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教育公平问题的理论思考
教育公平问题
教育公平问题引言教育公平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关系到国家的长远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然而,在现实中,由于各种原因,教育公平问题依然存在,影响着每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本文将对教育公平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引起大家的关注和思考。
一、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是教育公平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一些地区,特别是城市与农村之间,教育资源的差距非常明显。
城市的学校往往拥有更好的师资、设施和教学资源,而农村地区的学校则相对落后。
这种差距导致了城乡学生在接受教育的机会和质量上存在不平等。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二、家庭经济条件影响教育机会家庭经济条件对子女的教育机会也有很大影响。
一些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可以为子女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如优质学校、课外辅导等。
而一些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家庭则难以承担这些费用,导致子女在接受教育的机会上处于劣势。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应该加大对贫困家庭子女的教育资助力度,确保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公平的教育机会。
三、性别歧视影响教育公平在一些地区和家庭中,性别歧视仍然存在,影响了女性的教育公平。
一些家庭认为女孩子不需要接受太多的教育,而是应该早婚生子。
这种观念导致了女性在接受教育的机会上受到限制。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强对性别平等的宣传教育,消除性别歧视,确保女性享有与男性平等的教育权利。
四、特殊群体的教育需求特殊群体,如残障人士、少数民族等,在教育方面也有特殊的需求。
由于身体或文化等原因,他们在融入普通教育体系时可能会遇到困难。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和社会应该关注特殊群体的教育需求,提供针对性的教育支持和服务,确保他们也能享受到公平的教育机会。
结语教育公平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和个人共同努力来解决。
只有实现教育公平,才能为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奠定坚实的基础。
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同为教育公平而奋斗!。
如何理解教育公平
如何理解教育公平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教育公平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
教育公平是指在不同地区、不同群体之间实现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以及在教育过程中保障每个学生的平等权利和机会。
教育公平的核心是资源公平。
在现实中,不同地区、不同群体之间的教育资源差距很大,这导致了教育机会的不平等。
因此,实现教育公平的首要任务是实现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
政府应该加大对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的教育投入,提高整体教育水平,使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教育公平还体现在教育过程中。
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的机会应该是平等的,无论他们的性别、种族、家庭背景等。
然而,在现实中,有些学生因为各种原因被歧视或排斥,这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成绩,还可能影响他们未来的发展。
因此,学校应该建立公正的教育环境,为每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参与和展示机会,避免歧视和排斥现象的发生。
教育公平还需要考虑结果公平。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人才,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如果一个学生在接受教育后仍然无法获得更好的生活和就业机会,那么教育的公平性就值得怀疑。
因此,政府和社会应该努力创造公平的就业机会和社会环境,让每个学生在接受教育后都能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教育公平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问题,它需要政府、学校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
只有通过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扩大教育覆盖面,才能让每个孩子都享受到公平教育的权利和机会。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如何构建更加科学、完善、有效的教研系统,以提升教育质量。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提出了“六大中心”构想,旨在重新构建教研系统,使其更加符合现代教育的需求。
教学研究中心:该中心负责研究教育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等,为教师提供专业支持,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课程资源中心:该中心负责开发、整合、管理课程资源,包括教材、教辅、网络资源等,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
教师培训中心:该中心负责培训教师,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促进教师个人发展。
教育公平与教育民主问题探讨
教育公平与教育民主问题探讨教育是一个国家重要的基础性事业,是国民素质提升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教育公平和教育民主,是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重视的两个问题。
教育公平指的是保障每个人都能受到平等的教育机会,而教育民主则是保障教育的参与者能够平等参与教育决策和管理中,并充分发挥自我意识和行动的自由度。
在全球化与教育市场化的背景下,如何在教育领域落实公平与民主原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
一、教育公平的内容与意义教育公平是现代社会教育发展的重要理念。
它涉及到教育的资源、条件和机会。
所谓教育公平,首先是平等机会。
