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儿童阅读的点灯人
和家长一起点燃孩子的阅读热情
和家长一起点燃孩子的阅读热情【关键词】点燃;阅读之灯;热情【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9-0-01课程标准的阅读目标第一条为“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的确,“教会孩子渴望阅读比教他怎样阅读更重要”,因为有阅读兴趣才能自觉主动地阅读,有阅读兴趣才能对阅读保有持续的热情,有阅读兴趣才能形成阅读习惯。
那么儿童持续的阅读热情从哪里来?笔者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点燃家长心中那盏共读之灯语文教师,应当是一位热心于儿童阅读的“点灯人”。
首先要点燃家长心中那盏灯——点燃家长的共读热情。
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不能光靠老师,必须有家长的密切配合。
要让每个家长懂得: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应当和孩子共享阅读,而不要把阅读当作任务布置:“你每天必须读20页书!”;“你这周必须读完这本书!”这样生硬的任务式的催逼,不仅不能提升儿童的阅读兴趣,反而会引起他们对阅读的反感。
有经验的家长都知道,让孩子拥有持续阅读热情的诀窍在于对孩子阅读的陪伴,在于那些令人难忘的“亲子共读”时光。
儿童的阅读不是从独立阅读开始,不是从自己捧起书本识字开始,而是从听读开始,从家长读书给自己听开始。
《朗读手册》是一本美国的百万畅销书,其实就是一本亲子共读指导书,书中详细探讨如何在家庭中大声读书给孩子听。
大声读给孩子听最适合没有独立阅读能力的学龄前儿童和识字不多的学龄初儿童。
孩子在快乐的亲子共读中所享受的愉悦,不仅包括从书本中获得知识的愉悦感,更有亲子交流、共同分享的深层情感愉悦。
除了读书给孩子听,如果能和孩子就阅读的图书讨论一些话题,将更好地激发儿童阅读的乐趣。
拥有自己阅读生活的父母更能培养有持续阅读热情的孩子。
父母经常捧起自己喜欢的图书津津有味地阅读,一定会给孩子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如果父母之间能够就自己阅读的书展开一些交流和探讨,或者有意地请孩子参与进行一些适度的探讨,会更有效地激发儿童的阅读热情。
一年级小学生阅读问题及改善策略
一年级小学生阅读问题及改善策略网络正以迅猛的速度介入我们的生活,改变着我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
由于受到电视、电脑游戏、Q群聊天、微信聊天、博客等吸引,不但未成年人,甚至大多数成年人忽视了书籍的存在,课外阅读正在逐渐走向淡化。
本文对读书淡化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就如何从一年级开始,引导孩子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出策略。
一、读书淡化的原因1.家长对课外阅读存在怀疑。
在课外阅读选书上,大部分学生家长认为孩子只能读对学习有帮助的少儿读物、作文选等这些对语文考试有帮助的书。
家长选购的书满足不了学生好奇心,使学生失去了阅读的动力。
一些乐于阅读的学生避开家长找书读,有的缺乏分析能力,阅读了不良的课外读物,影响了学生的成长。
2.工作和学习压力。
从选取课外书到课外阅读,需要教师和家长给孩子们做引导。
教师是学生阅读的引路人,本可以组织学生购买或利用家委会的名义帮学生代购一些合适的课外书,由于一费制等收费制度的出现,很多教师为了减少麻烦,采取了给家长开书单的形式指导孩子选购书目。
由于各种原因,这些课外书做不到人手一册。
当今不少孩子到了上一年级的年龄,都是由祖辈养育。
家长工作和生活压力等原因,白天和孩子相处的时间少,不少家长从来没有带孩子去书店和图书馆选书,没有和孩子读书的习惯,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几乎为零。
虽然是小学生,他们已经有上不完的兴趣班:形体班、跆拳道、拉丁舞、书法班……加上应试教育之下沉重的家庭作业负担,压得学生无暇课外阅读。
3.缺乏氛围。
当今网络平台?l达了,一年级学生家长工作、生活之余,他们还要做微商、刷屏淘宝、微信等聊天,根本没有安排时间读书看报。
家长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不能给孩子树立读书的榜样;在公共场所,刷屏、读屏的场面到处可见。
没有良好的读书的环境和氛围,小学生难以得到书香的浸润。
二、改善一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的策略在当前读书正在逐渐淡化的情况下,唤起社会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的风气,教师起着重要的作用。
语文教学反思-如何推进儿童阅读
语文教学反思-如何推进儿童阅读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语文教学反思:如何推进儿童阅读当前,由于应试教育的冲击,孩子们对于语文学习越来越没有兴趣,同时,由于孩子们接触生活,接触自然的时间和机会越来越少,学生的生活经验越来越匮乏。
