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力教学设计(最新整理)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力》教学设计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力的基本概念、作用效果、测量和合成。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力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a.力的概念:理解力的定义,区分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b.力的作用效果:掌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形状。
c.力的测量: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了解其原理。
d.力的合成与分解:掌握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理解合力与分力的关系。
e.牛顿三定律:熟练掌握牛顿第一、第二、第三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都表现得不错,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但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我也注意到一些学生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还不够熟练,需要进一步指导。
学生小组讨论环节,大家围绕力的实际应用展开讨论,提出了很多有趣的观点。我作为引导者,尽量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帮助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从成果分享来看,学生们对力的理解有了明显提高。
-力的测量:教授学生如何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并进行单位换算,以避免在实际操作中产生误差。
-科学探究能力:鼓励学生参与实验设计,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引导学生探讨如何测量一个物体受到的摩擦力。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力》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或形状变化的情况?”(如踢足球、拉弹簧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力的奥秘。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完整版】(1)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第六章力6.1 力的概念6.2 力的测量6.3 力的作用2. 第七章运动和力7.1 牛顿第一定律7.2 摩擦力7.3 二力合成与力的分解3. 第八章压强与浮力8.1 压强8.2 浮力8.3 浮沉条件及应用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力的概念、测量和作用,了解运动和力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实验和观察,使学生了解压强和浮力的基本原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力的测量和作用。
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浮力及浮沉条件的应用。
2. 教学重点:力的概念及其与运动的关系。
摩擦力的产生和影响。
压强和浮力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弹簧测力计、滑轮组、小车、砝码、气压计、浮力计等。
2. 学具:直尺、圆规、三角板、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感受力的存在和作用。
2. 新课内容:讲解力的概念、测量和作用。
引导学生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学习牛顿第一定律。
分析摩擦力的产生和影响,学习二力合成与力的分解。
讲解压强和浮力的概念,引导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其基本原理。
3.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技巧。
4. 随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内容:力的概念、测量和作用;牛顿第一定律;摩擦力;压强与浮力。
2. 板书形式:提纲式、图示式、表格式。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计算:求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的合成力。
分析:解释生活中的摩擦力现象。
探究:浮力与物体排开水体积的关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针对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分析原因,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进行物理实验,深入了解力的测量和作用。
探讨生活中的运动和力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创新,了解力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难点与重点部分。
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7.1《力》【教学设计】
《力》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的第一节,主要内容包括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以及二力平衡的条件。
一、教学内容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 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4. 二力平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的作用效果。
2. 掌握力的三要素,能够判断力的作用效果。
3. 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能够判断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力的三要素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
2. 重点:二力平衡的条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力的作用效果的实验器材,如弹簧测力计、橡皮筋等。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如弹簧测力计、橡皮筋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提书包,引出力的概念。
2. 讲解力的作用效果: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力对物体形状和运动状态的影响。
3. 讲解力的三要素: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
4. 讲解二力平衡的条件: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物体在平衡状态下的特点。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判断一些力的作用效果和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六、板书设计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二力平衡的条件。
七、作业设计答案:1. 正确 2. 错误 3. 错误 4. 正确2. 选择题:下列哪个选项是正确的?(A、B、C、D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有关系。
(A、B、C、D)答案:1. A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讲解,让学生了解了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和二力平衡的条件。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较高,对力的概念和作用效果的理解较好,但对力的三要素和二力平衡的条件的理解和应用还需要加强。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7.1力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7.1力一、教学内容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包括推、拉、提、压、排斥、吸引等。
