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罪过形式的否定
对我国确立复合罪过形式的合理性思考——通过英国刑法“轻率”概念说起
一
种, 所 以复合 罪过 形 式一经提 出, 便 引起 学术 界的 广泛
讨论 。本 文拟 从 探讨 滥 用职 权 罪 的罪 过形 式 的 出发 ,
通 过借 鉴英 国刑 法 中的 “ 轻率” 概念 , 对 我 国刑 法确立
复合 罪 过形 式进行 一 次合理 性思 考 。 关键 词 复合 罪 过 轻 率 过 失 故 意 中图 分类号 : D 9 2 4 . 3 文献 标识 码 : A
此 只有 横 向 法 之 约 能 缓解 这 一 矛盾 根 小之 道 在 于 提 基 础 。 由此j ! ! I l 之, 制度 与 人性 之 接融 将 在 所难 免 , 失 掉一 方 都会 导致 权 利价 值 天平 的 失衡 , 权 力 行使 将 无所 顾 及 , j { { [ 督 也 完 善横 向监督 之 依据 , 只彳 丁 如此 , 才 能加 _ 人l 督手 段 之力 度 , 使
便 能解 决此 项 矛盾 , 但 我们 不能 脱离 现灾性 臆 想虚 幺 J 制度 ,
复合过去式——精选推荐
复合过去式La passé compose复合过去式⼀、构成:助动词的直陈式现在时+动词的过去分词⼆、含义复合过去时表⽰与现在有联系的、已经完成的、过去的动作,⼀般译作“已经、曾经、过、了”等。
三、过去分词:第⼀组动词去掉词尾的-er加上-é,regarder–regardé第⼆组动词去掉词尾的-ir加上-i,finir–fini第三组动词是不规则的(后⾯会有补充)直陈式复合式的助动词:avoir与être1、以avoir作助动词的复合过去式构成如下:Avoir(直陈式现在时)+过去分词如:parlerJ’ai parléTu as parléIl/elle a parléNous avons parléVous avez parléIls /elles ont parléJe n’ai pas parléTu n’as pas parléIl /elle n’a pas parléNous n’avons pas parléVous n’avez pas parléIls /elles n’ont pas parléAi –je parlé?As –tu parlé?A-t-il /elle parlé? Avons –nous parlé? Avez –vous parlé? Ont –ils/elles parlé?Hier ,elle a achetéun chien .(昨天她买了⼀只狗)As –tu passéde bonnes fêtes?(你过了⼀个愉快的假⽇吗?)⾦鹏的举例:1、j’ai passéles vacances d’hiver .(我度过了寒假)2、j’ai bien passéles vacances d’hiver .faire 的过去分词是fait .——qu’es –ce que tu a fait hier soir ?(你昨晚做什么了啊)——j’ai révisémes le?ons(我复习了我的功课)注意:bien ,déjà(已经)boucoup, encore (还,更进⼀步)等副词,⼀般放在助动词后⾯和过去分词之间:vous avez bien fait.以être 复合过去式法语动词中的⼀⼩部分不及物动词(表⽰有⽅向性的趋向⽅位移动动词,如:上下,出⼊,⽣死,来回等。
法语复合过去时与未完成过去时的区分
2016.051.引言复合过去时(passécom-posé)通常是法语学生接触到的第一个复合时态,因为其变位相对于简单时态的复杂性,学生往往把重点放在对其形式的掌握上,而对其用法一般认为比较容易掌握。
随后学习了未完成过去时(imparfait ),学生则会容易对这两个时态产生混淆。
这种混淆,除了因为未完成过去时比较难以掌握之外,学生在学习复合过去时之初对于其用法上的一些错误理解也是重要原因。
笔者试图就此对学生的学习疑难进行探讨。
2.复合过去时的主要用法首先需要总结的是复合过去时的用法,通常认为有三个。
分别是:表示事件(procès )在现在已经完成(accompliduprésent );表示相对于现在的先时性(antérioritéparrapportauprésent ),即事件在先于现在完成;表示动作在过去完成(exressiondupassé)。
试看下面三个例句:Ex.1Mainteant,j’aicompris.Ex.2Quand nous avons finiletravail,nousfaisonsunepromenade.Ex.3Ilsontdanséhiersoir.第一个用法通常被称之复合过去时的体(aspect )用法,如例1所示,表明理解这个事件在现在已经完成。
也是由此用法,复合过去时可以延伸表示已完成事件在现在所造成的后果(conséquenced’unprocèsaccompli ),比如例1也有可能会隐含?“我理解了,不需要再进行解释”的意思。
第二个用法表示事件先于现在发生,这个现在一般需要其他从句或者时间状语等来体现,比如例2的主句。
复合过去时前两个用法都是表示和现在的关系,第三个用法则用于过去,表示事件发生并完成在过去。
而因为未完成过去时也是用于过去,所以两者的混淆主要集中在复合过去时的第三个用法上。
浅析污染环境罪的罪过形式
TheSocialAngle 社会广角Cutting Edge Education 教育前沿 43浅析污染环境罪的罪过形式文/黄冠凯《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条原为“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2011年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八)》对此条做出了重大修改,将其更名为“污染环境罪”,2013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了《关十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该《解释》第一条明确列举了认定“严重污染环境”的十四项具体标准。
《刑法修正案(八)》及《解释》的相继出台,降低了入罪门槛,扩大了污染环境罪的适用范围,也使得适用标准变得明晰和具体化,但始终没有对该罪的罪过形式进行明确规定,因此在学界上也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
而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近年来各种类型的环境污染事故增多,使得污染环境罪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对其罪过形式的认定争议被进一步触发。
综合来看,主要有过失说、故意说、复合罪过说和严格责任说的四派之争。
1 严格责任说之否定1.1 严格责任说不符合主客观相统一原则我国《刑法》第十四、十五、十六条对犯罪的主观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而刑法总则条文对刑法分则条文具有统一指导性和普遍适用性,刑法总则条文所规定的内容指导着所有刑法分则条文中所规定的每个罪名,不得违背。
笔者认为,无论犯罪论体系采取三阶层、二阶层亦或是四要件,都应当绝对保证主客观相统一,至少目前在我国,对任何一个罪的犯罪构成而言,行为人即使客观上造成了损害结果,只要其主观上不存在故意或者过失,就不能认定为是犯罪,污染环境罪也不能例外。
1.2 严格责任说不能从根本上突破实践中的困境提倡适用严格责任说的学者认为环境污染危害后果具有潜伏性和滞后性,在实践中明确认定行为人的罪过是存在障碍的,若坚持罪过责任原则,会在很多情况下对于一些严重污染环境的行为难以定罪,这不利于严厉打击环境犯罪行为。
不仅《刑法》第二百三十六条第二款的立法本身还是相应的司法解释没有就“奸淫幼女”确立严格责任,在环境犯罪领域中,我们同样无法在《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条的立法本身及《环境法司法解释》中找到严格责任的存在,若适用严格责任只会导致刑法惩罚范围过大,有悖刑法的谦抑性原则,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有修订立法而非违背立法原意加宽刑罚处罚边界。
《逻辑学》第五讲 复合判断及其推理
第六讲
复合判断及其推理
(上)
第一节 复合判断概述
一、什么是复合判断
包含其它判断的判断叫复合判断。
(1)我们既要坚持改革开放,又要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2)如果有霸权主义存在,那么就 有爆发战争的危险。
问:三位老师各担任哪一门课?
