体。
它们不仅传承了古代的艺术文明,还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通过书法和绘画的相互影响,这些历史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
书法与绘画在我国艺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不仅体现在历史、技法、艺术表现力、审美等方面,还对于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正是这种相互影响,使得书法和绘画在我国艺术史上共同发展,不断创新,为后人留下了无数珍贵的艺术瑰宝。
书画的概念
![书画的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9288e77c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4c.png)
书画的概念一、引言书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精神追求。
书画涵盖了中国古代的文字和绘画艺术,两者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理念。
二、书法的概念书法是指用毛笔或硬笔在纸上或其他材料上写字的艺术。
它不仅是一种文字表达方式,更是一种美学表达方式。
书法具有“意境高远、造型优美、技巧独特”的特点,它通过线条、墨色等元素的运用,表现出文字内在的气韵和情感。
三、绘画的概念绘画是指用各种颜料在纸面或其他基材上进行创作的艺术形式。
它包括国画、油画、水彩画等多种类型。
绘画具有“意象丰富、色彩鲜明、造型生动”的特点,它通过线条、色彩等元素的运用,表现出作者对事物形态和内在精神的理解。
四、书画融合书法和绘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
书法创作中常常融入绘画元素,如山水、花鸟等;绘画创作中也常常运用书法技巧,如用笔墨表现出文字的气韵和情感。
书画融合既体现了艺术形式的多样性,也深化了艺术表达的内涵。
五、书画的价值1.文化价值:书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人文、哲学等方面的理解和追求。
2.审美价值:书画具有独特的审美魅力,它通过线条、色彩等元素的运用,让人产生美感和享受。
3.历史价值:许多优秀的书画作品记录了历史上重要事件和人物,它们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和收藏价值。
4.精神价值:书画作品所表达出来的意境和情感具有启迪思想、陶冶情操、增强精神力量等方面的价值。
六、结语总之,书画是一种独特而珍贵的艺术形式,它不仅具有文化、审美、历史和精神等多方面的价值,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我们应该重视书画的传承和发展,让这种艺术形式在当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光彩。
书法家和画家的逻辑关系
![书法家和画家的逻辑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5adca707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fd.png)
书法家和画家的逻辑关系书法和绘画,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世界任何一个文化中,都是艺术领域中最为经典与基础的艺术门类。
书法与绘画,如果说把二者分开来看,无疑缺失了一种全面的审美感受,这也就是为什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书法家和画家之间的逻辑关系常常是密不可分的。
下面从几个方面来探究一下二者之间的联系。
第一、笔墨。
首先,在笔墨方面,书法与绘画都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书法表现形式的笔画,往往更加简明而精确,强调它的韵律性、流畅性,而绘画则不同,它除了要用笔墨的美尽情表现形式外,还需要强调色彩的和谐与平衡,更加的讲究形象,故在这个方面的联系就非常紧密了。