保障全社会的每个个体在接受教育时有平等的机会。
其次,是平等参与。
保障所有教育参与者在教育过程中可以平等参与,教育活动的过程和结局应该是公正和公平的。
最后,是平等结果。
指教育参与者都能够得到公平的教育资源,不因地域、家庭背景、贫富差异、种族或性别等因素而使教育机会不平等。
教育公平的实现,对于个人、社会和国家有着重大的意义。
对于个人,有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机会和参与教育活动的权利,有助于提高个人成长,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和收入。
对于社会,教育公平可以缩小贫富差距、弱化地域和性别歧视、减少社会不公和犯罪率,同时也可以提高国家整体知识水平、创新力和国际竞争力。
然而,教育公平在实践中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
一些较为贫困的地区的教育资源匮乏,导致学生的受教育机会大为不同。
此外,一些学生和教师的背景、性别和种族等方面也可能影响到教育公平,这不仅不符合平等教育应有的特质,而且会削弱教育公平的实现。
二、教育民主的内涵和特点教育民主是指学生、教职员工和家长在教育管理中都有平等的参与权利,以寻求最佳的教育品质。
它强调公民参与和决策的权力分配,使教育过程更加自主、合作和大小伙伴氛围,鼓励教育参与者充分发挥自我意识和行动的自由度。
教育民主反映了一种教育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它涉及的内容包括教育的决策权、责任和货币分配。
教育民主还包括课程、教学和评估的决策权,学生的自主权和知情权等。
马克思主义对教育公平和教育公正的所思所想和相应措施
马克思主义对教育公平和教育公正的所思所想和相应措施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教育越来越重要,而教育公平和教育公正也成为关注的焦点问题。
在此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对于教育公平和教育公正的思考和提出的相应措施也越来越被重视。
一、马克思主义对教育公平的思考马克思主义对于教育公平的思考可以追溯到19世纪。
当时,在德国,劳工阶层的孩子之所以教育机会有限,主要是因为他们无法承担高昂的学费。
因此,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如果贫苦阶层的孩子能够免费接受优质的教育,就能够实现教育的公平和社会的进步。
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是社会生产的一种生产方式。
从这个角度来看,教育是社会中所有人的生产活动,而不是个别人或阶层所特有的活动。
因此,教育应该对全体人民平等地开放,使每个人都能够获得相等的教育机会,而不受背景、财力、种族、性别等因素的影响。
二、马克思主义对教育公正的思考教育公正是指在教育过程中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享有公正的教育机会和公正的评价标准,而不受私人利益的干扰。
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公正的实现,需要以应对社会分化和阶级矛盾等问题为前提。
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公正的实现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要改变资本主义社会对教育资源的垄断现象,让教育资源得到公平分配。
其次,需要重视职业教育和技术教育,使每个人都能够获得与之相对应的教育机会,从而满足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
此外,还要强化教育质量管理和监管,保证教育评价标准不受个人或特定群体的影响。
三、马克思主义对教育公平和教育公正的相应措施马克思主义提出了许多与教育公平、公正相关的措施,如下:1、保障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要实现教育公平、公正,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保障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
政府应当通过设立公益性助学贷款制度、增加教育经费投入等方式,帮助家庭经济贫困的学生完成学业。
此外,还可以鼓励社会组织和企业加大对教育资源的支持和捐赠。
2、发展职业教育和技术教育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公正的核心是要满足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
关于教育公平的思考心得五篇(可供参考)
关于教育公平的思考心得五篇【篇一】在和谐社会建设蓬勃开展,社会发展越来越惠及每个国人的时候,公平公正成为我们越来越关注的事情,我们每个人要求发展公平、机会公平等等,但是这些公平的基础是教育公平,只有每个人都享受一样的教育,才能最终实现所有的公平,教育公平才是最大的、最基础的公平,更是我们社会孜孜追求的目标和结果,实现这样的目标需要政府、社会和每个人的努力。
政府部门要制定相关的规划、出台相关的政策等,为教育区域公平营造良好的环境,让不管是生在农村还是城市、是在一线城市还是县城的孩子都公平享有享受同等教育资源的机会,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有机会到理想的学校学习。
社会要高度关注教育公平,每个人都为教育公平出力,每个人都要做不破坏教育公平的那个人,切实维护教育公平的底线,不要让“象牙塔”遭受污染,不要用家长的努力取代学生的努力,让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时期受到伤害。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校是教书育人之所,如果老师和学校自己都不能做到却要求学生做到,学生怎么会从心底认同,对这些侵害教育公平的行为必须严惩以净化校园的风气,给学生提供一个健康向上的成长环境。
【篇二】教育公平是社会稳定的压舱石,是起点公平的铸造器,是社会公平的奠基石,是教育兴旺的有效方式。
令人遗憾的是我国教育不公平仍然比较突出,成为了时下社会最关注、反响最强烈的社会难题。
一是均衡分配教育资源。
我国的教育资源在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地区之间的差距依然很大,这会导致优秀师资向城市集中,农村地区教师流失率越发严重,长此以往两地教育水平的差距也就越来越大。
必须要促进教育资源在地区之间、各个阶层之间的均衡分配,才能真正的推进教育公平。
二是完善教育相关政策。
大部分省市没有放开异地中高考、一些高校的自主招生政策只面向部分学校的、艺考加分政策更是与生俱来就带着不公平的特点。
如果不放开异地中高考,而外来务工人员的随迁子女因没有当地户口就难以在当地参加考试;高考自主招生更是让一些普通学校的学子望尘莫及,大部分普通学校的学子对其都未有耳闻。
教育哲学的当代议题与思考
教育哲学的当代议题与思考教育,这个伴随人类社会发展始终的重要领域,其哲学层面的探讨从未停止。
在当代社会,教育面临着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引发了一系列值得深入思考的议题。
一、教育公平与社会正义教育公平一直是教育哲学中的核心议题之一。
在当代社会,尽管教育普及程度有了显著提高,但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仍然存在。
不同地区、不同阶层的学生在接受教育的机会、质量和条件上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城市与农村、富裕家庭与贫困家庭的孩子,往往在教育起点上就处于不平等的地位。
