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春上海教育版地理七下1.3《因地制宜发展农业》word教学设计
地理沪教版(五四制)新版七年级下册《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学案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我国的农业发展状况,了解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
2.掌握农业的主要部门,理解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
3.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4.根据我国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我国农业与发达国家农业间的差别,分析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
二、重点难点重点:我国各地自然条件的差异而导致的农业差异难点: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三、导学问题1、我国牧区和农耕区的分界线是()。
A.800毫米等降水量线B.400毫米等降水量线C.200毫米等降水量线D.50毫米等降水量线2、我国可以种三季水稻的地区是()。
A.长江中下游平原B.华北平原C.洞庭湖平原D.海南岛东部平原地区3、下列农作物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的是()。
A.水稻B.甜菜C.棉花D.甘蔗4、读“我国主要经济作物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经济作物中,主要分布于秦岭—淮河以南的有、;主要分布于秦岭—淮河以北的有、。
(2)下列地区分别以哪种油料作物或糖料作物为主?台湾岛黑龙江山东长江三角洲5.我国农业目前面临的严峻挑战是()A农业技术落后B化肥、农药供应紧张C农作物缺乏良种D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6.在西部地区实行退耕还林、还草是因为()A该地畜牧业发达,牲畜需要大量的饲料B该地人口稀少,粮食需求量少C该地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D该地耕地多7.根据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下列做法合适的是()A内蒙古高原有些地方缺粮,在水草肥美的地方发展粮食种植业B在三江平原的沼泽区,排干水,开垦为耕地C黄土高原夏季多暴雨,可在沟壑积水处发展养鱼D在大城市郊区,发展蔬菜和花卉业8.连线题(1)地形陡峭,水土易流失 a牧业(2)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b林业(3)降水少,牧草生长良好 c渔业(4)河湖较多d种整理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使用“学生师生”APP拍照,分享给全班同学。
四、参考资料我国南北地区农业有什么异同?秦岭—淮河分界线就是一条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其差别如下秦岭淮河线,南北农特点:以北为旱地,多用水浇灌;东北春小麦,作物一熟年;华北冬小麦,两年能熟三。
上海教育版地理七下1.3《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教学设计
通过专家的点评,我认识到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也学到了一些改进教学的方法和策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38.教学过程:专家认为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安排合理,环节清晰。在导入、呈现、操练、巩固、拓展、小结等环节,教师都能够做到过渡自然,层次分明。专家建议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教学节奏和内容。
39.作业设计:专家认为本节课的作业设计具有开放性和实践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专家建议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作业,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5.请学生撰写一篇短文,阐述自己对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认识和体会。
这些作业旨在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在布置作业时,我注重作业的开放性和灵活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创新作业形式。
二、专家点评
在教学设计中,我充分考虑了专家点评环节,以期通过专家的评价和建议,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以下是专家可能的点评内容:
36.教学内容:专家认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紧紧围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主题,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把握得当。同时,专家建议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关于农业科技创新、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内容,以拓宽学生的视野。
37.教学方法:专家认为本节课的教学方法多样,如案例分析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等,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专家建议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更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实地考察、小组合作等,提高教学质量。
上海教育版地理七年级下册1.3《因地制宜发展农业》ppt课件1
畜牧业。
富,利于耕作。
内蒙古高原
因地
宜林则林
自然条件 制宜
东北平原
宜渔则渔
地势陡峭、水土容易流失,适宜 河胡沿海,水源丰富,适宜发
发展林业。
展渔业。
太行山
洞庭湖
下图中A、B、C、D四个地区的自然环境各不相同,为了充分 发挥四地自然条件的优势,在农业生产中,应该分别安排什么 生产部门最为合理?
宜林则林 A
原因:距城市近,市场需求量大, 交通方便。
C处
选择②种植水稻、小麦、玉米
原因:离城市远,交通不便,位 于河口三角洲,土壤肥沃,灌溉 方便
城市郊区
黄土高原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低山区、丘陵区
河谷区
山地
好处?
