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_世界格局新变化与中国外交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变化与新挑战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变化与新挑战一方面,在国际舞台上,强权政治盛行,保护主义抬头,多边主义受到冲击,全球治理面临困境,世界格局不稳定因素增多。
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需要克服的主要难题是如何维护多边主义和构建平等互信的国际关系。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之一,与众多国家建立了广泛的经济交往关系,这使得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因此,建立更多的国际组织和提议,同时提出更多符合多边主义的国际规则和标准,通过多边机构解决国际争端和冲突,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目前的核心任务。
另一方面,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还面临着推进“一带一路”倡议、解决周边地区问题、保护国家安全等新要求。
当前,“一带一路”倡议已经成为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支柱,但其在实践过程中仍存在一些困难,如地缘政治风险、安全风险、环境风险等。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继续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加强与沿线国家的合作,同时减少风险,成为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一项重要任务。
此外,周边地区问题也是当前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难点之一。
中国周边国家复杂多样,经济文化发展有差异,因此,涉及到的问题也是千差万别。
此时,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需要在分清主次、善于调整、发挥自身资源、人民主动作为等方面去应对挑战。
最后,国家安全问题也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不容忽视的一环。
国际公共安全问题的增加,在某些程度上威胁了中国的国家安全。
此时,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需要加强同周边国家的合作,同时积极参与国际反恐、核安全、网络安全等领域的合作。
总之,当前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面临着新变化和新挑战,需要借助世界格局的变化来寻找更多的合作可能。
在未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需要在国际合作和多边主义的基础上,加强同其他大国的互动,创新发展战略,努力推动“一带一路”等倡议的发展,同时更加协调与周边地区的关系,保护国家安全,实现更高水平的开放共赢。
当前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
当今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党的十七大报告曾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即当今世界正处于深刻变化和向多极格局过渡的时期。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各国在加快发展综合国力,力争在未来的国际秩序中占据有利位置。
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与此同时,我们面临难得的机遇,也面临复杂的国际环境和激烈的竞争,即机遇与挑战并存。
世界朝着多极化趋势发展,经济全球化,政治全球化,科技革命加速推进,国与国相互依存日益紧密,国际形势在总体上是稳定的。
但同时世界仍不安宁,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局部冲突和热点问题此起彼伏。
如全球经济失衡加剧,南北差距拉大,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诸多难题和挑战。
因此,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有责任与义务去关心国家大事,要正确认清和熟悉楚当今国际形势,了解我国在当前国际形势下外交情况和现行的外交政策,才能在毕业后更好地为祖国和人民做贡献。
当今国际形势当今国际形势的特点是总体和平,局部动荡。
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所以国际形势在总体上是和平的,大多数国家都把发展本国经济作为第一要务。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合作深入发展,各国相互依存不断加深。
通过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和优化配置,世界经济正逐渐融合为一个难以分割的整体。
但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上不稳定和不确定的因素还很多。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对世界和平存在一定威胁,特别是中东地区巴以冲突不断,局部动乱频繁爆发,国际恐怖主义活动日益猖獗,伊朗和朝鲜半岛的核危机问题,这一切的存在都造成世界格局的不稳定。
世界多极化趋势也是当今国际形势的特点之一。
无论是政治上,还是经济上都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
在政治上,越来越多的国家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提倡多边主义和发展模式多样化,发达国家越来越难以垄断国际事务,在解决全球性问题上越来越离不开新兴大国的参与。
在经济上,国际力量对比也发生了新的变化。
全球化时代下中国外交的挑战与机遇
全球化时代下中国外交的挑战与机遇中国外交在全球化时代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全球化已经成为当代世界的主题,世界各国间的联系日益紧密,贸易投资和文化交流愈发频繁。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外交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也不容忽视。
本文将分析全球化时代下中国外交的挑战与机遇,并分别进行探讨。
一、全球化时代下中国外交的挑战1.地缘政治竞争加剧全球化时代,各国之间的地缘政治竞争加剧。
不同国家之间在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利益冲突,使得国际关系更加复杂。
中国外交需要在这种格局下保持战略定力,应对来自各方的挑战。
2.国际规则体系的变革全球化时代,国际规则体系正在发生巨大变革。
传统的国际秩序正在受到挑战,新兴国家和地区性组织的影响力不断增强。
中国外交需要适应这种变革,积极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和改革,争取更多发展空间和话语权。
3.疫情和全球治理全球化时代,疫情成为国际社会的共同挑战。
疫情暴发导致了全球治理体系的深刻变革,国际社会对治理体系的构建和调整提出了新的要求。
中国外交需要在全球治理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推动国际社会共同应对疫情和其他全球性挑战。
4.贸易摩擦和经济合作全球化时代,贸易摩擦愈演愈烈,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也面临着很多挑战。
中国外交需要在经济合作中保持战略定力,维护国家的利益和形象,在贸易摩擦中保持理性和克制。
二、全球化时代下中国外交的机遇1.多边合作框架的加强全球化时代,多边合作框架成为国际社会合作的重要形式。
中国外交可以通过参与多边合作,提升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推动国际关系的稳定与发展。
2.文化交流和软实力的提升全球化时代,文化交流成为国际关系中的重要因素。
