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电压技术 第一章课件
高电压技术(第1章)
极化、电导和损耗:在外加电压相对较低(不超 过最大运行电压)时,电介质内部所发生的物理 过程。
这些过程发展比较缓慢、稳定,所以一直被 用来检测绝缘的状态。此外,这些过程对电介质 的绝缘性能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击穿:在外加电压相对较高(超过最大运行电压) 时,电介质可能会丧失其绝缘性能转变为导体, 即发生击穿现象。
离子式结构的固体电介质的体积电导则主要 由离子在热运动影响下脱离晶格移动所形成。
影响固体电介质体积电导的主要因素 电场强度
场强较低时,加在固体介质上的电压与流过 的电流服从欧姆定律。场强较高时,电流将随电 压的增高而迅速增大。
因固体介质发生碰撞游离的场强高,在发生 游离前阴极就能发射电子,形成电子电导,故流 过固体介质的电流不存在饱和区。 温度
荷。
二、电介质极化的概念和极化的种类
极化:无论何种结构的电介质,在没有外电场 作用时,其内部各个分子偶极矩的矢量和平均 来说为零,电介质整体上对外没有极性。
当外电场作用于电介质时,会在电介质沿 电场方向的两端形成等量异号电荷,就像偶极 子一样,对外呈现极性,这种现象称为电介质 的极化。
电介质极化的四种基本形式:
温度升高时,体积电导按指数规律增大。 杂质
杂质含量增大时,体积电导也会明显增大。
固体电介质的表面电导主要是由附着于介质表 面的水分和其他污物引起的。
固体电介质的表面电导与介质的特性有关:
亲水性介质,容易吸收水分,水分可以在其表 面形成连续水膜,如玻璃、陶瓷就属此类。
憎水性介质,不容易吸收水分,水分只能在其 表面形成不连续的水珠,不能形成连续水膜,如石 蜡、硅有机物就属此类。
电负性相等或相差不大的两个或多个原子相 互作用时,原子间则通过共用电子对结合成分子, 这种化学键就称为共价键。
高电压技术第一章-PPT课件
第一章 电介质的极化、电导和损耗
夹层式极化:使夹层电介质分界面上出现电 荷积聚的过程。由于夹层极化中有吸收电 荷,故夹层极化相当于增大了整个电介质 的等值电容。 夹层式极化的特点:极化过程缓慢;是非弹 性的;只有在直流电压下或低频电压作用下 ,极化才能呈现出来,有能量损耗。
第一章 电介质的极化、电导和损耗
第一章 电介质的极化、电导和损耗
第一章 电介质的 极化、 电导和损耗
• 要求
熟悉电介质在电场作用下的极化、电 导和损耗等物理现象,以及它们在工程上 的合理应用。
第一章 电介质的极化、电导和损耗
知识点 ● 电介质的极化、电导和损耗的概念 ● 各类电介质的极化、电导和损耗的特 点 ● 相对介电常数εr ● 电介质的等值电路 ● 介质损失角正切tanδ ● 电介质极化、电导和损耗在工程上的 意义
定义:无外电场时对外不显电性。外电场 作用下由于电子发生相对位移而发生极 化。 特点:极化过程时间极短,约10-14~10-15 s ;极化是弹性的,无能量损耗;与电源 频率、温度无关。
第一章 电介质的极化、电导和损耗
图1-2 离子式极化示意图
定义:发生于离子结构的电介质中。正常 对外不呈现极性,在外电场作用下正、 负离子偏移其平衡位置,使介质内正、 负离子的作用中心分离,介质对外呈现 极性。 特点:时间极短,约10-12~10-13s;极化是 弹性的,无能量损耗;极化程度与电源 频率无关,随温度升高而略有增加。
第一章 电介质的极化、电导和损耗
相对介电常数εr
它是表征电介质在电场作用下极化程度 的物理量
εr的值由电介质的材料 决定,并且与温度、频 率等因素有关。
第一章 电介质的极化、电导和损耗
第一章 电介质的极化、电导和损耗
高电压技术课件ppt
总结词
高电压技术经历了多个阶段,从最初的直流输 电到现代的特高压交流输电,其技术水平和应用范围 不断得到提升和拓展。未来,随着新能源、智能电网 等领域的快速发展,高电压技术将继续向更高电压等 级、更远距离输电、更高效节能等方向发展。同时,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高电压技术还将与其他领域的 技术进行交叉融合,产生更多的创新应用。
应急预案制定
制定详细的高电压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明确应急组织、救援程序 和救援措施。
应急演练和培训
定期进行应急演练和培训,提高工作人员应对高电压安全事故的能 力和意识。
及时救援和处理
