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政策法规问
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政策法规100问
![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政策法规100问](https://img.taocdn.com/s3/m/e46151f54693daef5ef73dd4.png)
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政策法规100问目录一、选拔任用条件二、民主推荐三、考察四、讨论决定五、任职六、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七、交流、回避八、免职、辞职、降职九、公务员调任十、纪律和监督一、选拔任用条件1、提任县(处)级领导职务的,应当具有几年以上工龄?答:5年以上。
2、提任县(处)级领导职务的,应当具有几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答:2年以上。
3、提任县(处)级以上领导职务的,一般应当具有在下一级几个以上职位任职的经历?答:2个以上。
4、提任县(处)级以上领导职务的,一般应当具有在下一级两个以上职位任职的经历,对每个职位任职时间有无具体规定?答:没有具体规定。
5、提任县(处)级以上领导职务的,一般应当具有在下一级两个以上职位任职的经历,其中是否包括非领导职务?答:包括非领导职务。
6、提任县(处)级以上领导职务的,一般应当具有在下一级两个以上职位任职的经历,其中是否包括兼职?答:一般不包括兼职。
7、在同一单位连续担任某一职务,分工进行过调整,即主管工作发生了变化或者该职位职能发生了较大变化等其他类似情况,是否可视为在两个职位工作过?答:是。
8、干部挂职锻炼所挂任职务多长时间可视为一个职位任职经历?答:凡经组织选派、挂职时间在半年以上,其挂任职务无论是平职、低职或者因工作需要高职安排的,均可视为一个职位的任职经历。
9、提任县(处)级以上领导职务,由副职提任正职的,应当在副职岗位工作几年以上?答:2年以上。
10、提任县(处)级以上领导职务,由下级正职提任上级副职的,应当在下级正职岗位工作几年以上?答:3年以上。
11、提拔担任党政领导职务的,对文化程度有什么要求?答:一般应当具有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其中地(厅)、司(局)级以上领导干部一般应当具有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
12、提拔担任党政领导职务的,对参加党校、行政院校或者组织(人事)部门认可的其他培训机构的培训时间是如何要求的?答:5年内累计3个月以上。
13、提拔担任党政领导职务的,确因特殊情况在提任前未达到培训要求的,应当在提任后多长时间内完成培训?答:1年内。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知识问答 2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知识问答 2](https://img.taocdn.com/s3/m/7da1b50fa76e58fafab0036f.png)
2014年1月14日,中共中央颁布新修订《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以下简称《干部任用条例》)。
1月17日,中组部发出通知,对学习贯彻工作进行部署,明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要任务就是要抓好新修订《干部任用条例》的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
现编印《干部任用条例》相关知识要点问答,供学习参考。
1.为什么要修订《干部任用条例》?答:2002年颁布的《干部任用条例》,在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建立健全科学的选拔任用机制,防止和纠正选人用人上不正之风,推进干部工作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是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近些年来,干部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干部队伍状况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一是中央对干部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二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积累了丰富经验,一些干部政策有新变化新调整,干部任用工作需要与这些新政策相衔接;三是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需要从制度层面加以改进。
修订后的《干部任用条例》,体现了中央对干部工作的新精神新要求,吸收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新经验新成果,对干部选拔任用制度进行了改进完善,是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探索规律,推进干部制度建设的重要成果,是做好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基本遵循,也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选人用人不正之风的有力武器。
《干部任用条例》的颁布和实施,对于贯彻落实中央精神,解决干部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健全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把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落实到选拔任用工作中去,建设高素质的党政干部队伍,保证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全面贯彻执行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修订后的《干部任用条例》有哪些主要内容和特点?答:修订后的《干部任用条例》,在保持原有框架和内容总体稳定的基础上,增设“动议”一章,拆分“酝酿”一章并将有关要求分别体现到选拔任用的各个环节之中。
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工作政策法规知识测试题及答案
![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工作政策法规知识测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fba5ddece2f0066f53322bb.png)
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工作政策法规知识测试题一、判断题(请对表述正确的在括号内划“√”,错误的划“×”)1、无论是领导班子换届,还是个别提拔任职,会议投票推荐和个别谈话推荐一般应当同时采用。
(√)2、参加干部选拔任用民主推荐的人数至少要达到规定范围参加人数的二分之一。
(×)3、对具体职位进行的定向推荐结果在确定该职位考察对象时一年内有效;如果拟任职位变了,原推荐结果不再有效。
(√)4、民主推荐的结果是确定考察对象的唯一依据。
(×)5、处级以上非领导职务干部转任同级领导职务时,不需要进行民主推荐,但要进行组织考察。
(×)6、个人向党组织推荐领导干部人选,必须负责任地写出推荐材料并署名。
(√)7、选拔任用领导干部,考察对象应当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示。
(√)8、越级提拔干部的,在作出决定前应当征求上一级组织(人事)部门的意见,且最多只能越两级。
(×)9、党委(党组)研究干部任免事项,要严格执行《干部任用条例》的有关规定。
主要领导成员应当充分发扬民主,认真听取大家的意见;其他成员应当充分发表意见,发现不符合规定的情况,应及时提醒或者要求纠正,必要时可直接向上级党组织反映。
(√)10、党委(党组)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事项,必须有过半数以上的成员到会。
(×)11、党委(党组)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事项,可采用口头表决、举手表决或者无记名投票表决等表决方式。
(√)12、全委会对下一级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正职的拟任人选和推荐人选进行表决时,委员可以投同意票、不同意票或者弃权票,也可以另提他人。
(×)13、领导干部试用期满考核不合格的,应免去试任职务,不能延长试用期。
(√)14、上级组织(人事)部门对下级组织部门报告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事项,应当在15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
如未答复,可以提交党委(党组)会议讨论决定相关任用事项。
(×)15、党委(党组)会议讨论研究有关干部任用时,本级组织(人事)部门应当如实报告向上级组织部门征求意见的有关干部事项情况。
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工作政策法规知识...
