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报告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报告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报告引言:动量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基本原理,它指出在一个封闭系统中,当没有外力作用时,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并探讨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实验目的:1.验证动量守恒定律;2.了解动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3.探究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实验器材:1.两个小型推车;2.一根长直轨道;3.一根弹簧;4.一块纸板;5.一支测量尺;6.一台计时器。
实验步骤:1.将轨道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确保其表面光滑无摩擦。
2.将两个小型推车放在轨道的一端,并用弹簧将它们连接起来。
3.在轨道的另一端放置一块纸板作为终点,用来记录小推车的到达时间。
4.将其中一个小推车推动起来,观察两个小推车的运动情况,并用计时器记录小推车到达纸板终点的时间。
5.重复上述步骤3-4,分别记录两个小推车单独运动和连接运动的时间。
实验数据记录:实验一:两个小推车单独运动小推车1到达纸板终点的时间:t1小推车2到达纸板终点的时间:t2实验二:两个小推车连接运动两个小推车连接后到达纸板终点的时间:t3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当没有外力作用时,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在本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计算小推车的动量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有效性。
根据动量的定义,动量(p)等于物体的质量(m)乘以其速度(v)。
因此,小推车的动量可以表示为p = mv。
在实验一中,两个小推车单独运动,它们的动量分别为p1 = m1v1和p2 =m2v2。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p1 + p2应该等于一个常数。
我们可以通过计算p1 + p2的值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在实验二中,两个小推车连接运动,它们的总动量为p3 = (m1 + m2)v3。
同样地,根据动量守恒定律,p3应该等于实验一中的p1 + p2。
我们可以通过比较p3和p1 + p2的值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实验结论:根据实验数据的计算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在实验一中,两个小推车单独运动时,它们的动量之和保持不变。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总结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总结动量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定律,它指出在一个封闭系统中,系统的总动量在任何时刻都保持不变。
这个定律在物理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在机械运动、电磁场、量子力学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验证动量守恒定律,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
实验一:弹性碰撞我们首先进行了弹性碰撞的实验。
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两个小球,一个静止不动,另一个以一定的速度向它运动。
当两个小球碰撞后,我们测量了它们的速度和动量。
实验结果表明,碰撞前后两个小球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这个结果符合动量守恒定律的要求。
实验二:非弹性碰撞接下来我们进行了非弹性碰撞的实验。
实验中我们同样使用了两个小球,但是这次我们在两个小球之间放置了一个粘性物质,使得碰撞后两个小球会粘在一起。
同样地,我们测量了碰撞前后两个小球的速度和动量。
实验结果表明,碰撞前后两个小球的总动量同样保持不变。
这个结果也符合动量守恒定律的要求。
实验三:火箭推进最后我们进行了火箭推进的实验。
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一个小火箭,它在发射后会产生一个向上的推力。
我们测量了火箭发射前后的速度和动量。
实验结果表明,火箭发射前后系统的总动量同样保持不变。
这个结果也符合动量守恒定律的要求。
通过以上三个实验,我们验证了动量守恒定律的正确性。
这个定律在物理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在机械运动、电磁场、量子力学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机械运动中,动量守恒定律可以用来解决碰撞问题;在电磁场中,动量守恒定律可以用来解决电磁波的传播问题;在量子力学中,动量守恒定律可以用来解决粒子的运动问题。
因此,动量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定律。
通过以上实验,我们验证了动量守恒定律的正确性。
这个定律在物理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可以用来解决各种不同的物理问题。
因此,我们应该深入学习和理解动量守恒定律,以便更好地应用它来解决实际问题。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报告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报告动量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中的重要定律之一,它指出在一个封闭系统中,如果系统内部没有外力作用,系统的总动量将保持不变。
