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权论与中华民族的复兴

合集下载

《海权论》读书心得稿子

《海权论》读书心得稿子

《海权论》读书心得稿子第一篇:《海权论》读书心得稿子尊敬的各位领带、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与大家分享的是《海权论》读书心得。

1890年,美国著名海军战略家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总结了大不列颠这个“日不落帝国”海上霸主地位的确立,提出了海权理论,“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该著作的产生影响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个国家的海军伴随着一支和平运输的船队应运而生,随海运的发展而兴盛、随海运的消失而消散,海权的存废不在于海军的强大或者海上贸易的兴旺,而是这两者的结合体,海军的强大保障了海上贸易的兴旺,而海上贸易的兴旺又给耗费巨大的海军建设提供资金保障和发展的动力。

下面大家看这张图,这是总书记在2013年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思。

“一带”是“丝绸之路经济带”,通过欧亚铁路连接东亚、西亚、欧洲的陆路交通贸易网,“一路”是“海上丝绸之路”串联东南亚和亚欧非经贸一体化。

现在中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国际贸易,也越来越离不开航路的通畅,通过海洋,中国从中东运回石油,从澳大利亚运回铁矿石,向国外出口中国制作的商品,我们现在所需的石油三分之二靠进口,百分之八十要经过东南亚的马六甲海峡,但我们对海外贸易线的保护几乎无能为力,这对当代的中国来说是致命性的,诸多严峻现实表明,中国要维护自身的海洋权益,必须大力发展海权。

借海强身,以海兴国,建立海洋强国是中国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带一路”的背后是中国工业“走出去战略”的具体实现,一要疏散过剩产能,二要创新升级“工业2.0”计划。

这一切的背后都离不开高端技术人才的培养,国家持续关注职教的发展,加大职教投资力度,都是为了顺利实施“一带一路”计划,培养高端技术人才,我们责无旁贷,要趁着好形势,加快发展步伐,与时代看齐。

下面我们看《海权论》的主要内容“影响海权发展的六大要素” 地理位置、形态构成、领土范围、人口数量、国民特性、政府特性第一方面:地理位置。

论海权与中华民族的复兴

论海权与中华民族的复兴

论海权与中华民族的复兴海权是一个古老的名词,但同时也是一个具有现代内涵的战略概念。

在经典的意义上,海权指的是对海洋的利用和控制,也就是由本国和本民族利用和控制海洋,而剥夺对手利用海洋的机会和权利。

1890年美国人阿尔弗雷德·赛耶·马汉提出“海权论”,认为“海权是决定世界强国兴衰的根本原因,也是影响历史进程的重大因素”。

①“海权论”主张国家要建立和拥有强大的占优势的远洋舰队保护国家的海外贸易、海外市场、海上航行、海外利益,同时把国家的政治意志和外交影响投射到世界,并借以影响陆上事态和进程。

海权,对我们国家来说是一个从鸦片战争开始认识而到今天仍未被充分消化、而在实践上又迫切需要理论回答的。

在这里我想由海权概念切入,结合中国新世纪化实践的海权概念体系及建立于其上的理论体系,来思考中国海权实践的现实问题,并希望找到有助于中华民族复兴的途径。

我将通过三个问题来展开我的观点。

一、海权问题对于中华民族的复兴有何重要意义?1、海上力量的强大有利于保证我国的防卫安全古罗马著名哲学家西塞罗说过:“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而拥有完整的海权意味着拥有无可匹敌的安全优势”。

②比如日本这个没有纵深可守的国家,就大力发展海军来保证自己国家的战略纵深,达到国土不受侵略的目的。

如今海洋对于国家安全的重要作用越来越突出。

从目前世界各沿海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中心的分布情况看,世界上大约有3/4的大城市,70%的工业资本和人口都集中在距离海岸线200千米以内的地区。

这些地区的安全和稳定都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根本利益。

而对于一个不重视海洋、没有强大海军和稳固海防的濒海或者海洋国家来说,海洋不仅起不到屏障作用,而且往往成为侵略者的海上坦途。

从国家安全利益角度出发,海洋方向的防卫能力实际上就是国家战略防卫的一部分。

因此,通过更多地占有海洋来扩大国家的防卫纵深,对于增强国土防御的稳定性,确保国家战略后方的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读海权论》有感

读海权论》有感

读《海权论》有感最近我读了马汉的《海权论》,引发了我对中国海权的一些思考。

马汉的《海权论》的基本观点是,一个频海国家,如果没有面临陆地的根本性威胁,而政府又是一个开明政府的话,那它就有能力也有条件发展海军,争夺海权。

而海权是否能够确保,也就一个国家的安全,财富和权力能否确保的先决条件,一句话,想富国强兵,必先优先发展海权。

所谓海权,就是一个濒海国所必须面对的一种权力,但是往往人们只认为海权就是管理领海的权力,但是这就缩小了海权的范围了。

所谓海权,顾名思义就是拥有或享有对海洋或大海的控制权和利用权,是“国家主权”概念自然延伸。

《海权论》以战略家的理性与史学家的智慧,总结研究了有史以来的海上战争及其影响,提出了制海权决定一个国家国运兴衰的思想,直接促成了德、日、俄、美诸国海军的崛起。

在该书中,马汉提出,沿海国家的历史既是由其地理位置、领土面积、自然结构、人口和民族特性等自然条件塑造的,也是由政府的眼光和战略等人为因素决定的,但政府的政策会随着时代的精神和领导者的性格和英明程度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基于此,马汉认为影响各国海权的主要因素有:地理位置、自然构造、领土范围、人口数量、民族特性以及政府和国家的特性。

