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合金产品退火工艺参数

合集下载

铜合金的热处理

铜合金的热处理

对于能热处理强化的铜合金,中间退火后必须缓冷,其他铜合金冷却速度对性能影响不大。中间退 火的温度与预先的冷变形程度、金属的成分、加热速度、原始晶粒尺寸等有关。加热温度且在再结 晶温度以上,温度太低再结晶不完全,但太高又会使晶粒粗大,使下一道冷加工时,材料表面出现 “桔皮”状,这是十分有害的,尤其在单相材料中。在成形加工量小时,宜采用晶粒细小的坯料,当成 形加工量大时,宜采用晶粒粗大的坯料。铜合金再结晶后的力学性能不仅与其成分有关,还与退火 温度及退火前的冷加工量有关。
鏈接
項目
11 铍青铜固溶与时效工艺 铍青铜薄板、带材及薄件固溶
12 处理的保温时间
13 铍青铜固溶后要求的晶粒尺寸
硅青铜、铬青铜、锆青铜、铝 14 白铜固溶时效处理工艺 15 铜及加工铜合金加热保护气氛
铜与铜合金热处理保护气氛的 16 类型和成分
17
18
19
20
21
鏈接
铜合金的热处理--退火
均匀化退火
中间退火温度在再结晶温度以上,材料的软化程度取决于冷加工率、退火温度、保温时间。一般在 加工初期采用高温退火,加工后期采用较低温度退火,以保证晶粒度的均匀一致。合金再结晶温度 经验公式:T再=0.4T熔(k)=0.4t熔-164(℃)
通常中间退火时,采取快速升温,装炉量大,温度取上限.从而提高再结晶温度,细化晶粒,缩短加 热时间,减少氧化,提高生产率;最终退火,缓慢升温,控制装炉量,温度取下限,特别是薄壁零件, 以保证产品性能均匀。温度控制在±5℃之内,退火保温时黄铜为1.5~3h,锡青铜、铝青铜、铍青铜 为1~3h。
说明
主要目的:消除铸造时锭坯的成份偏析。 主要用于铜合金铸锭。锡青铜、铍青铜及白铜铸件通常都要进行均匀化退 火。加热温度以不发生熔化为度(白铜为1000℃)。

铜合金产品退火工艺参数精编版

铜合金产品退火工艺参数精编版

一些变形铜合金去应力退火的温度
纯铜管材、棒材、带材、线材的退火温度
冷加工中间退火温度管材、棒材再结晶退火温度线材再结晶退火温度
锡青铜中间退火温度锡青铜棒材线材成品退火温度几种两相铝青铜的热处理工艺铍青铜的固溶处理及时效温度铍青铜工件固溶处理保温时间固溶处理制度对力学性能的影响时效温度对力学性能的影响时效时间对力学性能的影响变形度、热处理对性能的影响均匀化退火规范中间退火温度棒材及线材成品退火温度
黄铜管材、棒材再结晶退火温度
几种两相铝青铜的热处理工艺
固溶处理制度对
……………………………………………………………最新资料推荐…………………………………………………
11。

铜合金的退火工艺参数

铜合金的退火工艺参数

铜合金的退火工艺参数1.退火温度:退火温度是指铜合金在退火过程中被加热的温度。

退火温度的选择会对合金的微观组织和性能产生直接影响。

一般来说,退火温度较高,可以促进晶粒长大,改善合金的塑性和韧性;退火温度较低,可以防止晶粒过粗,提高合金的强度。

具体的退火温度需要根据铜合金的组成和需要的性能来确定,一般在合金的热处理图中可以找到适宜的退火温度范围。

2.退火时间:退火时间是指合金在退火温度下保持一定时间以使其达到均匀加热的时间。

退火时间的选择需要考虑合金的厚度、尺寸和退火温度等因素。

一般来说,合金的厚度和尺寸较大时,退火时间需要相应延长,以确保合金内部的晶粒获得充分的长大时间。

通常,合金在退火温度下保持数分钟到数十分钟不等。

3.冷却方式:铜合金的退火过程中,冷却方式对合金的组织和性能也有影响。

常见的冷却方式有自然冷却、风冷和水冷等。

自然冷却是将合金从退火温度下取出,放置在空气中逐渐冷却;风冷是将合金从退火温度下取出后,利用风扇或压缩空气等进行冷却;水冷是将合金从退火温度下取出后立即放入冷水中进行快速冷却。

不同的冷却方式会导致合金的组织和性能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具体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冷却方式。

