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_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人教版 高中政治 必修四9.1.2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说课稿
9.1.2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政治教师。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下面我就从以下几方面来说说我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理念。
首先一.教材分析《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是新课标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九课第一框教学内容。
矛盾论是唯物辨证法的实质和核心,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又是矛盾论的精髓。
本课紧扣此问题依次说明“是什么”、剖析“怎么样”和探讨“怎么办”,线条清晰、内容丰实、逻辑严密。
由于矛盾论在唯物辩证法中的核心地位,因而本课内容必然涉及到前面所学唯物辩证法相关内容的归纳与整理,并对后面所学相关内容作思想理论与方法的铺垫,这就奠定了本课内容在第三单元中的核心支撑作用,教师与学生对本课内容的把握需更具宏观视野。
二、学情分析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研究教材,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着清晰明了地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
本课教学对象是高二年级学生,学习本课内容前,学生已经初步掌握矛盾的普遍性原理与矛盾的特殊性原理,有一定的知识与能力基础,但由于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非常抽象,学生学习和理解有一定难度,因而需要采用丰富的感性材料,并注重从哲学思维引导学生学习和探究。
本框内容比较抽象,涉及到生物学和社会学等多方面的知识,需要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更好理解。
三.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课程标准对第九课的要求是:理解矛盾分析方法的普遍意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情况以及教材分析,为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知识素养:初步掌握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原理,并据此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体现。
能力:通过对相关原理的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逐步提高抽象思维、辩证思维能力,学会运用原理分析社会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素养:在理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体现基础上,提高思想觉悟,树立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
高二政治《矛盾的特殊性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教案
高二政治《矛盾的特殊性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教案教案设计的重要环节包括教材、教学对象、教法,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二政治《矛盾的特殊性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二政治《矛盾的特殊性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教案【课程内容】课程标准对第九课的要求是:理解矛盾分析方法的普遍意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学习目标】1.知道矛盾特殊性的概念。
2.熟练掌握矛盾特殊性的三点表现。
3.从哲学中发现生活、理解生活和感悟生活,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课堂设计理念】本节内容从学生学习实际和知识体例的完整角度出发,将教材内容做适当整合。
贯彻政治教学的“三贴近”原则,围绕着人生和哲学两条线,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结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论渗透成功人生的道理,实现哲学生活化、哲学人文化的新课标理念。
【重点】同一事物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
【难点】让学生结合生活实例,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教学方法】情境创设法、问题探究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使用】PPT课件、电子白板。
【教学过程】附录:《给国王画像》古代有一位国王,长得很丑,一只眼瞎,一条腿瘸。
一天,他召来全国的画家为他画像。
第一个画家想,国王的权威至高无上,国王的尊严不可冒犯,于是,他把国王画得非常漂亮。
谁知国王看后大怒,说道:“善于弄虚作假的人必有野心,拉出去斩首。
”第二个画家一看,便如实地给国王画了一张像,呈献给国王,国王看后勃然大怒,说道:“丑化国王,冒犯天威,拉出去斩首。
”画家们个个吓得魂不附体,谁还敢给国王画像呢?这时人群中走出一个人,呈上一幅画像。
国王看后喜形于色,并赏金千两。
原来是一张国王打猎的像,国王一条腿站在地上,一条腿蹬在一个树墩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正在拉弓射箭。
高中思想政治_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九课第一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二、教材内容分析:《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模块4《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第九课第一框题的内容。
本框题通过分析矛盾普遍存在,让学生能在生活和学习中承认矛盾,分析矛盾,不回避矛盾。
并能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找出认识事物、解决矛盾的具体方法,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是关于矛盾问题的精髓。
本节课主要讲三个问题,矛盾的普遍性原理,矛盾特殊性原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二、学生分析:高一的学生由于没有学过经济、文化等具体学科的内容,知识积累不足,虽然经过对前面哲学入门知识的学习,学生对哲学知识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但是盾这一部分更加抽象、晦涩,对于学生来说这一部分是学习的难点部分。
为此,在处理教材方面,必须紧密结合生活实际,创设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情景,采用符合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理解与把握知识。
三、学习目标识记矛盾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矛盾特殊性原理及方法论;理解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
能力目标:学会运用辩证的思维方法思考和解决问题,运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方法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重点难点重点:矛盾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矛盾特殊性原理及方法论;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六、教学过程导入:视频《贯中故里,水浒东平》由于各种原因,长期以来,东平经济发展落后,是山东有名的贫困县。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带领下,东平开始走上一条强县富民的发展道路,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来体验东平发展的过程。
进入新课同学们阅读学案探究一,思考下面的问题。
探究一:发展路上的难题东平县是一块充满希望的热土,这里风光秀美、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
由于历史及现实的一些原因,东平县发展依然落后,在东平发展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内需严重不足,外需紧缩,生产发展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要求;农业工业第三产业结构不合理;教育落后;人才储备不足;收入差距过大等等。
高中思想政治_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矛盾观点及对应的方法论即矛盾分析法,具体包括矛盾对立统一原理,矛盾普遍性性原理,矛盾特殊性原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原理,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
