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章独立遗传规律
遗传学(第3版)第3章 孟德尔式遗传分析
以上的测交中,一对基因的杂种,总是与其隐性亲本(rr)
进行杂交,这种杂交方式也叫做回交(backcross)。 4-15
2、自交验证(selfed/selfing) 通过自交后代的类型和数目来推论亲本的情况。
基本方法:以F2分别自交产生F3,然后根据F3的表型类型及 比例,验证所设想的F2基因型,从而推知F1在形成配子时,等位 基因是否分离。
黄416粒=315粒 黄圆+101粒 黄皱
绿140粒=108粒 绿圆+32粒 绿皱 所以 从颜色上看 黄色:绿色=416:140=2.97:1=3:1 再考察种子的形状: 圆:423粒=315粒黄圆+108粒绿圆 皱:133粒=101粒黄皱+32绿皱 所以 圆形:皱形=423:133=3.18:1≈3:1
经历了100多年的发展,当今的遗传学已成为生命科学的 核心。谈家桢先生曾生动而形象地将遗传学比喻为一棵根深叶 茂的大树,孟德尔定律便是具有顽强生命的种子,由摩尔根等 人建立起来的细胞遗传学则是这棵巨树的主干。 本章的主要内容:孟德尔遗传的基本规律及其扩展。
要点:孟德尔遗传分析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基因在动物、 植物乃至人类的繁衍过程中的表现及其传递规律。
↓
皱豌豆
↓
圆豌豆(吸水性强)4-10
3.1.2 分离定律 ( principle of segregation)
Mendel’s First law The two members of a gene pair (alleles) segregate (separate) from each other in the formation of gametes; half the gametes carry one allele, and the other half carry the o两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
遗传学 第三章孟德尔遗传和独立分配定律
YR F2 Yr yR yr 图4-6
yyRr 绿圆 yyrr 绿皱
豌豆黄色、圆粒×绿色、皱粒的F2分离图解
两对同源染色体及其载荷基因的独立分配示意图
三、独立分配规律的验证
1、测交法 用F1与双隐性纯合体测交。当 F1形成配子时,不论雌配子或 雄配子,都有四种类型,即YR 、Yr、yR、yr,而且出现的比 例相等,即1:1:1:1
第四节 孟德尔规律的补充和发展 一、显性性状的表现
• ● 完全显性(complete dominance) • F1所表现的性状和亲本之一完全一样,而非中间型或同时表现双 亲的性状。例如:豌豆的花色遗传。豌豆开红花的植株和开白花的植 株杂交,F1植株开红花
●不完全显性(incomplete dominance or semidominance) • F1表现双亲性状的中间型。
正常人的红血球是碟 形 SS
镰形红血球贫血病患者的 红血球细胞呈是镰刀形 ss
镰形红血球贫血病患者和 正常人结婚所生的子女Ss ,他们的红血球细胞,即 有碟形又有镰刀形 这种人平时不表现病症, 在缺氧时才发病。
二、显性性状与环境的关系
( 一) ss 隐性患者贫血严重,发育不良,关节 、腹部和肌肉疼痛,多在幼年死亡; Ss 杂合者在氧气充分的条件下正常,缺 氧时发病; 在有氧时S对s为显性,缺氧时s对S为 显性。 ss为全部镰刀型; Ss同时具有镰刀形和碟形。
基因型:个体的基因组合 CC、Cc、cc 表现型:生物体所表现的性状 红花、白花 纯合基因型 :等位基因一样 CC、cc – 纯合体 杂合基因型 :等位基因不同 Cc、- 杂合体
三、分离规律的验证
实质:成对的基因 ( 等位基因 ) 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彼此分离, 互不干扰,因而配子中只具有 成对基因的一个
遗传学的三大定律知识点
遗传学的三大定律知识点一、知识概述《遗传学的三大定律》①基本定义:- 分离定律:简单说就是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会彼此分离,然后进入不同的配子。
比如,猫的毛色有白色和黑色基因,在繁殖产生配子(类似精子和卵子)时,白色基因和黑色基因会分开。
- 自由组合定律:当有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独立的等位基因时,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等位基因可以自由组合。
例如,我们同时考虑豌豆的高矮和种子的圆皱这两对性状。
- 连锁与交换定律:处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大多会连在一起,并作为一个整体传递给后代。
但有时候同源染色体之间会发生染色体片段的交换,从而使基因重新组合。
就像是一排紧紧相连的小球串在两根绳子之间,偶尔两根绳子之间会交换一部分连着小球的片段。
②重要程度:在遗传学中是基石般的存在。
这三大定律就像是密码,帮我们理解生物的性状是怎样从亲代传到子代的,为什么生物会有这么多不同的形态等。
③前置知识:得了解生物的基本结构,知道基因大概是什么东西,还有雌雄配子结合这种最基础的生殖知识。
要是连基因在哪都不清楚,就很难理解遗传学定律了。
④应用价值:育种上大大有用。
比如说培育高产抗病的农作物品种,就可以利用这些定律研究农作物的性状遗传。
