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宗教的发展
西方三大宗教
西方三大宗教,按照出现前后,分别为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几大宗教之间令人眼花缭乱的流血冲突,往往给人造成错觉,那就是他们的信仰互相之间不共戴天。
实际情况是,三大宗教的本质信仰是一致的。
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都起源于古老的犹太教。
是犹太教,最先发展了宇宙中间独一真神的信仰,记载于圣经的旧约。
在其信仰中,人类犯了悖逆上帝的原罪,上帝最后会派来救世主“以赛亚”拯救人类。
几千年来,犹太人在等待这位救世主,至今还没有来临。
旧约的意思,是指上帝与人之间的,以摩西戒律为主体的约定。
两千年前,犹太教出现了一个重要分支,其教主是耶稣,30岁开始传教,自称是上帝之子,是预言中的那位救世主。
耶稣在旧约的基础上,代表上帝与人们立新约,于是圣经有了后半部分的新约,基督教从而诞生。
犹太教其他分支不承认耶稣救世主的身分,他们要继续等待真正的救世主,而对基督徒来说,那是极大的亵渎。
但分歧归分歧,犹太教基督教双方都还是以旧约为基础,自然,信仰的是同一个上帝。
公元7世纪,穆罕默德诞生于今沙特阿拉伯的麦加。
他起初是一个商人,但被上帝遴选为最新的信使,根据上帝的启示,录下了古兰经,创立了新的伊斯兰教。
古兰经传递了上帝最新的意旨,但它的基本源泉,仍然离不开犹太教的旧约。
于是有了下面的概括:犹太教:继续等待救世主,信奉旧约。
基督教:耶稣是那位救世主,因此耶稣是神,信奉旧约与新约,以实践新约为主。
伊斯兰教:继续等待救世主,穆罕默德是上帝最后的信使,传递了记载于古兰经中的上帝最后的信息。
穆罕默德是先知,但他不是救世主,他是人,不是神。
对待基督教,伊斯兰信徒尊重耶稣,但他们同样认为耶稣是人,不是神。
古兰经认为耶稣是较早的一位先知,与穆罕默德的地位相同。
耶和华是犹太教和基督教的信徒们对上帝的称呼,安拉则是阿拉伯语对上帝的称呼,但称呼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归根到底,三大宗教信仰的是同一个上帝。
他们之间的分歧,只是对上帝后来的安排做出了不同的解释。
三大宗教
1
世界三大宗
【重要知识点解读】
2、三大宗教的发展和传播
⑴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在位时,佛教有了很大发展,并开始向外传播。
主要向两个方向传播:向北,经中亚传到中国,又从中国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
向南,传入斯里兰卡、泰国、缅甸和我国境内傣族地区。
⑵现在通行的公元纪年,
以传说中的“耶稣出生”之年算起,这一年就是公元元年。
4世纪,罗马皇帝确定基督教为国教,大大促进基督教的传播。
⑶中世纪时,伊斯兰教传到亚洲其他地方和北非等地,对这些地方产生重要影响。
【自主学习】:
2.三大宗教的传播:
◆ 三大宗教都诞生在 洲地区 ◆ 佛教的发展与传播:
在位时,佛教得到很大发展,并开始向外传播。
(1)两条传播路线:北线__________ 南线:_________(2)传入中国的时间_______________ 为传播佛教作出重大贡献的两位高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世界三大宗教
犹太教:
公园前12世纪,即公元前1200年左右建立。
是犹太人的信仰。
受希腊文化影响在公元前6世纪,即公元前600左右开始有来世的信仰。
基督教:
犹太教发展而来。
在耶稣钉死在十字架之前,基督教还是属于犹太教的,一个叫保罗的犹太教徒大胆的设想耶稣来到人世是为了全人类恕罪的,他的这一设想为基督教吸引了大量的非犹太的教徒,从此基督教演变为一个独立的宗教,基督教最具跨时代意义的里程碑事件即是公元313年基督教得到罗马君主敕令,公元399年后成为罗马的国教。
以后又传到了欧洲其他国家并随着欧洲的扩张而传到其他的地方。
佛教:
由身为贵族的乔答摩·悉达多于公元前4世纪左右创建。
公元前3世纪流行于锡兰和印度北部,公元前1世纪传入中亚和中国。
公元6世纪左右(唐朝),中国大部分居民都已信奉佛教。
但后期内部腐朽和政府敌视,约841-855年,在唐朝后期的时候受到迫害大批人被迫还俗。
从此佛教在中国即是同道教,儒教并列的三教之一。
尽管佛教盛极而衰,但仍然是中东及东南亚的主要宗教信仰。
乔答摩·悉达多被称为佛佗,意即"觉悟者" 。
佛教后形成了小乘佛教和大乘佛教两个派系。
小乘佛教注重自身苦修之涅盘的境界,多为僧侣信仰。
大乘佛教注重施舍行为,虔诚信仰和灵魂得救,多为普罗大众所接受。
宗教带给人的不只是信仰和道德标准,还有其背后的文学体系,建筑样式。
比如佛教在传播的过程中除了宗教本身,随之传播的还有中国和印度的文化和建筑风格。
而基督教随欧洲的扩张也在传播着罗马文化和建筑式样。
From 丁香空结。
世界三大宗教
基督教
佛教
佛教 基督教 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
尼泊尔佛塔
拉萨大昭寺
五祖寺
巴黎圣母院
麦加清真寺
沙特麦加清真寺
第6课
世界三大宗教
1、宗教本质(认识):宗教是对社会现实虚幻的反映,也是一种信仰与文化。 2、佛教: (1)公元前6世纪在印度兴起,创始人是乔达摩· 悉达多(释迦牟尼)。 (2)教义:①宣扬因果报应,提倡禁欲修行。②主张“众生平等”,破除种族 等级界限。佛教的经典是《三藏》 。 (3)公元前2世纪开始,佛教向外传播, (4)建筑:拉萨布达拉宫。 3、基督教:(1)公元1世纪前后,在罗马帝国境内的巴勒斯坦、小亚细亚地区 兴起。传说耶稣是基督教的创立者,是人类的“救世主”。(2)主要教义:崇 拜上帝,忍受苦难和相信天堂地狱。(3)基督教的经典是《圣经》,组织是教 会。(4)建筑:巴黎圣母院。 4、伊斯兰教:(1)公元7世纪前后,在阿拉伯半岛兴起。创立者是穆罕默德。 622年,他在麦地那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国家,后把麦加确定为伊斯兰教的圣地, 并把麦加城中的克尔伯神庙改为伊斯兰教清真寺。(2)主要教义:崇拜天神安 拉,安拉是真主,是宇宙万物的创造者和主宰;相当天堂和地狱。(3)伊斯兰 教的信徒称穆斯林,他们奉《古兰经》为经典。(4)影响:伊斯兰教的创立促 进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现今对维系阿拉伯民族的团结和促进阿拉拍国家的发展 起着重要作用。(5)建筑:麦加清真寺。