唯物辩证法作为世界观,最根本的就是关于世界的矛盾观;作为认识规律最基本的,就是矛盾的规律;作为认识方法,最根本的就是矛盾分析法。
【考点突破】:(一)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1.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2.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二)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1. 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2.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课标要求】:运用生活中的事例,说明事物自身“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理解矛盾分析法的普遍意义,能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解决问题时要抓住主要矛盾。
在新课程高考中,本讲的内容一直是考查的重点。
1. 考查题型——既有选择题,又有非选择题。
2. 能力要求——着重考查考生对哲学基本观点的掌握、理解和运用能力,且对能力要求的较高。
在本讲的学习中要注意多题型、多角度去思考和把握课本的基础知识点,并着重于理解和运用。
3.考查热点——运用矛盾特殊性原理及其方法论要求,说明我国根据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适时调整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意义;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人民币升值的影响;运用主要矛盾的原理,分析“发展是硬道理”、“把发展作为我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等内容。
【重难点提示】:重点:1. 矛盾观的整体框架 2. 准确理解矛盾的含义、基本属性及其关系3. 矛盾的普遍性4. 矛盾的特殊性5.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6. 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7. 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关系 8. 正确区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9. 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难点: 1. 矛盾观的整体框架 2.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3. 正确区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4. 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重点知识解读】:1、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内容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每一事物从产生到灭亡都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时时有矛盾)。
高中思想政治_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一、设计理念《生活与哲学》具有自身特殊的课程使命,它不是一般的讲授哲学理论,而是对高中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教育,为学生进一步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基础。
基于对课程性质的理解和把握,在教学设计上我们遵循了贴近时代、贴近生活和贴近学生的设计理念。
贴近时代,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
引导学生用“主次矛盾相关知识”分析我国的基本国情以及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
贴近生活,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
哲学来源于生活,是指导人们生活的更好地一门艺术。
在设计教学情景时,我们始终紧扣社会生活主题,立足时代发展。
贴近学生,致力于把正确的思想政治方向的引领与适合学生成长特点结合起来。
在教学内容设计时,我们从学生的需要、兴趣和能力出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有感悟、有话说。
二、课程内容标准课程标准对本课的基本要求如下:运用生活中的事例,说明事物自身“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理解矛盾分析方法的普遍意义。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及方法论意义。
通过对“两点论”和“重点论”及其关系的探究,真正理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重要原则和活的灵魂。
2.能力目标: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能够自觉地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观点以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认识和处理生活中的矛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坚定中国梦归根结底是人民的梦,需要汇聚人民的力量来完成四、教学内容分析第九课主要讲授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这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矛盾的观点既对立统一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第九课第二框题:《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两框内容之间有内在的逻辑关系。
既然任何事物都是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我们在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时就必须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高中政治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二政治分层目标教学导学稿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一、分层目标:(1)、识记和理解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概念,并掌握两者的辩证关系及方法论意义(A)(2)、初步学会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A)二、重点、难点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三、问题引导,自我探究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不包含特殊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场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由于事物范围的极其广大和发展的无限性。
反之,。
2、掌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精髓,是哲学基础,是理论依据。
四、当堂检测1、唐代诗人顾况曾写道:“冬青树上挂凌霄,岁晏花凋树不凋。
凡物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
”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有( )①矛盾具有普遍性②矛盾具有特殊性③规律具有客观性④事物的变化发展杂乱无章,毫无秩序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下列关于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B.没有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C.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区分是相对的D.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凝固不变的3、医生让一病人多吃水果,可病人拒绝吃苹果、桔子、香蕉,并且喊:“我要吃水果。
”这一病人的错误在于( )A.否认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区别B.忽视了共性和个性的转化C.夸大了共性与个性的联系D.不懂得矛盾的共性不能离开个性而存在4、瓦斯作为威胁煤矿安全的“第一杀手”,令人不寒而栗。
山西晋城煤业集团经过多年努力变害为宝,不仅降低了煤矿中瓦斯的含量,还将抽取出的瓦斯加以利用,使它成为清洁、方便的能源。
