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秋苏教版语文七上第17课夏练习题
2019年精选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十七 夏苏教版课后练习含答案解析第三十九篇
![2019年精选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十七 夏苏教版课后练习含答案解析第三十九篇](https://img.taocdn.com/s3/m/c800968d4028915f804dc28c.png)
2019年精选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十七夏苏教版课后练习含答案解析第三十九篇第1题【单选题】下列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 )A、这时一轮圆月从东方冒出头来,向大地撒出土红色的光辉;山川、草原和沙漠沉浸在静谧之中。
B、油价电价齐齐上升,加之原材料成本居高不下,国内制造业开始酝酿今年下半年的新一轮提价。
C、蜻蜓有着停落枝头的潇洒,有着轻轻点水的优雅,有着捕食蚊蝇的绝技,还有着轻飞曼舞的倩影。
D、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教授卢洪刚的作品描绘的是牧童披蓑带笠、骑牛返家的场景,画面清雅、富有意趣。
【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选出下边分析不恰当的一项( )A、朱自清的《春》是一篇游记散文,写了作者春游的所见和感受,情景交融,形象而生动。
B、梁衡的《夏》,主要运用比较、对比的方法突出了夏天的热烈和紧张、急促的旋律,赞美了辛勤劳动的农民。
C、《济南的冬天》是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来写的。
D、《三峡》作者采用提纲挈领的笔法,描写了三峡风光,论时间,春、夏、秋、冬四季齐全;写景物,山、水、草、木面面俱到。
【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选出下列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 )A、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秘密的厚发。
B、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C、他们早起晚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了风。
D、“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A、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
(比喻喧嚣嘈杂)B、大概,春日融融,秋波澹澹,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
(形容和睦快乐的样子)C、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表明特征的记号)D、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
(柔和优美的舞蹈)【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面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修改全部正确的是( )披蓑带笠呼朋引伴细滋漫长轻飞曼舞花枝召展春日融融闲情逸致重岩叠障A、带(戴) 漫(慢) 召(招) 障(嶂)B、滋(渍)曼(慢)融(溶)致(至)C、带(戴) 曼(慢)召(招) 障(嶂)D、带(戴) 漫(慢) 融(溶)障(嶂)【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下列各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作为消费者,你是否想过,正是某些畸形的消费需求刺激了商业经营对生态的污染和破坏,从这个意义上说,消费者既是受害者,又是自己的加害者。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夏一课一练阅读题答案课课练习题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夏一课一练阅读题答案课课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ab9a9d80240c844768eaee56.png)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夏》一课一练阅读题答案课课练习题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夏》一课一练阅读题答案课课练习题第一部分:1.下列各组拼音中,无误的一项是( )(2分)A.芊芊(qi刓plainn) 迸发(b孿plainng) 澹澹(d刓plainn)B.黛色(d刓plaini)酿成(ni刓plainng) 主宰(z僜plaini)C、曼舞(m刓plainn) 匍匐(p慭plain) 细滋(z塡plain)D.磅礴(p俓plainng) 苦涩(s圽plain) 蒸腾(zh匼plainn)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1)春华秋实( ) (2)轻歌曼舞( )(3)春日融融( ) (4)秋波澹澹( )3.下列各句没有运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2分)A.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
B.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
C.他们早起晚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风了;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
D.“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4.“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种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下面哪些句子体现了这一特点( )(3分)A.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
B.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
C.(这时她们)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着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D.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
E.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
F.“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5.选词填空。
(5分)(1)我却要大声(A.称赞B.赞美C.赞扬)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
(2)金色(A.控制B.统治C.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A.飘B.吹C.飞)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香。
(3)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
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