2. 力的作用相互性:物体受到力的同时,也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
3. 力的表示:用符号“F”表示,单位是牛顿(N)。
4.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的作用相互性。
2. 学会正确表示力,并能运用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理解力的作用效果,并能运用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点:力的概念、力的作用相互性、力的表示。
2. 难点:力的作用效果,以及如何运用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解力的概念,通过举例子让学生理解力的含义。
2. 讲解力的作用相互性:通过实验和讲解,让学生明白物体受到力的同时,也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
3. 介绍力的表示:讲解力的符号表示和单位,让学生学会正确表示力。
4. 讲解力的作用效果:通过实验和讲解,让学生了解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5. 例题讲解:运用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为什么用力拉弹簧,弹簧会变长?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一本书受到的重力。
7.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巩固对力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力的概念、力的作用相互性、力的表示、力的作用效果。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一本书受到的重力。
答案:书的质量约为0.25kg,重力G=mg=0.25kg×10N/kg=2.5N。
2. 题目:一个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哪些方面?答案:一个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验,让学生了解了力的概念、力的作用相互性、力的表示和力的作用效果。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教案第7章第1节《力》
教案: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7章第1节《力》一、教学内容本节内容主要涉及力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效果。
力的概念是指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包括推、拉、提、压等。
力的分类有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等。
作用效果有改变物体的形状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力的概念,掌握力的分类和作用效果。
2. 培养学生运用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深入理解力的实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力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效果。
难点:力的实质和作用效果的判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验器材(如弹簧测力计、气球等)。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和描述生活中常见的力的现象,如推门、拉抽屉等。
2. 概念讲解:介绍力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3. 分类讲解:讲解力的分类,如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等,并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不同类型的力。
4. 作用效果讲解:讲解力作用在物体上的效果,包括改变物体的形状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5.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一些实例,让学生了解力是如何作用在物体上的,并产生相应的效果。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力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7. 板书设计:力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效果。
六、作业设计1. 请简要描述力的概念。
2. 列举三种力的分类,并说明其特点。
3. 力作用在物体上的效果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让学生掌握了力的基本知识,但在力的实质和作用效果的判断方面,部分学生可能仍存在疑问。
课后可以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进一步深入了解力的实质,以及如何判断力作用在物体上的效果。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将所学的力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通过观察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了力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效果。
通过实验和讲解,使学生深入理解了力的实质。
通过随堂练习,提高了学生运用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整体教学过程流畅,学生反应积极。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7.1《力》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7.1《力》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孩子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实例,引导他们理解力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力来解释一些简单现象。
活动的目的是让孩子们能够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并能够运用力的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能够通过观察来发现力的作用。
3. 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能够通过实践来体验力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力的概念,力的作用。
难点:力的作用的观察和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弹簧测力计,小球,绳子,滑轮组。
学具:每个孩子准备一张纸,一支笔。
五、活动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孩子们手拉手,互相施加力,感受力的存在。
2. 理论讲解:讲解力的概念,力的作用。
3. 观察力的作用: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用小球和绳子演示力的作用。
4. 实践体验:孩子们用纸和笔,画出自己感受到的力。
5. 小组讨论:孩子们分组讨论,分享自己感受到的力的作用。
7. 课后作业:让孩子们回家后,观察家里的一些力的作用,并用纸和笔记录下来。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力的概念,力的作用。
难点:力的作用的观察和理解。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孩子们对于力的概念有了基本的了解,大多数孩子能够通过实践来感受力的作用。
