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_第六章第2节《密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教学课例《密度》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物理教学课例《密度》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①②组、②①组将自己所做实验的过程、结果相互交流,
教师及时通过各组自评、他评的方式找出各环节成功之
处或不足之处,进行改进修正。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
澄清思维上的不清晰认识,明确具体操作中容易出错的
地方等。
课例研究综
学习科学是一种能动的过程,是学生要亲自动手做

而不是别人做给他们看的事情。本节课的教学仍属概念
的体积,用量筒、水及细铁丝测出蜡块的体积,用量筒
测水的体积。把测量数据记录在设计好的表中,用这些
数据分别算出铜、铝、蜡和水的质量与体积之比,填入
表中。
学生还可以把操作中出现的问题扼要地记在笔记本上。
教师将记录各组的实验数据。各组得出的结果是否
一样?是否考虑实验的精确性?交流各组结果,引导学
生分析、综合前述研究,然后作出结论。
教学策略选 为核心,以学生的相互讨论与合作为组织形式,以教师
择与设计 的适时引导为保障手段进行。整个教学过程努力实现学
生的“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
通过情境创设,提出问题 教学过程
(教师)根据特性鉴别物质。水和酒精由气味鉴别;铜
块和铝块——由颜色鉴别;自来水和矿泉水,涂了白漆 的铜块和铝块——怎样鉴别? 借助已有认知,作出假设 (学生)用质量来鉴别——铜块比铝块重。 (教师)铜块一定比铝块重吗?——体积大的铝块和体 积小的铜块的测量,否定了上述说法。 (学生)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应该规定体积。物体 的质量大小不仅和构成它的物质有关,而且还和物体的 体积有关。 (学生)假设:(1)同体积的不同种物质的物体质量一 般不相等。 (2)同种物质的物体质量与体积有关——体积大的质量 大;体积小的质量小。 开展交流讨论,设计实验 (教师)我们分两步来进行研究;①——定体积、②—— 定物质(或②、①)。分别探究①、②假设(或②、① 假设),然后综合得出完整结论。(学生分组,交待各 组具体的探究路线。) 在各组交换意见之后,教师根据学生的意见,设计一个 标准步骤及记录表格。 依据实验设计,进行实验井纪录数据 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用天平测质量,用刻度尺测铜、铝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6.2密度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6.2密度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6.2密度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的定义式,即密度等于质量除以体积,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2.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能运用密度这一特性来鉴别物质。
3.理解密度与物质种类、温度、状态等因素的关系,知道在相同条件下,同种物质的密度是恒定的。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一个事先准备好的小瓶子,里面装有一定量的水,并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瓶子里装的是什么吗?它是怎么知道的呢?”
2.学生可能会回答:“通过观察颜色、闻气味等方式来判断。”教师引导:“除了这些方法,我们还可以通过物理方法来鉴别物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新的物理量——密度。”
(2)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教学注意事项:
(1)在实验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在讲解密度知识时,注重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
(3)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5)总结: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强调重点,突破难点。
3.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实验操作能力、合作学习能力等。
(2)总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测试等形式,了解学生对密度知识的掌握程度。
4.教学策略:
(1)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获得成就感。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放一个装有不同物质(如石头、木块、橡皮泥等)的袋子。

初中物理教学课例《密度》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物理教学课例《密度》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验科学的探究过程,为将来的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今
后教学应该多给学生时间和空间,教师引导效果会更
好。
初中物理教学课例《密度》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初中物理
教学课例名
《密度》
Hale Waihona Puke 称1、重点: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密度概念;
教材分析
2、在实验探究基础上,进一步加深理解密度是物
质的一种属性。
1、能理解密度概念,并能利用密度知识解释生活
中简单问题;
2、通过实验探究活动,使学生理解密度概念的建 教学目标
立过程;
3、通过理解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指导物
从生活实际中的物质鉴别引出物理问题,最后又用物理
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就在身
边,感受到物理的趣味和价值,体验到物理的魅力。教
课例研究综 学中学生主动进行探究实验,不断发现新问题,并且去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大胆去探究,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使学生在情境中体
理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
1、在实验探究活动中,实验前,学生不能很好理
解实验目的。实验过程中,学生想多少,操作不规范, 学生学习能
对实验结果不能好好分析; 力分析
2、学生不能很好理解密度概念,不能利用密度知
识去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1、本课主要采用“实验探究,小组讨论”的教学
教学策略选 方法;
择与设计
2、在课堂中配合讲授、讨论、展示等多种教学去
引导学生理解知识。
3、重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1、通过小组实验探究活动,在实验活动中教师不
断引导、讲解,学生动手、探究全过程;

九年级物理《密度》教学反思

九年级物理《密度》教学反思

九年级物理《密度》教学反思1、九年级物理《密度》教学反思1、从日常生活的事例出发,贴近生活实际,提出一个研究的问题,符合物理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这样使本来难以理解的密度知识,找到了一个好的切入点,即从学生知识的发生点出发,由表及里,层层深入,拉近了学生与知识的距离。

2、通过这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逐步去探索、去猜想本节课的探究主题,使学生对课堂上探究实验的实验目的更明确,思路更清晰,让学生感觉物理知识就在身边,不是遥不可及的,这样,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同时,学生的学习会更主动、更积极,更富有热情。

