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特殊句式(一)判断句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 (1)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一、判断句在现代汉语中,一般用“是”表示判断。
文言文中,在少数地方也用到了“是”来表示判断,如:“不知木兰是女郎。
”“问今是何世。
”但是古汉语中判断句的主要特点是不用判断词,其常见的句式有:1.在主语后加“者”表停顿,在谓语后加“也”表判断,基本形式有:①A者,B也。
这是文言文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②A者,B。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③A,B也。
○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④A,B。
(无标志,直接判断:既不用判断词,也不用语气词,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
)词语表判断。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环滁/皆山也。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苏洵《六国论》)○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梁父即楚将项燕。
○此亡秦之续耳。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此后典籍皆为版本。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诸葛亮《出师表》)○此天子气也。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司马迁《陈涉世家》)二、被动句文言文中,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
○主动句:施动者+动词谓语+受动者(一般主动句)施动者+(把+受动者)+动词谓语(“把”字句)○被动句:受动句+(被+施动者)+动词谓语(“被”字句)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有标志词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没有标志词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见+动)○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4.用“被”表被动。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原》)○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判断句)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判断句)一、判断句是对人或事物表示断定,断定人或事物是什么、属于什么的句式。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者,……也)2.此帝王之资也。
(……也)3.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者,……)4.刘备天下枭雄。
(……,……)(这四种是由“者、也”表判断的类型)5.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者也)6.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乃)7.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为)8.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则)9.即今之缧然在墓者也。
(即)10.巨是凡人。
(是)(是在先秦以前只做代词用,不表判断)二、判断句练习题(1)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孔雀东南飞》)(2)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明月几时有》)(3)而欲投吴巨,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赤壁之战》)(4)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
(《信陵君窃符救赵》)(5)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沈括《活板》)(6)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
(《廉颇蔺相如列传》)(7)蔺相如者,赵人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8)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
(《赤壁之战》)(9)\"离骚\"者,犹离忧也。
(《屈原列传》)(10)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师说》)(11)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游褒禅山记》)(1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爱莲说》)(13)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14)我,子瑜友也。
(《赤壁之战》)(15)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此不知人之祸也。
(《屈原列传》)(16)曹公,豺虎也。
(《赤壁之战》)(17)此世所以不传也。
(《石钟山记》)(18)此人力士,晋鄙听,大善;不听,可使击之。
(《信陵君窃符救赵》)(19)秦,虎狼之国,不可信。
文言文特殊句式
文言文特殊句式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有以下四种: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一:判断句(有肯定判断和否定判断,译为“……是什么”和“……不是什么”。
)1.用“者”或“也”表示判断,这是典型的文言文判断形式。
如:(1)陈胜者.,阳城人也.。
(2)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之所以兴隆也.。
(3)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2.用副词“乃”、“则”、“悉”、“皆”、“为”、“本”等表示判断,这种形式也比较多见。
如(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2)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3)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4)此悉.贞良死节之臣(5)环滁皆.山也(6)当立者乃.公子扶苏(7)臣本.布衣【特别提醒】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这”,作为判断句的主语。
如:是进.亦忧,退亦忧。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避险苦其心志。
3.用否定副词“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断如: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二:倒装句四种类型:(1)宾语前置(2)定语后置(3)状语后置(4)主谓倒装(1)宾语前置A:(疑问代词+宾语+动词),疑问代词有“何、谁、胡、恶、安、奚”等如:微斯人,吾谁与归宋何罪之有何以战B: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否定词+代词宾语+动词)常见的否定词:不、莫、勿、弗、未常见的代词:之、余、吾、已、自、汝、尔如:忌不.自信C:定语后置(中心词+之+定语)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中心词+数量词)如:为人五..……为手卷、为念珠各一......,窗八尝遗余核舟一...(中心词+定语+者)如:盖简核桃修狭者.为之吴儿善泅者.数百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D:状语后置(用“以”和“于”组成介词短语和状语,在文言文中可以放在谓语之后)如:(1)此所谓战胜于朝廷(2)公与之乘,战于.长勺(3)徐喷以.烟(4)为坛而盟,祭以.尉首(5)屠惧,投以.骨。
文言文特殊句式
初中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详解
初中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详解一、判断句现代汉语的判断句,一般要在主语的谓语之间加判断动词“是”。
古代通常不用“是”来联系,而是采用以下方式表示。
(1) 用语气助词来表示判断。
采用“……者,……也”“……,……也”“……,……者也”“……者……”“……者……者也”等词语用在谓语后面帮助判断。
A:“……者,……也”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
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
如:“陈涉者,阳城人也。
”(《史记.陈涉世家》,“夫战,勇气也”。
(《左传·曹判论战》)“莲,花之君子者也。
”(周敦颐《爱莲说》)B: “……,……也。
”其常见方式为:主语+谓语+也,在这种判断句中,有时“者”和“也”不一定同时出现,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断。
如:“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陶渊明《桃花源记》)“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资治通鉴》)C:“......者也。
”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提顿,只起称代作用。
这种判断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
“菊,花之君子者也”(周敦颐《爱莲说》)者也用在句尾加强语气。
D:“......者,......。
”有的判断句,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停顿,但这种情况不常见。
如:“方柯者,中国之人。
”(方柯,是中国人)E:省略“者”、“也”的句子,有时也有者也均不用的句子如:刘备天下枭雄。
可译为:刘备是天下勇猛的人。
(2)用副词加强判断或构成否定判断。
用副词“乃”“则”“即”“皆”“耳”等副词加强判断的语气。
这种形式也较为多见。
例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司马迁《陈涉世家》),“乃”可以解释为就是,用来判断当立者.是谁的。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世说新语》其中乃用来表示判断。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两小儿辩日》用“则”来对日中时的形状作出判断。
“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不能久留,就记下这些景色离开了“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毕,只曾笑耳!”(《狼》),“狼也很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只是增加一点笑料罢了。
文言文特殊句式
A、沛公安在?
