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及科技政策评估方法与案例
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效果评估
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效果评估在当今时代,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键力量。
为了更好地促进科技创新,构建完善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至关重要。
然而,建设这样的体系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对其效果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估,以了解其是否真正发挥了作用,是否满足了科技创新的需求,以及是否还有改进和优化的空间。
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涵盖了政策支持、资金投入、技术转移、人才培养、知识产权保护等多个方面。
其目标是为创新主体提供全方位、多层次、高效率的服务,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环境,激发创新活力,提高创新能力和创新成果的转化效率。
资金投入是科技创新的重要保障。
评估资金投入的效果,要考察资金的规模是否满足科技创新的需求,资金的分配是否合理,是否重点支持了关键领域和前沿技术的研发?同时,还要关注资金的使用效率,是否存在资金浪费、挪用等问题。
此外,资金的来源是否多元化,除了政府投入,是否吸引了社会资本的参与?社会资本的参与程度和积极性如何?这些都是评估资金投入效果需要考虑的因素。
技术转移是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中的关键环节。
评估技术转移的效果,要看技术成果的转化率和产业化程度。
是否建立了有效的技术转移平台和机制,促进了科研成果与企业需求的对接?技术转移的渠道是否畅通,信息是否对称?技术转移的服务是否专业、高效,能否为技术供需双方提供全方位的支持?通过评估技术转移的效果,可以发现技术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强技术转移服务能力建设,提高技术转移的效率和质量。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核心要素。
评估人才培养的效果,要关注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是否满足科技创新的需求。
教育培训机构是否能够提供与科技创新需求相适应的课程和培训项目?人才引进政策是否具有吸引力,能否吸引到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人才的评价和激励机制是否科学合理,能否充分调动人才的创新积极性和创造性?此外,还要关注人才的流动情况,是否形成了合理的人才流动机制,促进了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知识产权保护对于科技创新至关重要。
政策评估的理论、模型与方法
政策评估的理论、模型与方法政策评估是公共政策领域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有助于了解政策的制定、实施和效果,进而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建议。
本文将简要介绍政策评估的基本概念和理论,阐述如何建立政策评估的模型,并介绍政策评估的方法论,最后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并对未来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进行探讨。
政策评估是对政策制定、实施和效果进行全面、系统地评价和评估的过程。
它旨在了解政策的可行性、效果和影响,从而为政策的调整和优化提供依据。
政策评估包括政策制定方面的评估,如政策目标是否合理、政策措施是否完善等;政策实施方面的评估,如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政策执行力度等;以及政策效果方面的评估,如政策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政策产出等。
建立政策评估模型是进行政策评估的关键环节,包括以下三个步骤:数据采集:收集与政策相关的数据是进行政策评估的基础。
数据来源可以包括政府部门、学术研究、媒体报道等。
数据处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整理和分析。
这包括对数据的筛选、标准化和量化等。
模型构建:根据采集和处理后的数据,构建适合的政策评估模型。
这可以包括定性和定量模型的建立,如回归分析、因子分析、结构方程模型等。
统计学方法:运用统计学原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和推断性统计。
如通过均值、方差、相关系数等描述性统计指标,对数据进行初步分析;通过回归分析、因子分析等推断性统计方法,探究数据之间的因果关系和内在。
主观性的客观性评价方法:在评价政策的实施效果时,可以采用客观指标为主、主观指标为辅的方法。
例如,通过政府公报、新闻报道等途径收集客观数据,运用数学模型或算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同时,也可以通过调查问卷、个案访谈等方式收集群众的主观感受和意见,了解群众对政策的满意度和认可度。
结合专家意见的综合性评价方法:在评价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效果时,可以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评估。
专家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对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出独立的意见和建议。
农业科技创新投入效益评估
农业科技创新投入效益评估农业科技创新是推动农业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重要手段。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农业科技创新投入得到了加强,但是如何评估这种投入的效益成为了一个关键问题。
本文从多个方面来探讨农业科技创新投入效益的评估方法和意义,希望对于农业科技创新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启示。
一、农业科技创新投入的形式和途径农业科技创新投入体现在多个方面,主要包括人力、财力、物力和时间等资源的投入。
人力投入是指专业科技人员的参与,他们可以提供专业知识和技术支持;财力投入是指资金的投入,用于购买设备、进行实践和试验等;物力投入包括农业机械、工具、肥料、农药和种子等耗材;时间投入则是指农民和科技人员投入到农业科技创新中的时间。
二、农业科技创新投入效益的评估方法1. 经济效益评估:通过考察农业科技创新所带来的收益变化来评估效益。
可以通过比较科技创新前后的农产品产量、质量、价格以及市场竞争力等指标的变化来判断投入的效益。
2. 社会效益评估:农业科技创新不仅仅关乎农民个体的收益,还涉及到全社会的利益。
因此,评估农业科技创新投入效益时,需要考虑社会效益,包括环境保护、农产品安全、农村就业等方面的变化。
3. 知识创新评估:农业科技创新涉及到知识的积累和创新,评估其效益时需要考察知识的生成和转化情况。
可以通过发表的科研论文、获得的专利和技术成果等来评估投入的效益。
4. 农民满意度评估:农业科技创新的目的是提高农民的生产效果和生活水平,因此,评估投入效益时需要考虑农民的满意度。
可以通过调查问卷、个别访谈等方式来了解农民对于科技创新的态度和意见。
三、农业科技创新投入效益评估的意义评估农业科技创新投入效益的意义在于为科技创新提供反馈信息,为科技创新政策制定和项目选择提供决策依据,同时也为科技创新成果的应用和推广提供参考。
只有通过对科技创新投入效益的评估,才能更好地促进农业科技创新的发展。
四、农业科技创新投入效益评估存在的问题1. 评估指标选择不合理:评估农业科技创新投入效益时,需要考察多个方面的变化,但是目前仍然缺乏一套科学、全面的评估指标体系。
日本科技创新政策评价的方法与实例
日本科技创新政策评价的方法与实例标题:日本科技创新政策评价:方法和实例摘要:本文旨在讨论日本如何通过科技创新政策来实现经济发展,以及如何评价该政策的成效。
首先,文章会介绍一些流行的方法,包括定量分析、审核和抽样等,用以评价科技创新政策的影响。
然后,将使用日本的具体实例来说明政策的有效性。