![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工作政策法规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c55f135b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f0.png)
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工作政策法规知识测试题一、判断题(请对表述正确的在括号内划“√”,错误的划“×”1、无论是领导班子换届,还是个别提拔任职,会议投票推荐和个别谈话推荐一般应当同时采用。
( )2、参加干部选拔任用民主推荐的人数至少要达到规定范围参加人数的二分之一。
( )3、对具体职位进行的定向推荐结果在确定该职位考察对象时一年内有效;如果拟任职位变了,原推荐结果不再有效。
( )4、民主推荐的结果是确定考察对象的唯一依据。
( )5、处级以上非领导职务干部转任同级领导职务时,不需要进行民主推荐,但要进行组织考察。
( )6、个人向党组织推荐领导干部人选,必须负责任地写出推荐材料并署名。
( )7、选拔任用领导干部,考察对象应当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示。
( )8、越级提拔干部的,在作出决定前应当征求上一级组织(人事)部门的意见,且最多只能越两级。
( )9、党委(党组)研究干部任免事项,要严格执行《干部任用条例》的有关规定。
主要领导成员应当充分发扬民主,认真听取大家的意见;其他成员应当充分发表意见,发现不符合规定的情况,应及时提醒或者要求纠正,必要时可直接向上级党组织反映。
( )10、党委(党组)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事项,必须有过半数以上的成员到会。
( )11、党委(党组)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事项,可采用口头表决、举手表决或者无记名投票表决等表决方式。
( )12、全委会对下一级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正职的拟任人选和推荐人选进行表决时,委员可以投同意票、不同意票或者弃权票,也可以另提他人。
( )13、领导干部试用期满考核不合格的,应免去试任职务,不能延长试用期。
( )14、上级组织(人事)部门对下级组织部门报告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事项,应当在15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
如未答复。
可以提交党委(党组)会议讨论决定相关任用事项。
( ) 15、党委(党组)会议讨论研究有关干部任用时,本级组织(人事)部门应当如实报告向上级组织部门征求意见的有关干部事项情况。
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基本知识测试题(答案)
![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基本知识测试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b722ed84afe04a1b071de76.png)
高台县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相关政策法规知识测试问卷答案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40分)1.对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实行责任追究,坚持党委领导、分级负责,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权责一致、惩教结合,严格要求、违规必究的原则。
2、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应经过民主推荐、考察、酝酿、讨论决定、任职等程序。
3、市县党委书记履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职责离任检查中,对民主评议中履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职责总体评价“满意”、“基本满意”两项比率合计不足三分之二,或者用人风气总体评价“好”、“较好”两项比率合计不足三分之二的人员,经组织考核认定,要采取相应的组织处理措施,其中拟提拔使用的,应当取消其资格。
4、考察党政领导职务拟任人选,必须依据干部选拔任用条件和不同领导职务的职责要求,全面考察其德、能、勤、绩、廉,注重考察工作实绩。
5、因追究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受到调离岗位处理的,【一】年内不得提拔;引咎辞职和受到责令辞职、免职处理的,一年内不得重新担任【与其原任职务相当的】领导职务,【两】年内不得提拔;受到降职处理的,【两】年内不得提拔;同时受到纪律处分的,按照【影响期长的】的规定执行。
6、市(地)、县(市)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正职的拟任人选和推荐人选,由上级党委常委会提名,并提交全委会无记名投票表决。
7、市县党委书记履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职责离任检查,是指市县党委书记因【提拔使用】、【平级交流】、到龄退休等原因即将离任时,由【上级党委组织部门】对其任职期间履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职责的情况进行检查。
8、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必须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不准个人决定干部任免,个人不能改变党委(党组)会集体作出的干部任免决定。
9、凡本地区、本部门不认真执行《干部任用条例》,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严重、干部群众反映强烈以及对违反组织人事纪律的行为查处不力的,应当追究有关党委(党组)主要领导成员、分管领导成员和其他有关人员的责任。
中组部就干部选拔任用四项监督制度答问(全文)
![中组部就干部选拔任用四项监督制度答问(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acc6ee2b8bd63186bcebbcf7.png)
中组部就干部选拔任用四项监督制度答问(全文)最近,中央办公厅颁布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试行)》(以下简称《责任追究办法》)。
中央组织部同步印发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事项报告办法(试行)》、《地方党委常委会向全委会报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并接受民主评议办法(试行)》、《市县党委书记履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职责离任检查办法(试行)》(以下分别简称《有关事项报告办法》、《“一报告两评议"办法》、《离任检查办法》)。
在上述四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制度颁布实施之际,中央组织部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就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问: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工作重要的制度创新,请您介绍一下颁布实施这四项监督制度的主要背景、过程和目的。
答:2002年中央颁布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制度。
党的十七大把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作为党的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明确要求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过程监督。
十七届四中全会进一步强调,要健全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机制和干部选拔任用责任追究制度,匡正选人用人风气.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要认真执行和不断完善各项监督制度,积极探索加强监督的有效途径和方式方法,加大监督制度创新力度。