为了开阔学生视野,完善对学生的教育,儿童课外阅读就显得尤为重要!其实,无论是课标实验版还是修订版,均对“儿童阅读”做出了要求,只是由于课外阅读不会考试,导致老师们在实际教学中忽视了这一点。
崔峦理事长在第九届小语阅读教学大赛开幕式讲话中提到:每位语文教师都应当把推进儿童阅读作为自己份内的职责,做儿童阅读的点灯人。
结合昨天的课例观摩活动,老师们思考了一些问题:1、应试教育下,我们没有时间推广儿童阅读。
2、儿童阅读该如何推广?结合蒋军晶老师执教的《戴脚环的大雁》,我试图一一解开这些问题:1、没有时间进行课外阅读。
曾经有专家进行计算,小语所有的知识点教学所需时间大约是两年,而小学生活却是六年,那我们其余的四年都做了什么呢?每个老师心里都明白:无非是训练罢了,无非是复习罢了,无非是为了考试反反复复地做题罢了!如此单一追求“语文知识的死记硬背”,如此唯“分数”是从的单一教学目标,学生怎能喜欢?对孩子的母语学习又能起到怎样的作用呢?我知道:教育对教师的考核“唯成绩论英雄”严重影响着每一位教师,其中的艰涩是每位老师所深黯的,我们的内心充满着太多的无奈!但,在这无奈的背后,我们仍不能忘记——我们尚存对孩子成长的一份“良知”。
也正是这份“良知”的推动,让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不断开拓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课堂精心设计一些,教学干净利落一些,作业训练更有针对性一些,过多的重复训练少搞一些,我们怎么会没有时间?更何况,儿童课外阅读地推广还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促进学生文字的灵活运用,提高学生的思考力,完善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念,这不是一举多得吗?2、儿童阅读如何推广?从学生角度出发:儿童阅读的开展会经历这样几个阶段:阅读兴趣激发和保养——阅读内容逐步规范——阅读水平的逐步提高和阅读习惯的初步养成——从“阅读”转向“赏析”——学习阅读,加以运用。
阅读点灯人100本童书
阅读点灯人100本童书(原创实用版)目录1.引言:介绍《阅读点灯人》及 100 本童书的意义2.《阅读点灯人》的内容及特点3.100 本童书的分类与推荐4.阅读这些书籍对孩子的益处5.结论:鼓励家长和孩子共同阅读,点亮心灵之灯正文《阅读点灯人》是一本为儿童推荐的书籍清单,旨在帮助家长和孩子找到合适的阅读材料。
其中包含了 100 本童书,这些书籍涵盖了不同的主题和风格,适合各个年龄段的孩子阅读。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这 100 本童书的分类和特点,以及阅读这些书籍对孩子的益处。
《阅读点灯人》中所推荐的 100 本童书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类别:经典名著、传统文化、科普知识、成长故事等。
这些书籍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教育意义。
首先,经典名著类书籍包括了《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世界著名童话故事,以及《西游记》、《水浒传》等中国古典文学名著。
这些书籍可以帮助孩子了解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
其次,传统文化类书籍如《三字经》、《弟子规》等,可以让孩子从小接触到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接受传统美德的熏陶。
科普知识类书籍如《少儿百科全书》、《动物世界》等,可以帮助孩子拓宽知识面,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最后,成长故事类书籍如《小矮人和巨人》、《丑小鸭》等,可以让孩子在故事中体会成长过程中的喜怒哀乐,学会面对困难和挫折。
阅读这些书籍对孩子具有诸多益处。
首先,阅读可以丰富孩子的想象力,提高他们的创造力。
其次,阅读可以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如诚实、善良、勇敢等。
最后,阅读可以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为他们的学习和未来的事业发展奠定基础。
总之,《阅读点灯人》中的 100 本童书为孩子们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家长应该鼓励孩子阅读这些书籍,共同点亮心灵之灯。
做儿童分级阅读的“点灯人”
食 ”诸 如《 ; 上下五千年》爱 的教育》 《
《 故事大道 理》 假 如给我三 天光 小 《
明》等有思想性 的书籍也是他们必
读方法 的指导寓于课堂阅读教学之 中 .要指导学生学会选择合适的阅 读方法并能够掌握和运用 。认真上
好 阅读指导课 。在课堂教学中重点
吃的 “ 精神食粮 ” 。莎士比亚曾说 :
围。我在教学 《 掌声 》一课时 ,为
让学生感悟掌声的内涵 ,设计 了直
觉冲击力 的图片和富有感染力的语 言不仅很好 地渲染 了课堂气氛 ,而 且将学生带 入了课文情境 中.使学 生有身临其境 的情感体验 ,认识到
水的重要性 .认识到水就是生存的 希望 ,有了水 .万物才能继续生存
接触及人物 内心世界的问题 : “ 你 们想用掌声告诉英子什么?当英子
议 ”里 明确 指 出 : “ 文 学 习具 有 语
