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 知识点
中药炮制学重点总结

中药炮制学重点总结一、炮制方法和技术1.炙炒:通过火炙材料,使其变色或变形,以改变其性能和药效。
2.火炙:利用明火直接炙烤中药材,使其外观黄褐、表面起泡。
3.焙烘:利用火烘或沙烘中药材,使其温热、内敛。
4.灸熨:利用艾条燃烧对患部或穴位进行灼热刺激,以起到温通、散寒的作用。
5.炒煮:采用沸水或温水煮中药材,以炖煮药材,提取有效成分。
二、炮制对中药品质的影响1.改变药性:通过炮制改变中药材的颜色、质地、气味、味道等特性,使其具有特定的药性。
2.改善稳定性:炮制后,中药材中的一些化学成分会发生转化,使其更加稳定,降低药材的变质率。
3.增加疗效:炮制后,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会发生改变,使其具有更强的疗效。
4.减少毒副作用:一些药材经过炮制处理后,可以减少其毒性或副作用,提高其安全性。
5.方便用药:经过炮制处理后的中药材,其性状更加适合于制剂的加工、制成。
三、炮制中的常用药材1.附子:经过炙炒后,能够激发其热性,增强温阳补益的功效。
2.人参:经过蒸制后,能够使其具有补气养血、健脾益肺的功效。
3.甘草:经过炙炒后,能够使其甘草酸的含量减少,增强其补益脾胃、化痰止咳的功效。
4.当归:经过炙炒后,能够增加其补血活血的功效。
四、炮制的注意事项1.炮制器具:炮制时要选择合适的器具,炙炒要使用铁锅、卤炉等,火炙要使用明火或草灰,煎煮要使用陶瓷锅或煲炖等。
2.温度控制:炮制过程中要控制好温度,避免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引起药材的变质或烧焦。
3.时间控制:炮制中要控制好时间,过长或过短的时间都会对药材的品质产生不良影响。
4.应用领域:炮制方法和技术应根据药材的性质和炮制目的进行选择和应用,不同的药材可能需要不同的炮制方法。
5.炮制前后的对照:炮制过程中应定期对比炮制前后的药材外观、性状等进行对照,以掌握炮制效果。
总而言之,中药炮制学是中医药学中一个重要的学科,它研究的是中药材的炮制方法、对中药品质的影响等内容。
了解中药炮制学的重点,对于提高中药品质、研发中药制剂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中药炮制的知识点总结

中药炮制的知识点总结1. 中药炮制的基本概念炮制中药是指用各种方法把生的中药材加工成可直接使用的药品的过程。
炮制包括曝、炙、煅、炒、燎、砂、砒、炙、焙等几十种方法。
目的是通过炮制,改变药材的性状,提高药材的药效,减少副作用。
这样处理之后,中药的药效更容易被人体吸收,提高了中药的药效。
2. 中药炮制的基本原则中药炮制要根据药材的特点和炮制的要求,确定采用合适的炮制方法和操作步骤。
炮制的原则包括保持药材化学成分的稳定性、加强药效、改善药材的理化性质和药学性质、使药材易于保存和使用等。
3. 中药炮制的方法炮制的具体方法包括炒、煅、炙、炒、熏、焙、曝、热、砂炙、砂炒等。
这些方法根据不同的中药材和药性,采用不同的炮制方法,使得中药材的药效最大化。
4. 炒制炒制是将中药材放在锅中,用文火或旺火炒烤,直至表面微红,内部微焦。
炒制是为了提高中药材的活性成分,加强其药效,改善其口感和增加稳定性。
炒制时需留意火候,过火过热易损伤中药材,火力太小容易炒焦不均。
5. 煅制煅制是将中药材放入锅中,用火煅烧,使药材的表面产生裂纹,颜色由原来的灰白色变为黄褐色。
煅制主要是改良药材的性味,提高其功效,同时能够减轻毒性,使得中药材更容易使用。
6. 炙制炙制是将中药材放入锅中,用文火或旺火炙烤,使其表面微微焦黄,炙制目的是改善味道,提高药效,加强药材的适应性。
7. 熏制熏制是将中药材置于热铁上,使其熏烤。
熏制主要是为了改善味道,提高药效,减轻中药的毒性。
8. 焙制焙制是将中药材放入含沙的砂罐中,再用旺火慢慢烘烤,使之干燥,焦外微红,焙制主要是为了改善药材的性味,加强药效,减少毒性。
9. 曝制曝制是将中药材曝晒于阳光下,使之受风吸湿,变软,再经夜露冷凝,并放在阴凉通风处,进行太阳曝晒。
曝制主要是为了改善药材的性味,增强药效,减轻毒性。
10. 热制热制是将中药材放入锅中,用文火或旺火炒烤,使其温热微黄。
热制主要是为了改善药材的性味,增强药效,减轻毒性。
中药炮制学资料大全(解析版)

中药炮制学资料大全一、名词解释1.从制:使药物的性味增强,增强疗效。
2.反制:纠正药物的过偏之性,以缓和药性。
3.抢水洗:对药材进行快速洗涤,缩短药材与水接触的时间避免有效成分的流失。
4.下色:某些药材在浸泡时,所含成分渐向水中扩散,致使浸泡液呈现一定色泽的现象。
5.毒性:是指一定毒性和副作用的药物,用之不当,可导致中毒。
6.上水:是指药物蒸制时间过长,质变柔软,不易干燥,似含大量水分的现象。
7.炮制辅料:是指炮制过程中对药物具有辅助作用的附加物料。
8.火候:是指药物炮制的时间和程度。
9.扣锅煅法:是指药物在高温缺氧条件下煅烧成炭的方法。
10.圆气:是指药物在蒸制过程中,由于火力较大,使水分大量蒸发,而在蒸器周围出现大量蒸汽的现象。
二、填空题1.中药材必须进行炮制才能入药。
2.干燥后的饮片含水量应控制在7%~13%为宜。
3.山楂经炒制后破坏了部分有机酸,减弱酸味,又增加苦味_,对胃的刺激性降低,增加其消食导滞的功能。
4.马钱子常用的炮制方法是砂烫,其主要目的是降低毒性。
5.麻黄生用发汗解表作用较强,蜜炙后发汗作用缓和,宣肺平喘作用增强。
6.酒是一种常用辅料,一般炙药多用药酒,浸泡药多用白酒。
7.含鞣质类的药物在炮制时不能用铁器工具进行处理。
8.人工干燥的温度,一般药物以不超过80℃为宜,含芳香挥发性成分的药材以不超过60℃为宜。
9.常用的水处理方法包括有淋法、淘洗法、泡法、漂法、润法等10.剁刀式切药机适宜于全草、根茎类药材的切制,不适宜于团块、颗粒状药材的切制。
11.饮片切制一般药材的质地不同而采取“质坚宜薄,质松宜厚”的切制原则。
12.药材软化的要“软硬湿度、药透水尽、避免伤水”。
13.全草类药材宜切成段。
14.中药炮制的基本工序是净制、切制、炮炙。
15.在炒炭过程中,药物炒至一定程度时,因温度很高,易出现火星,特别是全草类的药物,须喷淋适量清水以免引起燃烧。
三、简答题1.中药炮制的目的目的:①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②增强药物疗效;③改变或缓和药物的性能;④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趋向;⑤改变药物作用的部位或增强对某部位的作用;⑥便于调剂和制剂;⑦提高药物净度,确保用药质量;⑧矫嗅矫味,利于服用。
中药的炮制知识点总结

