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绘画赏析

合集下载

清明上河图赏析

清明上河图赏析

清明上河图赏析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古代绘画史上一幅著名的卷轴画作品,描绘了北宋时期汴京(今河南开封)的繁华景象和市井生活。

此画是北宋画家张择端所作,创作于公元1085年。

清明上河图以其精细入微的绘画技巧和丰富的细节而闻名于世,成为了描绘古代城市生活和社会景貌的重要艺术珍品。

下面将对清明上河图进行赏析。

画面上部呈现出一片繁华盛景,人声鼎沸、车马喧闹。

楼台耸立、门庭若市,显示出汴京城市的繁荣与繁忙。

画中人物各异,有商贩、官员、平民百姓和僧侣等各个社会阶层的人物,栩栩如生地展现了宋代社会的生活面貌。

其中,商贩们忙碌地宣传出售各种商品,使得整个市集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官员们穿着华丽的衣袍,行走于街头巷尾,向观者展现出宋代官吏的形象。

平民百姓则忙于他们的日常生活,或赶车、或从事手工艺制作,营造出繁忙而又祥和的气氛。

画面中景物的描绘也是清明上河图的一大特点。

绘画师利用透视和远近法的手法,将整个市集的景物逼真地描绘出来。

房屋、街道、桥梁等构造细致精致,栩栩如生。

人物的装束、神态以及建筑物的细节,都表现出了画家在描绘历史细节上的精确性和准确性。

清明上河图绘制了当时汴京城市的真实面貌,成为后世研究古代城市景观和社会风貌的重要材料。

此外,清明上河图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也具有突出的特点。

画中运用了重点技法和写意手法。

通过对重点的突出,画家将观者的注意力引向画面上特定的区域,使得整个画面更加有层次感。

同时,画中的写意手法也使得画面更富有艺术魅力。

画家以简约的笔触和流畅的线条勾勒出了大部分的人物和背景,以及城市街景的雏形,将整个画面浓缩,又不失生动。

清明上河图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都不可忽视。

它不仅是一件珍贵的艺术品,展现了北宋时期城市景观和社会面貌,也是研究古代中国城市规划和社会生活的重要依据。

在清明上河图的赏析过程中,观者能够感受到中国古代城市的繁华与繁忙,了解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同时也能欣赏到画家精湛的绘画技巧和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

古代名画欣赏及简介

古代名画欣赏及简介

古代名画欣赏及简介
古代名画欣赏及简介
古代名画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美术史上历久弥新的传统艺术主题,历时几千年的中国历史留下了大量的艺术名作,中国古代名画无疑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著名的《兰亭序》是宋徽宗赵佶最引以为傲的字画作品,也是宋代绘画的最高成就,赵佶的这幅作品展现了宋初理学家经验丰富的文化内涵,从而后跨越一千年还在
传诵;曲阜山水画,是文成公主(宋太宗李林甫之女)贴花出谋画绘而成,此次贴花画画构图清晰,笔法清丽,透着古朴质朴的突出特色,有“贴花八仙”的美誉,是我国古代壁画的经典散笔名作之一;《蟠桃会图》是北宋张择端的代表作,它以细腻的画笔描绘出蟠桃会上全穆御史、王僧虔以及素朴百姓欢聚一堂的欢乐场景,体现了北宋胶州画院各艺术家灵动不羁、细腻考究的艺术风格,是古代学术派祖宗以及宋代道家思想的集成;一件不可多得的古代大师作品丙烯酸缩比画《对话》是唐寅的经典之作,它将绘画中写实手法与写意立体抽象结合,以用笔勾勒出的磅礴,重点显示出统一的议题,洞察人生真谛,是当代人追求道德完美的楷模。

上述画作因其独特的艺术形式与审美,一直广受中外藏家和观赏家的喜爱,其
艺术价值及历史意义也是被收集、同被计算到,其古代名画欣赏及简介,是了解中国古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做到正确的艺术解读和艺术赏析,才能正确了解中国古典文化的髓现。

中国名画赏析

中国名画赏析

中国名画赏析中国绘画艺术历史悠长,积厚流光,拥有鲜亮的民族风格和优秀的成就,在世界美术之林自成一家,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构成部分。

大量的名祖传世佳作历尽沧桑保存到今天,是中华民族以致全球、全人类的可贵文化遗产。

本篇分为中国画之发源、魏晋南北朝期间、隋唐期间、五代期间、两宋期间、元朝、明朝、清朝八大多数,时间跨度四千余年。

在内容上聚集了两百余位有名绘画大师的两百八十余幅传世珍品,涵盖了岩画、彩陶画、帛画、壁画、山川画、人物画、花鸟画、界画等画科,工笔、写意、泼墨、没骨等各样画法,各家各派,美仑美奂,选品均来自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国内各地博物馆、美国多数会艺术博物馆、英国大英博物馆、法国卢浮宫等大型艺术品珍藏机构,拥有极高的鉴赏与珍藏价值。

收录了太古新石器时代至清朝的无名画师及两百余位有名画家的二百八十余幅名画。

分为中国画之发源、魏晋南北朝期间、隋唐期间、五代期间、两宋期间、元朝、明朝、清朝八大多数,时间跨度四千余年。

几乎将全部派别、风格、款式的名画囊括此中。

在这里,您能赏识到古代先民纯真古朴但却意义深远的岩画,先秦及秦汉王朝精密瑰丽、多姿多彩的漆画、帛画及壁画,历朝历代精工仔细、风格迥异的山川画、花鸟画、人物画,“不求形似”、“无求于世”的文人画。

在这里,您还可以领会到设色华美、用笔工整的的黄筌画派,粗笔浓墨、略施杂彩的徐熙画派,气象萧疏、烟林清旷的北方山川画派,平庸天真、迷惑奇异的南方山川画派,以及不拘旧规、破格创新的“扬州八怪”的画作。