第四节 假言判断及其推理
一、假言判断 1、什么是假言判断 1)如果某人是马克思主义者,那 么他就是唯物主义者。 2)只有年满十八周岁,才有选举 权。 3)当且仅当世界上有阶级,世界 上才有国家。
2、假言判断的种类 (1)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充分条件:有p必有q(p真q必 真),则p就是q的充分条件。
2、选言判断的种类 (1)相容的选言判断 肢判断能够同真,或能够同时 存在。
例如: 某被告在审讯中狡辩的原因,或者 是被告顽固,或者是证据不充分,或者 是审讯方法不对头。 “或者”表达的是肢判断至少有 一个 为真。
相容选言判断的逻辑形式: p或者q 或 p∨q(p析取q)
在现代汉语中,表示“或者”意 义” 等等。
可以省略:
1)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
解放生产力。
2)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 3)理直气壮,理屈词穷。
联言判断有多种表现形式:
1)同主型
此案难破,但不是破不了。 2)同谓型
道德和法律都是人们的行为规范。
3)异主异谓型
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要打破旧的条条框框的
束缚,政治体制的改革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2、联言判断的逻辑值
一个联言判断为真,当且仅当其肢判
复合罪过形式探析_刑法理论对现行刑法内含的新法律现象之解读_储槐植
复合罪过形式探析)))刑法理论对现行刑法内含的新法律现象之解读储槐植 杨书文问题的提出关于现行刑法第397条滥用职权罪和玩忽职守罪的主观心态,目前我国刑法学界有两种不同论说。
一种认为,滥用职权罪/主观上必须出于故意0,玩忽职守罪/必须出于过失0;112国内大多数论著持类似观点。
另一种认为/玩忽职守罪多数是过失0(言内之意是并不完全排除故意)))引者注),/滥用职权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或者间接故意0;122/不论滥用职权罪也好,还是玩忽职守罪也好,主观上都是既可由过失构成,也可由间接故意构成0。
132前一种观点是我国通行刑法理论的演绎:同一法条规定的同一罪名只能有一种罪过形式,或者是故意,或者是过失,不能兼有。
后一种观点与通行理论不相符合,却符合实际情况,也反映立法原意,142我们表示赞同。
然而持此论说者大都没有从深层理论上对这种/同一个罪名兼有两种罪过形式0的法律现象进行解读,因而忽略了这种与通行理论不/兼容0的新法律现象对通行罪过形式理论的影响。
本文拟在粗略介绍国外刑法罪过形式的基础上,对我国通行罪过形式理论进行反思,以解读这种新的法律现象。
一、国外刑法罪过形式概览(一)法国法国刑法理论中,罪过形式主要区分为犯罪故意与刑事过失。
所谓犯罪故意,是指行为人完成人们知道的为刑法禁止之行为或者放弃完成人们知道的为法律所命令之行为的意志。
所谓刑事过失,又有疏忽大意的过失与违警罪过失之区分。
其中,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指因笨拙失112122132142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刑法修改研究小组0在1995年和1996年多次讨论并设想给玩忽职守和新增滥用职权两罪分别设计构成特征。
鉴于两罪主观要件均非单一罪过形式(即只为过失或者只为故意),尽管前者以过失为主而后者以故意为主;最终还是建议立法时放弃下定义的做法,并将两罪放在同一法条下(因它们给社会造成的危害相仿)以表示两罪的主观要件没有质的区别,即现在见到的刑法第397条的写法。
复合罪过的论理分析
罪 为“ 故意” 从 罪过 体 系整 体看 , 故意 是指 一种介 于故 意 与 的 了 。 超 。 超 过 失之间 的“ 中间形 态” 超 故 意的成 立 , 。 还要 求行 为人 所希 望 发 混 合罪过 , 又称 双重罪 过 , 是指 实施一 个危 害行 为, 造成 两个
生 的结果 与实 际 发生 的结 果 具有 同一 危害 渐 进发展 的 性质 。行 不 同类 型 、 同程度 的危害 结果 。一 般说 来 , 一 个危 害结 果较 不 第 为人对 基本 的犯罪 持 故意的心 态 , 为人 对超 出基本 犯罪 以外 的 轻 , 现 的罪过 形式 为故意 , 行 表 第二个 危害 结 果较重 , 表现 的罪 过形 结果 并非 故意 ( 只能 是过 失或 无罪过 ) 超 故意犯 罪 的行为人 其基 式为 过 失 。 , 但第 二个 过失 产生 的更 为严 重 的后 果 , 由第一个 故 是
罪心 态既 有 故意 ( 限间接 故意 ) 也有 过 失的罪 过 形式 。最 典型 的
“ 认识或 预见 ” “ 失” 种 。 与 过 三 米瑞 卡认 为 : 犯罪 的主 观构 成要 件 罪名有 滥用 职权罪 、 玩忽 职 守罪 , 外还有 重 大劳动 安全 事 故罪 、 另
生产 、 销售 劣 药罪 、 失枪支 不报 罪等 。 丢
复合罪 过论 者认 为根据 “ 糊论 ” 模 的逻 辑基 础 , 理论上 故意 与 区分 。 因此 , 然界 分 间接 故意与 轻信 过 失 的努力 无论 是在 理论 既 ( 辑 ) , 是在 实践 中 , 逻 上 还 都是 注 定不可 能成 功 的 , 么, 脆 二 那 干
识, 当然 , 认识 并不仅 限于 认识 到危 害结果 必然 发生 , 包括 认 过 失之 间不存 在泾 渭分 明的 界限 , 践 中故意 与过 失不可 能 明确 此 还 实
逻辑学之复合命题及其推理
(3)联言支不能重叠——“联言支多余” 有的人擅离职守,随便不上班;有的人利用职务之 便,收受贿赂,接受行贿人的财物;有的人涂改单据, 制造假帐,伪造帐目,进行贿赂。
(4)联言命题的省略形式 满招损,谦受益。 桃花开了,杏花开了,苹果花开了。 中国的石拱桥结构坚固,并且形式优美。 不仅学生,老师也应该学习。 现代教育和现代科技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 支柱。
1 、定义:命题若干可能的事物情况至少或只能 有一种真情况存在的命题。 每读小说总使他激动不已:或愤慨,或讪笑, 或惊讶,或焦虑。 要么古巴女排,要么中国女排是这次世界锦 标赛的冠军。
2、构成:选言支、联结项
形式:p ∨ q
3、相容选言命题 ( 1 )定义:断定诸选言支中至少有一个选言支为真的 选言命题 胜者或因其强,或因其指挥无误。 未来战争或者是核战争,或者是常规战争。 (2)逻辑形式:P或者q (3)相容选言命题的真假值 只要有一个选言支是真,命题为真; 只有选言支都假,命题才假。 某种商品滞销或者因为质量差,或者因为价格太贵。
练习一:下列语句是否表达选言命题?表达什么 选言命题? 1 、身体不好,或者是由于有病,或者 是由于锻炼差,或者是由于营养不良。 2、这堂课是你上,还是我上? 3 、他毫无长进,或者说比过去更自私, 更庸俗了。 4 、这次围棋名人赛,要么马晓春,要 么常昊取得胜利。 5 、晚餐或者吃鱼,或者吃鸡,或者两 样都吃。
1、定义:以选言命题为前提,并根据选言命题的逻 辑特性来进行推演的推理。