世界三大宗教
新疆艾提尕(ga)清真寺
西安化觉巷清真寺
麦加禁寺清真寺(世界上最著名的清真寺)
最后的晚餐
星期日,做礼拜,也叫礼拜日
谢谢您的聆听。
天主教 3、派别 东正教 新教
信奉经典:《圣经》 信仰:十字架,赎罪的象征 现在医院、红十字用来作为标记 ,作为舍己救人的象征。
耶稣死去又复活的图片 耶稣的诞生
耶路撒冷,耶稣死去复活之地,今以色列和 巴勒斯坦共同称其为自己的首都。
4、基督教的主要节日:
(1)圣诞节:12月25日。原为罗马神话中太阳神阿 波罗的生日;罗马帝国以基督教为国教后将此日改为 纪念耶稣诞辰。 (2)复活节:每年3月21日到4月25日之间的第一个 礼拜日,纪念耶稣复活。 (3)感恩节:北美洲基督教传统节日。11月的第四 个礼拜四(美国),或10月的第二个礼拜一(加拿 大)。
5、基督教建筑:
教堂:意为“主的住所”。后来成为基督教徒进行宗教 活动的场所,也称“礼拜堂”。 教堂的黎圣母院(哥特式建筑)
伊 斯 兰 教
1、创始人:穆罕默德(约570~632)
2、信奉经典: 《古兰经》
3、伊斯兰教的发展 : 伊斯兰教分为逊尼和什叶两大派系。 逊尼派为主流派别,又被称为正统派, 分布在大多数伊斯兰国家,我国大多是逊 尼派; 什叶派是人数较少的一派,其大国 为伊朗和伊拉克,还存在于其它一些国家 和地区。
佛教的传播
北传佛教
蓝毗尼
南传佛教
藏传佛教
北传佛教 3、类别: 南传佛教 藏传佛教
起始于松赞干布 迎娶尼泊尔尺尊 公主和唐朝文成 公主时期。
(1)佛诞日:又名浴佛节和佛诞节。 四月初八日 (2)成道日:又名佛成道节和腊八节。 十二月初八日 (3)涅槃日:二月十五日
世界三大宗教的起源、形成及其发展
世界三大宗教的起源、形成及其发展彭超【摘要】宗教在世界各国各民族的历史和现实中,是一种普遍存有的文化现象,是人类文明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观点和行为。
本文从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的起源、形成及其发展等多个方面,对世界三大宗教的特征实行阐述。
【关键词】宗教;人类文明;起源;宗教发展世界三大宗教是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它们能突破民族、国家和地区的限制实行传教布道,并能为世界各民族、国家和各地区的人们所接受,因而成为世界性的宗教。
世界宗教影响的范围很大,对人们的思想、文化和政治等各个方面都有很大影响。
近几年来,基督教大约对十亿多人口有着较深的影响,伊斯兰教徒约有六亿多,受佛教影响的约有三亿人口。
世界上约有二十亿人口的生活受这三大世界宗教的影响。
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之所以能成为世界宗教,这决不是偶然,是由其不同于其他宗教的基本特征所决定的。
[1]在世界化的过程中,世界宗教发展的趋势往往会形成局部地区的难点、焦点和世界性的热点、重点,对整个世界的格局和发展走向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2]1 基督教1.1 基督教的起源基督教发源于公元1世纪左右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和小亚细亚一带。
在这个地区居住的犹太人,受到罗马统治者残酷的压迫,所以,一部分犹太人便把希望寄托于犹太经典中关于“救世主”拯救人类苦难的传说,这样,一种有别于犹太教的新教派便逐步形成了。
这种新教派的传道者在巴勒斯坦各地传教,宣扬“救世主”就是上帝的儿子耶稣,他奉了上帝的旨意降临人世来拯救苦难的人类。
“救世主”在希腊语中称为“基督”,所以,这种新教派后来就被称为基督教。
根据基督教的传说,耶稣是12月25日降生于耶路撒冷的, 后来这个天就成了基督教的重要节日——圣诞节。
耶稣为完成自己的使命,率领着12个门徒四处奔波,传经布道,他宣扬“天国”的美好,抨击富人的贪婪和罗马统治者的残暴,说他们要进入天国“比骆驼想要穿过针孔还难”。
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
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1.基督教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
基督教主要分三大派系:天主教(或称罗马公教)、新教(或称基督新教、耶稣教)和东正教。
⑴基督教的形成和发展基督教源于巴勒斯坦的犹太教。
在公元3年,罗马人征服巴勒斯坦,对犹太人进行残酷镇压。
为此,犹太人多次起义,起义失败使一些人寄希望于宗教,期待"救世主"出现,来拯救受苦的教民。
犹太下层民众中出现一种流传"救世主"将要来临的秘密教派,基督教实际上即是由此教派演变而来。
最早的该派教徒多为奴隶、被释放的奴隶和贫苦人民。
他们在城市中建立起小组进行活动,以十字架为标志,实行财产共有。
但由于其宗教向各民族开放,包括罗马人在内的各民族人士参加,原来敌视罗马统治的精神逐步转为对现实罗马统治予以容忍,宣传爱仇如己,寄希望于来世,鼓励对国家忠诚,对主人恭顺。
因此,在公元313年君士坦丁颁布"米兰赦令",宣布给基督教以合法地位。
⑵罗马帝国后基督教的发展与分裂基督教随着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也出现了罗马与君士坦丁两个中心。
基督教东、西教会的分离,加上后来对教义的解释和仪式的差异,彼此相互指责为异端,到1054年相互逐出教门,断绝一切往来,正式分裂,成为两个教派。
东部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称东正教会,又称"正教"。
西部自称为罗马公教(即天主教)。
在西部,教会政治权力扩大,利用特权霸占了不少领地,对农民进行剥削。
教会还出售各种神职、"圣物"、"圣骸"、"赎罪卷"来榨取人民血汗。
教会的腐化与利用所谓"异端"镇压教徒与人民的反抗,使教会完全成为走上与人民对立的统治集团。