经过对各样画派不一样风格相貌的赏析以及对不一样期间绘画技法的认识,您能从中领会到中国绘画历史的独到发展脉络和绘画艺术的广博精湛、奇伟瑰丽。

为了方便读者赏识名画佳作,我们在每幅名画后均配有鉴赏文字,对每幅名画的名题、年月、尺寸、作者、成画背景、主题内涵、作品境界、技法特点、艺术价值等,逐个进行介绍与赏析,能够以文释画、画文联合、相辅相成,使读者在审美之余,对中国绘画史的技法发展以及画家的承袭影响有纵深的认识,进而成为提取这些名家名作主旨精华的绝佳门径。

名画赏析明度九调

名画赏析明度九调

名画赏析明度九调明度九调是中国古代绘画中的一种技法,它是指在一幅画中运用九种不同的明度来表现画面的深浅和明暗。

这种技法在中国古代绘画中被广泛运用,成为了中国绘画的独特特色之一。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艺术家们通过运用明度九调技法,将自然界的景物以及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画布上,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中国古代绘画中,明度九调的运用可以追溯到唐代,当时的画家们开始尝试在绘画中运用不同的明度来表现画面的深浅和明暗。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技法逐渐被完善和发展,并在宋代达到了巅峰。

宋代的画家们在绘画中运用明度九调技法,将自然界的景物和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画布上,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种技法的运用,使得中国古代绘画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在中国古代绘画中,明度九调的运用不仅体现在山水画和人物画中,还体现在花鸟画和静物画中。

在山水画中,画家们通过运用不同的明度来表现山的高低和远近,水的深浅和清浊,从而使得画面更加生动和立体。

在人物画中,画家们通过运用不同的明度来表现人物的形态和神态,从而使得人物更加栩栩如生。

在花鸟画和静物画中,画家们通过运用不同的明度来表现花鸟和静物的色彩和质感,从而使得画面更加细腻和真实。

明度九调的运用不仅在中国古代绘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在现代绘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许多现代画家们在绘画中运用明度九调技法,将自然界的景物和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画布上,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现代绘画中,明度九调的运用不仅体现在传统绘画中,还体现在油画和水彩画中。

许多现代画家们通过运用明度九调技法,将自然界的景物和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画布上,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中国古代绘画中,明度九调的运用不仅在绘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在书法和篆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许多古代书法家们在书法中运用明度九调技法,将自然界的景物和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纸上,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篆刻中,明度九调的运用不仅体现在印章上,还体现在印石上。

10幅中国古代山水画赏析

10幅中国古代山水画赏析

10幅中国古代山水画赏析001 《洛神赋图》东晋顾恺之宋人摹本绢本设色纵27.1厘米横572.8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顾恺之(345-406),字长康,昆陵人,诗文书画皆能。

画风细劲柔和,笔墨连绵不缀,有“游丝描”之称。

此画是以曹植的《洛神赋》为蓝本创作的。

此长卷采用连环画的形式,随着环境的变化让曹植和洛神重复出现。

从开头描写平静的水面上出现飘飘若仙、含情脉脉的洛神,似来又去与曹植处于可望而不可及的无限惆怅之中。

后几段画洛神在云间遨游,或与曹植在一起游赏。

最后画洛神驾六龙云车而去,曹植坐舟追寻。

此画用色凝重古朴,具有工笔重彩画的特色。

山水树石均用线勾勒,而无皴擦,与画史所记载的“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的时代风格相吻合。

002 《游春图》隋展子虔唐人摹本绢本设色纵43厘米横80.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展子虔, 渤海(今山东阳信)人。

历北齐、北周、隋三个朝代。

擅长画道释、人物、鞍马、楼阁和山水,创立新意,是一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绘画大师。

此画描绘达官贵人在风和日丽的春天踏青游乐的情景。

《游春图》的艺术表现手法有两大特点: 一是青绿勾填技法的运用。

山石树林有勾无皴, 填以青绿色为主的厚重色彩,二是在构图上, 脱离了魏晋时期作为人物画背景的“人大于山, 水不容泛”的处理方式, 而变为以山水为主, 人物只作点景出现的独立完整的山水画, 具有与自然景物的空间关系相适应的“远近山水, 咫尺千里”的画面效果。

003 《江帆楼阁图》唐李思训绢本设色纵101.9厘米横54.7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此图表现游春情景, 近景山岭间有长松桃竹掩映,山外江天空阔, 烟水浩淼,意境深远。

整个画面山势起伏, 江天辽阔很有气势。

山石林木以曲折的细笔勾勒, 画树交叉取势, 变化多姿。

山水构图的整体大势与局部“豆马寸人, 须眉毕露”的一丝不苟的精致描写, 统一在一起。

山石着色, 以石青、石绿两种浓重色彩, 显得金碧辉煌。

李思训继承和发扬了展子虔的青绿山水画技法, 已形成“青绿山水”或“金碧山水”。

中国传统绘画精品赏析

中国传统绘画精品赏析

中国传统绘画精品赏析
中国传统绘画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技法,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观众。

传统绘画的精品有很多,其中最著名的有《清明上河图》、《山水画》、《花鸟画》等。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古代绘画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它由宋代画家张择端创作,描绘了宋朝时期的社会生活。

画中描绘了宋朝时期的社会生活,展示了宋朝社会的繁荣景象,充分展示了宋朝社会的文化氛围。

《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它以其精美的线条、细腻的色彩和细腻的细节,表现出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

它以其精美的线条、细腻的色彩和细腻的细节,表现出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让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

《花鸟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最受欢迎的一种,它以其精美的线条、细腻的色彩和细腻的细节,表现出花鸟的美丽和生机。

它以其精美的线条、细腻的色彩和细腻的细节,表现出花鸟的美丽和生机,让人们感受到自然的美丽和生机。

中国传统绘画的精品有很多,它们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技法,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观众。

它们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繁荣景象,而且还表现出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让人们感受到自然的美丽和生机。

中国传统绘画的精品,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欣赏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中国古代绘画(原始时期)佳作赏析

中国古代绘画(原始时期)佳作赏析

中国古代绘画(原始时期)佳作赏析我在学习了解中国画各个时期的绘画,在学习中把我了解的各个时期的绘画作品体会做⼀个翔实的介绍,使⼤家通过我这个博客对中国画有个更全⾯深刻的认识,也把作品上传和⼤家共同欣赏。

⼤家有什么建议和想法可以在我的评论和留⾔⾥进⾏交流,谢谢......⽬录,原始时期,先秦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时期,五代时期,两宋时期,元代时期,明清时期。

