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内镜、病理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溃疡性结肠炎内镜特点及临床分析
溃疡性结肠炎内镜特点及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总结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的内镜特点、临床特征及诊治。
方法收集我院近年收治的9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本组90例患者,男女比为1.81:1。
患者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及粘液脓血便。
肠镜检查示以肠粘膜充血水肿、糜烂溃疡为主,以侵犯直肠和乙状结肠多见。
经积极治疗后62例患者近期治愈,20例好转,8例患者无明显效果,总有效率91.1%。
结论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主要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及结肠镜检查结果,治疗以氨基水杨酸类药物为主,病情严重者可酌情加用激素类药物。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结肠镜;临床特征;诊治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25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621-01溃疡性结肠炎又被称为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其发病机理尚不十分清楚,病变主要侵及大肠粘膜和粘膜下层,多从远端结肠开始,并逆向逐渐扩展到近端结肠,甚至能够侵犯整个结肠和末段回肠,病变广泛分布,病情反复发作且持续迁延,给患者生活工作带来极大不便。
本院近年收治9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给予相应治疗后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90例,男58例,女32例,男女比例1.81:1;年龄21-65岁,平均年龄45.3岁;病程1a-15a;所有患者均行肠镜检查,符合2007年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炎症性肠病协作组《对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中的诊断标准[1]。
1.2 临床表现患者多主诉腹痛、腹泻及粘液脓血便,超过60%患者腹泻次数达到每日3-10次;约半数患者还伴有发热和消瘦的症状。
结肠镜下可见病变多为连续分布,超过80%患者可见病变肠管粘膜广泛充血水肿、组织脆性增加、触之易出血,60%患者镜下表现为形态多样、大小不一的散在多发溃疡,病程较长者可见有假息肉形成,而且肠腔狭窄、肠管僵硬;约76例(84.4%)患者病变累及直肠和乙状结肠,22例(24.4%)患者病变累及左半结肠.;70例患者内镜下取病检结果均为非特异性炎症,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内镜下活动度和病理特点相关性分析
溃疡性结肠炎内镜下活动度和病理特点相关性分析潘丹华;郑洁【期刊名称】《山西医药杂志》【年(卷),期】2024(53)2【摘要】目的分析溃疡性结肠炎内镜下活动度与病理特点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自2020年1月至2023年3月进行治疗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80例,予以所有患者结肠镜检查,临床医师在进行内镜检查时取活检组织病理切片并由病理科医生于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分析内镜下活动度检出情况、病变范围检出情况、活动分级与病变范围关系,分析病理学检查结果、内镜下活动度与病理特点关系以及内镜下活动度与病变范围及病理特点相关性。
结果缓解期患者占40.0%,轻度活动患者占25.0%,中度活动患者占18.8%,重度活动患者占16.2%。
全结肠炎患者占21.2%,左半结肠炎占27.5%,直肠炎占21.2%,部分区域性结肠炎占30.0%。
部分区域性结肠炎患者及左半结肠炎患者缓解期及轻度活动占比显著高于中度活动及重度活动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直肠炎、全结肠炎患者缓解期、轻度活动占比均明显低于中度活动和重度活动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黏膜慢性活动性炎症者占53.8%,隐窝炎者占50.0%,隐窝脓肿者占53.8%,肉芽肿者占51.2%,裂隙样溃疡者占55.0%。
内镜下轻度活动、中度活动及重度活动裂隙样溃疡发生率明显高于缓解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内镜下活动度与病变范围及病理特点均呈正相关(P<0.05)。
结论溃疡性结肠炎内镜下活动度与病理特点存在相关性,结肠镜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诊断价值较高,能够为临床进行疾病诊断提供指导与参考。
【总页数】4页(P83-86)【作者】潘丹华;郑洁【作者单位】上海电力医院消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相关文献】1.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内镜特点与临床、病理的关系2.老年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内镜和病理特点分析3.溃疡性结肠炎内镜下活动度和病理特点的关系4.溃疡性结肠炎内镜下活动度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其与FGF21表达水平的关系探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老年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内镜和病理特点分析
老年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内镜和病理特点分析郑东阳【期刊名称】《现代诊断与治疗》【年(卷),期】2013(000)017【摘要】对老年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特点、内镜表现及病理变化进行总结,并与非老年患者进行比较。
选择治疗的12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老年组(60岁以上)患者与非老年组(60岁以下)患者的临床特点、内镜表现及病理变化进行比较。
老年组患者中,腹痛表现明显高于非老年组患者(P<0.05),而腹泻及便血表现明显低于非老年组患者,两组间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老年患者病变部位主要在直肠及直乙结肠,明显高于非老年患者,全结肠的发病率明显低于非老年患者(P<0.05)。
