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生人际交往认知偏差及其调试
大学生人际交往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大学生人际交往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随着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大学生也面临着更加多样化、复杂化的社交环境,面对着对社交能力与素质的更高要求。
随之而来的挑战是,大学生人际交往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从而影响到了他们的学习、生活、以及职业发展。
本文将分析大学生人际交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问题一:人际沟通不畅一些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往往由于人际沟通不畅,而导致交往效果不佳,特别是在写作、演讲、谈判等方面表现得不足。
这与缺乏沟通技巧、紧张自卑、智力不足、冷漠等因素有关。
对策一:加强学习在大学阶段,我们应该通过学习沟通技巧、提高思维能力、实践与磨炼等方式,来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
同时,我们应该注意自己的心态与情绪,避免过于紧张、自卑,保持良好的自信心与心态。
我们可以通过实践,如广交往、模拟演练等方式来锻炼自己的沟通技巧,从而加强自己的交际能力。
同时,我们可以尝试参加一些公共发言活动,如演讲、辩论等,来提高我们的表达能力和说服力。
问题二:社交圈子狭窄一些大学生并没有形成一个大的社交圈子,他们往往与学生会、社团等群体单一交往,缺乏广泛的人际交往圈子。
这与个人的性格、兴趣、知识面有关。
对策一:多参加社交活动我们可以参加更多的社交活动,如学会、娱乐活动等,增加自己的社交机会,扩大自己的交际范围。
我们应该注意参加各种类型的活动,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更加自然和从容。
同时,我们可以通过参加各种活动,了解更多朋友和领域。
对策二:全面发展我们应该全面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体育运动、知识面等方面,从而能够拓展自己的社交圈子。
此外,我们可以尝试与不同类型的人交往,如不同学院、年级、性别等,从而开展更多的交往机会。
问题三:缺乏信任有些大学生缺乏信任感,容易怀疑周围的人,从而造成恶性循环,加剧彼此关系的矛盾。
这与过度自我保护、未建立良好的信任基础、缺乏个人的自我认知等因素有关。
对策一:提高信任感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信任感,如要坚信世界上还是有好人的、积极构建信任关系的肯定性思想、确立分享、信任和包容等价值观等。
大学生人际交往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大学生人际交往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大学是一个人生中非常重要的阶段,不仅是学业的开始,也是人际关系的开始。
在这个阶段,大学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人际交往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生活,还会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我们有必要深入探讨大学生人际交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有效的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1.交际能力不足:大学生在高中阶段很少接触社会,在大学阶段接触到社会的人际交往会变得更加频繁,但是很多大学生由于过去的生活阅历较少,社交能力不够成熟,导致在人际交往中缺乏自信和应对能力。
2.沟通不畅:大学生中很多人由于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因此在与他人沟通时常常会出现交流不畅的情况,导致难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3.面对人际冲突:大学是个多元文化交融的地方,学生们来自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文化背景,因此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人际冲突,尤其是在宿舍、实验室等需要长时间共同生活的地方。
4.自我中心:部分大学生由于自我关注过多,缺乏对他人的关心与尊重,导致与他人的人际交往产生障碍。
二、对策建议1.提升交际能力:大学生可以通过参加各种社交活动,主动结识新朋友,培养自己的社交能力,提高面对陌生人时的自信心和应对能力。
2.加强沟通训练:大学生可以通过多读书、多与人交流、多表达自己的想法来加强自己的沟通能力,需要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沟通技巧。
3.学习解决冲突:在大学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人际冲突,大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解决冲突的方法,掌握处理冲突的技巧,避免冲突对人际关系造成负面影响。
4.培养关心他人的意识:大学生可以通过参与社会实践等活动培养自己的关心他人的意识,多为他人考虑,从而改变过于自我中心的态度,融入到集体生活中。
5.寻求帮助:对于人际交往中的困扰,大学生可以主动寻求帮助,可以向社工、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士咨询,通过倾诉和指导帮助自己解决困扰。
6.培养团队意识:在大学里,大学生往往需要在团队中合作学习、合作生活,因此培养团队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大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团队合作活动,锻炼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
大学生人际交往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大学生人际交往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越来越受到重视。
大学生作为社会中一支重要的力量,其人际交往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在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如人际关系紧张、沟通不畅、社交技巧不足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问题分析1.人际关系紧张大学生作为处于成长发展阶段的群体,往往因为自身的成长、发展需要以及对社会的适应和认同等因素,导致他们在人际交往中产生紧张感。
部分大学生由于人际关系的矛盾和冲突,导致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下降,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2.沟通不畅大学生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往往存在着沟通不畅的现象。
这是由于大学生的沟通技巧不足、语言表达能力差、交流意愿不强等原因造成的。
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大学生与他人的交流质量,甚至导致交流中的误解和冲突。
3.社交技巧不足大学生作为成长中的群体,他们的社交能力不足是比较普遍的现象。
他们缺乏合理的交往方式和方法,对社交礼仪、人情世故的了解不足,导致他们在人际交往中显得拘谨和古板,难以融入社会。
二、对策建议1.提高人际交往能力要解决大学生人际关系紧张的问题,首先需要从源头入手,加强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学校可以开设相关课程,对大学生进行人际交往能力的培训,使其学会正确地处理人际关系,增强沟通技巧,从而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
