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教案(2018最新改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望洞庭》第一课时教案(2018年最新改版)
教学目标认知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能力目标:能凭借课文插图或通过理解古诗大意;课外吟诵刘禹锡的其它古诗。
情感目标:感悟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想像这首诗描绘的优美景象,感受诗人笔下的月夜洞庭山水的柔美皎洁和精美绝伦。
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理解词语“两相和”、“白银盘”和“青螺”,感悟诗境,体会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教学准备:1、资料搜集:作者刘禹锡的生平、君山的传说2、电化教具:投影片、课文录音磁带3、实物准备:白盘子、青螺教学过程:(一)整体读,感知美。
1、导入: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山青水秀,美不胜收。
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追随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足迹,到湖南岳阳的洞庭湖走一走,看一看。
板书:望洞庭2、指名说了解的刘禹锡和洞庭湖。
(刘禹锡,唐代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字梦得。
洛阳人。
刘禹锡工诗能文,兼擅书法。
所著有《刘宾客集》。
洞庭湖,我国第二大淡水湖,绵延八百里,烟波浩淼,水天相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3、播放朗读录音,学生边看插图边听读,整体感知美。
4、自己练读,达到正确、流利。
5、同位互查读,力争人人过关。
(二)理解读,洞察美。
1、导入:学习古诗,意在读出它的韵味,它的意境,读好古诗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呢?2、学生各抒己见。
3、学生读诗,先说说能够理解的词语的意思。
(1)自由理解。
(2)小组内研讨。
(3)全班交流。
(相:相互和:和谐镜:铜镜,比喻洞庭湖水面镜未磨:未被磨拭过的铜镜遥望:远望)重点研讨“镜未磨”:为什么把湖面比喻成未经磨拭的铜镜呢?引导学生想象:作者观察时恰逢晚间,在月光照映下,湖面迷迷蒙蒙,不是很清楚,而未经磨拭过的铜镜应该就是一种模糊的感觉。
4、凭借课文插图,叙说古诗大意。
(1)指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发挥想象,大胆述说古诗意思。
(2)小组内练说,让平时不爱发言的同学先说,其余同学做好补充。
教案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
教案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一、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重要课文内容,这三首古诗分别是《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
这三首诗都是描绘秋天景色的古诗,但又各具特色。
《山行》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作品,诗中描绘了深秋时节山中的美丽景色,“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诗人通过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等意象,勾勒出一幅色彩绚烂的山林秋景图,表达了对秋天景色的喜爱之情。
《赠刘景文》是宋代苏轼的诗作,“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前两句描写了荷败菊残的景象,后两句则突出了橙黄橘绿的丰收景象,在对秋末冬初景色的描写中,寄寓了对友人的劝勉和支持,体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夜书所见》为宋代叶绍翁所作,“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诗中描绘了秋风瑟瑟、梧叶飘落的秋夜之景,客居他乡的诗人因触景生情而思念家乡,同时又通过儿童挑促织的场景,更增添了一份思乡的愁绪。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古诗学习基础,他们能够背诵一些简单的古诗,对古诗的韵律和节奏有了初步的感知。
然而,对于古诗的意境理解、诗人情感的体会以及一些字词的深刻含义的把握,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例如,在学习《山行》中的“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时,学生可能会对“坐”字的理解产生偏差,以为是“坐下”的意思,而不能准确理解为“因为”。
在体会诗歌的意境方面,如《夜书所见》中那种客居他乡的思乡之情,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需要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引导他们去感受。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三首古诗。
-会写“径、霜、赠”等生字,理解“寒山、石径、坐、擎雨盖、促织”等重点字词的含义。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反复诵读,感受古诗的韵律美,体会诗歌的意境。
-借助注释、插图以及教师的讲解,理解古诗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古诗三首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古诗三首第一章:课程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
学生能够理解三首古诗的基本内容,把握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通过讨论、分析,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古诗中的美,体会作者的情感。
学生能够产生对古诗的兴趣,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古诗三首《静夜思》《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2.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背诵古诗,理解古诗内容。
难点:体会古诗中的意象和情感,分析古诗的韵律和修辞。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相关的文化背景,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3.2 朗读与背诵教师引导学生正确朗读古诗,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教师鼓励学生进行背诵,提高记忆力。
3.3 理解与分析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讨论、问答等方式,理解古诗的基本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古诗中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