但是在力的作用的观察和理解上,还有一些孩子存在困难,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拓展延伸:可以组织孩子们进行一些力的实验,比如用滑轮组来演示力的传递和放大,让孩子们更深入地理解力的作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力的概念和力的作用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也是孩子们理解的基础。
力的概念是指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这个概念比较抽象,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可能有些难以理解。
因此,我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实践,让孩子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力的存在和作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力教案7篇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力教案7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力教案篇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2.过程与方法●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教学重难点1.重点:使用适当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2.难点:误差的产生。
误差与错误的区别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复习:速度的计算公式是怎样的?要计算速度必须知道什么量?怎样利用公路上的里程碑大致测出汽车的速度?通过学生的讨论得出要测出相应的时间。
(二)讲授新课1.时间的测量让学生讨论各种测量时间的工具和方法。
学生说出多种方法和用具。
鼓励学生用科学的眼光认识周围的事物。
①时间的单位:秒(s)、分(min)、时(h)②学生活动:练习使用停表的方法;利用停表测量自己一分钟内脉搏跳动的次数,然后用脉搏估算一段时间;用绳子绑住一支笔做成一个摆,测量摆摆动一个来回所用的时间。
2.长度的测量①长度的单位:km→m→dm→cm→mm→μm→nm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各进制)②测量长度的工具:直尺、卷尺(刻度尺)、螺旋测微器、游标卡尺③学生活动:测出物理课本的长宽厚;④学生讨论并活动:如何较准确测出硬币的直径、一页纸的厚度、细铜线的直径?总结得出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刻度尺要贴近被测物体;刻度尺要跟所测物体的长度平行;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测量结果=数字+单位3.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种差别就是误差。
错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
两者区别:误差不能消除,但可以减小,例如多测量几次错误可以消除。
(三)课堂小结懂得测量时间和长度的方法和用具(四)布置作业完成相应的同步练习(五)教学后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力教案篇2机械效率(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有用功、额外功、总功(2) 理解机械效率,会计算机械效率2、过程与方法目标(1)根据生活事例认识物理知识,并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3)学习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勇于探究日常用品或器件的物理原理,具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初中的意识。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7章力教学设计
2.利用实验、动画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力的三要素和力的合成与分解原理。
3.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4.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与帮助,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5.小组合作任务:
-小组共同完成一个力的合成或分解问题的研究,撰写研究报告,并进行课堂分享。
-开展小组讨论,针对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互相提问、解答,共同提高。
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请注意以下事项:
1.确保作业质量,做到书写工整、条理清晰。
2.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及时复习、总结所学知识。
3.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发挥团队协作精神,共同进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善于思考的科学精神,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3.通过学习力的知识,使学生认识到力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节能意识。
4.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的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提高教学效果。以下是对本章教学内容的具体安排:
-设置小组合作任务,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实现共同进步。
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力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节能意识。
-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善于思考的科学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6.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
-利用多媒体、网络等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采用翻转课堂、问题驱动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第七章第一节《力》教学设计
2.学生在实验操作方面的能力,尤其是对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3.学生在数学运算和单位换算方面的掌握程度,以确保他们能够顺利进行力的计算。
4.学生在团队合作学习中的参与度和协作能力。
5.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生活实例中提炼出力的概念,并通过实验、讨论等形式,帮助学生构建力的知识体系。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通过这样的教学策略,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物理素养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利用实验、动画、示意图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力的概念和作用。
3.采用小组合作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习的方式,让学生在讨论、实践过程中掌握力的测量方法和力的计算。
4.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4)力的作用效果:通过实验和动画展示力的作用效果,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力的作用。
3.课堂练习:设计具有实际情境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小组活动:分组进行力的测量实验,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5.课堂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力的概念、测量及作用。