2.加强交流与沟通针对大学生沟通不畅的问题,学校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如辩论赛、演讲比赛等,增强大学生的交流与表达能力。
学校还可以建立各种交流平台,鼓励大学生多参与社团和志愿者活动,促进他们与他人的交流与沟通。
3.进行社交技能培训为了解决大学生社交技巧不足的问题,学校可以开设相关的社交礼仪和人情世故的培训课程,为大学生提供必要的社交技能培训。
学校也可以鼓励大学生参与各类社交活动,如商务活动、社交聚会等,让他们通过实践提升社交能力。
大学生人际交往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大学生人际交往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们思想观念的不断变化,大学生人际交往越来越重要。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不仅会影响到大学生的学业生活,还会影响到其未来的就业和人生发展。
因此,在这里我们来探讨一下大学生人际交往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
一、问题1.缺乏交往意愿:由于学习压力大、生活节奏快,很多大学生只关注学业,不愿意花时间去交往。
2.社交技巧弱:大学新生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对新朋友的交往方式和社交技巧还不熟悉,往往会导致交往失败,缺乏自信。
3.人际关系复杂:在大学校园里,有许多不同背景、不同性格的人,交际圈子也多样。
而人际关系复杂,也给大学生的交往带来了难度。
4.沟通不畅:很多大学生不擅长与人交流,交际过程中往往无法理解其他人的想法,表达不清楚。
二、对策1.培养交往兴趣:通过参加社团、参加活动、结交志同道合的好友,慢慢培养自己的交往兴趣。
注意多与志同道合的人交往,建立一些深厚的友谊。
2.加强社交技巧:通过模仿、学习、实践等方式,逐渐提高自己的社交技巧,增强自信心。
学会说话技巧、表情、姿势、礼仪等,做到不卑不亢,容易接近。
3.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在处理人际关系时,需要认真分析对方的情况,判断自己的行为是否得当。
做到与人为善、对人诚实、尊重每一个人,不要轻易得罪他人,要宽容,懂得容忍和理解。
4.改善沟通方式:在交往过程中,要注意自己的语言和表达方式是否得当。
要善于倾听对方的心声,让自己的言行得到理解和支持。
注意沟通技巧,要根据不同的场合和对方的特征选择适当的方式进行沟通。
结语大学生是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人际交往问题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未来发展。
因此,大学生应该注意自身的交际技巧和交际意识,增强社交技能,将自己的优点发挥到价值所在,为未来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同时,也需要关注他人的情况和需求,互相尊重,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和谐的校园生活。
浅谈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认知问题及调适方法.doc
浅谈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认知问题及调适方法作者:杨南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7年第13期[摘要]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主力军,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是其发展和成材的重要条件。
文章分析了大学生在交往过程中认知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从人际认知和自我认知两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人际交往认知障碍[作者简介]杨南(1974- ),湖南黔阳人,广西工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系党总支副书记,讲师,硕士。
(广西柳州545006)[中图分类号]G4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20-0176-03人际交往能力是衡量一个现代人能否适应当今开放社会的标准之一。
不善交往、缺乏交往能力的人就有可能人为地在自己与社会之间筑起一道屏障。
认知是感知交往对象的行为,推知其心理状态,而后采取相应的交往方式的心理认识过程。
非理性认知支配交往行为会严重地干扰人际交往的顺利进行。
一、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认知方面存在的问题认知是感知交往对象的行为,推知其心理状态,而后采取相应的交往方式的心理认识过程。
非理性认知支配交往行为会严重地干扰人际交往的顺利进行,许多学生认为,人际交往中激化的矛盾不是因为自己而是因为对方不理解,多数学生认为自己做得很好,是对方不如自己。
有这种心理认知的学生在交往中总是喜欢用自己的标准来衡量他人,别人做的和说的稍不符合自己的意思,就认为无法交往下去。
这些障碍主要表现为:(一)关注自我有余,关注他人不足自我关注的实质是受人关注,获得他人的尊重和关心,这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也是人际交往的功能之一。
但是当自我关注这种原本非常自然的需要变得过度时,就容易产生人际关系问题。
一些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并不重视与他人的协调、融洽,在交往中往往偏向自我需要的满足,以自我为中心展开,过分关注自己的行为表现和形象塑造,过分关心自己的价值是否得到实现、自己是否得到重视、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地位如何,等等。
大学生人际交往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大学生人际交往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一、问题1.沟通不畅或缺乏沟通能力部分大学生缺乏良好的沟通能力,在交际过程中就会出现语言不流畅、表达困难、无法应对变化等问题,从而导致人际交往出现障碍。
2.社交恐惧在不少大学生中,社交恐惧成为阻碍他们人际交往的最大障碍,很多人会因为害怕失态或者拒绝而远离人群。
3.与他人思想不同大学生在这个时期都有自己的想法和理念,这样的话就会存在和他人思想不同的情况,有时候就会因此人际关系破裂。
4.缺乏同理心一些大学生由于自身的行为表现太过于自我,会忽略他人的感受和意见,导致人际交往出现障碍。
二、对策1.培养沟通技巧大学生可以通过真实、积极地沟通来加强自己的能力。
有机会时可以参加相关的培训课程,以帮助更好地应对沟通。
大学生既可以通过参加一系列的活动来逐渐适应社交环境,也可以通过音乐、舞蹈、话剧、演讲等方式增强自信,克服社交恐惧。
3.尊重他人的想法在人际交往中,不同的想法和观点都是很正常的,我们不能为了维护个人意见而将关系闹砸。
所以必须要尊重他人的想法和意见,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对于同理心的培养,家庭和社会教育是非常关键的,大学生可以多了解自己身边的事情、情境和人物,这样会更容易培养自己的同理心。
5.创造自然的人际网络大学生在校园中可以多参与一些组织或团体,比如校内的学生会、社团、志愿者团队,或者参与一些志愿活动,建立自然的人际网络。
6.适当分享自己的生活和经历在人际交往中,大学生也要适应时机,适度分享自己的经验和生活,这样不仅能表达出自己的态度和看法,还能增进互相之间的了解。
总之,大学生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多关心自己身边的人,主动融入校园群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的新环境。
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常见误区与克服方法