3.4 应用与拓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写作、绘画等活动,运用所学知识。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古诗,拓宽视野。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态度表现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4.2 作业与测试通过学生完成的作业和测试,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4.3 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学习过程。
鼓励学生进行同伴评价,相互借鉴、提高。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三年级语文上册》5.2 辅助材料相关的古诗阅读材料。
相关的文化背景介绍资料。
5.3 技术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
网络资源。
第六章:教学计划6.1 第一周:古诗《静夜思》学习古诗《静夜思》,理解诗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6.2 第二周:古诗《登鹳雀楼》学习古诗《登鹳雀楼》,理解诗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6.3 第三周:古诗《望庐山瀑布》学习古诗《望庐山瀑布》,理解诗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018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教案精选
【教学设想】独立学习文中的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学会默写。
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了解诗人,导入课题。
1.鼓励学生回忆交流积累的苏轼的诗,指名多人背诵。
2.课件出示苏轼的几首诗,学生阅读积累。
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3.了解苏轼: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
4.谈话揭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苏轼的一首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初读古诗,识字解词。
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会文中的生字,试着运用工具书或注释等多种方式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标出自己学不会的地方。
2.交流自学情况。
〔1〕指名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2〕检查理解词语的意思,教师评议,多媒体课件出示:①饮湖上:在西湖的船上饮酒。
②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③空蒙:雾气迷蒙,景物假设隐假设现。
④亦:也。
⑤奇:奇妙。
⑥西子:指西施,它是春秋时期越国的美女。
⑦欲:想要。
⑧淡妆浓抹:素淡的妆容或是浓重华美的打扮。
⑨相宜:适宜。
⑩总相宜:都非常适宜。
三、理解大意,质疑解难。
1.小组同学互相交流说说诗的大意,小组代表作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特别美。
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假设有假设无,也显得非常奇妙。
想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
无论是素淡的妆容或是浓重华美的打扮,都非常适宜。
〕2.在理解诗意的根底上鼓励学生围绕诗意进行质疑。
2018年部编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之《夜书所见》
2018年部编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之《夜书所见》教学设计课文分析:《夜书所见》描绘了秋天夜景图,表现诗人孤身在外孤独、寂寞的心情。
抒发了一种思乡念亲、怀想故园的感情。
诗中一、二两句写梧叶飘飞,寒声阵阵,秋风瑟瑟,江船漂泊,有力地烘托出诗人客居他乡、辗转漂泊的凄凉心境。
三、四两句描写儿童挑灯夜游、捉弄蟋蟀的生活场景,自然容易引发诗人的联想。
他会想起自己童年时代也是如此天真浪漫,开心有趣;他会想起故土家园的温馨美好,他想起亲人朋友的音容笑貌……一种如归故里,如返童年的亲切感油然而生。
诗文传达了诗人久居在外、归家不得、思家念亲的思想感情。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会认“促、深、忆、萧、梧”五个生字,会写“促、深、忆”三个生字。
(2)朗读、背诵诗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诗文,体会诗中的感情,背诵诗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孤独、寂寞的心境以及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思念,让我们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重难点、关键:1. 体会诗文的意境,体味诗人的感情。
2. 朗读诗文做到“字字有情,句句含情”,在读中有所感悟。
教具准备:课文挂图。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美图导入,营造诗境1. 出示挂图,请学生说出挂图中的景物、人物,然后互相交流,根据自己的想像创编小故事。
2. “同学们的故事很精彩,老师真是佩服呢!这样美的画面写成诗也一定会很精彩!来,我们一起走进《夜书所见》!(从形象直观的图画入手,符合儿童的认识规律。
通过图片营造诗文意境并在此基础上创编故事,一是为了训练口语表达的能力,二是为了有一个轻松的开始,创造自由的学习氛围。
在老师的引导下提高同学们的阅读期待,预热课堂。
)二、初读诗文,感知诗情1. 理解“书”、“所见”的意思,近而解题。
2. 齐读题目。
3. 根据拼音、注释同桌互读诗文,要求读通、读顺。
4. 老师正音、师生讨论生字的认法。
5. 老师范读,划出朗读节奏,男女生分组读。
2018年部编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4 古诗三首《赠刘景文》公开课教案
4 古诗三首赠刘景文【课时目标】1.会认“赠、刘”等8个生字,会写“赠、刘”等7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从荷枯、菊败、橙黄、橘绿中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和对朋友的敬佩。
3.学习古诗新唱,培养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从荷枯、菊败、橙黄、橘绿中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和对朋友的敬佩。
2.学习古诗新唱,培养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诗境。
同学们,老师在课余的时间把这首古诗配上了音乐,让这首诗变成了一首歌曲,你们想听吗?欣赏“古诗新唱”——“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四、拓展延伸,美在秋天。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赞美秋天的还有很多很多,你们课余时间也可以找找读读哟!五、识记字形,书写生字。
1. 同学们,苏轼把这首诗送给了刘景文,我们现在就来写一写诗中的几个生字。
(写字之前要注意写字的姿势,做到:头正身直脚放平,五指执笔笔杆正,一寸一尺和一拳。
每个生字写2次,争取第2个比第1个写得好。
)(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30:)赠刘盖菊残君橙2.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熟字加偏旁:“曾+贝”是“赠”,“文+刂”是“刘”,“登+木”是“橙”,“+皿”是“盖”。