中药的炮制知识点总结一、炮制方法1. 炙炙法是指以中等火力烤热或烘干药材,使之产生轻微变色或有淡淡焦烤气味的一种处理方法。
炙后的药材一般能够增加药用价值,同时降低毒性和副作用。
常见的炙法有干炙和湿炙两种。
2. 焙焙法是指以文火或微火将药材烤干,使其表面微微焦黄或焦黄。
这种方法可以驱走药材中的湿气,提高其质量,常用于药材的初步处理。
常见的焙制药材有焙枣、焙蔓越莓等。
3. 焯焯法是指将药材放入沸水中浸泡一定时间后捞出,用清水漂洗干净的一种炮制方法。
这种方法能够去除药材表面的杂质和污物,使其更加纯净。
常见的焯制药材有焯大蒜、焯豆腐等。
4. 炒炒法是指将药材放入无油锅中翻炒直至药材表面发黄或出香,然后晾凉的一种炮制方法。
炒制后的药材味道香气扑鼻,有助于提高药材的药效。
常见的炒制药材有炒白术、炒枣仁等。
5. 曝曝法是指将药材晒干,使其表面微微发黄的一种炮制方法。
这种方法有助于驱寒散湿、解毒祛邪,常常用于炮制补益类药材。
常见的曝制药材有曝地黄、曝菟丝子等。
6. 晒晒法是指将药材放在阳光下晒干的一种方法。
晒制后的药材,气味纯正,营养保存完好,适用于一些对气候和环境要求较高的药材。
常见的晒制药材有晒当归、晒芡实等。
7. 蒸蒸法是指将药材放入蒸笼中蒸熟,然后捞出放凉的一种炮制方法。
蒸制后的药材质地松软,容易吸收水分,加工后易于入药。
常见的蒸制药材有蒸泽泻、蒸麻黄等。
8. 曲曲法是指将药材放入酒曲中发酵,使其产生一定的化学变化,达到提高药效的一种炮制方法。
常见的曲制药材有曲蟾炮、曲斑蝥等。
9. 酿酿法是指将药材与酒、米醋等原料混合发酵,使药材适应不同的用药要求的一种炮制方法。
常见的酿制药材有酿生姜、酿白术等。
10. 炷炷法是指将药材用火炙或炙熟后再用生漆、松香等物质涂抹,使其制成炮制品的一种方法。
常见的炷制药材有炷干姜、炷山药等。
以上是中药常见的炮制方法,不同的药材和药性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以达到最佳的药效。
二、炮制工艺1. 炮制前的加工炮制前的加工是指对药材进行初步处理,包括洗净、晾干、去皮、切片或切碎等工序。
中医炮制知识点归纳总结

中医炮制知识点归纳总结一、中医炮制的基本概念1.1 中医炮制的定义中医炮制是一种传统的药物加工技术,经过蒸煮、炮制、干燥等步骤,改变中药药材的性味、归经、药性,以提高其疗效,并降低毒性。
1.2 中医炮制的目的中医炮制的主要目的是增加药材的疗效,改善其使用特性,降低或者消除药材的毒性,提高中药的药品质量。
1.3 中医炮制的原则中医炮制需要遵循“适时、适度、适法”的原则,根据药材的特点和临床需求,对药材进行科学合理的加工处理。
1.4 中医炮制的方法中医炮制的方法包括蒸煮、炮制、晒干、烘干等步骤,需要根据不同药材的特点选用不同的炮制方法和加工工艺。
二、中医炮制的常见药材2.1 鸡内金鸡内金又名桃金儿、乌参,为景天科植物鸡内金的根及地上部分,主要产于中国南方地区。
炮制后可增加其药性,用于清热解毒、止血生肌。
2.2 石斛石斛又名天南星、地涌金,为兰科植物石斛的干燥块茎。
石斛炮制后可增加其滋阴补肾、益精和液的作用,用于肾阴不足、阴虚火旺等症。
2.3 甘草甘草又名甘遂、青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的根、根状茎,主要产于中国北方地区。
甘草炮制后可增加其理气、缓急、解毒的作用,用于脾胃虚弱、气滞痞满等症。
2.4 红参红参又名参、租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
红参炮制后可增加其补气养血、生津润燥的作用,用于气血两不足、神疲乏力、失眠健忘等症。
2.5 当归当归又名女荆、女参,为伞形科植物当归的根。
当归炮制后可增加其养血活血、调经止痛的作用,用于气血不足、经血不调等症。
三、中医炮制的基本步骤3.1 分选分选是指把药材中的杂质、虫蛀、霉变等不合格的部分去掉,保留合格的部分用于加工处理。
3.2 洗净洗净是指将分选后的药材用清水或者适量的醋水浸泡,并用清水反复漂洗,使药材表面的杂质和尘土清洗干净。
3.3 炮制炮制是指将洗净的药材放入炮制器中进行炮制加工,以改变药材的性味、归经、药性等特性。
3.4 干燥干燥是指将经过炮制处理的药材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使其含水量逐渐降低,达到保质保形的目的。
关于中药炮制的知识

关于中药炮制的知识一、中药炮制的概念炮制古时又称“炮制”、“修事”“修治”,是指药物在应用或制成各种剂型前,根据医疗、制度、剂型的需要,进行的必要的加工处理的过程,是我国的一项传统制药技术。
二、中药炮制的目的①纯净药材,保证质量,分拣药材,区分等级②切制饮片,便于调剂制剂③干燥药材,便于储藏④矫味,矫臭,便于服用⑤降低毒副作用⑥增强药物疗效⑦改变药物性能,扩大应用范围⑧引药入经三、炮制的主要方法1.修治。
包括纯净、粉碎、切制药材三道工序,为进一步的加工存储、调剂、制剂和临床用药坐好准备。
2.水制。
用水或辅料处理药材。
①漂洗:将药物置于宽水或长流水中,反复换水,以去除杂质、盐味或腥味。
②浸泡:将质地松软或经水泡易损失有效成分的药物,置于水中浸湿并立即取出,称为“浸”;将药物置于清水或辅料药液中,使水分渗入,使药材软化,以便于切制或者去除毒性的方法叫做“泡”。
③闷润。
包括淋润、洗润、泡润、浸润、晾润、盖润、伏润、露润、复润、双润等,使清水或者其他液体辅料徐徐渗入药材内部组织,至内外湿度均匀,便于切制。
④喷洒。
适用于那些不宜用水浸泡又需要保持潮湿的药材。
⑤水飞。
借助药材在水中的沉降性分取药材极细粉末的方法。
3.火制。
药物经火加热处理。
①炒。
将药物置于锅中不断翻炒,炒至一定程度取出。
炒的程度有炒黄、炒焦、炒炭的程度不同。
②炙。
用液体辅料拌炒药物,使辅料渗入药材内部,以改变药性,增强疗效或减少副作用。
常用的液体辅料有酒、蜜、醋、姜汁、盐水等。
如蜜炙百部、款冬花可增强润肺止咳作用;酒炙川芎、当归可增强活血功效;醋炙甘遂、芫花、大戟可降低毒性;盐炙杜仲、补骨脂可引药入肾和增强补肾作用。
③烫。
在锅中加热中间物体(砂石、滑石等),温度可达到150-300℃,用以烫炙药物。
如蛤粉烫阿胶珠等。
④煅。
将药物用猛火直接或间接煅烧,使其质地松脆,易于粉碎。
如煅石膏。
⑤煨。
将药物用湿面或湿纸包裹,置于火灰中加热,可减轻药物的烈性和副作用。
中药炮制学(重点)