中国外交可以通过软实力的提升,增强国家形象和影响力,为国际合作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3.国际组织的参与和改革全球化时代,国际组织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中国外交可以通过积极参与国际组织的改革和建设,推动国际规则的形成和实施,为国际合作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4.发展中的合作和共赢全球化时代,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成为国际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变化与新挑战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变化与新挑战随着中国的崛起和发展,中国的外交政策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逐渐成为了国际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
随之而来的是新的挑战和困难。
本文将重点探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变化与新挑战。
一、新变化1. 新的定位和角色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中国不再只是一个传统的大国,而是成为了一个综合实力强大的大国。
中国的国际地位也得到了提升,成为了国际政治舞台上的重要角色。
中国的外交政策也因此发生了变化,不再满足于维护国家利益,而是更多地追求国际合作和共赢。
中国成为了维护国际和平与发展的积极力量。
2. 新的挑战和压力随着中国的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也面临了更多的挑战和压力。
一方面是来自于国际社会的质疑和批评,另一方面则是来自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地缘政治纷争。
中国需要适应新的国际环境,处理好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关系,努力化解各种矛盾和冲突。
3. 新的合作和交流中国的外交政策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不仅是与传统大国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合作,还包括了与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合作。
中国正在努力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促进共建共赢的国际关系。
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合作和交流也在不断增加,为了推动全球化、自由贸易、共同发展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4. 新的战略和政策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变化还体现在中国的战略和政策上。
中国提出了“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外交理念,坚持不干涉别国内政和争端,倡导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国际矛盾和争端。
中国还在全球事务中提出了一系列新型的安全观、合作观和发展观,为国际社会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二、新挑战1. 地缘政治竞争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面临的新挑战之一是来自地缘政治竞争的挑战。
随着国际格局不断变化,一些国家和地区对中国的发展和影响感到担忧和焦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和政策来遏制中国的影响力。
这种地缘政治竞争可能会对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利益造成一定的影响。
2. 经济发展困境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面临的另一个新挑战是来自于国内经济发展的困境。
大变局与中国外交的选择
了逆全球化政策,欧盟、日本采取迂回多边主义政策,俄罗斯主张重构世界规则秩序。
与之不同,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践行合作共赢的开放战略,坚定维护多边主义。
中国要继续加强研究世界正在发生的大变局,对外交往中保持务实、自信、低调,全面深化国内改革,顺应“大变局”塑造和延长战略机遇期,适应“大变局”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
〔关 键 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外交、国际秩序〔作者简介〕高飞,外交学院副院长、教授〔中图分类号〕D8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2 8832(2019)6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从形式上看,经济社会文化的大发展、国际秩序的大变革、国家间关系的大调整,共同推动着世界体系的转型升级。
从实质上看,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多边主义面临危机,全球治理遭遇挑战,大国战略博弈日趋激烈,国际格局和国际秩序正在发生复杂深刻的变化。
面对大变局,中国外交保持战略定力,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总体布局,在实践中奋发有为,有力地维护了世界秩序的基本稳定,成为变局中不可或缺的“正能量”。
一、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同志多次指出,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中国对国际形势和未来发展的科学研判和准确把握。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既包含政治、经济、科技发展引发的世界结构性发展趋势的“变局”,也包括由现实世界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上升而引发的“乱局”。
第一,权力转移引发国际力量对比的“大变局”。
进入21世纪,美国及西方发达国家掌控世界的能力持续下滑,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实现群体性崛起,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等新兴市场国家在全球经济增长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世界多极化加速发展,国际格局日趋均衡。
其中,中国经济的崛起最为瞩目,从1979年至201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实际增长超过9%,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份额从1978年的1.8%上升到2018年的约16%。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变化与新挑战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变化与新挑战【摘要】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正在经历新的变化和挑战。
新理念和新思路的影响下,中国外交实践呈现出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势。
外交团队的构建和调整也为中国外交注入了新的活力。
中国外交政策的新发展和调整使其更加符合国家利益和国际环境。
中国在外交方法上进行了新的探索和尝试,努力开创出更加有效的方式来应对复杂的国际形势。
