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的兴衰

合集下载

2018精选版第三讲:苏联模式的兴衰

2018精选版第三讲:苏联模式的兴衰

贸易政策
实行贸易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
分配制度
劳动方面
按照平均分配原则实行消费品的实物配给制, 城市居民的口粮按等级定量供应。 普遍劳动义务制,保证了劳动力的供给。
10
人文与经法学院
余粮收集制时期的粮食征购量变化
100% 100%
1918年 1919年 1920年
10790万普特 21250万普特 36700万普特
4、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思考
在落后国家里建设社会主义,不是简单地摒弃资 本主义,而是要善于学习、借鉴和利用资本主义一切 有用的东西。 “社会主义能否实现,就取决于我们把苏维埃政
权和苏维埃管理组织同资本主义最新的进步的东西结
合的好坏”。
20
人文与经法学院
4、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思考
◆关于社会主义过渡 在经历“战时共产主义”实践挫折后,他明确断定: “资本主义愈不发达,所需要的过渡时间就愈长”。
列宁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第一
个创造者,也是社会主义革命和
建设的伟大实践者,他对社会主
义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总体上是
正确的。列宁主义是社会主义理 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 的宝贵思想财富。列宁的许多重 要思想对当前各国社会主义建设
都有借鉴作用。
29
人文与经法学院
第三讲
苏联模式的兴衰
一、列宁对东方式建设道路的探索
人文与经法学院
1、斯大林模式的形成(1928—1953)
(1) 历史背景
◆国际因素:苏联曾是世界上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长期处于 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和战争威胁之中。 ◆经济因素:十月革命前的俄国是一个小农经济占优势的落后 的农业国,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差甚远。

苏联模式的兴与衰以及给中国的启示【精选资料】

苏联模式的兴与衰以及给中国的启示【精选资料】

摘要:苏联模式是苏维埃时期苏联共产党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种组织体系和思想体系。

这一模式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取得了成就巨大,但也存在诸多问题。

苏联领导集团在对该模式进行改革过程中,出现了重大偏差,这最终导致了苏联社会制度的转轨。

今天,我们研究苏联模式兴衰的经验与教训是有必要的,它能让我们充分认识到改革事业的艰巨。

关键词:苏联模式,建设社会主义,苏联解体,经验和教训一、苏联模式概述及形成的历史原因十月武装起义取得成功后,俄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但是俄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并没有完整的先例可循,只能根据现实情况,摸索前进。

苏联模式是由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第一次在人类历史上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即从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这种新的实践经过人们总结,又上升为新的理论,即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

苏联模式也可以称作斯大林模式或传统社会主义模式,就是采用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模式,它的要害关键则在于树立个人崇拜。

它无情践踏了社会主义的民主和法制,以长官意志取代民主集中制,形成了自下而上的金字塔式的个人崇拜网,高踞塔顶的则是斯大林及其后任们,同时它也是科学社会主义在苏联具体国情条件下的特定产物,它在一定历史时期显示出一定的生命力,对苏联社会发展发挥了促进作用,对世界许多国家起到了示范效应。

二、苏联模式的优势苏联模式是在战争与革命的年代,在被资本主义包围的经济落后的资源大国,为了尽快地增加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国防实力而选择的一种社会主义模式。

这种模式曾经起过重要的作用,它有效地对付了战争与战争威胁,借助这种模式苏联为反法西斯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由于这种模式以高速的经济增长为首要目标,苏联的经济曾经有过震惊世界的高速增长,使苏联由原来欧洲最落后的国家之一,变成国民生产总值在欧洲占第一位,世界占第二位的强国。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所带来的历史成就;1、成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苏联是一个内部潜伏很多问题的国家,但在30年代到40年代的苏联,无论是社会主义改造顺利的时候,还是政策发生失误的时候;也无论是战争逼近的时候,还是进行战争的时候,整个社会都还是比较稳定的,多民族组成的党和国家也始终保持着统一。

苏联的兴衰教训及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苏联的兴衰教训及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苏联的兴衰教训及对当代中国的启示1917年11月7日,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掌握的政权——苏维埃政府诞生了!苏联,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建立起来并取得巨大成就的社会主义国家,他的兴盛与衰亡深刻影响了近百年来的世界历史。

能够从别国的颠覆中吸取灭亡的教训并结合自身实际对国家的政治、经济等体制加以适应性的调整和改革,才能够有效避免重蹈前人的覆辙。

苏联的建立与急速发展,为20世纪浴血追求独立的受压迫民族指明了一条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自强道路;实践了社会主义的理论,证明了马列思想的先进性与正确性,是人类社会实践的壮举。

而另一方面,苏共的垮台与苏联的最终解体,是苏联社会各种问题总爆发的结果,也是苏共执政能力逐渐下降直至完全丧失政权的结果;苏联的解体,有许多外部原因,但起决定作用的还是苏共的内部原因。

现在,中国正面临着必要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因此,中共领导人有必要从前苏联的政治、经济体制等改革中吸取教训并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来推动改革的顺利进行,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建设。

一、苏联兴衰的经验苏联实行的是斯大林模式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这种计划经济体制模式对苏联的经济发展起到过积极作用,但是也存在着严重的弊端。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这种弊端也就逐渐的显现了出来。

斯大林之后,苏联几代领导人先后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但均以失败告终。

赫鲁晓夫改革针对的主要是斯大林本人,而没有离开斯大林模式的大框架,改革思路也存在着严重失误。

勃涅日涅夫改革是在统一计划的原则下进行的,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的局限,改革按照严重僵化的教条主义进行。

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目的是要对经济体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出发点是好的,但是改革步伐过快,没有从农业开始改革,且没有解决好改革与发展的结合、微观与宏观改革措施的结合,最后转变为政治体制改革,成为苏联解体的导火索。

在这三场改革中,没有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改革目标,采取教条主义,没有把经济体制改革与转变经济增长模式、调整经济结构结合起来,同时没有相适应地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因此最终难逃失败的命运。

