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小说中的文化解读
金庸笔下黄蓉形象的文化解读
引言第一章人物的分裂:从“东邪之女”到“北侠之妻”1.1“邪女”到“侠女”的突变1.2从“封建叛逆”向“贤妻良母”复归第二章作者的矛盾:价值与意义之间的追索2.1办报理想与商业写作的冲突2.2现代女性观与男权思想的角逐第三章读者的接受:期待视野的满足与突破3.1普通读者的广泛认同3.2专业读者的特殊视角摘要贯穿了《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的黄蓉形象,亦是金庸笔下唯一一个从少女写到中年的女主人公。
在作者的创造与读者的接受过程中,都富含了深厚的文化背景。
因此,本文在论述中,不仅将黄蓉作为一个人物形象进行相关的梳理,而且将她作为男性写作的武侠小说创作接受流程中的一个“女性能指”来进行文化考察。
本文从评论界及一般读者对黄蓉形象的各种解说入手,在对小说文本的回归中发现,黄蓉这一形象上存在两个向度的分裂:其一,是从一个自私自利的“邪女”突变为一个为国为民的“侠女”;其二,是从叛逆任性的“小妖女”到相夫教子的“贤妻良母”的“母性”复归。
但是,无论是“突变”还是“复归”,都缺乏足够可信的承接与叙述。
因此,笔者从作者的角度出发,探究其创作中所面临的商业和艺术的矛盾,以及作者潜意识中的传统男权思想与现代女性观念的冲突对黄蓉形象创作的影响。
同时,从读者接受的角度分析了普通男女读者接受黄蓉这一形象的性别差异,最终发现黄蓉这一形象的分裂非但没有影响到读者对她的接受,反而在某种程度上契合了普通读者的阅读期待。
而从大陆专业读者不多的黄蓉形象分析中,引出了对构建通俗文学批评理论的思考。
黄蓉形象的文化解读是富于启示意义的,不仅揭示了隐藏在这一形象背后的文化内涵,更重要的是认识到武侠小说是文化研究的极好媒介。
关键词:黄蓉,分裂,矛盾,接受引言本文试图借鉴文化研究理论,通过对金庸笔下黄蓉形象的文化解读,分析通俗文学在创作、流通和读者接受中存在的一些有趣现象。
“文化研究(eulturalStudies)是一种新的研究文化(thewayofeulture)的方式”。
浅析金庸武侠小说的文化内涵综述
浅析金庸武侠小说的文化内涵【内容提要】:金庸武侠小说曾经一度风靡于华人读者中,且经久不衰。
总览其作品艺术价值是多方面的,本文主要探究其文化意蕴。
金庸小说用文化在雅俗间搭起桥梁,以其文化品位让“成年人的童话”打入文学殿堂的正厅。
其作品既深深植根于传统文化沃土,又充满金庸个性的创新,具有浓郁的现代意识;金写武侠,可实已突破“武侠”之园囿,既有儒家的积极入世、道家的游心自然、佛家的明世旷达,也有独立的批判精神、民族的和谐平等、个性的自由解放、辩证的亦正亦邪。
文章试图以文化解码金庸武侠,探索通往艺术殿堂的雅俗共赏之路。
【关键词】:金庸文化武侠、儒释道现代意识引言“男金庸、女琼瑶”。
曾经有多少像笔者这样的“金粉”,在青春懵懂时期就开始痴迷其中。
波澜起伏的情节、天马行空的想象、荡气回肠的情感……金庸小说倾倒无数“金迷”的原因可谓不胜枚举,可是当经过岁月的沉淀,何以仍感回味悠长,究其原因,大概是其历久弥香的文化使然吧。
遥想n多年前,它摆在地摊上,处在文化的最边缘,各种盗版乱七八糟。
然而到今天,各大书店上架豪华版,现代文学研究权威严家炎教授在北大开设研究课。
在雅俗之争的时代,金庸小说用文化在雅俗间搭起桥梁,以其文化品位让“成年人的童话”打入文学殿堂的正厅。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推开文化之窗,探视金庸不朽神话之一隅。
一、与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结构深度契合的文化内涵叶茂源于根深。
文学艺术作品往往都承载着某种特定的民族文化,呈现出这个民族的思想和情感历史。
一般的作家只会讲故事,优秀的文学家更善于塑造人物形象,而杰出的大师级作者则在塑造形象的同时表现和探讨人性及其文化特征。
金庸作品除了艺术功力和技巧外,还有着对中国历史及其文化精神的准确把握、深刻思考和精彩表现。
1.悠长“武侠味”(1)武侠渊源武侠文学的源头当有二:“一是汉初司马迁的《史记》中的游侠、刺客列传;二是魏晋、六朝间盛行的‘杂记体’神异、志怪小说。
”古代一般的武侠小说,以《七侠五义》为代表,确实主要写的是打斗和侠义。
解读小说中的文化元素
解读小说中的文化元素小说作为一种文学形式,不仅仅是一种故事的叙述,更是一个文化的载体。
在每一个小说中,都会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元素,这些元素既可以是作者对于社会、历史、人性的思考,也可以是对于某种文化传统的传承和表达。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解读小说中的文化元素。
首先,小说中的地理环境往往是文化元素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理环境不仅仅是小说中故事发生的背景,更是反映了特定文化的特点和价值观。
例如,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中,往往以江湖为背景,江湖中的各个门派和武林人士之间的斗争和交往,展现了中国古代武侠文化的独特魅力。
而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则以英国为背景,通过描绘英国社会的种种问题和冲突,反映了当时英国社会的价值观和思潮。
其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也是文化元素的重要表达方式。
每一个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都具有一定的文化背景和文化特征。
通过对人物的塑造,作者可以传递出对于某种文化观念和价值观的思考。
例如,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中的哈姆雷特形象,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他对于人性的独特洞察和对于道德的深刻思考,体现了当时英国文化的特点。
而鲁迅的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则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种种问题和矛盾,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此外,小说中的情节和故事情节也是文化元素的重要表现形式。
每一个小说的情节都是作者对于某种文化观念和价值观的阐释和表达。
通过对于故事情节的设计,作者可以传递出对于社会、历史和人性的思考。
例如,奥威尔的《1984》中的情节,通过对于一个极权主义社会的描绘,表达了对于权力和自由的思考和警示。
而村上春树的小说中的情节,则常常以奇幻和超现实的方式呈现,通过对于现实与梦境的交织,探索了人性的复杂和存在的意义。
最后,小说中的语言和文学风格也是文化元素的重要体现。
每一个小说的语言和文学风格都是作者对于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创新。