制糖厂 种甘蔗 蔗基
残 渣
蔗 叶
渔业
缫丝厂
缫 丝 废 水
蚕 沙
养蚕业 植桑业ຫໍສະໝຸດ 塘泥塘泥1.阅读下列资料: 中国科学院在河南封丘、山东禹城以及河北南
皮三个中、低产试验区,贯彻正确的农业政策,适 当投入资金、采取合理的农业技术措施,使粮食每 公顷产量从1964年以前的750-1500千克提高到近年 来的6000-10500千克。据此,为了保持农林牧及水 产各业的稳步增长,必须:( )
A.减少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增加粮食作物播种 面积 B.增加开垦荒地,以增加粮食产量
活动:
图中 四大 地区 根据 地形 和气 候应 该发 展哪 种农 业?
结合当地的农业发展以及发展中的问题,给 当地的县长或市长提一些”金点子”?
2.为什么要在西部地区坚决实行退耕还林、还草? 答、为了保护西部的生态环境,否则的话,
会出现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荒漠化的结果。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教案教案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教案教案教案名称: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一、教学目标1.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概念和意义。
2.掌握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原则和方法。
3.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实践案例,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重点1.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原则和方法。
2.案例分析,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1.学生创新思维培养。
2.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培养。
四、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
2.农业发展案例材料。
3.结合实际的学习任务。
4.学生小组合作任务。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10分钟)1.教师介绍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概念和意义。
2.提问:农业为什么要因地制宜发展?第二步:讲解原则与方法(15分钟)1.教师讲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原则和方法,如土壤改良、水资源合理利用等。
2.学生讨论并提出自己的理解和解决方法。
第三步:案例分析(20分钟)1.教师给出几个实际农业发展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每个案例中因地制宜的策略和方法。
2.学生分小组讨论,总结各组的分析结果。
第四步:实际操作(30分钟)1.学生小组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在附近的农田中开展实地考察和实际操作。
2.学生根据地理环境、土地利用情况等因素,制定针对性的农业发展方案。
第五步:展示和总结(15分钟)1.学生小组展示他们的农业发展方案,并交流讨论。
2.教师对各组方案进行总结评价,并给出改进意见。
六、教学延伸1.学生可以进一步在农田中实施自己的农业发展方案,并总结改进。
沪教版地理七年级第二学期:祖国篇(下) 1.3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教案
南方水田
青藏高原区
粮食作物
小麦
小麦
水稻
青稞
经济作物
棉花
甜菜
棉花、
花生
油菜
甘蔗
熟制
一熟
一熟
两到三熟
一熟
地形、气候
高原
大陆气候
平原
季风
气候
平原
季风
气候
高原
高原气候
②农业区的界线
问:每个农业区都有哪些界线?
北方旱地农业区与南方水田农业区的界线?——秦岭淮河线。
西北干旱农业区和北方旱地农业区的大致分界线?难点:各个农业区的分界线。教学过程:一、导入
前面几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的三大林区、“三北”防护林以及四大牧区。由于各地的气候与物产不同,我国有四大农业区。看图说出四个农业区的名称。它们分别是:西北干旱区、北方旱地农业区,南方水田农业区,以及青藏高原农业区。
二、新授
①四大农业区
四大农业区有什么不同?
西北干旱区
【阅读】茶叶生长的气候条件、饮食与地理以及“西北地区的气候条件”。等总结并回答“为什么西北的瓜果比较甜,你如何看待西北的气候条件?”