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风险,需要更加谨慎和有策略地处理与各国的关系。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在新变化和新挑战中不断调整与发展,为实现国家长远利益和维护世界和平作出积极努力。
【关键词】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变化、新挑战、新理念、新思路、新构建、新调整、新发展、新调整、新探索、新尝试、国际舞台、新风险。
1. 引言1.1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变化与新挑战随着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地位的不断提升和影响力的逐渐增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变化。
在当前国际格局下,中国必须适应新形势,采取新的策略和方法来维护自身利益和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中国外交实践的新理念与新思路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核心内容。
中国一直强调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提倡多边主义和多边合作,并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建设和改革。
中国还注重互惠互利的原则,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外交团队的新构建与新调整也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方面。
中国外交部门正在加强团队建设,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和专业能力的外交人才,从而更好地应对国际挑战。
中国也在不断调整外交团队的结构和功能,提高外交效率和议程设置能力。
中国外交政策的新发展与新调整包括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角色和立场。
中国正在更加积极地参与全球事务,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倡议和举措,如“一带一路”倡议、打造开放型世界经济、构建全球治理体系等。
中国还在不断调整外交政策,加强与各国的合作和交流,推动建设一个和平、安全、繁荣、开放的世界。
中国外交方法的新探索与新尝试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又一重要方面。
两极格局与新中国外交
2、多极化趋势加强(20世纪90年代以来)
(2)新旧格局交替时期的局势 ②多极化趋势加强 表现:一超多强
含 出现多个经济实力增强和国际影响力提高、足以影响世界格 义 局的力量中心 原 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 因 ①和平过渡:它不是通过世界大战而是经过长期“冷战”较 特 量引起的 点 ②竞争过渡:多个力量中心之间的相互竞争和制约 ③长期过渡: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会轻易退出历史舞台 现 多极化只是一种趋势,没有成为一种稳定的世界格局;建立 状 多极化的国际政治新秩序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意 符合时代进步和各国人民的利益;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安全; 义 有利于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
(2)新旧格局交替时期的局势
①缓和与动荡并存 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
为什么?
a.两级格局瓦解,大国间的军事对抗和竞争减弱
b.一些地区冲突解决或缓解,维持和平的因素增长
c.绝大多数国家把发展经济作为首要任务
2、多极化趋势加强(20世纪90年代以来)
(2)新旧格局交替时期的局势
①缓和与动荡并存 动荡——局势动荡的新旧因素 旧:民族矛盾、宗教纠纷及领土争端 新:以美国为首的霸权主义(如科索沃战争等) 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 非传统安全威胁(如恐怖主义等)
不同点:
(1)凡体现了英、法等帝国主义大国的意志,暂时调 整了它们的关系;而雅尔塔体系体现了美苏两国的意 志,是资本主义大国同社会主义大国的妥协。 (2)凡是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格局;后者则超 出了欧洲的范围,反映了欧洲地位的下降。 (3)凡建立在战胜国对战败国掠夺的基础之上;而后 者是两个战胜国妥协的产物。 (4)凡的主要矛盾是战胜国与战败国及战胜国之间的 矛盾;雅是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
美苏 20 世纪的领导人
时事政治: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政策分析
时事政治: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政策分析1. 引言1.1 概述时事政治是一个广泛而复杂的领域,国际形势以及各国之间的关系都对世界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这篇长文旨在分析当前的国际形势以及中国的外交政策,并探讨它们之间的互动和影响。
通过深入研究全球政治经济形势、主要国家之间的关系与矛盾、地区冲突与紧张局势,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时所采取的外交策略。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五个主要部分进行讨论。
首先,我们将介绍整篇文章的结构,并明确目标和意义。
接下来,我们将进行国际形势分析,深入研究当前全球政治经济形势、各国之间关系与矛盾以及地区冲突与紧张局势。
然后,我们将探讨中国外交政策,并研究其总体战略与原则、对外关系发展的意义和目标以及具体外交政策和行动方针。
第四部分将重点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与作用,包括经济实力对国际地位的影响、中国在非洲、拉美等发展中国家中的角色以及其在国际组织中的影响力。
最后,我们将得出结论,探讨国际形势对中国外交政策的影响,分析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扮演的角色及其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政府应采取的对策和建议。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全面深入地研究和分析国际形势和中国外交政策,为读者提供对当前重要问题的更深刻理解。
通过了解全球局势与各国关系、中国外交政策制定理念与行动方针以及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的角色与地位,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当今世界形势中复杂而纷繁多变的因素,并为未来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和建议。
2. 国际形势分析2.1 当前全球政治经济形势:当前全球政治经济形势呈现出复杂多变的特点。
一方面,全球主要国家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导致了贸易摩擦和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的升级。
另一方面,国际合作与多边主义面临挑战,一些国家采取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政策,对全球治理体系造成冲击。
2.2 主要国家间关系与矛盾:当前世界上的主要国家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和矛盾。
美中关系是最重要且备受关注的双边关系之一。
当前国际形势的新变化与我国外交面临的新挑战教案
当前国际形势的新变化与我国外交面临的新挑战教案第一章:导言1.1 教学目标:了解本课程的背景和意义,理解国际形势与我国外交的关系。
1.2 教学内容:介绍当前国际形势的新变化,强调我国外交面临的新挑战。
1.3 教学方法:讲座式教学,结合案例分析。