高中毕业后我或者升学,或者就业,或者参军,
我既不想升学,也不想就业; 所以,我去参军。
2、相容选言推理:
(1)规则:否定一部分选言支,就要肯定另一部分选言支 肯定一部分选言支,不能否定另一部分选言支 (2)逻辑形式: P或者q 非P 所以,q
复合过去时(2讲)9-19
法语复合过去时第一讲1. 基本结构:être / avoir的现在时变位+动词过去分词。
1)助动词是être 或者avoir其中之一J’ai acheté une robe hier soir. 昨晚我买了一条裙子。
Vendredi dernier, elle est sortie du bureau àsix heures de l’après-midi. 上周五,她是下午六点离开办公室的。
2)法语复合过去时否定式是将助动词变位形式放在ne…pas中间;疑问式将助动词变位形式移至主语前,用连字符连接。
Il est allé à Paris. ——他去巴黎了。
Il n’est pas allé à Paris. ——他没有去巴黎。
Est-il allé à Paris. ——他去巴黎了吗?2. 表达的主要意义:1)表示现在看来在过去确定时间一次性完成的或突然发生的动作。
例如:J’ai acheté une robe hier soir. 昨晚我买了一条裙子。
Vendredi dernier, elle est sortie du bureau àsix heures de l’ap rès-midi. 上周五,她是下午六点离开办公室的。
Quand tu m’as appellé, je prenais la douche hier soir. 昨晚当你给我来电话时,我正在洗澡。
2)表示最近发生的、刚刚过去的动作或事情,其结果延伸到说话时刻,并且对现在有影响。
– Veux-tu dîner avec nous ? ——你和我们一起吃晚饭吧?–Non, merci. J’ai déjà dîné. ——不了,谢谢。
逻辑学 第七章复合命题的重言式及重言等值式推理
[例] 在一起凶杀案中,侦查人员了解到以下一些情况:
(1)凶手是甲或乙或丙;
(2)只有是盗窃杀人案,甲才是凶手; (3)如果是盗窃杀人案,那么被害人的财物会丢失; (4)如果乙是凶手,那么案件发生在中午12点以后; (5)案件发生在中午12点以前,并且被害人的财物没有丢 失。
解 简单命题用符号表示如下:
判定如下: (1) {1} p∨q (2) {2} p→r (3) {3} s→t (4) {4} r→s (5) {5} t (6) {3、5} s (7) {3、4、5} r (8) {2、3、4、5} p (9) {1、2、3、4、5} q (10) {1、2、3、4、5} p∧q (11) {1、2、3、4} t→p∧q 最后一行是由前提合乎逻辑地推出的结论。这表明,公安 人员的推理有效。
p:甲是凶手
q:乙是凶手 r:丙是凶手 s:本案是盗窃杀人案 t:被害人的财物丢失
u:案件发生在中午12点以后
推理如下: (1){1} p∨q∨r (2){2} s→p (3){3} s→t (4){4} q→u (5){5} u∧t (6){5} u (7){4、5} q (8){5} t (9){3、5} s (10){2、3、5} p (11){2、3、4、5} p∧q (12){1、2、3、4、5} r
从[例1]中可以看出,归谬赋值法的判定程序可分三个步骤: 第一,假设被判定的公式为假,为此,要在主联结词下面
写上“一”;
第二,根据这一假设,即前件真而后件假,根据真值联结 词的逻辑性质,依次对公式中的各部分公式赋以相应的真值, 直到所有的命题变项被赋以确定的真值为止; 第三,检查所有命题变项的真值,如果至少有一个命题变
p + —
复合过去时
复合过去时复合过去时(《简》Le?on vingt P239)复合时态:助动词+ 动词简单时态:只有动词第一组:–er:“-er”变“é” (aller → allé)第二组:-ir:变过去时去掉“r”即可(大部分为状态变化词)grossir变胖,maigrir变瘦,grandir长高,vieillir变老,rajeunir变年轻,m?r变成熟,blanchir变黑,noirir变白,jaunir变黄,verdir变绿-ir中也有不表示状态的词:réfléchir(=thing about),remplir(=fill in [the blank],填表)investir(=invest投资,investissment n.→“-issment”是第二组动词变名词的标准变化)établir(vt. → établissment n.)vomir呕吐,guérir,sévanouir昏迷过去分词构成方式:相当于英语中的一般过去式+现在完成时1.avoir:eu [ y ]2.être:été3.pp:-ia.dormir(=go to bed);s’endormir(=fall asleep);mentir(=lie);servir(=serve);sentir(感觉);sortir(出去);partir(离开)(→把r去掉,代动词把se去掉,再把r去掉)b.suivre(跟随);poursuivre(=continue):suivi;poursuivic.rire;sourire:rid.fuir;s’enfuir:fui(意思均为“逃跑”)4.pp:-ua.tenir(=hold),retenir(=recite),venir,revenir,devenir,prévenir(通知;~qch. de qn.),obtenir(获得),se souvinir(记得;~+ de qch. / qn.):tenub.courir(跑步;购物),parcourir(流经,浏览):couruc.=receive),décevoir(使…失望),s’apercevoir(注意,觉察到):d.voir,prévoi r(预见到),revoir:vue.savoir(知道):suf.pouvoir:pug.devoir:d?(加长音符为了区分du缩合冠词)h.pleuvoir(下雨):plui.plaire(使…高兴):pluj.falloir:fallu(=must,用于无人称句:Il faut ...)k.vouloir:voulul.rendre(归还),vendre(售卖),attendre(等待),entendre(听见),perdre(丢失),mordre(咬),répondre (回答),descendre(下降),dépendre (=depend,~de qn.):rendum.conna?tre(认识),reconna?tre(承认),appara?tre(出现),dispara?tre (消失),méconna?tre(错误了解),compara?tre(出庭),para?tre(出现):connun.battre(=beat),combattre(战斗):battuo.croire(高兴):crup.boire(喝):buq.conclure(=conclude),inclure,exclure:conclur.résoudre(resolve):résolus.lire(读,看):lut.vivre(生活):vécu5.pp:-sa.s’asseoir(坐下):assisb.prendre,apprendre,comprendre,surprendre:apprisc.mettre(放置),permettre(允许),promettre(承认),transmettre(传递),remettre(推迟):mis6.pp:-ta.mourir(死亡):mortb.ouvrir(打开),couvrir(=cover),découvrir (=discover),recouvrir(=recover),offrir(=offer),souffrir(=suffer):ouvertc.peindre(=plaint),joindre(=join),craindre(=be afraid of),se plaindre(抱怨= complaint,plaindre:同情):peintd.faire:faite.dire:ditf.