[推荐学习]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7课《夏》校本作业 苏教版
![[推荐学习]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7课《夏》校本作业 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c404aeefd5bbfd0a795673eb.png)
夏班级:姓名:一、积累与运用1. 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依次写出相应的汉字。
(自编A)宽阔的黄河突然流经一个xiázhǎi的悬崖,顿时,所有的水流聚集在一起,飞泻而下,溅起2.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自编A)()A.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种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
B.“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C.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
D.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选编A)()A.李丽的动人事迹,经过老师的大事渲染....,传遍了校园每个角落。
B.大家都忙得火烧屁股了,你却又闲情逸致....在这遛狗。
C.新的初中语文教材经过改头换面....,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很受学生欢迎。
D.王强参加男子200米预赛,听到发令枪响,就像惊弓之鸟....一样飞跑。
二、阅读理解(一)阅读文言文《王右军诈睡》,完成第10—13题。
(14分)王右军①年减十岁②时,大将军③甚爱之,恒置帐中眠。
大将军尝先出,右军犹未起。
须臾,钱凤④入,屏⑤人论事。
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
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佯吐污头面被褥,诈孰眠。
敦论事造半,方忆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不得不除之!”及开帐,乃见吐唾纵横,信其实熟眠,于是得全。
于时人称其有智。
【注释】①王右军:即王羲之。
②减十岁:不满十岁。
③大将军:晋朝大将王敦。
④钱凤:为王敦的参军,助敦叛晋,后被杀。
⑤屏:通“摒”,让手下退出。
4.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6分)(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大将军甚.爱之( ) 及.开帐( )诈.孰眠( ) 信其实.熟眠(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不得不除之.A. 至之.市B. 故时有物外之.趣C.是吾剑之所从坠D. 驱之别院5.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划一处。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7课夏同步练习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7课夏同步练习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4483650819e8b8f67c1cb9ec.png)
第17课《夏》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选出以下划线字读音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A.发髻 B.千钧一发 C.令人发指 D.发现答案:D解析:分析:D项“发”读fā,其他都读fà。
应选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多音字字音的把握情形。
2.以下划线字的注音全数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迸发(bènɡ)逸致(yì)急促(cù)B.磅礴(bánɡ)烘烤(hōnɡ)主宰(zǎi)C.贮满(chù)崩紧(bēnɡ)沸腾(fèi)D.匍匐(pū)黛色(dài)澹澹(dàn)答案:A解析:分析:B项中的“磅”应读pánɡ;C项中的“贮”应读zhù;D项中的“匍”应读pú。
应选A。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平常容易读错的字音的把握情形。
3.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说明无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仿佛炉子上的一锅水在慢慢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
(比喻喧嚣喧闹)B.可能,春日融融..,秋波澹澹,而夏呢,老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
(形容和睦欢乐的样子)C.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说明特点的记号)D.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
(柔和优美的舞蹈)答案:D解析:分析:A项中“沸腾”是指液体达到必然温度时急剧转化为气体,产生大量气泡;B项中“融融”形容暖和;C项中“标志”说明某种特点。
应选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的明白得。
4.选出下面句子修辞判定有误的一项( )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
A.排比B.比喻C.拟人D.夸张答案:D解析:分析:原句“棉苗、高粱玉米、瓜秧”三句组成排比,“举着喇叭筒”是比喻,“匍匐前进”是拟人。
没有利用夸张。
应选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修辞的判定。
5.选出下面诗句季节判定有误的()请写出以下古诗句中相对应的季节。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7《夏》练习 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7《夏》练习 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1310d7702f60ddccda38a090.png)
本文档仅供文库使用。
百度文库是百度发布的供网友在线分享文档的平台。
百度文库的文档由百度用户上传,需要经过百度的审核才能发布,百度自身不编辑或修改用户上传的文档内容。
网友可以在线阅读和下载这些文档。
百度文库的文档包括教学资料、考试题库、专业资料、公文写作、法律文件等多个领域的资料。
百度用户上传文档可以得到一定的积分,下载有标价的文档则需要消耗积分。
当前平台支持主流的doc(.docx)、.ppt(.pptx)、.xls(.xlsx)、.pot、.pps、.vsd、.rtf、.wps、.et、.dps、.pdf、.txt 文件格式。
《夏》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贮满()潺潺()芊芊()主宰( )匍匐( ) 黛色( ) 苦sè ( ) xuānlǜ( )2.选出下列各句中没有用修辞手法的一项()。
A.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秘密的厚发。