1.4 教学步骤:1.4.1 引入话题:介绍国际形势的定义和重要性。
1.4.2 讲解当前国际形势的新变化: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样化等。
1.4.3 分析我国外交面临的新挑战:维护国家主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应对全球性问题等。
1.4.4 总结讲解内容,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第二章:国际政治经济新格局2.1 教学目标:了解当前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新变化,认识到我国在这一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
2.2 教学内容:分析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新变化,探讨我国在这一格局中的角色。
2.3 教学方法:讲座式教学,结合案例分析。
2.4 教学步骤:2.4.1 引入话题:介绍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定义和重要性。
2.4.2 讲解当前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新变化: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经济实力对比调整等。
2.4.3 分析我国在这一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全球治理的积极参与者等。
2.4.4 总结讲解内容,强调我国在这一格局中的重要性和机遇。
第三章:全球性问题与我国外交挑战3.1 教学目标:了解全球性问题对我国外交的影响,认识我国在应对全球性问题方面的责任和作为。
3.2 教学内容:探讨全球性问题对我国外交的影响,分析我国在应对全球性问题方面的表现。
3.3 教学方法:讲座式教学,结合案例分析。
3.4 教学步骤:3.4.1 引入话题:介绍全球性问题的定义和重要性。
3.4.2 讲解全球性问题对我国外交的影响:气候变化、恐怖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等。
3.4.3 分析我国在应对全球性问题方面的责任和作为: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提出中国方案等。
3.4.4 总结讲解内容,强调我国在全球性问题中的角色和贡献。
当前国际形势和我国的外交政策
当前国际形势和我国的外交政策一、当前国际形势: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世界加速进入经济大动荡、格局大调整、体系大变革的新阶段。
世界经济艰难复苏,风险犹存,在这种情况下当前国际形势分有如下5个特点:一、国际局势保持总体和平、缓和与稳定态势,但局部性的战争、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
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合作深入发展,各国相互依存不断加深。
三,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
四,世界的多样性和多元化,不同文明、民族、宗教和发展模式在竞争中共处,在交流中发展。
五,中国的和平发展成为影响国际形势的重要因素,我国的国际地位稳步上升。
二、当前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当前,随着中国“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的深入推进,以及多边安全合作机制的进一步稳固,中国周边形势总体上将继续趋于平稳。
主要形势主要包括:1、周边热点继续降温,但存在着潜在危机;2、大国继续争夺地缘战略优势,中国安全压力“西缓东急”;3、睦邻互信继续增强,但“中国威胁论”依然存在;4、安全对话更加活跃,多边安全合作机制“减压”作用加强;5、非传统安全与传统安全问题交织,维护国家安全任重道远。
三、外交政策:对于我国的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我国的对外政策,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 1、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宗旨; 2、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目标;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是我国外交为之奋斗的基本目标。
3、独立自主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立场; 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四、国际形势的发展对我国外交政策的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自成立时起就奉行和平外交政策,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发展和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中国明确了外交工作的任务主要是配合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
通过逐步的政策调整,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内涵更加丰富和完整,一个有利于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初步形成。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变化与新挑战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变化与新挑战一、新变化1.外交力量的增强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在一些国际事务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在这种情况下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中国在国际事务中表现出了更加积极和主动的态度。
2.多边合作的加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在过去更多地侧重于双边合作,但是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中国国力的增长,中国开始加强了对多边合作的重视。
中国积极参与了许多国际组织和国际事务的合作,与其他国家展开了更加广泛和深入的合作。
这种多边合作的加强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3.主权意识的增强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中国国力的增长,中国在外交领域中表现出了更加强烈的主权意识。
中国坚决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主张国际关系中的平等和公正。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在这种情况下也发生了一些变化,表现出了更加坚定和自信的态度。
二、新挑战1.国际形势的不确定性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中国国力的增长,国际形势也变得越来越不确定。
国际经济和政治格局的变化,国际冲突和战争的频发,都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带来了一些新的挑战。
中国需要面对更加复杂和严峻的国际形势,寻找更加合适的外交政策。
2.贸易战和经济制裁随着国际贸易战的升级和经济制裁的增多,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
中国需要应对来自外部的贸易战和经济制裁,尽可能减少其对中国的影响。
中国还需要积极开展对外贸易和投资,提升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3.国际舆论的影响随着国际舆论的影响力不断增大,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