écrir:écr itg.conduire(开车),construire(=construct),produire,détruire(=destroy),traduire(=translate),cuire(=cool),séduire (=seduce),nuire(=do harm to;~à qn.),réduire,introduire(引进,导入;présenter介绍):conduit7.其他a.na?tre(诞生,出生):né以avoir为助词的复合过去时(《简》P240)avoir + vt. / 大部分的vi.(相当于英语中的have done sth.)如:Ne vous a-t-il pas parlé de ?a ?他没有给你们说这事么?注意介词位置,或者用:Il ne vous a pas parlé de ?a ?★否定句中名词作主语,禁止S+V倒装;应该在动词谓语后,加出与谓语同性数的主格人称代词。
直陈式复合过去时
直陈式复合过去时法语中直陈式复合过去时的构成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动词avoir做助动词的,这一类动词数量较多;另一类是以动词être做助动词的,这一类动词数量较少。
它们的构成都一样,就是用助动词(auxiliaire)的直陈式现在时加上有关动词的过去分词(participe passé)。
这一节先介绍以avoir做助动词的复合过去时:一,构成:助动词(直陈式现在时)+ 过去分词 = 复合过去时Avoir (indicatif présent) + participe passé = passé composé二,过去分词:1,第一组规则动词去掉词尾的–er 加上–é ,就构成过去分词:Regarder-regardé2,第二组规则动词去掉词尾的–ir 加上–i ,就构成过去分词:Finir-fini3,第三组不规则动词的过去分词往往也是不规则的,下面列举一些常用不规则动词的过去分词:Avoir-eu , être-été , aller-allé ,attendre-attendu , boire-bu , connaître-connu , devoir-dû , entendre-entendu , falloir-fallu , lire-lu , pleuvoir-plu , pouvoir-pu , recevoir-reçu , savoir-su , tenir-tenu , retenir-retenu , vouloir-voulu , voir-vu ,ouvrir-ouvert , sentir-senti , accueillir-accueilli , rire-ri , mettre-mis , prendre-pris , apprendre-appris , comprendre-compris,dire–dit,écrire–écrit faire–fait三,使用:复合过去时主要用来表达过去已经完成的动作,表述的动作与现在有某种关联。
复合过去时
复合过去时le passécomposé复合过去时表示过去发生或已经完成的动作(相当于英语的一般过去式或现在完成时)。
构成:助动词(avoir/être)的直陈式现在时+ 动词的过去分词动词过去分词的构成:第一组规则动词:去掉词尾er,加上é第二组规则动词:去掉词尾ir,加上i第三组不规则动词(见最后)以avoir为助动词的复合过去时Hier, il a écrit une lettre àses parents.Ce cours a commencéau mois de septembre.On a construit la Grande Muraille il y a 2000 ans.Pendant les vacances, j'ai lu beaucoup de romans.Les touristes ont-ils visitéNotre-Dame de Paris?V ous n'avez pas vu Louis et Pierre?N'avez-vous pas vu Louis et Pierre?注意:bien, beaucoup, déjà, encore, aussi, trop, toujours等副词放在助动词与过去分词之间。
Il a beaucoup voyagéces derniers jours.V ous avez trop mangéce soir.J'ai aussi entendu des bruits.Elle n'a pas encore fini ses devoirs.在复合过去时中,代词放在助动词的前面,并注意否定式中ne...pas的位置。
Je lui ai téléphonéhier soir.Il m'a dit de l'attendre devant la porte.V ous ne l'avez pas vu entrer dans ma chambre?在avoir作助动词的复合过去时中,过去分词应该与前置的直接宾语的性、数配合。
滥用职权罪罪过形式的深度检讨
在和我 国刑法的规定相悖 、 和3 9 7条的法定刑设置不相协调等理论上的诸 多缺陷; 另一方 面, 故意说 并不符合我国司法实践 中一贯的做 法, 将 国家工作人 员故意滥用职权侵 害他人生命法益、 公共安全法 益的行为认定为滥用职权 罪, 使得定罪失 当, 罪行 不均。过失说具有妥 当性。过失说不仅和 3 9 7条的 法定刑较轻的现状协调 , 和刑法第 1 3 3条、 2 3 3条等过 失罪的规 定保持一致, 还可以将 国家工作人 员
故 意 滥 用职权 杀人 、 危 害公共 安全 的行 为认 定 为故 意杀人 罪和 以危险 方法 危 害公 共安 全 的犯 罪 , 进 而
做 到 罪行 均衡 。
关键 词 : 滥用 职权 罪 ; 故意 ; 过失 ; 法 定刑
问题 意识
一
、
相反 , 过 失说 使得 国家 工作 人员滥 用 职权但 对重
致, 还和 3 9 7条的法定刑较轻 的现状相协调, 还可以
役; 情节特别严重的, 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 本法另有规定 的, 依照规定 。 ” 最 高人 民法 院和最高 人 民检察院在 “ 关于执行《 中华人 民共和 国刑法》 确 定罪名的规定” 中, 将刑法第 3 9 7 条 的罪名确定为滥
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基 于以上问题意 识, 笔者下面展开本文 的写作 和论述 , 并求教于各位
方家。
二、 理 论 的纷争 及其 问题 厘清
( 一) 理 论 的分歧