中药炮制学(重点)中药炮制学(重点)第一章绪论中药炮制是一项制药技术,根据中药理论,根据辩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的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来进行。
历史上,中药炮制有不同的称呼,如《雷公炮炙论》、《本草纲目》、《修事指南》等。
分类法主要有火制、水制和水火共制,但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第二章中药炮制基本理论中药炮制的制则包括相反为制、相资为制、相畏为制、相恶为制和相喜为制。
此外,不同的炮制方法也会对药物的效果产生影响。
中药炮制还可以根据不同的经脉来进行,如醋制入肝经,蜜制入脾经,盐制入肾经。
同时,炮制还可以通过消除或降低药物治疗剂量下对人体的伤害来改变药物作用的部位或增强对某部位的作用。
第三章中药炮制对药物的影响中药炮制对含苷类药物的影响主要包括溶媒、易溶于水、易水解和防酶解。
同时,炮制方法也会对药物的效果产生影响,如少用醋炮制。
在饮片切制前,药材需要进行软化处理,以便切片更加均匀。
软化的要求如下:1)药材应选用新鲜、质地较硬的品种。
2)软化时间应控制在适当范围内,过长或过短都会影响切片效果。
3)软化过程中要注意水温和水量的控制,以免影响药材的药效。
4)软化后的药材应及时晾干,以免影响后续的加工和保存。
15.切片的要求:1)切片应均匀,大小适中,厚度一致。
2)切片应避免损伤药材的有效成分。
3)切片应保持干燥,避免受潮霉变。
4)切片应按照药材的不同部位和用途进行分类和包装。
1)软硬适度是指药材的硬度与合水率成反比关系,规定了药材的平均合水率。
药材软化需要控制含水率,以避免因水而伤害其药性。
2)药透水尽是指药材在适当水处理后,药材内部各部分水分的渗透速度为零,即各个部分的含水量相同。
15.片1)按厚度分类:极薄片为0.5mm以下,薄片为1~2mm,厚片为2~4mm。
2)按照片类型分类:顶片又称顶头片,斜片为椭圆形或长圆形的片,特点为个细、质地坚硬,直片又称顺刀片,特点为个粗、质地疏松,刨片又称压片。
中药炮制的知识

中药炮制的知识
五大类中药的炮制方法是修制、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和其他制法。
具体如下:1.修制:主要指纯净药材、粉碎药材、切制药材。
纯净是采用手工或机械挑、筛、
簸、刷、刮等方法,去掉泥土杂质和非药用部分。
粉碎是采用捣、碾、研、磨、锉等方法,改变药物外形,使其符合调剂、制剂和其他炮制法的要求。
切制是采用手工或机械切、铡的方法,把药物切成片、段、丝、块等各种形状,以便于药物有效成分的溶出和药物的调剂使用。
2.水制:用水或其他液体辅料处理药材的方法。
常用的水制法有漂洗、浸泡、闷润等,目的是清洁药物,软化药物,调整药性。
3.火制:将药物经火加热处理的方法。
主要有炒、炙、煅、煨等方法。
炒是将药物置锅中不断翻动,以便于粉碎加工,并具有缓和药性的作用。
炙是用液体辅料拌炒药物,能改变药性,增强疗效,减少副作用。
煅是将药物用猛火直接或间接煅烧,使药物易于粉碎,充分发挥疗效。
煨是用湿面粉或湿纸包裹药物,置热火炭中加热的方法,可减少烈性和副作用。
4.水火共制:用水又用火的炮制方法。
主要有蒸、煮等。
蒸是利用水蒸汽和隔水加热药物,有增强疗效,缓和药性的作用。
煮是将水或液体辅料同药物共同加热,可增强疗效,减低副作用。
5.其他制法:制霜、发酵、精制、药拌。
其目的是改变药物原有性能,增加新的疗效,减少毒性或副作用。
中药炮制学重点总结

中药炮制学重点总结一、中药炮制的概念和意义1.1 中药炮制的定义1.2 中药炮制的历史渊源1.3 中药炮制的意义和作用二、中药炮制的原则和方法2.1 中药炮制的基本原则2.2 中药炮制的方法分类2.2.1 煎煮类方法2.2.2 蒸制类方法2.2.3 炒炸类方法2.2.4 水洗类方法2.2.5 气蒸类方法三、中药炮制中的关键技术3.1 温度控制技术3.1.1 煎煮温度控制3.1.2 蒸制温度控制3.1.3 炒炸温度控制3.1.4 水洗温度控制3.1.5 气蒸温度控制3.2 时间控制技术3.2.1 煎煮时间控制3.2.2 蒸制时间控制3.2.3 炒炸时间控制3.2.4 水洗时间控制3.2.5 气蒸时间控制3.3 研究方法和质量控制3.3.1 中药炮制研究方法3.3.2 中药炮制质量控制四、中药炮制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4.1 炮制工艺不当引起的问题4.1.1 煎煮工艺不当的问题及解决方法4.1.2 蒸制工艺不当的问题及解决方法4.1.3 炒炸工艺不当的问题及解决方法4.1.4 水洗工艺不当的问题及解决方法4.1.5 气蒸工艺不当的问题及解决方法4.2 中药材质量问题及炮制对质量的影响4.2.1 质量问题分析4.2.2 炮制对质量的影响及控制方法五、中药炮制的发展和前景展望5.1 中药炮制技术的发展历程5.2 中药炮制产业的现状和问题5.3 中药炮制的未来发展趋势以上是对中药炮制学重点的总结,从概念、原则、方法、关键技术、问题与解决方法、质量控制以及发展与前景等多个层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中药炮制学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和掌握中药炮制学的知识对于保证中药的质量和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中药炮制技术也将不断发展和创新,为中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中药炮制要领知识点