例如,中国古代文学中的辞章华丽、意境深远,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审美追求和文人的修养。
名著解读:《射雕英雄传》中的武功与忠诚价值观研究
名著解读:《射雕英雄传》中的武功与忠诚价值观研究概要《射雕英雄传》是金庸先生创作的经典武侠小说之一,以其丰富的故事情节、精彩的武功描写和深刻的人物塑造而为读者所喜爱。
本文将重点探讨小说中所呈现的武功与忠诚价值观,并分析其对人物形象以及整个故事情节的影响。
武功在《射雕英雄传》中的意义华山派与峨眉派:继承与传承华山派和峨眉派是小说中两大门派,代表了江湖正道。
其中,华山剑法代表了正直、勇气和正义;峨眉佛法则代表了慈悲、舍己为人和智慧。
这两大门派的武学都强调继承与传承,通过武功修炼来追求道德境界。
他们不仅用武功保护自己和江湖上的弱者,还将自己师父留下来的文化传承下去,不断发展壮大。
金庸武功设定的浪漫与理念小说中,武功并非单纯的打斗工具,更是一种精神追求和修行方式。
金庸笔下的武功设定风格独特,充满了浪漫与理念。
例如九阳真经、九阳神功等武学,代表了阳刚之力与拳法美学的完美结合。
忠诚价值观在《射雕英雄传》中的体现华山派弟子对师父的忠诚小说中华山派弟子对师父岳不群有着深厚的忠诚,在他需要时刻保护师父,并坚守正义。
他们始终将华山派传统与师父教导视为信仰,代表了一种传统忠诚价值观。
杨过对郭靖赵敏及江湖朋友的忠诚主人公杨过早年受到郭靖赵敏夫妇的收养和教育,对他们抱有无限感激之情。
他冒险担负起除暴安良的责任,并保护江湖上许多朋友不受欺压,在行动中展现了高度的忠诚。
领袖忠诚:黄药师、洪七公黄药师和洪七公都是江湖领袖,对自己所属门派极为忠诚。
他们在面对外敌时,毫不犹豫地以自己的武功实力保护门派和弟子,体现了一种领袖的责任与忠诚。
武功与忠诚价值观之间的关系武功修炼与人物成长小说中形形色色的武功修炼,将人物塑造得栩栩如生。
武功不仅是技术上的提升,更是心性上的修炼。
通过武功修炼,人物在面对挫折与考验时能坚守初衷,并凭借持久而坚定的信念始终如一。
武功背后的责任与义务拥有强大武功意味着肩负更大的责任与义务。
在小说中,众多武林高手都选择用自己的武功保护江湖弱者,并维护正义。
_问世间_情为何物_金庸小说爱情主题的文化解读(2)
映 ( 1970- ) , 女 , 浙江杭州人 ,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
# 504#
因此, 他明知段正淳是阿朱之父 , 仍然决定向段正淳 复仇, 结果牺牲了自己的爱情, 使阿朱含恨而亡。金 庸在 ∀飞狐外传 # 后记 ∃里写道 : 孟子说: %富贵不 能淫, 贫贱不能移 , 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武 侠人物 ∋∋都不难做到。在本书中 , 我想给胡斐增 加一些要求, 要他 %不为美色所动 , 不为哀恳所动 , 不为面子所动。 & 英雄难过美 人关, 金庸让胡斐做 到了这一点 , 从而使他成为一位顶天立地的 大丈 夫 。这些英雄好汉虽然渴望爱情 , 追求爱情 , 但是 一旦爱情与侠义、 正义、 道义、 信义发生冲突时 , 他们 宁可放弃爱情; 相反, 那些把爱情视为人生最重要目 标的人 , 终究不能成为真正的英雄。 可见, 金庸的爱情观念本质上属于传统文化的 范畴, 体现出儒家文化思想的深刻影响。在他的小 说中, 爱 与 义 不 再 截然 对 立 , 但 义 高 于 爱 ; 只有弃 爱 全 义 , 才能成就英雄人格。这 是 重义轻色 的传统文化观念的反映 , 也是武侠文 学无法解决的悖论。金庸小说的爱情主题还表现出 明显的男性中心倾向 , 折射了隐隐的 男尊女卑 的 传统文化价值观。 在金庸小说中, 女性拥有自己的意志和力量, 找 回了自己的尊严和自信。她们不再深居闺阁、 谨小 慎微、 而是行走江湖、 不让须眉 ; 她们不再听 从 父 母之命 , 媒妁之言 , 而是自由恋爱 , 自主选择生活 道路。她们表现出现代女性的独立意志和强烈的生 命意识 , 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现代人文精神的思想 光辉。但是金庸小说中的爱情毕竟是中国传统文化 语境中的爱情, 仍然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陈旧的观 念。金庸小说中的男主角常常被众多年轻美丽的女 性包围 , 如张无忌周围有小昭、 殷离、 周芷若、 赵敏 , 杨过的身边有小龙女、 陆无双、 程英、 公孙绿萼、 郭 芙、 郭襄, 这些女性似乎专为爱情而生、 为爱情而死 , 爱情成为她们人生的唯一目标与归宿。为了爱情 , 殷素素毅然离开父兄 , 远赴南极的 冰火岛 , 赵敏 放弃了公主身份、 不惜与父兄反目成仇、 公孙绿萼背 叛自己的父亲、 并且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她们虽然都 有高超的武艺, 却没有行侠江湖、 替天行道的雄心壮 志。即使如 ∀射雕英雄传 ∃中聪明过人的黄蓉 , 其人 生理想也不过是嫁一个如意郎君夫唱妇随、 相夫教 子而已。所以, 她们并不是真正意义 上的 女 侠 , 而是彻底的 爱情至上者 ; 她们也不是真正意义上 的现代女性 , 而是缺乏独立人格和生存价值 的 爱
金庸武侠小说中的江湖文化解读
金庸武侠小说中的江湖文化解读1. 引言江湖是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一个重要背景,它承载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元素。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索金庸武侠小说中所描绘的江湖文化。
2. 江湖规则与道德观念在金庸的武侠小说中,江湖有着一套独特的规则和道德观念。
例如,江湖人士讲究义气和忠诚度,视义字为重。
他们相信正义最终会战胜邪恶,并且追求心灵自由和个人英雄主义。
3. 勇者与英雄江湖是勇者和英雄扬名立万的舞台。
金庸塑造了一批充满正义感、剑术高强、心怀大志的角色。
他们经历了生死考验、险阻挣扎,在艰苦的环境下展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智慧。
4. 刀光剑影与斗智斗勇江湖是一片动荡不安之地,各种招数和武功在这里得到充分展现。
金庸的小说中,刀光剑影和精彩的武打场面频繁出现。
同时,角色之间的智斗也是故事发展中的重要元素。
5. 情感纠葛与江湖义气除了硬汉形象和英雄豪情外,金庸也把人物的情感纠葛融入到江湖传说中。
爱恨情仇、生死离别、友情与背叛等情感因素丰富了故事情节,同时也加深了读者对角色的认同感。
6. 江湖女性形象尽管大部分江湖故事都以男性为主角,金庸却塑造了一些非常优秀和独立的女性形象。
她们聪明机智、聪明勇敢、冷静沉着,在江湖中展示了自己的才能和价值。
7. 江湖背后的哲学思考金庸武侠小说不仅仅只是一个有趣刺激的故事,它还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考。
通过描绘各种角色和事件,金庸通过江湖这个特殊的环境探讨了大道之辨、忠诚与背叛、人性与命运等深刻的问题。
8. 结论通过对金庸武侠小说中的江湖文化进行解读,我们可以看到江湖不仅是家喻户晓的场景,更是一种价值观和生活态度的体现。
金庸用他独特的笔法为读者展示了一个丰富多彩、充满冒险和挑战的江湖世界。
注意:本文为助手根据主题编写,其中部分内容未经过详细参考资料核实,仅供参考。