三、作业
练习册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的四大农业区,在图中指出并学会理解其名称及含义。
2.试着说出北方农业区与南方水田农业区的大致分界线,以及其他农业区的分界。
3.通过结合新旧知识,讨论各个农业区的分界线。各通过了哪些山脉和地形?通过看图片,了解各个农业区的景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农业区的分布位置及名称。
上海教育版地理七下1.3《因地制宜发展农业》word教学设计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农业的主要部门,农业的重要性,我国农业分布的差异。
2、能够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明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理解农业分布出现差异的原因;掌握阅读使用地图及图表资料,学会从图表中获取地理信息的技能。
过程方法1、学会用表格比较的方法说明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尝试运用已学过的我国地形、气候等方面的知识,分析理解我国东西部、南北方农业分布差异的原因。
2、学会用网络查阅资料,能够进行信息的分析与综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注家乡山区农业生产的发展,培养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培养学习地理的兴趣。
2、继续培养学生识图能力,对地理的兴趣。
明确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性,增强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同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农业在我国地理分布上的差异。
教学难点:1、学生网络查询。
2、理解农业分布差异的原因。
学生教学内容分析八年级学生对地理知识已有所了解,有一定的读图能力,在教学中,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其“自主――协作”的学习习惯。
农业是很重要的生产部门,但要受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影响,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农业分布的情况,更重要的是要树立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观念。
三、教学模式这节课是基于局域网络下的“学”与“教”上网查阅着力于调动学生自主协作学习,动手动脑能力,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教学过程中通过人机交互、生生交互、师生交互开展教学活动。
三模《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作 - 探究”教学模式,如下:教法设计本节课利用网络,采取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实现知识的落实。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板书设计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一)农业与我们(二)农业的地区分布1、农业 1、植业、畜牧业、林业和渔业的分布2、农业的主要部门 2、分布特点3、农业的重要性第二课时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设计思想“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主要介绍了影响农业发展与分布的主要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以及通过正反两方面的实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性。
七年级地理下册《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教案、教学设计
1.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不一,需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2.学生在分析问题时,可能过于依赖感性认识,需要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理性分析。
3.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可能存在沟通不畅、分工不明确等问题,教师应适时给予指导和帮助,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章节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结合课堂所学,选择一个你熟悉的地区,分析其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撰写一篇关于该地区农业发展的调查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该地区的农业地域性特点、优势作物、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2.设计一份“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宣传海报,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向他人传播农业发展的基本原则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3.深入了解我国农业政策,搜集相关资料,撰写一篇关于农业政策对农业发展影响的短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
4.针对本节课学习的农业地域性知识,出一套选择题和简答题,用于检测自己或同学的掌握程度。
5.参观当地的农业生产基地或与农民交谈,了解实际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因地制宜实践,记录所见所闻,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二)讲授新知
1.讲解农业发展的基本原则,阐述因地制宜的含义,解释为什么要根据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选择合适的农业生产方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农作物。
2.分析我国农业分布的特点,讲解不同地区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和制约因素,如气候、地形、土壤、水资源等。
3.介绍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趋势,强调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引导学生在发展农业的同时,关注生态环境保护。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课程开始时,通过展示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图片,如东北的大豆种植、江南的水稻种植、西北的畜牧业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不同地区会有不同的农业生产方式和作物?”通过这个问题,激发学生对农业地域性的好奇心,自然导入新课《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七年级第二学期课件(沪教版)
北方旱地和南方水田农业区
下列哪些是典型的北方旱地农业区景观图?
北方旱地农业区
农业区
耕地类型
南方水田农业区 水田
北方旱地农业区 旱地
耕作制度
一年两麦等
春小麦、冬小麦、 玉米、大豆等
经济作物
油菜、甘蔗、香蕉、茶叶等 棉花、甜菜、苹果、花生等
北方旱地和南方水田农业区
青藏高原农业区
在青藏高原地区一些地势较低的谷地、湖滨和山麓地带,气温相对较高,分布着肥美的草地,人们在这里放牧牛羊, 种植粮食作物和蔬菜。牦牛、绵羊、山羊耐寒能力强,是高原上分布最广的三大牲畜;耐寒喜凉的青稞、小麦是当地 主要的粮食作物。
西北干旱农业区和青藏高原农业区
西北干旱农业区和青藏高原农业区饮食特色
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龙脊梯田
北方旱地和南方水田农业区
参考地图,说说黑龙江省的农业有什么特点?
土地利用类型:
耕地、林地、草地
农作物熟制:
一年一熟
主要农作物:
春小麦、大豆、甜菜
北方旱地和南方水田农业区
“北大荒“—“北大仓”
南方水田和北方旱地农业区对比
PART ONE
西北干旱农业区和青藏高原农业区
欣赏景观,多思考!
PART ONE
北方旱地和南方水田农业区
北方旱地和南方水田农业区
下列哪些是典型的南方水田农业区景观图?
北方旱地和南方水田农业区
下列哪些是典型的南方水田农业区景观图?
北方旱地和南方水田农业区
水田
一年两熟至三熟
水稻、小麦等
油菜、甘蔗、香蕉、茶叶等
北方旱地和南方水田农业区
下列哪些是典型的北方旱地农业区景观图?
