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顶碗少年》说课稿
《顶碗少年》教案(4篇)
![《顶碗少年》教案(4篇)](https://img.taocdn.com/s3/m/531027e5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a2.png)
顶碗少年教案篇一课题4、顶碗少年教学目的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情得“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3、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重点难点关键:把握主要内容,弄清顶碗少年是怎样面对失败,坚持一次次表演,最后获得成功的步骤师生双边活动个体设计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看过杂技吗?都看过哪些杂技表演?2、师:杂技是一项很复杂的表演“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今天我们就去了解一下顶碗少年的故事二、初读课文1、初读课文,想想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4、你觉得这是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三、品读语句1、画出描写少年表演时的情形以及描写观念的语句,读一读把你的感受和同学交流一下。
2、集体所馈,感情朗读(1)第一次表演(2)第二次表演(3)第三次表演3、从三次表演中,你们从中悟到了什么板书设计4、顶碗少年镇定,自信→紧张、丧失勇气→镇静、自信、充满勇气失败再失败成功失败乃成功之母课后记:略课文语言优美,感情丰富,道理深刻,是进行语言训练和写法训练的好教材。
我本课的设计旨在创设一定的情景,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自主地、自由地阅读,重在运用阅读技能,享受阅读成功的乐趣。
让学生从文本和画面中真切的感受杂技表演是一门艺术,是需要经过演员不懈努力才能成功的。
同时我旨在让学生了解课文的一种写法,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这样在感悟文本的同时,培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尽可能地使语文学习综合化。
一、视频拓展,真实再现情境为让学生了解课文的相关知识,为学生学习课本储备能量,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我在课前谈话中让学生欣赏09年春晚的杂技表演节目《抖杠》,看到学生看得睁大眼睛,张大嘴巴,适时问他们想说什么,他们都说到了杂技表演的不容易,精彩,……从而认识到杂技已经作为一门艺术搬上了春晚的大舞台。
再带着一份崇高的敬意走进少年顶碗的杂技表演,轻松走进课堂。
当在品读课文,文字感受了少年第三次顶碗成功后,我又让学生欣赏顶碗的杂技,画面生动,动作灵活娴熟,结合文字,这样亲近文本又跳出文本,不禁让学生为之感叹。
《顶碗少年》教学设计优秀4篇
![《顶碗少年》教学设计优秀4篇](https://img.taocdn.com/s3/m/5bc7a9b4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a9.png)
《顶碗少年》教学设计9一、教材依据《顶碗少年》是人教课标版第十二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
描写了一场扣人心弦的杂技表演。
顶碗少年在一次表演中,连续两次失误,可是他沉着拼搏,第三次终于获得了成功,博得了观众暴风雨般的掌声。
本篇略读课文情节简单而又一波三折,十分吸引学生;文章表述层次清楚,学生理解起来也比较容易;而作者从“少年、观众、碗”三个角度抓动作、神态、语言具体描写,生动而细腻,很有特色。
二、设计思想对于略读课文,叶圣陶先生说过这样的话:“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是应用。
”“精读课文,是例子,是出发点,目的是指向学会自主阅读。
”因而,本课教学,我尝试隐去教师“明目张胆”地教,转而让学生“粉墨登场”去学。
主要采用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师只是适时点拨。
“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这是六年级阅读教学重点强化的内容,也是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重点训练内容。
因而,在学生自读自悟及交流的过程中,我重点在“主要内容”、“思想感情”、“表达方法”方面作点拨。
三、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握主要内容,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4、学习作者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四、教学重点:1、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从故事中感悟人生哲理。
2、感知作者多角度细腻描写的表达方式,并学以致用。
五、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六、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揭题导入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我国著名作家赵丽宏先生写的《顶碗少年》,一起读课题:(《顶碗少年》)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请大家翻开语文书第十一页,认真地把课文读一遍,包括阅读提示也要读一读。
(二)初读感知,把握全文1、大家认认真真地读了一遍,肯定有不少收获吧。
语文A版五下《顶碗少》word说课稿
![语文A版五下《顶碗少》word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e4ba206c8e9951e79b8927e6.png)
《顶碗少年》说课稿【说教材】《顶碗少年》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一篇略读课文。
描写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杂技表演,演杂技的顶碗少年第一次表演失败了,第二次失败了,但他没有放弃,第三次终于把碗稳住了。