而我们反思中国,中国拥有18000公里左右的漫长海岸线、6500多个岛屿和近300万平方公里的管辖海域,但是于此同时在东与日本有东海和钓鱼岛争端,在南与菲律宾、越南等国有南海争端,台湾问题尚未解决,美国积极重返亚太。

诸多严峻现实表明,中国在将来要巩固海防,维护自身的海洋权益,势必要积极发展海权,建成一支强大的海军;但在地理上,中国又是一个发展海权的地理不利国。

中国要崛起,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就必须打破海上的枷锁,真正走向全球的广阔世界。

中国海权发展的优势在于有远见和眼光的政府制定了正确的海洋发展战略,并向着未来的远大目标一以贯之的执行,这必将决定中国海权的未来。

因此,我认为制海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不得不直面的问题。

海权对中国的重要性

海权对中国的重要性

海权对中国的重要性中国近代有两次差点陷入亡国灭种的深渊:一次是20世纪初“八国联军”侵入中国后列强掀起的瓜分狂潮;另一次是1937年日本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

在这两次灾难中,中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都与丧失制海权有着密切的关系。

温故知新,著名学者张文木指出,为了统一台湾,为了保护中国东部沿海的经济命脉,为了捍卫我们日益巨大的海外利益,中国必须发展强大的海权。

制海权是造就现代大国兴衰的重要杠杆从经济史来说,人类迄今经历的所有经济形式可概括为自然经济和市场经济;从军事史来说,制陆权与制海权是造就古今大国兴衰的重要杠杆。

中世纪国家是依靠地区性和封闭条件下的资源配置维持的。

在这样的资源配置中占有主导地位的国家,便会形成地区性贡赋体系中的中心国家,并保持其大国的地位;而保持这样地位的国家的军事前提就是强大的制陆权,比如古代埃及、中国、印度、巴比伦都曾是这样的国家。

到了近代,特别是英国工业革命后,市场和利润成了生产的导向,此时国家兴衰取决于其在资本全球化和资源全球性配置中的地位。

既然世界资源配置方式已突破中世纪的地域性封闭性质并转化为世界性的开放方式,而海洋又是畅流世界各个角落的最便捷的载体,那么从军事上控制海上主要战略通道即掌握制海权,就成为大国控制世界资源并据此保持其大国乃至霸权地位的主要方式。

同样,新兴国家也正是通过优先发展海军并争取与大国平等分享海权利益而进入大国行列的。

比如英国与西班牙的海上较量、美国与英国、西班牙的海上较量的结果都是这样。

当然,后来又出现制空权、制太空权(外层空间)的军事技术革命,但其性质还是服务于制陆权和制海权的。

在21世纪的今天,建立在卫星信息监控技术和导弹远距离精确打击与准确拦截技术的制海权,仍是国家兴衰的决定性杠杆。

美国在20世纪末发动的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及21世纪初的阿富汗战争中取得的军事胜利,就是很好的说明。

要保护我们的国家利益,在军事上要赶上军事技术革命。

南斯拉夫在这个问题上犯了错误。

海权论读后感

海权论读后感

海权论读后感《海权论》是美国军事理论家马汉的经典之作,这本书对于理解海洋在国家战略中的重要性,以及海权对于国家兴衰的影响,具有深远的意义。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马汉对于海洋战略的深刻洞察和独到见解。

他强调了海权不仅是军事力量的体现,更是一个国家经济、政治和外交等多方面综合实力的反映。

海权的核心在于对海洋的控制和利用,这种控制不仅仅局限于军事上的优势,还包括了商业航运、资源开发以及对海上贸易路线的掌控。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许多强大的国家都曾经凭借着强大的海权崛起。

例如,英国在 19 世纪成为了“日不落帝国”,其强大的海军力量保障了全球范围内的贸易和殖民地的统治。

通过控制海上交通要道,英国能够获取丰富的资源,拓展海外市场,从而推动了国内经济的繁荣。

而那些忽视海权的国家,则往往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甚至面临着被侵略和剥削的命运。

马汉认为,一个国家要想获得强大的海权,必须具备几个关键因素。

首先是地理位置。

拥有良好的海岸线、天然良港以及靠近重要的海上贸易通道的国家,在发展海权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

其次是人口素质。

一个拥有勇敢、富有冒险精神和海洋意识的民族,更容易建立强大的海军和发展海洋事业。

再者是政府的政策支持。

政府需要投入足够的资源来建设海军、发展航运业,并制定有利于海洋发展的法律法规。

在当今世界,海权的重要性依然不可忽视。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国际贸易的不断增长,海洋成为了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命脉。

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的运输,以及大量商品的进出口,都依赖于安全稳定的海上通道。

同时,海洋中还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如渔业资源、矿产资源等,对于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我国而言,海权的发展也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我国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和广阔的海域,海洋资源丰富。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外贸易依存度不断提高,海上运输安全成为了保障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同时,维护我国在南海、东海等海域的主权和海洋权益,也是我国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论海权与中华民族的复兴

论海权与中华民族的复兴

论海权与中华民族的复兴海权(海上权利),顾名思义就是拥有或享有对海洋或大海的控制权和利用权,是“国家主权”概念自然延伸。

但这种权力的范围涉及军事、政治、经济等多个领域。

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控制问题,更重要的是用海洋来开拓一个新的舞台,一个新的时代。