西北干旱农业区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教案(通用5篇)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教案(通用5篇)《因地制宜进展农业》教案篇1其次节因地制宜进展农业[相关课件]教学要求1.了解我国的农业进展状况。
2.能够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明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
3.举例说明因地制宜进展农业的必要性,明确如何才能因地制宜地进展农业。
结构分析本节共分四个标题:“农业与我们”“农业的地区分布”“进展农业要因地制宜”和“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通过学习,同学会对农业的重要作用、在我国的地区分布状况、进展农业的策略和原则以及我国农业今后的进展方向有一个较为全面的熟悉。
在第一个标题当中,教材首先利用几张图片和简短的文字介绍了农业的简洁分类,接着通过活动让同学列举出农业为生活和工业生产供应的农产品,同学在调查和总结的过程中自然体会到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在介绍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时,教材首先利用地图将我国的东西部地区作了对比,包括它们的自然条件和进展起来的主要农业部门。
在此基础上,又将对我国东部地区南北方农业的对比支配到了活动当中,同学可以结合前面学习过的关于地形、气候等学问,以及教材前面的分析思路,进一步了解我国农业的地区差异,包括耕地类型、熟制和主要的农作物。
最终,教材进一步介绍了山区农业随海拔高度而消失的差异。
这里实际在告知同学:地区差异不仅包括水平方向上的差异,也包括垂直方向上的差异。
在第三个标题中,教材首先通过两张图介绍了影响农业进展与分布的主要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第104页的活动3,是对同学是否已经理解上述影响因素的一个验证。
为了使同学理解因地制宜进展农业的重要性,教材还通过正反两方面的实例说明白这个问题。
第四个标题是结合我国的现阶段国情而来的。
在人口增多、耕地削减、环境日益恶化的形势下,解决我国的农业问题有几个基本的途径;第一是建立稳定的商品粮基地,其次是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例如进展生态农业)。
通过努力,我们的农业生产必将会取得令人满足的结果。
内容点析1.关于农业的概念。
沪教版地理七年级第二学期:祖国篇(下) 1.3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学案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学习目标】
1.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2.根据我国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我国农业与发达国家农业间的差别,分析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
【学习重难点】
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因地制宜是指利用当地___________的优势,把要发展的农业生产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本身________、________最有利的地方。
2.我国四大农业区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南北方农业区的分界线是________。
5.我国________地区有面积广大的草场,是我国重要的牧区。
6.我国灌溉农业主要分布在有________的山麓平原和________、________。
7.青藏高原海拔较低的________,可以种植耐寒喜凉的________以及________等作物。
8.西北地区有利于种植业发展的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 / 1。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沪教版上海》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作业设计方案一、引言随着经济举世化和科技的进步,农业已经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支持。
然而,在发展过程中,我们不能不面对一些挑战,如土壤退化、水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等问题。
因此,如何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可持续性,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问题分析与对策钻研1、土壤退化:由于过度应用化肥、农药以及不合理的耕作方式等原因,农田土壤受到严重侵蚀,肥力下落。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通过推行有机农业、改良土壤结构、合理施用化肥农药等措施来改善土壤质量。
2、水资源短缺:在干旱、洪涝等气候条件下,水资源的供给紧张,导致农作物发展困难。
对此,我们可以采取节水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建立和完善农田水利设施等方法来解决水资源问题。
三、案例分析与实践探索通过调查分析,我发现某地区的农产品由于过度依靠单一的种植模式和较低的土地利用率,面临着严重的产量低下和价格波动等问题。
基于此,我设计了一套适合该地区特色的农业生产方案,包括推广绿色有机农业、优化种植结构、提升农业科技水对等措施。
四、附录本作业设计方案中包含了相关的图表、数据、示例等内容,旨在辅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并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作业要求1、请根据你的观点,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钻研,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2、请对你的解决方案进行详细的论述,充分思量其可行性、效果以及可能带来的风险和影响。
3、请提供相关的钻研资料和数据支持你的解决方案。
4、请编写一份至少5000字的作业报告,包括但不限于钻研背景、钻研过程、钻研结果、解决方案分析和未来展望等部分。
六、预期效果希望通过本次作业,学生们能够系统进修和理解农业生产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为我国的农业摩登化和发展做出贡献。
同时,也希望学生们能够通过这次作业,进一步认识到环境珍爱的重要性,培养出绿色低碳的生活理念。
七、参考资料(以下仅为示例,请自行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注:以上只是一个基本的写作框架和提纲,具体内容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详细填充和撰写。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沪教版上海》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作业设计方案一、课程背景农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其发展对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了解农业发展的因地制宜原则对于农业实践者至关重要。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农业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因地制宜原则来指导农业生产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观点和意义;2. 掌握农业生产中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 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农业生产的因地制宜方案;4.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观点和意义;2. 农业生产中的地理环境因素及其影响;3. 农作物种植的因地制宜原则和方法;4. 养殖业的因地制宜原则和方法;5. 农业生产中的技术创新和发展趋势。
