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和呼吸》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肺和呼吸》教学设计
《肺和呼吸》案例
厦门市海沧区钟山小学吴永发
一.科学教育理论指导
兰本达的“探究—研讨”教学法理论:本课引领学生在生活体验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有效的科学探究活动、充分的讨论交流。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本课利用游戏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感受科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使之产生“情境效应”,它能有效地激励起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
二.生命科学领域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梳理
生命科学领域教学内容以了解生命世界的轮廓,形成一些对生命活动和生命现象的基本
认识,对人体和健康形成初步的认识,并能尝试将学习的知识和研究方法用于解决身边的实际
问题。具体分为多样的生物、生命的共同特征、生物与环境以及健康生活四大主题。《肺和呼
吸》属于健康生活主题,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4单元《呼吸与血液循环》的第二课。
生命科学领域教学以“探究—研讨”教学法为主,让学生进行与科学家研究方法类似的
科学探究,在此过程中学生建构科学知识、探究技能、科学思维习惯。小学生命科学领域常
用的探究方法有:1 、观察与描述。自然状态下的观察、调查、描述, 以及随后进行的交流
是生命世界各个主题最常用的研究方法。2.比较与分类。通过比较与分类的方法,学生才能
将大量的生物个体以生命多样性来统一, 并与后面的生物与环境、生物进化主题联系起来。
3.实验探究。4、建立模型。如果由于种种原因,直接用研究对象进行研究非常困难或者简
直不可能时,可用模型代替研究对象进行研究。本课也应用了“探究—研讨”教学法,主要
采用了实验探究和建立模型的研究方法。
三.学情分析
学习者为小学五年级上学期的学生,他们通过几年科学课及相关科目的学习,对周围的
自然事物有了一定的认识,同时对于自己的身体也有一些简单的了解,如身体的结构、骨骼、
肌肉等,而对身体内部有些什么器官,有些什么功能,学生的认识还是零星和模糊的。但是
学生对研究自己的身体是非常感兴趣的,且已经学习了《食物的消化》,很迫切想知道人体其
他器官及其作用。也学习了《空气中有什么》,初步了解氧气支持燃烧,二氧化碳能使清石灰
水变混浊的性质。五年级学生基本能利用现有的材料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研究方案,但在思
维的广度与深度上存在一些差距,学生的活动也不能完全自主,需要教师适当地指引,从而
使其充分地感受科学探究的价值,体验成功的快乐。
四.教学目标
过程方法
1.会用澄清石灰水、燃烧的蜡烛来比较吸进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区别。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呼吸时吸入的是富含氧气的空气,呼出的气体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
2.认识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等人体呼吸器官,了解呼吸的过程及意义。
3.知道哪些良好的生活动习惯有利于保护呼吸器官。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探究活动中与他人讨论、合作、交流,提高对呼吸器官卫生保健的认识。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比较吸进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区别;
2.认识肺、气管、支气管等人体呼吸器官及其保健。
难点:用澄清石灰水、燃烧的蜡烛来比较吸进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区别。
六.教学准备
演示:呼吸模型、课件。
分组:澄清石灰水两半杯、集气瓶(2个)、水槽、吸管、针筒、蜡烛、燃烧匙等。
七.教学过程
(一)产生问题
1.一起来做一个游戏——憋气,看看我们能憋多久?
2.谈感受。
3.学生在体验中发现和提出问题?
(吸进的气体到了哪里?呼出的气体从哪里来?人体内有哪些呼吸器官?这些呼吸官是什么样的?分别有什么作用?有哪些行为和疾病影响正常呼吸?怎样做才有利于呼吸器官的健康)
4.筛选和整理问题。(整理为三个问题:为什么要呼吸,用什么器官呼吸?如何保护呼吸器官)
(设计说明:通过游戏学生深切地感受到呼吸对维持生命很重要,同时也提出了许多问题。学生的感受很自然、也很深刻,问题的产生也很自然,解决问题的欲望也很强烈。这样,就有效地激发了儿童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为以后的探究提供了前提。)
(二)、实验探究:我们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不同
1.提出问题:人为什么要呼吸?
2.学生猜测: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引导学生认识到吸进的气体不全是氧气,呼出的气体也不全是二氧化碳。)
3.介绍提供给学生的实验材料,讨论收集气体的方法,学生上台演示排水法收集气体。
(设计说明:和学生讨论收集气体的办法是实验过程的一部分。没有这一部分,学生实验时就会出现混乱的场面。)
4.设计实验方案:小组根据提供的实验用品设计实验方案并交流,说出设计实验的依据,教师帮助完善改进。
(1)实验1:往装有澄清石灰水的杯中分别注入空气和呼出的气体,观察有什么变化?(吹气时要轻一点,不要让石灰水溅在脸上。吸进的空气用针筒打,可以多打几下,注意针筒要离开水面后才能吸气)
(2)实验2:分别把燃烧的蜡烛放入装有空气的集气瓶和装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观察燃烧蜡烛的变化?(提醒学生不能把两个装有不同气体的集气瓶弄混。)
(设计说明:设计实验是学生开展科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如何“导”非常重要。“导”的过程是学生有效探究的基础,也是一堂好课的精彩之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在帮助学生理清研究思路的同时,还要注意鼓励学生相互质疑、评价,这样做在尊重学生的同时,给学生提供更多发现的机会。)
5.实验探究:学生选择一个实验,自主选取本小组所需要的材料,进行实验探究,填写实验报告。
( 组长领取材料,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 )
(设计说明:学生自主选择探究的内容、方法、材料,对自己的实验过程进行思考,认识到自己探究中应该注意什么,可以发展学生的探究思维,做到先动脑再动手。同时教师也不能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尽量为学生考虑周到一些,防止学生实验失败。)
6.汇报交流。每个实验选择一个小组上台汇报,其它小组补充。
(设计说明:实验完,进行汇报是画龙点睛的过程。小组展示成果,是胜利的喜悦。大家倾听,是分享、也是收获。)
7.得出结论:我们吸进的是富含氧气的空气,呼出的是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的气体。
(三)认识呼吸系统,了解呼吸的过程
1.通过呼吸,人体吸收进了氧气,排出了二氧化碳。这就是我们呼吸的巨大作用。那么,我们吸进的空气到过身体的哪些器官呢?
2.学生说说人体的呼吸器官有哪些,再由学生观察人体内脏器官图找出呼吸器官。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