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动物说话教案
动物说话(教案)
![动物说话(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707a741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f064f66.png)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动物叫声相关的实际问题,如“为什么狗狗会叫?”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学生模仿不同动物的叫声,感受叫声与动物特性的关系。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活动。
四的是《动物说话》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过小动物的叫声?”比如,你们最喜欢的狗狗是怎么叫的?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动物语言的奥秘。
-创作短文: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式,创作一篇以“动物说话”为主题的短文,强调短文的连贯性和趣味性。
2.教学难点
-拟声词的正确使用:学生在使用拟声词时,可能会出现混淆或错误,如将猫的叫声误写为“汪汪”。教师需要通过直观的演示、反复的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准确掌握不同动物的叫声拟声词。
-动物特点的描述: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观察细致,并能用贴切的词语进行描述。例如,学生可能知道狗狗忠诚,但难以找到恰当的词汇来表达,教师需提供词汇库,帮助学生丰富表达。
课堂上,我尝试用生动的语言和实物展示来讲解动物叫声的特点,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特别是在角色扮演活动中,他们不仅学会了拟声词,还能将这些词汇应用到实际情境中,这让我感到很欣慰。不过,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描述动物特点时还是显得有些困难,可能是我提供的词汇库还不够丰富,或者是他们对这些词汇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意这一点,多提供一些具体的例子,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掌握动物拟声词: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让学生学会使用不同的拟声词来描述动物的叫声,如“汪汪”、“喵喵”等。这将有助于学生在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中丰富语言,提高表达的生动性。
动物说话优质课教案
![动物说话优质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a2cf8b5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59.png)
动物说话优质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不同动物的叫声和特点。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模仿能力。
3. 通过角色扮演,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准确模仿不同动物的叫声和动作。
2. 难点:引导学生用生动的语言进行动物角色的扮演。
三、教学准备
动物图片、音频资料。
四、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今天咱们要来上一堂特别有趣的课哦,大家猜猜是关于什么的呀?
生:不知道呀。
师:哈哈,是关于动物说话的呢。
那老师先问大家,你们都知道哪些动物呀?
生:小狗、小猫、小鸟……
师:哇,大家知道的真不少呢。
那你们能学学这些动物是怎么叫的
吗?
生:汪汪汪,喵喵喵……
师:真不错!那咱们一起来听听这些动物真正的叫声吧。
(播放音频资料)
师:现在咱们来玩个小游戏,老师出示动物图片,你们来学它们的叫声,好不好?
生:好呀!
(展示图片,学生模仿叫声)
师:太棒了!那接下来咱们分组,来进行动物角色扮演,看看哪一组表演得最像。
(学生分组表演,老师指导)
师:哇,每组都表演得特别好,大家都很棒!
五、教学反思
在这堂课中,学生们的积极性很高,通过模仿和表演,对动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但在引导学生进行更生动的语言表达上,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以后要多提供这样的机会让学生锻炼。
《动物说话》教案
![《动物说话》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5ee5ee6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d3.png)
《动物说话》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动物的一些基本特征和习性。
(2)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动物的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力,创作关于动物说话的故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讨论,让学生了解动物的特征和习性。
(2)运用想象力,创作关于动物说话的故事。
(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动物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动物的一些基本特征和习性。
(2)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动物的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力,创作关于动物说话的故事。
2.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力,创作出有趣的故事。
(2)如何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动物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了解和收集各种动物的相关资料。
(2)准备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3)准备教学PPT或黑板等教学工具。
2. 学生准备:(1)提前阅读有关动物的书籍或文章。
(2)准备笔记本和笔,记录学习内容和思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各种动物的形象。
(2)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动物的特征和习性。
2. 新课内容:(1)介绍动物的基本特征和习性,如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等。
(2)讲解动物的通讯方式,如叫声、体态、气味等。
3. 课堂活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动物信息和特点。
(2)小组竞赛,看哪个小组能说出更多动物的通讯方式。
4. 创作练习:(1)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力,创作关于动物说话的故事。
(2)学生互相交流故事,分享彼此的创意和感受。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选择一种动物,深入了解其特征和习性,准备下一节课的分享。
2. 让学生继续创作关于动物说话的故事,下一个阶段进行分享和讨论。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发言、讨论和创作活动。
《动物说话》教案
![《动物说话》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2fe1d20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b2.png)
《动物说话》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不同动物的声音特征和表达方式。
(2)培养学生对动物语言的兴趣和保护动物的意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倾听、模仿等方法,让学生体验动物语言的特点。
(2)运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手段,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增强对动物的同情心。