B、大王来何操? C、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C
D、籍何以至此?
下列句子句式与例句一致的一项是
例句: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A、是寡人之过也 B、燕王拜送于庭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C
C、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D、夫晋,何厌之有
下列各项与“何厌之有“句式 不相同的一项是 A
A、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兵革非不坚利也。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3、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四)宾语前置
在现代汉语中,宾语往往位于谓语后边,作为谓语 的施动对象。而在文言文中,在某些条件下,宾语往往提 到谓语之前,呈现宾语前置现象。这样的特殊情况一般有 三种:
1.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置于动词前
例一: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莫肯顾我) 例二:古之人不余欺也 。(不欺余) 例三:时不我待。 (时不待我)
总 结 :
一、判断句
二、被动句 三、省略句
(一)定语后置 (二)宾语前置 (三)状语后置 (四)主谓倒装
四、倒装句
高考 文言文特殊句式
文言特殊句式,一般指的是 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表达习 惯的某些特殊的句式。主要有: 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 句等。下边我们举例加以说明:
一、判断句:
现代汉语一般是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用判断动词 “是”来表示判断的,但在古汉语里,“是”多作 代词用。因此,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古代汉语需要借 助语气词来表示判断。 (一)用“乃、则、即、皆、必”等副词表示 肯定判断,用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 。 ①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③梁将即楚将项燕。
兵势所逼迫。
三、省略句
(1)主语的省略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2)谓语的省略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 (3)动词宾语的省略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高一语文文言文之特殊句式
高一语文文言文之特殊句式1.判断句(1)是寡人之过也(……也)——《烛之武退秦师》(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者,……也)——《荆轲刺秦王》(3)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也”表判断)——《荆轲刺秦王》(4)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也)——《鸿门宴》(5)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也)——《鸿门宴》(6)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者,……也)——《鸿门宴》(7)亚父者,范增也(……者,……也)——《鸿门宴》(8)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鸿门宴》(9)此亡秦之续耳(……)——《鸿门宴》(10)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者也)——《鸿门宴》(11)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为”表判断)——《鸿门宴》2.倒装句(1)介词结构后置①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应“于晋无礼”;应“于楚贰”)——《烛之武退秦师》②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应“于郑伯言”)——《烛之武退秦师》③若亡郑有益于君(应“于君有益”)——《烛之武退秦师》④见燕使者(于)咸阳宫(应“(于)咸阳宫”见燕使者)——《荆轲刺秦王》⑤秦王购之(以)金千斤(应“(以)金千斤,邑万家购之”)——《荆轲刺秦王》⑥给贡职如郡县(即“如郡县给贡职”)——《荆轲刺秦王》⑦常痛于骨髓(应“于骨髓常痛”)——《荆轲刺秦王》⑧嘉为(之)先言于秦王(应“于秦王先言”)——《荆轲刺秦王》⑨燕王拜送于庭(应“于庭拜送”)——《荆轲刺秦王》⑩贪于财货(应“于财货贪”)——《鸿门宴》⑾具告以事(应“以事具告”) ——《鸿门宴》⑿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应“以沛公言具”) ——《鸿门宴》⒀长于臣(应“于臣长”)——《鸿门宴》⒁得复见将军于此(应“于此得复见将军”) ——《鸿门宴》(2)宾语前置①夫晋,何厌之有(应“有何厌”。
之,宾语前置的标志)——《烛之武退秦师》②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应“如何”)——《荆轲刺秦王》③籍何以至此(应“以何”) ——《鸿门宴》④大王来何操(应“操何”) ——《鸿门宴》⑤沛公安在(应“在安”) ——《鸿门宴》⑥客何为者(应“为何”)——《鸿门宴》(3)定语后置①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应“千斤金”和“万家邑”)——《荆轲刺秦王》②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应“知其事”宾客)——《荆轲刺秦王》③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应“侍(于)殿上群臣”)——《荆轲刺秦王》3、被动句①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见”表被动)——《荆轲刺秦王》②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为”表被动)——《荆轲刺秦王》③若属皆且为所虏(“为所”表示) ——《鸿门宴》④吾属今为之虏矣(“为”表示)——《鸿门宴》4.省略句①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烛之武退秦师》②(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烛之武退秦师》③(烛之武)许之——《烛之武退秦师》④夜缒而出,见秦伯,(烛之武)曰:……——《烛之武退秦师》⑤敢以(之)烦执事——《烛之武退秦师》⑥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烛之武退秦师》⑦(秦伯)与郑人盟——《烛之武退秦师》⑧方急时,(秦王)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荆轲刺秦王》⑨皆(穿)白衣冠以送之(省略谓语)——《荆轲刺秦王》⑩秦王购之(以)金千斤(省略介词)——《荆轲刺秦王》⑾人不敢与(之)忤视(省略宾语)——《荆轲刺秦王》⑿今闻(秦)购将军之首(省略宾语)——《荆轲刺秦王》⒀每念(之)常痛于骨髓(省略宾语“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一事)——《荆轲刺秦王》⒁取之(以)百金(省略介词)——《荆轲刺秦王》⒂荆轲有所待,欲与(之)俱(往)(介词宾语和谓语)——《荆轲刺秦王》⒃待吾客与(之)俱(往)(省略介词宾语和谓语)——《荆轲刺秦王》⒄皆陈(于)殿下——《荆轲刺秦王》⒅嘉为(之)先言于秦王曰(省略宾语)——《荆轲刺秦王》⒆其人居远未来,而为(之)留待——《荆轲刺秦王》⒇群臣侍(于)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荆轲刺秦王》21比(于)诸侯之列——《荆轲刺秦王》22为(吾)击破沛公军——《鸿门宴》23欲呼张良与(之)俱去。
文言文特殊句式
定 语
①中心词+后置定语+者”
后 置 ②“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
”
倒 装 句
宾 语
①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② 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谁、何、奚、曷、
前 胡、恶、安、焉等)
置 ③“之”或“是”作标志
④介宾结构宾语前置
状 语 “于”或”以“为标志 后 置
.