最后,文章将分享对科技创新政策的一般建议,以确保其更加有效。
关键词:日本,科技创新政策,定量分析,审核,抽样正文:引言日本作为技术创新大国,在进行科技创新政策时,一直处于前沿地位。
本文将详细介绍一些常用的方法,用于评价科技创新政策,并通过对日本具体案例的讨论,来叙述日本科技创新政策的有效性。
日本科技创新政策的评价一般而言,评估科技创新政策的方法有三种,定量分析、审核和抽样。
定量分析可以量化衡量政策的成果,以便于比较不同政策之间的差异。
审核是指对政策文本进行审查,以发现未能在文本中反映出来的问题。
抽样是使用小样本来代表大样本,从而推断出大样本的总体特征。
日本的例子日本的科技创新政策以其实效性而闻名。
其中,最典型的案例是通过“Cutting Edge Technological Promotion Program”和“Innovation Network of Japan”来支持企业进行创新技术的开发。
这些项目均采取审核的形式,以确保对企业的创新投资是有效的,并实行抽样,以推断出整个政策的成果。
结论本文介绍了一些常见的方法,用以评估科技创新政策,并提供日本实例以说明科技创新政策的有效性。
基于以上分析,建议为了确保科技创新政策更加有效,应当通过审核和抽样,以确保企业的创新投资是有效的。
在实施科技创新政策的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挑战就是如何能够确保资金的有效利用。
因此,采取有效的机制,对政策的执行情况进行不断评估和修正,也是非常重要的。
日本在该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例如,通过审查、社会调查和商业研究来不断监测科技创新政策的执行情况。
国内外科技政策的效果评估综述
陈 宏 光
( 州电子科技大学 浙江杭 州 30 3 ) 杭 10 7
【 摘 要 】 本文论述 了科技政策的重要性 以及科技政策与经济发展 的关系, 同时综述 国内外对科技政 策的 内涵、 分类 、 估方法以及评 评 估标准等 四个方 面研究的 内容。科技政策有力推动科技 的发展 , 使得部分学者深入研 究科技政策的绩效评 估 , 而为改进政 策以及制定政策 从
一
学者 依照 一定 的程序 、 有效 的评 估 标准 与 范 式 , 并通 过综 合 性 的评 估方 法对 科技政 策对经 济增 长 的作 用 以及 这种 作 用 实现 过 程进 行 分析, 从而 获得 科技政 策所 产 生的 效 益 、 行 总 成本 以 及影 响 政 策 施
提供 依 据 。
【 关键词 】 科技政 策; 价 ; 评 评估方法 ; 评估标 准 科技政 策在 我国推 出的 系列政策 中 占有 重要 地位 , 它是 指导 技 术 研究 与开发 、 应用 和进 一步 发 展 的纲 领 性文 件 , 推广 也是 中央 以 及各 地政府 部 门对科技 投入 进 行 决策 的法 律 依据 。如 何 对 科技 政 策的 效果进 行科 学的评价 , 于检验 政府 部门所 推出 的科技 政策 提 对 高本 国的科 学技 术水 平 以 及对 经 济 增 长 的推 动 作 用 , 得 尤 为 重 显 要。 随着中央 政府在 十七 大提 出把我 国建设 成为创 新型 国家 , 建设 和完善 国 家创 新体 系 , 科学 技 术 的进 步提 高 到 国家 层面 , 于 政 将 对 府部 门来说 , 如何 有效地 制定 科技政 策 以及改善 现有 的科技 政策 显 得尤 为重要 , 需要衡 量科技 政策 的绩效 , 为前者 提供 依 据。 这就 从而 因此 政府部 门必然 将如何 科 学地 制 定 科技 政策 、 行 科技 政 策 、 执 评 估 科 技政策 的绩 效等相关 问题 重新 提 出来 以 便进 一 步研 究 。在 过 去几 十年 中 , 国政府陆 续制 定 、 了一 系列 的科技政 策 , 我 实行 也逐 渐 地形 成了一 套对 科技政 策效 果进行评 价 的方法和 理论 , 它对 我 国科 技政 策的进 一步发 展具有 重 要的参 考意义 。 二战 以后 , 美国 家由 于 科技 的迅 猛发 展 , 欧 大力 促进 了 各个 国 家经济的高速发展, 从而使得政府推出很多方面的政策促进科学技 术的 进步 。为了 改进现有 的 科技政策 , 政府 需要对 已经 推出 的科 学 技术 政策进 行分 析 、 评估 。科技 政策 的评价 从而逐 渐成 为一 个 比较 重要 的政策 研究 领域 , 府 相关 部 门 的专 家 和 高校 学 者也 更 深 层 政 次地 研究科 技政 策的绩 效评价 工作 。 经济学 家熊 彼特首 次提 出了著名 的技 术创新 理论 , 熊彼特 认 为在 创造价 值的 过程 中科学 技术 和 企业 间 的相 互 竞争 起 到 了非 常 重要 的推动 作用 , 使 得学 术 界 逐渐 注 重 “ 技 创新 方面 的 研 从而 科 究 。美 国经济 学 家索罗着 重分 析 了科 技对经 济的 作用程 度 , 提出 了 生产 函数和 余值 因素 , 而解 释了 除资本 和劳动 以外 所形成 的剩 余 从 部分 的 经 济 增 长 , 是 没 有 说 明 科 学 技 术 的 来 源 。B d gr 但 ai e 和 n Tnl 20 ) 等 实证检 验 了科 技创 新 与 地 方经 济 发 展之 间 的 关 od (02 系 , 果显示 科技 创新对 于地 方经济 的发展 有很 强的推 动作 用 。刘 结 红 (o8 、 zo ) 陈衍 泰 等 通 过 实 证 研 究 发 现 , 技 创 新 的 转 化 效 率 不 科 同 , 经济 的促进 作用 也是不 同的 ” 。 对 什么是 政策 评估?对 于政 策评估 的 内涵 , 国外学者 主要 有 以下 几种 观点 :、 1政策 评价是 对政 策 的绩 效 进 行有 效评 估 , 对 政策 实 是 施所 产生 的作用 、 经济严 出 的变 化 及影朐 结果 的 分析 ;、 2 政策 评 估 是作 为制 定政策 时对预选 方 案进行细 致分 析的过 程 , 专家通 过有 效 识别 与政策 相关 的信 息 , 已形 成 的预 备 方案 进 行评 估 , 而确 定 对 从 各种 方案所 具有 的利 弊以及 能够 实现 预 期目标 的程度 , 政策 制 以便 定者选 出效 果最优 化 的方案 ;、 3 政策 评估是 对政策 设计 、 执行 、 估 评 等各个 环节进 行评 估 , 括评 价 预选 方 案 以便 选 出最 优化 方 案 , 包 也 包括 政府部 门执 行所制 定的 科技 政 策 以及 评价 科 技 政策 所 产生 结 果与 预期 制定 目标的 差异 。这种 评 估 方式 通过 用 系统 方 法 评估 科 技政 策的 战略 目标 、 设计 合理 性 、 行过 程 有效 性 和对 经 济 的影 响 执 效果 。更多 的 国内学者认 为 政策 评 价 的关 键是 在 政策 运 行完 成 以 后对 经济增 长的 效果评 价 。陈振 明认 为政 策评 估 是根 据 特 定的 标 准和 严密 的程序 ,对政策 的效 益 、 “ 效率 、 果 等价 值 进行 判 断 的一 效 种政 治行 为 , 最终 的 目标 是为 了获 得从 政 策评 估 中 所反 馈 回来 的 信息 , 一步 改进 政策 或 者 制 定政 策 提 供 充分 的 证 据 ( 振 明 , 为进 陈 20 ) 03 。赵 峰 、 晓丰认 为科 技政 策 的 效果 评估 是 指评 估 部 门或 者 张
科技创新产业政策评估
科技创新产业政策评估一、政策背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剧和科技创新的迅猛发展,科技创新产业成为了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为了推动科技创新产业的发展,许多国家纷纷制定了相应的政策。
二、政策目标科技创新产业政策的主要目标是推动科技创新,提升国家的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支持和培育科技企业,加大科研投入,鼓励创新创业,政府希望能够推动科技创新产业的发展,提升国家的科技创新竞争力。
三、政策措施为了实现科技创新产业政策的目标,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政府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提供更多的科研补贴和奖励,鼓励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创新研究。
同时,政府还实施了税收优惠政策,减轻科技创新企业的负担,为创新创业提供更好的环境。
此外,政府还加强了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提高科技创新产业的法律保护水平。
同时,政府还鼓励国际合作,提供便利条件,吸引更多的科技人才和企业来华投资。
四、政策的成效科技创新产业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首先,科技创新投入明显增加,科研经费的投入占GDP的比例不断增加,科技创新实力持续提升。
其次,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取得了显著成果,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创新能力明显提高。