这表明(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B.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源泉C.矛盾的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D.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积极的能动作用5、背景材料:“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共雷”,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高中思想政治_政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教学设计:导入语:一:请同学们将目光追随大屏幕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通过火车演变过程,使学生理解辩证否定的内涵。
2.通过对高铁发展的分析,使学生理解辩证否的实质。
3.通过结合高铁发展视频和探究问题,使学生理解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并清楚的明白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关系。
4.通过情感提升对学生的启示,使学生牢固树立创新意识,做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前进。
情境导入:中国古代有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而现代中国又有了新四大发明,播放视频高铁凭借技术领先、安全可靠、性价比高,成为了中国高端制造业的黄金名片。
十几年前,中国还没有高铁,绿皮车可能是大多数中国人对火车认识的开始。
绿皮车速度慢,没有空调,见站就停,但票价便宜。
21世纪初,红皮车是替代绿皮车担当中国铁路旅客列车的主力车型之一。
而现在由于高铁的方便、快捷、安全、经济、正点,乘坐高铁出行已经成为人们的第一选择。
(设计意图:哲学是一门思想深邃的科学,因此开题之初用最新时事热点引导学生用哲学的思维去理解创新,从唯物辩证法的高度去认识创新。
)二、综合探究一:请同学们结合火车的变迁史和生活经历,可以借助平板,探究以下问题:1.绿皮火车有哪些优点?2.为什么绿皮火车慢慢的被淘汰?3.绿皮火车被淘汰是全盘否定吗?为什么?过渡语:综合同学的回答,总结出我们对绿皮车既有肯定又有否定,这在哲学上又称之为辩证否定。
那什么是辩证否定?让我们一起读出它的含义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三. 请同学们根据辩证否定的含义,判断下列说法是不是辩证否定?1.我把虫子踩死2.台风把庄稼摧折了3.蛇蜕换新皮4.种子发芽注意:辩证否定是自身的否定,否定的主体是自身。
3.有没有同学能针对这个问题举一个例子?学生回答,略。
四、从绿皮火车到高铁动车组列车,中国铁路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变革。
请同学们思考:1.这变革中是对的否定。
高二政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优秀教案
高二政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优秀教案3.2.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重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难点〗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
〖素质要求〗知识方面:理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能力方面:觉悟方面: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问题之所以说这是重点,是因为:(1)从理论上看,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问题,是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学习和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关键。
只有弄清了这一原理,才能掌握矛盾分析的方法,正确地认识事物、解决矛盾。
(3)从认识论上看,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既是科学的认识方法,也是科学的工作方法、领导方法的哲学基础。
学习这一原理,有利于我们领会这些科学方法的精神实质,逐步学会在实践申加以应用。
同时,这又是教学难点,因为矛盾普遍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理论性很强,又很概括、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相当的难度。
其申尤其是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更是学生较难理解的问题。
【难点解决办法】1、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对于这难点,应该在抓住"症结"、突破误解、巧用事例、深人浅出上下功夫。
所谓抓住"症结",即抓住难点,分析其"症结"所在,重点加以突破。
根据以往的教学实践,学生对"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往往感到最难理解,产生的问题较多。
有的同学甚至反其意而理解为"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之中"、"普遍性包括了特殊性"。
究其"症结",主要是因为对普遍性(共性)和特殊性(个性)的含义不够朋确,存在着两个误解:一是将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误解为"多数"与"少数"的关系,如认为"张山"这一特殊性,只是一个人,而"人"这一普遍性,既包括了张山、李冰,也包括了喀秋莎、约翰逊,包括了古今申外所有的人,从而得出"普遍性包括特殊性"、"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之叫的结论。
高二政治上册《分析矛盾辩证思维》教案、教学设计
(2)结合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经验,谈谈矛盾辩证思维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3)文章结构清晰,语言表达流畅,不少于800字。
3.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了解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政治学科中的应用。
作业提交时间:下周一下午5点前。
注意事项:
1.作业要求独立完成,不得抄袭或篡改他人成果;
4.学生在情感态度上,可能对政治学科存在一定的偏见,教师应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认识到政治学科的价值和魅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矛盾辩证思维的基本概念,把握矛盾、矛盾统一、矛盾斗争等核心知识点。
2.学会运用矛盾辩证思维分析政治现象、社会问题,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2.作业提交前,请认真检查,确保书写清晰、表述准确;
3.如有疑问,请及时与同学或老师沟通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3.深刻认识矛盾辩证思维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中的重要作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矛盾辩证思维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从实际政治现象、社会问题中感受矛盾辩证思维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师阐述矛盾辩证思维的特点和作用,强调其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矛盾辩证思维的方法,如矛盾分析、矛盾统一分析等,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使学生掌握矛盾辩证思维的运用技巧。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政治现象或社会问题,运用矛盾辩证思维进行分析。
五、作业布置
《高中思想政治人教部编版精品教案《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孔德双
单位名称
吉木萨尔县第一中学
填写时间
2021年7月16日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学科
政治
年级/册
高二(必修四)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题名称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难点名称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知识点理论性强、内容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是本课的难点。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高二的学生刚接触哲学上的矛盾,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容易混淆哲学上的矛盾和生活中的矛盾,对相关问题的理解容易简单化。
问题:刚才列举的是从空间来看的变化,同学们能不能列举从时间来看发生相互转化的例子?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问题,教师积极引导:(略)
教师:正如刚才那位同学所说,在你们的整个学习阶段,学生的这个身份具有普遍性,学习阶段结束后该找工作,工作阶段结束后要退休养老,就整个人生来看,学生这个身份具有特殊性,学生的身份因时间的变化,从普遍性变为特殊性。
共性离不开个性,那个性能不能离开共性呢?