海洋对濒海国家的生存与发展有决定性的意义,而要拥有海权,就必须发展强大的海军,海权即凭借海洋或者通过海洋能够使一个民族成为伟大民族的一切东西。

①海权与中华民族的复兴之间的关系,我们从历史中可以得到答案。

我们都知道,近代西欧的崛起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因为他们牢牢把握着世界海上霸权。

我们所熟知的荷兰、英国,都是因为其凭借着强大的海上商业或军事力量成为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商业帝国和殖民帝国,使自己的国家实现复兴。

就是放眼于现在的世界,美国作为当今世界头号经济军事强国,其海上力量也是世界上最强的,它牢牢掌握着世界海上霸权,其海军在世界各大洋上航行,在世界上耀武扬威。

所以,海权对于中华民族的复兴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中国是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成员之一,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010年,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位。

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7.2万亿元,扣除价格因素,比2002年增长1.5倍。

经济总量占世界的份额由2002年的4.4%提高到2011年的10%左右,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20%。

②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中国对世界能源的需求也大幅上升。

对石油进口的依赖从2005年的39.6%爬升至2011年的56.5%。

预测2020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将达到65%~70%。

据IEA估计,到2035年,我国85%所消费的原油和50%的天然气都要依赖进口。

从目前看,我国获取海外石油主要集中在中东、北非等政局动荡的地区。

③进入市场经济的中国已成为与世界发生广泛联系的国家,其海洋权益泛布于世界并随中国经济总量的扩大而持续扩大;与此同时,中国实现其海权的内部需求动力和外部压力也在同时增大。

海权与中华民族复兴

海权与中华民族复兴

海权与中华民族复兴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方面,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深入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益增强,对外贸易和人员交往的日趋扩大,国人逐渐把目光转向了深蓝的海洋。

人们渴望大海,大海也在呼唤着中国,向海洋进军已成为时代发展的需要。

另一方面,随着海洋战略地位的不断提高,海洋已成为国际重大政治、经济、军事利益的新领域,特别是1994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后,为沿海和海洋国家在海洋方向上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天地,同时对世界海洋的安全与稳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海权的争夺也变得更加激烈。

世界各沿海国都在为争夺或扩大各自的管辖海域而竞相向海洋进军,纷纷调整海权发展战略,促进海洋经济和科技发展,加快海洋立法,增强海洋管理机构,大力发展海军,以便适应《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后海洋竞争的新形势,拉开了新一轮世界性海洋竞争的序幕(1)。

关键词:海权,政治经济,贸易,中华民族“海权”一词最早出现在美国海军历史学家、海军战略理论家艾尔弗雷德•塞耶•马汉于1890年出版的《海权对历史的影响》一书中,强调海权决定着一个濒海国家的国运兴衰。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有着18000多公里海岸线的濒海大国,在古代海洋事业曾有过辉煌的历史。

然而到了近代,由于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及海洋意识的淡漠,致使“万里海疆,战备废弛”。

因此,当西方列强凭借坚船利炮一次次从海上入侵时,昔日的天朝大国完全处于有海无防的境地,中国海洋门户洞开,海权丧失殆尽,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教训(2)。

也许是受了传统的单一“农耕民族”讹论的影响,历史上的中国虽然最早走向海洋,但并不具有海洋民族应当具有的海洋意识和海权意识。

中国对待海洋问题有四个基本特点:第一,拥有大片海域却长期轻视经略海洋。

从远古时期起,中国人的社会活动就一直是以陆地农业经济为主,海洋经济从来没有摆在重要的地位上。

从世界各国发展历史看,以农为本必然导致重陆轻海的思想观念。

中国从神农、黄帝起,尤其是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之后,农本商末的思想就占据了主导地位。

论海权与中华民族的复兴

论海权与中华民族的复兴

论海权与中华民族的复兴2010302590163 陈秋磊遥感科学与技术最近,关于国家的海权发生了许多的事件,关于海权的纷争也越来越严重。

不管是南海还是钓鱼岛等,我们可不是一个内陆国家,我们要是始终记得我们是临海国家。

因为海洋的纷争其实就是未来世界人们对资源和土地的争夺,我们不能输在这里而祸害千秋万代。

我们只有用自己的强硬力量来捍卫我们的每一点一滴。

关于海权,我们首先对它要有一个明确的定义。

“概念是任何一种理论或学说的必然起点,又是海权论的中心概念。

”“Seapower指的是一个国家在海洋方面的综合性的实力体系,即体现在海洋方面的总体实力,同时还决定着一个民族能否成为一个伟大的民族。

”①这是一个很宽泛的定义,在这里海洋的内涵和外延完全超越军事概念的范围,已经是一种综合实力的表现。

美国海军历史学家、海军战略理论家艾尔弗雷德•塞耶•马汉于1890年出版的《海权对历史的影响》一书中,强调海权决定着一个濒海国家的国运兴衰。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有着18000多公里海岸线的濒海大国,在古代海洋事业曾有过辉煌的历史。

但是由于封建政府的闭关锁国的策略,导致我国的海洋权益日益减弱,万里海疆,战备废弛。

当西方船坚利炮的打入我们的土地时,我们只能用被动的防守。

海洋是我们通往其他国家的门户,也是我们的保护之一。

昔日的天朝大国完全处于有海无防的境地,中国海洋门户洞开,海权丧失殆尽,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教训。

在现代,海权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从1500年开始,几乎所有的世界强国都是从开拓海洋开始。