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侠义精神探析
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侠义精神探析引言金庸先生是中国现代武侠小说的开创者之一,其作品在华语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金庸小说中的侠义精神成为了许多读者所津津乐道的话题。
本文旨在对金庸武侠小说中体现的侠义精神进行探析,分析其内涵、特点以及对当代价值观的启示。
1. 侠义精神的概念与特点1.1 侠义精神的定义侠义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人格理想之一,强调个人勇往直前、舍己为人、保卫正义等价值观念。
在金庸武侠小说中,这种精神得到了充分体现。
1.2 侠客与俗士之别金庸小说中通常有两种角色:一类是秉持着正义和仁爱原则、以行侠仗义为乐、不谋私利的“侠客”;另一类是只注重功名利禄、追求权力地位、缺乏道德底线的“俗士”。
这种对比深刻展现了侠义精神的特点。
1.3 侠义与情义的关系金庸小说中,侠客之间的情感纽带往往是他们忠诚于朋友、亲人、恩师等情感纽带所致。
侠客之间基于信任和忠诚的情感联系,进一步强化了他们坚守侠义精神的决心。
2. 金庸小说中典型角色的侠义精神解读2.1 “仁者无敌”--郭靖郭靖是《射雕英雄传》中的主人公,他以其宽厚仁爱、坚持正义原则的形象成为了金庸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侠客之一。
通过分析郭靖在小说中所表现出来的侠义精神,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金庸作品中这一核心思想。
2.2 盟主无敌--黄药师黄药师是《笑傲江湖》中创立丐帮并最终成为盟主的角色。
他践行着对穷困百姓施以援手、平息祸乱的侠义精神。
黄药师的形象使读者对金庸小说中的正义、仁爱等价值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2.3 谋士与侠客--王重阳和杨过通过对比《笑傲江湖》中谋士王重阳和侠客杨过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看到在金庸小说中,谋士与侠客之间并非是敌对关系,而是相辅相成、共同追求正义的存在。
这种合作关系进一步强调了金庸作品中所传达的侠义精神。
3. 金庸作品中侠义精神对当代价值观的启示3.1 坚持正义与仁爱金庸小说中的侠客们坚守着道德准则,始终选择站在弱势群体一方,保护无辜者。
浅析金庸武侠小说的侠义观解读
*****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浅析金庸武侠小说的侠义观院系文学院专业****汉语姓名******学号学习年限指导教师申请学位学士学位浅析金庸武侠小说的侠义观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摘要:自上世纪起,以金庸为代表的新派武侠小说就在当代文坛掀起了一场武侠小说阅读风暴,几十年来人们更是被金庸小说所传达出的侠义观所折服。
本文从传统文化中对“侠义”的定义谈起,论述金庸的侠义观;重点以《射雕三部曲》、《飞狐外传》为例,阐述金庸侠义观所包含的“见义勇为,坚守道义”、“言出必行,重信然诺”、“拒绝利诱,坚持正义”、“为国为民,民族大义”四大内涵;最终目的是将金庸侠义观与传统侠义精神相对比并分析其进步性。
关键词:侠义观;内涵;进步性From the point of Jin Yong’s martial arts novels of JinYong’s chivalrous viewAuthor’s Name: Linghua Zhang Tutor: Jinhua HanABSTRACT:New martial arts novels represented by Jin Yong stir up a novel reading storm in the contemporary literary field. People have been attracted by the chivalrous view conveyed in Jin Yong’s novels for decades. This paper discusses from the definition of “chivalrous” in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talks about Jin Yong’s definition about “chivalrous”, and uses the example of The Condor Trilogy and Other Tales of the Flying Fox to focuses on the four connotations contained in the chivalrous view which are "be ready to help others for a just cause and stick to moral", "practice what you preach", "refuse to inducements and adhere to justice" and “fight for the state and the people”. The ultimate goal of this paper is to contrast Jin Yong's chivalrous and the traditional chivalrous spirit and analyze its advancement.KEYWORDS:chivalrous; connotation; advancement目录一、侠义精神与金庸武侠小说 (1)(一)“侠”与“义” (1)(二)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侠义观 (2)二、金庸侠义观的具体内涵 (2)(一)见义勇为,坚守道义 (3)(二)言出必信,重信然诺 (4)(三)拒绝利诱,坚持正义 (5)(四)为国为民,民族大义 (6)三、金庸侠义观的先进性 (7)四、总结 (8)注释 (8)参考文献 (8)一、侠义精神与金庸武侠小说金庸、梁羽生作为新武侠时期创作的代表,他们的创作对古典武侠时期的创作进行了许多改造,他们的题材范围不再局限于旧武侠小说的门派纷争、镖师与绿林打杀、剑仙斗法,而是较多的展现人民群众的斗争,故事的主人公也开始拥有正常的人格而非仙格。
金庸武侠小说中的女性形象鉴赏与文化解读
金庸武侠小说中的女性形象鉴赏与文化解读引言在金庸先生创作的一系列经典武侠小说中,女性角色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她们既有独特的个性魅力,又具备坚强的意志和出众的武功。
本篇文章将从多个维度来鉴赏和解读金庸武侠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探讨其背后所体现的文化价值与内涵。
温柔与剑术并存:黄蓉与殷素素在《神雕侠侣》中,黄蓉是一个以聪明智慧和善解人意而闻名的角色。
她不仅拥有高超的算术能力,还精通各种医药知识。
然而,尽管她外表柔弱温文,但却拥有过人的功夫实力。
