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读书报告

合集下载

系统辩识与自适应控制 教材(电子版)

系统辩识与自适应控制 教材(电子版)

系统辩识与自适应控制教材(电子版)第一章系统辩识引论§1—1系统辨识的基本概念(要求:掌握什么是系统系统辨识、定义、主要步骤,对系统辨识有比较全面的初步了解)一、什么是系统辨识System Identification系统辩识,又译为“系统识别”和“系统同定”,目前尚无公认的统一定义。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记述为:系统辩识是根据系统的输入/输出时间函数,确定系统行为的数学模型,是现代控制理论的一个分支(中国大百科自动控制卷486-488页)。

通俗地说,系统辩识是研究怎样利用对未知系统的试验数据或在线运行数据(输入/输出数据)建立描述系统的数学模型的科学。

钱学森把系统广义概括为“依一定顺序相互联系着的一组事物”。

“系统辩识”是“系统分析”和“控制系统设计”的逆问题。

基于实际系统的复杂性,描述其特性的数学模型具有“近似性”和“非唯一性”;辩识方法亦有多样性。

没有绝对好的数学模型和绝对好的辩识方法。

什么是较好的模型?依据辩识的不同目的,有不同答案。

一般说,能够满足目的要求的,比较简单的模型,是较好的模型。

二、系统辩识的目的通常有四类:1.为了估计具有特定物理意义的参数(如:时间常数;转动惯量;经济、生物、生态系统的参数);2.为了预测(如:气象、大气污染、市场、故障等);3.为了仿真(“性能仿真”与“过程仿真”对模型的要求不同);4.为了控制(如设计控制系统的需要)。

三、统辩识的基本步骤系统辩识包括结构辩识和参数估计两个主要内容。

辩识的内容和一般步骤如下:(1)明确目的和获取先验知识首先要尽可能多的获取关于辨识对象的先验知识和明确辩识的目的。

明确目的和掌握尽可能多的先验知识往往是辨识结果好坏的重要先决条件。

(2)实验设计(§3—3)实验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内容:a)选择观测点;b)输入信号的形状和幅度(可持续激励条件);c)采样间隔T0;d)开环和闭环辩识(§3—2闭环可辩识条件);e)在线和离线辩识;f) 测量数据的存储和预处理。

2024年自适应控制学习心得标准

2024年自适应控制学习心得标准

2024年自适应控制学习心得标准,____字自适应控制是指系统能够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主动调整自身的控制参数和策略,以实现最优的控制效果。

在2024年,自适应控制已经成为控制理论和应用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在我进行自适应控制学习的过程中,我深感其重要性和挑战性。

以下是我对2024年自适应控制学习心得的总结。

首先,在学习自适应控制的过程中,我深入了解了自适应控制的理论基础和发展趋势。

自适应控制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控制算法来描述和实现系统的自适应能力。

通过研究自适应控制的理论,我了解到了自适应控制可以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机械、电子、化工、交通等等。

此外,我还了解到了在2024年,自适应控制的发展趋势是结合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提高控制系统的性能和鲁棒性。

这些了解不仅使我对自适应控制有了更全面和深入的认识,也为我的后续学习提供了方向和动力。

其次,在学习自适应控制的过程中,我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和实验。

自适应控制的理论和算法需要通过实践进行验证和应用。

我利用各种资源和设备,模拟和搭建了不同的自适应控制系统。

通过实践和实验,我深刻体会到了自适应控制的挑战性和复杂性。

不同的系统和环境对自适应控制的要求和限制也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通过不断实践和验证,我逐渐掌握了自适应控制的关键技术和方法,提高了系统的控制效果和稳定性。

再次,在学习自适应控制的过程中,我注重与其他领域和学科的交叉融合。

自适应控制的应用领域涉及多个学科和领域,需要与其他专业学科进行紧密的合作和交流。

在我的学习过程中,我主动与相关领域的专家和研究者进行交流和讨论,了解他们的研究方向和成果。

通过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我深入了解了自适应控制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这不仅扩展了我的学术视野,也为我提供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最后,在学习自适应控制的过程中,我注重创新和实践应用。

自适应控制是一个充满挑战性和发展空间的领域,需要不断地进行创新和实践应用。

《系统辩识与自适应控制》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系统辩识与自适应控制》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施, 这就要求高校应该为社会造就创新 能力强 、 适应经 济社 会发展需要 的各类 型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为了迎接这些挑战 , 经过多次研讨和实 践, 笔者围绕教 学大纲的基本要求 , 采取了~系列 的教学改革措施 :
21 化 理 论 教 学 内 容 .优 “ 统辨识 ” “ 系 和 自适 应 控 制 ” 两 门 紧 密 联 系 的 学 科 , 理 论 经 过 是 其 半个多世纪 的充 实和完善 , 已经形成 了较为 完善的理论体 系。至今 , 国 内外 已出版 了几 十种 有关这 两门学科的 书籍 , 多数是将它们单独 成书 ,
科技信息
博 士 ・ 家论 坛 专
《 系统 辩识与自适 应控 制》 程教 学改量搽讨 课
淮 阴工学 院 电子 与 电气 工程 学 院 王 建 国
[ 摘 要] 本文根据《 系统辨识 与 自适应控 制》 课程 的特点 , 探讨 了该课程教 学中存在 的问题 。通过 教学实践和课 程建设 , 总结 了一些 有效的教 学改革措施 , 并且在文 中作 了具体的分析和介绍 , 中包括优化教学 内容、 其 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以及重视 实践教 学改革探 索。 [ 键 词 ] 学 改 革 系统 辨 识 与 自适 应 控 制 实 践教 学 理 论 教 学 关 教
《 统 辩识 与 自适 应 控 制 》 工 科 自动 化 专业 的 一 门专 业 拓 展 课 程 , 系 是
是传统控制理论发展 的高级阶段 , 自动化专业课程体 系中占有重 要地 在 位, 该课程理论性强 , 内容丰富 , 涉及知识 面宽 以及技术 发展更新快 。本 文根据笔者在教学改革实践 中遇到的一些 问题 ,分 析了该 门课程 的特 点和教学 目的, 提出了教学实践过程 中采用的一些具体解 决方法 和措施。

系统辨识及自适应控制实验..

系统辨识及自适应控制实验..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实验报告题目:渐消记忆最小二乘法、MIT方案与卫星振动抑制仿真实验专业:控制科学与工程姓名:学号: 15S******指导老师:日期: 2015.12.06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11月本实验第一部分是辨识部分,仿真了渐消记忆递推最小二乘辨识法,研究了这种方法对减缓数据饱和作用现象的作用;第二部分是自适应控制部分,对MIT 方案模型参考自适应系统作出了仿真,分别探究了改变系统增益、自适应参数的输出,并研究了输入信号对该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第三部分探究自适应控制的实际应用情况,来自我本科毕设的课题,我从自适应控制角度重新考虑了这一问题并相应节选了一段实验。

针对挠性卫星姿态变化前后导致参数改变的特点,探究了用模糊自适应理论中的模糊PID 法对这种变参数系统挠性振动抑制效果,并与传统PID 法比较仿真。

一、系统辨识1. 最小二乘法的引出在系统辨识中用得最广泛的估计方法是最小二乘法(LS)。

设单输入-单输出线性定长系统的差分方程为:()()()()()101123n n x k a x k a k n b u k b u x k n k +-+⋯+-=+⋯+-=,,,, (1.1)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式中:()u k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为控制量;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为理论上的输出值。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只有通过观测才能得到,在观测过程中往往附加有随机干扰。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的观测值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可表示为: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2)式中:()n k 为随机干扰。