(2)教育学生尊重生命,关注生态环境,树立保护动物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让学生了解不同动物的声音特征和表达方式。
(2)培养学生对动物语言的兴趣和保护动物的意识。
2.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倾听、模仿等方法,体验动物语言的特点。
(2)利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手段,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收集相关动物的声音素材,如音频、视频等。
(2)准备教学课件,展示不同动物的声音特征和表达方式。
(3)准备角色扮演道具,如头饰、尾巴等。
2. 学生准备:(1)预习相关动物的声音特征和表达方式。
(2)准备与动物说话相关的词汇和短语。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动物的声音,引导学生关注动物语言。
(2)邀请学生分享预习成果,介绍自己喜欢的动物及其声音特征。
2. 新课内容:(1)讲解不同动物的声音特征和表达方式,如鸟类、哺乳动物等。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倾听、模仿等方法,体验动物语言的特点。
3. 实践环节:(1)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不同动物,模拟其说话场景。
(2)鼓励学生运用所学词汇和短语,进行动物说话的创作。
(1)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彼此的收获和感受。
(2)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树立保护动物的意识。
五、作业布置1. 完成一篇关于动物说话的短文,可以是故事、日记或说明文等形式。
2. 观察身边的动物,记录它们的声音特征和表达方式。
3. 收集有关动物说话的资料,进行阅读分享。
动物说话课公开课教案
![动物说话课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9e94eb4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ccce709.png)
动物说话优质课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动物的叫声和行为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通过学习动物的语言,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喜爱和保护意识。
3.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合作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几种常见的动物及其叫声。
2. 学习动物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
3. 进行口语表达和角色扮演活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动物的叫声和行为特点,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喜爱和保护意识。
2. 教学难点:学习动物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合作交流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和倾听动物的叫声和行为特点。
2. 互动法: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景教学法:创设情景,让学生在实际情景中学习和运用动物的语言。
五、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括动物的图片、叫声和行为特点。
2. 教学素材:动物图片、玩具等。
3. 教学场地:宽敞的教室,便于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和活动。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动物叫声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探究学习:让学生观察和倾听不同动物的叫声和行为特点,总结动物的语言特点。
3. 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动物的语言表达方式,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4.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动物之间的交流,体会动物的语言特点。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对动物的喜爱和保护意识。
七、课堂练习1. 让学生模仿动物的叫声和行为特点,进行口语表达练习。
2. 学生互相评价,教师给予鼓励和建议。
八、拓展活动1. 学生分组,创作关于动物语言的短剧,进行课堂表演。
2. 学生互相评价,教师给予鼓励和建议。
九、课后作业1. 让学生观察身边的动物,记录它们的叫声和行为特点。
十、教学反思1.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自我评价,总结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
2. 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自己的收获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小学科学《动物说话》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动物说话》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ab6f48d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15.png)
小学科学《动物说话》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能够:1. 知晓一些动物的特点和性;2. 知道动物之间是如何通过声音进行沟通的;3. 学会识别并模仿一些常见动物的叫声。
二、教学内容1. 动物的特点和性;2. 动物之间的沟通方式;3. 常见动物的叫声。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新课1. 利用图片、视频或实物引导学生讨论动物会说话吗,如何说话等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步骤二:展示和讲解1. 展示一些动物的图片,并向学生介绍这些动物的特点和性,包括它们的体型、生活环境、食物性等。
2. 通过图片、视频或声音录音片段,向学生展示动物之间的沟通方式,如鸟儿的鸣叫、狗的吠叫、猫的喵喵叫等。
3. 解释动物通过声音进行沟通的原理,如鸟儿的鸣叫可以表达警告、求偶、宣示领地等信息。
步骤三:动手实践1. 分发图片卡片,让学生根据图片模仿动物的叫声。
可以选择一些常见的动物,如鸟儿、狗、猫、猪等。
2. 学生可以以小组形式展示自己模仿的动物叫声,其他学生尝试猜测模仿的动物是哪种。
步骤四:总结和评价1.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肯定他们的参与和努力。
2. 总结动物之间沟通的方式以及学生们学到的新知识。
3. 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动物的世界,多观察、多了解,培养对自然的兴趣。
四、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参与情况和对问题的回答准确性;2. 评价学生在动手实践环节中对动物叫声的模仿能力;3. 检查学生完成的练或作业。
五、拓展延伸1. 鼓励学生调查更多动物之间的沟通方式,例如蚂蚁通过化学物质进行信息传递。
2. 探索一些特殊动物的沟通方式,如海豚的鸣叫、蝉的鸣叫等。
3. 进一步了解动物叫声的原理,如不同频率和音调的含义等。
六、教学资源1. 动物图片、视频和录音片段;2. 动物叫声图片卡片;3. 课件或投影仪。
以上为《动物说话》课程设计,希望能够帮助您。
如有需要其他帮助,请随时提问。
《动物说话》教案
![《动物说话》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6ce6da8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27.png)
