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器自动控制导论_第一章飞行控制系统概述
飞行控制系统简介
自动飞行控制系统飞行控制系统(简称飞控系统)的作用是保证飞机的稳定性和操纵性,提高飞机飞行性能和完成任务的能力,增强飞行的安全性和减轻驾驶员的工作负担。
深圳市瑞伯达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成为全球无人机飞行器领导品牌,是智能化无人机飞行器及控制系统的研制开发的专业厂商,生产并提供各行业无人机应用的解决方案。
产品线涵盖各种尺寸多旋翼飞行器、专业航拍飞行器、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无人机地面站控制系统、高清远距离数字图像传输系统、专业级无线遥控器、高精飞行器控制模块及各类飞行器配件飞行器的自动飞行一、问题的提出早在重于空气的飞行器问世时,就有了实现自动控制飞行的设想。
1891年海诺姆.马克西姆设计和建造的飞行器上安装了用于改善飞行器纵向稳定性的飞行系统。
该系统中用陀螺提供反馈信号,用伺服作动器偏转升降舵。
这个设想在基本概念和手段上与现代飞行自动控制系统有惊人的相似,但由于飞机在试飞中失事而未能成为现实。
60年代飞机设计的新思想产生了,即在设计飞机的开始就考虑自动控制系统的作用。
基于这种设计思想的飞机称为随控布局飞行器(Control Configured Vehicle 简称CCV)。
这种飞机有更多的控制面,这些控制面协同偏转可完成一般飞机难以实现的飞行任务,达到较高的飞行性能。
飞控系统分类飞控系统分为人工飞行控制系统和自动飞行控制系统两大类。
由驾驶员通过对驾驶杆和脚蹬的操纵实现控制任务的系统,称为人工飞行控制系统。
最简单的人工飞行控制系统就是机械操纵系统。
不依赖于驾驶员操纵驾驶杆和脚蹬指令而自动完成控制任务的飞控系统,称为自动飞行控制系统。
自动驾驶仪是最基本的自动飞行控制系统。
飞控系统构成飞控系统由控制与显示装置、传感器、飞控计算机、作动器、自测试装置、信息传输链及接口装置组成。
控制及显示装置是驾驶员输入飞行控制指令和获取飞控系统状态信息的设备,包括驾驶杆、脚蹬、油门杆、控制面板、专用指示灯盘和电子显示器(多功能显示器、平视显示器等)。
飞行自动控制系统统
飞行自动控制系统统一、电传操纵系统(FIY-BY-Wire)及其余度技术装有控制增稳系统的高性能飞机,适应了现代飞行的需要提高了飞机性能和操纵品质。
但是驾驶员还必须通过机械操纵系统才能操纵飞机。
而机械操纵系统的传输线在分布上较集中,所以在战斗中飞机一旦被火力击中后,很可能使整个操纵系统失灵,造成机毁人亡的事故。
所以为了现代高性能军用机的战斗生存性,在控制增稳的基础上又出现了一种电传操纵系统。
这种系统从驾驶杆到助力器之间的联系全部由电气方式联系起来。
从而克服了机械操纵系统所固有的摩擦、间隙、弹性、时间滞后等缺陷。
同时该系统布局灵活,可分散安装,这样就可大大提高战斗机的生存能力。
因此近年来在美国的F-16、F-18等飞机上己广泛获得应用。
简单电传操纵系统的方块图如图8.25所示。
由图可知,简单的电传操纵系统类似于控制增稳系统它也有杆力或杆位移传感器输出电指令信号,以及测飞机运动的角速度和法向加速度等返馈信号。
所不同的是它没有驾驶杆产生的机械信号输入到助力器去直接操纵舵面的偏转,所以它实际上是一个全权限的控制增稳系统。
操纵时,驾驶员操纵驾驶杆经杆力或杆位移传感器、指令模型形成所需的指令信号,并与来自测量飞机运动参数的速率陀螺仪和法向加速度计综合后的信号相比较,产生误差信号,经放大校正后送入舵回路,使得舵面偏转,操纵飞机作相应的运动。
当飞机运动参数达到驾驶员所希望的控制值时,比较后的误差信号也随趋于零,舵面则停止偏转,使飞机保持在驾驶员所期望的运动状态。
如果飞机受到扰动,破坏了该运动状态,那么速率陀螺和法向加速度计输出信号与所期望的电指令信号相比较产生误差信号,操纵舵面偏转,使飞机恢复到原来运动状态。
从上面的工作原理可看出,电传操纵是一种全电的闭环飞行自动控制系统。
而不能仅仅理解为把机械联接换成电的联接。
由于电传操纵系统己不再保留机械操纵系统作备份系统,所以一旦电传操纵系统失灵会造成机毁人亡。
为此对电传操纵系统提出很高的可靠性要求所允许的事故率为10-7数量级(即每一千万飞行小时只准发生一次故障)显然要实现这样高的可靠性,单套系统是不能保证的,必须采用余度技术来保证。
飞行器飞行控制与导航系统设计
飞行器飞行控制与导航系统设计第一章:引言随着航空技术的飞速发展,飞行器的飞行控制与导航系统的设计变得愈发重要。
飞行控制与导航系统是保障飞行器安全飞行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将从飞行控制与导航系统的概述入手,深入探讨该系统的设计原理和方法。
第二章:飞行控制系统飞行控制系统主要由飞行控制计算机、执行器、传感器以及作动器等组成。
飞行控制计算机是飞行控制系统的核心,其通过算法和模型来控制飞行器的姿态、航向和高度等。
执行器负责将计算机生成的指令转化为力和力矩,通过作动器作用于飞行器。
传感器则用于采集飞行器的各种状态参数。
飞行控制系统的设计目标是确保飞行器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
第三章:导航系统导航系统是指飞行器用于确定其位置、速度和航向等信息的系统。