B.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C.他们早起晚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了风;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
D.“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3.从“轻飞曼舞、蜂飞蝶舞、磅礴、希望、赞美、春华秋实、春花秋月、灵秀之气、旺盛活力”中任选4个词语写一段话。
阅读下面的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
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
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
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
这时她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慢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遗憾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7《夏》练习 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7《夏》练习 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39a44a105727a5e9846a6112.png)
夏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
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
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夏天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
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pú fú)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
这时她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慢长,而是在暑气的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冲刺。
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
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
他们早起晚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了风;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
麦子打完了,该松一口气了,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1.给下列字组词:梁()粱()歉()镰()旋()淤()⎧⎨⎩⎧⎨⎩⎧⎨⎩2.在原文找出体现“五月人倍忙”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看文中的拼音,写出汉字:________________4.模仿文中画线句子,用相同的句式以“夏之色”、“冬之色”开头各写一个句子。
夏之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冬之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下面的横线上,用相同的句式续写两个句子。
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pú fú)前进的瓜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
6.“夏天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的含义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pú fú)前进的瓜秧,”运用了什么修辞,作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第2段是从哪两个方面来表现夏天紧张的旋律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结合选文,谈谈你对“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这句诗的理解。
初一语文第十七课试题及答案
![初一语文第十七课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988b77a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92.png)
初一语文第十七课试题及答案初一语文第十七课的课程即将结束,同学们要准备好语文第十七课试题来练习提升学习成绩。
以下是小编给你推荐的初一语文第十七课试题及参考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初一语文第十七课试题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污涩( ) 蜷伏( ) 怂恿( )惩戒( ) 怅然( ) 妄下断语( )2.请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三妹便怂恿着她去拿一只来。
(2)找了半天,却没找到。
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3)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这只小猫较第一只更有趣,更活泼。
B.妻道:“张妈,留心猫,它会吃鸟呢。
”C.隔了几天,李妈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D.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们接触了社会,开阔了视野。
B.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既能增长知识,又能丰富情感。
C.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是一个人事业成败的关键。
D.为防止再发生类似的伤害事故,政教处采取了很多安全措施。
5.下列句子的表达方式有误的一项是( )A.花白的毛,很活泼,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
(描写)B.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抒情)C.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记叙)D.我家养了好几次的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
(记叙)6.动物的语言是丰富多彩的。
根据示例,选择恰当的事物,仿写一个句子。
示例:从小猫的悲鸣中,我们读出被误解的凄凉。
7.文中的第三只猫被“我们”一家误解后蒙冤而死。
在生活中我们也难免误解别人或被别人误解,那么我们应如何对待呢?为此,班级开展了以“消除误解,真诚沟通”为主题的综合性活动,请你来完成以下任务。
(1)请你为这次活动设计一条宣传标语。
(2)生活中,你是否也曾经错怪别人或被人误解过?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叙述一下。
推荐学习K12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7课《夏》校本作业 苏教版