忽职守罪的罪过形式为过失的结论基本达成一致 , 但
是, 对于滥 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权 罪 的罪 过 形 式 究 竟 是 故 意 还 是 过
责而不实施职务行为 , 这种滥用职权的行为显然是故 意实施的。至于公共财产、 国家和人 民利益遭受重大
复合罪过的论理分析
复合罪过的论理分析作者:王晓辉来源:《法制与社会》2010年第18期摘要“复合罪过形式”的提出冲击了关于罪过形式的通说,突破了“非此即彼”罪过形式的思维定势,显示了刑法理论与司法实务有机互动的强大张力,为我国罪过形式理论的科学演进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复合罪过形式混合罪过滥用职权罪中图分类号:D9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6-009-02被德国著名刑法学家威尔策尔称为“刑法中最困难和最有争议的问提之一”的间接故意与有认识的过失的区分问题一直是刑法理论讨论的热点问题。
为此出现了“合一论”与“复合罪过说”的分野,我国学者储怀植教授提出的“复合罪过说”形成了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并在我国刑法理论及实务界产生了较大影响。
一、国外相关罪过学说的多元认识(一)德国刑法的“第三类主观要件理论”德国学者提出的“第三类主观要件理论”,否认间接故意独立存在之必要性,将间接故意与有认识过失合而为一,作为一类单独的主观要件进行研究。
如劳福乐认为罪过形式可分为“意图”、“认识或预见”与“过失”三种。
米瑞卡认为:犯罪的主观构成要件有三种,即恶意(或称意图)、有认识与过失。
认为“恶意”的本质在于以违法的结果为目的;“有认识”的本质在于对违法结果的认识,当然,此认识并不仅限于认识到危害结果必然发生,还包括认识结果可能发生。
则“有认识”包括间接故意与有认识的过失。
(二)意大利刑法的“超故意”根据《意大利刑法典》第43条第1款的规定,“当危害的作为或不作为引起的损害或危险结果比行为人希望的更严重时”,重罪为“超故意”。
从罪过体系整体看,超故意是指一种介于故意与过失之间的“中间形态”。
超故意的成立,还要求行为人所希望发生的结果与实际发生的结果具有同一危害渐进发展的性质。
行为人对基本的犯罪持故意的心态,行为人对超出基本犯罪以外的结果并非故意(只能是过失或无罪过),超故意犯罪的行为人其基本犯罪行为与超出基本犯罪以外的结果在客观上有一定的因果联系。
复合命题及其推理下
1.否定式 (pq)∧(rs)∧(q∧s)(p∧r)
2.肯定式 (pq)∧(rs)∧(p∧r)(q∧s)
第三节 复合命题推理旳推广形式 (下)
一、二难推理及其四种主要形式
二难推理 ——由假言命题(充分条件旳)和选言命题(相容旳或 不相容旳)构成旳一种复合命题推理,一般又称为假言选 言推理。
第六章
复合命题及其推理(下)
第一节 负命题及其有效推理
一、负命题旳性质和逻辑形式
负命题,否定
事实。
负命题——复合命题——否定对象:
某个命题;
否定命题——简朴命题——否定对
象:不是命题,而是主项所反应旳对象
具有谓项所体现旳性质。
第一节 负命题及其有效推理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旳负命题旳等值推理旳有效式为: (pq)((p∧q)∨(p∧q)) (p q)
第一节 负命题及其有效推理
负命题旳负命题,其命题形式为: p
16.“有旳金属是液体是假旳”——并不是事实。 负命题旳负命题旳等值推理形式为:
p p 17.“有旳金属是液体是假旳”——并不是事实,其实就是说, 有旳金属是液体。
第一节 负命题及其有效推理
必要条件假言命题旳负命题,其命题形式为: (pq)
13.并非“只有天下雨,地才会湿”。 必要条件假言命题旳负命题旳等值推理旳有效式为:
(pq)(p∧q) 14.并非“只有天下雨,地才会湿”,这就是说,天没有下雨, 地也会是湿旳。
第一节 负命题及其有效推理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旳负命题,其命题形式为: (pq)
第四节 真值表鉴定措施
命题联结词旳联结顺序一般为: ①在有括号时,先括号内,后括号外; ②在无括号时,最先,∧、∨和 次之;、和最终。 据此,例32又可简写为: p q∧r 前面简介旳某些复合命题推理旳横写式,其中命题联结词旳联 结顺序均遵照这一要求。
[精品]2019届高考数学提分必备30个黄金考点专题03简单的逻辑联结词、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学案文
专题03 简单的逻辑联结词、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考点剖析】1.命题方向预测:全称命题、特称命题的否定、真假的判断及逻辑联结词是高考的热点,常与其他知识相结合命题.题型一般为选择题,属容易题.相关内容往往与充要条件等轮番出现在高考题中,有时与相关内容同时考查.2.课本结论总结:一个关系逻辑联结词与集合的关系“或、且、非”三个逻辑联结词,对应着集合运算中的“并、交、补”,因此,常常借助集合的“并、交、补”的意义来解答由“或、且、非”三个联结词构成的命题问题.两类否定1.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1)全称命题的否定是特称命题全称命题p:x∈M,p(x),它的否定?p:x0∈M,?p(x0).(2)特称命题的否定是全称命题特称命题p:x0∈M,p(x0),它的否定?p:x∈M,?p(x).2.复合命题的否定(1) ? (p∧q) (?p)∨(?q);(2) ? (p∨q) (?p)∧(?q).三条规律(1)对于“p∧q”命题:有假则假;(2)对“p∨q”命题:有真则真;(3)对“?p”命题:与“p”命题真假相反.3.名师二级结论:(1)命题的否定形式:原语句是都是至少有一个至多有一个使p(x)真使p(x0)成立>否定形不是不都是一个也至少有式没有两个使p(x0)假使p(x)不成立(2) 复合命题的否定(1) ? (p∧q) (?p)∨(?q);(2) ? (p∨q) (?p)∧(?q).4.考点交汇展示:(1)全称与特称与函数交汇例1若“”是真命题,则实数的最小值为 .【答案】1(2)全称与特称与不等式交汇例2【2016高考浙江】命题“,使得”的否定形式是()A.,使得 B.,使得C.,使得 D.,使得【答案】D【解析】的否定是,的否定是,的否定是.故选D.【考点分类】热点1简单的逻辑联结词1.【2017山东,文5】已知命题p:;命题q:若,则a<b.下列命题为真命题的是( ) A. B. C. D.【答案】B【解析】由时成立知p是真命题,由可知q是假命题,所以是真命题,故选 B.2.设是非零向量,已知命题P:若,,则;命题q:若,则,则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A. B. C. D.【答案】A【解析】若,则,故,故命题P是假命题;若,则,故命题q 是真命题,由复合命题真假的判断知是真命题;故选 A.3.已知命题在命题①中,真命题是()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C【方法规律】1.