由式(1.2)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x k y k n k =- (1.3)将式(1.3)带入式(1.1)得()()()()()()()101111()nn n i i y k a y k a y k n b u k b u k b u k n n k a k i n =+-+⋯+-=+-+⋯+-++-∑ (1.4)我们可能不知道()n k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

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

关于系统辨识
写出最小相位系统开环传递函数的过程就是一个辨
识过程(是对数幅频渐近特性曲线绘制的逆问题)。
L/ dB
20dB/ dec 6
40dB / dec
G j
k
j1 j 1 j
1 5
0
1
5
20lg G j1 6dB
c
20 lg k 20 lg1 20lg 1 6dB
60dB / dec
关于系统辨识
在经典的控制理论中,为了确定闭环系统是否稳定,我们 就需要数学模型。可以①在已知系统微分方程的情况下,求取 闭环传递函数,求解闭环特征方程,判断根是否都具有负实部, 或利用劳斯判据(霍尔维茨判据),确定是否所有极点位于S平 面的左半平面;②获得开环系统传递函数,绘制根轨迹,确定 系统特征方程的根在S平面的分布情况;③在没有获得系统数学 模型的情况下,实验室的方法变得切实可行,利用开环系统的 对数幅频特性曲线(Bode图)或者奈奎斯特曲线(奈氏图), 判断闭环系统的稳定性。
SI的基本方法
机理分析与系统辨识相结合
这种方法适用于系统的运动机理不是完全未知 的情况。首先,利用系统的运动机理和运行经验确 定出模型的结构(如状态方程的维数或差分方程的 阶次),或分析出部分参数的大小或可能的取值范 围,再根据采集到的系统In-Out数据,由辨识的 方法估计或修正模型中的参数,使其精确化。称之 为“灰箱问题(Grey-box)”。
由于一般的“黑箱问题”无法解决,通常所指 的 SI就是“灰箱问题”。
SI的基本内容和步骤
实验设计; 模型结构辨识; 模型参数辨识; 模型验证;
系统辨识的应用与发展
SI已经在系统建模与仿真(Simulation)、预测预 报(Prediction)、故障诊断(Fault Diagnosis)、自 适应控制、质量监控等方面得到成功地应用。

系统辨识大作业加学习心得

系统辨识大作业加学习心得

论文系统辨识姿态角控制1.系统辨识概述辨识、状态估计和控制理论是现代控制理论三个相互渗透的领域。

辨识和状态估计离不开控制理论的支持,控制理论的应用又几乎不能没有辨识和状态估计技术。

随着控制过程复杂性的提高,控制理论的应用日益广泛,但其实际应用不能脱离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

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是不知道的,或者在正常运行期间模型的参数可能发生变化,因此利用控制理论去解决实际问题时,首先需要建立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

系统辨识正是适应这一需要而形成的,他是现代控制理论中一个很活跃的分支。

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已经投入相当多的人力去观察、研究有关的系统辨识问题。

系统辨识是建模的一种方法,不同的学科领域,对应着不同的数学模型。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不同学科的发展过程就是建立他的数学模型的过程。

辨识问题可以归结为用一个模型来表示可观系统(或将要改造的系统)本质特征的一种演算,并用这个模型吧对客观系统的理解表示成有用的形式。

当然可以刻有另外的描述,辨识有三个要素:数据,模型类和准则。

辨识就是按照一个准则在一组模型类中选择一个与数据拟合得最好的模型。

总而言之,辨识的实质就是从一组模型类中选择一个模型,按照某种准则,使之能最好地拟合所关心的实际过程的静态或动态特性。

通过辨识建立数学模型的目的是估计表征系统行为的重要参数,建立一个能模仿真实系统行为的模型,用当前可测量的系统的输入和输出预测系统输出的未来演变,以及设计控制器。

对系统进行分析的主要问题是根据输入时间函数和系统的特性来确定输出信号。

对系统进行控制的主要问题是根据系统的特性设计控制输入,使输出满足预先规定的要求。

而系统辨识所研究的问题恰好是这些问题的逆问题。

通常,预先给定一个模型类{}M(即给定一类已知结构的模型),一类输入信号u和等价准则(,)JLyyM(一般情况下,J是误差函数,是过程输出y和模型输出yM的一个泛函);然后选择是误差函数J达到最小的模型,作为辨识所要求的结果。

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实验报告

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实验报告

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最小二乘算法的实现;2.使用最小二乘法一次完成算法、递推最小二乘法以及广义最小二乘法对系统进行辨识。

二、实验容设单输入-单输出系统的差分方程为y(k)=-取真实值=[ 1.642 0.715 0.39 0.35] ,输入数据如下表所列。

k u(k) k u(k) k u(k)1 1.147 11 -0.958 21 0.4852 0.201 12 0.810 22 1.6333 -0.787 13 -0.044 23 0.0434 -1.589 14 0.947 24 1.3265 -1.052 15 -1.474 25 1.7066 0.866 16 -0.719 26 -0.3407 1.152 17 -0.086 27 0.8908 1.157 18 -1.099 28 1.1449 0.626 19 1.450 29 1.177 10 0.43320 1.15130 -0.390用的真实值利用查分方程求出作为测量值,为均值为0,方差为0.1,0.5的不相关随机序列。

