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_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
司马相如与辞赋..
他是汉赋的奠基人, 扬雄欣赏他的赋作,赞叹 说:“长卿赋不似从人间 来,其神化所至邪!”
公元前98年,汉代史学家司马迁,怀着无比的仰慕之情,把一个几乎 和他同时代的文人写进了他的历史巨著《史记》。后人评价《史记》“ 辞约而事举,叙三千年事,唯五十万言”。而司马迁为这位文人作的 传,竟然洋洋洒洒近万字,不仅收录了他的八篇文章,还记叙了他的 生平和传奇的爱情故事。这位令一向惜墨如金的司马迁,大书特书的 人物,就是——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是西汉大辞赋家 ,他以大气磅礴,经世绝伦的辞赋,被后世 尊为“赋圣”“辞宗”。他还曾奉旨出使西南夷,为汉武帝开疆拓土 ,平定大西南,立下汗马功劳。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爱情故事,更是 被千载传诵,家喻户晓。鲁迅的《汉文学史纲要》中还把司马相如和 司马迁放在一个专节里加以评述,指出:“武帝时文人,赋莫若司马 相如,文莫若司马迁。” 司马相如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辞赋上。《汉书· 艺文志》著录“司马 相如赋二十九篇”,现存《子虚赋》、 《天子游猎赋》、《大人赋》 、《长门赋》、《美人赋》、《哀秦二世赋》6篇,另有《梨赋》、《 鱼□赋》、《梓山赋》3篇仅存篇名。 其代表作品为《子虚赋》。作品词藻富丽,结构宏大,使他成为汉赋 的代表作家。
臣闻楚有七泽,尝见其一,未睹其余也。臣之所见,盖特其小小者耳, 名曰云梦。云梦者,方九百里,其中有山焉。其山则盘纡岪(fú)郁,隆 崇嵂崒(lǜ zú): ,岑崟(cén yín)参差,日月蔽亏。交错纠纷, 上干青云。罢池陂陀(pí tuó),下属江河。其土则丹青赭垩(zhě è ),雌黄白坿(fù),锡碧金银。众色炫耀,照烂龙鳞。其石则赤玉玫瑰 ,琳珉昆吾,瑊瓑(jiān lè)玄厉,碝(ruǎn )石碔砆(wǔ fū )。 其乐则有蕙圃:蘅兰芷若,芎藭(xiōngqióng )菖浦,江蓠蘼芜,诸柘 (zhè )巴苴(jū )。其南侧有平原广泽:登降陁(tuó )靡,案衍坛曼 ,缘似大江,限以巫山;其高燥则生葳菥(wēi xī )苞荔,薛莎青薠(fán );其埤(pí )湿则生藏茛(gèn )蒹葭,东蘠(qiáng )雕胡。莲藕觚(gū )卢,菴闾(ān lǘ ) 轩于。众物居之,不可胜图。其西则有涌泉清池:激 水推移,外发芙蓉菱华,内隐钜(jù )石白沙;其中则有神色蛟鼍(jiāo tuó ),瑇瑁(dài mào )鳖鼋(yuán )。其北则有阴林:其树楩柟(pián nán )豫章,桂椒木兰,檗离朱杨,樝(zhā )梨梬(yǐng )栗,橘柚芬芬 ;其上则有鹓鶵(yuān chú)孔弯,腾远射干;其下则有白虎玄豹,曼蜓貙 犴(chū àn )。
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课件
司马相如的辞赋影响
推动文学发展
司马相如的辞赋作品在文学史上 具有重要地位,他的创作实践和 艺术风格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文学的发
展。
丰富文化内涵
司马相如的辞赋作品反映了当时 社会的文化内涵和精神风貌,通 过他的作品,人们可以更深入地 了解西汉时期的文化背景和社会
状况。
启示文学创作
西汉晚期辞赋的特点与影响
总结词
西汉晚期,辞赋逐渐呈现出浓厚的儒家 思想色彩,内容多涉及政治、伦理等主 题,形式也更加规范化和多样化。
VS
详细描述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有王褒的《四子讲德 论》和扬雄的《甘泉赋》等,这些作品不 仅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而且对后世 的文学创作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 随着东汉时期的到来,西汉辞赋逐渐演变 为东汉赋,形式和内容也发生了相应的变 化。
详细描述
作品以“长门”为名,以汉武帝的皇后陈阿娇为主题,通过描绘她被冷落、孤寂 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展现了宫廷中女性的苦闷和无奈。作品中也反映了司马 相如对宫廷斗争和人性的思考。
其他辞赋作品
总结词
除了以上三篇作品外,司马相如还有《大人赋》、《凤求凰》等其他辞赋作品,这些作 品主题各异,风格多样,展现了司马相如丰富的创作才华。
教育经历
他自幼聪慧好学,精通经 史子集,后师从著名文学 家扬雄,学习辞赋创作。
文学成就
司马相如创作了《子虚赋 》、《上林赋》等著名辞 赋作品,被誉为“赋圣” 。
司马相如所处的时代背景
社会环境
西汉时期,国家统一,社会稳定 ,经济发展达到了巅峰。文化艺 术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政治氛围
当时的政治氛围相对宽松,为文 学艺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
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
汉赋内容举隅:狩猎活动
狩猎是深受汉代王公贵族喜爱的一项活动。不少赋中都用极其夸 饰、繁富的笔法描写过此种场景。以下即为汉代画像石中的狩猎 图。
《子虚赋》、《上林赋》特点与成就