![推荐学习K12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7课《夏》校本作业 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142c3a27a300a6c30c229f7a.png)
夏班级: 姓名:一、积累与运用1. 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依次写出相应的汉字。
(自编A )宽阔的黄河突然流经一个xi ázh ǎi 的悬崖,顿时,所有的水流聚集在一起,飞泻而下,溅起2.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自编A ) ( )A .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种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
B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C .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
D .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选编A ) ( )A .李丽的动人事迹,经过老师的大事渲染....,传遍了校园每个角落。
B .大家都忙得火烧屁股了,你却又闲情逸致....在这遛狗。
C .新的初中语文教材经过改头换面....,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很受学生欢迎。
D .王强参加男子200米预赛,听到发令枪响,就像惊弓之鸟....一样飞跑。
二、阅读理解(一)阅读文言文《王右军诈睡》,完成第10—13题。
(14分)王右军①年减十岁②时,大将军③甚爱之,恒置帐中眠。
大将军尝先出,右军犹未起。
须臾,钱凤④入,屏⑤人论事。
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
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佯吐污头面被褥,诈孰眠。
敦论事造半,方忆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不得不除之!”及开帐,乃见吐唾纵横,信其实熟眠,于是得全。
于时人称其有智。
【注释】①王右军:即王羲之。
②减十岁:不满十岁。
③大将军:晋朝大将王敦。
④钱凤:为王敦的参军,助敦叛晋,后被杀。
⑤屏:通“摒”,让手下退出。
4.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6分)(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 大将军甚.爱之( ) 及.开帐( ) 诈.孰眠( ) 信其实.熟眠(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例句:不得不除之.A. 至之.市B. 故时有物外之.趣 C.是吾剑之所从坠 D. 驱之别院5.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划一处。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夏一课一练阅读题答案课课练习题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夏一课一练阅读题答案课课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0ad7fae4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71.png)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夏》一课一练阅读题答案课课练习题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夏》一课一练阅读题答案课课练习题第一部份:1.下列各组拼音中,无误的一项是( )(2分)A.芊芊(qi刓plainn) 迸发(b孿plainng) 澹澹(d刓plainn)B.黛色(d刓plaini)酿成(ni刓plainng) 主宰(z僜plaini)C、曼舞(m刓plainn) 匍匐(p慭plain) 细滋(z塡plain)D.磅礴(p俓plainng) 苦涩(s圽plain) 蒸腾(zh匼plainn)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1)春华秋实( ) (2)轻歌曼舞( )(3)春日融融( ) (4)秋波澹澹( )3.下列各句没有运用修辞方式的一项是( )(2分)A.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
B.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
C.他们早起晚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风了;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
D.“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4.“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种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下面哪些句子表现了这一特点( )(3分)A.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转动,在天地间升腾。
B.夏合法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
C.(这时她们)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着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D.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
E.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人,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
F.“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5.选词填空。
(5分)(1)我却要高声(A.称赞B.赞美C.赞扬)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日。
(2)金色(A.控制B.统治C.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A.飘B.吹C.飞)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香。
(3)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
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
2019年苏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十七 夏习题精选六十九
![2019年苏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十七 夏习题精选六十九](https://img.taocdn.com/s3/m/581c06714028915f804dc2df.png)
2019年苏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十七夏习题精选六十九➢第1题【单选题】下列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 )A、这时一轮圆月从东方冒出头来,向大地撒出土红色的光辉;山川、草原和沙漠沉浸在静谧之中。
B、油价电价齐齐上升,加之原材料成本居高不下,国内制造业开始酝酿今年下半年的新一轮提价。
