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

合集下载

“十四五”养老服务体系发展规划

“十四五”养老服务体系发展规划

“十四五”养老服务体系发展规划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根据《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环境(一)“十三五”发展成就“十三五”期间,积极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政策法规体系进一步健全,资金投入不断加大。

实施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连续四年开展了养老院服务质量提升专项行动,积极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试点工作,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深化养老服务领域“放管服”,积极推进普惠养老服务,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提升。

政策法规不断健全。

修订《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推动出台《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农村牧区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的指导意见》《关于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为进一步提升养老服务质量提供了政策保障。

养老服务供给不断优化。

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全区已建成各类养老服务机构751所,总床位8万余张。

其中社会办养老机构数量和床位数达到443家和5.18万张,分别比“十二五”末增加159所和1.08万张。

积极发展农村互助养老,农村互助养老幸福院达到1590所、床位数达到14.06万张,分别比“十二五”末增加769所、4.46万张。

持续推进养老院服务质量提升。

连续四年开展了养老院服务质量提升专项行动,农村敬老院由2017年的359所整合撤并为209所,启动了为期三年的敬老院改造提升工程。

重点对敬老院进行适老化改造,增加失能失智照护服务,进行消防设施改造,推动敬老院安全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组织开展“清零行动”,消除敬老院安全隐患。

全区106所使用火炉和旱厕的敬老院的121处安全隐患(火炉取暖34处、使用旱厕87处)已全部整改完成,农村敬老院的基础设施有了较大改观。

《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

《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国办发〔2011〕6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已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办公厅二○一一年十二月十六日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建立起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实现党的十七大确立的“老有所养”的战略目标和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优先发展社会养老服务”的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一)现状和问题。

自1999年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以来,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并日益呈现高龄化、空巢化趋势,需要照料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数量剧增。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78亿,占总人口的13.26%,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任务十分繁重。

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各地出台政策措施,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使我国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

养老机构数量不断增加,服务规模不断扩大,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截至2010年底,全国各类收养性养老机构已达4万个,养老床位达314.9万张。

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进一步改善,社区日间照料服务逐步拓展,已建成含日间照料功能的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1.2万个,留宿照料床位1.2万张,日间照料床位4.7万张。

以保障三无、五保、高龄、独居、空巢、失能和低收入老人为重点,借助专业化养老服务组织,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等服务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初步形成。

养老服务的运作模式、服务内容、操作规范等也不断探索创新,积累了有益的经验。

但是,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着与新形势、新任务、新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缺乏统筹规划,体系建设缺乏整体性和连续性;社区养老服务和养老机构床位严重不足,供需矛盾突出;设施简陋、功能单一,难以提供照料护理、医疗康复、精神慰藉等多方面服务;布局不合理,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政府投入不足,民间投资规模有限;服务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行业发展缺乏后劲;国家出台的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服务规范、行业自律和市场监管有待加强等。

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逻辑起点与规划远景——从“积极老龄化”到“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

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逻辑起点与规划远景——从“积极老龄化”到“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

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逻辑起点与规划远景——从“积极老龄化”到“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积极老龄化的目标是通过养老服务来延长老年人的健康寿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增加老年人的社会参与。

为实现这一目标,中国政府经过国内外经验借鉴和研究,于2024年开始实施了“老年人优抚、敬老、关爱行动计划”,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养老服务业。

同时,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发展养老产业,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养老服务。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2024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已经占到总人口的15.5%。

在这个背景下,中国政府提出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

这一战略的目标是通过建设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经济问题。

基于这个战略,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养老政策。

首先,政府加大了养老金的发放力度,提高了老年人的养老待遇。

其次,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老年人就业创业的政策,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生活。

此外,政府还鼓励社会力量发展养老服务业,提供多样化、智能化的养老服务,为老年人创造舒适、便捷的养老环境。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国政府还加大了对养老服务业的投资力度。

2024年,中国政府宣布将养老服务业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计划到2024年,全国养老床位供应量将达到5.5万张以上。

此外,政府还鼓励金融机构提供养老金融服务,为养老金融产品提供更多的选择。

未来,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远景是实现全面、普惠、可持续发展的养老服务体系。

具体来说,中国正在努力提高养老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推动养老服务的创新发展。

同时,中国还将加大对养老服务产业的投资力度,促进养老服务业的良性发展,满足不同老年人的差异化需求。

总的来说,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逻辑起点是“积极老龄化”,即通过养老服务延长老年人的健康寿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中国政府提出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通过建设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来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各种问题。

十四五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

十四五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

十四五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的规划和建设已经成为我国的一个紧迫任务。

十四五期间,我国将进一步加强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为老年人提供更加全面、高质量的养老服务。

以下是我对十四五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的一些建议:首先,加强老龄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订。

在十四五期间,我国应该加强对老年人权益保障的法律法规制定和修订工作,形成一系列健全完善的老龄政策。

这些政策应包括老年人养老金制度的完善、老年人医疗保险制度的、老年人照护服务的综合保障等方面,以确保老年人的基本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其次,加大养老服务设施和机构的建设。

在十四五期间,我国应该进一步加大对养老服务设施和机构的建设力度,提高养老服务的覆盖率和质量。

这包括新建养老院、在现有养老院基础上扩大床位数量、加强养老院的功能和服务水平提升等方面。

同时,还需加大对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和机构的建设力度,提供更加方便、便捷、贴心的养老服务。