盛世景象的艺术显现。《子虚赋》、《上林赋》 的主要内容是描写帝王生活的方方面面,为统治 者壮国威、颂皇权;奢华生活的生动描绘。 讽喻的宗旨:“曲终奏雅”,“劝百讽一”。 恢宏壮丽之美:结构宏伟、富丽堂皇;绘形绘声、 穷形极相;骈散结合,韵散相间;充分利用方块 字特点;汪洋恣肆与法度的和谐。
王褒和扬雄的创作
王褒(约前88-约前55)
代表作:《圣主得贤臣颂》、 《洞箫赋》、《甘泉赋》 特点:“辩丽可喜”、“虞 说耳目”
扬雄(前53-后18)
代表作:《甘泉赋》、《河 东赋》、《羽猎赋》、《长 杨赋》 特点:驰骋想象,铺排夸饰; 典丽深湛,词语蕴藉 (右图为出土于长沙马王堆 汉墓的帛书《周易》残篇)
枚乘的《七发》标 志着新体赋的正式 形成,司马相如的 作品代表新体赋的 最高成就。
一、汉初文坛与贾谊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唐李商隐七绝《贾生》
贾谊: 贾谊:骚体赋家
贾谊的骚体赋
历九州而相其君兮, 何必怀此都也。 ——《吊屈原赋》 《吊屈原赋》 澹乎若深泉之静, 泛乎若不系之舟。 ——《鵩鸟赋》 《鵩鸟赋》
司马相如的人生传奇:当垆
司马相如初与卓文君还 成都,居贫,愁懑,以 所著鹔鹴裘就市人阳昌 贳酒,与文君为欢。既 而,文君抱颈而泣曰: 我平生富足,今乃以衣 裘贳酒,遂相与谋于成 都卖酒。相如亲着犊鼻 裈涤器,以耻王孙。 ——《西京杂记》
第二章汉赋
2、 用铺张的手法, 富丽的辞藻来描写事物,是汉 大赋的基本特色。《子虚赋》对事物的描写, 极 尽铺排夸张之能事, 例如对云梦的描写, 先分类 描写其山、其土、其石,接着按东南西北方位, 描写其中风景和水陆物产;对每类事物的描写 , 也尽量加以罗列。由于对事物进行铺张描写的 需要, 作者使用了不少华美辞藻, 因此辞藻显得 特别富丽。
二、汉赋四大家
汉赋四大家 指汉赋的四位大作家 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其中 以司马相如为杰出代表, 他的《子虚赋》 和《上林赋》代表着汉大赋的最高成 就, 并成为后世扬雄、班固等赋家模仿 的典范。
扬雄“四大赋”:《甘泉赋》《河 东赋》《羽猎赋》《长杨赋》
三 、《子虚赋》
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体现了汉大赋的基本特 点: 1 、 体物为主:司马相如的《子虚赋》用了主 要篇幅来描写楚 、齐诸侯的“苑囿和游猎之 事”, 体现了汉大赋在内容上以体物为主的特点。
四、汉大赋的地位
1、汉赋虽然大部分是歌功颂德、供帝王玩赏 的宫廷文学,但也反映出封建王朝在全盛时期 的宏大规模和气象。 2、 汉赋铺陈夸张细腻的描写,丰富的词汇, 语言的锤炼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成就,它的表现 对象、领域和范围都达到前所未有的广度,对 后世有积极影响,但汉赋形式主义的倾向,也 导引了魏晋南北朝诗文创作中的形式主义。 3、 由于赋的影响,东汉的散文逐步出现 骈偶化的倾向,给魏晋南北朝的骈文开了先路。
西汉中后期是汉赋的全盛时期,又称汉大赋时期。这 一时期著名的赋作家有数十人,其中成就尤为突出的 是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 扬雄《甘泉赋》 《羽猎赋》、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等。 汉代大赋的突出特点是,散文化倾向严重,尚铺排、 叙述,辞藻华丽。
(三)汉赋的衰微阶段(东汉中叶 —— 汉末)
第二章-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
返回
《子虚赋》和《上林赋》
盛世景象的艺术显现:描写了汉武帝时的封
建社会经济高度发达的盛况。 奢华生活的生动描绘:描写了贵族生活中的 音乐、舞蹈、宫殿、园林、畋猎等。 讽喻的宗旨:讽刺贵族生活过度的奢侈,并 表现了作者反对藩镇割据的进步倾向。 恢宏壮丽之美:如云梦泽一段描写。 汪洋恣肆与法度的和谐。
返回
从贾谊赋到枚乘《七发》
梁园文学群体
:给予汉初文学发展以巨大推 动力的人首推梁孝王刘武。孝王广筑苑囿, 招延四方豪杰、文士。一时俊逸之士如枚乘、 公孙诡、邹阳、严忌、羊胜等从孝王游于梁 园,形成极具影响的文学群体。
从贾谊赋到枚乘《七发》
枚乘独步
:枚乘是梁园文学群体的杰出代表。 《汉书· 艺文志》载乘赋九篇,其《梁王菟园 赋》、《忘忧馆柳赋》均为前人所称道,然 而以《七发》最为著名。
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
从贾谊赋到枚乘《七发》
司马相如时代的作家 《子虚赋》和《上林赋》 西汉其他赋家的创作
从贾谊赋到枚乘《七发》
汉初文坛与贾谊 :汉代初期的作家多集纵横 家、文学家的品格于一身。 陆贾以出色的政 论文启发并引导最高统治者总结前代王朝兴 衰成败的经验教训,同时,陆贾也运用赋抒 发情志,为汉代文学创作揭开了序幕。贾谊 以其雄辩的、气势充溢的政论文卓立天坛, 同时也以情理深致的赋作独步一时。
返回
西汉其他赋家的创作
宣、成之世仿汉武故事。
赋的题材的扩大:如祭祀、品物类题材的出现
这一时期,作家在文学创作中,对社会、人生的思 考尚未同赋的讽喻、夸饰较好地结合在一起。与此 同时,前期以枚皋为代表的对兴趣的追求,不以讽 喻为意的创作倾向也在发展,并产生了一些较具艺 术成就的作品。 。
第二章 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