教会成为人们反对封建的焦点。
德国的教士马丁·路德提出宗教改革,闵采尔领导农民起义,使西部统一的教会从此不再存在,宗教改革在北部广大地区广泛进行下去。
会考整理:三大世界性宗教
三大世界性宗教
一、佛教
佛教创始人为悉达多,出身刹帝利种姓。
早期佛教倡导宗教领域内的“众生平等”,因此获得广泛的社会支持,传播迅速。
背景:公元前6世纪,北印度列国纷争,政局动荡,社会关系急剧变化。
随着刹帝利和吠舍大商人的社会经济地位明显上升,对婆罗门的宗教和种姓特权日益不满,各种新教派、新学说广为流传,佛教是其中影响最大者之一。
经典:总称大藏经(经、律、论,又称三藏经或三藏)
传播:公元前3世纪,印度佛教臻于鼎盛,开始向域外,主要是东亚和东南亚传播,逐渐发展为世界性宗教。
(汉代传入中国)
二、基督教
公元1世纪上半叶,兴起于罗马帝国统治之下的巴勒斯坦地区(西亚)的犹太人中间,相传为耶稣所创立。
它是犹太下层民众反抗罗马帝国暴政和追求平等自由的社会运动的产物。
基督教信仰上帝,尊奉耶稣为“救世主”。
基督教的经典被称为圣经,包括《旧约全书》和《新约全书》两部分。
早期主张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倡导信徒之间博爱互助,患难相恤,鼓吹正义必胜,对罗马帝国国境内的广大下层民众产生了巨大的感召力。
(后期:逆来顺受)
公元392年,基督教被正式宣布为罗马帝国的国教。
从此以更快的速度在西亚,北非,欧洲以及其他更广阔的地域范围内传播开来,对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三、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兴起于西亚的阿拉伯半岛。
穆罕默德是伊斯兰教创始人。
公元7世纪前后创立,作为阿拉伯人统一的宗教信仰。
背景:6世纪前后,半岛居民阿拉伯人正处于国家形成前夜,各阶层都迫切要求改变现状(内部矛盾,外部入侵),由此奠定了创立统一国家的基础。
第5课世界三大宗教
宗教名称 佛教 基督教 伊斯兰教 主要节日 浴佛节、涅磐节 圣诞节、感恩 古尔邦节、 节 开斋节 发展 622 年 , 穆 公元前3世纪中 公元4世纪末, 叶,印度摩揭陀 罗马皇帝定基 罕默德在麦 国的阿育王定佛 督教为国教。 地那建立了 政教合一的 教为国教。 国家。 欧洲、美洲 西亚、北非 传播范围 东亚、南亚 少林寺、少林武 公元纪年法、 麦加大清真 影响 术、白马寺、龙 巴黎圣母院 寺、麦地那、 门石窟、云冈石 耶路撒冷 窟、莫高窟
第5课:世界三大宗教(一)
宗教名称 佛教 创立时间 公元前6世纪 创立地点 古代印度
基督教 伊斯兰教 公元1世纪 公元7世纪 巴勒斯坦、 阿拉伯半岛 小亚西亚地区 (麦加) 穆罕默德 创立人物 乔达摩·悉达多 耶稣 (释迦牟尼) 《古兰经》 《圣经》 经典著作 《大藏经》 又叫《三藏经》 主要教义 众生平等;因果 上 帝 ; 人 人 真主安拉; 平等;原罪; 信仰真主; 缘由;消除欲望, 真主的使者; 刻苦修行;极乐 救世主; 忍 受 苦 难 , 信仰安拉, 世界。 升入天堂。 都是兄弟。
世界三大宗教的起源形成与发展
世界三大宗教的起源形成与发展首先,基督教的起源可追溯到公元1世纪的古代希伯来地区。
基督教的创始人是耶稣基督,他是犹太教的一位教师和先知。
耶稣基督的传教活动以及他的观念和教义吸引了许多追随者,形成了一个新的宗教团体。
基督教的形成和发展与罗马帝国的政治和社会环境有很大关系。
随着罗马帝国对基督教的容忍和认可,基督教的影响力逐渐扩大,成为欧洲主要的宗教之一其次,伊斯兰教起源于7世纪的阿拉伯半岛。
伊斯兰教的创始人是穆罕默德,他是阿拉伯半岛的商人和政治领袖。
穆罕默德在麦加城开始传播伊斯兰教,并逐渐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追随者。
伊斯兰教的形成和发展与当时阿拉伯半岛的社会和政治环境密切相关。
伊斯兰教对于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和穆斯林世界的扩张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最后,佛教起源于公元6世纪的印度。
佛教的创始人是释迦牟尼,他是一位印度王子。
释迦牟尼在面对人生的苦难和痛苦后,放弃了王子的地位,成为了一位修行者。
他通过冥想和觉悟,得到了名为“佛”的敬称。
佛教的形成和发展与当时印度的宗教和哲学环境有密切关系。
佛教主张人们通过修行、慈悲和觉悟来克服痛苦,成为自己的救世主。
世界三大宗教的形成和发展都与创始人的教义和教义以及当时社会和文化环境密切相关。
基督教的起源与罗马帝国的政治和社会环境有关,而伊斯兰教和佛教的形成与当时阿拉伯半岛和印度的宗教和文化背景有关。
这三大宗教的发展也受到历史事件和社会变迁的影响,例如基督教在罗马帝国的认可下获得了发展机会,伊斯兰教则通过经济和军事成功扩张到世界各地,佛教则通过修行者和僧侣的广泛传教而传播到亚洲各地。
总的来说,世界三大宗教的起源、形成和发展与创始人、历史事件和社会背景密切相关。
它们的教义和传统不仅在各自的信徒中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世界文化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世界三大宗教
世界三大宗教1、公元一世纪中叶,基督教产生于地中海沿岸的巴勒斯坦,135年从犹太教中分裂出来成为独立的宗教。
基督教最初发源于巴勒斯坦地区,后传及地中海东部沿海各地,公元四世纪后逐渐成为罗马帝国国教,中世纪时期是欧洲封建制度的重要基石。
十一世纪时,基督教会分裂为罗马公教和东正教。
在十六世纪的宗教改革运动中,新教又从罗马公教中分裂出来。
此后,基督教渐次传遍世界各大洲,教徒目前分布于一百二三十个国家和地区。
我们在这里介绍的基督教,包括罗马公教、正教和新教。
在我国,习惯将新教称为基督教"(俗称"耶稣教")。
而将罗马公教和正教分别称为"天主教"和"东正教"。
2、伊斯兰为阿拉伯语的音译,本意为“顺服”,即顺服惟一的安拉。
其教徒称穆斯林,也是阿拉伯语音译,本意是“顺服者”即顺服安拉意志的人。
伊斯兰教创立于公元7世纪初,创立人为穆罕默德。
他生于阿拉伯半岛的麦加,40岁开始传教。