学生思考回答:(略)
教师:不同颜色、不同种类的马之所以都称为马,是因为它们都包含了马的共性特征,都是一种草食性哺乳动物,颈上有长鬃,尾有长毛,脚长有马蹄。这体现了个性离不开共性,个性包
含共性,不包含共性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过渡语: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还有什么关系?我们继续来看下面的情况。
多媒体展示,教师讲解:白马---马---动物(从空间来看的变化)
马对于白马来说是共性,马对于动物来说是个性,马从共性变为了个性。这体现了在一定范围内是普遍性的事物,在另一范围内变成特殊性的事物。这说明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什么关系?
高二政治教案《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方面识记:两点论、两分法、一点论的基本概念。
理解:①矛盾的普遍性原理的含义;②对待矛盾的科学态度。
运用:①运用“两分法”去说明怎样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对身边所发生的事情“一分为二”;②运用“两分法”去分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什么必须坚持“两手抓”。
(二)能力方面①结合教材对矛盾普遍性原理的论述,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②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观点,观察、思考与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觉悟方面通过坚持两分法、两点论的教学,对学生进行正确对待自己和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引导学生坚持“一分为二”地看待人和事,防止片面性和绝对化。
二:教学重点矛盾的普遍性原理(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三:教学难点坚持两分法、两点论,运用“两点论”理解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四:教学方法①根据本框教材辅助文较多,理论问题不复杂的特点,在方法上以自学讨论式为主,或以事例说理法为主,辅之以提纲导读法或问题教学法②对比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矛盾是普遍存在的1.矛盾普遍性的含义(1)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事事有矛盾)。
学生自学课文第90页第2、3、4段,完成下列题目:运动形式矛盾举例得出结论机械运动作用与反作用、在同一瞬间既在这个地方又不在这个地方、连续性与非连续性…… 运动是物质存在的形式,事物每一运动形式都存在着矛盾。
即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矛盾普遍存在,事事有矛盾物理运动吸引与排斥、正电和负电、吸热和辐射热、南极和北极……化学运动化合与分解、氧化和还原、阳离子和阴离子……生命运动同化与异化、遗传与变异、呼与吸、生与死……社会运动基本矛盾、阶级矛盾、真善美与假恶丑、改革与保守、民主与集中、发展与环境……思维运动正确与错误、知与不知、意见分歧、思想斗争、记忆与遗忘……(2)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时时有矛盾)列举不同社会形态不同时期中的矛盾,加深对时时有矛盾的理解,完成下表:社会形态矛盾举例得出结论原始社会基本矛盾、氏族冲突、部落战争、共同劳动与个体劳动、石器与金属工具…… 旧矛盾解决了,又会产生新的矛盾,在新旧矛盾之间绝不存在哪怕是一刹那的无矛盾的状态。
高二思想政治上册《分析矛盾辩证思维》教案、教学设计
4.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矛盾现象关注度及思考深度。
针对这些学情,教师应采取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矛盾辩证思维,提高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力。同时,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表达观点,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真正感受到矛盾辩证思维在解决问题中的价值,从而提高思想政治学科素养。
6.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培养责任感、使命感;
-通过课堂讨论、课后实践等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7.教学评价与反馈
-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关注学生在知识掌握、能力提升、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
-及时收集学生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运用教育心理学原理,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本章节的教学,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矛盾辩证思维在生活和学习中的价值,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高二思想政治上册《分析矛盾辩证思维》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矛盾辩证思维的定义、特点和作用;
2.掌握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的概念;
3.学会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社会现象和实际问题;
4.能够运用矛盾辩证思维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问题导向、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鼓励学生分享解题思路,提高解题能力。
教资高中政治说课教案: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新东方在线教师网(/)分享教资高中政治说课教案: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一)说教学内容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思想政治》(必修)二年级(上册)第三课第二节第三框.说教材教材内容,特点:本框题既讲授世界观: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又讲方法论:坚持用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相结合的观点来指导我们正确认识事物,学会科学的工作方法.本框题容量较大,难点较集中,其中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被毛泽东同志称为"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二)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实际水平,及教材特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认知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理解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并能运用这一原理初步说明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能力目标:通过本框教学:(1)在引导学生理解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时,应注意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辩证思维的能力;(2)在引导学生运用基本原理去分析,说明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特别是理解,认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时,要注意培养他们观察,思考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新东方在线教师网(/)分享思想觉悟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对"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鲜明地体现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有较深刻的认识,从而进一步增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三)教学重难点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说教法我校高二级学生理解能力,尤其是抽象思维,辩证思维能力较差,加上接触哲学知识不久,他们常以习惯思维思考哲学问题.