事实后面的'课堂效果也证明了这一点。

3、通过设计探究实验去提出猜想、设计实验、验证猜想、总结规律,注重了学生掌握学习的过程和方法,这样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这也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精神。

2、九年级数学上册《圆》教学反思九年级数学教学反思圆柱的表面积这课,我把探索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作为学习的重点。

为什么呢?因为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时,学生已经理解了表面积的含义,这是圆柱表面积的学习基础。

圆柱的表面是由两个相同的底面和一个侧面构成的,计算圆柱底面面积就是计算圆面积,对于学生来说也不是新知识了。

探索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在本课的学习中,我通过圆柱侧面展开图的探索过程,以及侧面展开图的长和宽与圆柱有关量的关系这两个环节来体现。

下面就我这节课的目标达成情况和自己教学的得与失简单说一说。

一、操作与思考、想象相融合,在具体情境中探索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

”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

学生独立思考,相互讨论,辩论澄清的过程,就是自己发现或创造的过程。

让学生先想象圆柱展开后的形状,然后用自己的办法加以说明,拓展空间,将学生进一步置身于探索者、发现者的角色,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办法发现圆柱展开后的形状,并和同学进行交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对问题进行独立探索、尝试、讨论、交流,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在想象、猜想的基础上进行验证,在操作过程中体验图形变化的思想和方法。

初中物理_第六章质量与密度 第二节密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物理_第六章质量与密度 第二节密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密度》学情分析1、学生的前期知识本节课是在掌握“质量”和“质量的测量”的基础上,以实验、观察与分析为手段,让学生在讨论与总结中学习新的知识“密度”。

八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密度这个抽象的概念,少数部分学生能力稍低的学生一下子有“蒙”的感觉,我先用实验、分析的方法帮学生建立密度概念,让学生认识用比值定义密度的方法。

讲完概念后,我又引导学生通过对生活常识的感性认识,例如引入人口密度,利用类比法,让学生对密度产生感性认识,从而加深对密度的理解。

2、学生的学习兴趣八年级学生一般对实验及操作感兴趣,因此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实验的教学功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针对这一点,我因材施教,合理分组,以充分发挥每一名学生的特长,使每组以至每位同学都享有成功的喜悦。

同时可以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密度》教学效果分析在我们的生活中离不开物理,同样物理也离不开生活。

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最终又服务于生活,因而在物理教学中随时都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

在讲解《密度》一节时我注意从生活实际中引出物理问题,又用物理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就在身边,感受到物理的趣味和价值,体验到物理的魅力。

通过评测练习来看,教学目标达成度很高,教学效果非常明显,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1.注重启发式教学,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通过情境创设导入新课学习,然后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分组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由她们自主合作地进行实验研究,师生共同运用比较法分析实验数据,通过精心设计的启发性的问题,来从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结构出发,启发学生的思维,通过探索,使学生认识到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密度定义、公式和单位的得出采用了充分调动学生思考的方法,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考探索的学习活动中完成听意义建构。

2.与速度概念对比,加深了学生对密度概念的理解。

通过对比密度与速度概念的异同点,既可加深学生对密度概念的理解,又能使学生体会到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知道它们在定义、公式、单位等方面的相似之处,为以后学习其他比值定义法定义物理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初中物理_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物理_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六章:质量和密度一.复习引入这节课我们来复习一下:第六章:质量密度希望大家通过复习能够温故而知新,学有所获!二、探究流程本章在中考中所占分值约是5-6分。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近几年中考试题考查的热点有所变化!下面我们共同聚焦考点,以做到有的放矢!(找一位同学读)。

1.聚焦考点⑴中考热点:质量的概念和单位;天平的正确使用;对密度概念和定义式的理解;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应用密度解决实际问题等。

⑵考查新动向:设计表格、处理数据、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结合生产、生活实际和科技应用创设问题情境,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题型主要包括填空、选择、计算、实验探究和情境探究等。

2.知识建构本章共有四节内容,让我们共同建构本章的知识结构,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1min)3.基础再现课前要求大家对基础知识进行了排查清理,下面我们参照屏幕上的答案,.检测一下同学们的掌握程度,交流讨论存在的问题,看哪些同学掌握的好。

(3min)4.典例探究⑴通过刚才的答案对照,可以看出很多同学对基础知识掌握的比较牢固。

下面请同学们结合解题指导自主探究本章常考的典型例题。

时间..8.分钟..,比一比,哪些同学最先完成。

(8min)⑵师巡回指导,捕捉信息,对疑难点拨做到心中有数。

⑶请同位交换导学案,参照大屏幕上的答案相互批改。

(1min)⑷①举手汇报答题情况②请同位或前后位交流、讨论解决自己存在的问题。

...............(时间3min)③通过交流讨论后,仍然有问题的同学请举手。

(2min)⑸教师点拨考点一:质量的估测【技巧归纳】⑴能够感知一些物体的大致质量,了解宏观或微观物质的质量的数量级。

比如:流感病毒质量的数量级为10-19kg、太阳的质量数量级为1030kg。

⑵对于不易直接判断的物体质量,可以把物体的质量单位转化为生活实际中常用的单位。

比如:千克、斤等。

考点二:密度概念的理解【误点警示】真正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

(完整word版)《密度》教学设计及反思

(完整word版)《密度》教学设计及反思

《密度》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材分析】“密度”这节课是本章的重点课。

密度是物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量,也是课程标准中要求的七个掌握层次的重点知识之一。