中药炮制要领知识点中药炮制是中医药学中的一项重要技术,通过炮制可以提高中药的疗效、改善药物的性质、减轻药物的毒副作用等。
掌握中药炮制的要领对于正确使用中药、发挥药物功效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中药炮制的一些基本要点和常见的炮制方法。
一、炮制的目的和意义中药炮制是指通过一系列的加工处理,改变药材的化学成分和性质,以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具体目的包括:去除或减轻药材的毒性、增加药物的稳定性、改善药材的性状和质地、提高药物的易服性和制剂的品质等。
二、常见的炮制方法1.洗净中药炮制的第一步是将选好的药材进行洗净。
洗净药材时要注意采用清水,且用流水冲洗,以确保药材表面的杂质和灰尘被彻底清除。
2.浸泡浸泡是指将洗净的药材放入清水中,使药材充分吸湿后再进行下一步的操作。
浸泡的时间根据具体的药材而定,有些药材需要较长时间的浸泡,以确保药材的充分吸湿。
3.切片某些中药材具有较坚硬的质地,需要经过切割才能更好地释放药效。
切片时需注意选择适合药材的切割工具,并控制切割的大小和形状,以提高药效。
4.蒸制蒸制是将处理好的药材放入蒸锅中进行蒸煮。
蒸制的时间、温度和湿度需根据具体的药材而定,以确保药材中有效成分的充分释放和药效的提高。
5.炒制炒制是指将药材放入炒锅中进行炒煮,以改变其性质和性状。
炒制的时间和温度需要根据具体的药材而定,以达到药物的预期效果。
6.加工除了上述的炮制方法外,有些药材还需要进行其他的加工处理,如研磨、炙烤、晒干等。
这些加工方法可以进一步提高药材的疗效和稳定性。
三、应注意的问题1.药材的质量在进行中药炮制时,需要选择质量良好、无霉变、无虫蛀的药材。
药材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炮制成品的疗效和安全性。
2.炮制设备的清洁和卫生炮制设备的清洁和卫生状况对于中药炮制的结果至关重要。
在进行炮制前,需要彻底清洗和消毒炮制设备。
3.炮制的时间和温度控制炮制的时间和温度是保证中药炮制质量的重要因素。
不同的药材需要不同的时间和温度来达到最佳的炮制效果,因此需要掌握好炮制的时间和温度控制。
中药炮制方法知识要点汇总

中药炮制方法知识要点汇总中药炮制方法是中医药学中的重要内容,它包含了中药材的加工、炮制、制剂等方面的知识。
正确的中药炮制方法能够提高中药材的疗效,使其更好地发挥药理作用。
本文将汇总中药炮制方法的要点,帮助读者对其有更全面的了解。
一、炮制方法的基本原则中药炮制方法的基本原则有三个:1. 适度处理:中药材在炮制过程中,要根据其性味特点进行适度的处理。
比如,性温的中药材需要较短的炙烤时间,而性寒的中药材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全炮制。
2. 温度控制:炮制过程中的温度控制非常重要。
药材的有效成分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才能得到保留和转化。
过高的温度会导致有效成分的损失,而过低的温度则会使药材的炮制效果不佳。
3. 配伍考虑:一些药材在炮制过程中需与其他药材配伍使用,以增强药效或减少毒性。
在配伍时需要考虑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并合理搭配使用。
二、常用的炮制方法1. 炙烤法:炙烤法是将中药材直接烘烤在火上,使其发生变化。
该方法适用于那些比较干燥的中药材,能够增强药性,提高功效。
如枸杞子、黄芪等。
2. 曝晒法:曝晒法是将中药材暴晒在阳光下,使其充分暴露在紫外线照射下。
该方法适用于那些有生津作用的药材,如杞菊地黄丸的地黄。
3. 蒸制法:蒸制法是将中药材放入蒸锅中进行蒸制,通过高温将水分蒸发掉,使药材变软。
该方法适用于那些比较坚硬的中药材,如何首乌。
4. 焙炒法:焙炒法是将中药材放入平底锅中进行炒炙,使其表面变色。
该方法适用于那些需增加气味的药材,如附子、制附片等。
5. 煮炖法:煮炖法是将中药材与其他辅料一同加水煮沸,保持一定时间。
该方法适用于那些比较粘性的中药材,如麦冬、白芍。
三、特殊炮制方法1. 醋制:将中药材用醋进行炮制,具有活血化瘀、收敛止血的作用。
如乌梅、香附等。
2. 炒制:将中药材经过炒制,使其表面变色,并增强药性。
炒制可增加药物的吸收和利尿作用,如茯苓、鸡内金。
3. 春草灰法:将春草、草木灰等与中药材一起炮制,能够减少药品的毒性,并改变其特性。
中药学炮制知识点总结

中药学炮制知识点总结一、中药的炮制历史中药炮制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神农本草经》和《本草纲目》中,对中药的炮制方法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从古至今,中药炮制一直是中医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炮制方法经历了演变和完善,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独特的技术体系和理论体系。
二、中药炮制的基本原理1. 原料选择:在中药炮制中,选择优质的中药材是至关重要的。
一般来说,中药炮制的原料应该是符合标准的、无虫蛀、无霉变、无异味的中药材。
2. 炮制方法:中药的炮制主要包括煅炼、炮制和制成等步骤。
煅炼是指将中药材进行初步加工,去除杂质和水分,增强药效。
炮制是指将煅炼后的中药材按一定的比例搭配,并以特定的方法进行加工制作。
制成是指将炮制后的中药材加工成成品制剂,包括丸剂、散剂、膏剂等。
3. 炮制原理:中药炮制的原理主要包括养生理论和中药炮制的特殊理论。
其中,养生理论是指通过中药的炮制加工,达到养生、防病的目的;中药炮制的特殊理论是指中药材的特性、属性、药效等特殊性质决定了其炮制方法。
三、中药炮制的经典工艺1. 研磨:是指将中药材进行研磨细粉,以便后续的炮制加工。
2. 炒制:是指将中药材投入镬中,用文火或微小火慢炒,使其表面微微发黄,以增加药效。
3. 炒熟:是指将中药材进行煅炼,去除水分,增加其稳定性和药效。
4. 炮制:是指将炒熟的中药材按一定的比例搭配,并进行加工制作,以获得更好的药效。
5. 撒制:是指将炮制后的成品进行晾晒或加工成颗粒、丸剂、散剂等。
四、常见中药炮制方法1. 煅炼法:指将中药材进行初步加工,去除杂质和水分,增强药效。
2. 炒制法:指将中药材投入镬中,用文火或小火炒制,增加药效和保存时间。
3. 混合炮制法:指将多种中药材按一定的比例搭配,并进行炮制,以获得更好的药效和配伍作用。
4. 润湿、炒熟法:指将中药材进行煅炼,去除水分,增加其稳定性和药效。
五、中药炮制的原料处理1. 研磨:将中药材研磨成细粉,以便后续的炮制加工。
中医炮制知识点总结