这种温婉与剑术并存的结合体现了金庸笔下女性形象独特魅力。
与之相对应,在另一部作品《射雕英雄传》中,殷素素展现了纤弱之美,并且拥有不俗的武功。
她在男权社会中以柔情与力量并存的方式成为一代女侠。
这种塑造方式凸显了女性角色的独特魅力,使她们既能保持女性特质,又能在男性世界中立足。
以慧心战江湖:小龙女与李莫愁小龙女是《神雕侠侣》中令人难以忘怀的角色之一。
作为一个冷艳傲然的少女,她拥有超凡的武功和清雅高洁的气质。
尽管她内心孤寂,但依旧坚守自己对爱情和正义的信仰。
小龙女展示了金庸对于坚定不移和慧心抗争世俗压迫的赞美。
相比之下,李莫愁则是一个复杂而具有争议性的角色,《神雕侠侣》中唯一表现出真正邪恶面貌的女性角色。
李莫愁因情感纠葛导致堕落,并通过毒药来控制他人。
金庸通过塑造这样一个复杂而矛盾的形象,深入探讨了人性的善恶和情感的复杂性。
解读与文化价值金庸武侠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女性角色的独特魅力和坚强意志,同时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女性地位和价值的思考。
首先,金庸笔下的女性角色是多样且具有独立个性的。
她们既展示了女性柔情和母爱之美,又表现出聪明机智和坚定信念。
这种刻画方式传达了对女性多面角色的赞美,并突破了常规刻板印象。
其次,通过将女性角色置身于男权社会中,并打破传统社会对女性地位的固有定义,金庸表达了对平等与自由意识觉醒的追求。
他通过塑造强大而自主的女性形象来探讨社会变革和人类命运。
从金庸小说看文学知识的活学活用——兼谈当前文学创作中对古典文化借鉴的缺失
排 棕 榈, 树 叶随 风 而 动 , 若 挥 宛 扇 , 着 即 接 景生 问 :风 “ 摆 棕 榈, 千 手 佛 摇 折 叠 扇 。这 上 联 ” 既 是 即景 , 又隐 然 自抬 身分 。黄 蓉 对 道 “ 凋 霜 荷 叶 , 脚 独 鬼 戴 逍 遥 巾” 对 仗 。 工 整 , 带 顺 着把 “ 消 读” 遣 了一 把。 那 书生 又 道 “ 琴瑟琵琶 , 八大王一般 头面” 黄蓉 对道 : 魑魅魍 魉 , , “ 四小鬼各 自肚肠” 。此联一出 , 书生大惊 , 站起 身来 , 长 袖一挥 , 向黄蓉一揖到地 , 说道 :在下拜服 。这个所 谓 “ ” 数十年来 无人能对出 的绝 对 , 多年前黄 蓉的 父亲黄 许 药师就 有 了下联 , 作此对 时 , 他 陈玄 风 、 曲灵 风 、 陆乘 风、 冯默风随侍在侧 , 以此联 与四大弟子开玩笑 。其 便 时黄蓉 尚未出世 , 后来听父亲谈及过 , 日正好拿来用 今 到“ 渔樵耕读” 四人身上。 事至此 , 障碍 已基本 扫清 ,读 ” 输得 心服 口服。 “ 虽 但看看郭靖 背着黄蓉 , 于是又抓住 个“ 女授 受不 亲” 男 的圣人训 导做 文章 , 黄蓉 当下小嘴一扁 , 说道 :需夫子 “ 最 爱胡 说八 道 , 的话怎 么也信 得 的? 那 书生怒道 : 他 ” “ 盂夫 子是 大 圣 大贤 , 的话 怎么信 不 得? 黄 蓉笑 吟 他 ” 道 :乞丐何 曾有二妻?邻家焉得许多鸡 ?当时尚有周 “ 天子 , 事纷纷说魏齐? 那 书生越 想越对 , 在 当地 , 何 ” 呆 半晌 说不 出话来 。原来 这首诗是 黄药师 所作 , 他非 汤 武、 薄周孔 , 对圣贤传下 来的言语 , 挖空 了 I 加 以驳 , L 思 斥嘲讽 , 曾作 了不 少诗词 歌赋来讽 刺孑 孟 。这 酋诗 最 L 后两句言道 : 国之 时 , 战 周天子 尚在 , 子何 以不去 辅 孟 佐王室 , 却去 向梁惠王 、 齐宣王求 官做 ?这未免是火违 于圣贤之道。事至此 ,读” r完全服气了。 “ 终 在上面的故事巾 , 其实从孔门弟子到谜语 对联 , 再 到“ 的三道题 , 读” 都不魁金府的原创 , 都是 一 围古 书 { I
中国文学的叙事艺术与形式解读金庸的武侠小说
中国文学的叙事艺术与形式解读金庸的武侠小说中国文学以其丰富的叙事艺术和独特的形式吸引了全球读者。
其中,金庸的武侠小说被广大读者所青睐,其作品集结了中国传统文化与叙事艺术的精髓。
本文将探讨金庸的武侠小说中的叙事艺术与形式,并解读其在中国文学中的重要意义。
一、金庸的武侠世界——独特的叙事结构与虚实交错金庸的武侠小说创造了一个独特绚丽的武侠世界。
他的叙事结构常常以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主线故事为基础,通过复杂的情感纠葛和众多的支线故事来丰富情节。
这种复杂的叙事结构使读者可以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体验故事。
同时,金庸巧妙地利用了虚实交错的叙事手法,使得小说中的人物、事件和情节都显得更加生动和立体。
二、人物刻画——传奇英雄与现实人物的结合金庸的武侠小说中,人物刻画是其独特魅力的核心之一。
他创造了一系列充满个性与魅力的英雄人物,如郭靖、杨过、黄药师等,这些人物成为了读者心中的传奇英雄。
同时,金庸也不忘描绘现实中的人性和矛盾,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各种类型的人物,有善良正直的人,也有阴险狡诈的人。
通过对人物的细致描写和情感揭示,金庸的作品展现了多元的人性和社会现象。
三、反叛与正义——武侠世界的价值观金庸的武侠小说中常常探讨反叛与正义的议题。
他通过叙事方式和人物塑造,呈现出一种独特的价值观。
作品中的主人公往往是反叛者,他们与权贵势力对抗,追求自由和公平。
金庸的作品强调个体的力量和反抗的精神,它们极具启示意义,对社会正义与自由的讨论具有重要价值。
四、古今相融——历史与现实的交织金庸的作品巧妙地融合了历史与现实。
他以明清时期为背景,将历史人物、事件融入到小说中,使武侠世界更加贴近现实。
与此同时,金庸的作品也不乏对当代社会问题的关注与批判。
通过对历史与现实的交织,金庸的武侠小说展现出了一种独特的文化记忆和批判精神。
五、精巧的语言和叙述技巧金庸的武侠小说以其精巧的语言和叙述技巧闻名。
他独特的文风简练明快,字字珠玑。
他运用典故、俚语、歇后语等丰富的语言形式,使得作品更加富有韵味和魅力。
武侠小说的人物形象与文化底蕴
武侠小说的人物形象与文化底蕴武侠小说是中国文学的特有品种,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情节,吸引了数以万计的读者。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金庸的作品,如《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倚天屠龙记》等,这些作品不仅在文学方面有着巨大的影响力,而且也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人物形象和文化底蕴两个角度来谈论武侠小说的特色和意义。
一、人物形象武侠小说最显著的特点是其鲜明的人物形象。
通常,武侠小说中的人物可以划分为主角和配角两类。
主角通常是那些带领读者进入故事情节的人物,而配角则是为主角提供相应服务的人物。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了解武侠小说中的不同人物形象。
1.主角形象主角在武侠小说中通常是一个卓越的武功高手,有着过人的智慧和勇气。