被动句
在古汉语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 一是有标志的被动句 ①见 /于/见…于
3. 状语后置 在现代汉语里, 介词结构常常放在 动词前作状语, 古代汉语里则往往置后
例: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标志: “于”或“以”+宾语
.
五亩之宅, 树之以桑,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寡人之于 国也》〈孟子〉
谨庠序之教, 申之以孝悌之义, 颁白者可以不负戴于道 路也《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寡人之于国也》
“未有之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否)焉。 (之,宾语提前的标志) “不知句读,不解惑”
疑问代词“谁”、“何”、“奚”、 “安”等做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的前面。
例如:《鸿门宴》:“良问曰:‘大王 来何操? ’”“何操”应理解为“操何”
“良问曰:‘大王来何操? ’”大王来操何?
5.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大之四海
宾语前置
.
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 是必须是否定句,由“不”、“未”、“毋”、 “莫”等否定词表示。在这种情况下,代词宾语要 放在动词之前和否定词之后。
《硕鼠》: “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莫我肯顾” 应理解成“莫肯顾我”。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忌不信自”
介词宾语提前: 在现代汉语中,介词后面跟着宾 语,组成介宾结构。在文言文中,介词宾语往往置 与介词之前,形成一种倒置的现象。例如:
文言文特殊句式
古汉语(主要是文言文)的特殊句式有:1、判断句(1)不用语气词,完全由词序来体现。
例如:此人力士。
(2)用“为”联系主语和谓语,表示判断。
例如: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3)用“是”表判断。
例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巨是凡人,偏在远郡……;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4)用副词“非”“乃”“即”“则”等表判断。
对否定判断学生常易忽略,因此要特别注意。
例如: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2、被动句古代汉语表被动的句式主要有四种:(1)用“于”表示被动关系。
用介词“于”引出行为的主动者,“于”放到动词后,它的形式是:“动词+于+主动者”。
例如:王建禽于秦。
(齐王建被秦国活捉了。
禽,通擒)[简析]句中的“于”用在动词“禽”的后边,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秦”,表示被动。
“于”可译为“被”。
这种被动句有两个条件:一是主语“王建”是受动者。
二是句子里有表示被动的词“于”。
(2)用“见”来表示被动关系。
在动词前用“见”或又在动词后加“于”引进主动者。
它的形式是:“见+动词”或者“见+动词+于+主动者”。
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
(我虽然想再说一些,但考虑不一定被理解) 句中的“见”,用在动词“察”前,表示被动,“见察”,即“被察”之意。
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我担心被您欺骗而对不起赵国)(3)用“为”表示被动关系。
“为”放在动词前边引出行为的主动者,它的形式是:“为+主动者+动词”或者“为+主动者+所+动词”。
例如:①若背其言,臣死,妻子为戮,无益于君。
(如果背弃了他所说的话,我死了,妻子儿女也将被杀,对君王您也没有好处)②茅屋为秋风所破(草房被秋风吹坏了)(4)用“受”“被”“受……于”表示被动关系。
它的形式是:“被(受)+动词”或者“被(受)+动词+于+主动者”。
例如: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被”用在动词前表被动。
②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人教版)文言文特殊句式归纳整理(1)
文言特殊句式一、判断句用“者……也”表判断“xx者,xx人也。
”(xx是xx人)“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颇是赵国的良将)句末用“也”表判断“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城北徐公是齐国的美丽的人)“xx,天才也。
”(xx是天才)用“者”表判断“方柯者,中国之人。
”(方柯,是中国人)用“乃”表判断“是乃狼也。
”(这是狼)“电脑乃高科技用具。
”(电脑是高科技用具)需要注意的是,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
还有,肯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副词和否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否定副词“非”,都不是判断词。
用副词“乃”“则”“即”“皆”“耳”等表判断。
这种形式也较为多见。
例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司马迁《陈涉世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范仲淹《岳阳楼记》)xx与xxxx。
(xx《六国论》)用否定副词“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断。
例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苏洵《六国论》)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直接表示判断。
既不用判断词,也不用语气词,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
例如:刘备天下条雄。
(xx《赤壁之战》)xx王室之胃。
(同上)(一)宾语前置二、被动句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位于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位于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害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
1、用“为”“为……所……”(“为”引出动作的主动者)或“……为所……”表被动。
例如:“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被天下人嘲笑)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苏洵《六国论》)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司马迁《鸿门宴》)2、用“见”“见……于……”表被动(“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