6.课后作业:布置具有实践性的作业,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2.计算题:设计一些简单的力的计算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实践题:设计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力的实践题,让学生运用力的知识解释现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7.1力教学设计
3.理解平衡力的概念及二力平衡的条件,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设想
1.引入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例,如拉力器、弹簧秤等,让学生感受力的存在,激发他们对力的探究欲望。
5.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运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教学资源,形象生动地展示力的作用效果和实验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6.分层教学,关注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制定分层教学计划,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7.教学评价多元化,关注学生全面发展: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在知识掌握、实验操作、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表现,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
4.让学生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家中物体的重力,并记录数据,学会将理论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5.鼓励学生进行拓展阅读,了解力的知识在科技、工程等领域的应用,拓宽视野,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在作业布置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合理调整作业难度和数量,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得到有效的巩固和提高。同时,鼓励学生在作业中提出疑问,及时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c.判断以下情况是否满足二力平衡条件。
2.教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点评,指出错误原因,并进行纠正。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力的三要素、力的单位、测量方法、合成与分解以及平衡力等知识点。
2.强调力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3.鼓励学生在课后观察生活中的力现象,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新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 (2023新教材)
新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2023新教材)第一单元:力和压强教学目标- 了解力的概念,并能区分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 掌握力的三要素:方向、大小和作用点。
- 理解力的合成和分解。
- 了解压强的概念,并能计算压强的大小。
- 学会通过实验探究不同物体的压强。
教学内容- 力的概念及分类- 接触力和非接触力的区别- 力的三要素:方向、大小和作用点- 力的合成和分解- 压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不同物体的压强实验探究教学步骤1. 引入力的概念- 通过例子让学生了解力的作用和效果。
2. 分类讨论力的接触性质- 引导学生区分接触力和非接触力,并列举相关例子。
3. 讨论力的三要素- 介绍力的方向、大小和作用点的概念,以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 引入力的合成和分解- 通过图示和实例讲解力的合成和分解的概念。
5. 引入压强- 通过实例和图片让学生了解压强的概念。
6. 计算压强的方法- 介绍计算压强的公式和单位,并通过练巩固学生的计算能力。
7. 进行不同物体的压强实验-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比较不同物体的压强。
8. 总结和提问- 对本单元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针对难点进行提问。
教学资源- PowerPoint演示文稿- 实验器材:压力传感器、物体、平台等- 板书书写工具教学评估- 学生课堂参与情况观察- 练题和问题解答情况评估- 实验结果和报告分析扩展阅读- 《物理教学参考书》- 《八年级物理课本》。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完整版】
学校:年级:姓名:第七章力单元计划教学目标:1、形成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的认识。
2、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知道力所产生的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改变物体的形状。
4、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是什么.5、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6、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7、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了解重力的重要性。
知道重力的方向,会用重垂线法检查桌面是否水平、立面是否竖直。
8、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理解重力大小跟质量的关系,记住g=9.8N/Kg,并知道其含义。
9、能用公式G = mg计算有关的问题。
知道重心的概念,知道重心的位置会影响物体的稳定性。
●教学重难点: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课时安排:第一节力:两课时第二节弹力:两课时第三节重力:两课时第一节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形成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的认识。
(2)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知道力所产生的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改变物体的形状。
2.过程与方法:(1)经历从许多与力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中归纳出力的基本概念的过程。
(2)通过学生亲自实验,体验并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通过常见事例和实验认识力所产生的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生之间的实验,能够进行合作与交流。
(2)在经历从许多与力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中归纳出力的基本概念的过程中,培养分析和归纳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力的概念。
难点: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教学准备:演示:两个蹄形磁铁和两个小车、一个蹄形磁铁、大头针、两根弹簧、篮球、小钢球、微小形变演示仪。
学生:30把刻度尺【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投影“神州五号”发射时的照片,提出问题:“神州五号”火箭为什么能离开地球,升上天空,实现我国的飞天梦?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和工农业生产中常常提到“力”这个字。
如一个人推了别人一下,就有了推力;同学们上课要集中注意力;要提高部队的战斗力等。
八年级物理下《力》教案设计
八年级物理下《力》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让学生掌握力的基本性质,包括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3. 让学生了解力的作用效果,包括改变物体的形状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4. 让学生学会使用力的图示表示方法,如力的示意图和力的箭头图。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力的概念、力的基本性质、力的作用效果、力的图示表示方法。