课文语言优美,感情丰富,道理深刻,是进行语言训练和写法训练的好教材。
本篇课文是一篇写人的文章,情节简单而又一波三折,十分吸引学生;文章表述层次清楚,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容易;作者对人物神态,动作和外貌的描写生动细腻,适于学生学习写人文章的方法,并作语言的积累。
文章语句优美,适于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说学情】学生在生活中有过一定的失败体验,课前又做过相关调查,掌握了有关资料,很可能与顶碗少年在某些地方产生共鸣,容易激发起学生向顶碗少年学习百折不挠的精神的热情。
【说理念】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进行激情。
抓住人物语言,进行积累。
【说预设】知识与能力方面: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座无虚席、惊羡、歉疚、惊心动魄、陶醉”等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方面:体会文章蕴含的哲理,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结合课文内容以及收集到的资料信息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说过程】一、课前谈话导入:一位普通的顶碗少年,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过去了二十多年仍记忆犹新。
我想,这位少年同样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让我们一同回到上海大世界的露天剧场,去感受那激动人心的一幕。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全班听读,纠正字音。
3、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三、指导深入理解:1、默读课文,想一想:顶碗少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再次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并对上节课内容进行回顾。
]可用以下问题进行启发:少年两次失败,当时情况如何?观众反映怎样?少年表现有何变化?你从中体会到什么?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课文。
顶碗少年说课稿(精编6篇)
![顶碗少年说课稿(精编6篇)](https://img.taocdn.com/s3/m/62e19d03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aa.png)
顶碗少年说课稿(精编6篇)顶碗少年说课稿(1)六年级下册《顶碗少年》说课稿《顶碗少年》是小学六年级的一篇课文,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应该怎么开展这节课的教学呢?以下是小编精心准备的六年级下册《顶碗少年》说课稿,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说教材】本篇课文是一篇写人的文章,情节简单而又一波三折,十分吸引学生;文章表述层次清楚,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容易;作者对人物神态,动作和外貌的描写生动细腻,适于学生学习写人文章的方法,并作语言的积累。
文章语句优美,适于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说学情】学生在生活中有过一定的失败体验,课前又做过相关调查,掌握了有关资料,很可能与顶碗少年在某些地方产生共鸣,容易激发起学生向顶碗少年学习百折不挠的精神的热情。
【说理念】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进行激情。
抓住人物语言,进行积累。
【说预设】教学目的:1.读懂课文内容,能回答课后问题。
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取得成功。
2.结合课文内容以及收集到的.资料信息,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背诵第6、7自然段。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能回答课后问题。
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取得成功。
教学难点:结合课文内容以及收集到的资料信息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说过程】一、课前谈话导入:一位普通的顶碗少年,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过去了二十多年仍记忆犹新。
我想,这位少年同样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让我们一同回到上海大世界的露天剧场,去感受那激动人心的一幕。
二、指导深入理解:1.默读课文,想一想:顶碗少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再次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并对上节课内容进行回顾。
]可用以下问题进行启发:少年两次失败,当时情况如何?观众反映怎样?少年表现有何变化?你从中体会到什么?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课文。
可以自己学,也可以小组学习探究,也可先自学,再小组合作。
人教版顶碗少年说课稿
![人教版顶碗少年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f8c25f66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902516d.png)
人教版顶碗少年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经典课文——《顶碗少年》。
这篇课文选自老舍先生的短篇小说集《火车上的威风》,通过讲述一个小男孩顶碗的故事,展现了老北京的社会风貌和人物性格。