这种不公平不仅影响了个体的发展,也制约了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我们应当思考,如何通过政策和制度的调整,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是加大对贫困地区和薄弱学校的投入,还是建立更公平的招生制度?此外,教育公平不仅仅是物质资源的平等分配,还包括教育机会的平等获取和教育过程中的平等对待。
如何消除因性别、种族、残疾等因素导致的教育歧视,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适合其个性和能力发展的教育,是当代教育哲学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
二、个性化教育与标准化评价在传统教育模式中,标准化评价占据着主导地位。
考试成绩、升学率等指标成为衡量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准。
然而,这种评价方式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多元智能的发展。
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兴趣、才能和学习方式,一刀切的标准化评价无法充分发掘每个学生的潜力。
当代教育哲学需要思考如何在教育中更好地实现个性化教育。
这意味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提供多样化的课程和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但同时,也不能完全摒弃评价,而是要建立一种更加科学、全面、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能够综合考量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发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个方面。
三、教育与科技的融合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与科技的融合成为了不可阻挡的趋势。
在线教育、人工智能辅助教学、虚拟现实教学等新兴技术为教育带来了新的可能。
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例如,科技在教育中的应用是否真的能够提高教学效果?过度依赖科技是否会削弱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人际互动?如何避免数字鸿沟导致的教育不公平进一步加剧?此外,科技的快速更新也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技术,以适应教育的变革。
浅谈新时期对教育公平的理性思考
浅谈新时期对教育公平的理性思考教育公平是指每一个社会成员在享受公共教育资源时受到公正和平等的对待,它包括三个不同层次的内容:教育起点公平,即教育权利平等;教育过程公平,即教育条件相同;教育结果公平,即学业成功机会相同。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特征。
一、教育公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涉及千家万户,惠及子孙后代。
教育历来被视为实现社会平等的一个“最伟大的工具”。
教育公平是人的发展起点的公平,是人的发展机会的公平。
只有坚持教育公平,赋予每个受教育者平等的受教育机会,才能使社会成员的潜能、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才能把我们的国家建设成公平正义、充满关爱、和谐共处的社会。
没有教育的公平就谈不上社会公平,没有社会的公平就没有社会的和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就会失去必备的基本前提。
人是社会的主体,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主体。
和谐社会必定也是一个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社会。
打破身份、地位、性别、民族、年龄、区域等界限,不分对象、不加限制地赋予每个受教育者以同等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使每个社会成员都能平等地接受教育,不但能够大量培养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而且有利于促进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因此,教育公平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教育制度公平合理,是实现民族复兴、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性和根本性保障条件。
人是社会的主体,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先导性作用。
教育公平是人发展起点的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涉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历来被看作是人们发展提高、缩小社会差别的重要手段。
对我国教育公平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对我国教育公平问题的认识和思考引言教育公平一直是我国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公平的实现对于我们国家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我国教育公平问题进行认识和思考,以期为改善教育公平状况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参考。
教育公平的概念教育公平,指的是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接受优质教育,不论其社会背景、经济状况、地域差异或其他个人条件。
教育公平的实现,既体现了社会的公正与公平,也能够提高社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教育公平的现状分析1.地域差异我国地域差异较大,发达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丰富,而欠发达地区的教育条件相对较差。
这导致了教育机会的不均衡分配,地域间的教育公平问题凸显。
2.家庭背景家庭背景对教育公平也有重要影响。
富裕家庭能够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而贫困家庭往往无法承担高额的教育费用,容易造成不公平现象。
3.学校差距学校之间的差距也是教育公平的一个方面。
部分优质学校资源丰富,师资力量雄厚,而一些农村地区的学校则面临师资不足、教育设施不完善等问题。
4.教育质量教育质量的差异也是影响教育公平的重要因素。
一些重点学校注重学术能力培养,而忽视其他方面的发展,使学生在全面发展上存在不平衡的问题。
解决教育公平问题的思考1.加强政府的引导和干预政府在教育公平问题上起到关键作用。
应加强政府对教育资源的统筹规划,合理分配教育资源,确保每个地区都能够获得公平的教育机会。
2.完善教育体制和机制要实现教育公平,需要完善教育体制和机制。
加强农村地区学校的改革与发展,提高教师待遇,改善学校设施。
同时,要推动教育内容、方式和评价方法的改革,鼓励多元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促进家庭教育的发展家庭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