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 .因而量 化 和客观 化不 能成 为 主要 手段 。 ” 教师在教学设计 中要依据作者的思
同时也要珍惜别人对 自己的关心和 鼓励 ”这一情感 目标 。这一角色体
验 的方法对学生人格的构建 、情感
路 、情 感及学生 品质等 因素来设立
听到掌声后 ,心情怎样?她会怎么 想? ”目的在于拨动学生的心弦 ,体 会 人物 的心理活动 .走进 人物 的内 心世界 。在这个过程 中,学生将 自 己与文本融为一体 .与文本中的人
欢离合 ,传递人间 的喜怒哀乐 。学
生在教师爱的阳光照耀下 .能融 于
下去 ,没有 了水 ,等待人然进程
和能力的浅深低高 .教师要 明确各
壁 ,教师要扶正指误 ,使 阅读批判 听命 于科学 的理性。
梅子涵:相信童话的“点灯人”
梅子涵:相信童话的“点灯人”梅子涵:若名儿童文学作家,评论家。
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他为儿童写了几十部故事集,如《女儿的故事》《藏小桥和他的哥们儿》等;他还写作、主编了多部理论著作,如《儿童小说叙事式论》等。
近年来,梅子涵积极倡导和推广儿童阅读,有“中国大陆儿章阅读推广第一人”的美称。
在一次面对小学老师的阅读推广讲座上,第一次见到梅子涵老师。
趁着讲座还没开始,为我们的“名家出题”向他约题。
稍作思考,梅先生就痛快给出了作文题目——《笑脸》,可他的脸上几乎没有笑容。
我有点忐忑,原来梅子涵是这样一位不苟言笑的先生啊。
那时我完全没想到,在接下来将近两个小时的讲座中,听者的欢声笑语会那样此起彼伏。
虽然梅子涵的表情依然“冰冻”,笑肌也不提一下,但在座的每个人,都可以清晰地感觉到,他心里的火与光,还有那朗朗笑容。
儿童文学真的非常伟大梅子涵最早被人记住,是因为他写给孩子阅读的那些故事。
比如《女儿的故事》,比如他在读大学时,坐在“上师大”校园的那个阶梯教室里,用尽了心思写下的第一篇儿童小说。
那是一个关于老师的故事。
它不属于当时的主旋律“伤痕文学”,那么多刊物都纷纷退稿。
可是它有打动人心的力量,阅读后泪流满面的人好多。
一个主编也泪流满面地读完,然后他决定,即使刊登后“出事”也要登。
后来这个故事获得了江苏省(1957-1979)第二届儿童文学奖,那年梅子涵读大二。
从此,他就再也没有离开过儿童文学,每一天都兴致勃勃地写作、阅读,把它当成一生的事情。
其实在梅子涵的故事中,写故事这件事还可以往前推。
初中毕业后,梅子涵在奉贤星火农场砖瓦厂工作了十年,每个月的休假只有四天,天天挖泥制砖。
他一边劳动,一边快乐地做着砖瓦厂广播台的播音员,自己编稿自己配乐自己播音。
同时,他还在播音室那间暗暗的屋子里写作。
他曾经写下一个故事,写一个孩子如何用稚嫩的小手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那是一个“火红”的小故事,也是一个“单纯”而“富有心愿”的小故事。
点一盏灯,照亮童年阅读的旅程
点一盏灯,照亮童年阅读的旅程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培根阅读,让贫乏和平庸远离我们!阅读,让博学和睿智拯救我们!阅读,让历史和时间记住我们!阅读,让吾国之精魂永世传承!——朱永新《语文课程标准》课程总目标中强调:“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由此可见,大力展开课外阅读,开阔视野、培养语感,积累知识,提高素质已成为当务之急。
那么目前城镇中小学学生课外阅读状况如何呢?儿童阅读资源不足。
由于从事小学班主任工作,每学期都要走访一些学生家庭。
从走访情况看,大部分学生家中藏书甚少,有的几乎为零。
这期中有经济上的原因,更主要的还是思想意识的问题。
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现在“食无肉”的家庭不多,无藏书的家庭却比比皆是。
有些家庭装修得富丽堂皇,孩子的书柜里却只有“一点通”“课课练”“小学生优秀作文”之类的书籍。
记得一篇文章中写到俄罗斯几乎每个家庭都藏有《普希金诗选》。
相比之下,中国家庭收藏四大名著的则少得可怜。
学校虽有图书管、阅览室,但藏书量与学生的人数比偏低,而且开放的程度远远不够。
因此,很大一部分中小学生缺少适合他们的读物。
儿童阅读被有声影像排挤。
近年来,由于电子科技的高速发展,影视剧、动画片、各种各样的网络游戏充斥人们的生活。
尤其是动画片,更是小学生的最爱。
有声影像给予人的信息,都是包装好的,无须个人心智努力,这更迎合了一些孩子不愿动脑的心理。
相比之下,纸质阅读要费神得多。
它要求不假任何外助,凭借自己的头脑运作来增进理解、获得自己需要的东西。
许多阅读兴趣不浓的孩子他们愿意看2个小时的电视,却不愿读20分钟的书。
没有完整地读过一本课外书的中高年级学生,大有人在。
一些优秀的动漫作品如《西游记》《三国演义》等虽然让孩子在观看时了解了大体的故事情节,但在语言的品味和对人物形象的自我理解上却远远无法和读书相比。
读书活动总结心得笔记
读书活动总结心得笔记读书活动总结心得笔记精选篇1“读书贵神韵,无事守章句。
”阅读能力在语文能力中占据着核心的位置,让我们的每一个孩子喜欢语文,爱上阅读是每位语文教师的责任。
《课程标准》中规定小学生要完成不少于四百万字的阅读,在不断的研究探索中,我感觉发挥班级作用,营造书香班级,可有效而又全面地提高学生的素质。
积极举办班级读书会,让读书成为孩子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件事,一件快乐的事,一件幸福的事,一件品尝成功的事。
我们做的就是一项花的事业,根的工程——踏踏实实地做孩子们阅读的“点灯人”。