接下来,我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并能够复述故事情节。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细节描写理解人物性格的能力,以及通过合作学习提高语言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老北京的民俗风情,理解人物的坚韧与乐观精神,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教学内容:1. 生字新词:本课需要学生掌握的生字有“顶”、“碗”、“吆喝”等,新词包括“威风”、“耍把戏”等。
2. 课文理解:通过对课文的朗读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3. 人物分析:分析顶碗少年的性格特点,以及老舍先生通过细腻的笔触如何塑造这一形象。
4. 文化背景:介绍老北京的民俗背景,让学生了解故事发生的历史语境。
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情景模拟:模拟顶碗少年表演的场景,增强学生对故事情节的体验感。
4. 多媒体辅助:使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老北京的民俗风情。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老北京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简要介绍背景知识。
2. 朗读课文:学生齐读课文,感受文章的节奏和韵味。
3. 生字新词学习:教师讲解生字新词,学生跟读并记忆。
4. 课文理解:分段落讲解课文内容,学生回答问题,检验理解程度。
5. 人物分析:讨论顶碗少年的性格特点,分析作者如何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人物形象。
6. 文化背景拓展:介绍老北京的相关民俗,让学生了解故事背后的文化内涵。
顶碗少年说课稿
![顶碗少年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7f63e7a8dd3383c4bb4cd20d.png)
19、顶碗少年说课稿教材简介:顶碗少年是一篇写人的文章,情节简单而又一波三折,十分吸引学生;文章表述层次清楚,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容易;作者对人物神态,动作和外貌的描写生动细腻,适于学生学习写人文章的方法。
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疚、胛、颓”3个会认字。
2.读懂课文内容,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学习重、难点:了解少年是怎样从失败到获得成功的,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学习理念:1、开放课堂,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模式深入理解感悟。
2、采用“换位思考”、“开放思维”的方法,让学生理解顶碗少年遇事不退缩的品质。
教学程序:本课一课时教完,全文教学分以下三个环节。
一、初读感知:要求学生掌握生字,并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二、合作学习,深入探究。
学生找出顶碗少年三次表演的动作、神态,及场内观众情绪变化的句子。
前两次表演虽然扣人心弦,人物的表情及动作作者描写的淋漓尽致,但是理解起来比较容易。
主要让学生找、画少年表演的句子,少年心态及表演失败后观众的反映。
第三次表演作者花的笔墨最少,是文本的空白,最有想象的空间,所以少年和观众的内心就值得我们去推敲要主要体现老者的作用,体会老者会对少年说些什么。
(这一环节意在让学生在自读的基础上对课文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的把握,这也是本文的重点所在。
)在学生反馈时,我注重学生的扩散思维,比如少年会对自己说些什么,假如你在声,你会对观众说些什么,老者会对少年说些什么等等。
学生在思考这些问题时也就会更深层体会到少年获得成功的原因。
这就为从少年的表演中感悟到什么做好了铺垫。
三、感悟提升学生读后都有感受,就要在一个新的层次理解“少年是一个强者。
”并简单总结了一下本文写作上的特点。
最后使学生明白自己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怎样做才会取得更多的成功。
顶碗少年说课稿
![顶碗少年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a15d46ad65ce05087632133b.png)
《顶碗少年》说课稿通江县石庙小学付会兰【说教材】本篇课文是一篇写人的文章,情节简单而又一波三折,十分吸引学生;文章表述层次清楚,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容易;作者对人物神态,动作和外貌的描写生动细腻,适于学生学习写人文章的方法,并作语言的积累。
文章语句优美,适于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说学情】课前观看了看似简单的视频《让一角硬币浮在水面上》,同时又让学生动手操作,经历失败的体验,通过明显的对比更能让学生体会到“看似简单做起来难”“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样更容易与顶碗少年在某些地方产生共鸣,进而激发起学生向顶碗少年学习百折不挠的精神的热情。
【说理念】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
透过对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学习作者人物描写的方法。
【说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语言。
2、弄清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懂得“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
3、透过对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知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
【说教学重点】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弄清顶碗少年是怎样面对失败,坚持一次次表演,最后获得成功的。
【说教学难点】领悟作者看表演时受到的启示。
【说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播放视频《让一角硬币浮在水面上》,生观看视频后,指名上台演示,看看谁能让硬币浮在水面上,其他同学认真观看。
2、操作者和观看者谈感受。