再次,加强老年人照护服务队伍的建设。

在十四五期间,我国应该加强老年人照护服务队伍的建设,提高养老照护服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和能力水平。

这包括对养老照护服务人员进行岗位培训和技能培训,提升他们对老年人的关爱意识和服务意识。

同时,还应加强对养老照护服务人员的职业资格认证和监管,确保他们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综上所述,十四五期间,我国应该加强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的规划和建设,为老年人提供更加全面、高质量的养老服务。

我们应加强老龄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订,加大养老服务设施和机构的建设力度,加强老年人照护服务队伍的建设,加强老年人健康管理和老年病防治工作。

只有这样,才能够满足老年人养老需求,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居、老有所乐的目标。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一步加剧,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满足老年人多样化、个性化的养老需求,我国制定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旨在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一、加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为了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居住需求,行动计划将加大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力度。

首先,加大养老院建设的力度,提高养老院的供给能力,提供更加舒适、安全、便利的居住环境。

其次,建设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为居住在社区的老年人提供方便的养老服务。

此外,还将加强养老服务设施的设备配置,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二、优化养老服务供给模式行动计划提出优化养老服务供给模式,推动多元化、个性化的养老服务发展。

一方面,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养老服务业,丰富养老服务供给。

另一方面,推动养老机构与医疗、康复、文化等相关服务机构的深度融合,提供一站式的养老服务,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需求。

三、提高养老服务人员素质养老服务人员是提供养老服务的重要力量,行动计划将重点培养和引进优秀的养老服务人才。

通过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养老服务人员的职业技能和服务意识,提升养老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同时,加强对养老服务人员的激励机制,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和专业性。

四、推进养老服务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对养老服务的提升至关重要,行动计划将推进养老服务信息化建设。

通过建设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实现老年人信息的全面管理和共享,提高养老服务的精细化和个性化。

同时,推动养老服务与互联网、物联网等新技术的融合,开展远程医疗、智能养老等创新服务,提高养老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五、加强养老服务监管和评估为了确保养老服务的质量和安全,行动计划将加强养老服务的监管和评估。

加大对养老机构的监督力度,加强对服务质量、设施设备、人员素质等方面的检查和评估。

同时,建立养老服务投诉处理机制,及时解决老年人和家属的问题和困扰,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2024年养老社会化发展方案

2024年养老社会化发展方案

2024年养老社会化发展方案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建设具有可持续性的养老体系已经成为全球各国政府的共同关注和努力的目标之一。

对于中国来说,养老社会化发展方案是当务之急。

2024年养老社会化发展方案的目标是建立健全的养老服务体系,提高老年人的养老保障水平,确保每位老年人都能享有尊严、健康、幸福的晚年生活。

第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建设各类养老院、护理院、护理中心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提供全方位、多样化的养老服务。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老年人居住的舒适度和生活质量。

第二、推进养老服务的专业化。

通过加强养老服务人员的培训和专业素质提升,建立一支具备丰富经验和专业技能的养老服务队伍。

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的提供,培育专业的养老服务机构和企业,提升养老服务的品质和水平。

第三、打造智能化养老服务。

利用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手段,提供更智能化、便捷化的养老服务。

推进智能养老机器人的研发和应用,让老年人能够通过语音、影像等方式与机器人进行交流和接受服务。

同时,加强数字化管理和信息化平台建设,方便老年人和家庭了解和选择养老服务。

第四、加强养老服务的质量监管。

建立养老服务质量监测和评估机制,定期对养老院、护理院、护理中心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进行评估和监督。

严格落实养老服务质量标准,对不合格的养老机构进行整改或者撤销。

第五、推动金融养老服务的发展。

加强养老保险和养老金制度建设,提高养老保障水平。

通过金融手段,鼓励和引导个人和企业进行养老金储备,扩大养老资金来源。

加大金融机构对养老服务和养老产业的支持力度,促进金融养老服务的创新和发展。

第六、建立老龄产业生态系统。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产业的发展,培育和扶持养老服务机构和企业,推动养老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同时,推进养老服务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如医疗养老、文化养老、旅游养老等,形成健康、有益、富有活力的老龄产业生态系统。

第七、加强政府管理和服务扶持。

完善养老服务的政策体系,推动各级政府积极参与养老服务的规划和建设。

养老服务体系专项规划十四五

养老服务体系专项规划十四五

养老服务体系专项规划十四五为全面实施积极应对人老龄化战略,有效满足我省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进一步构建和完善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养老服务体系,根据《国家积极应对人老龄化中长期规划》《“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

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十三五”以来,坚决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台系列政策措施,全省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一是政策法规体系不断健全。

修正了《实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办法》,出台了《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实施意见》等20多项政策措施。

在全国率先成立养老服务标准化委员会,发布12部省级地方标准。

二是服务供给能力不断增强。

“十三五”期间,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从6768家增加到15728家,养老床位从19.45万张增加到27.6万张,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33.14%,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覆盖率达到57.9%,农村互助幸福院覆盖81.3%的行政村。

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建立。

三是兜底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城乡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实现所有市(区)和涉农县(市、区)全覆盖。