减一减:“群—羊=君”。
换一换:“线”把“纟”换成“歹”,变成“残”。
3.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位置及笔画,交流讨论如下:(1)“盖”字的“羊”没有尾巴。
(2)“君”字的第二笔横要露头。
(3)“赠、橙”都是左窄右宽,“残”左右等宽,“刘”左宽右窄。
4.教师示范,提示重点笔画。
提醒学生注意:“残”是左右结构的字,右边是两横一撇,不是一横两撇。
“橙”第四笔是点,第五笔是横撇,七、八笔是两小撇。
5.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板书设计】赠刘景文荷花荷叶图菊花图橙黄橘绿图。
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
(2)理解三首古诗的主要内容和意境。
(3)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音乐等直观手段,引导学生进入古诗的意境。
(2)运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运用想象、联想等方法,培养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2)培养学生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感受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识和尊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古诗《春晓》的教学设计(1)学习古诗的朗读和背诵。
(2)理解古诗的意境和主题,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
(3)学习生字词,如“晓、花、风雨”等。
2. 古诗《静夜思》的教学设计(1)学习古诗的朗读和背诵。
(2)理解古诗的意境和主题,引导学生感受思乡之情。
(3)学习生字词,如“静、夜、思”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
(2)理解三首古诗的意境和主题。
(3)学习并运用生字词。
2. 教学难点:(1)古诗中的一些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理解古诗的意境和主题,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直观法:通过图片、音乐等直观手段,引导学生进入古诗的意境。
(2)合作学习法:运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想象联想法:运用想象、联想等方法,培养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古诗的图片、音乐等,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
(2)黑板、粉笔:用于书写生字词和讲解古诗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出示本节课的三首古诗,引导学生观察题目的特点。
2018年秋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1
2018年秋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4、古诗三首教材分析:《古诗三首》之一的《山行》一诗,写的是诗人在山中小路上行走时所看到的深秋时节的枫林景色,描绘了一幅由“寒山”、“石径”、“白云”、“枫林”等构成的山林秋色图,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赠刘景文》这首古诗是写秋末的景色,第一句以荷败、菊残,写出了秋末的特征。
接下来诗人以橙子的金黄与橘子的青绿,把深秋的景色点缀得色彩鲜明而富有生气。
诗人在此一反悲秋的调子,突出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第二行诗赞颂了菊花的残枝有傲霜凌寒的气概。
《夜书所见》描绘了秋天夜景图,表现诗人孤身在外孤独、寂寞的心情。
一、二两句写自然环境,三、四两句写生活场景。
一悲一喜,相互映衬,表达了主人公的思乡之情。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学习古诗,一方面是要把古诗作为一个识字的载体,另一方面是要学生通过朗读背诵古诗,体会古诗的意境美,理解诗意也根据学生的年段特点,不要求学生一一对译,使学生产生产生畏难情绪,不利于今后的学习。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所以要重视语文课程的熏陶感染,逐步培养学生的语感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1、认识“径、斜”等10个生字,会写“寒、径”等7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山行》。
3、理解诗歌意思,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1、认识生字,书写生字,朗读课文。
2、理解诗歌意思,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1、认识生字,书写生字,朗读课文。
2、默写《山行》,理解诗歌意思,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山行教学目标:1、认识“径、斜”2个生字,会写“寒、径、斜、霜”4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3、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并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2018年部编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之《夜书所见》教案
2018年部编本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4、《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夜书所见》教学详案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师:再过几天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了。
在这个美好的日子里,同学们会想到哪些事情?生1:月饼。
师:好吃吗?生1:好吃。
生2:圆圆的月亮。
师:说得好,“圆圆的月亮”。
月到中秋分外明,多好的月色呀!生3:全家人在一起团聚。
师:对呀,中秋节是一个举家团聚的日子,一家人老老小小聚在一起,吃月饼,赏明月,多么幸福温馨的时刻呀!师:可是,总有一些身处异乡的人,他们不能回家,不能回到家人身边,不能与亲人团聚。
千百年来,那些漂泊在外的游子写下了许许多多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诗篇。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首《夜书所见》。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师:你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你了解他吗?他是在什么情况下写这首诗的呢?(大屏幕出示):(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
字嗣宗。
号靖逸。
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瓯)。
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
叶绍翁是江湖派诗人,他的诗以七言绝句最佳,如《游园不值》:"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有一年,叶绍翁离开家乡,独自一人在外。