3、师总结:是啊,看似简单做起来难,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希望同学们课后查找资料,找到巧妙的办法,并且不断尝试,早日成功。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少年,看看他在台上经历了哪些事情,你也许会从中悟出道理。
(观看视频后,让学生再动手实验,让学生明白有些事情看似简单,实则做起来难,让学生深刻体会场面的紧张与惊心动魄,引导学生遇到困难要多次尝试。
这样设计一方面想激发孩子的课堂兴趣,另一方面也是对孩子价值观的引导。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快速阅读课文,找一找哪一句话是作者对这次表演的总体评价。
《顶碗少年》说课稿
![《顶碗少年》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18d762e3eefdc8d377ee32cd.png)
《顶碗少年》说课稿《顶碗少年》说课稿范文《顶碗少年》描写了一场扣人心弦的杂技表演。
演杂技的少年前两次表演都失败了,但他没有气馁,第三次终于获得了成功,会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
多少年过后,作者每每想起,总是产生一中微微的激动……这是一篇略读课文。
选编本文的意图,一是弄清故事的梗概,了解课文的表述顺序;二是感悟“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培养学生面对挫折应有的信心和勇气;三是能结合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和感想。
本文教学重点是把握主要内容,弄清顶碗少年是怎样面对失败,坚持一次次的表演,最后获得成功的。
难点是领悟作者看表演是受到的启示。
教学目标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开展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采用了“自读自悟”、“创设情境”、“品味交流”、“合作探究”、“拓展迁移”等教学方法。
“自读自悟”: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独立地读书(课内延伸到课外),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感悟出“失败乃成功之母”等人生哲理。
“创设情境”:课前我表演杂技,和学生谈论杂技,以此创设一种情境,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课中我又播放杂技节目,以帮助学生感受顶碗杂技的'精彩优美和高难度。
教学中还指导学生对课文的重点段落进行读中悟,悟中读,以帮助学生感受杂技表演的惊心动魄。
“品味交流”:在让学生体会人物内心活动时,我采用了小组探讨和全班交流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品读描写人物动作,神态的句子,体会这的确是一场精彩优美、难度很大、扣人心弦的杂技表演;弄清顶碗少年是怎样面对一次次失败,最终获得成功的,从而让学生感受顶碗少年不畏艰难、不怕挫折、承受压力、敢于拼搏的可贵品质。
“合作探究”:在突破“领悟作者看表演时受到的启示。
”这一教学难点时,我采用了分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
“拓展迁移”:为了把文章所蕴含的哲理和同学们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也为了给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加以指导,教学末时,我让他们写学习感受,然后在全班交流,以增强学生对课文主旨的理解,培养学生面对挫折应有的信心和勇气。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顶碗少年》说课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顶碗少年》说课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97f3bb2d4d8d15abe234eb5.png)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顶碗少年》说课设计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顶碗少年》说课设计第一稿团结小学蓝丽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惊心动魄、惊羡、座无虚席、不失风度,并积累哲理、英俊等词语。
2、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懂得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
3、透过对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知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
教学重点:感悟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
教学难点:体会人物内心的活动,感知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
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教师谈话:同学们,你们看到过杂技吗?都看过哪些杂技表演?2、教师小结:同学们,我们看到的都是杂技演员在舞台上成功的表演。
其实,杂技是一项很复杂的表演,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
今天,我们就去了解一位杂技演员顶碗少年的故事。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这是我国著名作家赵丽宏先生的作品,请同学们认真看看课文前面的连接语,看看我们可以怎样来学习课文?二、默读课文,理解大意1、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一场杂技表演中,一位少年表演顶碗时,头顶上的碗两次失误掉了下来,少年不气馁,第三次顶碗终于获得了成功的故事。
)板书:失败失败成功三、品读课文,体会惊心动魄1、这是一场()的杂技表演,(难度大、精彩、惊心动魄、难以忘怀等)你是从文中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画出你感受最深的句子,反复读一读,并把自己的感受在句子旁边写一写。