提升改造131所敬老院,新增护理型床位11823张,失能特困人员护理能力持续提升。

实行特困人员护理补贴制度,生活不能自理且有集中供养意愿的特困人员1%纳入集中供养范围,实现应养尽养。

四是养老服务质量不断提升。

开展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重大安全风险隐患基本清零。

出台《养老机构星级评定办法》,全省创建26个五星、40个四星级养老服务机构。

累计培训养老院院长和管理人员10余人次,养老护理员2万余人次,成功举办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大赛,养老服务质量基础不断巩固。

虽然“十三五”时期,我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但面对人老龄化加速发展的形势和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在落实决策部署方面,还存在立法和顶层设计尚不完善、服务供给还不充足不平衡、投入保障有待加强、监管体系不够完善、人才与技术支撑不足等弱项和短板,亟需健全完善养老法规制度、扩大有效供给、扩展投资投入渠道、健全综合监管体系、强化人才技术支撑。

十四五养老服务业体系规划

十四五养老服务业体系规划

十四五养老服务业体系规划养老服务业体系规划是指对于养老服务行业的发展目标、发展方向、政策措施等进行系统规划和部署的一项工作。

本文将对十四五养老服务业体系规划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规划背景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剧,养老服务需求不断增加。

然而,当前我国的养老服务体系仍不完善,存在着服务供给不足、服务质量不高、服务机构不规范等问题。

因此,编制《十四五养老服务业体系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发展目标《十四五养老服务业体系规划》的发展目标是:建立完善、覆盖全面、服务多元的养老服务体系,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提高养老服务的质量和普及程度。

三、发展方向1.多元化服务模式养老服务不仅包括基本的养老机构服务,还应该发展居家养老、社区养老、互联网养老等多种服务模式,满足老年人不同需求。

2.提供高质量服务通过提高养老服务员的培训和素质,提高服务质量;建立科学规范的服务标准和评估体系,确保老年人得到优质的养老服务。

3.完善养老服务设施加大对养老机构和养老设施的投入,提高服务设施的品质和数量,提供老年人体面、舒适的养老环境。

4.推动养老服务与医疗服务融合加强养老服务与医疗服务的衔接,提供老年人健康管理、康复护理等综合性服务,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四、政策措施1.加大政策支持加大财政投入,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制定并完善相关养老服务政策,提高养老服务行业的法制化程度。

2.促进人才培养加强对养老服务人才的培训和引进,提高养老服务人员的业务技能和服务意识,为老年人提供专业的养老服务。

3.建立服务评价体系建立科学规范的养老服务评价体系,评估养老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并根据评估结果实施奖惩机制。

4.加强行业监管加强对养老服务机构的监管,规范行业发展,遏制不规范行为,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

五、保障措施1.建立老年人信息系统建立老年人信息数据库,全面了解老年人的需求和健康状况,提供精细化、个性化的养老服务。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服务需求的不断提高,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迫在眉睫。

为了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需求,提高养老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实施以下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方案。

一、养老设施建设建设养老院、护理院、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养老设施,提供老年人合适的居住环境。

其中养老院和护理院提供全天候的医疗和护理服务,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提供居家护理、社区服务等服务,满足老年人的不同需求。

二、医疗机构养老服务能力提升医疗机构要提高老年人的基本医疗服务,开展老年疾病预防和治疗工作,为老年人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同时,加大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老年人诊疗能力。

三、建设养老服务人才队伍通过培训和引进人才,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养老服务人才队伍。

培养专业的护理人员和老年人心理护理师,提供专业的养老服务,满足老年人的身心需求。

同时,引进国外养老服务的经验和技术,借鉴先进的养老服务模式,提高养老服务的水平。

四、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政策和法规建立健全相关的政策和法规,为养老服务的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加大养老服务领域的投资力度,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提供多样化的养老服务供给。

五、推动养老服务信息化建设建立老年人信息档案和老年人健康管理平台,加快养老服务信息化建设进程。

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为老年人提供在线医疗咨询、养老服务预约等便利服务,提升养老服务的效率和便捷性。

六、加强社区养老服务能力建设加大对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建设和支持力度,充分发挥社区在养老服务中的作用。

完善社区养老服务网络,为老年人提供健康咨询、健康教育、护理等服务,提高老年人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七、宣传养老服务的重要性加强养老服务的宣传,提高老年人和家庭对养老服务的认识和理解。

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养老服务,提高他们对养老服务的需求反馈,促进养老服务的优化和改进。

八、加强养老服务的监管和评估建立健全养老服务的监管体系,加强养老服务的质量控制和评估工作。

对养老服务机构进行定期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养老服务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养老服务的安全和质量。

“十四五”养老服务体系发展规划

“十四五”养老服务体系发展规划

“十四五”养老服务体系发展规划
一、概述
十四五期间是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发展的重要时期。

未来,我国将统筹规划,以财政资金、社会资金和非财政性投入相结合,加快建立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性养老服务体系。

十四五期间,养老服务体系的发展规划可以总结为: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健全养老金制度,建立养老服务体系和强化大城市养老服务能力。

二、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十四五期间,国家抓紧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统筹安排技术和财政支持,推出各项政策措施,为养老服务体系发展提供保障。