为了验证动量守恒定律,我们进行了以下实验。
首先,我们准备了一台光滑的水平轨道,轨道上有两个小车,分别标记为A和B。
我们使用了两个弹簧秤,一个用来测量小车A的初速度,另一个用来测量小车B的初速度。
在实验开始之前,我们先测量了两个小车的质量,并记录下来。
接下来,我们让小车A静止在轨道的一端,小车B静止在轨道的另一端。
然后我们用手推小车A,让它向小车B运动。
当小车A碰撞到小车B时,我们立即按下计时器,并记录下碰撞后两个小车的运动情况。
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碰撞后小车A的速度减小,而小车B的速度增大。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我们知道在碰撞过程中,系统的总动量应该保持不变。
因此,我们计算了碰撞前后系统的总动量,发现它们的值几乎相等,这验证了动量守恒定律在这个实验中的有效性。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了一些误差。
首先,由于轨道的摩擦力和空气阻力的存在,小车在碰撞过程中会有能量损失,导致动量并不完全守恒。
其次,测量仪器的精度也会对实验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为了减小误差,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比如减少轨道的摩擦力,提高测量仪器的精度等。
总的来说,通过这个实验,我们成功验证了动量守恒定律。
动量守恒定律在物理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不仅可以解释碰撞、爆炸等现象,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宇宙中许多复杂的运动规律。
希望通过这个实验,大家对动量守恒定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能够认识到实验中误差的存在及其对结果的影响,从而更加科学地进行实验研究。
动量守恒定律与动量守恒的实验验证
动量守恒定律与动量守恒的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中重要的基本定律之一。
它指出,在一个被称为孤立系统的系统中,当没有外力作用时,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这个定律可以通过实验进行验证,本文将介绍几个实验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首先,让我们考虑一个简单的实验。
假设有两个相互对撞的小球,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初速度分别为v1和v2。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我们可以得出如下公式:m1 * v1 + m2 * v2 = m1 * v1' + m2 * v2'其中,v1'和v2'分别表示对撞后两个小球的速度。
通过实验可以发现,如果没有外力作用,对撞前后的总动量保持不变,即左侧和右侧的两项之和相等。
为了验证这个定律,我们可以设计一个实验。
首先,将一个小球放在桌子上,给它一个初速度v1。
然后,我们在小球前方放置一个静止的小球,两者发生弹性碰撞。
通过测量碰撞前后两个小球的速度,可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是否成立。
实验结果应该显示,碰撞前后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另一个实验是利用气垫式空气轨道进行验证。
空气轨道是一种物理实验装置,可以减小摩擦力对运动物体的影响。
我们可以在空气轨道上放置两个小球,并给它们一个初速度。
当两个小球碰撞后,测量它们的速度,并计算碰撞前后的总动量。
实验结果应该显示,总动量守恒。
此外,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验证还可以通过利用弹簧系统进行。
我们可以设计一个包含弹簧的实验装置,通过拉伸或压缩弹簧,使一个小球在直线上作往复运动。
通过观察小球在运动中的速度和位置的变化,可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成立。
这些实验验证了动量守恒定律的准确性。
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验证不仅深化了我们对动量守恒定律的认识,也为物理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
总之,动量守恒定律是一个基本的物理定律,可以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几个简单的实验,如弹性碰撞实验、气垫式空气轨道实验和弹簧系统实验,能够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准确性。
通过这些实验,我们可以深入理解动量守恒定律在物理世界中的应用。
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验证
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中的基本定律之一,它在描述物体运动时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实验一:弹性碰撞实验在实验室中,准备了两个相同质量的小球A和B,它们分别处于静止状态,相距一定距离。
首先给小球A以某一初速度,让其沿着一条直线轨道运动。
当小球A与小球B发生完全弹性碰撞后,观察两球的运动情况。
实验结果显示,小球A在碰撞前具有一定的动量,而小球B则静止。
在碰撞后,小球A的速度减小而改变了运动方向,而小球B则具有与小球A碰撞前小球A相同大小的速度,并沿着小球A碰撞前运动的方向运动。
实验结果表明,碰撞过程中总动量守恒,即小球A的动量减小,而小球B的动量增加,两者之和保持不变。
实验二:非弹性碰撞实验在实验室中,同样准备了两个相同质量的小球A和B,它们分别处于静止状态,相距一定距离。
与实验一不同的是,在这次实验中,小球A与小球B发生非弹性碰撞。
实验结果显示,小球A与小球B发生碰撞后,它们黏在一起并以共同的速度沿着小球A碰撞前运动的方向运动。
与弹性碰撞不同的是,碰撞过程中能量有一部分转化为内能而被损失,因此总动量守恒,但总机械能不守恒。
实验三:爆炸实验在实验室中,放置了一块弹性墙壁,并将一个质量较大的小球C静止放在墙壁前方。
在小球C与墙壁发生碰撞时,观察碰撞后的情况。