(1) 用最小二乘法估计参数(2) 用递推最小二乘法估计参数θ。

(3) 用辅助变量法估计参数θ。

(4) 设,用广义最小二乘法估计参数θ。

(5) 用增广矩阵法估计参数θ详细分析和比较所获得的参数辨识结果,并说明上述参数辨识方法的优点。

三、 实验设备Matlab 软件,PC 机一台。

四、实验原理4.1 最小二乘一次完成算法 4.1.1 公式 辨识参数L T LL TL LS y XX X 1)(-Λ=θ上式中4.1.2 程序流程图图 1最小二乘一次完成程序流程图4.2 递推最小二乘算法4.2.1 递推公式公式为其中,4.2.2 算法流程图图 2 递推最小二乘法实现程序框图4.3 增广最小二乘递推算法4.3.1 递推公式公式为:其中,4.3.2 算法流程图图 3 增广最小二乘法算法流程图五、实验结果5.1 最小二乘法一次完成实验结果XL =0 0 0 00 0 0 00 0 0.2010 1.1470-0.4798 0 -0.7870 0.20101.0245 -0.4798 -1.5890 -0.7870-0.4439 1.0245 -1.0520 -1.5890 0.9629 -0.4439 0.8660 -1.0520 -1.2332 0.9629 1.1520 0.8660 0.5840 -1.2332 1.5730 1.1520 -1.0939 0.5840 0.6260 1.5730 0.5840 -1.0939 0.4330 0.6260 -0.5647 0.5840 -0.9580 0.4330 0.7317 -0.5647 0.8100 -0.9580 -0.7784 0.7317 -0.0440 0.8100 0.4885 -0.7784 0.9470 -0.0440 -0.5996 0.4885 -1.4740 0.9470 0.8786 -0.5996 -0.7190 -1.4740 -0.2177 0.8786 -0.0860 -0.7190 0.0144 -0.2177 -1.0990 -0.0860 0.5907 0.0144 1.4500 -1.0990 -1.1611 0.5907 1.1510 1.4500 0.5277 -1.1611 0.4850 1.1510 -0.6284 0.5277 1.6330 0.4850 -0.1521 -0.6284 0.0430 1.6330 0.1108 -0.1521 1.3260 0.0430 -0.6053 0.1108 1.7060 1.3260 -0.2147 -0.6053 -0.3400 1.70600.3208 -0.2147 0.8900 -0.3400 -0.6014 0.3208 1.1440 0.8900 0.0005 -0.6014 1.1770 1.1440 yL =0.4798-1.02450.4439-0.96291.2332-0.58401.0939-0.58400.5647-0.73170.7784-0.48850.5996-0.87860.2177-0.0144-0.59071.1611-0.52770.62840.1521-0.11080.60530.2147-0.32080.6014-0.00050.4302辨识参数矩阵c =1.64200.71500.39000.3500a1 =1.6420;a2 =0.7150;b1 =0.3900;b2 =0.3500 下图为输入、输出矩阵的根径图图 4最小二乘法一次实现输入输出根径图5.2 递推最小二乘法算法辨识结果系统输出矩阵:y =Columns 1 through 130 0 0.4798 -1.0245 0.4439 -0.9629 1.2332 -0.5840 1.0939 -0.5840 0.5647 -0.7317 0.7784Columns 14 through 26-0.4885 0.5996 -0.8786 0.2177 -0.0144 -0.5907 1.1611 -0.5277 0.6284 0.1521 -0.1108 0.6053 0.2147Columns 27 through 30-0.3208 0.6014 -0.0005 0.4302辨识参数矩阵(辨识过程执行26次即满足了误差要求):c =Columns 1 through 130.0010 0 0.0010 0.5690 1.3863 1.64201.6420 1.6420 1.6420 1.6420 1.6420 1.6420 1.64200.0010 0 0.0010 0.0010 -0.2821 0.7150 0.7150 0.7150 0.7150 0.7150 0.7150 0.7150 0.71500.0010 0 0.0719 1.0162 0.5392 0.3900 0.3900 0.3900 0.3900 0.3900 0.3900 0.3900 0.39000.0010 0 0.4057 0.2403 0.3239 0.3500 0.3500 0.3500 0.3500 0.3500 0.3500 0.3500 0.3500Columns 14 through 261.6420 1.6420 1.6420 1.6420 1.6420 1.6420 1.6420 1.6420 1.6420 1.6420 1.6420 1.6420 1.64200.7150 0.7150 0.7150 0.7150 0.7150 0.7150 0.7150 0.7150 0.7150 0.7150 0.7150 0.7150 0.71500.3900 0.3900 0.3900 0.3900 0.3900 0.3900 0.3900 0.3900 0.3900 0.3900 0.3900 0.3900 0.39000.3500 0.3500 0.3500 0.3500 0.3500 0.3500 0.3500 0.3500 0.3500 0.3500 0.3500 0.3500 0.3500辨识误差矩阵:e =Columns 1 through 130 0 0 567.9876 1.4365 0.1844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0 0 0 0 -283.1457 -3.5341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0 0 70.9263 13.1283 -0.4694 -0.2767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0 0 404.7388 -0.4078 0.3479 0.0807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Columns 14 through 26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输入输出根径图图 5 递推最小二乘法输入输出根径图辨识参数过程图 6 递推最小二乘法辨识参数(辨识过程)辨识误差:图 7 递推最小二乘法辨识过程中的误差曲线5.3 增光最小二乘法实验结果随机噪声e0 =Columns 1 through 130.8017 0.3112 0.0400 1.5927 2.1796 -0.2063 0.4197 -0.4914 0.9967 -2.0484 1.3063 0.5351 0.5779Columns 14 through 261.5297 0.0416 0.1831 -0.9543 -1.3474 -0.3873 0.5971 -0.2250 -1.0173 1.3889 -0.3959 0.3049 0.3154Columns 27 through 300.0668 0.7128 0.0522 -1.3478考虑噪声的系统输出矩阵y =Columns 1 through 130 0 1.3292 -2.8976 3.0444 -3.4535 4.0637 -1.2169 1.8419 -1.5061 0.3942 -3.0734 2.3278Columns 14 through 26-0.7705 1.1973 -0.1962 0.3711 -0.4941 -1.4314 1.2987 -1.5689 0.0303 1.8310 0.3403 -0.3472 0.5176Columns 27 through 30-1.1419 -0.4368 0.0696 1.6791不考虑噪声的系统输出矩阵ys =Columns 1 through 130 0 0.4798 -2.4191 2.9124 -3.8936 3.4635 -3.4509 0.1092 -1.3596 1.5440 0.2076 4.7453Columns 14 through 26-1.3584 -0.0452 -1.6585 -1.3303 -0.7543 0.0873 2.8846 -0.1526 2.2396 1.8786 -2.4398 -1.3358 1.4562Columns 27 through 30-0.1371 1.7331 2.2914 1.0575不考虑噪声时的模型输出ym =Columns 1 through 130 0 0.8502 -2.7124 3.2115 -4.4770 4.5771 -3.4086 0.1092 -1.3596 1.5440 0.2076 4.7453Columns 14 through 26-1.3584 -0.0452 -1.6585 -1.3303 -0.7543 0.0873 2.8846 -0.1526 2.2396 1.8786 -2.4398 -1.3358 1.4562Columns 27 through 30-0.1371 1.7331 2.2914 1.0575考虑噪声时的模型输出ymd =Columns 1 through 130 0 1.3292 -2.8976 3.0444 -3.4535 4.0637 -1.2169 1.8419 -1.5061 0.3942 -3.0734 2.3278Columns 14 through 26-0.7705 1.1973 -0.1962 0.3711 -0.4941 -1.4314 1.2987 -1.5689 0.0303 1.8310 0.3403 -0.3472 0.5176Columns 27 through 30-1.1419 -0.4368 0.0696 1.6791辨识参数矩阵:c =Columns 1 through 130.0010 0 0.0010 1.5171 1.6829 1.84351.8250 1.6529 1.6420 1.6420 1.6420 1.6420 1.64200.0010 0 0.0010 0.0010 -0.1409 0.7419 0.6281 0.7388 0.7150 0.7150 0.7150 0.7150 0.71500.0010 0 0.1268 1.0576 0.8180 0.3002 0.4168 0.3921 0.3900 0.3900 0.3900 0.3900 0.39000.0010 0 0.7190 0.6789 0.7019 0.4396 0.1656 0.3522 0.3500 0.3500 0.3500 0.3500 0.35000.0010 0 -0.1988 0.0261 0.0572 -0.0988 -0.0852 1.003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0.0010 0 0.2540 0.6848 0.6545 1.34961.4284 1.6100 1.6420 1.6420 1.6420 1.6420 1.64200.0010 0 0.4430 0.0984 0.1605 0.2657 0.6386 0.7305 0.7150 0.7150 0.7150 0.7150 0.7150Columns 14 through 261.6420 1.6420 1.6420 1.6420 1.6420 1.6420 1.6420 1.6420 1.6420 1.6420 1.6420 1.6420 1.64200.7150 0.7150 0.7150 0.7150 0.7150 0.7150 0.7150 0.7150 0.7150 0.7150 0.7150 0.7150 0.71500.3900 0.3900 0.3900 0.3900 0.3900 0.3900 0.3900 0.3900 0.3900 0.3900 0.3900 0.3900 0.39000.3500 0.3500 0.3500 0.3500 0.3500 0.35000.3500 0.3500 0.3500 0.3500 0.3500 0.3500 0.3500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1.6420 1.6420 1.6420 1.6420 1.6420 1.6420 1.6420 1.6420 1.6420 1.6420 1.6420 1.6420 1.64200.7150 0.7150 0.7150 0.7150 0.7150 0.7150 0.7150 0.7150 0.7150 0.7150 0.7150 0.7150 0.7150Columns 27 through 301.6420 1.6420 1.6420 1.64200.7150 0.7150 0.7150 0.71500.3900 0.3900 0.3900 0.39000.3500 0.3500 0.3500 0.35001.0000 1.0000 1.0000 1.00001.6420 1.6420 1.6420 1.64200.7150 0.7150 0.7150 0.7150辨识参数误差矩阵e =1.0e+003 *Columns 1 through 130 0 0 1.5161 0.0001 0.0001 -0.0000 -0.0001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0 0 0 0 -0.1419 -0.0063 -0.0002 0.0002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0 0 0.1258 0.0073 -0.0002 -0.0006 0.0004 -0.0001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0 0 0.7180 -0.0001 0.0000 -0.0004 -0.0006 0.0011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0 0 -0.1998 -0.0011 0.0012 -0.0027 -0.0001 -0.0128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0 0 0.2530 0.0017 -0.0000 0.0011 0.0001 0.0001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0 0 0.4420 -0.0008 0.0006 0.0007 0.0014 0.0001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Columns 14 through 26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Columns 27 through 300.0000 -0.0000 -0.0000 0.00000.0000 -0.0000 -0.0000 0.00000.0000 -0.0000 -0.0000 -0.0000-0.0000 0.0000 -0.0000 -0.00000.0000 0.0000 0.0000 -0.00000.0000 0.0000 0.0000 0.00000.0000 -0.0000 0.0000 0.0000输入输出根径图:图 8 增广最小二乘法输入输出根径图辨识过程的参数:图 9 增广最小二乘法辨识过程参数辨识过程中的误差图 10 增广最小二乘法辨识过程中的误差系统输出矩阵和模型输出矩阵的对比:图 11 系统输出矩阵和模型输出矩阵的对比图六、结果分析利用最小二乘法对系统进行辨识,能够在最小误差平方的意义上对实验数据实现最好的拟合。