.岩画沧源岩画位于云南省沧源县境内。

现已发现⼀千多个岩画图形,其中以⼈物图像为最多,还有动物、树⽊、太阳及⼀些原始表意符号等。

这幅图是⼀件较完整反映⼈类⽣存活动场⾯的岩画。

作品由三个部分组成。

图的中⼼位置,⼀条粗的实线表⽰着村道,⼈畜在⼀圆形弧线界定的村寨中和平相处。

画⾯的上⽅则是⼀群⼤⼩不同的舞者,他们双臂曲举,两腿屈膝下蹲,似乎在应和着震撼⼭⾕的号⼦声跺步起舞,边跳边晃动着⼿上的器具,似乎在助威、呐喊,⼜似乎是在祷告着胜利。

画⾯的下⽅是⼀场惊⼼动魄的拼杀场⾯:搭⼸引箭者,挥舞枪棒者,拳脚相向者,还有横卧地⾯的⼫⾸,构成了⼀幅震撼⼈⼼的战争场景。

整幅画⾯⽤⾚铁矿粉以⼿指、⽻⽑绘制⽽成,画⾯虽呈现出原始⼈类对绘画形体表现的简略与稚拙,但通过对画⾯⼈物动态和场景的安排,使我们感受到我国南⽅原始⼈类⽣活的场景,使我们仿佛⼜听到了回荡在⼭⾕的呼喊声和震⽿⽽⼜有节奏的祭祀歌舞声。

岩画《祭神舞蹈图》在⼴西宁明县明江岸边,耸⽴着⼀座巨⼤陡峭的岩壁,在数千平⽅⽶的⽯灰⽯岩壁上绘满了各种图像,⼤多数图像都是⾚裸⾝体的⼈物形象,他们双臂曲举,或侧、或正,两腿屈膝下蹲,似乎在应和着隆隆的铜⿎声和震撼⼭⾕的号⼦声跺步起舞。

在这⼀组富有充沛⽣命⼒的⼈群中,穿插着⼀个个⾝材更为⾼⼤魁伟的形象,也许是部落⾸领,头上插着装饰物,兽马相随。

岩壁上所绘各种图像均⽤红⾊,平涂与岩⾯偏爱红⾊⼏乎是所有原始⼈类的共同特点。

就⼈类的⾊彩观念来说,它与在特定社会条件下的⼼理感觉的不断强化有关,天际那朝⼣可见的红⾊预⽰着⼀次次光明的开始或⿊暗的降临,刺激着⼈类对光明的追求与对⿊暗畏惧的原始情绪;猎物与⾃⾝的鲜红⾎液,震撼着原始⼼灵上的欲望与死的悲伤。

中国传世十大名画赏析(配图)

中国传世十大名画赏析(配图)

中国传世十大名画中国画,作为中华民族的传世瑰宝之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在世界范围内也享有极高的赞誉。

数千年来,中华大地上诞生了无数杰出画家,也留下了无数精美绝伦的画作,在中国及世界艺术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画在古代被称为“丹青”,主要指的是画在绢、宣纸、帛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

汉族传统绘画形式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这种画种被称为“中国画”,简称“国画”。

中国画主要分为人物、花鸟、山水等三大类,而之所以分为这三大类,其实是由艺术升华的哲学思考,三者之合构成了宇宙的整体,相得益彰,是艺术之为艺术的真谛所在。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中国的十大传世名画。

《洛神赋图》1、《洛神赋图》,由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所作,纵27.1厘米,横572.8厘米,是由多个故事情节组成的类似连环画而又融会贯通的长卷,但是原卷现在已经遗失。

《洛神赋图》开创了中国传统绘画长卷的先河,被誉为“中国绘画始祖”。

其传世作品主要是宋代的四件摹本,分别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二件)、辽宁省博物馆和美国弗利尔美术馆。

前段时间《国家宝藏》节目中便有一期介绍了辽宁博物馆的《洛神赋图》,故事情节真挚动人。

2、《步辇图》是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的名作之一,纵38.5厘米,横129.6厘米,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内容反映的是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入藏的事,作品设色典雅绚丽,线条流畅圆劲,构图错落富有变化,为唐代绘画的代表性作品。

具有珍贵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唐宫仕女图》3、《唐宫仕女图》描述的是唐代美女众生像,最杰出的包括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和周昉的《簪花仕女图》、《挥扇仕女图》以及晚唐的《宫乐图》。

主要表现唐代贵族妇女生活情调,成为唐代仕女画的主要艺术特征。

唐代作为封建社会最为辉煌的时代,也是仕女画的繁荣兴盛阶段,那时候的仕女画以其端庄华丽、雍容典雅著称。

《唐宫仕女图》为后世研究唐代贵族社会生活提供了珍贵的佐证材料。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赏析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赏析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赏析作者:林子涵来源:《考试·高考文科版》2012年第02期一、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曹植的作品中,除了“七步诗”,最有名的就是《洛神赋》,后来,著名的画家顾恺之依据《洛神赋》,画了流传千古的名画《洛神赋图》,此画为顾恺之传世精品。

全卷分为三个部分,曲折细致而又层次分明地描绘着曹植与洛神真挚纯洁的爱情故事。

展开画卷,只见站在岸边的曹植表情凝滞,一双秋水望着远方水波上的洛神,痴情向往。

梳着高高的云髻,被风而起的衣带,给了水波上的洛神一股飘飘欲仙的来自天界之感。

她欲去还留,顾盼之间,流露出倾慕之情。

初见之后,整个画卷中画家安排洛神一再与曹植碰面,日久情深,最终不奈缠绵悱恻的洛神,驾着六龙云车,在云端中渐去,留下此情难尽的曹植在岸边,终日思念,最后依依不忍地离去。

此《洛神赋图》是宋代摹本,保留着魏晋六朝的画风,最接近原作。

(本文图为局部)二、唐朝阎立本《步辇图》《步辇图》反映的是吐蕃(西藏)王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入藏的事。

