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情境点亮课堂
精心创设情境,让数学课堂更精彩

精心创设情境,让数学课堂更精彩南埔中心小学陈月英所谓的情境教学是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情景,营造一个平等、和平、友好、真实的学习氛围,提供畅所欲言的互动空间。
情境教学课堂指整堂课处于情境的教学之中,重要是指学生在教师创建的情境中,以不知不觉、兴趣浓厚的方式获取新知,在情境中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激发学生的潜能。
这就要求教师在课上能创设一些生动有趣的情境,让数学课堂充满魅力,使教学过程对学生始终有一种吸引力一、创设童话式情境,以“乐”激趣。
教学中,认知与情感相互作用,贯穿于始终,直至知情发展目标的共同实现。
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把枯燥的学习内容赋予情感色彩,达到知情交融。
例如,在教“分桃子”导课时,创设了一个童话情境,使孩子在愉悦的故事氛围中产生求知的欲望。
桃子成熟了,猴山上长满了又大又红的桃子,猴王组织小猴上山去摘桃子,摘完桃子后,猴王要考考他们,就提了这样的问题:两只小猴共摘了48个桃子,怎样分才公平呢?如果要把48个桃子分给3只小猴,又该怎样分呢?孩子们被精彩的故事吸引住了,纷纷跃跃欲试,在学生欲摆不能的最佳心理状态下,老师说:“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自然就知道了。
”接着教师引导,大家猜测、比较、综合、抽象、概括,很快掌握了除法的算理。
最后,教师进一步激活学生的思路:如果猴王要分给4只小猴,你是猴王该怎么分?”整节40分钟的课,学困生始终在愉悦又紧张的气氛中参与了学习,感受到了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
二、创设现实式情境,以“近”求趣。
数学知识抽象枯燥,是难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热情的原因之一。
如果能把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转化成有学生生活背景的、感兴趣的内容,学生参与的程度必然会大大提高。
如教学《圆的认识》师:上新课之前,我们先作一下统计,有坐过小轿车的同学请举手。
坐在小轿车里感觉怎么样?舒服吗?生:很舒服,既快又稳。
生:真想自己也能开车,很拉风。
……师:想过坐车为什么能觉得很稳吗?生:车好。
创设情境营造学习情境的技巧与方法

创设情境营造学习情境的技巧与方法在教育领域中,创设情境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它通过营造逼真的学习情境,帮助学生主动参与并深入理解知识。
本文将介绍几种创设情境的技巧与方法,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运用情境教育,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一、提供真实的案例和问题一个成功的情境教育应该能够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并具备现实意义。
教师可以通过提供真实的案例和问题来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实际经验。
例如,在教授数学时,教师可以给出一个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问题,如如何合理分配学校中有限的资源,以激发学生思考和实践。
二、模拟真实环境通过模拟真实环境,可以让学生融入到特定情境中,从而提高学习的真实感和参与度。
例如,在教授英语时,可以邀请外教或利用多媒体技术创造英语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接触英语语言和文化。
三、角色扮演和游戏利用角色扮演和游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教师可以设计特定情境,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互动和合作来解决问题。
例如,在教授历史时,可以组织学生模拟一次重要的历史事件,让他们亲身经历并理解当时的情境和决策过程。
四、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是创设情境的有效手段,能够让学生亲自感受和体验知识。
例如,在学习生态科学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前往自然保护区进行实地考察,让他们亲眼见到并了解生态系统的特点和重要性。
五、多媒体和技术应用多媒体和技术应用是创设情境的重要工具,可以帮助教师创造出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器、计算机软件和互联网资源等,营造出生动的学习环境。
例如,在教授地理时,教师可以使用地图和卫星图像,通过展示和互动让学生感受地理空间和地理现象。
总结起来,创设情境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师可以通过提供真实的案例和问题、模拟真实环境、角色扮演和游戏、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以及多媒体和技术应用等方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
如何利用情境教学法提升三年级数学课堂效果

如何利用情境教学法提升三年级数学课堂效果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和抽象性较强的学科,对于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可能会显得有些枯燥和难以理解。
而情境教学法,恰似一把神奇的钥匙,能够打开学生们兴趣的大门,让他们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轻松地学习数学知识,提升课堂效果。
那么,如何巧妙地运用情境教学法来实现这一目标呢?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三年级学生的特点。
这个阶段的孩子,好奇心强,喜欢新鲜有趣的事物,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
基于这些特点,我们在创设情境时,要尽可能地贴近他们的生活,富有吸引力。
例如,在教授“加减法”时,可以创设一个“购物”的情境。
将教室布置成一个小小的商店,摆放一些常见的商品,并标上价格。
让学生们扮演顾客和售货员,进行购物交易。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需要计算商品的价格、找零等,自然而然地运用到加减法的知识。
通过这种实际的情境体验,他们不仅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还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再比如,在学习“长度单位”时,可以让学生们亲自测量教室中的物体,如课桌的长度、黑板的宽度等。
这样,他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不同长度单位的实际应用,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书本上的抽象概念。
为了让情境教学更加生动形象,我们还可以借助多媒体资源。
例如,在讲解“图形的运动”这一单元时,可以播放一些有趣的动画或视频,展示旋转木马的旋转、电梯的升降、窗户的平移等现象。
这些生动的画面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在情境教学中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出问题,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比如,在“乘法”的教学中,创设一个“排队”的情境,让学生们思考如果每行站 5 个人,一共站了 8 行,总共有多少人?然后引导学生们通过画图、列式等方式来找到答案。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此外,小组合作也是情境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方式。
将学生分成小组,共同完成一个情境任务,如在“面积”的学习中,让小组合作测量并计算校园内一块草地的面积。
情景教学创设真实场景提升学习效果的技巧