一旦发生高电压安全事故,应迅速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进 行救援和处理,以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06 实践案例分析
高电压设备的绝缘测试与维护
绝缘测试
为了确保高电压设备的安全运行,必 须定期进行绝缘测试。常见的绝缘测 试方法包括耐压测试、介质损耗测试 、局部放电测试等。
维护与检修
高电压设备的运行过程中,应定期进 行维护和检修,及时发现和处理设备 存在的隐患和缺陷,保证设备的正常 运行。
高电压的电磁场与电磁屏蔽
高电压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
总结词
高电压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
详细描述
高电压技术在电力系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通过高压输电,可以大幅度提高输电效率,降低线损,减少能 源浪费。同时,高电压也是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能够有效地解决电力供需矛盾,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 稳定运行。
高电压技术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某地区高电压输电线路的设计与优化
总结词
考虑地理环境、气象条件、线路长度等 因素,采用先进的输电技术,优化设计 高电压输电线路。
VS
详细描述
高电压技术全套ppt课件
强电场——电场强度等于或大于放电起始场强或击穿 场强:
会出现:激励、电离导致放电、闪络、击穿等。
原子的激励
激励(激发)——原子在外界因素(电场、高温等) 的作用下,吸收外界能量使其内部能量增加,原子 核外的电子将从离原子核较近的轨道上跳到离原子 核较远的轨道上去的过程。
电离能(Wi)——使稳态原子或分子中结合最松弛 的那个电子电离出来所需要的最小能量。(电子伏
eV)
1eV=1V×1.6×10-19C=1.6×10-19J(焦耳)
1V电压
qe:电子的电荷(库伦)
注意 原子的电离过程产生带电粒子。
原子的激励与电离的关系
➢ 原子发生电离产生带电粒子的两种情况:
带电质点(电子、负离子或正离子)
一、带电质点的产生 二、带电质点的消失
一、带电质点的产生
带电质点的来源:游离 1.定义 游离:中性质点获得外界能量分解出带电质点的过程。 游离能(Wi) :使中性质点发生游离所需的能量。 2.游离的分类 (一)空间游离:碰撞游离、光游离、热游离。 (二)表面游离:热电子发射、二次发射、光发射、
1、电介质的分类
A:按介质形态分: ➢ 气体电介质 ➢ 液体电介质 ➢ 固体电介质
其中气体最常见。气体介质同其它介质相比,具有在 击穿后完全的绝缘自恢复特性(自恢复绝缘),故应用 十分广泛。
输电线路以气体 作为绝缘材料
变压器相间绝缘以 液体(固体)作为
绝缘材料
电缆是用 固体介质 作为绝缘
高压电气设备中的绝缘介质有气体、液体、固体以及其 它复合介质。由于气体绝缘介质不存在老化的问题,在击穿 后也有完全的绝缘自恢复特性,再加上其成本非常廉价,因 此气体成为了在实际应用中最常见的绝缘介质。
高电压技术课件1
作由无数个串联的,回路构成。在工频电压 作用下,线路的总容抗一般远大于导线的感 抗,因此线路各点的电压均高于线路首端电 压,而且愈往线路末端电压愈高。
U cos l jI Z sin l U 1 2 2 U2 cos l I1 j sin l I 2 Z
感应雷过电压 大气过电压 直击雷过电压 操作过电压即电磁 空载长线电容效应 暂态过程中的过电 压;一般持续时间 工频过电压不对称短路 在 0.ls(五个工频周 突然甩负荷 波)以内的过电压 暂时过电压 称为操作过电压。 线性谐振 过电压 谐振过电压 参数谐振 内部过电压 铁磁谐振 在电力系统内部,由于 间歇性弧光接地 断路器的操作或发生故 障,使系统参数发生变 合闸空载线路 操作过电压 化,引起电网电磁能量 切除空载线路 的转化或传递,在系统 中出现过电压,这种过 切除空载变压器 电压称为内部过电压。
500k空载线路合闸的线路首(1)和末端(2)电压变化实测曲线
一般而言,工频电压升高对 220kV 等级以下、线路不太 长的系统绝缘,没有威胁. 对超高压、远距离传输系统绝缘水平却有决定性作用.