4.工艺工时:工艺工时是指铜合金退火过程中的持续时间。

工艺工时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合金的厚度、尺寸、特殊要求和生产效率等因素。

一般来说,合金的工艺工时应保证合金在退火温度下达到要求的组织和性能,同时尽可能减少生产时间和成本。

在具体操作中,可以通过适当控制加热速度、退火温度和冷却方式等来调节工艺工时。

总之,铜合金的退火工艺参数的选择和调控对于合金的性能和工艺质量有重要影响。

需要根据不同合金的要求和具体情况,综合考虑退火温度、退火时间、冷却方式和工艺工时等参数来进行合理选择和调整。

同时,需要通过实验和实际操作来验证和优化退火工艺参数,以实现合金的优良性能和高效生产。

钯银铜合金退火温度

钯银铜合金退火温度

钯银铜合金退火温度
钯银铜合金退火温度是指将该合金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后进行保温和冷却处理,以改善其材料性能和组织结构的过程。

钯银铜合金是一种由钯、银和铜等元素组成的合金,常用于制造珠宝首饰、电
子元器件、仪器仪表等领域。

然而,在制造过程中,合金材料会发生组织结构的改变和残余应力的产生。

为了消除这些不利影响并提高材料的性能,退火处理是一个常用的工艺方法。

钯银铜合金的退火温度取决于其具体成分和所需材料性能的要求。

通常情况下,钯银铜合金的退火温度范围在550℃至750℃之间。

温度过高可能导致晶粒长大、
材料变硬脆,温度过低则无法完全调整组织结构。

在退火过程中,首先将钯银铜合金加热到退火温度,使其达到所需的温度均匀
分布。

然后将材料保温一段时间,以使材料晶粒进行再结晶。

最后,通过缓慢冷却来控制晶粒尺寸和组织结构,从而获得更好的材料性能。

钯银铜合金的退火处理可以消除应力和改善材料的力学性能,同时还可以调整
材料的硬度、延展性和电导率等特性。

通过合理的退火温度和退火工艺,可以使钯银铜合金达到更理想的性能要求,并增加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范围。

总而言之,钯银铜合金的退火温度是一个重要的工艺参数,合理选择退火温度
可以改善钯银铜合金的性能,并满足各个领域对于材料特性的要求。

iacs国际退火铜标准

iacs国际退火铜标准

IACS国际退火铜标准IACS国际退火铜标准是一种用于衡量铜材质量的标准,该标准由国际铜协会(IAI)制定,并由国际铜材质量委员会(ICQC)负责管理。

IACS国际退火铜标准主要涉及到铜材的化学成分、机械性能、表面质量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铜材在使用过程中具有足够的性能和可靠性。

以下是介绍IACS国际退火铜标准的内容:一、背景介绍铜作为一种重要的工业材料,被广泛应用于电气、建筑、制造、航空、汽车等领域。

然而,由于铜材的质量参差不齐,影响了其使用性能和可靠性。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际铜协会(IAI)在20世纪90年代初制定了IACS国际退火铜标准。

该标准的目的在于为全球铜材市场提供一个通用的衡量标准,以确保铜材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二、标准内容1. 化学成分要求IACS国际退火铜标准的化学成分要求是确保铜材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根据标准要求,铜材的化学成分必须符合一定的范围,以保证其具有优良的物理和机械性能。

具体来说,标准对铜的纯度、杂质元素的含量以及合金元素的含量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例如,标准要求铜的纯度不低于99.95%,杂质元素如铁、铅、砷等的含量不超过0.05%,合金元素如锌、锡、镍等的含量则需根据具体用途来确定。

2. 机械性能要求机械性能是衡量铜材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包括拉伸强度、屈服强度、伸长率等指标。

IACS国际退火铜标准对不同用途的铜材规定了相应的机械性能要求。

例如,对于用于电线电缆的退火铜,标准要求其拉伸强度不低于335MPa,屈服强度不低于245MPa,伸长率则需根据具体用途来确定。

此外,标准还对铜材的硬度、韧性等指标做出了相应的规定。

3. 表面质量要求表面质量是IACS国际退火铜标准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标准对铜材的表面光洁度、划痕、氧化程度等进行了规定。