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教室讲解、PPT展示等方式,介绍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基本观点和原则;2.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不同地区农业生产的因地制宜方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到农田、养殖场等实地考察,了解实际农业生产的情况,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制定农业因地制宜方案,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评判1. 教室表现:参与度、表达能力、思维逻辑等;2. 作业和考试: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及考试成绩;3. 实地考察报告:对实地考察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4. 小组讨论效果:小组讨论制定的农业因地制宜方案。
六、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周: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观点和意义;第二周:农业生产中的地理环境因素及其影响;第三周:农作物种植的因地制宜原则和方法;第四周:养殖业的因地制宜原则和方法;第五周:农业生产中的技术创新和发展趋势。
七、教学资源准备1. 教材:《农业发展与因地制宜》;2. 实地考察地点:农田、养殖场等;3. PPT课件:相关理论知识和案例分析;4. 实验器械:种植工具、养殖设备等。
八、教学效果评估通过学生的进修成绩、实地考察报告、小组讨论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估,以期达到培养学生因地制宜思维和实践能力的目标。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沪教版上海》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作业设计方案
一、主题概述
本次作业设计的主题为“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旨在让学生了解农业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制定适合的农业发展策略。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 掌握因地制宜的农业发展原则;
3. 能够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设计适合的农业发展方案;
4. 培养学生的创新认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内容
1.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 因地制宜的农业发展原则;
3. 不同地区的农业特点及发展现状;
4. 设计适合不同地区的农业发展方案。
四、教学方法
1. 理论讲解:教师讲解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因地制宜的原则等;
2.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前去当地农业生产基地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当地的农业发展现状;
3.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不同地区的农业特点,并设计适合的农业发展方案;
4. 实践操作:学生根据设计方案,进行种植、养殖等实践操作。
五、作业要求
1. 撰写一份关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短文;
2. 设计一份因地制宜的农业发展方案,包括农作物种植、畜禽养殖等内容;
3. 撰写一份实践报告,记录实践过程和结果。
六、评判方式
1. 书面作业的内容完备性和准确性;
2. 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创新性;
3. 实践报告的详细性和规范性。
七、参考资料
1. 《农业发展规划》;
2. 《因地制宜农业发展实践指南》;
3. 《农业经济学教程》。
以上是本次作业设计方案的详细内容,希望同砚们能够认真完成作业,加深对农业发展的理解和认识。
祝大家进修进步!。
【教学设计】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的确定通过对教材及学生的分析,我将教学目标确定为如下几个方面:1、知道农业的概念及农业类型,认识农业与我们生产生活的联系。
2、运用中国主要农作物分布图,说出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地区;比较主要主要种植区种植结构的差异,并简要分析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3、运用中国畜牧业分布图,找出我国的四大牧区及其优良畜种;简要分析两种畜牧业的不同。
4、说出渔业、林业的主要分布地区,了解渔业、林业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5.培育学生树立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观念二、教学重难点的分析1.教学重点:我国农业分布的特点。
2.教学难点:我国农业分布地区差异的成因。
【教学过程】依据教学目标,我把本节课分为四个版块:第一版块:导入新课,激发兴趣(3分钟)播放关于农业的动画视频,吸引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此设计的目的:关于农业的知识以动画的形式给同学们展现,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增加同学们对学习农业的兴趣。
然后抛出问题,你对农业知多少,让同学们带着问题学习本节课,渲染学习气氛,激活课堂,使学生顿生兴趣,让学生很快走入农业。
第二版块:小组合作,自主探究(27分钟)1.活动一:阅读课本P74-75,完成下列任务(1)农业的基本概念。
(2)农业的类型。
(3)农业与我们生活的联系活动一主要是让学生阅读课本,自主学习。
阅读文字和图片找到农业的基本概念和划分类型。
然后教师加以问题引导,“我们吃的早餐都来源于农业的什么部门?”并让同学们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来源于农业,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农业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这一环节进行完之后,让同学们对同位进行打分,进行过程性评价1。
2.活动二:阅读课本P75及图4-1-1,完成下列任务:(1)找出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说出我国种植业的集中分布区。
(2)找出秦岭---淮河一线,从耕地类型、耕作制度、农作物等方面说出其两侧种植业分布的差异,并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
(3)找出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说出我们西部地区种植业的分布区并分析原因。
初一地理教案之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初一地理教案之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初一地理教案之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初一地理教案之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教学要求1.了解我国的农业发展状况。