公元640年,即唐贞观十四年,吐蕃王派大相(相当于宰相)禄东赞向大唐求亲,第二年到达长安。

由于当时大唐国泰民安,各民族友好相处,竟有五个兄弟民族的首领向大唐求亲,太宗很是为难。

最后,想出一个平等竞争的办法:请五位大使参加考试,谁考胜了,就把公主嫁给谁家的首领。

当时出了五道难题,吐蕃使臣禄东赞过关斩将,一路领先,最终取得了胜利。

太宗非常高兴,心想松赞干布的使臣这样机智、聪明,松赞干布自己更不用说了。

于是,决定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王松赞干布。

《步辇图》图卷右边是在宫女簇拥下坐在步辇中的唐太宗,左侧三人前为典礼官,中为禄东赞,后为通译者。

唐太宗的形象是全图焦点,画中的唐太宗面目俊朗,目光深邃,神情庄重,充分展露出盛唐一代明君的风范与威仪。

宫女们的娇小、稚嫩,以她们的体态映衬了唐太宗的壮硕、深沉与凝定,为反衬;禄东赞的诚挚谦恭、持重有礼衬托唐大宗的端肃平和、蔼然可亲之态,为正衬。

28幅中国名家名作赏析「作品精选」

28幅中国名家名作赏析「作品精选」

1、王有政《悄悄话》【赏析】画面作为精神的栖息地,不加整理,不事雕琢,形具神生,以形写神,这使他的人物画显出了原色原味,显出了鲜活的生活气息,由此让人感受到淳厚自然、朴实无华的美学境界。

此作获第五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二等奖。

2、郑燮《甘谷菊泉图》【赏析】此幅以南阳甘谷菊花益寿延年之传说入画。

巍峨的高山,峭壁陡立,一股飞泉奔突直泻崖下,悬崖下长着两丛茂菊,叶壮花艳,华滋优秀,构图奇峻,意境高旷清逸。

笔墨放纵,挥洒淋漓,新意独具。

款题:“南阳甘谷家家菊,万古延年一种花。

”郑燮画作多兰竹,写菊甚少,此图殊为难得。

3、黄宾虹《漓江纪游》【赏析】全图运笔飞动,以草篆笔法出之,放逸淋漓。

溪畔江边一段山石,乃破墨渍墨并用,铺水恰到好处,水石俱活。

杂木错落有致,穿插在江岸岩石间,画家用浓墨、宿墨,层层堆积,显得郁郁苍苍,实中透气。

画作苍莽雄伟,却在流泉和溪涧畔留有委蛇曲折的空白,其势婉转流动,显得淡荡空灵。

4、郑板桥 书法作品【赏析】郑板桥综合草隶篆楷四体,再加入兰竹笔意,写来大小不一,歪斜不整,自称「六分半书」,他以黄山谷笔致增强作画的气势,以「乱石铺街、浪里插篙」形容其书法的变化与立论的依据。

5、陈逸飞《船家》【赏析】陈逸飞以江南水乡中船家为题,以深沉的橄榄绿色为主调,把船布置在中心,细致地把生活痕迹及渔民的劳动表现出来:描绘小船运载竹杆,渔民正在插竹,准备捕鱼,小船前方出现的鸭群侧面地烘托河中的生机。

画家运用了熟练的厚彩磨砂技巧及其深厚的写实功底。

6、元 赵孟頫《窠木竹石图》【赏析】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是赵孟用实践论证他的“书画同源”思想的体现。

画家在画的中下部作一巨石,用“飞白”画出石的轮廓,皴擦之法也以“飞白”成之。

中锋画窠木,线条“如锥划沙”,淡墨写老枝显出苍劲挺拔而圆润,透出力度。

以浓墨间以略淡之墨画竹叶,自然而不做作。

7、李可染《布袋和尚》【赏析】布袋和尚是李可染钟爱的人物题材之一,以流畅自由的笔线,勾画出弥勒并不端正的头部和五官,赋予人物一副活动着的脸部表情,闭着的双眼更赋予人物怡然自得和豁达脱俗的精神面貌,此图笔墨恣肆、行笔迅捷、画风潇洒、活泼自如,表现出作者早期写意人物画的特征。

中国书画鉴赏

中国书画鉴赏

81幅著名中国书画赏析,一定要珍藏2015-04-27一件好的书画作品,不论是古代的还是近现代的,都能起到提高人们的艺术修养,增进人们美好情操的作用。

因此可以认为书画鉴赏不仅是审美教育的内容,对于德育和智育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1、清华嵒《墨竹》立轴【赏析】华嵒是清代雍正、乾隆时期成就最高的画家之一。

画中有“山人写竹不加思,大叶长竿信笔为。

但恐吟堂霜月夜,老鸦来踏受风枝。

”简短四句诗,表现出画家豪放不羁的情怀。

画面可谓精当简洁,湖石瘦而透,出于随意变化的湿而整的笔致,修竹新篁,笔意隽逸。

2、胡崇贤《摩耶精舍荷花照片》(张大千题字)【赏析】该照片由供职于励志社的蒋介石私人摄影师胡崇贤摄于张大千寓所摩耶精舍,照片上有张大千墨笔题字。

大千晚年对摄影颇有心得,常邀好友摄影师来家拍摄,并以诗文入影,别具一格。

3、慈禧书法【赏析】“望隆梅鼎资调燮,宠渥芝纶介寿康”。

这件作品用笔粗壮厚重,装裱华丽大气,较为恰当地显示了慈禧太后的特殊地位与作品内容的喜庆色彩。

4、秦桧书法《深心帖》【赏析】秦桧乃是宋朝一大奸臣,其丑行劣迹可谓家喻户晓,不必赘述。

但是他的书法却因此被埋没近千年。

此作用笔率意自然,松脱舒畅,结字顺势而就,不滞不板,不承认秦桧作书的法备态足,无愧于“风樯阵马,沉着痛快”之誉。

5、李可染《迎春图》镜心【赏析】李可染除以山水画名震中外画坛外,还非常喜欢画牛。

他画的牧牛图形神兼备,意境清新美妙,充满生趣和诗意。

牛背上,稚气的牧童悠然自得,寥寥数笔,他便勾出一幅质朴而生机盎然的田园小景。

6、米芾《淡墨秋山诗帖》【赏析】此帖运笔如刷,笔力雄健,结态造势宽展肥美,当为米芾中年书法之精品。

此帖流传有绪,历代著录于《墨缘汇观》、《石渠宝笈续编》,刻入《三希堂法帖》。

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释文:淡墨秋山画远天,暮霞还照紫添烟。

故人好在重携手,不到平山谩五年。

7、傅抱石《屈原》【赏析】画中的屈原昂首独行,瑟瑟的秋风,吹拂着他的头发和衣衫。

《潇湘奇观图》赏析

《潇湘奇观图》赏析

《潇湘奇观图》赏析《潇湘奇观图》是一幅著名的中国古代绘画作品,也是文人画的代表作之一。

这幅画作描绘了一幅栩栩如生的山水风景画,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赏析一下这幅令人叹为观止的杰作。

