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__孝道(本)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钳制子代的心理与行为 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凉,昏定而晨 省。……见父之执,不谓之进不敢进,不谓之 退不敢退,不问不敢对:此孝子之行也。夫为 人子者,出必告,反必面。所游必有常,所习 必有业。……为人子者,居不主奥,坐不中席, 行不中道,立不中门。……不登高,不临深, 不苟訾,不苟笑。孝子不服暗,不登危,惧辱 亲也。父母存,不许友以死,不有私财。…… (《礼记· 曲礼上》) 。 5.繁琐、虚伪的孝仪 《礼记· 问丧》规定:父母死后,“女子哭 泣悲哀,击胸伤心;男子哭泣悲哀,稽颡触地 无容。”“孝子丧亲,哭泣无数,服勤三年, 身病体羸,以杖扶病也。”
(3)能继先人之志。《书· 文侯之命》: “追孝于前文人。”孔传:“继先祖之志为 孝。”《礼记· 中庸》:“夫孝者善继人之志, 善述人之事者也。” (4)指居丧或居丧的人。 (5)指丧服。 (6)效法。《诗· 鲁颂· 泮水》:“靡有不 孝,自求伊祜。”郑玄笺:“国人无不法效之 者,皆庶几力行自求福禄。” (7)畜养;保育。《释名· 释言语》: “《孝经》说曰:‘孝,畜也;畜,养也。’” 《广雅· 释言》:“孝,畜也。” (8)姓 。
五、对当代中国人正确看待孝道的启示
(一)适度讲孝道既可彰显孝道的积极功能, 又能去除其中的消极因素 ▲当一个母亲问 14 岁的孩子:“将来,妈 妈老了、病了,你怎么办?”女儿回答道: “我叫你安乐死。” ▲“有位有车有房,却没有爹和娘。”
(二)适当扩大与限定孝道的使用范围 (三)舍弃他律孝道,倡导自律孝道 (四)倡导平等、双向的孝慈式亲子关系
(一)小农经济的影响 ■以农业为重心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势 必以家族(特别是以大家族为理想形态者)为 主要的动作单位,这样,家族的保护、延续、 和谐与团结就必倍加重视,结果,就使中国人 形成了凡事以家为重的家族主义的想法和做法。 (二)家国一体的社会结构 ■宗法社会以家族为本位,个人几乎没有 什么权利可言。一家之人皆听命于家长。《诗》 曰:“君之宗之。”《礼》曰:“有余则归之 宗,不足则资之宗。”宗法社会尊重家长,故 教人为孝。 → 如何解决“老(指老人)有所 养,病有所医,死有所葬”的问题?
(二)“孝”的异化 1.泛孝主义 《礼记 · 祭义》就声称:“夫孝,置之而塞 乎天地,溥之而横乎四海,施诸后世而无朝夕, 推而放诸东海而准,推而放诸西海而准,推而 放诸南海而准,推而放诸北海而准。” 2.单向孝道 鲁迅:过去的父母,“以为父子关系,只须 ‘父兮生我’一件事,幼者的全部,便应为长 者所有。尤其堕落的,是因此责望报偿,以为 幼者的全部,理该做长者的牺牲。” 3.他律孝道
▲“孝”的最初的、原始含义指“祭;祭祀”主 义。 ▲具有现世伦理道德意义的“孝” 的基本含义: 父母年老了,子女赡养之;父母生病了,子女侍候 之;父母仙逝了,子女埋葬之。
▲“孝”的核心含义 :善事父母 。其具体阐述 以《孝经· 纪孝行章第十》说得最具操作性:“子曰: ‘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 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 后能事亲。”孝的其它重要含义均可由此推引出。 ▲杨国枢:孝道是一套子女以父母为主要对象 之良好的社会态度( social attitude )与社会行为 的组合,亦即孝道是孝道态度与孝道行为的组合。
三、中国人为什么推崇孝道
●放眼自然界,大凡自出生与童年期需 要父母照顾的生命体,一般都有孝道心理与 行为方式。反之,像海龟之类的动物,它们 自出生开始就全靠自己谋生存,完全不需要 父母的帮助或照顾,自然也就不讲孝道了。 可见,基于报恩心理而讲孝道,本应是人类 的通例,为什么事实是只有中国人才特重孝 道呢?