常见的导航系统包括惯性导航系统(IN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惯性/全球定位系统(INS/GPS)等。
惯性导航系统通过加速度计和陀螺仪等传感器来测量飞行器的加速度和角速度,进而计算出其位置和航向。
全球定位系统则通过接收地面的卫星信号,来确定飞行器的准确位置和速度。
惯性/全球定位系统是结合了两者优点的一种导航系统。
第四章:飞行控制与导航系统的设计原理飞行控制与导航系统的设计原理主要包括建模、控制算法选择和系统集成等方面。
建模是指将飞行器的动力学和环境模型抽象为数学模型。
控制算法是指根据这些模型,选择合适的控制策略来实现稳定控制和导航。
系统集成则是指将飞行控制系统与导航系统进行有机地集成,确保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第五章:飞行控制与导航系统的设计方法飞行控制与导航系统的设计方法包括仿真、实验和实际飞行验证等。
仿真是指利用计算机模型来进行系统设计和性能评估。
实验则是通过实际物理设备进行系统验证和优化。
最终需要进行实际飞行验证,以验证系统在真实飞行环境中的性能表现。
第六章:飞行控制与导航系统的发展趋势随着航空技术的不断进步,飞行控制与导航系统也在不断发展。
未来,飞行控制与导航系统将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
飞行器自动控制系统设计
飞行器自动控制系统设计一、引言飞行器自动控制系统设计作为飞行器控制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飞行器安全飞行的核心技术之一。
随着科技发展,飞行器的种类和技术水平不断提升,自动控制系统也不断更新升级。
本文将从控制系统设计的角度出发,探讨飞行器自动控制系统设计的原理和方法,为读者深入了解该领域提供参考。
二、飞行器自动控制系统概述1. 自动控制系统概述自动控制系统是指通过电、机、液、气等能量传递和转换来实现对被控制对象的控制。
自动控制系统通常由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三个部分构成。
传感器负责采集被控制量,将其转化成电信号,通过控制器对执行器进行控制,实现对被控制对象的控制。
自动控制系统在飞行器控制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2. 飞行器控制系统概述飞行器控制系统是指通过自动控制系统实现对飞行器的控制,以保证其安全、稳定地飞行。
飞行器控制系统包括水平方向控制系统、垂直方向控制系统、机载导航系统等。
3. 飞行器自动控制系统概述飞行器自动控制系统是指无需人工干预即可实现对飞行器的控制。
其主要由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三部分组成。
飞行器自动控制系统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军事等领域。
三、飞行器自动控制系统设计原理和方法1. 飞行器动力学原理飞行器动力学原理是设计自动控制系统的基础。
在飞行器设计过程中,需要确定飞行器的结构参数和抗扰能力等指标,以此确定各个部件的位置、尺寸和分布。
此外,还需要确定控制系统的控制环节和控制策略,以此保证飞行器的稳定性和可控性。
2. 控制系统设计方法控制系统设计方法主要包括PID控制器设计、状态空间控制器设计和模糊控制器设计等。
PID控制器是最为常见的控制器之一,其能够快速响应控制量变化、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鲁棒性。
状态空间控制器设计是指将控制系统用状态空间方程描述,然后针对特定的控制目标进行设计,具有良好的精度和可靠性。
模糊控制器设计是指将其控制逻辑用模糊集合表示,并根据飞行器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具有较好的复杂环境适应能力。
飞行器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飞行器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飞行器自动控制系统是现代飞行器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能够确保飞行器在飞行过程中保持稳定、安全、高效。
本文将重点探讨飞行器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一、飞行器自动控制系统概述飞行器自动控制系统是指利用电子控制硬件和软件,配合传感器和执行器,通过对飞机舵面、发动机油门和推进器等部件进行控制,使飞行器能够自主飞行、导航、保持高度和航向等多种功能的一套综合性系统。
在飞行器自动控制系统中,有重要的三个控制环:导航环、姿态环和动力环。
导航环主要负责路径规划、导航计算和导航指令生成;姿态环主要负责姿态控制,包括飞机的俯仰角、偏航角和滚转角;动力环则主要负责发动机推力控制和飞机的加速度控制。