学好本节知识又是进一步学习力学知识的基础。

本节教材是在学习“质量”之后而引入的一新的物理量,它在全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质量知识的进一步深化,也是掌握测定物质密度的方法和解决有关密度的实际问题作了铺垫,并为更深入学习液体压强、浮力等知识作了准备;更有利于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

【设计思想】由于本节是概念教学,物理概念的建立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避免密度把密度概念直接灌输和强加给学生,依据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和教学心理学原理,在密度概念教学过程中,应通过形象化的实验,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自主建构密度概念,教师仅仅是学生概念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和帮助者。

为此,本节课采用“科学探究小组合作”教学模式。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和单位,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2、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3、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能力目标:1、通过对密度知识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善于运用物理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2、密度反映的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

情感目标:通过探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及突破策略】(一)重点:是密度概念理解。

确定依据是:密度知识比较抽象,依据“大纲”要求,它不仅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点之一,在教材中承上启下,是进一步学习必备的基础性、前提性知识,而且它在一个生产、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

突破策略:充分利用学生感性认识,通过实验探究,小组讨论的方法,借助“比值”定义密度概念。

(二)难点:是利用“比值”定义密度概念,理解“密度是物质本身一种性质”。

确定依据是:由于初二学生逻辑思维正处于发展初期,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能力较弱,利用比值法定义密度比较抽象,尽管学生经历过“应用‘比值’定义速度概念”,但把数学中“比例”应用于密度,理解“同种物质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一个定值的含义”仍有些困难。

初中物理_6.2密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物理_6.2密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六章质量和密度第2节密度学习目标1.巩固密度的概念,进一步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2.知道密度的公式并能用公式进行计算.3.了解密度表,熟悉各种常见物质的密度,记住水的密度.自主探究一、物体的质量与体积1.两个由不同物质组成的体积相同的物体,一个是铜块,一个是铝块,它们的质量相等吗?2.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等,那么质量相等吗?(例如把两块体积相同的铝块分别放在天平两盘上比较)3.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不相等,那么质量还相等吗?(例如将两块体积不相等的木块分别放在天平的两盘中)怎样找到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之间的准确数量关系呢?(渗透由粗略到精确,定量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二、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1.提出的问题:.2.作出的猜想:.3.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然后通过分组实验,测量几种不同体积物质的质量,记录数据.4.测量的有关数据:物体质量m(g)体积V(cm3))铝块1铝块2铝块3铝块4铝块55.根据数据描出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象.6.分析得出结论:通过比较的值有何结论?.通过观察图象又能得到什么结论?.三、密度1.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与它的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2.公式:ρ=.3.密度单位:单位为或.换算关系:.4.水的密度是:,物理意义:.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对自然科学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分析归纳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和作图能力都比较欠缺。

因此,教学中要以观察和实验为突破口,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效果分析:八年级物理第六章质量和密度第二节《密度》教学完成后,回顾教学过程,觉得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做法,也体会到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现回顾反思如下以便今后扬长避短,更好地搞好教学工作。

一、转变观念,定位角色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要树立"为人的可持续发展而教"的教育观念。

《第六章 第2节 密度》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六章 第2节 密度》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2节密度》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密度的概念,了解密度与质量、体积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掌握测量物质密度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树立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测量密度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实验探究过程中,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天平、量筒、烧杯、水、金属块、细线等。

2. 多媒体课件:展示密度相关的图片和视频。

3.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相关内容,准备好笔和纸。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是初中物理课程《第2节密度》教学设计的第一课时,以下是具体的教学过程:1. 引入课题:首先通过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入密度这个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密度是什么,为什么需要学习密度。

2. 实验探究:通过实验探究密度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3. 讲解密度单位:讲解密度的单位,让学生了解国际单位和常用单位,并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

4. 密度知识的应用:通过一些实际应用例子,让学生了解密度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增强学生对密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5. 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观点,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增强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

7. 课后作业:布置与密度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多媒体教学、实物展示、小组讨论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同时,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公式。

2. 能够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教育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公式。

物理第六章第二节《密度》教学设计(最新8篇)

物理第六章第二节《密度》教学设计(最新8篇)

物理第六章第二节《密度》教学设计(最新8篇)密度教学设计篇一一、教材分析:本实验是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应引导启发学生自己分析实验应当测量的物理量以及选择的仪器,并进而明确实验的原理。

本节实验能力的培养重点放在实验设计能力上,因而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根据实验原理,实验所选择的仪器以及实验要测定的对象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步骤,自己设计实验表格,并根据测量结果计算出物质的密度。

这是一个测定性实验,通过这一实验学生明确实验原理,加深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理解,并通过实验学生能根据给定的仪器进行实验设计、进行表格设计、以及动手操作。

本节实验所需仪器设备较多,通过本节课教学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工作习惯,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团队精神。

用2课时。

二、学情分析:学生具有了一定的实验基本操作能力,会使用天平和量筒;具有初步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但比较习惯老师给什么记什么。

缺乏主动性和探究精神,活性思维和动手能力较差。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熟悉天平的构造及其使用。

2.会用天平天平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的过程和方法。

过程和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关系。

2.学习以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性来定义密度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

3.通过对物质密度的测定,学生对间接测量有感性的认识。

4.学生知道实验原理和实验目的、明白实验步骤的情况下,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操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活动。