《动物说话》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不同动物的叫声和特点;(2)培养学生对动物的观察和分析能力;(3)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描述动物叫声和特点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倾听、模仿等方法,让学生体验动物说话的乐趣;(2)运用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喜爱和保护意识;(2)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不同动物的叫声和特点,培养学生对动物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语言描述动物叫声和特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出示各种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动物的名字;(2)学生讨论:你最喜欢的动物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2. 新课内容:(1)教师播放各种动物的叫声,让学生猜测是哪种动物;(2)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予反馈并介绍该动物的特点;(3)学生模仿动物的叫声和动作,感受动物的乐趣。
3. 实践环节:(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动物,研究其叫声和特点;(2)学生代表汇报研究成果,并表演动物的叫声和动作;(3)教师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四、作业布置1. 观察周围的动物,记录它们的叫声和特点;2. 写一篇关于你喜欢的一种动物的短文,描述它的叫声和特点。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动物叫声和特点的认知程度;2. 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 学生模仿动物叫声和动作的表现;4. 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5. 学生对大自然和动物的关爱意识。
七、教学资源1. 各种动物的图片;2. 各种动物的叫声资料;3. 教学PPT;4. 作业本。
八、教学策略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和听动物叫声,了解动物的特点;2. 运用参与式教学法,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运用情感教学法,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喜爱和保护意识。
一年级动物说话教案
![一年级动物说话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7ab2744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9f.png)
一年级动物说话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各种动物的特征和习性。
2. 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喜爱和保护意识。
3.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和了解各种动物的名字和特征。
2. 通过观察和模仿,让学生学会模仿动物的叫声和动作。
3. 培养学生用语言描述动物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各种动物的特征和习性。
2. 难点:培养学生用语言描述动物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各种动物的特征和习性。
2. 模仿法:让学生模仿动物的叫声和动作。
3. 描述法:让学生用语言描述动物的特征和习性。
五、教学准备:1. 准备各种动物的图片或视频。
2. 准备动物的叫声和动作的音频或视频。
3. 准备记录学生表达的语言的工具。
教案示例:第一节:认识动物1. 导入:教师向学生展示各种动物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动物。
2. 学生观察动物的特征和习性,模仿动物的叫声和动作。
3. 学生用语言描述动物的特征和习性。
第二节:模仿动物的叫声和动作1. 教师向学生展示各种动物的叫声和动作的音频或视频,引导学生模仿。
2. 学生分组进行模仿比赛,比比谁模仿得最像。
3. 学生展示自己的模仿成果,大家共同欣赏。
第三节:描述动物的特征和习性1. 教师向学生展示各种动物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动物的特征和习性。
2. 学生分组进行描述比赛,比比谁描述得最准确。
3. 学生展示自己的描述成果,大家共同欣赏。
第四节:保护动物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保护动物,让学生认识到保护动物的重要性。
2.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保护动物,提出具体的保护措施。
3. 学生展示自己的保护措施,大家共同分享。
第五节: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受。
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六、教学内容:1. 学习动物的分类和特征。
《动物说话》音乐教案优秀7篇
![《动物说话》音乐教案优秀7篇](https://img.taocdn.com/s3/m/ddb00a6f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a7.png)
《动物说话》音乐教案优秀7篇《动物说话》音乐教案篇一课型:以歌唱教学为主的综合课教学内容:唱:《动物说话》教材分析:本课教学内容是苏少版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听,谁在唱歌》中歌曲《动物说话》。
注重培养孩子“音乐以听觉为基础”的意识和灵敏的“音乐耳朵”,以会唱歌的动物引领孩子感受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声音,从中学会倾听,培养乐感,激发创造,体验快乐。
《动物说话》是一首活泼风趣的儿童歌曲,歌曲表现了小鸡、小鸭“说话”时形象的声音和可爱的模样,充满游戏性和活动性。
演唱时可以模拟小动物的叫声,也可以用节奏动作表现想象,歌词编创,既有模仿,也有较为广阔的想象空间。
设计思路:本课教学,通过引导学生模仿小动物说话,运用图片、师生接龙、律动、歌唱等不同的活动方式,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
兴趣。
强调倾听音乐的重要性,在音乐活动中模仿动物叫声,并在间奏处做出表演动作,发掘学生的表演潜能。
教学目标:1.用自然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激发对音乐的兴趣。
2.在模仿、体验、合作中感受歌曲特点。
3.模仿动物说话创编歌词,在歌曲间奏处做出律动。
教学重难点:1.用自然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模仿动物说话创编歌词,在歌曲间奏处做出律动。
教学用具:多媒体钢琴打击乐器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1.模仿动物叫声师:今天呀,我们来到了动物园,大家能模仿这些小动物的叫声吗?生:能。
(展示图片)【小羊】生:咩咩咩【小猫】生:喵喵喵【小狗】生:汪汪汪【青蛙】生:呱呱呱【小鸡】生:叽叽叽【小鸭】生:嘎嘎嘎师:看来大家都很细心,知道这些小动物是怎样说话的!下面我们来玩一个小游戏,我来问,你来答。
比如我问“小羊说话?”你们回答我“咩咩咩”。
(响板打恒拍)2.师生接龙小游戏师:小羊说话生:咩咩咩师:小猫说话生:喵喵喵师:小狗说话生:汪汪汪师:青蛙说话生:呱呱呱师:小鸡说话生:叽叽叽师:小鸭说话生:嘎嘎嘎【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动物图片,模仿小动物的叫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课堂氛围,在师生接龙的游戏中熟悉歌词、感受节拍,为本课教学做好铺垫。
《动物说话》教案
![《动物说话》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6552e05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28.png)
《动物说话》教案《动物说话》教案《动物说话》教案篇1活动目标:1、认真倾听,根据图片提示理解故事基本情节内容。
2、能根据故事情节开展合理想象,大胆积极地发表个人意见。
3、感受神话故事语言特点,喜欢神话故事中乐于助人的形象。
活动准备:1、幼儿了解动物的各种叫声并知道八哥鸟会学简单人话。
2、故事图片、实物投影。
活动过程:1、猜想引发兴趣。
师:小朋友们,动物会说人话吗?师:你知道的动物是怎么“说话”的?(幼儿学一学各种动物的叫声)师:很久很久以前,动物们可是会说人话的,现在它们怎么都不说话了呢,这里有个古时候的神话故事,听完大家就会明白了。
二、完整欣赏故事,了解故事内容,掌握主要情节。
师有感情地讲述故事,(图片实物投影)提问:故事里讲了什么?动物们为什么不会说话了呢?自由小组交流后个别发表意见。