二、飞行器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在飞行器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过程中,需要完成如下几个步骤:1. 系统需求分析在设计飞行器自动控制系统之前,首先需要全面分析和了解飞机的基本性能参数和运行特点,设定系统的功能需求和性能指标,进而确定系统的控制策略和实现方案。
2. 系统框架设计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需要进行系统框架的设计,包括系统的硬件架构和软件架构。
硬件架构主要包括传感器、执行器和控制器等硬件设备的选型和组合;软件架构则主要包括控制算法的设计和实现、飞行器状态估计和滤波等软件模块的分析与设计。
3. 仿真和验证在进行实际飞行之前,需要先进行仿真和验证。
通过仿真,可以验证系统的设计和控制算法是否符合预期的要求;通过实测验证,可以检测到系统设计和控制策略的缺陷和不足,及时改进。
三、飞行器自动控制系统的实现在完成系统设计之后,需要进行系统实现。
飞行器自动控制系统的实现主要包括对控制算法、传感器和执行器等硬件设备的编程和调试,以及整个系统的测试和验证。
1. 控制算法的编程和调试在设计控制算法之后,需要对算法进行编程和调试。
控制算法需要根据飞行器的运行状态和环境变化来调整控制参数,以达到控制飞行器的稳定性和精确性。
2. 传感器和执行器的编程和调试传感器和执行器是飞行器自动控制系统的重要部分,它们负责收集和反馈飞行器状态信息和执行控制指令。
飞行器飞行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飞行器飞行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类对空中运输的需求日益增长,飞行器成为了现代交通工具的重要组成部分。
飞行器的飞行控制系统是确保飞行器飞行安全和稳定性的核心技术之一。
本文将介绍飞行器飞行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一、飞行控制系统的概述飞行控制系统是飞行器飞行过程中的关键系统,其主要功能是对飞行器进行监测、控制和导航。
飞行控制系统由传感器、执行器、控制算法和人机界面等组成。
1. 传感器:飞行控制系统需要通过传感器获取飞行器的姿态、速度、位置、气压等信息,常用的传感器包括陀螺仪、加速度计、磁力计、GPS等。
2. 执行器:飞行控制系统需要通过执行器对飞行器进行控制,常见的执行器包括舵机、电机、螺旋桨等。
3. 控制算法:飞行控制系统需要设计合适的控制算法,通过对传感器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控制执行器的工作,实现飞行器的稳定飞行和导航。
4. 人机界面:飞行控制系统还包括与飞行员进行交互的界面,用于输入飞行指令和显示飞行参数。
二、飞行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1. 需求分析:在设计飞行控制系统之前,首先需要明确飞行器的飞行任务和性能需求。
需求包括飞行器的最大飞行速度、载重能力、最大爬升率等。
根据需求分析,确定飞行器的主要参数和性能指标。
2. 系统架构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设计飞行控制系统的整体架构。
一般包括飞行器的导航系统、姿态控制系统和推力控制系统等子系统。
每个子系统都有特定的功能和工作模式,彼此之间需要进行良好的协调和集成。
3. 传感器选择与布置:根据飞行器的需求,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并合理布置在飞行器的不同位置。
传感器需要与控制系统进行数据通信,保证传感器的数据准确性和及时性。
4. 控制算法设计:根据飞行器的动力学特性和控制要求,设计相应的控制算法。
控制算法可以根据不同的控制目标,如姿态控制、高度控制等,选择合适的控制策略,如PID控制、模糊控制、自适应控制等。
5. 执行器选择与布置:根据飞行器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执行器,并合理布置在飞行器的不同位置。
空运飞行员的航空器的自动飞行控制系统
空运飞行员的航空器的自动飞行控制系统自动飞行控制系统(Autopilot)是空运飞行员的航空器中一项关键的技术,它通过整合电子设备和计算机系统来实现航行过程中的自动化操作。
这一系统能够接收和处理飞机各个方面的信息,包括姿态、导航、引擎控制等,从而实现飞行员的部分或全部飞行任务的自动化。
本文将深入探讨空运飞行员的航空器的自动飞行控制系统的原理、功能以及其在现代航空业中的重要作用。
一、自动飞行控制系统的原理和功能1.1 控制原理自动飞行控制系统基于复杂的电子设备和计算机系统,通过融合传感器、数据链和飞机系统,能够精确获取飞行器所需信息,并对飞机执行各种操作指令。
该系统正常运行时,可自动控制飞机的姿态、高度、速度、导航等参数,以及引擎的工作状态,确保飞行器按照预定航线和方式安全飞行。
1.2 功能和特点自动飞行控制系统具备多项功能和特点,以降低飞行员的工作负荷,提高飞行的精确性和安全性。
1.2.1 姿态和航向控制自动飞行控制系统能够实时检测并调整飞机的姿态和航向,确保航行过程中的稳定性。
通过控制飞机的副翼、方向舵等舵面,系统可以精确控制飞机的横滚、俯仰和航向,实现稳定的飞行状态。
1.2.2 路径导航和飞行管理自动飞行控制系统配备GPS和惯性导航系统,能够准确获取位置信息和航线规划,实现精确的路径导航和飞行管理。