伊斯兰教的教义由三部分组成:(一)六大信仰:1.信安拉(即真主)为唯一的主宰;2.信天使;3.信使者;4.信经典;5.信前定;6.信后世(二)五功:念功;礼功;斋功;课功;朝功(三)善行:指穆斯林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
3、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至5世纪的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其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前565-前485),佛教界一般尊称为释迦牟尼或佛陀。
佛教的思想用一个最简洁最大众化的词语来形容就是“自觉”,即“自我觉悟”的意思。
通过觉悟而达到“解脱”的道路。
并且在自我迈向解脱的同时度化一切众生共同解脱,同登彼岸。
佛教产生后逐步从印度次大陆扩展,南传东南亚,北传中国及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地,并迅速发展成为世界性宗教。
佛教传入中国,有文字记载的最早是在公元前2年汉哀帝时。
先是通过丝绸之路传到现在的新疆地区,然后又传到内地。
1998年,中国佛教协会举行了一系列活动,隆重纪念佛教传入中国2000年。
第7课 世界三大宗教
第7课世界三大宗教1、公元前6世纪,印度种姓制度引起社会矛盾尖锐,释迦牟尼创立。
教义:宣扬“众生平等”,提倡消除欲望以解脱苦难,教人忍耐顺从以求进入“极乐世界”。
2、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定佛教为国教,佛教逐渐发展成世界性宗教。
3、公元1世纪,产生于巴勒斯坦、小亚细亚地区,相传其创始人是耶稣。
教义:上帝是宇宙的最高主宰,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人类有“原罪”,人们只要信奉耶稣,忍受苦难,死后灵魂就可升入天堂。
4、基督教的经典是。
5、公元4世纪末,罗马定基督教为国教,基督教逐渐盛行欧洲各地。
6、公元7世纪初,创立伊斯兰教。
经典是。
教义:号召人们信仰“真主”安拉,自称是安拉的使者,主张凡是信仰安拉的人,不分部落氏族,都是兄弟。
7、622年,穆罕默德在建立政教合一的的神权国家。
8、8世纪中期,成为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大帝国,伊斯兰教随之传播到世界各地。
第8课文明的冲撞与融合1、公元前492年,是古代东西方之间的第一次大冲突,最终雅典成了地中海的霸主。
2、公元前334年,马其顿王国国王东征,一直打到印度河流域,建立其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首都是巴比伦。
亚历山大东征,传播了希腊文明,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历史进入到希腊化时代。
4、发明了包括0在内的10个数字符号(阿拉伯数字)和一般通用的计数法,也促进了文化的交流。
5、意大利旅行家元朝时来到中国,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他著有,该书第一次向西方人介绍了中国,扩大了欧洲人的视野,是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之一。
第四单元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巨变第9课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1兴起时间:兴起原因:思想核心:性质:地域:始于,15世纪后期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16世纪达到高潮。
文艺复兴的历史意义:代表人物:(1)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代表作是。
(2)文艺复兴的巨人是意大利著名画家,代表画作有和。
2原因:①资本主义萌芽,西欧渴望从东方获取财富;②与东方的贸易操纵在阿拉伯人和土耳其人手中,必须开通一条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世界三大宗教的比较
世界三大宗教的比较宗教名称产生时间产生地点创始人教义经典传播佛教公元前6 世纪古印度释迦牟尼宣扬“众生平等”,提倡消除欲望以解脱苦难,教人忍耐顺从以进入“极乐世界”。
《金刚经》公元前3 世纪,印度摩揭陀国的阿育王定佛教为国教。
此后,佛教逐渐发展为世界性的宗教。
西汉末年,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基督教公元1 世纪巴勒斯坦、小亚细亚地区耶稣宣扬上帝是宇宙的最高主宰,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人类与生俱来即有“原罪”,耶稣是上帝派来的救世主,人们只要信奉耶稣,忍受苦难,死后灵魂就可以升入“天堂”。
《圣经》4 世纪末,罗马皇帝定基督教为国教,基督教逐渐盛行于欧洲各地。
伊斯兰教公元7 世纪阿拉伯半岛穆罕默德宇宙间惟一的神是“真主”安拉,凡是信仰安拉的人,不分部落氏族,都是兄弟。
《古兰经》公元8世纪中期,阿拉伯国家成为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伊斯兰教也随之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试从背景、领导者、性质、方式、内容、结果等方面比较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的相同点背景相同两国都面临深重的民族危机,且资本主义都有了一定的发展;性质相同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方式相同都是依靠统治者采取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方式;内容相同都主张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