中医炮制知识点总结中医炮制是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中药饮片经过一定的加工方法,使其适宜于不同的应用要求的过程。
炮制包括加工、处理、配伍、包衣等环节,是中药加工的重要环节。
一、中药加工的基本要求1.遵循“四气”理论中药加工的基本要求是符合“四气”理论,即寒、热、温、凉等不同性质的药物应按照相应的方法进行加工炮制。
其中,寒性药物应进行炮制、温化,消除药物的药性寒凉性;热性药物应进行炮制处理、温化,消除药物的毒性;温性药物应进行炮制处理、温化,增加药物的药效;凉性药物应进行炮制处理、温化,增加药物的药效。
2.保持药量稳定在炮制过程中,需保持药量稳定,避免药物的有效成分丢失或者过多,影响疗效。
3.加工均匀加工过程应均匀细致,确保药物各部分均匀受热,不致糊化、烧焦。
4.去杂、洗净在加工前要对药材进行去杂、洗净,以保证加工后的药物的质量。
二、中药炮制的加工方法1.烘干烘干是炮制过程的基础步骤,通过烘干可以去掉水分,保护或改变药物的性能,增强其药效。
2.炒制炒制是一种重要的炮制方法,通过炒制可以使药物产生变化,提高其功效,去除或减轻药材的不良反应。
炒制还可以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增加药效。
3.煅制煅制是将药材置于高温下进行煅炼处理的方法。
煅制可以使药材产生变化,改变药性,增强功效。
4.酸制酸制是指将药材浸泡在酸性溶液中进行处理的方法,通过改变药物成分,增强其药效。
5.热炒热炒是指在高温下将药材进行炒制,增强其功效,去除或减轻药材的不良反应。
6.水煎水煎是使用水煎煮药材,提取出药物的有效成分,加工成中药饮片的过程。
7.同伴加味同伴加味是指在炮制过程中将几种药物进行加工匹配,以达到协同作用,提高药效。
8.配伍配伍是指将不同药物进行配合使用,以产生协同作用,提高疗效。
三、中药炮制的工艺1.草药材的加工一般情况下,草药材的加工可以采用烘烤、晒干、炒制等方法,保持药材的色、香、味等物理性质。
2.药物的炮制药物的炮制是指对中药饮片进行一定的温湿加工处理,以改变药材的性味,增强其疗效。
中药炮制

中药炮制一、名词解释1.中药炮制:中药炮制就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辨证施治用药需要与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2.炮制辅料:就是指具有辅助作用的附加物料,它与主药起到增强疗效或降低毒性,或影响主药理化性质等作用。
3.生理灰分:将干净而又无任何杂质的炮制品加高热灰化所得的灰分。
4.饮片:凡就是直接供中医临床调配处方或中成药生产用的所有药物,统称为饮片。
5.炙法: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的液体辅料拌炒,使辅料逐渐深入药物组织内部的炮制方法称为炙法。
6.瞧水性:药材在水处理过程中,要检查其软化程度就是否复合其切制要求,习称瞧水性。
7.泛油:又称走油。
就是指含有挥发油、脂肪油的药物,在一定温度、湿度的情况下,造成油脂外溢,质地返软、发粘、颜色变浑,并发出油败气味的现象。
8.炒炭存性:就是指炒炭药物只能部分炭化,更不能灰化,未炭化部分仍应保存药物的固有气味;花、叶、草等炒炭后仍可清晰辨别药物原形。
9.燀法:将降药物置沸水中浸煮短暂时间,取出,分离种皮的方法。
10.复制法:将净选后的药物加入一种或数种辅料,按规定操作程序反复炮制的方法。
11.水飞法:某些不溶于水的矿物药,利用粗细粉末在水中悬浮性不同,将不溶于水的矿物、贝壳类药物反复研磨,从而分离制备极细腻粉末的方法。
二、填空题1、中药炮制的基本工序就是净制、切制、炮炙。
2、性与味偏盛的药物在临床应用肘,一方面可以通过配伍的方法,另一方面可用炮制的方法来转变或缓与药物偏盛的性与味。
3、炒法(根据操作及加辅料与否)有清炒法(单炒法)、加辅料炒法(合炒法);根据所用辅料5、在炮制所用辅料中,具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作用的就是甘草汁; 具发表散寒、温中止呕、开痰解毒作用的就是生姜汁;具有引药人肝、理气、散瘀止痛作用的就是醋。
6、麻黄茎发汗解表,根止汗,故要分开入药。
7、炉甘石原来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锌,煅后变为氧化锌。
中药炮制知识点总结大全

中药炮制知识点总结大全一、中药炮制的基本原理1. 炮制的目的中药炮制的目的有很多种,主要包括:增强药效、改善性味、消除毒性、减少不良反应等。
炮制后的中药通常具有更好的药效和更适宜的用药方式。
2. 炮制的方法中药炮制的方法可以分为干炒、水浸、蒸馏、煎炮等,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适用的药材。
3. 炮制的注意事项在进行中药炮制时,需要注意药材的选择、炮制的时间、火候的把握、炮制的环境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只有做到这些方面的合理安排,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二、中药炮制的常用方法1. 干炒干炒是指用炭火炒热干净容器,然后放入中药材,炒制时要掌握好火候并不断翻动,使药材受热均匀。
2. 水浸水浸是指将中药材放入清水中浸泡一段时间,然后进行煎煮或干燥。
水浸可以去除一部分毒性成分,使中药更加安全。
3. 蒸馏蒸馏是指将中药材装入蒸馏器,用水蒸发蒸制,再将蒸馏的药液进行收集。
蒸馏可以使中药材的药效更加纯净和浓缩。
4. 煎炮煎炮是指在煎煮中加入适量的酒或盐,以增强中药的药效或改善其性味。
煎炮的方法灵活多样,可以根据药材的特点进行调整。
5. 清洗清洗是指用清水或其他适当的溶剂将中药材表面的杂质清洗干净,以保证炮制后的中药材质量。
三、常见中药炮制材料及方法1. 附子炮制附子时,常用的方法是先将附子切片后在坛中浸透黄酒,再置于坛内封坛(称为附子制斛)。
也有炙炒后包扎小药包小包,密封方式炮制(称为牛黄制斛),目这样炮制的附子性味更温和。
2. 人参炮制人参时,可以将鲜人参晒干后用沙炒糊,也可以用清水泡浸后炮制。
炮制后的人参药效更加显著。
3. 虎骨虎骨炮制常见的方法是用清水将虎骨洗净后晒干,然后用黄酒浸泡,再晒干。
炮制后的虎骨有更好的药效。
4. 茯苓茯苓的炮制方法包括水浸、黄酒炮制等,以去除苦味和增强药效。
5. 黄连黄连炮制时,可以用清水浸泡或用黄酒研磨成泥,再经过蒸馏。
炮制后减轻了苦味和毒性,更适宜用于临床。
四、中药炮制的质量控制1. 完善的工艺流程中药炮制的工艺流程要合理完善,确保炮制过程中每一步骤的操作标准都得到严格遵守。
中药炮制技术知识点