C、蜻蜓有着停落枝头的潇洒,有着轻轻点水的优雅,有着捕食蚊蝇的绝技,还有着轻飞曼舞的倩影。
D、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教授卢洪刚的作品描绘的是牧童披蓑带笠、骑牛返家的场景,画面清雅、富有意趣。
【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面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修改全部正确的是( )披蓑带笠呼朋引伴细滋漫长轻飞曼舞花枝召展春日融融闲情逸致重岩叠障A、带(戴) 漫(慢) 召(招) 障(嶂)B、滋(渍)曼(慢)融(溶)致(至)C、带(戴) 曼(慢)召(招) 障(嶂)D、带(戴) 漫(慢) 融(溶)障(嶂)【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迸发(bènɡ)逸致(yì)急促(cù)B、磅礴(bánɡ)烘烤(hōnɡ)主宰(zǎi)C、贮满(chù)崩紧(bēnɡ)沸腾(fèi)D、匍匐(pū)黛色(dài)澹澹(dàn)【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选出下面诗句季节判断有误的( )请写出下列古诗句中相对应的季节。
①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②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③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④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A、夏冬秋春B、春夏秋冬C、冬春夏秋D、秋夏春冬【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选出下列划线字读音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A、发髻B、千钧一发C、令人发指D、发现【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选出对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A、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七课夏同步训练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七课夏同步训练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51f1a774650e52ea5418981e.png)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七课夏同步训练苏教版同步测控TONG BU CE KONG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主zǎi______贮.( )藏迸.( )发闲情逸zhì______磅礴.( )2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漩律沸腾喇叭春华秋实高梁承前启后积蓄蜂蝶遣憾细滋曼长蒸腾错别字改正3解释下边句中加点的词语。
(1)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
(2)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
(3)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
(4)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4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
(1)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
( )(2)“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 )(3)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
( )(4)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种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
( )5填空。
(1)古诗文中描写夏季景物的名句很多,请写出一句。
(2)“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是______代诗人______的__________一诗中的诗句。
一、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种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
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
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
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
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子的香味。
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夏一课一练阅读题答案课课练习题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夏一课一练阅读题答案课课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4828b080a8956bec0875e391.png)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夏》一课一练阅读题答案课课练习题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夏》一课一练阅读题答案课课练习题第一部分:1.下列各组拼音中,无误的一项是( )(2分)A.芊芊(qi刓plainn) 迸发(b孿plainng) 澹澹(d刓plainn)B.黛色(d刓plaini)酿成(ni刓plainng) 主宰(z僜plaini)C、曼舞(m刓plainn) 匍匐(p慭plain) 细滋(z塡plain)D.磅礴(p俓plainng) 苦涩(s圽plain) 蒸腾(zh匼plainn)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1)春华秋实( ) (2)轻歌曼舞( )(3)春日融融( ) (4)秋波澹澹( )3.下列各句没有运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2分)A.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
B.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
C.他们早起晚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风了;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
D.“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4.“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种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下面哪些句子体现了这一特点( )(3分)A.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
B.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