要提高养老保险待遇水平,拓展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范围,加快建立覆盖社保全部参保人的养老保险框架;要健全养老服务机构体系和设施网络,加强养老服务救助体系建设;要完善养老服务业法规和管理制度,加强养老服务业企业监管;要强化对贫困老人、失能老人和独居老人的服务能力建设;要加强养老服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他们的职业化水平。

三、健全养老金制度
十四五期间,国家要加快推进养老金制度,逐步实现全部参保人最低保证的养老金缴费水平。

国家养老政策

国家养老政策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国办发〔2011〕6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已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办公厅二○一一年十二月十六日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建立起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实现党的十七大确立的“老有所养”的战略目标和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优先发展社会养老服务”的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一)现状和问题。

自1999年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以来,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并日益呈现高龄化、空巢化趋势,需要照料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数量剧增。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78亿,占总人口的13.26%,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任务十分繁重。

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各地出台政策措施,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使我国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

养老机构数量不断增加,服务规模不断扩大,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截至2010年底,全国各类收养性养老机构已达4万个,养老床位达314.9万张。

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进一步改善,社区日间照料服务逐步拓展,已建成含日间照料功能的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1.2万个,留宿照料床位1.2万张,日间照料床位4.7万张。

以保障三无、五保、高龄、独居、空巢、失能和低收入老人为重点,借助专业化养老服务组织,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等服务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初步形成。

养老服务的运作模式、服务内容、操作规范等也不断探索创新,积累了有益的经验。

但是,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着与新形势、新任务、新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缺乏统筹规划,体系建设缺乏整体性和连续性;社区养老服务和养老机构床位严重不足,供需矛盾突出;设施简陋、功能单一,难以提供照料护理、医疗康复、精神慰藉等多方面服务;布局不合理,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政府投入不足,民间投资规模有限;服务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行业发展缺乏后劲;国家出台的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服务规范、行业自律和市场监管有待加强等。

十四五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发展规划

十四五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发展规划

十四五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发展规划十四五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发展规划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关于养老服务工作的重要论述,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和社会力量的主体作用,依托省绿色生态和中医药资源优势,统筹推进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调发展,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不断满足老年人多层次、高质量养老服务需求,努力打造具有省特色的全国康养高地。

(二)发展目标到2025年,新增有效供给床位5万张以上、居家养老服务设施10000个、社区嵌入式养老院1200个,特困失能人员集中供养率达到100%,护理型床位占比超过30%,养老服务市场全面放开,社会力量运营的养老床位占比超过50%。

二、主要任务(一)开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扩面增效行动1.落实配建要求。

落实新建住宅小区配套建设养老设施任务,完善“四同步”工作规则。

配套养老设施有明确产权人的,交付产权人;属于业主共有的,交付业主委员会,未成立业主委员会的,由属地人民政府指定的机构托管。

已交付使用的养老设施,由民政部门履行监管职责,确保养老服务用途。

凡存在缓建、缩建、停建、不建或建而不交等问题的,整改到位前不予办理竣工验收。

2.提高运营水平。

深化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

推动居家、社区与机构养老融合发展,大力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院,支持养老院连锁运营居家和社区养老设施或设立小微服务网点,所设床位同等享受相应补贴政策。

鼓励居家和社区养老设施与社区医疗、康复、文体等设施资源共享,为短期无人照顾或术后康复老年人提供托养服务。

鼓励将居家和社区养老设施委托专业组织运营。

3.支持居家养老。

2022年底前,对纳入特困供养、建档立卡范围的高龄、失能、残疾老年人家庭实施适老化家居环境改造。

推动多层老旧住宅加装电梯,支持建设老年宜居社区。

鼓励将空置公租房免费提供给社会力量,为社区老年人开展日间照料、康复护理、助餐助行、老年教育等服务。

国家“十四五”养老服务体系的规划与展望

国家“十四五”养老服务体系的规划与展望

国家“十四五”养老服务体系的规划与展望
一、“十四五”养老服务体系的规划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水平的提高,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问题日益突出。

为此,我国制定了《国家“十四五”养老服务体系规划(2024-2025年)》,旨在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维护老年人的健康、自立、尊严和
幸福感。

根据《国家“十四五”养老服务体系规划》,在2025年底之前,重
点完善服务体系:一是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实现覆盖全国范围内全体老年
人的居家养老服务;二是养老社区服务体系,加快建立更加健全的养老社
区服务体系;三是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善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四是养老
保险体系,实施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确保老年人的养老金收入;五是老
年人活动体系,加强老年人公共服务,促进老年人身心双重发展;六是家
政服务体系,拓宽老年人的居家护理选择;七是商业服务体系,满足老年
人购买医药、日用品等物资的需求;八是护理服务体系,提高老年人的护
理水平;九是志愿服务体系,实现老年人参与志愿服务的可行性;十是专
业服务项目,建立一套符合老年人需求的专业服务体系。

二、“十四五”养老服务体系的展望
实施《国家“十四五”养老服务体系规划》,可以全面提升老年人的
生活质量。

中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

中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

中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剧,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成为迫切的需求。

为了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建设一个完善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既是社会责任,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本文将探讨中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规划。