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所拓展。

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学生乐于用实验方法探索物理现象中的规律。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密度的概念、测量和应用;比值定义法的实验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亲自动手、合作获得多种物质的多组数据,进行归纳总结,得出密度的概念。

五、学习情境设计:故事情境引入,问题情境引导思考进入探究、合作学习之中。

六、教学媒体资源的设计:在多媒体教室进行 ;采用PPT课件;多组实物的天平、量筒、木、铁;实验表格。

《密度》物理教学反思(2篇)

《密度》物理教学反思(2篇)

《密度》物理教学反思密度这节课是本章的重点课,密度是物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量,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反思如下:一、总的教学思路:通过情景创设导入新课的学习,然后由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自主的进行情景创设,师生共同运用比较法,分析实验数据,通过精心设计的启发性问题,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出发,启发学生的思维。

通过探索,使学生认识到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密度定义、公式、单位的得出,采用了充分调动学生思考的方法,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地思考探索活动中完成学习任务。

二、重难点的突破:1、本节课重难点是学会应用比值法揭示物质的性质,建立密度的概念;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自身的一种性质;因此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是本节课的关键。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现,:(1)不同物质,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2)相同物质,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在实验中获得的数据是相近的.通过实验结论建立密度概念。

2、对于g/cm3 与kg/m3单位的换算过程没有作强调,否则难点集中,不利于学生的理解接受。

本节课的关键是要让学生能区别二者的大小关系。

三、不足之处:1、由于学生分组探究用时偏长,在时间方面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每个同学都思考到位,没有反馈练习,没有达到让老师惊叹的效果。

2、通过本节学习,建立了密度的概念,但是应用密度知识解决问题,学生还不熟练,需要安排一节习题课进行巩固拓展。

四、教学中的成功体验:1、通过活动:三个形状相同,大小相同涂有相同颜色颜料的球,如何辨别他们的材料?这样的设计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有利于让学生的心智集中到新知识中来。

2.本节课的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学生的能力在活动中有了发展。

3.通过生活知识加深了学生对密度的认识,并通过生活情景加深对密度知识重要性的了解。

《密度》物理教学反思(2)密度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是指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在物理教学中,密度是一个基础性的概念,涉及到物质的属性和性质。

初中物理_八年级密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物理_八年级密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人教版新课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第二节密度教学设计:人教版新课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第二节密度学情分析:初二学生逻辑思维正处于发展初期,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能力较弱,但是利用比值法定义密度比较抽象,尽管学生经历过应用比值定义速度概念,但把数学中“比例”应用于密度,理解“同种物质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一个定值的含义”仍有些困难。

为了避免密度把密度概念直接灌输和强加给学生,在密度概念教学过程中,应通过形象化的实验,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自主建构密度概念,教师仅仅是学生概念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和帮助者。

人教版新课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第二节密度效果分析:密度是初中物理重要的概念之一,也是初中物理典型的概念建构课。

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中需要关注学生对物理概念认识的深刻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提升思维能力。

因此本节课的重点在于实验探究和数据处理上,难点在于利用比值定义的方法建构出密度的概念。

青岛市初中物理学科开展“整—分—合—补—测四层次五环节”教学模式体系的研究已经近三年,有成熟的可操作性强的教学模式。

结合《密度》的内容特点,武文婷老师在教学设计中采用了德国科学家哈肯的“协同——有序”的探究模式,并运用了多位中国古代科学家的探究建模的方法。

本案例中教学环节分了为三个大的板块:探究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建构密度的概念、密度知识的应用。

实验探究板块注重学生自主设计、自主探究;建构概念板块注重引导学生类比学习;知识运用板块注重学生掌握问题转换的方法。

首先紧贴生活采用中国古代科学家梅文鼎“生活问题—科学问题”模式来提出探究课题,借助仓公的“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模式带领学生完成了探究步骤的设计和实施,运用刘洪的“异中求同—概念建构”模式得出了实验结论,采用华佗的“类比—模仿”模式让学生自主建构出了密度的概念,然后运用陆羽的“结论—图样”模式掌握了m—V图象的分析方法。

初中物理_密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物理_密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密度》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比值一定;不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

2.知道密度的定义、公式、单位及换算关系。

3.能利用密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重点】密度的概念、公式、单位换算及应用。

【教学难点】理解密度概念【评价设计】1、通过板块一的交流展示,检查学生目标一的达成情况。

2、通过板块二的自学提问、课堂小测,检查学生目标二的达成情况。

3、通过板块二的5、课堂小测,检查学生目标三的达成情况。

【教学方法】本课主要采用“实验探究,小组讨论”的教学方法,并配合讲授、讨论、展示等多种教学方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天平,砝码,木块、铝块、橡皮快若干,水、糖水、啤酒、酒精各一杯。

【教学流程】【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导入 1.考考学生的鉴别能力:引导学生观察桌上的盛水、糖水、啤酒、酒精的四个杯子,提出问题:用什么方法鉴别区分它们?自然界是由各种各样的物质组成的,不同物质有不同的特性,例如:颜色、气味、味道、硬度等,人们可以根据物质的这些特性来区分、鉴别不同的物质。

2.老师在集市上花了100元买了一个金戒指,我想鉴别一下它是不是纯金的,用刚才的物质的这些特性进行鉴别,能行吗?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种物质新的特性,利用这种特性来鉴别物质的种类。