飞机可以根据预设的航线和航点飞行,并及时调整航向和高度,确保飞行的准确性和效率。
1.2.3 爬升和下降控制自动飞行控制系统能够实现飞机的自动爬升和下降,并根据需求调整爬升率和下降率。
飞机在垂直方向上的自动控制可以提高飞行的平稳性,并确保按计划完成爬升和下降过程。
1.2.4 自动驾驶和目标速度控制自动飞行控制系统具备自动驾驶的功能,能够按照预设的目标速度和航迹飞行。
飞机在巡航阶段可以自动保持目标速度,并根据气象和空中交通管制的需求进行调整。
这一功能可以大幅减轻空运飞行员的工作负荷,提高飞行的效率和安全性。
自动飞行控制系统介绍
2、人工操纵过程
陀螺地平 仪
眼睛
大脑
胳膊 手
驾驶杆
升降舵
驾驶员
飞机
3
航空自动化学院
第一节 飞行器的自动飞行
3、自动驾驶过程
自动驾驶仪
敏感元件
放大计算 装置
执行机构
升降舵
4
飞机
航空自动化学院
第一节 飞行器的自动飞行
4、飞行控制: 人工操纵 自动控制:自动控制是指在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条件下由控 制系统自动控制飞行器(这里主要是指飞机和导弹)的飞 行。这种控制系统成为飞行自动控制系统。 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就是自动控制理论中最重要、最本质 的“反馈控制”原理。 5、自动飞行控制系统的作用 对飞行器进行稳定 引导/制导飞行器:把飞行器按照一定的方式引导或制导到 一定的位置 改善飞行器的静、动态性能
14
航空自动化学院
第二节 空气动力学的基本知识
也可以写成微分形式:
d
dV dA 0 V A
15
在飞行速度不大的情况下,绕飞行器流动的流场各 点流速差异不大,温度、压强变化很小,因而密度 变化也很小,可以认为空气是不可压缩的流体, =常数。于是连续方程可以简化为: VA 常数 此时表明,流管截面积大的地方流速小,流管截面 积小的地方流速大。
9
航空自动化学院
第一章 飞行原理
飞机控制系统的核心问题是研究由控制系统和飞行 器组成的闭合回路的静、动态性能,为此必须建立 控制系统和飞行器的数学模型,其形式可以是微分 方程、传递函数或状态空间表达式等。 飞行原理是研究飞行器运动规律的学科,属于应用 力学范畴。本章主要讨论在大气中飞行的有固定翼 飞机的运动特性,并简要介绍有关空气动力学的基 本知识。
航空航天工程师的航空航天飞行器自动控制
航空航天工程师的航空航天飞行器自动控制航空航天工程师在航空航天领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负责设计和开发飞行器,以确保其在航行过程中的安全和稳定。
在飞行器的运作中,控制系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如何实现飞行器的自动控制是航空航天工程师不可或缺的技能之一。
一、飞行器的自动控制简介航空航天飞行器的自动控制是指通过计算机系统,对飞行器的姿态、轨迹、推进力、舵面等要素进行实时监测和调整,从而使飞行器能够自主、准确地完成飞行任务。
这不仅提高了飞行器的效率和安全性,也减轻了飞行员的负担。
二、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飞行器的自动控制系统主要由传感器、执行器、控制计算机和控制算法组成。
传感器负责采集飞行器姿态、气流、速度等数据,执行器根据控制算法的指令调整舵面、推力和螺旋桨等部件,而控制计算机则负责处理传感器采集的数据并输出控制指令。
三、自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在飞行器的自动控制系统中,控制算法起着核心的作用。
它根据传感器采集的数据,通过运算和比较,计算出执行器需要调整的数值,并传输给执行器,从而实现飞行器的自动控制。
不同类型的飞行器,其控制算法也会有所不同,但基本原理是相通的。
四、自动控制系统的挑战与应对在飞行器的自动控制过程中,面临着各种挑战。
首先是姿态控制的准确性,即如何使飞行器能够始终保持稳定的飞行姿态。
其次是轨迹跟踪的精度,即如何确保飞行器按照预定的轨迹飞行。
此外,还有传感器的精度、控制计算机的性能等方面的挑战。
对于这些挑战,航空航天工程师需要不断研究和改进技术,提高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五、自动控制系统的应用领域飞行器的自动控制系统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和无人机领域。
在航空领域,自动控制系统可以帮助飞行员完成自主起降、巡航和着陆等飞行任务。
在航天领域,自动控制系统可以确保航天器在轨道上稳定运行并进行科学实验。
此外,自动控制系统还被广泛应用于无人机,使其能够在无人操作的情况下进行飞行任务。
六、未来发展趋势随着航空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日益成熟,飞行器的自动控制系统也将得到进一步发展。
飞行控制概述
辅助飞行操纵系统: –扰流板利用三个液压系统, –水平安定面利用中和右液压系统, –前缘缝翼和后缘襟翼由左系统提供
16
2.1. RAT冲压空气涡轮 ▪ 紧急状态给中系统提供液压只用于飞行控制
17