实验结果显示,当小球C与墙壁发生碰撞时,小球C的动量改变,由静止变为运动状态。
这说明,碰撞过程中小球C获得了墙壁的动量。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小球C的动量增加被墙壁吸收,总动量守恒。
通过以上实验可以得出一个普遍的结论:在孤立系统中,如果没有外力作用,系统总的动量保持不变。
这就是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证明。
总结:动量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定律之一,通过弹性碰撞、非弹性碰撞和爆炸等实验证明了动量守恒定律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实验结果表明,无论是弹性碰撞还是非弹性碰撞,总的动量保持不变,只有部分能量转化或损失。
动量守恒的实验验证
动量守恒的实验验证动量守恒是物理学中的重要定律之一,它表明在一个系统内,当没有外力作用时,系统的总动量将保持不变。
本文将介绍几种实验验证动量守恒的方法。
一、小球碰撞实验1.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小球碰撞过程,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2.实验材料两个相同质量的小球、平滑水平面3.实验步骤- 将两个小球置于水平面上,使它们保持静止。
- 以一定的速度使一个小球向另一个小球运动。
- 观察碰撞过程中两个小球的运动状态。
4.实验结果分析如果两个小球碰撞之后静止,或者以相同的速度相背而去,那么可以得出结论:系统的总动量在碰撞过程中守恒。
二、火箭发射实验1.实验目的通过火箭发射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2.实验材料小型火箭模型、发射器、计时器3.实验步骤- 在室外安全的地方进行实验。
- 将火箭模型放入发射器中。
- 点燃火箭模型的发动机。
- 使用计时器记录火箭从发射器射出到完全停止的时间。
4.实验结果分析在火箭发射过程中,如果火箭以一定的速度射出,并且在空中逐渐减速直至停止,那么可以得出结论:火箭前后的动量改变之和等于零,验证了动量守恒定律。
三、弹簧振子实验1.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弹簧振子的运动过程,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2.实验材料弹簧振子装置、标尺、计时器3.实验步骤- 将标尺固定在垂直方向上,用于测量振子的位移。
- 将弹簧振子拉到一定距离,释放后观察其振动过程。
- 使用计时器记录振子从一个极端位置振动到另一个极端位置的时间。
4.实验结果分析弹簧振子在振动过程中,如果振幅和周期保持一致,可以得出结论:振子在每个极端位置的动量改变之和等于零,并验证了动量守恒定律。
综上所述,通过小球碰撞实验、火箭发射实验和弹簧振子实验,我们可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有效性。
这些实验结果证明了在没有外力作用时,系统的总动量将保持不变的原理。
对于我们理解物体运动和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并在工程设计和科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4节 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1.找一个碰撞过程,设计实验装置
2.设法测量出碰撞前后系统的动量
3.比较前后动量的大小关系
4.处理数据并得出结论
第4节 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目录
方案一:气垫导轨法
方案二:打点计时器法
方案三:单摆法
方案四:抛体法
一、气垫导轨法
1.天平测质量m
2.光电门测速度V
(1)用图中所示各个物理量的符号表示碰撞前后A、B
两球的速度(设A、B两球碰前的速度分别为vA、vB,
碰后速度分别为vA′、vB′),则vA=________________,
( − )
vA′=________________,
( − ) vB=____,
0 vB′=__________。
【典例1】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中常会用到气垫导轨,导轨与滑块
之间形成空气垫,使滑块在导轨上运动时几乎没有摩擦。现在有滑块A、B
和带竖直挡板C、D的气垫导轨,用它们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装置如图
所示(弹簧的长度忽略不计)。采用的实验步骤如下:
a.用天平分别测出滑块A、B的质量mA、mB;
b.调整气垫导轨使之水平;
3.列表处理数据
注意:导轨一定保持水平
质
量
速
度
mv
碰撞前
m1
m2
m1
m2
v1
v1’
v2’
v2
m1v1+m2v2
碰撞后
m1v1’+m2v2’
一、气垫导轨法
1.天平测质量m
2.光电门测速度V
3.列表处理数据
①在两车碰撞处加轻弹簧,使
考点31 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备战2020年高考物理考点一遍过
一、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方案1.方案一实验器材:滑块(带遮光片,2个)、游标卡尺、气垫导轨、光电门、天平、弹簧片、细绳、弹性碰撞架、胶布、撞针、橡皮泥等。
实验情境:弹性碰撞(弹簧片、弹性碰撞架);完全非弹性碰撞(撞针、橡皮泥)。
2.方案二实验器材:带细线的摆球(摆球相同,两套)、铁架台、天平、量角器、坐标纸、胶布等。
实验情境:弹性碰撞,等质量两球对心正碰发生速度交换。
3.方案三实验器材:小车(2个)、长木板(含垫木)、打点计时器、纸带、天平、撞针、橡皮泥、刻度尺等。
实验情境:完全非弹性碰撞(撞针、橡皮泥)。
4.方案四实验器材:小球(2个)、斜槽、天平、重垂线、复写纸、白纸、刻度尺等。
实验情境:一般碰撞或近似的弹性碰撞。
5.不同方案的主要区别在于测速度的方法不同:①光电门(或速度传感器);②测摆角(机械能守恒);③打点计时器和纸带;④平抛法。
还可用频闪法得到等时间间隔的物体位置,从而分析速度。
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方案四)注意事项1.入射球质量m1应大于被碰球质量m2。
否则入射球撞击被碰球后会被弹回。
2.入射球和被碰球应半径相等,或可通过调节放被碰球的立柱高度使碰撞时球心等高。
否则两球的碰撞位置不在球心所在的水平线上,碰后瞬间的速度不水平。
3.斜槽末端的切线应水平。
否则小球不能水平射出斜槽做平抛运动。