(引导幼儿简单概括故事情节进行讲述)2、利用提问,帮助幼儿深入理解故事。
①天神有个什么想法?②你觉的.天神有这样的想法,好吗?为什么?③天神是怎么做的?1、智水有什么用?哑水又有什么用?他们分别装在哪里呢?2、青蛙知道天神的秘密了告诉了谁?为什么它要这么做?3、这个人是个怎样的人?4、讨论:喜欢故事里的谁?不喜欢谁?说说为什么?(帮助幼儿从故事中的人物事件中明辨是非,增强正义感。
)三、集体借助投影提示完整讲述故事。
《动物说话》教案篇2教学内容:歌曲教学《动物说话》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对描写小动物的歌曲感到有趣,知道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人与动物应和谐相处。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用愉快的心情演唱《动物说话》这首歌曲,并领会歌曲中爱环境、爱动物的情感。
创造性地参与音乐活动,尝试进行音乐创编活动,初步创编歌词的乐趣。
3.知识技能目标:学习“X X | XX X | ”的节奏型,能准确运用在歌曲中。
教学重点:能用听唱法完整的演唱、表现、创编歌曲。
教学难点: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动物说话》,并进行创造性的音乐实践活动。
《动物说话》教案
![《动物说话》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6069757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74bd34b.png)
《动物说话》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不同动物的叫声和特征;(2)培养学生对动物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听动物的叫声,培养学生对动物的感知能力;(2)通过模仿和表演,提高学生的表达和表演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喜爱和保护意识,让学生明白动物是人类的朋友。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不同动物的叫声和特征,培养学生对动物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难点:让学生能够模仿和表演不同动物的叫声和动作。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展示不同动物的图片和叫声;2. 准备一些动物的玩偶或者图片,用于学生模仿和表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通过播放一首关于动物的儿歌,引起学生的兴趣;(2)教师提问:“你们都知道哪些动物?它们是怎么叫的?”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
2. 教学内容:(1)教师展示PPT,一一介绍不同动物的图片和叫声,如狗、猫、鸟、猪等;(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动物的特征和叫声,如形态、颜色、叫声等;(3)教师邀请学生模仿和表演不同动物的叫声和动作。
3. 实践环节:(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动物,学生互相模仿和表演动物的叫声和动作;(2)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鼓励和指导。
4.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学习的动物叫声和特征;(2)教师提问:“你们觉得哪些动物的叫声最有趣?”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3)教师强调保护动物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关爱动物。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观察和记录家里或身边的动物的叫声和特征,如宠物、鸟类等;2. 学生尝试模仿和表演所观察到的动物的叫声和动作,可以邀请家人一起参与。
六、教学延伸: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动物,进行模拟对话;2. 学生可以自由组合,选择不同的动物进行对话,如狗与猫、鸟与猪等;3.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鼓励和指导,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提高表达和交流能力。
《动物说话》教案及教学反思
![《动物说话》教案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ad9c6ca0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bcf8058.png)
《动物说话》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不同动物的叫声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3. 提高学生观察、倾听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认识不同动物的叫声和特点。
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倾听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 准备动物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准备相关动物的叫声音频。
3. 准备观察记录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喜欢的动物,引出本课主题。
2. 出示动物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动物的名字。
3. 播放动物叫声,让学生猜猜是哪种动物,并说出其特点。
4. 引导学生观察动物的生活习性,了解它们为什么发出这样的叫声。
5.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不同动物的叫声和特点。
6. 每组选取一种动物,进行角色扮演,模仿动物的叫声和动作。
7. 小组展示,其他同学评价,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8. 总结本课所学内容,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
五、教学反思:1. 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得到了提高,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2. 学生能观察到不同动物的叫声和特点,观察、倾听和表达能力有所提高。
3. 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互动良好。
改进措施:1. 在教学中,可以加入更多有趣的动物故事,让学生更加喜爱动物。
2. 增加户外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动物的叫声和特点。
3. 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动物观察和研究,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
六、教学拓展:1. 让学生收集其他动物的叫声和特点,进行课堂分享。
2. 组织一次户外活动,让学生近距离观察动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
3. 开展动物知识竞赛,检验学生对动物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课后作业:1. 让学生绘制一幅自己喜欢的动物图画,并写上动物的名字和特点。
2. 观察家中或周边的动物,记录它们的叫声和行为,与家人分享。
3. 搜集有关动物的资料,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八、教学评价:1. 学生对动物的认知程度。
2. 学生观察、倾听和表达能力的提高。
3. 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动物说话》教案
![《动物说话》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cbbaa7a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bf.png)
《动物说话》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不同动物的特征和习性。