在内容上,从多方面开拓了文学的题材, 3、在内容上,从多方面开拓了文学的题材, 这些题材在后来的赋作中得到进一步发挥。 这些题材在后来的赋作中得到进一步发挥。 以后司马相如《子虚赋》 上林赋》 以后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中关 于游猎和酒宴场面的描写, 于游猎和酒宴场面的描写,可以看作是对 七发》第四节(宴游)、第五节(狩猎) )、第五节 《七发》第四节(宴游)、第五节(狩猎) 的扩充与发展;王褒专写乐器和音乐的《 的扩充与发展;王褒专写乐器和音乐的《洞 箫赋》 可说是对《七发》第一节(音乐) 箫赋》,可说是对《七发》第一节(音乐) 的发展; 七发》中写海涛的第六节, 的发展;《七发》中写海涛的第六节,则启 迪了后来木华《海赋》 郭璞《江赋》 迪了后来木华《海赋》、郭璞《江赋》等江 河湖海题材的辞赋。 河湖海题材的辞赋。
• 今存者为《子虚赋》、《上林赋》、《大人 今存者为《子虚赋》 上林赋》 长门赋》 美人赋》 哀二世赋》 赋》、《长门赋》、《美人赋》、《哀二世赋》 六篇。其中《长门赋》 美人赋》 六篇。其中《长门赋》、《美人赋》的真伪尚 有争议。 有争议。 《子虚》、《上林》二赋,是司马相如的 子虚》 上林》二赋, 代表作。经过贾谊、枚乘,到司马相如, 代表作。经过贾谊、枚乘,到司马相如,典型 的汉代大赋的体制, 的汉代大赋的体制,由这两篇赋得到最后的确 以后大赋的作者, 立。以后大赋的作者,基本上都是模拟这两篇 赋的体式,在题材和语言方面加以变化。 赋的体式,在题材和语言方面加以变化。 子虚赋》作于为梁孝王宾客之时, 《子虚赋》作于为梁孝王宾客之时,《上林 作于武帝召见之时,前后相距十年, 赋》作于武帝召见之时,前后相距十年,但两 赋内容相连,构思一贯,可看作完整的上下篇。 赋内容相连,构思一贯,可看作完整的上下篇。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秦汉文学—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
第2章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2.1 复习笔记一、骚体赋及“九体”1.贾谊与汉初骚体赋(1)贾谊的骚体赋汉赋有骚体赋、汉大赋和抒情小赋之分,分别代表了汉赋不同发展阶段的主流形式。
汉初以骚体赋为主,而贾谊是骚体赋的代表作家,他也是现今有作品传世的第一位汉代赋作家。
《汉书•艺文志》载他有赋7篇。
今见属其名下的作品包括残文有4篇。
其中以《吊屈原赋》和《鹏鸟赋》最为著名。
(2)贾谊赋对屈赋的继承在精神上他们同有不世之才和为国尽忠报效之心,又同有不为所用、遭谗被放的悲愤之情,因而辞情风貌多有相类。
在体制上,则表现为沿袭楚骚句式,多用兮字,通篇用韵,形式整齐,富于抒情色彩。
2.大赋与骚体赋的相辅相成贾谊之后,骚体赋继有人作,如淮南小山的《招隐士》,董仲舒的《士不遇赋》,司马迁的《悲士不遇赋》,司马相如的《大人赋》、《哀秦二世赋》、《长门赋》,扬雄的《太玄赋》等都是优秀的作品。
3.依傍屈原的系列九体之作在贾谊之后,还出现了一系列以悼念屈原为主题的骚体赋,诸如庄忌的《哀时命》、东方朔的《七谏》、王褒的《九怀》、刘向的《九叹》、王逸的《九思》等。
尤其是《九怀》、《九叹》、《九思》等作品,一脉相承,九章成篇,体制固定,主题相类,作为骚体赋的一种体制,虽然规模未大,却具备了独有的格局,与大赋中的“七体”互相辉映,是为“九体”。
4.《招隐士》和《长门赋》(1)《招隐士》淮南小山的《招隐士》赋写隐士所居山林的幽深险恶,是淮南文学群体中仅存的一篇辞赋,也是两汉骚体赋中极富意境的一篇。
(2)司马相如《长门赋》《长门赋》可看做是两汉骚体赋中最具情境的一篇。
赋写陈皇后被废,幽居长门宫,苦闷抑郁,忧郁凄伤,将宫廷妇女失宠后的那种卑微屈辱而又梦寐望幸的哀怨心情写得深细入微,感人至深。
二、枚乘和“七体”1.梁园文人群体对于汉代文学的发展,汉初诸侯王比最高统治者具有更直接、更重要、更深远的作用和影响。
许多的人将注意力集中在文学创作上。
各路诸侯王也对此大加倡导,因而形成了多个以诸侯王为中心的文学群体,其中梁孝王最为突出。
20 秦汉文学 第二章 骚体赋
《鵩鸟赋》
忽然为人兮, 何足控抟; 化为异物兮, 又何足 患! ……释智遗形兮,超然自丧; 寥廓忽荒兮, 与道 翱翔。乘流则逝兮, 得坻则止; 纵躯委命兮, 不私 与己。其生兮若浮, 其死兮若休; 澹乎若深渊之静, 泛乎若不系之舟。
二、“九体”
王褒的《九怀》、刘向的《九叹》、王逸的《九 思》等作品, 一脉相承, 九章成篇, 体制固定, 主题 相类, 作为骚体赋的一种体制, 虽然规模未大, 却具 备了独有的格局, 与大赋中的“七体” 互相辉映, 是为“九体”。
《上林赋》
于是乎游戏懈怠, 置酒乎颢天之台, 张乐乎胶葛 之宇。撞千石之钟,立万石之虡。建翠华之旗, 树灵 鼍之鼓。奏陶唐氏之舞, 听葛天氏之歌。千人唱, 万 人和。山陵为之震动, 川谷为之荡波。巴、渝、宋、 蔡, 淮南干遮, 文成颠歌, 族居递奏, 金鼓迭起。铿 鞈, 洞心骇耳。荆、吴、郑、卫之声, 韶、、武、象 之乐, 阴淫案衍之音, 鄢郢缤纷, 激楚结风, 俳优侏 儒, 狄鞮之倡, 所以娱耳目乐心意者, 丽靡烂漫于前, 靡曼美色于后。
二、枚乘
四是《七发》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首先它标志着汉大赋体制的形成。
其次, 枚乘和他的《七发》标志着以地方诸王 为中心的汉赋创作时代的终结和以京都为中心的创 作时代的到来。
二、枚乘
《七发》是“七体” 的开山之作。自枚乘《七 发》问世之后, 后世仿作并以“七” 名篇的代不乏 人。
第三节 司马相如的天子游猎赋
《吊屈原赋》
遭世罔极兮, 乃陨厥身。呜呼哀哉, 逢时不祥! 鸾凤伏窜兮, 鸱枭翱翔。阘茸尊显兮, 谗谀得志。 贤圣逆曳兮, 方正倒植。世谓随夷为溷兮,谓跖为廉。 莫邪为钝兮, 铅刀为铦。吁嗟默默, 生之无故兮。 斡弃周鼎, 宝康瓠兮。腾驾罢牛, 骖蹇驴兮; 骥垂 两耳, 服盐车兮。章甫荐履,渐不可久兮。嗟苦先生, 独离此咎兮。
第二章 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