我们来看一下画中的山水。

《潇湘奇观图》展现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画面中山势峻峭,水势湍急,树木葱茏,白云飘飘,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画中使用了丰富的色彩和精湛的画技,使得整幅画面栩栩如生,仿佛置身于山水之间。

在这样的描绘中,艺术家不仅展现了自然风光的壮美,更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

让我们来欣赏一下画中的人物。

在这幅画中,描绘了几个身着古代服饰的文人雅士,他们或是徜徉于山水之间,或是聚在一起吟诗作赋,或是款款而行,充满了汉代文人的风韵和雅致。

这些文人雅士和山水融为一体,相得益彰,既展示了他们对自然的赞美,也表现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追求。

然后,让我们来品读一下画中的意境。

《潇湘奇观图》以题材丰富、构图巧妙、技法精湛、笔墨淋漓的特点,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画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意境表现。

画中山水融合,人物与自然和谐,给人以宽广、深远的内心感受。

通过这幅作品,我们仿佛置身于画中,感受到了那份宁静、安逸、自由、清新的境界,领略到了古代文人对生活、对自然的真挚情感和对美好的追求。

让我们来思考一下画中蕴含的文化内涵。

《潇湘奇观图》不仅是一幅美轮美奂的山水画,更是一幅蕴含丰富文化内涵的艺术作品。

在这幅画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文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领略到古代文人的风韵和雅趣,体味到中国古代文化的深厚底蕴。

这幅画作通过艺术的表达,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展现得淋漓尽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艺术欣赏:古代中国绘画名作赏析

艺术欣赏:古代中国绘画名作赏析

艺术欣赏:古代中国绘画名作赏析1. 引言古代中国绘画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被誉为世界艺术史上的瑰宝。

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中国绘画经历了不同的时期和风格的变迁。

本文将为您介绍几幅古代中国绘画名作,通过对这些杰出艺术品的赏析,让您对古代中国绘画艺术有更深入的了解。

2. 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是南宋时期著名画家张择端创作的一幅卷轴式绘画作品。

该作品以描绘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繁华景象为主题,展现了当时社会各个阶层和生活场景。

通过独特的构图和精巧的人物塑造技法,这幅画不仅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还具备很高的历史、社会学价值。

3. 元·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富春山居图》是元代著名画家黄公望的代表作之一。

这幅画以自然山水为主题,通过眼前的景物和远处的山水融为一体,展现出了中国传统绘画中所倡导的“意境”和“虚实结合”的审美特点。

作品中的山、水、松树等元素巧妙地安排在画面中,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

4. 明·唐寅《醉酒图》《醉酒图》是明代著名文人画家唐寅的作品之一。

唐寅擅长以文而著称,在绘画上也有独到之处。

作品中描绘了一个酒杯端庄优雅地斜靠在桌上,周围摆放着一些菜肴和乐器。

整个画面透露着闲适自在、陶醉于艺术和生活的心境,很好地展示了唐寅作品中常见的文人气质。

5. 清·郎世宁《白雪堂十二景图》《白雪堂十二景图》是清代著名画家郎世宁精心创作的一组绘画作品。

每幅画都以冬季的景色为主题,通过不同的构图和绘画技法,展现了白雪皑皑、山水苍茫的美感。

这些作品凭借准确的写实技巧和独特的意境,将观者带入一个纯净、宁静的美好世界。

6. 结语古代中国绘画名作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最具代表性和魅力的艺术品之一。

每一幅作品背后都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艺术追求。

通过对这些作品的赏析与研究,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历程和特色。

同时,也能够从中体会到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与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

选择一幅中国古代经典美术作品进行赏析,不少于600字

选择一幅中国古代经典美术作品进行赏析,不少于600字

选择一幅中国古代经典美术作品进行赏析,不少于600字一、《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为北宋风俗画作品,宽24。

8厘米,长528。

7厘米,绢本设色,该画卷是北宋画家张择端存世的仅见的一幅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生动地记录了中国一二世纪城市生活的面貌。

全卷所绘人物五百余位,牲畜五一多只,各种车船二一余辆艘,房屋众多,道具无数,场面巨大,段落分明,结构严密,有条不紊。

技法娴熟,用笔细致,线条道劲,凝重老练。

反映了高度精纯的绘画功力和出色的艺术成就。

同时,因为画中所绘为当时社会实录,为后世了解研究宋朝城市社会生活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资料。

描述的人物就有五百五一多个,有做生意的商贾,有看街景的一绅,有骑马的官吏,有叫卖的小贩.有乘座轿子的大家眷属,有身负背等的行脚僧人,有问路的外乡游客,有听说书的街巷小儿,有酒楼中狂饮的豪门子弟,有城边行乞的残疾老人男女老幼,士农工商,三教九流,无所不备。

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形形色色,这些充分显示了当时生活的繁荣,可见,作画者是有着深厚的社会基础和高度的生活观察能力的人,才可以创作出这样一件超现实主义的伟大杰作。

同时也将上层人物的悠闲奢侈、舒适骄横的生活情形与下层人物的艰幸劳苦、风尘忙碌的生活状态放在同一画面下形成鲜明的对比,真实记录生活的全貌。

二、在技法上,大手笔与精细的手笔相结合,善于选择那些既具有形象性和富于诗情画意,又具本质特征的事物、场面及情节加以表现。

十分细致入微的生活观察,刻划每一位人物、道具。

每个人各有身份,各有神态,各有情节。

房屋、桥梁等建筑结构严谨,描绘一笔不苟。

车马船只面面俱到,谨小而不失全貌,不失其势。

比如船只上的物件、钉铆方式,甚至结绳系扣都交待得一清二楚令人叹为观止,结语《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风俗。

