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设计史
中外设计史
![中外设计史](https://img.taocdn.com/s3/m/0595d685e53a580216fcfe88.png)
1玉器最早被我国先民用于原始宗教活动。
玉琮(cong)是中国古代世界观和通天行为的很好的象征物。
2我国彩陶分布广,主要分为半坡型、庙底沟型、马家窑型、半山型、马厂型。
3半坡型著名器物:“船形彩陶器”、“人面鱼纹盆”,庙底沟型有“蜥蜴纹彩陶瓶”、“人面彩陶瓶”;马家窑型著名器物有:“”舞蹈纹彩陶盆;马厂型:人形纹(蛙纹)最有特色。
4巢居被学术界认为是南方民族最早的建筑形式之一。
北方最早的居住是穴居。
5夏、商、周是玉文化核心观念形成的时期。
6西周时完善并记录了一套制度,严格按等级名分规定,使用不同的玉。
7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是迄今为止我们看到的最古老的成系统的文字。
8我国至晚在商代中期发明了瓷器。
9殷墟期为中国青铜史上第一个高峰期。
10青铜器第一个高峰期的特点是崇尚肃穆、雄浑凝重、富丽繁缛。
11大裘冕是王祀昊天上帝的礼服。
12儒家思想衍生出强调社会功能、政治功能和人性价值的设计哲学。
13墨家主张节用、实用的设计。
14《考工记》成书于春秋末年,是我国第一部手工业专著。
15山字纹镜堪称是战国铜镜的典范之作。
16青铜器设计的发展到东汉为尾声。
17秦瓦当的纹样中,常见的是风格独特的夔纹。
18西汉时代,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纹样最常见。
19砖的雕饰始于秦汉时期,唐代制砖工艺达到历史最高峰。
20汉代画像砖的题材基本可分为两类:一是画像类,包括历史传说、避邪瑞兽、神话故事,市井生活等;二是花纹类,有植物纹、云气纹等。
21西汉时期的服饰实物,以湖南长沙马王堆1号西汉墓出土的最为集中和完善。
22西汉时期主要纹样有云气纹、动物纹、花卉纹、几何纹、文字纹等。
23莲花尊主要见于齐、梁和北魏,早期多用于刻划;晚期用浅浮雕装饰。
24云冈石窟第十六至二十窟开凿最早,称“昙曜(tanyao)五窟”。
25莲花洞与古阳,宾阳洞并称北魏龙门三大窟。
26开始于南北朝时期“南青北白”瓷业布局,到唐代形成较为明显而固定的局面。
27陆羽形容越窑青瓷“类玉”、“类冰”,评价为唐代最完美的瓷器。
中外设计史总结报告范文(3篇)
![中外设计史总结报告范文(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5273f88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27.png)
第1篇一、引言设计,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贯穿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
中外设计史见证了人类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发展历程,展现了人类对美的追求和创造力的无限潜能。
本报告将对中外设计史进行总结,梳理设计史的发展脉络,探讨设计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和影响。
二、中外设计史发展概述1. 古代设计(1)中国设计中国古代设计源远流长,具有丰富的内涵。
从新石器时代彩陶、玉器,到夏商周青铜器、陶瓷,再到汉代的画像石、画像砖,中国古代设计在造型、纹饰、工艺等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2)外国设计外国古代设计同样具有悠久的历史。
从古埃及的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到古希腊的神庙、雕塑,再到古罗马的斗兽场、水渠,外国古代设计在建筑、雕塑、绘画等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2. 中世纪设计(1)中国设计中世纪的中国设计以佛教艺术和道教艺术为代表。
佛教艺术在雕塑、壁画、建筑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如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等。
道教艺术则主要体现在道观建筑和道教雕塑上。
(2)外国设计中世纪的外国设计以哥特式建筑和文艺复兴艺术为代表。
哥特式建筑以法国的巴黎圣母院、德国的科隆大教堂等为代表,强调垂直向上的空间感。
文艺复兴艺术则注重对人体比例的把握和人文主义的内涵。
3. 近现代设计(1)中国设计近现代的中国设计经历了从封建社会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再到新中国的转变。
在这一过程中,中国设计逐渐吸收了西方设计的精髓,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设计。
(2)外国设计近现代的外国设计经历了从工业革命到现代设计运动的转变。
在这一过程中,外国设计经历了从古典主义到现代主义再到后现代主义的演变。
三、中外设计史特点及影响1. 中国设计史特点(1)注重实用性中国古代设计强调实用性与美观性的统一,如陶瓷、漆器等。
(2)讲究象征意义中国古代设计注重寓意和象征,如玉器、青铜器等。
(3)传承与创新中国古代设计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2. 外国设计史特点(1)注重审美外国古代设计强调审美价值,如古希腊雕塑、罗马壁画等。
中外设计史——第二章(美索不达米亚)
![中外设计史——第二章(美索不达米亚)](https://img.taocdn.com/s3/m/0f975649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4087a55.png)
中外设计史
载有洪水故事的 《吉 尔伽美什》 史诗泥板 文献分 苏美尔 大英 博物馆
苏美尔 乌尔的塔工艺
• 前苏美尔时代
(欧贝德时代的母神造型、乌鲁克时期和那色时期)
• 苏美尔时代(前3000~前2000年)
(苏美尔的圆筒印章;苏美尔人的石工艺和雪花 石膏;苏美尔的金属、木工艺和综合材料制品)
阿卡德王国 萨尔贡一世青铜 像 尼尼微出土拉姆·辛 记功石碑 苏撒出土 卢浮宫
苏美尔 英杜格铜像 特勒—欧贝德出土 宁胡尔沙 格神庙陵之牛 头竖琴 青金石 镀金 贝壳镶嵌 大英博物馆
图源:《中外设计史》
中外设计史
霍尔萨巴德萨尔贡二世王宫 前的飞牛拉马苏 卢浮宫
七角星和饰带青铜碗 亚述帝 国尼姆鲁德出土 加美什雕像 霍 尔萨巴德出土 卢浮宫
亚述 方形面板加上中心挂 钉 大英博物馆
新巴比伦王国 伊斯塔尔门 柏 林帕尔加马博物馆藏
中外设计史
• 思考与练习
1.两河流域早期欧贝德时期的母神造型有什么文化意义? 2.苏美尔神话与艺术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 3.苏美尔—闪米特民族的成就对于世界历史的意义。