国际舆论对中国的舆论引导和国际声誉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中国需要更加灵活和机动地应对来自国际舆论的挑战,提高自身的对外传播力和话语权。
三、影响与对策1.影响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变化和新挑战对中国外交政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外交政策的调整: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需要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和中国国力的增长,对外交政策进行调整和优化,更好地适应国际形势的变化。
国际格局演变与中国公共外交
公共外交通讯 2010年春季号(创刊号)国际格局演变与中国公共外交刘江永面对当今国际格局的复杂性,谋求世界各国的共同安全与共同发展,提倡不同文明、不同发展模式多元共存是中国公共外交应当遵守的基本理念之一。
中国正处于战略机遇期和成长期,推动中国与国际社会的相互了解与沟通,澄清是非,是中国公共外交的一项重要任务。
美日两国政策走向对中国的国际环境具有重要影响,因而加强针对美国和日本的公共外交意义重大。
当今国际格局催生中国公共外交目前,有两种国际格局同时存在:一种是传统的国际格局,即传统的国际关系体系。
它是由国家、国家集团之间力量对比和相互关系所构成的国际关系结构及国际战略态势。
另一种是非传统的国际格局。
它是以“9·11事件”和美国发动的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为标志出现的。
这种非传统国际格局的特点是,国家、国际集团与非国家、非政府行为体,甚至是个体行为之间形成的不对称的对立冲突。
包括“基地组织”在内,实际上已经形成“隐形”的一极,对美国这一极可能构成严重的安全威胁。
他们分散在世界刘江永:国际格局演变与中国公共外交各地的平民之中,宣布对美国这“一极”发动“圣战”,构成了冷战后比任何一个国家对美国更大的现实威胁。
这不是国家和国家之间的战争或冲突,但对传统国际格局和国家安全的影响非常之大。
所以这种非传统格局的变化趋势是今后全面认识国际格局时不可或缺的一个视角。
从上述传统和非传统国际格局两方面看,似乎可以对当前的国际格局做如下描述,并进一步认清中国开展公共外交的必要性、重要性和基本理念。
一、全球层次:世界格局仍处于“一极多元”状态,美国这一极处境被动,影响下滑,国际力量多元化发展态势在加强。
20世纪60年代后期,由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独立、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日本和德国的经济崛起,美国和苏联两个超“极”大国对抗的“两极”格局被打破,出现国际力量多元化趋势,即所谓国际格局的多极化。
不过,到20世纪90年代初,在多极格局尚未形成之前,苏联这一极便告解体,实际上全球只剩下美国这一个超级大国,国际格局从那时起便出现“一极多元”的状态。
当前国际形势的新变化与我国外交面临的新挑战
当前国际形势的新变化与我国外交面临的新挑战教学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经历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的国际经济与政治的大变革和大调整,认识中国国际地位及外部国际环境所发生的新变化,理解世界形势的发展动向以及给我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教学重点: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国际经济复苏和调整的基本态势;国际力量对比变化和大国关系继续调整推进的国际体系变革;当前国际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加速变化的中国国际地位和我国外交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思考问题:1.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国际经济复苏和调整的基本态势?2.当前国际力量对比的基本变化和大国关系调整的动向?3.当前国际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4.中国国际地位的新变化和我国外交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教学要点:当今世界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
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在继续深入发展。
全球金融危机给世界带来深刻影响,后危机时代的世界经济仍在调整中震荡,世界经济格局呈现出新的变化;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态势,各种力量的较量和互动更加突出;快速崛起的中国日益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因素,我国与世界的关系出现空前密切的融合与互动。
在此情况下,国际形势的变化动向,以及我国国际处境的好坏,对我国正致力的全面深化改革和现代化建设,无疑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及时了解和认清国际形势发展给我们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能使我们更好审视判断我国当前面临的整体环境,更好地理解我国加快改革调整的总体方针政策。
一、世界经济温和复苏,深层次结构性问题未根本解决今年以来,世界经济保持温和复苏势头,总体上走出了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
07年发源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在全球化浪潮下,迅速波及全球,引发了自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全球性金融危机。
全球主要经济体美、欧、日以及新兴经济体相继陷入衰退,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
面对危机,全球各主要经济体联手应对,包含了主要发达国家和重要发展中大国的20国集团(G20)取代原有的八国集团,成为世界经济协调的重要组织。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外交该如何应对
增强外交主动性,在大变局中站稳脚跟——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外交该如何应对我们都知道,时代的发展带动的不止有科技的进步,更有世界格局的变化。
如今我们正处于新时代发展,科技的进步带动着世界趋势呈一超多强,向着百年未有过的多极化趋势发展,面对这种在世界范围内的大变局,如何在夯实自身利益基础上,逐步推动新型国际关系的构建,考验着每一个大国的外交智慧与外交能力,而中国作为一个外交大国,负担的使命尤其之重。
更何况着眼于中长期发展趋势,世界诸多国家在保持经济发展、维护国际秩序、共建国际格局等方面正经历着许多深刻积极却又不失稳定匀速的变化,这一百年来从未发生过的大变局为中华民族实现“站起来,强起来,富起来”伟大复兴之梦提供了重要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挑战。
对于我们中国来说,这个大变局可能会是一个最坏的时期,盲目地过度快速发展可能会将我们带入歧途;却也可能是一个最好的时期,它会为我们的发展指明方向,引领道路,从而带动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的实现,使我国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跻身于世界发达国家之列。
总而言之,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这个百年难遇的大变局,在发展的过程中要适度,中国外交也在其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那么,具体来说,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中国外交该如何应对呢?借用中共中央党校( 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中国外交研究所所长、教授罗建波的话来说,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令人眼花缭乱的发展趋势,中国既要突出“随势”“顺势”的外交态度,又要强调“谋势”和“塑势”的外交基本原则。