因此,学生普遍认为,哲学有用,但抽象难学.据此,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实物,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读,议,说,评相结合法说学法引导学生理解抽象的理论必须从具体的材料背景入手,多观察,分析,思考,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说教学过程设计及意图过程教学内容的处理新东方在线教师网(/)分享设计意图引入师生共演简单小品,由此引出课题运用实物演示,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示范通俗易懂,便于学生理解讲授新课(一)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运用多媒体制作的图示辅助教学,分析水果与苹果,梨……的关系,在明确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含义的基础上分析,理解二者的关系: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出示判断题:有人说:"普遍性包含特殊性,对吗"出示图示让学生分析比较"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和"整体与部分的关系".(2)特殊性也不能离开普遍性可用反例证明.新东方在线教师网(/)分享播放动画《白马非马》,让学生思考问题:公孙龙错在哪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不是凝固不变的,在不同的场合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展示图示,请学生分析材料,如"水果"和"苹果"的身份;"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可以说是本框难点中的难点,也是唯物辩证法关于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的最基本的论点,但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往往感到最难理解,所以,选用通俗易懂的事例,才能深入浅出地讲清理论,在教学过程中,要紧紧抓住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含义来分析事例,引导学生正确把握二者关系通过分析出错的原因,强调"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的区别,这是学生很容易混淆的问题,采用图示能更直观地展示二者区别,易于学生接受.及时反馈信息,以便更有效地攻破教学重难点.采用直观的图示,有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内容.讲授新课(二)掌握二者辩证关系的方法论意义学会科学的认识方法:从特殊性到普遍性,再由普遍性到特殊性新东方在线教师网(/)分享引导学生说说其他学科的一些学习方法,如:怎样了解碱金属的化学性质,比如"同水反应"(多媒体展示)学会科学的工作方法投影关于费税改革的材料,让学生思考问题:"示范"的目的是什么这一做法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给适当时间议论后,再请学生说说)议一议:"解剖麻雀,抓好典型"的含义.3,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原则的哲学基础,也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哲学依据.播放录像,让学生感受中国革命成功的喜悦及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成就,然后思考以下问题:(1)成功,成就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2)为什么说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新东方在线教师网(/)分享采用学生熟悉的事例,有助于学生理解,也能增强该学习方法的说服力,并且表明了从个别入手,正是前面所学理论"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的体现.运用时政热点作为材料,一来较有说服力,二能增强学生的时政敏感度.枯燥,抽象的道理情景化,能增强理论的说服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习更自主又自然.小结及巩固引导学生小结本框学习内容(世界观与方法论,并展示).布置课后练习.小结有利于把所学知识观点化,条理化,便于记忆,整体把握,使学生获得成就感;课后练习有利于巩固知识,提高能力.更多教师资格考试免费资料请访问“新东方在线教师频道”。
高二政治说课稿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高二政治说课稿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一、引言政治是一门研究社会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学科,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在政治学的学习过程中,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本文将重点探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并分析其在高二政治课程中的教学应用。
二、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概念2.1 矛盾普遍性的含义矛盾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事物发展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中,是事物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规律性现象。
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矛盾,这些矛盾既可以是互相冲突、对立的矛盾,也可以是互相依存、相互促进的矛盾。
2.2 矛盾特殊性的含义矛盾特殊性是指在矛盾普遍性的基础上,矛盾在事物发展中呈现出的具体特点和不同程度。
这些特点可以是矛盾的表现形式、矛盾的矛盾主体、矛盾的分布特点等。
矛盾特殊性反映了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差异性和多样性。
三、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3.1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依存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依存的关系,矛盾普遍性是矛盾特殊性存在的前提和基础。
只有矛盾普遍性的存在,才能使矛盾特殊性得以体现。
同时,矛盾特殊性也是矛盾普遍性的具体表现和细化。
3.2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制约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制约的关系,矛盾特殊性的存在会受到矛盾普遍性的制约和限制。
在一定程度上,矛盾普遍性会对矛盾特殊性的展开和发展产生影响,矛盾特殊性也必须在矛盾普遍性的框架内进行。
四、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在高二政治教学中的应用为了更好地培养高中学生的政治素养和思辨能力,教师可以在高二政治教学中运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概念。
以下是几种具体的应用方式:4.1 知识点教学中的案例分析通过针对性的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例如,在教授各种社会制度时,可以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家案例,分析矛盾普遍性的共性和矛盾特殊性的差异,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4.2 议论文写作中的论证方法在高二政治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概念进行论证。
高中政治 《矛盾特殊性、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
8.投影:探究与思考(四)问题:“苹果不是水果”错在哪里?教师结合学生回答进行点拨。