此外,科技创新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加,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形势良好。
五、存在的问题然而,科技创新产业政策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政策的执行不够到位,导致政策的效果不佳。
有些地方政府对科技创新产业政策的重视不足,执行力度不够,导致政策无法发挥应有的效果。
其次,科技创新产业政策在引导科创企业走向市场化的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指导和引导,导致一些科技创新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同时,政策执行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规范的现象,导致一些企业受到不公平待遇。
六、改进措施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改进措施。
首先,政府各级要加强对科技创新产业政策的宣传和落实,提高政策的执行力度和效果。
同时,政府还应加强对科技创新企业的指导和引导,帮助企业更好地走向市场化。
科技评估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及其应用研究
指标体系
构建科技成果评估的指标体系是评估工作的核心。指标体系的构建应考虑科 技成果的特点和评估目的,包括科技成果的创新性、实用性、经济社会效益等方 面。具体来说,指标体系应包含以下内容:
1、科技成果的创新性:主要评估科技成果是否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 性。
2、科技成果的技术水平:主要评估科技成果在相关领域的技术地位和水平。
随着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不断完善,地方科技计划项目在推动地区经济发展 和科技进步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如何科学地评估这些项目的绩效成为了一 个重要的问题。本次演示旨在探讨地方科技计划项目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与 应用,以期为项目管理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在过去的研究中,针对地方科技计划项目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尚不完善。 虽然已有一些研究涉及到了科技计划项目的评估,但大多集中在项目立项、执行 过程和成果评价等方面,而对于项目绩效的全面评估和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不足。 此外,已有研究多从单一角度出发,缺少全面、系统的分析。
2、综合分析:除了使用定量的评估指标外,还可以结合定性的方法,如案 例分析、专家评审等,进行综合分析,以便更全面地了解政策的实施效果。
3、公众参与:鼓励公众参与评估过程,可以提高透明度和公正性。例如, 可以组织公开听证会、在线问卷调查等活动,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政策实施效果的 评估中来。
总之,构建并应用科技人才政策实施效果评估指标体系,有助于科学准确地 评价政策的实际效果,为进一步完善科技人才政策提供依据。这不仅有助于提升 科技人才的吸引力和培养质量,还有助于推动国家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
评估方法
科技成果评估的方法包括定性和定量两种。定性评估主要采用专家评审、同 行评议等方式,侧重于对科技成果的创新性、科学价值、社会影响等方面进行评 估。定量评估则采用数学模型和数据分析等方法,通过对科技成果的相关数据进 行统计分析,以量化的方式评估科技成果的价值。在具体实践中,可以根据具体 情况采用一种或多种评估方法,以获得更全面准确的评估结果。
科技成果评价案例
无形资产评估案例3.7科技成果评估案例案例一、评估对象评估对象是SE大学所有的W电子封装材料生产技术。
该成果的技术关键在于生产工艺,评估对象包括生产W电子封装材料的生产工艺、图纸等技术资料以及必要的技术培训。
SE大学新材料研究开发中心的科研攻关小组,在国防科工委、国家有色金属工业局和省科委的大力支持下,凭借多年来对电子封装材料的跟踪了解,利用学校现有的科研条件,在研究国外生产工艺的同时,结合十多年对纯W、M制品的生产经验,探索了一套新工艺,已将这种国家急需的电子封装材料研制成功,并部分投入使用,解决了国家工程的急需。
二、评估目的评估目的是为W电子封装材料技术成果作价入股提供参考依据。
为了尽快使W电子封装材料技术成果产业化,为我国电子工业提供先进适用的高新技术产品,发挥该技术成果潜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国防安全效益,拟以该技术成果无形资产作价入股。
在多家投资者中选择合适的合作对象,实现技术优势与资金优势的结合,缩短产业化的进程,尽快替代进口,满足市场需要,形成品牌优势,并进军国际市场。
三、评估依据1、法规依据包括国务院第91号令《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发29号《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规定》、原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1992年第36号文件发布的《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原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国资办发(1996)36号文件《资产评估操作规范意见(试行)》、SE大学《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政策》。
2、产权依据W电子封装材料科技成果鉴定证书。
3、行为依据公司股东会议关于W电子封装材料科技成果作价入股的决议书及公司章程等文件。
4、取价依据XX大学科技园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工程保障条件项目建议书;查新报告;检验报告、13份工矿产品购销合同;4份产品使用情况报告或试用报告;2份产品应用证明;4份项目需求表;评估机构收集的其他资料(期刊资料、专家咨询资料);《资产评估常用数据与参数手册》(第二版)。
科技创新示范企业评定
科技创新示范企业评定科技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关键驱动力之一。
为了鼓励和表彰在科技创新方面做出杰出贡献的企业,科技创新示范企业评定成为一种重要的机制。
本文将介绍科技创新示范企业评定的相关内容。
一、评定目的和原则科技创新示范企业评定的目的是为了挖掘和推广具有较高技术含量、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企业,激励和引导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升核心竞争力。
评定的原则包括公平、公正、公开、科学、规范等。
二、评定指标体系科技创新示范企业评定的指标体系应该综合考核企业的研发投入、创新成果、技术水平、人才队伍、创新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具体指标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研发投入:评估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的资金投入和人力资源投入情况,包括研发经费占比、研发人员数量等。
2.创新成果:评估企业的科技创新成果,包括技术专利数量、科技成果转化情况等。
3.技术水平:评估企业核心技术的先进性和领先程度,包括技术引进、自主创新等方面的情况。
4.人才队伍:评估企业的人才培养和引进情况,包括高层次人才数量、团队组织情况等。
5.创新文化:评估企业的创新文化建设情况,包括创新氛围、创新管理等方面的情况。
三、评定流程和方法科技创新示范企业评定的流程一般包括申报、初审、复审以及公示等环节。
具体方法可以包括以下几种:1.申报:企业按照规定的要求填写申报表格,并提供相关资料和证明材料。
2.初审:由专家组对企业的申报材料进行初步评估,筛选出符合条件的企业,进入下一轮复审环节。
3.复审:由专家组对符合条件的企业进行现场考察和深度评估,综合评定企业的科技创新水平。