3、司马相如的文学品格
武帝时成长起来的作家,仍然兼具纵横家的 精神和气质。相如有很强的策士遗风,表现出很 强的独立精神。但他又不同于东方朔和枚皋。他 谏说、论事,宗旨严正,具有较强烈的社会责任 感,即使在极端铺张的文学创作中,也多贯穿一 条鲜明的主线,即要有所讽喻,有所针砭,注重 自己作品或言论的社会效果。
写作特色: 1、在虚构的框架中采用主客问答的方式。(上见 于屈原与渔夫、贾谊与鵩鸟,后见于班固的《两都 赋》,成为汉赋重要表现形式。) 2、句式长短不齐,少用“兮”字句,韵散结合。 3、运用一系列比喻、排比层层铺陈,极尽夸张之 能事 ,对事物进行精细的刻画和描绘。
《七发》在文学史上地位
《七发》标志着汉代新体赋正式形成的第一 篇作品,在多方面奠定了汉赋的基础。同时又是 辞赋中特殊的一支——“七”体的开创之作。
▲ 《鵩鸟赋》
解题:写作缘由
主题:以万物变化不息,吉凶福祸相倚相生,不可执著于毁 誉得失乃至生死存亡的道家哲学为解脱之方,咏鵩自伤。实则 是作者愤世激情的含蓄体现,反映了由积极入世到消极出世的 思想变化,表现出他对自身坎坷命运和不公平的社会现象的愤 激之情。
艺术特点:用巧妙的比喻将议论、哲理形象化;文体特征上 已脱离了楚辞的风格;以自己与鵩鸟的问答展开全文,开启汉 赋问答体之先河。
2、《七发》
假托楚太子因纵欲享乐导致卧病不起。吴客前往探病, 陈说了奇声、奇味、骑射、游宴、田猎、观涛来启发太子, 最终以“要言妙道”使太子痊愈。 《文选》李善注所称: “《七发》者,说七事以起发太子也。”(《文选》卷三 十四)
主旨: 劝戒统治阶级要摆脱腐朽糜烂的生活,倡导追
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
第二章西汉辞赋第一节骚体赋及“九体”一、贾谊的骚体赋自屈原沉汨罗后百有余年,汉有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过湘水,投书以吊屈原。
(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前278(顷襄王二十一年)前176(文帝四年)《吊屈原赋》并序谊为长沙王太傅,既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屈原,楚贤臣也。
被谗放逐,作《离骚》赋,其终篇曰:“已矣哉!国无人兮,莫我知也。
”遂自投汨罗而死。
谊追伤之,因自喻,其辞曰:恭承嘉惠兮,俟罪长沙;侧闻屈原兮,自沉汨罗。
造托湘流兮,敬吊先生;遭世罔极兮,乃殒厥身。
呜呼哀哉!逢时不祥。
鸾凤伏窜兮,鸱枭翱翔。
阘茸尊显兮,谗谀得志;贤圣逆曳兮,方正倒植。
世谓随夷为溷兮,谓跖蹻为廉;莫邪为钝兮,铅刀为铦。
吁嗟默默,生之无故兮;斡弃周鼎,宝康瓠兮。
腾驾罢牛,骖蹇驴兮;骥垂两耳,服盐车兮。
章甫荐履,渐不可久兮;嗟苦先生,独离此咎兮。
讯曰:已矣!国其莫我知兮,独壹郁其谁语?凤漂漂其高逝兮,固自引而远去。
袭九渊之神龙兮,沕深潜以自珍;偭蟂獭以隐处兮,夫岂从虾与蛭蚓?所贵圣人之神德兮,远浊世而自藏;使骐骥可得系而羁兮,岂云异夫犬羊?般纷纷其离此尤兮,亦夫子之故也。
历九州而其君兮,何必怀此都也?凤凰翔于千仞兮,览德辉而下之;见细德之险徵兮,遥曾击而去之。
彼寻常之污渎兮,岂能容夫吞舟之巨鱼?横江湖之鳣鲸兮,固将制于蝼蚁。
【案语】悼人亦自悼:作者描写出一个善恶颠倒,是非混淆的黑暗世界,表现出对屈原深深的同情。
在作品的字里行间,也流露出对自己无辜遭贬的愤慨。
贾谊同情屈原,但他和屈原的价值观、人生观是不同的(司马迁承其意曰:“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
”),体现了汉人对屈原的一般看法。
祖述屈骚:贾谊赋在精神和体制上对屈原作品多有借鉴,辞情风貌与屈骚极其相似。
●在思想内容上,抒情言志:《吊屈原赋》就是屈原苦闷心灵与哀怨情感的再现,名为吊屈原,实则自怜自伤,抒写对现实中清浊不分,贤愚颠倒的愤慨以及不与丑恶势力同流合污的斗争精神,显现出一种倔强傲然骨气。
第二编 第二章 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
汉赋三类:骚体赋、汉大赋、抒情小赋 贾谊《吊屈原赋》:善恶颠倒、是非混淆的黑暗 世界,对屈原同情、自身遭贬的愤慨。赋作对比 鲜明,感情激切,汉初赋作代表。
《鵩鸟赋》(居长沙):对生死祸福的达观态度。 咏物赋,四言为主的问答体。 特色:骚体赋,四言句多,句式整齐,散体化。
拟骚、“九体” 淮南小山《招隐士》
二、《甘泉赋》的艺术成就:1.采用主体向观 照对象逐步趋靠的方式进行铺陈。 2.铺陈空间的多向维度,展示的是三维六合空 间。 3.对骚体赋予新的功能。
三、后期赋作:关注自身、反思人生,但对现 实的暴露于批判也更为深刻。《解嘲》、《逐 贫赋》、《太玄赋》。
四、辞赋理论:“童子雕虫篆刻”、“壮夫不 为”、“女工之蠹矣”。
董仲舒、司马迁、司马相如
枚乘《七发》《梁王菟园赋》《柳赋》
“七发”:“说七事以启发太子”(李善):音 乐、饮食、车马、游观、田猎、观涛、要言妙道 从室内到室外:田猎、观涛
《七发》标志新体赋的形成
结构:板块组合、依层递进叙述(逐步盘升、移 步换形) 艺术特色:1.对话体,七体;2.劝百讽一;
3.散体化,多用虚词、语气词;4.铺陈排比;
第四节 扬雄四赋
一、扬雄:赋家,善于模仿著称的作家。 二、赋体创作分期:前期:《蜀都赋》、《甘泉 赋》、《河东赋》、《羽猎赋》、《长杨赋》。 《蜀都赋》:后世京都大赋的先声。 “四大赋”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子虚赋》、《上 林赋》很接近,但扬雄的赋更具有理性特征:致 力于历史、社会和人文精神的挖掘,且具有一定 的民本思想和强烈的劝讽意识。
5.辞藻繁复,多比喻、叠字。