“p∨q”、“p∧q”、“?q”形式命题真假的判断步骤:(1)确定命题的构成形式;(2)判断其中命题p、q的真假;(3)确定“p∨q”、“p∧q”、“?q”形式命题的真假.2.正确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是关键,解题时应根据组成各个复合命题的语句中所出现的逻辑联结词进行命题结构与真假的判断.其步骤为:①确定复合命题的构成形式;②判断其中简单命题的真假;③判断复合命题的真假.【解题技巧】1.判断含有含有逻辑联结词的命题的真假,一定要先确定命题的形式,再判断简单命题的真假,最后按真值表进行.2.真值表可记为:有真“或”为真,有假“且”为假.【易错点睛】1.已知命题,写出复合命“p∨q”,“ p∧q”时,一定要注意所写命题要符合真值表.2.准确理解逻辑联结词“或”的含义:“p∨q”为真命题时,包括三种情形:p真q假,p假q真,p真q真.如“或”包括:“或”,“或”,“或”三种情况.热点2 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1.【2018届广西钦州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命题,则的否定是()※精品试卷※A. ,则B. ,则C. ,则D. ,则【答案】D2.命题“且的否定形式是()A. 且B. 或C. 且D. 或【答案】D.【解析】根据全称命题的否定是特称命题,可知选 D.3.【2018届衡水金卷全国高三大联考】已知命题:,,则命题为()A. ,B. ,C. ,D. ,【答案】D【方法规律】全(特)称命题的否定与命题的否定有着一定的区别,全称命题的否定是将全称量词改为存在量词,并把结论否定;特称命题的否定是将存在量词改为全称量词,并把结论否定;而命题的否定是直接否定其结论.【解题技巧】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全称命题;它的否定,它是一个特称命题.特称命题;它的否定,它是一个全称命题.【易错点睛】 1.注意对全称命题的否定与特称命题的否定的区别,全称命题的否定是特称命题,而特称命题的否定是全称命题.2.“否命题”与“命题的否定”不是同一概念,“否命题”是对原命题“若p则q”既要否定条件,又要否定其结论,其为“若p则q”;而“命题的否定”即非p,只是否定其结论,如命题“若p则q”的否定命题为:“若p则q”.热点3 简单命题、全称命题、特称命题真假的判断1.【2018届河北省邢台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已知函数,给出下列两个命题:命题,.命题若对恒成立,则.那么,下列命题为真命题的是()A. B. C. D.【答案】B【解析】设函数当时,在上递增.当时,在上递减. 又因为不等式左右的函数取得最值的条件不同,故p为假命题.曲线表示经过定点(-2,0)斜率为a的直线,结合函数的图象,可知故q为真命题.从而为真命题.本题选择B选项.2.原命题为“若,,则为递减数列”,关于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真假性的判断依次如下,正确的是()(A)真,真,真(B)假,假,真(C)真,真,假(D)假,假,假【答案】A3.已知命题:,,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且为假命题B.:,,且为真命题C.:,,且为假命题D.:,,且为真命题【答案】D【解析】否命题,既否定假设,又否定结论.二次函数的判别式为<0 则二次函数大于0恒成立.故选D.【方法规律】要肯定一个全称命题是真命题,须对所有可能情形予以考察,穷尽一切可能;但要说明一个全称命题是假命题时,则只需举一个反倒即可.【解题技巧】1.一个命题真假的判断除了符合真值表,重要的是简单命题真假的判断,那么拿握这个命所涉及的相应的知识是至关重要的,没有相应的知识,就不能准确的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假.2.如果一个含有否定词的命题真假不好判断,则可以根据互为逆否的两个命题是同真同假的,来判断它的逆否命题的真假.【易错点睛】1.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假,首先要注意区分是特称命题还是全称命题.2.对简单命题真假的判断则主要决定于该命题所涉及到的相关的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热点预测】1.【2018届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高三上学期入学】命题“实数的平方都是正数”的否定是( )A. 所有实数的平方都不是正数B. 所有的实数的平方都是正数C. 至少有一个实数的平方是正数D. 至少有一个实数的平方不是正数【解析】命题“实数的平方都是正数”的否定是所有实数的平方不都是正数,即至少有一个实数的平方不是正数,选D.2.已知命题p:,.则为( ).A., B.,C., D.,【答案】B【解析】p:,.则:.3. 已知命题p、q,“为真”是“p为假”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A4.已知命题;命题均是第一象限的角,且,则,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A. B. C. D.【答案】A.【解析】由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知,得命题为真命题;又因为取,,,但不成立,所以命题为假命题.进而根据复合命题的真值表易知,非是假命题,非是真命题.最后判断四个结论的真假即可.5.【山西省两市2018届二模联考理】设有下面四个命题是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函数有两个零点;,.其中真命题是()A. B. C. D.综合得选 D6.命题“所有能被2整除的整数都是偶数”的否定..是( )A.所有不能被2整除的整数都是偶数 B.所有能被2整除的整数都不是偶数C.存在一个不能被2整除的整数是偶数 D.存在一个能被2整除的整数不是偶数【答案】D【解析】:命题“所有能被2整除的数都是偶数”是一个全称命题,其否定一定是一个特称命题,故排除A,B;结合全称命题的否定方法,我们易得:命题“所有能被2整除的数都是偶数”的否定应为:“存在一个能被2整除的整数不是偶数”故选 D7.【2018届湖南省益阳市、湘潭市高三9月调研】已知命题:若复数满足,则;命题:复数的虚部为,则下面为真命题的是()A. B. C. D.【答案】C8.已知命题在命题①中,真命题是()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C【解析】当时,两边乘以可得,所以命题为真命题,当时,因为,所以命题为假命题,则为真命题,所以根据真值表可得②③为真命题,故选C.9.设,集合是奇数集,集合是偶数集.若命题,则()A. B.C. D.【答案】C【解析】:设,集合是奇数集,集合是偶数集.若命题,则.选C.10.