4.公示:公示评定结果,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和意见。
四、评定结果和奖励措施科技创新示范企业评定的结果将通过文件形式发布,并授予相应的荣誉称号和奖励措施。
评定结果还可以作为企业参与各类科技项目申报和政府政策支持的重要依据。
五、评定的意义和价值科技创新示范企业评定的意义在于树立企业的科技创新品牌形象,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产学研结合,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创新技术的政策评估
创新技术的政策评估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科技时代,创新技术层出不穷,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和进步。
为了促进创新技术的健康发展和有效应用,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
然而,这些政策的效果如何,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需要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估。
创新技术政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方面,它能够为创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引导,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另一方面,通过合理的政策调控,可以避免创新技术带来的负面影响,保障公共利益和社会安全。
评估创新技术政策,首先要明确政策的目标和预期效果。
这需要对政策制定的背景、初衷以及希望解决的问题有清晰的认识。
例如,某项政策旨在鼓励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推广,其预期效果可能是提高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占有率,减少传统燃油汽车的污染排放,促进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
在评估过程中,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至关重要。
这包括了与创新技术相关的各种指标,如研发投入、专利数量、技术转化率、市场份额等。
同时,还需要考虑政策对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产生的影响。
比如,新能源汽车政策的评估,不仅要关注汽车产业本身的发展,还要考虑其对能源结构调整、空气质量改善以及就业情况的影响。
政策的执行情况也是评估的重点之一。
政策是否得到了有效的贯彻落实,执行过程中是否存在偏差或困难,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是否顺畅,这些都会直接影响政策的效果。
以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为例,如果在执行过程中存在审批繁琐、标准不明确等问题,就可能导致企业无法及时享受到政策红利,从而影响政策的激励作用。
创新技术政策的公平性也不容忽视。
政策是否对不同规模、不同地区、不同性质的企业和创新主体一视同仁,是否存在歧视或偏袒的情况,这关系到创新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市场竞争的公平性。
例如,在科技项目的资助政策中,如果过于倾向大型企业或国有企业,可能会抑制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创新积极性。
对于创新技术政策的评估,还需要综合考虑多种评估方法。
定量评估可以通过数据统计和模型分析,对政策的效果进行精确的测量和分析;定性评估则可以通过案例研究、专家访谈等方式,深入了解政策的实施过程和影响机制。
科技对经济影响的测量与评估
科技对经济影响的测量与评估科技对经济的影响日益明显。
不断发展的技术创新手段正在深刻地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引入,正在为我们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科技正成为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因素。
然而,科技与经济的关系并不是单向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因此,我们需要对科技对经济的影响进行测量和评估,以更好地了解其动态演化以及决策和政策制定。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探讨科技对经济影响的测量与评估。
一、计量经济学方法计量经济学是一种运用数理统计和计算机科学技术,将经济理论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计量经济学可以帮助我们分析科技与经济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及其可能存在的非线性、异方差、自相关等问题。
以回归分析为例,我们可以建立科技与经济变量间的关系模型,控制其他可能影响的变量,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全球经济环境等,从而衡量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影响和弹性。
此外,计量经济学还可以通过Kirchhoff变换法、Granger 因果检验等高端方法,实现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及作用机制的探索。
二、宏观经济指标评估宏观经济指标是研究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基本工具。
近年来,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为了评估科技对经济的影响,建立了一系列科技相关的宏观经济指标体系。
例如,美国的GDP、R&D支出、专利授权数、高科技企业创收增长率等指标;欧盟的创新支出、技术进步能力、科研人员数量、战略部门竞争力等指标;中国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软件工程师数量、专利申请量、研发投入占GDP比例等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科技对经济增长的基本影响,具有较强的描述性和比较性。
三、产业影响评估科技对经济的影响一定程度上来自于产业的变迁和重组。
科技创新催生新的产业和企业,促进旧产业转型和升级。
因此,产业层面测量评估是科技影响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相关领域已经涌现出以价值链评估、全要素生产率分析、产业贡献率分析、技术创新生态评价等为代表的多种评估方法。
科技政策中的创新政策研究:探索科技创新政策的制定、实施与评估
科技政策中的创新政策研究:探索科技创新政策的制定、实施与评估摘要本文深入探讨了科技政策中的创新政策研究,重点关注科技创新政策的制定、实施和评估过程。
科技创新政策作为国家或地区推动科技发展的重要手段,对于促进经济增长、提升国家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创新政策的制定、实施和评估面临着诸多挑战,需要综合考虑多方因素,并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
本文将回顾科技创新政策的发展历程,分析其制定、实施和评估的关键环节,并探讨未来创新政策研究的发展方向。
引言科技创新政策是指政府为促进科技创新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行动,包括资金支持、税收优惠、人才培养、知识产权保护等。
科技创新政策对于激发创新活力、推动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创新政策的制定、实施和评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因素,并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
科技创新政策的制定科技创新政策的制定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 目标导向:创新政策应明确目标,针对具体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2. 系统性:创新政策应形成体系,各项政策之间相互协调、相互促进。