中药炮制技术知识点中药炮制技术是传统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炮制能够改变中药材的性质和药效,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中药炮制技术的一些常见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技术。
一、中药炮制的意义中药炮制是将采集到的中药原材料通过一定的加工过程进行处理,达到药物的使用要求和疗效要求。
炮制过程中可以改变中药材的味道、气味、性状和药效,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和有效成分的释放,减少中药材对人体的刺激性和毒性。
二、常见的中药炮制方法1.炙烤:将中药材放置在炉火上进行烘烤,常用于去除潮湿、杀虫、活血化瘀等功效。
2.炭制:使用木炭或其他燃料将中药材进行烧炭,常用于解毒、制止痛等功效。
3.浸泡:将中药材浸泡在特定的液体(如水、酒、蜂蜜等)中,以提取有效成分、改变药性。
4.煮炖:将中药材和适量的水一同放入锅中煮沸,常用于提取药物有效成分和药效。
5.蒸制:将中药材置于蒸锅中,通过水蒸气进行加工,常用于改变中药的性味、提高药效。
6.研磨:将中药材研磨成细粉,以便于制备丸、散剂等剂型,增加药物的溶解度和吸收率。
三、中药炮制的技术要点1.掌握药材的性质:不同的中药材具有不同的性质,炮制过程需要根据药材的特点进行选择合适的炮制方法。
2.掌握炮制温度与时间:不同的中药材对温度和时间的要求不同,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和时间都会影响中药的药效。
3.保证炮制设备的卫生:炮制设备应保持清洁,避免杂质和细菌的污染,影响中药的质量和安全性。
4.注意药材的保存:炮制后的中药材应储存在干燥、阴凉、通风的环境中,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
四、中药炮制的常见应用1.提高药观念:通过炮制技术,可以改变中药的味道和质地,让服用中药的患者更易接受,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2.增加药效:正确的炮制方法可以提高中药的溶解度和吸收率,使药物的有效成分更好地发挥作用。
3.改善药性:通过炮制技术,可以调整中药的性味,使之更加符合患者的体质和病情,提高中药的适应性。
中药炮制学知识点总结

中药炮制学知识点总结1. 药材的采集中药材采集是中药炮制学的第一步,是中药制品加工的起点。
药材的采集应该选择在药用植物生长的最佳季节,通常是春季、夏季或秋季。
采收的时间应该避开阴雨天气和露水时间,以免影响药材的质量。
在采收过程中,应该选择成熟的药材,避免采收过期或未成熟的药材。
同时,在采集过程中应该避免损伤药材的根、茎、叶和花,防止对药材的质量造成影响。
2. 药材的鉴别药材的鉴别是中药炮制学的重要环节,是确保中药品质的前提条件。
药材的鉴别应该从外观、性状、气味、味道等方面进行综合鉴别,同时应该结合药材的产地、采收季节、保存状态等因素进行判断。
在鉴别的过程中,应该尽量避免使用单一的鉴别方法,而是应该采用多种鉴别方法相互印证,以确保鉴别的准确性。
3. 药材的贮藏药材的贮藏是中药炮制学的重要环节,是保证中药品质的关键环节。
药材在贮藏过程中,应该选择干燥、通风、避光、避潮的环境条件。
同时,应该防止虫蛀、发霉、霉变等现象的产生,保证药材的长期保存。
在贮藏过程中,应该对药材进行定期检查,及时清除已经有虫蛀、霉变的药材,以保证药材的质量。
4. 药材的加工药材的加工是中药炮制学中的重要环节,是将采集的生药材进行初步处理,使之适宜于中药制品的炮制加工。
药材的加工可以包括粉碎、碾磨、切片、研磨、蒸煮等过程,具体的加工方法根据药材的性质和制剂的要求进行选择。
在加工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加工的力度、时间、温度等因素,以确保加工的过程不会对药材的有效成分产生影响。
5. 药材的炮制药材的炮制是中药炮制学中的核心环节,是将加工好的药材进行配比、炮制加工,加工成成品中药制品。
炮制的方法根据具体的中药制剂和药材的性质进行选择,通常包括炖煮、水煎、蒸馏等方法。
在炮制的过程中,应该注意控制炮制的时间、温度、湿度等因素,以确保中药制品的质量和疗效。
中药炮制学是中医药学中一个重要的学科,具有深厚的历史和理论基础。
中药炮制学涉及的内容广泛,包括药材的采集、鉴别、贮藏、加工、炮制等各个环节。
执业药师中药炮制知识点汇总