苏美尔 圣树与公山羊 军旗 大 英博物馆
苏美尔 乌尔 王陵米特各支的工艺
• 古巴比伦和喀西特
(古巴比伦、玛瑞和喀西特的石工艺,古巴比伦时代的金属工艺)
• 亚述人的工艺
(亚述的石工艺、亚述的金属和其他工艺)
中外设计史
欧贝德时期之哺乳母神 苏美尔 巴格达伊拉克国 立博物馆
乌鲁克的祭仪用水壶 苏美 尔那色期 石灰岩 巴格达 伊拉克国立博物馆
图源:《中外设计史》
中外设计史
苏美尔 青金石印章 前19 世纪 古巴比伦时期 大英 博物馆
苏美尔 狮头鹫鹫碑 前2550 ~ 2450年 泰罗出土 卢浮宫
中外设计史大全归纳
![中外设计史大全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3e8062b549649b6648d7476e.png)
设计史讲义摘要外国现代设计部分第一章英国工艺美术运动•背景: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经历了一个疯狂的发明时代,即导致整个封建体系向资本主义过渡的——“工业革命”。
以前以手工为主的生产方式基本被机器代替,个体经济形态向社会化的商品经济形态转变,现代设计的市场环境、文化环境得以产生(分工、利益之上、新技术及材料)。
•一、产生:1851年水晶宫博览会• 1851年,维多利亚女王和她的丈夫阿尔伯特公爵发起在伦敦举办世界上第一次工业产品博览会,本意为了检阅英国产业革命的成果,鼓励工业的发展,推动科学技术的成果。
•会上展出产品(包括手工业产品)一万多件,主要是英国的工业产品,外形相当粗陋,工匠们尝试用一些装饰来加以弥补,结果杂乱无章,更加令人不舒服。
•在这次博览会持怀疑的两位最有影响的人是拉斯金和莫里斯•约翰·拉斯金是当时著名的艺术评论家,他认为这次展览毫无可取之处,认为这些产品艺术低下,号召艺术家参及工艺设计。
•他猛烈抨击艺术家孤芳自赏、脱离大众的作风。
•拉斯金的论点:——艺术为人民大众——艺术及工业结合•二、莫里斯及英国工艺美术运动•被称为“现代设计之父”的莫里斯在参观水晶宫时只有十七岁,不愿看下去。
•他牛津大学毕业后准备从事建筑设计(在斯特里特事务所),但认识画家罗西提后,想投身绘画。
•一个偶然的事件,使他决心从事设计事业。
及朋友韦柏共同设计了自己的新婚房屋及装饰,之后组织设计事务所。
1861年,他单独建立了“莫里斯设计事务所”,从事室内用品的设计。
其主要设计原则仍是继承拉斯金的“艺术及技术统一”,以及“艺术家向自然学习”。
•莫里斯在大学学习过建筑,很迷恋哥特式华丽的建筑和装饰,所以他在设计上呈现两大特点:•一是崇尚哥特式风格;•二是主张从自然、特别是从植物的纹样中汲取素材及营养。
••同时,主张统一设计,由艺术家从事产品设计,只有手工才能创造美的产品。
•三、总结•成功及缺陷:•英国工艺美术运动提出“美术及技术结合”的原则,主张美术家从事产品设计,反对“纯艺术”等,在现代设计史上意义重大。
中外设计史大全归纳!!
![中外设计史大全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d0512c43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c0.png)
中外设计史大全归纳!!设计史是关于设计的发展历程和变革的研究,包括各个时期的设计风格、技术创新和思想变革等方面。
设计史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设计的本质和意义,并为今后的设计创作提供参考和启示。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重要的中外设计史事件和流派。
中式设计史中式设计延续了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风格,具有独特的审美特点。
古代中国的宫殿建筑、家具和绘画等都是中式设计的典型代表。
宋代的“四绝”、元明清时期的明式家具和清式宫廷建筑等都成为了中式设计的经典之作。
中式设计注重平衡、和谐和秩序,追求“雅致”和“典雅”的审美趣味。
欧洲设计史欧洲是设计史上一个重要的地区,出现了许多具有深远影响的设计流派和风格。
文艺复兴时期(14世纪至17世纪)的意大利重新发现了古希腊和古罗马的艺术,提倡人文主义和人的尺寸比例,艺术家们追求真实和理性。
巴洛克时期(17世纪至18世纪)强调奢华、繁复和感性,推崇装饰和动态。
古典主义时期(18世纪至19世纪)追求对称、规则和线性,受到古代希腊和罗马艺术的影响。
装饰艺术时期(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强调优雅、曲线和植物图案,受到日本浮世绘艺术的影响。
现代主义时期(20世纪初至中期)追求功能、简洁和科技感,提倡“形式追随功能”和新材料的应用。
美国设计史美国的设计史主要集中在20世纪。
在20世纪上半叶,美国经历了一个工业化的时代,设计元素开始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装饰艺术时期的欧洲设计风格也在美国得到了广泛应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美国的设计逐渐走向了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
二战后,美国成为了世界设计的中心,许多新的设计流派和风格在这个时期诞生。
例如,波普艺术运动强调大众文化和商业图像的艺术化,美学动力学派关注人的感知和心理学对设计的影响,而后现代主义则对传统设计的规则和规范进行挑战。
亚洲设计史亚洲的设计史也有着丰富多样的特点和流派。
日本的设计史不仅受到传统的日本艺术和文化的影响,也受到了西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产生了独特的“和”的审美观念。
中外设计史
![中外设计史](https://img.taocdn.com/s3/m/453375fc0242a8956bece421.png)
1、青铜时代:是由丹麦考古学家G·J·汤姆森首先提出来的人类物质进化史上的分期概念。
世界所有的古老文明都经历了石器时代、铜石并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
青铜时代在社会进程上有大致对应于奴隶社会阶段。
这个阶段,世界各地都相继发现和使用青铜,而中国的先民在青铜时代创造了独步世界的青铜文化。
青铜器在中国先民夏商周这个时期的生活和精神体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故我过这个时期可谓是典型的“青铜时代”。
青铜器第一个高峰:夏商周。
特点:崇高肃穆、雄浑凝重、富丽繁缛。
青铜器第二个高峰:春秋中到战国中。
设计特点:自由多变、开放张扬、复杂细腻、丰富多彩、功能使用。
“藏礼于器”(青铜器设计与礼制文相关。
形成的特点):①象物。
这说明了早期青铜艺术的精神内涵。
从其用途来看,这“象物”不完全是模仿自然物,而是具有图腾的特点,但也不是与自然的直接观察无关,而是包含了人类艺术起源之模仿自然的认识和审美活动。
②纹样狰狞。