古代中国山水画的审美特点与艺术表现

古代中国山水画的审美特点与艺术表现

古代中国山水画的审美特点与艺术表现古代中国山水画是一种独特而受人赞赏的艺术形式,它以山水为主题,通过精妙的笔墨和构图,表达了画家对自然景观的审美情感。

这种艺术形式既反映了中国文化的独特特点,又具有深远的艺术感染力。

古代中国山水画的审美特点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它追求的是自然的美。

古代中国山水画强调的是自然景观的准确再现,注重捕捉景物的真实面貌。

画家通过对山水的细致观察和深入思考,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敬佩之情。

其次,它讲究的是画面的空间感。

山水画往往通过远近分明的构图表现出深邃的空间感,使观者感受到无穷无尽的广袤和宁静。

这种空间感的表现不仅仅是局限于画面的远近,更是体现出作者对于宇宙间无边无际景物的感知和把握。

再者,它追求的是画面的意境。

古代中国山水画以绘画大师师法自然的方式,通过潜心的辛勤创作,表现出令人神往的意境,使观者在欣赏时感到心旷神怡,引发无穷的思索。

古代中国山水画的艺术表现也十分丰富多样。

首先,它以“拟古”为主要手法。

拟古是指画家在表现自然景观时,通过模仿古代名家的笔墨风格和画技,以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

画家往往会刻意运用简练的线条和富有节奏感的构图,使画面更富动感。

其次,它注重的是“墨意的相互渗透”。

古代中国山水画尤其强调墨色的运用,通过淡墨渲染和浓墨点染的方式,表现出景物的质感和层次感。

这种墨色运用的独特技巧,使观者在赏析时能够感受到深邃的神秘和宁静。

再者,它也注重画面的结构和布局。

画家在构图时通常采用“三重构图法”或“九宫格构图法”,以突出画面的主题和氛围。

这种构图方式不仅使画面更加有序,而且也更容易引导观者的视线。

古代中国山水画的审美特点与艺术表现深深影响了后世的绘画创作。

这种艺术形式不仅在中国,也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它不仅为后世的绘画提供了独特的艺术样式和技法,更为人们的审美观念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启发。

鉴赏古代中国山水画不仅仅是欣赏一幅美丽的画作,更是进入一个富有诗意和哲理的境界。

6 独树一帜——古代中国画

6    独树一帜——古代中国画
一、人物画 二、山水画
三、风俗画 四、花,是中国画 中的一大画科,出现较山水画、花鸟画等为 早;大体分为道释画、仕女画、肖像画、风俗 画、历史故事画等。人物画力求人物个性刻 画得逼真传神,气韵生动、形神兼备。其传 神之法,常把对人物性格的表现,寓于环境、 气氛、身段和动态的渲染之中。历代著名人 物画有唐代阎立本的《步辇图》卷,五代南 唐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等。

顾 闳 中 ︽ 韩 熙 载 夜 宴 图 ︾
中国书画长廊 第11期 【名作解析】 《韩熙载 夜宴图》_高清.kux
赏析

《韩熙载夜宴图》是中国画史上的名作,中 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它以连环长卷的方式 描摹了南唐巨宦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 分为五段:悉听琵琶、击鼓观舞、更衣暂歇、 清吹合奏、曲终人散。韩熙载为避免南唐后 主李煜的猜疑,以声色为韬晦之所,每每夜 宴宏开,与宾客纵情嬉游。此图绘写的就是 一次韩府夜宴的全过程。这幅长卷线条准确 流畅,工细灵动,充满表现力。设色工丽雅 致,且富于层次感,神韵独出。
画面描绘宴会结束,宾客们有的离去,有 的依依不舍地与女伎们谈心调笑的情状,结束 了整个画面。完整的一幅画卷交织着热烈而冷 清、缠绵又沉郁的氛围,在醉生梦死的及时行 乐中,隐含着韩熙载对生活的失望,而这种心 情,反过来又加强了对生活的执着和向往。 第 五 部 分 : 曲 终 人 散
咫尺千里—山水画
中国山水画简称"山水"。以山川自然景观 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形成于魏晋南北朝 时期,但尚未从人物画中完全分离。隋唐时始 独立,五代、北宋时趋于成熟,成为中国画的 重要画科。
青绿山水(金碧山水):勾勒设色、金碧辉煌、 富有装饰意味。 水墨山水:纯以水墨描绘者。
浅绛山水:以水墨为主的略施淡赭淡青适于表 现朝晖夕阳者。

中国古代山水画赏析

中国古代山水画赏析

中国古代山水画鉴赏所谓山水画,就是以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绘画。

中国古代山水画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后经历代画师的创新和发展,逐渐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画风。

山水画在描绘物象上,主要运用线条、墨色来表现形体、质感,有着高度的表现力,并与诗词、款赋、书法篆刻艺术相结合,以达到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效果。

历史上,山水画名家层出不穷,作品更是灿若繁星、汗牛充栋。

一、唐朝至清代山水画代表作品赏析“明四大家”之一唐寅,被誉为明中叶江南第一才子。

唐寅性格狂放不羁,在绘画中则独树一帜,自成一路,行笔秀润缜密,具潇洒清逸的韵度。

自题七绝:“钱塘景物似围屏,路寄山崖屋寄汀。

杨柳坡平人马歇,鸬鹚过水风腥” 唐寅《落霞孤鹜图》 此图是唐寅的代表作之一。

写峻岭、高柳、水榭、江岸、霞光,虚实相映,遂成妙制。

作者以宋人法画垂柳,错落有致, 画山石则湿笔长皴,勾斫相间,变 化多趣。

全图景物处置洗练洒脱,墨色和悦润泽。

宋代 李唐《万壑松风图》——此幅全景构图, 但不突出主峰,通过环绕的松林将峰顶连接成统一 的整体,近、中、元三个空间层次表现的自然得体。

全体笔墨沉厚浑朴而不失庾润秀雅,天趣盎然,坡石 用斧劈皴,再以焦墨、破笔点苔,有沉郁清壮之韵。

画中屋宇,以界画而成,表现了画家怀有丰富宋 范宽《溪山行旅图》 全幅山石以密如雨点的墨痕和锯齿般的岩石皴纹,刻画出山石浑厚苍劲之感,细如弦丝的瀑 布一泻千尺,溪声在山谷间回荡,景物的描写极为雄壮逼真。