政府和社会应出台相关政策,帮助贫困家庭提供基本的教育资源,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和支持,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4.推进教育公平的舆论引导舆论引导对于解决教育公平问题也是必不可少的。
媒体和社会应加强对教育公平问题的宣传和倡导,引起广大民众的关注和重视,形成合力解决教育公平问题。
教育理论对教育公平的影响分析
教育理论对教育公平的影响分析教育公平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它涉及每一个学生在获取教育资源和机会时不应受到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不平等影响。
教育理论作为构建教育实践和政策的基础,为推动教育公平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指导。
本文将深入分析教育理论对教育公平的影响,包括其基本概念、主要理论流派及其对教育公平的具体作用等方面。
教育理论的基本概念可以追溯到教育学的起源。
教育理论不仅仅是一种指导教育实践的方法论,更是对教育现象进行反思和理论建构的过程。
这些理论不仅影响了教育政策的制定,也塑造了教育实践者的教学理念,以及学生的学习体验和结果。
教育中的公平不仅体现在资源的分配上,也体现在对每个学生能力和潜质的尊重上。
多元文化教育理论是影响教育公平的重要理论之一。
它强调在教育过程中应承认并尊重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反对任何形式的种族、性别或社会阶层的歧视。
通过多元文化教育理论的指导,教育工作者能够设计出更为包容的课程和教育环境,以适应多样化学生群体的需求。
这一理论不仅帮助学生在认同自身文化的同时,也鼓励他们尊重和理解其他文化,从而在学校中创造出一个更加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
随后,社会建构主义和教育公平的关系也显得尤为重要。
社会建构主义的核心观点是知识与现实是通过社会互动建构而成的。
在教育环境中,教师和学生的相互作用会影响知识的理解和传递。
这种理论强调教育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通过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教师能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知识建构中,从而实现教育公平。
教育者应关注每位学生的个体差异,调整教学策略,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够获得成功的机会。
行为主义与教育公平之间的关系则显得略有不同。
行为主义认为,学习是通过条件反射和行为的强化实现的。
这种理论强调使用标准化的测试和行为评估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某些情况下,这种评估方式可能会导致教育的不公平,特别是对来自低收入家庭或特定文化背景的学生。
因此,教育者需要对此保持警惕,运用行为主义的方法时应结合差异化教学策略,以便更公平地评估所有学生的学习成就。
教育公平问题的思考与解决
教育公平问题的思考与解决在当今社会中,教育公平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而言,教育公平都是社会平等与进步的基石之一。
然而,实现教育公平并非易事,它涉及到政策制定、资源配置、家庭环境等多个方面因素的综合考量。
本文将从这些角度探讨教育公平问题的思考与解决。
一、政策制定政策制定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首要任务。
政府应该通过出台有针对性的教育政策,确保每个孩子都能获得良好的教育资源。
首先,应该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的投入力度,改善学校基础设施、提升教师待遇,以减少城乡教育差距。
其次,政府可以推行免费义务教育,并提供平等的奖学金和助学金机会,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
此外,政府还应该加强对教育机构的监管,打击各类教育乱象,确保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
二、资源配置教育公平的核心是资源公平的分配。
资源包括师资、教材、学校设施等方面。
要解决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就要优化资源配置。
首先,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养和管理。
政府应该鼓励优秀的教师去农村和贫困地区工作,并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确保他们的工作环境和待遇能够与城市教师相媲美。
其次,教材的编写和使用也需要更加注重公平性。
教育部门可以组织专家编写适用于各个地区的教材,确保内容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此外,学校设施的建设也需要合理规划,避免地区间的差距过大。
三、家庭环境家庭环境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教育机会和学习成就。
为了解决教育公平问题,我们不能忽视家庭环境对教育的重要作用。
在这方面,政府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提供帮助。
首先,加强对贫困家庭的扶助,提供良好的教育资助政策,为他们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
其次,教育部门可以组织家长教育,帮助他们提高教育意识和教育能力,提供更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此外,学校也可以与社会资源合作,提供课后辅导和家庭作业辅导等服务,帮助家庭条件差的学生迎头赶上。
结语教育公平问题的思考与解决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
需要多方合作,政府、教育机构、家庭、社会资源等各方共同努力。
关于我国教育公平问题的思考
性特征 。目前 , 中国经济 发展水平和政府财力的限制 , 受
个基本方 面。教育公平之所 以受到如此重视 , 成为 现代
教育 的基本 价值取 向 , 为世 界各 国制定 教育政策 的基 成
与 日益 增长 的教育 需求来 比 , 教育 的供 给不足 , 这是形 成我 国教育不公 的根本原 因。
当教育 的有 效供给不 足时 , 出现 了超额需求 。如 就 何有效 、 公平地 分配这些稀 缺的教育资 源和机会就成 了 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 问题 。 国出于对人 才需求 的迫切 我
性考虑 , 采取 了短视 、 功近 利 的的教育理 念 和教育政 急
本 出发点 和落脚点 , 因为它体现 了现代社 会公 民的基 是 本权利 外 , 能够显 著地 改善人 的受 教育 状况 、 还 生存 状
表现为 : 1 . 地域性特征 明显 , 区差距 巨大。我国幅员辽 阔 , 地
而教育 经费 的地方 化 ,则拉 大 了各 省 区之间 的教育差
距 。在教育机会 上实行配额制 下的分数 面前人 人平等 。 在 此背景下 , 城市 和发达地 区的家庭 子女往往 占有和使
用 了更 多 的教 育资源 , 拥有 更 多的受 教育机 会 , 而农村 和贫 困家 庭子 女则 在形式 公平 的掩 盖下受 到 了不 公平 的待遇 。 三、 决我国教育不公 问题的政策建议 解 1 . 大力发展经济 , 促进教育发展 。 教育不公是任何 国
乡居 民家庭人均收入 差距 逐年增加 。同时 , 义务教育 阶
段 实行免 费教育 , 但高 中和 大学 收费制度 改革 后 , 学费