这些表面质量指标不仅影响铜材的美观度,更关乎其使用性能和可靠性。

例如,对于一些需要高导电性能的铜材,表面光洁度必须达到一定要求以确保电流传输的稳定性。

常用材料热处理工艺参数

常用材料热处理工艺参数

常用材料热处理工艺参数
常用材料的热处理工艺参数取决于材料的组织性能要求、工艺性能要
求和使用条件等因素。

下面以几种常见的材料为例,介绍一些主要的热处
理工艺参数。

碳钢是一种普遍使用的金属材料,其热处理工艺参数包括淬火温度、
回火温度、保温时间等。

一般来说,碳钢的淬火温度在800℃至900℃之间,回火温度在150℃至500℃之间。

保温时间通常为1小时到3小时。

不锈钢是一类具有良好耐腐蚀性能的材料,其热处理工艺参数包括退
火温度、固溶温度和时效温度。

退火温度一般在800℃至900℃之间,固
溶温度在1000℃至1200℃之间,时效温度在500℃至700℃之间。

保温时
间通常为1小时到5小时。

铝合金是一种轻质高强度的材料,其热处理工艺参数包括固溶温度、
时效温度和时效时间等。

固溶温度一般在480℃至520℃之间,时效温度
在150℃至250℃之间。

时效时间一般为1小时至10小时。

铜合金是一种导电性能良好的材料,其热处理工艺参数包括固溶温度、时效温度和时效时间等。

固溶温度一般在800℃至950℃之间,时效温度
在300℃至550℃之间。

时效时间一般为1小时至10小时。

上述只是对于不同材料几种常见的热处理工艺参数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实际工艺参数还需要根据具体材料的特性和要求进行调整。

同时,热处理
工艺参数的选择也应考虑到工艺设备和生产成本等因素。

在实际应用中,
可以通过试验和实践来确定最佳的热处理工艺参数。

国际退火铜标准

国际退火铜标准

国际退火铜标准国际退火铜是一种常见的工程材料,广泛应用于电力、通信、建筑、航空航天、汽车等领域。

国际退火铜的性能标准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化学成分、机械性能、物理性能、耐腐蚀性能以及加工性能等。

下面是关于国际退火铜的一些相关参考内容。

1. 化学成分国际退火铜的化学成分应符合相关标准。

一般来说,国际退火铜的铜含量应在99.5%以上,并且含有少量的杂质,如铁、锰、铝等。

其中,铁含量一般不超过0.05%,锰含量一般不超过0.05%,铝含量一般不超过0.05%。

2. 机械性能国际退火铜的机械性能是衡量其力学强度和塑性变形能力的重要指标。

一般来说,国际退火铜的抗拉强度应在200-300MPa之间,屈服强度应在90-180MPa之间,延伸率应在25-40%之间。

3. 物理性能国际退火铜的物理性能包括电导率、热导率、密度等指标。

一般来说,国际退火铜的电导率应在56-59MS/m之间,热导率应在370-400W/(m·K)之间,密度应在8.9-8.95g/cm³之间。

4. 耐腐蚀性能国际退火铜的耐腐蚀性能是指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抵抗腐蚀的能力。

一般来说,国际退火铜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可以在大多数非氧化酸、碱和盐溶液中使用。

然而,在强氧化性酸溶液和氨水中,国际退火铜容易受到腐蚀。

5. 加工性能国际退火铜的加工性能对于其广泛应用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般来说,国际退火铜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和可焊性,可以通过冷加工、热加工、压力加工等方式进行加工。

此外,国际退火铜也可以进行焊接、钎焊、铆接等操作。

综上所述,国际退火铜的标准涉及化学成分、机械性能、物理性能、耐腐蚀性能以及加工性能等方面。

了解和掌握这些标准对于正确选择和应用国际退火铜具有重要意义。

铜材回火温度

铜材回火温度

铜材回火温度
铜材回火温度如下:
黄铜板的回火温度分为三种,
1、260~300度去应力退火,
2、360~400度中性退火(去应力与增加延伸性)。

3、530~600度再结晶退火
黄铜板是一种广泛应用的铅黄铜,具有超卓的力学功用,且切削加工性好,可接受冷热压力加工,使用于切削加工及冲压加工的各种结构零件,如垫片,衬套等。

锡黄铜板有高的耐腐蚀性,有超卓的力学功用,在冷,热态下压力加工性超卓,可用于舰船上的耐蚀零件及蒸汽,油类等介质接触的零件及导管。

黄铜板产品主要有:H62黄铜板、H65黄铜板、H68黄铜板、H70黄铜板、H80黄铜板、H85黄铜板、H90黄铜板、非标黄铜板、H62-1海军黄铜板、H59-1铅黄铜板、雕刻铜板等。

钯银铜合金退火温度

钯银铜合金退火温度

钯银铜合金退火温度
摘要:
1.钯银铜合金简介
2.钯银铜合金退火原理
3.钯银铜合金退火温度及时间
4.退火过程中注意事项
5.退火对钯银铜合金性能的影响
正文:
一、钯银铜合金简介
钯银铜合金是一种贵金属合金,主要由钯、银和铜三种元素组成。