目标通过探究知道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比值一定;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教学内容1、提出问题:(1)(大屏幕出示)体积相同的木块、铝块和铁块,它们的1.密度是表征物质特性的物理量,不同的物质,密度一般,同种物质,在一定的状态下密度是定值,它不随质量的大小或体积大小的改变而________。

2. 一块冰全化成水后,水的质量,体积密度。

3、一杯盐水,用掉一半,剩下的半杯盐水()A.其密度减半,质量减半 B.其质量减半,密度不变C.其体积减半,密度也减半 D.其质量、体积、密度均减半4、由密度公式ρ= m/v可知 ( )A、物质的密度与其质量成正比B、物质的密度与其体积成反比C、对于同一种物质来说,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D、以上都不对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块砖切成体积相等的两块后,砖的密度变为原来的一半B.铁的密度比铝的密度大,表示铁的质量大于铝的质量C.铜的密度是8.9×103kg/m3,表示1m3铜的质量为8.9×103kgD.密度不同的两个物体,其质量一定不同【课堂小结】学生自主交流本节课的收获。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 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第2节 密度(含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 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第2节  密度(含教学反思)

第2节密度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密度的概念。

2.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关系。

2.学习以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性(物质的本质特征)来定义密度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密度反映的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

教学重点:1.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由图象找规律。

2.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单位。

教学难点: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课前准备实验器材(天平,砝码,长方体蜡块、木块、铁块、铝块)、文本、图片或音视频资料;自制PPT课件。

教学过程问题导入(一)有两个外表涂有防护漆的立方体,已知其中一个是铁块,另一个是木块,你能在不损坏防护漆的前提下鉴别出它们吗?问题导入(二)生活中常说“铁比棉花重”,这句话严密吗?推进新课探究点一实验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学生实验调节好天平,用天平称量体积相同的木块、铝块、铁块。

看看它们的质量是否相同?实验结论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不同。

提出问题如果同种物质,体积不相等,质量还相等吗?将两个木块分别放在天平的两盘中,这两个木块哪个质量大?同一种物质,体积大的质量大,体积小的质量小。

这仅仅是质量跟体积的粗略关系,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有什么准确的数量关系呢?(渗透由粗略到精确,定量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

)设计实验要研究质量跟体积的数量关系,首先要把质量、体积的数值测出来。

质量用天平测量;体积可以先用刻度尺测量出长、宽、高,然后根据长方体体积=长×宽×高进行计算。

为了便于记录和分析测得的数据,我们需要设计一个表格。

进行实验用质量不同、形状规则的长方体的石蜡块和干松木块为研究对象,把它们的质量和对应的体积填入下表。

这些点连起来,会得到如图所示的图象。

实验结论 同一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成正比,即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

初中物理_密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物理_密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对“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性质”的理解。

为突破这一难点,从导入到实验探究都紧紧围绕性质展开。

本节课的重点是密度概念的建立。

通过探究同种物质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得出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等,不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相等,引导学生发现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之比的不变性是表征物质特性的一个重要物理量,从而引入密度的概念。

密度的概念、公式、单位等知识采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进行,类比速度,建构密度。

对公式的运用设计了求木制哑铃和铁质哑铃的质量,既练习了公式又与前面导入相呼应。

评价设计1.通过问题1、2,活动1、2达成目标1。

2.通过活动2达成目标2。

3. 通过活动3,反馈练习达成目标3。

4.通过活动4、5,反馈练习达成目标4。

5. 通过问题1、2,活动2达成目标5。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学习活动设计设计意图情境导入“每天锻炼一小时”是国家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举措,目的是提高同学们的身体素质,增强体能,今天我们要进行一个小小的体能比赛。

活动1:举哑铃比赛请两位同学参加比赛,规则是相同时间内将哑铃举起次数多者获胜。

准备两对哑铃:女生举木制哑铃,男生举铁制哑铃.比赛结束后解释这两个哑铃体积相同,同学们通过比较既强调体质锻炼的重要性,又通过体验活动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质量进行了区分,这其实与物质另一个特性“密度”有关。

导入课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探究新知板块一、实验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提出问题】问题1:同一种物质,体积越大,质量越大。

如果一个体积是另一个的2倍,你认为质量可能会有怎样的关系?如果恰好也是2倍的关系接着追问如果体积是另一个的3倍,你认为质量会是它的几倍?进而提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到底存在怎样的关系?【猜想与假设】猜想是否成立,还要经过实验的验证。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每个小组桌上都有一组同种材料做成体积不同的物块问题2:要完成本实验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用什么工具测量?说明自己的方案,然后进行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活动2:强调实验注意事项,学生小组合作,根据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并及时把测量的数据填到学案的表格中。

密度 物理教学设计及反思

密度 物理教学设计及反思

课题名称 6.2密度科目物理年级八年级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师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节课是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二节,密度是一个应用十分广泛的物理概念,也是今后学习液体内部压强、大气压强、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浮沉条件的必要基础。

教材通过实验引入密度的概念,再介绍密度的公式和单位。

因此,做好实验是本节课教学的关键。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密度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学生在理解方面有困难,八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只满足于新奇的实验现象,并未产生探索实验原因的意识,有的学生只对实验的操作感兴趣,却忽略了对现象本质的认识,因此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实验的教学功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和描绘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像,理解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性质。