俄罗斯帝国与苏联的兴衰

俄罗斯帝国与苏联的兴衰

俄罗斯帝国与苏联的兴衰俄罗斯帝国和苏联是世界历史上两个具有重大影响的政治实体,它们的兴衰经历了一系列复杂的变革和挑战。

本文将以俄罗斯帝国和苏联的形成、发展、繁荣和衰落为主线,探讨这两个政权在历史上的重要性和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导言】俄罗斯帝国的兴起可以追溯到16世纪,而苏联则诞生于20世纪初。

两个政权在其所处的时代都具有独特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这成为它们发展道路的重要因素。

【俄罗斯帝国的兴起】1. 拓展领土俄罗斯帝国的兴起主要源于其领土的不断扩张。

自彼得大帝时代开始,俄罗斯通过一系列战争和外交手段,逐渐扩展其领土至波罗的海地区、中亚和远东地区,形成了庞大的帝国。

2. 统治体系俄罗斯帝国的统治体系以沙皇为核心,实行专制制度。

沙皇拥有绝对的权力,政府机构由贵族和官僚精英统治,决策权高度集中。

3. 经济发展俄罗斯帝国的经济发展以农业为主导。

农民占据大多数人口,他们从事农业生产以满足国内需求,并通过与外国进行大规模贸易来获取所需物资。

【苏联的崛起】1. 俄国革命1917年的俄国革命是苏联崛起的关键事件。

在这次革命中,沙皇制度被推翻,布尔什维克领导的工人和农民政权取而代之。

苏联紧随其后成立,并宣布无产阶级专政。

2. 社会主义建设苏联的崛起标志着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尝试。

列宁和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与经济改革,实现了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苏联迅速崛起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3. 冷战与超级大国地位苏联与美国之间的冷战竞争使其获得了超级大国的地位。

苏联与美国不断扩充军备,通过核武器的威慑保持了世界局势的相对平衡。

然而,冷战的紧张局势也给苏联经济带来了巨大压力。

【俄罗斯帝国与苏联的衰落】1.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十月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俄罗斯帝国和苏联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战争造成的经济和社会危机为十月革命创造了条件,进一步分裂了俄罗斯社会,导致了政权的动荡。

2. 经济困境与政治崩溃苏联的经济困境和内外交困使其陷入政治崩溃的境地。

苏联的兴衰

苏联的兴衰

摘要具有近70年历史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在短短几年的政治剧变和独立浪潮中于1991年底宣告解体,作为国家实体不复存在。

这是当代社会主义运动和人类历史的重大事件,它的影响和后果正在历史地表现出来。

为什么一个曾取得辉煌成就的、以社会主义制度为基础的、在共产党领导下各族人民自愿结合的联盟国家,顷刻间土崩瓦解,分裂为15个独立国家?前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和演变,是20世纪欧洲社会主义运动从胜利走向衰败的重大的历史事件,影响着当今世界的格局、人类的发展及社会主义国际运动的盛衰。

因此,科学的了解苏联的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衰败的原因,使我们从中吸取历史经验和教训,这样不仅有利于我们观察当今世界局势及走向,而且也有利于我们顺利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

关键字:苏联,发展,解体,原因苏联的兴衰1.1 苏联的建立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共经历并粉粹了大规模的国内反革命叛乱和外国武装干涉。

在1922年12月苏联成立,因此,苏联的成立巩固了十月革命的成果,牢固确立了共产党的统治地位。

苏联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简称,苏联刚成立时只有4个加盟共和国,也就是说,苏联的成立使得社会主义制度一联邦制的形式得以确立,并为俄国境内其他民族的国家制度树立了制度模式,后来苏联共有15个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苏联的成立,为社会主义事业的传播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参考和指导中心,使它能够为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援助,从而推动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苏联的成立,使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苏联逐步成为与资本主义世界相抗衡的一支重大力量。

1.2 苏联的发展历程从苏联的成立到最终解体,一共经历了5代领导人,分别是列宁、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

在他们的领导下进行着不同的改革,使苏联独自开辟社会主义道路。

列宁时期:1917年11月7日,十月革命爆发,在与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后,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中考苏联知识点总结

中考苏联知识点总结

中考苏联知识点总结苏联是20世纪最为重要的国家之一,它的兴起和衰落对全球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以下是关于苏联的知识点总结:一、苏联的兴起1. 俄国革命1917年俄国爆发了两次革命,第一次是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制度,建立了临时政府;第二次是十月革命,布尔什维克党夺取政权,建立了苏维埃政府。

2. 布尔什维克党由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在十月革命中夺取政权,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

布尔什维克党后来改名为俄共产党,成为苏联执政党。

3. 全面国家工业化斯大林在上台后,提出了全面国家工业化的理论,并实施了一系列措施加速国家工业化的进程,使苏联在短时间内建立了强大的工业体系。

4. 社会主义建设苏联实行了社会主义制度,取消了私有制,推行了集体化农业,发展了国有企业。

同时,进行了大规模的土地改革和社会福利改革。

5. 世界革命苏联曾试图通过国际共产主义组织和支持其他国家的革命来扩大社会主义势力范围,但后来转向了国际合作和和平共处政策。

二、苏联的巅峰时期1. 抗德战争在二战中,苏联成为反法西斯同盟的主要参与国之一,经历了世界上最为残酷的战争,顶住了纳粹德国的进攻,并取得了重大胜利。

2. 冷战苏联和美国之间的意识形态对立和地缘政治角力导致了冷战的爆发,双方展开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和军事角力,形成了世界上两个超级大国的格局。

3. 对外扩张苏联在二战后扩大了对外势力范围,并成为东欧和亚洲的主要影响力国家,建立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和政府。

4. 核武器苏联先后研制出了原子弹和氢弹,并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与美国形成了“核平衡”。