2. 培养学生对动物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引导学生通过模仿和表演,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介绍几种常见的动物,如狗、猫、鸟、猴子等。
2. 了解动物的叫声和特征,如狗的忠诚、猫的温柔等。
3. 学习模仿动物的叫声和动作,如模仿狗叫、猫捉老鼠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不同动物的特征和习性,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模仿和表演,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学生观察不同动物的特征和习性。
2. 模仿法:让学生模仿动物的叫声和动作。
3. 表演法:让学生通过表演,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五、教学准备:1. 图片或视频素材:狗、猫、鸟、猴子等动物的图片或视频。
2. 教学道具:狗、猫、鸟、猴子等动物的玩具或模型。
3. 教学场地:宽敞的教室或户外活动场地。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动物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动物的名称。
2. 新课内容:教师介绍动物的特征和习性,如狗的忠诚、猫的温柔等。
3. 模仿练习:学生模仿动物的叫声和动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4.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动物,进行模仿和表演。
七、教学拓展:1. 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一种动物,进行深入了解和研究。
2. 学生可以尝试创作关于动物的故事或诗歌。
3. 组织学生参观动物园或野生动物保护区,增加对动物的了解。
八、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模仿和表演能力,评价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2. 学生自评和互评,了解自己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和收获。
3.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参与度进行评价。
九、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考虑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以及学生的反馈意见。
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十、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继续深入学习其他动物的特征和习性。
《动物说话》教案
![《动物说话》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b13cfa5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5318f0a.png)
《动物说话》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不同动物的叫声和特征;(2)培养学生对动物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倾听、模仿等方法,让学生体验动物说话的特点;(2)运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沟通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尊重生命的意识;(2)提高学生对动物说话现象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动物的叫声和特征;2. 分析动物说话的原因和机制;3. 模仿动物的说话特点进行创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不同动物的叫声和特征,培养学生对动物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2. 教学难点:分析动物说话的原因和机制,模仿动物的说话特点进行创作。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资源:动物图片、视频、音频等;2. 教学工具:投影仪、音响设备、白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动物叫声音频,引导学生猜测对应的动物;(2)展示动物图片,让学生说出动物的特征。
2. 探究与交流:(1)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动物为什么能够说话,说话的原因和机制是什么;(2)小组汇报: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总结动物说话的特点。
3. 模仿与创作:(1)让学生模仿动物的说话特点,进行趣味性的角色扮演;(2)引导学生运用创新的思维,创作以动物说话为主题的故事或诗歌。
4. 总结与反思:(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动物说话的特点;(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动物,尊重生命。
5. 作业布置:(1)观察身边的动物,记录它们的叫声和特征;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
2. 作业评价:评价学生观察动物的认真程度以及他们对动物说话现象的理解和感悟。
3. 创作评价:评价学生对动物说话特点的模仿程度以及作品的创意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拓展:1. 开展校园动物运动会,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体验动物的说话特点;2. 组织学生参观动物园或野生动物保护区,深入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和交流方式。
讲故事小动物说话教案
![讲故事小动物说话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74f8eed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85.png)
讲故事小动物说话教案教案,小动物说话。
一、教学目标。
1. 能够理解和运用故事中小动物的语言和情感。
2. 能够通过角色扮演和表演,模仿小动物的语言和情感。
3. 能够通过故事学习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和行为特点。
二、教学重点。
1. 理解和模仿小动物的语言和情感。
2. 表演和角色扮演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和行为特点。
三、教学难点。
1. 让学生真实地理解和表演小动物的语言和情感。
2. 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和表演,学习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和行为特点。
四、教学准备。
1. 故事《小动物说话》。
2. 小动物面具和服装。
3. 角色扮演道具。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教师先向学生介绍故事《小动物说话》,并简要描述故事中的小动物形象和情节,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故事讲解。
教师向学生讲解故事《小动物说话》,重点介绍小动物的语言和情感,以及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和行为特点。
3. 角色扮演。
教师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小动物,如兔子、狐狸、小熊等,然后给学生分发相应的面具和服装,让他们通过角色扮演,模仿小动物的语言和情感,展现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和行为特点。
4. 表演训练。
教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指导和训练,让他们更真实地理解和表演小动物的语言和情感,以及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和行为特点。
5. 小结。
教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点评和总结,夸奖他们的表现,并再次强调小动物的语言和情感,以及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和行为特点。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模仿小动物的语言和情感,通过角色扮演和表演,学习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和行为特点。