3. 可操作性:创新政策应具有可操作性,便于实施和评估。
4. 灵活性:创新政策应具备一定的灵活性,能够适应科技发展和环境变化。
5. 科学性:创新政策应基于科学分析和充分论证,避免盲目决策。
科技创新政策的制定过程主要包括以下环节:1. 问题识别:明确科技创新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
2. 政策目标设定:根据问题识别结果,设定明确的政策目标。
3. 政策工具选择:根据政策目标,选择合适的政策工具,如资金支持、税收优惠、人才培养等。
4. 政策方案设计:设计具体的政策方案,明确政策内容、实施主体、实施时间等。
5. 政策论证与决策:对政策方案进行充分论证,评估其可行性和有效性,最终做出决策。
科技创新政策的实施科技创新政策的实施是政策目标实现的关键环节。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组织保障:建立健全的组织机构,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分工,确保政策实施的顺利进行。
上海市政策解读优秀案例汇编及点评
上海市政策解读优秀案例汇编及点评一、引言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国际化都市,上海市在城市管理和政策制定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上海市政策解读的优秀案例不仅是对市政府政策理念和执行能力的展示,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本文通过对上海市政策解读的优秀案例进行汇编及点评,旨在深入挖掘和总结上海市政策解读的成功经验,为其他地区政府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优秀案例汇编1. 《上海市“一网通办”政策解读》上海市自2019年开展了“一网通办”政策,旨在推动政务服务“最多跑一次”改革,实现政务服务事项“一次办结”。
政策解读团队通过分析政策的背景意义、具体内容和实施办法,在各类媒体评台上全面解读政策,有效提升了政策的透明度和便利性。
该案例通过细致的政策解读,为政策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宣传支持。
2. 《上海市城市规划新政策解读》上海市政府在城市规划方面持续推出一系列新政策,如扩大城市绿地面积、提高建筑节能标准等。
政策解读团队通过准确把握政策导向,详细说明政策的实施目标和具体操作步骤,为市民和企业提供了清晰的指引和参考,促进了城市规划政策的顺利实施和民众的理解与支持。
3. 《上海市新型城镇化政策解读》上海市在新型城镇化方面积极开展政策制定和实施,通过推动户口信息制度改革、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等举措,吸引农民工和农民进城定居。
政策解读团队根据政策的复杂性和前瞻性,对政策内容进行逐条梳理和详细解读,同时注重政策宣传工作,为政策的实施和落地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4. 《上海市科技创新政策解读》上海市一直重视科技创新,不断推出一系列扶持政策,如加大科研经费投入、优化科技创新生态环境等。
政策解读团队通过对政策的全面分析和解读,引导企业和科研机构积极参与政策实施,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升级。
该案例充分展示了政策解读对科技创新政策的宣传和推广的重要性。
三、案例点评上海市政策解读在实践中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方法和经验。
政策解读团队把握政策的核心要义,将政策进行深入分析和梳理,确保对政策内容的全面和准确理解。
经济政策评估报告的定性与定量分析
经济政策评估报告的定性与定量分析一、概述1.1 经济政策的重要性1.2 经济政策评估报告的作用二、定性分析2.1 定性分析的定义与特点2.2 定性分析的方法与工具2.3 定性分析的优势与局限性三、定量分析3.1 定量分析的定义与特点3.2 定量分析的方法与工具3.3 定量分析的优势与局限性四、经济政策评估报告中的定性分析案例4.1 案例一:货币政策的评估4.2 案例二:财政政策的评估4.3 案例三:外贸政策的评估五、经济政策评估报告中的定量分析案例5.1 案例一:GDP增长率的分析5.2 案例二:通货膨胀率的分析5.3 案例三:就业率的分析六、定性与定量分析的结合6.1 定性与定量分析的关系6.2 定性与定量分析的优势结合方式6.3 案例分析:就业政策评估报告一、概述1.1 经济政策的重要性经济政策是国家调控经济活动的重要手段,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影响力。
1.2 经济政策评估报告的作用经济政策评估报告通过对已实施的经济政策进行评估和分析,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帮助优化经济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二、定性分析2.1 定性分析的定义与特点定性分析是基于经验和专业知识的主观分析方法,通过非数值化的描述对事物进行分析与解释。
2.2 定性分析的方法与工具定性分析的方法主要包括实地调查、观察、访谈等,工具主要包括文献资料、专家意见、案例分析等。
2.3 定性分析的优势与局限性定性分析具有富有创造性、细致入微的优势,但结果主观性强、难以量化的局限性也需引起重视。
三、定量分析3.1 定量分析的定义与特点定量分析是通过数值化的手段对事物进行分析与解释,强调结果的客观性与可验证性。
3.2 定量分析的方法与工具定量分析的方法主要包括统计分析、数学模型、计算机模拟等,工具主要包括统计软件、数据集等。
3.3 定量分析的优势与局限性定量分析具有客观性强、结果可量化的优势,但对事物的抽象化及数据收集的困难也是其局限性之一。
我国科技人才政策评估
我国科技人才政策评估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科技人才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已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
为此,我国政府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科技人才政策,旨在推动科技创新,提高国家竞争力。
本文旨在全面评估我国科技人才政策的实施效果,以期为我国未来科技人才政策的制定和优化提供参考。
本文将首先回顾我国科技人才政策的发展历程,梳理各个时期的主要政策和举措。
然后,结合相关数据,从政策投入、人才培养、人才引进、科技创新等方面,对科技人才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本文还将探讨科技人才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深入分析其背后的原因。
结合国际经验和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优化科技人才政策的建议,以期为我国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二、科技人才政策现状分析在我国,科技人才政策一直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
近年来,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科技人才政策也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
从政策层面来看,我国科技人才政策不断完善,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政策体系。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人才工作的决定》等,旨在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这些政策在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和措施,为我国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从实施效果来看,我国科技人才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方面,通过政策引导和激励,我国科技人才队伍规模不断壮大,结构不断优化,人才素质不断提升。