9.投影:探究与思考(五)问题:从“红富士—苹果—水果—食品”这一组关系中,你看出了矛盾普遍性(共性)和特殊性(个性)之间怎样的关系?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点拨。
1.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2.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
3.培养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品质。
1.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2.通过解决问题巩固知识。
帮助学生做知识间的纵向联系,有助于构建知识体系,形成系统认识。
此处为本节课的难点,要通过具体事例使学生懂得事物的共性(矛盾普遍性),以及相对应的另一个概念—矛盾特殊性。并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
授课过程:
1.多媒体投影:探究与思考(一)在“水果与果树”背景下,要求学生说明分别体现矛盾特殊性的哪三种情形,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出矛盾特殊性的三种情况。
2.教师指导学生结合教材理出矛盾特殊性的方法论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投影:下列选项中体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有哪些?其他选项体现哪些哲学道理?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点拨。
3.通过分组学习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
4.在教学中把哲学原理和我国国情相结合,有利于学生理解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依据,加深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信心。
1.学生分组讨论问题,并回答;
2.各组之间相互纠正回答中存在的问题;
高中政治教学课例《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影相随,所以我们自信也自卑,我们希望得到外界的鼓 述
励,也难免会遭到质疑;我们能做的是变压力为动力,
坚持而不放弃;追求结果也享受过程,让一切痛并快乐 着。因为这些矛盾是我们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认识事物的矛盾;人们改造世界,就是解决事物的矛盾。
矛盾分析的方法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
法。这些内容怎么来理解呢?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学
习——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讲授新课:
教学过程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请大家根据刚才我们的举例,概括出矛盾的含义。
1.矛盾的含义
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
畴,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的对立属性是斗争性,矛
盾的统一属性是同一性。
创设情境,多媒体播放:《自相矛盾》的故事。《韩
非子》中有一寓言:“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
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
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
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 立……矛盾之说也。”
4.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矛盾的同一性是 有条件的、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 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斗 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 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 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 发展。
2.能力目标 (1)通过实例分析矛盾对立统一关系,培养学生辩 证思维的能力。 (2)通过理解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培养学生认识问题、抽象思维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用对立统一观点看问题的意识。
2019-2020年高二政治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教案 人教版
2019-2020年高二政治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教案人教版●教学目标知识方面:使学生初步理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并能运用这一原理初步说明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能力方面:(1)在引导学生理解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时,注意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辩证思维能力;(2)在引导学生运用基本原理去分析、说明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特别是理解、认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时,要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觉悟方面:通过教学,使学生对“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鲜明地体现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有较深刻的认识,从而进一步增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教学重、难点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教学方法主要采用以讲授为主,读议为辅的方法,因为本课理论性较强、难度较大,内容丰富。
讲授中注意巧用事例,深入浅出,并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教学的说明力和感染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公孙龙是战国时期的哲学家,“白马非马”是他著名的论点,这里他只看到了白马与马的差异性,而没有看到同一性,因而他走向了错误的诡辩论。
白马与马到底是什么关系呢?我们来共同分析一下。
无论白马还是黑马、黄马等各种各样的马都是一种特殊的马,而马则概括了所有马的共性,白马尽管特殊,但仍然是马。
这说明白马不仅有它的个性(即特殊性),还有和其他马共同的地方,即共性。
在哲学上,这种共性就叫做矛盾普遍性。
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讲授新课)三、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板书)矛盾的普遍性(共性)和特殊性(个性)不是各不相干的,而是不可分割的。
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这是我们要学的第一个问题:1.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关系(板书)第一,二者相互联结,不可分割(板书)(1)普遍性离不开特殊性: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教案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教案《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教案一、教学目标:理解: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
运用:联系实例,分析矛盾普遍性含义;联系生活实例,分析矛盾特殊性含义;结合现实生活,分析说明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三、学情分析: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一词对高一学生来说比较陌生,学生不容易理解、掌握。