中华民族的复兴,也必然离不开对海权的控制。

从人类的发展历史看,我们是从陆地文明开始的,当陆地资源不足以让我们更好的发展上的时候,我们就开始拓展疆域,我们把自己的目光放得更远,放在更大空间的海洋和太空。

我们看看欧洲的西方强国,最明显的就是英国。

英国国土不大,但是当年能号称日不落帝国,靠的就是强大的海军力量。

现在的美国也是在全球部署海军,靠的也是强大地舰队航母等。

海权论的崛起对中国的影响

海权论的崛起对中国的影响

"海权论"也深刻影响美国政府对海外基地的认识。

以前,美国海军在海外无任何"立锥之地",但马汉"海权论"鼓吹谋求海外基地的论调,促使政府在发展海军力量的同时,寻求海外立足和海外基地。

早些时候,美国政府在马汉的思想指导下,相继取得了巴拿马运河的开凿权和运行权,从而掌握了沟通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战略通道。

之后美国接连吞并夏威夷群岛,获得在太平洋中部的战略跳板。

1898年的美西战争,美国取得了菲律宾、关岛、波多黎各的军事基地,独立后的古巴也成为美国的保护国。

至此,美国掌握了加勒比海、墨西哥乃至拉丁美洲的"锁钥",打开了向美洲扩张和独霸美洲的大门。

美西战争后,美国又相继占领了萨摩亚、威克岛等太平洋重要岛屿,并修建了海军基地。

1913年,美国又获得了关塔那摩湾修建海军基地的权利。

1940年,美国又以50条超期服役的驱逐舰,换取了英国在大西洋纽芬兰、百慕大和特立尼达等8处海空军基地。

至此,马汉提出的建立海外基地的建议到了美国政府的具体落实,美国逐渐建立起了遍布全球的海外军事基地网。

据报道,美军将派出“拉森”号导弹驱逐舰,前往南沙群岛中的渚碧礁及美济礁一带水域航行,并会同时派出p-8A侦察机到该海域巡逻。

P-3猎户侦察机也可能参与,未来数周也会开展一步的巡逻行动。

美国国防部表示,美军的行动不会是一次性的,而是定期进行,这次行动并非针对中国。

CNN表示,美国防部消息人士称,美方尚未就此次行动知会中方。

根据以上消息可知道,美国一心想争霸全世界,而中国是唯一能住址美国称霸的国家,中国在二战中的崛起威胁到了美国的霸权主义,所以美国想通过海权论理论的发展模式来阻止中国的发展,作为中国公民的我们都有义务去学习相关的海权论知识,并结合我国国情去实践,大力发展我国海军在海上的实力,把我国的海上军事力量发展上去,成为一只能保卫祖国和平,世界和平的军队。

海权与中华民族的复兴

海权与中华民族的复兴

海权与中华民族的复兴城市设计学院李昌文2011301540001海权,顾名思义就是拥有或享有对海洋或大海的控制权和利用权,但这种权力的范围涉及军事、政治、经济等多个领域。

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控制问题,更重要的是用海洋来开拓一个新的舞台,一个新的时代。

然而当今的中国,依然面临着许多海洋国土、海洋资源被侵犯的事实,如当下的钓鱼岛事件,就是对中国海权的挑衅。

那么决定海权的力量主要是靠什么呢?拿破仑曾几次企图渡过海峡征英皆告失败後,于1798年征埃及时,其海军在尼罗河口海战时遭英国纳尔逊将军所率领的舰队重创,地中海制海权尽失,本国与埃及远征军的交通线被切断而告失败。

1801年,拿破仑为了削弱英国的商业,号召各国“武装中立”,俄国、丹麦、瑞典及普鲁士皆参加,一致反对在波罗的海行使交战国权利。

英国必须仰赖波罗的海各国输入橡木、绳索和帆布,所以无法容忍上述诸国参加武装中立,乃派遣波罗的海舰队,以武力来打破拿破仑的武装中立政策。

在哥本哈根海战中击败丹麦海军舰队取得进出波罗的海的自由後并进入芬兰湾,打破武装中立的政策。

1805年在特拉法加海战中,英国舰队击败法西联合舰队,建立英国海军的无敌霸权。

(英国指挥官纳尔逊将军在此役中殉职)①由上诉事实不难看出欲发展海权必须以强大的海军控制海洋,以掌握制海权。

与海权相对应的,是陆权,在以前,往往拥有陆权的就是世界的霸主,但是当海上航行被开发出来以后,海权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出来。

在历史中,我们也可以轻易看出制海权对于大国兴衰的重要。

近代史上的中日甲午战争是一场具有重要意义的战争,其中之一就对中华民族忽视海洋的惩罚。

虽然现在看来甲午战争不过是一场小小的海战,但是清朝的失败向列强展示了中国的外强中干。

甲午战前,中国购兵舰、修军港、编练新军,“新军事变革”看上去很有成效。

西方被洋务运动的表象所迷惑,一度将晚清看作远东的庞然大物,然而甲午一战一下子暴露了大清帝国的“黔驴”真相。

列强欣喜若狂,声称“第二次发现了中国”。

海权意识与大国崛起初探

海权意识与大国崛起初探

海权意识与大国崛起初探海洋,深邃而神秘,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它或者充满了神秘或恐惧,或者洋溢着浪漫的气息,但是唯有强者,才会产生征服海洋的梦想。

西方最早的有组织的攻击船队出现在爱琴海。

这里山岭纵横,没有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广阔的平原,所以不适合发展农业;但是这里海岸线曲折,天然良港众多,海岛星罗棋布,所以非常适合发展商业,特别是海外贸易。