商代青铜艺术鼎盛期最引人注目的是饕餮纹一类的装饰。
以神话动物纹作为装饰,一般称为怪兽。
纹样应该是某种神圣的符号,应该是统治阶段的象征。
统治阶段在礼仪活动中要达到的正是强制、震慑、迷信、恐吓的目的。
③繁缛富丽,系统严谨。
装饰纹样的形成和传承都具有制度化的程序,十分庄重严肃,温养不会轻易变化,而设计者装饰设计的热情表现在风格的日益繁缛富丽上,盛期青铜器胎极厚,通体满饰,三层花,恰当传达出崇高肃穆、雄浑凝重的精神格调。
没有古代青铜器,就不可能有商周以来文质彬彬的贵族等级体制和先秦时代特色独具权力表达系统。
反过来,没有商周的礼治,就不可能由我国青铜器设计的独特面貌和巨大成就。
2、“明式”家具设计(艺术风格):“明式”家具的材质有花梨木、紫檀木、红木、铁力木、杞梓木等优质硬木。
“明式”家具的造型设计艺术勇创新制。
特点:①、材料美②、结构美③、工艺美④、意匠美。
“明式”家具艺术风格可以用“简、厚、精、雅”来概括。
中外设计史复习资料
![中外设计史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c28610c34431b90d6d85c76a.png)
第一篇外国艺术设计史第一章手工业时代的设计史前社会—1750年• 艺术设计的萌芽• 在距今300万年前,地球上已经出现了能够制造工具的人类,人类有意识的制造工具就揭开了设计史的序章.• 以打制石器为代表的最早造物活动• 人类由于能够制造工具而成为真正的人.石器时代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一个时代.石器时代又可分为:旧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 旧石器制作工艺和造型观念的发展• 在长达百万年以上的旧石器时代里,人们在日复一日的长期的打制石器的过程中提高了技艺,使制作出的石器的器形越来越规整,加工越来越精细,造型越来越多和复杂,打制石器的发展过程也是旧石器时代人们的审美观念孕生的过程• 在早期的骨器上出现的磨制的痕迹表示着一种崭新的磨制工艺的开始,磨制工艺使器物变的光洁润滑,增强了美感。
人类逐渐掌握了锯、切、削、磨、钻孔等技术,能制作骨针、鱼叉、骨刀和鱼铲等。
• 另外,钻孔技术和火的使用也使人类的生活质量大大提高。
在这一系列的生产手段极大地拓宽了造物的构成观念,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人类初步的审美意识,在制作产品时体现出对实用和美的双重追求。
• 新石器时代的开始• 距今1万年左右,人类迎来了崭新的—新石器时代。
• 主要的标志特征:一是磨光的石器被人们广泛的使用;二是打制和使用陶器;三是农业和家蓄饲养业的出现。
此外,纺织品的设计也是新石器时代值得夸耀的设计。
• 新石器时代开启了人类文明的新篇章,也孕育出早期设计文化的繁荣气象。
第二章西方古代国家的艺术设计第三章古代埃及的设计艺术第四章• 从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形成统一国家起,到公元前525年被波斯帝国征服止,期间大约延续了2500年之久,这段历史就是古埃及的王朝时代。
可谓“尼罗河的恩赐”第五章第六章在西方艺术史上,希腊、罗马时期可以说是第一个艺术的黄金时代,不论雕刻、建筑,还是诗歌、戏曲都达到了全面的繁荣,其影响可以一直延续到文艺复兴时期及更长远的时代。
耿明松《中外设计史》重点知识梳理
![耿明松《中外设计史》重点知识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b321eae7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0c.png)
耿明松《中外设计史》重点知识梳理
《中外设计史》是耿明松教授在从事中外设计史论教学与研究近20年的经验积累基础上完成的。
内容包括古今中外设计历史的所有部分,尤其强调对设计实践具有参照意义的西方现当代部分,且涵盖了艺术设计的各个门类。
在叙述脉络上,本书把设计史分为手工时代和工业时代,前者以中国和外国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设计时期为线索,后者以现代设计前期探索(包括英国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装饰艺术运动等)、现代主义设计、20世纪60年代现代主义之外的艺术设计以及后现代艺术设计等主要设计风格的发展为线索。
在写作方式上,本书以各时期的代表作品为重点,并从经典作品的设计方法、设计美学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和点评,以期为读者带来切实的设计引导和参考。
书中的目录如下:
上编手工时代的艺术设计
第一章中国部分
第二章外国部分
下编工业时代的现代设计
第一章现代设计的开端—英国工艺美术运动时期的设计
第二章现代设计的初级阶段—新艺术运动时期的设计
第三章现代设计的新方式—装饰艺术运动时期的设计
第四章 20世纪前期中国的艺术设计
第五章现代主义设计的发展
第六章 1949年以来中国现代设计的发展
第七章 20世纪60年代现代主义之外的其他设计
第八章后现代艺术设计。
中外设计史知识点归纳
![中外设计史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61a5c621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27.png)
中外设计史知识点归纳一、中国设计史1. 古代设计(1)原始时期:陶器、玉器的设计,展现了人类对自然界的观察与模仿。
(2)夏商周时期:青铜器设计达到高峰,如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体现了精湛的铸造技艺。
(3)春秋战国时期:漆器、丝织品设计日益成熟,图案丰富多样,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4)秦汉时期:瓷器设计迅速发展,如秦砖汉瓦、画像石等,展现了大一统国家的风貌。
2. 中古设计(1)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艺术对设计产生影响,石窟、壁画等设计具有浓厚宗教色彩。
(2)隋唐时期:瓷器设计进入黄金时期,如唐三彩、越窑青瓷等,造型优美,色泽鲜艳。
(3)宋元时期:家具、建筑、园林设计取得显著成就,如宋代家具简约实用,元代园林注重自然和谐。
3. 近现代设计(1)明清时期:瓷器、家具、建筑等领域的设计达到极致,如明式家具、故宫建筑群等。
(2)近现代:西方设计理念传入,我国设计开始融合中西文化,如海派家具、月份牌广告等。
二、外国设计史1. 古代设计(1)古埃及:金字塔、神庙、法老陵墓等建筑设计,展现了对永恒的追求。
(2)古希腊:帕台农神庙、雕塑等设计,强调人体美和比例关系。
(3)古罗马:输水道、竞技场、公共浴室等建筑设计,注重实用与美观的结合。
2. 中世纪设计(1)拜占庭时期:圣索菲亚大教堂等建筑设计,融合了东西方艺术风格。
(2)哥特时期:巴黎圣母院、科隆大教堂等建筑设计,强调垂直线条和光影效果。