C.(这时她们)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着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D.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
E.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
F.“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5.选词填空。
(5分)(1)我却要大声(A.称赞B.赞美C.赞扬)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
(2)金色(A.控制B.统治C.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A.飘B.吹C.飞)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香。
(3)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
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
2019-2020学年度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十七 夏]习题精选[含答案解析]九十五
![2019-2020学年度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十七 夏]习题精选[含答案解析]九十五](https://img.taocdn.com/s3/m/96648b4f02020740be1e9b90.png)
2019-2020学年度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十七夏]习题精选[含答案解析]九十五第1题【单选题】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迸发(bènɡ)逸致(yì)急促(cù)B、磅礴(bánɡ)烘烤(hōnɡ)主宰(zǎi)C、贮满(chù)崩紧(bēnɡ)沸腾(fèi)D、匍匐(pū)黛色(dài)澹澹(dàn)【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A、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
(比喻喧嚣嘈杂)B、大概,春日融融,秋波澹澹,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
(形容和睦快乐的样子)C、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表明特征的记号)D、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
(柔和优美的舞蹈)【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选出下边分析不恰当的一项( )A、朱自清的《春》是一篇游记散文,写了作者春游的所见和感受,情景交融,形象而生动。
B、梁衡的《夏》,主要运用比较、对比的方法突出了夏天的热烈和紧张、急促的旋律,赞美了辛勤劳动的农民。
C、《济南的冬天》是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来写的。
D、《三峡》作者采用提纲挈领的笔法,描写了三峡风光,论时间,春、夏、秋、冬四季齐全;写景物,山、水、草、木面面俱到。
【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列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 )A、这时一轮圆月从东方冒出头来,向大地撒出土红色的光辉;山川、草原和沙漠沉浸在静谧之中。
B、油价电价齐齐上升,加之原材料成本居高不下,国内制造业开始酝酿今年下半年的新一轮提价。
C、蜻蜓有着停落枝头的潇洒,有着轻轻点水的优雅,有着捕食蚊蝇的绝技,还有着轻飞曼舞的倩影。
D、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教授卢洪刚的作品描绘的是牧童披蓑带笠、骑牛返家的场景,画面清雅、富有意趣。
【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选出下列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 )A、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秘密的厚发。
初一语文第四章17课随堂习题(苏教版)
![初一语文第四章17课随堂习题(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9d94f601f8c75fbfc67db27d.png)
初一语文第四章17课随堂习题(苏教版)初一语文第四章17课随堂习题(苏教版)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濒( )危獏( ) 上林苑( ) 翌( )日栖( )息繁衍( ) 孤僻( ) 璀璨( )哺( )乳分娩( ) 笨拙( ) 仔( )熊猫2.选词填空。
(1)大熊猫长相俊俏,神态________(温顺、温和、温驯),给人以优美、活泼的感受。
(2)它的听觉非常________(机敏、灵敏、灵活、机灵),受到惊扰时,就非常________(机敏、灵敏、灵活、机灵)地攀上高高的树梢,躲藏起来。
(3)别看它笨重肥大,走路摇摇晃晃,爬起树来却挺________(聪明、高强、高明)。
(4)我国已建立了13个以保护大熊猫为主的自然保护区,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保护措施,细心________(保护、维护、呵护),以拯救这一濒危物种。
3.解释词语并造句。
(1)乐不可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璀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选出加粗字解释与例词相同的项。
(1)例:漫不经心A.漫山遍野B.漫无目的熊猫却小得出奇,体重只有0.1~0.15公斤,像只小老鼠,仅相当于母体重量的千分之一,因此不易成活。
说明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力题7.阅读理解。
大熊猫体态丰满,四肢粗壮,尾巴短秃,毛色奇特,头和身躯乳白色,而四肢和肩部黑色,头上有一对整齐的黑耳朵,还有两个黑眼眶,很像戴着一副八字形的黑眼镜。
①大熊猫长相俊俏,神态温驯,给人以优美、活泼的感受。
随着我国同世界各国人民日益广泛的友好来往,大熊猫作为友好使者,频频出访,轰动了全世界。
许多国家以能够获得中国政府所赠送的大熊猫为殊荣。
大熊猫就像一颗璀璨的东方明珠,给这些国家的动物园增添了华夏异彩。
2016秋苏教版语文七上第17课夏练习题
![2016秋苏教版语文七上第17课夏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37a04f08c1c708a1294a44a0.png)
《夏》随堂练习一、积存与运用二、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不但要会写会读,还要学会利用)三、芊芊细草( ) 主宰( ) 黛色( ) 磅礴( ) 贮满( )四、春日融融( ) 匍匐( ) 迸发( ) 绷紧( ) 挥镰( )五、 2.找出下列词语中的4个错别字,并加以更正。
漩律沸腾哄烤春华秋实喇叭高梁积蓄峰蝶遗憾细滋慢长蒸腾继往开来错别字纠正3.说明下列加点的词语。
(1)芊芊:(2)黛色:(3)磅礴:(4)春华秋实:(5)春日融融:4.填空。
《夏》的作者是__________,课文第一段是全文的__________,第二、三段写夏天是__________的,第四段写夏天__________的旋律,第五段写___________。
5.体会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表达作用。
(词义要放在语境中明白得)二、阅读。