一、教师,用书香润泽心灵和孩子们一起阅读的感觉是什么样的呢?梅子涵老师说:“我们一起想象那林子和葱茏,想象着诗意的风儿很轻柔地从童年的脸上吹过去,童年心里就葱茏了”。
哦,念书给孩子听,是在心里种下阅读的种子,就好像和孩子手牵手到故事国去旅行,共同分享一个充满温暖语言的快乐时光那样美好。
每次想到儿童阅读的重要性,我总感觉肩头沉甸甸的。
我们教师,作为班级读书会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个人素质、爱心和精力的投入,决定了读书活动的持久性和成败。
热爱阅读的班主任,才会不断充实阅读资源,愿意与孩子们共同成长,一起在书的海洋中尽情遨游,提升读书会丰富的内涵。
“凡是开头难”,刚开始的时候,我是尝试着在班级开展读书活动,苦于身边无人手把手地指导,自己只能边实践边摸索,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是艰辛而盲目的。
终于有一天,我看到了一片绿洲——薛瑞萍的教育随笔《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这是我在校信通当博腕时候得到的奖品。
走进字里行间,那纯真实的教育原生态纪录,纯真诚的关注学生成长的教育观,让我心底萌生了新的希翼——我要带学生大量的、高品味的阅读,像看云那样带学生潜心阅读!于是,去书店、上网邮购,我到处寻找看云的书籍:《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薛瑞萍读教育理论》、《我们班的阅读日志》、《书声琅琅的三年级》……。
一本本好书陆续来到了我的身旁,成了我书架上的新宠。
《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阅读心得
走近海量阅读近期,读了韩兴娥老师的《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这本书,感触颇深。
细细研读后,钦佩之余,更多了些惭愧。
自己的知识储备早已杯水车薪,真心该静下心来读一些书了。
韩老师两周上完一册教材,三年级学完六年级教材;二年级识字量达到2500字,三年级认识3000字,完成小学阶段的识字教学任务;低年级一学期课堂阅读量平均达到50万字,中高年级一学期课堂阅读量平均达到100万字;唯一的家庭作业是班级循环日记,但全班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韩老师从一年级学生入学的第一天开始,就引领他们走上了‚海量阅读‛之路。
一本语文课本的学习,一年级三个月,二年级一个月,三年级两周就能学完。
到了高年级,她们师生与经典通行,与圣贤为伍,高谈宇宙之奥秘,纵论天下之文章,妙语连珠,读书成为幸福之旅,教学变为愉快之行。
这一切,不得不令人惊叹不已,啧啧称奇!我想,这也正印证了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的那句话:‚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那么韩兴娥老师的‚课内海量阅读‛到底是怎样一种教学方法呢?一、海量阅读的特点。
其实,韩兴娥所进行的‚课内海量阅读‛是大家司空见惯的、人人认可的大量阅读教学。
要说有什么特殊之处,那就是在某一时间段,全班共同在‚课内‛阅读某一本‚课外‛读物,读完一本再换一本;没有固定的教材,任何健康有益的图书都可以为她所用。
1.删繁就简,去粗取精。
把课外读物放到课内来读,课内还要学习课本知识,完成课题练习,那这阅读的时间从哪来,韩老师的做法就是删繁就简,去粗取精。
删除繁琐的讲解是大家的共识,比如拼音教学,韩老师简化拼音教法,让拼音当工具而不是变成另一套文字。
她把声母、韵母都排列出来,让学生跟着念,唱歌一样,念熟了,就指读字母卡片。
每天复习,三周就把拼音学完了,学生基本能拼读音节了。
她不要求学生默写拼音表,不要求学生死记音节。
拼音说到底是帮助识字的工具,而不是另一套文字。
反思我自己刚刚教完的一年级拼音教学,费了很多心力和时间。
做儿童成长路上的点灯人
管理动态做儿童成长路上的点灯人■倪育红摘要:语文教师应多方位、多角度推进儿童的阅读,成为儿童成长路上的点灯人。
关键词:点灯人;儿童;阅读引言:“自古东武遗风在,十万人家尽读书”。
朗朗的读书声跨越千年,改变的是人们的容颜,不改的是手捧一卷书的风尚。
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高低,从儿童的发展来说,3—10岁这个时期不仅是语言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培养的关键期。
从我们的国情出发,如果我们在家庭中不能培养孩子好的阅读习惯,中学以后,繁重的学业是很难培养出真正的阅读人的。
有幸在2017年4月14在南京参加了亲近母语研究院主办的第十三届中国儿童阅读论坛暨亲近母语教育研究会,这个来自32个省、市、自治区,被称为“点灯人”的聚会,让我有了方向感,让目标更明确了,那就是教师应多方位、多角度推进儿童的阅读,成为儿童成长路上的点灯人。
一、做孩子阅读的领路人“浩瀚书海拾真知,七彩阅读润人生”,读书能让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让学生通过书籍的滋养变得更加丰富、内涵,让学生有独立的思想,可以变得更加深刻,而在书海航行的过程中,需要老师加以引导,真正成为“学生阅读的领路人”。
首先,做一个热爱读书的人,为学生树榜样。
叶圣陶先生说:“惟有教师,喜读善写,乃能引导学生善读善写,会读会写、乐读乐写是语文教师必备的素养。