秋天的一天晚上,他住在乡村的一间小旅馆里,晚间的所见,让他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夜书所见》。
)师:有人说,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古诗也不例外。
读懂了题目,能更好地理解内容。
我们再读一读诗的题目(齐读),那么题目是什么意思呢?师:“夜”是什么意思?生:是夜晚的意思。
(板书:夜)师:“书”在这里是什么意思?生:书,在这里是写的意思。
师:说得好。
这里的书,不是指我们读的书,而是写的意思。
师:“所见”是什么意思?生:所见,是所看到的意思。
师:那么,题目《夜书所见》是什么意思?生:在夜晚把自己所看到的景物写下来。
师:诗人在一个夜晚把自己所看到的景物写了下来,那么他在夜晚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请同学们听老师读课文。
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首古诗,读的时候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山行》教案(2018年最新改版)
《山行》教案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古诗两首<山行>》教材分析:《山行》一诗写的是诗人在山中小路上行走时所看到的深秋时节的枫林景色,描绘了一幅由寒山、石径、白云、枫林等构成的山林秋色图,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在这首诗中,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练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
我们可以在观赏胜于二月春花的火红枫叶的同时,感受秋日山林的勃勃生机。
所以这是一首秋的赞歌,能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了解大自然,渴望走进大自然的愿望。
教学目标:1、学习古诗《山行》,感受诗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古诗的画面美。
3、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喜爱之情,鼓励学生为古诗配画。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学难点:感知古诗的画面美,感受诗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练:自主探索,激发情趣师:各位小游客们大家好!欢迎来到扬帆旅行社(2),今天,导游老师将带领小游客们去到一个特别的地方,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听一段朗读,一边听一边想,你听出了什么?(播放《山行》)[板书:山行杜牧]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板书:山白云人家枫林枫叶]1、出示《山行》,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古诗《山行》(生齐读:山行)讲解多音字“行”。
理解这首诗的题目《山行》[根据学生回答,黑板上画出行人]2、跟范读读诗,读准生字读音。
二练:自主交流,质疑释难1、出示图片,理解诗意。
小朋友们,你们从这幅图片中看到了什么?谁能用一句话来说一说?[根据学生回答,黑板上画出山、小路]2、出示:远上寒山石径斜,理解“径”和“斜”意思。
根据图片理解诗意:远远的山上有一条弯弯曲曲的石头小路。
3、出示图片,说一说:我从这幅图片中看到了(白云,房子)。
[根据学生回答,黑板上画出白云,房子]4、出示:白云生处有人家,结合图片,理解诗意:在那飘着白云的地方有几户人家。
5、结合两句一起理解:远远的山上有一条弯弯曲曲的石头小路,在那飘着白云的地方有几户人家。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古诗三首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山行》、《枫桥夜泊》和《夜雪》。
(2)理解古诗的内容,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学会通过古诗中的关键词语来感受和描绘画面。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山行》、《枫桥夜泊》和《夜雪》。
2. 理解古诗的内容,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古诗中的关键字词,感受诗中的意境。
2. 学会通过古诗中的关键词语来描绘画面。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古诗《山行》、《枫桥夜泊》和《夜雪》的课件或黑板报。
2. 学生准备课本和相关古诗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课件或黑板报,引导学生观察古诗的题目《山行》、《枫桥夜泊》和《夜雪》。
(2)学生分享自己对题目的一些理解和想象。
2. 朗读古诗(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古诗,注意停顿、语气和韵律。
(2)学生自主朗读古诗,体会古诗的韵律美。
3. 理解内容(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讨论,理解古诗的内容和意境。
(2)学生分享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4. 欣赏意境(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古诗中的关键字词,如《山行》中的“霜叶红于二月花”,《枫桥夜泊》中的“月落乌啼霜满天”,《夜雪》中的“夜深知雪重”。
(2)学生通过关键字词来描绘画面,体会诗中的意境美。
5. 背诵古诗(1)教师引导学生逐句背诵古诗。
(2)学生自主背诵古诗,巩固记忆。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7. 作业布置(1)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以《山行》、《枫桥夜泊》和《夜雪》为题材,进行绘画或写作创作。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2018年秋部编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习作4《古诗三首》教案(2018最新改版)
将开始使用“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全国义务教育语文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上册将统一使用统编教材。
为满足广大教师教学需求,根据最新的2018部编版语文教材及教学大纲,同步更新完全配套全册教案。
本节教案完全匹配2018年秋期部编版语文教材,精简实用、去除了一切没有价值的内容,您可以直接使用,避免浪费你宝贵的时间。
2018年秋最新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4.《古诗三首》教案第1课时:学习《山行》教学目标:1.掌握生字的音、形、义。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山行》。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大意。
4.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大意。
教学难点:感受诗中表现秋天的美好境界,注意“径、斜”读音。
教学准备:1.课文挂图、字理演变图、生字卡片或课件。