2. 教学难点:力的作用效果的深入理解,力的图示表示方法的运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来理解力的概念和性质。
2. 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力的作用效果。
3. 采用图示教学法,引导学生学会使用力的图示表示方法。
四、教学准备1. 准备力的概念和性质的相关实验器材,如弹簧测力计、钩码等。
2. 准备力的作用效果的相关案例,如纸片托水实验、硬币跳高实验等。
3. 准备力的图示表示方法的图示和指导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力的作用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力的概念和性质。
2. 新课:讲解力的概念,让学生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讲解力的基本性质,包括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理解和验证这些性质。
3. 案例分析:通过纸片托水实验和硬币跳高实验,让学生了解力的作用效果。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4. 力的图示表示方法:讲解力的示意图和力的箭头图的表示方法,引导学生学会绘制这些图示。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力的概念、性质、作用效果和图示表示方法。
6.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力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对力的概念、性质、作用效果和图示表示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教学方法的运用是否得当。
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反馈和作业情况,调整教学计划和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应包括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的评价和对教师的教学效果的评价。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7.1《力》教学设计
1.养成对力的好奇心,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认识到物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2.培养勇于探索、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敢于面对挑战,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3.了解力的作用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学会运用物理知识为生活服务,提高生活质量。
4.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学会尊重他人,分享学习成果,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
3.力的测量及换算,学生对测量工具的使用和单位换算容易出错,需加强实践操作和练习。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力的概念,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力的存在,激发学习兴趣。
-例如:通过推拉门、扔篮球等生活场景,让学生体会力的作用。
2.实践教学:组织丰富的实验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力的三要素,培养实验操作能力。
5.合作学习: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分享中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合作意识。
-可设置一些力的合成与分解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6.个性化辅导: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困难,提供有针对性的辅导。
-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通过课后辅导、小组帮扶等方式,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7.课后实践:布置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如:弹簧测力计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了解力的测量方法。
3.分步讲解:对于力的合成与分解,采用逐步引导、案例分析等方式,降低学习难度。
-可以通过力的合成与分解图示,结合实际物体模型,帮助学生理解力的合成原理。
4.情境教学: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分析弹力、摩擦力等力的性质及作用。
-例如:通过自行车行驶、爬坡等场景,让学生了解摩擦力的重要性。
3.力的三要素:通过实例和实验,讲解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分析它们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力教案5篇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力教案5篇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力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力教案1§5—1透镜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
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2、过程和方法观察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
重、难点:焦点、焦距的定义。
透镜对光的折射作用。
教学器材:激光源、各种透镜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完成光路图:空气玻璃水空气二、导学达标:引入课题:我们经常用到一些玻璃器件。
如:眼镜、照相机的镜头,它们有什么作用?进行新课:1、透镜:一些玻璃做的透明的器件(实物观察)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图3.1-1示)2、透镜的做法:主光轴:连接圆心的直线光心:透镜的中心光心在主光轴上。
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3、透镜对光的折射作用:(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又叫会聚透镜。
(2)、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又叫发散透镜。
4、焦点和焦距:焦点: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聚到一点,叫凸透镜的焦点。
焦点有几个?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
单位是什么?5、凹透镜的焦点和焦距6、两种透镜上能画三条特殊的光线三、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完成课本练习。
写出日常生活中你见到的透镜。
教学后记:对光心、主光轴的知识进行补充。
会聚、发散的结论。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力教案2《声音的发生和传播》一、在新时期下,新的课程改革已经全面展开,此时一堂课是否符合新的课改精神,首先要看它的教学理念。
八年级物理下《力》教案设计
八年级物理下《力》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力的概念,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掌握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并理解它们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3. 了解重力的概念,理解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4. 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的分析中。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力的概念及力的三要素。