例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3、用“被”表被动“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忠心却被别人诽谤,能不怨恨吗?)用介词“于”受……于……”表被动(“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
最新文言文特殊句式(一)判断句
用动词“为”“是”表判断, 注意和代词“是”的区别。
练习4: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1、予本非文人画士。 2、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3、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 不坚利也。 4、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5、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规律四:用“非”等词语表示否定性判断。
练习5: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1、荀卿,赵人。 2、秦,虎狼之国。 3、刘备天下枭雄。 4、此人力士。 5、此子贤者。
(一)判断句: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
质、情况和事物之间的关 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 句子。
练习1: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1、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3、莲,花之君子者也。 4、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5、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6、粟者,民之所种。
规律一:
用“者”或“也”配合表判断。 “者”表停顿,“也”表判断。
1、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2、邻之厚,君之薄也。 3、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4、曾不若孀妻弱子。 5、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人骑。 6、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7、是可忍,孰不可忍? 8、此帝王之资也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规律五: 没有词语标志,通过语意直
接表判断。可以转化为“…者, ……也”句式。
下列句式中哪些是判断句:
1、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2、邻之厚,君之薄也。 3、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4、曾不若孀妻弱子。 5、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人骑。 6、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7、是可忍,孰不可忍? 8、此帝王之资也
形式有: “……者,……也。” “……者也。” “……,……也。” “……者,……。”
文言文特殊句式整理(完美版)
四、主谓倒装
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 前。例如: ①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②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③亦太甚哉,先生之言也! 《史记·鲁
仲连邹阳列传》
五、宾语前置
在现代汉语中,宾语一般位于谓语后 边,作为谓语的施动对象。而在文言文 中,于某些条件下,宾语往往提到谓语 之前,呈现宾语前置现象。
6.省略兼语 ①上使[扶苏]外将兵《陈涉世家》 ②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
(二)依上下文关系划分 1.承前省。如: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 2.蒙后省。如: 沛公谓张良曰:“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3.对话省。如: 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
①“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庄子 ·秋水》)
②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
③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
④唯利是图
唯余马首是瞻
⑤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4.介词“以”的宾语前置 ①夜以继日 ②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③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④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四)现代汉语中常用“被”“受”表示被 动关系,文言文中也有,但很少。比如:
①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②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 人。(《赤壁之战》)
三、省略句
(一)依所省成分划分 1.省略主语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2.省略谓语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来自三而竭 ……(《曹刿论 战》)
疑问句中,当疑问代词做动词或介词 的宾语时,该宾语往往要放在动词或介词 的前面。例如:
①良问曰:“大王来何操?”(《鸿门 宴》)
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文言文特殊句式知识清单(一)判断句与被动句
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文言文特殊句式知识清单(一)——判断句与被动句一、判断句1.是寡人之过也。
(《烛之武退秦师》)“……也”表示判断,“是……也”译为“这是……”2.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荆轲刺秦王》)“此……也”表示判断,译为“这就是……的事”。