2.2. PTU动力转换组件 ▪ 利用右液压系统的压力操作马达, ▪ 机械的驱动泵使左系统供压给前缘缝翼和后缘襟翼(也 给起落架)
飞机控制概述
飞行控制课程 第一部分 飞行控制介绍
第二部分 液压分布与作动筒 第三部分 自动驾驶简介 第四部分 液压关断活门
2
1.0. 概述部分
▪ 飞行操纵使飞机飞行时保持必要的姿态, –在机翼和机尾有可动的舵面。
▪ 飞行操纵系统可分为两类: –一主系统 –一辅助系统
▪ 主飞行操纵系统可使飞机沿三个轴运动: –横向,纵向和垂直方向。
▪ 主飞行操纵系统有下列三个部件: –一副翼(2) –一升降舵(2) –一方向舵
3
控制面升力的产生
4
飞机的操纵性 ▪ 飞机的方向操纵
5
▪ 飞机的纵向操纵
飞机的操纵性
6
概况
▪ 辅助飞行操纵系统 ▪ 辅助飞行操纵系统可提高飞机升力并保持飞机的飞行特
性。 ▪ 辅助飞行操纵系统包括以下部件:
–一前缘装置 –一后缘襟翼 –—扰流板和减速板 –一水平安定面
▪ 指示: –电门选在ON位时,白色的ON会指示; –电门选择OFF位时,琥珀色的OFF字样会在电门上指 示; –OFF位时,活门
28
活门由三位电门控制
29
谢谢
12
1.4.控制系统电子组件CSEU ▪ 左右CSEU是多余度的, ▪ 共16个模块 ▪ 左右各8个模块, ▪ 电源提供模式各2个
第1章 自动飞行控制系统概述《民航飞机自动飞行控制系统》
➢ 飞行管理计算机系统的功能如下:
飞行计划
性能管理
导航计算
对 VOR/DME 自动调谐 自动油门速度指令
第4节
有关飞行控制自动化的争议
4.1 关于自动飞行控制系统自动化程度的争议
➢ 人机接口关系上曾提出过一些正面教学的观点:
自动飞行方式过多,在某些方式 的自动过渡中易使驾驶员模糊或 误解。
某些驾驶员过分依赖自动化,造成 盲目的安全感而导致意外失控。 驾驶员长期依靠自动化系统而缺乏 手动操纵实践,技术熟练程度逐渐 下降和荒废,当出现某些意外时, 将手足无措,不能操纵改出。
4.1 关于自动飞行控制系统自动化程度的争 议
➢ 人机接口关系上曾提出过一些正面教学的观点:
信息量加大,输入/输出数 据 量加大,一方面减少了 驾驶 员体力负荷,另一方 面增加 了驾驶员对信息读 取理解、 判断决策上的脑 力负荷,使 得心理负荷更为 沉重。
驾驶员成为管理员,脱离了对 飞机的实时控制,靠编程计划 去实现飞行,对飞行中实时空 情察觉的把握程度降低了,一 旦发生意外,就不能立即进入 角色。
子管、半导体、集成电路以及微处理器和数字化。
➢ 由于通用航空飞机和大型运输客机对自动飞行的要求不同,因而自动驾驶 仪的类型多种多样,其发展极不平衡。在单发私人小飞机上,可能只用到 单独的“横滚稳定系统”或“机翼改平系统”,而大型客机却有从起飞至 接地和滑行的全自动系统。
1.2 从自动驾驶仪到自动飞行控制系统
3.2 改善飞机的性能
航空工程中的飞行控制系统资料
航空工程中的飞行控制系统资料在航空工程领域中,飞行控制系统是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的关键性组成部分。
它负责监控飞行器的状态,以及对其进行控制和调整,确保飞行器能够稳定、安全地进行飞行。
本文将介绍航空工程中飞行控制系统的一些基本资料。
一、飞行控制系统的概述飞行控制系统是航空器上的一套设备和软件系统,用于实时监控并控制飞行器的运动状态。
它包括飞行控制计算机、传感器、执行器和相关的软件等组件。
飞行控制系统利用传感器获取飞行器的姿态、速度、加速度等信息,并根据预设的飞行目标以及飞行员输入的指令,通过执行器控制飞行器进行转向、俯仰、升降等各种动作。
二、飞行控制系统的功能1. 姿态控制:飞行控制系统通过计算飞行器的当前姿态,并实时调整各个执行器以保持飞行器的平衡状态。
通过姿态控制,飞行器可以在各种环境和飞行条件下保持稳定飞行。
2. 导航控制:飞行控制系统使用导航传感器获取飞行器的位置和速度信息,以及目标航线等导航数据。
通过在空中导航控制系统的计算和调整,飞行器能够按照预定的航线进行飞行,并在需要时进行导航修正。
3. 自动驾驶:现代飞行器的飞行控制系统通常还具备自动驾驶功能。
自动驾驶功能能够实现自动起飞、巡航、降落等操作,减轻飞行员的负担。
同时,自动驾驶系统也能够避免人为因素导致的误操作,提高飞行安全性。
4. 应急控制:飞行控制系统还能够响应各种异常情况,例如遇到强风、气流干扰或系统故障等。
通过应急控制,飞行控制系统可以快速调整飞行器的姿态和航向,保持飞行器的稳定,并尽可能减轻对乘客和机组人员的影响。
三、飞行控制系统的重要性飞行控制系统是保证飞行安全的基本保障之一。
它的稳定性、精确性和可靠性对航空器的安全运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过去的事故中,飞行控制系统的故障往往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在航空工程中,飞行控制系统的设计、测试和故障排除至关重要。
四、飞行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飞行控制系统也在不断地进步和演化。
飞行器系统的控制与设计
飞行器系统的控制与设计第一章:飞行器系统概述飞行器系统是指由飞行器自身和其控制系统所构成的整体,是实现飞行器飞行的基础。
其中控制系统可分为两个模块:操作模块和信号处理模块。
操作模块控制飞行器航向、姿态、高度和速度等,而信号处理模块则负责对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决策。