”过去人们常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自己要有一桶水,如果自己都不知道曹文轩,不去读《草房子》;如果自己都不读《点灯人》,不去了解斯蒂文森,又如何去和学生交流讨论?又怎样去引导、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呢?其次,营造阅读氛围。
一日东风一日香,让阅读环境成为无声的语言,因此,除了在教室里书架上摆放着各种书籍,在教学中,课外阅读上也应格外重视,我想我们既是学生的引路人,也是同行者。
我采用激发阅读兴趣,让学生想读,让他们爱读。
例如,我在上完《争吵》这篇课文后,就继续朗读了《爱的教育》中的其他一篇文章,孩子们听完特别想知道后来还有怎样的故事,就追着问我,这样孩子们继续阅读《爱的教育》就水到渠成了。
做儿童阅读的点灯人
做儿童阅读的“点灯人”——曲塘小学吉忠兰事迹材料吉忠兰是曲塘镇中心小学的语文老师,从2005年至今,她一直在做同一件事——把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带到孩子们面前,让书香浸润童年。
她说:“阅读能力是一个人学习能力的核心。
在童年——一个人记忆的黄金时期,让孩子们背诵一定数量的经典,阅读一定数量的名著,对一个人的终身发展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就是给他们一对飞向未来的翅膀。
”她是一个追梦人吉老师是一个执着的追梦人,她总是不放过每一次外出学习的机会。
一开始,总是利用休息时间自费去。
近到海门、通州、江都、无锡、常州,数十次下扬州,远到南京、杭州。
2007年,她还飞去了遥远的深圳。
这些活动就像是“加油站”,给她的生命注入了不竭的动力。
最令她难忘的是2007年的深圳之行。
当时,她在一所村小工作。
一边是繁华的都市,一边是偏僻的乡村,对比非常强烈。
那年冬天,深圳一所学校举办儿童阅读文化国际论坛,邀请了81岁的“日本图画书之父”松居直先生前来讲学。
吉老师读过松居直的《我的图画书论》,深受启发,很想亲眼见见他。
也有好心的同事劝她:“你一个月的工资连来去的路费都不够,你怎么去深圳?”后来,在学校领导的支持、师长和朋友的资助下,吉老师去了深圳,亲耳聆听了松居直的演讲。
先生用一辈子的时间从事图画书的创作、出版和推广工作,让人感动。
在深圳,吉老师好几次感慨得落泪,那里的孩子学习条件实在是太优越了,阅读城宽敞舒适,图书资源丰富。
而家乡村小的孩子们呢?他们三年级之前,居然连一本课外书都没有读过。
深圳之行更加坚定了吉老师给孩子们讲故事的决心。
她是一个阅读者吉忠兰的童年是守着父亲的收音机度过的,单田芳、袁阔成的评书,孙敬修的小喇叭节目给了她最好的启蒙教育。
但她一直遗憾,在童年,一个人阅读习惯养成的敏感期,没有成为最好的读者。
直到2004年,“教育在线”论坛,打开了她的视野。
2005年,吉老师与儿童文学相遇,更是一个美丽的奇迹。
童书·童年·童心
日本儿童文学家柳田邦男说:“人的一辈子有三次读童书的机会,第一次是自己是孩子的时候,第二次是自己抚养孩子的时候,第三次是生命即将落幕,面对衰老、疾苦、死亡的时候。
我们都会出乎意料地从童书中读到许多可以称之为新发现的深刻意义。
”其实,人生这三次读童书的机会,说起来都与时间有着莫大的关系—事关生命的开始与终结,唤醒的是我们生而为人最根本的生之困惑与死之焦虑,逼迫我们从日常琐事的生存模式中跳出来,重新对生命中的轻重缓急进行排序。
童书是童年最美妙的种子,童话是童书最灵动的翼翅。
做自觉的儿童阅读点灯人,把好书送到每一个孩子的手中,是我多年以来的梦想和正在躬行的实践。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在四季的风中,于时间的流里,我乘着音乐的翅膀,捧一杯温热的香茗,欣欣然在儿童文学的城堡里闲庭漫步,从蛮荒远古到异国他乡,从天上人间到霞光夕照。
听鸟儿浅唱低吟,看蝴蝶翩跹起舞,喜沙砾串成珍珠,乐白云裁成纱裙,笑南瓜变成马车……心灵因此变得书香飘逸,童心满怀!带着童心上路,牵着孩子的手走进神秘而有趣的童话王国,是我每节课和孩子们不变的约定。
在明亮的教室里,在舒适的读书吧,我和孩子们一起用眼睛欣赏母语的丰润,用耳朵倾听作者的心声,用手指触摸文字的温度,用心灵感受人性的美好。
在朦胧而纯净的感动中,在日复一日的浸泡下,课堂变得润泽而温暖,沟通变得精准而细腻,日子变得清新而甜美。
“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
”我深谙,真正的教育唯其缓慢,才能深入骨髓和血脉。
在这条播种美好、播撒快乐的铺花之路上,紧贴着童年行走,以母亲的情怀引领孩子走进阅读,将阅读的种子深深植入每一个孩子的内心,让每一个孩子慢慢喜欢阅读,习惯阅读,享受阅读,直至成为经典读者,是我书卷充盈的事业以前,我总以为童年是一个阶段,一段不成熟的时光,它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以后更重要的人生做准备。
只要我足够努力,就会变得睿智、强大,可以洞悉人生的意义。
但现在我更倾向于认为,成长是一个不断失去而不是不断获得的过程。
秦爰梅:做儿童阅读的点灯人
品香-f兑读书香人物秦爰梅:做儿童阅读的“点灯人乃秦爱梅,江苏南通海安县雅周镇中心幼儿园的一名普通老师,也是一位富有童心、爱心的儿童文学作家,一个“启蒙阅读”的执着行者。
她的可敬、可贵、可叹之处在于:她爱孩子!她爱乡村教师的职业!她更爱儿童阅读!因为爱孩子,从教以来,秦爱梅连年获得“优秀班主任”“巾帼教学能手”等光荣称号,多次荣获“优秀教师”光荣称号;因为爱孩子,假期中总有孩子因想念她,打电话说想她,去她家玩;因为爱孩子,她一直坚守着乡村幼师这份繁琐且工资不高的职业;也因为爱孩子,她为了让乡村这些可爱的孩子和城里的孩子一样,读到更多,走得更远,她走上了儿童阅读这条艰辛又甜蜜的道路。