在医学上也有用,如果一种遗传病是符合相关定律的遗传模式,就能根据家族成员的发病情况来预测后代患病的概率。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这三大定律是遗传学的核心内容,在学习遗传学的步步深入过程中,很多知识点都是从这三大定律展开或者以它们为基础进行研究的。
②关联知识:与基因结构、孟德尔豌豆实验、基因频率还有细胞的减数分裂等知识点都有联系。
像减数分裂过程产生配子这个环节就和三大定律紧密相关,因为这些定律其实就是对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基因行为的总结。
③重难点分析:- 重点:掌握定律里基因的行为模式、比例关系还有不同定律的适用范围等。
- 难点:对于连锁与交换定律,理解它的机制比较难。
因为染色体上的基因连锁和交换不是那么直观,不像分离定律中对等位基因分离看得那么清楚。
医学遗传学 第三章 孟德尔遗传定律总论
注意力; 而孟德尔在科学界是一 个籍籍无名之辈; 他的研究表明遗传因子 与性状在世代间的稳定 传递,与当时进化论强
维等都超出了同时代学 者们的理解和接受能力。 遗传因子仅仅是一个抽 象概念。当时对生物有 性生殖过程及其机制知
调的生物界广泛变异的 之基少,连染色体也是
思想也似乎并不相吻合。 1888年才命名的。
6
孟德尔规律长期不被接受的原因
孟德尔本人对其理论普遍适用性的研究遇到挫折。
由于他在材料选择上的不幸,结果他并不能用遗传因 子假说来解释蜜蜂、山柳菊属植物等的遗传现象。
而在材料的选择上,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一个当时的学 术权威慕尼黑大学植物学教授耐格里的影响。
可能连他自己都怀疑期理论的正确性或适用范围;尽 管对豌豆的7对相对性状的试验是完全能够自圆其说。
2020 12:37:36 PM12:37:362020/12/12
• 11、自己要先看得起自己,别人才会看得起你。12/12/
谢 谢 大 家 2020 12:37 PM12/12/2020 12:37 PM20.12.1220.12.12
• 12、这一秒不放弃,下一秒就会有希望。12-Dec-2012 December 202020.12.12
• 13、无论才能知识多么卓著,如果缺乏热情,则无异 纸上画饼充饥,无补于事。Saturday, December 12, 2020
算其类型间的比例(坚实的数理科学基础)。
独特的思维方式:
由简到繁、先易后难,高度的抽象思维能力,“假设—推 理—论证”科学思维方法的充分应用。
5
孟德尔规律长期不被接受的原因
达尔文于1859年发表的 孟德尔思想的超前性。
自然选择学说及其所引 颗粒遗传观念、统计分
第三章 孟德尔规律---遗传学课件
四、分离规律的验证
遗传因子仅是一个理论的、抽象的概念。当时孟
德尔不知道遗传因子的物质实体是什么,如何实现 分离。 遗传因子分离行为仅仅是孟德尔基于豌豆7对相 对性状杂交试验中所观察到的F1 、F2个体表现型及 F2性状分离现象作出的一种假设。 正因为如此,从孟德尔杂交试验到遗传因子假说 是一个高度理论抽象过程。所以当时几乎没有人能 够理解。如何对这一假说进行验证呢?
(1/4)表现隐性性状F2个体基 因型为隐性纯合,如白花F2 为cc; 2) (3/4)表现显性性状F2个体中: 1/3是纯合体(CC)、2/3是杂合 体(Cc); 推测:在显性(红花)F2中: 1/3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 离,其F3均开红花; 2/3自交后代将发生性状
F2 基因型及其自交后代表现推测
淀粉粒性状的花粉鉴定法
Wx基因的花粉粒具有直链淀粉,
而含wx基因的花粉粒具有支链淀粉: Wx直链淀粉(稀碘液) 蓝黑色 wx支链淀粉(稀碘液) 红棕色 用稀碘液处理玉米(糯性×非糯 性)F1(Wxwx)植株花粉,在显微镜下 观察,结果表明: 花粉粒呈两种不同颜色的反应; 蓝黑色:红棕色≈1:1。 结论:分离规律对F1基因型及基因 分离行为的推测是正确的
两对相对性状的自由组合
如果两相对性状独立遗传,而两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
等于各个事件单独发生概率的乘积(概率定律); 因此在F2代中,黄圆、黄皱、绿圆、绿皱四种类型的理
论比例 (概率)应该如下图所示;
实际试验结果与理论比例的比较。
3 1 黄色 : 绿色 4 4 3 1 圆粒 : 皱粒 4 4 9 3 3 1 黄圆 : 黄皱 : 绿圆 : 绿皱 16 16 16 16
豌豆花色分离现象解释
豌豆花色分离现象解释
孟德尔遗传第三定律
第三定律在实际中的应用
1
作物育种
通过对植物的基因进行分离和重新组合,可以培育出更耐病、高产的新品种。
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动物繁殖
通过对动物的基因进行分离和重新组合,可以改良动物品种,提高生产性能。
3
医学研究
通过对人类基因进行分离和重新组合的研究,可以揭示遗传疾病的发生机制,为 疾病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第三定律的案例研究
3 隐性和显性
4 分离定律
孟德尔发现了隐性和显性基因的存在,相 互作用决定特征表现。
孟德尔的第三定律揭示了基因在后代中的 分离和重新组合。
第三定律的定义和说明
第三定律指出,一个有两个基因的个体在生殖过程中,这两个基因会分离并 且分别传递给后代,后代在自我繁殖时会重新组合这些基因。这个定律被广 泛应用于遗传育种和进化研究。
2 如何应用第三定律解决现实生活问题?