5. 经济发展苏联经济在战后获得了较快增长,成为了全球竞争对手之一,特别是在军工、航天等领域取得了重要成就。

三、苏联的衰落和解体1. 经济困境苏联在1970年代开始陷入经济困境,由于计划经济的弊端和外部压力,经济开始出现了困难和滞涨。

2. 政治变革戈尔巴乔夫在上台后提出了一系列政治改革措施,试图加速改革苏联政权和社会体制,但遭遇了重大阻力。

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

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

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苏联74年兴衰历史查看您的阅读历史分享给朋友类别:历史·传记| 关键字:苏联兴衰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部有关苏联74年兴衰历史的实证性专题研究著作,由22名中国学者合力完成,书中涉及政治、军事、外交、经济、文化、民族、宗教等各个方面,共28个专题,总计约110万字。

本书利用大量俄国解密档案,立足专题或个案分析,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和研究视角,以重构苏联74年历史兴衰的主要过程。

作者:沈志华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时间:2009年08月序苏联的历史,就是体现为斯大林模式的苏联社会主义实践和发展道路的历史。

20世纪开始不久,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许多东方国家带来了希望和振奋,他们似乎看到了新世界的曙光。

然而,到20世纪接近尾声的时候,苏联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竟画上了句号!像•内容简介•作者简介•媒体宣传•主要专题•目录•绪论写一部实证性专题苏联史(1..•绪论写一部实证性专题苏联史(2..•绪论写一部实证性专题苏联史(3..•绪论写一部实证性专题苏联史(4..•绪论写一部实证性专题苏联史(5..•绪论写一部实证性专题苏联史(6..•绪论写一部实证性专题苏联史(7..2第一部分工人上街游行示威的真实原因是彼得格勒粮食供应不足。

有一种说法,23日开始的事件就是“面包骚动”。

沙皇政权的保安局在2月初的报告中就指出,“如果居民还没有发动饥饿暴动,那么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在最近的将来不会组织这样的暴动:愤怒在增长,而且•自发的二月革命(1)•自发的二月革命(2)•自发的二月革命(3)•自发的二月革命(4)•自发的二月革命(5)•自发的二月革命(6)•自发的二月革命(7)•自发的二月革命(8)•自发的二月革命(9)•自发的二月革命(10)•布尔什维克与七月事件(1)•布尔什维克与七月事件(2)•布尔什维克与七月事件(3)•布尔什维克与七月事件(4)•布尔什维克与七月事件(5)•布尔什维克与七月事件(6)•布尔什维克与七月事件(7)•布尔什维克与七月事件(8)•布尔什维?与七月事件(9)•布尔什维克与七月事件(10)•政治危机中苏俄国家功能的转化(.•政治危机中苏俄国家功能的转化(.•政治危机中苏俄国家功能的转化(.•政治危机中苏俄国家功能的转化(.•政治危机中苏俄国家功能的转化(.•政治危机中苏俄国家功能的转化(.•政治危机中苏俄国家功能的转化(.•政治危机中苏俄国家功能的转化(.3第二部分1930年代初期,对党外人士的镇压声势浩大,而对党内的清洗还刚刚开始,而且是分散地、不太引人注目地进行着,也没有涉及最高层的领导干部。

2018精选版第三讲:苏联模式的兴衰

2018精选版第三讲:苏联模式的兴衰

贸易政策
实行贸易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
分配制度
劳动方面
按照平均分配原则实行消费品的实物配给制, 城市居民的口粮按等级定量供应。 普遍劳动义务制,保证了劳动力的供给。
10
人文与经法学院
余粮收集制时期的粮食征购量变化
100% 100%
1918年 1919年 1920年
10790万普特 21250万普特 36700万普特
18
人文与经法学院
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在国家掌握主要经济 命脉的前提下,允许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和一 定程度上恢复和发展,利用市场、商品和货币 关系建设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 评价:新经济政策的实行,不仅有利于改 善苏俄经济形势、巩固苏维埃政权,而且反映 了列宁对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的新思考。
19
人文与经法学院
8
人文与经法学院
2、“战时共产主义”(1918-1921年)
外国干涉军和国内武装叛乱的联合进攻
¾国土被敌人所占,工厂停工,人民挨饿 苏维埃政权面临危机
1918年,苏俄实施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9
人文与经法学院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 主要内容
项目
余粮收集制,国家实行对粮食的垄断政策, 农业政策 不允许私人买卖。 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将大中小企业全部收 工业政策 归国有;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现 代 化 任 务
政治——民主化、法治化
经济——工业化、城市化、全球化 思想文化——科学化
苏联现代化的主要成就是什么?存在哪些严重缺陷?
6
人文与经法学院
第三讲
苏联模式的兴衰
一、列宁对东方式建设道路的探索
二、斯大林模式叙评 三、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苏联解体和苏共垮台的原因及启示

苏联解体和苏共垮台的原因及启示

苏联解体和苏共垮台的原因及启示1991年12月25日19时38分,克里姆林宫上空那面红色的苏联国旗,在苍茫暮色中悄然降下。

这标志着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历史已经终结从此不复存在了。

苏联的演变、解体是多种因素相互促动、共同作用的结果,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发人深省的课题。

对苏联解体的原因进行探究,对于促进我国社会稳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基本原因1.政治因素。

斯大林模式在政治上造成了党政不分,缺乏民主,高度集中,以党代政以及权力过于集中等弊端给苏联的政局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而长期改革不力也最终败坏了苏联党和政府的形象,失去了人民群众的支持。

2.经济因素。

苏联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在不发达国家里高速实现社会主义的国家,虽然它在执政时期经济取得了不小的发展,但并未探索出在不发达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的规律。

这导致苏联经济建设一直没有搞好,科技和生产力的发展落后于西方,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未得到令人满意的提高,导致人民对苏共产生信任危机,动摇了苏共执政的合法地位。

3.民族因素。

斯大林执政后长期实行错误的民族政策(如不切实际地推行的“一体化”、“民族融合”等政策),为苏联解体埋下了祸根。

4.领袖人物的个人因素。

苏联是在戈尔巴乔夫任期内解体的,作为当时苏联党政最高领导人,他自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二、政治信仰的丧失是苏联解体苏共亡党的一个深层原因。

政治信仰是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苏联解体的深层原因就是人民群众对苏联社会主义和苏共失去了政治信仰。

纵览社会主义苏联的政治历史,起初,人民对社会主义和苏共的信仰是坚定不移的,他们不仅击败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而且也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辉煌成就。