它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抗氧化性、导电性和耐磨性,因此在电子、化工、航空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钯银铜合金退火原理
钯银铜合金退火是将合金在一定的温度下加热,使其内部的晶粒结构发生变化,从而提高合金的韧性和塑性。

退火过程中,合金中的原子重新排列,晶界移动,晶格畸变程度减小,从而降低了合金的硬度和提高了其加工性能。

三、钯银铜合金退火温度及时间
钯银铜合金的退火温度一般在450℃左右,退火时间根据合金的厚度和个人需求有所不同,通常为60到90分钟。

需要注意的是,退火温度不能过高,以免导致锌挥发。

四、退火过程中注意事项
1.确保退火炉内气氛合适,避免氧化和污染。

2.退火过程中避免温度波动,以免影响退火效果。

3.退火后应缓慢冷却,以防止产生内应力。

五、退火对钯银铜合金性能的影响
退火处理可以提高钯银铜合金的韧性和塑性,降低硬度,改善加工性能。

同时,退火还有助于消除合金内部的应力和杂质,提高其抗氧化性和耐腐蚀性,从而延长合金的使用寿命。

总之,钯银铜合金退火是一项重要的热处理工艺,通过合理的退火温度和时间,可以有效提高合金的性能,满足各种应用场景的需求。

钯银铜合金退火温度

钯银铜合金退火温度

钯银铜合金退火温度
钯银铜合金,作为一种贵金属合金,以其优良的导电性、耐腐蚀性和高硬度等特性在电子、化工、航空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这类合金在加工过程中,由于内部应力的积累,容易产生变形和裂纹。

为了消除这些缺陷,提高合金的性能,我们需要对钯银铜合金进行退火处理。

本文将探讨退火温度对钯银铜合金的影响,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退火温度。

钯银铜合金在退火过程中,随着温度的升高,内部原子排列逐渐有序,晶格畸变程度减小,从而使合金的性能得到改善。

然而,不同的退火温度会导致合金性能的变化,因此在选择退火温度时,我们需要根据合金的具体应用场景和性能要求来进行调整。

一般来说,退火温度的选择遵循以下原则:
1.尽量选择低于合金熔点的温度,以保证合金在退火过程中不发生熔化现象。

2.选择能使合金性能达到最优的温度,这个温度通常位于合金的相图中的某个特定区域。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合金的具体性能要求,我们可以将退火温度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低温退火:主要目的是消除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应力,提高合金的韧性。

此阶段的退火温度通常在300-500摄氏度之间。

2.中温退火:主要目的是改善合金的导电性和稳定性。

此阶段的退火温度通常在500-700摄氏度之间。

3.高温退火:主要目的是提高合金的硬度和耐腐蚀性。

此阶段的退火温度通常在700-900摄氏度之间。

总之,钯银铜合金的退火温度对其性能具有显著影响。

合理选择退火温度,不仅可以提高合金的性能,还可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在实际生产中,我们需要根据合金的具体应用要求和性能目标,灵活调整退火温度,以实现最佳的退火效果。

退火有什么工艺技术

退火有什么工艺技术

退火有什么工艺技术退火是一种经典的金属热处理工艺技术,通过控制金属材料的加热和冷却过程,使材料内部的晶体结构发生变化,从而改善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物理性能。

退火工艺广泛应用于钢铁、铝合金、铜合金等金属材料的制造过程中。

退火工艺主要分为全退火和局部退火两种。

全退火是将整个金属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持一定时间后慢慢冷却至室温。

全退火可以消除金属材料中的内应力,提高材料的塑性和韧性,减少金属材料的强度和硬度。

局部退火是将金属材料的某个局部区域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迅速冷却,使该局部区域的晶体结构得到改善,从而提高材料的硬度和耐磨性。

退火工艺的主要步骤包括加热、保温和冷却。

加热是将金属材料加热到退火温度,通常使用电阻加热、感应加热或燃气加热等方式。

保温是将金属材料保持在退火温度下一定时间,使晶体结构发生改变。

冷却是将金属材料从退火温度迅速冷却至室温,通常使用水冷或油冷等方式。

退火工艺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在钢铁制造中,退火工艺可以改善钢材的塑性和韧性,提高钢材的加工性能。

在铝合金制造中,退火工艺可以提高铝合金的硬度和强度,减少铝合金的变形。

在铜合金制造中,退火工艺可以提高铜合金的电导率和热传导率,改善铜合金的导电性能。

退火工艺技术还可以用于金属材料的回火、时效处理和固溶处理等工艺过程中。

回火是在退火温度下将金属材料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冷却至室温,目的是改变材料的硬度和强度。