4.入射球每次必须从斜槽上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
否则入射球撞击被碰球的速度不相等。
5.落点位置确定:围绕10次落点画一个最小的圆将有效落点围在里面,圆心即所求落点。
6.水平射程:被碰球放在斜槽末端,则从斜槽末端由重垂线确定水平射程的起点,到落地点的距离为水平射程。
【2019·吉林高二期末】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
光滑的水平平台上的A点放置有一个光电门。
实验步骤如下:A.在小滑块a上固定一个宽度为d的窄挡光片;B.用天平分别测得小滑块a(含挡光片)和小球b的质量为m1、m2;C.在a和b间用细线连接,中间夹一被压缩了的水平轻短弹簧,静止放置在平台上;D.细线烧断后,a、b被弹开,向相反方向运动;E.记录滑块a离开弹黄后通过光电门时挡光片的遮光时间t;F.小球b离开弹簧后从平台边缘飞出,落在水平地面的B点,测出平台距水平地面的高度h及B点与平台边缘铅垂线之间的水平距离x0;G.改变弹賛压缩量,进行多次实验.(1)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遮光条的宽度,如图乙所示,则遮光条的宽度为_____mm。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中减少误差的几种方法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中减少误差的几种方法一、实验介绍1.1 动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定律,指的是在一个孤立系统中,当没有外力作用时,系统总动量保持不变。
即:对于任意两个物体,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时间相同,则它们的动量变化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1.2 实验目的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并探究减少误差的方法。
1.3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光电门、小球(两个)、直线轨道。
1.4 实验步骤① 将直线轨道固定在水平面上;② 将小球放置在轨道的一端;③ 用弹簧测力计将另一个小球拉到一定距离处;④ 松开另一个小球,使其沿着轨道滚动,并通过光电门测出滚动时间和滚动距离;⑤ 重复实验多次,并记录数据。
二、误差分析2.1 系统误差由于实验器材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在实验中可能会产生系统误差。
例如:光电门的灵敏度不同、弹簧测力计的刻度误差等。
2.2 随机误差由于实验过程中人为操作、读数等因素的影响,可能会产生随机误差。
例如:小球滚动的起始位置不同、滚动速度不同等。
三、减少误差的方法3.1 减少系统误差① 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选择精确度高、灵敏度稳定的光电门和弹簧测力计,可以减少系统误差;② 校正仪器:在实验前对仪器进行校正,调整光电门和弹簧测力计的灵敏度和刻度,可以减小系统误差;③ 控制环境:将实验室控制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中,例如温度、湿度等方面尽量保持一致。
3.2 减少随机误差① 重复实验多次:通过重复实验多次,可以减小随机误差;② 控制变量:尽量保持各项条件一致,例如小球滚动时起始位置和滚动速度尽量相同;③ 人为因素控制:操作人员应该专注于操作过程,并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避免因为个人因素带来的误差。
四、实验结果通过多次实验,可以得到小球滚动的时间和距离数据,进而计算出小球的动量变化量。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可以得出两个小球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和方向。
五、结论本实验验证了动量守恒定律,并探究了减少误差的方法。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
11.弹性球1用细线悬挂于O点,O点正下方桌子的边沿有一 竖直立柱.实验时,调节悬点,使弹性球1静止时恰与立柱上 的球2接触且两球等高.将球1拉到A点,并使之静止,同时把 球2放在立柱上.释放球1,当它摆到悬点正下方时与球2发生 对心碰撞.碰后球1向左最远可摆到B点,球2落到水平地面上 的C点.测出有关数据即可验证1、2两球碰撞时动量守恒.现 已测出A点离水平桌面的距离为a.B点离水平桌面的距离为b, C点与桌子边沿间的水平距离为c.此外: (1)还需要测量的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 (2)根据测量的数据,该实验中动量守 恒的表达式为________(忽略小球的大小).
训练
1.在做碰撞中的动量守恒的实验时,不需要测量的物
理量有 ( C
D)
A、入射小球和被碰小球的质量 B、入射小球和被碰小球的直径 C、斜槽轨道的末端距地面的高度 D、入射球滚下到抛出时的高度差 E、入射球未碰撞时飞出的水平距离 F、入射球和被碰球碰撞后飞出的水平距离
2、在做碰撞实验中必须( BCD ) A、斜槽轨道必须光滑 B、斜槽轨道末端的切线必须水平 C、入射球每次都要从同一高度由静止落下 D、碰撞的瞬间,入射球与被碰球的球心连线与 轨道末端的切线平行
B
B、入射球与被碰小球对心碰撞后的速度为水平 方向 C、入射球与被碰球碰撞时动能无损失 D、入射球与被碰球碰后均能从同一高度飞出
5.某同学用图所示装置通过半径相同的A、B两球的碰撞来验 证动量守恒定律.图中PQ是斜槽,QR为水平槽.实验时先使A 球从斜槽上某一固定位置G由静止开始滚下,落到位于水平地 面的记录纸上,留下痕迹.重复上述操作10次,得到10个落 点痕迹.再把B球放在水平槽上靠近槽末端的地方,让A球仍从 位置G由静止开始滚下,
物理实验技术中对动量守恒的验证方法
物理实验技术中对动量守恒的验证方法动量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定律之一,它描述了在没有外力作用时物体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在物理实验中,我们可以利用一些具体的方法去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有效性。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物理实验技术中对动量守恒的验证方法。