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常见误区与克服方法大学生活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人际交往成为每个大学生需要面对和处理的重要问题。
然而,很多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着一些常见的误区,导致他们无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接下来,我们将探讨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常见误区以及相应的克服方法。
误区一:追求完美许多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着追求完美的误区。
他们总是希望自己在他人眼中表现得完美无瑕,因此过分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害怕犯错或被别人挑剔。
然而,人无完人,追求完美只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压力,也会让他人觉得难以接近。
克服方法:适度放松心态,接受自己的不完美,相信自己的真诚和努力更能打动他人。
建立真诚的交流,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才能获得真正的认同和理解。
误区二:缺乏沟通另一个常见的误区是缺乏足够的沟通。
有些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过于内向或害羞,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导致与他人之间的交流变得困难和碍事。
克服方法:学会主动沟通,勇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情感。
倾听他人,尊重对方的观点,不断培养良好的沟通技巧和交往能力,才能在人际交往中更加游刃有余。
误区三:过度自我中心部分大学生存在过度自我中心的误区,他们只关注自己的需求和感受,缺乏对他人的关心和体谅,导致人际关系变得单向和不平衡。
克服方法:培养关爱他人的意识,倾听他人的需求和感受,展现出真诚的关怀和理解。
建立相互尊重和平等的人际关系,才能让交往更加顺畅和愉快。
误区四:过分依赖社交媒体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一些大学生过分依赖虚拟世界,减少了与现实生活中他人的交流。
这种行为不仅影响了人际交往的质量,也容易让人陷入孤独和焦虑之中。
克服方法:适度利用社交媒体,但不要过度沉迷。
多参与现实生活中的社交活动,拓展人际圈子,结识不同背景的朋友,从而丰富自己的人际关系,增加生活的多样性。
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误区需要我们正视和克服,只有不断改进自己的交往方式,才能建立健康、积极的人际关系,使大学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充满意义。
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的调适策略与方法
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的调适策略与方法一、引言大学生时期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我们面临着来自不同背景、不同价值观的同学们,需要与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然而,由于个性差异、沟通技巧不足等原因,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人际关系问题。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的调适策略与方法,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处理这些问题。
二、了解自己要解决人际关系问题,首先要了解自己。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和价值观念,而这些因素会影响我们与他人的相处方式。
因此,我们需要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并且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之处。
只有真正了解自己,我们才能更好地与他人相处。
三、尊重他人在与他人交往中,尊重是最基本的原则。
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观点和感受,不要轻易批评或嘲笑别人的想法。
当我们遇到与他人不同的意见时,可以试着换位思考,理解对方的观点。
通过尊重他人,我们能够建立起良好的互信关系,从而更好地解决人际关系问题。
四、改善沟通技巧沟通是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一环。
良好的沟通能够促进相互理解和合作,而不良的沟通则容易导致误解和冲突。
为了改善沟通技巧,我们可以多参加团队活动,提高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
同时,我们也可以多阅读相关书籍或参加相关培训,学习有效的沟通技巧,如倾听、表达和解决冲突等。
五、培养同理心同理心是理解他人感受和需求的能力。
在人际关系中,培养同理心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与他人沟通和相处。
要培养同理心,我们可以多观察他人的行为和表情,设身处地地想象自己处于对方的位置。
同时,我们也可以多与他人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和经历,以增进对他人的理解和同情。
六、处理冲突冲突是人际关系中难以避免的问题。
当我们遇到冲突时,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来处理:1. 冷静思考:在冲突发生时,我们应该保持冷静,不要冲动行事。
通过冷静思考,我们能够更好地分析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2. 直面问题:不要回避冲突,而是勇敢地面对它。
与对方坦诚地沟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同时也要倾听对方的意见。
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常见误区与克服方法
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常见误区与克服方法大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人们在这个阶段经历着许多新鲜的事物和人际关系。
人际交往作为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然而,在人际交往中,常常存在一些误区,这些误区可能影响着我们与他人的关系。
因此,了解这些常见误区并学会克服,对于我们建立良好人际关系至关重要。
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常见误区1.不主动沟通许多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存在不主动沟通的问题,可能是因为内向、害羞或是缺乏自信。
这种态度容易让他人觉得冷漠或无趣,从而影响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2.过分关注自我有些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存在过分关注自我的倾向,只注重自己的感受和需求,而忽略了他人的感受和看法。
这种自我中心的态度会导致与他人的疏远,影响友谊和关系的深入。
3.缺乏倾听和共情能力人际交往中,缺乏倾听和共情能力是一个常见问题。
有些大学生过于关注自己的表达,却忽视了倾听他人的重要性,导致交流效果不佳,难以建立真诚的互动关系。