在金庸的作品中,例如《天龙八部》中的段誉、《射雕英雄传》中的郭靖,他们个性鲜明,性格独特,有着自己的坚韧和信仰,他们在面对各种困难时会毫不犹豫地保护弱者,维护正义,这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2.配角形象武侠小说中的配角则不同于主角,他们通常不是武功高手,但是他们在小说中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他们可以帮助主角完成许多任务,也可以在关键时刻提供帮助。
例如金庸的作品中,小龙女就是周伯通和郭靖的一位重要配角,她虽然不会武功,但是她有着非常高的文化修养和感人的情感,让许多读者深深地喜爱她。
二、文化底蕴武侠小说的人物形象不仅细腻而生动,同时其中也蕴含着深厚而浩大的文化底蕴。
武侠小说中表现出的文化底蕴包括了武侠道德、古典诗词和神话故事等方面。
1.武侠道德武侠道德是中国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源远流长,历史悠久。
在武侠小说中,武侠道德体现在许多角色的言行举止中,这些角色有时会遵循武者荣辱制度,有时会凭借着自己的勇气和正义感保护社会弱势群体。
武侠小说中的这些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就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忽视的部分。
2.古典诗词古典诗词在中国文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在武侠小说中也经常出现。
从文化角度解读金庸武侠小说的世界观
从文化角度解读金庸武侠小说的世界观金庸武侠小说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瑰宝之一。
它的精妙情节、优美叙述、真实人物、锋利洞见等成为时下不少国内外读者追崇的原因。
然而,金庸武侠小说的世界观究竟是如何构建的呢?在文化角度上,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读。
第一是江湖。
金庸的小说里,江湖居于极其重要的地位。
江湖是一个超越政治、法律和官僚等权威制度之外的独立系统,也是武林人士展示个性、实现价值、解决矛盾的地方。
江湖里的各种门派、门户、帮派之间互动极为复杂,形成了一个自我调节、自我治理的社会体系。
尽管在江湖人人自危,但也有着明确的规矩和道义准则,比如守信用、重义气、反抗不良权势等。
因此,江湖成了一种不受外界权力控制而能够自我成长和完善的文化现象。
这种文化现象在中国历史上也得到了类似的表达,比如仙侠小说里架空的仙境和修真界,用类似的方式反映中国人对权力与道德的关系与矛盾。
第二是师徒。
在金庸的小说中,师徒关系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文化元素。
师徒心灵相通、同舟共济、相互尊重和受教育的自觉性等,反映了中国教育中所强调的师德和德师。
金庸小说中的师徒关系,也是武术修行中的传统文化。
它表现出师爱、教育、自由、童趣四重寓意:即师爱体现出师者的诚信、自由、恩德和平等;教育则体现出弟子的练武、守道、深思和自我修养;自由则反映了个人自由发展的理念,以及信仰和人性尊重; 童趣则其体现的是对人类善意、美好、简单、直接和纯真的向往。
因此,在金庸的小说中,师徒关系不仅是武术修行中的必要元素,更是一种传统文化的表达。
第三是侠义。
金庸小说里的“侠义”是一种超越了法律制度、主张用胸怀和信仰来处置公共事务的生命方式和精神体验。
它的出现、备受赞扬和传承,表现出中国文化中的一种农民英雄主义、修身士大夫主义、道德追求和政治期望。
在它的传承和表现过程中,不仅表现出博大、宽容、包容、牺牲主义的精神寄托,更表现出中国文化中小人物对于主义、法律、政治等权力制度的自我反抗和对其质疑。
《《天龙八部》的历史文化背景解读》
天龙八部的历史文化背景解读天龙八部是中国作家金庸创作的武侠小说,被誉为中国武侠小说的巅峰之作。
该作通过讲述江湖中的纷争与曲折故事,展现了中国古代武林世界的精彩与多样性。
在深入研究天龙八部时,了解其历史文化背景对于更好地理解小说及其人物和事件具有重要意义。
1. 历史背景天龙八部的故事发生在北宋末年, 背景是军阀割据、社会动荡不安的时期。
这一时期称为五代十国时期(907年-960年)。
朝廷虚弱、官府腐败,权力分裂成各个地方势力协商建立和解体。
这种政治背景直接影响到小说中各派别力量的对立与斗争。
2. 文化背景2.1 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一支,也对《天龙八部》产生了影响。
其中尤以孟子提出的“仁者爱人”、“兼爱”等思想对小说中人物的性格塑造产生了深远影响。
2.2 佛教文化佛教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宗教之一,也在《天龙八部》中占有重要地位。
小说中,乔峰为寻找佛法解脱苦难而追求正道,与其他角色的相互碰撞和冲突使得佛法在小说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2.3 道家思想道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又一支重要流派,在《天龙八部》中也有所表现。
例如黄药师、欧阳锋等角色便体现了追求长生不老、掌握超凡力量的特点,这种追求超越世俗界限的行径正是道家思想的体现。
2.4 民间信仰除了儒家、佛教和道家思想外,《天龙八部》还反映了中国古代民间信仰。
包括五岳剑派、神秘高手等角色都体现出了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在小说中的影响。
3. 社会伦理观念天龙八部中的剧情和角色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伦理观念。
如封建家族道德、度量、男女之间礼节等。
这些社会伦理观念对于小说中人物行为和命运的塑造起到了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天龙八部》是在五代十国时期这一历史背景下,通过描写各种武林势力和文化思想的纠葛,展现出了中国古代丰富多元的历史文化背景。
深入了解小说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对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小说情节和人物性格具有重要意义。
金庸笔下黄蓉形象的文化解读
金庸笔下黄蓉形象的文化解读作者:王佳琪来源:《祖国》2018年第22期摘要:作为金庸笔下唯一一个从少女时代写到中年妇人的角色,同时也是最负盛名的女性人物之一,黄蓉的古灵精怪、神采飞扬早已深深地印刻在了读者的脑海中。
本文通过对《射雕英雄传》中少女时代的“妖女黄小邪”以及《神雕侠侣》中嫁为人妇的“侠女郭夫人”两种形象进行探究与对比,旨在深入挖掘这一变化中蕴含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金庸黄蓉形象变化文化内涵真正文学巅峰之作的光芒是任历史的尘埃滚滚也掩盖不了的。
两百三十多年前,一艘具有丰厚文化底蕴的情感扁舟被曹雪芹造了出来,流传至今,芳华不减,堪称经典。
无数文人学者神迷其中,沥血钻研,于是,便有了“红学”。
无独有偶,在武侠小说的江湖中,金庸的小说同样独树一帜,在酣畅淋漓的仗义情侠中蕴含了许多深沉的人生哲理,引得无数文字工作者忍不住提笔撰写感想、书评,甚至终其一生而致力于研究金庸笔下的江湖生活和人物。