司马相如 汉武帝时政治统一,藩国文学向大一统帝国文学 转变
司马相如:蜀中读书——仕景帝——仕梁王—— 归蜀——琴挑文君——仕武帝——病归 《长门赋》:第一篇有序的赋作,代言骚体宫怨 赋作,嫔妃口吻写成,“宫怨”奠基作。 艺术特色:1.代言体,更真切动人。
第二编 秦汉文学 (第二章)
第二编秦汉文学(第二章)阅读次数:7012第二章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第一节司马相如的辞赋知识点:1、司马相如其人;2、《子虚赋》和《上林赋》。
一、司马相如司马相如,字长卿,蜀郡成都人。
少年时代喜欢读书,又学习过击剑。
后来他在汉景帝身边做武骑常侍,随从天子狩猎,然而不符合他的志向。
后来,他看到枚乘由于文学出众而受到特殊的礼遇,他就加入了梁圆的文学群体之中。
后来,司马相如又客游到蜀郡,由于他精通音乐,就琴挑文君,二人结为伉俪。
汉武帝即位后,看到他的《子虚赋》,说:“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就招来了他。
司马相如又为汉武帝写了《上林赋》,极叙天子狩猎之盛,武帝很喜欢,就以他为郎。
再之后,司马相如又写了《喻巴蜀檄》,以安抚蜀郡的百姓。
不久,司马相如又被拜为议郎,还被人陷害而丢官。
他又被录用后,写下了《大人赋》以讽谏汉武帝的好神仙,但文章中对神仙的描写使汉武帝飘飘有凌云气、游天地之意,从而误解了文章的用意。
在司马相如的作品中,《长门赋》备受到后人的称道。
作品以一个受到冷遇的宾妃自称,写她对君主的渴望与期待,情景交融,别开生面。
如作品后部分为:日黄昏而绝望兮,怅独托于空堂。
悬明月以自照兮,徂清夜于洞房。
援雅琴以变调兮,奏愁思之不可长。
案流徵以却转兮,声幼妙而复扬。
这段描写是很感人的。
作品中的女主人公在确信君王不会再来之后,更加孤独,就援琴来抒发幽思;她只能在睡梦中和君王相会,但醒来却更加悲伤。
这篇骚体赋幽怨深婉,情味隽永,独具匠心,为历代宫怨作品之祖。
另外,司马相如还有《美人赋》和《难蜀父老》。
司马相如口吃,但善于做文章,这一点和韩非有一点相似。
他不慕官爵,不乐意和公卿交游。
他患有消渴病,因此常常称病来避事。
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司马相如终于因病逝世。
当时,他的文章只有《封禅文》被奏上。
不同于同时代作家的其他地方,是司马相如有很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作品中,他虽然极尽文学的铺陈,但均能够在末尾有所讽喻,有所针砭,在当时也能够被委以重任。
15过秦论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
一 秦代文学
代表作品:李斯:《谏逐客书》
二 汉代文学:
(1)一代文学的确立—汉赋(意义) (2)历史观念的进步—历史散文(《史记》) (3)政论文的应用性、现实性 (贾谊《过秦论》) (4)现实性进一步加强--缘事而发的汉乐府(特点) (5)诗歌体裁的革新—五言诗(《古诗十九首》)
汉 代 文 学
Page 9
概括第 4 段主要内容
秦 王 朝 的 极 盛
前期: 奋余烈、履至尊、吞二周、亡诸侯、
(攻天下) 取百越、却匈奴 后期: 焚百家、隳名城、杀豪杰、销锋镝、
(守天下) 弱人民、守要害
设想:
据高城;临深渊;守要害;传万世
写秦始皇统一天下,阐明秦的强盛达到极
点,秦的骄横暴虐也达到极点。
Page 10
(叙事) ①秦创业(雄心勃勃) ②秦日盛(所向披靡) ⑤秦教训(仁义不施而攻 守之势异也) (议论)
③秦统一(势如破竹)
④秦灭亡(一败涂地)
论 据
Page 24
论点
二、作者认为秦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作为政论文, 其主要观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来证明其观点的?
提示:
秦亡的原因是:不施仁政
中心论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摆事实
Page 8
良将劲弩,而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
可靠的官员、精锐的士卒 通“呵”,问 置,拿
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
方圆千里 的坚固城 池
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译文】优秀的将领手执强有力的弓弩,扼守着 险要的地方,可靠的官员、精锐的士卒,握着锋 利的武器,缉查盘问过往的行人。天下已经平定, 按秦始皇的想法,自认为关中这样险固的地方, 坚固的城池方圆千里,这正是子子孙孙称帝称王 万代的基业啊。
中国文学史第二编第二章-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
※ 二、赋体的含义:
铺陈写物,“不歌而诵”的一种文体。抒 情成分少,重于铺叙和描写,接近于散文,行 文时又往往韵散间出,具有半诗半文的性质。 篇章结构上多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
在后来的发展中又吸收了楚辞的某些特点, 如:华丽的词藻、夸张的手法等。
三、“辞”与“赋”的关系:
赋的发展与楚辞曾有密切联系,因此汉代往往将辞 与赋连称,汉初的“骚体赋”确与楚辞相当接近。但 二者终究性质不同。楚辞在根本上是一种感情热烈的 抒情诗,而典型的汉赋已经演化成一种介于诗文之间 的、以夸张铺陈为特征、以状物为主要功能的特殊文 体。
▲ “ 力拔山兮气盖世 , 时不利兮骓不逝 。
骓不逝兮可奈何 , 虞兮虞兮奈若何!”