执业药师中药炮制知识点汇总关键信息项:1、中药炮制的目的2、中药炮制的常用方法3、各类中药的炮制特点4、中药炮制对药物性能的影响5、中药炮制的质量控制标准11 中药炮制的目的111 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某些中药具有一定的毒性或副作用,通过炮制可以降低其毒性成分的含量或改变其化学结构,从而减轻对人体的危害。
例如,乌头经过蒸煮等处理,可以降低乌头碱的含量,减轻其毒性。
112 改变药物的性能炮制可以改变药物的性味、归经、升降浮沉等性能,以适应临床治疗的需要。
例如,地黄生用性寒,能清热凉血;经过蒸制后,性转温,能滋阴补血。
113 增强药物的疗效通过炮制可以改变药物的质地、成分,从而提高药物的有效成分溶出率,增强疗效。
如延胡索醋制后,能增强其止痛作用。
114 便于调剂和制剂炮制可以将药物制成适宜的剂型和规格,便于调配和制剂。
如种子类药物经过炒制后,种皮破裂,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
115 利于储存和保管炮制可以除去药物中的水分、杂质,杀死虫卵和微生物,防止药物霉变、虫蛀等,利于储存和保管。
12 中药炮制的常用方法121 净制去除药材中的杂质、非药用部位,如去根、去茎、去壳、去心等,使药材纯净。
122 切制将药材切成一定的规格和形状,便于干燥、炮制和调配。
常见的切制方法有切片、切段、切丝等。
123 炒制分为清炒和加辅料炒。
清炒包括炒黄、炒焦、炒炭等;加辅料炒有麸炒、米炒、土炒等。
炒制可以增强药物的疗效,降低毒性,缓和药性。
124 炙制将药材与液体辅料共同拌炒,使辅料渗入药材内部。
常用的液体辅料有蜜、酒、醋、盐水等。
炙制可以改变药物的性能,增强疗效。
125 煅制将药材置于高温条件下煅烧,使其质地酥脆,易于粉碎和有效成分的溶出。
煅制分为明煅和煅淬。
126 蒸煮燀法蒸法是将药材用水蒸气或隔水加热;煮法是将药材加水煮;燀法是将药材在沸水中短时间浸煮。
这些方法可以改变药物的性能,降低毒性。
127 发酵法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利用霉菌使药材发酵,产生新的成分,改变药物的性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炮制学的基本任务:在继承中药传统炮制技术和理论的基础上,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探讨炮制机理i,改进炮制工艺,制定饮片质量标准,以提高中药饮片质量,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
2传统的制药原则:相反为制是指用药性相对立的辅料(包括药物)来制约中药的偏性喉改变药性。
相资为制是指用药性相似的辅料或某种炮制方法来增强药效。
相畏为制是指利用某种辅料来炮制药物,以制约该药物的毒副作用。
相恶为制炮制时可利用某种辅料或某种方法来减弱药物的烈性。
3炮制对性味的影响:通过炮制改变药物的过偏之性使药物的性味增强改变药物性味,扩大药物的用途。
4中药炮制降低药物毒性的主要途径:使毒性成分发生改变如川乌,草乌。
使毒性成分减少如巴豆,马钱子。
利用辅料的解毒作用,白矾制天南星。
5如何提高方剂疗效:增强方中药物的作用保证方中各药比例准确赠强对病变部位的作用突出临床需要的药效,提高全方的临床疗效。
6如何消减某些药物的不良反应利于疗效:清除药物本身不利于治疗的因素。
调整辅料药物的药性,制约方中主药对机体的不利影响。
7中药炮制的目的: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改变或缓和药物的性能增强药物疗效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趋向改变药物作用的部位或增强对某部位的作用便于调剂和制剂洁净药物利于贮藏保管利于服用8炮制对含生物碱类药物的影响q净选加工的影响清除杂质,除去非要用部位,分离不同的药用部位w水制影响:可是小分子生物碱季铵碱流失,有效成分易溶少泡多浸药透水浸;有毒成分易溶控制水制程度达到去毒(乌头)e加热制:使生物碱分解结构变化或转化成新成分;有效成分易煎出,避免加热生用为宜;有毒成分易煎出尽量加热减毒r药物酒制后能提高生物碱的溶出率,从而提高药物的疗效t生物碱的醋酸盐易被水溶出,曾强水溶液中有效成分的含量,提高疗效。
9中药炮制品贮藏中的变异现象:发霉虫蛀变色变味风化潮解粘连挥发腐烂冲烧泛油。
泛油又称走油:是指含挥发油,脂肪油的药物在一定温度湿度的情况下,造成油质外溢,质地反软,发粘颜色变深,并发出油败味的现象。
10重要炮制品变异的原因:一基原因素;成分不稳定含害虫可食成分微生物营养代谢成分。
二环境因素:光空气温度湿度。
三生物因素。
四时间因素。
11饮片切制的目的:便于有效成分剪除利于炮炙利于调剂和制剂便于鉴别利于贮存提高煎药质量12败片:在中药切制过程中所有不符合切制规格,片型标准的饮片,都称为败片13翘片:饮片边缘卷曲而不平整。
14伤水:系药材软化时,内部含水分太过所致。
15清炒法的目的及举例:曾强疗效(王不留行,紫苏子,牛蒡子等焦麦芽,焦山楂等)降低毒性或副作用(莱菔子,瓜蒌仁,苍耳子,白果)缓和药性(牵牛子,栀子,苍术)曾强或产生止血作用(地榆,荆芥,牡丹皮)保证疗效利于贮存(槐米,苦杏仁)注意事项:药物必须大小分档,选择适当大小。
搅拌均匀,出锅要迅速。
炒前锅要预热。
出锅后及时摊晾。
16槐花:具有止血凉血,清肝泻火的作用。
生品以清肝泻火,清热凉血见长。
炒槐花苦寒之性缓和,由杀菌保苷的作用,槐花炭的清热凉血作用极弱,涩性曾强以凉血止血力胜。
17芥子:具有温肺豁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的功能,生芥子辛散之力强多外用善于通络止痛,芥子炒后可缓和辛散走串之性,可避免耗气伤阴,并善于顺气豁痰炮制后利于粉碎和煎出,同时起到杀酶保苷的作用。
18莱菔子:具有消食除胀,降气化痰的功能,生品能升能散长于涌吐风痰,莱菔子炒后变升为降,改变了涌吐风痰的副作用,即缓和了药性又利于粉碎和煎出。
19酸枣仁:具有补肝,宁心,敛汗,生津功能。
尤其是其养心安神作用很好,炒后易于粉碎和煎出,同时炒制能起到杀酶保苷的作用。
20槟榔:不能晒干原因:饮片直接暴晒小分子生物碱随水蒸气挥发掉;槟榔中的鞣质由结合状态发生缩合反应生成鞣酐,致使饮片变红,生物碱破坏,稳定性降低。
炮制方法:槟榔除去杂质,用水浸泡3-5天,阴干,烘干。
炮制作用:具有杀虫消积降气行水截疟的功能,炒后可缓和药性,并能减少服后恶心,腹泻,腹痛的副作用。
21炒炭的目的;增强或产生止血作用;清减某些药物的毒副作用;改变药性,扩大用药范围;使某些药物的理化性质和药理作用发生改变。