系统辨识读后感

系统辨识读后感

《远程多管火箭炮电液位置伺服系统辨识与控制策略研究》读后感系统辨识是一种利用系统的输入输出数据建模的方法,是黑箱建模问题,即使对系统的结构和参数一无所知,也可通过多次测量得到系统的输入和输出的数据来求得系统的模型,是对实际系统的一个合理的近似。

对于非线性系统模型的辨识问题,各国学者都作了大量的工作,提出了不少辨识算法,其中传统的非线性系统描述方法有模型法、高阶频率响应函数法等。

近年来,基于智能控制理论中的模糊逻辑、神经网络、遗传算法等知识形成了许多新型的辨识方法,为辨识非线性系统开辟一条新途径。

本文以某新型远程多管火箭炮为工程背景,研究了该火箭炮泵控缸电液位置伺服系统的模型辨识与控制策略。

这篇论文的主要讲解了以下几个方面:(1)分析了火箭炮泵控缸电液位置伺服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推导了电液位置伺服系统的传递函数,利用Matlab中的SimMechanicS和SimHydraulics 工具箱搭建了系统的仿真模型,并分析了该系统的非线性和时变性因素,为下一步的控制研究和试验分析奠定基础。

(2)研究了离线训练与在线微调相结合的系统辨识策略。

离线辨识时,采用基于遗传优化的神经网络辨识方法首先利用遗传算法优化神经网络的权值和阐值,得到优化初值,再由算法按负梯度方向寻优,进一步优化神经网络。

该方法较好地解决了神经网络易陷入局部最小的问题,并且离线训练后的权值参数为合理值,从而使在线微调避免了振荡现象的发生在线辨识时,采用附加动量项和自适应学习率相结合的快速算法,加速了网络的收敛速度,使其能很好的运用于在线辨识的研究中。

(3)研究了泵控缸电液位置伺服系统的神经网络间接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方案。

由于神经网络控制器反向传播需要己知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而对于本文所研究的具有非线性和时变性的系统,神经网络控制器的学习修正就很难进行。

为了解决该问题,采用带有神经网络在线辨识器的神经网络间接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方案,利用神经网络在线辨识器实时地为神经网络控制器提供梯度信息,使得神经网络控制器的学习修正能够正确的进行。

自适应控制学习心得范文

自适应控制学习心得范文

自适应控制学习心得范文自适应控制是一种基于控制理论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先进控制方法,它能够根据环境变化和系统动态调整控制策略,使控制系统具备自我适应能力。

在我学习自适应控制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自适应控制的优势和应用范围,下面就我在学习自适应控制过程中的心得进行阐述。

首先,自适应控制可以提高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

在传统的控制系统中,通常需要事先确定好系统模型和控制器参数,并且假设系统是线性定常的,这种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往往会受到模型不准确和环境变化的干扰。

而自适应控制通过利用反馈信息,根据系统的实际状况自动调整控制策略,能够有效地提高控制系统的适应性和鲁棒性。

在我的学习中,我了解到了自适应控制的核心思想,即根据系统的输出和参考输入的误差,自适应地调整控制器的参数,从而使系统实现期望的控制效果。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提高系统的动态响应速度,还可以保持系统的稳定性,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很大的潜力。

其次,自适应控制可以应用于非线性和复杂系统中。

在现实生活和工程领域中,许多系统都是非线性的,并且存在复杂的动力学特性。

这种情况下,传统的控制方法往往无法满足系统的控制要求。

而自适应控制则可以通过适应性调整来适应系统的非线性和复杂性,从而实现对系统的精确控制。

在学习过程中,我了解到了自适应控制的关键技术,例如参数估计、模型参考适应等。

这些技术可以有效地处理非线性系统的控制问题,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此外,自适应控制还可以应用于多变量和大规模系统中。

在现代工程中,很多系统都是多变量的,即系统的输入和输出是多个变量之间相互关联的。

对于这种系统,传统的控制方法往往需要设计复杂的控制器结构,计算量大且难以实现。

而自适应控制则通过适应性调整和自适应算法,能够快速而准确地调整控制器的参数,从而实现对多变量系统的控制。

同时,自适应控制还可以应用于大规模系统中,即系统的组成部分很多且相互关联。

在学习过程中,我了解到了自适应控制的分布式控制技术和协同控制技术,这些技术能够使系统的分布式组成部分进行自适应调整和协同工作,从而实现对大规模系统的控制。

自适应控制学习心得

自适应控制学习心得

自适应控制学习心得作为一个学习自适应控制的学生,我在这个过程中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

下面我将针对自适应控制的基本概念和算法、自适应控制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局限性以及如何结合其他控制方法来进行调优等方面进行具体阐述。

首先,自适应控制是一种能够根据系统的不确定性和变化来调整控制策略的控制方法。

它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在线观测系统的输入与输出,来对系统的参数进行动态估计,并根据估计结果来调整控制器的参数或结构,从而实现对系统的优化控制。