情景教学创设真实场景提升学习效果的技巧引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传授知识,还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为了提升学习效果,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利用情景教学的方法,通过创设真实场景来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的实践性和体验感。
本文将探讨提升学习效果的情景教学技巧。
一、了解学生需求和背景在创设真实场景之前,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和背景。
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谈话或小组讨论等方式,收集学生的兴趣、学习目标和学习风格等信息。
这些信息将帮助教师进行场景的选择和设计,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选择适合的场景根据学生的需求和教学目标,教师可以选择不同的场景进行教学。
例如,在教授英语口语时,可以创设一个餐厅的场景,让学生扮演服务员或客人来进行对话练习。
在学习历史时,可以模拟历史场景来让学生体验当时的生活和情况。
选择适合的场景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三、营造真实感为了让学生能够全身心地融入场景中,教师需要通过各种方式来营造真实感。
可以利用道具、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来再现场景的细节,让学生感受到真实的环境。
同时,教师还可以邀请专业人士或相关行业的从业者来现场分享经验和知识,增加场景的真实性和权威性。
四、分组合作在创设真实场景的教学中,分组合作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扮演不同的角色,并分配相应的任务。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相互协作、共同探究,提高解决问题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同时,小组合作也可以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促进知识的共享和碰撞。
五、问题驱动学习在创设真实场景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来驱动学生的学习。
问题需要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能够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通过解决问题,学生将能够增加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与传统的教学相比,问题驱动学习更加符合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索性需求。
六、及时反馈与评价在真实场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评价。
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听取学生的意见和观点,教师可以了解到学生的掌握程度和困惑点,及时进行指导和纠正。
创设成功的情境,点亮你的数学课堂

创设成功的情境,点亮你的数学课堂曾经很多人问我,你是老师,那你是教什么的。
于是我回答,初中数学。
他们都说上学时候最怕的就是上数学课,觉得“无趣”,“烦躁”,于是越来越不会,导致最后上数学课昏昏欲睡!听到这些我不免有些伤心,难道数学课堂就是如此?于是静下心来去思考,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如何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何去提高45分钟的课堂效率!初中学生少了小学生的单纯活泼,似乎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所以,要想让他们能全神贯注一堂课,只有从开始就要紧紧抓住他们的注意力。
创设良好有效的教学情境有多种方式,应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以及不同数学内容来思考,可以分为生活式情境、故事式情境、问题式情境和实践式情境。
一、生活——情境的源泉数学知识是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之中。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必须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从本身周围熟悉的生活实际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创设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让他们在情境中逐步体会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即使他们在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知识的力量,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比如,在教学七年级《合并同类项》时,我用课件显示了这样的问题:如果你去吃肯德基准备吃两个鸡翅一个汉堡,而你同学又叫你带三个鸡翅一个汉堡,那你怎么和店员说比较方便呢?学生立刻知道了,直接和店员说是五个鸡翅,两个汉堡。
又如,每次你清点钱包时,你是如何清点的?学生也很快知道,是相同数额的钱放在一起清点!然后再揭示今天的主题。
让他们知道其实生活中有许多时候我们会根据实际的需求把同类事物合并起来,同样,在数学中我们也会使用这种找同类的方法,使数学更简便、更准确!二、故事——情境的翅膀谁不爱听故事呢?所以才有“故事是儿童的第一需要”之说。
要知道故事可不是文科老师的专利,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入故事情境,并将整堂课以故事为线索贯穿起来,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节,扮演其中主人翁的角色,进行探究和思索,这样有利于引发学生积极思考。
记得在教学八年级《从问题到方程》一课时,我先播放了一段曹冲称象的动画,给他们讲述了曹冲称象的故事,然后我说曹冲用他的智慧解决了称象的问题,而你们的智慧绝对不亚于曹冲,学生自然兴趣盎然,而曹冲的船恰好就是今天讲的数学中的天平,也就是方程,这样整堂课的效果非常的好!而在讲《幂的运算》一课时,我又给同学们讲述了阿凡提还金币的故事,这样的故事情境,既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也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小学语文教学的情境创设技巧