2.能够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明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
3.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明确如何才能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
结构分析本节共分四个标题:农业与我们农业的地区分布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和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通过学习,学生会对农业的重要作用、在我国的地区分布状况、发展农业的策略和原则以及我国农业今后的发展方向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在第一个标题当中,教材首先利用几张图片和简短的文字介绍了农业的简单分类,接着通过活动让学生列举出农业为生活和工业生产提供的农产品,学生在调查和总结的过程中自然体会到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在介绍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时,教材首先利用地图将我国的东西部地区作了对比,包括它们的自然条件和发展起来的主要农业部门。
在此基础上,又将对我国东部地区南北方农业的对比安排到了活动当中,学生可以结合前面学习过的关于地形、气候等知识,以及教材前面的分析思路,进一步了解础;从中国实现现代化来讲,农村实现现代化是瓶颈,是关键;正因为如此,对于国家决策者而言,农业成为发展国民经济的重中之重。
3.关于我国农业生产的地域差异。
在我国领土上,最大的农业地域差异首先是东部和西部。
东部地区热、水、土条件有较为良好的配合,农业发展历史悠久,人口稠密,是我国绝大部分耕地、农作物、林、渔、副业的集中地区。
西部地区气候干旱,热、水、土条件的配合上有较大缺陷,绝大部分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农业发展历史较晚,人口稀少,劳动力不足,农区小而分散,大部分地区是以放牧为主。
在东部和西部,又可分为南北两大部分。
在东部,秦岭淮河以北的北方地区,以旱地作为基本耕地形态,发展了一套旱地农业生产制度,是我国各种旱粮作物的主产区。
秦岭淮河以南的南方地区,以水田作为基本耕地形态,发展了一套水田农业生产制度,是水稻以及各种亚热带、热带经济作物的主产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春上海教育版地理七下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农业的主要部门,农业的重要性,我国农业分布的差异。
2、能够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明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理解农业分布出现差异的原因;掌握阅读使用地图及图表资料,学会从图表中获取地理信息的技能。
过程方法
1、学会用表格比较的方法说明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尝试运用已学过的我国地形、气候等方面的知识,分析理解我国东西部、南北方农业分布差异的原因。
2、学会用网络查阅资料,能够进行信息的分析与综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注家乡山区农业生产的发展,培养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培养学习地理的兴趣。
2、继续培养学生识图能力,对地理的兴趣。
明确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性,增强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同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农业在我国地理分布上的差异。
教学难点:1、学生网络查询。
2、理解农业分布差异的原因。
学生教学内容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地理知识已有所了解,有一定的读图能力,在教学中,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其“自主――协作”的学习习惯。
农业是很重要的生产部门,但要受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影响,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农业分布的情况,更重要的是要树立因地制宜发
展农业的观念。
三、教学模式
这节课是基于局域网络下的“学”与“教”上网查阅着力于调动学生自主协作学习,动手动脑能力,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教学过程中通过人机交互、生生交互、师生交互开展教学活动。
三模《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作 - 探究”教学模式,如下:
教法设计
本节课利用网络,采取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实现知识的落实。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板书设计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一)农业与我们(二)农业的地区分布
1、农业 1、植业、畜牧业、林业和渔业的分布
2、农业的主要部门 2、分布特点
3、农业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设计思想
“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主要介绍了影响农业发展与分布的主要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以及通过正反两方面的实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性。
学习内容生活化、教学过程活动化的设计思路会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明确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影响因素;初步学会从媒体上收集因地制宜和不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实例技能,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会根据收集到的资料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性;运用所学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的原则,提出解决农业生产中实际问题的看法及设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的理解,使学生明确人类的生产活动一定要符合自然规律,这样才能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教学重点
理解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对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影响。
教学难点
明确如何才能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教学方法
指导自主探究法
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
学生:收集因地制宜和不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实例,调查家乡农业结构调整以及调整的原因。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请同学们思考:下列四个地区从事的农业生产活动,你能解释当地从事的农业生产活动的原因吗?