在学习自适应控制的过程中,我首先掌握了自适应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框架,包括参考模型、误差信号、控制器的设计等。

通过理解这些概念,我能够更好地理解自适应控制的工作原理,从而更好地进行实践应用。

其次,自适应控制的算法是自适应控制的核心部分。

在学习过程中,我主要学习了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MRAC)和直接自适应控制(DAC)两种常用的自适应控制算法。

MRAC算法是一种较为常用的自适应控制算法,它通过构造一个参考模型来进行控制,在实践中表现出较好的鲁棒性和跟踪性能。

DAC算法则是一种较为简单的自适应控制算法,它通过在线估计系统的参数来进行控制,虽然计算复杂度较低,但在鲁棒性和稳定性方面相对较差。

通过学习这两种算法,我能够更好地选择合适的算法来应对不同的控制问题,在实际应用中取得较好的效果。

此外,自适应控制在实际应用中具有一些优势和局限性。

首先,自适应控制能够适应系统的不确定性和变化,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其次,自适应控制能够实现系统的优化控制,提高系统的性能。

但是,自适应控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对初始条件和参数估计误差较为敏感,容易导致控制器的不稳定。

此外,自适应控制算法的复杂度较高,实时性较差,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进行一定的优化。

为了克服自适应控制的局限性并进一步提高控制的性能,可以考虑将自适应控制和其他控制方法相结合。

学习到的一种方法是将自适应控制与模糊控制相结合。

模糊控制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和适应性,在处理不确定性较高的系统时表现出较好的性能。

2024年自适应控制学习心得(3篇)

2024年自适应控制学习心得(3篇)

2024年自适应控制学习心得自适应控制是一门涉及控制理论和技术的学科,旨在利用自适应算法和技术来实现对系统的自主调节和优化。

自适应控制在工业、机器人、交通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因此我选择了这门课程进行深入学习。

在2024年的自适应控制学习中,我首先学习了自适应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理论基础。

了解了自适应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以及自适应系统的建模与分析方法。

通过学习,我对自适应控制系统的适应性和鲁棒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接下来,我学习了自适应控制的主要算法和方法。

其中,最常用的算法是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算法和模型引导自适应控制算法。

通过学习这些算法,我能够理解和使用自适应控制系统中常用的算法,能够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算法,并能够进行系统的建模和系统参数的自适应调节。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还了解了自适应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方法。

通过学习案例和实践,我学会了如何从实际问题出发,确定自适应控制系统的结构和参数,并能够进行系统的仿真和实验研究。

此外,我还学习了自适应控制系统的性能评估和优化方法,能够根据实际需求,对自适应控制系统的性能进行分析和改进。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不仅学到了自适应控制系统的基本理论和技术,还培养了系统建模和分析的能力,提高了问题解决的思维方式。

同时,我也意识到了自适应控制技术的局限性,比如对系统建模要求较高,对干扰和噪声的鲁棒性有限等。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选择合适的控制策略和方法。

总的来说,2024年的自适应控制学习给我带来了很多收获。

我不仅对自适应控制系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还掌握了相关的算法和方法,培养了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在未来的工作和研究中,我将进一步应用和拓展所学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并为自适应控制技术的发展做出贡献。

2024年自适应控制学习心得(2)____年,自适应控制学习心得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自适应控制也逐渐成为了研究的热点领域。

电加热炉的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资料

电加热炉的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资料

电加热炉的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目录一、电加热炉的先验知识 (1)1.1 电加热炉的工作原理 (1)1.2 电加热炉温度控制系统的硬件构成 (2)二、电加热炉系统辨识 (3)2.1 电加热炉温度系统模型 (3)2.2 最小二乘估计的递推算法 (4)2.3 最小二乘估计的递推算法辨识及仿真 (5)三、电加热炉系统的自适应控制算法及仿真 (8)3.1 电加热炉系统控制问题的提出 (8)3.2 广义最小方差间接自校正控制算法 (8)3.3 广义最小方差间接自校正控制仿真 (9)参考资料 (15)电加热炉的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一、电加热炉的先验知识1.1 电加热炉的工作原理我选择电加热炉作为辨识和自适应控制设计与仿真实验的对象。

电加热炉的工作原理为:布置在炉内的加热元件将电能转化为热能,通过辐射或对流的方式将热能传递给加热对象,从而改变对象的温度。

通常的工业过程都对炉温的控制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这就需要对电加热炉的进行控制,调节它的通电时间或通电强度来改变它输出的热能。

传统的控制方法 有两种:第一种就是手动调压法,即是依靠人的经验直接改变电加热炉的输入电压,其控温效果依赖于人为的调节,控制精度不高,且浪费人力资源。

第二种控制方法在主回路中采取可控硅装置,并结合一些简单的仪表,保温阶段自动调节,升温过程仍依赖于试验者的调节,它属于半自动控制。

随着微型计算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出现和迅速更新换代,智能温度控制仪表、工业控制计算机在电加热炉温度控制领域日益得到广泛地应用。

借助计算机强大的数据处理和运算能力,引入反馈的思想,运用现代控制理论,实现对炉温的全自动化控制[1]。

以常用的恒温箱式电加加热炉为例,采用反馈控制。

该控制系统的目的是要实现炉内的温度与给定温度值一致,即保持温度恒定,是一个典型的自动控制系统。

当然,系统给定的不是具体的期望温度值,而是通过给定电位器给定一个电压sT U 。

电加热炉内的实际温度由热电偶转换为对应的电压T U f 。

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matlab仿真_概述说明

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matlab仿真_概述说明

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matlab仿真概述说明1. 引言1.1 概述在控制系统中,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是两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系统辨识是指通过实验数据来推断和建立数学模型,以揭示被控对象的动态特性和行为规律。

而自适应控制则是基于辨识模型预测,并根据外部环境变化及时调整控制策略,以实现对系统稳定性、鲁棒性和性能的优化。

本文将围绕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在Matlab仿真环境中的应用展开讨论。

首先,我们会介绍系统辨识和自适应控制的基本概念以及其在工程领域中的重要性。

然后,我们会详细介绍常用的系统辨识方法和自适应控制算法,并通过具体示例来说明它们的实际应用价值。

最后,我们会重点讲解如何利用Matlab进行仿真实验,并分享一些Matlab编程与仿真技巧。

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五个主要部分:引言、系统辨识、自适应控制、Matlab仿真以及结论与展望。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介绍文章的背景和目的,以及整体结构安排。

接下来的三个部分将重点讨论系统辨识和自适应控制两个主题,并具体阐述各自的概念、方法、应用以及仿真结果分析。

最后一部分则是对全文进行总结回顾,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在Matlab仿真环境中的研究与应用进行概述说明,帮助读者深入了解该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巧。

同时,在介绍相关概念和算法的同时,我们也希望能够启发读者思考并提出对未来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的建议。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将能够全面了解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在工程领域中的重要性,并学会利用Matlab进行仿真实验,从而加深对这一领域的理解与认知。

2. 系统辨识2.1 系统辨识概念系统辨识是指通过观测系统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关系,以及对系统内部状态的估计,来建立数学模型以反映实际物理系统行为的过程。