重力的概念及重力的方向。
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三要素的关系。
二力平衡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思考、讨论等方式,探究力的本质和作用效果。
2. 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实验现象,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3. 结合实际例子,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悬挂重物的绳子、不同形状的物体等。
3. 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感受力的作用,引发学生对力的思考。
2. 讲解力的概念:力的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3. 探究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4. 实验演示: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物体的重力,让学生观察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的关系。
5. 讲解重力的概念: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6. 讲解二力平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7. 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判断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8.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力的三要素、重力和二力平衡的重要性。
9. 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10.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情况进行总结,查找不足,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除了重力,还有哪些力会影响物体的运动状态?2. 介绍其他常见的力:摩擦力、弹力、张力等。
3. 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进行实验,了解这些力的作用效果。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7.1《力》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7.1《力》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相互的。
2. 力的分类:按照性质分为重力、弹力、摩擦力等;按照效果分为拉力、压力、支持力等。
3.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4. 力的示意图:用箭头表示力的方向和大小,箭头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力的概念,掌握力的分类和作用效果。
2. 学会画力的示意图,能够正确表示实际问题中的力。
3. 能够运用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力的概念、分类、作用效果以及力的示意图的画法。
难点:力的示意图的画法,以及如何运用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学具:笔记本、课本、彩色笔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遇到的力的现象,引导学生感受力的存在。
2. 讲解力的概念:通过示例和讲解,使学生理解力的概念,掌握力的相互性。
3. 讲解力的分类:通过示例和讲解,使学生掌握力的分类,能够正确区分各种力的类型。
4. 讲解力的作用效果:通过示例和讲解,使学生掌握力的作用效果,能够判断力是否改变了物体的形状或运动状态。
5. 讲解力的示意图:通过示例和讲解,使学生掌握力的示意图的画法,能够正确表示实际问题中的力。
6. 课堂练习:让学生画出生活中遇到的力的示意图,加深对力的示意图的理解。
7.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典型例题,使学生学会运用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8.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力的概念: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相互的。
力的分类:重力、弹力、摩擦力等;拉力、压力、支持力等。
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的示意图:箭头表示力的方向和大小。
七、作业设计1. 画出生活中遇到的力的示意图,并说明力的作用效果。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同步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同步教学设计)我设计的这节幼儿园物理课,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孩子们理解力的概念,感受力的存在,并初步了解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个要素。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力的概念,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描述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3. 培养学生用物理语言描述现象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个要素。
2. 教学重点: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力的存在,并能够用物理语言描述力的作用。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弹簧测力计、气球、绳子、木块等。
2.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张白纸,一支笔。
四、活动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日常例子,如扔纸飞机,引出力的概念,让学生初步感受力的存在。
2. 讲解:讲解力的概念,力的三个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3. 演示:使用弹簧测力计,展示不同大小的力对物体的影响。
4. 实践:让学生分组,用气球、绳子、木块等教具,自己设计实验,观察和描述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6. 练习:让学生用白纸和笔,画出自己实验中观察到的力的作用情况。
五、活动重难点1. 活动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力的存在,并能够用物理语言描述力的作用。
2. 活动难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个要素。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学生的练习和课堂表现,反思教学效果,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2.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在家里找一些物品,自己设计实验,进一步探索力的作用。
通过这节课,我希望孩子们能够对力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感受到力的存在,并能够用物理语言描述力的作用。
同时,也培养学生用物理语言描述现象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设计这节幼儿园物理课时,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让孩子们理解并掌握力的概念是本节课的核心。
(完整)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力教学设计.docx