克服误区的方法1.勇于主动克服不主动沟通的误区,我们可以尝试主动与他人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关注他人,展现出真诚的关怀和兴趣,可以拉近彼此的距离,促进良好交流。
2.多关注他人要克服过分关注自我的问题,我们可以努力关注他人的需求和感受,尊重不同的意见和观点,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出更加包容和理解的心态。
3.发展倾听技巧为了提高倾听和共情能力,我们可以多多练习倾听他人的心声,用心感受对方的情绪和体会,给予真诚的回应和理解。
建立互相尊重和信任的基础,可以加深彼此的情感联系。
在大学生人际交往中,要克服常见的误区,我们需要主动沟通、多关注他人、发展倾听技巧等方法。
建立真诚、和谐的人际关系,不仅可以带来更多的友谊和支持,也能促进自身的成长和发展。
因此,让我们共同努力,修正错误的观念,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让大学生活更加精彩有意义。
浅析当前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及其对策-教育文档
浅析当前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及其对策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定社会关系的总和。
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建设和发展的主力军,其人际交往问题将直接影响到其自身未来的成长发展和工作生活,同时也会影响到社会的发展和稳定。
因此,分析当前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并研究其成因,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对解决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
、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一)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自我中心倾向新时期以来,随着社会化的不断加深,国际间的交流增强, 各种社会思潮涌入中国。
作为最容易接受社会新思想的青年大学生,其身心受到西方个人主义思想影响程度较深,导致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过分在意自己,更加关注自己的需要和兴趣,强调个性, 以自我为中心。
同时,家庭教育也使得大学生容易忽略他人的感受,在遇到矛盾时不能够换位思考,关心他人。
这种自我中心倾向的人际交往问题,不利于大学生处理与室友、同学之间的关系,不利于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上的互助合作与沟通,同时也容易造成矛盾,引发极端行为。
(二)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功利主义问题当前部分大学生功利意识增强,更加看中物质利益,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交往动机不纯,目的性增强,而不是单纯地为了结识新朋友而交往。
当前大学生生活学习中有面临评优、入党等机会,同时也面临毕业以后就业的问题,因此许多学生学会采用一些非正常的交往手段与他人交往,带有极强的目的性和功利性, 或者选择与有权有势的人结交,这种做法破坏了大学生纯洁的交往本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一种社会的道德精神缺失。
(三)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网络交往失范科学信息技术的进步,媒体的日益发展,网络逐渐成为人们生活、工作、学习和社交的重要工具,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身心发展。
网络在给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交往空间和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许多大学生过分依赖于网络交往,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虚拟的网络关系中,从而忽略了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本末倒置,越来越疏远现实生活,荒废了学业。
浅谈大学生人际交往认知偏差及其调试教学文案
浅谈大学生人际交往认知偏差及其调试浅谈大学生人际交往认知偏差及其调试【摘要】大学是人际关系走向社会化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 但在交往过程中, 处于成长阶段的大学生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知存在一定的偏差, 使得人际交往出现障碍。
认知障碍在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中表现突出而常见。
本文初探了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认知方面的一些问题, 并提出相应的调适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人际交往认知偏差调试作为社会人,我们总是在与其他人或其他群体以及周围的环境进行着互动,在互动中完成我的社会化任务。
作为大学生基本上已经生理成熟,但社会化却并没有完成,而大学是人际关系走向社会化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 但在交往过程中, 处于成长阶段的大学生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知存在一定的偏差, 使得人际交往出现障碍。
一、大学生人际交往认知偏差的表现1、对自我评价的认知失调。
大学生对自我评价方面的失调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过高地评价自己;另一种是过低地评价自己。
前者会产生自傲心理,认为自己在任何方面都优越于他人,在与同学的交往中总是不自觉地扮演领导者的角色,以居高临下的口吻和心态与周围的同学进行交流,并且有极强的权利欲与自尊心,从不站在别人的角度去体会别人的感受,甚至从不尊重和理解他人。
因此,他们常常在不经意中伤害了别人,造成了人际之间的冲突和摩擦;后者会产生自卑心理,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自己瞧不起自己。
在与人交往中,往往会自惭形秽,不敢主动与人交流,害怕交往失败。
于是,封闭自我,缩小人际交往圈子。
2、过度以自我为中心。
在与别人交往时,只顾及自己的需要和利益,强调自己的感受,而不考虑别人。
在与他人相处时,不顾场合,不考虑别人的情绪,自己高兴时,就高谈阔论,眉飞色舞,手舞足蹈;不高兴时,就郁郁寡欢,谁都不理或是乱发脾气,根本不尊重他人,漠视他人的处境和利益。
其实,自我关注的实质是想受人关注,获得他人的尊重和关心,但是当自我关注这种原本是非常自然的需要变得过度时,就容易产生人际关系问题。
人际交往中的认知偏差以及对其引起的交往障碍的克服
浅谈人际交往中的认知偏差以及对其引起的交往障碍的克服人际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以人为对象的一种活动形式。
通过人际交往,人们会建立起各种人际关系。
然而造成人际关系中相容或相斥的原因,除了个人品质和人们相互协调上的影响等因素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人际交往中出现的认知偏差。
人际交往中产生的认知偏差及引起的交往障碍的克服主要有一下几种情况:1.首因效应首因效应,也叫第一印象,是人们初次对他人形成的印象,是一个人通过对他人的外部特征的感知取得对他的内部情感的认识,最终形成关于这个人的印象。
通常对一个人的第一印象都是比较深刻的,而且一旦形成,就会影响到人们对其以后一系列行为的解释。
例如,我们同学之间的关系都有疏密之分,关系好的同学在谈及他们之间的交往时,总会提到“我第一次见他就觉得他是个比较好相处的人,所以跟他比较谈得来......”等等话语,而关系比较疏远的同学也总会提到“刚卡看他第一眼的时候就觉得他是个难说话的人,感觉很难交流......”等等。