我们可以利用第三定律解决农作物育种、动物繁殖和人类遗传疾病等实际问题。
3 为何孟德尔的遗传学发现如此重要?
孟德尔的遗传学实验提供了重要的证据,揭示了基因在遗传中的作用,为后续的遗传学 研究奠定了基础。
总结和结论
孟德尔遗传第三定律是现代遗传学的基石,它描述了基因在后代中的分离和 重新组合。这一定律被广泛应用于农作物育种、动物繁殖和人类遗传疾病研 究中,对我们深入理解生命的遗传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孟德尔遗传第三定律
孟德尔遗传第三定律,也称为基因分离定律,是遗传学的重要原理之一。它 描述了同一性状两种基因分开传递给后代的过程,为现代遗传学奠定了基础。
孟德尔遗传学的基本原理
1 遗传物质
2 基因
孟德尔发现了遗传物质的存在,由遗传物 质负责遗传特征。
第三章第二节 独立分配规律
以自由组合.
13
二、
独立分
配现象
的解释 1、根 据配子 组合解 释 2、细 胞遗传 学实质
亲本 亲本配子
F1 F1配子
F2
2022/3/23
14
二、
独立分
配现象
的解释 1、根 据配子 组合解 释 2、细 胞遗传 学实质
在减数分裂后期Ⅰ,Y与y一定分别进入不 同的二分体,R与r也一定分别进入不同的二分 体。由于Y与R、Y与r、y与R,y与r是相互独立 的,所以形成二分体就可能有四种基因组合, 即
Yr YYRr YYrr YyRr Yyrr 黄圆 黄皱 黄圆 黄皱
yR YyRR YyRr yyRR yyRr 黄圆 黄圆 绿圆 绿圆
yr YyRr Yyrr yyRr yyrr 黄圆 黄皱 绿圆 绿皱
图2022/3/2F3 2豌豆黄、圆×绿、皱的F2分离图解 9
表 F2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比例 表现型 基因型 基因型比例 表现型比例
17
表 豌豆黄、圆粒×绿、皱粒的F1和双隐性亲 本测交的结果
F1黄、圆YyRr×绿、皱yyrr
配子 YR Yr yR yr yr
理论期 基因型 YyRr Yyrr yyRr yyrr
望的测 表现型种类 黄圆 黄皱 绿圆 绿皱
交后代 表现型比例 1 1 1 1
孟德尔 F1为母本 31 的实际 F1为父本 24 测交结
一对基因。
•
○ 黄色圆粒种子亲本基因型
YYRR
•
绿色皱粒种子亲本基因型为
yyrr
• 根据假设,可用棋盘方格图解两 • 对性状的遗传(如下):
2022/3/23
8
P 黄圆YYRR×绿皱yyrr
2019年第三章遗传的基本规律-动物遗传学习题.doc
第三章遗传的基本规律(一) 名词解释:1、性状: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2、单位性状:把生物体所表现的性状总体区分为各个单位,这些分开来的性状称为。
3、等位基因(allele):位于同源染色体上,位点相同,控制着同一性状的基因。
4、完全显性(complete dominance):一对相对性状差别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后,F1的表现和亲本之一完全一样,这样的显性表现,称作完全显性。
5、不完全显性(imcomplete dominance):是指F1表现为两个亲本的中间类型。
6、共显性(co-dominance):是指双亲性状同时在F1个体上表现出来。
如人类的ABO血型和MN血型。
7、测交:是指被测验的个体与隐性纯合体间的杂交。
8、基因型(genotype):也称遗传型,生物体全部遗传物质的组成,是性状发育的内因。
9、表现型(phenotype):生物体在基因型的控制下,加上环境条件的影响所表现性状的总和。
10、一因多效(pleiotropism):一个基因也可以影响许多性状的发育现象。
11、多因一效(multigenic effect):许多基因影响同一个性状的表现。
12、基因位点(locus):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13、交换:指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色单体之间的对应片段的交换,从而引起相应基因间的交换与重组。
14、交换值(重组率):指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色单体间有关基因的染色体片段发生交换的频率。
15、基因定位: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主要是确定基因之间的距离和顺序。
16、符合系数:指理论交换值与实际交换值的比值,符合系数经常变动于0—1之间。
17、干扰(interference):一个单交换发生后,在它邻近再发生第二个单交换的机会就会减少的现象。
18、连锁遗传图(遗传图谱):将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各个基因的位置确定下来,并绘制成图的叫做连锁遗传图。
19、连锁群(linkage group):存在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群。
遗传学三大定律
不连锁基因。对于除此以外的完全连锁、部分连锁 以及所谓假连锁基因,遵循连锁互换规律。
连锁互换定律