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比较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时间1640--1688 年1775--1783 年1789--1794 年根本原因英国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法国封建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导火线苏格兰人民起义波士顿倾茶事件三级会议召开任务推翻封建专制, 发展资本主义摆脱殖民统治, 发展资本主义推翻封建制度, 发展资本主义领导阶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代表:克伦威尔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代表:华盛顿资产阶级;代表:罗伯斯庇尔主要过程①开始标志: 1640 年,新议会召开,要求限制王权, 革命爆发。
②1649年,处死查理一世, 英国进入共和国时代。
世界三大宗教的起源、形成及其发展
世界三大宗教的起源、形成及其发展黄鹏【摘要】宗教在世界各国各民族的历史和现实中,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文化现象,是人类文明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观念和行为。
本文从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的起源、形成及其发展等多个方面,对世界三大宗教的特征进行阐述。
【关键词】宗教;人类文明;起源;宗教发展世界三大宗教是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它们能突破民族、国家和地区的限制进行传教布道,并能为世界各民族、国家和各地区的人们所接受,因而成为世界性的宗教。
世界宗教影响的范围很大,对人们的思想、文化和政治等各个方面都有很大影响。
近几年来,基督教大约对十亿多人口有着较深的影响,伊斯兰教徒约有六亿多,受佛教影响的约有三亿人口。
世界上约有二十亿人口的生活受这三大世界宗教的影响。
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之所以能成为世界宗教,这决不是偶然,是由其不同于其他宗教的基本特征所决定的。
[1]在全球化的过程中,世界宗教发展的趋势往往会形成局部地区的难点、焦点和全球性的热点、重点,对整个世界的格局和发展走向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2]1 基督教1.1 基督教的起源基督教发源于公元1世纪左右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和小亚细亚一带。
在这一地区居住的犹太人,受到罗马统治者残酷的压迫,因此,一部分犹太人便把希望寄托于犹太经典中关于“救世主”拯救人类苦难的传说,这样,一种有别于犹太教的新教派便逐步形成了。
这种新教派的传道者在巴勒斯坦各地传教,宣扬“救世主”就是上帝的儿子耶稣,他奉了上帝的旨意降临人世来拯救苦难的人类。
“救世主”在希腊语中称为“基督”,所以,这种新教派后来就被称为基督教。
根据基督教的传说,耶稣是12月25日降生于耶路撒冷的, 后来这一天就成了基督教的重要节日——圣诞节。
耶稣为完成自己的使命,率领着12个门徒四处奔波,传经布道,他宣扬“天国”的美好,抨击富人的贪婪和罗马统治者的残暴,说他们要进入天国“比骆驼想要穿过针孔还难”。
简述世界性三大宗教的扩散及分布状况-新人教
简述世界性三大宗教的扩散及分布状况一、基督教不管是在地域的分布上,还是在信奉的人数上,基督教都是最具世界性的宗教。
它发源于巴勒斯坦,早期先传到希腊,然后传播到世界各地。
它源出于犹太教的改革者,后为大部人民所信奉。
它的成功基于三个原因:第一,创始者耶稣,在犹太教的教义上,不囿于陈说,加以伦理道德,以及易于身体力行的范例,揉合在爱上帝、爱人类的哲理之中。
第二,受希腊教育的保罗将基督教的教义加以深入浅出的注释,而且开始有组织的渗入于希腊和罗马的文化之中。
第三,在基督教300年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受到敌视和压迫,到了公元4世纪时,君士坦丁大帝才将基督教定为国教,从此基督教才走入坦途,风行于罗马帝国,然后分布于全世界。
基督教在它的传播过程中,分化流衍,终于在公元1054年分成东西两大流派,即东正教和西正教。
在早期基督教史上,地中海东部的国家拥有丰富的古代文化和较多的人口,而西部欧洲国家,只是罗马的属地,属半开放的区域。
罗马帝国瓦解后的“黑暗时期”,欧洲东部才是基督教的中心所在。
可是东正教不象西部的罗马天主教,是在教皇的名义下统一而有组织的,而权力始终是分散的。
东正教在公元3世纪时,开始传到巴尔干半岛,到了10世纪才传入俄国。
它传播的路线大致是沿着古代贸易的通道。
到俄国是经黑海过来的。
东正教有不少的支流,其中最大的分支是希腊正教和俄罗斯正教,以及欧洲东南部国家如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等国家的正教,颇富有国家主义的色彩。
另有一支极具国家意识的正教是埃及正教,现留存于非洲的埃塞俄比亚的高原上。
还有一支来自于7世纪的闪米特人的后裔,现存于黎巴嫩。
东正教的传播颇受伊斯兰教的阻扰。
土耳其的阿德曼(Ottoman)在1453年占据了君士坦丁堡,东正教的传播自然大受影响。
俄国沙皇时代,在莫斯科的教廷上东正教是极具权威的,可是到了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以后,东正教就一蹶不振了。
随着东欧居民的移民美国,东正教也随之传入美国,因有各国国家主义的色彩,而有各种不同的派别。
世界三大宗教的起源、形成与发展
世界三大宗教的起源、形成与发展摘要:当前,宗教在世界各国个民族的历史和现实中,是一个普遍存在的文化现象。
世界三大宗教分别是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它们能够突破名族、国家和地区的限制进行传教布道,并且成为世界性的宗教,这不是偶然的,而是由于它们存在着相互的共同点和不同于其他宗教的基本特征。