大幅度增加 ,使低收人 家庭子女 的教育权利 无法享受 。
教育有关争议问题的思考与解答
教育有关争议问题的思考与解答教育一直是讨论的热点话题,其中不乏争议问题。
这些问题常常直接关系到现代教育的发展和青少年的成长,因此需要深入探讨,寻找解决之道。
一、教育公平问题教育公平一直是教育领域的焦点问题。
但是,在现实中,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城市和乡村学校的差距较大,导致教育公平受到挑战。
如何打破地域和贫富差距成为教育公平最大的挑战之一。
解决教育公平问题的方法之一是增加教育资源投入。
政府应该重视教育,提高投入,将优质的教育资源分配到每个地区,每所学校。
同时,加强乡村教育建设,提高乡村教育质量。
另外,教师也是教育公平的关键。
优秀的教师应该分配到基础教育最需要的地方,而不是聚集在大城市或名校。
二、课程设置问题教育内容是教育的核心之一。
在当今社会中,各种新技术、新知识、新文化在不断涌现,而原有的课程设置又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这也就导致了教育与社会脱节的问题。
为增强教育内容的实用性,课程设置必须与社会发展保持同步。
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此外,教育还应该吸收先进的思想和文化,使校园教育与生产和社会科技的发展相辅相成。
三、考试制度问题以分数为核心的考试制度长期以不公平、不科学、过度内容与倾向性为特点,在学生心中形成了一种“钦点教育”的思想,这种思想孕育了学生过度关注成绩的心态,将影响其思维和创新能力。
因此,应该改革完善考试制度。
首先,建立“终身学习”理念,让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方式,不断地深入和扩展自己的知识面。
其次,让其它评价方式发挥出作用,改变“升学为唯一指标”的倾向。
这样,可以丰富评价方式,使大家能全面了解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并让学生了解他们所学习的知识的实用性,培养创造性能力和创意思维。
四、家校沟通问题教育必须由家庭与学校共同完成。
然而,由于教育文化差异、沟通不畅等维度,家校之间存在许多问题。
在此背景下,家庭教育与校园教育必须建立紧密关系,家长该怎样与教师协作?第一,家长应该了解学校的具体情况和教育管理政策,切实支持学校的工作;第二,积极参与教育,了解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状态,及时处理家庭和学校之间的问题;第三,加强沟通,与教师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孩子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对教育公平问题的认识与思考
对教育公平问题的认识与思考在社会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公平与效率往往处于难以兼得的冲突状态。
教育发展也面临着类似的困境。
但与社会、经济领域不同的是,教育领域的这一矛盾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在教育权利平等的前提下,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享受平等的教育。
然而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实际国情,我国的教育公平问题已经有很长的一段历史,虽然现今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却仍然存在着显著的差距和一些突出的问题。
一、我国教育公平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从教育公平具有的相对性和情境性的视角出发,中国的教育公平现状并不乐观,更深层次的教育不公平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产生了许多备受人们关注的教育问题,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教育公平的实现程度。
具体表现在:(1)社会大量学龄人员丧失受教育的机会。
(2)教育差距尤其是教育支出在人均消费支出中所占比例偏高。
(3)教育经费投入存在地域差异,尤其是城乡差异。
(4)义务的均衡发展问题中,涉及“择校”和“就近入学”原则的冲突,重点校(班)和薄弱校(班)的冲突。
(5)高考制度与方式问题,包括高考中的作弊问题、录取的地区差异问题、高考方式问题等。
(6)教育特权、教育腐败和教育乱收费问题。
(7)高等教育问题,包括高等教育收费、学生就业问题。
(8)贫困学生与弱势群体问题。
(9)女性教育不公平问题,包括受教育权被剥夺、就业受歧视、就业难等问题。
(10)少数民族教育问题。
上述教育不公平问题是客观存在的,造成了严重的社会不良影响。
二、我国教育不公平产生的原因(一)地区公平缺失由于历史原因,我国不同地区之间的高等教育发展有着天壤之别。
在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高校不仅在数量上多,而且办学规模大,办学质量相对也高,高等教育的结果趋于合理。
而在经济发展落后地区,高校数量少,规模小,效益低,人才流失严重,办学条件差。
这些都加剧了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平衡。
(二)城乡公平缺失城市和农村巨大的发展差异造成了城乡教育水平的差异。
在很多农村、山区,九年制义务教育根本得不到保障,很多适龄孩子没能力和机会入学,辍学率相当高;在偏远地区,基础设施、师资得不到保证,学生们坐在危房中读书很常见,学校根本找不到合适的教师,只能上最基础的几门课。
对我国教育公平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对我国教育公平问题的认识和思考对我国教育公平问题的认识和思考教育是一切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的基石,也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途径之一。
然而,在我国,教育公平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和讨论。
教育公平意味着每个人都能够平等地接受教育机会,无论其出身、财富或地域。
然而,现实情况却显示我国的教育公平还存在着许多挑战和不平等。
本文将从教育资源分配、教育机会均等与质量问题、城乡差距和家庭背景等方面对我国教育公平问题进行认识和思考。
首先,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带来了教育公平的问题。
在我国,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和发达地区,而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则面临着教育资源匮乏的困境。
这导致了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拉大,使得一些家庭无法负担起私立学校的学费,也无法获得与城市学生同等的教育机会。
不仅如此,城乡之间的教育不平衡也是教育公平的障碍。
市区的学校拥有更好的教学设施和教学质量,而农村的学校则因为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设备简陋等问题导致教育质量的下降。
其次,教育机会的不均等与质量问题也是教育公平的一大关切。
尽管我国有着义务教育的政策,但在城市和农村之间仍然存在巨大的差距。
许多农村学生无法享受到良好的教育资源,他们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质量远远不及城市学生。