老年患者异型增生率明显高于非老年患者(P<0.05),而两组患者的肉芽组织增生、腺体萎缩及杯状细胞减少发生率基本一致,无显著性差异(P>0.05)。
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发病率较高,病情不严重,但老年患者异型增生率较高,临床上应引起重视。
【总页数】2页(P3958-3959)【作者】郑东阳【作者单位】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杏林分院内科,福建厦门 3610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4.62【相关文献】1.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临床及内镜下表现特点分析 [J], 郑洁2.老年及老年前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J], 张伟;于晓峰;曹忆嵘;姚健凤;陈洁;顾廷3.155例溃疡性结肠炎临床及内镜下特点分析 [J], 高斌;杨锦玉;贾梅4.老年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内镜及病理特点 [J], 王晓娣;吴铁镛;韩春莉5.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及内镜特点分析120例 [J], 施斌斌;黄重发;朱清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定义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又称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是一种以大肠粘膜好粘膜下层炎症为特征的病因不明的慢性炎症性疾病。
病变部位多位于直肠和乙状结肠。
病理改变主要发生在大肠粘膜与粘膜下层,以溃疡为主。
临床特点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等。
病程长,病情轻重不一,常反复发作。
性别与年龄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多见于青壮年。
性别无差异。
【病因与发病机制】多数学者认为UC与克罗恩病实际上是同一疾病的不同亚型,均属肠道免疫炎症性疾病。
组织损伤的基本病理过程相似,但可能病因不同,发病过程的具体环节不同。
UC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确,一般认为与下列因素综合作用有关。
1.免疫因素一般认为本病是因为某些促发因素作用于易感者,激发肠粘膜亢进而引起的免疫炎症反应。
参与的细胞有中性粒细胞、巨嗜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等,这些效应细胞释放大量抗体、细胞因子及炎症介质可引起组织破坏好炎性病变。
其中,在疾病炎症过程中大量氧自由基的形成在肠粘膜的损害中起着重要作用。
2.遗传因素本病发病率在种族间有明显差异,白种人发病率高,发病有家庭聚集倾向,单卵双胎看同时发病。
3.感染因素因本病的病理变化、临床表现与细菌性痢疾非常相似,在某些患者的粪便中可以培养出细菌,且部分患者使用抗生素有效,因而认为感染是本病的病因,但至今未找到某一种特异微生物病原与本病有恒定的关系,认为病原微生物乃至食物抗原可能是本病的非特异性促发因素。
4.精神因素与精神障碍相关的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可引发消化道运动功能亢进、平滑肌痉挛、血管收缩、组织缺氧、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等病理改变,最终导致肠壁炎症及溃疡形成。
临床上可见本病因紧张、劳累而诱发或加重,且患者常有精神紧张和焦虑表现。
精神因素可诱使本病发作,也可使本病反复发作的继发表现。
5.过敏反应食物过敏可引起结、直肠炎,约2/3 UC患者病情反复或加重与饮食不当有关。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临床分析及内镜特点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临床分析及内镜特点
刘宇红;邱玉艳;贾勇慧
【期刊名称】《哈尔滨医药》
【年(卷),期】2005(025)003
【摘要】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RE COLITIS,UC)是一种非特异性的慢性结肠炎,病变主要局限于结肠粘膜层和粘膜下层,表现为炎症和溃疡。
随着对本病认识提高及结肠镜的推广应用,UC患者人数呈上升趋势。
现统计我院2002~2004年158例UC患者观察UC的内镜及临床特点。
【总页数】2页(P36-37)
【作者】刘宇红;邱玉艳;贾勇慧
【作者单位】150066,哈尔滨242医院;150066,哈尔滨242医院;150066,哈尔滨242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74.62
【相关文献】
1.溃疡性结肠炎内镜特点及临床分析 [J], 李萃晔;
2.溃疡性结肠炎内镜特点及临床分析 [J], 封静
3.老年及老年前期初发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和内镜特点 [J], 张黎明;刘玉兰
4.179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和内镜特点 [J], NguyenThi Minh Thu;Nguyen Tuan Anh;Pham Ba Tuyen;
5.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内镜特点及舌象变化分析 [J], 张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67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及内镜下表现
67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及内镜下表现
王敏莉;刘荣荣;王粉荣
【期刊名称】《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0(031)009
【摘要】目的明确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临床、内镜下表现及病理改变,为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了1994~2007年的67例住院患者的诊治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内镜检查及活检病理.结果 67例患者的临床表现以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最常见,内镜下改变以粘膜糜烂、溃疡和炎症改变为主.结论大部分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通过其典型临床及内镜下表现可明确了诊断,确定病变范围、分期、有无癌变及是否存在异型增生,为相应的治疗提供了依据.