2.朗诵的背景音乐。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出示挂图(或课件出示),说一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深秋,天气已经很冷,远处山林中传来阵阵清脆悦耳的马铃声,诗人杜牧坐在马车上正慢慢走来,今天我们一起学一首杜牧写的古诗《山行》。
二、初读感知,识记生字,了解古诗大意1.自己读,定位识字,读准字音。
2.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注意“径、斜”的读音,理解“石径、坐、霜叶、红于、白云生处”等字词的含义。
小结:这首诗只用了二十几个字,就为我们描画了一幅这么美丽的秋景。
真了不起呀!其实,这每一个字都是经过诗人精心雕琢的,你能不能沉下心来,再来细细地品味它,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三、再读感悟,背诵古诗1.边放课件,边放古典音乐,用优美的语言把学生带人意境。
(走在带有深秋寒意的山路上,看到小路盘旋曲折,斜斜地向远处的山顶延伸。
诗人一边走一边向远处望去,只见那白云缭绕的地方住着几户人家。
诗人走着走着,忽然停下了车,为什么呢?因为美丽的枫林晚景把他给吸引住了。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望天门山》教案4套(2018年最新改版)
17 古诗三首第一课时学习目标①认识“亦、妆”2个字。
会写“断、楚、孤、帆”4个字。
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默写《望天门山》。
③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回忆诗人,导入新课①同学们,你们了解李白吗?谁来背背他写的诗?②看来同学们非常喜欢李白的诗,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他写的一首诗——(学生齐读课题)二、读通诗句,了解诗意①学生初读课文。
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读不准的字音多读几遍,在读不懂的地方打一个问号。
②检查交流。
a.多媒体出示课文中生字:断楚孤帆亦妆让学生读生字,并帮助正音。
b.多媒体出示课文《望天门山》。
如果大家把这些生字带到诗中一定会读得更好!学生读诗句,个人读,集体读。
③自读自悟诗意。
请大学联系课文中注释,并参考一些工具书,想一想诗句的意思。
a.学生个人读悟。
b.在学习小组中交流。
c.在全班交流:提出疑问,大家商讨解决。
d.教师引导大家说说诗意。
三、诵读全诗,感悟诗情①教师范读,学生自由体验。
②多媒体配乐练习读,整体体验,力求读出感情。
③指名朗读,读完后,请介绍为什么读得这么好!④引导背诵:这么美的诗大家想不想永远留在自己的记忆中呢?四、自由练背。
同桌互相背。
多媒体配乐有感情的背。
五、书写生字,默写课文①练习生字“断、楚、孤、帆”。
②默写《望天门山》。
六、总结全诗,深化感悟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呢?请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感受表达出来。
第二课时12周2节学习目标①认识“亦、妆”2个字。
会写“断、楚、孤、帆”4个字。
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③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①播放西湖景色的课件。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第4课 古诗三首 教案
4 古诗三首(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径、斜”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挑”,会写“寒、径”等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山行》。
(教学重点)3.通过借助注释和插图、联系生活实际、想象画面等方法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
能从古诗中的景象知道古诗描写的季节。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准备课文内容相关的补充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径、斜”2个生字,会写“寒、径、斜、霜”4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能从古诗中的景象知道古诗描写的季节。
背诵《山行》,默写《山行》。
3.通过借助注释和插图、联系生活实际、想象画面等方法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山行》的情感。
教具准备小学课件资源教学过程Ⅰ图片激趣,谈话导入1.欣赏四季图片,感受每个季节的景色特点。
师:你们喜欢哪个季节?说说它的特点。
预设1:春天,万物复苏,一切都充满了生机。
预设2:夏天,有各种香甜的瓜果。
预设3:冬天,白雪皑皑,大地像是铺上了一层厚厚的地毯。
2.谈话导入:古代有很多诗人也喜欢四季景色,他们用诗歌来记录自己的所见所感。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组这样的古诗。
(板书课题:古诗三首)(出示古诗)请大家自由读古诗,思考这三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
(秋季)【设计意图】通过自由读三首古诗,思考古诗描写的季节,让学生对三首古诗有初步了解,使学习具有一定的整体性。
3.现在让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古诗。
(板书:山行)Ⅱ学习《山行》,感悟喜爱与赞美1.读懂诗题,了解诗人。
(1)齐读诗题。
(读准后鼻音“行”)根据字义,并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诗题。
学生由字到词,说说诗题的意思,“山行”是指在山中行走。
师:一天,杜牧乘着马车,顺着山路而上,山上的美景让他流连忘返,他情不自禁挥毫写下了这首诗。
(2)你了解诗人杜牧吗?学生交流。
课件出示杜牧的助读资料。
2.读通诗文,感受韵律。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交流易读错的字音,“斜”读xié;“径”是后鼻音,读jìng,注意与“经”区分开;另外要注意“生”和“枫”的读音。
4《古诗三首》(教案)三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古诗三首》(教案)三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句的含义,感受古诗的意境;学会生字、新词,并能正确书写。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感悟、想象、表达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古诗,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引导学生珍惜时光,热爱生活。
二、教学内容1. 课题:《古诗三首》2. 课型:讲读课3. 课时:2课时4. 教学内容:三首古诗《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夜宿山寺》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句的含义,感受古诗的意境;学会生字、新词,并能正确书写。
2.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含义,感受古诗的意境;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三首古诗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三首古诗,注意字音、停顿、语气,初步感知古诗的韵律美。
3. 学习生字: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生字,掌握生字的读音、写法、意义。