小学语文教学的情境创设技巧情境教学在近几年已经受到广大教师的关注,并且已经在教学中得到应用。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教师应当从实际的教学内容出发,结合学生的特点,创设有效的情境,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一、借助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而语文知识相对来说比较抽象,对于小学生而言难度较大。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样化的形式来呈现抽象的知识,这样能够使知识更加形象生动,同时也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讲解《迷人的九寨沟》这篇课文的时候,很多学生都没有去过九寨沟,对于九寨沟的迷人景象缺乏直观的认识。
此时,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来呈现九寨沟的美丽景色,通过视频、图片等形式来呈现九寨沟的迷人之处。
这样能够让学生对九寨沟有更加深刻的认识,进而产生学习的兴趣。
当然,在利用多媒体来创设教学情境的时候,教师也应当注意控制好节奏,避免学生只关注图片而忽略课文内容。
二、结合实际生活创设教学情境语文知识来源于实际的生活,同时又服务于实际的生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从实际的生活出发来创设教学情境,这样能够使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来学习语文知识,进而更好地感受到语文知识的实用性。
例如,在讲解《比尾巴》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提前准备一些动物尾巴的图片或者实物,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看。
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又如,在讲解《小壁虎借尾巴》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对话表演。
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课文情境中去,同时也能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有很多,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和应用。
三、通过角色扮演来创设教学情境小学生具有很强的表演欲望,他们喜欢扮演不同的角色来进行表演。
巧用情境教学,点亮小学数学课堂

巧用情境教学,点亮小学数学课堂一、引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
通过将数学知识与生活中的实际场景相结合,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情境教学的实施方法及其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案例。
二、情境教学的概念情境教学是一种以真实或模拟情境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旨在帮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在数学教学中,情境教学不仅可以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还能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自主探究。
三、情境教学的实施步骤选择适合的情境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兴趣和认知水平,选择与数学知识相关且有趣的情境。
例如,可以使用超市购物、运动会计时等生活场景。
设计教学活动针对所选情境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
例如,在超市购物的情境中,可以设置购物清单,让学生计算总价、找零等。
引导学生参与教师应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参与到情境中来,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解决方法,使其在互动中学习。
总结与反思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应带领学生总结所学的数学知识,并反思在情境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这样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四、实际案例案例1:超市购物情境设置教师在课堂上利用真实的购物清单和超市价格标签,营造出一个购物的情境。
活动设计学生分组,每组领取一份购物清单和一些虚拟的现金,要求他们在“超市”中购买所需物品,并计算出总价和找零金额。
参与引导教师巡视各组,观察学生的计算过程,适时提出问题,如:“你是如何确定可以购买哪些物品的?”或“如果预算只有50元,你会如何选择?”总结反思活动结束后,学生分享各自的选择和理由,教师总结购买和计算的技巧,以及预算管理的重要性。
案例2:运动会计时情境设置以运动会为主题,设置一个短跑比赛的情境。
活动设计学生分组进行短跑比赛,并用秒表记录每位同学的跑步时间。
然后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计算平均速度和差值。
参与引导通过讨论比赛的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快速与慢速”的原因,并引导他们计算区间时间和平均速度。
语文课堂创设情境案例

语文课堂创设情境案例
在语文课堂上,创设情境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以下是一些语文课堂创设情境的案例:
1. 作文课:在作文课上,老师可以创设一个情境,让学生以该情境为灵感写作。
例如,如果主题是“春天”,老师可以创设一个春天的景色场景,让学生以此为灵感写作。
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和兴趣。
2. 阅读课:在阅读课上,老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所读文章的内容。
例如,老师可以创设一个虚构的故事情节,然后让学生根据该故事情节进行角色扮演或续写。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文言文课:在文言文课上,老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语法和用法。
例如,老师可以创设一个古代情景,让学生以文言文进行对话和交流,从而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用法。
4. 修辞课:在修辞课上,老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修辞手法。
例如,老师可以创设一个虚构的对话场景,然后让学生分析该场景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尝试运用同样的手法进行写作。
这些情境的创设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创设课堂情境的方法