3.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荆轲刺秦王》)“……也”表示判断,“……者(的人),……也”译为“……的人是……”。
4.此天子气也。
(《鸿门宴》)“此……也”表示判断,译为“这是……”。
5.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鸿门宴》)“……者……也”表示判断,译为“……是……”。
6.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鸿门宴》)“不……也”表示否定判断,译为“……这不是……”7.亚父者,范增也。
(《鸿门宴》)“……者……也”表示判断,译为“……是……”。
8.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鸿门宴》)“……者也”表示判断,译为“……是……”。
9.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鸿门宴》)“……为……”表示判断,译为“……是……”。
10.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鸿门宴》)“……也”表示判断,“……者(的人)……也”译为“……的人是……”。
1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鸿门宴》)“所以……者,……也”表示分析原因的判断,译为“……的原因是……”。
12.此亡秦之续耳。
(《鸿门宴》)意念判断句,“此……”译为“这是……”。
13.汝是大家子(《孔雀东南飞》)“……是……”表示判断,译为“……是……”。
14.死生亦大矣(《兰亭集序》)意念判断句,译为“……是……”。
15.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赤壁赋》)“……也”表示判断,“是……也”译为“这是……”。
16.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游褒禅山记》)“……者……也”表示判断,译为“……是……”。
17.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游褒禅山记》)“此所以……也”表示分析原因的判断,译为“这就是……的原因”。
18.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文言文特殊句式
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
(4)“者”、“也”全不用。
如:臣本布衣。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1、判断句 2、用副词“乃”、“则”、 “为”、“是”等表示判断。 这种形式也比较多见。
如:江东领袖孙伯符乃英雄也。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中峨冠而多髯为东坡。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 女郎。
2、省略句
;成都中小学补习班 / ;
就出来了,我看等会儿还要重新把你之前做の翻一遍.”干脆让她欠个人情争取日后有来有往.“不用,我年初就这么干の.”陆羽拒绝了.“嗐,你之前没碰到我们只能将就,现在不同了,有我们在哪需要你一个女生干粗活?大家说对吧?”在康荣荣看不到の地方,赖正辉恢复男人本色开始 调侃别の女生来.他说这些话绝非见异思迁,而是替自己哥们找机会.“就是,以后有什么粗活尽管叫我们.哥随叫随到,不必管饭,给口水喝就行.”说罢,男人们似乎心意相通地爆发一阵阵笑声.知道对方没有恶意,陆羽仍然皱了眉头.休闲居那几个也经常调侃她,可她和他们关系很熟.与这 些人仅仅是见过一两次,不熟の人说这些话让她感觉自己被调.戏了.老实说,有些男人の嘴是真欠,哪怕没有不良心思.“哦,那谢谢了,正好我有别の事干就先回去了.”她故作无知,且和颜悦色地向他们道了谢,“你们离开の时候把锄头扔地里吧,今晚我过来拿,辛苦大家了.”说罢起身拍 拍身上の尘土,爽快地离开了.“哎哎,不是,那个...”赖正辉等人傻眼,不在の话他们出力给谁看?正要叫住她,却发现路口站着一个棕发黑眸,五官充满异国魅力の大帅哥,“咦?那是谁呀?”像从异次元出来の男人,与他们仿佛不是同一个时空の物种.特招男人羡慕妒忌恨の那种.“少 华?你什么时候回来の?”转身骤然看见他,一种说不出の惊喜让陆羽脱口而出.他好像离开很长时间了吧?记得那时候秦煌还在村里头.心神清冷の柏少华是出来散步の,看见她对自己の回归眉飞色舞十分高兴の样子,不禁抿唇浅笑,深邃の瞳眸里闪过一点暖意,“昨晚刚回来,你在干 嘛?”还是那么瘦,她有这么忙吗?“本来想松土种玉米の,那几位先生想练习练习,所以我把地盘让给他们尽情发挥.”陆羽说这话时没有刻意降低音量,还回头冲他们微微一笑挥挥手.赖正辉哥几个:“...”谁tm想锻炼了?姑娘你不受撩就算了,别套路他们帮她干活啊!“啊,咳咳,那 个陆陆,”在地里干活那个男の见她在老外跟前异常乖巧,顿时心里不是滋味,“忽然想起我还有事,可能帮——不了你了.”帮字略重音.只要不是瞎子都看得出他明明是好心帮她,而她不想承认还说他们自己想玩.啐,他帮她干活,她却跑到老外跟前献殷勤,就不惯她睁眼说瞎话の毛病.他 扔了锄头,“不好意思啊!”陆羽回头笑笑,不以为意道:“没关系,放那儿吧我自己来.”好友撂挑子不干了,赖正辉等人自然不能抹他面子,尤其是在老外面前.于是兄弟几个忙向陆羽挥手说拜拜,然后走了,看方向估计是去河边.陆羽也向他们挥挥手,心里异常得意.第235部分“怎么,他 们欺负你了?”柏少华眸中含笑问.“没有,”陆羽回过头来,笑笑说,“他们是好心,只是说话の方式我不太喜欢.”本想单纯地避开一下让他们识趣些别套近乎,没想到他回来了刚好成为神助攻.在某些华夏男人眼里,老外简直是全民公敌专门来勾.引华夏女人の.那些爱上老外の华夏女 人成了犯贱,应该滚出国门省得辣眼睛.看情形他们之中也有那种人,估计不会再来撩她.见她笑得贼兮兮の,柏少华不由轻笑,“你得意什么?把人气走谁帮你干活?苦の还是你自己.”“本来就是我干の,”陆羽叹气道,“是他自己抢着当英雄罢了,我可没求他.幸亏没有被亭飞看见,不然 以为我偷懒今晚不定怎么死呢.”下地干活是最轻の体能锻炼,婷玉说要体恤她忙着赚钱の份上,否则没这么简单.“好,反正都是你有理.”柏少华不跟她争辩,“你去忙吧,今晚和亭飞过来吃饭,我给你们带了礼物.”陆羽一愣,“哦?好.”看着他返回别墅那边の小路继续散步,大概是不 想跟赖正辉他们碰上.陆羽没多想,转身返回地里继续干活.再说赖正辉等人走出老远了,回头一看,嘿,正好看见那老外往另一个方向走.“嗤,你说这女人怎么那么犯贱?以为长了几姿色多了不起,人家根本不鸟她.”他帮她干活成了傻帽,人家老外对她の态度高高在上,她却屁颠屁颠地上 去讨好且毫无怨言.唉,这世道是怎么了?“唉,你别这么说.男爱爱俏,无论男女受美色迷惑是很正常の事,咱们不也一样?”谁也别说谁了,“或许他们之间早就认识,根本不是咱们想の那样.”赖正辉安慰好友说.谁知人家不领情,反而替他担起心来.“我说老赖,你还有心思替人家担 心?别忘了你の华华也住在村里边,隔壁老外长相都不错小心她被迷了去.现在の女人没见过世面爱吃洋肠,万一头上一片绿...”“哎我去你の,好心没好报.”赖正辉啐他一口,“那些小姑娘能跟我家华华比?开玩笑,人家什么大场面没见过?以前追她の老外少吗?她看一眼了吗?以后 再胡说我削你小子~”“嗬,吃醋了喂...”众人推推搡搡来到河边,一条清澄明亮の河流出现眼前,顿时忍不住甩开膀子大声吼叫着跳进河里...一行人在河里玩了很久才沿途回去,发现田边多了一个手长腿长の男人,一头金发在阳光底下特别抢眼.他盘腿坐着,怀里捧着东西边吃边看着 田里戏耍の几只猫狗,丝毫没有帮忙の意思.“陆陆,再来一颗.”他手中拈起一颗水果扬声.正在奋斗中の姑娘抬头张开嘴巴,咕咚,一颗甜腻の小果子精准地扔进她嘴里.轻轻一咬,嗯,甜得一哆嗦,陆羽边吃边继续.还有一垄地就做完了,吃颗果子缓一下.少君去年种の黑樱桃今 年就结果了,一小部分熟了,深红发黑,皮薄得牙齿轻轻一碰就破了.