"从两年来开展全国组织工作满意度民意调查的结果看,干部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和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工作的满意度有明显提高,但对选人用人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反映仍然比较突出。
为此,中央组织部组织力量开展了深入调查研究,从2007年起正式会同中央纪委研究起草《责任追究办法》,经广泛征求意见、反复修改,先后报经中央党建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审议同意,于2010年3月7日由中央办公厅印发。
中央组织部同步研究起草了其他三个办法,报经中央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审议同意,于2010年3月9日由中央组织部印发。
干部选拔任用法规100题
![干部选拔任用法规100题](https://img.taocdn.com/s3/m/9935d19a01f69e3142329418.png)
干部选拔任用法规100题干部选拔任用政策法规知识100题一、单项选择题(50题)1、根据《干部选拔任用条例》,提任县(处)级领导职务的,应当具有(B)年以上工龄。
A、3B、5C、8D、102、根据《干部选拔任用条例》,提任县(处)级领导职务的,应当具有(A)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
A、2B、3C、4D、53、根据《干部选拔任用条例》,提任县(处)级领导职务的,由下级正职提任上级副职的,应当在下级正职岗位工作(B)年以上。
A、2B、3C、4D、54、根据《干部选拔任用条例》,提任县(处)级领导职务的,一般应当具有(B)以上学历。
A、大学B、大专C、中专5、对需要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考察对象,应当委托(B)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审计。
A、组织(人事)部门B、审计部门C、纪检机关(监察部门)6、酝酿工作部门领导成员人选,应当征求(C)的意见。
A、该工作部门的员工B、组织人事部门C、上级分管领导成员7、部门与地方双管管理干部的任免,在酝酿过程中,协管方自收到主管方意见之日起(C)内未予答复的,视为同意。
A、十日B、十五日C、一个月8、由党的代表大会、党的委员会全体会议、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全体会议、人民代表大会、政协全体会议选举、任命的,其任职时间自(C)之日起计算。
A、党委(党组)决定B、当选C、当选、任命9、党政领导干部应当逐级提拔。
越级提拔的,应当报经(B)同意。
A、党委主要领导B、上级组织(人事)部门C、上级党委10、公开选拔面向(A)进行。
A、社会,本单位或者本系统B、本系统,本单位C、社会,本单位11、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工作在党委(党组)领导下进行,由(C)组织实施。
A、干部教育部门B、党委宣传部门C、组织(人事)部门12、党政领导干部任职回避的亲属关系为(B)。
A、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两代以内旁系血亲以及近姻亲关系24、实行党政领导干部任职前公示制度,公示期一般为(B)。
A、5至7天B、7至15天C、10至30天25、民主推荐干部的结果在(B)内有效。
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政策法规知识测试题
![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政策法规知识测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2a113fd10912a21615792961.png)
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政策法规知识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30题,每题2分)1、为严肃换届纪律,保证换届风清气正,中纪委、中组部提出了()的换届纪律要求。
A. 5个严禁,17个不准和5个一律B. 10个严禁,10个不准和5个一律C.5个严禁,17个不准和10个一律D.17个严禁,5个不准和5个一律2、按照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换届纪律要求,对参与或者帮助他人拉票贿选的,应作出如下处理:()A.比照为自己拉票贿选的行为给予相应处理B.免予处理C.可从轻处理D.批评教育3、按照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换届纪律要求,对违反规定作出的干部任用决定,应作出如下处理:()A.一律无效,并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B.一律无效,可不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C.部分有效,对相关人员进行批评教育D.部分无效,对相关人员进行批评教育4、不准编造、传播谣言,诬告陷害或者侮辱诽谤他人,属于严禁()的要求。
A.拉票贿选B.买官卖官C.跑官要官D.干扰换届5、严禁违规用人列举了()个“不准”?A.3个B.4个C.5个D.6个6.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必须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原则,群众公认、注重实绩原则,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和依法办事原则。
A.以德为先、任人唯贤B.任人唯贤、德才兼备C.任人唯能、唯才是举7.提拔担任党政领导职务的,一般应当具有()以上文化程度。
A.大学专科B.大学本科C.研究生8.提任县(处)级以上领导职务,由副职提任正职的,应当在副职岗位工作()以上,由下级正职提任上级副职的,应当在下级正职岗位工作()以上。
A.3年4年B.3年3年C.2年3年9.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必须经过的基本程序是()。
A.酝酿、民主推荐、考察、讨论决定、任职B.民主推荐、讨论决定、酝酿、考察、任职C.民主推荐、考察、酝酿、讨论决定、任职10.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必须经过民主推荐提出考察对象。
民主推荐包括()。
A.会议投票推荐B.个别谈话推荐C.会议投票推荐和个别谈话推荐11.考察党政领导职务拟任人选,必须全面考察其德、能、勤、绩、廉,注重考察()。
新修订《干部任用条例》及有关政策法规知识
![新修订《干部任用条例》及有关政策法规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5dabaef89e314332396893ec.png)
新修订《干部任用条例》及有关政策法规知识有奖答题(共50题)姓名: 单位: 联系电话:1、新修订《干部任用条例》是由( )颁发的。
A、中共中央B、中央办公厅C、中央组织部2、新修订《干部任用条例》共有()章()条。
A、13章71条B、13章75条C、13章74条3、新修订《干部任用条例》明确了好干部标准,即“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清正廉洁”。
A、甘于奉献B、敢于担当C、勇于创新4、新修订《干部任用条例》规定,对提任县处级领导职务的应当具有()年以上工龄,( )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
A、3、3B、4、1C、5、25、提任县处级以上领导职务,由副职提任正职的,应当在副职岗位工作(),由下级正职提任上级副职的,应当在下级正职岗位工作()。
A、两年以上、四年以上B、两年以上、三年以上C、三年以上、三年以上6、晋升乡科级正职领导职务的公务员,应当具备担任副乡科级职务()以上资格条件;晋升乡科级副职领导职务的公务员,应当具备担任科员级职务()以上资格条件。
A、两年、三年B、三年、三年C、三年、两年7、新修订《干部任用条例》规定,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的基本流程是( )。