但同时一些潜在的问题和矛盾也在积聚和发展,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斯大林模式越来越僵化,一些矛盾和问题越来越突出,人们的政治信仰体系不断瓦解,不少人对社会主义开始失去信任,对苏共失去信心。

以下几个主要方面促使了民众政治信仰的丧失:1.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所造成的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丧失对政治信仰构成了直接威胁。

居安思危—苏联共产党和苏联的兴衰没落

居安思危—苏联共产党和苏联的兴衰没落

居安思危—苏联共产党和苏联的兴衰没落专题片《居安思危—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1-8集)》解说词第1集苏共兴衰的历史轨迹“亲爱的朋友,我们都爱列宁山,让我们迎接黎明的曙光,从高高山上我们遥望四方,莫斯科的风光多明亮,工厂的烟囱高高插入云霄,克里姆林宫顶红星照耀,世界的希望,俄罗斯的心脏,我们的首都,莫斯科……”凡是上了年纪的中国人,都会熟悉这首令人怀想而又憧憬的旋律,也会熟悉这座曾经深刻影响过中俄两国乃至整个世界的标志性建筑。

这里,是列宁和十月革命的故乡,也曾经是我们无数革命先辈浴血奋斗建立新社会的榜样。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尽管中苏两党之间曾经有过严重分歧,甚至发生过激烈的争论,但是,在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心中,都始终牵埋着对列宁和十月革命故乡深深的情结。

苏联共产党是一个具有光荣历史传统的无产阶级政党,创建于世界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的历史转折时期。

1898年3月,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明斯克秘密召开。

代表大会宣告了党的成立,这具有很大的政治意义和革命宣传的作用。

但这次大会没有制定党纲,被选出的三名中央委员中的二名不久即被逮捕,实际上党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

为了创建无产阶级的新型革命政党,列宁和普列汉诺夫等人于1900年创办了《火星报》,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制定了一份纲领草案。

1903年7至8月,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先后在布鲁塞尔和伦敦举行,会上出现了激烈的争论。

列宁用多达上百次的发言,阐述和捍卫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

在选举党的领导机构时,列宁及其支持者取得了多数。

于是拥护列宁主张的人便被称为“多数派”,俄文为“布尔什维克”;而反对列宁主张的人则被称为“少数派”,俄文为“孟什维克”。

党的二大通过了体现马克思主义革命路线的党纲,明确提出了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任务,选出了以列宁为首的执行革命路线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中央领导机构,从而揭开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历史上崭新的一页。

俄国苏联的兴衰

俄国苏联的兴衰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战争打响后……沙皇政府认定这是趁火 打劫的大好时机……周旋于中国和英、法之间, 为俄国谋取最大的利益。
——《从尼布楚条约到叶利钦访华》 材料二:在结束对德作战整整3个月后,苏联履行 自己的诺言……是对中国抗日战争的重大援助。
一战中俄国加入的是哪个侵略集团?图中 A、B、C分别代表的是哪个成员国?
A
C
B
推翻专制,消除残余——二月革命
合作解惑
二月革命消除的封建残余主要指什么?这是 哪一事件后遗留的问题?由此联想到,日本 历史上的哪一重大事件也留下了封建残余?
板块二
红色政权照耀全球
——苏联的不断壮大
终止黑暗,迎来曙光——十月革命
名言引领
李大钊:“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毛泽东:“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我们送 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思考: (1)李大钊和毛泽东赞颂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2)为颂扬这一事件,1918年李大钊在《新 青年》上连续发表了哪两篇文章?
纠错及时,走出困境——新经济政策
学史明智
国内战争和反对外国武装干涉取得胜利 后,苏俄面临的迫切任务是尽快恢复濒于崩 溃的国民经济,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却使经 济进一步恶化…… 思考: ——华师大版《世界历史》(九下)
板块三
世界大国的落幕
——苏联的衰落解体
苏联解体 是20世纪地缘 政治的最大灾 难,对俄罗斯 人民来说这是 一个悲剧。
冰封大地,根深蒂固——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自我展示
对于“斯大林模式的形成”,我们应该 掌握哪几方面的内容?
争强好斗,火上浇油——美苏争霸
图说历史
1.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 是什么?
2.该事件是从哪位苏联 领导人开始的?结束的 标志是什么?

《大国兴衰》PPT课件

《大国兴衰》PPT课件
俄国、苏联的兴衰
1
“俄国(苏联)的历史可以简单 概括为:一次比一次耀眼的崛起腾 飞;一次比一次出人意料的失势陨 落。”
——徐天新的《强国之鉴》
2
1861年改革 崛起 参加一战
二月革命
十月革命
俄国 (苏联)
壮大
新经济政策 完成一五、二五计划
参加二战
斯大林模式形成
衰落 美苏争霸
苏联解体
3
板块一
北极熊稳步向前
6
板块二
红色政权照耀全球
——苏联的不断壮大
7
终止黑暗,迎来曙光——十月革命
1917年11月7日,十月革命爆发,在与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 后,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在随后的几年里,托洛斯基指挥的红军 通过内战击败了白军和众多西方国家的武装干涉。1922年12月30 日,苏联正式成立。在十月武装起义前夕以及起义胜利后一段时间, 列宁认为十月革命是欧洲社会主义革命的“序幕”,是同后者的发 展过程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革命,即认为在俄国革命以后会有欧洲各 国社会主义革命的爆发,欧洲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而且只有在这以 后才会有俄国社会主义的胜利。1920年底,他的战略思想初步发生 转变,即肯定了俄国先于西方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他逝世前夕,战略思想进一步发生了转变,一方面由西方社会主义 战略转向了东方社会主义战略,另一方面由世界革命战略转向了国 内发展战略。
14
争强好斗,火上浇油——美苏争霸
美苏两国间的军备竞赛使国家财力 过多地投入国防军事预算,加剧了 国民经济的比例失调,特别是勃列 日涅夫时期穷兵黩武,发动侵略阿 富汗战争,使国防军事开支猛增, 国内各类矛盾积聚。
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苏联扩军备 战,开展两国间的军备竞赛,使国 家财力过多地投入国防军事预算, 加剧了国民经济的比例失调,苏联 在数十年的时间里,与西方对抗花 费了7000亿美元,与中国对抗花费 了2000亿美元,其它军费开支约 100亿美元,这严重消耗和削弱了苏 联国力,成为苏联解体原因之一。