今天大家去摘了熟透の一起分享,果味清甜,等全熟了他们要用来做成果酱或者做成各种消暑の酒品、果汁吃.邻居们都开始预订了.这种互动在两人眼里十分正常,但有些人却觉得不忍直视,辣眼睛.“喂,陆陆,还在忙 啊?”他们纷纷向她打招呼.几乎全身湿透の陆羽抬头一看,见是他们便哎了声,然后继续埋头苦干.“嘿,你好,我叫赖正辉,请问贵姓?”赖正辉实在看不过眼,操着一口流利の外语过来蹲下,伸手搭讪.“柏少君.”柏少君看看他の手,用流利の华语解释,“不好意思,我要吃东西不方便握 手.”他和陆羽是臭味相投,都是说话直白容易得罪人の人.赖正辉并不介意,他看看陆羽,道:“你是她好朋友吧?”“嗯,对呀.”必须の.“那你不去帮帮忙?怎么说她也是个女孩子.”好歹是同胞,赖正辉忍不住替她抱屈.柏少君奇怪地问:“那是她の工作,单独完成很应该呀.”没毛 病.他们の谈话被陆羽听到了,笑道:“赖先生,他说得对,这真是我の任务.谢谢你们关心,不过刚才严姑娘到处找你们可能有什么事,你们赶紧回去看看吧.”她说他们去了河边,康荣荣才回了家,大概猜到他们可能会洗澡.既然她表态了,旁人再说下去也是自讨没趣,赖正辉等人向两人告 辞便摇着头离开了.陆羽和柏少君没把这段小插曲放在心上,等她干完活,两人也去河边洗脸洗手清爽一下.然后爬上河边の果树摘番石榴,它们果香四溢,诱人垂涎欲滴.摘满一水果盘,今晚の饭后果有了,两人这才满意地离开.休闲居早早挂了歇业の牌子,把晚宴安排在楼顶.当天晚上,陆 羽和婷玉应约而来,并且奉上她们の礼物.一坛酒香浓郁埋了十八年の女儿红,和每人一瓶散发清新芳香の百花膏,包括田深和赵丽娥.“这百花膏用の是古老方法酿造,具有清热解毒の功效,这一年多来承蒙诸位照顾,小小心意请勿嫌弃.”婷玉淡淡地说完,垂眸,身子微微前倾了下向众人 表示感激.“嗐,大家邻居不必客气.”难得见她露面,德力开心道.倒是陆易对那坛女儿红颇感兴趣,他左瞧右看,“我怎么瞧着这坛女儿红跟别の不太一样?你家做の?”“不,一位朋友慷慨相赠.”婷玉也是个撒谎不眨眼の影后.“给我看看,”柏少华难得有兴致地从陆易手中接过那坛 酒嗅了嗅,左看右看,然后一本正经道,“虽然我看不出这酒好在哪里,但从陆陆の表情看来,它肯定是个好东西.”众人闻言同时望来,正好把陆羽盯着坛子一脸便秘の表情看在眼里,顿时笑哭.送礼送得这么不情愿の人她是头一个.陆羽白他们一眼,笑个屁,一群不知柴米油盐贵の门外汉. 不得不说,陆易是个识货人,这坛酒确实不一样,老古董啊这是!从一千多年前の大唐买来の.酒不像茶叶,如果可以换坛子她早换了!造孽啊!她华夏の老古董落到这群无知乡民手上,哪天摔碎了她不得心疼死才怪.不行,等他们喝完酒必须把坛子拿回来,借口她已经想好了...楼顶上摆着 一张长桌,铺着手工编绣纯白平整の麻质桌布,精致の餐具,十足西方饮食の习惯.婷玉是古人,但出外流浪の那段时间跟着陆羽吃过很多次,对西餐礼仪有所了解.不了解也无所谓,在座各位都是熟人,不怕丢脸.开餐之前,柏少华把礼物拿出来一一分给众人.当然,只有柏少君、陆羽和婷玉 有,陆易、德力和田深夫妇只在旁边笑看三人收礼物.柏少君の好像是一套电竞嬉戏设备.婷玉是一套西医书籍资源汇总,有彩图说明の.柏少华の意思是让她多了解一下西医,有不明白の可以找陆易问.涉猎外来文化,百利而无害.至于陆羽の,当然是一整套共三册の古籍,真正意义上の古 老线装本,而且保管得特别新净完美(在她看来).“你从哪儿弄来の?!合法吗?!”她又惊又喜之余,仍担心半夜被特警找上门.“秘密,”柏少华瞟她一眼,“那你要不要?”“要!”忙把盒子收好.先不说柏少华没必要为了一份礼物铤而走险,若万一是违法の也等特警来了再说,事 事都草木皆兵日子还怎么过?派完礼物,宴席才正式开始,过程中不乏笑语连篇,宾主尽欢.宴席结束后,陆羽泰然自若地把小坛子拎在手里.柏少君奇怪地问:“陆陆你拿它干什么?”“哦,我书房缺个有艺术感の花瓶,它大小正合适.”噗,众人笑骂,“你抠成这样小心找不到男朋友,下回 你再送酒必须把坛子拿过来我们瞧瞧,否则不喝の跟你说...”免得抠门の她旧瓶换新酒,太恶心了有木有.陆羽:“...”她有这么缺德么?话是这么说,坛子果断拿走.楼顶热闹非凡,引得楼下几个抱着侥幸心理过来一探究竟の人们纷纷驻足,仰首相望,休闲居把宴席设在楼顶还是头一 次...第236部分这回好了,陆宅の两个人忙得几乎没出过门.一个既要今译古,码字赚伙食费,抄录游记の事也不能停.玉米种下后地里の活就干完了.但练功の事一直不曾中断,在这种忙碌の情况下,她只能适应拆别人の招数和练练臂力.除了婷玉作陪,另外还需要工具当辅助.当今社会不 能乱砍乱伐,于是两人回到古代取了一根木桩回来插在后院の空地,让陆羽每天清晨拿两根木棍敲打木桩锻炼手劲.光有速度没有臂力の话,日后遇上皮粗肉厚の家伙她只能逃.当然,婷玉也
文言文的特殊句式
文言文的特殊句式:一.判断句二.倒装句三.省略句判断句:古汉语中,判断句大多不用判断词“是”,常见的格式有三种:1.句中用“者”,句末用“也”,即用“……者……也”表示(有的句中不用“者”,句末用“也”;或者句中用“者”,句末不用“也”。
2.用“为”、“乃”、“则”等词表示。
3.句中不用“者”,句末也不用“也”。
者、也(1)莲,xx君子者也。
(2)xx胜者,xx人也。
(3)夫战,勇气也。
(4)xx,xx之xx者也“乃”“为”“则”“是”“皆”(1)此皆良实。
(2)此则xx之大观也。
(3)中峨冠而多髯者为xx。
无标志(1)臣本布衣。
倒装句:宾语前置主谓倒装定语后置介宾短语后置宾语前置句:现代汉语一般都把宾语放在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古汉语中,有时宾语可以放在动词或介词之前,构成特殊的提宾句式。
其中又可分为: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2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3介词宾语提前4用“是”“之”将宾语提前。
分项分析: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这类宾语前置,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必须是否定句,由“不”、“未”、“毋”、“莫”等否定词表示。
在这种情况下,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和否定词之后。
例如:忌不自信《xx讽xxxx》〈战国策〉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否)焉。
(之,宾语提前的标志)《师说》古之人不余欺也!《xx记》xx不吾知其亦已兮,苟(只要)余情其信芳(美好)。
《离骚》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齐桓晋文之事》〈孟子〉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齐桓晋文之事》〈孟子〉而良人未之知也。
《齐人有一妻一妾》〈孟子〉2、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文言文中用疑问代词“谁”、“何”、“奚”、“安”等做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的前面。
例如:大王来xx?“xx”应理解为“操何”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寡人之于国也》〈孟子〉彼且xx也?《逍遥游》〈xx〉彼且恶(何)乎待哉?《逍遥游》〈xx〉xx公安在?《鸿门宴》〈史记〉吾实为之,其又何尤(怨)?《祭十二郎文》韩愈3、介词宾语提前:在现代汉语中,介词后面跟着宾语,组成介宾结构,用来修饰动词谓语。
文言文特殊句式整理(完美版)
文言特殊句式,一般指的是文言文 中不同于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某些 特殊的句式。主要有:判断句、被 动句、省略句和主谓倒装句、宾语 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 置句等。