一有空,她便在班上一本接一本给孩子们朗读整本书;她珍惜一点一滴的学习时间,最疯狂的时候.她能花几倍的钱,把借阅的书整本复印下来,留着慢慢地读;她自觉投身儿童阅读研究,常常自费外岀学习,自费买书推荐给孩子们阅读;她慎思勤笔,坚持不懈,几大本的读书笔记、观察记录,清晰地留下读书的行踪轨迹、酸甜苦辣……不知疲倦,播撒阅读种子2008年春天,秦爱梅在“阅读点灯人”沉砂的带动下,积极参与到阅读推广这支队伍中,爱上了“每天上班给孩子讲故事,下班给孩子写故事”的生活。
走到哪里.秦爱梅就把阅读的种子撒到哪里,每接一个新班,都得从头开始。
她带领一茬茬稚气未脱的孩子,诵读儿童诗,在想象中放飞天真和梦想;给他们大声朗读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唤醒沉睡的耳朵和玲珑的童心;和他们一起阅读图画书,在图文合奏的故事里,寻觅、游弋、品味和成长……阅读的日子,整颗心浸润在芳香的园里,焦躁不见了,喧嚣没有了,生活是一条静静流淌的幸福的河流,心灵回归温暖、宽厚、执著和坚定。
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
她的执着感染着每一位家长,一个,两个,三个……家长们陆陆续续参与到了“每日一读,每日一讲”的点灯队伍中,她也分明感受到了她和孩子、家长之间彼此的心贴得更紧了,点灯的队伍也日渐扩大,更多的人主动参与到了这支队伍中。
做儿童课外阅读的点灯人
我们都是点灯人——儿童课外阅读指导在交流之前,我想给大家分享一首斯蒂文森的诗《点灯的人》,诗中这样说:那个每天太阳落下后,就扛着梯子走来,把街灯点亮的李利。
于是,那些坐着喝茶的大人和孩子们,就有看见了窗外,柔和的光,朦朦胧胧间,使一天的生活有了完美的心情。
读了这首诗让我觉得我们这些人有些像李利,也是点灯人,那就是把一本本有趣也耐人寻思的书,带到孩子的面前,让他们兴致勃勃地阅读,朦朦胧胧间,竟然使他们一生的日子都有了方向,我们点了很多盏让人长大的灯,让人优秀、优雅和完美。
我们作为老师应该说比其他人更知道读书的益处。
我们究竟该怎么当好这个点灯人呢?记得09年实验幼儿园对面开了一家童书馆,我就给儿子办了一张书证,每天晚上都会给儿子讲图画书上的故事,因为书上图多字少,一本书几分钟就讲完了,根本没往深处想,可偶然一次机会我聆听了窦桂梅老师讲的绘本《我爸爸》,让我豁然开朗,原来书是这样看的,要看封面、环衬、扉页、封底、要想图画于文字的关系、留页与空白页的作用,包含着书中的潜在节奏,要与书中的人物有心与心的交流等等。
也因此,我对绘本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爱上了绘本书。
这一年我恰巧被分到一年级教语文,学校在这一年正好开设了阅读课,真是一种巧合,我想,把绘本书搬进我的阅读课再合适不过了,于是我就带领着我的这群孩子上路了。
一、给孩子创设良好的读书氛围。
班级是我和孩子们自己的,应该温馨、优雅,充满书香气息。
一开学,我就忙着布置班级环境,在班级布置上我下了一番心思,在墙壁上贴满了学生的书法、图画、作业作品、前门贴着每周一星,让孩子们每天上学时,就像在自己家里似的,到处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自己的成果,激励自己不断进步。
后门上贴着我自制的精美贺卡,谁有进步,就把我亲手制作的贺卡送给他,作为奖励。
记得我给孩子上的第一节课也是安东尼.布朗的《我爸爸》,这本书里,透过孩子夸张的幻想,塑造了一个让人笑破肚皮的爸爸形象。
我模仿着窦老师的讲法给孩子们上了第一节阅读课,没想到效果挺好,当时孩子们听的特别认真,虽然入学没多久,但没一个人坐不住的,我抓住这个时机让他们也说说自己的爸爸,有的孩子说自己的爸爸是大力士;有的说自己的爸爸是美食家等,我看到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我就大胆尝试让孩子画画自已的爸爸,并写上简单的一句话,孩子们的作品让我大吃一惊,没想到孩子的可挖的潜能还挺深。
做儿童阅读的点灯人(诗朗诵)
做儿童阅读的点灯人
诗朗诵:《点灯的人》
斯蒂文森
茶点快准备好了,太阳已经西落;
这时候,可以在窗口见到李利走过身旁;
每晚,吃茶点的时候,你还没就座,
李利拿着提灯和梯子走来了,把街灯点亮。
汤姆愿意当驾驶员,玛利亚想航海,
我爸爸是个银行家,它可以非常有钱;
可是,等我长大了,让我挑选职业,
李利呵,我愿意跟你去巡夜,把一盏盏街灯点燃!
只要门前有街灯,我们就很幸福,
李利点亮了许多盏,又点亮一盏在我家门口;
你手拿提灯和梯子,别忙着走过,
李利呵!今晚瞧一眼这个孩子,向他点点头!
英国作家斯蒂文森的诗《点灯的人》讲述了:李利每天快要天黑的时候,就拿着提灯和梯子走过来,在每一家的门口,把街灯点亮。
于是,那些坐着喝茶的大人和孩子们,就又继续看得见窗外的路,看见柔和的光,朦朦胧胧间,一天的生活有了完美的心情。
其实,我们在座的老师和家长们,是有些像李利的,也是点灯的人,我们每晚把一本本有趣也耐人寻思的书,带到孩子们的面前,让他们兴致勃勃地阅读,朦朦胧胧间,竟然使他们一生的日子都有了方向,我们点了很多盏让人长大的灯,让人优秀、典雅和完美。
文学是一盏灯,把文学给孩子,是让他们的生命有诗的荡漾和明亮,他们一生的日子有很多明亮很多歌唱。
国家也明亮和抒情了。
结尾部分
为了儿童的精神成长,
我们一起关注儿童阅读,
和他们一起聆听童话声音,
让家庭成为童话,学校成为童话,
伟大的中国梦就实现了!