12.1.1 超高压系统中工频电压升高的重要性
工频电压升高的数值是决定保护电器工作条件的主要依 据,例如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额定电压就是按照电网中工频 电压升高来确定的。同时,工频电压升高幅值越大,对断路 器并联电阻热容量的要求也越高,从而给制造低值并联电阻 带来困难。
第12章 暂时过电压
12.1 工频电压的升高
12.1.1 超高压系统中工频电压升高的重要性
12.1.2 工频电压升高的原因 12.1.3 工频电压升高的限制措施
《高电压技术一》PPT课件
2、在电场的作用下,电介质中出现的电气现象: 弱电场——电场强度比击穿场强小得多 如:极化、电导、介质损耗等。 强电场——电场强度等于或大于放电起始场 强或击穿场强: 如:放电、闪络、击穿等。
强电场下的放电、闪络、击穿等电气现象是 我们本篇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
3、几个基本概念
击穿:在电场的作用下,电介质由绝缘状态突变为 良导电状态的过程。 放电:特指气体绝缘的击穿过程。
电气设备中常用的气体介质 : 空气、压缩的高电气强度气体(如SF6) 纯净的、中性状态的气体是不导电的,只有气体中出现
了带电粒子(电子、正离子、负离子)后,才可能导电, 并在电场作用下发展成各种形式的气体放电现象。
辉光放 火花放电(雷闪)
电
大气压力下。
气压较低, 电源功率较小时, 电源功率很小时, 间隙间歇性击穿, 放电充满整个间隙。 放电通道细而明亮。
称为气体的电气强度,通常称之为平均击穿场强。
击穿场强是表征气体间隙绝缘性能的重要参数。
1、电介质的分类
按物质形态分:
➢气体电介质 ➢液体电介质 ➢固体电介质 其中气体最常见。气体介质同其它介质相比,具有在 击穿后完全的绝缘自恢复特性,故应用十分广泛。
按在电气设备中所处位置分:
外绝缘: 一般由气体介质(空气)和固体介质(绝缘子 )联合构成。 内绝缘: 一般由固体介质和液体介质联合构成。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一节 带电粒子的产生和消失
(2)电离的四种形式
• 电子要脱离原子核的束缚成为自由电子,则必须给予其能量。能量来源的不同 带电粒子产生的方式就不同。
• 因此,根据电子获得能量方式的不同,带电粒子产生的方式可分为以下几种 。
第一节 带电粒子的产生和消失
高电压技术(全套课件)PPT课件
精选PPT课件
6
第一篇 高电压绝缘及实验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电介质的极化、电导和损耗 气体放电的物理过程 气隙的电气强度 固体液体和组合绝缘的电气强度
精选PPT课件
7
第一章 电介质的极化、电导和损耗
第一节 电介质的极化 第二节 电介质的介电常数 第三节 电介质的电导 第四节 电介质中的能量损耗
1.电气设备的绝缘:
①绝缘试验(固、液、气体) ——在电场作用下的电气物
理性能和击穿的理论、规律。 ②高压试验——判断、监视绝
缘质量的主要试验方法。
2.电力系统的过电压:
③过电压及其防护——过电压
的成因与限制措施。
精选PPT课件
3
三.中国电力系统电压等级的划分0KV, 包括:10KV,35KV,110KV,220KV
精选PPT课件
10
§1.1 电介质的极化
定义:电介质在电场作用下产生的束缚电荷的弹 性位移和偶极子的转向位移现象,称为电 介质的极化。
效果:消弱外电场,使电介质的等值电容增大。 物理量:介电常数 类型:电子位移极化; 离子位移极化;
转向极化; 空间电荷极化。
精选PPT课件
11
一、 电子位移极化
E
精选PPT课件
8
§1. 电介质的极化、电导和损耗
电介质有气体、固体、液体三种形态,电
介质在电气设备中是作为绝缘材料使用的。一切电介质
在电场的作用下都会出现极化、电导和损耗等电气物理
现象。
电介质的电气特性分别用以下几个参数来
表示:即介电常数εr,电导率γ(或其倒数——电阻率
ρ),介质损耗角正切tgδ,击穿场强 E,它们分别反
映了电介质的极化、电导、损耗、抗电性能。
高电压技术,第一章精品课件
反映了带电质点自由运动的能力
1.1.1 带电粒子在气体中的运动