又比如我们很熟悉的一些相亲节目,在男嘉宾或者女嘉宾出场的时候,主持人总是会让大家给他们打“第一印象分”,这个第一印象分就是给他们打分的人在见这些嘉宾第一眼时的所有认识,而他们也可以在这第一眼的认识中就可以说很多关于这个嘉宾的某些特征甚至可以猜测这个人的内部品质。
而且这些认识还会影响到他们以后的交往和对他人的行为的判断上,然而事实上就是如此吗?并非全部是的。
可以看出,首因效应反映了人对他人的一种外部认识,而不是本质认识,所以仅凭第一印象来评价他人的行为和人格,并将其作为进一步交往的基础是不全面的。
但第一印象一旦形成又不易改变,所以应当在实践活动中去检验,不要带有先入为主的观念,不要带有色眼镜看人,不以貌取人,对人要做出合理的判断。
2.晕轮效应晕轮效应是指在知觉过程中,将知觉对象某一行为特征的突出印象不加分析地扩展到其他方面去,也就是说仅从知觉到的某个方面的特征泛化到未知觉的特征,从局部的信息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印象。
大学生人际交往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大学生人际交往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作为大学生,人际交往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在大学期间,我们需要与同学、老师、室友等不同类型的人进行交往,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很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可能是因为沟通不畅导致产生误会,可能是因为性格不合产生矛盾,可能是因为社交技巧不够而导致无法建立良好的关系。
本文将从大学生人际交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
一、问题分析1. 沟通不畅大学生人际交往时常常会出现沟通不畅的问题,导致双方之间的误会和不愉快。
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沟通技巧不足,表达能力不强,而且在大学里学生们通常会有不同的价值观和观点,这也会导致沟通困难。
2. 性格不合在大学里,学生们来自不同的城市、家庭和文化背景,性格差异是不可避免的。
这种性格不合可能会导致交往上的矛盾和冲突,影响人际关系的正常发展。
3. 社交技巧不足一些大学生缺乏社交技巧,不擅长与人交往,可能因为害羞或者社交能力较差而难以融入集体或者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对策建议1. 提高沟通能力提高沟通能力是大学生人际交往中最为重要的一环。
要想提高沟通能力,可以通过多参加一些活动,增加社交经验,多与人交流,培养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
在大学里,可以多参加一些辩论赛、演讲比赛等活动,这样可以提高自己的辩论能力和演讲能力,从而在交往中更加得心应手。
2. 学会尊重他人在大学里,学会尊重他人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性格特点以及思维方式,如果在交往中缺乏尊重,就容易产生矛盾和冲突。
学会尊重对方的不同观点和看法,尊重对方的个性和独立性,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3. 加强自我管理学会自我管理是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一环。
大学生应该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包括自我约束、自律和自我激励,这样可以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增强自信心,从而更好的与他人交往。
4. 培养兴趣爱好培养兴趣爱好是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方法。
大学生可以通过参加一些社团活动或者志愿者活动,这样可以结识更多的朋友,拓宽自己的社交圈子,增加交往机会。
大学生人际交往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大学生人际交往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人际交往也日益受到关注。
在大学校园中,人际交往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
大学生在校园中需要和各种类型的人进行交往,这对于他们的成长和未来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候和不同的情况下会面临不同的挑战。
本文将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对策。
大学生人际交往存在的问题之一是沟通不畅。
在大学校园中,大家来自不同地方,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
沟通不畅是一个很普遍的问题。
有些人可能因为害羞或者自卑而不愿意开口,有些人可能因为对方的态度或者言语而感到不愉快而选择保持沉默。
这种情况的存在势必会影响到人际交往的质量,也会减少人与人之间的了解和信任。
解决这个问题的对策之一是加强心理辅导和沟通技巧的培训。
学生可以通过参加一些心理课程或者心理咨询来学习如何有效地与他人沟通,如何处理不同人的心态和情绪,从而增强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
大学生人际交往存在的问题是人际关系不稳定。
在大学期间,学生会接触到很多不同的人,会结交很多新的朋友。
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性格和爱好,这势必会导致人际关系的不稳定。
有些人可能会在短时间内结交很多朋友,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之间的交往可能会逐渐淡化。
这种情况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困扰,也会影响到后续的人际关系。
解决这个问题的对策之一是要真诚对待每一段人际关系。
无论是短暂的还是长久的,都要保持真诚和尊重。
只有建立起真诚的人际关系,才能够保持长久的友谊。
大学生人际交往存在的问题之一是人际压力过大。
在大学校园中,大学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比如学业压力、生活压力、就业压力等等。
这些压力会导致大学生们在人际交往中产生焦虑和隔阂,从而影响到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解决这个问题的对策之一是要学会调节情绪和放松自己。
大学生可以通过参加一些兴趣班或者社交活动来放松自己,也可以通过一些适当的方式来释放情绪,比如运动、读书、听音乐等等。
大学生对人际交往的认知偏差有哪些_交际礼仪_
大学生对人际交往的认知偏差有哪些大学生对人际交往的认知偏差有哪些?一些偏差导致你的人际关系紧张恶化。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搜集整理的大学生对人际交往的认知偏差文章内容。
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大学生对人际交往的认知偏差大学生人际交往中认知偏差主要有以下几类:1.首因效应首因即最先的印象。
首因效应是指初次对人的知觉所形成的印像往往最鲜明最牢固,对以后的人际知觉及人际交往产生深刻的影响。
首因效应产生的根源在于人类知觉的恒长性。
知觉恒长性保证了人对事物相对稳定的认识,避免对于同一事物的多次反复认识,决定了人们可以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认识层出不穷的新事物,但同时也导致了认识上的偏差。
在人际交往中,首因效应也往往带有片面性、表面性。
首因效应在大学人际交往中比较普遍。
有些大学生往往仅凭第一印象就轻易地对别人判断下结论。
第一印象好什么都好,第一印象差,就不屑于交往。
这种先入为主的认知方式容易使人陷入人际交往的误区,是应当避免的。
所以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如能坚持事必躬亲,注重调查研究,多了解、多观察、多留心,就不会产生“一叶障目”而“不见泰山”。
2.近因效应近因即最后的印象。