目前,飞行器系统的研究重点在于实现飞行器精准的定位、跟踪以及自主飞行等功能,从而实现基于无人机的任务自主执行,比如无人机自主巡逻、搜救等。
第二章:飞行器系统的控制模块飞行器的控制系统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依靠人为操控的遥控器,另一类则是自主性更强的嵌入式控制器。
前者又称手持式遥控器,通过操作按键、摇杆等输入指令、信号,再由遥控器将信息传导到飞行器的控制系统中,由控制系统实现对飞行器的控制。
嵌入式控制器则是通过传感器所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并采取一定策略实现飞行器控制。
第三章:信号处理模块的硬件架构飞行器的信号处理模块包括传感器和控制器两个部分。
传感器的作用是采集环境和飞行器本身的状态信息,控制器则根据传感器采集到的信息,采取不同的策略,实现对飞行器的控制。
传感器的类型包括陀螺仪、加速度计、磁力计和GPS等。
陀螺仪是针对飞行器姿态方面的测量,加速度计则是反映飞行器在某个轴的加速度大小。
磁力计用于测量磁场强度,可以实现飞行器的定位。
GPS则可以精准地测量飞行器的位置和速度。
第四章:信号处理模块的软件设计信号处理模块的软件设计包括传感器数据读取、信号处理和控制算法等方面。
其中,传感器数据读取部分决定了信号处理模块对信息的准确度,信号处理算法则关系到整个飞行器系统的控制精度。
控制算法方面,根据不同的任务需求,可以采用 PID 控制器、模糊控制器、遗传算法或者神经网络等特定算法,在满足精度要求的同时,实现对飞行器的控制。
第五章:无人机自主飞行技术无人机的自主飞行技术主要在于实现自主巡航、避障、目标跟踪和自主降落等功能。
其中,自主巡航的实现依赖于飞行器的控制模块和信号处理模块。
航空航天中的飞行控制系统
航空航天中的飞行控制系统航空航天事业一直是人类追求飞翔梦想的象征。
在这个行业中,飞行控制系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介绍航空航天中的飞行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关键技术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一、飞行控制系统概述飞行控制系统是指航空航天器为了维持稳定的飞行状态所采用的一系列技术和设备的集合体。
其主要目标是确保飞行器安全地完成预定任务,并保证飞行过程中的舒适性。
飞行控制系统主要包括飞行姿态控制、导航系统、引擎控制系统以及航空电子设备等。
这些组成部分相互配合,通过传感器获取飞行器的状态信息,并根据预定的飞行计划进行计算和控制。
二、飞行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飞行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控制飞行器的姿态、航向和速度,使其按照预定的轨迹安全飞行。
具体而言,飞行控制系统依赖于以下几个关键技术:1. 飞行姿态控制技术飞行姿态控制是指通过控制飞行器的姿态(如俯仰、横滚和偏航角)以及推力,使飞行器保持稳定飞行状态。
常用的控制手段包括机械控制、液压控制和电气控制等。
2. 导航系统导航系统是飞行控制系统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其作用是确定飞行器的位置和速度,并提供导航指令。
常见的导航系统包括惯性导航系统、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如GPS)以及地面导航设备等。
3. 引擎控制系统引擎控制系统用于控制飞行器的动力系统,确保引擎工作稳定,并根据需要提供合适的推力。
这需要通过控制燃料供给、气流调节以及温度控制等手段来实现。
4. 航空电子设备航空电子设备包括飞行仪表、通信设备、自动驾驶系统等,它们与飞行控制系统密切相关,用于获取飞行器的状态信息并进行控制。
三、飞行控制系统的关键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飞行控制系统不断向智能化、自主化发展。
以下几个关键技术将在未来的航空航天中得到应用:1. 自适应控制技术自适应控制技术能够根据飞行器在飞行过程中的变化状态进行实时调整,以适应不同的飞行条件,提高飞行器的稳定性和控制精度。
2. 传感器融合技术传感器融合技术是指将多种传感器(如惯性传感器、气压传感器、磁力传感器等)的数据进行综合和处理,提高飞行器的状态感知和控制能力。
飞行器的自动控制理论与设计
飞行器的自动控制理论与设计飞行器的自动控制是现代航空技术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自动控制系统在飞行器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本文探讨飞行器自动控制的理论原理以及相应的设计方法。
一、飞行器自动控制的理论基础1. 控制系统概述控制系统是飞行器自动控制的核心。
它由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以及反馈环节组成。