A.大小兴安岭
B.华北平原
C.内蒙古高原
D.洞庭湖沿岸
[学生讨论交流]
A.林业──山地、湿润
B.种植业──平原、水热条
件较好
C.畜牧业──高原、降水少
D.渔业──河湖多
(本活动的关键点是让学生说出从事该农业生产活动的原因,初步理解“因地制宜”的含义。
)
[教师承转]我国各地自然环境存在很大差异,各个地区发展的农业生产部门不同,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为什么要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呢?因地制宜发展农业要受哪些因素的制约呢?这就是我们要一起来学习的内容。
(通过提问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
[出示板书]第二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三、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出示课件提问]对照图“因地制宜发展农业”,说出影响农业生产部门或农作物的主要因素?
[学生抢答]
[出示板书]1.自然条件
[教师提问承转]因地制宜发展农业,要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把要发展的农业生产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作物生长的地区。
当我们进行具体的农业生产时还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呢?请同学们看P104活动3。
[出示课件]P104活动3。
(创设情境,密切联系实际,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
[学生讨论、交流、小结]
B.种植蔬菜、花卉,发展肉、乳、禽、蛋生产──离城市较近
C.种植小麦、水稻、玉米──离城市较远
[出示板书]2.社会经济条件
(1)与城市的距离
[教师承转引申]与城市的距离是发展农业需要充分考虑的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因素之一。
联系实际(如家乡农业结构的调整),影响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条件还有哪些?你能举例说明吗?
(密切联系生产实际,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
[教师小结提问]农业生产因地制宜的发展,主要考虑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
你能说一说二者之间的关系吗?
(深刻理解影响农业因地制宜发展的因素。
)
[教师承转]农业发展要因地制宜。
你能从报纸、杂志、电视、互联网上收集一些关于因地制宜和不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事例吗?你能分析其成功之处和失误的地方吗?如果是反例,你能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吗?
[学生活动]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收集的资料。
(从正反两方面加深对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性的认识。
)
[教师小结]人类既可以对不利的环境进行改造,使之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同时不合理的行为也可能使得有利的环境变得不利。
人类的生产活动一定要符合自然规律,这样才可能持续地发展下去。
(加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
)
[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体会、感想。
(知识巩固,方法形成。
)
板书设计
作业
必作题
农业包括(种植业)、、、、,农业是国民经济的
西部地区以业为主,那里有我国四大牧区:牧区、牧区、牧区、牧区。
选作题
耕地类型作物熟制主要农作物
秦岭—淮河以北
秦岭—淮河以南
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
秦岭—淮河以北
秦岭—淮河以南
评价建议
“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是本标题教学目标的重点之一,在评价时要充分利用这一知识点的教学,对学生因地制宜和不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事例的收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资料过程与能力进行评价,还要对这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体会地理学与现实生产的密切联系和地理学的应用价值、形成因地制宜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观念作出合理的评价。
教学后记
教学内容的处理设计是教学过程设计的重点、关键。
“农业发展要因地制宜”这一标题的主要内容是“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是影响农业发展与分布的主要因素”。
P104活动3如何处理?作为结论的验证还是作为探究结论的素材,其教学效果差异很大。
作为探究结论的素材来处理效果会更好。
我们可以将活动3安排在前面,当学生叙述完自己的选择理由时,我们自然就会得到图4.17的内容。
另外还可引发学生继续思考:在气候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如果种植果树,应该安排在什么地方?山区应该如何进行什么样的农业生产活动?这样一个从实例到结论再到实例的思考探究过程,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此外,学生对这些实例比较感兴趣,否则先给结论再去验证,学生会没有学习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