时效处理是通过连续加热和保温的方式,使金属材料内部的溶质原子重新分布,从而改变材料的硬度和强度。

固溶处理是将金属材料加热至高温,溶解材料中的晶体缺陷,然后迅速冷却,以达到改善材料性能的目的。

总之,退火工艺技术是一项重要的金属热处理工艺,可以通过控制金属材料的加热和冷却过程,改善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物理性能。

退火工艺技术广泛应用于钢铁、铝合金、铜合金等金属材料的制造过程中,可以提高材料的塑性、韧性、硬度和强度,满足不同需求的金属材料的制造要求。

退火工艺技术的应用为金属制造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电镀铜退火温度

电镀铜退火温度

电镀铜退火温度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电镀铜是一种常用的表面处理方法,通过在金属基底上涂覆一层铜以提升外观和耐腐蚀性能。

在电镀铜的过程中,经常需要进行退火处理以消除成分不均匀、应力和硬度不均等问题,以保证产品质量。

而电镀铜的退火温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它直接影响着退火效果和产品性能。

本文将就电镀铜的退火温度进行详细介绍,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这一技术要点。

电镀铜的退火温度通常在150℃至450℃之间,根据不同产品和要求会有所差异。

在退火的过程中,温度的选择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不能盲目提高或降低。

通常而言,退火温度过高会造成金属晶粒长大,从而导致产品硬度变低,而退火温度过低则会使得材料的机械性能得不到有效恢复。

正确选择合适的退火温度是至关重要的。

在退火过程中,除了温度外,退火时间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在实际生产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退火时间,通常在1小时至数小时之间。

退火时间过短会导致晶粒细小,硬度提高不明显,而过长的退火时间则可能导致晶粒长大,影响产品性能。

除了温度和时间外,退火环境也是影响退火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常情况下,退火环境应该是干燥、无氧和无污染的。

如果在退火过程中出现了氧气或者杂质,会对产品的质量造成负面影响。

在实际操作中要尽可能避免这些问题。

在电镀铜的退火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退火温度的稳定性,避免温度波动过大对产品造成损害。

还需要注意退火后的冷却速度,过快的冷却速度可能会导致产品的晶粒过细,影响产品的性能。

电镀铜的退火温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对产品的性能和质量有着直接影响。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合适的退火温度、时间和环境,以确保产品达到最佳的性能和质量要求。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对电镀铜的退火温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第二篇示例:电镀铜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的工艺,可以有效地防止铜制品氧化腐蚀和提高其电导率。

而电镀铜后需要经过一定的热处理工艺,即退火,以增强其内部结构的稳定性和电导率。

铜热处理的工艺

铜热处理的工艺

铜热处理的工艺铜是一种常见的金属材料,在工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但是,铜热处理是铜材料成功应用的重要环节之一,它可以通过改变铜材料的组织结构和性能,提高其强度、韧性、耐蚀性和耐磨性等方面的性能,满足不同的工业应用需求。

铜热处理包括固溶化退火、时效硬化、奥氏体化处理、淬火和回火等工艺,下面针对这些工艺分别进行介绍。

1. 固溶化退火固溶化退火是指将铜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下,然后在一定时间内使其完全固溶,然后快速冷却,使其晶粒再结晶,以改善材料的组织结构和性能。

固溶化退火通常适用于含有较高量的硫、铁和其他杂质的铜材料。

在固溶化退火时,应首先将材料加热到一定的温度,使其达到完全固溶的状态,然后迅速冷却,以避免再次析出。

2. 时效硬化时效硬化是指将具有一定固溶度的铜合金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下,使其晶体产生一定的固溶度,然后将材料冷却,使其固定成形。

在冷却后,将材料再次加热到一定温度,使其形成固态溶解后,使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稳定,进而达到硬化的目的。

常见的时效硬化工艺包括单级时效硬化、多级时效硬化和水淬硬化等。

3. 奥氏体化处理奥氏体化处理是指利用铜材料的冷加工性和热处理能力来调整晶粒大小和组织结构,从而提高材料的强度和塑性。

奥氏体化处理的过程是将铜材料加热到一定的温度下,使其达到临界温度点,然后迅速冷却,以产生奥氏体的析出过程,从而达到提高材料强度和刚性的目的。

4. 淬火和回火淬火和回火是指通过将铜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并快速冷却来提高材料的硬度和强度,然后将其再次加热到一定温度并持续一定的时间,以达到消除内部应力和调整组织结构的目的。