本文着重探讨世界三大宗教的起源、形成与发展以及它们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的特点。
关键词:三大宗教形成特点1.三大宗教的简介当今世界60多亿人口中,约有2/3以上的人是宗教信徒,其中世界三大宗教的信徒超过35亿。
世界宗教是古代文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作为世界性的三大宗教,都有着千年以上的历史。
据美国《教会研究国际公报》2000年的统计数据,全世界基督教(包括天主教、基督教和东正教)信徒人数约为20亿,占世界总人口的33%;伊斯兰教信徒约为11.9亿,占世界总人口的19.7%;佛教信徒约为3.6亿,占世界总人口的5.9%。
[1]此外,基督教为世界上信徒最多、分布最广的宗教,遍布世界242个国家和地区;伊斯兰教分布在204个国家和地区,而佛教分布在123个国家和地区,并且信徒的95%都是亚洲人。
我国在2010发布《宗教蓝皮书》上表明,中国国内现有基督徒为2305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8%。
[2]2.三大宗教的起源与传播2.1基督教的起源与传播基督教起源于公元前568年,当时新巴比伦的军队攻陷了于公元前1世纪建立的以色列犹太王国的国都耶路撒冷,沦为囚虏的犹太人为了逃避所受的苦难祈求他们的保护神耶和华(指“永存者”、“创造者”等)派遣救世主来解救他们。
公元前583年波斯灭了新巴比伦之后犹太人回到祖国,从此就建立了基督教的前身犹太教。
然而到了公元前36年,罗马征服了巴勒斯坦地区,这时有一部分小教派从犹太教中分流出来,他们认为耶稣才是救世主,这就与犹太教对于救世主的认定产生了教义上的分歧。
[3]基督教是犹太教中的一个教派——拿撒勒派。
世界三大宗教起源
世界三大宗教起源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与伊斯兰教。
此三种宗教之所以能成为前三大,是目前世界上仅有的三个各自被一部分国家列为国教的宗教。
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教距今三千多年由迦毗罗卫国系阿拉伯语音译,公元七世纪由麦加人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上首先兴起,原意为顺从、和平,又译作伊斯俩目,指顺从和信仰创造宇宙的独一无二的主宰安拉及其意志,以求得两世的和平与安宁。
信奉伊斯兰教的人统称为穆斯林(Muslim,意为顺从者与伊斯兰Islam是同一个词根)。
伊斯兰教起源创始人穆罕默德曾与基督教有过接触。
他中年时期在麦加城联络亲友,结成团体,创立了伊斯兰教。
穆罕默德出身于麦加古来什部落哈申家族的没落贵族家庭。
自幼父母双亡。
12岁时随叔父和商队到叙利亚、巴勒斯坦一带经商,接触了犹太教和基督教的教义;对当时的阿拉伯社会和国际环境也有所了解。
后为麦加富孀赫蒂彻去叙利亚经商,并于25岁时同她结婚。
赫蒂彻的堂兄是个基督教的学者和流行于半岛的哈尼夫一神论思想的传播者。
穆罕默德受其影响。
40岁时,经常到麦加附近的希拉山洞潜修冥想。
在阿拉伯历9月的一天,他申述自己受安拉的启示,宣布自己是安拉的使者和先知,从而开始了传播伊斯兰教的活动。
对世界三大宗教人性观的评价总的来说,世界三大宗教的人性观基本上是大同小异的。
宗教的人性论是二重性的,人性有善有恶。
在先天上人性是善的,因为人具有神性。
例如,基督教中讲到神耶和华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人类,并使人类有了灵性,所以人先天是善的,接近于完美。
在其它宗教中都有涉及到神创造人这一点。
当然,这也有例外,例如,佛教(特别是禅宗)认为人的本性是佛性。
六祖慧能提出本性是佛。
他认为自性若悟,众生是佛;自性若迷,佛是众生。
自然,佛性是无善无恶的,人只要除去妄念,欲望显现本性原有的佛性,即可成佛。
所以其观点本质与其他宗教无二。
人的神性是人相信神而灵魂能获救的内在根据。
人性是神灵赋予人的根本属性,是至善无恶的。
另一方面,宗教又认为在后天层面上,人性是恶的。
世界三大宗教简况
得到的拥护;激怒麦加;促进的基本统一节、 复活节
开斋节 、宰牲节
世界三大宗教简况
佛教
基督教
伊斯兰教
产生时间
诞生地点
创始人
经典
佛经
教义
宣扬:平等,报应
顺从
叫人忍受,死后可以升入;
只信奉唯一真主,主张把富人的部分财产分给
分布区域
亚洲地区
欧洲北美地区
亚非地区
产生原因
反对婆罗门的制度
犹太人民遭受帝国的残暴统治
阿拉伯半岛部落间为争夺和牧场相互仇杀,渴望统一
建筑特点
类似宫样式样,体现尊贵地位
高耸入云,体现上帝高高在上的威严
以圆顶寺庙为主体,体现召唤信徒;四周有拱门的回廊;墙壁上镶嵌图案;华美壮丽、别具一格
传播及影响
公元前3世纪,得到很大发展并向外传播。主要向两个方向传播:向北,在前后,传入中国,又从中国传到、和越南等国。向南,传入、、缅甸等国和我国境内的族地区。
在中世纪控制和统治欧洲、、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领域。
(七年级历史教案)初一重点历史知识点三大宗教迅速发展
初一重点历史知识点三大宗教迅速发展七年级历史教案
初一重点历史知识点:三大宗教迅速发展
公元前6世纪,乔达摩悉达多在印度创立佛教,发展很快。
佛教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国王、武士、官吏因此大力支持、赞同佛教的主张。
佛教宣扬众生平等,人若想进入“极乐世界”,就必须消灭欲望,忍耐服从,刻苦修行。
这些说法对渴望解除苦难的劳苦大众有很大的吸引力,因此深受欢迎。
佛教不反对奴隶制度,让人们忍耐服从,使劳动人民放弃斗争,这有利于奴隶主的利益。
很多国王利用它的“忍耐服从”的说教,对它大力扶植,佛教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佛教向东南传入东南亚,向西北传入中亚。
公元前后,佛教由中亚传到中国,又由中国传到朝鲜和日本。
(经典《佛经》)
1世纪时耶稣降临人间,教人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入“天堂”。