【总页数】2页(P1395-1396)
【作者】王敏莉;刘荣荣;王粉荣
【作者单位】陕西省白水县医院内一科,715600;陕西省白水县医院内一科,715600;陕西省白水县医院内一科,7156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临床及内镜下表现特点分析 [J], 郑洁
2.老年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特征及内镜下表现分析 [J], 李熳;张志广
3.69例溃疡性结肠炎临床及内镜下表现分析 [J], 王敏莉;王粉荣
4.芍药汤联合穴位针刺对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临床表现、肠镜和结肠病理改变的影响 [J], 何润安;闫海源
5.溃疡性结肠炎患者“J”形回肠袋肛管吻合重建术后经4周的益生菌干预,其临床症状及内镜下表现的结果[J], Laake K.O.;Bjφrneklett A.;Aamodt G.;李翔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内镜特点与临床、病理的关系
【 中图分类号】 546 R 7 .2
【 摘要】 目的 探讨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 cv l r v li A C 的内 Ate c a ec i ,U ) i u e t ot i s 镜特点及其与临床、 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总结我
院2 0年 间诊 断为活动期 U C的病例 , 回顾性 分析其 临床 、 内镜 表现及活检 资料 。结果 痛为主 , 轻度 U C占4 . % , 57 中度 U C占3 . % , 5 5 重度 U C占 1 .% , 88 出现肠外表现者 占2 .% 。 内镜 下以粘膜充血水肿、 68 糜烂及溃疡 多
C li 厶∞ )n n , )nh n.Dp r etfi e a dc eLcu nP ol' o i l  ̄ha 4 4 0 hn . ot. is  ̄ mig 厶  ̄ go g eat n o n r l in ,i a e e s t , u n4 50 ,C i m t n m i e h p s pa l H a
维普资讯
论
著
鹫髫誊
医 创 研究 2 7 月 学 新 0 年9 第4 第2期 M D I NVT N EERH 0 卷 6 EIN I OAI S C C EN OR A
髻跨 蒡 毒孝 蚤 季 毒事 誊∥ 零 若罄筹 曩誊 毒 嚣 多 誊誊 餐 磨爹 黪毒
c y ee a 、r it deoin r lesw r o lln ein r s al ctdi rceo rcoimod h eew r 0 4% Grd l a h p rmis f a lya rs so c r eecnIO .L so sweeu u yl ae p o t r o tsg i.T r ee3 . i i n b o u l l o n p ae
溃疡性结肠炎内镜表现
溃疡性结肠炎内镜表现溃疡性结肠炎是消化内科常见病,根据内镜下表现分为活动期和非活动期(缓解期)。
根据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型。
长期溃疡性结肠炎可合并结肠癌或异型增生。
治疗上以水杨酸制剂、重症以激素为主,饮食调节为辅。
1、活动期内镜表现血管模糊或消失溃疡性结肠炎:黏膜轻度的颗粒性改变和充血,上皮下血管模糊;溃疡性结肠炎:血管消失黏膜充血改变溃疡性结肠炎:轻度溃疡性结肠炎:中度溃疡性结肠炎:重度黏膜颗粒改变溃疡性结肠炎:中度颗粒改变溃疡性结肠炎:重度颗粒改变黏膜水肿溃疡性结肠炎:黏膜皱襞严重水肿溃疡性结肠炎:黏膜严重水肿伴狭窄黏膜出血或渗血溃疡性结肠炎:充气前溃疡性结肠炎:充气后可见渗血重度溃疡性结肠炎多灶性出血重度溃疡性结肠炎弥漫性渗血脓性分泌物溃疡性结肠炎:轻度脓性分泌物溃疡性结肠炎:渗出液较厚,黏膜质脆重度溃疡性结肠炎伴大量脓液及渗出溃疡改变浅表小溃疡浅表小溃疡浅表大溃疡深大溃疡深大溃疡弥漫深溃疡伴周围黏膜炎症深纵向溃疡深纵向溃疡深纵行溃疡,肌层破坏,常被误诊为克罗恩病深纵行溃疡,肌层破坏,常被误诊为克罗恩病深纵行溃疡,肌层破坏,常被误诊为克罗恩病铺路石样改变溃疡性结肠炎:铺路石样改变溃疡性结肠炎:铺路石样改变溃疡性结肠炎:铺路石样改变溃疡性结肠炎内镜下表现总结血管模糊或消失黏膜充血改变黏膜出血或渗血脓性分泌物黏膜颗粒改变黏膜水肿各种形态的溃疡铺路石样改变溃疡性结肠炎梅奥内镜评分系统评分内镜表现0 正常或非活动性1 轻度病变(充血,血管形态改变,黏膜脆性)2 中度病变(明显充血,血管纹理模糊或消失、黏膜脆性,糜烂)3 重症病变(自发性出血,溃疡)2、非活动期内镜表现再生血管、疤痕、白斑、假憩室分布稀疏和不规则的血管愈合后的白色瘢痕变化线状白斑广泛性瘢痕伴假憩室炎性息肉多发小假息肉伴白色疤痕稀疏且不规则的再生血管伴炎性息肉长条形炎性息肉不同大小和形状的炎性息肉黏膜桥黏膜桥长期炎症管腔变化皱襞消失伴多种炎性息肉皱襞消失、管腔僵硬、广泛疤痕形成管腔狭窄管腔狭窄,内镜无法通过管腔狭窄溃疡性结肠炎非活动期内镜表现再生血管、疤痕、白斑、假憩室管壁僵硬多发炎性息肉黏膜桥管腔狭窄3、溃疡性结肠炎并异型增生及结肠癌女性、18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结肠隆起病变,病理提示轻度异型增生女性患者,既往溃疡性结肠炎病史9年,PSC病史11年,浅表隆起性病变边界清晰,病理高级别内瘤变溃疡性结肠炎并直肠癌溃疡性结肠癌并降结肠癌溃疡性结肠炎并直肠癌(参考文献略)。
溃疡性结肠炎50例内镜分析及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50例内镜分析及治疗目的观察溃疡性结肠炎内镜下表现及临床治疗疗效。
方法对我院消化科2009年1月至2010年3月住院的有长期反复下腹部不适伴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的160例患者行结肠镜、病理活检,根据病理及内镜诊断结果进行综合治疗。
结果160例患者经内镜检查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为67例,加病理活检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共50例,占总患者的31.25%,经内镜诊断确诊率为78.13%。
5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内镜下表现主要有肠粘膜弥漫性充血水肿或伴糜烂溃疡,经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随访3个月无复发。
结论应用结肠镜检查消化道异常患者并行活检取病理是目前最可靠的确诊方法,对良性溃疡患者镜下综合治疗,治愈率高,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标签:溃疡性结肠炎内镜临床分析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炎症性肠病,炎症局限于结肠粘膜及粘膜下层,病变多位于乙状结肠和直肠,病程长常反复发作。
目前该病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主要与免疫、环境、遗传和感染等因素有关[1],我国近10年来病例报道表明其发病率逐年增加,其临床症状多样,完善的诊断建立在全面评价临床表现、放射影像学、内镜检查和病理学证据的基础上,其中内镜和组织学检查在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分析了50例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内镜表现,并给予常规治疗,取得较好结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50例被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其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在20~71岁之间,平均年龄41.45岁;病程最长者为20余年,最短者15d。
就诊前有腹泻37例、腹痛21例、里急后重31例、脓血样便22例,肠外表现主要是肝功能损害21例,外周关节炎1例,口腔复发性溃疡1例,眼部病变2例。
临床类型初发型29例,慢性复发型11例,慢性持续型8例,急性爆发型1例;病情严重程度:属轻度21例,中度27例,重度2例;病情分期:活动期37例,缓解期13例。
溃疡性结肠炎232例内镜及病理分析
溃疡 性 结肠 炎 是 以腹 痛 、腹 泻 、粘 液 脓 血 便 为 主 要 表 现 的 直 肠 和 结 肠 的 慢 性 疾 病 , 我 院 19 9 3~2 0 0 7年 结肠 镜 检 查 85 6例 ,检 出溃 疡 性 6
在 2 7例 溃 疡 中 ,溃 疡 多 呈 圆 形 、卵 圆 形 、 0 线状 ,溃疡 大小 不 等 ,大 多浅 、小 ,也有 较 大 的 ,
[]徐纪为 ,陈丽荣 ,王培基. 9 原发性 鼻粘膜恶性黑色素瘤 病 理 和 免 疫 组 化 观 察 【_ 中 华 耳 鼻 咽 喉 杂 志 , J 】
l9 9 5,3 () 8 1 0 0 2 :9 — 0 .