【河南省郑州市2018届三模理】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A.B. 复数,若,则C. “”是“”的充要条件D. 命题“”的否定是:“”【答案】D11.【2018届山西省太原市三模】设命题函数的最小正周期为;命题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对称,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为假 B.为假 C.为假 D.为假【答案】D【解析】由于函数y=sin2x的最小正周期为π,故命题p是真命题;函数y=cosx的图象关于直线x=kπ对称,k∈Z,故q是假命题,为真命题.结合复合命题的判断规则知:p∧q为假命题,p∨q为是真命题.故选:D.12.【2018届北京市人大附中5月三模】能够说明命题是假命题的一个实数是_ _ .【答案】内均可)【解析】因为为假命题,所以为真命题.又:,故,解得,取(中的数均可).13.【2018届齐鲁名校教科研协作体山东、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三第一次联考】设命题幂函数在上单调递减.命题在上有解;若为假,为真,求的取值范围.【答案】.14.【2018届山西省45校高三第一次联考】已知命题,,命题. (Ⅰ)分别求为真命题,为真命题时,实数的取值范围;(Ⅱ)当为真命题且为假命题时,求实数的取值范围.【答案】(1) ,(2) 或.【解析】试题分析:(Ⅰ)当为真命题等价于,结合对数函数的单调性可得,为真时,且,从而可得结果;(Ⅱ)命题为真命题,为假命题,则一真一假,讨论两种情况,分别列不等式组求解,然后求并集即可.试题解析:(Ⅰ),,,又时,,∴为真命题时,.∵,且,∴为真命题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合罪过形式的否定内容提要:新刑法典颁布以后,有刑法学者提出了“复合罪过形式”的理论主张,这一主张在刑法学界和司法实务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作者对“复合罪过形式”的理论主张提出了五点质疑,并对其观点进行了批驳。
文章认为,如果在刑事立法上确立了复合罪过形式,那么,我国刑法中的罪过理论将变得不科学,并导致立法上的罪刑不相称、混乱;在司法上,由于复合罪过形式理论认为,司法人员无须分析行为人主观方面究竟是间接故意抑或是过失,即可以复合罪过犯罪论处,所以,很容易导致适用刑罚不公,从而有违罪刑相适应原则。
因而,文章提出,我国刑事立法应杜绝复合罪过形式。
最后,文章对具有双重危害结果之犯罪的罪过形式认定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复合罪过、质疑、罪刑相适应、具有双重危害结果之犯罪、罪过形式。
一、复合罪过形式的理论主张在新刑法典里,许多犯罪的罪状部分规定了加重危害结果作为其犯罪构成的必要要件,因此,不少犯罪的罪过性质引起了较大的争论。
例如,刑法学界对滥用职权罪(《刑法》第7条)的罪过性质进行了激烈的争论,归纳起来有三种基本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该罪的罪过形式是过失,第二种观点认为,该罪主观上既可由过失构成,也可由间接故意构成。
①而第三种观点则认为,该罪的罪过形式是故意,既可以是直接故意,也可以是间接故意。
②持第二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是储槐植教授和杨书文博士,他俩对同一罪种既包括故意又包括过失的罪过形式,称之为“复合罪过形式”,并在《复合罪过形式探析》③和《再论复合罪过形式》④两篇文章中全面地阐述了他们的观点,并形成了一定的理论体系。
复合罪过形式理论的基本观点为:所谓复合罪过形式,是指同一罪名的犯罪心态既有故意(限间接故意)也有过失的罪过形式[这里不包括结果加重犯的心态——必有故意(对基本构成)加过失(对加重结果)合成的罪过形态(这一形态,有人称之为“混合罪过形式” ⑤,笔者注),例如,故意伤害(致死)罪的罪过形态]。
现行刑法中所有犯罪的罪过形式在立法上主要表现为如下几类情形:1、有些犯罪只能由故意构成;2、有些犯罪只能由过失构成;3、有些犯罪既可由故意又可由过失构成,对此类犯罪法律又有两种处理方式:一种是“一分为二”;例如,杀人犯罪分为故意杀人罪和过失致人死亡罪。
另一种处理方式为“合二为一”即法条既不明写故意也不写过失[例如,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第135条)、重大工程安全事故罪(第137条)、生产、销售劣药罪(第142条),等],主要原因是该种故意基本是间接故意,与过失尤其是过于自信过失相比,主体的主观恶性差异不太大,因而可以适用相同档次法定刑。
复合罪过犯罪的特征是:1、以复合罪过为主观要件的犯罪,皆是结果犯。
行为主体的行为“致使发生重大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或“致使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造成重大损失”、或“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等危害结果,是构成该类犯罪的必要要件。
2、该类犯罪的罪过形式,即复合罪过是间接故意和过失的复合。
在司法实践中,只要有确凿证据证明行为人实施危害行为时,主观方面并非出于直接故意,即可适用复合罪过犯罪予以论处,这在一定程序上减轻司法机关的证明责任,提高办案效率。
3、该类犯罪的主体多为特殊主体,即多为具有一定专业知识技能、从事特定职业或者具有某种职责的人。
4、该类犯罪具有多档次法定刑。
(6)复合罪过形式理论认为,其理论的认识论基础是模糊认识论。
刑法的“明确性”与“确定性”是相对的,相反,法律的“模糊性”与“含混性”却是绝对的、无限的。
在罪过形式领域引进“模糊认识论”,进而提出复合罪过理论的最明显的变化便是可以使长期以来深深围扰人们的“间接故意与轻信过失的区分问题”得以解决。
复合罪过形式理论认为,根据模糊认识论,间接故意与轻信过失之间不存在界限清晰的分水岭,两者之间只可能存在量的区别,而不可能存在质的不同。
从司法实践角度讲,间接故意与轻信过失的明确分区也是不可能的。
在这种情况下,将两者合二为一,作为一种特殊的罪过形式进行规定、研究,便成为唯一明智的选择。
(7)目前,“复合罪过形式”的主张在刑法学界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并在司法实践中得到了许多司法实务者采纳。
我国刑法总则将罪过形式分为两种:故意和过失。
由于两种罪过形式主观恶性差别较大,所以,刑法分则各罪的罪过形式,要么为故意,要么为过失,这便于科学地确定法定刑,通常的刑法理论不承认一种犯罪可同时包括故意和过失两种罪过形式。
正因如此,笔者对“复合罪过形式”的主张产生了诸多的疑问,通过对复合罪过形式理论的质疑,笔者认为,复合罪过形式的理论主张不具有科学性,应予以否定。
二、对复合罪过形式的质疑复合罪过形式的主张貌似合理,实则令人困惑。