于是早在公元前8世纪的时候,随着商品经济的活跃,古希腊文明就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由于海洋成为生存发展的最主要依托,我们也可以称古希腊文明为一种海洋文明,如果用颜色来标明,这就是蓝色文明。

与古希腊文明同一时期的中国,春秋战国的大幕则刚刚拉开,从生产力的角度来讲,一个以铁器牛耕为主要标志的精耕细作的农业文明时代已然来临。

对于中国来说,黄河和长江都是我们的母亲河,因此相对于古希腊的蓝色文明,我们则可以称中国为黄色文明。

从汉唐的海上丝绸之路到明代的郑和下西洋,中国的统治者们根本就没有意识到海洋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是多么重要,于是后来随着国力的衰退自明中后期开始,干脆实行了海禁,清初则更是在海禁的基础上闭关锁国。

而西方则全然相反,无论何种类型的统治者均高度重视海外贸易,可以说海洋已经成为其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正如15世纪英国航海家华尔特·雷利说的那样:“谁控制了海洋,即控制了贸易;谁控制了世界贸易,即控制了世界财富,因而控制了世界。

”于是新航路开辟以后,西方一系列国家伴随着其征服海洋的壮举,实现了其大国崛起的道路。

最先崛起的是殖民先锋葡萄牙和西班牙,紧接着是荷兰、法国和英国。

在这一过程中,有一个国家击溃了所有对手并在18世纪中期确立了自己的海上霸权,这就是英国。

在18世纪中期英国被称“日不落帝国”,这说明其海外市场广阔。

市场的扩大要求其进行技术革新,于是英国率先进行并完成了工业革命,美国人富尔顿更是造出了蒸汽轮船,从而使以后的战舰更新了动力系统。

出于对商品市场、原料产地的需求,英国开始了新一轮的扩张,这一次打击的对象,则是闭关自守的中国。

海权对国家的意义

海权对国家的意义

如何理解海权对一个国家政治、经济、安全的意义海权,顾名思义就是拥有或享有对海洋或大海的控制权和利用权,但这种权力的范围涉及军事、政治、经济等多个领域。

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控制问题,更重要的是用海洋来开拓一个新的舞台,一个新的时代。

“海权”概念是美国著名的美国战略家马汉创立的,他认为,海洋对濒海国家的生存与发展有决定性的意义,而要拥有海权,就必须发展强大的海军。

在马汉眼中,“海权即凭借海洋或者通过海洋能够使一个民族成为伟大民族的一切东西。

”在政治方面:海洋的地缘战略就决定了一个海权国家的政治力量。

目前,世界上有一百多个濒临海洋的国家,其中、国与国的地缘政治又以海洋、海权为最终代表,对于重要的海上交通要道、战略意义重大的海峡、海湾,哪个国家掌握了实际的控制权力,哪个国家就掌握了发言的话语权,自然而然也就提升了政治资本和政治身价。

西方国家及南亚部分国家对台湾问题、钓鱼岛问题、南中国海问题的高度关注,中国在应对马六甲困境问题中的努力正体现了海权问题的深刻影响。

当前,中国强调利用国际战略机遇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不断强调“一定要从战略的高度认识海洋”,从而为捕捉和利用机遇推进中国海权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海权问题在政治上的认可与重视必然实现中国海权的发展,中国海权得到发展,其国际政治地位、政治安全也必然得到提高。

在经济方面:海权的确立和争夺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想经济长远发展,必须确保海权的掌握。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大部分物资的输送、特别是重要的能源战略物资的运输,都要通过海洋来实现,比如海上石油交通要道、海面以下的管网输送等,都要牵扯海洋本身的资源占有,要想经济发展必须海洋发展,推动海洋的发展必然是经济发展的结果。

近代以来,海权发展与海洋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缺乏良性互动,一直是中国海洋事业发展乏力的固有弊端,并且对中国经略海洋的思维观念造成消极影响。

为适应现代海洋经济发展要求,正确认识海权对经济发展的意义,中国需要转换思路,重点不应放在盘算减少本来已经非常低的海军国防投入,而是寻找思路促进海洋经济的发展,提高它的综合国力贡献率,进而为海军力量的发展提供动力,依靠强大的海军力量确保海权问题的稳固。

武大 海权论论文

武大 海权论论文

站在历史和时代的交汇点上,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海权已日益与民族振兴密不可分。

海权,是指拥有或享有对海洋或大海的控制权和利用权,但这种权力的范围涉及军事、政治、经济等多个领域。

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控制问题,更重要的是用海洋来开拓一个新的舞台,一个新的时代。

“海权”概念由美国著名的美国海军战略家马汉提出,他认为,海洋对濒海国家的生存与发展有决定性的意义,而要拥有海权,就必须发展强大的海军。

在马汉眼中,“海权即凭借海洋或者通过海洋能够使一个民族成为伟大民族的一切东西。

”海权其实是陆权的强大、扩展和延伸.“海权时代”是通过一次次对“陆权”的挑战才确立的。

而“海权”的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胜利发生在拿破仑时代。

拿破仑时代的法国可能是当时世界的“陆上霸主”,所以英法之战无异于海陆之战。

而以法国为代表的陆上霸权败给以英国为代表的新兴海上霸权。

这标志着“海权时代”的发展和前进,也标志着“陆权时代”即将结束。

回顾历史,19世纪末,进入工业时代的美国飞速发展,国力迅速膨胀,在马汉创立的《海权论》的指引下美国走向了世界之巅。

“商船队是海上军事力量的基础,海上力量决定国家力量,谁能有效控制海洋,谁就能成为世界强国!”马汉的惊世之言震撼了世界,惊醒了美国,美国在他指引的道路上:获得海权——控制海洋(最重要的是海上要道)——控制世界贸易——获得世界财富——获得世界霸权,可谓是一路凯歌。