第七章第1节教学设计课题第七章第1节力(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2.知道力的作用效果;3.知道力的三要素;教4.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学(二)过程与方法目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标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3.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观察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重点教学重点: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力的三要素,用示意图表示力难点教学难点:力的概念,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讲授法、讨论法、演示实验法、列举实例法、多媒体课件演示法方法教具多媒体课件、橡皮泥、弹簧、磁体、铁块、钢球、平板、小车、旱冰鞋、斜面学具教学过程引入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播放攀岩的视频展示照片,提出问题引攀岩者仅靠手脚灵活运用抓、观看聆听吸引学生兴趣,引出入撑、蹬等动作,用“力”实现身章题。
课体的平衡。
题那什么是力呢?从这一章开始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力”吧。
板第八章力看片,引学生要想分析什么是力,首先我看看以下些情况中,有没有“力”的存在?学生思考,并回答人推程中,有力存在?有。
出示例,分析用力了?工人。
施力物体和受新受了力?。
力物体的。
(其他分析略)除了人可以施加力,其他物体也学生思考,并回答可以的物体施力⋯⋯授展示片,引聆听在物理学中,我把生活中的通大量事例,概括推、拉、提、、吸引等概括作用。
前面的物体施加力称为施力物体,后面的物体受到力称为受力物体。
所以力就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力的概念。
明确有关力的各种概念板书第一节力一、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力用符号F表示。
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N。
简单介绍牛顿聆听找同学来掂一下鸡蛋,感受 1N参与活动,体验让学生有切身体验的大小那 1N 有多大呢?对生活中的问题深关于力,老师这有几个问题,我学生思考,讨论,得出结入讨论,锻炼学生分们一起讨论一下?论析问题的地能力。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全册 共84页)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全册共84页)目录第一节力第1课时力及力的作用效果第2课时力的三要素与力的作用的相互性第二节弹力第三节重力第八章力和运动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第1课时牛顿第一定律第2课时惯性及其应用第2节二力平衡第3节摩擦力第1课时认识摩擦力及其影响因素第2课时摩擦力与生活第九章压强第1节压强第1课时压力和压强第2课时压强与生活第2节液体压强第1课时液体压强的特点与计算第2课时连通器与液体压强的应用第3节大气压强第4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第1课时力及力的作用效果知识与技能1.认识生活中各种与力相关的现象。
2.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感知力的大小。
3.探究力的作用效果。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图片、实验现象或生活中有关力的现象,感受力的特点,从而认识力的两种作用效果。
2.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力学现象,自己设计实验,掌握转换法(微小力使物体形变的放大方法)的应用,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乐于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情趣。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主动与他人合作,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1.认识力的概念,分辨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力的作用效果的理解。
教学难点1.力的概念。
2.对力产生的效果会进行判断。
教具准备两个蹄形磁铁和两个小车、大头针、两根弹簧、篮球、小钢球、刻度尺、多媒体课件等。
一、情景引入投影“神舟十一号”发射时的照片,提出问题:火箭为什么能离开地球,遨游太空,实现我国的飞天梦?(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提到“力”这个字。
如一个人推了别人一下,就有了推力;同学们上课要集中注意力;要提高部队的战斗力等。
老师提问:“力”这个字大家太熟悉了,同学们知道有关“力”字的词语有哪些呢?学生回答:力量、力气、能力、理解力、战斗力、“给力”、力不从心、力所能及、身体力行、身强力壮、力争上游、四肢无力……在同学们说出的这么多的“力”中,力的含义各不相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画,以及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反馈 练习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手击排球,施力物体是____, 参与练习,完成题目
受力物体是_____,手也感到痛,
练 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
习
2.下列力的作用效果分别是什
么?守门运动员接住足球 ____
对规律的应用。培养 学生分析应用能力。
简单介绍牛顿
聆听
找同学来掂一下鸡蛋,感受 1N 参与活动,体验
让学生有切身体验
的大小
那 1N 有多大呢?
对生活中的问题深
关于力,老师这有几个问题,我 学生思考,讨论,得出结 入讨论,锻炼学生分
们一起讨论一下?
论
析问题的地能力。
1.单独一个物体也可以产生力 单独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
的作用?
的作用。
2.不接触的物体间一定没有力 磁铁吸引铁钉时不接触也
察效果相同吗?
培养观察能力,总结 能力。
讲授
聆听
力作用的位置称为力的作用点。
总结前面说的,力的大小、方向
和作用点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叫做力的三要素。
板书 三、力的三要素 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做力 的三要素,它们会影响力的作用 效果。
引导、讲授
聆听
如何简单方便的描述力呢?物
理学中常用力的示意图的方式。
动小钢珠被正对运动方向
位置的放磁铁吸引 ,速度
变快。
光滑的水平面上做直线运
动小钢珠被与运动方向垂
直的位置放的磁铁吸引,
运动方向改变,偏向磁铁
方向运动。
讲授
聆听
1.从静止变为运动 或从运动
变为静止;
2. 运动快慢变化;
3.运动方向变化;
称为运动状态变化。
将生活经验明确为 物理过程和方法。
板书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运动状 态。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观察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重点 教学重点: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力的三要素,用示意图表示力 难点 教学难点:力的概念,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 讲授法、讨论法、演示实验法、列举实例法、多媒体课件演示法
方法
教具 多媒体课件、橡皮泥、弹簧、磁体、铁块、钢球、平板、小车、旱冰鞋、斜面
学习物理要求 形成良好规范
提问
学生思考,回答:
我现在手中有一块磁铁和一块 铁块向前运动,因为力会
铁块,分别放在两个相同的小车 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上,将两个小车离开一定距离放
手,会出现什么现象呢?
演示实验
观察到什么现象?
两辆小车同时向中间运动
这说明什么呢?
磁铁运动状态也改变了, 培养根据已有知识
说明它也受到了力的作 进行合理猜想的能
引导
学生思考、讨论、
力的作用效果都相同吗?
不相同。(举例说明)
如何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呢?
改变大小;改变方向;
力的大小和方向影响力的作用
效果。
针对概念进一步深 入分析。 找出物理与生活的 结合点。
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
参与实验
将物理课本放在课桌上,使 学生思考,回答
用大小相同、方向相同的力,分 不相同
别推课本的三个不同的位置,观 与力作用点位置有关
的作用?
可以产生力的作用。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那么力
作用在物体上会产生什么效果
呢?