于是“金学”也应运而生。
值得一提的是,在每一个“金迷”的心中,都不免有这样一个困惑:《神雕》既是《射雕》的续集,金庸又以对读者心理把握准确著称,他为什么会创作出来一个不为人们所喜爱、完全不似少女时期黄蓉一般可爱的郭夫人形象呢?匠心独运必有其可鉴之处,通过深入挖掘这一人物前后形象变化背后所隐藏的时代因素以及所蕴含的文化道理,相信能够对当今的生活产生一定的教化功能与现实意义。
一、金庸笔下黄蓉形象分析(一)“妖女”黄小邪甫一出场,黄小邪的形象便已奠定。
“手里拿着一个馒头,嘻嘻而笑,露出两排晶晶发亮的雪白细牙……眼珠漆黑,甚是灵动。
”这时候的“她”还是“他”,狡黠机灵的样子却已早早地刻在了读者心中,牵动着人们的心情跟随她的一举一动跌宕起伏。
有一个号称“黄老邪”的父亲,精灵古怪的她便自称“黄小邪”。
她的“邪”虽不似她的父亲那样肆意狂妄,张扬诡谲,却也令人捉摸不透,百思不解。
在《射雕英雄传》中,少女时期的黄蓉亦正亦邪,聪慧过人,行事往往出人意表,在六王爷府被侯通海、梁子鹤等多个武林高手同时为难,却也能一一想出破解脱身之法。
金庸武侠小说侠义精神解读
金庸武侠小说侠义精神解读摘要:金庸的武侠人物有着厚重的传统文化之美,尤其是儒家文化之美。
侠义精神是金庸武侠小说表达的核心思想。
关键词:武侠小说;金庸;侠义精神侠是中国文化特有的一种审美模式,一种特有的人格典范。
武侠亦是民族文化中的智慧与愿望的化身,而侠义是武侠小说独特主题,也是武侠小说刻画的主体。
在《史记 ? 游侠列传》中司马迁用这样的话来概括游侠精神:“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己诺必诚,不爱其驱,赴士亡厄困,既已存亡生死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
”此乃武侠精神之本质。
在金庸的小说中,围绕侠义写了许许多多感天动地的人物故事和场面。
金庸先生认为:侠与英雄是区别在于侠士可以不顾于自己的利益,可以为正义为社会,为国家牺牲自己,侠士有一点就是为了别人利益可以不顾自己的利益。
这些笔墨体现了作者传统的文化观、道德价值观和人生理想精神,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侠义精神由此而成为金庸武侠小说中的核心思想。
一、传统侠义观在金庸作品中的体现“义”是中国侠士之魂,也是金庸武侠小说之魂。
在金庸看来“义”的内涵在于英雄人物的肝胆相照,惺惺相惜,一诺千金,不负于人,是路见不平舍身相助,扶困济贫,不畏强暴,这些特点无不表现了传统侠义之士应具备的个性特征,这些内涵被充分融入了金庸的作品中。
《倚天屠龙记》中的张翠山、殷素素因为觉得有负于三师兄俞岱岩,夫妇双双自尽,壮烈之极;宋青书害死师叔莫声谷,父亲宋远桥最终也是大义灭亲成就师兄弟的恩义。
《飞狐外传》中的赵半山说得好“咱们学武的,功夫自然有高有低,但只要心地光明磊落,行事无愧于天地,那么武功高点的固然好,武功低也是一般的受人敬重”[1]。
这句话说得通俗一点,似乎可以理解为“练武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胡斐在佛山镇上为钟阿四一家打抱不平,敢于和闵天南较量,一心要株杀这“南天一霸”。
《笑傲江湖》中令狐冲救仪琳,也全无个人打算,他不管采花大盗田伯光武功多么高强,凭着一腔热血就舍命与田伯光死缠,使仪琳免遭毒手。
《笑傲江湖》中的侠义精神与江湖文化教学方案
《笑傲江湖》中的侠义精神与江湖文化教学方案1. 引言1.1 概述《笑傲江湖》是金庸先生的经典武侠小说之一,该作品以其精彩的情节和丰富的人物形象而广受读者喜爱。
在小说中,秉持着侠义精神的主人公杨过,以及各路英雄豪杰们所展现的江湖文化,成为了该作品的核心价值观和独特魅力所在。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首先介绍侠义精神与江湖文化的背景,包括侠义精神的定义与起源,以及江湖文化的发展与特点。
接下来,将重点分析《笑傲江湖》中侠义精神的体现和情节中反映出的江湖文化元素。
最后,我们将设计并探讨一套针对侠义精神与江湖文化教学方案,并总结在教学中它们对于学生以及社会教育所带来的意义。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笑傲江湖》这部经典武侠小说中所体现出来的侠义精神和江湖文化进行深入研究,以获得更好的理解和认识。
同时,本文还致力于探索如何将侠义精神和江湖文化纳入教学中,并提供一份可行性强的教学方案,以期帮助教师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价值观形成。
通过透过武侠小说的表达媒介,推广侠义精神和传统文化价值观。
以上是文章“1. 引言”部分内容,请知悉。
2. 侠义精神与江湖文化的背景2.1 侠义精神的定义与起源侠义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重要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
它强调个人在面对不公正、危难时勇于担当、舍己为人,并追求公平正义的品质与行为。
这种精神促使人们在社会关系中展现勇气、正直和慷慨。
侠义精神起源于古代寻常百姓中,特别是出现在动荡的封建社会和战乱年代。
在那个时期,法律制度薄弱、强权横行,普通民众生活在恐惧和压迫之下。
因此,有些人自愿承担起保护百姓免受不公对待和欺压的责任,并用自己英勇无私的行动来维护真理和正义。
2.2 江湖文化的发展与特点江湖文化指的是明清时期涌现并形成独特风貌的一种文化现象。
它源于中国封建社会中武功高强之士沦为流氓、盗贼或为正义事业而流离失所,在江湖上流浪的生活状态。
江湖文化充满了多样的元素与特点。
首先,它强调个体的武力和武术技巧,促进了武侠小说和电影等作品的产生,并形成了一套基于剑术、功夫和搏斗的价值观念体系。
《神雕侠侣》的武侠传说解读
《神雕侠侣》的武侠传说解读《神雕侠侣》是金庸先生创作的武侠小说,这部小说无疑是经典中的经典。
它不仅在武侠小说界拥有广泛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更是在文学领域有着巨大的影响。
本文将从武侠传说的角度出发,对《神雕侠侣》进行解读,并深入分析这部小说作为武侠经典的原因。
一、武侠传说与《神雕侠侣》自古以来,中国就有着丰富的武侠传说。
在古代,武侠并不仅仅是一种战斗技巧,更是一种人格品质和道德准则。
武侠们重视江湖义气、忠诚、仁爱、正义等精神,认为武功应该用于维护社会公正和保护弱小。
武侠传说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广为流传。
《神雕侠侣》正是集合了这些武侠传说的经典之作。
小说中的主要人物郭靖、黄蓉、杨过、小龙女等,都是具有高尚情操和强烈正义感的武侠英雄。
他们在不同的时代,为了正义、为了爱情、为了探寻人生意义而不断奋斗,表现出了非凡的胆识和智慧。
他们之间的爱情、恩怨、对立和友情,也展现出了古代武侠的生活和精神面貌。
二、《神雕侠侣》作为武侠经典的原因1. 情节紧凑、趣味横生《神雕侠侣》作为一部武侠小说,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它那曲折离奇、凄美悲壮又充满趣味的故事情节。
故事情节被安排得并不单调,有起有伏,有恩怨纠葛,有情节发展和丰富,生动有趣的人物形象让人久久地难以忘怀。