创设课堂情境的方法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传递知识的重要环节,而创设合适的课堂情境对于提高教学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几种创设课堂情境的方法,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故事情境法故事情境法是一种基于故事情节的创设课堂情境的方法,通过将学习内容融入一个精心构建的故事中,引导学生融入情境,增强他们的学习体验。
教师可以选择一个与学习内容相关的故事,将故事中的角色、事件、情节与学习目标相结合,使学生在情境中主动思考与探索。
例如,在教授数学知识时,可以编写一个数学竞赛的故事,让学生在故事中体验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
二、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法是一种通过让学生扮演特定角色的方式来创设课堂情境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与沟通能力。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给予每个小组一个特定的角色,并设定相应的情景,让学生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学习和解决问题。
例如,在讨论环保话题时,可以让学生扮演政府官员、环保志愿者、企业代表等角色,就环保政策的制定与执行进行角色扮演。
三、实地考察法实地考察法是一种将课堂知识应用于实践中的方法,通过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参观实际场景,让学生亲身体验与应用所学知识。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增强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工厂、农田等地,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解说和讨论。
例如,在学习地理知识时,可以带学生去实地考察地貌特征,让他们亲眼见到并感受地理知识的应用。
四、问题情境法问题情境法是一种通过提出问题和情境,激发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可以在课堂中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并将问题与学习内容紧密结合,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讨论。
这种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分析思维和创新思维。
例如,在学习科学实验时,可以提出一个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并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和寻找解决方法,从而培养他们的实验设计和问题解决能力。
创设情景教学 提升课堂效果

创设情景教学提升课堂效果教学是一项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创新的工作,而创设情景教学就是一种能够提升课堂效果的教学方法。
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通过创造生动、具体的场景来引导学生学习,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体验知识,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本文将就创设情景教学的重要性、实施方法以及优势进行探讨。
一、创设情景教学的重要性创设情景教学能够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从而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和理解。
通过创设相关的情景,学生可以在虚拟的场景中感受和体验相关知识,这样能够使得知识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情景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真实的情景中,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主动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学生在参与情景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更深入地思考、探究,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创设情景教学也能够促进学生的合作与交流。
在情景教学中,学生需要相互合作,共同解决问题,这样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1.选取适当的情景在进行情景教学时,教师首先需要选取与所要教授的知识相关的适当情景。
这个情景应当具体生动,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愿意主动参与其中。
2.设计教学活动根据选取的情景,教师需要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使得学生能够在情景中体验到所要学习的知识。
这些教学活动应当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让学生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引导学生思考在情景教学中,教师的角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当是学生思维的引导者。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情景中思考、探索,促使他们从实际情境中去发现和理解知识。
4.及时反馈在情景教学过程中,及时的反馈对学生的学习非常重要。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积极的鼓励与肯定,也可以对学生的不足之处进行指导,帮助他们提高。
创设情景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在真实的场景中,学生能够更加容易地理解和接受知识,从而加深对知识的记忆。
创设情景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小学语文课堂创设教学情境的技巧

在小学语文课堂创设教学情境的技巧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环节,而创设教学情境是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语文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下面将介绍一些在小学语文课堂创设教学情境的技巧。
一、根据教材内容创设情境语文教材中蕴含了丰富的情境,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创设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体验、认知和表达。
在教授古诗词时,可以通过介绍唐诗宋词的社会背景、历史典故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古诗词的创作背景和内涵,从而更好地理解和鉴赏古诗词。
二、利用多媒体设备创设情境在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创设各种情境。
比如在学习古代诗词时,可以播放一些描绘古代诗词背景的画面或音乐,使学生身临其境,进一步理解和感悟诗词的意境。
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口语、视听等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三、通过角色扮演创设情境角色扮演是一种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创设方式,可以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体验并模仿生活中的角色。
比如在教授古代散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古代文人、士子等角色,让他们感受古代社会的风貌和人文情怀,提高他们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四、组织实地考察创设情境语文教学注重学以致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创设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情境。
比如在学习古代诗词时,可以组织学生前往园林、名胜古迹等地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感受自然风光和古迹文化,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和体验诗词意境。
五、利用游戏活动创设情境游戏是小学生喜爱的活动,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语文游戏,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比如在学习古代诗词时,可以设计一些古诗词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古代诗词,增强他们对古代诗词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六、注重情感体验创设情境语文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
巧设问题情境(5篇材料)

巧设问题情境(5篇材料)第一篇:巧设问题情境巧设问题情境---开启小学生“心有灵犀一点通”的金钥匙保太中心小学李国祥孔祥海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施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
”这就是说,学生只有在强烈的学习动机驱使下,才会对学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而通过巧妙提问,创设悬念的情境,可以造成学生渴望、追求的心理状态,激发学习的兴趣,使教材紧扣学生的心弦,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发展的今天,巧设问题情境更是教学最优化的必由之路,尤其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灵活多变的问题创设激发学生的探究性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课堂在巧设的问题情境与师生教学互动中衔接、延伸、扩大,幻化成课文中的各种意境,小学生就很容易出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局面,使课堂具有更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使课堂更能呈现小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
我曾经在保太镇教研室组织的一次低年级教学观摩中,欣赏了《新乌鸦喝水》的寓言故事教学活动。
《新乌鸦喝水》说的是有三只小乌鸦比赛看谁先喝到小口径瓶子里的水。
其中两只小乌鸦按照老前辈的办法,忙忙碌碌到处找石子提升水位。
第三只小乌鸦却独辟捷径,叼来一根空心麦杆插进瓶子里,轻轻松松地就喝到了水。
听完故事,那位老师问小学生:“听完这个故事,你最想对两只乌鸦说什么呢?”小学生面露难色,小手都懒得举起来,不知道要对乌鸦说什么。
教师的目的是想让小学生明白两只乌鸦不动脑筋,所以输给了第三只乌鸦。
由于问题涉及的面较大,较笼统,小学生们难以回答清楚,好在那位老师及时灵活的调整了问题:“看完故事以后,你觉得哪只乌鸦喝水的办法更加好?为什么?”话音刚落有的小学生就说开了,有个小学生懂了:“第三只乌鸦的办法好,她动脑筋了,跟老乌鸦的办法不一样,他赢了。
”两次提问的不同导致了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
在语文课堂中创设情境导入的几种做法