-- 项羽《垓下歌》
☆ 刘邦
(前256-前 195),字季,沛丰 邑(今江苏沛县)人。 曾为泗水亭长,秦末 加入到反秦大军中, 逐步建立了军事力量。 经过四年的楚汉战争, 打败项羽,建立西汉 王朝,称汉高祖。
刘邦短歌二首
汉赋发展的阶段与代表作家作品 2
2、 汉武帝初年—东汉中叶大约二百年时间
散体大赋阶段。赋的鼎盛期,作家作品 最多。国势强大,君主提倡,“兴废继绝,润 色鸿业。”(班固《两都赋·序》)多描写帝国 威震四方的国势、繁华的都邑、丰饶的物产等。 司马相如的《子虚》、《上林》,班固的《两 都赋》等。
司马相如与西汉辞PPT课件
• 在内容上以写物为主,以“润色鸿业”为目的,兼有讽
谕劝谏功能;
• 在艺术上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采用铺张扬厉的手法和博富
皇的风格特征。
• 枚乘的《七发》标志着汉代散体大赋的正式形成。司马
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则是成熟之作。
10
• 《七发》虚拟楚太子有病,吴客往问病因,告
诫居高位者不要沉迷音乐、饮食、车马、游宴 诸事。之后,以畋猎、观涛逐层启发太子,最 终归结到让太子听取圣人辩士的“要言妙道”, “论天下之精微,理万物之是非”,至此,太 子汗出病愈。
11
• 此赋的劝诫之意甚明,李善在《文选注》中说:
“七发者,说七事以启发太子也。”
• 《七发》标志着汉代散体大赋的正式形成,在
赋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 《七发》问世以后,后代模仿者渐多,如傅毅
的《七激》、张衡的《七辩》、曹植的《七启》 等,形成一种定型的主客问答的体式——七体。
13
二、司马相如的天子游猎赋
• 司马相如(约前179—前118),字长卿,蜀郡成
都人。景帝时为武骑常侍,后免官游梁,与枚乘 等为梁孝王宾客,著《子虚赋》。武帝即位,读 《子虚赋》,赞扬有加。后经人推荐,相如赴京 城面圣,作《上林赋》。武帝大喜,任为郎。
• 刘勰《文心雕龙·杂文》说:“盖七窍所发,发
乎嗜欲,始邪末正,所以戒膏粱之子也。”
• 《七发》开头即指出楚太子的腐化享乐、安逸
懒惰是其病根,需要有道之士启发诱导才可得 治,讽谏之意不言自明。
12
• 《七发》在艺术上的特色是铺张。《文心雕
龙·杂文》称:“枚乘摛艳,首制七发,腴辞云 构,夸丽风骇。”
品而写成的一种赋。这种赋在内容上侧重 于咏物抒情,且多抒发哀怨之情,近于 《离骚》的情调。在形式上也与楚辞接近, 常用带有“兮”字的语句。如贾谊的《吊 屈原赋》、《鵩鸟赋》,司马相如的《长 门赋》,司马迁的《悲士不遇赋》。
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 共20页
四、汉赋的特点:
长篇韵文(中可换韵)、主客问答、广陈事理、 夸张描写、华丽辞藻、排比连类等,因而篇 幅虽有长短之分,但一般说体制都较为宏大, 特别是汉赋的全盛阶段,长篇大幅特别多, 它的余绪是东汉的《两都》、《两京》。正 因为这一点,汉赋才和《史记》、《汉书》 一起,被称作大赋巨史。
五、贾谊赋:
贾谊以其雄辩的、气势充溢的政 论文卓立天坛,同时也以情理深 致的赋作独步一时。 1、《吊屈原赋》 2、《鵩鸟赋》
六、枚乘赋:
1、梁园文学群体:孝王武刘武与景帝同为窦 太后所生,最亲;在反对吴、楚七国之乱中 有功,又为大国,居天下膏腴之地。于是, 孝王广筑苑囿,招延四方豪杰、文士。一时 俊逸之士如枚乘(?-前140)、公孙诡、 邹阳、严忌、羊胜等从孝王游于梁园,形成 极具影响的文学群体。枚乘是梁园文学群体 的杰出代表。
2、枚乘《七发》:
《汉书·艺文志》载乘赋九篇,其《梁王菟 园赋》、《忘忧馆柳赋》均为前人所称道, 然而以《七发》最为著名。
(1)主旨:正如《文选》李善注所称: “《七发》者,说七事以起 发太子也。” (《文选》卷三十四)这是劝戒膏梁子弟 的一篇成功之作。
(2)结构:《七发》以楚太子有病,吴客前往探 病为开端;紧接着,吴客以夸张的语言描绘了太子 平素享乐生活的极境;随即,吴客引导太子越过宫 墙,以较有益于健康的贵族生活方式启发太子;最 后,吴客建议为太子请像前代著名思想家那样的 “方术之士有资略者”,论天下之精微,理万物之 是非,致“天下要言妙道”,太子据几而起,霍然 病已。作品中前四方面的内容本是作者所否定的, 然而却假托吴客之口加以渲染,表面铺张性的描绘 同作者的是非判断构成鲜明的比照。对此,无论读 者还是作品中假设的楚太子,都是清楚的。作者要 将其所否定的方面推向极端,以警世人。
2第二章_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
五、兩賦的開創意義 1、正式確立了漢大賦的卒章諷諫傳統 於是酒中樂酣,天子茫然而思,似若有亡,曰: “嗟乎,此太奢侈„„”於是乎乃解酒罷獵,而 命有司曰„„於斯之時,天下大說,嚮風而聽, 隨流而化。卉然興道而遷義,刑錯而不用。德隆 於三皇,而功羨於五帝。 2、開創了頌揚大一統盛世帝國的漢大賦傳統 《上林賦》極度誇飾天子獵於上林苑的巨大氣勢, 使齊楚等諸侯黯然失色,由此實現了對統一的中 央帝國的頌場。
二、其他騷體賦作品
1、以抒發個人情感爲內容 淮南小山:《招隱士》 董仲舒:《士不遇賦》 司馬遷:《悲士不遇賦》 司馬相如:《大人賦》、《哀秦二世賦》、《長 門賦》 揚雄:《太玄賦》
2、以傷悼屈原爲內容 嚴忌:《傷時命》 東方朔:《七諫》 王褒:《九懷》 劉向:《九歎》 王逸:《九思》 ●“九體”:騷體賦中,以悼念屈原爲主題、學習 屈原《九歌》《九章》等作品的形式特徵並以 “九”命名的一類辭賦。
第三節 司馬相如的天子游 獵賦
散体大赋的特点