4. 理解诗意:通过讲解、讨论、想象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感受古诗的意境。
5. 背诵古诗:学生分组背诵古诗,互相纠正,达到熟练背诵的程度。
6.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欣赏其他古诗,了解古诗的作者、背景、风格等,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古诗三首》2. 课型:讲读课3. 课时:2课时4. 教学内容:三首古诗《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夜宿山寺》5. 教学重点与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句的含义,感受古诗的意境;学会生字、新词,并能正确书写。
七、作业设计1. 背诵三首古诗,家长签字。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教案(通用10篇)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教案(通用10篇)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教案篇1教学目标:1、会认“残、犹、傲、君、橙、橘”,指导书写“赠”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3、能借助注释和插图、联系生活等方法大致理解古诗大意。
初步体会诗中的情感。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的'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能借助注释和插图、联系生活大致理解古诗大意。
初步体会诗中的情感。
一、诗歌导入,揭示诗题。
1.背诵《山行》引出古诗《赠刘景文》。
2.板书诗题《赠刘景文》。
3.指导书写“赠”。
(1)学生观察“赠”。
(2)自由说说写这个字应注意什么。
(3)教师范写。
(4)学生仿写(强调写字姿势)。
(5)展示、评价。
4.指导理解题。
5.了解诗人(简单了解)。
二、初读古诗,读通诗句、读好节奏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出示:荷尽,擎雨盖、菊残犹傲霜枝橙。
3、检查生字:(小老师带读、开小火车读、齐读)。
4、把生字送进句子自由读一读。
注意读通句子(指名读,师范读,男女生读,齐读,)。
5、再读古诗、读出节奏。
诗歌诗歌,诗中一定藏着动听的歌。
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读出节奏。
6、师范读,指名读,齐读,师生合作读(对读、叠读),男女生合读(对读、叠读)、齐读。
三、再读诗歌,想象画面,了解诗中描写的景物。
1、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所以诗中不仅有歌,诗中还有画呢。
请同学们默读古诗,边读边圈出诗中描写的秋天景物(不动笔墨不读书)。
2、汇报交流。
3、相机板书。
4、用所圈的词语理解诗句。
(1)看到“荷”你想到了什么?深秋的“荷”在诗人眼里又是怎样的呢(指导看插图,副板书:看插图)?理解“擎雨盖”(副板书:借助注释)看到这样的景诗人会发出怎样的感叹?请你用上一个感叹词。
(板书:唉!),带上这个感叹词读:唉!荷尽已无擎雨盖(指名读,齐读,合作读)(2)根据所圈的“菊残”“傲霜枝”你看到、想到怎样的画面?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
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教案汇总15篇
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教案汇总15篇三班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教案(篇1)1.熟悉本课“庭、未”等4个生字,会写“镜、未”等6个生字,熟悉多音字“磨”,连续进行自主识字练习。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提高同学随文理解词意的力量,学习通过查阅工具书了解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意思。
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本课《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
【教具预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背诵竞赛,激趣导入。
1.背诵竞赛:同学们已经读过许多古诗,现在老师想请大家来背一背自己喜爱的古诗。
2.同学自愿背诵自己喜爱的古诗,师生评议。
3.老师小结:刚才同学们背诵了许多古诗。
同学们背诵的古诗中有写人的,有写事的,有写物的,我发觉大多数同学喜爱写景的古诗。
一千年前的一个秋天,有位诗人经过洞庭湖,洞庭的美景令他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诵的诗歌佳作。
这就是我们今日要一起来学习的《望洞庭》,这位诗人就是唐代的的诗人刘禹锡。
(板书:望洞庭)4.简洁介绍:(课件出示20)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诗人。
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
其诗通俗清爽,善用比兴手法寄予政治内容。
《竹枝词》《柳枝词》和《插田歌》等组诗,富有民歌特色,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
有《刘梦得文集》。
二、朗读古诗,生字指导1.同学自读全诗。
要求是: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对准节奏。
2.指名朗读,师生评议,沟通节奏。
(课件出示21)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板书:望洞庭)3.课件出示本诗的生字。
(课件出示22)jìnɡwèimóyáoyínpántínɡ镜未磨遥银盘庭(1)指名读。
(2)重点强调:前鼻音“银盘”,后鼻音“镜庭”。
(3)指名小组齐读生字。
(4)识记生字你是如何识记这些生字的?形近字辨析:境一镜末一未摇一遥很一银挺一庭组词扩展:磨面磨坊盘子玉盘(4)全班齐读。
2018新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教案板书教学设计
2018新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教案板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熟悉“亦、宜”等7个生字,正确书写“断、楚”等13个生字,熟悉多音字“抹、磨”。
正确读写诗句中的词语。
2.有情感地朗诵、背诵三首古诗。
默写《望天门山》。
3.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
4.培育阅读古诗词的爱好和对古诗词的酷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存的好适应。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是有情感地朗诵、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是体会诗文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
【教学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断、楚”等5个生字,正确读写诗句中的词语。
2.能正确、流畅、有情感地朗诵和背诵全诗;明白得词义句意,把握古诗的学习方式,读懂文句意思,明白得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情感。
3.独立试探与小组合作相结合,明白得诗意,激发想象力和制造潜能,培育学生丰硕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
