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肺纤维化诊治进展ppt课件

合集下载

肺纤维化的诊断进展PPT课件

肺纤维化的诊断进展PPT课件
③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伴间质性肺炎(bronchiolitis obliterans with interstitial pneumonia,BIP);
④淋巴性间质性肺炎(Lymphaid interstitial pneumonia, LIP);
⑤巨细胞间质性肺炎(giant-cell interstitial pneumonia, GIP)。
• X线表现肺容积减少,线状、网状阴影,磨玻璃样改变 及不同程度的蜂窝肺。。
肺纤维化的诊断进展
13
UIP
• 病理改变:以不均一、分布多变的间质改变为特征。 间质纤维化,间质炎症及蜂窝肺改变与正常组织间呈 灶状分布,交替出现。由成纤维细胞灶,伴有胶原沉 积症的瘢痕化和蜂窝样变组成不同时相病变,共同构 成诊断UIP的重要特征。
• X线最多见的表现是:双侧斑片状浸润影,多为弥漫性 大叶分布,个别亦有磨玻璃样改变。后期也发现有线 状、网状结节状间质影像,通常不出现蜂窝肺。
肺纤维化的诊断进展
8
亚急性型
• 病理改变属于肉芽肿型,肺泡腔内纤维化均局 限在部分肺泡腔内,与正常肺泡界限分明,即 便是形成机化,也同样与正常肺泡的化分甚为 清晰。此型的病理变化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完 全可以消除,肺纤维化具有可逆性。
肺纤维化的诊断进展
11
(二)病理分型
• 1998年Katzenstein和Myers,结合新近研究提
出了IPF新的病理分型。即:
– UIP(普通型间质性肺炎 usual interstitial pneumonia) – DIP/RBILD(脱屑型间质性肺炎/呼吸性细支气管
炎伴间质性肺炎) – 急性间质性肺炎(acute interstitial pneumonia,AIP) – 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onspecific interstitial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ppt课件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ppt课件

成纤维细胞 NAC
金属旦白酶激活 降解
细胞外基质
.
Contin ef al AJKCCM 1989
谷胱甘肽合成抑制
25
ATS/ERS推荐的IPF治疗方案
.
26
立即开始治疗
泼尼松(或同类药物) -0.5mg/kg/d(=32mg泼尼松龙/d)for 4周 -随后0.25mg/kg/d(=16mg泼尼松龙/d)8周 -随后0.125mg/kg/d(8mg泼尼松龙/d)for 20~40周
研究:-A Zuma AJRCCM2604:randomised(n=107):阳性,主 要终点指标(%sat during 6-min walking test)
.
38
副作用:胃肠功能紊乱,呕吐和 tesensitivity皮疹、疲苔
.
39
细胞因子拮抗剂
▪ 细胞因子网络紊乱是肺纤维化形成得关键因素,通过 干预在IPF发病关键的细胞因子治疗IPF,被认为是一 种很有希望的治疗方法
ILD并不是一种单独的疾病,它包括200多个病 种,表现为渐进性劳力性气促,限制性通气功能障 碍,伴弥散功能(DLCO)降低,低氧血症和影像 学上的双肺弥漫性病变。
.
3
病情缓慢进展
逐渐丧失肺泡—毛细血管功能单位,最终发 展为弥漫性肺纤维化和蜂窝肺。导致呼吸功能衰 竭死亡。
.
4
内容
一、肺间质疾病概述 二、发病机制
.
46
正如从文献中得知,这些数据显示 了临床相关性(Latsi/Collard/Flagerty AJRCCM 2003)即VC下降10%和 DLco下降15%可增加IPF患者死亡风险
.
47
- NAC抑制硫唑嘌呤引起的骨髓毒性损害, 具有统计学意义,ficant(P=0.031)