[]邓元, 5 张学斌, 张群岭. 鼻腔恶性黑 色素瘤 1 8例临床病 理
分 析『. 诊 断病 理 学 杂 志 , o ,3 ) 5 — 5 . J 】 2 61 ( :27 29 0 4
下 主要改 变见附 表。
附 表 结肠 镜 下 主 要 表现
有 蒂 ,直径 小 于 1m者 2 c 8例 (2 %) 8. ,直径 大 于 4 1m 者 6例 ,最 大 为 36m × . m,3 c .c 32 c 7例 病理 结
果 为炎性 息 肉 者 2 0例 ,增生 性息 肉 5例 ,腺 瘤 样
溃 疡 01 .c . ~1 m有 1 3例 (8 %) ~ c 0 8 8 . ,l 4 m有 2 4 4 例 ( 1 %) 1. ,病 变 在 某 一段 肠道 内是 连 续 的 ,溃 6 疡 之 间无 正 常 粘 膜 ,但 区域 性 病 变 各 段 之 间 可 以
结 肠 炎 2 2例 ,现 就其 内镜 下 表 现 、病 理 和 治 疗 3
s d f ae i a rpsds g g yt J A m y 1 css 出 0oe t i s m【. m J 0 l5 w p an 8 e 】
老年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内镜及病理特点
维普资讯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6 7
中日友好 医院学报 2 0 0 7年第 2 1卷第 5期 JunlfC ia JpnFi dhpH sil O T0 t o.1 o5 o ro o hn -aa r n s i opt , O ,c, 1 , . e a2 V 2N
A s at Obet eT nlz h iee c fte cnc ,nocp n a ooia f trs bten bt c r jci :o aaye te d rn e o h l i ed soy ad p t lg l e ue e e v f i a l h c a w
p t n s wee d vd d i t wo g o p c o d n o t e a e o e d s a e o s t s t a d ed r w r n old ai t e r i ie no t r u s a c r i g t g f t ie s n e :i y n le e e e r l h h x e i a e g o p,e s ha s t y a s f g w r a sg e a y u g- d l g o pT e aa f l ia , n g d r u l s t n i y e r o a e e e s in d s o n mi d e r u . d t o ci c l x h n e d s o y n p t oo y e e olc e a d n y e . s l F u h n r d n es t nn p t n w r n o c p a d a lg w r c l t d n a a z d Re u t o r u d e a d ih y i e ai t h e l s: es ee
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
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一、诊断标准UC缺乏诊断的金标准, 主要结合临床、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内镜和组织病理学表现进行综合分析, 在排除感染性和其他非感染性结肠炎的基础上做出诊断。
若诊断存疑, 应在一定时间(一般是6个月) 后进行内镜及病理组织学复查。
二、临床表现UC最常发生于青壮年期, 根据我国资料统计, 发病高峰年龄为20~49岁, 男女性别差异不明显[男∶女约为(1.0~1.3) ∶1]。
临床表现为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伴腹痛、里急后重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 病程多在4~6周以上。
可有皮肤、黏膜、关节、眼、肝胆等肠外表现。
黏液脓血便是UC 最常见的症状。
不超过6周病程的腹泻需要与多数感染性肠炎相鉴别。
1、肠镜检查结肠镜检查并黏膜活组织检查(以下简称活检) 是UC诊断的主要依据。
结肠镜下UC 病变多从直肠开始, 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
轻度炎症的内镜特征为红斑、黏膜充血和血管纹理消失;中度炎症的内镜特征为血管形态消失, 出血黏附在黏膜表面、糜烂, 常伴有粗糙呈颗粒状的外观及黏膜脆性增加(接触性出血) ;重度炎症则表现为黏膜自发性出血及溃疡。
缓解期可见正常黏膜表现, 部分患者可有假性息肉形成, 或瘢痕样改变。
病程较长的患者, 黏膜萎缩可导致结肠袋形态消失、肠腔狭窄, 以及炎(假) 性息肉。
伴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 CMV) 感染的UC患者, 内镜下可见不规则、深凿样或纵行溃疡, 部分伴大片状黏膜缺失。
内镜下黏膜染色技术能提高内镜对黏膜病变的识别能力, 结合放大内镜技术通过对黏膜微细结构的观察和病变特征的判别, 有助于UC诊断, 有条件者也可以选用共聚焦内镜检查。
如出现了肠道狭窄, 结肠镜检查时建议进行多部位活检以排除结直肠癌。
如果不能获得活检标本或内镜不能通过狭窄段时, 应完善CT结肠成像检查。
2、黏膜活检建议多段、多点取材。
组织学上可见以下主要改变。
活动期:(1) 固有膜内有弥漫性、急性、慢性炎性细胞浸润, 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嗜酸粒细胞等, 尤其是上皮细胞间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即隐窝炎) , 乃至形成隐窝脓肿;(2) 隐窝结构改变, 隐窝大小、形态不规则, 分支、出芽, 排列紊乱, 杯状细胞减少等;(3) 可见黏膜表面糜烂、浅溃疡形成和肉芽组织。
溃疡性结肠炎210例内镜检查的评价和分析
122 临床分期和严重程度 .. 20 1 例患者中, 急性活动期 7 6例, 3.%, 占 62 慢性期 8 7 例, 14 , 占4. 静止期 4 例 , 24 。临床严重程度参照 7 占2.