A、动议→酝酿→考察→讨论决定→任职B、动议→民主推荐→考察→讨论决定→任职C、民主推荐→酝酿→考察→讨论决定→任职8、新修订《干部任用条例》规定,民主推荐结果作为选拔任用的()。
A、重要依据B、重要参考C、决定因素9、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必须经过民主推荐,推荐结果在()内有效。
A、三个月B、六个月C、一年10、实行党政领导干部任职前公示制度。
公示期一般为()。
A、五至十天B、七至十天C、不少于五个工作日11、党委(党组)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事项,必须有()以上成员到会,并保证与会成员有足够的时间听取情况介绍、充分发表意见。
进行表决时,以党委(党组)应到会成员超过()同意形成决定。
A、三分之二、二分之一B、四分之三、二分之一C、二分之一、三分之二12、由党委(党组)决定任职的,任职时间自()之日起计算。
中共中央组织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关于<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若干问题的答复意见(二)》的通知
![中共中央组织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关于<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若干问题的答复意见(二)》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76c8d41b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17.png)
中共中央组织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关于<党政领导⼲部选拔任⽤⼯作条例>若⼲问题的答复意见(⼆)》的通知现将中央组织部《关于〈党政领导⼲部选拔任⽤⼯作条例〉若⼲问题的答复意见(⼆)》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
关于《党政领导⼲部选拔任⽤⼯作条例》若⼲问题的答复意见(⼆)1.问:第七条规定,提任县(处)级以上领导职务的,⼀般应当具有在下⼀级两个以上职位任职的经历。
⼲部挂职锻炼,所挂任职务是否可以视为⼀个职位任职的经历?答:凡经组织选派、挂职时间在半年以上,其挂任职务⽆论是平职、低职或者因⼯作需要⾼职安排的,均可视为⼀个职位的任职经历。
2.问:选拔任⽤处级以上⾮领导职务,是否需要进⾏民主推荐和组织考察?是否实⾏任职前公⽰制和任职试⽤期制?答:《⼲部任⽤条例》第四条规定,选拔任⽤处级以上⾮领导职务,参照本条例执⾏。
民主推荐、组织考察是选拔任⽤党政领导⼲部的基础环节和必经程序。
因此,选拔任⽤处级以上⾮领导职务⼲部,必须经过民主推荐提出考察对象;对确定的考察对象,由组织(⼈事)部门按照⼲部管理权限,进⾏认真考察;在党委(党组)讨论决定后、下发任职通知前,应当在⼀定范围内进⾏公⽰。
担任⾮领导职务,可不实⾏任职试⽤期制。
3.问:处级以上⾮领导职务⼲部转任同级领导职务时,除了要实⾏任职前公⽰制和任职试⽤期制外,是否还需要进⾏民主推荐、组织考察?答:必须进⾏民主推荐、组织考察。
4.问:民主推荐范围确定后,对参加民主推荐的⼈数有什么具体要求?答:参加民主推荐⼈员的代表性和⼴泛性,在很⼤程度上决定着推荐结果的真实性和群众公认度。
因此,按照《⼲部任⽤条例》规定范围确定参加的⼈员应尽可能全部参加。
⼀般情况下,参加民主推荐的⼈数⾄少要达到规定范围参加⼈数的三分之⼆。
5.问:第⼆⼗六条规定,考察党政领导职务拟任⼈选,必须形成书⾯考察材料,建⽴考察⽂书档案。
⼲部考察⽂书档案包括哪些内容?答:⼲部考察⽂书档案⼀般包括:(1)考察⼯作请⽰、考察⼯作⽅案;(2)民主推荐汇总表、民主测评表汇总表;(3)重要谈话记录;(4)考察报告、考察材料、⼲部任免审批表;(5)考察中重要问题的调查情况及结论;(6)征求纪委意见情况;(7)其他能够反映⼲部考察情况的有关材料。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知识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5a58a010ce2f0066f4332227.png)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知识问答问: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基本程序是什么?答:《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主要内容有:(1)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2)选拔任用条件;(3)选拔任用工作程序;(4)选拔任用干部的管理;(5)选拔任用工作的纪律和监督。
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基本程序有:(1)民主推荐;(2)考察;(3)酝酿;(4)讨论决定;(5)任职;(6)依法推荐、提名和民主协商。
问:如何理解和坚持群众公认、注重实绩原则?答:群众公认、注重实绩原则,是党的群众路线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干部工作中的体现和运用。
它所要回答和解决的是干部由谁评价和如何评价的问题。
群众公认,就是为大多数群众所认可和拥护。
坚持群众公认原则,是党的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在干部工作中的生动体现,也是我们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
坚持群众公认,就是要在干部工作中充分相信和依靠群众,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
坚持群众公认原则,一是选拔任用干部要经过民主推荐,凡是多数群众不拥护不赞成的,不能提拔任用;二是考察干部要充分走群众路线,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三是拟提拔的干部要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示,进一步听取意见;四是对群众举报、申诉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违纪违规行为,要认真核实处理。
注重实绩,就是注重干部在履行岗位职责的实践中所取得的实际成效,注重干部在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实践中取得的成绩。
选拔任用干部注重工作实绩,目的在于发扬求真务实的作风,使干部少说空话、多做实事,反对形式主义、弄虚作假、言行不一的不良行为。
要在全面考察干部的德、能、勤、绩、廉的基础上,突出考察干部的工作实绩。
对那些经考察考核确属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要委以重任;确属德才平庸、力不胜任、相形见绌的,要坚决调整下来。
要运用实绩考核的结果,实施对干部的奖惩,鼓励先进,鞭策落后,克服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在干部队伍中形成扎实工作、奋发向上的良好风气。
中组部负责人就《干部任用条例》答记者问
![中组部负责人就《干部任用条例》答记者问](https://img.taocdn.com/s3/m/2658e4eba58da0116c1749ad.png)
选贤任能的制度保证中组部负责人就《干部任用条例》答记者问问:请您简要介绍一下为什么要修订颁布《干部任用条例》?答:中央最近颁布的《干部任用条例》是在《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暂行条例》)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
1995年中央颁布实施的《暂行条例》,对于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程序,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质量,加强领导班子建设,遏制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发挥了重要作用。
各级党委(党组)坚决贯彻中央关于干部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要求,认真执行《暂行条例》,选拔了大批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德才兼备、群众公认、政绩突出的干部进入各级领导班子,增强了各级党政领导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保证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暂行条例》颁布7年来,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