近因效应是指最后印象对以后的认知具有强烈的影响,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后摄”作用。
人们在相识、交往过程中,第一印象固然很重要,而最后的最近的印象也很重要。
一般来说,在对陌生人的认知过程中,首因效应比较明显;在对熟人或对久违的人的认知中,近因效应所起的作用则更为明显,近因效应在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也是普遍存在的。
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应注意克服近因效应带来的认知偏差,要用动态的、历史的、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人,看待人际关系。
3.晕轮效应晕轮效应也称光环效应,是指在人际认知中,人们常常把对方所具有的某个特性泛化到其他一系列尚不知道的特征上,也就是从已知的特征推及未知的特征,从局部信息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印象。
人们常说“情人眼里出西施”、“爱屋及乌”,这就是一种光环效应。
大学生人际交往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大学生人际交往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大学生人际交往是大学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下面将介绍一些大学生人际交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着沟通不畅的问题。
很多大学生面对面沟通能力较差,不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导致无法有效地与他人进行交流。
对于这个问题,大学生可以通过多参加一些团队活动,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也可以通过参加一些辩论或演讲比赛,锻炼自己的口才和表达能力。
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着互动不够的问题。
很多大学生在交往中比较被动,缺乏主动发起交流和积极参与的意识。
要解决这个问题,大学生可以主动参加各类社团活动,与他人多进行互动;也可以积极主动地找到话题和别人交流,增加自己的社交圈。
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着缺乏共情与理解的问题。
很多大学生在与他人交往时缺乏耐心和理解,对他人的需求和感受不够重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大学生可以多关注他人的情绪和需求,尝试站在别人的角度去理解和接纳他们;也可以积极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支持,加强与他人的情感联系。
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着过分关注自我和攀比的问题。
很多大学生在交往中过分关注自己的形象和利益,容易将交往变成一种工具,而忽视了真实的情感和互助。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大学生需要学会关注他人的情感和需求,培养一种真诚的关系;也需要调整自己的价值观,摆正自己的心态,避免过度攀比。
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着社交网络的干扰问题。
随着社交网络的普及,很多大学生习惯于通过网络来与他人进行交流,而忽视了面对面的交往。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大学生可以适当减少使用社交网络的时间,增加与他人的实际接触;也可以利用社交网络来扩大自己的社交圈,但需要学会分辨信息的真实性和优先选择面对面的交流方式。
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着沟通不畅、互动不够、缺乏共情与理解、过分关注自我和攀比、社交网络的干扰等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大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交往并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关注他人的情感和需求,摆正自己的价值观和心态,合理使用社交网络等。
大学生人际交往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大学生人际交往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难,其中之一就是人际交往。
大学生时代是一个成长、学习和交往的阶段,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如沟通不畅、人际关系紧张等,这些问题会对大学生的学业和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认真分析问题的根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大学生人际交往存在的问题之一是沟通不畅。
大学生在面对异性、师长、同学等人群时,常常因为不够自信、话题匮乏或是不擅长表达而导致交流效果差,甚至造成交流的障碍。
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经常会感到困惑、焦虑,甚至是孤独。
人际关系紧张也是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由于不同的性格、习惯和价值观,大学生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磨擦和冲突,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针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解决。
大学生需要提升自己的沟通能力。
通过学习、练习,大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交流技巧和表达能力,从而顺利进行人际交往。
大学生还需要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
只有具备自信和自尊,大学生才能更好地面对各种人际交往,克服各种问题。
大学生还需要学会换位思考。
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大学生需要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理解对方的需求和困难,促进双方的和睦相处。
提升自己的交往能力、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以及换位思考,这些都是解决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的有效对策。
大学生在解决人际交往问题的还需要注重心理健康。
由于大学生面临的学业压力、社交压力等各种问题,心理健康问题也成为了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一个隐患。
从某种意义上讲,心理健康状况决定了一个人在人际交往中的表现。
大学生往往因为缺乏相关知识和技能,对于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程度不高,导致了心理健康问题的饱受忽视。
大学生需要认识到心理健康对于人际交往的重要性,从而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
为了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
社会认知偏差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及对策
社会认知偏差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及对策社会认知偏差是指人们因为自身经验、文化背景、个人情感等因素产生了主观的、非客观的对外界事物的认知。