这一“救世主”使绝望的人们拥有了精神寄托,这种信仰耶稣为“救世主”的宗教称为基督教,后形成基督教会。
它最初遭到罗马皇帝的残酷镇压。
基督教让人忍受苦难的教义有利于富人及统治者。
4世纪时,罗马皇帝改变态度,把基督教定为国教,使之成为麻痹人民的工具。
基督教后来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经典《圣经》)
7世纪初,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的麦加传教,号召大家信仰唯一的神——真主“安拉”,创立了伊斯兰教。
后来他强迫麦加贵族承认他是政治和宗教领袖。
伊斯兰教关于一神教的宣传,有助于打破狭隘的氏族界限,促进民族统一。
8世纪中期,
阿拉伯帝国成为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伊斯兰教也随之广泛传播。
(经典《古兰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大宗教的发展一.佛教的起源与传入佛教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相传于公元前6世纪到前5世纪在古北印度的迎毗罗卫国,由乔达摩·悉达多创立,大盛于公元前4世纪到前3世纪。
后世佛教徒尊称乔达摩·悉达多为“释迎牟尼”即“释迦族的圣人”。
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并称佛教三大体系。
汉传佛教源于印度佛教,于东汉初年传入我国。
佛教传入中国内地所走路线有两条:一条是陆路,经由中亚细亚到我国新疆地区,再深入内地;另一条是海路,经由斯里兰卡、爪哇、马来半岛、越南到达广州,即通过南海路线进入中国内地。
佛教逐渐传播发展,成为我国的主要宗教之一。
二.汉传佛教建筑的演化1. 东汉时期佛教在东汉初年由印度传入中国,并迅速被中国文化吸收同化,其建筑形式自然也不例外。
最为明显的改变自是窜堵坡这一佛教建筑制式,刚一进入中国,便在中国文化传统的影响下,与中国楼阁式建筑结合,演变成中国化的“塔”这一种新的建筑类型。
“塔”这种音意形得兼的名称,最早见于晋代葛洪所撰《字苑》一书。
“塔”字,蕴涵了梵文Stupa和巴利文thup。
的音义,又从“土”旁,表明原为埋葬佛骨的土家之意。
最早见于中国史籍的佛教建筑,是东汉明帝时期的洛阳白马寺,其中即建有齐云塔,是中国“塔”之起始。
至于白马寺本身形制布局,己未有留存,但据北齐魏收所撰《魏书》记载,“自洛中构白马寺,盛饰佛图,画迹甚妙,为四方式。
凡宫塔制度,犹依天竺旧状而重构之……”,可见其时间寺院布局承接印度形制,以“塔”为中心。
2.两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建筑在两晋南北朝时期,随着佛教在中国的发展而得以大量涌现,而且这段时期,也是佛教建筑开始中国化,外来的建筑风格与本土的建筑风格开始交错融合的一个时期。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二十四史·南史》亦曰:“时帝大弘释典,将以易俗,故祖深尤言其事,条以为都下佛寺五百余所,穷极宏丽,僧尼十余万,资产丰沃,所在郡县,不可胜言。
”可见盛况。
现存中国四大石窟,即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亦均为该时期所始建。
就形制而言,佛寺一方面遵循古制的以塔为主的佛寺仍据重要地位,如北魏洛阳的永宁寺,另一方面,以殿堂为主的佛寺开始涌现,这也是当时权贵所谓“舍宅为寺”现象的一种结果。
就细节装饰而言,外来的火焰形拱门与中式的外檐柱廊、斗拱等同时出现在石窟寺中,反映了不同建筑风格的交融。
3.隋唐五代时期隋唐五代时期,中国佛教建筑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风格开始稳定下来,佛教建筑的中国化进程也日呈完备之势。
虽因唐武宗和周世宗两次“灭法”,完整寺院群没有留存,但据史料考证,当时佛教建筑大型佛寺多以对称性布局著称,而在中轴线上,殿堂已日渐成为寺院之中心,佛塔则偏居一侧,或退居其后。
佛塔的建筑风格也从中国式楼阁建筑中汲取更多元素,更加体现中国化的建筑风格,而建筑材质的发展,也使得楼阁式塔更多以砖石结构出现,虽然这种砖石结构有仿木结构的影子。
唐代所遗留之塔,其典型如西安小雁塔,为方形楼阁式塔。
4.宋辽金元时期直至宋、辽、金、元时期,中国佛教建筑基本已成定制。
以佛殿为核心而建立起的佛寺布局形式,采用了中国传统的多进庭院式布局,也就自然呈现出全然中国化的新秩序。
其典型便是宋代禅宗首创的“伽蓝七堂”制式。
所谓“伽蓝七堂”,意指具备七种主要殿堂的寺院。
其名称与配置因时代、宗派之异而异。
如禅宗一说为:山门、佛殿、法堂、僧堂、库房、东司、西浴。
元代开始推崇藏传佛教即喇嘛教,因此喇嘛寺从藏族地区开始向中原地区蔓延,但并未对汉传佛教建筑造成较大影响。
反而元代以后,中原喇嘛寺院渐渐受到汉地建筑文化传统所影响,较以前在藏族地区依山就势的建筑风格而言,其布局变得较为规整,也开始讲究中轴对称。
宋元时期的佛塔,承接之前的发展,进入砖石结构的高度发展期,还存在有砖身木檐的混合结构,密檐式与楼阁式塔各放异彩。
同时,塔的平面上,六角形和八角形速取代四方形。
带有强烈异域风格的喇嘛塔,也随元代推崇喇嘛教之际,进驻中原。
5.明清时期明清之时,佛寺的伽蓝制度已有定式,大致是以南北为中轴线,自南往北,依次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再后是藏经楼。
两侧对称布置回廊、配殿、配屋等。
这种格局的空间秩序,循序渐进、主次分明,彰显着中国古代崇尚对称、秩序、等级、和谐的理念。
但从佛寺的整体平面来看,完备也就意味着停滞,因此不再有太多改变。
明清时期的佛塔的艺术几近圆满,塔的形式众多而各有魅力,塔也不仅限于佛教建筑,道教、伊斯兰教均有所建造,而民间也因种种原因,建造了风水塔、料敌塔、航标塔等等不同用途的塔,这些塔反映出佛教建筑艺术对中国文化的强大影响力。
三.汉传佛教建筑的布局汉传佛教建筑的布局与其建筑的演化息息相关。
随着汉传佛教建筑的发展,以塔为中心的布局也随之朝着以殿为中心的布局发展,日臻成熟,直到形成“伽蓝七堂”的稳定模式。
1.以塔为中心到以殿为中心的转变佛寺布局的印度制式,原本是以塔为中心,其四周以方形广庭与回廊门殿环绕。