1、画出描写少年三次表演时的情形以及描写观众的语句,读一读,把你的感受和同学交流一下。
第一次表演:在轻松优雅的乐曲声里,只见他头上顶着高高的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柔软而又自然地舒展着肢体,做出各种各样令人惊羡的动作,忽而卧倒,忽而跃起碗,在他的头顶摇摇晃晃,却总是不掉下来。
他骑在另一位演员身上,两个人一会儿站起,一会儿躺下,一会儿用各种姿态转动着身躯。
1、自由读句子。
2、交流,从中感受到了什么?3、同学们,少年柔美的动作和优美的乐曲融为一体,给了我们美的享受;而摇摇晃晃的碗也让观众变得紧张起来。
《顶碗少年》说课稿
![《顶碗少年》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fb93946c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9e.png)
《顶碗少年》说课稿引言概述:《顶碗少年》是一部以青少年成长为主题的电影,讲述了一个少年通过参加顶碗比赛,经历困难与挑战,最终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的人的故事。
本文将从角色塑造、情节设置、主题探讨、影片风格和影响力等五个方面对这部电影进行详细分析。
一、角色塑造1.1 主人公形象《顶碗少年》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勇敢、坚强的少年,他在面对挑战时展现出坚毅和毅力。
1.2 配角形象影片中的配角形象也各具特点,通过与主人公的互动,展现出不同的性格特征和成长经历。
1.3 敌对角色形象敌对角色在影片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与主人公的对抗,引发故事的发展和高潮。
二、情节设置2.1 起承转合影片中的情节设置紧凑有序,通过起承转合的叙事结构,引导观众逐步深入故事情节。
2.2 冲突与发展故事中的冲突设置恰到好处,引发人物内心的矛盾和成长,推动剧情的发展。
2.3 转折与高潮影片中的转折和高潮设计巧妙,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让观众产生共鸣和思考。
三、主题探讨3.1 成长与坚持《顶碗少年》通过主人公的成长经历,探讨了青少年面对困难时的坚持和勇气。
3.2 友情与团结影片中展现了主人公与朋友之间的友情和团结,这种情感关系也是影片主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3.3 梦想与努力影片强调了梦想与努力的关系,通过主人公的努力和奋斗,展现了实现梦想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四、影片风格4.1 拍摄手法《顶碗少年》采用了现代化的拍摄手法,通过镜头语言和画面效果,展现出新颖独特的影片风格。
4.2 音乐配乐影片的音乐配乐也十分突出,通过音乐的节奏和旋律,增强了影片的氛围和情感表达。
4.3 色彩搭配影片中的色彩搭配也很考究,通过不同色调的运用,营造出不同情绪和氛围,增强了影片的视觉效果。
五、影响力5.1 社会反响《顶碗少年》在上映后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热议,影响力深远。
5.2 鼓舞人心影片中展现的正能量和成长故事,给人以鼓舞和启发,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和认可。
5.3 教育意义《顶碗少年》也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可以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顶碗少》说课稿【推荐下载】
![《顶碗少》说课稿【推荐下载】](https://img.taocdn.com/s3/m/92e4d4a8770bf78a64295416.png)
《顶碗少》说课稿《顶碗少年》说课稿说教材:本篇课文是人教版第十二册第一单元的文章。
这组课文的主题是感悟生活。
这是一篇讲如何面对挫折的文章,写一位少年在顶碗表演中连续失败了两次,但他没有气馁,没有放弃,在别人的鼓励下,面对压力,面对失败,挑战自我,仍然表演,最终取得了成功。
同时《顶碗少年》又是一篇写人的文章,情节简单而又一波三折,十分吸引学生;文章表述层次清楚,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容易;作者对人物神态,动作和外貌的描写生动细腻,适于学生学习写人文章的方法,并作语言的积累。
文章语句优美,适于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说学情:学生在生活中有过肯定的失败体验,课前预习又会做相关观察,掌握了有关资料,很大概与顶碗少年在某些地方孕育发生共鸣,容易引提倡学生向顶碗少年学习百折不回的精力的热情。
但六年级的学生对付深刻体悟面临失败对峙到底的精力,另有肯定的差距。
学生读文后的感觉,或深或浅,老师应恭敬学生的差别感觉,相机引导,高兴提拔孩子的了解,同时受到语言的熏陶与熏染。
说理念:1、通过自主互助探究的学习模式与361教学模式相联合的方法,充实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
2、接洽学生生活现实,举行豪情。
3、捉住人物语言,举行积聚。
说目的:1.有情感的朗读课文。
2.透过对人物行动、样子容貌形状的形貌,领会人物的心田运动,感知作者表达情绪的方法。
3.感悟“失败乃乐成之母”的人生哲理。
说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能答复课后题目。
明白岂论遇到几多艰巨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对峙下去,就能取得乐成。
说教学难点:感悟“失败乃乐成之母”的人生哲理。
说教学方法:读悟联合、精读点拨说教学本领:多媒体课件说学法:自主合作探究说教学程序:本课拟一课时教完,全文教学分以下几个环节。
一、课前谈话导入:一位普通的顶碗少年,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过去了二十多年仍记忆犹新。
我想,这位少年同样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让我们一同回到上海大世界的露天剧场,去感受那激动人心的一幕。
顶碗少年说课稿
![顶碗少年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8c2152564431b90d6c85c786.png)
顶碗少年说课稿【说教材】本篇课文是一篇写人的文章,情节简单而又一波三折,十分吸引学生;文章表述层次清楚,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容易;作者对人物神态,动作和外貌的描写生动细腻,适于学生学习写人文章的方法,并作语言的积累。