首先,完善养老服务设施是建设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关键。

应当加大对养老院、日间照料中心、护理院等设施的投资力度,提高设施的质量。

同时,要根据老年群体的不同需求,建设不同类型的养老服务设施。

如在城市中心地区建设高端养老机构,为有一定经济实力的老年人提供高水平的养老服务;而在农村地区,则应建设简易的社区养老设施,提供基本的生活照料和医疗保健服务。

第三,加强老年人社会活动和娱乐设施建设。

老年人需要有丰富的社会活动和娱乐方式,以充实他们的生活。

可以在社区建设多功能活动中心,提供各种兴趣爱好和知识学习的活动,如书法、音乐、舞蹈、才艺表演等。

此外,社区还可以组织老年人参加旅游、学习、志愿服务等活动,丰富老年人的社会生活。

第四,建立健全老年人权益保障机制。

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不能仅仅局限于养老设施建设,还要重视老年人的权益保障。

应加强相关立法工作,明确老年人的权益保障范围和标准;加强对老年人权益保障机构的建设,建立健全老年人维权渠道;加强对养老服务机构的监督和管理,确保老年人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总之,建设一个完善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既需要政府的支持和投入,也需要社会各方的积极参与。

只有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充分发挥养老服务机构的作用,建设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才能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十四五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发展规划

十四五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发展规划

十四五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发展规划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发展规划是指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背景下,根据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和养老需求的变化,制定和实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发展规划,以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在十四五规划期间,中国将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养老服务的覆盖范围和服务质量。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发展规划的目标是建立覆盖城乡、全面、多层次、可持续发展的养老服务体系。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推动养老服务设施建设。

加大对养老院、日间照料中心、居家养老服务等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投入,促进城乡养老服务设施的均衡发展。

同时,加强养老设施的管理和监督,提高服务质量和安全性。

二、培养养老服务人才。

加强对养老服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建立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机制,提高养老服务人才的专业素质和服务能力。

此外,还要加强对养老服务人才的激励政策,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

三、推动养老服务机构与医疗机构的融合发展。

促进养老服务机构与医疗机构的合作与协同发展,提高老年人的健康管理水平,满足老年人不同的养老需求。

在此基础上,加强养老服务机构与社区的融合,打造“以家庭为基础、社区为支撑、机构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

四、加强养老服务信息化建设。

推进养老服务信息化建设,建立覆盖全国的养老服务信息系统,实现养老服务信息的共享和传递,提高养老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五、促进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

引导和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加大对养老产业的扶持政策,推动养老服务市场的繁荣发展。

同时,要加强对养老服务市场的监管,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六、加强养老服务法律法规建设。

完善养老服务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对养老服务的管理和监督,提高养老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

同时,要建立健全养老服务机构的评估和认证体系,提高养老服务机构的诚信度和可信度。

七、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开展养老服务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和做法,推动养老服务体系的国际化和现代化。

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方案

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方案

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方案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养老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关注,建设完善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是保障老年人权益、推进老龄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为此,制定一份有效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方案”至关重要。

一、背景我国老年人口已经超过2.5亿,而且这一数字正在不断增长。

因此,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保障老年人的生活、健康和尊严,对于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大局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目标本方案的目标是:通过综合实施政府、社会和家庭三位一体的社会养老服务模式,构建完整、覆盖面广、功能完备、质量优良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实现老年人幸福晚年生活的愿望。

三、任务1.政府层面:加大财政投入和政策扶持,支持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制定有关老年人权益的保障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

2.社会层面:发挥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的作用,扩大社会养老服务供应,促进政府和社会组织的协同,推广适应老年人需求的智能化、便携式支付系统和智能化医疗、电商等新技术。

3.家庭层面:加强家庭养老服务创新,通过政策引导和协同调配家庭生活服务资源,发挥家庭成员间互助合作的作用。

四、具体措施1. 加快养老服务机构建设:政府应该在城市和农村地区增加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包括福利院、敬老院、老年公寓、长者活动中心、居家养老服务站等,综合配套服务设施和设备,提高人员素质。

2. 推进智能化养老服务:政府要积极推动智能化养老服务的发展。

可以开展基于互联网和大数据的智能化养老服务,发挥智能化技术在养老护理、健康检查、饮食调理等方面的作用,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安全性。

3. 支持社会养老服务组织发展:政府应该加大对社会养老服务组织和志愿者的支持力度,提高社会养老服务的覆盖面和质量,鼓励企业、社会团体、个人等多方参与。

4. 加强老年人权益保障:加强对老年人权益保护的力度,制定完善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和政策,加大对保障老年人基本医疗保险、养老金、住房、文化生活等的援助力度。

五、预算本方案预算总额为500亿元,其中:1.政府投入200亿元,用于社会养老服务机构的建设、智能养老设备的购置和社会养老服务组织的培训和发展。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深,老年人口比例逐渐增多,对养老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

目前,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还存在不足之处,服务供给不均衡,服务质量难以保障等问题。

为了满足老年人群体的多样化需求,提高养老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有必要制定和实施一套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方案。