美国用事实告诉世界:海权维系着一个国家的命脉,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掌握了世界的命运!增强海权,实施海洋战略,是世界强国发展的成功经验,也是中国和平崛起和复兴的必然选择。

我国大陆海岸线18000多公里,岛屿岸线14200多公里,海洋国土约占陆地的三分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海洋开发突飞猛进,一个海洋大国正摆正船头向海洋强国全速开进。

21世纪将是海洋的世纪.中华民族是人类历史上最早认识和开发利用海洋的民族之一,而明朝中叶以后,正当欧洲殖民主义国家纷纷从海上向陆地扩张的时候,中国却开始实行背向海洋的闭关锁国政策,自动放弃了长期以来形成的海上优势。

21世纪的海权对我国的影响

21世纪的海权对我国的影响

海权对我国政治,经济,安全的重大意义21世纪的世界是属于太空和海洋的. “中国是个海洋大国,但又不是个海洋大国。

从拥有海洋资源的绝对数量来看,的确可以这样说:我国海岸线长度为1.8万公里,居世界第四位;大陆架面积位居世界第五,200海里专属经济区面积为世界第十。

”从单位陆地面积平均拥有的海岸线长度来看,中国只占世界第94位。

如果按照可管辖的海域面积与大陆面积之比,世界沿海国家平均为0.94,中国仅为0.3,不到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对于海洋,我国进入21世界后,其重心也开始由陆地向海洋转移. 海洋不仅是经济大动脉,也是最方便快捷的军事交通线和最广阔的战略机动空间谁能控制海洋,谁就掌握了巨大的政治和经济权力,以海军为代表的海权工具是海权的核心要素,是整个海权体系的中枢.“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地球财富和地球本身”。

全球化发轫于近代航海地理大发现,海权从一诞生就打上了全球化烙印。

一个多世纪以前,美国海军战略家马汉在创立海权论时就强调世界正处于今天我们称之为“全球化”的时代,在全球化不断深入的今天,我们更有必要审视海权对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的深刻意义。

进入 21世纪,在中国逐渐成为所谓的:“世界工厂”以后,数亿中国人的生存基础不再是种植粮食作物跟到国营企业上班这么简单。

中国人的生活水平也在提高,汽车逐渐成为普及商品,中国也从石油出口国变成进口国。

中国每年创造大量的财富,同时又消耗了巨量的能源,这些能源中相当部分也需要进口。

全球化蕴含着对海洋的巨大依赖。

海洋作为巨大的天然通道在全球化中充当着各国经济联系纽带和运输大动脉的角色,对现代国际社会和各国的经济、政治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虽然人类正进入信息化的社会,但全球化的人员流动、资本流动和信息流动是建立在巨大的物质流动基础之上。

没有依赖于海洋运输的全球物质流动,现有的世界经济秩序就将陷入混乱与崩溃。

据统计,2000年,世界海上运输的货物总吨位达55亿吨,按重量计算占世界贸易的比重为95%。

从海洋论中华复兴

从海洋论中华复兴

从海洋论中华复兴中国,位临亚欧大陆东方,西有喜马拉雅为屏障,东有太平洋为护盾,北有蒙古草原为缓冲,南有南沙群岛为壁垒,即使政治形势甚为复杂,列强再为猖狂,却已立于不败之地。

然不败,不代表强盛。

在坚守之时,当机立断出击亮剑才是上策,依现在形势看来,陆路暂不可行,那么中国二百四十万海域领土,就是通往强盛的道路。

纵观人类历史,尤其是欧洲板块,就是一部围绕海洋展开的竞争。

我国正是由于近代疏忽了对海权的防护,而从世界的角逐中近乎被抹除。

美国海军历史学家、海军战略理论家艾尔弗雷德•塞耶•马汉于1890年出版的《海权对历史的影响》一书中,强调海权决定着一个濒海国家的国运兴衰。

中国是一个有着18000多公里海岸线的濒海大国,在古代海洋事业曾有过辉煌的历史。

但是由于封建政府的闭关锁国的策略,导致我国的海洋意识日益减弱,万里海疆,战备废弛。

当西方船坚利炮地打入我们的土地时,我们只能被动防守。

海洋是我们通往其他国家的门户,也是我们的防护屏障。

昔日的天朝大国完全处于有海无防的境地,中国海洋门户洞开,海权丧失殆尽,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教训。

在现代,海权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自1500年,几乎所有的世界强国都是从开拓海洋开始。

