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作物大规模商业化生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转基因生物技术的发展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新一轮农业技术变革的重大成果。转基因生物技术研究应用增强了人类应对食物短缺、能源匮乏、环境污染等一系列全球挑战的能力。从美国1996年开始大规模种植转基因大豆和玉米至今,全球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国家已经增加到29个,转基因农作物呈现稳定快速发展趋势。同时,转基因技术大规模的商业化生产,给人类社会、经济和环境等各方面带来许多不良的影响。

关键词:转基因作物、商业化、影响

一、全球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种植态势

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种植的面积、市场份额快速扩张,农业生产市场化程度提高。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ISAAA)2009年的报告显示,2008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达1.25亿公顷,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国家达到25个。从地域分布来看,转基因作物主要分布在美国、阿根廷和巴西三个国家,欧洲的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很少。ISAAA(2009)报告显示,2008年美国、阿根廷、巴西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分别为6250、2100、1580万公顷,分别占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的50%、16.8%、12.6%,合计起来三个国家的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占全球的79.4%。2008年,欧盟27国中有7个国家种植了很少量的转基因Bt玉米。从转基因作物品种来看,自1996年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种植以来,全球主要转基因作物品种为大豆、玉米、棉花、油菜四种作物。2008年全球转基因大豆(HT大豆)种植面积为

6580万公顷(占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的53%)、转基因玉米(Bt玉米、HT玉米、Bt/HT玉米),种植面积为3730万公顷(占30%)、转基因棉花(Bt棉花、HT棉花、Bt/HT棉花)种植面积为1550万公顷(占12%)、转基因油菜(HT油菜)种植面积为590万公顷(占5%)。从种子市场份额来看,根据国际种子联盟(2008)的报告,全球商品种子的市值规模大约为365亿美元,而全球转基因作物品种销售额为75亿美元,据此粗略测算,转基因种子销售额占全球商品种子销售额的20.5%。自1996年以来,转基因作物种子销售额呈快速增长态势。

二、转基因作物的利与弊

(一)转基因作物大规模商业化的积极影响

1.经济影响:转基因作物可以通过增加供应(增加每公顷生产力)同时降低生产成本(通过减少投入、少耕、减少杀虫剂使用),发挥其在促进粮食自给自足、粮食安全和降低粮食价格方面的重要作用。据1996年至2008年间转基因作物在全球的影响的调查,估计仅在2008年全球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农民获得的净收益可达92亿美元,1996到2008年期间累积收益为519亿美元。

2.环境影响:首先使拖拉机消耗更少的化石燃料,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从而减轻气候变化带来的恶劣影响。其次,通过转基因粮食作物、饲料作物以及纤维作物的保护性耕作(需要少或免耕的转基因耐除草剂作物),在2008年,使额外的土壤碳被吸收相当于132亿公斤的二氧化碳,或者减少641万辆行驶车辆的排放。

(二)转基因作物大规模商业化的消极影响

1.种子作为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处于粮食生产的源头,对种业的控制不仅属于粮食安全的范畴,也属于国家安全的范畴。而转基因作物商业化对种业带来很大的影响。转基因品种的采用正影响着农民留种的耕作习惯,转基因品种的采用要求农民每一生产季都从市场上购买种子,农户对种子供应商的依赖将会加剧,农业生产的市场化程度、对技术的依赖程度将进一步提高。同时,种业的集中、作物品种和特性的单一会加剧农业生产的系统性风险,农业生物资源的生物多样性也受到影响。

2.少数发达国家主导基因技术产业和知识产权格局、种业国际化的趋势加速。转基因作物品种发端于美国的私人部门,在植物新品种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安排下,私人部门对植物育种、转基因作物的研究迅速扩张,农业化和工企业纷纷进入种子行业,种子企业的集中和整合的趋势显著,种业市场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今天全球的农业生物技术和知识产权格局是:发达国家少数跨国公司主导着农业生物技术,同时,发达国家主导着转基因品种、技术的知识产权体系。发达国家主导着全球的转基因生物技术和知识产业格局,拥有这个领域众多的知识产权,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转基因技术的研发和商业化将不可避免涉及到众多的知识产权问题。而在这个体系中,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处于不利地位。多国公司利用不同惯例中的优势与不足来获得在种子和种质产业中的垄断地位,而不考虑农民与发展中国家。

3.生物技术的应用存在风险。就转基因技术而言,内在风险包括

对人类健康,生态和环境的潜在风险。内在风险的争论存在于人类健康、生态和环境的潜在风险等领域,是技术专家讨论的范畴,其背后固然有经济、政治的考虑。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种植10多年的应用和发展,还不能回答转基因作物对人类和环境的长期影响等问题。外在风险指使用技术可能造成的风险,包括加剧社会内的贫富差距,减少生物多样性,不信任和贸易争端等。

三、中国推进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的可能策略

(一)调整指导原则

我们应促使决策议题从风险评价转向风险预警与危机治理转基因作物商业化是发生在科学、技术与社会和生态交界面上的复杂的技术社会化过程,其实质在于将大量新颖作物释放到自然生态环境以生产多种新颖食品,其对人类健康和自然生态可能造成的长期影响等是技术专家无法加以完全评估和控制的。随着社会争辩的持续推进,各国决策者逐渐意识到,风险评估、风险沟通和风险管理只是针对“已知的风险”而言,技术专家视域或研究尺度之外的、各种非预期的不确定性是不在其中的,这些不确定性如同福岛核电站在遭遇伴随着地震出现的巨大海啸的意外冲击而导致的环境灾害,是任何精致的技术体系设计者都难以事先周全考虑的,特别是在商业公司操控的各类商业化项目中。中国要想为转基因作物商业化创造可持续的制度条件和社会环境,也应该考虑依据预警原则重新设置相关决策议程,将决策议题聚焦在风险预警和危机治理方面。

(二)加强和完善公民参与机制

我们应促使公共决策体制从专家精英决策走向公众参与精英决策相结合。20世纪90年代,公众参与日益成为欧美等国转基因作物商业化公共决策的主要特征。公众参与是一个由技术专家、决策者、利益相关者和社会公众多重互动的非线性的沟通、对话和学习过程,既能使利益相关者的多种价值诉求、战略和政治纲领得以充分表达和协调,是最能体现包容性增长目标的决策机制,也有助于技术专家和决策者更好地理解公众关注、期望和价值选项,高效协调技术专家、决策和公众团体之间的利益冲突和价值选择。加强和完善公民参与机制,尽快调整技术精英主导的公共决策体制,多层面地征集社会公众的价值诉求和利益表达,可能是提升公众对科学和政府规制信任度,应对各种不确定性的最优策略。

(三)加强咨询性研究和替代性研究

我们应促使决策的科学化转基因作物商业化决策必须面对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文化等多层面的复杂关系,仅仅依靠技术专家和商业公司很难保证公平公正,也很难应对可能出现的非预期的生态灾难和社会危机。从各国转基因作物商业化冲突应对的经验来看,权威机构发布的客观独立的调查研究报告和专家咨询委员会的设置,一方面可动员和组织包括非政府组织在内的众多社会团体和利益相关者参与决策辩论,为应对转基因作物商业化可持续推进中的诸多不确定性贡献知识和经验,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向公众普及相关的科学和技术知识,引导公众理性地思考相关的风险和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