T ul e Wis re v 和 t 分度法, o t 轻度 5 例, 2. , 3 占 52 表现为腹
关 键 词 溃 疡性 结肠 炎 ; 内镜 检 查 ; 理 ; 组 织 检 查 ; 病 活 回顾 性 研 究 中 图 分 类 号 : 5 4 6 R 7 .2 文 献 标 识 码 : B
溃疡性结肠炎( C 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疾病 , U ) 近年来
有增多的趋势。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 1 年来经内镜 0
占9 . , 2 合并 出血者1 , 2 , 6 1 例 占5 . 黏膜桥样隆起 6 5 7例, 33 , 占 . 假性息 肉5 8例, 2. , 中5 例患者 占 76 其 1 黏膜溃疡、 糜烂和假性息肉同时形成, 43 。 占2.
124 病变部位 ..
本组侵犯直肠+乙状结肠 7 例 , 3. , 2 占 4 3 左半结肠 ( 降结肠 +乙状结肠+直肠) 2 占2. , 5 例, 4 8 侵犯全结肠 4 6例, 19 , 占2. 单纯侵犯直肠者 2 例, 0O 单纯侵 1 占1. 。
3. 脉搏>9 次/ i。血红蛋白<10 / , 77 C, O rn a 0 L 红细胞沉降 g 率>3 m/ h 体重明显减少。 0 a r 1, 12 3 内镜下的特点 .. 20例 U 1 C患者均行内镜检查, 内镜下的主要特点为黏 膜粗糙、 呈颗粒样改变、 充血水肿、 糜烂、 溃疡、 假性息肉或起
4 例 , . % ;0 岁2 例 , . ; 0 O 占1 0 6 ~6 9 9 6 占1 4 7 ~8 岁 2 0
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
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
苏晓路;董弛;张静;毛杰;郭继武;王祥
【期刊名称】《生物医学转化》
【年(卷),期】2022(3)2
【摘要】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慢性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的一种,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目前认为是多种致病因素相互作用的共同结果,主要包括环境、遗传、肠道微环境和免疫等因素,其中肠道免疫系统紊乱所致肠粘膜持续性慢性炎症在UC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文献复习,并结合临床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病例,本文系统论述了UC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内镜、影像、实验室检查以及UC的治疗和预后,重点阐述UC的病理学形态和鉴别诊断。
【总页数】9页(P66-74)
【作者】苏晓路;董弛;张静;毛杰;郭继武;王祥
【作者单位】兰州大学第二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74.1;R36;R447
【相关文献】
1.老年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内镜和病理特点分析
2.老年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内镜及病理特点
3.缺血性结肠炎与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特点对比与鉴别诊断
4.溃疡
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HLA-G在其鉴别诊断中的应用5.溃疡性结肠炎病变范围与临床、内镜和病理特点的关系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老年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特征及内镜下表现分析
处理使用 S S 0 P S1 . 0软件包完成 。
2 结 果
目前 U C发病率有 明显上升趋势来看 , 必要进行大 规模流 有
按结 肠镜 下 病变 范 围分 为 累及 直
21 结肠 镜 表现 比较 .