3. 文艺复兴时期(1)意大利: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艺术家参与设计,强调人文主义精神。
(2)法国:卢浮宫、凡尔赛宫等建筑设计,体现宫廷奢华风格。
4. 近现代设计(1)工业革命:建筑设计出现新材料、新结构,如水晶宫、埃菲尔铁塔等。
(2)现代主义:包豪斯学派兴起,强调功能主义和简约风格。
(3)后现代主义:设计回归历史、地域特色,如罗伯特·文丘里的建筑设计。
中外设计史知识点归纳三、中国设计史(续)4. 当代设计(1)改革开放初期:中国设计开始与国际接轨,广告设计、服装设计等领域迅速发展。
中外设计史
![中外设计史](https://img.taocdn.com/s3/m/d266f79d65ce05087632134c.png)
Page 28
(1)魏玛时期(1919年—1925年4月):艰难的 创业时期。
1919年4月,德国包豪斯设计学校在魏玛开学,35岁的沃尔特·格罗佩斯
(Walter Gropius)担任校长。学校地址就在亨利·凡·德·威尔德1902年建立 的魏玛市立工艺学校原址,并接收了原来的资产和部分教师,从此开始了包豪斯
艰难而辉煌的发展里程。
包豪斯成立之初,在格罗佩斯主持下,欧洲一些最激进的艺术家来到包豪斯 任教,使当时流行的艺术思潮,特别是表现主义对包豪斯的早期理论产生了重要
影响。
Page 29
Page 30
1923年夏季包豪斯学院举办了第一次展 览会“艺术与设计的新统一”,展示了 办学短短四年来取得的可喜成绩。许多 展品以其新颖独特的造型、优良的材质 和巧妙的技术及颇具标准化设计特征, 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并引来了50余家 来自欧洲各国的工厂、商店前来订购产 品。
穆特修斯在深入了解英国等欧洲国家和德国设计现状的基础上,明确地指出,当今的机 器制品是“按照时代的经济性质制造出来的”,那就只有尊重这一现实,才能找到新的语言 风格,他第一次明确提出“机器风格’,那是一种“由实用性和简洁性而来的干干净净的优 美和雅致”,至此,我们可以看到,一种完全不同于艺术与手工艺运动时代的新时代的审美 观脱颖而出,工业时代所特有的理性主义的新设计理念开始出现在历史的地平线上。
Page 18
在1908年工业联盟第一届年会上提出宣言:
(1)提倡艺术、工业、手工艺结合 (2)主张通过教育、宣传,努力把各个不同项目的设计综合在一起,完善
艺术、工业设计和手工艺。 (3)强调走非官方的路线,避免政治对设计的干扰 (4)大力宣传和主张功能主义和承认现代工业 (5)坚决反对任何装饰 (6)主张标准化的批量化
中外设计史知识点总结
![中外设计史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48a93e6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97.png)
中外设计史知识点总结设计史是研究人类设计活动和设计成果的历史发展的学科。
它涵盖了从古代文明至今的各个时期的设计风格、技术和思想。
本文将以中外设计史为主题,总结其中的重要知识点。
一、古代设计史1. 古埃及设计:古埃及的设计以金字塔和法老陵墓为代表,独特的几何形状和装饰纹样是其特点。
2. 古希腊设计:古希腊的设计注重对称和比例,建筑中的柱子和雕塑中的裸体形象是其标志性特征。
3. 古罗马设计:古罗马的设计借鉴了希腊的元素,强调实用性和工程技术。
拱门和穹顶的运用是其重要贡献。
二、中世纪设计史1. 拜占庭设计:拜占庭的设计风格充满了宗教意味,建筑中的圆顶和镶嵌细节是其特点。
2. 罗曼式设计:罗曼式的设计注重宏伟和庄重,建筑中的半圆拱门和厚重的墙壁是其特色。
3. 哥特式设计:哥特式的设计追求高大而开放的空间,建筑中的尖拱门和飞扶壁是其独特之处。
三、文艺复兴设计史1. 文艺复兴设计:文艺复兴时期的设计强调对古代希腊和罗马的研究,追求对称和比例的完美。
2. 巴洛克设计:巴洛克的设计风格充满了装饰和繁复的细节,建筑中的曲线和雕塑是其特征。
3. 洛可可设计:洛可可的设计注重柔和的曲线和精致的装饰,建筑和家具中的曲线形态是其特点。
四、现代设计史1. 工艺美术运动:工艺美术运动强调手工艺和原创设计,反对工业化的机械生产。
2. 包豪斯设计:包豪斯设计追求功能性和简洁性,注重材料的真实性和构造的透明性。
3. 极简主义设计:极简主义设计强调简洁、纯粹和功能性,减少不必要的装饰和材料。
五、当代设计史1. 后现代设计:后现代设计打破传统的规则和束缚,注重个性和表达,追求多样性和变化性。
2. 生态设计:生态设计注重可持续性和环保,追求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设计理念。
3. 数字设计:数字设计利用计算机和虚拟技术进行创作,拓展了设计的可能性和表现形式。
通过对中外设计史的总结,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时期和文化背景对设计的影响和演变。
设计不仅仅是美的追求,还承载着社会、文化和科技的变革。
耿明松中外设计史教案
![耿明松中外设计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a349201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db.png)
耿明松中外设计史教案课程名称:中外设计史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设计史的发展脉络,包括中外设计史的重要阶段和代表性作品。
2. 理解耿明松在设计史中的重要贡献,以及其在中外设计史中的地位和影响。
3. 培养学生对设计史的兴趣,激发学生对设计历史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耿明松对中外设计史的贡献及其代表作品。
难点:设计史的复杂发展脉络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设计特点。
教学内容:一、中外设计史的概述1. 发展脉络:古代设计、文艺复兴时期的设计革新、现代设计的多样化发展等。
2. 代表作品:中外各时期设计的代表性作品。
二、耿明松在中外设计史中的地位和影响1. 耿明松在设计史中的贡献及其代表性作品。
2. 耿明松的设计理念和创新方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介绍中外设计史的发展脉络和代表作品。
2. 讨论学生对设计史的理解和认识,引导学生思考设计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意义。
第二课时:1. 介绍耿明松在中外设计史中的地位和影响,重点介绍其代表性作品和设计理念。
2. 分组讨论耿明松设计作品的特点和创新之处,并展示给全班。
教学方法:1.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生动形象地展示中外设计史的发展和耿明松的作品。