画幅右角树阴有“范宽”二字款。

台北故宫博物院镇馆之宝,黄公望《溪山图》真迹 ---《溪山图》 却是一件保存相当完整的佳构,1347年作。

画面山峦起伏,山与水多用干枯的淡墨轻松李唐 《万壑松风图》范宽 《溪山行旅图》 唐寅《落霞孤鹜图》画出,长长的披麻皴使山体显得疏朗灵秀; 树木则是运用浓浓淡淡的墨笔,勾勾点点, 画得生动活脱,笔墨简远逸迈,风格苍劲高 旷,气势雄秀元 黄公望《丹崖玉树图》--- 此图层岩 叠翠,高松小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绘画赏析---山水篇省市第二十三中学利梅学生分析: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

一方面,他们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特别是通过语文和历史课的学习,积累了一定的古诗词知识和历史知识。

这对中国画的欣赏、体悟非常有利。

另一方面,他们具备了较强的分析归纳能力。

在新课改后,小组协作学习已经成为大家喜爱的学习方式。

这为本课的探究式学习提供了必备的基础。

教材分析:这一课容宽、知识面广,涉及到了高中学生学过的历史知识、语文知识等,知识的综合性不仅学生感兴趣,我也喜欢研究,一节课讲完学生绘画知识了解得有点肤浅,于是我从中国古代绘画分类把本科整理成3节,深入浅出的从多角度给学生展示中国画的魅力。

教学目标:了解代表性作品,探究各种山水画画风格特点,加深对中国传统绘画的了解,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山水作品的时代特色及其风格演变。

教学难点:山水作品时代特色的归纳及其风格演变。

教学策略:采取探究式学习的方法,让大家仔细地、反复地品读作品。

通过比较、分析,共同探究不同时代作品的特色,并联系历史、语文知识,来加深对作品的艺术特色理解,引导学生从历史背景转变的角度来发现这些艺术特色的深层原因,使大家获得较为深刻的审美体验,同时,还可以欣赏体会诗、画等传统文化贯通交融所形成的中国文化,激发起大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产生民族自豪感。

另外,引导大家通过探究,看到文化的变迁与时代背景之间的联系,鼓励大家养成尝试利用自己掌握的各种知识去探索和研究艺术、了解作品,获得较深层次的了解和感悟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师:多媒体古代绘画原大挂图若干宣纸毛笔墨汁盘子笔洗。

生:美术书纸笔教学过程:导入(周围作品)——两宋作品品鉴对比(学生活动)——诗词与两宋绘画风格之对比(学生活动)——山水画特点——老师示课堂练习——课堂小结导入:师:中国古代绘画的三大画科分别是人物、花鸟和山水。

中国山水画的成就超过了其他许多艺术部类,成为世界艺术史上罕见的瑰宝。

这些附着中国人敏感心灵和微妙哲学的千古佳沉默不语却光华万丈,荡涤心灵。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它们的魅力。

出示课题:中国古典绘画赏析(通过幻灯片欣赏北宋作品《溪山行旅图》)师:我们先来看北宋的这幅《溪山行旅图》。

这幅作品高度有两米多,在古代绘画中应该是画幅较大的了。

在这幅巨作中描绘了怎样的景物呢?让我们先来通过一段视频初步了解一下。

(看视频。

)看一看画面上描绘了哪些景物,又采用了怎样的构图。

小组交流一下,一会儿请各组代表来回答(学生看画。

分两阶段,先自己看,再与小组成员交流、探讨。

讨论后各小组派代表发言。

)师:北宋的山水作品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请你用一个词来概括一下。

(学生回答。

)师:下面我们看这幅作品,南宋马远的《踏歌图》,都描绘了哪些景物。

(小组讨论,代表回答。

)答:马远的山水画在构图上多用对角形式,一半景物,一半留取空白,以表现广阔的空间,故有“马一角”之称。

描绘的是幽静的山湾里,老少农民醉意正酣地踏歌而行。

走在前面的老翁,胡须花白,手持短杖,作回首状,与道间桥上的老农互相唱和。

四周环境是峭峰嵯峨,古木多姿,充满了盎然生机。

师:比较一下前两幅作品的不同。

(学生活动同前。

观察画面、讨论、回答问题、总结南宋、北宋绘画的感觉。

)师:中国画是诗性的艺术,说到画我们就不能不提到诗。

我知道大家学过一首诗叫《望岳》,一起来看一下这首诗。

望岳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请学生朗读并思考:如果给这首诗配画,你会选北宋山水画还是南宋山水画?为什么?)师:“我们来看这首诗,语文书刚学的送灵澈上人唐长卿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请学生朗读并思考:如果给这首诗配画,你会选北宋山水画还是南宋山水画?为什么?)师:然后我们了解一下这幅作品(幻灯展示倪瓒的《六君子图》)这幅画称之《六君子图》。

“六君子乃松、柏、樟、楠、槐、榆。

”师:以上我们欣赏的几幅作品在中国画技法表现上为浅绛山水和水墨山水。

(展示特点,学生朗读)师:山水画中我们还见过这样的。

看这幅王希孟(北宋)《千里江山图》作者以“咫尺有千里之趣”的表现手法和精密的笔法,描绘了祖国的锦绣河山。

这是青绿山水(展示特点,学生读)师:山水画是怎样画的呢,下面老师演示,有兴趣的同学跟老师一同完成。

二、课堂练习:学生描画,师生完成作品三.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共同欣赏了几幅中国山水画,从画到画家生活历史背景,还有画意引出的诗情做了全方面的了解,课后反思:本课是我认为是学生知识拓展的一课,通过本课学习,学生不仅了解了中国古代山水绘画,从绘画引申的历史背景,诗歌都从深处教会了学生如何欣赏中国山水画,并且认识了中国画是什么样的,同时教会学生画简单的山水,许多同学很感觉收获很大。