苏共的执政合法性与苏联的兴衰

苏共的执政合法性与苏联的兴衰

苏共的执政合法性与苏联的兴衰【摘要】20世纪苏联的建立与解体,极大地影响了世界政治格局。

苏联是由苏共创立的,并由苏联共产党掌控国家命运。

苏共作为其唯一的执政党,在制定国家的大政方针、法律法规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试从苏共执政的合法性与苏联兴衰之间的内在联系,探求如何更好地完善和改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执政党的建设。

【关键词】苏联共产党;执政合法性;苏联兴衰一、引言合法性是指民众对某一特定的政治制度或政治秩序的认同、支持和拥护,归根结底,它是民众对一种政治统治出自内心的承认或自愿服从,“经同意而统治”乃是一切统治合法性的最终来源[1]。

简单地说政治合法性就是政治统治秩序和法律得到民众心理认可。

任何一个既定的政权都必须拥有一定的合法性基础,这是这个政权进行长期而有效的政治统治与治理、保障国家持久稳定的重要心理基础。

[2]中共十六届四种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指出,执政党的政治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

一个党的执政的合法性不是静止的、永成不变的,而是始终处于不断的发展之中。

苏共执政的合法性就是经历了这样一个执政党合法性的获取与丧失的过程。

苏共合法性的获得伴随着苏联的建立,同样,它的丧失也伴随着苏联的解体。

二、苏共执政合法性的取得1912年1月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六次全俄代表会议上,布尔什维克决定在组织上同孟什维克决裂,成为独立政党,即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

并主张依靠工农联盟,孤立自由资产阶级,通过武装起义推翻沙皇政权,建立临时革命政府,实行工农民主专政,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行到底,并及时地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

这些主张在当时的沙俄专制集权的统治下得到了广大人民特别是工人阶级的支持和响应。

俄共(布)人数由二月革命前的2.3万人增至十月革命后35万人。

列宁分析说:“现在阶级的大多数,即能够带动革命的先锋队、人民先锋队的大多数已经跟我们走了。

”“现在人民的大多数已经跟我们走了…” [3]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俄共(布)获得了国家政权,其政治理论和主张得到了绝大多数人民的认可与支持。

苏联的兴衰和社会主义建设

苏联的兴衰和社会主义建设

苏联的兴衰和社会主义建设苏联曾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之一,其兴衰历程,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

苏联的历史是复杂的,除了政治、军事等方面,还有经济、文化、科技等多方面的发展和变迁。

因此,探讨苏联的兴衰和社会主义建设,必然需要对苏联的历史做出全面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一、苏联的兴起苏联的兴起,可以追溯到1917年的俄国十月革命。

这场革命爆发后,布尔什维克成功夺取政权,建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即苏联。

随后,在列宁、斯大林等一代伟大领袖的领导下,苏联经历了若干次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大规模变革和改革,逐渐崛起为世界平等、独立、和平、民主、自由、幸福的国家。

从经济方面来看,苏联在建国初期就开始实行国家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

这一体制的实行,使得苏联得以有效地调配资源,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快速推进。

在科技方面,苏联在20世纪前半叶的军事、空间、原子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突破和创新,为世界科技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苏联的隆盛时期苏联的隆盛时期大约可以分为20世纪40年代、50年代和60年代三个阶段。

在40年代,苏联在全球反法西斯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与美国合作下,苏联顺利推进了大规模的工业化计划和军备竞赛。

同时,在重工业、军工、科学技术方面的先进性,备受人们的赞誉。

到了50年代,苏联在国家安全、科技、经济等方面的领跑地位日益巩固,甚至成为了美国主导的西方世界的主要竞争对手。

在执政者斯大林的逝世后,赫鲁晓夫上台,深化了农村劳动力和工业劳动力之间的分配制度,从而进一步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60年代初期,苏联的国际影响力达到了新的高峰,举世瞩目的空间竞赛中,苏联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和宇航员,取得了重要的战略、科技优势。

三、苏联的衰落和解体苏联的兴盛只持续了几十年,从70年代开始,苏联经历了沉重的压力和逼近的危机。

首先,在经济和科技方面的竞争中,美国和其它西方国家已经缩小了与苏联的差距。

苏联的兴衰教训及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苏联的兴衰教训及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苏联的兴衰教训及对当代中国的启示1917年11月7日,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掌握的政权——苏维埃政府诞生了!苏联,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建立起来并取得巨大成就的社会主义国家,他的兴盛与衰亡深刻影响了近百年来的世界历史。

能够从别国的颠覆中吸取灭亡的教训并结合自身实际对国家的政治、经济等体制加以适应性的调整和改革,才能够有效避免重蹈前人的覆辙。

苏联的建立与急速发展,为20世纪浴血追求独立的受压迫民族指明了一条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自强道路;实践了社会主义的理论,证明了马列思想的先进性与正确性,是人类社会实践的壮举。

而另一方面,苏共的垮台与苏联的最终解体,是苏联社会各种问题总爆发的结果,也是苏共执政能力逐渐下降直至完全丧失政权的结果;苏联的解体,有许多外部原因,但起决定作用的还是苏共的内部原因。

现在,中国正面临着必要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因此,中共领导人有必要从前苏联的政治、经济体制等改革中吸取教训并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来推动改革的顺利进行,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建设。

一、苏联兴衰的经验苏联实行的是斯大林模式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这种计划经济体制模式对苏联的经济发展起到过积极作用,但是也存在着严重的弊端。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这种弊端也就逐渐的显现了出来。

斯大林之后,苏联几代领导人先后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但均以失败告终。

赫鲁晓夫改革针对的主要是斯大林本人,而没有离开斯大林模式的大框架,改革思路也存在着严重失误。

勃涅日涅夫改革是在统一计划的原则下进行的,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的局限,改革按照严重僵化的教条主义进行。