在控制工程领域中,系统辨识是一种常用的方法,用于从已知输入与输出数据中推断出未知系统的特性和参数。

在系统辨识过程中,我们通常假设被研究的系统是线性、时不变且具有固定结构的。

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

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

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大四上的日子,课虽不多却有点蛋疼,全是带控制的,比如计算机控制啊,过程控制啊,运动控制啊,听起来晦涩、难懂的就是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了。

在此没有要诋毁谁谁谁的意思,只是强调这门课的难度系数,不过幸好不用考试,一份童言无忌的大作业就可以了,还是非常喜欢这样的形式的。

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应该是两门课程,但是是密切联系的。

用马克思的话来说就是,辩证联系的,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在自然和社会科学的许多领域,系统的设计、系统的定量分析、系统的综合及系统的控制,以及对其未来行为的预测,都需要知道系统的未来特性。

建立描述动态系统的数学模型及论述模型建立的理论与方法,即为系统辨识研究的内容。

而自适应控制研究的对象具有不确定性,如何设计一个高性能的控制系统,恰恰是一个自适应控制系统所要研究的问题。

20世纪60年代,自动控制理论发展到了很高的水平,经典控制论被更有前途的现代控制理论所超越,与此同时,工业大生产的发展,也要求将控制技术提到更高的水平。

现代控制理论的应用是建立在已知受控对象的数学模型这一前提下的,而在当时对受控对象数学模型的研究相对较为滞后。

现代控制理论的应用遇到了确定受控对象合适的数学模型的各种困难。

因此,建立系统数学模型的方法——系统辨识,就成为应用现代控制理论的重要前提。

在另一方面,随着计算机科学的飞速发展,计算机为辨识系统所需要进行的离线计算和在线计算提供了高效的工具。

在这样的背景下,系统辨识问题便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发展系统理论,开展实际应用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什么是系统辨识?对于自动控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来说,建立受控对象的数学模型是必不可少的。

建立所研究的对象的数学模型,主要有两个途径:一个是借助于基本物理定律,即利用各个专门学科领域提出来的关于物质和能量的守恒性和连续性原理,以及系统结构数据,推导出系统的数学模型。

这种建立模型的方法称为数学建模法或称解析法。

但是,对很大一类工程系统,如化工过程,由于其复杂性,很难用解析法推导出数学模型。

自适应控制学习心得范本

自适应控制学习心得范本

自适应控制学习心得范本自适应控制是一种通过自主学习和适应环境变化的技术,它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调整自身的行为和策略,以达到更好的控制效果。

在自适应控制的学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其重要性和应用范围的广泛性。

首先,自适应控制能够优化系统的性能。

在控制系统中,我们往往需要根据环境的变化来调整控制器的参数和策略,以达到更好的控制效果。

自适应控制正是通过学习和适应的方式,能够自动调整控制器的参数和策略,从而使得系统能够更好地应对不同的环境变化。

通过使用自适应控制,我们能够大大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响应速度,从而获得更好的控制性能。

其次,自适应控制也能够提高系统的鲁棒性。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经常会面对各种各样的干扰和噪声,这些干扰和噪声可能会导致系统性能下降甚至失效。

自适应控制通过学习和适应的方式,能够在系统受到干扰和噪声的情况下,自动调整控制器的参数和策略,从而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通过使用自适应控制,我们能够使得系统在各种干扰和噪声的环境下依然能够有效运行。

此外,自适应控制还能够应用于各种不同的领域。

无论是工业控制、机器人控制,还是交通控制、电力系统控制等,都可以采用自适应控制来提高系统的性能和鲁棒性。

在我参与的一个研究项目中,我们使用了自适应控制技术来改进机器人的轨迹跟踪性能。

通过学习和适应的方式,机器人能够根据其当前的运动状态和环境信息,自动调整轨迹跟踪控制器的参数和策略,从而实现更精确的运动控制。

实验结果表明,使用自适应控制技术能够显著提高机器人的轨迹跟踪性能,使其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中实现更精准的运动控制。

在自适应控制的学习过程中,我还学到了一些重要的方法和技巧。

首先,要善于观察和分析系统的行为和性能。

只有了解系统的当前状况,才能够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调整和优化。

在观察和分析的过程中,我通常会记录一些关键的数据和指标,以便后续的学习和分析。

其次,要灵活运用不同的学习算法和策略。

不同的学习算法和策略在不同的系统和环境下可能有不同的效果,因此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学习算法和策略。

系统辨识及自适应控制实验报告

系统辨识及自适应控制实验报告

系统辨识及自适应控制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系统辨识及自适应控制1.引言系统辨识和自适应控制是现代自动控制领域中的重要研究内容。

系统辨识是通过采集系统输入输出数据,建立数学模型描述系统的动态行为。

自适应控制则是根据系统辨识得到的模型,调整控制器参数以适应系统的变化和外部干扰。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掌握系统辨识和自适应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实验目的1)了解系统辨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掌握常见的系统辨识方法,包括参数辨识和频域辨识;3)理解自适应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4)熟悉自适应控制的实现过程;5)通过实验验证系统辨识和自适应控制的有效性。

3.实验原理3.1系统辨识原理系统辨识的目标是通过采集系统输入输出数据,建立数学模型来描述系统的动态特性。

常见的系统辨识方法包括参数辨识和频域辨识两种。

参数辨识是通过拟合实际测量数据,找到最佳的模型参数。

常用的参数辨识方法有最小二乘法、极大似然法和最小误差平方等。

频域辨识则是通过对输入输出信号的频谱分析,得到系统的频率响应特性。

常用的频域辨识方法有傅里叶变换法、相关分析法和谱估计法等。

3.2自适应控制原理自适应控制是根据系统辨识得到的模型,调整控制器参数以适应系统的变化和外部干扰。

自适应控制分为基于模型的自适应控制和模型无关的自适应控制。

基于模型的自适应控制利用系统辨识得到的模型参数,设计相应的控制器来实现自适应控制。

常见的基于模型的自适应控制方法有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和模型预测自适应控制等。

模型无关的自适应控制则不依赖于系统辨识的模型,而是根据实际测量数据直接调整控制器参数。

常见的模型无关的自适应控制方法有自适应滑模控制和神经网络控制等。

4.实验内容4.1系统辨识实验在实验中,我们通过采集系统输入输出数据,根据最小二乘法进行参数辨识。

首先设置系统的输入信号,如阶跃信号或正弦信号,并记录对应的输出数据。

然后根据采集到的数据,选取适当的模型结构,通过最小二乘法求解最佳的模型参数。

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读书报告

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读书报告

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读书报告1、概述20世纪60年代,自动控制理论发展到了很高的水平。

与此同时,工业大生产的发展,也要求将控制技术提高到更高的水平。

现代控制理论的应用是建立在已知受控对象的数学模型这一前提下的,而在当时对受控对象数学模型的研究相对较为滞后。

现代控制理论的应用遇到了确定受控对象合适的数学模型的各种困难。

因此,建立系统数学模型的方法——系统辨识,就成为应用现代控制理论的重要前提。

在另一方面,随着计算机科学的飞速发展,计算机为辨识系统所需要进行的离线计算和在线计算提供了高效的工具。

在这样的背景下,系统辨识问题便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发展系统理论,开展实际应用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系统辨识”是研究如何利用系统试验或运行的、含有噪声的输入输出数据来建立被研究对象数学模型的一种理论和方法。

系统辨识是建模的一种方法,不同的学科领域,对应着不同的数学模型。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不同学科的发展过程就是建立他的数学模型的过程。