行病学调查研究 , 以期进一步总结其可靠 的临床特征 。
参考 文献
… 夏冰 , 1 周艳 , 杨桂芳 . 炎症性肠病诊 断和预后 的随访 叨. 中华消化
U C是一种原 因不 明的慢性 结肠炎 , 主要症状 有腹泻 、 腹
住院收治 的 U C患者 7 0例 ,诊断标准参 照溃疡性结肠炎 的
诊断及疗效标准 嘲 。其 中老年 患者 ( 6 ≥ 0岁 )8例 , 8例 , l 男 女 l , 0例 年龄( 81 6. 8±79 ) ;1 9岁组 2 例 , 8例 , . 岁 4 ~5 2 l 男 女 l , 3例 年龄 (82 4. 3±5 1岁 ; 0岁组 3 例 , l . ) ≤4 5 l 男 6例 , 女 l例 , 5 年龄( 8 5± .5 岁。3 2 . 68 ) 9 组之 间性别组成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 ( . , x =0 9 P>00 ) 4 . 。 5 1 研究方法 . 2 根据 Tu l e1 re v[ o 4 标准判 断病情 严重程 度 : 轻
或局部使 用 S S A P及 皮质类 固醇药物 , 3组在 治疗效 果差 异 无统计学 意义 , 年组仅 1 无效 , 老 例 可见 其并未 因身体状 况
和并发其他 疾病而影 响治疗效 果 ,这可 能与其症 状较轻 有 关。 由于本 资料病例数较少 , 不能代 表整个人群 分布情况 , 就
度为腹泻 < 4次/, d 便血 少或无 , 发热 , 沉< 0mm 1h 血 无 血 3 / , 红蛋 白正 常 ; 重度 为腹泻 I6次/ , 血多 , 温 ≥3 > d便 体 8℃, 血 沉>3 / h 血红蛋 白降低 ; 0mm 1 , 介于二者之 间为 中度。对性 别、 临床表现 、 肠镜下病变范 围等相关 临床特点进行 分析 , 然 后将 老年组 与其他两组进行 比较。 依据临床表现和肠镜下表
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和内镜特点
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和内镜特点张文明;沈俊【摘要】目的:分析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特点、肠镜表现、病理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提高临床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2008年6月确诊的129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病平均年龄43.04岁,41~50年龄段发病比例最高,男性多见.临床症状: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里急后重.结肠镜表现:黏膜慢性炎症.病理:炎性细胞浸润,隐窝改变.实验室检查:血小板计数、红细胞沉降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溃疡性结肠炎病变主要位于直肠和乙状结肠.血小板计数和红细胞沉降率有助于溃疡性结肠炎的分期分型.【期刊名称】《中国临床医学》【年(卷),期】2010(017)004【总页数】2页(P515-516)【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结肠镜检查;临床分析【作者】张文明;沈俊【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内镜科,上海,200032;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上海,200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4.62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原因不明的非特异性肠道慢性炎症,主要表现为肠道的炎症,病变局限在结直肠黏膜和黏膜下层,以腹泻、腹痛、粘液脓血便、里急后重和发烧等为主要临床特征。
该病病程长,病情轻重不一,常反复发作;在欧美发达地区其发病率较高,而近年来国内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1-2]。
本文总结分析 2000年1月—2008年6月我院诊治的129例 UC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检查结果、病理特点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以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特征和内镜表现特点。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00年1月—2008年6月我院诊治UC患者129例,所有患者根据其临床症状、结肠镜检查和病理检查确诊,并排除其他肠道疾病,符合2007年济南会议的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标准。
临床资料包括:一般情况(性别、年龄、个人饮食习惯、家族疾病史等);临床症状(腹痛,粪便性状、大便次数等);内镜和病理检查结果;实验室检查[红细胞沉降率(ESR),血小板计数(PLT)等]。
溃疡性结肠炎
• 8.抗生素:溃疡性结肠炎常合并感染,控制 感染有利于病情缓解。可在前述药物治疗 的基础上选用广谱抗生素,土霉素、灭滴 灵、痢特灵及环丙氟哌酸等是较常用的抗 菌药。
• 9.微生态制剂:可用于溃疡性结肠炎伴有肠 道菌群失调的情况。多用整肠生每次0.5 克,每日2次,口服;或丽珠肠乐每次2片, 每日3次,口服。
性脓皮病、结膜炎、虹膜炎、虹膜睫状体炎、葡 萄膜炎、口腔炎和腮腺炎。因毒素吸收引起肝功 能受损、肝脂肪浸润、肝硬化性胆管炎。有的发 生化脓性静脉炎、多发性肝脓肿、肾盂肾炎和肾 石病。儿童病人生长和发育常受影响。
辅助检查
1.粪便检查粪便常规检查肉眼观常有脓血、 粘液,镜下见大量红细胞、白细胞、脓细胞、巨 噬细胞。粪便的病原学检查目的是要排除感染性 结肠炎,是本病诊断的一个重要步骤,需反复多 次进行(至少连续3次),检查内容包括:1)常规致 病菌培养排除痢疾杆菌和沙门菌等感染,根据情 况选择特殊细菌培养以排除空肠弯曲杆菌、难辨 梭状芽胞杆菌、耶尔森菌、真菌等感染;2)取新 鲜大便,找溶组织阿米巴滋养体及包囊;3)有血 吸虫疫水接触史者做粪便集卵和孵化以排除血吸 虫病。
• 5.缺血性结肠炎:一般发生在年龄较大者,发病急,病 程短,一般不累及直肠。
治疗
•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疾病,由于病因 欠清,治疗上缺乏特异性治疗原则及措施, 以药物治疗为主,达到控制症状,改善全 身情况,减轻结肠的炎性病变,控制病程 及急性发作,防止复发,但症状缓解并非 判断疗效的可靠依据。治疗必须延长至结 肠镜检查或X线 检查所见病变消失为止。多 数溃疡性结肠炎病人经内科治疗可望缓解 和治愈,少数出现并发症或持续发作经内 科治疗无效时应考虑手术治疗。
• 5.激素治疗:糖皮质激素单独使用或配合水
溃疡性结肠炎56例临床及内镜分析