发现人:美国的生物学家与遗传学家摩尔根Thomas Hunt Morgan 于1909年发现。 连锁互换定律是在1900年孟德尔遗传规律被重新发现后,人们以 更多的动植物为材料进行杂交试验,其中属于两对性状遗传的结 果,有的符合独立分配定律,有的不符。摩尔根以果蝇为试验材 料进行研究,最后确认所谓不符合独立遗传规律的一些例证,实 际上不属独立遗传,而属另一类遗传,即连锁遗传。于是继孟德 尔的两条遗传规律之后,连锁遗传成为遗传学中的第三个遗传规 律。所谓连锁遗传定律,就是原来为同一亲本所具有的两个性状, 在F2中常常有连系在一起遗传的倾向,这种现象称为连锁遗传。 连锁遗传定律的发现,证实了染色体是控制性状遗传基因的载体。 通过交换的测定进一步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具有一定的距离的 顺序,呈直线排列。这为遗传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地科学基础。
遗传学三大定律
目录
分离定律 自由组合定律 连锁与互换定律
分离定律
基因作为遗传单位在体细胞中是成双的,它在遗传 上具有高度的独立性,因此,在减数分裂的配子形 成过程中,成对的基因在杂种细胞中能够彼此互不 干扰,独立分离,通过基因重组在子代继续表现各 自的作用。这一规律从理论上说明了生物界由于杂 交和分离所出现的变异的普遍性。
适用范围
1.有性生殖生物的性状遗传 2.真核生物的性状遗传 3.细胞核遗传 4.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限制因素
基因分离定律的F1和F2要表现特定的分离比应具备以 下条件: 1.所研究的每一对相对性状只受一对等基因控制,而且 等位基因要完全显性。 2.不同类型的雌、雄配子都能发育良好,且受精的机 会均等。 3.所有后代都应处于比较一致的环境中,而且存活率 相同。 4.供实验的群体要大、个体数量要足够多。
孟德尔遗传第三定律
▪ 遗传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内容 ▪ 遗传学的创始人;为什么说遗传学诞生于
1900年? ▪ 染色体的结构 ▪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特点及区别
孟德尔遗传第三定律
遗传学及研究对象,内容
▪ 遗传学是研究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科学; ▪ 遗传学的研究对象是一切生物,包括植物
动物,微生物及人类; ▪ 遗传学研究的内容是:
孟德尔遗传第三定律
染色体的结构
▪ Baldwin(1975)和Bak(1977)提出了从DNA染色质到染色体的 四级结构模型。
“核粒模型”假说: ➢ 染色体由DNA、Pr、RNA组成。 ➢ Pr分组蛋白和非组蛋白。组蛋白有5种:H1、
H2a、H2b、H3、H4,其中H2a、H2b、H3、 H4各两个分子,共8个分子构成一个球形的结构, 叫核心。DNA就缠绕在这个核心上,1.75圈, 构成核粒(核心加上外圈的DNA);核粒之间 有连接DNA连接,叫连接线。在连接线部位结 合有一个组蛋白分子H1。 ➢ 念珠结构-螺线体结构-超螺线体结构-染色体
F2群体中出现性状分离,隐性 性状在F2中重新出现,在F2群 体中显性个体数与隐性个体数 的比例为3:1 (性状分离现象)
正反交结果完全一致
孟德尔遗传第三定律
2.分离现象的解释
1)每对相对性状都由一对遗传因子控制,控制显性性状的 叫显性遗传因子,控制隐性性状的叫隐性遗传因子。 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但各自独立,互不混 杂,在性细胞中是成单存在的。 成对的遗传因子,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孟德尔遗传第三定律
3.基因型和表型
▪ 等位基因;基因型;表型;纯合体;杂合体 ▪ 为什么用同一字母表示一对基因?
这对基因是同一基因的两种不同形式,在同源染色体上占 有相对的位置。
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识点(第三四章)
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识点(第三四章)第三章:遗传与变异1. 遗传的基本术语•基因:遗传信息的载体,决定个体的遗传性状。
•纯合体:同一基因型的个体。
•杂合体:两个基因型不同的个体。
•显性基因:表达出来的遗传性状。
•隐性基因:只有在纯合状态下才能表现出来的遗传性状。
•遗传密码:DNA和RNA分子上的碱基对应的密码。
2. 遗传规律•孟德尔遗传定律:–第一定律:掌握显性和隐性基因,同一特征两个基因分离传递。
–第二定律:独立性原理,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分离规律是相互独立的。
–第三定律:等位基因决定一个遗传特征。
•确定显性和隐性关系:–自交法:通过自交后代的观察,确定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关系。
–测交法:通过杂交实验确定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关系。
3. 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基因的结构:由脱氧核糖核酸(DNA)分子组成,包括编码区域和非编码区域。
•基因的功能: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和调控遗传信息的传递。
4. DNA的复制•半保留复制: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新合成的DNA分子一个链为旧链,一个链为新链。