4.体会作者酷爱大自然,酷爱祖国山山水水的情感,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培育酷爱大自然、酷爱祖国的情感。
【教具预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进程】一、了解诗人及写作背景、揭露课题。
1.在以前的学习和阅读中,同窗们必然积存了很多古诗。
此刻,咱们来背诵古诗,好不行?学生志愿背诵李白的古诗。
(5首)2.同窗们朗诵得真熟练,情感也很丰硕。
今天,咱们再来学习一首唐朝大诗人李白的诗。
(板书:李白)关于李白,你了解多少?3.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4.教师评议。
(课件出示2)李白(701-762),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他一生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鄙弃权贵的诗歌,现存近万首诗,他的诗以磅礴宏伟的气势、炽烈奔放的情感、丰硕奇丽的想象、斗胆惊人的夸张、清新自然的语言,制造出了瑰丽多彩的艺术形象,达到了“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成效,被称为“诗仙”。
5.学生阅读资料,教师谈话导课:是啊,李白是中国唐朝一名超级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2018新人教部编本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教案板书教学设计
2018新人教部编本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教案板书教学设计2018新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教案板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认“径、斜”等11个字,会写“寒、径”等13个字,正确认读多音字“挑”。
2.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学过的古诗、成语,根据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测、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并能背诵。
【教学重点】1.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古诗表达的情感。
2.在比较欣赏中体会古诗中饱含的“情”。
【教学难点】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学过的古诗、成语,根据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测、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
【教学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山行【课时目标】1.会认“径、斜”2个字,会写“寒、径”等4个字。
2.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学过的古诗、成语,根据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测、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教学重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美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
2.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体会诗的意境,激发学生对秋天的欣赏美的欣赏,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美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交流古诗,体验情趣:同学们一定非常喜欢古诗,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用最凝练、简洁的语言表达出美妙的境界。
大自然的花草树木、鸟兽虫鱼都是诗人作诗的素材,春夏秋冬各具特色的美景在诗人笔下变得更加奇妙。
请同学们交流自己积累的描写四季景色的古诗。
(学生自由交流)2.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情况进行评议和小结。
3.(课件出示2—5)描写四季的古诗,鼓励学生阅读积累。
咏柳(唐代)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会认“径、斜”等11个字,会写“寒、径”等13个字,正确认读多音字“挑”。
2.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学过的古诗、成语,根据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测、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并能背诵。
【教学重点】1.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古诗表达的情感。
2.在比较欣赏中体会古诗中饱含的“情”。
【教学难点】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学过的古诗、成语,根据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测、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
【教学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山行【课时目标】1.会认“径、斜”2个字,会写“寒、径”等4个字。
2.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学过的古诗、成语,根据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测、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教学重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美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
2.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体会诗的意境,激发学生对秋天的欣赏美的欣赏,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美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课后反思】成功之处: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第一步:感悟美景,创设情境。
运用多媒体设计精美的深秋图片,营造出浓郁的深秋氛围,让学生感受浓浓的秋意,烘托出良好的教学气氛。
接着设计了问题:自由观图,用学过的表达秋天的四字词语来形容秋天的美景,表达自己的感受。
在交流总结时,导入对描写秋景古诗的了解,进而导入课题,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投入到对古诗的学习中去。
第二步:反复诵读,体会诗意。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使学生学习中的合作伙伴。
在课堂上教师要为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研读古诗,让他们在自读自悟,合作交流中读准字音,读通古诗,初步感知大意。