2.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激发他们对设计史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3. 分组展示法:通过小组展示,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他们对设计作品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教学评价:1. 课堂测验:对学生对中外设计史和耿明松的掌握情况进行测试。
2. 设计作品评价:要求学生对耿明松的设计作品进行评价,展现他们对设计的独特见解。
教学反思:要继续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中外设计史的浓厚兴趣,提高他们的综合分析和创新能力。
耿明松《中外设计史》重点知识梳理
![耿明松《中外设计史》重点知识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eaa7c908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4e.png)
耿明松《中外设计史》重点知识梳理《中外设计史》,这可是一门充满魅力和智慧的学问呢!就像一座藏着无数珍宝的大山,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去挖掘。
耿明松老师的《中外设计史》,那可真是知识的宝库。
先来说说古代的设计,咱们中国古代的那些精美的青铜器,造型独特,纹饰华丽,难道不像是一位位盛装出席盛宴的贵族吗?那威严的鼎,庄重的尊,无不展现着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和非凡智慧。
外国古代的设计也毫不逊色呀!古希腊的建筑,那优美的比例和精致的柱式,难道不像一个个优雅的舞者在舞台上尽情展现着自己的风姿吗?还有古埃及的金字塔,那巨大而神秘的存在,难道不是人类对未知和永恒的执着追求的见证吗?再看看近代的设计,工业革命的浪潮席卷而来,机器生产改变了一切。
那时候的设计,就像是在传统与创新之间挣扎的孩子,一方面要继承传统的精华,另一方面又要勇敢地拥抱新技术、新材料。
比如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追求自然与美,反对工业化的粗糙,这不就像是在喧嚣的世界中寻找一片宁静的绿洲吗?现代设计更是精彩纷呈啦!包豪斯的出现,简直就是设计界的一场革命。
它倡导的形式追随功能,简洁实用的设计理念,就如同给设计领域带来了一股清新的风,吹散了繁琐和浮华。
说到当代设计,那更是多元化、个性化。
从简约的北欧风格到奢华的意大利设计,从充满科技感的电子产品设计到注重环保的可持续设计,这不就像是一个五彩斑斓的大花园,每一朵花都绽放着自己独特的魅力吗?在耿明松老师的这本书里,设计风格的演变就像一部精彩的电影,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独特的画面和情节。
而那些著名的设计师,他们就像是导演,用自己的才华和创意引领着潮流。
咱们学习这门课,可不能死记硬背哟!要像品味一杯美酒一样,慢慢去感受其中的韵味。
要学会欣赏不同时代的美,理解设计背后的文化和社会背景。
总之,耿明松老师的《中外设计史》就像是一本精彩的故事书,等待着我们去细细品读,去发现其中的奥秘和乐趣。
只要我们用心去探索,一定会收获满满的知识和灵感!。
[笔记]中外设计史
![[笔记]中外设计史](https://img.taocdn.com/s3/m/f9cd7560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66.png)
第一章创造魅力---中国设计艺术的起源1.旧石器时代始于300万年前,以打制石器为特征(马家窑,石磨、石盘)。
新石器时代以磨制石器为特征(裴李岗文化遗址)2.通天的玉器最早见于新石器时代早期,红山文化、良渚文化是主要代表。
良渚文化的玉琮是中国古代世界观和通天行为的很好的象征物。
(红山文化玉龙,良渚文化玉琮)3.陶器是新石器时代文明的标志。
4.彩陶:是指绘有黑色、红色的装饰的红褐色或棕黄色的陶器,最早在河南的渑池仰韶村发现,用手捏制。
图案色烧后形成,红色是赤铁矿颜料,黑色是锰化物颜料。
5.彩陶的类型:半坡型:早期红陶为主,晚期黑陶为主,纹饰以鱼纹最为典型,代表作品“人面鱼纹盆”“船形彩陶器”庙底沟型:代表作品“蜥蜴纹彩陶瓶”“人面彩陶瓶”马家窑:5000年前,分布于甘肃、临洮,以“舞蹈纹彩陶瓶”为代表作品半山型马厂型:4000年前,发现于青海乐都县。
人形纹(蛙纹)最有特色,整体陶衣,并用色衬手法,在器胎上先用黄褐色衬地,再绘黑色图案加强对比。
6.干燥的北方以穴居为主(西安半坡母系氏族部落遗址)巢居,具有安全、防范、干燥的特点,以南方为主(浙江余姚河姆渡的干栏式建筑)第二章藏礼于器—夏商周礼制性设计艺术1.陶文:大沽口文化陶樽上的图形文字、河南龙山文化陶器上的刻画文字,是目前所知的最原始的汉字,称为陶文。
2.甲骨文: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是迄今为止我们看到的最古老的成系统的文字。
3.我国至晚在商代中期发明了瓷器。
4.(名词解释)青铜:是世界冶金铸造史上最早的合金。
红铜中加入锡、铅,成为一种新的合金,这种合金经历了几千年的化学反应,其表面出现一层青灰色的锈,今人称之为“青铜”5.青铜器的类型:青铜礼器/兵器/工具/农具。
6.中国古代青铜器的铸造方法有:块范法、失蜡法,此外还有分铸法、焊接法等7.商代时期分二里岗时期和殷墟期,代表纹饰饕餮纹,这一时期青铜器的特点为:胎厚,通体满花,三层花,形式繁缛富丽。
中外设计史大全归纳精品
![中外设计史大全归纳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ff43ba47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c8.png)
中外设计史大全归纳精品设计史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录了设计领域的发展历程和创新成果。
无论是中外设计史,都有许多值得称道的经典作品和杰出设计师的贡献。
本文将通过全面归纳,呈现中外设计史的精品,展示出设计领域的多样性和创意潜力。
一、古代设计史古代设计史见证了人类创造力的早期发展。
早在古埃及时期,人们就开始运用装饰图案和象征性符号,为建筑、工艺品和纺织品赋予美感。
埃及金字塔作为古代设计的杰作,不仅在形式上体现了几何学的原理,还展示了统一而和谐的整体效果。
而中国古代设计史中,以青铜器为代表的历史遗存成为了独特的文化符号。
青铜器的设计凝聚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瑰丽的纹饰和精湛的工艺传承至今,成为国人民族自豪的象征。
二、现代设计史现代设计史涵盖了从18世纪的工业革命到现代科技时代的发展。
工业革命为设计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
比如,英国工程师乔治·斯蒂芬逊发明了蒸汽机车,开启了铁路时代,也促进了交通设计的快速发展。