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目的是要对经济体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出发点是好的,但是改革步伐过快,没有从农业开始改革,且没有解决好改革与发展的结合、微观与宏观改革措施的结合,最后转变为政治体制改革,成为苏联解体的导火索。

在这三场改革中,没有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改革目标,采取教条主义,没有把经济体制改革与转变经济增长模式、调整经济结构结合起来,同时没有相适应地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因此最终难逃失败的命运。

苏联模式的兴与衰

苏联模式的兴与衰

苏联模式的兴与衰作者:陈新明来源:《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1年第12期苏联模式是苏维埃时期苏联共产党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种组织体系和思想体系。

这一模式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取得了成就巨大,但也存在诸多问题。

苏联领导集团在对该模式进行改革过程中,出现了重大偏差,这最终导致了苏联社会制度的转轨。

今天,我们研究苏联模式兴衰的经验与教训是有必要的,它能让我们充分认识到改革事业的艰巨。

苏联模式也可以称作斯大林模式或传统社会主义模式,它是苏维埃时期苏联共产党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种组织体系和思想体系。

苏维埃国家的全部活动都与这个模式存在密切关系,包括苏联的兴亡。

今年是苏联解体二十周年,讨论这个模式的兴衰成败是有必要的。

因为在各国发展历史中,动荡、革命和不成功的改革经常出现,而成功的改革却并不多见,所以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改革是一项多么重要而又艰巨的事业。

苏联模式的兴起与凝固化苏联模式兴起于20世纪30年代,此前尝试过“战时共产主义”和新经济政策,大致从1928年开始废止新经济政策,逐渐形成了后来称之为的苏联模式。

这种模式形成过程中,当时执政党高层发生激烈斗争,结果以斯大林为代表的多数派获胜,随后展开了三大运动:即社会主义工业化运动、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和大清洗运动。

这三大运动的前一项是目标,后两项是配套措施。

布尔什维克党这一代领导人认定,只有建立大工业才能为苏联社会主义胜利奠定物质基础,斯大林也是抱着这种信念搞工业化运动的,所以它有以下特点:一是高速度;二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军事工业;三是采取行政手段。

可是搞工业化需要资金和技术,这个难题无论是对外开放还是自力更生都是必须面对的。

根据先进国家的经验,一是通过商业活动积累资金,二是通过海外殖民掠夺。

当时苏联要采用前者势必费时费日,国际形势也不允许,所以资金问题必须自己解决。

因为随着工业化运动展开,大量投资用于重工业,消费品生产不足,无法从农民那里换到粮食,要安排相应的轻工业生产又要占用资金,只能让农民为国家工业化缴纳“贡税”,这样就必须把分散的小农经济组织到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将全国农业经济纳入计划体系,以便于国家从农民手中得到所需粮食和农产品,于是在1929~1932年开展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这一运动的特点,一是时间短;二是行政命令开路;三是消灭富农。

苏联兴衰对我们的启示

苏联兴衰对我们的启示

苏联兴衰对我们的启示苏联,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建立起来并取得巨大成就的社会主义国家,他的兴盛与衰亡深刻影响了近百年来的世界历史,并将继续作为他国学习的榜样与示警的红灯影响更长远的时间。

对当代中国的启示:1.加强廉政建设、反贪反腐,确保执政地位、提高执政能力我国现在的贪污腐败现象呈上升趋势,已经引起普通民众的不满,也成为西方舆论攻击的借口。

贪污腐败不仅腐蚀政党的执政能力,更会导致政党脱离群众,失去人民的信任、支持,最终走向失败与灭亡。

任何贪污腐败的政党,注定失败,国民党在大陆的失败也是前车之鉴了。

现在“送红包”现象较为严重,也许就是上层部分人贪腐在基层的反应。

或者说,贪污腐败也成了我国的历史文化传统了,不是短时间可以杜绝的。

所以,加强法制规范、法律监督、惩戒力度,从严从重处罚贪污腐败分子,在当今中国显得必要而且迫切,是共产党保持执政地位不得不采取的措施。

苏共的失败要引起我们的警觉。

2.加强思想教育,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苏联的失败,很大程度上也是苏联人社会主义信念丧失的结果,在美苏的竞争中,苏联并未表现出超越美国的优势,尤其是经济的崩溃使得广大人民失望不已,不再相信社会主义,纷纷转投资本主义的怀抱,社会主义阵营不攻自破。

连赫鲁晓夫都对自己的弟弟说不再相信社会主义了,社会主义只是拿来糊弄老百姓的。

面对西方文化、思想的全面冲击,我国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沿着科学社会主义道路走下去。

思想教育不仅要面对群众,更要面对共产党员。

如果共产党员都失去了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很难想象普通群众还会相信共产主义。

加强党员的思想就是要凝聚党员的力量,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确保社会主义的践行;同时,这也是预防腐败的重要措施,甚至比物质措施重要的多。

3.加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改善经济结构经济始终是国家民生的命脉,在经济生活中,国家力量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经历了近年来的经济危机,国家干预、宏观调控的概念深入人心,没有国家的强力监管,资本贪婪逐利的特性将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终稿]俄罗斯兴衰与对中国的启示

[终稿]俄罗斯兴衰与对中国的启示

俄罗斯兴衰与对中国的启示摘要:1917年11月7日,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掌握的政权——苏维埃政府诞生了!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人在俄罗斯取得了政权,随即与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1921年3月,苏维埃政权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并且首先从解决农民问题入手,变余粮无偿征集为市场买卖。

1937年,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苏联的工业生产总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1941年6月22日凌晨3时,德国军队突袭苏联。

1945年5月一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终于迎来了最后的胜利。

1953年斯大林逝世,随后赫鲁晓夫掌握了政权。

他在1956年苏共二十大上的秘密报告批判了斯大林及其个人崇拜的严重后果,苏联的政治斗争从此向更加人道的方式转变。

1964年,赫鲁晓夫下台,勃列日涅夫获得政权。

文化大革命期间,中苏关系处于低谷,只存在名义上的外交关系。

1985年,共产党改革派人物戈尔巴乔夫接掌政权。

在1991年年底,他同白俄罗斯及乌克兰的总统在白俄罗斯的首府明斯克签约,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从建立一个类似英联邦的架构来取代苏联。