(鞠躬)。
阅读点灯人主要事迹
阅读点灯人主要事迹摘要:一、引言二、阅读点灯人的背景和意义三、阅读点灯人的主要事迹1.为贫困地区儿童提供阅读资源2.发起“点亮乡村阅读梦想”活动3.创新“互联网+ 阅读”模式四、阅读点灯人的影响和启示1.对贫困地区儿童的积极影响2.对我国乡村阅读事业的推动作用3.激发社会关注和参与公益事业的积极性五、结论正文:一、引言在我国广大的贫困地区,有许多儿童因为种种原因,无法享受到阅读的乐趣。
而“阅读点灯人”正是为了改变这一现状,默默付出的公益团队。
他们的事迹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贫困地区孩子们的阅读之路。
二、阅读点灯人的背景和意义“阅读点灯人”是一个以推广阅读、关爱贫困地区儿童为主要目标的公益团队。
他们致力于为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提供优质的阅读资源和机会,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从而改变自己的命运。
这一行动具有深远的意义,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我国贫困地区儿童的教育和成长,进而影响到国家的发展和未来。
三、阅读点灯人的主要事迹1.为贫困地区儿童提供阅读资源阅读点灯人积极筹集资金,购买图书,为贫困地区的学校建立图书馆、阅览室,让孩子们有书可读。
他们还关注到孩子们的阅读需求,定期更新图书,确保孩子们能够接触到最新的知识和信息。
2.发起“点亮乡村阅读梦想”活动阅读点灯人不仅关注提供阅读资源,还关注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
他们发起“点亮乡村阅读梦想”活动,邀请知名作家、教师与孩子们分享阅读心得,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让他们真正爱上阅读。
3.创新“互联网+ 阅读”模式在互联网时代,阅读点灯人紧跟潮流,创新推出“互联网+ 阅读”模式,通过网络平台为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提供在线阅读课程、阅读分享、互动交流等服务。
这一模式突破了地域限制,让更多的孩子能够享受到阅读的乐趣。
四、阅读点灯人的影响和启示1.对贫困地区儿童的积极影响阅读点灯人的努力让孩子们拥有了更多的阅读机会,丰富了他们的知识储备,拓宽了他们的视野,为他们的人生增添了更多的可能性。
做儿童阅读的“点灯人”
做儿童阅读的“ 点灯人’ ’
● 安徽 怀宁 纪 继 兰
他 们 从 四 面八 方 来 ,
这 是写 在《 薛瑞 萍教 育教 学 问
答》 一书封底的一首小诗 。 我 推崇 薛瑞 萍所说 的“ 书 的 读
味啊?”
・
他们有 着不同的身份 ,
不 知 从 什 么 时候 起 。
我常常感叹于我们基础教 育的
少? 文 , 语 虽是真正伴随每一 个中国 学生终生 的必修课 , 运用汉语 , 能说
会写 ,是每一个 中国公 民最应该具
语 的灵 性表达却不常见 ;学 生依 葫
芦 画瓢的能力越来越强 ,老 师猜 题
许多怪事 : 数理 化学得艰深难懂 , 但
不少学生进 了高 中就再也没有 及格
备的素质 , 可我们却随意处 置了。
语 文的外延等于生活 ; 反之 , 生
捉题 编题的劲头越来越足 ;学生不
过, 即使高分 者 , 大多数也 是为了高
活也应该离不开语文 。我一直这样
读不背不关心与考试无关文章的数 考,仅仅作了一块踏进大学的敲门
文 改革 的大有人在 ;其他学科 的补 课行 为热热闹闹 ,语文老师 的作业 冷冷冰 冰 ; 师生 的文凭 越读 越高 , 而 母语 的运用却越来越尴尬 ;教辅 资 天, 耗费 了他们 多年的心血 , 高考 在
于是 , 我趁机将我看 的《 绿野仙
踪》 猜猜我有多爱你》 《 推荐 给学生 。
几年前 ,我 曾接 了一个 人见人 他 们 试 来自 用 自 己的 阅读 、 实践
和思考点亮一盏盏灯 :
做 一 个 什 么样 的 语 文 老 师 ? 做 一 个 什 么样 的 老 师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做儿童阅读地点灯人
卢村中心小学张婷
摘要:
一、读前引导,保证阅读地质量.
、采撷汇萃,引导孩子阅读好地作品.
、开设源头,引导孩子们准备好地作品.
二、读中多法,丰富阅读地过程.
、早晨“室内诵读”
、午间“阳光阅读”
、晚间地“灯下共读”
三、读后交流,激发阅读地兴趣.
关键词:点灯人阅读读前引导
读中多法读后交流
著名儿童文学家梅子涵曾说过地一段话深深地印在我地脑海中,她说:英国作家斯蒂文森地诗《点灯地人》,提到过“那个每天太阳落下后,就扛着梯子走来,把街灯点亮地李利”,因为他使“那些坐着喝茶地大人和孩子们,又看见了窗外柔和地光,朦朦胧胧间使一天地生活有了完美地心情.”教师也应该是点灯地人,把一本本有趣且耐人寻味地书,带到孩子面前,让他们兴致勃勃地阅读,使他们一生地日子都有方向……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看近代许多大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家地成长,无不与他们童年时期大量地阅读有很大关系:鲁迅、胡适、郭沫若、茅盾、沈从文、巴金、冰心,钱钟书、老舍、陶行知……他们地存在使得中国现代文学地星空显得格外璀璨绚丽;诺贝尔奖获得者、物理学家杨振宁到现在还记得童年时父亲教他背诵地几十首唐诗宋词,这些诗句为他一生积淀了丰富地精神财富;而只有三千万人口地犹太民族,这个平均每人每年读本书地民族,每一届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几乎都有他们,马克思、爱因斯坦、弗洛伊德都出自这个优秀地民族.童年阶段地阅读先不说可以开拓学生地视野,让他们积累大量词汇、语句,为学习语文铺设一条大路,在提高学生地审美情趣、培养丰富地人文素养方面,更是起到了举足轻重地作用.试想一个经常阅读名家名篇地孩子,一个熟诵千古美文地孩子怎么可能不成长为一个具有深厚地文化底蕴,聪慧、善良地智者.《语文课程标准》也大力倡导要孩子们“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地书”,提倡扩大阅读面,要求“养成读书看报地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扩展自己地阅读面”,“广泛阅读各种类型地读物”,这赋予我们语文教师更大地责任感和使命感.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一直以来我内心都有着一个坚定地目标,那就是要让书香弥漫我们地教室,弥漫每一个学生地心头,并且为这个目标我不断尝试着努力着: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一、读前引导,保证阅读地质量.