演示实验
观看实验总结结论
演示 1
(1)捏一下橡皮泥;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拉伸一下弹簧
培养观察能力,总结 能力。
板书 二、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讲授
学生思考、讨论、
但有的同学说,我按桌子,就没 桌子形变的比较小,不易
要想分析什么是力,首先让我们
看看以下这些情况中,有没有
“力”的存在?
学生思考,并回答
人推车过程中,有力存在吗? 有。
谁用力了?
工人。
新 谁受了力? (其他分析略)
车。
课 除了人可以施加力,其他物体也 学生思考,并回答 可以对别的物体施力……
讲
举出示例,归纳分析 练习施力物体和受 力物体的识别。
授
展示图片,引导 聆听
画力的示意图的要领:确定受力 适当练习
物体、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 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 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 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 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在同一图 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还可在力的示意图旁边用数值 和单位标出力的大小,把力的三 要素都表示出来。
板书 四、力的示意图
针对学生在不同的 问题中出现的错误 进行纠正。
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四、力的示意图 五、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课后反思
“
”
“
”
At the end, Xiao Bian gives you a passage. Minand once said, "people who learn to learn are very happy people.". In every wonderful life, learning is an eternal theme. As a professional clerical and teaching position, I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continuous learning, "life is diligent, nothing can be gained", only continuous learning can achieve better self. Only by constantly learning and mastering the latest relevant knowledge, can employees from all walks of life keep up with the pace of enterprise development and innovate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market. This document is also edited by my studio professionals, there may be errors in the document, if there are errors, please correct, thank you!
有什么变化,这是为什么呀? 观察。
演示实验(或播放实验视频) 实验结束后,学察到的现象:
上运动,当磁铁靠近小钢珠时, 静 止 的 小 钢 珠 被 磁 铁 吸 锻 炼 学 生 的 观 察 能
会发生什么现象?
引,向磁铁方向运动。 力,分析能力。
光滑的水平面上做直线运
第七章 第 1 节 教学设计
课题
第七章 第 1 节 力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2.知道力的作用效果;
3.知道力的三要素; 教
4.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学
(二)过程与方法 目
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标
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3.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设计意图 梳理机械运动知识 形成一个完整的知 识体系,同时也可以 帮助学生记忆。
设计意图 教学目标达标检测, 及时反馈与巩固本 节课的知识点。
_________________。 受压弹簧,弹簧变弯__________ ___________。
3.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 的是( ) 。 A.没有物体,也可能有力的作 用 B.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所 以彼此不接触的物体之间没有 力的作用 C.发生力的作用时,必定可以 找到此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 体 D.力作用在物体上,只能使物 体从静止变为运动
我们再做一个实验,请一个同学 用。
力。
来帮忙。
演示实验
请一个同学穿上旱冰鞋推墙,观
察发生的现象。
培养分析、概括能力
说明了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
穿旱冰鞋的同学向后退,
说明:人推墙,墙受力
但人后退,说明人受到向
后的力
你 还 能 举 出 其 他 类 似 的 事 例 学生思考,回答 吗?
培养分析、概括能力
这些现象告诉我们当,A 物体对 B 聆听 物体施加力的作用同时也受到 B 物体对 A 物体的力的作用,也 就是说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
的。物体之间的作用总是同时成 对出现。 其中一个力称为作用力,那么同 时产生的另一个力就称为反作 用力。
板书 五、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引导小练习,纠正错误 划船 跑步 火箭发射
学生思考,回答
课堂 小结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这节课我们对力的一些基 聆听,思考
本知识做了研究。知道了什么是 小
力,力的单位、力的作用效果、 结
学具
教学过程
引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播放攀岩的视频 展示照片,提出问题 引 攀岩者仅靠手脚灵活运用抓、 观看 聆听 入 撑、蹬等动作,用“力”实现身 课 体的平衡。 题 那什么是力呢? 从这一章开始我们就来研究一 下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力”
吸引学生兴趣,引出 章题。
吧。
板书 第八章 力
观看图片,引导学生
板书设计 第一节 力 一、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力用符号 F 表示。 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 N。 二、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运动状态。 (1)从静止变为运动 或从静止变为运动; (2)运动快慢变化; (3)运动方向变化。 称为运动状态变化。 三、力的三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