第二、表现形式。
书法与绘画在表现形式上也有着紧密的联系。
书法是中文的书写艺术,字是书法的主体,字与字之间的排列,则讲究美感的规律与原则,而绘画则是通过绘画各种意境、思想和形象的作品,更注重画面构图与意象表达。
所以,书法的“气韵生动”与绘画的“意境深远”,在表现上也有着相互依托的逻辑。
第三、文化内涵。
书法和绘画所表现的文化内涵密不可分,而且二者之间的文化内涵有一定的融合与依存关系。
例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书法可以体现出“中庸之道”的境界,强调平和而且既有中心又有张力的艺术感受;而绘画则可以凸显出中国画对中国传统文化演绎的艺术特点,同时具有一定的思想内涵和审美意蕴。
两者的文化内涵,在文化相互融合的背景下,两者的技法和书写技巧都经常互相借鉴。
第四、技术艺术。
无论是书法还是绘画,都强调技术上的精湛,而这种精湛则需要经过刻苦的练习和勤奋的磨练,才能达到娴熟的境界。
书法和绘画之间的技术艺术共同点,体现出了一种各自的努力和历程,是书法和绘画荟萃精神的体现。
在中国传统美学中,书法与绘画之间的逻辑关系紧密而且充满活力,体现出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博采众长的民族特点,两者之间的相互促进、相互贯穿,使得二者不断地在创新中得到新的艺术滋养。
因此,在书法和绘画发展的历程中,两者可以说是同根同源、相互依存的关系,它们之间的交流和借鉴不断地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浅谈中国画与书法之间的关系——金士焯
![浅谈中国画与书法之间的关系——金士焯](https://img.taocdn.com/s3/m/f9fe2f6b58fafab069dc02e0.png)
浅谈中国画与书法之间的关系——金士焯中国画与书法之间的关系,一方面是因为两者在其工具材料上的相同,特别是毛笔这一特殊的工具,其执笔、运笔的方法也是基本一致,而另一方面是关于用笔的要求,自古就以中锋为上的基本规范和理念,作为书法和中国画所秉持。
所以唐代张彦远说“书画异名而同体”。
书画自古就是相通,古人就有“书画同源”的说法。
用石涛的话说是“其具两端,其功一体”。
历史上一身兼书画二任者大有人在。
有以书入画者,也有以画入书者,有以画名世者,也有以书名世者,所以就出现了画家的书法和书家的绘画。
画家作书多将其绘画之笔墨意趣之于书,故书有画意;书家作画,擅长将书法的笔法气韵用之以画,故画有书味。
无论是画家之书还是书家之画,高水平的其法与理都是相通的。
在书法史上,画家书法也是一支不可忽视的。
简单一点说,从宋代的米黼开始,元代的赵孟頫,明代的沈周、文征明、董其昌,清代的石涛、八大、郑板桥、金农、赵之谦等,除了在绘画上的成就之外,他们在书法艺术上面也有特殊造诣,他们的书法在那个时代中也可谓独放异彩。
以至于到了二十世纪,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等大家也都是享有盛誉书法名家啊!他们书法方面的成就在他们绘画中都有明显的体现,因此说明书法给他们的绘画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相反,他们的书法又得益于在绘画形式美方面的启发,使书法所表现出不同于纯粹的书家的魅力。
画家书法比较有造诣者,常在书法形式中另辟蹊径,不断创造新的形式和语汇,个性鲜明,“艺术”意味突出。
宋代的尚意书风,米黼最为典型。
董其昌的山水画以淡取胜,又以其画之淡墨,运用于书,使其书法之墨法层次丰富,于笔法之外,从墨法上开创新路。
八大堪称以书入画,以画入书的代表。
他将书法和绘画两个方面相互渗透、相互联系,使其书法充满了画意,绘画增强了书法的意味。
三百年来,八大是以画家名世的,但人们往往忽视,它的绘画成就是以其深厚的书法功底为基础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书法上的“八大体”,也就不可能出现风格独特的八大画的风格,书画兼通的八大十分重视书画的内在联系,不仅在创作实践上将书法的用笔和字体的空间造型渗透于绘画,而且在理论上明确提出“画法兼之书法”的主张。
书法和绘画作品对文化传承的影响