在检查初读情况时,可引导学生互相评议,教师鼓励性总结,让他们在体验成功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不足之处:在教学中教师只注重引导学生学会文中的生字,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而没有引导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根据诗句大胆想象,没有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更深、更远处发展。
第二课时赠刘景文【课时目标】1.会认“赠、刘”等8个生字,会写“赠、刘”等7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从荷枯、菊败、橙黄、橘绿中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和对朋友的敬佩。
3.学习古诗新唱,培养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从荷枯、菊败、橙黄、橘绿中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和对朋友的敬佩。
2.学习古诗新唱,培养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诗境。
(写字之前要注意写字的姿势,做到:头正身直脚放平,五指执笔笔杆正,一寸一尺和一拳。
每个生字写2次,争取第2个比第1个写得好。
)(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30:)赠刘盖菊残君橙2.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熟字加偏旁:“曾+贝”是“赠”,“文+刂”是“刘”,“登+木”是“橙”,“+皿”是“盖”。
减一减:“群—羊=君”。
换一换:“线”把“纟”换成“歹”,变成“残”。
3.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位置及笔画,交流讨论如下:(1)“盖”字的“羊”没有尾巴。
(2)“君”字的第二笔横要露头。
(3)“赠、橙”都是左窄右宽,“残”左右等宽,“刘”左宽右窄。
4.教师示范,提示重点笔画。
提醒学生注意:“残”是左右结构的字,右边是两横一撇,不是一横两撇。
“橙”第四笔是点,第五笔是横撇,七、八笔是两小撇。
5.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板书设计】赠刘景文荷花荷叶图菊花图橙黄橘绿图【课后反思】成功之处:在教学这首诗之前,我先对这首诗的诗人苏轼的生平事迹作了一番讲解,从而拉近诗人和学生之间的距离。
再让他们理解这首诗的题目。
对于刚进入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这首诗确实有很大的难度,特别是“擎雨盖”“傲霜枝”这样的词语。
因此我让孩子们一边对照词语手册上的注解,一边自己理解课文,让他们对全诗有一个大概把握。
接下来我重点对“擎雨盖”“傲霜枝”这两个词语进行了讲解,并找来一些图片,让他们明白为什么要将“荷叶”叫做“擎雨盖”,怎样的枝条叫“傲霜枝”。
通过观察图片,孩子们对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有了基本的认识。
不足之处:虽然孩子们对局部把握了,但由于教学上的不足,致使学生对全诗的把握不够,对于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也没有很好的理解。
古诗该如何进行教学,我想这是摆在我面前的一个难题,希望通过不断的学习,使自己在这方面有所提高!第三课时《夜书所见》【教学目标】1.认识“挑”1个生字,会写“送、挑”2个生字,正确认读多音字“挑”。
2.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感受诗中的秋意和诗情,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感受诗中的秋意和诗情,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夜书所见梧叶、儿童、挑促织、篱落、一灯明【课后反思】成功之处:中年级的古诗教学,要重视指导学生感受诗的内容,充分领悟诗人的情感,所以,不能单单逐句理解诗句的意思,而应引导学进行感悟。
在这首诗的教学中,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读懂诗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同时,在学习古诗中,让学生知道学习的方法、步骤。
课堂上,教师能够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去学这首古诗。
由于学生学习的目的明确,孩子们从学诗题、理解诗意到感悟诗情都很积极,教学过程进行得也较为顺利。
通过这节课,有几点需要说明:一是在语文教学中对孩子进行学习方法上的指导是必要的。
语文教学不光要传授孩子们语文知识,更要让孩子们掌握如何去获取这些知识。
二是在教学前,教师必须对教材充分钻研,正确把握教材内容,准确地设计教学中的提问,巧妙地引导学生学习。
不足之处:教师在教学中只扮演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学生能回答的,教师一定不能代为回答,一定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做教学的主人。
备课素材【教材分析】《山行》是诗人杜牧的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在这首诗中,杜牧以情驭景,敏捷、准确地捕捉足以体现自然美的形象,并把自己的情感融汇其中,使情感美与自然美水乳交融,情景互为一体。
《赠刘景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作于元佑五年(公元1090年),是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勉励诗。
此诗前半首说“荷尽菊残”仍要保持傲雪冰霜的气节,后半首通过“橙黄橘绿”来勉励朋友困难只是一时,乐观向上,切莫意志消沉。
抒发作者的广阔胸襟和对同处窘境中友人的劝勉和支持,托物言志,意境高远。
萧萧的秋风吹动梧桐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夜书所见》这首诗写羁旅乡思之情,但作者不写如何独栖孤馆、思念家乡,而着重于夜间小景。
【作者介绍】杜牧(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苏轼(1037-1101年),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字嗣宗,号靖逸,处州龙泉人。
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瓯),本姓李,后嗣于龙泉(今属浙江丽水)叶氏。
生卒年不详。
曾任朝廷小官。
其学出自叶适,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与真德秀交往甚密,与葛天民互相酬唱。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关于思念家乡的古诗词《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归家》唐·杜牧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杂诗》唐·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其他资料】唐宋八大家,又称唐宋古文八大家,是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散文家的合称。
其中,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三苏等四人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
他们先后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诗文发展的陈旧面貌焕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