文章语句优美,适于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说学情】学生在生活中有过一定的失败体验,课前又做过相关调查,掌握了有关资料,很可能与顶碗少年在某些地方产生共鸣,容易激发起学生向顶碗少年学习百折不挠的精神的热情。
【说理念】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进行激qing。
抓住人物语言,进行积累。
【说预设】教学目的:1.读懂课文内容,能回答课后问题。
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取得成功。
2.结合课文内容以及收集到的资料信息,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背诵第6、7自然段。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能回答课后问题。
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取得成功。
教学难点:结合课文内容以及收集到的资料信息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说过程】一、课前谈话导入:一位普通的顶碗少年,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过去了二十多年仍记忆犹新。
我想,这位少年同样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让我们一同回到上海大世界的露天剧场,去感受那激动人心的一幕。
二、指导深入理解:1.默读课文,想一想:顶碗少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再次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并对上节课内容进行回顾。
]可用以下问题进行启发:少年两次失败,当时情况如何?观众反映怎样?少年表现有何变化?你从中体会到什么?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课文。
可以自己学,也可以小组学习探究,也可先自学,再小组合作。
[用学生喜欢的方法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新的学期面对新的学生要教一些合作学习的方法。
强调不必把问题一一思考解答,可选择感兴趣的去品读思考。
顶碗少年说课稿 [六年级语文顶碗少年说课稿]
![顶碗少年说课稿 [六年级语文顶碗少年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ff8a39ce59eef8c75ebfb3be.png)
顶碗少年说课稿[六年级语文顶碗少年说课稿]六年级语文顶碗少年说课稿是语文网小编为大家分享的优质的教学资源。
这篇六年级语文顶碗少年说课稿可以迅速让教师在吃透教材、简析教材内容和教学重点难点的基础上,做到分块写清,分步阐述教学内容,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相信对大家的授课有一定的帮助!六年级语文顶碗少年说课稿由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说教材:本篇课文是人教版第十二册第一单元的文章。
这组课文的主题是感悟生活。
这是一篇讲如何面对挫折的文章,写一位少年在顶碗表演中连续失败了两次,但他没有气馁,没有放弃,在别人的鼓励下,面对压力,面对失败,挑战自我,仍然表演,最终取得了成功。
同时《顶碗少年》又是一篇写人的文章,情节简单而又一波三折,十分吸引学生;文章表述层次清楚,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容易;作者对人物神态,动作和外貌的描写生动细腻,适于学生学习写人文章的方法,并作语言的积累。
文章语句优美,适于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说学情:学生在生活中有过一定的失败体验,课前预习又会做相关调查,掌握了有关资料,很可能与顶碗少年在某些地方产生共鸣,容易激发起学生向顶碗少年学习百折不挠的精神的热情。
但六年级的学生对于深刻体悟面对失败坚持到底的精神,还有一定的差距。
学生读文后的感受,或深或浅,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不同感受,相机引导,努力提升孩子的认识,同时受到语言的熏陶与感染。
说理念:1、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与361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方式,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
2、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进行激情。
3、抓住人物语言,进行积累。
说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透过对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知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
3.感悟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
说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能回答课后问题。
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取得成功。
说教学难点:感悟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
说教学方法:读悟结合、精读点拨说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说学法:自主合作探究说教学程序:本课拟一课时教完,全文教学分以下几个环节。
六年级语文顶碗少年说课稿
![六年级语文顶碗少年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51dd520419e8b8f67d1cb94e.png)
六年级语文顶碗少年说课稿六年级语文顶碗少年说课稿六年级语文顶碗少年说课稿是语文网小编为大家分享的优质的教学资源。
这篇六年级语文顶碗少年说课稿可以迅速让教师在吃透教材、简析教材内容和教学重点难点的基础上,做到分块写清,分步阐述教学内容,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相信对大家的授课有一定的帮助!六年级语文顶碗少年说课稿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说教材:本篇课文是人教版第十二册第一单元的文章。