规模上,篇幅较长,结构宏大; 手法内容上,极度地铺张扬厉,用夸张的手 法,富丽的词藻,侧重铺叙描写京都、宫苑、 宫殿、山川等壮丽事物,以及诸侯、帝王的 政治、军事、射猎等生活; 主旨上,既美且刺,客观上却形成了“劝百 讽一”的效果; 行文结构上大多采用主客问答方式,一般由序、 正文、结尾三部分构成。 用韵和语言上 ,韵散相间,以四、六言为主。
二、揚雄四賦
●《甘泉》、《河東》、《羽獵》、《長楊》 ●揚雄四賦的諷諫功能和現實關懷 《長揚賦》的寫作緣起: 上將大誇胡人以多禽獸。秋,命右扶風發民入南山, 西自褒斜、東至弘農、南驅漢中,張羅網罝罘, 捕熊豪豬虎豹狖玃狐兔麇鹿,載以檻車,輸長楊 射熊館。以網爲週陸,縱禽獸其中,令胡人手捕 之,自取其獲,上親觀焉。是時,農民不得收斂。 雄從至射熊館,還,上《長楊賦》,聊因筆墨之 成文章,故藉翰林以爲主人、子墨爲客卿,以風。 (《漢書· 揚雄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李泽厚《美的历程》;文学没有画面限制,可以描述 更大更多的东西。壮丽山川、巍峨宫殿、辽阔土地、 万千生民,都可以置于笔下,汉赋就是这样。尽管是 那样堆砌、重复、拙笨、呆板、,但是江山的宏伟、 城市的繁盛、商业的发达、物产的丰饶、宫殿的巍峨、 服饰的奢侈、鸟兽的奇异、人物的气派、狩猎的惊险、 歌舞的欢快……在赋中无不刻意描写,着意夸 张。……它们所力图展示的,不仍然是这样一个繁荣 富强、充满活力、自信和对现实具有浓厚兴趣,关注 和爱好的世界图景么?尽管呆板堆砌,但它在描述领 域、范围、对象的广度上,却确乎为后代文艺所再未 达到。它表明中华民族进入发达的文明社会后,对世 界的直接征服和胜利,这种胜利使文学和艺术也不断 要求全面的肯定、歌颂和玩味自己存在的自然环 境。……汉代文艺尽管粗重笨拙,却如此心胸开阔, 气派雄沉。汉赋也应该从这个角度去理解,才能正确 估计它作为一代文学正宗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五、对汉大赋的评价
• 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 在今天看来,汉赋虽也有一些 较好的作品,但绝大部分是一种歌 功颂德的僵化了的辞章。它们的主 要缺点,是形式呆板,文字堆积, 辞句艰深,缺乏情感,缺少现实社 会生活的反映。
• 章培恒、骆玉明《中国文学史》:
• 《子虚》、《上林》则以四千余字的长篇, 铺写游猎一事。……作者以“苞括宇宙,总 览人物”的巨大时空意识所作的呆板堆砌而 又浑厚雄伟的铺陈描写,正是展示了中华民 族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代之际,那种征服世 界、占有世界的自豪、骄傲,展示了那个时 代繁荣富强、蓬勃向上的生气。这里弥漫着 令后人不断回首惊叹的大汉气象。
• 3、主旨上,既美且刺,一方面大力宣扬大汉帝国 的声威与气魄,歌颂帝王的功德;一方面又对帝王 政治上的过失、生活上的奢侈进行讽刺和劝谏,客 观上却形成了“劝百讽一”的效果。 • 4、行文结构上大多采用主客问答方式。一般有三 个部分组成:开头是序,通常是赋中人物的简单对 话,交代出赋中人物问对的缘由,以引出正文;中 间部分是正文,主客双方彼此夸耀和辩难;结尾往 往以一方向另一方诚服告终,揭示出讽谏意。 • 5、用韵和语言上,韵散相间,开头的序一般用散 文体;中间的正文,以韵文为主,夹杂一些散文。 语言句式上,以四、六言为主,杂以三、五言。
• 二、司马相 如的代表作 品:《子虚 赋》和《上 林赋》
• 《子虚赋》和《上林赋》是司马相 如的代表作,也是汉大赋的代表作。 两篇作品不作于一时,《子虚赋》 作于相如为梁孝王宾客时,《上林 赋》作于武帝召见之际,前后相距 十年。但两赋内容连属,构思一贯, 实为一篇完整作品的上下章。
• 作品虚构子虚、乌有先生、亡是公三人, 并通过他们讲叙齐、楚和天子畋猎的状 况,他们对此事的态度,结成作品的基 本骨架。作品生动描绘出大汉帝国的富 庶繁荣,是大汉帝国盛世景象的艺术再 现。司马相如将夸张描绘的艺术渲染原 则和验证的艺术旨趣紧密结合在一起, 对艺术巨丽之美的追求和对艺术社会意 义即讽谏作用的依归,较好的融为一体。
•
赋作为一种文体是由宋玉和荀子首创的。 宋玉学习屈原的辞赋,创作了《神女赋》、 《高唐赋》、《风赋》、《登徒子好色赋》 等赋体作品。 • 在内容上,由侧重抒情转为侧重咏物叙事, 并且开‚微讽‛先河; • 手法和形式上,写景状物比屈原作品更加 夸张,词藻更为华美,又设为问答,韵文与 散文兼行,已初具汉赋的规模,为汉赋奠定 了基础。荀子作有《赋篇》,形式上设为一 问一答。这些都为汉赋作了必要的准备。 •
四、汉赋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 第一:即以那些描写宫苑、田猎、都邑的大 赋来说,大都是对国土的广阔,水陆物产的 丰盛,宫苑建筑的华美、都市的繁荣,以及 汉帝国的文治武功的描写和颂扬,这在当时 并不是毫无意义的。而赋中对封建统治者的 劝谕之词,也反映了这些赋作者反对帝王过 分华奢淫靡的思想,表现了这些作者并非是 对帝王贵族们毫无是非原则的奉承者和阿谀 者。尽管这方面的思想往往表现得很委婉, 收效甚微,但仍然是不应抹杀的。
三、汉赋(大赋)的美学特征:
• 繁富靡丽是汉大赋美学风貌的主要特征。
• 扬雄《法言.吾子》: ‚诗人之赋丽以则‛; ‚辞人之赋丽以淫‛。 • 班固《汉书》:‚雄以为赋者,将以风也,必推 类而言,极丽密之辞,闳侈钜衍,竞于使人不能 加也,既乃归之于正,然览者已过矣‛(《扬雄 传》) • ‚其后宋玉、唐勒,汉兴枚乘、司马相如,下及 扬子云,竞为侈丽闳衍之词,没其讽喻之义‛ (《艺文志》)