1. 弹性碰撞实验弹性碰撞是指两个物体相互碰撞后能够完全弹开的过程。
弹性碰撞实验可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在弹性碰撞条件下的有效性。
实验中,我们可以利用两个小球进行碰撞,测量碰撞前后两个小球的质量和速度。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碰撞前后两个小球的总动量应该保持不变。
通过测量和计算,可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在弹性碰撞中的适用性。
2. 不可压缩流体的流动实验不可压缩流体的流动实验是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在流体运动中的应用的一种常见方法。
在实验中,可以利用一个封闭的水管系统和一些流量计来测量水流的速度和质量。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当流体通过狭窄区域时,流速会增加,而流量会减小。
通过测量和计算水流在不同区域的速度和质量,可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在不可压缩流体中的适用性。
3. 火箭发射实验火箭发射实验是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在火箭运动中的适用性的一种常见方法。
实验中,可以利用一个小型的火箭模型和一个压力计来测量推力和质量。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在没有外界作用力的情况下,火箭从喷射燃料气体的推力推动下逐渐加速。
通过测量和计算火箭的推力和质量,可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在火箭运动中的有效性。
4. 引力实验引力实验是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在物体受到引力作用时的适用性的一种常见方法。
实验中,可以利用一个小球和一个吊线来模拟引力的作用。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小球在吊线上可以保持静止或做简谐振动,并且总动量应该保持不变。
通过测量和计算小球在不同位置的速度和质量,可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在引力作用下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物理实验技术中有许多可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方法。
这些实验可以通过测量和计算物体在不同条件下的速度和质量,从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有效性。
力学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力学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是力学领域中的重要定律之一,它描述了一个封闭系统中的总动量是恒定不变的。
我们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力学实验来验证这个定律。
实验一:弹球撞击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可以选择一个平滑的水平面和两个大小相同的弹性球。
首先,我们以一定速度将一个弹性球A沿水平面运动,并保持另一个球B静止。
当球A撞击到球B时,我们可以观察到球A会停下来,并且球B会开始以相同的速度进行运动。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如果我们将弹性球A和弹性球B视为一个封闭系统,那么撞击前后总动量应该保持恒定。
在这个实验中,球A的动量在撞击前是$m_av_a$,撞击后是$m_av_a$,而球B的动量在撞击前是0,在撞击后是$m_bv_b$。
因此,根据动量守恒定律的数学表达式,我们有$m_av_a + 0 = m_av_a + m_bv_b$。
由于球A和球B的质量和速度在实验中是一定的,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成立。
实验二:火箭发射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可以使用一个小型的水箭模型。
首先,我们在水箭上装满压缩空气。
当我们打开气阀时,空气会从箭头处射出,并且由反冲作用产生推动力。
我们可以观察到,当箭头喷出气体的速度越快,箭身向相反方向运动的速度越大。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当气体从箭头射出时,箭头和箭身构成了一个封闭系统。
在这个实验中,箭身的质量和速度在反冲作用前是0,在反冲作用后是$m_cv_c$;而箭头射出气体的质量在反冲作用前是$m_d$,在反冲作用后是0。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的数学表达式,我们有$0 +m_dv_d = 0 + m_cv_c$。
通过观察箭身和箭头运动的速度,并知道箭身质量与箭头射出气体质量的比例,我们可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有效性。
实验三:碰撞车碰撞车实验是一种经典的力学实验,可以直观地演示动量守恒定律。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可以使用两个金属车轮,每个车轮上都有一个金属球。
当一个金属球以一定的速度撞向另一个金属球时,我们可以观察到两个金属球会反弹,并且各自以相同的速度向相反方向运动。
动量守恒定律的证明
动量守恒定律的证明动量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中的重要定律之一,它表明在没有外力作用的封闭系统中,总动量保持不变。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际角度证明动量守恒定律。
一、理论证明1. 动量的定义动量(p)定义为物体的质量(m)乘以其速度(v),即p=mv。
2. 动量变化与力的关系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力(F)等于质量(m)乘以加速度(a),即F=ma。
结合动量的定义,可以推导出力与动量变化的关系:F=m(v-u)/t,其中v和u分别表示物体的末速度和初速度,t表示时间。