这组课文的主题是感悟生活。
这是一篇讲如何面对挫折的文章,写一位少年在顶碗表演中连续失败了两次,但他没有气馁,没有放弃,在别人的鼓励下,面对压力,面对失败,挑战自我,仍然表演,最终取得了成功。
同时《顶碗少年》又是一篇写人的文章,情节简单而又一波三折,十分吸引学生;文章表述层次清楚,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容易;作者对人物神态,动作和外貌的描写生动细腻,适于学生学习写人文章的方法,并作语言的积累。
文章语句优美,适于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说学情:学生在生活中有过一定的失败体验,课前预习又会做相关调查,掌握了有关资料,很可能与顶碗少年在某些地方产生共鸣,容易激发起学生向顶碗少年学习百折不挠的精神的热说教学程序:本课拟一课时教完,全文教学分以下几个环节。
一、课前谈话导入:一位普通的顶碗少年,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过去了二十多年仍记忆犹新。
我想,这位少年同样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让我们一同回到上海大世界的露天剧场,去感受那激动人心的一幕。
二、检测预习情况:【通过对课前安排的预习情况的检测,既能督促学生认真预习新知识,同时还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做到有的放矢。
】三、初读感知,疏理文脉——自读交流文章内容1、首先让学生默读文章,按照少年表演成功与否用概括的语言完成下面表格。
顶碗少年表现——————————————————————观众反应1表演失败了,但他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一切重新开始。
————————————惊呆了2碗又掉下来了,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新课标《顶碗少年》说课稿
人教新课标《顶碗少年》说课稿
一、潜心研读说教材
抽签结果出来了,是一篇略读课文《顶碗少年》。
我马上找来人教版第十二册教材,认真研读了起来。
《顶碗少年》是第一单元的课文,单元主题是感悟生活。
主要写一位少年在顶碗表演中连续失败了两次,但他没有气馁,没有放弃,在别人的鼓励下,面对压力,面对失败,挑战自我,仍然表演,最终取得了成功。
文章主题鲜明,表述层次清楚,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容易。
这样一读教材,我对抽签结果的不满烟消云散。
带着庆幸,我又一次走进教材。
无疑,《顶碗少年》能吸引学生,因为它情节虽简单但波澜起伏,尤其作者对少年的神态、动作和外貌的描写生动细腻。
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方法适宜引导学生学习表达方法。
所以,本文不仅适合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还可以引导积累优美语言,学习表达方法。
再读教材,我居然高兴我抽到了它,对自己上好课充满了信心。
二、准确定位说目标
教材研读透了,该确定教学目标了。
我从三个层面进行了关照:一是《语文课程标准》,二是年段教学目标,三是单元教学目标。
首先,《语文课程标准》对高年段的阅读要求是:指导朗读、默读。
让学生在自主的读书中学习、思考,在读中理解内容,体悟感情,
增强语感。
其次,本册的阅读要求,一是加快默读速度和边读边思考的训练;二是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另外,本册教材第一组安排了读写方法方面的内容是:“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
据此,我确定了本课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语言。
2、弄清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懂得“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
3、透过对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知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
4、初步了解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我把“把握主要内容,懂得人生哲理,学习表达方法”作为教学重点。
三、观察分析说学情
应该说,六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或多或少有过失败的体验,很可能与顶碗少年在某些地方产生共鸣,容易激发起学生向顶碗少年学习百折不挠的精神的热情。
但他们对“惊心动魄”的感受与理解可能不是那么深刻。
这是上课之前我们就充分估计了的。
另外,怎样在学习体验的同时受到语言的熏陶与感染,学习表达方法也是教师应该充分考虑的。
其实,学情的估计也仅仅是预测而已,毕竟没有事先充分了解学
生,不知道学生的起点到底在哪里。
且待上课时去发现,去调整。
四、关注发展说教法学法
这篇课文的特色是情感真挚、强烈,容易使人受感染、被熏陶,但体会表演的'“惊心动魄”并不容易。
怎样突破难点?我从两方面考虑:一是做充分的教学准备。
首先是教师准备,研读教材,精选阅读材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其次是学生准备,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让学生带着充分的预习走进课文。
二是选择适合的学法与教法。
学法上突出以读为主——理清顺序初读,直奔重点再读,细节感悟品读,角色想象朗读,细节描写范读。
教法上采取了四个策略:
1、读题想象创情
在教师激情导入板书之后,让学生二读课题,边读边在脑中闪现文中精彩画面,并指名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为课文主要内容的把握和课中的情感体验作铺垫。
2、咬文嚼字启情
语言是有温度的,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体现表演“惊心动魄”的场景、细节,抓住重点句,关键词,借助多媒体课件出示画面,让学生细细咀嚼,慢慢品味,于细微处体会表演的“惊心动魄”。
3、角色体验入情
语言是情感的载体,其背后有无穷的韵味。
要赋予语言鲜活的形象,使其充满生命力,就要调动学生的生活储备,引导学生在想象中感悟丰富美好的情感。
读了第二自然段,让学生想象:如果你是顶碗少年,站在这里表演,你是什么感觉?