通过研究,笔者对复合罪过形式的理论主张是否科学,产生了怀疑,并提出以下几点质疑:质疑之一:犯罪间接故意和犯罪过失是两种主观恶性差异较大的罪过心理,同一罪种兼有这两种罪过形态,并具有同一法定刑,这是否会导致立法上的罪刑不相当?与犯罪过失相比,犯罪故意主观恶性较深,正因如此,刑法典对于其他要件相近,而主观要件不同的犯罪在规定法定刑时有重大区别,即对故意犯罪往往规定较高的法定刑,而过失犯罪的法定刑较低。
犯罪间接故意是犯罪故意中的一种,它是指明知其行为可能会引起某种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有意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而犯罪过失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
犯罪过失分为,疏忽大意过失(系无认识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系有认识过失)。
疏忽大意过失属于无认识过失,犯罪间接故意的主观恶性大于疏忽大意过失是不言而喻的。
而对于过于自信过失的主观恶性轻重问题,《复合罪过形式探析》一文认为,间接故意与轻信过失相比,有时很难分清孰轻孰重。
由于这一说法强调的是“有时”,所以,这句话本身并没错,但是,在总体上或在大多数情况下,间接故意的主观恶性大大重于过于自信过失。
笔者认为,对于犯罪客体、犯罪客观要件和犯罪主体相近而主观要件不同的两个犯罪而言,只要确实查明一犯罪的主观心理为间接故意,而另一犯罪的主观心态为过于自信过失,一般就可认定间接故意的主观恶性重于过失自信的过失。
过于自信过失与间接故意相比,过于自信过失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是采取回避的态度,危害结果的发生是完全违背行为人的意愿的,而间接故意对危害结果的发生采取听之任之,漠不关心的容忍态度,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有意放纵危害结果发生的态度。
这样,在意思上容忍结果发生,行为上敢于大胆地践踏法律秩序,就成为了区别过于自信过失与间接故意的决定性关键。
(8)可见,从总体上看,间接故意的主观恶性大大超过过于自信的过失,而与直接故意的主观恶性接近,正因如此,在故意犯罪立法中,刑法典往往将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合为一罪种,并规定相同的法定刑。
既然间接故意的主观恶性在总体上大大超过过于自信的过失。
为何要确立由间接故意和过失复合而成的复合罪过形式、并规定同一法定刑呢?质疑之二:在所谓的“复合罪过”犯罪里,若行为人对危害结果持间接故意态度,那么,几乎所有此类间接故意犯罪在《刑法》里均能找到相应的故意犯罪来定罪处刑。
既然如此,何必还要确认复合罪过形式呢?复合罪过形式理论认为,以复合罪过形式为主观要件的犯罪,皆是结果犯,而且其罪状中有“致使发生重大事故或造成其他严重后果”、或“致使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造成重大损失”、或“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等危害结果作为此类犯罪的客观方面的必要要件。
(9)其实,这类犯罪除了包含有罪状明文规定的这种结果外,还包含有另一结果,易言之,这类犯罪具有双重危害结果,一般而言,上述罪状明文规定的结果为加重结果,另一个结果为基本结果。
例如,滥用职权罪有两个危害结果:一是侵犯了国家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公务活动的管理制度,二是“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
”又例如,《刑法》第186条违法发放贷款罪也具有两个危害结果:一是侵犯了国家金融管理制度,二是“造成重大损失”。
前者为基本危害结果,后者为加重危害结果,一般而言,基本危害结果在前,加重危害结果在后。
从复合罪过形式论者的主张可知,复合罪过形式是以行为人对加重危害结果的心理态度来确定的,而不是以行为人对危害行为或轻危害结果的心理态度来确定;对于某种犯罪来说,若犯罪人对加重危害结果的心理态度既可由间接故意构成,也可由过失构成的,这类犯罪的罪过形态为复合罪过形式。
反之,对另一种犯罪来说,若犯罪人对加重危害结果的心理态度仅能由故意构成,或仅能由过失构成,则此种犯罪的罪过形式为单一罪过形式。
《复合罪过形式探析》一文列举的复合罪过犯罪众多,例如,刑法第7条的滥用职权罪、第135条的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第142条的生产、销售劣药罪、第187条用帐外客户资金非法拆借、发放贷款罪,以及第137条、128条、1条、145条、146条、147条、148条、186条、188条、189条、167条、169条、第304条、第403条等规定的犯罪。
笔者认为,对这些犯罪来说,行为主体对加重危害结果持的心理态度只能是过失,而不能是间接故意,因为若确实查明行为的主体对危害结果持间接故意心理态度,那么,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可以以其他条文规定的故意犯罪对其定罪处刑。
例如,在滥用职权犯罪中,若行为人对加重危害结果发生持放任心理态度,可根据案情实际情况,以放火罪、爆炸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或其他合适的故意犯罪定罪处刑。
又例如,在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犯罪中,若行为人对加重危害结果发生持放任心理态度,同样可根据案件事实,按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或其他合适的故意犯罪定罪处刑。
在处理时,有的可能以单独故意犯罪论处,有的可能以共同犯罪论,有的可能以不作为犯罪论。
既然如此,复合罪过形式还有必要存在吗?质疑之三:以复合罪过形式为主观要件的犯罪是否违反了“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的原则?犯罪是危害统治阶级利益,由掌握政权的统治阶级以国家意志形式,在其刑事法律上规定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故意犯罪是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放任危害结果发生的行为,而过失犯罪是由于行为人在日常生活或生产中过于自信或疏忽大意才造成危害结果的行为,即由于行为的不慎才导致危害结果的发生,且危害结果的出现完全违背自己的意愿。
可见,在社会上危害统治阶级利益和统治秩序犯罪主要是故意犯罪,正因如此,世界各国刑事立法有一个共同原则,即刑罚以处罚故意为原则,以处罚过失为例外。
(10)我国刑事立法同样遵循这一原则,在立法上只规定了少量的过失犯罪,而且,这些过失犯罪一般都以造成严重危害结果作为其客观必要要件。
为了防止司法机关对过失危害行为随意定罪处刑,《刑法》第15条第2款规定“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