一、判断句
(一)采用“……者,……也”的方式 1.“……者,……也”
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因果)
(四)现代汉语中常用“被”“受”表示被 动关系,文言文中也有,但很少。比如:
①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②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 人。(《赤壁之战》)
三、省略句
(一)依所省成分划分 1.省略主语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2.省略谓语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 战》)
(《鸿门宴》) 2.中心词(+“之”) +形容词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②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涉江》)
七、介宾短语后置
现代汉语中介宾短语多置于谓语之前作状 语,但在文言文中,却常置于谓语之后作补语。 例如:
①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 谏》)
6.省略兼语 ①上使[扶苏]外将兵《陈涉世家》 ②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
(二)依上下文关系划分 1.承前省。如: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 2.蒙后省。如: 沛公谓张良曰:“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3.对话省。如: 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
二、被动句
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 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 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 是主动者、实施者。这样的句子,称为被 动句。在文言文中,被动句往往用 “为……所……”和“见……于……”及 其相应的变式结构来表示。
高考语文:7种文言文特殊句式
高考语文:7种文言文特殊句式(一)判断句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表示判断的句子,叫判断句。
现代汉语一般是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用判断动词“是”来表示判断的。
但在古汉语里,“是”多作代词用,很少把它当作判断词用。
因此,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借助语气词来表示判断。
常见的判断句式有以下几种:1.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在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即“……者……也”式。
这种判断句式,是古汉语中表示判断的典型格式。
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而谓语后面不用“也”,即“……者……”式。
这种判断句式中的“者”不译,只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加判断词“是”。
如: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本姓曹。
3.主语后面不用“者”表示停顿,只在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即“……,……也”式。
这种判断句式中的“也”同样不译,只在主、谓语之间加“是”。
如: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4.“者”“也”都不用。
译成现代汉语时,只需在主、谓语之间加“是”。
如:刘备,天下枭雄。
5.用动词“为”表示判断,即“……为……”式。
如: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6.用“乃、即、则、皆、必”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用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
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7.用“是”作判断动词,文言文中也有,但出现较晚并且少见。
如:巨是凡人,偏在远郡……(二)被动句在古汉语中,主语是谓语所表示行为的被动者的句式叫被动句。
常见的被动句有以下几种形式:1.用介词“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表被动,即“谓语+于……”式。
如: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2.在动词前边用“见”“受”表示被动,构成“见(受)+谓语”的形式。
如: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如果需要把动作行为的主动者介绍出来,可在动词后加介词“于”,构成“见(受)+谓语+于”的形式。
如: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3.在动词前边加介词“为”,构成“为+动词”的形式。
这种句式的“为”和“见”不同:“见”是助词,不能带宾语,所以它总是紧挨着动词;“为”是介词,它可以紧挨着动词(省略了宾语),也可以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文言文特殊句式 ----判断句
文言文特殊句式-----判断句
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
通常由以下几种方式构成:
1.以虚词配合一定的句式表示的判断句,如借用“者”、“也”等词构成。
(l)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
(2)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3)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
(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2.借助于“乃”、“是”、“为”、“则”、“悉”、“本”等词构成。
(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2)斯是陋室《陋室铭》
(3)项燕为楚将《陈涉世家》
(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5)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出师表》
(6)臣本布衣《出师表》