我们要不断拓展战略视野,坚持自己的战略底线,增强战略自信,强调战略运作,积极塑造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在过去一个世纪的世界巨变中把握中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总的来说,中国在百年大变局中要增强外交战略主动性,积极带动世界格局的转变与发展。
首先,我们要高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旗帜。
呼吁全世界共同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成,并在此过程中继续增强中国的国际道义精神,使世界认识并认同我们的道义精神的同时,更注重全民道义认同感的形成。
国际形势发展变化和中国外交前进方向的科学论断
国际形势发展变化和中国外交前进方向的科学论断
近几年来,国际形势发展变化迅速,全球化、多极化、信息化、文化多样化等趋势不断加强。
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科技革命、工业革命、能源革命深度融合,全球化进程全面加速,新兴市场国家快速发展,国际地缘政治格局发生变化。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外交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首先,中国必须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中国一直强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主张和平发展,这是中国外交的基本方针,也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核心要义。
中国要坚持用和平、对话、合作解决争端和问题,坚定维护多边主义和世界和平。
其次,中国应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
中国周边国家多,涉及到许多重要利益问题。
中国应该加强与周边国家的交流合作,通过共商共建共享等方式,建立互信机制,深化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合作,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区域安全合作。
第三,中国应充分利用多边机制,加强全球治理。
中国应该积极参与全球治理,通过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二十国集团等多边机制,推动国际规则的制定和实施,维护自身权益和国际公平正义。
第四,中国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是一个开放、包容、合作的发展战略,可以促进沿线国家的发展和互利共赢。
中国要加强与沿线国家的合作,打造全球价值链,推动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全球经济协调发展。
总之,中国外交前进的方向应该是和平、合作、共赢。
中国要坚
持独立自主、互利共赢、开放包容的基本政策,秉持正确的外交思想,不断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为建设一个和平、稳定、繁荣、开放的新型国际关系做出应有的贡献。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变化与新挑战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变化与新挑战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以及二十一世纪的大国,其外交发展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国际形势的不断变化和中国经济实力的快速增长,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也在不断发展和改变。
新的变化和挑战对于中国外交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变化1.多边合作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化,国际事务日益呈现出复杂化、多元化的趋势。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和义务,积极推动多边合作。
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建立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多个合作平台,通过多边合作努力实现共赢。
2.经济外交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其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不断增强。
中国的经济外交也成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推动区域经济合作,并在国际上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中国通过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积极推动区域自由贸易安排和双边经济合作,不断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3.文化交流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也注重加强文化交流,扩大中国在国际上的软实力。
中国通过举办各种文化交流活动、成立文化中心,积极推动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合作,提升中国在世界的文化影响力。
4.全球治理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中国提出了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提出中国方案,努力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
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挑战1.美国霸权美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其霸权主义和单边主义态度对国际秩序造成了重大威胁。
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干预和打压,给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中国需要有效应对美国的挑战,维护国际秩序的公平和公正。
2.地区安全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上升,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也面临新的挑战。
一些地区热点问题和安全威胁对中国的利益和安全造成了严重影响。
中国需要积极参与地区安全合作,加强与周边国家的互信和合作,共同维护地区和平稳定。
高中历史:近代以来国际格局的演变对中国外交政策的影响及认识
高中历史:近代以来国际格局的演变对中国外交政策的影响及认识1.影响
(1)近代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中国成为任人宰割的对象,在外交上处于被动的屈辱地位。
(2)新中国成立初期,鉴于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中国采取了“一边倒”的外交策略。
(3)20世纪70年代随着国际格局的变化,美苏争霸的态势互换,中国调整对外政策,先后同日本、美国建立起正常的友好关系。
(4)随着两极格局的结束,中国出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采取“全方位”、不结盟的无敌国外交政策。
2.认识
(1)维护中国核心利益的根本目的不变。