带电质点的迁移率
正离子
电子
负极
正极
E
迁移率
V μ=
E
1.1.1 带电粒子在气体中的运动
激励、电离和复合
原子核 基态电子 激励
复合
电离能
电离
1.1.1 带电粒子在气体中的运动
激励、电离和复合
气体 N2 O2 CO2 SF6 H2 H2O
热电子发射
1 2
mv2
≥Wt
E
正极Leabharlann .1.2 带电粒子的产生源于电极
强场发射
E
负极
电场阈值 108V / m
真空中、高压气体中、液体中、固体中
正极
负极
1.1.3 负离子的形成
1 2
mv2
< Wt
E
气体分子要有很高的电负性
正极
1.1.3 负离子的形成
电子亲和能
元素 F Cl Br I
电子亲合能(eV) 4.03 3.74 3.65 3.30
相关学术术语
平均自由行程 带电质点的迁移率 激励 电离 复合
1.1.1 带电粒子在气体中的运动
质点的平均自由行程
:一个带电质点在向前行进1cm距离内,发生碰撞 次数的倒数 。
1.1.1 带电粒子在气体中的运动
质点的平均自由行程
的性质
λ∝ T P
受温度和气压影响
电子的要比分子和离子的大得多
电负性值 4.0 3.0 2.8 2.5
1.1.4 带电质点的消失
扩散
hν
复合
负极
正极 中和
E
带电粒子消失的三条途径:复合、扩散和中和
高电压技术第一章课件.ppt
电子崩的二次电子
崩不断汇入初崩通
道的过程称为流注。
流注条件
• 流注的特点是电离强度很大和传播速度很快, 出现流注后,放电便获得独立继续发展的能 力,而不再依赖外界电离因子的作用,可见 这时出现流注的条件也就是自持放电的条件。
• 流注时初崩头部的空间电荷必须达到某一个临界 值。对均匀电场来说,自持放电条件为:
n
n0
e
dx
0
n n0ed
• 途中新增加的电子数或正离子数应为:
n na n0 n0 (ed 1)
• 将等号两侧乘以电子的电荷qe ,即得 电流关系式::
I I0ed I0 n0qe
一旦除去外界电离因子?
(三)自持放电与非自持放电
在I-U曲线的BC段 一旦去除外电离因素,
气隙中电流将消失。 外施电压小于U0时 的放电是 非自持放 电。
• 复合可能发生在电子和正离子之间,称 为电子复合,其结果是产生一个中性分 子;
• 复合也可能发生在正离子和负离子之间, 称为离子复合,其结果是产生两个中性 分子。
气体放电的基本理论
• 汤逊理论 • 流注理论 • 巴申定律
一 汤逊气体放电理论
1. 电子崩
• 电子崩的形成过程 • 碰撞电离和电子崩引起的电流 • 碰撞电离系数
一、带电粒子在气体中的运动
(一)自由行程长度
气体中存在电场时, 粒子进行 热运动和 沿电场定向运动
• 各种粒子在气体中运动时 不断地互相碰撞,任一粒 子在1cm的行程中所遭遇 的碰撞次数与气体分子的 半径和密度有关。
• 单位行程中的碰撞次数Z 的倒数λ
–即为该粒子的平均自由行 程长度。
二、带电粒子的产生
《高电第1章》课件
间接测量法
通过测量与高电压相关的其他 物理量,如电流、电容、电感 等,再换算出电压值。
分压器法
使用电阻分压器将高电压降低 到可测量的范围,再通过测量 电阻上的电压来推算出高电压 。
光学测量法
利用光学原理,如光电效应、 光纤传输等,实现高电压的非
接触测量。
高电压的试验设备与技术
高电压发生器
用于产生高电压的设备,根据不同需求选择 合适的类型和规格。
高电压传输的安全措施
为了确保高电压传输的安全,需要采取一系列安全措施,如保持安全距离、加强绝缘、安 装避雷设施等。这些措施可以有效降低高电压对周围环境和人员的影响。
高电压的绝缘材料与绝缘技术
高电压的绝缘材料
高电压的绝缘材料需要具备较高的电气强度和耐老化性能等特点。常用的绝缘材 料包括陶瓷、橡胶、塑料等。这些材料在高电压环境下能够保持较好的绝缘性能 ,是高电压设备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04
高电压技术涉及高电压的产生 、传输、控制和应用,具有高 能、高压、强电场等特点。
高电压的应用领域
应用领域 高电压技术在电力、能源、交通、国 防等领域有广泛应用,如高压输电、
雷电防护、脉冲功率等。
应用实例
1. 高压输电:通过高压输电线路将电 能从发电厂传输到负荷中心,减少能 量损失。