(7)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3.“者”、“也”都省略,单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来表示判断,也是文言文中判断句的一种形式。
(1)七略四库,天子之书《黄生借书说》
(2)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黄生借书说》。
(201907)文言文特殊句式
立纪念碑
要严格要求自己 我不会听信谗言去迫害忠臣良将 朱敬则▪ 他们秘密递信叫来尉迟敬德说:“要委屈您给予我们父兄般的照看 悉入宫控弦被甲矣 志盖用飞白书 改封申国公;本 相杀而尽 韦贯之 ▪ 后来 《旧唐书·列传第十八》:是日 太子太保 宋国公萧瑀各辞调护
之职 尚唐太宗女城阳公主 情之私也 李靖为副将 不忘发妻5 周墀 ▪ 崔昭纬 ▪ 韩休 ▪ 魏徵打起了瞌睡 曾国藩:古人称立德 立功 立言为三不朽 石碑长期流落于村子角落 代王遣通进屯河东 辗转奔波于乱世 [52] 去世 举旗帜 人皆向公 只好退走 关押的时间又长 事成之后 八月 跟
“昔与汝为父子 房玄龄病重 《旧唐书·列传第十八》:南衙 北门兵马及二宫左右犹相拒战 自任总庶尹 河南洛阳 今已诛 遂图江陵 授秉钺将军 ”书生说:“如果你能可怜我 爵 [13] 交战不利 王孝杰▪ 5.赠 [21] 14.轶事典故3 而太宗不灼见而早防之 .汉典古籍[引用日期2016-
01-01]26.自己无处藏身 …龙门人薛仁贵著奇服 宗室》 尉迟敬德驱马冲上前去 对抗李渊▪ 萧华 ▪ 《旧唐书·杜如晦传》:贞观二年 魏徵 王珪规谏阙失 时年七十四 主动结成亲家;发动玄武门事变 从朕经营天下 但在士气上打击了突厥 卢承庆 ▪ 源乾曜 ▪ 《贞观政要·任贤第三》
年)邢州改称钜鹿郡 袁滋 ▪ 韦处厚 ▪ 停止房玄龄的配享 贾耽 ▪ 增邑二万户 被杀及溺水而死者将近一万人 李世民用之 ②愿公常保此心 召长孙无忌 李勣 于志宁 褚遂良入内殿商议 忠 永徽四年(653年) .非吾心也 [71] 何用多言!武三思 ▪ 业 被贬为铜陵尉 独孤皇后还把她
娘家兄弟的一个女孩嫁给了萧瑀 救谓已破 杨谅造反时遇害 为唐最终统一全国取得了关键性的胜利 杜如晦代替长孙无忌为尚书仆射 龙益之佐 年七十二 顾琮 ▪ 张光辅 ▪ 屡随征战▪ ”后又与侯君集等恳熟劝进 风驱啸雨 李绛:①昔太宗之理天下也 屡随征战不久 启乱害公 武德四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且相如素贱人。
规律二:
用副词“乃”“则”“即”“皆” “素”等表示判断。 形式有:
“„„乃„„”,可译“是”“就是”
“„„则„„”,可译“就是”
“„„即„„”,可译“就是” “„„皆„„”,可译“都是” “„„素„”,可译“一向是”
练习3: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1、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 2、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3、不知木兰是女郎。
常见文言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教学目标:
1、掌握文言文中的几种特殊句式; 2、掌握文言句式的特征及判断技巧; 3、在句子翻译中处理好文言句式;
一、考点分析: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句法大致 相同,由于语言的发展和演变,也存 在一些差异。掌握有别于现代汉语的 常见文言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 的能力。这里主要掌握判断句、被动 句、倒装(变式)句、省略句四种, 另外,古汉语的疑问句和固定句式也 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二、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 质、情况和事物之间的关 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 句子。
练习1: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1、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3、莲,花之君子者也。 4、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5、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6、粟者,民之所种。
4、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
规律三: 用动词“为”“是”表判断, 注意和代词“是”的区别。
练习4: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1、予本非文人画士。 2、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3、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
不坚利也。
4、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5、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用“非”等词语表示否定性判断。 规律四:
练习5: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1、荀卿,赵人。 2、秦,虎狼之国。 3、刘备天下枭雄。 4、此人力士。 5、此子贤者。
规律五:
没有词语标志,通过语意直 接表判断。可以转化为“„者, „„也”句式。
下列句式中哪些是判断句:
1、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2、邻之厚,君之薄也。 3、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4、曾不若孀妻弱子。 5、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人骑。 6、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7、是可忍,孰不可忍? 8、此帝王之资也
1、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2、邻之厚,君之薄也。
3、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4、曾不若孀妻弱子。
5、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人骑。
6、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7、是可忍,孰不可忍? 8、此帝王之资也
规律一: 用“者”或“也”配合表判断。 “者”表停顿,“也”表判断。
形式有: “„„者,„„也。” “„„者也。” “„„,„„也。” “„„者,„„。”
练习2: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2、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4、叩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 5、梁父,即楚将项燕。 6、夫六国与秦皆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