就是始终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保障国家的发展。
但侧重点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有所改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维护国家主权的前提下,“经济外交”的比重明显增加,保障国家的发展,为经济建设服务,成为新时期中国外交的重要内容。
(2)独立自主的根本原则没有变,但独立自主的表现形式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在变。
(3)和平共处的基本准则没有变。
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的政策没有变。
在这些“变”与“不变”中,进一步领略新中国外交的原则性、灵活性和务实性。
第1 页共1 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除了“金砖国家”之外,墨西哥、波兰、土耳其、 阿根廷、埃及等一大批地区大国都以持续较高的 发展速度而在地区乃至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大 的影响。
• 21世纪国际格局的变化,不是美国的衰落, 而是众多“他者”的崛起。
——法里德·扎卡利亚
然而,一批发展中大国的“群体性”崛 起,这却是世界历史上未曾出现过的现象。
• “阿拉伯之春”、“占领华尔街”运动都是 当代街头运动的典型事例。
• 21世纪的国际格局中不能不考虑非国家行 为体的作用,这将改变过去国家政府是国 际关系中唯一主导力量的状况,这是值得 各国政府和社会深刻关注的现象。
(四)大国战略协调与对话深入发展
• 目前已经建立了诸多稳定的大国战略协调机制。 如8国峰会和20国峰会等。 • 中日韩三国外长会议(定期) 。 • 中欧自2005年起每年定期举行副外长级的战略对 话、国家元首热线电话等。 • 2009年4月,中美宣布将布什时期的“中美战略经 济对话”和“中美高层战略对话”建设为“中美 战略和经济对话”。 • 2010年3月英国外交大臣米利班德访问中国期间, 两国宣布提升中英战略对话机制级别。
(二)新时期中国外交两大理念: • 和平发展 • 和谐世界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07.10.15) 2007.10.15)
我们主张,各国人民携手努力, 我们主张,各国人民携手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 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共同推进国际关系 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协商, 民主化;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 民主化;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推动经济 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 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文化上相互 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多样性, 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 明繁荣进步;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强合作, 明繁荣进步;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强合作,坚持用和 平方式而不是战争手段解决国际争端, 平方式而不是战争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共同维护世界 和平稳定;环保上相互帮助、协力推进, 和平稳定;环保上相互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呵护人 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三)中国外交战略、策略
• 战略层面韬光养晦, • 策略层面有所作为。 邓小平关于冷战后指导我国外交 工作的28字方针 : “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 付、善于守拙、决不当头、韬 光养晦、有所作为”
(四)中国外交新布局
• “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 基础、多边外交是重要舞台” • 2010年以来增加了两个新的要点:软力量 建构、议题外交
(五)外交方式很灵活
• • • • • • • • 首脑外交 “1+多”外交 战略伙伴关系 论坛外交 奥运外交 世博外交 亚运外交 ……
2
3 7 9 10 100
162,818 16,674 364
世界经济论坛的发起人克劳斯·施瓦布说: 世界经济论坛的发起人克劳斯 施瓦布说:“改变世 施瓦布说 界不再是政府的专利。 界不再是政府的专利。” 扎卡利亚也建议美国“在气候变化等新问题上, 扎卡利亚也建议美国“在气候变化等新问题上,也 许组成一个包括私有企业和非政府组织的新同盟最 管用。”“……如果固守国家处于强势的旧观念, 如果固守国家处于强势的旧观念, 管用。”“ 如果固守国家处于强势的旧观念 认为解决国际问题的唯一途径就是过去的老办法, 认为解决国际问题的唯一途径就是过去的老办法, 其效果必将大打折扣。” 其效果必将大打折扣。
第二节 中国外交
一、中国外交概况: (一)基本原则:
• 中国外交的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 中国外交的根本原则——独立自主 • 中国外交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新时期处理周边关系的原则——“与邻为善、以邻 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 • 新时期中国外交的基本精神——作负责任的大国
在全球金融危机下,20国集团取代了8国 集团,成为全球经济协调与合作的新平台。
危机以来,20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重点讨论推动世界经济复 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发展问题等 议题。
IMF投票权改革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08年4月29日批注了份 额和投票权改革的方案。根据这一方案,发达 国家在该组织的投票权比例将从59.5%降为 57.9%,发展中国家的投票权比例则从40.5%上 升为42.1%。美国仍是拥有份额和投票权最多的 国家,分别为17.674%和16.732%。中国在IMF的 份额增加到3.997%,投票权增加至3.807%。
当前国际关系的重大变动主要可以从以下几 个方面来观察: 一、美国相对实力下降: 美国相对实力下降: 美国实力的转折可以分为两个 阶段来看。 阶段一:911事件之后 事件之后。 阶段一:911事件之后。
盛极而衰的过程。 单边主义 硬实力方面: “双赤字 ”、“世 界经济失衡” 软实力方面:美国国际形象受损, 伊斯兰世界反美意识强烈
三、非国家行为体的影响力日益上升
虽然主权国家 依然是世界经济运 行的基础和规则制 定的主体,但跨国 公司正在成为决定 世界经济的又一主 体。
2009年世界100强企业年营业收入与国家 GDP对比(百万美元)
公司标志 中文名称
1
总部所 在地
年营业收 入 458,361 442,851 405,607 230,764 207,814 204,352 64,948
“和平发展”道路理念是中国关于自身 和平发展” 和平发展 发展道路的思考, 和谐世界” 发展道路的思考,“和谐世界”理念是中 国关于国际治理、人类发展方式的思考, 国关于国际治理、人类发展方式的思考, 二者共同构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战略 思想,是新中国外交50余年来理论积累和 思想,是新中国外交50余年来理论积累和 50 实践经验总结的成果, 实践经验总结的成果,是为世界国际关系 理念做出的贡献。 理念做出的贡献。
阶段二:次贷危机爆发以后。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 阶段二:次贷危机爆发以后。 主导地位受到质疑
美国07-10年失业率(%)
• 美国是否从此走下坡路? • 能否观察到美国经济竞争力、领导力的下 降? • 奥巴马政府对美国经济做了哪些调整?能 否重塑美国雄风?