与此同时,包豪斯学派成为现代设计的重要代表。
德国包豪斯学派注重功能性和简约性,强调形式与功能的统一。
包豪斯的成果不仅仅局限于家居设计,还在平面设计、工业设计等多个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
三、国际设计史国际设计史是指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同时发展的设计潮流和风格。
其中,意大利设计史备受瞩目。
意大利工业设计以奢华和精细著称,意大利造就了许多家居、时尚、汽车等设计领域的顶尖品牌。
比如,费拉里、阿尔法罗密欧等汽车品牌在设计上融入了艺术和美学的元素,成为了代表意大利设计的经典之作。
此外,日本设计史也不可忽视。
日本传统的和风美学与现代设计的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日本设计风格。
从传统的和服到现代的电子产品,日本设计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四、中国设计史中国设计史自古以来就有着灿烂的文化底蕴。
宋代的瓷器、明清时期的家具、20世纪以来的建筑等,都展现了中国设计师的创造力和智慧。
在当代中国,设计行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中外设计史的教学大纲
![中外设计史的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02a1812d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a660e74.png)
中外设计史的教学大纲中外设计史的教学大纲设计作为一门学科,不仅仅是技术的应用,更是一种艺术的表达和文化的传承。
中外设计史的教学大纲,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设计发展的历史脉络,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为他们成为优秀的设计师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古代设计史古代设计史是设计发展的起点,它涵盖了古代各个文明的设计成就。
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我们将重点介绍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等文明的设计特点和艺术风格。
学生将通过学习古代设计史,了解古代文明的审美观念和设计理念,同时也能够从中汲取灵感,将古代的设计元素融入到现代设计中。
二、近代设计史近代设计史是设计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它标志着设计从手工艺阶段进入了工业化阶段。
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我们将重点介绍工业革命时期的设计变革和现代设计的兴起。
学生将通过学习近代设计史,了解工业化对设计带来的影响,学习到现代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当代设计史当代设计史是设计发展的最新阶段,它与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影响密切相关。
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我们将重点介绍当代设计的多样性和跨文化交流的影响。
学生将通过学习当代设计史,了解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设计风格和特点,学习到如何将当代的设计趋势与自身的文化背景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文化包容性。
四、设计思维与实践设计思维是设计教育的核心,它强调以人为本、注重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我们将引导学生学习和运用设计思维的方法和工具,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我们还将组织学生进行实践项目,让他们将所学的设计理论应用到实际中去,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五、设计伦理与社会责任设计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个体的需求,更是为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我们将引导学生思考设计的伦理和社会责任,培养他们的社会意识和责任感。
学生将学习到设计对环境、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学习到如何设计出更加可持续和有益于社会的作品。
《中外设计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外设计史》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08ca167d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97.png)
《中外设计史》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信息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训练,学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1.了解艺术设计发生的种类、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
2.了解中外设计的发展特征。
3.以中外各个历史时期的设计现象为媒介,探究中外设计形成的文化背景、历史必然以及意义。
4.能运用所学的设计理论知识,总结设计创作的基本规律,关注设计研究的常见问题。
5.能运用所学的设计基本理论与知识,掌握创意与创新思维能力,胜任设计师工作。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
三、教学内容与预期学习成效
四、成绩评定及考核方式
五、课程建议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建议教材
李砚祖张夫也《中外设计简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12年版.2.主要参考书2.主要参考书
(1)夏燕靖《中国艺术设计史》辽宁美术出版社,2001年版.
(2)邬烈炎,袁熙旸《外国艺术设计史》辽宁美术出版社,2001年版.
(3)朱和平《中国设计艺术史纲》湖南美术出版社,2003年版.