传感器能够感知飞行器的状态和环境信息,通过控制器的计算与决策,执行器将控制指令转化为动作控制,使飞行器达到预定目标。
2. 控制理论基础为了实现飞行器的控制,需要基于控制理论进行设计。
控制理论主要包括线性控制、非线性控制、自适应控制、最优控制等。
不同的控制理论适用于不同的飞行器控制问题。
3. 飞行器动力学建模飞行器的动力学建模是自动控制设计的前提。
通过建立飞行器的数学模型,可以分析其动力学特性,为控制器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常见的飞行器动力学建模方法有力矩平衡建模法、状态空间模型、传递函数法等。
二、飞行器自动控制的设计方法1. 控制系统设计控制系统的设计涉及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的选择与配置。
合理选择传感器和执行器,确保其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和执行能力。
采用合适的控制器算法,如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器、模糊控制器或者神经网络控制器等。
2. 控制律设计控制律是指控制器中的数学模型,通过控制律可以将输入信号转化为输出控制指令。
常用的控制律设计方法有经验法、建模法和优化法。
根据飞行器动力学模型以及特定需求,设计合适的控制律。
3. 控制参数整定控制参数的整定是控制系统设计的重要环节。
通过调整控制器的参数,使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动态性能。
常用的控制参数整定方法有试验法、数值优化以及自适应方法。
三、飞行器自动控制的应用领域1. 自动驾驶飞行飞行器的自动控制系统在自动驾驶飞行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实现飞行计划的自动导航、航向和高度的自动控制,大大提高飞行的安全性和效率。
2. 无人机无人机作为一种典型的飞行器,自动控制系统在其中的应用尤为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飞行控制系统概述
1.1飞行器自动控制
1.1.1飞行控制系统的功能
随着飞行任务的不断复杂化,对飞机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飞行距离远(例如运输机),高度高(高空侦察机),而且还要求飞机有良好的机动性(例如战斗机)。
为了减轻驾驶员在长途飞行中的疲劳,或使驾驶员集中精力战斗,希望用自动控制系统代替驾驶员控制飞行,并能改善飞机的飞行性能。
这种系统就是现代飞机上安装的飞行自动控制系统。
飞行控制系统的功能归结起来有两点:1)实现飞机的自动飞行;2)改善飞机的飞行性能。
飞机的自动飞行控制系统在无人参与的情况下,自动操纵飞机按规定的姿态和航迹飞行,通常可实现对飞机的三轴姿态角和飞机三个方向的空间位置的自动控制与稳定。
例如,无人驾驶飞行器(如无人机或导弹等),实现完全的飞行自动控制;对于有人驾驶的飞机(如民用客机或军用飞机),虽然有人参与驾驶,但某些飞行阶段(如巡航段),驾驶员可以不直接参与操纵,而由飞行控制系统实现对飞机飞行的自动控制,但驾驶员应完成对自动飞行指令的设置和监督自动飞行的情况,并可以随时切断自动控制而实现人工驾驶。
采用自动飞行具有以下优点:
1)长距离飞行时解除驾驶员的疲劳,减轻驾驶员的工作负担;
2)在一些恶劣天气或复杂的环境下,驾驶员难于精确控制飞机的姿态和航迹,自动飞行控制系统可以精确对飞机姿态和航迹的精确控制;
3)有一些飞行操纵任务,驾驶员难于精确完成,如进场着陆,采用自动飞行控制则可以较好地完成任务。
一般来说,飞机的性能和飞行品质是由飞机本身气动特性和发动机特性决定的,但随着飞机飞行高度及飞行速度的增加,飞机的自身特性将会变坏。
如飞机在高空飞行时,由于空气稀薄,飞机的阻尼特性变坏,致使飞机角运动产生严重的摆动,靠驾驶员人工操纵将会很困难。
此外,设计飞机时,为了减小质量和阻力,提高有用升力,将飞机设计成静不稳定的。
对于这种静不稳定的飞机,驾驶员是难于操纵的。
在飞机上采用增稳系统或阻尼系统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1.1.2控制面
飞行器自动控制可以使飞行器在受干扰情况下保持飞行器的姿态,或改变飞行器的姿态或空间位置,通过对飞行器施加力或力矩来实现,飞行器的运动遵循牛顿定律。
一般来说,操纵飞机是通过偏转控制面来实现。
常规布局飞机通常有三个控制面:升降舵(Elevator)、方向舵(Rudder)和副翼(Ailerons)。
升降舵主要控制飞机纵向平面的运动,方向舵和副翼主要控制飞机侧向平面的运动。
这些控制面与相应的控制设备形成控制通道,构成简单的飞行控制系统。
对于随控布局飞行器(Control Configured V ehicle,简称CCV)来说,有更多的控制面,除了全动平尾(All-moving tail)、全动直尾(All-moving fins)和副翼外,还可能有前缘缝翼(Leading edge slates)、襟翼(Flaps)、水平鸭翼(Horizontal canard)、垂直鸭翼(V ertical canard)等控制面。
1.2飞行器控制系统组成
1.2.1飞机人工驾驶基本过程
如果飞机在平飞过程中,由于某中外界干扰使飞机抬头,不在保持水平状态。