• 从东汉中叶到汉末的一百多年间, 是汉赋的转变、衰落期。由大赋 转变为抒情小赋,张衡的《归田 赋》开创了抒情小赋的先河。蔡 邕的《述信赋》、赵壹等。
第二节
从贾谊赋到枚乘《七发》
• 一、贾谊骚体赋: • 汉初,上层社会崇尚 楚文化,影响到文人, 便产生了祖述屈原作 品的骚体赋。贾谊是 骚体赋的代表作家。 其代表作是《吊屈原 赋》、《鵩鸟赋》。
• 在内容方面,贾谊赋继承了《离骚》的怨刺 传统,抒写朝廷忠奸不分,贤人失志;在句 型的运用方面,也大抵保留了楚辞于整饬中 见变化,情与辞相宛转的特点。此后写作骚 体赋的有淮南小山的《招隐士》、班婕妤的 《自悼赋》、刘向的《九叹》、王逸的《九 思》等。
• 二、枚乘及其《七发》: • 汉初,以粱孝王刘武为中心形成一个粱园 文学群体(梁园,汉代梁孝王刘武所造。也 叫“梁苑”。故址在今河南商丘东。梁孝王 好宾客,当时司马相如、枚乘等辞赋家皆曾 受邀居于其中,因而有名。),有枚乘、公 孙诡、邹阳、严忌、羊胜等作家,给汉初文 学以巨大推动。枚乘是粱园文学群体的杰出 代表,其赋体作品以《七发》最为著名。
• 一、大赋的特点: • 司马相如是汉大赋的代表作家。大赋代表汉赋 的最高成就,是汉赋的主流。概括地说,它的特 点是: • 1、规模上,篇幅较长,结构宏大,一般都在千言 以上; • 2、手法内容上,极度地铺张扬厉,用夸张的手法, 富丽的词藻,侧重铺叙描写京都、宫苑、宫殿、 山川等壮丽事物,以及诸侯、帝王的政治、军事、 射猎等生活;
[3]、在结构上,《七发》用了层次分明的七个 大段各叙一事 , 移步换形,层层逼进,最后 显示主旨,有中心,有层次,有变化,不象后 来一般大赋那样流于平直呆板。 • 后来沿袭《七发》体式而写的作品很多,如 傅毅《七激》、张衡《七辩》等等。因此在 赋史上,‚七‛成为一种专体。
第三节
司马相如及其《子虚赋》、 《上林赋》
第三章 司马相如 与西汉辞赋
第一节
汉赋的起源、发展和 流变
• 一、赋的起源:
• 赋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特殊文 体。它讲究押韵、对仗和形式的整饬; 又像散文,句型自由,可骈可散。汉 赋的文体来源是多方面的。
‚赋‛的本意是铺陈直叙。《文心雕 龙〃诠赋》说:‚赋,铺也。‛朱熹《诗集 传》:‚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文心雕龙〃诠赋》说:‚赋也者,受命于 诗人,拓宇于楚辞也。‛就是说,赋是由 《诗经》和《楚辞》发展而来的。《诗经》 中使用的‚敷(铺)陈其事‛的表现手法, 《楚辞》特别是《离骚》的较长的篇幅、华 美的词藻、局部设为问答(与灵氛、巫咸的 问答)以及宋玉赋中的铺排等都是赋的主要 来源; • 另外,《战国策》的铺排手法(以《苏秦 始将连横》为例)也是其来源之一。
‚上(汉宣帝)曰,‘辞赋大者与古诗同 义,小者辩丽可喜’‛(《王褒传》)。 王充《论衡.定贤篇》: ‚以敏于赋颂, 为弘丽之文为贤乎?则夫司马长卿、扬子 云是也。文丽而务巨,言眇而趋深,然而 不能处定是非、辨然否之实‛。 • 左思《三都赋序》:‚夫玉卮无当,虽宝 非用;侈言无验,虽丽非经‛。 • 刘勰《文心雕龙.诠赋》‚丽辞雅义‛。
• 枚乘所作的《七发》,无论内容还是形制, 都是汉大赋具有开创意义的典范之作。 • 《七发》的艺术特色: • [1] 、用铺张、夸饰的手法来穷形尽相地描 写事物,语汇丰富,词藻华美,结构宏阔, 富于气势。刘勰说:‚枚乘摛艳,首制《七 发》,腴辞云构,夸丽风骇。‛(《文心雕 龙〃杂文》) • [2] 、善于运用形象的比喻对事物做逼真的 描摹。
• 二、汉赋的发展过程
汉赋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形成、 兴盛、衰微三个阶段。 根据时代和赋的体式,汉代 的赋,可以分为骚体赋、新体大 赋、抒情小赋三类。
• 从汉初到武帝即位初年的七十余年间, 是汉赋的形成期。 • 这个时期主要是骚体赋,代表赋作家 是贾谊。骚赋指的是模仿楚辞而写的一 种赋。这种赋在内容上侧重抒情,形式 上与楚辞没多大差别,也用带‚兮‛的 语句。贾谊的《吊屈原赋》、《鵩鸟赋》 及司马相如的《长门赋》等骚体赋上承 楚辞,下启西汉中期的新体大赋。
司马相如在赋史上的地位:
• 司马相如是汉代辞赋最重要的作家。 • 扬雄:‚长卿赋不似从人间来也!‛ • 明代王世贞《艺苑卮言》:‚《子虚》、《上 林》,材极富,辞极丽,运笔极古雅,精神极 流动,长沙有其意而无其材,班张潘有其材而 无其笔,子云有其笔而不得其精神流动之处。‛
• 鲁迅在其《汉文学史纲要》:‚(相 如)益以玮奇之意,饰以绮丽之辞, 句之短长,亦不拘成法,与当时甚不 同。……制作虽甚迟,而不失故辙, 自虑妙才,广博闳丽,卓绝汉代‛。
• 第二、汉大赋虽然炫博耀奇,堆垛词藻,以至 好用生词僻字,但在丰富文学作品的词汇、 锻炼语言辞句、描写技巧等方面,都取得了 一定的成就。建安以后的很多诗文,往往在 语言、辞藻和叙事状物的手法方面,从汉赋 得到不少启发。 第三、从文学发展史上看,两汉辞赋的繁兴, 对中国文学观念的形成,也起到一定促进作 用。
•
从武帝到东汉中叶的二百多年间, 是汉赋的兴盛期,这个时期主要是新体 大赋,代表作家有枚乘、司马相如、东 方朔、王褒、扬雄、班固、张衡等。西 汉初枚乘的《七发》标志着新体大赋的 正式形成,司马相如的《子虚赋》、 《上林赋》代表新体大赋的最高成就; 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二京赋》, 是东汉新体大赋的两篇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