在语文课堂中创设情境导入的几种做法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的吸引住。
”由此可见,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要想达到“课伊始,趣即生”的效果,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其较快进入学习状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就必需讲究课堂导入的艺术,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的吸引住。
可老师们多数采用直入主题式导入,它虽简洁明了,不浪费时间,但比较平淡,缺少激发因素,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因此,为了让课堂充满活力,教师在教学每一篇新课文时,都必须把握课文特点,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征,运用喜闻乐见的导入形式导入新课,让“开场白”不再苍白。
所以我认为,要让学生更快地进入课文,创设情境导入是名副其实的一把“金钥匙”!下面我针对小学语文课堂中创设情境导入谈一谈自己的拙见:一、用游戏创设情境法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
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也就成了负担。
”小学生都喜欢做游戏,创设一个与学生知识背景密切相关,又是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情境,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自主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策略去体验和理解知识,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探索。
“只管学习不玩耍,聪明的孩子也变傻”。
“玩”可以说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在导入新课时,根据学生爱玩的心理特点,采用游戏导入新课的方法,发挥他们好嬉戏、善表现的天性,使他(她)们学得开心愉快,自然而然地走进新课,达到寓教寓乐的效果。
在教学《蝙蝠和雷达》一课时,我设计了一个贴鼻子游戏导入新课的:我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缺少鼻子的大头娃娃,然后用红领巾蒙住两个学生的眼睛,分别让他们来“贴鼻子”。
结果一个学生把鼻子贴到了娃娃的嘴巴上,另一个则贴到了眉梢上。
其他同学都笑得前俯后仰,课堂上乐成一团。
我接着问:“现在请大家想一想,为什么他俩都贴错了?”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因为他们的眼睛被蒙住了,看不见呗!”我又说:“那么,蝙蝠在漆黑的夜里为什么能自由地飞行呢?飞机在漆黑的夜里为什么能安全地飞行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蝙蝠和雷达》,课文将会告诉我们答案。
教学情境创设技巧

教学情境创设技巧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对于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学情境就像是一座桥梁,能够将抽象的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连接起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新知识。
那么,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呢?以下是一些实用的技巧。
一、联系生活实际生活是知识的源泉,许多学科的知识都与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与生活实际相关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比如,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购物的情境,让学生在模拟购物的过程中学习计算价格、找零等知识;在物理教学中,可以创设家庭电路的情境,让学生了解电路的组成和安全用电的知识;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创设旅游的情境,让学生在描述旅游经历的过程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利用故事和案例故事和案例具有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的特点,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故事或案例来创设教学情境。
例如,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讲述历史人物的故事,让学生在了解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和思想的过程中,感受历史的魅力;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可以引入社会热点案例,让学生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在化学教学中,可以讲述化学实验中的意外事故案例,让学生在了解事故原因的过程中,增强安全意识。
利用故事和案例创设教学情境,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借助多媒体资源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教师可以借助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资源来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更加直观、生动的学习体验。
比如,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播放世界各地的自然风光视频,让学生在欣赏美景的过程中,了解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在生物教学中,可以展示细胞结构的图片和动画,让学生更加清晰地了解细胞的组成和功能;在音乐教学中,可以播放经典的音乐作品,让学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感受音乐的魅力和情感表达。
情境教学法,让小学语文课堂绽放魅力