5. 变异与遗传性状•染色体的变异:–数目变异:例外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结构变异:染色体部分的缺失、重复、倒位或易位等。
•基因突变:–点突变:氮碱基的替代、插入或缺失。
–染色体突变:基因家族的扩张或缩减。
6. 选择性育种•选择育种:利用人工干预,选择出符合人们要求的优良个体进行繁殖。
•杂交育种:通过杂交利用遗传多样性,提高品种的产量和品质。
•突变育种:通过诱变剂诱导植物突变,筛选出具有良好性状的变异个体。
第四章:生物工程与遗传工程1. 生物技术与遗传工程•生物技术:应用生物学原理开发新产品和新技术。
•遗传工程:通过改造和利用生物体的遗传物质进行人为干预。
2. 基因工程技术•限制性内切酶:能切割特定的DNA序列。
•DNA连接酶:能连接DNA的酶。
•电泳:根据DNA的大小和电荷分离DNA分子的方法。
3. 基因克隆•基因克隆技术:将外源基因从一个生物体中分离出来并放入另一个生物体中。
孟德尔遗传定律(共132张PPT)
测交法
31
2022/9/16
26
27
26
2022/9/16
24
25
22
26
自交法 ❖ 孟德尔用F2自交得出F3,由F3的表现型验证F2
的基因型,证实了F1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 因子分离,非成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2022/9/16
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后代的自交验证
遗传型
2022/9/16
2022/9/16
2022/9/16
5. 孟德尔比例实现的条件
❖ 杂交的两个亲本必须是纯系
❖ 控制性状的成对遗传因子之间是完全显性,互不影响,非成对 遗传因子之间没有相互作用
❖ 亲本形成各种类型的配子的数目均等,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 的
❖ 所有杂种后代都应处于比较均一的环境中,且存活率相同
2022/9/16
测交法
测交法(test cross):也称回交法,即把被测验的 个体与隐性纯合基因的亲本杂交,根据测交子代(Ft)
出现的表现型和比例来测知该个体的基因型。
供测个体×隐性纯合亲本 Ft 测交子代。
2022/9/16
红花 白花 P CC cc
红花 白花 Cc cc
配子 C c
Cc c
1:2:1
2022/9/16
第二节 两对遗传因子的杂交试验 1. 两对遗传因子的杂交试验结果 豌豆的两对相对性状:
子叶颜色:黄色子叶(Y)对绿色子叶(y)为显性; 种子形状:圆粒(R)对皱粒(r)为显性。
2022/9/16
2022/9/16
2. 对试验结果的解释 ❖ 遗传的自由组合假说:
控制不同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在配子形成过程中 的分离与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各自独立分配到配 子中去。
第三章 遗传的基本规律及其发展
红花F1的测交结果推测
2.测交试验结果
Mendel用杂种F1与白花亲本测交,结果表明: • 在166株测交后代中: –85株开红花,81株开白花; –其比例接近1:1。 • 结论:分离规律对杂种F1基因型(Cc)及其分离行为的推测 是正确的。
所选择的七
个单位性状 中,其相对 性状都存在 明显差异, 杂交后代个 体间表现明 显的类别差
异。
相关符号
P: 表示亲本(parent)
♀: 表示母本(female parent) ♂: 表示父本(male parent) ×: 表示杂交,在母本上授上外来的花粉,或遗传 性状不同的生物体之间的交配过程。
三、自由组合规律的验证
四、因子分离、自由组合与染色体行为的平行关系
五、多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六、自由组合规律的意义
(一)两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自由组合现象)
两 对 相 对 性 状 的 遗 传
豌豆的两对相对性状:
子叶颜色:黄色子叶对绿色子叶为显性; 种子形状:圆粒对皱粒为显性。
两 对 相 对 性 状 的 遗 传
那个亲本的性状叫隐性性状。 F1代自交的后代(F2代)出现性状分离,在F1代未表现的 亲本性状在F2代出现。 F2代在F1代的基础上发生了性状分离,表现出了双亲的
性状,这一现象叫分离现象。
二、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
孟德尔分离假说(112页):
性状是由遗传因子控制的,相对性状由相对的遗传因子控制。 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一个来自母本,一个来自父本。 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 子。换句话说,配子中只含有成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形成合子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机会是均等的。
遗传学 第三章 孟德尔规律
生命科学学院
条件显性:显性性状因环境条件的改变而由一种相对性状 变为另一种相对性状的现象。