在淬火和回火过程中,需要控制加热和冷却的速度和温度,以确保产生预期的组织和性能。

淬火和回火工艺主要适用于制造高强度、高韧性和高耐磨性的铜合金材料。

总之,铜热处理是铜材料应用中不可或缺的关键技术,只有掌握正确的热处理工艺才能使铜材料达到最佳的性能和应用效果。

同时,还需要通过合理的工艺控制和质量检测,保证铜材料的质量和稳定性,确保其可以满足各种应用需求。

铜合金的热处理技术

铜合金的热处理技术

铜合金的热处理技术,方法涉及退火、固溶-时效、光亮退火和真空热处理等一、热处理方法1.概述铜合金的热处理主要是加热和不同目的的退火,只有个别牌号的合金,如铍青铜可进行淬火、回火热处理。

不同目的的退火有:软化退火、成品退火和坯料退火。

软化退火:即两次冷轧之间以软化为目的的再结晶退火,亦称中间退火。

冷轧后的合金产生纤维组织并发生加工硬化,经过把合金加热到再结晶温度以上,保温一定的时间后缓慢冷却,使合金再结晶成细化的晶粒组织,获得好的塑性和低的变形抗力,以便继续进行冷轧加工。

这种退火是铜合金轧制中的最主要的热处理。

成品退火:即冷轧到成品尺寸后,通过控制退火温度和保温时间来得到不同状态和性能的最后一次退火。

成品退火有控制状态和性能的要求,如获得软(M)状态、半硬(Y2)状制品以及通过控制晶粒组织来得到较好的深冲性能制品等。

成品退火除再结晶温度以上退火,还有再结晶温度下的低温退火。

坯料退火:是热轧后的坯料,通过再结晶退火来消除热轧时不完全热变形所产生的硬化,以及通过退火使组织均匀为目的的热处理方法。

淬火一回火(时效):即对某些具有能溶解和析出的以及发生共析转变的固溶体合金,在高于相变点温度时,经过保温使强化相充分溶解,形成均匀固溶体后又在急冷中形成过饱和固溶体的淬火状态,再经过低温或室温,使强化相析出或相变来控制合金性能的热处理方法。

2.退火退火工艺制度是根据合金性质、加工硬化程度和产品技术条件的要求决定的。

退火的主要工艺参数是退火温度、保温时间、加热速度和冷却方式。

退火工艺制度的确定应满足如下三方面的要求:①保证退火材料的加热均匀,以保证材料的组织和性能均匀;②保证退火材料不被氧化,表面光亮;③节约能源,降低消耗,提高成品率。

因此,铜材的退火工艺制度和所采用的设备应能具备上述条件。

如炉子设计合理,加热速度快,有保护气氛,控制精确,调整容易等。

表1列出了部分常用铜合金的退火工艺制度。

退火温度的选择:除合金性质、硬化程度外,还要考虑退火目的,如对中间退火则退火温度取上限,并适当缩短退火时间;对成品退火则侧重于保证产品品质和性能均匀,退火温度取下限,并严格控制退火温度的波动;对厚规格的退火温度应比薄规格的退火温度要高一些;对装料量大的要比装料量小的退火温度高一些;板材要比带材的退火温度高一些。

热处理中的铜合金热处理技术

热处理中的铜合金热处理技术

热处理中的铜合金热处理技术热处理是指通过加热和冷却来改变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在工业生产中,铜合金是非常重要的一种金属材料,因为它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可塑性。