在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由于社会认知偏差的存在,往往会产生种种问题,并对人际交往产生负面的影响。
本文就就该问题探讨其具体表现、原因及针对性解决方案。
1、先入为主。
大学生在交往过程中往往是带有先入为主的态度。
比如,对于一个陌生的人,可能会根据其穿着、言谈举止等表面特征,而做出评估,产生评价,并决定是不是要与其建立联系。
2、中心性偏差。
有一些大学生会过分关注自己的表现,认为自己的情况是所有人的热点话题,以为别人都对自己很感兴趣,而对别人的话题不够重视和关心。
3、自我确认偏误。
有一些大学生对待自己的态度是否定的,认为自己不好,情绪不稳定,这样会影响到自己的人际交往,使自己难以融入到别人的圈子中去。
4、固定化思维模式。
有一些大学生在认识问题时,喜欢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用一成不变的思维模式来看待问题,因此容易产生固定化的思维模式,常常难以接受别人的不同看法,更不会主动寻求他人异质性的看法。
二、社会认知偏差产生的原因1、文化、地域、人生经历等背景不同,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认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受过往长时间的人生经历形成的惯例和习惯,使大学生对某些事物产生了固定的看法或偏见,从而形成了一定的社会认知偏差。
3、受到家庭、校园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有所膨胀,而自我中心性思想的影响则比较大。
三、针对性解决方案1、要从实际出发,摆脱自己的先入为主的思想,多接触不同的人群,学会用多种视角看待同样的问题。
2、多关注自己以外的事物,学会把注意力放到自己的对方身上,了解他人的想法,培养自己的同理心。
3、塑造自己的自我形象,增强自我肯定感,保持内心的稳定和平静,为自己的社交打好坚实的基础。
4、改变固定化思维习惯,打破自己固有的认知框架,尝试多样的思考方式,以拓宽思考视野,增强自己的思维能力。
大学生人际交往常见的心理障碍与调适策略
阅读材料2:仰巴脚效应
心理学家阿龙森等人(1978)的经典研究: 请被试根据主观感觉评价对录像中被访者喜欢的 程度。被访者是大学生,访谈的内容是一样的, 分四种情形:第一位被访者才能杰出,完美无缺; 第二位被访者与第一位大同小异,只是有点紧张 打翻了咖啡杯;第三位被访者表现平平;第四位 被访者与第三位基本相似,又象第二位那样打翻 了咖啡杯。结果发现:大家最喜欢才能出众而且 犯错误的人,其次是才能出众完美无缺的人,最 不喜欢才能平庸而又犯错误的人。
活动1:
故事1、一个画家画了一幅颇为得意的画后,拿到 画廊里展出,在旁边放了一支笔并附上他的要求:每 一位观赏者如果认为这画有欠佳之笔,均请在画上标 记号。晚上,画家取回了这幅画,发现整个画都被涂 满了记号,几乎没有一处不被指责。画家决定换一个 方式试试看。他又摹了一张同样的画拿到画廊上展出, 不过这次要求与上次不同,他请每位观赏者将他们最 为欣赏的妙笔都标上记号。当他再取回画时,他看到 画面又被涂满了记号,原先被指责的地方却都换上赞 美的标记。
• 如何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 SOLER模式
• S(Squarely)表示"坐(或站)要面对别 人";
O(Open)表示“姿势要自然开放”; L(Lean)表示“身体微微前倾”;
E(Eye)表示“目光接触”; R(Relaxed)表示“放松”
(二)人格障碍
• 1、自卑心理(psychological inferiority) • 2、多疑心理 • 3、孤独心理(psychological solitude) • 4、自负心理 • 5、嫉妒心理(psychological jealousy) • 6、逆反心理(psychological inversion)
大学生人际交往中适应不良的心理现象分析与干预对策研究
大学生人际交往中适应不良的心理现象分析与干预对策研究大学生人际交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交领域,关乎到大学生的个人成长和社会适应性的发展。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都面临着适应不良的问题。
适应不良表现为沉默寡言、孤独无助、自闭退缩等,这些负面情绪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业发展,因此对此问题的研究和干预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适应不良现象分析1.社交能力差:由于很多大学生在校期间缺乏社交能力的培养,导致他们在人际交往中缺乏自信和能力,无法快速融入到团体中。
2.自我意识过强:一些大学生自视甚高、自尊心极强,导致他们过分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尤其是负面评价。
这样他们倾向于认为自己被孤立、被排斥,情绪不稳定,无法与人自然相处。
3.过度依赖网络: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让很多大学生沉迷于网络交际中,习惯性地触屏的行为,既难以与人交往,也难以与现实社交场合相适应。
这种适应不良会增加大学生情绪负担和社交焦虑,影响心理健康。
4.性格特点:个体性格差异是导致适应不良的一个重要原因。
性格内向的人更容易遇到适应不良,他们缺乏主动交际的能力,不善言表,会感到孤独和失落。
二、对适应不良的人群进行正确的干预1.培养社交技能:校园里有很多的社交机会,可以通过参与社团、运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途径认识新朋友,培养交际能力。
同时,可以参与大学生培训计划,学习人际交往技巧和沟通技巧等,以提高自信心。
2.积极认识自己:大学生应该学会积极认识自己,找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面对自己的缺点和困难时不要悲观失望。
透过自我认识的窗户,大学生可以发现自己的潜力,推动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3.多元化地交际:大学生应该尝试一个多元化的人际交往,如与同学、老师、领导、个体差别明显的人进行交流,从中汲取不同的经验,找到自己在某些方面的定位。
4.改变消极思维:大学生应该改变消极思维方式,尝试正面自话,每天给自己一个肯定或者鼓励的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大学生人际交往认知偏差及其调试
【摘要】大学是人际关系走向社会化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 但在交往过程中, 处于成长阶段的大学生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知存在一定的偏差, 使得人际交往出现障碍。
认知障碍在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中表现突出而常见。
本文初探了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认知方面的一些问题, 并提出相应的调适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人际交往认知偏差调试
作为社会人,我们总是在与其他人或其他群体以及周围的环境进行着互动,在互动中完成我的社会化任务。
作为大学生基本上已经生理成熟,但社会化却并没有完成,而大学是人际关系走向社会化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 但在交往过程中, 处于成长阶段的大学生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知存在一定的偏差, 使得人际交往出现障碍。
一、大学生人际交往认知偏差的表现
1、对自我评价的认知失调。
大学生对自我评价方面的失调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过高地评价自己;另一种是过低地评价自己。
前者会产生自傲心理,认为自己在任何方面都优越于他人,在与同学的交往中总是不自觉地扮演领导者的角色,以居高临下的口吻和心态与周围的同学进行交流,并且有极强的权利欲与自尊心,从不站在别人的角度去体会别人的感受,甚至从不尊重和理解他人。
因此,他们常常在不经意中伤害了别人,造成了人际之间的冲突和摩擦;后者会产生自卑心理,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自己瞧不起自己。