中华民族的复兴,也必然离不开对海权的控制。

我国从陆地文明为起始,当陆地资源不足以更好地发展之时,我们就开始拓展疆域,把自己的目光放得更远,放在更大空间的海洋和太空之上。

欧洲诸国中最明显的就是英国。

英国国土不大,但是当年能号称日不落帝国,靠的就是强大的海军力量。

现在的美国也是在全球部署海军,靠的也是强大的航母编队等。

控制海洋能控制海上交通,拥有海权,能更好地利用海洋资源。

从这些国家的崛起轨迹看,重视海权就是崛起之道。

葡萄牙、西班牙的崛起源于大航海时代的来临,依靠开辟新航线、发现新大陆实现全球性物资流通和掠夺性贸易而完成。

这一方面需要国家对商船航行贸易的支持,更重要的是强大海军力量的构建。

荷兰、英国等随后的兴起,同样是利用海洋战略实施全球贸易的结果。

论海权与中华民族的复兴

论海权与中华民族的复兴

论海权与中华民族的复兴关键词:关于海权与中华民族复兴的问题,首先需要表明我的观点,那就是——海权与中华民族的复兴息息相关,也是中华民族得以强大的重要一个根基。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一一论述:1.何为海权,海权为何至关重要;2.近现代中国海权问题及形势;3.西方强国海权形势对比;4.海权如何与中华民族的复兴有着紧密联系;5.在国际形势趋于多元化的今天,我们应当怎样做。

何为海权,海权为何至关重要海权,顾名思义就是享有对海洋的控制权和利用权,这种权利范围涉及政治、军事等多个领域,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控制问题,更重要的是用海洋来开拓一个新的舞台,一个新的时代。

提起海权,我们自然会想到美国战略家塞耶·马汉的《海权论》。

他认为,海权有六项基本要素,它们分别是位置、地形、国土之大小、人口数量、国民性以及政府的政策。

具体来看,位置方面,最理想的位置是居于中央的岛屿,靠近主要的贸易通道,有良好的港口和海军基地。

地形上,一国海岸线是其边界的一部分,凡是一个国家其疆界易于与外界接触者,其人民便较容易向外发展。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可能使人民安土重迁,不愿投身海洋;反之则逼使人民不得不讨海为生;岛国、半岛国家受于地形限制则必须发奋图强,重视海权发展。

国土大小应与人口、资源及其他权力因素相配合,否则广大的领土反而成为弱点,尤其是太长的海岸线和太多的内陆水道,兵力易被分割而导致失败。

同时,国民对海上贸易的意愿及航海生产能力的心里因素也极其重要。

政府明智而坚毅,对于海权长期发展的政策也是海权的重要发展因素。

((美)塞耶·马汉《海权论》)在“海权时代”到来之前,人们所追求的都是陆权。

马汉的海权论开辟了海权时代,他指出:以贸易(指商品输出)立国的国家,必须控制海洋。

夺取并保持制海权,特别是与国家利益和海外贸易有关的主要交通线上的制海权,是国家强盛和繁荣的主要因素并通过欧洲及美洲的海上战争史的研究,提示海权对国家及历史发展的影响。

试论海权与中华民族复兴

试论海权与中华民族复兴

试论海权与中华民族复兴
曹金龙
【期刊名称】《科教导刊》
【年(卷),期】2013(000)014
【摘要】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曾长期居于世界前列,为人类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近代以来,随着工业取代农业占据主导地位,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中国落后了.新中国成立后,中华民族的复兴成为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同时,伴随着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新航路开辟,海洋逐步受到人们的重视.如今,海权已经成为一国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从海权和中华民族复兴概念入手,厘清海权与中华民族复兴的联系,并展望我国的海权的发展趋势.
【总页数】3页(P181-183)
【作者】曹金龙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51
【相关文献】
1.试论抗日战争及其胜利在中华民族复兴史上的伟大意义 [J], 胡金红
2.试论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贡献 [J], 盛鹏飞
3.试论中华民族复兴视角下历史记忆及现实意义 [J], 戴韶华
4.试论中华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是实现民族复兴的文化基因 [J], 杨育青;
5.从陆权大国向海权大国的转变--试论美国海权战略的确立与强国地位的初步形成[J], 刘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权论与中华民族的复兴
回望历史,中华文明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农耕文明。

虽有过郑和下西洋的壮举,却终因统治者的漠视海洋而遭受了一段屈辱的历史。

再看今天,中国的海权依然遭受严峻的挑战。

1、现如今我们实际上还被困美国布下的所谓第一道岛链之中,不能自由进出,面临着诸如马六甲困局之类的大麻烦。

2、现阶段没有属于自己的航母编队,没有远洋海战能力,是一支实际意义的黄水海军。

3、中国是一个在所有大国中唯一一个国家没有实现统一的大国,宝岛台湾还处于分裂状态之下……4、我国和周边七个国家有海洋与岛礁纠纷,海洋权益和资源至今还受到别的国家的肆意盗采和侵占……钓鱼岛争端,南海纠纷······如此形势,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又应面向何方?
我们都知道,中国是一个拥有18000余公里海岸线和474万平方公里海洋面积的世界海洋大国。

但是因为我国海军力量的薄弱,因为我们以前海洋权益意识的严重不足,致使原属于我们的海洋权益和领海、岛礁受到周边国家的肆意蚕食和鲸吞,现在我国领海面积中就有高大一百余万海洋面积受到别的国家的侵占和面临纠纷,这其中既有西方势力在背后煽风点火的作用,更有我们海洋意识严重不足,人民海军力量不是十分强大的原因存在。

在新的世纪中,世界上的所有国家都面临着陆地资源趋于枯竭的严重挑战,从辽阔海域中要资源,要发展空间,是摆在每个国家和民族面前的一道天大难题。

如何保护我国在海洋权益及能源需求需要,如何真正保护我国作为一个世界上的外贸大国的海洋安全,如何使日益增加的外贸舰队安全和海道畅通,是摆在海军面前一张不可放弃的重要职责。