辨识问题可以归结为用一个模型来表示客观系统本质特征的一种演算,并用这个模型把对客观系统的理解表示成有用的形式。

当然也可以有另外的描述,辨识有三个要素:数据,模型类和准则。

辨识就是按照一个准则在一组模型类中选择一个与数据拟合得最好的模型。

总而言之,辨识的实质就是从一组模型类中选择一个模型,按照某种准则,使之能最好地拟合所关心的实际过程的静态或动态特性。

自适应系统利用可调系统的输入量、状态向量及输出量来测量某种性能指标,根据测得的性能指标与给定的性能指标的比较,自适应机构修改可调系统的参数或者产生辅助输入量,以保持测得的性能指标接近于给定的性能指标,或者说测得的性能指标处于可接受性能指标的集合内。

自适应系统的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

图中所示的可调系统可以理解为这样一个系统,它能够用调整它的参数或者输入信号的方法来调整系统特性。

未知扰动已知扰动图1 自适应系统的基本结构2、系统辨识的方法2.1 经典的系统辨识办法在经典控制理论中,所分析研究的是单输入单输出系统,经常用到的系统模型是频率响应、权函数和传递函数。

系统辨识读书报告

系统辨识读书报告

系统辨识的读书报告经过对系统辨识半个学期的课上学习和课下的论文查阅,我已经对系统辨识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它是伴随着现代控制理论的产生而发展起来的一门独立的学科,系统辨识(System Identification)就是假设系统输入U(t)和输出Y(t)已知,求系统的传递函数G(s),即通过采集系统的输入输出数据来研究确定系统数学模型的理论和方法。

系统辨识有很多用途,在现代社会中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凡是需要通过实验数据确定数学模型和估计参数的场合都要利用辨识技术,辨识技术现在已经推广到工程和非工程的许多领域,如化学化工过程、核反应堆、电力系统、航空航天飞行器、生物医学系统、社会经济系统、环境系统、生态系统等。

在预测方面,系统辨识的目的是用系统的可测量的输入和输出去预测系统输出的未来的演变。

例如最常见的气象预报,洪水预报,其他如太阳黑子预报,市场价格的预测,河流污染物含量的预测等。

而在控制领域,系统辨识是利用描述控制系统动态特性的数学模型设计控制器,来更好的对系统进行控制。

系统辨识的核心就是采集系统的输入输出数据来研究确定系统数学模型,由于建立数学描述的目的是要帮助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认识客观世界,因此,所构建的模型最终要应用到现实世界中去,也就是说,作为被控对象进行控制,抽象出的模型必须能够代表原系统。

建立研究对象的数学模型主要有两条途径。

第一条途径是利用人们已有的关于对象的知识(如利用物理规律、能量和质量守恒方程及系统部件之间的关系等),通过对对象自身运动机理的分析确定研究对象的数学结构和参数,从理论上推导出对象的数学模型,得到的模型称为理论模型。

由于客观世界运动关系的复杂和人类认识水平的局限,理论模型的建立特别是对复杂对象来说是非常困难的,一般都需要大量简化条件和假设,而且这类模型的数学求解过程异常复杂,难以理解,甚至不可获得,更难以指导实践和在实际工程中推广应用。

建立数学模型的第二条途径源于现代系统理论的发展与应用,它是根据对一个已经存在的对象或系统的观察、测量所得到的大量的输入、输出数据,推断出被研究对象的数学模型,这就是系统辨识过程,得到的数学模型称为经验模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读书报告1、概述20世纪60年代,自动控制理论发展到了很高的水平。

与此同时,工业大生产的发展,也要求将控制技术提高到更高的水平。

现代控制理论的应用是建立在已知受控对象的数学模型这一前提下的,而在当时对受控对象数学模型的研究相对较为滞后。

现代控制理论的应用遇到了确定受控对象合适的数学模型的各种困难。

因此,建立系统数学模型的方法——系统辨识,就成为应用现代控制理论的重要前提。

在另一方面,随着计算机科学的飞速发展,计算机为辨识系统所需要进行的离线计算和在线计算提供了高效的工具。

在这样的背景下,系统辨识问题便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发展系统理论,开展实际应用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系统辨识”是研究如何利用系统试验或运行的、含有噪声的输入输出数据来建立被研究对象数学模型的一种理论和方法。

系统辨识是建模的一种方法,不同的学科领域,对应着不同的数学模型。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不同学科的发展过程就是建立他的数学模型的过程。

辨识问题可以归结为用一个模型来表示客观系统本质特征的一种演算,并用这个模型把对客观系统的理解表示成有用的形式。

当然也可以有另外的描述,辨识有三个要素:数据,模型类和准则。

辨识就是按照一个准则在一组模型类中选择一个与数据拟合得最好的模型。

总而言之,辨识的实质就是从一组模型类中选择一个模型,按照某种准则,使之能最好地拟合所关心的实际过程的静态或动态特性。

自适应系统利用可调系统的输入量、状态向量及输出量来测量某种性能指标,根据测得的性能指标与给定的性能指标的比较,自适应机构修改可调系统的参数或者产生辅助输入量,以保持测得的性能指标接近于给定的性能指标,或者说测得的性能指标处于可接受性能指标的集合内。

自适应系统的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

图中所示的可调系统可以理解为这样一个系统,它能够用调整它的参数或者输入信号的方法来调整系统特性。

未知扰动已知扰动图1 自适应系统的基本结构2、系统辨识的方法2.1 经典的系统辨识办法在经典控制理论中,所分析研究的是单输入单输出系统,经常用到的系统模型是频率响应、权函数和传递函数。

所以早期系统辨识工作的主要内容也就是寻求描述单变量系统的频率特性、权函数和系统的传递函数。

有阶跃响应法、脉冲响应法、频率响应法、相关分析法、谱分析法、最小二乘法和极大似然法等。

其中最小二乘法(LS)是一种经典的和最基本的,也是应用最广泛的方法。

但是,最小二乘估计是非一致的,是有偏差的,所以为了克服他的缺陷,而形成了一些以最小二乘法为基础的系统辨识方法:广义最小二乘法(GLS)、辅助变量法 (IV)、增广最小二乘法(ELS)和广义最小二乘法(GLS),以及将一般的最小二乘法与其他方法相结合的方法,有最小二乘两步法(COR-LS)和随机逼近算法等。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越来越多的实际系统很多都是具有不确定性的复杂系统。

而对于这类系统,经典的辨识建模方法难以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即就是说,经典的系统辨识方法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1)利用最小二乘法的系统辨识法一般要求输入信号已知,并且必须具有较丰富的变化,然而,这一点在某些动态系统中,系统的输入常常无法保证;(2)极大似然法计算耗费大,可能得到的是损失函数的局部极小值;(3)经典的辨识方法对于某些复杂系统在一些情况下无能为力。

2.2 现代的系统辨识方法为了满足复杂系统的需求,人们不断地在探索更有效的方法来辨识系统,其中最小二乘法、随即逼近法、极大似然法和预报误差法是比较典型的现代系统辨识方法。