1991年,克里姆林宫的红旗悄然落下,红色的年轮在大国兴起的舞台上刻写了74圈。

苏联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正式停止存在①。

但其兴衰却给了中国极其深刻的经验教训。

在作风建设上,必须坚持立党为公、勤政为民的原则,坚决反对腐败现象和既得利益集团出现。

在领导方式上,必须适应由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变,不断改进和完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

在适应生产力要求上,必须尊重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规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强国富民为己任。

必须高度重视并慎重稳妥地处理民族、宗教等问题。

必须掌握军队的领导权。

总之,苏联共产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十分深刻,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并予以借鉴。

从这个意义上讲,无论是苏联共产党的成功,还是失败,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都是宝贵的历史财富。

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学习:一是经过自己一步一步的去摸索,经过各种革命和流血牺牲,来探索出一种可行的发展道路;二是经过学习别国的前车之鉴来避免类似的错误发生进而走出自己的一条路,第一条路是要尽可能避免的,因为它的付出远远高于教训所得到的回报。

苏联兴衰

苏联兴衰
总书记,同年兼任苏联国 年任苏共中央总书记, 年任苏共中央总书记 防会议主席。在职期间,对外推行以“ 防会议主席。在职期间,对外推行以“新思 为核心的政策,对内实行所谓“ 维”为核心的政策,对内实行所谓“公开 民主化”政策, 性”、“民主化”政策,对东欧以及苏联国 内产生了很大的消极影响。1990年3月当选 内产生了很大的消极影响。 年 月当选 苏联总统。 八一九”事件后, 苏联总统。“八一九”事件后,辞去苏共中 央总书记职务。 年获诺贝尔和平奖, 央总书记职务。1991年获诺贝尔和平奖, 年获诺贝尔和平奖 12月25日正式辞去苏联总统职务。 日正式辞去苏联总统职务。 月 日正式辞去苏联总统职务
二、苏联的解体
戈尔巴乔夫,原苏 戈尔巴乔夫, 共中央总书记, 共中央总书记,苏联总 统。1931年出生于俄罗 年出生于俄罗 斯的一个农民家庭。 斯的一个农民家庭。 1952年加入共产党。 年加入共产党。 年加入共产党 1955年毕业于莫斯科大 年毕业于莫斯科大 学法律系。 学法律系。做过多年党 务工作。 务工作。1980年当选为 年当选为 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戈尔巴乔夫
苏联的改革: 改革社会主义理论 改革社会主义理论。 改革经济体制 改革经济体制。 改革政 苏联的改革:1.改革社会主义理论。2.改革经济体制。3.改革政 治体制,在公开性、多元化、民主化的思想指导下, 治体制,在公开性、多元化、民主化的思想指导下,放弃了改 革的社会主义方向。 调整对外政策 实行对外关系的“ 调整对外政策, 革的社会主义方向。4.调整对外政策,实行对外关系的“新思 维”。 特点:中国通过改革渐进式地完善社会主义, 特点:中国通过改革渐进式地完善社会主义,在经济飞速发展 的前提下,不断提升综合国力。 的前提下,不断提升综合国力。而且改革先是在沿海一些地区 进行试验,降低了全面改革可能带来的风险。 进行试验,降低了全面改革可能带来的风险。 苏联进行的是全方位的改革,严重偏离了社会主义, 苏联进行的是全方位的改革,严重偏离了社会主义,在经济 改革陷入困境时,又把重心转移到政治改革,使问题越来越多, 改革陷入困境时,又把重心转移到政治改革,使问题越来越多, 越来越难解决。 越来越难解决。 结果:中国的国力飞速发展,取得了许多的成就, 结果:中国的国力飞速发展,取得了许多的成就,成为世界强 国之一,至今还在发展当中。 国之一,至今还在发展当中。 苏联解体,俄罗斯经济几乎崩溃。 苏联解体,俄罗斯经济几乎崩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联的兴衰
1917年11月7日,晚9点40分,伴随着这门大炮发出的一声怒吼,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掌握的政权——苏维埃政府诞生了!
二十年间,在这个政府的领导下,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奇迹般地变成了一个工业化强国。

从彼得大帝改革开始,历经230多年的努力,俄罗斯民族终于第一次凭借国力而不仅仅是武力,占据了世界的制高点。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们以巨大的牺牲力挽狂澜,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作为一个曾经对世界产生过巨大影响的超级大国,苏联在20世纪探索了一条国家发展的新道路。

这一前所未有的社会实践,究竟是如何进行的呢?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当时沙皇俄国经过沙皇农奴制改革,社会已经有了很大进步,但是同欧洲老牌资本主义强国仍有较大差距。

在经济上,一战前,俄国就成为世界上负债最多的国家,沙皇政府因税收不能弥补赤字,只能大量发行纸币,导致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粮食等日用品供应日趋紧张。

军事上,虽然沙皇俄国军队人数众多,但是军事装备远远落后于新兴资本主义国家。

沙皇俄国是具有浓厚封建军事色彩的国家。

在社会制度上,沙皇统治制度的落后与腐朽致使整个俄国上层文化呈现出一片混乱的景象。

这一切的一切,让人们怀有极大的不满。

于是,俄国人民在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推翻了俄国资本主义临时政府,武装夺取了政权,史称“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布尔什维克改造旧世界、建立新世界的决心和信心,人们相信,在列宁的领导下,苏维埃俄国将走出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人民将行使权力,所有人都有工作,再也不受剥削。