情境教学法,让小学语文课堂绽放魅力嘿,你们知道吗?我觉得我们的语文课就像一个神奇的魔法世界。
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老师常常会给我们创造各种各样好玩的情境。
有一次,老师讲《曹冲称象》的故事,她把教室变成了古代的皇宫。
老师穿着古代的衣服,就像一个皇后。
我们也都戴上了自己做的帽子,变成了大臣和宫女。
老师一边讲着故事,一边让我们想象自己就在皇宫里,看着曹冲怎么想办法称大象。
我们都觉得好有趣啊,好像真的回到了古代一样。
还有一次,老师讲《美丽的秋天》这篇课文。
她把教室布置得像一个秋天的森林,有黄色的树叶、红红的苹果,还有金色的稻穗。
我们走进教室,就像走进了秋天的童话世界。
老师让我们闭上眼睛,听她描述秋天的美景。
我们仿佛能听到风吹过树叶的声音,闻到苹果的香味。
然后老师让我们睁开眼睛,用自己的话说说看到的秋天是什么样子的。
大家都积极地举手发言,有的说秋天像一幅画,有的说秋天像一首诗。
我们还演过课本剧呢。
有一篇课文叫《狼和小羊》,老师让我们分成小组,自己准备道具和服装,把这个故事演出来。
我们有的当狼,有的当小羊,还有的当旁白。
大家都很认真地排练,想把最好的表演带给大家。
演出的时候,我们都沉浸在故事里,好像自己真的变成了狼和小羊。
通过演课本剧,我们不仅更加理解了课文的内容,还锻炼了我们的表演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老师还会带我们去外面观察大自然。
有一次,我们学习描写春天的课文。
老师就带我们来到公园,让我们看看春天的花朵、小草和小鸟。
我们一边观察,一边用笔记下自己看到的和感受到的。
回到教室后,我们就把自己的观察写进作文里。
这样的作文写起来可轻松啦,因为我们都是亲眼看到、亲身感受到的。
我觉得我们的语文课堂就像一个充满魅力的花园,每一朵花都有自己的美丽。
在这个花园里,我们快乐地学习,茁壮成长。
我希望我们的语文课能一直这么有趣,让我们在情境中感受语文的魅力。
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情境设置的技巧

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情境设置的技巧语文课堂中情境的设置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情感体验至关重要,一个好的语文课堂需要在情境设置上下勾当功夫。
以下是几种有用的技巧:一、用实物营造情境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实物来营造情境,如用一个瓶子、一只小动物、一颗干果等等来启发学生的想象和情感体验。
在讲故事或课文时,颠覆学生的认知,打破学生的经验之前,我们可以用实物去引出问题或打出悬念,使故事更加生动有趣,促进学生思考和探究。
二、充分利用课本图片在课本中,每个单元都有配图,而且这些图片质量、造型、色彩等都非常集中、准确地展现出了所学语言和情境。
教师可以运用课本图片辅助阅读,利用图片来让学生体验、感悟和理解课文的故事情节和主题内涵,同时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三、用视频资源丰富情境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师可以利用优秀的影视作品或网络短视频来丰富教学的情境。
这样,在讲授故事或课文时,可以用影视作为情境载体或情感体验工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鉴赏能力。
四、创造虚拟情境教师可以通过各种虚拟展示方式,以音乐、动画、声音、影像等媒介,创造出极具吸引力和感染力的虚拟情境,在一瞬间激发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强烈体验感和批判思维能力,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和文化修养。
五、利用情景模拟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情景模拟的方式来增加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关注度与认知度,如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某个情景,尝试表达不同的语言和情绪,让学生在情景中更好地感受和体会语言的运用与表达,快速理解和吸收语文知识。
综上所述,情境设置是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我们可以尝试以上几种技巧,以此激励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增长的能力和水平,让语文学习变得更加轻松愉快。
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情境设置的技巧

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情境设置的技巧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情境设置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参与学习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情境设置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果。
以下是语文课堂情境设置的一些技巧和方法。
1. 以情境引入新知识:在课堂开始时,可以通过一些图片或视频展示引入新的知识内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去了解和探索。
2. 以情境展开故事:讲故事是语文课堂常用的教学方法,可以通过设置故事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角色扮演,亲身体验故事中的情节,进一步理解故事的内涵。
3. 以情境创设问题:在引入新知识后,可以通过提出一些问题来创设情境,让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还可以让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逐步引入相关知识。
4. 以情境设计角色扮演:可以设计一些角色扮演的情境,让学生在角色中体验语言运用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体验。
5. 以情境设置讨论活动: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设置讨论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分享自己的想法,激发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6. 以情境创设阅读环境:在阅读课堂中,可以通过摆放一些相关的道具或布置一些相关的环境,营造出与阅读材料相关的氛围,使学生更加投入阅读,并更好地理解和体验文本。
7. 以情境设计游戏活动:可以通过设计一些游戏活动,如语言游戏、拼图、猜谜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和应用所学的语文知识,使学习变得更加轻松有趣。
8. 以情境进行写作训练:在写作课堂中,可以通过设置一些写作情境,如仿写、写作启发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运用语言进行写作。
9. 以情境进行演讲训练:在演讲课堂中,可以设计一些演讲情境,让学生围绕特定的话题进行演讲,激发学生的演讲兴趣和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技巧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技巧一、创设课堂情境的方法1. 利用语言创设教学情境作为一名教师,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一名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能运用清晰、生动、幽默、形象的教学语言,可以更好的调动课堂的学习气氛,加深学生的印象,使学生记忆深刻,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在讲授知识时可以加入生活化元素,以利于学生的理解和吸收。
学生是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
因此,教师一定要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并要善于利用语言创设教学情境。
2. 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创设教学情境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多媒体教学技术能够将抽象的知识变得更为具体化、形象化,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因此,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来创设教学情境。
比如在学习《咏柳》这首诗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展示春天的景象,展示柳树的图片,播放有关春天的音乐等。
这样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的内容和情感。
3. 利用游戏创设教学情境小学生具有爱玩的天性,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利用游戏来创设教学情境。
比如在学习汉字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汉字接龙的小游戏。
又如教师可以利用表演的形式来创设情境,小学生都具有好动、好表演的特点,他们通过自己表演来体会情境,可以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在学习《乌鸦喝水》这篇课文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进行表演,在表演中体会乌鸦的心情、行为等,这样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二、创设课堂情境的技巧1. 把握好情境创设“度”的问题情境创设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但是,如果教师所创设的情境过于花哨或者过于复杂,就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教学效果。
因此,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一定要把握好度的问题。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来创设教学情境,要注重情境的真实性、形象性和生动性,同时还要注重情境的难易程度和复杂程度。
创设课堂情境的方法