在这几种辨识方法中,最小二乘法(Ls)是一种经典的数据处理方法,它的特点是计算原理简单,不需要随机变量的任何统计特性,目前,它已成为动态系统辨识的主要手段。

从计算讲,它既可以离线计算,又可在线递推计算,并可在非线性系统中扩展为迭代计算。

从计算的数学模型看,它既可用于参数型模型估计,也可用于非参数型模型估计。

但由于最小二乘估计是非一致的、有偏差的,因而为了克服它的不足,形成了一些以最小二乘法为基础的辨识方法:广义最小二乘法 (GLS)、辅助变量法(IVA)和增广矩阵法(EM),以及将一般的最小二乘法与其它方法相结合的方法,有相关分析——最小二乘两步法(COR—US)和随机逼近算法极大似然法(ML)对特殊的噪声模型有很好的性能,具有很好的理论保证;但计算耗费大,可能得到的是损失函数的局部极小值。

3、系统辨识方法研究现状我们可以把经典的系统辨识方法和现代的系统辨识方法统称为传统的系统辨识方法,传统的系统辨识方法虽然已经发展的比较成熟和完善,但也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和局限:(1)基于最小二乘法的系统辨识一般要求输人信号已知且必须具有较丰富的变化,这一条件在许多普通闭环控制系统是可以满足的,而在某动态预测系统和过程控制系统中,系统的输入往往无法精确获得或不允许随意改变,因此这些传统的方法不便直接应用;(2)传统的系统辨识方法对于线性系统的辨识具有很好的辨识效果,但对于非线性系统往往不能得到满意的辨识结果(3)传统的辨识方法普遍存在着不能同时确定系统的结构与参数以及往往得不到全局最优解的缺点。

随着智能控制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及其在控制领域的广泛应用,从逼近理论和模型研究的发展来看,非线性系统建模已从用线性模型逼近发展到用非线性模型逼近的阶段。

由于非线性系统本身所包含的现象非常复杂,很难推导出能适应各种非线性系统的辨识方法,因此非线性系统的辨识还没有构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

现在研究的比较典型的方法是:集员系统辨识法、多层递阶系统辨识法、神经网络系统辨识法、遗传算法系统辨识法、模糊逻辑系统辨识法、小波网络系统辨识法。

在这几种研究的方法中,模糊逻辑系统辨识法已经相当成熟了,并在很多领域得到了应用,它的基本原理如下:模糊逻辑理论用模糊集合理论,从系统输入和输出的量测值来辨识系统的模糊模型,也是系统辨识的一个新的和有效的方法,在非线性系统辨识领域中有十分广泛的应用。

因而,模糊逻辑辨识法深受研究者的青睐。

模糊逻辑辨识具有独特的优越性:能够有效地辨识复杂和病态结构的系统;能够有效地辨识具有大时延、时变、多输入单输出的非线性复杂系统;可以辨识性能优越的人类控制器;可以得到被控对象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模型。

模糊逻辑建模方法的主要内容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模型结构的辨识,另一个是模型参数的估计。

T—S模糊模型是一种经典的模糊模型,该模糊模型是以局部线性化为基础,通过模糊推理的方法实现了全局的非线性。

该模型具有结构上简单、逼近能力强等特点,已经成为模糊逻辑辨识中常用的模型。

典型的模糊结构辨识方法有:模糊网格法、自适应模糊网格法、模糊聚类法及模糊搜索树法等。

其中模糊聚类法是目前最常用的模糊系统结构辨识方法,其中心问题是设定合理的聚类指标,根据该指标所确定的聚类中心可以使模糊输入空间划分最优。

另外,还有一些把模糊理论与神经网络、遗传算法等相结合而形成的辨识方法。

近二十年来,系统辨识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已经成为控制理论的一个十分活跃而又重要的分支。

从线性现象和线性系统的研究过渡到非线性现象和非线性系统的研究是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这不仅是对科学家们一种新的挑战,而且也是人类社会向更高级形式演化的一种必然。

随着智能控制理论、遗传算法理论等的不断成熟,逐渐形成了形式多样的现代的系统辨识方法,并且已在实际问题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使用效果。

我们可以预见对不确定性的复杂系统的辨识研究很难或根本不可能找到一种统一的辨识方法来处理,这就需要人们分门别类地去研究,去解决所遇到的各种具体问题。

系统辨识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是经典系统辨识方法理论的逐步完善,同时随着一些新型学科的产生,有可能形成与之相关的系统辨识方法,使系统辨识成为综合性多学科理论的科学。

4、系统辨识方法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系统辨识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化工过程中,要求确定化学动力学和有关参数,已决定工程的反应速度;在热工过程中,要求确定如热交换这样的分布参数的系统及其动态参数;在生物系统方面,通常希望获得其较精确的数学模型,以便描述在生物群体系统的动态参数;为了控制环境污染,希望得到大气污染模型和水质模型;为进行人口预报,做出相应的决策,要求建立人口增长的动态模型;对产品需求量、新型工业的增长规律这类经济系统,已经建立并继续要求建立其定量的描述模型。

其他如结构或机械的振动、地质分析、气象预报等等,都涉及系统辨识和系统参数估计,这类要求正在不断扩大。

具体的,有学者研究过极大似然法在水下机器人系统辨识中的应用,他主要探讨了极大似然参数估计法及其松弛算法,将它们应用于水下机器人运动模型的辨识中。

利用水下机器人的海上类Z型试验数据,辨识得到某智能水下机器人水动力系数,并对比了两种算法的结果,可看出松弛算法有更好的收敛性然后用辨识得到的水动力系数建立了水下机器人的运动模型,用运动仿真进行了模型验证。

仿真结果表明辨识得到的数学模型是可靠的。

本方法对于水下机器人操纵与白适应控翩的研究有较大的实际意义。

5、自适应控制理论在控制系统的运动过程中,系统本身不断地识被控系统的状态、性能或参数,从而“认识”或“掌握”系统当前的运行指标并与期望的指标相比较,进而做出决策,来改变控制器的结构、参数或根据适应性的规律来改变控制作用,以保证系统运行在某种意义下的最优或次优状态下。

按这种方式建立的控制系统称为自适应系统。

具体的自适应控制系统可以各有不同,但是自适应控制器的功能却是相同的。

根据所参考的对象的情况,自适应控制可分为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MRAC)和无模型自适应控制(MFAC)两类。

将自适应控制理论和其他的一些理论结合,就产生了其他的自适应控制手段。

由于模糊系统和神经网络系统均能以任意精度逼近非线性系统,因此它们在非线性自适应控制中的应用具有美好前景。

许多学者在这方面展开积极的研究,文献中常见的有模糊自适应控制、神经网络自适应控制以及模糊神经网络自适应控制等等。

6、自适应控制系统自适应控制系统目前在理论上尚有较多的不完善地方,且设计方法也不是尽善尽美的。

由于设计思想和理论工具的局限,现有的自适应控制系统在设计时有两个主要原则,其一,一般只假定系统是线性定常的,阶次已知(这一点有时可以去掉);其二,设计是从系统的稳定性出发的。

此外,保证系统的闭环稳定性无疑也是最重要的。

但是,由于实际系统往往具有复杂性,例如最常见的非线性、分散性、快时变性等。

对于具有这些特性的系统,用现有的设计方法就难以得到理想的控制效果。

迄今为止,自适应控制在许多方面得到了成功的应用,尤其在工业生产领域中,如对锅炉汽包水位可以采用模糊自适应控制策略,它的原理如下:针对汽包水位常规的PID控制方式,采用了一种模糊自适应PID控制器,使用常规模糊控制和带积分器的模糊控制两种控制策略作用于锅炉汽包水位控制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