2、能说出水及其他物质密度的物理意义。

3、能用密度公式进行计算。

四、教学策略设计与选择本课应用“五步三查”教学模式,应用到的教学策略有小组合作、启发式、教师和学生评价等。

在非网络资源下老师做为主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利用资源进行自主学习。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课前学生利用自习课时间独立完成本节课的导学案,教师将学生导学案收齐进行批阅,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对各小组完成导学案的情况评价打分,确定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

对分到有难度题目的小组组长进行指导。

六、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及计划用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上课前5分钟在前黑板板书课题名称、学习目标、课堂流程。

板书各小组分到的任务为课上展示做好必要的准备。

解读学习目标(3分钟)解读学习目标,对学生提出要求。

让学生清楚学习完本节课后应达到的目标对群学(5分钟)巡视,对对群学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小组进行指导。

各小组组长组织本组成员进行对群学。

各小组成员通过讨论,互相帮助解决导学案中比较简单的问题。

备展(2分钟)分配各小组展示的任务各小组第二次对群学,准备本组要展示的内容。

展示(25分钟)教师点拨:天平使用过程中,要看天平的量程和分度值,调节平衡时,指针左偏向六组学生展示:一、【复习巩固】1、什么是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2、质量是物体的一种本质属性,物体的质量不右调节平衡螺母,指针右偏向左调节平衡螺母。

初中物理_第2节 密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物理_第2节  密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6.2密度一、实验探究1.提出问题: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2.猜想与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制定计划(1)实验中,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_________________(2)需要哪些测量工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怎样设计实验方案和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①用天平分别测出铝块1、铝块2的质量,将其填入表格中;②用刻度尺测出铝块1、铝块2的边长并算出体积,将其填入表格中;③分别计算出铝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将其填入表格中;④绘出质量随体积变化的图象,得出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4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铝块序号质量m(g)体积V(m3)体积质量12交流与合作:如果是铁块和铜块,这个比值会跟铝块的一样吗?物块质量m(g) 体积V(m3)体积质量物块1物块2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_________的不同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一般__________二、密度1.定义:某种物质_____与______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物理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公式:_____________,变形:____________________4.密度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换算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5.水的密度是:______________ 其物理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三、密度公式的应用V/(m3)1.计算物质的密度:Vm =ρ (鉴别物质) 2. 计算物体的质量:V m ρ= (有些物体的质量太大不便于直接测量)3. 计算物体的体积:ρmV = (可以计算一些体积难以测量的物体,如沙子、液体等)四、小结筒;缺乏主动性和探究精神,活性思维和动手能力较差。

课堂效果较好,学生参与度较高,表现很好,能够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及时调整。

初中物理教学课例《密度》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物理教学课例《密度》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道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会 教学目标
查密度表。3、能联系实际运用密度公式进行有关计算,
会计算不能直接测量的物体质量或不能直接测量的物
体体积。
利用学生已有一些生活知识和经验,如同体积铁比
木块重、油比水轻。但密度概念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
学生学习能 解,要通过实验数据列表、描线来反映同种物质的质量
力分析 与体积关系,再通过数学的一次函数 y=kx 中的 y 与 x
成正比,从而得出质量 m 与体积 v 成正比,引出用密度
来反映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通过实验探究获得密度的概念----从归纳到演绎 教学策略选
探究实验如下:用两种不同物质组成的体积对应相 择与设计
等的物体做实验,测量每个物体的质量与体积,实验数
据记录表 1.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发现现实对数据的分析有
不同的方式:
A:对比实验序号 1 和 4,2 和 5,3 和 6,发现相同
体积的不同物质的物体质量不同。
B:比较实验序号 1,2,3 或 4,5,6,发现对于
同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质量值的的变化倍数和体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值的变化倍数相同。
C:比较实验序号 1,2,3 或 4,5,6,对于同种
对于不同的物质,正比例函数的比例系数不同。由此,
引出用密度物理量来反映物体质量与体积比值,不同物
质其比值一般不同,密度是物质的一种性质。
教学过程
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 1、比较不同的铁块,它们的质量与体积有什么关
系?不同的铁块有什么相同点? 2、比较不同的铜块,它们的质量与体积有什么关
系?不同的铜块有什么相同点? 在学生测量和分析的基础上,选出几组展示他们的

初中物理_6.2密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物理_6.2密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六章质量和密度第2节密度学习目标1.巩固密度的概念,进一步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2.知道密度的公式并能用公式进行计算.3.了解密度表,熟悉各种常见物质的密度,记住水的密度.自主探究一、物体的质量与体积1.两个由不同物质组成的体积相同的物体,一个是铜块,一个是铝块,它们的质量相等吗?2.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等,那么质量相等吗?(例如把两块体积相同的铝块分别放在天平两盘上比较)3.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不相等,那么质量还相等吗?(例如将两块体积不相等的木块分别放在天平的两盘中)怎样找到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之间的准确数量关系呢?(渗透由粗略到精确,定量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二、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1.提出的问题:.2.作出的猜想:.3.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然后通过分组实验,测量几种不同体积物质的质量,记录数据.4.测量的有关数据:物体质量m(g)体积V(cm3))铝块1铝块2铝块3铝块4铝块55.根据数据描出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象.6.分析得出结论:通过比较的值有何结论?.通过观察图象又能得到什么结论?.三、密度1.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与它的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2.公式:ρ=.3.密度单位:单位为或.换算关系:.4.水的密度是:,物理意义:.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对自然科学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分析归纳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和作图能力都比较欠缺。