3. 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述在封闭系统内,如果没有外力作用,则系统的总动量不会改变,即Σp=Σ(mv)。
二、实际证明动量守恒定律可以通过多种实际情况进行证明。
1. 弹性碰撞考虑两个弹性碰撞的小球,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₁和m₂,初速度分别为v₁和v₂。
根据动量的定义,碰撞前的总动量为p₁=m₁v₁+m₂v₂。
假设碰撞后两个小球的速度分别变为v₁'和v₂',则碰撞后的总动量为p₂=m₁v₁'+m₂v₂'。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p₁=p₂,即m₁v₁+m₂v₂=m₁v₁'+m₂v₂'。
2. 火箭推进原理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推进火箭的燃料燃烧产生的热气会以极高的速度向后喷射。
燃料喷射的动量变化与火箭整体的动量变化相互抵消,从而保持火箭的总动量不变。
3. 跳水运动在跳水运动中,跳水员从起跳台上跃入水中。
由于没有外力作用,跳水员在空中的动量等于水中的动量,从而保持了总动量的守恒。
综上所述,动量守恒定律可以通过理论推导和实际情况的验证得到证明。
它对于研究和解释物体运动的特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我们理解和应用自然界的运动现象提供了基础。
实验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一、实验目的: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二、实验原理:动量守恒定律
实验方案
三、实验器材:
气垫导轨、光电计时器、天平、滑块(两个)、重物、弹簧片、细绳、弹性碰撞架、胶布、撞针、橡皮泥等。
四、实验步骤:
(一)安装器材
1.正确安装好气垫导轨。
(二)进行实验
2.用天平测出滑块质量m1、m2。
3.接通电源,利用配套的光电计时装置测出两滑块各种情况下碰撞前、后的速度v1、v2和v1′、v2′
4.①改变滑块的质量,重复步骤3。
②改变滑块的初速度,重复步骤3。
(三)数据处理
5.滑块速度的测量:v=Δx
Δt,式中Δx为滑块挡光片的宽度(仪器说明书上给出,也
可直接测量),Δt为数字计时器显示的滑块(挡光片)经过光电门的时间。
计算两滑块各种情况下碰撞前、后的速度v1、v2和v1′、v2′
6.比较两滑块碰撞前后的动量之和
碰前:p = m1 v1+m2v2
碰后:p′= m1 v1′+ m2 v2′
(四)得出结论
比较p与p′,在误差允许范围内,两滑块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
(五)分析误差
系统误差:
偶然误差:
参考方案
实验器材
斜槽、小球(两个)m1、m2,且m1>m2、天平、三角板、带线重锤、直尺、复写纸、白纸、圆规等。
实验步骤
(二)进行实验
不放被撞小球,让入射小球从斜槽上某固定高度处自由滚下,重复10次。
用圆规画尽量小的圆把小球所有的落点都圈在里面。
圆心P就是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如图乙所示
……。
(整理版)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基础知识】一、实验目的:验证动量守恒二、实验器材:两个小球(大小相等,质量不等);斜槽;重锤线;白纸;复写纸;天平;刻度尺;圆规.三、实验原理:利用图-1的装置验证碰撞中的动量守恒,让一个质量较大的球从斜槽上滚下来,跟放在斜槽末端上的另一个质量较小的球发生碰撞,两球均做平抛运动。
由于下落高度相同,从而导致飞行时间相等,我们用它们平抛射程的大小代替其速度。
小球的质量可以测出,速度也可间接地知道,如满足动量守恒式m 1v 1=m 1v 1'+m 2v 2',则可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四、实验步骤:1.用天平分别称出两个小球的质量m 1和m 2;2.按图-2安装好斜槽,注意使其________________,并在地面适当的位置放上白纸和复写纸,并在白纸上记下重锤线所指的位置O 点.3.首先在不放被碰小球的前提下,让入射小球从斜槽上__________由静止滚下,重复数次,便可在复写纸上打出多个点,用圆规作出尽可能小的圆,将这些点包括在圆内,则圆心就是不发生碰撞时入射小球的平均位置P 点(图-2);4.将被碰小球放在斜槽末端上,使入射小球与被碰小球能发生正碰;5.让入射小球由原来高度从静止开始滚下,重复数次,使两球相碰,按照步骤3的办法求出入球落地点的平均位置M 和被碰小球落地点的平均位置N ;6.过ON 在纸上做一条直线,测出OM 、OP 、ON 的长度;7.将数据代入下列公式,验证公式两边数值是否相等(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m 1·OP =m 1·O M +m 2·ON五、注意事项:1.入射球的质量应大于被碰球的质量,且必须保证两球“正碰”。
2.测定两球速度的方法,是以它们做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代表相应的速度。
3.斜槽末端必须水平,检验方法是将小球放在平轨道上任何位置,看其能否都保持静止状态。
4.入射球每次都必须从斜槽上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滚下.方法是在斜槽上的适当高度处固定一档板,小球靠着档板后放手释放小球。
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验证
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定律,它描述了相互作用系统中的动量的守恒。
通过进行实验验证可以进一步确认这一定律的准确性和适用范围。
本文将就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验证进行探讨。
实验一:碰撞实验在物理实验中,碰撞实验是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常见方法之一。
我们可以通过利用弹性碰撞和完全非弹性碰撞这两种不同类型的碰撞来进行验证。
在弹性碰撞实验中,我们可以设定两个物体的初速度和质量,并观察它们碰撞后的速度变化。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碰撞前后系统的总动量应该保持不变。
我们可以使用动量守恒定律的数学表达式来计算和比较碰撞前后的动量总和。
在非弹性碰撞实验中,我们可以使用两个粘在一起的物体作为实验样本,使其发生碰撞后,观察它们的速度变化情况。