……It’s a long story……
二、西方整体衰落和新兴国家群体性崛起: 欧洲、日本的相对衰落,降低了其他力量 中心对美国的牵制能力,制造了中美 “两强争雄”的幻象。
2010年世界前12位经济体GDP(万亿美元)
1 United States 14,825,400 5,878,629 2 China 3 Japan 5,497,813 4 Germany 3,309,669 5 France 2,560,002 6 United Kingdom 2,246,079 7 Brazil 2,087,890 8 Italy 2,051,412 9 India 1,729,010 10 Canada 1,574,052 11 Russian Federation 1,479,819 12 Spain 1,407,405
20082008-2011 金砖四国” 年,“金砖四国” 对世界经济增长 的贡献率持续超 50%, 过50%,成为世 界经济危机中的 稳定器。 稳定器。
2009年6月,“金砖四国”领导人在俄罗斯叶卡捷 琳堡首次举行正式会晤,新兴经济体国家首次单独登台, 倍受关注。2010年4月在巴西举行第二次峰会;2011年4月 在三亚举行第三次金砖国家(吸收南非)领导人会晤。
2010年世界GDP总 2010年世界GDP总 年世界GDP 量约63万亿美元。 63万亿美元 量约63万亿美元。 金砖四国GDP GDP总计 金砖四国GDP总计 11.17万亿美元 万亿美元, 11.17万亿美元, 占世界总额的17.7 占世界总额的17.7 %,中国约占世界 %,中国约占世界 总额的9.3% 9.3%。 总额的9.3%。
• 冷战前,世界近现代史上曾有过四次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动。 它们是经过四次大规模战争之后确定下来的: • 第一次格局变动是欧洲三十年战争(1618年至1648年)后 建立的威斯特伐利亚格局,持续了150年的和平秩序; • 第二次格局的变动是拿破仑入侵意大利、奥地利、普鲁士、 西班牙和俄国的战争失败后,1815年的维也纳会议建立的 维也纳格局持续了100年。当时欧洲是世界政治经济的中 心,世界性的政治事件大多发生在欧洲,所以这两次世界 格局都是以欧洲为中心的格局。 • 第三次格局变动是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至1918年)后 确立的凡尔赛-华盛顿格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了世 界性的国际组织——国际联盟,由英法控制,维持了20年 和平秩序。 • 第四次格局变动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在雅尔塔会议等一 系列重要国际会议后,形成了雅尔塔格局。雅尔塔格局随 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而结束,世界的 70%-80%;2010年降为51%。 2000年,“金砖四国”GDP占全世 界的8%,2010年已上升到17.7%。
“金砖四国”(BRICs )的崛起使多极化趋势 金砖四国” 更加明显
2003年 2003年,高盛发表了 BRICs一起梦想 一起梦想: 《与BRICs一起梦想:通 2050年的道路 年的道路》 往2050年的道路》报告 声称“今后的50 50年 书,声称“今后的50年 是巴西、俄罗斯、印度、 是巴西、俄罗斯、印度、 中国, 金砖四国’ 中国,即‘金砖四国’ 主导世界经济的时代。 主导世界经济的时代。”
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争取到更多话语权
2011年7月,IMF总裁拉加德任命 原总裁特别顾问朱民(原中国 央行副行长)为IMF副行长。朱 民成为继林毅夫之后,第二位 在重要国际金融机构管理团队 中任要职的中国人。
2008年2月,中国北京大学教授 林毅夫被任命为世界银行副 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这是 世行首次任命发展中国家人 士出任这一要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专题二
第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