因此,教学中要以观察和实验为突破口,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效果分析:八年级物理第六章质量和密度第二节《密度》教学完成后,回顾教学过程,觉得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做法,也体会到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现回顾反思如下以便今后扬长避短,更好地搞好教学工作。

一、转变观念,定位角色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要树立"为人的可持续发展而教"的教育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2《密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识与技能: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自身的一种性质,了解常见物质的密度大小。

2. 学会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过程与方法:1. 经过物体质量跟体积关系的探究过程,从而理解密度概念的建立。

2. 初步掌握通过实验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教材分析】:教学重点:密度概念的建立。

教学难点:密度概念与公式的理解。

教学方法:边讨论、边实验探究、边归纳总结的启发式综合教学法教具和媒体:天平、刻度尺、颜色相同、体积不同的铁块、铝块、塑料,实验卡、图像卡、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1、出示体积较小的苹果。

提问:同学们想要吗?2、出示体积较大的苹果。

提问:同学们想要哪一个?3、提问:为什么想要大的?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大的体积大、质量大。

二、提出问题: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有什么关系?三、合作探究、进行实验.实验:探究不同体积相同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关系1、为了验证你的的猜想,应如何选取器材?如何进行实验探究?(独立思考-组内交流-确定组内实验方案。

)2、组织学生对组内确定的实验方案进行评估1)用天平测出金属块的质量(m)2)用刻度尺测出金属块的体积(V)3)分别计算出金属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M/V)。

3、学生进行实验。

(学生实验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巡回指导,及时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4、根据测得的实验数据,绘制m-v的关系图像,组内分析实验数据和图像,得出结论。

5、小组展示汇报交流、归纳总结。

学生实验完成后,组织学生小组代表到讲台,实物投影展示数据和图像,汇报实验结果。

教师根据学生展示的图像,讲三个图像卡片在实物投影上合成一个,及时总结实验数据,得出正确的结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物质不同,其比值一般也不同,因此,这个比值反映了物质的一种性质。

这种性质物理学上用密度表示。

四、引入密度课题、学生讨论,自学完成①为正确反映“同种物质与体积的比值相同,物质不同,其比值也不同”这一结论,物理学中引入了什么物理量?它是如何定义的?其定义方法跟我们前面学过的哪个物理量相似?其公式、单位如何?②其国际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如何?你会换算吗?③水的密度是多少?物理意义是什么?冰的密度呢?一滴水和一盆水的密度相同吗? ④观看常见物体密度表,寻找有哪些发现? ⑤同种物质的密度随着物质形状、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吗?随着状态的变化而变化吗?请举例说明。

例题:这是我们牛山上的一块怪石,它的体积是30m3,它的密度是2.6×103kg ∕m3 你能计算它的质量吗?【反馈达标】:1. 由密度的概念及公式V m=ρ ,可以判定对于同一种物质( )A .密度是一样的B .体积越小,密度越大C .质量越大,密度越大D .体积越大,密度越大 2. 关于密度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同一种物质它的密度跟其质量成正比,跟其体积成反比B .把一铁块压成铁片,它们的密度就小了C .一种固体和一种液体,它们的质量相等,体积相等,则它们的密度也相等D .质量相等的两种物质,密度大的体积也大3. 将一块质量分布均匀的砖分割成体积大小不同的两部分,则( ). A .体积大的密度一定大 B .体积小的密度一定大 C .两者的密度一定相等 D .两者的密度一定不相等 4、一杯水完全结成冰后,其 ( )A 、质量变小,密度不变B 、质量变大,密度变大C 、质量不变,密度变小D 、质量不变,密度不变 5、一支蜡烛在燃烧的过程中,剩余蜡烛的()A 、质量、体积和密度都减小B 、质量变大,密度变大C 、质量和体积减小,密度不变D 、体积减小,密度增大【课堂总结】学生总结本堂课学到的知识,体会最深的是什么?1、知道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2、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单位3、会用密度公式进行计算【作业布置】6.2能力训练题目【板书设计】第2节《密度》学情分析1、学生的前期知识本节课是在掌握“质量”和“质量的测量”的基础上,以实验、观察与分析为手段,让学生在讨论与总结中学习新的知识“密度”。

八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密度这个抽象的概念,少数部分学生能力稍低的学生一下子有“蒙”的感觉,我先用实验、分析的方法帮学生建立密度概念,让学生认识用比值定义密度的方法。

讲完概念后,我又引导学生通过对生活常识的感性认识,例如引入人口密度,利用类比法,让学生对密度产生感性认识,从而加深对密度的理解。

2、学生的学习兴趣八年级学生一般对实验及操作感兴趣,因此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实验的教学功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针对这一点,我因材施教,合理分组,以充分发挥每一名学生的特长,使每组以至每位同学都享有成功的喜悦。

同时可以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第2节《密度》效果分析在我们的生活中离不开物理,同样物理也离不开生活。

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最终又服务于生活,因而在物理教学中随时都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

在讲解《密度》一节时我注意从生活实际中引出物理问题,又用物理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就在身边,感受到物理的趣味和价值,体验到物理的魅力。

通过评测练习来看,教学目标达成度很高,教学效果非常明显,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1.注重启发式教学,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通过情境创设导入新课学习,然后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分组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由她们自主合作地进行实验研究,师生共同运用比较法分析实验数据,通过精心设计的启发性的问题,来从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结构出发,启发学生的思维,通过探索,使学生认识到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密度定义、公式和单位的得出采用了充分调动学生思考的方法,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考探索的学习活动中完成听意义建构。