同样地,根据动量守恒定律,碰撞前后系统的总动量应该保持不变。
通过实验数据的比对,可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准确性。
实验二:炮弹射击实验炮弹射击实验是另一种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方法。
通过设计一个简单的弹射装置,可以实现炮弹的射击,并观察射击前后系统的动量变化。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可以先测量炮弹的质量,并设定初始速度和角度。
通过追踪炮弹的飞行轨迹和测量射击后的速度和角度,我们可以计算和比较射击前后系统的总动量。
实验三:橡皮球反弹实验橡皮球反弹实验是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另一个常见方法。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可以将橡皮球从一定高度自由下落,并观察当橡皮球碰撞地面后的反弹高度。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橡皮球下落前的动能应该转化为反弹后的动能,而动量守恒定律则可以用来计算这一转化过程中的动量变化。
通过测量橡皮球的下落高度和反弹高度,我们可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在这个实验中的适用性。
通过以上实验的验证,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动量守恒定律在碰撞实验、炮弹射击实验和橡皮球反弹实验中都得到了验证。
这证明了动量守恒定律在不同实验条件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总结:通过碰撞实验、炮弹射击实验和橡皮球反弹实验的验证,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不同类型的相互作用系统中,无论是弹性碰撞还是非弹性碰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一、目的:验证两小球碰撞中的动量守恒二、器材斜槽,两个大小相同而质量不等的小球,天平,刻度尺、重锤线、白纸、复写纸、圆规、游标卡尺三、原理大小相同,质量为m1和m2的两个小球相碰,若碰前m1运动,m2静止,根据系统动量守恒定律有:m1v1=m1v1′+m2v2′。
因小球从斜槽上滚下后做平抛运动,由平抛运动知识可知,只要小球下落的高度相同,在落地前运动的时间就相同,则小球的水平飞行距离跟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成正比。
所以只要测出小球的质量及两球碰撞前后飞出的水平距离,代入公式就可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由于v1、v1′、v2′均为水平方向,且它们的竖直下落高度都相等,所以它们飞行时间也相等,若以该时间为时间单位,那么小球的水平射程的数值就等于它们的水平速度。
在图中分别用OP、OM和O′N表示。
因此只需验证:m1OP=m1OM+m2(ON-2r)即可。
四、步骤1.在桌边固定斜槽(如图实8-1),使它的末端切线水平,并在它的末端挂上重锤线。
在桌边的地板上铺上记录纸来记录小球的落地点,在纸上记下重锤线所指位置O点。
2.用天平测出入射球质量m1和被碰球质量m2。
3.用游标卡尺测出两球直径d(两球直径应相等),在纸上标出O′点,OO′=d。
4.不放被碰球m2,让m1从斜槽顶点A自由滚下,重复若干次记下落地点平均位置P。
5.把被碰球m2放在斜槽末端支柱上(如图实8-2),使两球处于同一高度,让m1从A点自由滚下与m2相碰,重复若干次,分别记下m1、m2落地点的平均位置M、N。
6.用刻度尺分别测出OP,OM,O′N,验证:是否成立。
五、数据记录及处理(略)六、注意事项1.入射球质量m1应大于被碰球质量m2。
2.两球发生正碰,碰后均做平抛运动,这要求通过调整支柱使两球等高。
3.入射球每一次都从同一高度无初速度释放。
4.在实验中,至少重复10次,用尽可能小的圆把各小球的落点分别圈在里面,以确定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其目的是为了减小实验误差。
思考与注意:(1)小球a、b的质量ma、mb应该满足什么关系?为什么?ma> mb,保证碰后两球都向前方运动;(2)放上被碰小球后,两小球碰后是否同时落地?如果不是同时落地,对实验结果有没有影响?为什么?不同时落地,无影响,平抛的飞行时间相同;(3)如果两球相碰中有较大的动能损失,即不是弹性碰撞,那么以上验证式还成立吗?为什么?成立,动量守恒。
误差分析:质量、不水平、水平位移、立柱动量、初速度不为0、没有在同一位置释放小结:学生实验和练习中的环境不同,造成了b球的抛出点也不同,处理问题时一定要灵活对待:①在学生实验中,a球的抛出点在斜面的边缘,b球的抛出点在立柱处。
最终要验证的关系式是—— m1OP=m1OM+m2(ON-2r)。
因此,需要测小球的直径。
②在练习所反映的实验中,两球的抛出点相同,都在斜面的边沿处。
最终要验证的关系式是——Ma·OB= m a·OA+ m b·OC 。
因此,不需要测小球的直径。
七、例题分析例1:(2000全国)某同学用图实8-3-1所示装置通过半径相同的A、B两球的碰撞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图中PQ是斜槽,QR为水平槽,实验时先使A球从斜槽上某一固定位置G由静止开始滚下,落到位于水平地面的记录纸上,留下痕迹。
重复上述操作10次.图1中O点是水平槽末端R在记录纸上的垂直投影点。
B球落点的痕迹如图实8-3-2所示,其中米尺水平放置,且平行于G、R、O所在平面,米尺的零点与O点对齐。
(1)碰撞后B球的水平射程应取为______________cm。
(2)在以下选项中,哪些是本次实验必须进行的测量?答:______________(填选项)。
A.水平槽上未放B球时,测量A球落点位置到O点的距离B.A球与B球碰撞后,测量A球落点位置到O点的距离C.测量A球或B球的直径 D.测量A球和B球的质量(或两球质量之比)E.测量G点相对于水平槽面的高度解析:(1)用最小的圆将10个落点圈在里面,找准平均位置读数,结果为64.7cm。
(2)A、B选项是必须要测量的,A球和B球的质量也是必须测量的,故A、B、D正确。
本实验中,A、B两球碰后,B球从斜槽末端平抛,A 球水平运动一段距离(2r)后也从斜槽末端平抛,因此入射球A与被碰球B的抛出位置同为斜槽末端O点,故不必测量A、B 球的直径。
因此C 选项不必要。
G点相对于水平槽面的高度本身对实验没有影响,故D选项不必要。