驾驶员从地平仪上观察到这个姿态角(俯仰角)的变化,反映到大脑中,经过思维判断立即做出如何操纵飞机的决定,指挥手去推动驾驶杆,驱动升降舵向下偏转,产生相应的下俯力矩,使飞机低头恢复水平姿态。
驾驶员又从仪表上看到这一变化,逐渐把驾驶杆收回原位。
当飞机回到原态(水平)时,驾驶杆和升降舵也回到原位。
整个过程如图1-2所示。
图1-2 人工驾驶飞机示意图
从图1-2看出,这是一个反馈系统,即闭环系统。
图中虚线表示驾驶员,如果用自动驾驶仪代替驾驶员控制飞机飞行,自动驾驶仪必须包括与虚线框内三个部分相应的装置,并与飞机组成一个闭环系统,如图1-3所示。
1.2.2飞行控制系统基本组成
图1-3 自动驾驶仪控制飞机示意图
自动飞行的原理如下:当飞机偏离原始状态,敏感元件感受到偏离方向和大小,并输出相应信号,经放大、计算处理,操纵执行机构(如舵机),使控制面(例如升降舵面)相应偏转。
由于整个系统是按负反馈原则连接的,其结果使飞机趋向原始状态。
当飞机回到原始状态时,敏感元件输出信号为零,舵机以及与其相连接的舵面也回到原位,飞机重新按原始状态飞行。
由此可见,自动驾驶仪中的敏感元件、放大计算装置和执行机构可代替驾驶员的眼睛、大脑神经系统和肢体,自动地控制飞机的飞行。
这三部分是自动飞行控制系统的核心,即自动驾驶仪。
为改善舵机的性能,通常执行机构引入内反馈(将舵机的输出反馈到输入端)形成随动系统(或称伺服回路),简称为舵回路。
舵回路是由舵机、放大器及反馈元件组成,如图1-4虚线框内所示。
反馈元件包括测速机和/或位置传感器。
测速机测出舵面偏转的角速度,反馈给放大器以增大舵回路的阻尼,改善舵回路的性能,位置传感器将舵面位置反馈到舵回路的输入端,使控制信号与舵面偏角一一对应。
舵回路的负载是舵面的惯量和作用在舵面上的气动力矩(铰链力矩)。
自动驾驶仪与飞机组成一个回路——通常称为稳定回路。
这个回路的主要功能是稳定飞机的姿态,或者说稳定飞机的角运动。
敏感元件用来测量飞机的姿态角。
由于该回路中,包含了飞机,而飞机的动态特性又随飞行条件(如速度、高
度等)而异,使稳定回路的分析变得较复杂。
如果用敏感元件测量飞机的重心位置,而飞机还包含了运动学环节(表征飞机空间位置几何关系的环节),这样组成一个更大的新回路,控制回路(或控制与导引回路,简称制导回路)。
下面以飞机自动下滑着陆系统为例,说明控制原理。
这里只研究飞机的纵向(俯仰、上下和前后)运动。
要求飞机在着地前沿预定航迹下滑到预定高度(十几米),然后将飞机拉平,飞机不断下降,最终以允许的下降速率着陆。
预定的下滑航迹是由机场的无线电装置形成的。
飞机处于预定下滑航迹,飞机上相应的无线电接收机输出信号为零。
飞机偏离下滑航迹,接收输出相应极性和幅值的信号,送至稳定回路,在自动驾驶仪的控制下飞机回到下滑航迹。
例如飞机在预定下滑航迹的上方,接收机将某极性的信号送给自动驾驶仪使升降舵下偏,产生低头控制力矩,使飞机进入下滑航迹。
飞机进入下滑航迹后,接收机输出为零,舵偏角为零,飞机保持在下滑航迹上。
由此可见,飞机重心的运动(即空间位置的变化)是通过控制飞机角运动来实现的。
控制原理如图1-4所示。
图1-4 控制(制导)回路
1.3飞行控制技术的发展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飞行器设计思想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即出现了随控布局
设计思想,从而取代了以气动布局为中心的设计思想。
原因是,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必须从整体、从整个系统出发考虑飞行器的设计,才有可能大幅度提高所设计的飞行器性能。
所谓随控布局设计思想意指:综合考虑气动布局、飞行器结构,推进装置、控制系统四个环节,并以控制为纽带充分发挥和协调四个环节的功能,从而大大提高整个飞行器的性能。
与随控布局同时产生的是主动控制设计思想,主动控制设计思想实际上是随控布局设计思想的一个重要支柱。
主动控制技术(Active Control Technology)可作如下描述:它从过去的从属地位变为飞行器总体设计的四个主要环节之一,从而主动,积极地参与飞行器总体布局、总体方案和总体设计各个环节。
另一方面,过去飞行器如果存在静稳定度不够或静不稳定,或者为了防止颤振的发生,都采用加配重的方法,以调整飞行器的重心,使其位于空气动力中心的前面,或者调整飞机的结构和刚度,显然这些都属于被动应付的措施。
如果采用放宽静稳定度,颤振抑制等主动控制技术,就可避免加配重的被动局面。
主动控制技术的主要功能
1)放宽静稳定性(Relaxed static stability——RSS);
2)直接力控制(Direct force control——DFC);
3)机动载荷控制(Maneuvering load control——MLC);
4)阵风载荷减缓(Gust load alleviation——GLA);
5)乘坐品质控制(Ride quality Control——RQC);
6)颤振模态控制(Flutter mode control)。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发展起来的将火力控制系统、推进装置控制系统和飞行控制有机地联系起来,集成为飞机的火/飞/推综合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