为了提高铜合金材料的性能和使用寿命,需要通过热处理来改变其微观组织和性质。

以下是关于铜合金热处理技术的一些介绍和分析。

一、常见的铜合金热处理工艺1. 固溶退火工艺固溶退火是铜合金热处理中最普遍的一种方法。

它是指将合金加热至固溶温度,使固相完全溶解后,再通过快速冷却来防止合金重新结晶,从而改变材料的性质。

固溶退火工艺可以提高铜合金的塑性和韧性,同时降低硬度和强度。

2. 沉淀硬化工艺沉淀硬化是指在加工后的合金中,通过热处理形成稳定沉淀物,从而增加合金的硬度和强度。

这种工艺包括两个步骤:首先进行固溶退火处理,然后加入沉淀剂,并将合金再次加热,使沉淀物形成在晶粒边界或晶粒内部。

3. 回火工艺回火是指在固溶退火后,通过再次加热和不同的冷却方式来减轻应力并调整组织结构。

回火可以提高铜合金的韧性和耐腐蚀性,并减少应力和变形。

4. 空气淬火工艺空气淬火是指将材料加热至临界温度,然后让其冷却到室温。

这种工艺可以使铜合金获得较高的强度和硬度,但会降低其塑性和韧性。

二、铜合金热处理工艺的影响因素铜合金热处理的影响因素包括温度、时间、冷却方式和处理前合金的组成等。

下面分别进行介绍:1. 温度温度是影响热处理效果的重要因素,不同的铜合金材料有不同的固溶温度,需要在其可延性范围内选择合适的温度。

过高的温度会导致材料产生热裂纹和晶粒长大,从而降低材料的韧性和强度。

2. 时间时间也是影响热处理效果的关键因素。

固溶时间应该足够长,使合金材料的硬度和强度达到最大值。

沉淀硬化工艺需要足够的时间来形成稳定的沉淀物,并达到最佳的硬度和强度。

3. 冷却方式不同的冷却方式会影响铜合金的组织结构和性能。

快速冷却会让材料形成细小的晶粒和高强度的微观组织,但会降低其可塑性和韧性。

反之,缓慢冷却则可以提高铜合金的可塑性和韧性,但会降低硬度和强度。

磷铜5210的退火温度

磷铜5210的退火温度

磷铜5210的退火温度
磷铜5210是一种常见的合金材料,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和导电性能。

在制备过程中,退火是一个重要的工艺步骤,能够改善材料的晶粒结构和性能。

磷铜5210的退火温度是指在退火过程中合金材料需要达到的温度。

通过退火,材料的晶粒会得到重新排列和增长,从而改善其力学性能和导电性能。

磷铜5210的退火温度通常在400℃至600℃之间。

具体的退火温度取决于合金中所含的磷元素的含量以及所需的材料性能。

较高的退火温度可以使晶粒长大得更快,但也可能导致材料的变形和损坏。

因此,在进行退火处理时,需要根据具体的要求和条件选择最适合的退火温度。

在退火过程中,磷铜5210会被加热到退火温度,并保持一定的时间,以促使晶粒的重新排列和增长。

然后,材料会被冷却到室温,以稳定晶粒结构和性能。

退火温度的选择对合金材料的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较低的退火温度可能无法充分改善材料的晶粒结构和性能,而较高的退火温度可能导致材料的过度生长和变形。

因此,在制备磷铜5210时,需要进行严密的实验和分析,以确定最适合的退火温度。

磷铜5210的退火温度是一个关键的工艺参数,它对材料的晶粒结构和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选择合适的退火温度,可以改善磷铜5210的性能,提高其在工业领域的应用价值。

铜合金产品退火工艺参数

铜合金产品退火工艺参数

铜合金产品退火工艺参数铜合金产品退火工艺参数铜合金退火时常用的炉气类型一些变形铜合金去应力退火的温度2.纯铜纯铜管材、棒材、带材、线材的退火温度3.黄铜冷加工中间退火温度管材、棒材再结晶退火温度线材再结晶退火温度4.青铜锡青铜中间退火温度锡青铜棒材线材成品退火温度几种两相铝青铜的热处理工艺铍青铜的固溶处理及时效温度铍青铜工件固溶处理保温时间固溶处理制度对力学性能的影响时效温度对力学性能的影响时效时间对力学性能的影响变形度、热处理对性能的影响5.白铜均匀化退火规范中间退火温度棒材及线材成品退火温度铜合金退火时常用的炉气类型材料退火用炉气类型使用注意事项含锌量小于15%的黄铜、铝青①含2%H2的燃烧氨气 1.使用蒸气时,蒸气管道中的积水必须排出主能通气,为防2铜②含2~5%H2和CO的不完全燃烧炉气③水蒸气止冷却时合金表面产生水流,冷却时用不完全燃烧的炉气保护。

2.使用分解氨气时,燃烧来减少氢含量,将其中的水蒸气完全排除。

3.使用氨气时必须除去氧,以防止爆炸。

4.在大批量生产中可采用真空(含Zn较高的合镏金除外)或低真空10-2×133.332Pa)与通入氮或氩相配合。

含锌量小于15%的黄铜、和锌白铜强还原性气氛,或采用快速退火方法以减少氧化1.使用蒸气时,蒸气管道中的积水必须排出主能通气,为防止冷却时合金表面产生水流,冷却时用不完全燃烧的炉气保护。

2.使用分解氨气时,燃烧来减少氢含量,将其中的水蒸气完全排除。

3.使用氨气时必须除去氧,以防止爆炸。

4.在大批量生产中可采用真空(含Zn较高的合镏金除外)或低真空10-2×133.332Pa)与通入氮或氩相配合。

锡青铜及含Sn及Al的低锌铜合金不含H2S的中等还原性气氛 1.使用蒸气时,蒸气管道中的积水必须排出主能通气,为防止冷却时合金表面产生水流,冷却时用不完全燃烧的炉气保护。