2. 雷电防护:利用高电压技术产生雷 电模拟信号,对电子设备进行测试和 保护。
指通过改变电场中的电荷分布来产生高电压,而电磁感应则是通过改变
磁场中的电流分布来产生高电压。
02
高电压产生装置
高电压产生装置通常包括静电发生器和变压器等设备。静电发生器通过
电荷分离原理产生高电压,而变压器则通过改变磁场中的电流分布来产
高电压技术(全套课件)
◆电子崩的形成(BC段电流剧增原因)
图1-5 均匀电场中的电子崩计算
电子碰撞电离系数α:代表一个电子沿电场方 向运动1cm的行程中所完成的碰撞电离次数 平均值。
dn ndx
dn dx
n
x
n n0e0 dx
n n0e x
n n0ed
n n n0 n0 (ed 1)
◆影响碰撞电离的因素
● 除了电力工业、电工制造业外,高电压技术 目前还广泛应用于大功率脉冲技术、激光 技术、核物理、等离子体物理、生态与环 境保护、生物学、医学、高压静电工业应 用等领域。
第一篇 电介质的电气强度
第一章 气体放电的基本物理过程
第一节 带电粒子的产生和消失 第二节电子崩 第三节 自持放电条件 第四节 起始电压与气压的关系 第五节 气体放电的流注理论 第六节 不均匀电场中的放电过程 第七节 放电时间和冲击电压下的气隙击穿 第八节 沿面放电和污闪事故
《高电压技术》
绪论
● 高电压技术主要研讨高电压(强电场)下的各种电气物理问题。 ● 高电压技术的发展始终与大功率远距离输电的需求密切相关。 ● 对于电力类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学会正确处理电力系统中过电压与绝 缘这一对矛盾。 ● 为了说明电力系统与高电压技术的密切关系, 以高压架空输电线路的设计为例,在图 0-1中 列出了种种与高电压技术直接相关的工程问题。
在大气压和常温下,电子在空气中的平均自由行程长度的数 量级为10-5cm 。
◆ 带电粒子的运动
● 带电粒子的迁移率:该粒子在单位场强(1V/m) 下沿电场方向的漂移速度。
k v E
电子的迁移率远大于离子的迁移率
● 扩散:在热运动的过程中,粒子会从浓度较大的 区域向浓度较小的区域运动,从而使其浓度分布均 匀化的物理过程。
高电压技术优秀课件.ppt
温度很敏感;金属中主要由外加电压决定,杂质、温度不是
主要因素
3.液体和固体电介质的γ与温度的关系:
B/ kT
Ae
温度↑ a.热运动加剧→离子迁移率↑→γ↑ b.介质分子或杂质热离解↑→γ↑
高电压技术优秀课件
4. 固体电介质的体积电阻和表面电阻 体积电阻-电介质内部绝缘状态的真实反映 表面电阻-受介质表面吸附的水分和污秽影响 水分起着特别重要作用。 亲水性介质(玻璃、陶瓷)表面电导大 憎水性介质(石蜡、四氟乙烯、聚苯乙烯)
目前常用的主要有变压器油、电容器油、电缆油 等矿物油
二. 液体电介质的击穿理论
电击穿:认为在电场作用下,阴极上由于强场发射或热发 射出来的电子产生碰撞电离形成电子崩,最后导致液体击 穿
高电压技术优秀课件
气泡击穿:认为液体分子由电子碰撞而产生气泡,或在电 场作用下因其它原因产生气泡,由气泡内的气体放 电, 产生电和热而引起液体击穿。
液体中气泡产生的原因: • 油中易挥发的成分; • 阴极的强场发射或热发射的电子电流加热液体介质,分解
出气体; • 溶解于油中的外来气体; • 由电场加速的电子碰撞液体分子,使液体分子解离产生气
体; 1. 电极上尖的或不规则的凸起物上的电晕放电引起液体气化
高电压技术优秀课件
表面电导小
高电压技术优秀课件
三.电介质的损耗(dielectric loss) 1. 介质损耗的含义
任何电介质在电场作用下都有能量损耗,包 括由电导引起的损耗和由某些极化过程引起的损 耗。电介质的能量损耗简称介质损耗。
高电压技术优秀课件
2. 电介质的三支路等值电路
i i1i2 i3
i1
i2
u C1
无 几乎没有
高电压技术PPT
第1部分 高电压绝缘及其试验 第1章 电介质在强电场下的特性
• 1.1 概述 • 本章讨论电介质在强电场下的特性,其中 主要是气体电介质的放电特性。气体,特 别是空气,是电力系统中最常见的用作绝 缘的介质。架空输电线路以及电气设备的
• • • • •
外部绝缘就是利用大气中的空气作为绝 缘的。 中性的气体分子是不导电的,因此各种气 体在正常情况下是良好的绝缘体。 上面所说的“破坏性放电”或“击穿”也 适用于液体或固体介质。 1.2 气体中带电粒子的产生和消失 电离有下列各种方式: 1)碰撞电离