《特发性肺纤维化》PPT课件

《特发性肺纤维化》PPT课件
及Velcro啰音 病程:平均2.8~3.6年
精选ppt
16
IPF辅助检查
X线检查
双肺弥漫的网格状或网格小结节影, 以双下肺和胸 膜下明显, 伴肺容积缩小。可见胸膜下线。 早期呈磨玻璃状改变, 晚期见多发性囊性透光影(蜂 窝肺)。 少数患者出现症状时,X线胸片可无异常改变。 HRCT扫描对IPF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⑸ 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相关的ILD
淋巴瘤样肉芽肿等
精选ppt
9
⑹ 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PLAM) ⑺ 遗传性疾病相关的ILD
家族性肺纤维化﹑结节性硬化病﹑神经纤维 瘤病等
⑻ 肺泡充填性疾病
肺泡蛋白沉积症﹑肺泡微石症﹑肺含铁血黄 素沉着症
⑼ 其他ILD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
精选ppt
10
特发性肺纤维化
病变局限于肺部,引起弥漫性肺纤维化,导致呼 吸功能损害。
曾用名:Hamman-Rich综合症、隐源性致纤维性 肺泡炎、纤维化性肺泡炎、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等。
IPF临床演变规律、对治疗反应、预后与其他类型 IIP不同。
患病率?美国7~20.2/10万人口,欧洲、日本3~8 /10万人口,男>女
精选ppt
病程缓慢进展,具有共同的临床﹑呼 吸病理生理学和胸部X线特征:渐进性劳力 性气促﹑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伴弥漫功能降 低﹑低氧血症﹑影象学表现为双肺弥漫性病 变。可发展为肺纤维化和蜂窝肺,导致呼吸 衰竭而死亡。
精选ppt
4
1.病因明确
⑴职业/环境
无机粉尘(硅沉着病﹑煤工尘肺及慢性铍肺
等) 有机粉尘吸入导致的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
精选ppt
18
确诊标准二
无外科肺活检需符合4条主要指标和3条以上次 要指标

(医学课件)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PPT幻灯片

(医学课件)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PPT幻灯片
13
(3)评估疾病严重性和病变范围
•明确需要哪种治疗手段 •有效检查:临床、肺功能、X- ray/HRCT
14
(4)随访标准化
•详细的流程图是唯一保证 •有效检查、胸部X-ray/HRCT、肺功能实验室检查
15
强的松 硫唑嘌呤 环磷酰胺 甲氨喋呤 D-青霉胺 氯喹 秋水仙碱
传统的抗炎治疗
0.5-1mg/kg/d 2mg/kg/d 1.5-2.5mg/kg/d 10-15mg/week 750-1500mg/d 200-600/d 0.6-1.2mg/d
31
新的治疗手段、特别针对IPF患者
32
抗纤维化制剂或免疫调节剂
-г-干扰素(lmukine)
- 吡啡尼酮
NAC 谷胱甘肽耗竭(GSH)
成纤维细胞 NAC
金属旦白酶激活 降解
细胞外基质 Contin ef al AJKCCM 1989
谷胱甘肽合成抑制
25
ATS/ERS推荐的IPF治疗方案
26
立即开始治疗
泼尼松(或同类药物) -0.5mg/kg/d(=32mg泼尼松龙/d)for 4周 -随后0.25mg/kg/d(=16mg泼尼松龙/d)8周 -随后0.125mg/kg/d(8mg泼尼松龙/d)for 20~40周
三、间质性肺疾病诊断要素 四、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特征 五、新的治疗手段
5
如何最终导致肺纤维化的机制尚未 完全阐明,但都有其共同的规律:即 肺间质、肺泡、肺小血管或未稍气道 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炎症,在炎症损伤 和修复过程中导致肺纤维化的形成
6
根据免疫效应细胞的比例不同,可将ILD 的肺间质和肺泡炎症分为两种类型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和弥漫性 间质性肺病(ILD)的诊断治疗

特发性肺纤维化讲课PPT课件

特发性肺纤维化讲课PPT课件

肺功能和气体交换异常
肺功能受损:特发性肺纤维化会导致肺部的正常功能受损,影响呼吸系统的正常运作。
气体交换异常:肺部纤维化导致气体交换过程受阻,氧气无法顺利进入血液,同时二氧 化碳也无法有效排出体外。
缺氧和呼吸困难:由于气体交换异常,患者会出现缺氧和呼吸困难的症状,严重时可能 导致呼吸衰竭。
疾病进展:随着病情的加重,肺功能和气体交换异常的情况也会逐渐恶化,影响患者的 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
PART 2
特发性肺纤维化概述
定义和分类
定义:特发性肺纤维化 是一种慢性、进行性、 纤维化性肺部疾病,其 病因不明,主要影响肺 部的正常呼吸功能。
分类:特发性肺纤维化 可分为寻常型和快速进 展型两类,其中寻常型 最为常见,病情进展缓 慢,而快速进展型则病 情发展迅速,可能导致 呼吸衰竭。
病因和发病机制
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治疗和管理
药物治疗
糖皮质激素: 用于急性加重 期患者,可减 轻炎症反应, 改善肺功能。
免疫抑制剂: 用于病情较重 或糖皮质激素 治疗效果不佳 的患者,可抑 制免疫反应, 减少炎症损伤。
抗纤维化药物: 如吡非尼酮、 尼达尼布等, 可抑制肺纤维 化进程,延缓
病情进展。
其他药物:如 抗凝药物、抗 生素等,根据 患者具体情况
细胞生物学研究: 深入了解肺纤维 化过程中肺细胞 的反应和相互作 用。
动物模型研究: 建立用于研究特 发性肺纤维化的 动物模型,模拟 人类疾病进程。
药物治疗研究: 开发新的药物或 治疗方法,以减 缓或逆转肺纤维 化的进程。
未来研究方向和挑战
寻找更有效的早期诊断方法
开发新型治疗药物和策略
深入研究特发性肺纤维化的发病 机制
鉴别诊断:与慢性阻塞性肺疾 病、肺气肿等疾病进行鉴别