故事情节层次分明,细节丰富,整个故事有条不紊地推进,这也是《神雕侠侣》成为经典的重要原因之一。
2. 人物形象鲜明、情感真挚《神雕侠侣》中各个人物形象鲜明,其性格、精神面貌及其言行等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有了深刻的感受。
例如,郭靖是一个忠诚、坚强、善良的武林英雄,黄蓉则是一个聪明、机智、有趣的女孩,小龙女是一个冷静、沉着、倔强的女侠士。
这些人物形象的刻画,让读者感受到了人物们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生动的形象,也让人物们的情感在故事中得以真挚地表达。
3. 延续了中国武侠传说的精髓《神雕侠侣》中的情节、人物形象、武术场景等都紧扣中国武侠传说的精髓。
这部小说充分表现了武侠中的江湖义气、正义感、忠诚度等特质,同时也表现了中华文化中的正义、侠义、仁爱、勇敢等传统美德。
《金庸:笔记与解读》读后感
《金庸:笔记与解读》读后感《金庸:笔记与解读》这本书是一部深入解析金庸先生作品的著作,通过对金庸小说的分析和解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金庸的创作思路和文学价值。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金庸作品的魅力和深度,也对金庸这位伟大作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首先,本书通过对金庸小说中的人物、情节、风格等方面的分析,揭示了金庸作品中的一些深刻的思想和哲理。
金庸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和命运轨迹,通过这些人物的塑造,金庸传达了许多关于人性、道德、正义等方面的思考。
例如,在《射雕英雄传》中,郭靖的忠诚、义气和正直,以及杨过的孤独、执着和无奈,都反映了金庸对于人性的深刻洞察和思考。
其次,本书还对金庸小说的文学价值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金庸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伟大作家,其作品不仅在情节上扣人心弦,更在文学技巧上有着独特的魅力。
金庸小说中的描写细腻、情节紧凑,对于人物心理的描写更是入木三分,展现出了金庸作为一位杰出的文学家的才华和造诣。
通过本书的解读,我对金庸小说的文学价值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更加欣赏金庸作为一位文学大师的风采。
最后,本书还通过对金庸作品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解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金庸小说所蕴含的历史文化意义。
金庸作为一位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作家,其作品中融合了大量的历史文化元素,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魅力。
通过对金庸小说中的历史事件、人物形象等方面的解读,读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也更加珍惜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总的来说,阅读《金庸:笔记与解读》这本书让我对金庸作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也更加欣赏金庸作为一位文学大师的才华和魅力。
通过对金庸小说的分析和解读,我不仅对金庸的创作思路和文学价值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希望更多的读者能够阅读这本书,感受金庸作品的魅力,也更加珍惜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渐渐听得萧远山和慕容博二人呼吸由低而响,愈 来愈是粗重,跟着萧远山脸色渐红,到后来便如 要滴出血来,慕容博的脸色却越来越青,碧油油 的甚是怕人。…… 突然间只听得老僧喝道:“咄!四手互握,内息 相应,以阴济阳,以阳化阴。王霸雄图,血海深 恨,尽归尘土,消于无形!” 萧峰和慕容复各见 父亲睁眼微笑,欢慰不可名状。只见萧远山和萧 峰二人携手站起,一齐在那老僧面前跪下。那老 僧道:“你二人由生到死、由死到生的走了一遍, 心中可还有什么放不下?倘若适才就此死了,还 有什么兴复大燕、报复妻仇和念头?” 老僧转向慕容博道:“你呢?”慕容博微微一笑, 说道:“庶民如尘土,帝王亦如尘土。大燕不复 国是空,复国亦空。” ——《天龙八部》
好像在说:“观世音菩萨,求求你免除令狐 大哥身上痛楚,把他的痛楚都移到我身上。 我变成畜生也好,身入地狱也好,只求菩萨 解脱令狐大哥的灾难……” 令狐冲不由得胸口热血上涌,眼中望出来, 这小尼姑似乎全身隐隐发出圣洁的光辉。仪 琳诵经的声音越来越柔和,在她眼前,似乎 真有一个手持杨枝、遍洒甘露、救苦救难的 白衣大士,每一句“南无观世音菩萨”都是 在向菩萨为令狐冲虔诚祈求。令狐冲心中既 感激,又安慰,在那温柔虔诚的念佛声中入 了睡乡。 —————《笑傲江湖》
金庸笔下的王重阳
1.他是抗金保宋的义士。动用数千人力,历时数 年建成活死人墓,在其中暗藏器甲粮草,作为起 事之根本。 2.他是智义双绝的英雄。他夺取九阴真经,是为 了解救普天下的豪杰,让江湖远离腥风血雨。他 智慧超群,安排一场假死的戏震慑欧阳锋。 3.他是不懂爱情的男人。因他一心国事,无暇私 情,辜负了林朝英;又因争强好胜,尽管是相恋 一生,却仍是“落得情天长恨,一个出家做了黄 冠,一个在石墓中郁郁以终”。
(一)小说据历史虚构有三类:
1、依史敷衍。
按照历史走向和人物进行虚构。
《书剑恩仇录》虚构乾隆身世、胞弟陈家洛、喀 丝丽是乾隆宠爱的香妃等。 《碧血剑》虚构袁承志来写历史人物如崇祯、李 自成、李岩、皇太极、多尔衮等。 《鹿鼎记》写的历史人物超过100人,康熙、鳌拜、 郑经、陈近南、黄宗羲、吕留良、李自成、陈圆 圆等等。写了杀鳌拜,中俄条约、文字狱。 虚构 和历史结合得天衣无缝。
(三)佛教
汉代传入,到隋唐之际,三教合流,成为 了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有大乘与小乘之 分。 大乘分空、有二宗。空宗以三论、天台、 禅为主;有宗分为唯识、华严、净土三宗, 加密宗和律宗,共有八宗。宋明后,禅宗、 净土独盛一时,其他的衰落。
金庸小说中的佛家
少林寺,有许多和尚、尼姑。 写了“空色”观念,如余鱼同出家。 陈家洛去南少林看于万亭档案,借用《百 喻经》故事。宣讲佛家的“苦海无边,回 头是岸”。 裘千仞成为慈恩,听一灯大师讲解《佛说 母鹿经》。
小说中对王重阳的侧面描写
郭靖一怔,答道:“重阳祖师是你师父,是 全真教的开山祖师,当年华山论剑,功夫天 下第一。”丘处机道:“那不错,他少年时 呢?”郭靖摇头道:“我不知道。”丘处机 道:“‘矫矫英雄姿,乘时或割据’。我恩 师不是生来就做道士的。他少年时先学文, 再练武,是一位纵横江湖的英雄好汉,只因 愤恨金兵入侵,毁我田庐,杀我百姓,曾大 举义旗,与金兵对敌,占城夺地,在中原建 下了轰轰烈烈的一番事业,后来终以金兵势 盛,先师连战连败,将士伤亡殆尽,这才愤 而出家。