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成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继往开来、生命交替的旺季。
你看,麦子方才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
这时她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慢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6.写夏天,作者什么缘故要写到春色和秋色?(体会经常使用写作手法的作用)7.作者在文章中曾有"他们肩上挑着夏秋两季"如此的话,上面的语段中也有表达差不多意思的句子,它们是8.文段中加黑的句子是什么意思?9.文段最后一句"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该如何明白得?10.仿照文段中画线的句子,以"夏"或"冬"为话题,再造一个句子。
一、1.qiānzǎidàipánɡzhùrónɡpúbènɡbēnɡlián2.漩→旋哄→烘梁→粱峰→蜂3.(1)草木茂盛(2)青黑色(3)(气势)盛大(4)开花(5)形容暖和4.梁衡总领烈火紧张、急促作者赞美夏日的缘故5.(1)突出了夏天的酷热。
2019-2020学年度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十七 夏苏教版课后练习四十三
![2019-2020学年度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十七 夏苏教版课后练习四十三](https://img.taocdn.com/s3/m/4b7234a34693daef5ff73d2c.png)
2019-2020学年度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十七夏苏教版课后练习四十三第1题【单选题】选出下面诗句季节判断有误的( )请写出下列古诗句中相对应的季节。
①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②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③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④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A、夏冬秋春B、春夏秋冬C、冬春夏秋D、秋夏春冬【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 )A、这时一轮圆月从东方冒出头来,向大地撒出土红色的光辉;山川、草原和沙漠沉浸在静谧之中。
B、油价电价齐齐上升,加之原材料成本居高不下,国内制造业开始酝酿今年下半年的新一轮提价。
C、蜻蜓有着停落枝头的潇洒,有着轻轻点水的优雅,有着捕食蚊蝇的绝技,还有着轻飞曼舞的倩影。
D、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教授卢洪刚的作品描绘的是牧童披蓑带笠、骑牛返家的场景,画面清雅、富有意趣。
【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感情色彩发生了变化的一项是( )A、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B、(鸟儿)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
C、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
D、德高望重的老桥,你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列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对于这些问题,每个公民乃至我们高中生都不能忽视,因为它们关系到每个人的行为习惯、道德养成。
B、这家工厂之所以造成年年亏损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由于领导不善于经营管理,二是由于工人的基本素质太低。
C、过去,我们曾不加分析地批判了他在文艺创作上的某些观点,现在看起来,当时的批判是失之偏颇和慎重的。
D、古代讲荔枝的书,包括蔡襄的在内,现在知道的共有十三种,以记福建所产的为多,尚存八种;记载广东所产的仅存一种。
【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各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作为消费者,你是否想过,正是某些畸形的消费需求刺激了商业经营对生态的污染和破坏,从这个意义上说,消费者既是受害者,又是自己的加害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夏》随堂练习
一、积累与运用
二、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不但要会写会读,还要学会使用)
三、芊芊细草( ) 主宰( ) 黛色( ) 磅礴( ) 贮满( )
四、春日融融( ) 匍匐( ) 迸发( ) 绷紧( ) 挥镰( )
五、 2.找出下列词语中的4个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漩律沸腾哄烤春华秋实喇叭高梁积蓄峰蝶遗憾细滋慢长蒸腾承前启后
错别字纠正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芊芊:
(2)黛色:
(3)磅礴:
(4)春华秋实:
(5)春日融融:
4.填空。
《夏》的作者是__________,课文第一段是全文的__________,第二、三段写夏天是__________的,第四段写夏天__________的旋律,第五段写___________。
5.体会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表达作用。
(词义要放在语境中理解)
二、阅读。
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
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
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
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
这时她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慢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6.写夏天,作者为什么要写到春色和秋色?(体会常用写作手法的作用)
7.作者在文章中曾有"他们肩上挑着夏秋两季"这样的话,上面的语段中也有表达差不多意思的句子,它们是
8.文段中加黑的句子是什么意思?
9.文段最后一句"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该怎样理解?
10.仿照文段中画线的句子,以"夏"或者"冬"为话题,再造一个句子。
一、1.qiānzǎidàipánɡzhùrónɡpúbènɡbēnɡlián
2.漩→旋哄→烘梁→粱峰→蜂
3.(1)草木茂盛(2)青黑色(3)(气势)盛大(4)开花(5)形容暖和
4.梁衡总领热烈紧张、急促作者赞美夏季的原因
5.(1)突出了夏天的炎热。
(2)"扑打"写出了麦浪翻滚的气势;"涌"描写了田野里麦浪翻滚的动态情景,准确生动。
(3)用"主宰"突出了夏天金黄色彩的浓烈,满眼都是。
二、6.用"春色"和"秋色"来烘托夏天独有的"金黄",从而写出了夏天色彩方面的特点。
7."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
8."收获之已有"指"麦子刚刚割过","希望还未尽"指"棉苗、高粱、玉米、瓜秧等还在生长"。
9.指庄稼等向着秋天这个终点冲击,趋向成熟。
10.略
三、11.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