中央对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取得了新的进展,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党的建设及干部工作的理论研究,也取得了一批新的成果。
今年将召开党的十六大,地方各级党政领导班子陆续换届,党的干部队伍正处在一个整体性新老交替的重要时期,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任务十分繁重。
同时,一些地方和部门存在的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是广大干部群众反映比较多的热点问题之一,也是我们必须认真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
面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出现的大量新情况、新问题,《暂行条例》在内容和形式上已不能完全适应工作的需要。
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本着与时俱进的精神,中央决定重新修订并颁布《干部任用条例》。
《干部任用条例》是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规章,也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用人上不正之风的有力武器。
它的颁布实施,对于建立健全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推进干部工作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对于形成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领导集体,保证党的基本路线的贯彻执行,保证党的事业的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问:《干部任用条例》的颁布和实施确实具有重大的意义,请您再介绍一下它的主要内容和特点?答:《干部任用条例》,共13章,74条。
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政策法规解答
![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政策法规解答](https://img.taocdn.com/s3/m/dc90d89f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ce.png)
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政策法规解答以下是相关政策法规的解答:1. 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的基本原则是什么?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必须坚持党管干部、德才兼备、事业为上、公道正派、注重实绩、群众公认等原则,并遵循民主集中制和依法依规办事等制度。
这些原则确保了选拔任用的公正性、科学性和规范性。
2. 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应把什么放在首位?在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时,必须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
这意味着在选拔过程中,应着重考察候选人的政治立场、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确保其符合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的要求。
3. 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应符合哪些要求?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应符合将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具有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能力,结构合理、团结坚强的领导集体的要求。
这要求选拔出的领导干部不仅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还要有出色的领导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 参加公开选拔的报名人员应符合哪些条件?参加公开选拔的报名人员应符合《干部任用条例》规定的基本条件和任职资格。
具体来说,他们应当具备与所报职位要求相当的资格条件,如学历、工作经历、专业技能等。
同时,对有特殊要求的职位,可以附加其他条件。
在选拔过程中,还可以根据职位对人才的需求和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需要,对报名人员的职务层次、任职年限等任职资格适当放宽。
5. 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有哪些程序?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的程序包括民主推荐、考察、讨论决定、任职等环节。
在民主推荐环节,应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确保推荐结果的公正性和准确性;在考察环节,应对候选人的德、能、勤、绩、廉进行全面考察,确保其符合选拔任用标准;在讨论决定环节,应遵循民主集中制原则,集体讨论决定任用结果;在任职环节,应按照规定程序进行任职手续,确保任用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总之,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必须遵循一定的政策法规进行,确保选拔任用的公正性、科学性和规范性。
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政策法规100问
![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政策法规100问](https://img.taocdn.com/s3/m/dcf66973f46527d3240ce024.png)
答:2年以上。(政通教育)
10、提任县(处)级以上领导职务,由下级正职提任上级副职的,应当在下级正职岗位工作几年以上?
答:3年以上。(政通教育)
11、提拔担任党政领导职务的,对文化程度有什么要求?
答:一般应当具有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其中地(厅)、司(局)级以上领导干部一般应当具有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政通教育)
22、晋升综合管理类非领导职务,任职年限有何规定?
答:(1)晋升巡视员职务,应当任厅局级副职领导职务或者副巡视员5年以上;
(2)晋升副巡视员职务,应当任县处级正职领导职务或者调研员5年以上;
(3)晋升调研员职务,应当任县处级副职领导职务或者副调研员4年以上;
(4)晋升副调研员职务,应当任乡科级正职领导职务或者主任科员4年以上;
答:民主推荐;考察;酝酿;讨论决定;任职;依法推荐、提名和民主协商。(政通教育)
24、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提出考察对象是否要经过民主推荐?
答:必须经过民主推荐。(政通教育)
25、民主推荐包括哪两种形式?
答:会议投票推荐和个别谈话推荐。(政通教育)
26、民主推荐的两种形式是否应当同时采用?
答:综合管理类非领导职务分为巡视员、副巡视员、调研员、副调研员、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科员、办事员。(政通教育)
《公务员法》实施后沿用的部分特殊非领导职务名称包括:“组织员”、“纪律检查员”、“监察专员(监察员)”、“审判员”、“检察员”。(政通教育)审计署机关的业务司、各派出审计局和各特派员办事处的业务处沿用“审计员”非领导职务名称,不再使用统一的非领导职务名称,其职数在规定比例限额内统筹解决。(政通教育)地方各级审计机关不得使用“审计员”非领导职务名称。(政通教育)