22炒炭存性:炒炭药物只能部分炭化,更不能灰化,未碳化部分应保留药物的固有气味,花叶草等可清晰辨别药物原形。
23荆芥:具有解表散风的功能,一般多用于感冒头痛疮疡初起。
炒荆芥具有祛风止血的作用。
炒炭后辛一散作用极弱,具有止血的功效。
24苍术:生苍术温燥而辛烈,燥湿祛风散寒力强,麸炒后辛味减弱,燥性缓和,气变芳香,增强健脾和胃的作用,焦苍术辛燥之性大减,以固肠止泻为主。
25斑蝥:生品多外用,毒性大,攻毒蚀疮为主。
米炒后,毒性降低,气味矫正,可内服,以通经破散结为主,用于肝癌胃癌。
26白术:生品以健脾燥湿,利水消肿为主,用于痰饮,水肿,以及风湿痹痛。
土炒白术补脾止泻力胜,麸炒白术缓和燥性,增强健脾消胀得作用。
27烫法分为砂炒蛤粉炒和滑石粉炒。
目的:一增强疗效,便于调剂和制剂,如狗脊穿山甲;二降低毒性,如马钱子;三便于洁净药物,如骨碎补;四矫臭矫味,如鸡内金;五降低部分药物滋腻之性,如鹿角胶;六蛤粉烫可增强药物润肺止咳作用,如阿胶。
28鳖甲:砂烫酒淬,炮制作用具有滋阴潜阳,软坚散结,退热除蒸的功能。
鳖甲质地坚硬,有腥臭味。
养阴清热、潜阳熄风之力较强。
砂炒醋淬后,质变酥脆,易于粉碎及煎出有效成分,并能矫臭矫味醋制还能增强药物入肝消积,软件散结的作用。
29龟甲:具阴潜阳,益肾强骨,养血补心的功能。
砂炒醋淬后质地变酥易于粉碎和煎出有效成分,并能矫臭矫味,补肾健骨,滋阴止血力胜。
30穿山甲:具有通经下乳,消肿排脓,搜风通络的功能。
砂炒醋淬后质变酥脆,易于粉碎和煎出有效成分,矫臭矫味。
炮山甲善于消肿排脓,搜风通络,醋淬后通经下乳力胜,用于经闭不通,乳汁不下。
31骨碎补:具有补肾强骨,续伤止痛的功能。
砂炒骨碎补,质地松脆,易于除去鳞片,便于调剂制剂,有利于煎出有效成分以补骨强骨续伤止痛。
32狗脊:具有补肝肾,强腰膝,祛风湿的功能,以祛风湿,利关节为主,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屈伸不利。
33阿胶:炮制作用,补血滋阴,炒制后降低滋腻之性,也矫正了不良之气味。
34酒炙法的目的:改变药性引药上行(打黄黄连黄柏)增强活血通络作用(当归)矫臭去腥(乌梢蛇紫河车)增强温补肝肾作用(地黄黄精女贞子)使某些药物便于粉碎35黄连:炮制方法,黄连,酒黄连,,姜黄连,萸黄连:取吴茱萸加适量水煎煮,取汁去渣,煎液与黄连片拌匀,稍闷润,待药液被吸尽后,用文火加热。
生黄连,清热火解热毒。
酒炙黄连能引药上行,缓其寒性善清头目之火,姜炙黄连其苦寒之性缓和,止呕作用增强。
吴茱萸制黄连抑制其苦寒之性,使黄连寒而不滞,以清气分湿热,散肝胆郁火为主。
36大黄:炮制方法,大黄酒大黄熟大黄:用黄酒拌匀,隔水炖或蒸至大黄内外均呈焦黑色。
大黄炭。
炮制作用,生大黄苦寒沉降就有攻积导滞,泻火解毒的功能。
酒大黄,其苦寒泻下作用稍缓,借酒升提之性,引药上行,善清上焦血分热毒。
熟大黄,泻下作用缓和副作用减轻并能增强活血祛瘀。
大黄炭,泻下作用极微,并有凉血化瘀止血作用,醋大黄泻下作用减弱,以消积化瘀为主。
37白芍:具有泻肝火,平抑肝阳,养阴除烦的功能。
炒白芍苦寒之性缓和,以养血和营,敛阴止汗为主。
酒炙后酸寒伐肝之性降低,入血分,善于调经止血,柔肝止痛。
38续断:生品具有补肝,强筋骨的功能,酒炙后能增强通血脉,续筋骨,止崩漏的作用盐炙后引药下行,补肝肾,强腰膝。
39当归i:生品质润,就有补血,调经,润肠通便的功能,酒炙后,活血通经,祛瘀止痛。
土炒后,既能增强入脾补血的作用,又能缓和油润而不滑肠。
炒炭后,以止血和血为主。
头止血身补血尾破血全补血活血。
40牛膝:炮制作用具有逐瘀通经的功能。
酒炙后,补肝肾,强筋骨,祛瘀止痛的作用增强。
盐炙后,能引药下行走肾经,增强通淋行瘀的作用。
41醋炙的目的:引药入肝,增强活血止痛的作用降低毒性,缓和药性矫臭矫味(乳香玉灵脂)增强药物收敛固涩作用(乌梅五味子)42商路:生品善于消肿解毒。
醋炙后毒性降低,峻泻作用缓和以逐水消肿为主。
商路毒素是泻下毒素溶于水易水解,组织胺刺激性溶于水。
43柴胡:炮制方法,柴胡炙柴胡醋柴胡鳖血柴胡炮制作用:生品升散作用较强,多用于解表退热,醋炙品其升散之性缓和,疏肝止痛的作用增强。
44延胡索(元胡)生品止痛有效成分不易煎出,效果欠佳。
醋炙延胡索行气止痛作用增强,酒延胡索以活血祛瘀止痛为主。
醋炙酒炙均能提高延胡索生物碱和延胡索已素的煎出量。
45香附:生品多入解表剂中以理气解郁为主,醋香附专入肝经,疏肝止痛作用增强并能消积化滞。
46盐炙的目的:引药下行增强疗效(杜仲小茴香车前子)缓和药物辛燥之性(补骨脂益智仁)增强滋阴降火作用(知母黄柏)47知母;炮制作用,生品苦寒滑利,具有清热泻火,生津润燥的功能。
盐炙可以引药下行,专入肾经,增强滋阴降火的作用,善清虚热。
48巴戟天:具有祛风除湿的功能,盐炙购引药归肾,温而不燥补肾助阳作用缓和。
49小茴香:具有理气和胃的功能。
盐炙辛散作用稍缓,长于温肾祛寒,疗疝止痛。
50黄柏:炮制方法黄柏盐黄柏酒黄柏黄柏炭。
炮制作用:生品苦燥性寒而沉,泻火解毒和燥湿作用强。
盐炙,缓和苦燥之性增强滋肾阳,泻肝火,退虚热的作用。
酒炙后可降低苦寒之性,免伤脾阳,并借酒升腾之力引药上行清血分湿热。
黄柏炭,清湿热中兼具涩性,多用于便血,崩漏下血。
51车前子:盐,炒车前子。
生品具有清热利尿,渗湿通淋,清肺化痰,清肝明目功能。
炒车前子寒性稍减,并能提高煎出效果,作用于生品相似长于渗湿止泻,祛痰止咳。
盐车前子泻热利尿而不伤阴,并引药下行,增强在肾经的作用。
52姜炙的目的:制其寒性增强和胃止呕的作用;缓和副作用增强疗效53厚朴:为兰科植物厚朴的干燥干皮,根皮和枝皮。
生品具有燥湿消痰,下气除满的功能。
姜炙后可消除对咽喉的刺激,并可增强宽中和胃功能。
54蜜炙的目的:增强润肺止咳的作用(百部款冬花)增强补脾益气的作用(黄芩甘草党参)缓和药性(麻黄)矫味和消除副作用(马兜铃)55甘草:生品味甘偏凉,上于泻火解毒,化痰止咳。
蜜炙甘草以补脾和胃,益气复脉力胜。
对药理作用的影响:抗心律失常作用,免疫作用,止痛作用。
56黄芪:生品长于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尿退肿。
蜜炙黄芪甘温而偏润,长于益气补中。
57马兜铃,百部,百前:蜜炙缓和对胃刺激润肺止咳增强。
58百合:生品以清心安神力胜,常用于热病后余热未清,虚烦惊悸,精神恍惚,失眠多梦。
蜜炙后,润肺止咳作用增强,多用于肺虚久咳和肺痨咳血。
59麻黄:生品发汗解表和利水消肿力强。
蜜麻黄性温偏润辛散发汗作用缓和,以宣肺平喘力胜。
麻黄绒作用缓和,适于老人,幼儿及虚人风寒感冒。
蜜麻黄绒作用更缓和,适于表证已解而喘咳未愈的老人幼儿及体虚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