而在城市里,由于更多的教育机会和资源,城市学生又能够享受到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这使得贫富之间的教育差距进一步拉大。
另外,与教育公平密切相关的是家庭背景问题。
在当今社会,个人的成就往往受其家庭背景的影响较大。
家庭的经济状况、父母的文化背景和教育程度都会对子女的教育机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因此,教育不公平问题往往存在于社会阶层之间。
富裕家庭的子女更容易接受到更好的教育,而贫困家庭的子女则往往面临着诸多障碍和挑战。
针对我国教育公平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寻找解决办法。
首先,政府需要加大对农村教育和贫困地区教育的投入力度,确保教育资源的均等分配。
其次,要改革教育体系,推动城市和农村教育的均衡发展,提高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为农村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机会。
教育公平实现的挑战与思考
教育公平实现的挑战与思考一、教育公平的定义与重要性教育公平是指人们在获取教育资源和机会时不受种族、社会阶层、性别、宗教、国籍等方面的限制,任何人都有平等的教育机会和享受教育成果的权利。
教育公平对于一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至关重要,只有实现教育公平,才能让每个人都有充分的发展机会,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二、教育公平面临的挑战1.政策和制度的不完善教育公平是政府的责任,但是,目前我国的政策和制度仍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
比如,在城乡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下,城市的教育资源相对更加丰富,而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另外,由于我国的户籍制度,城市居民的子女可以享受更好的教育机会,而农民工的孩子则面临更大的教育难题。
2.贫困和地域差异贫困和地域差异也是教育公平面临的挑战。
在经济水平较低的地区,教育资源往往相对较少,教育水平也普遍较低。
在这些地区,许多孩子无法接受接近于城市居民同等的高质量教育,而这会影响他们的整个生命。
3.家庭因素和文化隔离教育的成败不仅仅取决于学校的条件和教育资源,家庭因素和文化隔离也是影响教育的重要因素。
比如,许多家庭因为经济条件和文化背景的限制,无法为孩子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辅导支持,孩子们无法在早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这会对他们的整个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实现教育公平的思考1.政策和制度的完善政府应该通过政策和制度的改革,来保障所有儿童平等的获取教育资源和机会。
政府应该建立完善的城乡教育资源平衡机制,确保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不会落后于城市,并设计更完善的补贴政策,从而使经济困难的家庭也能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条件。
2.侧重基础教育教育公平不仅仅是高等教育的公平,基础教育的公平也同样重要。
政府应该加大投入,从改善农村幼儿园和小学的师资力量,加强对学校的设施建设,增加学校的财政投入等方面入手,确保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同等质量的基础教育。
3.加强家庭教育和文化融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政府不能仅仅从学校入手,应该加大对家庭教育的宣传和支持力度,提高农村家庭教育水平。
对教育公平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包括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这样两个基本方面。
教育公平之所以成为教育现代化的基本价值,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政策的基本出发点,除了接受教育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公民的基本人权外,教育还能够显著地改善人的生存状态,增进社会公平,因而被视为实现社会平等“最伟大的工具”。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地域广阔、各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实际国情,我国的教育公平虽然已经得到很大的改善,仍然存在着显著的差距和一些突出的问题。
在教育进入新的大发展阶段之时,教育公平问题已经凸显。
这主要表现为:由于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的地区差别;由于城市和农村巨大的发展差异造成的城乡差别;由于贫富差距和家庭社会、文化背景不同所形成的阶层差异;由于历史和文化传统造成的男女性之间在教育上的性别差别;在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存在的民族差别等等。
一、我国教育公平的现状和问题1.地区差别:教育差距加大中国是世界上地区差异特征最显著的国家之一。
据胡鞍钢等的研究,90年代中国的地区差异比发达国家历史上出现过的最大值还要大。
而且,“八五”期间出现了地区经济发展的绝对差距和相对差距同时呈扩大的趋势:各地人均GDP 相对差距呈扩大趋势、最富地区与最穷地区人均GDP 相对差距出现扩大趋势、各地区人均GDP 绝对差距进一步扩大、最富地区与最穷地区人均GDP 绝对差距进一步扩大。
〔1〕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中国城乡人均收入差距1988年为2.2∶1,1997年为2.5∶1.以地区差距论,1997年,城镇居民的人均收入,以中部1,则东部、中部、西部的比例为1.45∶1∶1.04;以农村居民收入论,以东部为1,则东部、中部、西部的比例为1∶0.75∶0.63.〔2〕这是认识我国社会公平问题的一个基本背景。
在这一背景下,各地的教育差距仍然十分明显,且最发达地区和最贫困地区之间的差距仍在加大。
以1998年我国“普九”的人口覆盖率为例,一片地区(东部)达到96.47%;二片地区(中部)达到81.87%,三片地区(西部)仅达到42.26%.〔3〕当沿海发达地区已经基本普及初中教育时,西部地区则仍有2/3的县未达到85%的普及初中标准,西部贫困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则尚未普及初等教育。
2023年教育公平体现在哪些方面教育公平的心得体会
2023年教育公平体现在哪些方面教育公平的心得体会教育公平体现在哪些方面篇一教育公平是人们追求的一种社会理想,也是实现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
在我国,教育公平的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和讨论。
本文就教育公平问题进行思考和体会,探讨如何真正实现教育公平。
首先,教育公平是一种价值观念。
教育公平体现了每个人都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无论社会地位、财富背景或其他差异,每个人都应该有平等的机会去获取优质的教育资源。
只有当全社会形成了教育公平的价值观念,才能确保教育公平的推进与实现。
其次,教育公平需要政府的积极作为。