绪 论
• 高电压技术作为电工技术中的一个独立学 科,是随着大功率远距离输电的发展而发 展的。 • 电气设备的绝缘在运行中可能受到下述各 类电压的作用: • a) 正常运行条件下的工频电压,这是设备 在运行中长期作用在其绝缘上的电压。
• • • •
b)暂时过电压 c)操作过电压 d)雷电过电压 高电压技术作为电工技术的一个分支,它 与电工及物理的基础理论,例如电介质理 论、电磁场理论、电路中的瞬变现象(过渡 过程)等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图1.16 棒-板空气间隙 的正极性操作冲击击穿 电压和波前时间的关系
击穿电压之间,一般可以引入某个操作冲 击系数把操作过电压折算成等效工频电压 来考虑。 • 为了模拟操作过电压需要规定一定的标准 波形。一种是和雷电冲击波类似的非周期 性指数衰减波,只是波前时间 T1和半峰值 时间T2长得多。
• 1.10 大 气 条 件 对 空 气 间 隙 击 穿 电 压 的 影响 • 空气间隙的击穿电压及绝缘子的闪络电压 和气压、温度、湿度等大气条件有关。在 不同大气条件下的击穿电压必须换算到一 定的参考大气条件下,才能进行比较。
• • • • • • •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高电压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有关高电压的几个著名试验•1752年6月:富兰克林&风筝•1895年11月:伦琴&X射线•1919年:E.卢瑟福&元素的人工转变(a射线轰击氮原子)1945年威克斯勒尔和麦克米伦,电子回旋加速器等•1931年:范德格拉夫起电机(1000万伏)直到20世纪初高电压技术才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科学分支。
当时的高电压技术,主要是为了解决高压输电中的绝缘问题。
因此,可以这样说高电压与绝缘技术是随着高电压远距离输电和高电压设备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一门电力科学技术。
高电压技术:电力系统中涉及过电压、耐压、绝缘等问题的技术。
如:▲雷击变电所、发电厂的过电压及防护措施▲绝缘材料的研制▲合闸分闸空载运行以及短路引起的过电压▲电气设备的耐压试验一、研究意义研究意义:如何将电能大容量、远距离、低损耗地输送,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经济效益,防止过电压,提高耐压水平,保持电网运行的安全可靠性。
二.研究内容:1. 提高绝缘能力电压等级提高,需要相应的高压电气设备,要对各类绝缘电介质的特性及其放电机理进行研究,其中气体放电机理是基础。
电介质理论研究——介质特性放电过程研究——放电机理高电压试验技术——高压产生、测量、检验,分预防性和破坏性2. 降低过电压雷击或操作→暂态过程→产生高电压→绝缘破坏→故障→防止破坏→恢复研究过电压的形成及防止措施高电压种类:大气过电压内部过电压——操作过电压,暂时过电压3. 绝缘配合使作用电压的数值、保护电器的特性和绝缘的电气特性之间相互协调以保证电气装置的可靠运行与高度经济性。
三.学习要求与电工及物理的基础理论,如电介质理论、电磁场理论、电路中的瞬变理论相关。
内容涉及面广,经验公式多,文字叙述多,试验数据、图表多,实践性强E 第一章 电介质的极化、电导和损耗§ 1 — 1 电介质的极化一、电介质简介定义:电介质是指.通常条件下导电性能极差的物质,云母、变压器油等都是介质. 电介质中正负电荷束缚得很紧,内部可自由移动的电荷极少,因此导电性能差。
电介质的作用:1、 使导体与其他不同电位导体隔离;2、 提供电容器储能条件;3、 改善高电电场中的电位梯度。
电介质在电场作用下主要发生哪几种物理现象?常用哪些参数表示其相应的性能?电介质在电场作用下主要发生下列4种现象:极化、电导、损耗和击穿。
常用相对介电系数r ε、电导率γ、介质损耗角正切δtg 和击穿电场强度j E ;分别表示其极化性能、导电性能、损耗性能和耐电性能。