特发性肺纤维化诊治指南解读ppt课件

特发性肺纤维化诊治指南解读ppt课件
11
HRCT典型表现
?HRCT诊断UIP准确性可达到90-100%,具备 UIP典型HRCT表现者不必行病理活检
12
吸烟相关性 间质性肺炎
呼吸性细支气管炎 -间质性肺病 (RB-ILD)
脱屑性间质性肺炎( DIP)
影像和(或)组织病 理形态学类型
寻常性间质性肺炎( UIP)
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 (NSIP ) 机化性肺炎( OP)
弥漫性肺泡损伤( DAD)
呼吸性细支气管炎( RB)
脱屑性间质性肺炎( DIP)
罕见的IIPs
特发性肺纤维化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 共识解读
1
主要内容
? 一、IPF 定义
? 七、鉴别诊断
? 二、临床表现
? 八、关于IPF的自然病程
? 三、HRCT特点
? 九、IPF急性加重
? 四、肺功能
? 十、治疗
? 五、组织病理学
? 六、诊断路径和诊断标准
2
一、IPF的定义
? IPF是一种局限于肺部的慢性进行性纤维化性间质性肺炎。 ? 其病因不明,主要发生于中、老年人。 ? 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伴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
淋巴细胞性间质性肺炎( LIP)
淋巴细胞性间质性肺炎 (LIP)
特发性胸膜肺实质弹力纤维增生 胸膜肺实质弹力纤维增生
症(iPPFE)
症( PPFE )
5
2013 年美国胸科学会 (ATS) 和欧洲呼吸学会 (ERS) 关于IIPs的国际多学科分类
二、临床表现
? 起病隐匿,主要表现为干咳、进行性呼吸困难,活 动后明显。
? 临床表现: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通气功能障碍伴弥散功 能降低、低氧血症和影像学上的双肺弥漫性病变。

特发性肺纤维化诊断与治疗PPT

特发性肺纤维化诊断与治疗PPT

病因研究
遗传因素:某些基因突变可能 导致特发性肺纤维化
环境因素:长期暴露于某些化 学物质或粉尘环境中可能增加 患病风险
免疫系统异常:免疫系统异常 可能导致特发性肺纤维化
病毒感染:某些病毒感染可能 与特发性肺纤维化有关
诊断技术研究
胸部X线检查:可发现肺部异常,如肺纤维化、肺气肿等 肺功能检查:可评估肺功能,如肺容量、肺通气功能等 支气管镜检查:可发现支气管内病变,如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等 肺活检:可确诊特发性肺纤维化,但存在一定风险
呼吸训练:深呼吸、腹式 呼吸等
康复训练
运动训练:散步、慢跑、 游泳等有氧运动
心理调适:保持乐观心态, 避免焦虑和抑郁
营养支持:均衡饮食,补 充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 素
戒烟戒酒:避免烟草和酒 精对肺部的刺激
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生活方式调整
戒烟:避免吸烟 和二手烟,减少 肺部损伤
治疗技术研究
药物治疗:抗炎、抗纤维化、免疫调节等药物 手术治疗:肺移植、肺减容术等 非药物治疗:氧疗、呼吸康复、营养支持等 基因治疗:基因编辑、基因沉默等新技术在特发性肺纤维化治疗中的应用
流行病学研究
发病率:全球范围内发病率逐年上升 性别差异: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地域差异:发达国家发病率高于发展中 国家
危险因素:吸烟、职业暴露、环境污染 等
年龄分布:中老年人群发病率较高
治疗进展:新型药物研发、免疫疗法等
感谢您的观看
饮食调整:增加蔬 菜、水果摄入,减 少高脂肪、高糖食 物
运动锻炼:适当进 行有氧运动,如散 步、慢跑等,增强 心肺功能
心理调适:保持乐 观心态,避免焦虑、 抑郁等负面情绪影 响健康
心理支持