创设课堂情境的方法在教育教学中,创设合适的课堂情境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还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
那么,我们如何创设一个优质的课堂情境呢?以下是一些方法供参考:1. 利用多媒体技术现代科技的发展为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为教学注入更多的活力和趣味性。
教师可以通过投影仪展示生动形象的图片、视频等资料,从而直观地展示知识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 创设问题情境提问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师可以通过讲述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或者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主动思考,还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利用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可以将学生置身于一个虚拟的场景之中,让他们更好地体验和理解所学知识。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角色扮演的游戏或活动,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互动和对话来体验不同角度的情境,从而深入理解所学知识。
4. 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共同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相互讨论、交流思想,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5. 利用实践性任务将学生置身于实践性任务中是创设课堂情境的有效途径之一。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践性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究问题、掌握知识。
通过实践性任务,学生不仅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还能够培养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创设一个优质的课堂情境是教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教师们应该不断探索和尝试各种方法,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和更好的体验。
相信通过不懈的努力,我们一定可以创设一个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课堂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茁壮成长。
巧设激情导语,“点燃”课堂

巧设激情导语,“点燃”课堂巧设导语,历来是体现语文教学艺术和匠心的重要手段,设计得好,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对师生的交流以及师生与文本的对话,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我在实施语文教学的过程中,特别注意了从巧设导语入手优化课堂教学的实践。
现记下点滴收获,以积累自己的教学体验,并与大家分享。
1、用热情洋溢的语言,创设感情氛围;烘托文本的光彩,自然巧妙地融进文本。
教学七年级语文课《音乐巨人贝多芬》,我是这样设计导语的:“厄运,它只能增加我生命的强度,而不能淡化我生命的色彩!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贝多芬!一个用坚强击败苦难的伟大灵魂,一个永远像最美的交响乐一样动人的灵魂!今天,让我们从贝多芬音乐的辉煌殿堂走下来,走进贝多芬的真实生活,走进他的家里去,去看看他!—来,我们敲开他的家门!——开门的是他家的女佣(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朗读课文)这段导语充满对课文主人公的崇敬之情,点明了贝多芬生命的崇高意义,以此为情感出发点,导入课文“走进他的生活,了解生活中他那坚强的灵魂”,并自然进入朗读,自然而巧妙,为本课的学习创设了生动的情境和浓浓的艺术情感氛围。
我的教学后记是这样写的:美丽的开头奠定了整个课堂成功的一半,巧妙的导入使学习主体与文本融为一体,教学流程顺利自然,就像贝多芬音乐中如歌的行板。
课堂开头创设的氛围,奠定了整堂课的感情基调,确定了整堂课的教学语言风格,极大的增强了课堂教学的美感和愉悦感,语文课堂的人文性和艺术性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2、用凝练准确而富有感性的语言,串联同类课文,既凸显单元教学重点,又突出了各篇的特有价值。
例如,七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是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编排的,在学习本单元第三课时,我这样导入新课:“第二单元的学习,我们一直沉醉在一种崇高的情感之中——热爱祖国的情绪!有——国难当头,强敌践踏之时,借黄河颂扬民族精神,激发奋起反抗保家卫国的壮阔诗篇《黄河颂》;有痛失国土、沦为囚徒的沦陷区人民对祖国深深的眷恋——细致委婉的《最后一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巧设情境点亮课堂
————————————————————————————————作者:————————————————————————————————日期:
巧设情境点亮课堂-教师教育论文
巧设情境点亮课堂
文/卓景芳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人们在学习上最积极最重要的因素。