曼陀罗茎色遗传
P
紫茎×绿茎
↓
F1
紫茎 淡紫色茎
(高温强光) (低温弱光)
生命科学学院
2.表现度(expressivity) 同一基因在不同个体上所表现的程度(都表现)。
AaBb×AaBb
AB1/4
Ab1/4
aB1/4
ab1/4
AB 1/4 AABB 1/16 AABb 1/16 AaBb 1/16 AaBb 1/16
Ab 1/4 AABb 1/16 AAbb 1/16 AaBb 1/16 Aabb 1/16
aB 1/4 AaBB 1/16 AaBb 1/16 aaBB 1/16 aaBb 1/16
第三节 统计学在遗传学中的应用
一、概率 概念:指一定事件总体中某一事件出现的机率 概率的基本定理:乘法定理和加法定理
生命科学学院
1.乘法定理: 两个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等于各个事件发
生概率的乘积。 例如:豌豆黄叶、圆粒* 绿叶、皱粒 YyRr
生命科学学院
2.加法定理
概念:两个互斥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是各个事件各自发生概率 之和。 互斥事件:某一事件出现,另一事件即被排斥。 例如:豌豆子叶黄色和绿色的概率,则为二者概率之和,即
公式:
χ2=
(实际值 - 理论值)2 理论值
=
(O
E E
)
2
生命科学学院
2.步骤
①明确理论假说 ②求卡方值
χ2=
(O
E E
)
2
③求自由度: 总项数-1=表现型数-1=(n-1)
基础三独立分配(自由组合)规律
9
亲本类型
黄色、皱粒 Y—rr 绿色、圆粒 yyR— 绿色、皱粒
3
重组类型
3 1
重组类型 亲本类型
两对独立遗传基因的F2代基因型和表现型
二、 多对基因的分离和组合
当三对或多对异质结合的基因分别存在于不同对 同源染色体上时,其基因的分离和组合与两对基 因的分离和组合的原理一样,不过异质结合的基 因对数越多,所产生的配子种类就越多,后代的 基因型与表现型就更加多种多样。。 下面以子叶黄色、圆粒、开红花的豌豆与子叶绿 色、皱粒、开白花的豌豆杂交为例加以说明。
分离规律是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它研究的是一对基因 的分离与组合规律。孟德尔在研究了一对性状遗传规律的基 础上,又进一步研究了两对和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遗传,并 从中发现了第二大遗传规律---独立分配(自由组合)规律。 一、两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自由组合现象). 孟德尔在研究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中,选用了豌豆的两 对相对性状,即子叶颜色和种子形状。 子叶颜色:黄色子叶和绿色子叶; 种子形状:圆粒和皱粒。 孟德尔用黄色子叶、圆滑种皮的豌豆与绿色子叶、皱缩种皮 的豌豆进行杂交,结果F1的籽粒都是黄色、圆滑的。说明子 叶的黄色对绿色为显性,种皮的圆滑对皱缩为显性。F1自交 后,F2得到了四种表现型。如下图:
基础三 独立分配(自 由组合)规律
2017年8月
独立分配规律又称“自由组合规律”:两对及两以
上相对性状(等位基因)在世代传递过程中表现出来的 相互关系。
本节内容
一、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二、独立分配规律的原理 三、独立分配规律的验证 四、基因的多效性与基因互作 五、 独立分配规律的意义和应用
模块一 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
遗传学3 第三章 孟德尔式遗传分析
7、显性是完全的
八、分离定律的意义
1、具有普遍性:
不仅适用于植物,也适用于其他二倍体生 物(人类中单基因遗传性状和遗传病约 有4344种)。
2、理论意义: (1)形成了颗粒遗传的正确遗传观念
分离定律表明-体细胞中成对的遗传因子并不相互融 合,而是保持相对稳定,并且相对独立地遗传给后 代;父本性状和母本性状在后代中还会分离出来。
3 : 1
颗粒式遗传: 代表一对相对性状的 遗传因子在同一个体内 分别存在,不相沾染, 不相混合。
比例≈
反交实验结果与正交完全一致,表明:F1、F2的性状表现 不受亲本组合方式的影响,与哪一个亲本作母本无关。
豌豆的7个相对性状杂交 性状
花色 种子形状 子叶颜色 豆荚形状 未熟豆荚色 花着生位置 植株高度
3、豆荚成熟后子粒都留在豆荚中,便于准 确记数。 4、价格便宜、占地少、世代短、后代多。
正确的实验方法
简单 (一对相对性状) •选择合适的试验材料 复杂 (二对相对性状)
•采用 “定量” 的研究方法
•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提出理论以解释实验结果
•设计实验加以验证
豌豆的7个单位性状及其相对性状
是不 是任 何单 位性 状都 是由 一对 基因 控制 的?
实验结果
P F1 黄色、圆粒×绿色、皱粒
↓
黄色、圆粒 15株自交结556粒种子
↓⊗
F2种子 理论比例 黄、圆 黄、皱 绿、圆 绿、皱 总数
实得粒数 315
9 :
101
3
108
: 3 :
32
1
556
16 556
理论粒数 312.75 104.25 104.25 34.75
重组型
3第三章独立遗传规律
(一)、 测交法
1. F1配子类型、比例及与双隐性亲本测交结果预期
2. 实际测交试验结果
3. 结论
为什么测交能够用来测定某个体的基 因型呢?