特发性肺纤维化诊治进展_2022年学习资料

特发性肺纤维化诊治进展_2022年学习资料

三、治疗方面进展-口弱不推荐-多数患者不应当使用,少数患者可能是合理选择->NAC+硫唑嘌呤+糖皮质激素单用NAC-一不良反应小、期待PANTHER-IPF的最终结果-吡非尼酮-一目前唯一被部分国家批准用于IP 治疗药物-2008年日本、2011年欧盟、2011.9我国SFDA
三、治疗方面进展-口对于IPF急性加重-目前多采用较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一尚无循证医学证据-▣非药物治疗 一进行肺康复训练-一静息状态下,PaO2<55mmHg应给予长程氧疗-一般不推荐使用有创机械通气-冶疗IP 所致的呼吸衰竭
三、治疗方面进展-6、其他->-干扰素-Y1b-抗凝剂(华法林)-他汀类(辛伐他汀)-内皮素受体拮抗剂(波 坦,bosentan-磷酸二酯酶-5抑制剂(西地那非)等-一临床实验并未见到令人振奋的结果
三、治疗方面进展-▣2011年ATS/ERS/JRSALAT-联合制定的IPF治疗指南->循证医学的资料尚 证实有特效治疗IPF的药物-强不推荐-一单用糖皮质激素-一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一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 +N-乙酰半胱氨酸-一干扰素-Y1b-一华法林治疗
二、诊断方面的进展-▣BALF/TBLB-一BALF表现为N、-血LDH、ESR、抗核抗体、RF可以轻度增高-但无特异性-口结缔组织疾病相关自 抗体检查有助于鉴别
二、诊断方面的进展-☐IPF诊断遵循标准-一排除其他已知原因ILD-职业环境、药物、结缔组织病-一HRCT 现为UIP型-一外科肺活检表现为UIP型
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IPF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一-种慢性或反复肺实质炎症的结果-抗炎治疗-新近观点认 ->由于尚未明确的刺激导致肺泡上皮反复发生微小损伤后的异常修复-一微小损伤的肺泡上皮→多种生长因子、趋化因 -诱导成纤维细胞增生-趋化循环纤维细胞到肺脏损伤部位-刺激上皮基质转化EMT-导致瘢痕、蜂窝囊形成-促进成 维细胞和为肌成纤维细胞灶的形成-肌成纤维细胞增生分泌过量细胞外基质ECM-一许多新的靶点治疗药物不断进入临 试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对于IPF无诊断意义
血LDH、ESR、抗核抗体、RF可以轻度增高 但无特异性
结缔组织疾病相关自身抗体检查有助于鉴别
二、诊断方面的进展
IPF诊断遵循标准 —排除其他已知原因ILD (职业环境、药物、结缔组织病) —HRCT表现为UIP型 —外科肺活检表现为UIP型
二、诊断方面的进展
对症治疗 —减轻患者咳嗽、呼吸困难、焦虑,提高生活质量
加强患者教育与自我管理 —吸烟者戒烟 —预防肺部感染
一、病因方面的研究进展
病因尚不十分清楚 危险因素:
吸烟—吸烟指数>20年包 环境暴露—金属粉尘、木尘 病毒感染—EB病毒 胃食管反流(GER)—微小吸入 遗传易感性—家族性IPF
二、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IPF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 一种慢性或反复肺实质炎症的结果 ➢ 抗炎治疗
新近观点认为
此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
特发性肺纤维化 诊治进展
内容
概述 特发性肺纤维化 (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
病因和发病机制 诊断 治疗 预后评价
概述
IPF一种局限于肺部的慢性、进行性、纤维化性间质 性肺炎,组织学和胸部HRCT特征性表现为 UIP,病 因尚不明确,好发于老年人 —进展性、致命性疾病,其生存率较低
三、治疗方面进展
弱不推荐
(多数患者不应当使用,少数患者可能是合理选择)
➢ NAC+硫唑嘌呤+糖皮质激素 ➢ 单用NAC
—不良反应小、期待PANTHER-IPF的最终结果 ➢ 吡非尼酮
—目前唯一被部分国家批准用于IPF治疗药物
(2008年日本、2011年欧盟、2011.9我国SFDA)