(4)朱铭,荆雷《设计史》山东美术出版社,1990年版.。
中外设计史
![中外设计史](https://img.taocdn.com/s3/m/399e7f735acfa1c7aa00ccd9.png)
一.工艺美术运动1.“工艺美术运动”起源于英国,代表一种社会行为,怀着改造社会的理想主义思想;2.它不是一种特定的风格,而是多种风格并存;3.主张美术家从事设计,反对“纯艺术”;提倡美与技术结合,忠于材料,创造朴素而适用的作品;4.美国设计师深受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影响,设计不复杂,装饰性较弱;5.美国:盖斯塔维:在纽约建立自己工作室,出版极具影响力杂志《工匠》,提倡简单、实用的风格,朴素的家具设计使人想起拓荒时期的家具风格;6.美国:赖特:建筑设计大师,综合运用东西方影响,具备利用纯天然材料的技巧,建筑与环境和谐统一;代表作有《流水别墅》、《古根海姆博物馆》。
二.新古典主义1.“新古典主义”是一种艺术风格,指18世纪末至19世纪欧洲流行的一种艺术风格,追求崇高、庄重、简洁、典雅、节制的品质,以及“高贵的纯朴和壮穆的宏伟”,带有复古意趣;2.背景:18世纪前的欧洲,巴洛克和洛可可风格盛行一时,其繁琐的装饰与贵金属的镶嵌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厌恶,罗马庞贝遗址被发掘,在欧洲引起了研究古典艺术的热潮;3.建筑:追求建筑物体形的单纯、独立和完整,细节的朴实,形式的符合结构逻辑,并且减少纯装饰性的构件,显示了人们对于理性的向往;4.家具:擅长于设计朴素、实用的形式,是现代家具设计的先声。
三.新艺术运动1.“新艺术运动”一种艺术风格,涵盖时间大约从1880年到1910年,是欧洲展开的一场装饰艺术运动,比利时和法国是发源地。
在意大利叫“自由风格”;在德国叫“青春风格”;在法国叫“新艺术运动”;在奥地利叫“轰动风格”;在西班牙叫“现代风格”。
新艺术运动是一种过渡的风格,是从传统主义向现代主义转变的中介环节2.产生的动机:一是与历史主义决裂,打破旧传统;二是与自然主义划清界限,反对生搬硬套的模仿;3.涉及建筑、家具、室内装潢、日用品、服装、书籍装帧、插图、海报等,进行全面设计,力求创造一种新的时代风格。
4.主张从自然界吸取灵感,采用各种动植物纹样作为装饰题材,多以象征有机形态的抽象曲线作为装饰纹样,呈现出曲线错综复杂、富于动感韵律、细腻而优雅的审美情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设计史第一章造物的起源与设计的萌生设计是人类的行为虽然动物中有很多貌似设计的行为,但他们大多出自遗传或者模仿,不是出自独立的、主动的创造性思维活动。
而依据预想的目的,从事自觉地实践活动,正是人类一切其他动物的最重要分界线。
人的创造活动的最本质的特征在于它的目的性、预见性、自觉性和规则性。
设计是融合物质文化、智能文化、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的综合体。
是融合了人类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为一体的总和,是人类文化的载体。
作为各种文化形态综合体的设计,我们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各个时期的论述:1、作为观念形态的社会哲学思潮,政治主张和审美需求的变化和发展,即受制度文化、观念文化影响下的设计观念和设计风格的主要特征。
2、作为经济基础的社会组织结构,经济形态、生产方式和科学技术的变化和发展,即在智能文化影响下的设计形成过程和实现过程的基本特征。
3、作为以上二者融合并互相渗透形成的人类基本生活方式的现象分析,即受物质文化影响的设计物于各个领域中的基本特征。
另外,对于设计历史的分期,我们把握“工业时代”为界定的核心,主要体现技术因素为设计带来的观念变化和风格形式,这基本上符合设计历史的发展规律,因此,设计的历史将从设计的萌芽时期、手工业时期、早期工业时期、成熟工业时期和后工业时期五个阶段来加以分析和论述。
一、设计的萌芽时期的总体特征这是人类的设计意识产生并缓慢发展的时期,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早期。
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就必须通过劳动来取得基本的生存条件,在漫长的劳动过程中,人类的生理和心理状况得到逐步的改善和提高,石器工具的出现便意味着人类有目的,有意识的设计活动的开始。
利用----选择----组合----改造----创造---工具的产生和发展规律快感和美感混沌一体的形态----工具制造过程中形式美感的产生原始宗教的道具大于艺术表现的意义---原始绘画的本质人类最初只是使用天然的石块或棍棒为工具,后来经过无数次的经验积累,渐渐学会了选择石块,这种选择必不可少地需要他们进行观察、判断、比较等自觉的思维活动,并逐步掌握了改进的简单加工技术,出现了早期的打制石器,虽然这些经过加工的石器,粗陋得似乎与自然物并无多大差异,但从此人类不再像一般动物那样本能地去满足它们所属物种的标准和需要,而是开始了按照自己头脑中已经存在的某种观念(需要),有目的地,自觉地改变自然物的形态,正如马克思所说:“把本身固有(或内在)的标准运用到对象上来制造。
”这是创造的开始,是人类设计活动的开始,马克思的“自意识”论述恰恰证明了人类设计意识产生的必然条件。
随着历史的发展,对石器工具的加工制作技术也不断进步,由打制到磨制,石器光滑的外表,对称的造型以及锋利的实用价值,体现了人类早期的审美追求和对实用功能的理解,把实用性与审美结合起来,赋予设计物以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功能意义,是人类设计活动的基本特点。
虽然审美追求较之实用的目的性追求从自觉的角度来说要晚些,而且有着本质的不同,但当这种意识经过漫长的历史阶段得以升华为自觉的追求时,人类的设计文明便进入了新的时期。
三、中国新石器时代的设计中国是人类的发祥地之一。
中国社会发展史上的原始社会,又称史前时代即考古学上的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在旧石器时代,人们的主要劳动工具是打制的石器,从事采集和狩猎经济活动。
在漫长的旧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在打制石器过程中,逐渐萌发出审美观念。
从距今约一万年前开始,人类社会进入新石器时代,当时的主要劳动工具是造型规整的磨制石器,在工艺领域的突出成就是发明了陶器,以“仰韶文化”为主要代表。
同时,牙、骨、石雕等中国新石器时代的工艺美术,,均有一定的成就。
艺术起源于劳动。
在漫长的原始社会,人类在生产劳动中创造了劳动工具。
工具是最早的人工制品,并贯穿于原始的始终。
旧石器时代早期-距今约四五十万年前,北京猿人已经能够打制简单的砍砸器、刮削器及三棱大尖状器等不同的器形。
旧石器时代中期-距今约二十万年前,山西丁村人。
打制技术进步,类型和品种多样,说明用途和打制手法有所提高。
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18000年以前。
山顶洞人。
骨角器、骨针、细石器、细长石等复合工具。
以运用磨制石器和发明陶器为主要标志的新石器时代,是古代社会文化发展的新起点。
我国陶器的起源很早,1962年,在江西万年县仙人洞出土了距今8000多年的陶器,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陶器资料。