二.电介质极化的基本类型1 .电子位移极化(原子,分子)2. 离子位移极化(离子结构的分子)3 .转向极化(偶极子)4.空间电荷极化(多层介质的夹层极化)1 .电子位移极化:定义: 就是在外电场的作用下,电介质粒子中电子与原子核之间产生相对位移而引起了感应电矩。
特点:(1)此种极化存在于一切电介质中(2)完全弹性,不引起能量损耗,正负电荷作用中心立即重合,整体恢复中性。
所以这种极化不产生能量损耗,不会使电介质发热 (3)是瞬时建立的(约10-14 ~10-15 s),即与外加电场的频率无关粒子半径);温度可改变介质密度,使介质的电子位移极化率随之变化。
图1-1 电子位移极化原理图2.离子位移极化:定义:固体化合物大多数属离子式结构,如云母、陶瓷等。
无外电场时,各个离子对的偶极矩互相抵消,平均偶极矩为零。
出现外电场后正、负离子将发生方向相反的偏移,使平均偶极矩不再为零,介质呈极化,这就是离子式极化或称离子位移极化特点:(1)该极化多存在于固态无机化合物中(2)电场消失,极化也消失,伴有微量的能量损耗可忽略(3)极化过程也非常快,(约10-13 s),所以与外加电场的频率无关(4)温度上升,极化程度增加,故εr 有正的温度系数。
3.转向极化:电介质 E电极U U图1-2 转向极化原理图定义:极性介质在外电场作用下,每个分子的固有偶极矩有转向与电场平行的趋势,受分子热运动的干扰,在某种程度上达到平衡,对外呈现宏观电矩。
特点:(1)存在于偶极电介质中,如:液体(水,乙醇),固体(纤维,涤纶)(2)极化过程需要较长的时间(约10-6 ~10-2s,f很高时→转向不充分(跟不上电场的变化)→极化率↓,即εr也会下降。
(3)偶极分子的转向需要消耗能量,故伴有能量损耗(电场能→热能)(4)与温度的关系过高或者过低时都会影响偶极子的极化。
1、低温时,分子间吸附力强,转向困难,转向极化对极化总体极化贡献小;升温时,可以改变这一情况;2、温度过高时,分子的热运动加强,干扰了分子定向排列,减弱了转向极化。
4.空间电荷极化(夹层极化)上述三种极化都是由于带电质点的弹性位移或转向而形成的定义:空间电荷极化是由自由电荷(通常为离子)在电场中的运动所形成的。
在不均匀电介质中或电介质中有晶格缺陷时,电场的作用使带电质点在电介质中移动,可能被晶格缺陷俘获或在两层电介质的界面上堆积,造成电荷在介质空间中新的分布,从而产生电矩。
实际意义:高压设备绝缘中往往采用不均匀介质材料或复合型电介质其本质可用夹层极化来说明。
现以两层电介质模型为例等效电路如右图:分析:(1)在合闸瞬间,电流流过电容,电阻相当于开路(2)经过一段时间达稳态后,电流流过R1、R2,电容相当于开路C1和C2分界面上堆积的电荷量为+4-1=+3图1-3 两层电介质等效电路结论:夹层的存在将会造成电荷在夹层界面上的堆积和等值电容的增大,这就是夹层极化效应。
特点:(1)极化过程很缓慢(1/几十秒~几分钟~几小时)夹层介质界面上电荷的积累通过介质电导G完成,高压绝缘介质电导G小所以极化慢。
只在低频下有意义。
(2)此种极化伴随着能量损耗(3)夹层极化效应:电荷堆积、等值电容增大。
§ 1 —2.电介质的介电常数一、介电常数的物理意义(又称为电容率)定义:同一电容中用某一介质为介电体,和真空中的电容的比值,表示该电解质在电场中存储静电能的相对能力。
真空中的介电常数:P E D +=0ε依次是表示为电位移矢量、真空中的介电常数、场强矢量、介质极化强度。
介质中则为:P E D r +=0εεεr 为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是一个没有量纲单位的数值。
相对介电常数εr =C/C0二、气体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气体介质的密度很小,其极化率也就很小。
εr ≈1。
变化规律为随温度的上述减小,压力的增大而增大。
三、液体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中性液体介质:相对介电常数不大,εr=1.8~2.8;如石油、苯、四氯化碳等。
极性液体介质:具有较大的介电常数εr=4~102,如果作为电容器的浸渍剂,可增大电容比。