二、目标和原则2.1 目标本方案的目标是构建覆盖城乡、全方位、多层次的养老服务体系,提供优质、便捷、可持续的养老服务,满足老年人群体的不同需求, 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2.2 原则本方案的实施将遵循以下原则:1.以人为本,关注老年人的需求和权益,提高养老服务的人性化程度;2.充分发挥市场在养老服务供给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强政府引导和监管,确保服务的质量和安全;3.推动社会力量的参与,鼓励社会组织和企业投入养老服务行业,扩大服务供给;4.充分利用科技手段,提升养老服务的智能化和便捷化水平;5.完善相关政策和法规,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保障。

三、主要任务和措施3.1 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体系1.完善老年人信息库,建立全面、准确的老年人信息数据库,为养老服务提供数据支持;2.发展多种形式的养老机构,包括养老院、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等,以满足老年人不同的养老需求;3.加强养老设施建设,改善养老服务设施的硬件环境,提高服务质量;4.促进养老机构与医疗、康复等机构的联动合作,提供综合性的养老服务;5.加强对养老机构的管理和监督,确保服务质量和安全。

3.2 提高养老服务质量1.建立评估体系,定期对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进行评估,推动养老服务质量的提升;2.加强养老服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其专业水平和服务态度;3.鼓励引进新技术、新产品,提升养老服务的科技含量;4.加强信息化建设,推动养老服务的智能化和信息化;5.加强老年人权益保护,建立投诉举报渠道,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3.3 加强政府引导和监管1.完善相关政策和法规,促进养老服务市场的健康发展;2.加强对养老服务机构的准入和退出制度,提高市场竞争力;3.建立健全养老服务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加强对服务质量和安全的监管;4.加强对养老服务机构的资金扶持和激励政策,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行业。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一、目标和原则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目标是为了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使老年人享受到幸福、健康、有尊严的晚年生活。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原则包括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注重产业发展和创新,提高服务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二、基础设施建设1.养老院建设:充分利用政策和资金支持,加大对养老院的建设力度,提高养老院的规模和设施设备水平。

同时,注重建设具有特色和精品的养老院,为老年人提供舒适、安全的居住环境。

2.社区养老设施建设:加强社区养老设施的建设,建立起以社区养老为基础的养老服务体系。

包括建设养老活动中心、健身房、医疗保健中心等,为老年人提供就近便利的养老服务。

三、养老服务供给体系建设1.增加养老服务供给:增加养老服务供给的途径包括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养老服务产业、培养养老服务人才、鼓励社会组织、企业等提供养老服务。

2.完善养老服务机构:建立养老服务机构的准入和退出机制,提高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通过鼓励社会办医养结合的机构建设,实现医养服务的一体化。

四、养老服务网络建设1.建立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全国统一的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实现养老服务信息的共享和交流。

通过平台,老年人可以方便地查询养老服务机构、养老院等信息,并进行在线预约和评价。

2.发展居家养老服务:发展居家养老服务网络,为老年人提供日常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社交活动等服务。

将社会力量与政府机构结合,建立养老服务志愿者团队,为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

五、养老服务质量提升1.加强养老服务人员培训:加大对养老服务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其职业技能和服务水平。

同时,加强对养老服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质量管理培养,提高其服务意识和服务态度。

2.建立养老服务评价和监督机制:建立养老服务评价和监督机制,对养老服务机构进行评估和监督。

通过建立老年人满意度调查和投诉处理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养老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养老服务体系构建方案