练习:某同学用下图装置做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先将a球从斜槽轨道上某固定点处由静止开始滚下,在水平地面上的记录纸上留下压痕,重复10次;再把同样大小的b球放在斜槽轨道末端水平段的最右端附近静止,让a球仍从原固定点由静止开始滚下,和b球相碰后,两球分别落在记录纸的不同位置处,重复10次.abO A B C A B CH45 46 47(1)本实验必须测量的物理量有以下哪些选项 _____________.A.斜槽轨道末端到水平地面的高度HB.小球a、b的质量ma、mbC.小球a、b的半径rD.小球a、b 离开斜槽轨道末端后平抛飞行的时间tE.记录纸上O点到A、B、C各点的距离OA、OB、OCF. a球的固定释放点到斜槽轨道末端水平部分间的高度差h,这时小球a、b的落地点依次是图中水平面上的_____点和_____点.(2)为测定未放被碰小球时,小球a落点的平均位置,把刻度尺的零刻线跟记录纸上的O点对齐,右图给出了小球a落点附近的情况,由图可得OB距离应为__________cm.(3)按照本实验方法,验证动量守恒的验证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2:在“碰撞中的动量守恒”实验中,仪器按要求安装好后开始实验,第一次不放被碰小球,第二次把被碰小球直接静止放在斜槽末端的水平部分,在白纸上记录下重锤位置和各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依次为O、A、B、C(如图实8-4),设入射小球和被碰小球的质量依次为m1、m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A.第一、二次入射小球的落点依次是A、BB.第一、二次入射小球的落点依次是B、AC.第二次入射小球和被碰小球将同时落地D. m1AB= m2OC解:最远的C点一定是被碰小球的落点,碰后入射小球的速度将减小,因此选B;由于被碰小球是放在斜槽末端的,因此被碰小球飞出后入射小球才可能从斜槽末端飞出,两小球不可能同时落地;由动量守恒得m1OB= m1OA+m2OC,选D。
答案是BD。
例3、(2002北京) 在做“碰撞中的动量守恒”试验中,关于小球落点的说法正确的是A.如果小球每一次都从同一点无初速释放,重复几次的落点应是重合的B.由于偶然因素度的存在,重复操作时小球的落点不重合是正常的,但落点应当比较密集C.测定落点P的位置时,如果重复10次,应该测出每次落点与O的值,然后取平均值,即D.用半径尽量小圆把P1、P2…P10圈住,这个圆的园心就是入射球点的平均位置P(八)习题11.在做“验证碰撞中的动量守恒”实验中,不需测量的物理量有:A.入射小球和被碰小球的直径B.入射小球和被碰小球的质量C.入射球开始滚下时的初位置与碰撞前位置的高度差D.入射球未碰撞时飞出的水平距离2.在“碰撞中的动量守恒”实验中,用游标卡尺测量直径相同的两小球的直径,读数示意图如图实8-5(甲)所示,小球落点的测量结果如图实8-5(乙)所示,入射小球与被碰小球的质量之比M A:M B=3:2,则小球直径为 cm。
碰撞结束时两小球动量大小之比为P a:P b= 。
0 102 3 cmOO/ M P N42.6440.5013.50单位:cm3.某同学利用两从此半径相同的小球及斜槽做碰撞中的动量守恒实验,实验时他拆去了小支柱,把被碰小球置于斜槽的末端处,所测得数据如下表:小球质量/g小球水平射程/cmM1M2OP OM ON20.932.656.012.567.8(1)入射小球质量应是 g.(2)若平抛时间记作单位时间1s,则碰前总动量为,碰后总动量为。
(3)实验结论是。
4.(09四川卷)(2)气垫导轨(如图甲)工作时,空气从导轨表面的小孔喷出,在导轨表面和滑块内表面之间形成一层薄薄的空气层,使滑块不与导轨表面直接接触,大大减小了滑块运动时的阻力。
为了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在水平气垫导轨上放置两个质量均为a的滑块,每个滑块的一端分别与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相连,两个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均为b.气垫导轨正常工作后,接通两个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并让两滑块以不同的速度相向运动,两滑块相碰后粘在一起继续运动。
图乙为某次实验打出的、点迹清晰的纸带的一部分,在纸带上以同间的6个连续点为一段划分纸带,用刻度尺分别量出其长度s1、s2和s3.若题中各物理量的单位均为国际单位,那么,碰撞前两滑块的动量大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两滑块的总动量大小为_________;碰撞后两滑块的总动量大小为_________。
重复上述实验,多做几次。
若碰撞前、后两滑块的总动量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相等,则动量守恒定律得到验证。
习题21.在做碰撞中的动量守恒实验时,必须测量的物理量是()A.入射小球和被碰小球的质量B.入射小球从静止释放时的高度C.入射小球未碰撞时飞出的水平距离D.入射小球和被碰小球碰撞后飞出的水平距离2.在“碰撞中的动量守恒实验”中,实验必须要求的条件()A.斜槽轨道必须光滑B.斜槽轨道末端的切线必须水平C.入射小球每次都要从同一高度滚下D.碰撞的瞬间,入射小球和被碰小球的球心连线与轨道末端的切线平行3.在“碰撞中的动量守恒实验”中,需用的测量仪器(或工具)有()A.秒表B.天平C.刻度尺D.游标卡尺4、在做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中安装斜槽轨道时,应让斜槽末端点的切线保持水平,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使:A、入射球得到较大的速度.B、入射球与被碰球对心碰撞后,速度均为水平方向.C、入射球与被碰球碰撞时动能无损失.D、入射球与被碰球碰后均能从同一高度飞出.5、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中,设入射球、被碰球的质量分别为m1、m2,为了减少实验误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1=m2B.m1>m2C.降低碰撞实验器材的高度D.入射小球释放点要适当高一些习题31、如图为实验室中验证动量守恒实验装置示意图(1)若入射小球质量为m1,半径为r1;被碰小球质量为m2,半径为r2,则()A.m1> m2r1> r2B.m1> m2r1< r2C.m1> m2r1=r2D.m1< m2r1=r2(2)为完成此实验,以下所提供的测量工具中必需的是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