2.使用分解氨气时,燃烧来减少氢含量,将其中的水蒸气完全排除。

铜合金的热处理

铜合金的热处理
冷变形黄铜工件,用作弹性元件的锡青铜、铝青铜、铍青铜、硅青铜及白 铜线材或板材,都要进行去应力退火。 锌含量大于20%的黄铜冷变形工件,在潮湿大气,特别是在含氨的大气中 以及汞和汞盐溶液中,经常会发生应力腐蚀开裂。为了避免出现这种现象, 必须进行去应力退火。退火温度为500~700℃。锡青铜去应力退火温度为 250~300℃;铝青铜为300~360℃;铍青铜为150~200℃;硅青铜为 275~325℃;白铜为325~375℃。去应力退火一般合金去应力退火保温时 间为 1~3 h,铍青铜为15~20 min,去应力退火温度见表9.2-2。 为了检查工件退火后是否仍有残余内应力,可将样品置于硝酸亚汞水溶液 中浸泡2h。用放大镜观察样品表面是否出现龟裂。
铜合金的热处理
目錄
項目
1
鏈接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項目
铍青铜固溶与时效工艺 铍青铜薄板、带材及薄件固溶 处理的保温时间
铍青铜固溶后要求的晶粒尺寸
鏈接
均匀化退火 中间再结晶退火 去应力退火 时效硬化 &固溶淬火 纯铜的再结晶退火温度及保温时间 加工铜合金去应力退火温度及再结 晶退火工艺 黄铜带材的制造与力学性能关系 铜合金弹性材料获得最好的弹性极 限及其应力松弛的低温退火规范 加工铜合金的强化热处理 铝青铜的淬火与回火工艺
产品 类型 代号 退火温度/℃ 450~520 T2、T3、T4、 TUP、 TU1、TU2 保温时间 /min 40~50 直径或厚度 /mm ≤1.0
500~550
530~580 550~600 580~630
50~60
50~60 50~60 50~70 60~67
1.05~1.75
1.8~2.5 2. 6~4.0 >4. 0 — ≤0.0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铜合金产品退火工艺参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HMn58-2 600~660 580~640 550~600 500~550 HSn70-1 600~650 560~620 470~560 450~500 HSn62-1 600~650 550~630 520~580 500~550 HPb63-3 600~650 540~620 520~600 480~540 HPb59-1 600~650 580~630 550~600 480~550 黄铜管材、棒材再结晶退火温度
产品类型牌号
退火温度(℃)
硬拉制或半硬软
管材H96
H80
H68、H62
HPb59-1、HSn70-1
H62圆型、矩型波导管
340
200~250
400~450(半硬)
420~500(半硬)
550~600
480~650
棒材H96
H90、H80、H70
H68
H62、HSn62-1
H59-1、HFe59-1-1
HMn58-2
250~300
350~400
400~450
350~400
320~370
550~620
650~720
500~550 黄铜线材再结晶退火温度
牌号规格范围(mm)
退火温度(℃)
硬拉制或半硬软
H96 ~390~410
~线材420~440
几种两相铝青铜的热处理工艺
牌号退火温度(℃)固溶处理温度(℃)时效温度(℃)硬度(HB) QAl9-2 650~750800 350 150~187
QAl9-4 700~750950 250~300(2~3h) 170~180
650~750830~860 300~350 207~285
QAl10-4-4 700~750920 650 200~240
QAl11-6-6 -925(保温400(24h空冷) 365(HV)
铍青铜的固溶处理温度及时效温度
合金固溶处理温度(℃)时效温度(℃) Cu+~%Be+~%Ni 780~790 320~330
Cu+~%Be+(<%Ni) 780~800 300~345
Cu+~%Be+~%Ni+~%Ti 780~800 320~330
Cu+~%Be+~%Ni+~%Ti 780~800 320~330
Cu+~%Be+~785~790 305~325
Cu+~%Be+~785~790 305~325
Cu+~%Be+~%Co 920~930 450~480
Cu+~%Be+~%Co+~%Ag 925~930 450~480
Cu+~%Be+~%Ni 950~960 450~500 Cu+%Be+%Ti 780~800 400~450 Cu+2~%Be+~%Co+~%Fe 800~820 295~315
铍青铜薄板、带材及厚度很小的工件固溶处理时的保温时间
材料厚度(mm)保温时间(min)
< 2~6
~3~9
~6~10
~10~30
固溶处理制度对QBe2及实效后力学性能的影响
材料
固溶处理320℃、2小时实效后的力学性能
温度(℃)时间(min)晶粒度(mm)
抗拉强度
σb(MPa)
延伸率δ(%)硬度
QBe2厚) 760 5 ~1165 360 QBe2厚) 780 15 ~1220 380 QBe2厚) 800 10 ~1250 400 QBe2厚) 820 15 ~1260 405 QBe2厚) 840 120 ~1210 380 厚) 740 25 ~1220 35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