”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如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情感,让学生主动参与活动,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这是至关重要的。
正如花儿开放需要温暖的阳光一样,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开发需要教师设定生动有趣的情境。
在美术教学中,那么如何搞好“情境教学”呢?
一、运用多媒体,展现情境
小学生活泼好动,乐于接受新奇、趣味性强的事物。
心理学研究表明:动态的事物比静态的事物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
利用多媒体设计生动、新颖的动画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因此,在美术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遵循趣味性和针对性的原则,根据新课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实际,巧妙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如我在上二年级的《海底世界》一课时,就利用多媒体创设了一个美丽而神奇的海底世界,蔚蓝的大海、各种各样美丽的热带鱼以及形态各异的海底生物,这些生动具体的感性形象牢牢地锁住孩子们的视线,伴随着空灵美妙的旋律,孩子们似乎已置身其中化身为一只只畅游海底的鱼儿……鲜艳的色彩,生动的形象,美妙的旋律,开启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只有这样才能动之以情、让其积极参与、快乐地学。
二、讲述故事,创设情境
故事是孩子们的最爱,也最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抓住孩子爱听故事这个特点,巧妙的创设情景。
用故事串联教学中的几个切入点,从而让孩子在倾听中轻松地学习。
感染他们幼小的心灵,从而健康发展。
在上一年级《小人国》一课时,我利用了故事启发。
我绘声绘色地和大家讲卢卡斯奇遇记的故事:小男孩卢卡斯被神奇的缩小枪击中后,身体变成只有蚂蚁那么大,他和蚂蚁们在一起开始了历险。
变小后的他发现原来熟悉的生活环境竟然如此神奇,小草像树那么高,茶杯可以当成游泳池了……孩子们渐渐进入故事情节,注意力高度集中。
故事情节的描述不仅在第一时间抓住学生们的注意力,让他们在最快的时间里,投入到美术学习中,还在孩子们的脑海里刻画上了一幅幅大小错位的别样画面,为接下来的教学内容作了很好的铺垫。
三、语言引导想象情境
低段的学生天真活泼,喜欢无边无际的想象,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巧设童话情境,用童话情境激发他们的想象思维,让他们在奇思妙想的童话世界中随心所欲的想象。
如:一年级美术《软绵绵的云》一课中的启发想象环节,我让同学们轻轻的闭上双眼,在宫崎骏《天空之城》的音乐声中,我用语言将孩子们带入童话情境,“我们起飞啦!朝着蓝天飞去,我们越飞越高,近了!近了……呀!这就是美丽的云朵世界呀!云朵的城堡,云朵的大桥,云朵的游乐场,云朵的学校……太神奇啦!让我们一起踏上这奇妙的世界吧!轻轻的踩一踩,什么感觉?软软的,暖暖的……继续往前走!你还看到了什么?遇到谁?你还做了哪些事情?尽情的畅游去吧!”……此刻所有的孩子都畅游在自己的云朵世界里,教室里唯有音乐声缭绕。
这一个个画面,多么精彩呀!不是吗?
四、道具演示体会情境
多媒体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教师可以通过在电脑上演示视频、音乐、图片、文字等辅助完成教学任务。
多媒体课件已经成为现代课堂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而传统的自制教具似乎受冷落了,但自制教具,有着直观性、形象性、可操作性等特点,其教学效果无法被替代,如果能将自制教具和多媒体课件进行优化组合,可使教学效果最大化。
《小雨沙沙》一课中,为了突破动物、植物的拟人表现手法这一重点,我创设了一个道具演示的情境,出示一朵花朵教具进行直观演示,拟人的具体手法就是添加表情和动作,我先示范为小花贴上眼睛,和张开的嘴巴,表现小花喝着甜甜雨水的快乐心情。
然后启发同学们想象还可以给它加上什么不同的表情呢?“眯着眼睛的”“一只睁着,一只闭着的”“歪着嘴的”同学们争着答道,“贴的位置还可以不一样吗?”“嘴巴贴左边,眼睛贴右边”“嘴巴在上面”……我按照孩子们的指示为其改变位置,在轻松快乐的笑声中,孩子们感知理解了五官位置与花朵动态间的关系,接着我请几位同学上来为小花摆出不同的动作(这花的花径和叶子都是铁丝穿的,可以随意摆弄),一时间,扭动的舞蹈动作、两片叶子相拥的动作,手(叶子)接雨水的动作……生动活泼的拟人形象一一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一年级的学生,处在“样式化前期”,美术基础还是幼儿水平,语言表达的时候说得非常到位,一旦动手表现就未必那么回事了。
所以在唤醒了学生对雨景的记忆后,应该安排具体的画法指导。
本课中创设的实物道具情境,能帮助孩子们直观形象的理解拟人手法,并激发其表现的欲望。
由此可见,情境在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教学活动“化平淡为神奇“的催化剂。
情境创设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
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学生从教科书中解放出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学习过程中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使教学活动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教师只有创设适当的情境,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使学生融入快乐的课堂中,才能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鼎市桐南小学(慈济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