而初入中国的佛寺形式,也仍受此所制。
而且佛寺以塔为中心缘起佛塔所具有的特殊宗教意义。
因佛塔是佛祖释迦牟尼的舍利和精神象征所在,故拜塔与绕塔念佛诵经是崇佛礼佛的主要形式。
以塔为中心的佛寺布局常见于宫塔式和楼塔式建筑型制。
后于南北朝时期,佛寺殿堂开始出现并发展,在唐宋时期最终取代佛塔成为全寺中心,确定了以佛殿为主的佛寺形式。
直至明代,佛寺形式完全定制,形成按南北中轴线对称布置的中国式佛寺格局。
佛殿为主的佛寺形制,也就成为中印佛寺的重要区别之一。
这种形制的出现和发展,既是南北朝贵族“舍宅为寺”的结果,也是符合中国实用观念和生活习惯的,更与中国化的佛教强调佛像崇拜和佛的入世有关。
殿堂的出现首先在于它具有实用性。
佛教建筑型制从宫塔式到楼塔式的变化,意味着造像奉祀的形式逐步取代了瞻礼象征性建筑的形式,供佛诵经的精神崇拜开始由建筑的外部空间转向内部空间。
由于佛教影响迅速扩大,崇佛礼佛者与日俱增,楼塔内部狭小的空间难以适应规模越来越大的佛事活动需要,注定将寺院的中心地位让于拥有宽阔室内空间的殿堂。
选择殿堂作为佛寺中心还在于殿堂的政治属性按照等级制度,殿堂属于高级建筑,只有帝王议政、大典和寝宫才有使用的特权。
由于佛教不断世俗化,趋向于依附皇权政治,所以佛教被特许在殿堂内供奉佛像,礼佛诵经,享受了与天子理国同样的殊荣。
2.汉传佛教建筑的一般布局汉传佛教的建筑一般布局完全承袭了中国汉民族传统的营造方式,采用纵轴式中轴对称进行统一构思排列。
以殿为中心的佛寺是一组或多组布局严谨的建筑群,沿中轴线设置重重院落与建筑,大殿居中而立,左右对称布置配殿。
佛寺无论大小,规格无论高低,均照此形式建造,即使是比较复杂的多院式佛寺,也均在以殿为中心、中轴线为基准的基础上或纵向扩展、或横向延伸而成。
以殿为中心的佛寺布局形式由简单而复杂,不断发展完善。
唐宋以后,禅宗提倡的“伽蓝七堂”寺院格局逐渐成为佛寺建筑布局的蓝本,对佛教寺院的山门、佛殿、法堂、方丈、斋房、浴室、东司(厕所)等七种使用功能不同的建筑排列程式作了明确规定:沿中轴线由南向北依次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藏经楼等正殿,正殿左右两侧对称布置钟鼓楼、伽蓝殿、祖师堂、观音殿、药师殿等配殿。
僧舍位居中轴线的左侧,禅房位居右侧。
汉传佛教建筑群大都因循礼制规范形成严格的等级序列,尊卑意识与名分等次渗透到佛教建筑的所有层面。
因为汉传佛教建筑分布在中国广大地域,受汉族传统思想文化影响,被突出强调的不仅仅是传播佛教文化的功能,而且还有维护伦理观念和等级制度的社会功能。
四.五种主要的建筑空间形式在汉传佛教建筑漫长的发展历史中,形成了五种主要的建筑空间形式:佛塔,石窟,寺院,禅境,藏庙。
1.佛塔佛塔是汉传佛教建筑诸种类型中最具典型意义的建筑空间形式,是集建筑艺术和雕塑艺术于一体的佛教建筑物。
佛塔是印度窣堵坡的一种变体,经历了一种文化演绎的过程。
中国佛塔平面形式多样,通常是以方形和八角形居多,层数一般为单数,含有中国传统吉祥的寓意。
在类型上大致分为楼阁式塔、密檐式塔、单层塔、喇嘛塔和金刚宝座塔几种,造型精美,采用石、土、铜、琉璃等多种材料,体现出不同时代的审美情趣和建筑风格。
如现存最早的唯一一座高层木结构塔——应县佛宫寺塔、宋辽时代的砖心木檐塔等。
2.石窟佛的真正意义是达到大彻大悟的境地,由此衍生出一种石窟式的建筑空间形式。
石窟式建筑空间的雏形最早可追溯到早期印度佛教僧团创造的毗诃罗(供单僧修行起居的石凿洞穴)和提支窟(没有藏佛舍利的石窟)。
中国石窟的开凿始于动荡的五胡十六国时期,在北朝时达到一个高潮。
从石窟的形制上看,北朝时期的石窟,多为一种中心柱式的洞窟形式,平面是方形或长方形,洞窟的中央为一方形石柱,有的中心柱还被凿成佛塔的形式。
总的说来,中国的石窟是集建筑、雕塑、绘画三者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为弘扬佛教思想和僧侣们出家修行而服务。
如敦煌莫高窟、洛阳云冈石窟。
3.寺院受佛教经典对佛国净土世界进行理想化描述的影响,佛教建筑空间出现了多重院落的理想寺院形式。
这些寺院是佛教信徒顶礼膜拜、出家僧众修行和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后来逐步发展为具有多种综合功能的建筑群。
在佛典理想与现实建筑之间,人们根据佛典中的形象去描绘和改善建筑空间的组群方式,又根据现实空间的日益丰富繁杂,去深化对佛典中空间的理解。
佛教寺院布局特点明显:坐北朝南,主要建筑均坐落在中轴线上,两侧廊房及钟鼓楼均以中轴线互相对称分布,中轴突出,左右对称。
寺内主要殿堂之间,又组成多个小四合院形式,互相分隔,又彼此贯通,符合我国传统古建筑平面布局的特征。
其中较为典型的有:《戒坛图经》中的寺院图、唐代佛寺。
4.禅境禅境是中国文人画和园林建筑的最高艺术境界,寺庙也是建筑艺术和雕塑艺术的精品所在地。
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种空间形式:一是禅林。
由于禅宗是佛教中的所谓“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的一派,即中国化的佛教流派。
随着佛教禅宗的兴起,带来了一种新的建筑空间,即禅林。
此空间注重外在环境氛围(隐循而静谧)的营造,具有简洁而规范化的特点;二是禅寺。
中国佛教禅宗寺庙是宋代禅宗佛学思想的含蓄表现。
寺院多为南北轴线布置,沿轴线依序为山门、金刚殿、天王殿、大雄宝殿(佛寺主殿,规模大,设释迦牟尼的本尊像)、法堂、毗卢殿(又称藏经楼与万佛楼)与方丈室等建筑。
一般寺庙的山门内,多在左右两侧分设钟楼、鼓楼,为寺院报时之用。
如南宋宁波天台山万年禅寺、嵩山少林寺。
5.藏庙随着藏传佛教的兴起及其在中原汉地的传播与流布,带来了诸如喇嘛塔、金刚宝座塔、模仿佛国宇宙而建的大型伽蓝等建筑空间形式。
这些空间大有向佛教原初形式回归的意味。
藏庙式的建筑空间主要有以下两种空间形式:一是在印度窣堵坡形式上衍变出来了藏传佛教喇嘛塔:单体的塔幢建筑,造型新颖,极富宗教内涵,如北京妙应寺白塔;二是金刚宝座塔,造型特征上有着十分隐秘深奥的象征性内涵,一般分两部分:一部分是下部巨大方正而敦厚的基座;另一部分是基座上的五座塔:既代表东、南西、北、中五个方向还代表五方佛,同时也代表了五种智慧,整体象征一个理想的佛国世界,如北京大正觉寺金刚宝座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