养老服务体系构建方案

养老服务体系构建方案第1章引言 (3)1.1 研究背景 (3)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3)1.3 研究方法与框架 (4)第2章养老服务现状分析 (4)2.1 国内外养老服务体系概述 (4)2.2 我国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 (5)2.3 影响因素分析 (5)第3章养老服务需求与供给 (6)3.1 养老服务需求分析 (6)3.1.1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养老需求 (6)3.1.2 老年人需求多样化与差异化 (6)3.1.3 养老服务需求发展趋势 (6)3.2 养老服务供给现状 (6)3.2.1 养老服务设施与资源分布 (6)3.2.2 养老服务供给主体与模式 (6)3.2.3 养老服务供给存在的问题 (6)3.3 需求与供给的匹配分析 (6)3.3.1 需求与供给的匹配程度 (7)3.3.2 影响需求与供给匹配的因素 (7)3.3.3 改进措施与建议 (7)第4章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目标与原则 (7)4.1 建设目标 (7)4.2 建设原则 (7)4.3 建设策略 (8)第5章养老服务政策与法规 (8)5.1 政策体系构建 (8)5.1.1 政策制定原则 (8)5.1.2 政策内容设计 (8)5.1.3 政策实施与评估 (9)5.2 法规体系建设 (9)5.2.1 法律法规制定 (9)5.2.2 法规内容设计 (9)5.2.3 法规实施与监督 (9)5.3 政策与法规的落实与监督 (9)5.3.1 政策与法规宣传培训 (9)5.3.2 政策与法规实施监督 (9)5.3.3 社会监督与公众参与 (9)5.3.4 政策与法规评估与调整 (9)第6章养老服务设施规划与建设 (10)6.1 设施分类与功能 (10)6.1.2 医疗保健设施 (10)6.1.3 文化娱乐设施 (10)6.1.4 社会参与设施 (10)6.2 设施布局规划 (10)6.2.1 空间布局 (10)6.2.2 交通布局 (10)6.2.3 绿化布局 (10)6.3 设施建设标准与要求 (11)6.3.1 建筑标准 (11)6.3.2 设施设备标准 (11)6.3.3 服务标准 (11)6.3.4 安全标准 (11)6.3.5 管理要求 (11)第7章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11)7.1 人才需求分析 (11)7.1.1 养老服务人才类型 (11)7.1.2 人才需求现状 (11)7.1.3 人才需求预测 (11)7.2 人才培养与引进 (12)7.2.1 优化人才培养体系 (12)7.2.2 加强人才引进 (12)7.3 人才激励机制 (12)7.3.1 薪酬待遇 (12)7.3.2 职业发展 (12)7.3.3 荣誉激励 (12)7.3.4 培训与成长 (12)第8章养老服务运营与管理 (12)8.1 运营模式摸索 (12)8.1.1 公私合营模式 (12)8.1.2 社区养老模式 (13)8.1.3 居家养老模式 (13)8.2 服务质量管理 (13)8.2.1 服务标准化 (13)8.2.2 服务个性化 (13)8.2.3 服务评价与反馈 (13)8.3 财务管理与风险控制 (13)8.3.1 财务管理 (13)8.3.2 预算管理 (13)8.3.3 风险控制 (13)8.3.4 内部审计 (13)第9章养老服务信息化建设 (14)9.1 信息化需求分析 (14)9.1.1 养老服务业务流程梳理 (14)9.2 信息化系统设计与开发 (14)9.2.1 老年人信息管理系统 (14)9.2.2 养老服务资源管理系统 (14)9.2.3 智能调度与配送系统 (14)9.2.4 服务评价与反馈系统 (15)9.3 信息化应用与推广 (15)9.3.1 信息化应用 (15)9.3.2 信息化推广 (15)第10章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评估与优化 (15)10.1 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15)10.1.1 养老服务内容评估指标 (15)10.1.2 养老服务质量评估指标 (15)10.1.3 养老服务效率评估指标 (15)10.1.4 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 (16)10.2 评估方法与流程 (16)10.2.1 评估方法 (16)10.2.2 评估流程 (16)10.3 评估结果应用与优化策略 (16)10.3.1 评估结果应用 (16)10.3.2 优化策略 (16)第1章引言1.1 研究背景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国办发〔2011〕6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已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办公厅二○一一年十二月十六日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建立起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实现党的十七大确立的“老有所养”的战略目标和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优先发展社会养老服务”的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一)现状和问题。

自1999年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以来,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并日益呈现高龄化、空巢化趋势,需要照料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数量剧增。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78亿,占总人口的13.26%,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任务十分繁重。

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各地出台政策措施,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使我国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

养老机构数量不断增加,服务规模不断扩大,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截至2010年底,全国各类收养性养老机构已达4万个,养老床位达314.9万张。

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进一步改善,社区日间照料服务逐步拓展,已建成含日间照料功能的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1.2万个,留宿照料床位1.2万张,日间照料床位4.7万张。

以保障三无、五保、高龄、独居、空巢、失能和低收入老人为重点,借助专业化养老服务组织,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等服务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初步形成。

养老服务的运作模式、服务内容、操作规范等也不断探索创新,积累了有益的经验。

但是,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着与新形势、新任务、新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缺乏统筹规划,体系建设缺乏整体性和连续性;社区养老服务和养老机构床位严重不足,供需矛盾突出;设施简陋、功能单一,难以提供照料护理、医疗康复、精神慰藉等多方面服务;布局不合理,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政府投入不足,民间投资规模有限;服务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行业发展缺乏后劲;国家出台的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服务规范、行业自律和市场监管有待加强等。

(二)必要性和可行性。

我国的人口老龄化是在“未富先老”、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历史欠账较多、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平衡、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的形势下发生的,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任务十分繁重。

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应对人口老龄化、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必然要求。

目前,我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且正在以每年3%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是同期人口增速的五倍多。

预计到2015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21亿,约占总人口的16%;2020年达到2.43亿,约占总人口的18%。

随着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的加剧,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数量还将持续增长,照料和护理问题日益突出,人民群众的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增长,加快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已刻不容缓。

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适应传统养老模式转变、满足人民群众养老服务需求的必由之路。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养老模式,但随着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实施,以及经济社会的转型,家庭规模日趋小型化,“4-2-1”家庭结构日益普遍,空巢家庭不断增多。

家庭规模的缩小和结构变化使其养老功能不断弱化,对专业化养老机构和社区服务的需求与日俱增。

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解决失能、半失能老年群体养老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当务之急。

目前,我国城乡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约3300万,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9%。

由于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和生活节奏加快,中青年一代正面临着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照护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力不从心,迫切需要通过发展社会养老服务来解决。

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扩大消费和促进就业的有效途径。

庞大的老年人群体对照料和护理的需求,有利于养老服务消费市场的形成。

据推算,2015年我国老年人护理服务和生活照料的潜在市场规模将超过4500亿元,养老服务就业岗位潜在需求将超过500万个。

在面对挑战的同时,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已越来越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关心、社会广泛关注、群众迫切期待解决的重大民生问题。

同时,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城乡居民收入的持续增多,公共财政更多地投向民生领域,以及人民群众自我保障能力的提高,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已具备了坚实的社会基础。