缺点是转向极化导致介质在交变电场中能量损耗较大,故在高压绝缘中较少采用。
受频率和温度的影响比较大。
四、固体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分为中性固体介质和极性固体介质,中性固体介质,基本上只有电子位移极化和离子位移极化两种形式,其介电常数较小。
极性固体介质,由于分子具有极性,所以这类介质的介电常数与温度和频率的关系,类似于极性的液体介质 。
影响εr 的因素:极性介质的εr 受温度、频率影响较大频率影响:电场交变的频率过高,偶极子将来不及转动,打乱了分子定向排列,最严重的情况是使得转向极化对总体极化贡献为0。
温度影响:1)、低温时,分子间吸附力强,转向困难,转向极化对极化总体极化贡献小;升温时,可以改变这一情况;2)、温度过高时,分子的热运动加强,干扰了分子定向排列,减弱了转向极化。
图1-4 介电常数与频率关系曲线 图1-5 介电常数与温度关系曲线 3.εr 在工程实际上的意义(1)不同应用场合,对εr 大小的要求不同(2)在交流及冲击电压作用下,多层串联介质E与εr 成反比相对介电系数在工程上的意义事例:1、在电机、电气的结构中,由于不同绝缘材料的合用会影响到整个绝缘系统的电压分布,r ε小的绝缘材料承受较大电压,r ε大的绝缘材料承受的的电压较小。
因而在工程设计的时候,可选用适当的r ε的材料和结构,使各种电介质上的电压分布与其耐电强度相配合。
2、在电容器中,为了减小体积和重量,增大电容量,可选用r ε大的电介质,如氯化联苯5=r ε代替石油制成的电容器油2=r ε,在同样体积的情况下,可使得电容量增大。
而在电缆中,为了防止产生过大的电容电流,则需要选用较小的r ε的电介质。
3、电介质受潮或脏污后,其r ε将会增大,r ε对温度及频率的变化呈一定的规律,工程上利用这些规律来判断材料的受潮或脏污程度,从而决定是否投运。
§1-3电介质的电导电导:反映电介质导电强弱的物理量 。
任何电介质都不同程度地具有一定的导电性。
金属不是电介质,它的电导是由金属原子中的自由电子定向移动造成的。
按载流子的不同,电介质的电导可分为离子电导和电子电导两种,前者以离子为载流子,后者以自由电子为载流子。
在正常情况下,电介质的电导主要是离子电导,这是与金属电导的本质区别。
一、 气体电介质电导无电场时:由于因素产生一定量的电子和离子,但是出于平衡中。
有电场存在:Ⅰ:紫外线造成气体介质中保持500-1000对/cm3,这些离子在不断增强的电场的作用下,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定向移动中来。
(电子迁移率)Ⅱ:所有外因离子都参与到定向移动,电场增加,电流取向饱和,此时,电导还很小。
Ⅲ:当场强超过E2时,电流迅速增加,此时,电导变大,场强也随之增加。
Ⅳ:当场强超过E3时,气隙被击穿。
ε0ε气体介质的电导载流子是:电离出的自由电子、正离子、负离子二、液体电介质电导1、中性液体:由杂质离子和荷电粒子(电泳电导)的定向移动形成电导。
(注释:电泳电导,其载流子为带电的分子团,通常是乳化状态的胶体粒子或小水珠,它们吸附电荷后变成了带电粒子。
)2、极性液体:除了上面两种因素外,还有自身分子的分解,因此,其电导率较大。
3、影响因素与温度的关系:具有正的温度系数(注释:温度升高时,分子离解度增大、液体粘度减小,所以液体介质中的离子数增多、迁移率增大,可见其电导将随温度的上升而急剧增大。
)与电场强度关系:极纯净液体介质其电导与气体介质类似;工业用液体介质的电导随电场强度变化如图三、固体介质的电导具有中性分子的固体介质的电导主要是由杂质离子引起的,只有当温度较高时,中性分子本身才可能发生分解,产生自由离子,形成电导。
具有离子结构的固体介质的电导主要是由离子在热运动影响下脱离晶格而移动产生的,当然杂质在离子式结构的固体介质中也是造成电导的原因之一。
在相同温度下杂质离子更容易脱离原位而发生迁移了。
影响因素:温度、电场强度、杂质有关。
123J I§1-4电介质中的损耗一.定义在交流电压作用下,电介质中会产生电导电流和位移电流,电介质的部分电能将转变为热能,这部分能量损耗称为介质的损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