第八章 中国人的孝道心理观(2课时)
[关键词] 孝道、孝知、孝情、孝意、孝行 [本章要点] 1.什么是孝道?如何正确看待孝道? 2.为什么中国人一向特重孝道? 3.中式孝道是如何演化的?
[导言]●角色扮演:“怎样向父母表 达自己对他们的爱?” 一、“孝”的语义分析
孝,《说文》:“孝,善事父母者。从老 省,从子,子承老也。”按:金文“孝”字上 部像戴发伛偻老人,唐兰谓即“老”之本字, “子”搀扶之,会意。 ( 1 )祭;祭祀。《论语 · 泰伯》:“子曰: ‘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 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 《史记· 夏本纪》:“(禹)薄衣食,致孝于鬼神。 卑宫室,致费于沟域。” ( 2 )孝顺。善事父母。旧社会以尽心奉 养和绝对服从父母为孝。《尔雅· 释训》:“善 父母为孝。”《说文· 老部》:“孝,善事父母 者。 ”
二、“孝”的表征 (一)孝心
1.孝敬之心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 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 何以别乎?”
2. 顺从之心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论 语· 为政》) ▲曾子曰:“若夫慈爱、恭敬、安亲、扬名, 则闻命矣。敢问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子曰: “是何言与,是何言与!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 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争臣五人,虽无道, 不失其国;大夫有争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家; 士有争友,则身不离于令名;父有争子,则身不 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臣 不可以不争于君;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 又焉得为孝乎?”(《孝经· 谏诤章》)
▲孝道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一套子女以父母为主要对象的良好社 会态度(social attitude)→“孝心”。孝心包 括孝知、孝情、孝意三个成份,其中,孝知,即 孝的认知层次,指身为子或女者对父母及相关事 物的良好认识、了解及信念;孝情,即孝的情感 层次,指身为子或女者对父母及相关事物的良好 情绪与感受,即以敬与爱为主;孝意,即孝的意 志层次,指身为子或女者对父母及相关事物的良 好行为意向或反应倾向。 另一是,一套子女以父母为主要对象的良好 的社会行为→ “孝行”。
(二)孝行 1.“顾父母之养”:奉养父母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 莫大乎以天下养。” (《孟子· 万章上》) 2.“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不做祸及父母的事情 3.“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生儿育女 4.“扬名于后世”:建功立业 5.“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 珍惜生命 6.“三年之丧”:善待仙逝的长辈
四、“孝”的演化与异化 (一)“孝”的演化 总路径:▲孝敬死去的祖先→孝敬在世的父 母→异化的孝的产生 1.原始孝道 ▲大致自孝观念的产生起至西周为止,Leabharlann Baidu 于原始孝道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孝的主要含义 是“祭;祭祀”。 2.春秋战国时期的孝道 ▲对等的慈孝观 3.秦汉至清代为止的孝道 ▲异化的孝道 4.当代中国 ▲真孝道与伪孝道并存
(三)文化的影响 ■《孝经· 开宗明义章》:“ 夫孝,德之 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身体发肤,受之父 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 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 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老子:“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墨子· 兼爱上》说:“若使天下兼相爱, 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 其身,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 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有。” ■“万恶淫为首,百善孝当先。”
(四)孝的功能 1.维持长幼之序:道德功能
2.成为众德的根本与载体:道德功能 ▲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 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 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论语 · 学 而》 ) 3.以孝导忠:政治功能 ▲ 《孝经· 士章》说:“以孝事君则忠。” ▲ 《大学· 第九章》说:“所谓治国必先齐其 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 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 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 ▲ 《礼记· 祭统》说:“忠臣以事其君,孝子 以事其亲,其本一也。” ▲《大戴礼记 · 曾子本孝》说:“忠者,其孝 之本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