4、想象朗读表情。
五、优化组合说教学过程
围绕着我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四大教学环节:
(一)、揭题反馈,把握主要内容(此环节预计5分钟)
此环节首先借单元导语导入,板书课题,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接着让学生齐读课题,结合课前的预习想象画面,描述画面。
对课前的预习进行检测,让学生带着充分的预习走进课文学习。
然后引导学生理清课文顺序,在此基础上教师小结内容,点拨学法。
【通过对课前安排的预习情况的检测,既能督促学生认真预习新知识,同时还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做到有的放矢。
】
(二)、直奔中心,初识表演之惊心动魄。
(此环节预计2分钟)
一是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作者评价表演的话,引导理解“惊心动魄”,在追问的基础上自然引出课文2—7自然段的学习。
(三)、聚焦细节,体会表演之惊心动魄。
(此环节预计25分钟)
在学生默读2—7自然段,找重点、品细节、谈感受、读片段的基础上,体会表演的惊心动魄。
(四)、想象、写话,获得人生启示。
(此环节预计8分钟)
此环节虽短,但很重要。
在这个环节教学之前,我给了一个铺垫:引导想象老者的话。
再让学生联系开头与结尾,认真读,读出体会。
人生启示的获得就水到渠成了。
六、回味课堂说反思
回看教学流程,把握一个“情”字,勾画一根主线,牢记四个目标,抓住三个细节,课中有悟有读,教学上有细节有“粗节”。
顺利达成了教学目标,课堂上也生成了一些精彩。
上完这节竞赛课,我想了很多,现将自己的教学感受与各位同行分享。
1、精心预设,分步落实教学目标
本节课我确定了四个教学目标,怎样在各个环节去落实?我是这样做的:课前20分钟预习解决课文读正确的问题,纠正相关字的读音;课上读悟环节多种方式读,体会与读齐头并进。
如此,第一个教学目标顺利达成。
“弄清课文内容,了解表达吮吸”在第一个教学环节落实,“懂得人生哲理”在第四教学环节落实。
第三个教学环节主要达成第三、四个教学目标。
另外,关于人生哲理的感悟,虽然教学目标照搬教学参考时写的是“懂得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但实际教学时,并没有牵引着学生往“失败乃成功之母”上靠,重在获得人生启示。
2、创新读题,搭设把握主要内容的阶梯
把握主要内容是高年段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
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引导高年级学生把握主要内容?直接让学生说,效果不好。
“要素串联法”无疑很方便。
但在这样的竞赛课里,如何体现?难度大。
我根据学生实际,在“要素串联法”中加入画面想象的因子,让学生两次读课题,边读边想象文中的精彩画面,为学生搭了一步台阶。
今天是第五次实践,效果很好。
3、善用媒体,帮助体会场面宏大
在集体备课时,我们认为“表演场所”是一个切入点,值得好好咀嚼。
我们研读教材时,从文字中找到两个词“座无虚席”“异国旅游者”。
相信学生也能找到。
但是,如果仅仅抓“座无虚席”体会人多,抓“异国旅游者”体会演出的重要性,似乎有点空中楼阁,感受不出环境气势的惊心动魄。
怎么办?在教研组老师的提醒了,我选择了图片。
虽然我一贯反对用图片,但实际的教学效果告诉我,图片帮助学生体会了场面的宏大。
总的来说,这节课我给足了学生自主感悟的时间,给足了学生想象表达的空间,注重了学法指导,真正落实了读写训练。
但是课堂上仍然有美丽的遗憾,比如学生的写话那么精彩,可我忙于结束课以保持课堂教学的完整性,所以只交流了两个孩子,没让学生充分展示。
其实,我也可以讲优秀学生作品收起来,叠加在一起,用实物投影仪一起展示。
另外,感觉整节课环节虽紧凑,学生发言虽精彩,但总感觉语言不够鲜活,课不够灵动。
以后我会慢慢改进,真正让我的语文课堂高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