由于隐性纯合体只能产生一种含隐性基因的 配子,它们和含有任何基因的另一种配子结 合,其子代将只能表现出另一种配子所含基
因的表现型。因此,测交子代表现的种类和
9黄圆 3黄皱 3绿圆 1绿皱
Y _R _ Y _ rr yyR _
1白花
3红花 1白花
3红花 1白花
y y rr
3红花 1白花
2.三对相对性状遗传分析:表现型
2.三对相对性状遗传分析:基因型
Yy × Yy Rr × Rr
1R R 1Y Y 2R r 1 rr 1R R 2Y y 2R r 1 rr 1R R 2R r 1 rr
Y/y与R/r两对基因独立分配
P
YYRR黄、圆 × yyrr绿、皱
G
YR
yr
F1
YyRr黄、圆
G
双杂合体F1(YyRr)四种类型配子形成示意图
等位基因彼此 分开,非等位 基因自由组合。
F1
YyRr黄、圆
F2
♀ ♂YR
棋盘方格图示: Y/y与R/r两对 基因独立分配
yR
YyRR黄圆 YyRr黄圆
n=4,r=3
二项式展开法应用
例2:
显性、隐性性状出现的概率分别为3/4 和 1/4,n为基因的对数。 求在3对基因杂种AaBbCc的F2群体中,2 显性性状、1个隐性性状个体出现的概率。
n=3,r=2
例3:某医院同一天出生6个婴儿中2个是男婴, 试问这6个婴儿红2个是男婴、4个是女婴的概率 是多少? 解:p=q=1/2 P= n!px qn-x /x!(n-x)!= 6!(1/2)2 (1/2) 4 /2!(6-2)!=15/64 例4:在人类中有一种白化病隐性遗传,若一对 夫妇,双方都是杂合体,则生出一个有正常色素 的婴儿的概率(p)应该是3/4,出生一个白化病 婴儿的概率(q)应该是1/4。问:出生两个正常 色素孩子和两个白化病孩子的概率是多少? 解:P= n!px qn-x /x!(n-x)!= 4!(3/4)2 (1/4) 2 /2!(4-2)!=27/12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可以预测杂交后代分离群体的基因型、 表现型结构,确定适当的杂种后代群体 种植规模,提高育种效率。
甲(无芒a、感病r) 乙(有芒A、抗病R) • 如果希望在F3中得到10株aaRR,则在F2中 至少选择多少无芒抗病植株? F2群体多大?
用 (O-E )2 来表示实际观察次数与理 论次数的相差程度还存在一个问题,即各组的 理论次数可能不同。
如果把各组数,即 (O E )2 / E ,并记为 2,即
(Oi Ei ) Ei i 1
k 2
2
其中, k 为组数,
Oi 为第i组的实际观察次数,
9黄圆 3黄皱 3绿圆 1绿皱
Y _R _ Y _ rr yyR _
1白花
3红花 1白花
3红花 1白花
y y rr
3红花 1白花
2.三对相对性状遗传分析:表现型
2.三对相对性状遗传分析:基因型
Yy × Yy Rr × Rr
1R R 1Y Y 2R r 1 rr 1R R 2Y y 2R r 1 rr 1R R 2R r 1 rr
二、二项式展开式与应用
n为组内估计出现的事件总数; r为一事件出现的概率; n-r为另一事件的概率; p 代表一事件出现的概率; q代表另一事件的概率;且p + q=1 !代表阶乘 0的阶乘等于1,任何数的0次方也等于1
二项式展开法应用
二项式展开能把后代所有可能的某种随机 事件的组合推算出来,用途很广。 例1:显性、隐性基因出现的概率各为1/2, n为基因的个数。 求在在2对基因杂种AaBb的F2群体中, 3显性基因、1个隐性基因个体出现的概率。
五、孟德尔定律的核心
一、多对相对性状独立分配的条件
根据独立分配规律的细胞学基础可知:
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实质是非同源染色
体在减数分裂中的自由组合; 因此只要决定各对性状的各对基因分别位 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性状间就必然符合独立 分配规律。 不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间。
二、多对相对性状遗传
四、独立分配规律的意义与应用
独立分配规律的理论意义: 揭示了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基因间的遗传关系;
解释了生物性状变异产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非
等位基因间的自由组合。 完全显性时,n对染色体的生物可能产生2n种组 合。
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 1.可以通过有目的地选择、选配杂交亲本,通 过杂交育种将多个亲本的目标性状集合到一个 品种中;或者对受多对基因控制的性状进行育 种选择;
如何分析三对相对性状遗传?
推导F2表现型类型与比例; 推导F2基因型类型与比例。
1、 分枝法: 由于各对基因的分离是独立的,所以可
以依次分析各对基因/相对性状的分离类型 与比例(概率)。
2.三对相对性状遗传分析:表现型
Yy × Yy Rr × Rr
CC×cc
3红花
3圆粒 3黄色子叶 1皱粒 3圆粒 1绿色子叶 1皱粒
(一)、 测交法
1. F1配子类型、比例及与双隐性亲本测交结果预期
2. 实际测交试验结果
3. 结论
为什么测交能够用来测定某个体的基 因型呢?
由于隐性纯合体只能产生一种含隐性基因的 配子,它们和含有任何基因的另一种配子结 合,其子代将只能表现出另一种配子所含基
因的表现型。因此,测交子代表现的种类和
三、用二项式法分析多对相对性状遗传
1.一对基因F2的分离(完全显性情况下): 表现型种类:21=2,比例:显性:隐性=(3:1)1; 基因型种类:31=3,比例:显纯:杂合:隐纯
=(1:2:1)1; 2.两对基因F2的分离(完全显性情况下): 表现型种类:22=4,比例:(3:1)2=9:3:3:1; 基因型种类:32=9,比例: (1:2:1)2=1:2:1:2:4:2:1:2:1。 3.三对/n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完全显性情况下)?