然而,建立新社会却是一个艰难的过程。

1921年春,苏俄发生大面积的灾荒,三千多万老百姓挣扎在饥饿的边缘。

苏维埃政权采取了“战时共产主义”的非常政策和措施,实行粮食征收制,粮食征收保障了军队和城市工厂的基本供应,从而保证了俄国国内战争的胜利。

在国内局势基本稳定后,苏维埃俄国又实行了“新经济政策”。

其具体内容是实行粮食税,允许商品交换,实行货币改革,废除了“战时共产主义”中不合理的东西。

在当时的经济制度之下,福特与苏联建立了汽车联合企业,从1932年起,每年有十万辆嘎斯牌客车和卡车下线,在苏联的道路上奔跑。

这成了苏联时代的代表性符号之一。

这种经济政策的灵活性反映了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思想活跃,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灵活经济政策,从而与苏联晚期的思想僵化,形成鲜明对比。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苏联经济得到了恢复。

列宁对此感到很欣慰,他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
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在俄国的建立和巩固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它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从世界范围来看,十月革命革命的炮响为世界民族国家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是强大的精神武器和思想武器。

十月革命证明了马克思的革命和阶级斗争学说的可行性,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为世界其他正在寻找方向的国家提供了走社会主义的方法。

1924年1月22日,苏联人失去了一位尊敬的兄长,一位和蔼的领袖,一个根据实践要求为俄罗斯谋划未来的舵手。

接下来领导苏维埃政权的,是以行事严峻果断为世人熟悉的斯大林。

也许纯属巧合,列宁以发源于西伯利亚的大河——勒那河的名字作为自己的化名,而他的继任者则以一种硬度很强的金属——“钢”作为自己的姓氏。

正如这两个姓名的文字意义一样:列宁时代,国家的经济政策具有相当的弹性;而斯大林则以强硬的手段,加快了国家工业化的步伐。

以工农业“剪刀差”的方式来积累工业化资金,意味着此前为保护农民利益而推出的新经济政策将被舍弃。

斯大林说:“我们所以采取新经济政策,就是因为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当它不再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时候,我们就把它抛开”。

在斯大林看来,时过境迁,新经济政策不利于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建设了,因为苏联需要的是速度。

斯大林经常说:“延缓速度就是落后,落后者是要挨打的。

20世纪20年代,西方各国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恢复过来,各个主要工业国家的工业生产总值都达到或超过一战前水平的1.5倍。

一些欧美经济学家称资本主义已消灭了贫困,空前的繁荣让他们充满信心,并继续封锁苏联经济。

1927年,英国宣布断绝英苏关系,并废止1921年签订的英苏贸易协定。

英国外交大臣张伯伦发起六国外长会议,提出要和“共产国际作斗争”。

孤零零的苏联看起来似乎不堪一击。

虽然新经济政策取得一定的成效,但直到192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只有不到三万辆拖拉机,99%的耕种要靠畜力和人力来完成。

1929年5月,苏维埃第五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大剧院举行,讨论的内容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第一个五年计划,整个的制定过程将近五年,作为第一个五年计划,人们想把所有的各个方面都写进去,这样写的量就非常大,最后又想方设法减少它的内容,然后又增加了内容,最后的结果是通过了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总容量,足足有三本这么厚的书。

在世界历史上,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如此全面而细致地规划过自己的发展进程,这是苏联人的一个创造。

在那个时代,所有的生产、运输、销售都由国家计划安排。

国家计划力争精确,在列宁格勒生产的一粒钮扣售价1卢布,那么700公里外莫斯科的价格也是1卢布,而万里之外的海参崴仍然是1卢布。

对于苏联而言,它未来几十年的兴衰都和这种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联系在了一起。

就在苏联人讨论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这一年,一场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经济危机爆发了。

从1929年10月24日纽约股市的疯狂下跌开始,危机很快从美国蔓延到全球,袭击了几乎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

而特立独行的苏联,却在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的指导下,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

这时,欧美的资本、技术和人才,开始转向苏联寻找出路。

全球最大的移民国家——美国,也第一次出现向外移民的倾向,先后有10万美国人申请移居苏联。

苏联在实行五年计划的同时,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开始初步形成。

苏联在工业建设的同时,积极利用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装备。

为加速苏联实现工业化,苏联工人们表现出巨大的热情,苏联开始实施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其中的高潮就是掀起了斯达汉诺夫运动。

经过十多年的建设,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大的工业国,苏联共建成6000 多个工矿企业,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上实现了以重轭工业为中心的国家工业化,增强了综合国力;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俄国工业总产值欧洲第四位,世界第五位,到1937 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
第二位;全国基本上完成农业集体化;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经济高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不过,计划经济在当时的成功,使人们不可能像今天一样去反思它的弊端。

更何况,当时的苏联,正面临越来越紧迫的战争威胁。

为了摆脱经济危机,德国、日本、意大利等国建立起法西斯专政。

就在苏联完成第二个五年计划的1937年,中国已经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全面抗日战争,而斯大一直担忧的战火,最终也不可避免地侵入了这片广袤的土地。

即使在最艰苦的1942年,苏联飞机产量仍达到两万架以上,比德军几乎超出一倍。

苏联巨大的工业能力压倒了纳粹德国,成为制胜的利剑。

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刻,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的工人们驾驶着刚刚造好的坦克直接出厂,迎战德军。

1945年5月1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终于迎来了最后的胜利。

苏联红军攻克柏林,红旗插上了德国国会大厦的顶端。

德军在苏德战场上共损失兵力1000万,占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总伤亡人数的73%,苏联以2000万人的牺牲为代价,捍卫了正义,捍卫了和平。

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悲壮的一页,仅此一点,苏联就无愧于一个大国的称谓!
可苏联存在的问题终究存在,并且日益突出,由于苏联的领袖们并没有及时发现和纠正,包括高度计划经济体制在内的一些政策弊端,以至于积重难返,丧失了让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的机会。

1991年,克里姆林宫的红旗悄然落下,红色的年轮在大国兴起的舞台上刻写了74圈。

苏联的迅速崛起是20世纪引人注目的大事。

作为一次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它的经验和教训,都成为人类发展的宝贵财富。

因为,对历史的判断,必须用大尺度来衡量,社会变革的完成可能需要几十年、上百年甚至更长。

对一个伟大的民族而言,挫折意味着新的出发。

今天,俄罗斯已经走在了民族复兴的道路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