溃疡性结肠炎56例临床及内镜分析
苏虹;李宝玉;陈进忠;蒋丽娟;张梅
【期刊名称】《福建医药杂志》
【年(卷),期】2003(025)001
【摘要】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及内镜下特点.方法对5年来肠镜检出的5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5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及内镜下表现复杂多样,急性活动期占71.4%,病变以直、乙状结肠型和左侧结肠型多见.结论内镜检查可确定溃疡性结肠炎病变的范围、程度、分期和有无癌变,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总页数】2页(P79-80)
【作者】苏虹;李宝玉;陈进忠;蒋丽娟;张梅
【作者单位】厦门市第一医院内窥镜室,361000;厦门市第一医院内窥镜室,361000;厦门市第一医院内窥镜室,361000;厦门市第一医院内窥镜室,361000;厦门市第一医院内窥镜室,361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74.62
【相关文献】
1.溃疡性结肠炎内镜特点及临床分析 [J], 李萃晔;
2.溃疡性结肠炎内镜特点及临床分析 [J], 封静
3.老年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内镜和病理特点分析 [J], 郑东阳
4.常规超声联合内镜超声对溃疡性结肠炎病情判断的临床价值分析 [J], 托静美;韩志宏
5.儿童溃疡性结肠炎26例临床特点及内镜分析 [J], 薛宁;徐俊杰;魏绪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溃疡性结肠炎内镜、病理特点及其临床意义(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作者:朱云,张南征,潘武,杜文琪【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摘要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内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的临床特点及其意义。
方法采用分级的方法描述219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以及53例治疗后临床症状完全缓解者的内镜、病理组织学特点。
运用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本组219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内镜分级主要分布在Ⅱ~Ⅲ级,占59.8%。
病理组织学分级主要分布在Ⅲ~Ⅳ级,占79.9%(r=0.1692,P=0.0122)。
经治疗后4周~8个月间,53例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内镜分级由治疗前的Ⅲ~Ⅳ级向Ⅰ~Ⅱ级转归,而病理组织学分级Ⅳ级为22.7%(r=0.3007,P=0.0287)。
内镜分级与病理组织学分级两者间均无相关性。
结论本组内镜及病理组织学分级描述溃疡性结肠炎病情以及疗效有不一致性。
早期诊断以及近期疗效的判断不仅应依靠临床症状及内镜检查所见,更应结合病理组织学检查。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分级;内镜;病理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grades of mucosal biopsy and endoscopy in patients with active ulcerative colitis.Methods 219cases of ulcerative colitis and53treated cases were evaluated by grading pathology and endoscopy.The results were processed to calculate the Spearma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Result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en-doscopy grade and biopsy degree was(r=0.1692,P=0.0122)in the219cases of acute ulcerative colitis;and was (r=0.3636,P=0.0075)and(r=0.3007,P=0.0287)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respectively,in the53patients with clini-cal remission.Conclusion There is no correlation between clinical endoscopic and pathologic grades in active ulcerative coli-tis.The diagnosis and evaluation of therapy should be based on a comprehensive consideration of the endoscopic and pathologic findings and clinical manifestations.Key words:ulcerative colitis;grade;endoscopy;pathology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为临床较常见疾病,随着对该疾病认识的提高以及结肠镜的广泛应用,我国确诊的UC患者人数有逐年上升趋势。
为总结UC患者的临床、内镜及病理特点,对我院20余年经肠镜检查确诊为UC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资料来源于近20余年我院肠镜检查病例,经内镜、组织病理检查证实为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1],共219例。
1.2 方法1.2.1 临床资料记录一般情况(性别、年龄、有无家族史);临床症状、大便性状、脓血便次数、腹痛;内镜检查结果、并发症、病理检查结果、癌变情况等。
对内镜检查及病理组织学检查进行分级。
1.2.2 内镜分级标准[2]根据改进的Baron内镜下UC活动度分级标准来记录:0级为黏膜正常;Ⅰ级为黏膜充血,血管模糊;Ⅱ级为黏膜有接触性出血;Ⅲ级为黏膜有自发性出血;Ⅳ级为黏膜可见大小不等的溃疡。