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政策法规--试题及答案
![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政策法规--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3eed3a1312b3169a551a432.png)
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政策法规暨换届纪律知识竞赛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20题)1、晋升县(处)级、乡(科)级领导职务的公务员,应当具有B以上文化程度。
A、中专/高中B、大学专科C、大学本科D、硕士研究生2、提任县(处)级以上领导职务,由副职提任正职的,应当在副职岗位工作A以上。
A、2年B、3年C、4年D、5年3、提任县(处)级以上领导职务,由下级正职提任上级副职的,应当在下级正职岗位工作B以上。
A、2年B、3年C、4年D、5年4、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必须经过C提出考察对象.A、组织推荐B、党委主要领导C、民主推荐D、组织(人事)部门5、个人向党组织推荐领导干部人选,必须B。
A、写出推荐材料但不必署名B、负责地写出推荐材料并署名C、征得有关部门的同意D、征得被推荐人选的同意6、党委、政府及其工作部门个别特殊需要的领导成员人选,可以由C提名,作为考察对象。
A、党委、政府及其工作部门主要负责人推荐B、群众联名推荐C、组织推荐D、干部署名推荐7、《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党政领导干部任职前公示期一般为B.A、5至7天B、7至15天C、10至15天D、15至20天8、提拔担任非选举产生的地(厅)、司(局)级以下领导职务的干部,试用期为D.A、3个月B、6个月C、9个月D、1年9、《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应当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由 C 作出任免决定,或者决定提出推荐、提名的意见.A、书记碰头会讨论B、组织部门负责人协商C、党委(党组)集体讨论D、党委(党组)主要负责人10、《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担任县(市)委书记、县(市)长职务以及县(市)纪检机关、组织部门、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部门主要领导职务的,一般不得在本人B任职。
A、出生地B、成长地C、祖居地D、户口所在地11、党政领导干部因工作严重失误,失职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恶劣影响,或者对重大事故负有重要领导责任的,应当C.A、就地免职B、责令辞职C、引咎辞职D、停职反省12、引咎辞职和受到责令辞职、免职处理的干部, C内不得重新担任与其原任职务相当的领导职务, C 内不得提拔.A、半年、一年B、一年、一年C、一年、两年D、两年、三年13、党委(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必须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自觉接受组织监督和群众监督。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问题解答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问题解答](https://img.taocdn.com/s3/m/aff9902a02020740bf1e9b02.png)
2017年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问题解答1.问:根据第四条规定,本条例的适用范围包括市、县党政工作部门科级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但第八条规定的基本资格有些是针对提任县处级以上领导职务的。
提任市、县党政工作部门科级领导干部,应当如何把握资格要求?答:选拔任用市、县党政工作部门科级领导干部,应当执行本条例规定的原则、标准、条件、程序、方法、纪律要求等,对于任职年限等要求,按照《公务员职务任免与职务升降规定(试行)》执行。
2.问:第四条规定,选拔任用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党政领导干部,法律法规和政策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这里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如何把握?答:主要指中央和国家层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3.问:第四条中的“县级以上”,是否包含县级?答:“县级以上”包含县级。
本条例中规定的其他类似情况,如“厅局级以下”“五年以上”等,都包含本级或本数。
4.问:第四条规定,选拔任用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县级以上党委和政府直属事业单位及其内设机构领导成员,选拔任用非中共党员领导干部、非领导职务的干部,参照本条例执行。
参照本条例执行,如何理解?其他事业单位,是否参照执行?答:参照本条例执行,在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含义。
选拔任用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及其内设机构领导成员,应当严格执行本条例的各项规定。
选拔任用非中共党员领导干部、非领导职务的干部,在坚持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前提下,在贯彻本条例规定的基本原则、基本条件、基本程序和工作纪律的同时,可以从实际情况出发,在具体做法上有所区别,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为有利于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条例修订时对事业单位参照执行的范围作了调整。
在中央对事业单位领导人员选拔任用作出专门规定前,未列入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党委、政府直属事业单位,其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仍可参照本条例执行。
5.问:第八条第一项规定,提任县处级领导职务的,应当具有五年以上工龄和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
“基层工作经历”的含义是什么?答:这里的“基层工作经历”是指,在县(市、区、旗)、乡镇(街道)党政机关,村(社区)党组织或村(居)委会,以及各类企业、事业单位工作过(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不在此列)。
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工作政策法规知识问答(58个问答)
![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工作政策法规知识问答(58个问答)](https://img.taocdn.com/s3/m/b3d699ded15abe23482f4d59.png)
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工作政策法规知识问答一、拉票贿选问题整治1、为什么要治理拉票行为?答: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存在的各种形式的拉票行为,是当前选人用人不正之风突出表现之一。
拉票行为破坏民主规则,造成民意失真,干扰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健康顺利开展,制约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有效推进,必须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坚决予以整治。