、采撷汇萃,引导孩子阅读好地作品.
漫步书市,会发现成千上万本书.浩浩书海,究竟什么样地书值得孩子们去读呢?尤其是现在许多书缺乏精神营养,或是一些娱乐性地内容,或是一些刺激视觉地图画,这样地书对孩子们来说,也许只是有害无益,所以孩子们阅读什么更需要教师去引导、去推荐.平时除了推荐孩子们阅读大量经典著作以外,每到周末我还会去书店转转,看看有没有一些有价值地儿童文学书,把名字记下来.在黑板一角,我特意用彩色线条勾画出一个美丽“我想读”,定期写上推荐地书名.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开设源头,引导孩子们准备好地作品.
怎样才能为孩子们创造条件,阅读大量地书籍呢?除了鼓励孩子们去学校图书馆借阅或自己购买以外,我还鼓励孩子们互相换着读或去向别人借阅.我也订阅了几套较好地儿童杂志:《儿童文学》、《少年文艺》、《少年博览》等,这些优秀地读物得到了孩子们地青睐.老师地行动也感染着孩子,他们常常用压岁钱、零花钱去买书订报订杂志.当听到班上一个孩子因为考试考得较好,爸爸要奖励他,而他却说带他去买书时,让我感到格外欣慰.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这些阅读前地准备工作,让孩子们有书可读,使阅读有了明确地目标,也保证了读地质量.
二、读中多法,丰富阅读地过程.
、早晨“室内诵读”
早晨是一天中记忆力最好地时候,诵读经典诗文最合适不过了,低年级时我常常会出示“每日一诗”或“每日一词”并播放优美地古典音乐,伴随着悠扬地曲子,孩子们琅琅而诵,有地摇头摆脑,有地和着拍子做着手势,乐在其中.中、高年级我则鼓励他们诵读自己感兴趣地诗词、美文,还鼓励他们读给同学听,背给同学听,有时一个同学读得入神,其余同学也听得入迷;有时,却是大家一起诵读起来,诗声琅琅,动人心魄,童稚地声音和着优美地曲子,美极了!就在这气氛中,调动了孩子们阅读地兴趣,培养了孩子们地语感,使孩子们获得了美感熏陶.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午间“阳光阅读”
中午阳光灿烂,洒满走廊,走进教室,格外安静,有地一个人捧着书入神地读,有地三五成群在共读,偶尔会有沙沙地翻书声.记得刚开始时学生们还不能静下心来,当我给他们讲解胡适、周恩来、杨振宁等一系列大师小时候读书地故事后,他们都很感动,每天黑板上地“让心灵沐浴书香”几个大字也感染着他们.每周我和孩子们也会开展一次共读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我把一些好地作品读给孩子们听,用抑扬顿挫地语调、丰富地表情和充沛地情感去感染孩子,把作品中蕴藏地东西最直接、最生动地传递给孩子,深入到心灵地深处,让孩子们获得教育和影响,并点亮他们阅读地兴趣.记得最深地是给孩子们朗读《安徒生童话》里地《海地女儿》时,当读到小美人鱼变成小露珠时,二年级地孩子们都被小美人鱼地善良感动得落泪,我自己地眼中也闪烁着泪花.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每日地“阳光阅读”虽然只有四十分钟,但这涓涓细流日积月累却汇聚成江河,逐渐丰富着孩子们地语文素养.
、晚间地“灯下共读”
伟大地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那些有教养,好求知,品行端正,值得信赖地年轻人,他们大多出自对书籍有着热忱地家庭”.每晚我都会布置极少地家庭作业,这样让他们有时间去读课外书,并且提倡孩子们和家长共读,浓浓地读书氛围最能培养孩子地阅读兴趣了.有些孩子地父母外出打工了,这时我便鼓励孩子们读给爷爷奶奶听.宠爱孙子孙女地爷爷奶奶们当然爱听了,这样下来,爷爷奶奶听得高兴,孩子们地情绪也更高昂了.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每日地“阅读三步曲”,既保证了读地时间,又丰富了读地过程,使阅读充满了乐趣,让孩子们爱上读书也成了不难地事.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三、读后交流,激发阅读地兴趣.
每周一节地阅读课成了交流评议课,孩子们在这节课上都纷纷交流着:我读了什么书?哪些地方最让我难忘?哪些地方感动了我?我向你们推荐这样一本书.孩子们个个兴趣高涨!还有:听我给你们读一读这星期我读过地文章中最美地一段、我给你们讲讲我这星期读过地一个感人地故事……这种交流帮助孩子们了解更多地地书目,开阔视野,培养了欣赏鉴别能力,也让孩子们地阅读有了展示地舞台,在交流之后就是评议活动,评选每周一次地“读书之星”,谁读得多,谁读得好,谁读得认真,谁就会当选,获得奖状和老师奖励地经典书籍.在这种彼此交流评议中,更加激发了孩子们阅读地兴趣,这种不是“督促”地督促使孩子们能够更加主动地去阅读,读更多地书.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以上只是我在指导孩子们进行课外阅读时地一些还不够成熟地做法.阅读,简单地两个字,却可以造就一个人一生地精神财富.不管生活怎样地热闹,一个纯净地心灵世界,一种对书香气息地天然热爱,一种良好地阅读习惯,都是一个生命健康成长不可或缺地因素.不管社会怎样变迁,不管科技怎样进步,不管教育怎样改革,我们都应该让孩子们在人生记忆力最佳时期诵读名家名篇,诵读千古美文,在心灵留下美地烙印,积淀一生一世地精神财富.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我愿意像《点灯地人》中地李利一样,为我地孩子们点燃阅读地每一盏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