鉴于学情分析,在设计时力求贴近教材,贴近学生生活和思想,贴近当前的形势,引导学生思考、感悟、理解并认同。
同时,教学中应坚持从具体事例入手,遵循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的教学思路。
四、教学方法:采取情景-探究-感悟的教学方式,打破传统教学理念,通过讨论、讲故事、看漫画、读诗词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兴趣,营造轻松和谐的高效课堂。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运用多媒体手段,但又不拘泥多媒体,有板书、讨论等。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很高兴今天能在咱们高一7班给大家上这节公开课,当我接到通知的时候,我觉得不错哦,这可是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啊!但是老师今年带高三,大家知道,还有半个月,你们的学哥学姐们就要带着自己的梦想走进高考的大门,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现在他们很累,老师们为了帮助他们实现理想也非常辛苦,每天都要上大量的课,还要备课,还要做更多的练习题、模拟卷,还有班级管理等各方面工作需要老师去做,于是我有了困惑: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面对这样好的展示自我的机会,和马上就要实现梦想的我的那些学生们,我该怎么办呢?我知道,我不能退缩,我必须而且一定能解决好这个困惑,于是在不影响我的学生情绪和成绩的前提下,每天克服困难,在仅有的闲暇时间就来准备一点,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终于今天我很自信地站在这里为同学们上这节课,希望大家能够欢迎哦!好的同学们,遇到困难一定要解决,那你们每天有没有自己的困惑呢?你觉得你从早起到放学回家这一天里最大的困惑是什么呢?自己如何解决这样的困惑的呢?大家每组先讨论然后来谈一谈。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教学反思
本课设计立足于学生独立和自主探究学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师生共同营造民主平等和充满情感的课堂氛围,使大家有亲临其境之感和情感上的共鸣,让每位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突出对政府权力进行监督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探讨如何对权力进行监督,与此同时,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权力观念,提高学生参与监督政府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民主监督的素养,达到价值观的提升。
但仍存在很多不足,比如没能更好利用多媒体点燃课堂气氛,课堂节奏把握的不是很到位。
没能让学生自主借助多媒体对此类题进行高考延伸,说明对于高考题的把握还不够,还应更充分。
反思这节课,出新固然重要,但是重点还是要落在实处。
老师还是要不怕辛苦,以后自己会在教学中更加注意勤动脑,勤动手,把握好学情,制定更为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九课第一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二、教材内容分析:《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模块4《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第九课第一框题的内容。
本框题通过分析矛盾普遍存在,让学生能在生活和学习中承认矛盾,分析矛盾,不回避矛盾。
并能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找出认识事物、解决矛盾的具体方法,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是关于矛盾问题的精髓。
本节课主要讲三个问题,矛盾的普遍性原理,矛盾特殊性原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二、学生分析:高一的学生由于没有学过经济、文化等具体学科的内容,知识积累不足,虽然经过对前面哲学入门知识的学习,学生对哲学知识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但是盾这一部分更加抽象、晦涩,对于学生来说这一部分是学习的难点部分。
为此,在处理教材方面,必须紧密结合生活实际,创设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情景,采用符合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理解与把握知识。
三、学习目标识记矛盾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矛盾特殊性原理及方法论;理解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
能力目标:学会运用辩证的思维方法思考和解决问题,运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方法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重点难点重点:矛盾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矛盾特殊性原理及方法论;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六、教学过程导入:视频《贯中故里,水浒东平》由于各种原因,长期以来,东平经济发展落后,是山东有名的贫困县。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带领下,东平开始走上一条强县富民的发展道路,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来体验东平发展的过程。
进入新课同学们阅读学案探究一,思考下面的问题。
探究一:发展路上的难题东平县是一块充满希望的热土,这里风光秀美、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
由于历史及现实的一些原因,东平县发展依然落后,在东平发展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内需严重不足,外需紧缩,生产发展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要求;农业工业第三产业结构不合理;教育落后;人才储备不足;收入差距过大等等。
面对诸多问题,东平县县委、县政府始终牢记对东平发展的责任,牢记对东平人民的责任,牢记对东平党的建设的责任,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带领全县人民解放思想,拼搏实干,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思考:东平发展存在的问题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东县委县政府的做法给我们什么启示?一、矛盾的普遍性1、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注意划清几个界限。
(1)事事有矛盾进说每一事物都包含着矛盾,而不是说每一事物同周围其他事物之间都有矛盾。
(2)人们尚未认识还不能对其具体矛盾作出科学解释的事物,并不等于矛盾就不存在了。
(3)人们不容易察觉的矛盾,不等于矛盾就不存在。
2、矛盾具有客观性方法论: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那么怎样才能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呢?同学们阅读学案探究二,并思考下面的问题。
探究二:探索的历程东平县悠久的历史,特定的地理环境,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孕育了水浒文化、汉文化、黄河文化、运河文化、宗教文化、名人文化、渔家文化等九大特色文化。
东平湖作为八百里梁山水泊的唯一遗存水域,不但广阔秀丽,而且在其周边留下了很多水浒故事的传说,这也是东平历史文化中的最大亮点之一;东畔的白佛山,藏有石窟造像138尊,其中高7.6米的释迦牟尼像,被称为“中原隋代第一佛”;大汶河下游的戴村坝,与“都江堰”齐名。
另外还有东平古城、梁氏墓群等一大批古遗址、古墓群。
为探索一条强县富民的发展道路,东平县委县政府深入学习贯彻党中央的发展精神,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保护的协调发展。
在深入分析东平实际的基础上,确立了“水浒之旅、水韵东平”的主题定位和“水浒东平、水上东平”的品牌战略,走出一条旅游强县的发展道路。