另一方面,科技人才政策的实施也有效促进了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然而,也应看到我国科技人才政策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方面,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落实不到位、执行不力等问题,导致政策效果打了折扣。
另一方面,随着科技人才竞争的加剧和国际形势的变化,我国科技人才政策也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政策创新和完善,提高政策执行力和效果,为我国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和科技创新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资产评估案例各种实例
企业价值评估案例一案例S 公司是1994年10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由台湾S 集团公司投资设立于英属百慕大群岛之J 公司100%控股投资的外商独资企业。
S 公司位于K 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注册资本2200万美元,经营范围为生产销售陶瓷制品、美术陶瓷、精密陶瓷。
2001年9月,S 公司董事会决议将公司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遂聘请资产评估机构对S 公司所拥有的整体资产进行评估。
评估人员根据S 公司所处的具体环境和经济背景,结合特定的评估目的和评估方法的特点,选择收益法进行评估,并确定评估基准日为2001年8月31日。
具体的评估过程如下: 一、收益法适用性判断收益法是指通过估算被评估资产的未来预期收益并折算成现值,借以确定被评估资产价格的一种资产评估方法。
收益法的基本原理是资产的购买者为购买资产而愿意支付的货币量不会超过该项资产未来所能带来的期望收益的折现值。
收益法的计算公式:评估值=未来收益期内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即:()()∑=+++=ni n i i r r Rr R P 111 式中:P :企业整体资产的评估值; i R :未来第i 年企业的预期收益;R :n 年后企业的年等额预期收益; r :折现率;n :预期收益年限。
评估人员从企业总体情况、本次评估目的和企业前3年财务报表分析三个方面对本评估项目能否采用收益法作出适用性判断。
1、总体情况判断根据对S 公司历史沿革、所处行业、资产规模、盈利情况、市场占有率等各方面综合分析以后,评估人员认为本次评估所涉及的S 公司整体资产具有以下特征:(1)被评估资产是经营性资产,产权明确并保持完好;企业具备持续经营条件;(2)被评估资产是能够用货币衡量其未来收益的整体资产,表现为企业营业收入能够以货币计量的方式流入,相匹配的成本费用能够以货币计量的方式流出,其他经济利益的流入流出也能够以货币计量,因此企业整体资产的获利能力所带来的预期收益能够用货币衡量。
(3)被评估资产承担的风险能够用货币衡量。
企业价值评估市场法应用实务及案例
在评估房地产企业价值时,市场法通常通过比较类似房地产项目的售价、地价等指标来 推算目标企业的价值。例如,如果一个房地产企业的项目位于繁华地段,且周边类似项 目售价较高,那么该企业可能被赋予较高的市场价值。同时,还需要考虑房地产市场的
周期性波动和政策影响等因素。04市场法与其他评估方法的比较
企业价值评估市场法应用 实务及案例
• 企业价值评估市场法概述 • 市场法在企业价值评估中的应用实务 • 企业价值评估市场法案例分析 • 市场法与其他评估方法的比较 • 市场法在企业价值评估中的前景与展
望
01
企业价值评估市场法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市场法是一种通过比较类似企业 或交易案例来评估企业价值的方 法。
市场法与收益法
总结词
详细描述
市场法与收益法在评估企业价值时具有不同 的侧重点,市场法更注重企业市场价值的体 现,而收益法则更注重企业的未来盈利能力。
市场法的优点在于能够快速反映市场变化, 评估结果较为准确,但其缺点在于难以考虑 企业的未来发展前景。而收益法则通过预测 企业未来的自由现金流来评估企业价值,能 够较为准确地反映企业的未来盈利能力,但 其缺点在于对预测数据的依赖较大,容易受 到主观因素的影响。
市场法与实物期权法
总结词
市场法与实物期权法在评估企业价值时具有 不同的侧重点,市场法更注重企业市场价值 的体现,而实物期权法则更注重企业的战略 价值和灵活性。
详细描述
市场法的优点在于能够快速反映市场变化, 评估结果较为准确,但其缺点在于难以考虑 企业的战略价值和未来发展前景。而实物期 权法则通过考虑企业的战略价值和灵活性来 评估企业价值,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企业的 全面价值,但其缺点在于对评估者的要求较 高,需要具备较为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我国区域科技创新政策的量化评价--基于 PMC 指数模型
我国区域科技创新政策的量化评价--基于 PMC 指数模型张永安;耿喆【摘要】主要针对区域科技创新政策的评价研究,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政策为例,运用 PMC 指数模型并结合文本挖掘方法对相应的区域科技创新政策进行量化评价,以实现为现有政策提供科学合理的量化评价框架的目的,具有为新一轮政策的实施、调整、修正及延续提供决策支持的意义。
实证结果表明政策 P2的PMC 指数低于其他两项,仍有较大的改善空间,但总体来讲三项政策均在合理范围内。
最后,提出本研究的局限性及下一步研究方向。
%Reg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policy have important effect on national independent innovation strategy,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ability of intra -regional enterprises.In this paper,aiming at regional science&technology innovation policy evaluation research,taking Zhongguancun Science Park as an example,we use the PMC index model combined with the text mining methods to make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n the re-gional science&technology innovation policy,so that we can achieve the target of providing the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framework for existing policy and decision support for the implementation,adjustment,correction,and extension of the new policy.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PMC index of policy 2 is lower than the other two,while there is still a comparative-ly large improvement space.But in general the three policies are within a reasonablerange.Finally,the limitations and fur-ther research direction are proposed.【期刊名称】《科技管理研究》【年(卷),期】2015(000)014【总页数】6页(P26-31)【关键词】区域科技创新政策;量化评价;PMC 指数模型;文本挖掘【作者】张永安;耿喆【作者单位】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北京 100124;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北京 10012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420;F124.3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策,是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为此,党和政府制定了一系列针对中央和地方的科技创新政策,为我国科技创新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经济政策分析与评估