1.2.3 病理组织学分级标准[3] 0级:黏膜固有层无中性白细胞浸润;Ⅰ级:黏膜固有层有少量中性白细胞(10个.HPF)浸润,累及少量隐窝;Ⅱ级:黏膜固有层有明显中性白细胞(10~50个.HPF)浸润,累及50%以上隐窝;Ⅲ级:黏膜固有层有大量中性粒细胞(50个.HPF)浸润,伴隐窝脓肿;Ⅳ级:固有层明显急性炎症伴溃疡形成。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2.1 临床资料本组219例病例,男性139例,女性80例,年龄在13~79岁之间,发病年龄在20~39岁居多,共127例,占58%。
主要临床表现为:黏液脓血便共164例,占75%(164.219),既往有慢性菌痢者35例,占15.9%(35.219);从发病至确诊病史最长的7年;随访110余例,最长的随访时间为9年。
随访病例中至今未发现一例癌变。
本组资料中有10例患者初诊内镜检查表现为慢性肠炎,病情反复迁延,最终形成UC,其中1例患者从初次肠镜检查到确诊UC时间长达3年。
2.2 内镜所见病变部位 219例患者,病变位于直肠至乙状结肠104例(47.5%),直肠至降结肠76例(34.7%),直肠至横结肠16例(7.3%),直肠至右半结肠23例(10.5%),所有病变均以直肠明显并可见浅表溃疡。
部分病变呈颗粒状改变,而且颗粒状改变多集中在直肠、乙状结肠向近端结肠延续,所有病变均呈连续性分布。
镜下最常见表现为黏膜充血、水肿、糜烂。
病理检查合并不典型增生31例,占14.2%,中度以上不典型增生2例。
2.3 219例活动期UC病例内镜下分级及病理组织学分级分布情况见表1。
表1 219例活动期UC患者内镜分级与病理组织学分级分布(略)2.4 治疗结果确诊的病例中,经应用柳氮磺胺吡啶口服并配合普鲁卡因及中药锡类散灌肠治疗,治疗后4周~8个月间,资料完整的53例患者,临床症状消失,复查肠镜并病理组织学检查。
内镜分级及病理组织学分级分布情况见表2。
2.5 统计学处理结果 219例活动期UC患者病理组织学分级及内镜分级的相关性分析:r=0.1692,P=0.0122。
53例治疗前内镜分级以及病理组织学分级的相关性分析,r=0.3631,P=0.0075;治疗后完全缓解病理组织学分级及内镜分级的相关性分析:r=0.3007,P=0.0287。
组织学分级及内镜分级之间均无相关性。
表2 53例UC患者治疗前后内镜分级及病理组织学分级分布(略)3 讨论UC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目前有自身免疫、感染、遗传、精神心理因素以及氧自由基等多种病因学说,其疾病的特点为反复发作性,临床对疾病的准确评估并给予合理的治疗方案是防止复发的一个关键因素。
UC病变主要侵犯结、直肠黏膜且多数侵犯黏膜及黏膜下层,故结肠镜检查结合组织活检,可对疾病有一个较为客观的评估。
本组资料显示,UC病变以直肠、乙状结肠最多见,占47.5%(104.219),全结肠为22例,占10%(22.219)。
一项多中心的回顾调查表明,UC病变位于直肠、乙状结肠者占71%,左半结肠17%,全结肠9%。
两组资料的结论不相似,可能与两组资料的病例数差异有关[4]。
本组资料中长期随访者为110例,未发现一例癌变。
我国多数资料显示癌变率低,国内有报道癌变率1%左右,远低于欧美国家4%~10%的报道。
由于病程超过10年以及病变范围接近乙状结肠是增加结肠癌危险的主要因素,本组患者随访时间没有超过10年的,部分很早发病的患者已经失去联系,可能为未发现癌变的因素之一。
一组溃解细胞核DNA含量测定的资料[5]显示,存在异型增生的UC的非整倍体检出率高于其他病例,而且这种非整倍体大部分为细胞增殖活动增强。
提示不典型增生病变癌变倾向高。
本组资料发现有不典型增生病例31例,其中中度以上不典型增生2例,应高度重视该组病例的随访。
临床实践中,可采取多点、多部位活检,以便获得更加可靠的病理资料,制定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防止病情迁延及复发,并定期随访。
分析本组219例活动期UC内镜分级及病理组织学分级的分布情况(r=0.1692,P=0.0122)可见,内镜分级主要分布在Ⅱ~Ⅲ级,病理组织学分级主要分布在Ⅳ级,部分病例内镜表现为黏膜充血等Ⅱ级时,病理组织学检查已经提示符合UC的病理特点,表明病理组织学在早期诊断活动性UC优于内镜检查,故临床工作中应注意对内镜表现不典型的UC患者不要忽略活检病理检查,应结合临床症状,对疾病给予正确的评估。
其次,本组资料中有部分患者由于初诊时内镜下UC的特点不典型,仅按普通的肠炎处理,症状反复出现,最终发展为UC,随访病例中有1例患者从初次肠镜检查到最后确诊经历3年的时间。
另外,病理组织学分级标准以及临床资料显示:并非所有的UC患者均有隐窝脓肿,对UC的诊断应将临床、内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有机结合,重视随访以及跟踪治疗效果。
53例治疗后症状完全缓解的患者,从治疗前后的内镜分级及病理组织学分级的情况分析,内镜分级从治疗前的Ⅲ~Ⅳ级向Ⅰ~Ⅱ级转归,治疗后0级至Ⅲ级共51例,占96.2%,病理组织学分级检查0~Ⅲ级共41例,占77.3%,仍有22.7%停留在Ⅳ级(r=0.3007,P=0.0287)。
显示内镜下所见病变的恢复早于病理组织学检查,内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有不一致性。
目前国内大部分文献均是以临床表现及内镜下表现的组合对UC病情进行评估,而活动期UC的临床及内镜表现主要取决于结肠的病理变化,理论上认为疗效评价病理组织学检查较临床及内镜检查更可靠。
故认为近期疗效的判断不仅应依靠临床症状及内镜检查所见,还应结合病理组织学检查,以更准确地评估病情,指导治疗,防止复发。
由于UC有反复发作的特性,病情可迁延数年或终身,所以准确地评估病情并制定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并不断探究其发病机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对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建议[J].中华消化杂志,2001,21(4):236-239.[2]钟英强,朱兆华,陈为宪,等.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的内镜特点及其与临床的关系[J].中国内镜杂志,2000,6(4):7-8.[3] Pullan RD,Rhodes J,Ganesh S,et al.Transdermal nicotine for active ulcerative colitis[J].N Engl J Med,1994,330(12):811-815.[4]郑萍.上海部分地区结肠镜检查中溃疡性结肠炎的调查分析[M]∥欧阳钦.炎症性肠病研究进展.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20-121.[5]王宜萍,林庚金,徐元鼎.溃疡性结肠炎细胞核DNA 含量检测的临床意义[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1,18(4):233-235.[6] Eaden JA,Abrams KR,Mayberry JF.The risk of colorectal cancer in ulcerative colitis:a meta-analysis [J].Gut,2001,48(4):526-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