教育是国家的基础工程,政府应该承担起教育公平的责任。
政府应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保障教育经费的公平分配,特别是在偏远地区和贫困地区要加强教育资源的配置,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推动教育公平的发展。
再次,教育公平需要社会力量的支持。
教育公平的实现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不仅限于政府的行动,还需要企业、学校、家长及各界人士的参与。
企业可以为教育公益事业提供资金和资源支持;学校应该落实素质教育理念,提高教育质量;家长应该重视孩子的教育,给予他们充足的关爱和支持。
只有全社会共同参与,才能够真正实现教育公平。
然后,教育公平需要创新。
在教育公平的道路上,我们需要不断进行和创新。
教育体制的创新是推动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之一、当前,我国已经开始探索多元化、个性化的教育方式,通过引入线上教育、智能教育等新技术手段,打破时空限制,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和发展的机会。
此外,教育内容和评价体系的也是教育公平的重要方向。
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够使教育更加公平、公正。
最后,教育公平需要全民的参与。
教育公平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全民的共同努力。
每个人都是教育公平的参与者和推动者。
我们应该关注教育公平问题,关心贫困地区的学生,鼓励和支持他们追求高等教育的梦想。
此外,作为学生,我们也应该努力学习,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为自己的将来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
关于教育公平问题的思考
关于教育公平问题的思考大道九年制学校彭波一.教育公平问题的重要性人只要存在理性就具有公平要求,在西方主要发达国家,早在几十年前,教育公平就已经成为人们极为关心的社会问题。
近年来,我国教育界对教育公平问题讨论很激烈,特别是在目前优质教育资源紧缺的状况下,教育要在更大范围和程度上实现公平,满足社会公众的合理要求,不仅需要一定的理论导向和科学依据,更需要一套有效地机制和保障措施。
从社会现实的角度来理解,教育公平是教育民主化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是教育民主化的核心内容,要真正的理解教育公平就必须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传统等问题结合起来考察,这样才有现实意义。
只有不断推进、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强政治文明,我们才能在教育实践中更好的理解教育公平,才有可能更大限度的实现教育公平。
二、教育公平存在的问题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和不同地区、社会阶层之间差距的拉大,教育公平问题进一步凸显,使教育不公平的现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当前,教育不公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政策的非公平导向教育不公平的表现是深层次的、多方面的,其中教育政策的非公平导向更值得认真思考。
制定和执行教育政策的非公平倾向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教育政策的精英化取向精英化在我国不仅反映在高等教育阶段,也反映在初等和中等教育阶段。
以高考为指针的考试体系和培养模式,使学生从小学开始就参与选拔和竞争,示范学校和重点学校制度更是体现了教育系统的精英主义取向,并为选拔和竞争性考试提供了用武之地”。
(2)教育政策的非均衡化倾向教育系统内部的结构性失衡和差距,是教育不公平的重要表现。
具体包括:教育经费分配过分倾向于高等教育,基础教育尤其是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比例过低,学校之间教育资源分配不公,校校之间差距过大,导致恶性的入学竞争,教学过程中的差别待遇。
(3)教育政策的非民主化现象教育是关系到百姓切身利益的事业,任何教育改革都应当充分论证,征求各方面的意见,然后做出民主化的决策,否则难以避免教育不公平问题产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研究育平等不能象有些学者理解的那样:教育平等 © 1994-2012 Chi na A cademi c Journal El e<— 2^ —»li shing H ouse.All ri ght s r eserved. htt p://www .2000年第3期对教育公平问题的理论思考•郭元祥平等问题一直被学者们视为迷宫”©教 育公平问题也是教育理论界聚诉不已的理论难 题。
我国教育理论界关于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 大多是从教育机会均等、教育公平与教育效率 关系等角度来展开的,认为教育公平与教育效 率是一对矛盾范畴、教育机会均等是教育起点 的平等。
我认为仅从教育机会层面上考察教育 公平问题,并把教育机会均等作为教育起点的 平等,忽视教育活动内部的教育公平问题,是 无助于形成科学的教育公平观和解决我们当前 面临的教育公平问题的。
一、教育公平究竟是什么我国已有的同类研究仅仅从教育机会均等 的层面上来探讨教育公平问题,并把教育公平 与教育效率作为一对矛盾范畴来研究,未能认 识到教育公平作为一种社会平等不同层次的实 质。
教育公平究竟是什么?教育公平与教育效 率究竟是否是一对矛盾范畴?从范畴论(即概 念论)、本体论等角度分析教育公平的实质,有 助于把握教育公平的实质。
从范畴意义上看,教育公平是一个反映相 对性的范畴,而不是反映绝对性或确定性的范 畴,是反映教育质的范畴,而不是反映教育量 的范畴。
教育公平与非教育公平是一对范畴,教 育公平与教育效率只是一对相关范畴而非对应 的矛盾范畴。
教育效率的高低,并不取决于教 育是否公平,而取决于教育活动的质量。
已有 的相关研究把教育公平与教育效率作为一对范 畴来加以研究,是不符合范畴逻辑的。
从教育本体的角度来看,教育公平是指教 育活动中对待每个教育对象的公平和对教育对 象评价的公平。
如果我们仅仅把教育看成一种 社会福利事业,那么,每个社会成员都应平等 地享有这种社会福利事业。
但教育本身是一种 促进人的社会化和个性化的活动,教育影响着 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
从教育对人的个性化的 作用来看,教育对每个对象都不应一视同 仁”而应有区别地对待每个对象。
从教育的结 果来看,教育本身就是生产不均等的(即应是 有个性的)人的手段。
由此来看,教育公平是 教育对待对象和评价对象的合情合理。
认为教 育公平就是教育起点的一致、教育过程的平等 和教育结果的相同,是值得商榷的。
从本质意义上看,教育公平包含教育平等 及其合理性两重质的规定,其观念基础是平等 理念。
何谓平等?萨托利说:平等表达了相同 性概念……两个或更多的人或客体,只要在某 些或所有方面处于同样的、相同的或相似的状 态,那就可以说他们是平等的。
”更明确地说, 平等是与人们之间的利益获得有关的相同性, 或是所获得的利益本身相同,或是所获得的利 益的来源相同。
不平等则是与利益获得有关的 差别。
平等就是人人能够享有相同的权利。
平 等‘是指人与人之间在政治上经济上处于同等 的社会地位,享有相同的权利。
’⑨由此可知,教实质上是教育的相称”是指一个人之所求或所得,与其本身所具有的条件极为相当”教育平等实质上应是与一个人的受教育的利益、受教育的权利相关的相同性,它不仅仅涉及教育机会问题,而且涉及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