三、治疗方面进展
IPF急性加重 (acute exacerbation of IPF)
—患者出现无已知原因可以解释的病情加重 或急性呼吸衰竭
诊断标准: 1、过去或现在诊断IPF 2、一月内发生无法解释的呼吸困难加重 3、气体交换功能严重受损(低氧血症加重) 4、出现新的肺部浸润影 5、排除了肺部感染、肺栓塞、气胸、心衰
—临床实验并未见到令人振奋的结果
三、治疗方面进展
2011年ATS/ERS/JRSALAT 联合制定的IPF治疗指南
➢ 循证医学的资料尚无证实有特效治疗IPF的药物 ➢ 强不推荐
—单用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 —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N-乙酰半胱氨酸 —干扰素-γ1b —华法林治疗
➢ 一组155例(77例 NAC+泼尼松+硫唑嘌呤、 78例泼尼松+硫唑嘌呤+安慰剂)
—主要终点FVC无显著变化 —3药联合组增加死亡和住院风险
三、治疗方面进展
5、吡啶酮类化合物 吡非尼酮(pirfenitone) —具有抗炎、抗氧化、抗纤维化作用
➢ 一项107例 (2:1分为吡非尼酮1800mg/d、安慰剂组)
➢ 一组26例(秋水仙碱、泼尼松),12月治 疗失败率、肺功能、生存率均无显著差异
➢ 一组56例(泼尼松、秋水仙碱+泼尼松、泼 尼松+D-青霉胺、 D-青霉胺),随访5年肺 功能、生存率均无显著差异
三、治疗方面进展
4、抗氧化剂 N-乙酰半光氨酸(NAC)
➢ 18例IPF患者,NAC600mg×3/d,12周 —肺功能指数改善显著
三、治疗方面进展
药物治疗 1、糖皮质激素 治疗IPF的主要药物 1999年,234例开胸肺活检诊断IPF 回顾性评价显示: —未经治疗和糖皮质激素治疗者生存率相似
2003年,Cochrane数据库 分析15篇单用糖皮质激素治疗IPF的文章 —没有临床证据证据支持糖皮质激素治疗IPF有效
三、治疗方面进展
对于IPF急性加重 目前多采用较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 —尚无循证医学证据
非药物治疗 —进行肺康复训练 —静息状态下,PaO2<55mmHg应给予长程氧疗
一般不推荐使用有创机械通气 治疗IPF所致的呼吸衰竭
三、治疗方面进展
肺移植 —治疗IPF最有效方法,合适的患者应积极推荐
并发症治疗 —存在GER —存在肺动脉高压
2、免疫抑制剂 硫唑嘌呤、常与糖皮质激素联合治疗IPF
➢ 一组27例 (泼尼松+硫唑嘌呤、泼尼松+ 安慰剂) 主要终点1年时,生存率及肺功能均无显著性差异
➢ 一组43例 (环磷酰胺+低剂量泼尼松龙、高剂量泼尼松龙) 3年后,两组患者生存状况无显著性差异
三、治疗方面进展
3、抗纤维化药物 秋水仙碱、D-青霉胺
—➢ 微小由于损尚伤未的明肺确泡的上刺皮激导致肺多泡种{上生}皮长反因复子发、生微趋小化损因伤子后的异常修复
诱导成纤维细胞增生
趋化循环纤维细胞到肺脏损伤部位
刺激上皮基质转化(EMT)
导致瘢痕、蜂窝囊形成
促进成维细胞增生分泌过量细胞外基质(ECM)
—许多新的靶点治疗药物不断进入临床试验
美国,患病率:14~42.7/10万人口 年发病率6.8~16.3/10万人口
我国,不详 但临床发现IPF病例呈明显增多趋势
概述
IPF的特征性病理类型是UIP —病变呈斑片状分布,主要累及胸膜下外周肺腺泡或小叶 —镜下表现为灶性间质性炎症、纤维化、蜂窝状改变
病因不明、发病机制不详 确定诊断受限、缺乏有效药物 平均生存期2~5年
➢ 一项344例 (1:1分为吡非尼酮2403mg/d、安慰剂组)
2组结果,吡非尼酮可减少FVC下降、延长PFS时间 在一定程度上减慢肺功能恶化 或降低急性加重频率
三、治疗方面进展
6、其他 ➢ 干扰素-γ1b ➢ 抗凝剂(华法林) ➢ 他汀类(辛伐他汀) ➢ 内皮素受体拮抗剂(波生坦,bosentan) ➢ 磷酸二酯酶-5抑制剂(西地那非)等
二、诊断方面的进展
HRCT可以显示UIP的特征性改变 诊断IPF的准确性>90%(可以代替肺活检) —病变呈网格状改变、蜂窝状改变 伴或不伴牵拉性支气管扩张 —病变以胸膜下、基底部为主
HRCT呈不典型改变、诊断不清楚、无手术禁忌症 —考虑外科肺活检
二、诊断方面的进展
二、诊断方面的进展
BALF/TBLB —BALF表现为N、E增加 —TBLB取材太小 不能做出病理诊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