![书法和绘画作品对文化传承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891c070a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bd.png)
书法和绘画作品对文化传承的影响书法和绘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两种艺术形式,一直以来都对文化的传承起到着重要的作用。
无论是经典书法作品还是山水画名作、花鸟画佳作,它们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文化、展现中国文化艺术魅力方面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本文对于书法和绘画作品对于文化传承的影响进行的深入探讨。
第一,书法作品对文化传承的影响北魏时期由王羲之主持书写的《兰亭序》,是中国书法史上的楷书代表之一,是中国书法艺术的巅峰之作。
此文“ 飘逸俊秀,气度非凡,笔力之威,宜千古而不朽,行草之势,此胜于奇,艺之至也”,流传至今,引起了无数书法爱好者的追捧和研究。
因此,可以看出书法作品对于文化传承的影响之大。
书法作品不仅是古代文化的重要遗产,也是传承文化的最好手段。
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艺术之所以能够留名千古,不仅在于他的天赋和努力,更在于他的深刻理解和传承了书法的先辈所发展起来的相关文化和传统,从而使其书法艺术表达更为精湛、深邃,通过书法作品实现对文化的传承。
同时,本文还提到了经典书法作品《兰亭序》。
这部书法作品在现当代仍然有不少书法家将其作为参照进行创作,这进一步体现了书法作品在弘扬传统文化方面的作用。
书法艺术的传承不仅滋养了继承者的心灵,也为后人留下了绚烂多彩的文化瑰宝。
第二,绘画作品对文化传承的影响绘画作品,也被誉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于文化传承的影响不亚于书法。
在绘画技艺上,首推著名的山水画艺术。
中国山水画源远流长,经历了多个朝代的演变和发展,因此具有浓厚的历史和人文背景。
山水画在描绘山川河流的同时,重视自然之美和道德风范,反映了一种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内涵。
如明代著名画家沈周的《清明上河图》,让观者感受到与那个时代相似的历史风貌与人文精神。
花鸟画则是另一种表现自然美的艺术形式。
花鸟画的流行在数百年前就已经开始,现在依旧备受传统文化爱好者的喜爱。
花鸟画表现了人的审美特征与心灵安定,给观众带来身心愉悦,使观众在欣赏艺术之余感受到了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力感是书法艺术的生命。几千年来,一代代书法家,为 了探索表现书法艺术“力”的效果,经过实践— ——认识— —— 再实践—— —再认识,总结出了“逆起— ——中锋行笔— ——回 笔”的用笔基本规律。就是说起笔的时候用逆锋,行笔的过 程中用中锋,收笔的时候用回锋,这样力聚神凝,自然沉实, 书写出来的线条就会有力感。经过人们长期实践总结,大体 上粗厚浑圆线、锐线、细韧柔劲线、刚线一般容易产生力感, 一般像粗墨瘫软线、泡线、浮滑轻飘线、涨线比较难以产生 力感。我们说线条具有力感,线条就具有生命律动感,线条 的力感来自线条的自身。
书法线条无不具有一定的质感,有的粗涩凝重,有的细 润华滋,但都显示出一定的质感。《书谱》中所谓“重如崩 云”、“轻如蝉翼”及《笔阵图》中形容点画如“千里阵云”、“高 山坠石”、“万岁枯藤”等,其实要说明的是线条的质感。人们 在评价颜楷时说,线条圆浑刚劲,骨肉相称,“藏骨抱筋,含 义包质”,线条力度大,质感强,这样给人一种浑厚含蓄丰盈 饱满的感觉。
赞叹,被尊称为“画圣”。 二、线条是书法的基本元素 线条是书法的基本元素,宗白华在《中国书法里的美学
思想》一文中说:“……中国人这支笔,开始于一画,界破了 虚实,留下了笔迹,既流出人心之美,也流出万象之美。”这 一画,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产生了线条,产生了书法的基本 元素。在远古时代,第一个用线条创作文字图形、表达文字 意思的人就是我国的第一位书法家。如果没有第一位的创 造,也就没有汉字,也就没有传统的中国书法艺术。书法艺 术是抽象线条的王国,线条极具复杂的属性,诸如质感、力 感等等。