当然,这并不是说教育平等就是绝对平等和平均分配教育资源。
公平或平等可分为以下基本类型。
(1)自然平等和社会平等。
自然平等是指人所处的环境等自然性条件的完全一致性,社会平等是指人所处的社会性条件的完全一致性。
(2)起点平等、过程平等和结果平等。
起点平等是指人从事某一活动或享有某种资源的起始状态的一致性。
结果平等是指人从事某一活动中享有某种资源的最终结果状态的一致性。
(3)绝对平等和相对平等(比例平等)。
绝对平等是指人从事某一活动或享有某种资源的完全一致性,相对平等是指人从事某一活动或享有某种资源与自身主观和客观条件的一致性。
(4)外在平等与内在平等、形式平等与实质平等。
外在平等或形式平等是指人从事某一活动或享有某种资源的机会条件的一致性,内在平等或实质平等是指人从事某一活动或享有某种资源内部条件的一致性。
从属性上看,教育平等属于社会平等,而非自然平等。
平等与不平等一方面起因于自然,这是不可选择的,不能进行道德评价;另一方面起因于人的自觉活动,是可选择的,可以进行道德评价。
自然平等和社会平等都与利益相关,但自然平等仅仅是利益问题,社会平等不仅仅是涉及利益问题,而是涉及权利问题和价值问题。
教育平等是一种社会平等,它是人的教育权利问题。
这种教育权利不仅仅是在教育起点上,而是贯串受教育活动的全过程。
此外,教育平等是一种相对性平等,而非绝对性平等;教育平等还有形式平等与实质平等之别。
教育权利、教育机会平等是形式平等,而课程、教学和评价的平等则是实质平等。
关于教育的实质平等在第三部分讨论。
二、教育机会均等是不是教育起点的平等人们一般把教育平等分为教育起点的平等、教育过程的平等和教育结果的平等。
教育©1994-2012 China A ca demi c Jour nal Elec—,机会均等究竟是不是教育起点的平等?这要考察教育平等的组成部分,以及教育机会的来源及其影响因素。
从实质上说,教育平等作为一种社会性平等,包括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平等等组成部分。
权利平等具有两层涵义:一方面,人人享有的基本权利应该完全平等;另一方面,人人享有的非基本权利应该比例平等。
所谓基本权利,即人权,是人的发展的必要的、最低的权利,是满足人们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的最低的、基本的需要的权利。
联合国人权宣言》宣告:不论社会阶层,不论经济条件,也不论父母的居住地,一切儿童都有受教育的权利。
这里所说的就是关于人的基本教育权利的平等。
非基本权利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比较高级的权利,是满足人们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比较高级的需要的权利。
在现代教育体制中,受教育权是依然是人的基本权利,但受高层次教育是人的非基本权利。
普及义务教育,是满足人的基本权利的手段。
亚里士多德说:既然公正是平等,基于比例的平等就应该是公正的。
④教育资源、受教育机会的分配中也存在非基本权利的比例平等问题。
非基本权利的比例平等原则表明,社会应该不平等”地分配每个人的非基本权利,但需要采取补偿性原则,即罗尔斯所说的:牡会和经济的不平等(例如财富和权利的不平等),只要其结果能给每个人,尤其是哪些最少受惠的社会成员带来补偿利益,它们就是正义的。
®基本权利的平等与非基本权利的比例平等被人们视为平等的总原则。
基本权利的获得不需要竞争,也不需机会。
教育机会是指每个儿童进入教育机构和参与教育活动的各种条件的总和。
机会平等是相对于非基本权利而言的,也是相对于结果而言的,即教育机会属于人的非基本权利范畴。
萨托利主张把机会平等分为平等进入和平等起点,平等进入就是在进取和升迁方面没有歧视,为平等的能力提供平等的进入机会……平等起点的概念则提出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基本问题,即如何平等地发展个人潜力。
’©教育机会不是基本教育权利,而是非基本教育权利。
由此来看,教育权利的平等才是教育起点的平等,人们如果2—丨li shing H ouse. All ri ght s r eser ved. ht t p://www.(在教育权利上就不平等,就无所谓什么教育平等了。
这要求我们在确立教育机会平等时,既要关注竞争权利的机会平等,也要注重发展潜力的机会平等。
影响教育机会的因素是相当复杂的。
从机会的来源上看,教育机会可分为社会提供的机会和非社会提供的机会。
非社会提供的机会比较复杂,主要有家庭提供的机会、个人天赋提供的机会等。
家庭出生不同,个体所享有的竞争非基本权利的机会是不平等的。
家庭的经济状况、家庭成员的职业、文化修养,以及他们对教育的基本认识,为儿童的教育提供了不同的机会。
西方学者把这种由于家庭或父母因素导致的机会称为代际转让机会”来自家庭的这种代际转让机会是儿童不可自主选择的。
另外,家庭的地理位置也是影响儿童教育机会的因素之一。
我国大部分地区规定: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一般采取就近入学”的方式就读小学和初中。
因而,儿童的家庭住址或地理位置是否靠近某一条件优越的中小学,直接影响着儿童的教育机会。
天赋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机会,每个人因其天资不同带来的机会是不平等的,而这种不平等本身就是一种公平。
让天赋不同的人平均分配机会,却是不公平的。
就社会提供的机会而言,正义或公平却是要求,人们生活中由政府决定的那些状况,应该平等地提供给所有的人享有。
”1社会提供的机会应平等与非社会提供的机会的不平等造成了一定的矛盾。
由于每个儿童所获得的近际转让机会”不同、儿童家庭的地理位置不同,以及儿童自身的天赋不同,每个儿童实际所获得的教育机会有差异,所获得的发展潜力的机会不同。
由此来看,教育机会均等不是教育起点的平等,教育起点的平等应是教育权利的平等。
三、教育活动中是否存在着教育公平问题教育公平既是社会问题,也是教育问题。
教育作为一种社会事业,其中存在的公平问题自然属于社会问题,它与社会发展有关。
而教育又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是以怎样的方式影响儿童的身心?满足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其中存在着公平问题,而这种问题则是教育问题,它与人的发展有关。
儿童的教育权利和教育机会问题,诸如女童教育问题、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老少边穷地区儿童的教育问题等等,似乎都是社会问题。
我国教育理论界关于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一般着重于把教育公平作为一个社会问题来加以研究,人们忽视教育公平本身就是一个教育问题,极少涉及教育活动中的公平问题,忽视对微观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
微观教育活动中是否存在着教育公平问题?答案是肯定的。
诚如前面提到的,教育公平涉及对教育对象的对待和评价的合情合理。
教育公平问题涉及教育的起点、过程和结果等全方位问题。
考察教育公平问题,不能忽视教育活动过程中也存在着复杂的教育公平问题。
(一)课程中的公平问题学生应学习哪些类型的课程?获得哪些性质的知识?如何向学生传递这些类型和性质的知识?这涉及教育本身内在的权利和机会问题。
课程是关于学生素质发展的蓝图,学生学习不同的课程,他们的潜能就会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学校课程设计,应保证课程的最大价值,即为学生的发展设计最有价值的课程。
由此来看,学校课程都蕴含着特定的教育机会。
美国教育家科尔曼在他关于教育机会均等问题的研究报告中明确指出:教育机会寓于某种特定课程的接触之中。
机会的多少视儿童学习的课程水平的高低而定。
对某些儿童来说,所达到的课程水平越高,所获得的机会就越多。
”⑧课程所蕴含的教育权利和教育机会是实质性的、内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