二、内涵和定位(一)内涵。

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是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以满足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为目标,面向所有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紧急救援和社会参与等设施、组织、人才和技术要素形成的网络,以及配套的服务标准、运行机制和监管制度。

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应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着眼于老年人的实际需求,优先保障孤老优抚对象及低收入的高龄、独居、失能等困难老年人的服务需求,兼顾全体老年人改善和提高养老服务条件的要求。

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是坚持政府主导,鼓励社会参与,不断完善管理制度,丰富服务内容,健全服务标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的持续发展过程。

本建设规划仅着眼于构建体系建设的基本框架。

(二)功能定位。

我国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主要由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等三个有机部分组成。

居家养老服务涵盖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精神慰藉等,以上门服务为主要形式。

对身体状况较好、生活基本能自理的老年人,提供家庭服务、老年食堂、法律服务等服务;对生活不能自理的高龄、独居、失能等老年人提供家务劳动、家庭保健、辅具配置、送饭上门、无障碍改造、紧急呼叫和安全援助等服务。

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探索对居家养老的失能老年人给予专项补贴,鼓励他们配置必要的康复辅具,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社区养老服务是居家养老服务的重要支撑,具有社区日间照料和居家养老支持两类功能,主要面向家庭日间暂时无人或者无力照护的社区老年人提供服务。

在城市,结合社区服务设施建设,增加养老设施网点,增强社区养老服务能力,打造居家养老服务平台。

倡议、引导多种形式的志愿活动及老年人互助服务,动员各类人群参与社区养老服务。

在农村,结合城镇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以乡镇敬老院为基础,建设日间照料和短期托养的养老床位,逐步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转变,向留守老年人及其他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短期托养、配餐等服务;以建制村和较大自然村为基点,依托村民自治和集体经济,积极探索农村互助养老新模式。

机构养老服务以设施建设为重点,通过设施建设,实现其基本养老服务功能。

养老服务设施建设重点包括老年养护机构和其他类型的养老机构。

老年养护机构主要为失能、半失能的老年人提供专门服务,重点实现以下功能:1.生活照料。

设施应符合无障碍建设要求,配置必要的附属功能用房,满足老年人的穿衣、吃饭、如厕、洗澡、室内外活动等日常生活需求。

2.康复护理。

具备开展康复、护理和应急处置工作的设施条件,并配备相应的康复器材,帮助老年人在一定程度上恢复生理功能或减缓部分生理功能的衰退。

3.紧急救援。

具备为老年人提供突发性疾病和其他紧急情况的应急处置救援服务能力,使老年人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援。

鼓励在老年养护机构中内设医疗机构。

符合条件的老年养护机构还应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培训和指导社区养老服务组织和人员,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实现示范、辐射、带动作用。

其他类型的养老机构根据自身特点,为不同类型的老年人提供集中照料等服务。

三、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满足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为目标,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坚持政府主导、政策扶持、多方参与、统筹规划,在“十二五”期间,初步建立起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让老年人安享晚年,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二)基本原则。

1.统筹规划、分级负责。

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各级政府对养老机构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和发展统筹考虑、整体规划。

中央制定全国总体规划,确定建设目标和主要任务,制定优惠政策,支持重点领域建设;地方制定本地规划,承担主要建设任务,落实优惠政策,推动形成基层网络,保障其可持续发展。

2.政府主导、多方参与。

加强政府在制度、规划、筹资、服务、监管等方面的职责,加快社会养老服务设施建设。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打破行业界限,开放社会养老服务市场,采取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购买服务、补助贴息等多种模式,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各类养老服务设施。

鼓励城乡自治组织参与社会养老服务。

充分发挥专业化社会组织的力量,不断提高社会养老服务水平和效率,促进有序竞争机制的形成,实现合作共赢。

3.因地制宜、突出重点。

根据区域内老年人口数量和养老服务发展水平,充分依托现有资源,合理安排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项目。

以居家养老服务为导向,以长期照料、护理康复和社区日间照料为重点,分类完善不同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的功能,优先解决好需求最迫切的老年群体的养老问题。

4.深化改革、持续发展。

按照管办分离、政事政企分开的原则,统筹推进公办养老服务机构改革。

区分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加强对社会养老服务机构的登记和监管。

盘活存量,改进管理。

完善养老服务的投入机制、服务规范、建设标准、评价体系,促进信息化建设,加快养老服务专业队伍建设,确保养老机构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四、目标和任务(一)建设目标。

到2015年,基本形成制度完善、组织健全、规模适度、运营良好、服务优良、监管到位、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到30张。

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基本健全。

(二)建设任务。

改善居家养老环境,健全居家养老服务支持体系。

以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专业化养老机构为重点,通过新建、改扩建和购置,提升社会养老服务设施水平。

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口老龄化发展程度,“十二五”期间,增加日间照料床位和机构养老床位340余万张,实现养老床位总数翻一番;改造30%现有床位,使之达到建设标准。

在居家养老层面,支持有需求的老年人实施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

扶持居家服务机构发展,进一步开发和完善服务内容和项目,为老年人居家养老提供便利服务。

在城乡社区养老层面,重点建设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托老所、老年人活动中心、互助式养老服务中心等社区养老设施,推进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增强养老服务功能,使日间照料服务基本覆盖城市社区和半数以上的农村社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