摩尔根曾把陶器的发明和使用,作为人类由野蛮状态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
陶器,是人类第一个改变了物质的化学成分而创造的物品。
彩陶是指在橙红色的器壁上用赤铁矿与氧化锰颜料绘制图案的红褐色或棕黄色的陶器。
1921年首先发现于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而得名“仰韶文化”。
分布于河南、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内蒙、湖北。
1、仰韶文化分期:半坡类型、庙底沟类型、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和马厂类型。
2、陶器造型:碗、钵、罐、盆、壶、豆、瓶、鼎、鬶3、装饰:几何纹、植物纹、动物纹和人物纹,采用彩绘、捺印、划纹、堆饰等手法装饰。
4、陶器工艺:泥条盘筑、手捏、轮制原始社会的各种设计,给我们以很多启示:1、实用和装饰的统一。
2、技术对艺术的影响。
3、形式感的应用。
4、表号性的艺术手法。
手工业时代的设计(一)--古代埃及一、时间界定:从冶炼技术的出现到工业革命之前。
在西方大约从公元前3000年左右到17世纪。
在中国,则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1世纪的夏代初期,到19世纪中叶封闭的农业经济开始崩溃为止。
二、手工业时代的特点1、手工业时期,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宗教和阶级的观念规范着设计的功能意义和审美原则。
至今仍具有巨大影响力的几大宗教,如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等等,都是在这一时期产生的,它们以对人类精神生活的规范和作用,影响着设计观念的内容。
2、阶级的分化,出现了政治和社会伦理色彩,也融入了设计观念的形成过程,使设计物常常带有一定的社会功利目的,体现出森严的等级制度和权利观念。
这与单纯追求实用效能与形式美法则相融统一的萌芽时期的设计观念有着很大的不同,手工业时期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在一定程度上更加丰富了功能的意义,即对设计物认知功能和象征功能的强调和追求,从审美原则角度,不同阶层由于审美趣味和审美需求的差异,也呈现出更加深刻的面貌。
具体体现在设计风格方面,便是这一时期所形成的宫廷风格和民间风格。
3、另外,世界各地不同地域和民族由于其特殊的自然环境,自然条件和不同的社会形态、人文环境等因素而形成了各自风格独特的设计文化传统,使手工业时期的设计风格呈现出多样化特征。
4、虽然交通工具有所发展,但地区之间的语言隔阂和人际交往的阻隔在手工业时期仍是普遍现象,因此造成了各个地域范围内的居民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就地取材,创造出适合于本民族和本区域生活需要和功能需要的不同产品风格。
比如,早期埃及的设计风格就具有很强的封闭性和稳定性,这与它炎热的气候,尼罗河的水利条件,独特的多神化宗教,中央集权的法老制度等等不无关系。
古代印度文明在海上交通尚未繁荣之前,也保持着相当强烈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点。
而中华民族的手工艺设计风格在这一时期的完整性和延续性是最为突出的,绵延二千余年的儒家文化和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统治使涉及到各个领域的设计都取得了成熟而完整的发展,构成了较为统一的民族风格特征,虽然历经不同历史阶段的改朝换代,也依然没有动摇一脉相承的风格沿袭。
5、当然,客观的地理环境和交通不便并没有完全阻隔各个区域之间的交流,体现在设计风格上,便是在可能达到的沟通范围内的不同风格的有机融合,中国唐代的金属器皿、陶瓷、染织设计中的“胡风”就说明了这一点。
同时,中国完美而先进的设计文化,对周边的日本、朝鲜、东南亚各国甚至于远达地中海沿岸的国家都产生的重要的影响。
这样,设计纯粹的民族化,地域化因素中由于融入了不同程度的异域特点,而拥有了丰富的内涵和突破更新的生命力。
第一节古代埃及的设计艺术古代埃及是“东方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是手工业时代最发达的文明地区。
其发展的最大特点是封闭的自成体系的完整性与系统化特征。
从设计文化的角度,古代埃及的建筑、壁画、金属工艺和饰品等共同凸显着其独具风貌的文化形态。
古代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
它东接阿拉伯沙漠,南傍荒瘠的高山,西靠撒哈拉,北临地中海,是块完整而封闭的绿洲。
公元前3200年上下,埃及的统治权分属于两位君王。
他们曾进行一次次权力竞争,结果是下埃及屈尊为臣,埃及统一为早期王朝,埃及文明由此逐步形成。
从第三王朝开始进入古王国,尔后是中王国,接着外族篡政,18王朝力逐群虏而建新王国,公元前332年亚历山大终于征服埃及。
历史学家们把埃及历史分为几个阶段:早期王朝时期(约公元前3100—2686年),古王国时期(约公元前2686—2181年)第一中间期(约公元前2181—2040年),中王国时期(约公元前2040—1786年)第二中间期(约公元前1786—1567年),新王国时期(约公元前1567—1085年),后期王朝时期(约公元前1085—332年),公元前525年以后,埃及基本上处于波斯的统治下。
埃及进入奴隶制社会后,国王(即法老王)就是奴隶主阶级至高无上的首领,同时也是太阳神和尼罗河神的化身。
他们活着的时候是人间的王,死了以后仍是阴间的统治者。
埃及人的宗教观念是相信人死后灵魂只是离开躯体飘泊于宇宙间,如果回归肉体人可以复活。
因此埃及人就把尸体做成“木乃伊”妥为保存,并十分重视棺材制作和陵墓建造,以祈求复活。
埃及人十分重视保护法老王和大奴隶主的尸体,不惜代价地建造陵墓。
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埃及金字塔的由来。
由于担心尸体腐烂就不能复活,他们就想到用石头雕刻国王、王妃的像保存下来。
国王在阴间称王称霸,也要享受在人间时的一切欢乐,于是又想到把人间的事都画在墓壁上以供享受。
古代埃及的建筑艺术设计古代埃及建筑的发展可分为四个时期:1、古王国时期(第一—十王朝,约公元前3200-前2130年)以北部尼罗河三角洲为主,首都孟斐斯。
以陵墓(玛斯塔巴、金字塔为主要形式)2、中王国时期(第十一-十七王朝,公元前2130年-前1580年)主要建筑活动集中在首都底比斯周围。
以庙宇为主要形式。
3、新王国时期(第十八-三十王朝,公元前1582年-前332年)主要建筑活动集中在首都底比斯周围。
以庙宇、石窟庙、石窟墓和住宅为主要形式。
4、晚期(比勒密王朝时期,公元前332年-前30年)设计施工精致,规模不大,受希腊罗马影响。
在古埃及,浮雕和壁画有着共同的程式:①正面律,表现人物头部为正侧面,眼为正面,肩为正面,腰部以下为正侧;②横带状排列结构,用水平线划分画面;③根据人物尊卑安排比例大小和构图位置;④填塞法,画面充实,不留空白;⑤固定的色彩程式;男子皮肤多为褐色,女子为浅褐色或淡黄色,头发为蓝黑色,眼圈黑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