同时,学生也在表演中锻炼了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继续引导学生通过故事和角色扮演,更好地理解和表演小动物的语言和情感,以及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和行为特点。
《动物说话》教案
![《动物说话》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9d3473a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93e6209.png)
《动物说话》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不同动物的声音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3.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介绍不同动物的声音和特点。
2. 分析动物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3. 探讨人类如何与动物交流。
三、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学生观察不同动物的声音和行为。
2. 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3. 实践法:让学生模拟与动物交流的场景。
四、教学准备:1. 图片或视频素材:不同动物的声音和行为。
2. 教学卡片:动物的声音和特点。
3. 模拟动物玩具或道具:用于实践环节。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不同动物的声音和行为,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2. 探究:让学生观察和分析不同动物的声音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动物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3. 实践:让学生模拟与动物交流的场景,培养学生与动物沟通的能力。
4. 分享: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引导学生关注和保护动物。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动物声音和特点的认知。
2. 评估学生在实践环节与动物交流的能力,观察他们的表达和沟通技巧。
3. 收集学生的分享和讨论,分析他们的观点和态度。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动物观察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不同动物的声音和行为。
2. 邀请动物专家或保护组织成员来校进行讲座,增加学生对动物保护的认识。
3. 开展动物保护主题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动物保护的行动。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兴趣和认知水平。
2. 思考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和思考。
3. 考虑教学评估的方式是否全面,是否能够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九、教学建议:1. 建议在教学过程中多采用生动有趣的素材,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鼓励学生在实践环节中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动物说话》教案及教学反思
![《动物说话》教案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525c7b43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53.png)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动物说话》课时安排:2课时年级:一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动物的叫声和人类语言的相似之处,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通过学习动物的语言,引导学生尊重和保护动物,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3.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 让学生了解各种动物的叫声特点。
2. 培养学生模仿动物叫声的能力。
教学难点:1. 学生对动物叫声的辨别和模仿。
2. 学生对环保意识的培养。
教学准备:1. 图片或视频素材:各种动物的叫声图片或视频。
2. 教学道具:动物头饰、图片等。
3. 教学课件:PPT或黑板。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向学生展示各种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动物的名字。
2. 学生分享自己知道的动物叫声。
二、新课内容(15分钟)1. 教师播放各种动物的叫声,让学生辨别并说出动物的名字。
2. 教师讲解动物叫声的特点,引导学生模仿动物的叫声。
3.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动物,模仿动物的叫声。
三、实践环节(1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仿动物之间的对话。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发音和表达。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分享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收获。
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强调保护动物和环境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动物叫声,让学生辨别并说出动物的名字。
2. 学生模仿动物的叫声。
二、深入学习(15分钟)1. 教师讲解动物叫声的意义和作用。
2. 学生讨论:如何保护动物和环境。
三、实践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设计一个关于保护动物和环境的宣传标语。
2. 教师巡回指导,提出修改意见。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宣传标语,分享保护动物和环境的心得。
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强调环保意识的重要性。
五、教学反思1. 教师总结课堂教学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2. 学生反馈学习过程中的感受,提出意见和建议。
《动物说话》教案
![《动物说话》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b7fd47d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b37331b.png)
《动物说话》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不同动物的声音特征和表达方式。
(2)培养学生对动物语言的感知和模仿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倾听、模仿等方法,让学生体验动物语言的特点。
(2)培养学生观察动物、倾听动物声音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喜爱和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不同动物的声音特征和表达方式。
难点:培养学生对动物语言的感知和模仿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不同动物的声音和图片。
2. 准备相关动物的视频素材。
3. 准备一些动物玩具或图片,用于学生模仿和展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展示PPT,让学生观察不同动物的声音和图片。
(2)引导学生关注动物的声音特点和表达方式。
2. 学习动物语言:(1)教师播放相关动物的视频素材,让学生倾听动物的声音。
(2)引导学生模仿动物的声音和表情。
3. 小组讨论:(1)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自己喜欢的动物及其声音特点。