在与人交往中,往往会自惭形秽,不敢主动与人交流,害怕交往失败。
于是,封闭自我,缩小人际交往圈子。
2、过度以自我为中心。
在与别人交往时,只顾及自己的需要和利益,强调自己的感受,而不考虑别人。
在与他人相处时,不顾场合,不考虑别人的情绪,自己高兴时,就高谈阔论,眉飞色舞,手舞足蹈;不高兴时,就郁郁寡欢,谁都不理或是乱发脾气,根本不尊重他人,漠视他人的处境和利益。
其实,自我关注的实质是想受人关注,获得他人的尊重和关心,但是当自我关注这种原本是非常自然的需要变得过度时,就容易产生人际关系问题。
3、对他人评价的认知失调。
很多大学生在交往中不自觉的都会利用“首因效应”、“光环效应”和“定性效应”去评价他人,使得人际关系紧张。
“首因效应”会使我们对人的第一印象难以忘怀;同时会遮盖蒙蔽他人的缺点,使得我们对他人的认知失调。
“光环效应”是一种以点代面、以偏概全的社会心理效应,这种以个别推断总体的光环作用,容易造成对人缺乏真实的、全面的认知。
刻板印象是人们对某一类人或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
主要是由于我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和某个群体中的每一成员都进行深入的交往,而只能与其中的一部分成员交往,因此,我们只能由部分推知全部,由我们所接触到的部分,去推知这个群体的全体,故容易造成对他人认知的失调。
4、对人际关系的认知过度理想化
很多同学对校园里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
现实生活中,他们一接触到大学人际交往中的矛盾或不足,就感到与自己的理想相差甚远,产生了失望与不满的情绪。
有些大学生认为:一个人际关系好的人,一定是与周围任何人没有任何隔膜,被周围所有的人都喜欢的人。
于是,有人为了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不惜一切代价去讨别人欢心,博取别人的好感。
甚至有些学生认为:良好的人际关系必须建立在自己对周围的人喜欢的基础上的。
一旦发现自己周围的人都是自己讨厌的人,就离群索居,孤芳自赏。
这两类人都是缺乏对良好人际关系的科学认知,一旦自己所追求的目标无法实现时,就会导致人际
关系紧张,生活在不满和忧虑的情绪状态中,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二、大学生人际交往认知偏差的调适
1、大学生自我认知的调适。
个体健全的自我意识应有如下标准:一是,自我意识健全的人,应该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既知道自己的优势,也知道自己的劣势,能正确评价自我和发展自我;二是,自我意识健全的人,应该是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相协调一致的人;三是,自我意识健全的人,应该是积极自我肯定的、独立的并与外界保持一致的人;四是,自我意识健全的人,应该是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统一的人,有积极的目标意识和内省意识,积极进取、永无止境。
基于此,我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对自己做出正确全面的评价。
(1)全面认识自我。
人贵有自知之明。
如果一个人能够全面的、正确地认识自己,客观地、准确地评价自己,就能够量力而行,确立合适的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而不懈努力。
只有以此为基础,才能扩大自己的交往范围和空间。
一是通过分析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我。
这是自我认识的一条重要途径。
大学生应正确对待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从分析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中进一步认识自我。
二是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认识自我。
通过比较来认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长处和短处,达到取长补短,缩小差距的目的。
三是通过自我比较来认识自我。
人们不仅可以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认识自我,也可以从比较自己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中认识自我。
四是通过自己的活动表现和成果来认识自我。
大学生可以通过自己参加各种活动时的动机、态度,在活动中的表现,以及取得的成效、成果来分析认识自己。
(2)积极认可自我。
大学生如果以积极的态度认可自己,便会形成自尊,如果以消极的态度拒绝自我,便形成自卑。
自卑的产生不利于人际交往的进行。
一是要积极而准确地评价自我。
积极而准确地评价自我是促使产生自尊感,克服自卑感的关键。
对自己的长处要充分发挥,对自己的短处要正确对待,既不能护短,也不应因某些短处而灰心。
二是要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
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有失败,要有勇气面对挫折,认真总结教训,树立不达目的不罢休的信心。
(3)努力完善自我。
自我完善是个体在认识自我,认可自我的基础上,自觉规划行为目标,主动调节自身行为,积极改造自己的个性,使个性全面发展,以适应社会要求的过程。
一是确立正确的理想自我。
正确的理想自我是在自我认识、自我认可的基础上,按社会需要和个人的特点来确立自我发展的目标,并通过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地完善自我。
二是努力提高现实自我。
不断战胜旧的自我,重塑新的自我,既要努力发展自己,又绝不能固守自我,要积极主动地为社会服务,勇于承担重任;既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又不仅仅追求个人价值,在为他人和社会服务、为国家和民族作贡献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
三是认真进行自我探究, 逐步获得积极的自我统一。
自我统一意味着“主体我”和“客体我”的统一。
大学生在认真探索人生的过程中,逐步获得积极的自我统一,实现自身的价值。
在获取自我统一的过程中,首先要分析和确认“理想自我”的正确性和可行性,然后与现实自我相对照,最后有针对性地、有计划地解决二者之间的矛盾,缩小差距,最终获得统一。
2、大学生认知偏差的调适
(1)综合评价他人。
一个人的语言通常反映这个人的内心, 但有时人会掩饰自己的内心, 他所说的话不直
接表露他内心所想。
这就需要听者善于听/弦外音0, 真正听明白对方的意图。
人的内心活动是可以通过行为表现出来的。
一个人的内心控制力再强, 其行为也总会有所反映, 因此我们评价一个人应当综合他的一贯行为表现, 不能仅凭一两件事或最初、最近的表现来判断人。
(2)客观评价他人。
每个人都喜欢凭自己的喜好与人交往。
在交往中也会不自觉地将个人的爱好强加于他人。
这就造成了我们在认知他人时会带有某些主观的成分。
但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 我们遇到的人并不一定都是我们喜欢的人, 所以我们应从他人的实际特点和具体情况出发去认知, 对其有一个客观的评价, 确定比较合适的交往方式。
【参考文献】
[1] 李春霞.浅析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及心理调适[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
科学版),2007,(1).
[2] 杨南.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认知障碍及调适[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6).
[3] 贺东建.浅析大学生人际交往认知障碍[J].心理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
[4] 郝善学.论女大学生健全自我意识的构建[J].中华文化论坛,2008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