2、什么是拉票行为?答: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凡通过宴请、送礼、安排消费活动、打电话、发短信、当面拜访等形式,请求他人给予自己关照;委托、授意中间人出面说情,请求他人给予自己关照;通过举办同学、同乡、同事、战友等联谊活动,请求他人给予自己关照等行为,均属拉票行为。
3、如何处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拉票行为?答:对查核属实有拉票行为的,均应予以严肃处理。
在民主推荐工作开始前发现并查实的,不得列入被推荐人选名单;民主推荐后发现并查实的,不得列为考察对象;考察过程中发现并查实的,是考察对象的,取消考察对象资格;考察结束后发现并查实的,已列为拟任人选或推荐人选的,取消拟任人选或推荐人选资格;任用后发现并查实的,免去新任职务。
同时,要予以通报批评,记录在案,作为今后评价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
情节严重的,先免去现职或者责令辞职,再根据情况作出调整、降职等进一步的组织处理。
应当给予纪律处分的,移送纪检监察机关处理。
4、如何处理参与帮助他人拉票的行为?答:参与、帮助他人拉票的,比照为自己拉票的行为给予相应处理。
5、如何处理接受拉票人请吃等行为的人员?答:对接受有拉票意图的宴请,收受拉票人礼品或参与拉票人安排的消费活动的,要给予严肃的批评教育。
6、如何受理拉票行为的举报?答:凡情节比较具体、线索比较清楚的举报案件,要限进办结,一般不超过10天。
其中,在干部考察期间收到的举报件,要在考察工作结束前办结。
对上级组织人事部门交办的举报查核件,有关单位要直接组织查核,不得层层下转,并按规定时间报告查核结果。
7、如何实行拉票行为举报受理查核工作责任制?答:各级组织人事部门和相关干部考察组对收到的反映拉票问题内容比较具体、线索比较清楚的举报件和上级组织人事部门交办的举报查核件,每一件都要明确具体负责人和责任人,举报查核情况报告要有结论性意见并由具体负责人和责任人签名。
干部选拔任用和干部监督工作百题政策规定问答
![干部选拔任用和干部监督工作百题政策规定问答](https://img.taocdn.com/s3/m/3cbb9d3367ec102de2bd89eb.png)
干部选拔任用和干部监督工作百题政策规定问答编者按:为深入学习贯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及相关规定,促进各级党委(党组)深刻领会政策,严格按规定选拔任用干部,进一步提高选人用人群众满意度,市委组织部决定在2009年7月份开展干部选拔任用和干部监督工作法规文件集中宣传月活动。
从今天起,在《淮南日报》以问答形式,陆续刊登干部选拔任用和干部监督工作百题政策规定,供广大干部群众学习。
1、《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是何时正式颁布的?制定该条例的目的是什么?《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是2002年7月9日由中共中央正式颁布的。
制定该条例的目的是,为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建立科学规范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形成富有生机与活力、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人用人机制,推进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建设一支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素质的党政领导干部队伍,保证党的基本路线的全面贯彻执行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发展。
2、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干部任用条例》规定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主要内容有:(1)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2)选拔任用条件;(3)选拔任用工作程序;(4)选拔任用干部的管理;(5)选拔任用工作的纪律和监督。
3、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基本程序是什么? 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基本程序有:(1)民主推荐;(2)考察;(3)酝酿;(4)讨论决定;(5)任职;(6)依法推荐、提名和民主协商。
4、如何理解“党委(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履行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的职责”? 《干部任用条例》规定:“党委(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履行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的职责,负责本条例的组织实施。
”这一规定,明确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责任主体和职责要求。
具体包括了三层含义:一是各级党委(党组)是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的权力主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政策法规问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政策法规100问前言《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以下简称《干部任用条例》)是选拔任用干部必须遵循的基本规章,也是加强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工作的基本依据。
(政通教育)深入了解和熟悉掌握有关政策规定,是严格贯彻落实《干部任用条例》的重要前提。
(政通教育)坚持不懈地抓好干部选拔任用有关政策法规的学习宣传,对于不断提高选拔任用干部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度,认真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政通教育)为进一步促进各级领导干部熟悉条例、组织人事干部精通条例、广大干部群众了解条例,我们本着“贴近实际,突出重点,简单易记”的原则,以《干部任用条例》和有关政策文件为依据,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不能逾越的“底线”、“红线”和必须遵守的“硬杠”,进行分类归纳和整理,组织编辑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政策法规100问》(以下简称《100问》),供学习和工作中使用。
(政通教育)《100问》着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实际,围绕选人用人应当把握的关键环节,采取问答形式,运用简洁的语言,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政策法规作出直观的解答,使之更深入地为干部群众所理解和掌握,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政通教育)目录一、选拔任用条件┉┉┉┉┉┉┉┉二、民主推荐┉┉┉┉┉┉┉┉┉┉三、考察┉┉┉┉┉┉┉┉┉┉┉┉四、讨论决定┉┉┉┉┉┉┉┉┉┉五、任职┉┉┉┉┉┉┉┉┉┉┉┉六、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七、交流、回避┉┉┉┉┉┉┉┉┉八、免职、辞职、降职┉┉┉┉┉┉九、公务员调任┉┉┉┉┉┉┉┉┉十、纪律和监督┉┉┉┉┉┉┉┉┉一、选拔任用条件1、提任县(处)级领导职务的,应当具有几年以上工龄?答:5年以上。
(政通教育)2、提任县(处)级领导职务的,应当具有几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答:2年以上。
(政通教育)3、提任县(处)级以上领导职务的,一般应当具有在下一级几个以上职位任职的经历?答:2个以上。
(政通教育)4、提任县(处)级以上领导职务的,一般应当具有在下一级两个以上职位任职的经历,对每个职位任职时间有无具体规定?答:没有具体规定。
(政通教育)5、提任县(处)级以上领导职务的,一般应当具有在下一级两个以上职位任职的经历,其中是否包括非领导职务?答:包括非领导职务。
(政通教育)6、提任县(处)级以上领导职务的,一般应当具有在下一级两个以上职位任职的经历,其中是否包括兼职?答:一般不包括兼职。