(2)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大家共同学习。
4. 模仿展示:(1)学生自行选择一个动物,模仿其声音和表情。
(2)大家在班级内进行展示,互相评价、学习。
(2)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受。
五、课后作业:1. 观察身边的动物,记录它们的声音特点和表达方式。
2. 模仿一个动物的声音和表情,拍摄视频或照片,分享到班级群。
3. 写一篇关于动物语言的短文,谈谈自己对动物语言的认识和感受。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模仿、小组讨论等,评估学生的积极性。
2. 模仿能力:评价学生在模仿动物声音和表情时的准确性和表现力。
3. 观察与记录:检查学生课后观察动物并记录的声音特点和表达方式,评估学生的观察力和记录能力。
4. 写作能力:评估学生写的关于动物语言的短文,考察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一年级动物说话教案
![一年级动物说话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67e7090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f3.png)
一年级动物说话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认识动物名称,了解动物的特点。
(2)培养学生观察动物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描述动物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描述、模仿等方法,让学生深入了解动物的特点。
(2)运用游戏、表演、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提高学生的爱心。
(2)培养学生尊重生命、保护动物的意识。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观念。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动物名称及特点。
2. 观察动物,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3. 描述动物,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4. 模仿动物说话,培养学生表演能力。
5. 讨论动物生活环境,培养学生关注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认识动物名称,了解动物特点,培养学生观察、描述、模仿能力。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描述动物,关注生态环境。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动物图片、视频、道具等。
2. 学具:笔记本、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展示动物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动物名称。
(2)简要介绍动物特点,激发学生兴趣。
2. 观察与描述:(1)教师组织学生观察动物,引导学生注意动物的外貌、动作等特点。
(2)学生用语言描述所观察到的动物,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3. 模仿与表演:(1)教师引导学生模仿动物的动作、声音等,进行表演。
(2)学生互相评价,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4. 讨论与思考:(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动物的生活环境。
(2)学生讨论动物的生活环境,发表自己的看法。
(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6. 作业布置:(1)观察家里或身边的动物,用语言描述其特点。
(2)画一幅自己喜欢的动物,并写上其名称和特点。
7. 板书设计:认识动物→观察与描述→模仿与表演→讨论与思考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合作意识等,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
动物说话幼儿园教案
![动物说话幼儿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3ad8a87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fb.png)
动物说话幼儿园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通过动物说话的游戏,了解各种动物的叫声、习性和特点;2.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3.通过参与游戏,提高幼儿的听说能力;4.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准备1.动物图片或挂图;2.模仿动物叫声的录音设备;3.爱心,好评等奖励物品;4.清晰易懂的动物信息卡片;5.准备助教或志愿者。
三、教学步骤步骤1:介绍动物并展示图片(准备时间10分钟)为了让幼儿了解各种动物的外貌特征,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动物图片或挂图。
教师可以与幼儿一起讨论不同的动物,例如:大象、老虎、狮子、熊猫、猴子等。
教师可以告诉孩子们每一种动物的特点,例如老虎是有黑白相间的条纹、身体很强壮的动物。
然后为每种动物做一个简单的信息卡片,尽量让卡片信息简单易懂。
步骤2:模仿动物叫声(时间10分钟)教师可以向每位学生播放机器制造的动物叫声(例如虎咆哮声、狮子吼声、猩猩发出的声音等)。
然后请学生们跟着录音机模仿动物叫声,这是一个很好的让幼儿了解动物的习性的方法。
步骤3:游戏时间(时间30分钟)1.介绍游戏规则将幼儿分成几组,每次随机选出一组幼儿扮演动物,然后其他小组的幼儿将需要和这个动物说话,尝试猜出这个动物是什么种类的。
如果能猜中,那么这个小组会获得一个爱心、好评等奖励物品。
2.游戏进行在游戏开始前,教师首先应该让学生们看一下本轮游戏将扮演的动物和动物的信息卡片,这是为了更好的让幼儿们了解从哪些方面去猜这个动物,例如动物的外貌特征、毛发或特有的叫声等。
3.集体总结一轮游戏结束后,教师可以和学生们一起讨论每个动物有什么独特的特征和习性,这将帮助小朋友理解不同的动物。
步骤4:教学总结(时间10分钟)老师可以总结一些幼儿们猜动物的经验和技巧。
例如,了解动物外貌特征,可以通过声音来猜测出动物种类等。
然后老师可以提醒学生:不仅要关注动物的外貌和声音,还要学习他们的行为特征和习惯。
四、课后作业让学生们回家找一些关于动物习性和特点的书,然后给他们简单介绍或阅读他们选择的书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动物说话教案【篇一:《动物说话》音乐教案】第四课《可爱的动物》备课人:程春花教学内容:表演《动物说话》教材分析:歌曲《动物说话》《动物说话》是一首歌谣风格的创作歌曲,2/4拍,五声降E羽调式,一段体结构。
歌曲的节奏简单,以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为主。
旋律较为平和,级进与小跳相结合,采用重复、模进、变化重复的手法,紧密结合了语言的特点,表现了小动物稚嫩的拙态和叫声。
乐句间加花伴奏的应用,使歌曲风趣、富于变化,又仿佛是小动物机警的神态。
最后8小节尾奏多采用16分音符的节奏和断音奏法,使小动物的形象得到补充,歌曲显得丰满完整。
是一首便于表演的儿童歌曲,很有趣味。
课时安排:1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用亲切、柔和的声音演唱《动物说话》。
能力目标:能按节奏和节拍的强弱读歌谣。
情感目标:让他们在歌声与表演中表达出对小动物的爱护之情。
教学重难点:1、用亲切、柔和的声音演唱《动物说话》。
3、为歌曲创编动作和歌词。
教学准备:录音机、电子琴、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
1、师生问好。
2、孩子们,森林里要开音乐会,我们一起去吧!《打招呼》(2∕4 ∣2∣∣ 2 ‖小狗小狗打招呼汪汪汪汪汪汪汪)二、学习目标这些动物可爱吧!这节课我们就和可爱的小动物一起渡过。
(板书课题,齐读两遍)播放多媒体课件:(首先要仔细细听,然后按要求去做,你就能闯关成功参加我们的音乐会请听任务一。
)1、会唱《动物说话》这首歌曲。
2、创编歌词,并能表演。
三、先学后教1、多媒体出示:这项任务有信心完成吗?要想完成今天的任务,必须闯四关:歌词关、节奏关、歌曲关、表演关。
请看第一关,歌词关。
闯关要求在老师这里,非常简单,请同学们注意听。
(自学指导1) a翻开教材21页,比一比谁的动作快,拿出铅笔,读读歌词,看见不认识的字把它圈出来。
(看谁读得快,读好就用你的坐姿告诉我) b仔细聆听歌曲,跟着音乐轻声读歌词,给不认识的字注上拼音。
(比一比谁能用洪亮的声音将歌词读下来。
)恭喜小朋友闯关成功,请看第二关节奏关。
(多媒体出示自学指导1)c仔细聆听歌曲轻轻拍手,注意拍准节奏,听后同桌相互拍一拍。