当然,如何深入浅出的讲解与激发学生兴趣还需要多下功夫。

案例评析评析教师:闫梅(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美术作品可以什么都不像吗?——走进抽象艺术》是人民美术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五课的教学容。

本节课容是继第三课《走进具象艺术》、第四课《走进意象艺术》之后美术绘画作品类型中第三种类型——抽象艺术。

在所有的美术作品中,只有抽象艺术作品使用的是纯粹的美术语言来进行表达。

一、教学目标与教学容的把握1.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容所确定的教学目标,决定教什么,不教什么,以及怎么教,呈现出与教学目标无关的或不利于实现教学目的的讲授容和教学方法,做了大胆的舍弃。

反之,对教学目标有利的作品或想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掌握本课目标,又补充了一些素材是这节课的亮点。

这节课能使学生具体了解和认识抽象艺术(三大美术类型之一),也能简单回顾意象、具象艺术,起到温故知新,并能让学生对抽象艺术的两种基本形态(冷抽象和热抽象),美术作品走向抽象的简单过程以及抽象艺术的语言和代表作品及作者有一个大致了解。

在此基础上,老师还能适当补充相关知识,起到帮助学生理解或完善教材容的作用。

老师多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背景音乐来营造氛围等起到一定作用。

2.本课课时建议为1课时,容为四个组成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讲述斯基发现抽象艺术的过程及与其他两种艺术类型的区别。

这一点老师把握的很到位,甚至都能拿具象或意象的作品与抽象作品形成对比,使学生初步了解和感受抽象艺术;第二部分主要讲述两位抽象艺术家,两种抽象艺术。

老师在授课过程中也能把握到位,对蒙德里安和斯基都进行了作者及作品分析,从而提出“冷抽象”和“热抽象”这两种抽象类型。

并且都能以蒙德里安的“树”作为从具象到抽象的艺术变化过程。

老师匠心独运,还找到了蒙德里安早期绘画作品,更鲜明地引起了作品对比及作者思想变化。

第三部分主要讲述“艺术为什么会走向抽象?其艺术美有哪些表现?”在这一环节里老师能很好地利用音乐的类比,加深学生理解认识。

在这里降低了抽象艺术具有的分析性这一特点。

老师从五个方面分析了形式与色彩。

第四部分是“谁都能创作抽象艺术吗”,老师是提前讲解与第三部分互换了一下,无论哪种方式都说明了美术鉴赏不仅是对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对培养学生认识世界的能力、审美的眼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以及未来人生发展,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教与学活动设计的恰切性人美版教材的1—8课都是在讲授怎样才能提高美术鉴赏能力呢?重点是增加美术鉴赏的基础知识,难点是了解各门类美术的艺术特点及其不同派别的艺术语言,才能与之交流与对话,进而知道怎样从感性入手进行美术作品分析,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并对美术作品进行价值判断。

这节课基本做到了重难点突出,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也让学生参与课堂活动中,师生之间和谐的情感交流是教学产生审美功效的一个标志。

教师不能过多说教,审美也不能依靠灌输,师生双方应该是平等的关系。

建立这种良好的教与学的关系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应该创造和谐的教学气氛。

晓娇老师《走进抽象艺术》导课轻松自然,采用音乐和美术作品同时呈现给学生,带着问题以耳朵听和眼睛看引出不表现具象形象的艺术——抽象艺术,让学生很快就明白要学一种“说不清楚是什么的艺术形式”。

在教学容的进一步探讨学习中教师引导学生捕捉感觉,用摄影作品启发,用美术作品对比讲解,以美术家创作美术作品的历程做示例,一步一步使学生在思考、讨论、观察、探究的过程中深刻体会抽象艺术是“说得清的”。

晓娇老师时时刻刻观察学生,对学生迷茫的眼神及时回应,对学生明白道理后喜悦的表情给以鼓励,对学生回答问题及时给以肯定,完整的课例说明课堂中的教与学是相互依赖,共生共存的。

三、师生互动的生成性体现教师整体素养的高低是在课堂授课时体现出来的,要呈现出一节精彩的课堂,则需教师首先从课堂定位开始,而教师理念的高度决定了课堂的广度。

高中美术鉴赏课是国家基础教育体系中实施和体现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与此同时,新课程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因此,这一阶段的鉴赏课程,就是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科学和人文素养,并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为学生终生享受艺术奠定良好的基础。

换而言之,就是塑造学生健全人格,使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得到整合发展。

这节美术鉴赏课授课老师都从不同程度,不同角度地反映出教师在课堂作用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也是学习的参与者这一定位。

教师有三次以上的全体学生讨论或动手绘画的过程,并逐渐由浅到深,由直观感悟到抽象理性上升,达到了鉴赏的目的。

在师生互动中也能立足学情实际,较好地把握了课堂新理念,并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全面发展。

如老师和学生一起用不同的线条体现不同的四种情绪,就很好地体现这一点。

四、课堂设计与实施中评价工具的运用评价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可以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跟上教学的步伐。

学生课上的掌握程度归功于教师如何设计课程,也关乎教师如何评价。

评价的过程中可以帮助我们看到教与学的优点,以便坚持和发扬,也可以让我们看到问题以便克服和改进,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同时,评价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从而不断完善自身学习。

晓娇老师设计的课堂环节与实施为五个层面,走进抽象艺术——音乐引导、感悟抽象艺术——联想体验、欣赏抽象艺术——分析对比、学习抽象艺术——教师讲解、创作抽象艺术——自主实践。

从案例中可以看到最后有一个小练习,请同学们回答四个选择题,这种方式应该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结果的一种评价。

五、教师教学技能呈现教学行为的把握:这节课的授课教师语言很有激情,能影响和感染学生的学习行为,音乐导入新课,达到先声夺人的目的,借助感性知识的支持,引导学生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在课件制作方面,精心设计,图文并茂。

在课堂提问和随堂训练方面,能恰到好处地把握,尤其是随堂训练的知识题,能很好地起到知识巩固的作用,能将美术鉴赏知识文字化体现,是很好的转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