经济政策分析与评估经济政策是指国家或地区政府为了实现经济发展、调控经济运行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政策。
经济政策的制定涉及到广泛的领域,如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等。
经济政策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对经济政策进行科学的分析与评估显得十分必要。
一、经济政策分析1.1 定义与目的经济政策分析是指对经济政策的制定背景、目标、实施过程、效果以及对经济主体和社会的影响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
其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和评估经济政策,通过对政策的分析,为政府的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以实现经济稳定与可持续发展。
1.2 方法与内容经济政策分析采用多种方法,如定性分析、定量分析、模型建立等,以全面掌握政策的内外在关系。
其内容主要包括政策的背景、目标与原则、实施措施与路径、效果与评估等方面。
另外,宏观、微观经济学、统计学等领域的理论和方法也是经济政策分析的重要工具。
二、经济政策评估2.1 定义与意义经济政策评估是指对经济政策的效果进行客观的、全面的、科学的评价。
其目的是了解政策的推动力度、目标实现度、效益与副作用等方面的情况,为政策的调整与完善提供参考意见。
2.2 评估方法经济政策评估的方法多样,包括数据分析、实证研究、案例分析等。
通过建立评估指标体系,对政策的经济、社会、环境等各个方面进行评价。
此外,利用财务分析、成本效益分析、风险评估等方法也是经济政策评估的常用手段。
2.3 评估内容经济政策评估的内容涉及广泛,包括政策的经济效果、社会效果、环境效果等方面。
具体评估内容根据政策的特点而异,但评估的核心在于政策目标的实现程度、政策效果的取得、政策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等方面的综合评价。
三、案例分析:中国大陆的扶贫政策中国大陆的扶贫政策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执政过程中推行的一项重要经济政策。
此政策的分析与评估有助于了解政策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3.1 政策背景与目标中国的扶贫政策背景是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目标。
经济政策评估与政策建议
经济政策评估与政策建议根据您的要求,以下是一篇经济政策评估与政策建议的文章:经济政策评估与政策建议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各国政府实施经济政策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经济政策的效果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因此,对于已实施的经济政策进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是政府监管机构和学者研究的重点。
本文将对当前某国的经济政策进行评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一、经济政策评估1.1 经济增长与就业过去五年中,某国的经济增长率保持在稳定增长的水平,根据相关数据显示,该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率达到7%。
这一表现表明当前实施的经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良好的成果。
然而,就业情况并未完全跟随经济增长的步伐。
尽管就业率有所提高,但青年人失业率依然居高不下。
因此,在今后的政策制定中,应注重推动经济增长与就业机会的匹配,特别是关注青年就业问题。
1.2 通货膨胀与物价稳定当前某国的物价总体稳定,通货膨胀率保持在较低水平。
这主要得益于国家控制通货供应和政策调控措施的有效实施。
然而,某些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上涨问题仍然存在,这对低收入家庭造成了一定的负担。
因此,在后续的经济政策制定中,应当进一步完善价格监测机制,加强对生活必需品的市场调控,并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
1.3 财政收支平衡与国债控制某国的财政收支平衡状况良好,国家债务风险相对较低。
然而,一些地方政府存在财政压力,债务问题在逐渐积累。
因此,我们建议通过提高监管力度,严格控制地方政府财政风险,加强国债管理,以确保财政收支平衡和国家债务的可持续性。
二、经济政策建议2.1 促进创新与创业在当前快速变革的经济环境中,某国应加大对创新与创业的支持力度。
鼓励创新研发,通过建立技术创新基地和研发中心等措施,吸引和培育优秀的科技人才,提高国家的技术创新实力。
同时,加大对初创企业的支持力度,简化创业流程,提供融资支持和税务优惠政策,创建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与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及科技政策评估方法与案例评估是根据特定标准对事物(即评估对象)进行衡量、检查、评价和估计,以判断其优劣与利弊得失。
政策评估工作始于“一战”时期,当时主要是对教育和疫病防控政策的效果进行评价。
20世纪80年代起,政策评估受到各国政府和学术界的普遍关注,很多学者、官员致力于政策评估的研究和实践,但直至目前,仍未形成共识的关于政策评估的理论体系与方法。
政策评估的定义及范畴会直接影响评估模式的设计、选择和使用。
主要内容是介绍政策评估的目的和主体,界定相关概念与基本范畴。
第一节政策评估的目的与主体一、政策评估的目的Rossi和Freeman(1999)将政策评估的目的归纳为项目改进、明确责任、知识积累、政治策略和公共关系等五项。
Frans-Bauke和Jurian(2006)认为评估的目的有两个:其一,通过评估政策的结果和产出,促进政府承担其责任和义务;其二,促进学习,以提高政策制定和执行能力。
此外,也有学者提出政策评估的主要目的是了解政策效果、增加政策的透明度、帮助制定决策和促进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协作等。
巴顿则强调评价的终极目的在于利用。
根据文献,政策评估的主要目的可以归为以下几点:(1)结果导向。
已有的政策评估和相关研究大多是结果导向的,评估者把评估看作是价值判断的过程,即评价政策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预期目标(James E. Anderson,1990),也就是测定和区分政策的有效部分与无效部分(Vedung,1997)。
评估者往往被要求评定公共支出的社会或(和)经济影响(Lang,2001),通过比较政策的投入和产出判断该项支出是否值得。
(2)原因分析。
一些学者强调政策评估应用以解释政策目标和政策效果之间的关系。
Lang(2001)认为,政策评估与政策监控之间的本质区别在于评估需考虑政策工具、政策执行系统与所测量的政策效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明确产生已有政策效果的原因才可以深入探讨该政策的利弊和易被忽略的问题及环境对政策效果的影响。
(3)促进学习。
政策评估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促进学习,提高决策的效率和效果(Rossi、Freeman,1999;Weiss,1999;Knaap,2000;Frans-Bauke、Jurian,2006)。
政策评估可以引发深度、系统的学习(Lang,2001),评估结果和评估中的发现能够增进政策制定者对现实情况的了解,促使他们反思各种政策和工具的有效性和局限性,有助于政策制定者积累更丰富的经验、做出更科学的决策,从而完善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
(4)决策支持。
政策评估既需要考虑该项政策是否必要(Rossi、Freeman,1999),也要收集有用信息以供相关政策制定和项目本身的调整参考和借鉴(OECD)。
不少学者认为,是否“有用”和“被使用”是判断政策评估价值的一个根本性指标,只有能够对完善相关政策或对制定其他政策提供借鉴的政策评估,才是有价值的政策评估。