- 204-
线条的方法也不同,形成了他特有的画面生动多变,且沉稳 细腻的画风。《画史清载》评述“: 顾恺之画如春蚕吐丝,初见 甚平易,且形似时或有失,细视之,六法兼备,有不可以言语 文字形容者。”这可以说是深刻准确的评价,顾恺之开创了 利用线条绘画的先河,为中国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吴道子是唐代大画家,他的画线纹激壮,富有运动感和强烈 的节奏感,绘画风格独特。吴道子创造了山水“疏体”,从此, 山水画作为一个画种,结束了山水只作为人物画背景的附 庸地位。后人认为他是中国山水画的创始人。吴道子通过观 赏公孙大娘、裴旻舞剑,体会用笔之道,激发用笔激情。他创 作的人物绘画,线条遒劲,刚韧圆转,流畅委婉,具有天衣飞 扬的效果。《八十七神仙图卷》是吴道子的代表作之一,从中 可以看出他高超的绘画技巧。神将狰狞威猛,仙女阿娜多 姿,他们拿着旗幡、香花、乐器、瓶炉等不同仪仗器,但是通 过高低疏密的安排,顾盼呼应,有条理,有节奏感。深褐色绢 面上画家用遒劲而富有韵律的、明快又有生命力的线条描 绘了 87 位列队行进的神仙。那优美的造型,生动的体态,将 天王、神将那种“虬须云鬓,数尺飞动,毛根出肉,力健有余” 的气派表现得淋漓尽致。那冉冉欲动的白云,飘飘欲飞的仙 子,使整幅作品显示出“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艺术感染 力。加上那在风中飘动的旌旗、裙裾、飘带、花枝,全幅作品 没有着任何颜色,却有着强烈渲染的效果。吴道子对绘画的 表现形式,进行了革命性的创新,他一改以往那种缺乏生动 气息的均匀线条,把书法中用笔的技巧,运用于绘画线条的 勾画上,形成一种清新自然而富于动感的新线条。他的笔法 与线描,不仅垂范于后世,而且在当时就对中国画坛产生了 广泛的影响,以至位于西北边陲的敦煌莫高窟壁画,也用上 了他的“兰叶描”。杜甫对吴道子的画赞叹道“: 画手看前辈, 吴生独擅扬。森罗移地轴,妙绝动宫墙。武圣联龙衮,千官列 雁行。冕旒俱秀发,旌旗尽发扬。”吴道子绘画作品,蕴含着 生命与灵性,触及人的灵魂,震撼人的心魄,为后代世人所
第 33 卷 第 5 期 2012 年 5 月
赤 峰 学 院 学 报( 汉 文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版 ) 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Soc.Sci)
Vol. 33 No.5 May 2012
论中国书法与绘画的相互影响和渗透
王爽
(南阳理工学院, 河南 南阳 473000)
摘 要:中国书法与绘画都是线条艺术,它们是有“血缘关系”的“同源”艺术。 绘画源于线条,线条是书法的基本元素,它 们执笔、运笔的方式方法是基本一致的,具有共同的规律性。 中国绘画对中国书法的渗透和影响,主要体现在书法创作是参考 绘画的审美标准和规律进行的;书法线条的抽象体现在抒情和灵动的形式,它为中国绘画的形神一致、气韵生动的美的追求 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绘画源于线条 中国画一直注重线条的性能和使用,强调用线造型,用 线界定物体的轮廓,反映出对象本身所具有的质感、运动感 等。石涛说:“一画(线)之法而立,万物著矣。”线条是中国画 最基本的造型方法,它的主要特点:一是线条自身所具有的 情感、美感及节奏感。线条的曲直、疏密、浓淡、强弱等的变 化,可以让受众视觉感受上产生变化,激发欣赏者对现实生 活中各种物象形态美的联想;二是线条具有书写性。古往今 来,画家们就是利用书写线条来表现人物和景物的质感、量 感和空间感,运用线条来抒发自己的情感。所以说,线条具 有无限的表现力,是各种造型艺术表现形式的灵魂,其功能 和作用毋庸置疑。 中国绘画艺术早在它的萌芽时期,人们就以线条简明 地勾勒出物体的形状,如树木、山水、人兽等等。战国时期的 一些帛画,就是用线条绘制的。所有后来的一代代画家名师 都以线条的组合变化,甚至延伸和拓展,建构了一个堪称完 美的中国绘画艺术。顾恺之根据所画对象的不同特点,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