金庸虚构 “日月神教”、“神龙教”重点 在说明“其兴也忽焉,其亡也忽焉”。 《鹿鼎记》附有《康熙朝的机密奏折》 “从 批示之中,可以见到康熙英明而谨慎,同时 对待臣下和百姓都很宽仁。” “我认为过 去的历史家都说蛮夷戎狄、五胡乱华、蒙古 人、满洲人侵略中华,大好山河沦亡于异族 等等,这个观念要改一改。……北魏、元朝、 清朝只是少数派执政,谈不上中华亡于异族, 只是‘轮流做庄’。满洲人建立清朝执政, 肯定比明朝好得多。” ——《金庸的中 国历史观》
(二)宗教圆融与民族融合
金庸身处宽松的政治环境中,加上丧子之 痛、对佛学有所参悟,但更重要的是他对 中国历史演进的整体思索。 从朝代更替的“外化”表征,深入到思想 文化的“内化”历程,从而屏除“夷夏大 防”的传统观念。
“历史上常常是外族人来了之后,我们华 夏民族就跟它同化、融合,一旦同化、融 合了,我们华夏民族就壮大起来,统一起 来。……我们中华民族遇到外族入侵时, 常常能把外族打退,打不退的情况也很多, 但却很难被征服。这是因为一方面我们有 一股韧力,一股很顽强的抵抗力量;一方 面我们又很开放,在文化上同它们融合在 一起,经过一段时间,大家变成一个民族, 我们的民族从此又壮大起来。” ——《金庸的中国历史观——在北京大学 的讲演》,《明报月刊》1994年12月号。
先后收马钰、孙不二、谭处端、刘处玄、 丘处机、郝大通、王处一为弟子,遂后建 立全真教。收弟子7人,后世称全真教七真 人。十年携弟子马钰、谭处端、刘处玄、 邱处机4人返归关中,卒于开封途中。
女真和蒙古统治者入主中原,最伤脑筋的就是 没有好办法化解民族矛盾,而王重阳的清修主 张正好消磨汉人反抗异族统治的斗志,有利于 缓解民族矛盾和巩固异族君主的统治地位,所 以王重阳创立的全真派在金元两个外族统治时 代得到迅猛发展。 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六年(1269)封为重阳全 真开化真君;元武宗至大三年(1310)又加封为 重阳全真开化辅极帝君。
《书剑恩仇录》以乾隆中期征战大小和卓木回
部“抗暴应战,神必佑我”为背景,上溯“天地 会”反清复明的坚韧卓绝、又以民国初年盛行的 “乾隆身世传说”和“香妃传说”来铺叙故事。 《雪山飞狐》借鉴《罗生门》的叙述,描述寻 找明宫聚敛而后失落闯王“宝藏”的主题,于史 有据。背景是关东,今天河北蔚县通往山西广灵 的古商道即名“飞狐口”,隋唐间确曾设“飞狐 县”。 《碧血剑》开篇以勃泥国华侨张朝唐明末回国 赶考,遇见官兵抢掠,尤甚于匪的情状,据明人 记载补叙的。《袁崇焕评传》详论明廷何以自毁 长城,清兵何以长驱直入的一段史实。
黄蓉道:“国家政局清明,你做了大官,但 不变从前的操守;国家朝政腐败,你宁可杀 身成仁,也不肯亏了气节,这才是响当当的 好男儿大丈夫。”郭靖连连点头,道:“蓉 儿,你怎想得出这么好的道理出来?” 黄蓉笑道:“啊哟,我想得出,那不变了圣 人?这是孔夫子的话。我小时候爹爹教我读 的。”郭靖叹道:“有许许多多事情我老是 想不通,要是多读些书,知道圣人说过的道 理,一定就会明白啦。” ————《射雕英雄传》
金庸对儒家的态度,是现代社会与 儒家思想的融合。 强调儒学传统与礼教大防对立。 赞同岳飞和范仲淹等人的儒家理想 人格。 郭靖与黄蓉游岳阳楼,理解了“先 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内涵。
(二)道教
全真教:王重阳(1112年—1170年),北宋末京 兆咸阳(今陕西咸阳)大魏村人。 原名中孚,字知明,道号重阳子,故称王重阳。 出生于庶族地主家庭。金天眷元年(1138),应武略, 中甲科 ,遂易名世雄。金正隆四年(1159),愤然 辞职,弃家外游,自称于甘河镇遇异人授以内炼 真诀,悟道出家。金大定元年(1161),在南时村挖 穴墓,取名“活死人墓”,自居其中,潜心修持2 年。三年,功成丹圆,迁居刘蒋村。
李沅芷道:“别说我认不出路,就算认出,我不爱 领又怎样?自古道女子要三从四德,这三从中可没 ‘从师’那一条。”……骆冰一笑走开,去对陆菲 青说了。陆菲青沉吟道:“三从之说,出于仪礼, 乃是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这是他们做 官人家的礼教,咱们江湖上的男女可从不讲究这一 套。”骆冰笑道:“本来嘛,未嫁从父是应该的。 从不从夫,却也得瞧丈夫说得在不在理。夫死从子 更是笑话啦。要是丈夫死时孩子只有三岁,他不听 话还不是照揍?” ————《书剑恩 仇录》
萧远山和慕容博被少林寺灰衣僧人 打晕,后疗伤。并对他们讲悟道、 参悟,用偈语大喝,让他们彻悟。 鸠摩智武功被段誉吸去,因而大彻 大悟。 佛家的悟道、参禅是金庸小说中的 重要思想。
二、金庸小说中的历史
金庸吸收《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中国小说 的讲史法,西方如《萨克逊劫后英雄略》《基督 山恩仇记》等的“讲史演义” 方法。 在金庸小说里也不难找到这些小说的意象、间架 或者人物叙事的变异。 小说写的历史年代:《天龙八部》取材于北宋, “射雕三部曲”为南宋,《倚天屠龙记》为元末, 《碧血剑》为明末清初,《鹿鼎记》为清朝康熙, 《书剑恩仇录》《雪山飞狐》《飞狐外传》为清 朝乾隆,《连城诀》为清朝末年。
3、着意虚化历史背景。
《笑傲江湖》《侠客行》。
《书剑恩仇录》《碧血剑》《雪山飞狐》 《飞狐外传》展现秘密会社,是天地会传 说中的“红花会”及“山宗”、“华山 派”,借助传统表现反抗暴政、抵御外侮、 兴复故国、振兴民族的主题。 金庸小说讨论朝廷暴政和官吏昏庸如何激 发内乱外侮,以致生灵涂炭,民族蒙难的。
三、金庸小说中的用典
典故有文史哲。一是使情节生动活泼,二 是增加知识与趣味,三是增加小说的厚度 与深度。
1、历史政治典故。
如《射雕英雄传》成吉思汗请丘处机真有 其事, 丘处机的信和诗歌全录。《鹿鼎记》 尼布楚条约全录。《碧血剑》袁承志在徐 达故居时就把历史典故写出来。
《连城诀》梁元帝的江陵搜刮的宝藏,魏 兵攻破查问不到宝藏,于是把江陵百姓数 万人赶到长安。 《侠客行》侯嬴与朱亥的典故。其中的小 镇侯监集就是由侠客侯嬴而来的。 《白马啸西风》沙漠迷宫抢宝说的高昌国。 唐朝时高昌军民退守迷宫。
2、以史点染。
以虚构人物故事为主,而以历史为背景。
《射雕英雄传》是历史与传奇的结合。人物成吉思汗部将、 儿子窝阔台、拖雷,政敌王罕、札木合;远征花剌子模。 《倚天屠龙记》明教历史,还写了元顺帝、张士诚、陈友 谅,张三丰、彭莹玉和周颠等人。 《天龙八部》写大宋、大辽、大理、女真和大燕国的历史, 历史人物都是武功高手,打破了朝廷与江湖、事实与虚构 的界限。
仪琳情急之下,不由自主的念起经来:“若 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 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 声,皆得解脱。……” 她念的是“妙法莲华经观世音普门品”,初 时声音发颤,念了一会,心神逐渐宁 定。…… 她继续念道:“若复有人临当被害,称观世 音菩萨名者,彼所持刀杖,寻段段坏,而得 解脱。若三千大千国土满中夜叉罗刹,欲来 恼人,闻其称观世音名者,是诸恶鬼,尚不 能以恶眼视之,况复加害?设复有人,若有 罪、若无罪,扭械枷锁检系其身,称观世音 菩萨名者,皆凭断坏,即得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