2分钟后,比一比谁拍得准确。
(多媒体出示歌词)2、检测(根据上面的要求逐一检测)指名请一名学生拍小鸡说话,一名学生说小鸭说话。
全班一起拍节奏。
3、让我们一起再来看看书,这首歌曲游戏诶地方是没有歌词的,那位小朋友找到了?对,我们把没有歌词的地方叫做间奏,快速读三遍。
在间奏处加上拍手、跺脚、耸肩就更好了。
b按节奏加上自己的动作。
(恭喜小朋友闯关成功,请看第四关,歌曲关。
)4、自学指导二(多媒体出示)仔细聆听歌曲3遍,小声跟唱,加上间奏的动作。
(比一比,谁学得快唱得准确)5、检测指名检测2名学生,谁来说说他在节奏,音准声音怎么样?6、跟琴学唱,有问题的学唱,没有问题的不学唱。
7、齐唱老师也想加入你们,可以吗?老师唱前半句,你们接唱。
四、当堂训练(恭喜小朋友闯关成功,请看第四关,表演关。
)1、森林音乐会就要开始了,动动物国王高兴极了,想听你们唱歌,也想看你们的舞蹈。
怎么办呢?以小组为单位为歌曲创编动作。
2、汇报表演。
3、动物王国里只有小鸡小鸭吗?还有什么动物,能能用歌曲表达出来吗?4、学生创编。
5、请学生表演。
其他学生猜一猜表演的什么动物?有兴趣的学生可以跟着表演。
6、同学们请看老师手里有一样东西,你们认识吗?四人一小组,每小组一个,仔细观察这件物品的样子、作用、演奏姿势,并试着为歌曲伴奏。
7、交流、汇报。
在这个音乐会上,把你们最美丽的歌声唱出来,表演出来。
五、课堂小结和可爱的动物一起参加了这么盛大的音乐会,你觉得怎么样?那就感谢我们可爱的动物吧!森乐音乐会结束了,让我们一起跟它们说声再见吧!(放音乐,排队做动作走出教室。
)板书设计动物说话课后小记:【篇二:《动物说话》教案及教学反思】动物说话教案设计韶关市翁源县龙仙镇第三小学李翠玲教学目标:1.知道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人与动物应和谐相处。
2.能用愉快的心情演唱《动物说话》这首歌曲,并领会歌曲中爱环境、爱动物的情感。
3.创造性地参与音乐活动,尝试进行音乐创编活动,初步创编歌词的乐趣。
4.学习x x | xx x | 的节奏型,能准确运用在歌曲中。
教学重点:能用听唱法完整的演唱、表现、创编歌曲。
教学难点: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动物说话》,并进行创造性的音乐实践活动。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头饰等。
教学方法:借助律动的形式辅助教学、启发式、引导式、听唱法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一.猜谜导入师:分别用幻灯片出示小鸡,小鸭,小鸟的谜语生:猜出小鸡,小鸭,小鸟的谜底。
二.寓教于乐师:先听我拍,然后请大家模仿我的拍节奏 x x | xx x |生:拍x x | xx x |师:我们用这个节奏给下面这段音乐伴奏怎么样?(播放歌曲《动物说话》的伴奏乐)生:表示愿意做并听音乐进行伴奏。
师:评价学生的作为。
师:第一周,我们学习了第一课《我上学了》。
第二周, 我们学习了第二课《好朋友》。
第三周,我们学习第三课《动物说话》,哪些同学喜欢小动物呢?告诉大家你喜欢哪种小动物呢?(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生:举手发言师:你们喜欢这么多小动物,今天老师带来的歌曲《动物说话》中,请喜欢小动物的同学仔细听听歌曲中唱了哪些小动物,这些小动物是说了什么话。
(播放歌曲《动物说话》)生: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
师:提问:谁记得老师刚才提的什么问题?小动物出场的顺序是什么?(检查学生是否听清老师的问题)生:回答问题------小鸡、小鸭、师:它们是怎样说话乐吗?它们说的是什么呀?生:小鸡:叽叽叽小鸭说话:嘎嘎师:大家记得真清楚,谁记得,小动物们说话之后歌曲就有停顿,就好像小动物们说累了,缓和一下再说,这些地方是用伴奏的形式出现的。
我们一起再来听一遍。
生:再次感受作品。
三.学唱歌曲(阶段目标:指导学生用自然的声音、活泼、愉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1.学习第一段歌词师:歌曲中有停顿,我们加上拍手 x x| xx x|生:尝试用拍手的方式进行伴奏。
师:我用这样的动作代表小鸡在说话(双手食指并在一起按照节拍点两下),停顿的地方大家进行拍手伴奏2.合作学习师生合作(教师唱歌词,学生拍手)生生合作(学生分成两组,学生唱词,学生拍手)师:小鸡说话声音很好听,很短,小鸭唱歌跟它一样吗?还是那样短吗?(播放第二段歌词)生:自主表现。
3.学习第二段歌词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第二段歌词4.完整演唱歌曲师:刚才我们花费了些时间,分别学习了三段歌词,现在,我们能不能把三段歌词连起来演唱一下?生:完整演唱歌曲四、创造表现师: 生活中一定还有其他可爱的小动物,请把你喜欢的小动物编进这首歌曲里,使歌曲更加丰富。
生:分组进行创编师:把你们创编的歌词唱给大家听,好不好?生:上台展示师:给大家评价的机会五、完美结课1.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大家要爱护小动物,人与动物和谐相处。
2.听音乐离开教室。
《动物说话》教学反思上这课必须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结合我自己的所长,让孩子们能在这节音乐课中受益最大,让孩子们更爱音乐,作为一个低年级的音乐老师,现在主要的任务是引领他们走进音乐的殿堂,为他们打开音乐的大门,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根据这样理念我设计了《动物说话》这课。
结合学生年龄特点,从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入手,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能够很自然的做到以民主的态度、商量的口吻、轻松的语言,指导学生进行音乐活动,放手给学生一个充分自由发挥的空间,使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一种积极的活跃的状态。
这样既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又使他们学得开心、学得主动。
【篇三:动物说话教学设计】《动物说话》教学设计植物园小学杨璞月教学目标1.学习“节奏型,并能准确运用在歌曲中。
2.能用愉快的心情延长《动物说话》这首歌曲。
3.通过学唱歌曲培养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4.创造性地参与音乐活动,尝试进行音乐编创活动,感受编创活动的乐趣,并能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用亲切柔和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难点:准确的运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用具钢琴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导入新课1.师生问好, 播放歌曲《数蛤蟆》,学生随歌曲律动。
2.师:“可爱的小青蛙把我们带到了池塘边,孩子们,池塘边要开音乐会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3.师: “音乐会开会了,听!有哪些小动物为我们表演了节目?(播放歌曲一二段)4. 生: 小鸡、小鸭二、新课教授1.节奏练习师:看!小鸡小鸭像我们走过来了,可是它们叽叽喳喳的好像在争论什么问题,我们一起去帮助它们好吗?(出示节奏图片)师:原来小鸡小鸭捡到了两张节奏卡片,可是它们不知道怎么读。
出示节奏,模仿小鸡小鸭的声音来读节奏。
(师带领学生读第一条节奏,第二条节奏由学生自主完成)(用手拍出节奏)2、学唱歌曲(1、2段)①师:同学们非常聪明,通过了我的考验,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歌曲吧!(多媒体出示)仔细聆听歌曲3遍,小声跟唱,加上间奏的动作。
(比一比,谁学得快唱得准确)②按节奏加上自己的动作。
③跟琴学唱,有问题的学唱,没有问题的不学唱。
④老师也想加入你们,可以吗? 老师唱前半句,你们接唱。
师:同学们非常聪明,通过了小青蛙的考验,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歌曲吧!3、自主编创①师:“同学们美妙动听的歌声又吸引到了一些小动物来加入我们的音乐会,听!又有哪些动物加入进来了?”(完整播放歌曲)教师出示歌词、节奏,学生自主模唱。
②师:“森林音乐会就要开始了,动动物国王高兴极了,想听你们唱歌,也想看你们的舞蹈。
怎么办呢?以小组为单位为歌曲创编动作。
三、教学拓展请学生表演。
其他学生猜一猜表演的什么动物?有兴趣的学生可以跟着表演。
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师:“同学们请看老师手里有一样东西,你们认识吗?(出示打击乐器:串铃、响板、双响筒等)仔细观察这件物品的样子、作用、演奏姿势,并试着为歌曲伴奏。
在这个音乐会上,把你们最美丽的歌声唱出来,表演出来。
四、课堂小结师:“今天我们和可爱的动物一起参加了这么盛大的音乐会,你觉得怎么样?那就感谢我们可爱的动物吧!池塘音乐会结束了,让我们一起跟它们说声再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