2016年东平县借助纳入“一区一圈一带”的东风,围绕省旅游局“水浒故里”、“儒风运河”两大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建设,坚持以科学规划为先导,以项目建设为重点,以巩固完善提升为抓手,强力实施全域旅游战略。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个重大判断,为新时代谋划旅游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新起点,新要求,下一阶段,东平将围绕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的发展目标,深挖历史文化内涵,持续提升景区品质,努力把东平建成集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全省著名旅游胜地,让游客留在东平,玩在东平,乐在东平。
思考:东平旅游确定“水浒之旅、水韵东平”的主题并随时代不断发展而丰富的哲学依据是什么?二、矛盾的特殊性1、含义: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2、表现:1)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东平湖是水游传中八百里水泊唯遗存水面,在其周边留下了很多水浒故事传说。
这就是东平湖与西湖、微山湖最大的区别。
)2)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不同的矛盾(东平旅游不同阶段有不的任务和问题,所以特色要求不同,东平旅游经历了初期主打水浒之旅游到全域旅游到现在打造旅游强县。
)3)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东平旅游开展了不同的线路,湿地生态游、宗教祈福游、运河风情游、水浒文化游、乡村逍遥游它们各具特色。
)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东平的发展来看,要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必须从实际出发,首先要分析矛盾的特殊性,从中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这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探究三:富强之路为更好地发展我县旅游事业,我县有关领导去各地学习和考查,既看到我县发展的不足,又学习到先进的经验,结合我县实际,发展成了独具特色的“东平模式”。
先后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山东省首批旅游强县、山东省县域旅游十强;成为全国首批“黄河文明”、“京杭大运河”旅游线、山东省“山水圣人”、“水浒之旅”旅游线和泰安市“一山一水一福地”旅游格局上的主要县域城市,东平以其骄人的成绩已经走在了山东乃至全国县域旅游的前列。
思考:东平发展旅游事业为什么既要学习借鉴外地经验,又要结合本地实际?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1、区别: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2、联系1)相互联结: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特殊性包含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2)在一定的场合相互转化。
方法论: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认识事物的方法:从特殊到普遍,再从普遍到特殊。
工作方法:先试点,后推广;抓好典型;树立模范榜样;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解剖麻雀……拓展: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
2、改革开放的深圳经验3、个人生活学习课堂小结:课堂巩固练习1.“量体裁衣”、“对症下药”、“因地制宜”、“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符合唯物辨证法的下述原理( )A 矛盾普遍性原理B 物质决定意识原理C 矛盾特殊性原理D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理2、歌德的一首小诗:“少年,我爱你的美貌;壮年,我爱你的言谈;老年,我爱你的德行。
”这首诗蕴涵的哲理是()A.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B.事物矛盾的两个方面各有特点C.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统一的D.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特点3、梅、兰、竹、菊是花中四君子。
梁实秋说:“梅,剪雪裁冰,一身傲骨;兰,空谷幽香,孤芳自赏:竹,筛风弄月,潇洒一生:菊,凌霜自得,不趋炎热。
合而观之,有一共同点,都是清华其外,淡泊其中,不做媚世之态。
”这表明()A.系统离不开要素B.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C.要素离不开系统D.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4、电影《泰坦尼克号》和歌剧《罗密欧和朱丽叶》因歌颂纯真的爱情而为世人所熟知,我国的爱情名著《牡丹亭》以舞剧的形式在纽约上演,也为美国观众所欣赏。
这些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都深深打动世界各地的人们。
这说明()①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②在实践中产生的不同民族的文化具有共性③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④尊重文化多样性就是要承认文化的同一性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近年来,中国地方省份与城市兴起一股“精神名片”评选发布的热潮,各式各样的“地域精神”表述语相继出炉.对此,有专家指出,各“地域精神”体现出鲜明的地域文化个性和独特的价值追求;同时,各“地域精神”都具有中华民族精神的共性特征.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各“地域精神”应该从本地区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运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谈谈你对专家观点的认识。
学生分析高一的学生由于没有学过经济、文化等具体学科的内容,知识积累不足,虽然经过对前面哲学入门知识的学习,学生对哲学知识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但是盾这一部分更加抽象、晦涩,对于学生来说这一部分是学习的难点部分。
为此,在处理教材方面,必须紧密结合生活实际,创设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情景,采用符合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理解与把握知识。
学生虽然生在东平,但对于家乡了解不够,因此在教学中充分利用东平资源,有利于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效果分析总的来看,这节课总体比较满意,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我经过思考反思如下:(一)本节课的优点:1、从教学模式的实施来看,我争取转变课堂教学理念,运用自主加展示与“塔式教学”模式相结合,课堂教学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教师只是起一个引导作用。
课堂教学过程中,竭力为学生打造一个学习的良好氛围,多让学生在课堂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合作、自主探究,从而感悟哲学道理。
自主课上学生充分自主,讨论激烈,也生成一些有价值的问题。
如: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的共同点是什么?区别的关键点是什么?唯心主义的可取之处在哪里啊?等等。
质疑组的质疑也比较到位,开拓了思维,问题针对性强。
比如问道唯心主义有可取之处为什么我们还要坚决抵制?如何理解唯心主义是“一朵无果实的花”呢?2、从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来看,整堂课教学目标实现较好,尤其是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基本达到,通过课堂反馈,效果良好。
学生结合历史知识通过展示总结出中外历史上比较知名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典型观点,并能够良好的运用,解决选择题时正确率也比较高。
(二)本节课有待于改进的地方及对策:1、从学案的编制上来看,我采用了情境设置和问题导学想结合,注重了哲学知识的形象化,并与时事相结合,但在问题的设置上还应该精确,并有一定的难度和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