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
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 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相互分离, 而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到配 子中。 形成四种比例相同的配子。
注:Y, y位于豌豆第1染色 体上;R, r位于豌豆第7染色体上。
三、 独立分配规律的验证
(一)、 测交法
(二)、 自交法
比例正好反映了被测个体所产生的配子种类 和比 例。所以根据测交所出现的表现型种 类和比例,可以确定测验的个体的基因型。
(二)、自交法
1. F2各类表现型、基因型及其自交结果推测.
(二)、自交法
1. F2各类表现型、基因型及其自交结果推测.
(二)、自交法
4种表现型:只有1种的基因型唯一,所有后代不发生
2.黄色 : 绿色 = (315+101) : (108+32) =
两对相对性状的自由组合
如果两相对性状独立遗传,而两独立事件同时发
生的概率等于各个事件单独发生概率的乘积(概率 定律); 因此在F2代中,黄圆、黄皱、绿圆、绿皱四种类 型的概率(理论比例)应该如下图所示;
3 1 黄色 : 绿色 4 4 3 1 圆粒 : 皱粒 4 4 3 3 1 : 黄皱 : 绿圆 : 绿皱 16 16 16
产生这种情况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比例 不符合1:1;另一种是符合1:1,实际出现的 差异是抽样误差造成的。 到底属于哪种情况 ,需寻求合适的统计 数进行统计分析,即进行显著性检验—卡平方
测验。
先将O-E平方,然后再求和,即计算
(O-E )2。
数值的大小可用来表示实际观察次数与理论
次数的相差程度 。
三、Х2测验及应用
Х2测验用于测定试验结果是否符合理 论比例。
(一)、 2 的概念
糯性和非糯是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
一对相对性状,杂交F1花粉粒经碘处理后,
53粒呈蓝色,47粒呈非蓝。问:这一结果
是否符合1:1的理论比例。
若符合理论比例为1:1,
则糯性花粉粒=50,非糯性花粉粒=50, 实际上获得的是糯性:非糯性=53:47 实际观察次数与理论次数有差异.
3.可以区别真伪杂种。 育种中,由于去雄不干净而得到假杂种。 例如:玉米籽粒(胚乳直感)。 P 白色 X 黄色
F1 黄色(真杂交种) 4、鉴定材料的纯合。
五、孟德尔定律的核心
颗粒遗传(particulate inheritance): 孟德 尔定律指出,具有性状差异的亲本杂交后,隐性 性状在杂交子一代中并不消失,在子二代中按特 定比例重新分离出来。 遗传因子的颗粒性体现在以下几点: 1、每个遗传因子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功能单位。 2、因子的纯洁性 3、因子的等位性 此即孟德尔遗传学的精髓。
1Y Y R R 2Y Y R r 1 Y Y rr 2Y yR R 4Y yR r 2 Y yrr 1yyR R 2yyR r 1 y y rr
1yy
二、多对相对性状遗传
三对相对性状的F2表现型类型与比例 及基因型类型与比例。如图
3、三杂合体(F1)配子的类型
AaBbCc 配子种类及比例? 采用分枝法。 原理:等位基因分开,非等位基因自由组 合。
(二)、 试验结果与分析
416 : 140 ≈ 3:1. 圆粒 : 皱粒 = (315+108) : (101+32) = 423 : 133 ≈ 3:1. 对每对相对性状分析发现:它们仍然符合3:1的性 状分离比;表明:子叶颜色和籽粒性状彼此独立 地传递给子代,两对相对性状在从F1传递给F2时, 是随机组合的。
第三节 遗传学数据的统计处理
一、概率原理 二、二项式展开 三、 x2测验
一、概率原理与应用
乘法定理: 两个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等于各个 事件发生的概率的乘积。
例:双杂合体(YyRr)中,Yy的分离与Rr的分离是 相互独立的,在F1的配子中: 具有Y的概率是1/2,y的概率也1/2; 具有R的概率是1/2,r的概率是1/2。 而同时具有Y和R的概率是两个独立事件(具有 Y和R)概率的乘积:1/2×1/2=1/4。
Y/y与R/r两对基因独立分配
P
YYRR黄、圆 × yyrr绿、皱
G
YR
yr
F1
YyRr黄、圆
G
双杂合体F1(YyRr)四种类型配子形成示意图
等位基因彼此 分开,非等位 基因自由组合。
F1
YyRr黄、圆
F2
♀ ♂YR
棋盘方格图示: Y/y与R/r两对 基因独立分配
yR
YyRR黄圆 YyRr黄圆
Yr
YYRr黄圆 YYrr黄皱
yr
YyRr黄圆 Yyrr黄皱
YR YYRR黄圆 Yr
YYRr黄圆
yR
yr
YyRR黄圆
YyRr黄圆
YyRr黄圆
Yyrr黄皱
yyRR绿圆
yyRr绿圆
yyRr绿圆
yyrr绿皱
3. 独立分配规律的细胞学基础
两对相对性状的自由组合现象是由于两对等位基因的独
立分配的结果; 而等位基因是位于同源染色体的对应位置上; 因此,独立分配规律的实质(细胞学基础)在于:
第三章
独立分配规律
研究两对及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等 位基因)在世代传递过程中表现出来的 相互关系,又称“自由组合规律”。
第三章 独立分配规律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 多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遗传数据的统计处理 非等位基因间的互作
第一节 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
一、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二、独立分配现象的解释 三、独立分配规律的验证
一、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一)、两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 豌豆的两对相对性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