海洋的作用在以前重要,在以后和将来会更加重要。

在这个方面,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先天不足的认识和落后。

在这个方面,我们要认真学习和听取有世界海权论鼻祖之称的马汉的宏论,更要吸取历史上所有的经验和教训。

认真学习马汉的海洋论和从海洋上称霸全球的国家的历史,对我们是深有益处的。

“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

”--------(古罗马西塞罗)起源于海洋文明的西方国家很早就重视海洋的意义,几百年来,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乃至今天的美国在世界上的优势力量都是以海权为基础的。

殖民扩张时期,英国海军击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成为当时的海上霸主,奠定了其日不落帝国的基础。

强大的海上力量是海上贸易交流的保障,对一个要走向世界的国家,海权的崛起是必须的条件
海权论的鼻祖马汉认为,商船队是海上军事力量的基础;海上力量决定国家力量,谁能有效控制海洋,谁就能成为世界强国;要控制海洋,就要有强大的海军和足够的海军基地,以确保对世界重要战略海道的控制;海军必须积极出击,不能消极防御。

马汉曾任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海军顾问,他的理论成了美国海军发展和海上扩张的理论根据。

189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海军法案》,美国开始大规模发展海军。

19世纪最后10年,美国的海军实力由世界第12位跃升为第3位,仅次于英、法两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强的海权国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国完全控制了太平洋,把太平洋当作自己的“内湖”。

冷战结束后,美国在海外仍有700多个军事基地,4个作战舰队,13个航空母舰战斗群,各型舰艇468艘。

直至今天,强大的海权仍是美国全球战略的基础,马汉的海权思想仍然深深影响着美国和世界许多政治家和军事家。

20世纪90年代末,西方大国用于海军建设的开支占国防开支的比例很大,美国为30%,英国、日本23%,法国14%,意大利13%,德国12%。

海军如此被重视,归根结底,不得不归功于马汉海权论的开山之功。

从以上国家的历史我们不难看出,将来能真正控制海洋并能大量获取海洋资源的国家,才可能真正雄踞与世界之林。

今天中国严峻的海权形势已成国人的共识。

中国要崛起,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就必须打破海上的枷锁,真正走向全球的广阔世界。

那么,中国又该如何夺得海上的强权呢?
首先,中国要加强海洋意识。

现在“不差钱”的中国,差的是海洋意识。

中国要明白,海上力量决定国家力量,谁能有效控制海洋,谁就能成为世界强国---------《制海权对历史的影响》(马汉)走向海洋的中国,仍然面临着铁一般的思想“雄关”,需要“迈步从头越”。

长期以来,在大多数中国人的头脑中,海洋仅仅是一个“海上游乐场所”,有无穷无尽的海鲜——鱼、虾、蟹、蚧。

更可悲的是,在一些人的脑海里,“国土”=国家所管辖的“陆地”,“国土”=960万平方公里,海洋是“外国的世界”,根本不知道还有“海洋国土”,还有管辖海域——《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的专属经济区。

其次,中国应加强海上贸易。

商船队是海上军事力量的基础---------《制海权对历史的影响》(马汉)。

美国称其商船队为仅次于海陆空军的“第四只臂膀”,其海运系统除了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外,还保证了美国海上力量的不断壮大,以及美国军队在全球的迅速调遣和物资供给。

海运业作为为国际贸易往来服务的行业,其在一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与该国经济贸易结构、所处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国家发展战略以及地理历史条件等方面,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走向公海。

对中国而言的当务之急,就是国家海上力量的完善。

海军指挥学院教授冯梁对海上力量给出了自己的理解,“确保国家合理利用海洋和发展海洋,确保国家在海上方向谋求持续发展的各种物质力量和保证力量的总和。

”具体讲,“它不仅包含海洋意识和海洋法规等软实力,而且也包含军事、经济等硬手段;不仅表现在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力量,而且也表现在拥有强大的以海洋为舞台的国家海上整体力量,后者又体现为国家海洋研究和开发力量、造船力量和远洋运输力量等;不仅表现为国家意志和决心等无形的战略决策层面,而且也表现为国家的机制运行等有形力量。


他列出了组成其核心力量的六大要素:一支现代化的强大的海军;一支以大型远洋运输船为骨干的强大的商船队;一支有组织的强大的渔船队;一支强大的海上科学考察、海洋资源勘察开发力量;一支包括海上执法队、海上缉私队、海洋秩序监察队在内的综合性海上执法力量;一个完善的海上基础设施体系。

“中国未来的海权战略既不能完全遵从马汉的理论,也不能完全依赖‘国际协作’。

”,因为前者预设前提是“世界前景不存在和平的希望”,后者预设前提是“战争已退出历史舞台”,而中国海权战略的预设前提应该是“世界前景不确定性”。

也就是说,在“国际协作”和“丛林法则”之间寻求平衡点。

如此以来,他认为中国的海洋战略既能迎接康德“永久和平时代”的降临,也能从容应对“霍布斯时代”的卷土重来,“中国强大的海权之剑不会也不应该架在别人的脖子上,但要把别人架上来的剑隔开。


现在,“中国刚刚走向海洋,海洋战略还在不断充实之中。

但中国海权的目标不变,拥有四大洋完全的航行自由权;中国海洋战略的主要方向不变,关系中国生存与发展的‘两洋’——太平洋和印度洋。


“海洋观念的确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急不得。

目前,中国民众和政策制定者的海洋意识尚在启蒙时期。

”不过,一旦中国民众和政策制定者实现了思想的转变,中国必将开创出全新的大海洋时代,“就像洪洞大槐树,一旦花开叶散迈开‘走出去’的步伐,四洋之大将是中华民族枝繁叶茂的广阔空间。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