(政通教育)7、在同一单位连续担任某一职务,分工进行过调整,即主管工作发生了变化或者该职位职能发生了较大变化等其他类似情况,是否可视为在两个职位工作过?答:是。
(政通教育)8、干部挂职锻炼所挂任职务多长时间可视为一个职位任职经历?答:凡经组织选派、挂职时间在半年以上,其挂任职务无论是平职、低职或者因工作需要高职安排的,均可视为一个职位的任职经历。
(政通教育)9、提任县(处)级以上领导职务,由副职提任正职的,应当在副职岗位工作几年以上?答:2年以上。
(政通教育)10、提任县(处)级以上领导职务,由下级正职提任上级副职的,应当在下级正职岗位工作几年以上?答:3年以上。
(政通教育)11、提拔担任党政领导职务的,对文化程度有什么要求?答:一般应当具有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其中地(厅)、司(局)级以上领导干部一般应当具有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
(政通教育)12、提拔担任党政领导职务的,对参加党校、行政院校或者组织(人事)部门认可的其他培训机构的培训时间是如何要求的?答:5年内累计3个月以上。
(政通教育)13、提拔担任党政领导职务的,确因特殊情况在提任前未达到培训要求的,应当在提任后多长时间内完成培训?答:1年内。
(政通教育)14、越级提拔的,应报哪个部门同意?答:应当报经上级组织(人事)部门同意,一般只能越一级。
(政通教育)15、市委各部委机关、各区县和市直单位越级提拔处级干部应报哪个部门审核?答:应报市委组织部综合干部处审核。
(政通教育)16、归属各系统的委办局越级提拔处级干部应报哪个部门审核?答:应报市委有关部委干部处审核。
(政通教育)17、破格提拔的,应报哪个部门审核?答:应报上级组织(人事)部门审核。
(政通教育)18、我市对破格提拔处级干部在任职资格方面有什么要求?答:对特别优秀的年轻干部或工作特殊需要的干部,在学历、工龄、基层工作经历、任职经历、任职年限等资格要求方面适当放宽。
(政通教育)特别优秀的年轻干部的年龄一般应在35周岁以下,同一个人破格提拔,原则上不能同时放宽3项(含3项)以上任职资格的要求。
(政通教育)19、市委各部委机关、各区县和市直单位破格提拔处级干部应报哪个部门审核?答:应报市委组织部综合干部处审核。
(政通教育)20、归属各系统的委办局破格提拔处级干部应报哪个部门审核?答:应报市委有关部委干部处审核。
(政通教育)21、公务员综合管理类非领导职务名称有哪些?在《公务员法》实施后沿用的部分特殊非领导职务名称有哪些?答:综合管理类非领导职务分为巡视员、副巡视员、调研员、副调研员、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科员、办事员。
(政通教育)《公务员法》实施后沿用的部分特殊非领导职务名称包括:“组织员”、“纪律检查员”、“监察专员(监察员)”、“审判员”、“检察员”。
(政通教育)审计署机关的业务司、各派出审计局和各特派员办事处的业务处沿用“审计员”非领导职务名称,不再使用统一的非领导职务名称,其职数在规定比例限额内统筹解决。
(政通教育)地方各级审计机关不得使用“审计员”非领导职务名称。
(政通教育)22、晋升综合管理类非领导职务,任职年限有何规定?答:(1)晋升巡视员职务,应当任厅局级副职领导职务或者副巡视员5年以上;(2)晋升副巡视员职务,应当任县处级正职领导职务或者调研员5年以上;(3)晋升调研员职务,应当任县处级副职领导职务或者副调研员4年以上;(4)晋升副调研员职务,应当任乡科级正职领导职务或者主任科员4年以上;(5)晋升主任科员职务,应当任乡科级副职领导职务或者副主任科员3年以上;(6)晋升副主任科员职务,应当任科员3年以上;(7)晋升科员职务,应当任办事员3年以上。
(政通教育)晋升综合管理类以外其他职位类别非领导职务所需的任职年限条件,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政通教育)二、民主推荐23、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哪些基本程序?答:民主推荐;考察;酝酿;讨论决定;任职;依法推荐、提名和民主协商。
(政通教育)24、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提出考察对象是否要经过民主推荐?答:必须经过民主推荐。
(政通教育)25、民主推荐包括哪两种形式?答:会议投票推荐和个别谈话推荐。
(政通教育)26、民主推荐的两种形式是否应当同时采用?答:是。
(政通教育)无论是领导班子换届,还是个别提拔任职,会议投票推荐和个别谈话推荐一般应当同时采用。
(政通教育)27、对非定向推荐,推荐的结果在多长时间内有效?答:1年内有效。
(政通教育)28、对具体职位进行的定向推荐结果的有效期是如何规定的?答:在确定该职位考察对象时一年内有效;如果拟任职位变了,原推荐结果一般不再有效。
(政通教育)29、选拔任用处级以上非领导职务,是否需要进行民主推荐和组织考察?答:必须进行民主推荐,组织考察。
(政通教育)30、处级以上非领导职务干部转任同级领导职务时,是否需要进行民主推荐和组织考察?答:必须进行民主推荐和组织考察。
(政通教育)31、民主推荐工作部门领导成员人选,由哪些人员参加?答:由本部门领导成员、内设机构领导成员、直属单位主要领导成员和其他需要参加的人员参加。
(政通教育)本部门人数较少的,可以由全体人员参加。
(政通教育)32、对参加民主推荐的人数有什么具体要求?答:一般情况下,参加民主推荐的人数至少要达到规定范围参加人数的三分之二。
(政通教育)33、民主推荐有哪些程序?答:应当经过下列程序:(1)召开推荐会,公布推荐职务、任职条件、推荐范围,提供干部名册,提出有关要求;(2)填写推荐票,进行个别谈话;(3)对不同职务层次人员的推荐票分别统计,综合分析;(4)向上级党委汇报推荐情况。
(政通教育)34、确定考察对象时,对民主推荐结果的运用是如何要求的?答:在确定考察对象时,应当把民主推荐的结果作为重要依据之一,具体工作中要把握以下三点;一是得票数多者,方可列为考察对象;二是得票数少者,一般不得列为考察对象;三是得票数相近者,需参考平时掌握的其他情况及领导班子的结构需要等因素,综合考虑后研究确定考察对象。
(政通教育)35、民主推荐得票率低于百分之多少的,不能列为考察对象,更不能提拔任用?答:30%。
(政通教育)36、个人向党组织推荐领导干部人选,是否可以直接列为考察对象?答:不可以。
(政通教育)个人向党组织推荐领导干部人选,必须负责地写出推荐材料并署名。
(政通教育)经组织(人事)部门审核后,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民主推荐。
(政通教育)所推荐人选不是所在单位多数群众拥护的,不得列为考察对象。
(政通教育)三、考察37、进行干部考察工作前是否要发布考察预告?答:必须发布考察预告。
(政通教育)38、干部考察预告主要包括哪些内容?答:包括考察对象的姓名、性别、年龄、现任职务、学历等简要情况,考察组工作地(或驻地)、联系方式和接待时间等。
(政通教育)39、对发布干部考察预告的范围和方式有什么要求?答:一般在参加民主推荐的范围内采取印发通知、召开会议或张贴公告等方式进行。
(政通教育)40、对拟提拔的干部,在提交党委(党组)讨论前,是否均要先听取纪检监察机关的意见?答:是。
(政通教育)四、讨论决定41、党委(党组)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事项,必须有多少成员到会?答: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成员到会。
(政通教育)42、党委(党组)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事项,有哪几种表决方式?答:口头表决、举手表决或者无记名投票表决等。
(政通教育)43、党委(党组)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事项,以多少人同意形成决定?答:以党委(党组)应到会成员超过半数同意形成决定。
(政通教育)44、党委(党组)有关干部任免的决定,需要复议的,应当经党委(党组)多少成员同意后方可进行?答:超过半数成员同意。
(政通教育)五、任职45、提拔担任地(厅)、司(局)级以下委任制党政领导职务的拟任人选,是否都应列为公示对象?答:除涉及国家重要机密、国家安全等特殊岗位和在换届考察时已进行过公示的人选外,都应列为公示对象。
(政通教育)46、选拔任用处级以上非领导职务,在党委(党组)讨论决定后、下发任职通知前,是否应当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示?答:是。
(政通教育)47、党政机关副处级以上非领导职务改任同级领导职务和平级转任重要职务的人选,一般是否要进行公示?答:是。
(政通教育)48、按照有关规定,需要经过法律程序任命或选举的职务,在党委(党组)确定提名人选后,是否应先进行公示,再依法提名?答: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