综合所述,政策评估的最终目的无非是完善特定政策,进而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借鉴。
这一目的往往通过效用评估、原因分析、知识学习和经验积累,以及增进与相关者的合作等方式实现。
首先,分析政策结果,测量政策在各方面的预期与非预期效果和影响。
其次,挖掘取得该结果的深层次原因,分析政策制定、执行中的优点与不足。
再次,通过学习不断提高决策能力和经验,为决策制定和政策调整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二、概念与基本范畴不少学者对政策评估的定义有着不同的看法,就其基本概念与范畴并未形成统一的认识,主要观点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观点认为,政策评估是针对政策效果的评估,是对政府干预的价值、产出及结果的回顾与评价(Vedung,1997)。
在此基础上,有学者强调政策评估是评价人们所执行的政策在实现其预定目标上的效果(Rutman,1980),也有人强调不仅要考察预期效果的达成情况,还要考虑其他非预期影响(Vedung,1997)。
第二类观点认为,政策评估主要是对政策方案的评估,“主要关心的是解析和预测,它依靠经验性证据和分析,强调建立和检验中期理论,关心是否对政策有用”(Nagel,1999)。
在此政策评估被看作是一种分析的过程(林水波、张世贤,1980),评估者通过搜集相关信息,对各政策方案进行分析,确定各种方案的现实可行性及优缺点,以供决策者参考。
第三种观点认为,政策评估是对政策全过程的评估,既包括对政策方案的评估,也包括对政策执行以及政策结果的评估。
它是用系统的方法分析、评价政策干预的战略、设计、执行过程和效果(Rossi、Freeman,1999)。
不少国内学者支持第一种观点,认为政策评估的着眼点应该是政策效果。
张金马(1992)指出“公共政策评估就是对公共政策的效果进行研究”;刘斌、王春福(2000)对政策评估的定义是,“在政策执行之后,依据一定标准对政策效果、政策效益、政策效应所作的考察,并进而对政策所做出的分析”;陈振明(2004)也将政策评估界定为“对政策的效益、效率、效果以及价值进行判断的一种评价行为”。
基于完善特定政策并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借鉴的根本目的,本书认为,政策评估是在特定政策开始执行后,对其设计、执行、效果和成败原因进行系统分析和评判,以便为完善该政策和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的行为。
需要指出的是:首先,对某一政策的评估往往是一个多次的、持续的过程,未必在政策终结后进行,尤其是对于中长期性质的政策。
政策开始执行后就会逐步显现其效果与问题,此时就需要有效的评估以便决定该政策应该继续、调整或终止。
其次,政策评估不能只评价政策效果,知其果还要究其因,这样才能不断积累经验、完善相关的决策制定。
再次,政策的设计、执行和效果等是紧密关联的,评估应该系统地考查它们之间的关联,孤立地评判其中的一点或几点无法有效达到评估的根本目的。
三、政策评估的主体政策评估的主体包括以下三类:(1)对象评估。
它是由政策对象通过亲身感受和了解,对政策及其效果予以评定的方法。
应该说,评价一项政策的好坏优劣,最有发言权的是政策作用的对象,因此,充分听取不同政策承受对象对特定政策的意见,加以综合,往往会形成对政策比较准确的评估。
2(2)专家评估。
组织专家审定各项政策,最后形成鉴定成果,也是政策评估常用的有效方法之一。
一方面,由于专家的知识专业性,对某项政策的效果可以分析得比较透彻,视野也比较开阔,往往有较强的科学性。
另一方面,专家没有参与政策的制定,评估也显得较客观。
不利因素是专家的观点容易受政策制定者和评估组织者观点的影响。
(3)自我评估。
这是指政策制定及执行人员对政策的效果和实现预期目标的进展情况进行评估。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政策制定及执行人员参与了政策的制定或执行,比较了解情况,问题看得准,故也易于得出可信的结论。
不利因素是政策制定者或执行者的部门或个人利益观可能会影响政策评估的公正性。
第二节政策评估模式的演进与惯用模式一、政策评估模式的演进与分类根据评估模式的演进历程,Guba和Lincoln(1981)把政策评估划分为四个阶段。
20世纪30年代前为第一阶段,以测量为主要模式,评估者扮演技术人员的角色,他们需要掌握各种可能的测量工具,以提供所需的调查数据。
从20世纪30年代到1967年为第二阶段,此时的政策评估通过描述的方式揭示政策执行效果的优劣。
第三阶段从1967年到20世纪80年代早期,评估模式以判断为主。
评估者不再简单地测量和描述政策效果,而是根据调查、实验并结合自身的经验进行判断,从而影响决策制定和政策调整。
总的来讲,前三阶段的评估模式偏重于定量研究,并且趋于管理导向,缺乏对统治阶级以外群体利益的关注。
Guba和Lincoln提出的第四阶段的评估模式开始运用定性研究的方法,认为评估不能仅注重技术精良和方法严谨,更要具有实用价值;同时,评估者意识到价值的多元性,逐步关注政策对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影响。
Rebien(1996)基于Shadish(1991)等人的理论,认为政策评估活动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
在第一阶段,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被引入社会科学,政策评估往往是定量化的,目的在于解决社会问题,评估者也会参与决策制定和调整。
在这一阶段,人们假设政策干预可以随时调整并立即生效,因此认为评估的结果会直接影响实践。
到第二阶段,人们认识到变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评估者也难以影响决策制定,因此评估成功的关键在于其结果能否被采用。
为此评估活动邀请更多的相关者参与以便增加评估结果的使用率。
第三阶段综合了前面两阶段的特点,既承认社会变革是逐步产生的,又认定评估将在长期的变革与政府干预中扮演重要角色。
它强调评估的系统性和全面性,认为政策评估应该综合评估者的经验判断和相关者的感知,评估结果则既可以改进现有政策也可以增进学习以促进将来的决策制定。
具体的政策评估模式多种多样,并且还没有统一的分类标准,比较有代表性的是Vedung(1997)的分类,如图1-1所示。
34目标达成模式 附带效果模式结果——无目标模式评 系统单元——综合评估模式估 关注顾客——顾客导向模式模 利益相关模式(北美) 式 政策委员会(瑞典)生产模式——生产率模式成本——效益分析 成本——效能分析效率模式 关注利益相关者 目标图1-1 Vedung (1997)的评估模式分类模型 现有政策评估模式大体可以概括为对比分析、同行评议和综合评估三类。
对比分析模式涵盖的范围比较广,既包括政策实施前后的情形对比、是否施行该政策的效果对比,又包括实施该政策的成本—收益对比,以及政策目标与政策效果的对比等。
在具体的方法上包括实验法(一种是比较政策实施先后的差异,一种是比较受到政策“刺激”和没受到政策“刺激”对象的不同)、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能分析、目标达成模式等。
该类评估模式大多采用定量或半定量的方法,以证明政策效果。
同行评议法较多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通过专家的经验判断评价政策效果。
综合评估往往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不仅对比政策实施后的指标变化及目的达成情况,也综合评判政策对社会的整体影响,而且不仅站在政策制定者的角度评价政策效果,还会考虑到政策对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影响。
二、政策评估现有的惯用模式按照评估的动机,现有的政策评估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政府或政策制定部门组织的评估,旨在了解政策的实施效果,为评价当前工作效果或为今后的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它可能是政府部门的自评估,也可能是请学者和专业机构进行的评估。
另一类是学者或其他人士出于研究目的而进行的评估活动,旨在总结相关规律或完善相关理论等。
目前第一类评估较为普遍。
OECD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大多对所制定的政策进行评估,也发布了众多的评估报告。
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组织也都设有运行评估部(Operations Evaluation Department )之类的部门,以便对其所颁布的援助发展中国家的政策和资助项目进行评估,并且发布了一系列评估标准和评估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