2.与速度概念对比,加深了学生对密度概念的理解。

通过对比密度与速度概念的异同点,既可加深学生对密度概念的理解,又能使学生体会到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知道它们在定义、公式、单位等方面的相似之处,为以后学习其他比值定义法定义物理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加强物理过程教学,渗透科学方法。

在教学设计中,特别突出了密度概念建立的过程,在分析表格中的实验数据时,不是直接计算出比值结果进行比较,而是通过一系列“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比较,通过作图来比较让学生逐步认识到对同一物质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而对不同的物质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一般是不同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就表示了这方面物质的特性,即密度。

在建立密度概念的过程中还注意渗透了比较的方法、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等物理学研究的方法。

总之,本节课基本达到了备课时的预期目标,听课教师们反映很好。

6.2《密度》教材分析“密度”是在学习了“质量”之后而引入的一个新的物理量,它在全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在质量的基础上对物质世界的进一步探索,也是掌握测定物质密度的方法和解决有关密度的实际问题的基础,并为更深入学习液体压强、浮力等知识做铺垫。

科学探究方法的学习和掌握是物理课程的目标,同样也是本节教学的重要内容。

密度是表示物质特性的一个重要物理量,可以从物体的颜色、气味、软硬等鉴别,如果从表面无法鉴别时,启发学生通过实验获得数据,用科学的方法测出物质的密度。

通过查密度表来鉴别是什么物质。

本节课重点是探究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通过实验收集数据,列表分析、画图象得出结论。

帮助学生把数学知识用到物理中来,理解比值的物理含义。

通过实验探究,不仅使学生学习到知识,而且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识与技能: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自身的一种性质,了解常见物质的密度大小。

2. 学会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过程与方法:1. 经过物体质量跟体积关系的探究过程,从而理解密度概念的建立。

2. 初步掌握通过实验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教材分析】:教学重点:密度概念的建立。

教学难点:密度概念与公式的理解。

教学方法:边讨论、边实验探究、边归纳总结的启发式综合教学法教具和媒体:天平、刻度尺、颜色相同、体积不同的铁块、铝块、塑料,实验卡、图像卡、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

课时安排:1课时第2节《密度》评测练习【课前导学】1、在物理学__________________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符号___表示,它是物质的一种_____,不同的物质密度是______的。

2、密度的公式为_________,其密度的单位有________或________,分别记作______或_________3、单位换算:13.6Kg=______g;2700g=_______Kg=______t;50mL= __ cm3____ ____m3,4、依据你的生活经验,体积相同的铁块和木块,________质量大。

5、一杯水,若喝掉一半,剩下的半杯水的密度(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原因是。

【智慧碰撞】目标一: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根据实验填写下表,画出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线,并完成下面的填空。

物质体积 V /cm3质量m / g质量/体积g/cm3小中大m/gV/cm3结论:同一种物质,体积越大,质量;且质量与体积的比值(选填“不变”“改变”)目标二:密度的概念及其计算1、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反映了不同物质的不同性质,物理学中用来表示物质的这种特性。

2、定义:单位某种物质的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3、密度的国际主单位是常用单位还有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4、密度的公式是,其中:m代表,单位是;V代表,单位是;ρ代表,单位是。

5. 叫做速度,公式:单位:6、计算:这是我们牛山上的一块怪石,它的体积是30m3,它的密度是2.6×103kg∕m3你能计算它的质量吗?目标三:认识密度表在常温下一些物质的密度,你能发现哪些规律和特点:1、一般情况下,不同的物质密度。

ρ固>ρ液>ρ气2、密度相同的不一定是同种物质,如和,和。

3、同种物质在不同的状态,密度 。

如 和 水。

4.固体和液体密度用国际单位,数值都表示为“×103 ”的形式,如ρ水=1.0×103 kg/m 3;气体密度用国际单位,数值没有“×103”, 如ρ空气=1.29 kg/m 35、密度的大小与物质的 有关,与物质的 和 无关。

【反馈达标】1. 由密度的概念及公式Vm=ρ ,可以判定对于同一种物质( ) A .密度是一样的 B .体积越小,密度越大C .质量越大,密度越大 D .体积越大,密度越大2. 关于密度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同一种物质它的密度跟其质量成正比,跟其体积成反比B .把一铁块压成铁片,它们的密度就小了C .一种固体和一种液体,它们的质量相等,体积相等,则它们的密度也相等D .质量相等的两种物质,密度大的体积也大3. 将一块质量分布均匀的砖分割成体积大小不同的两部分,则( ). A .体积大的密度一定大 B .体积小的密度一定大C .两者的密度一定相等 D .两者的密度一定不相等4、一杯水完全结成冰后,其 ( )A 、质量变小,密度不变B 、质量变大,密度变大C 、质量不变,密度变小D 、质量不变,密度不变5、一支蜡烛在燃烧的过程中,剩余蜡烛的()A 、质量、体积和密度都减小B 、质量变大,密度变大C 、质量和体积减小,密度不变D 、体积减小,密度增大 【课下作业】:一个空瓶子的质量是150 g,当装满水时,瓶和水的总质量是400 g;当装满另一种液体时,瓶和液体的总质量是350 g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