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8.1《认识不等式》参考教案
华师大版七下数学8.1《认识不等式》说课稿
华师大版七下数学8.1《认识不等式》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华师大版七下数学8.1《认识不等式》是学生在学习了有理数、一元一次方程等知识后,进一步学习不等式的知识。
这一节内容主要介绍了不等式的概念、不等式的性质以及不等式的解法。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不等式,理解不等式的概念,并通过一系列的练习,使学生掌握不等式的性质和解法。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内容时,已经有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有理数、一元一次方程等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不等式的概念和性质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可能对不等式的解法有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同学的交流来克服。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例认识不等式的概念,理解不等式的性质。
2.让学生掌握不等式的解法,能解简单的不等式。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不等式的概念、不等式的性质、不等式的解法。
2.教学难点:不等式的解法,特别是不等式组的解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不等式的性质和解法。
2.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动画、图片等形式,直观地展示不等式的性质和解法,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认识不等式的概念。
2.新课导入:介绍不等式的性质,通过实例使学生理解不等式的性质。
3.练习与讲解:让学生通过练习,掌握不等式的解法,教师进行讲解和指导。
4.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5.布置作业:布置一些有关不等式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不等式的概念、性质和解法。
可以设计如下:不等式: a < b1.方向性: a < b,则 b > a2.可加性: a < b,c < d –> a+c < b+d3.可乘性: a < b,c > 0 –> ac < bc4.可乘性: a < b,c < 0 –> ac > bc5.移项:将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不等式的一边,常数项移到另一边。
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8.1 认识不等式》教学设计
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8.1 认识不等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8.1 认识不等式》是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的一个重要章节,本章主要介绍了不等式的概念、性质和简单的运算。
不等式是数学中的基础概念,它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章内容为后续学习不等式的应用和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实数和方程等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但他们对不等式的概念和性质可能较为陌生,因此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实际问题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不等式的概念,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能够正确解简单的不等式。
3.能够运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不等式的概念和性质。
2.解简单的不等式。
3.将不等式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和案例教学法,通过实际问题和具体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不等式的概念和性质。
同时,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2.教学案例和实际问题3.不等式运算练习题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实数、方程等基础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通过提问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出不等式的概念。
呈现(10分钟)1.呈现不等式的概念,用PPT展示不等式的符号“<”和“>”,引导学生理解不等式的含义。
2.通过具体实例和实际问题,展示不等式的应用场景,让学生感受到不等式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操练(10分钟)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推理,探索不等式的性质。
例如,不等式两边同时加减同一个数,不等号的方向是否会改变。
2.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发现和心得,加深对不等式性质的理解。
巩固(10分钟)1.让学生自主解一些简单的不等式,例如“2x > 6”。
2.引导学生总结解不等式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拓展(10分钟)1.引导学生运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如分配问题、优化问题等。
华师大版七下数学8.1《认识不等式》说课稿1
华师大版七下数学8.1《认识不等式》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认识不等式》是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8.1节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不等式知识的起点,对于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本节课中,学生需要了解不等式的概念,理解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以及会解一些简单的不等式。
在教材中,通过生活实例引入不等式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到不等式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通过探究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让学生理解不等式的本质,掌握不等式的解法。
最后,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二. 学情分析在七年级下册的学生中,他们对数学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对于不等式这个概念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不等式的知识。
同时,学生在这个年龄阶段,好奇心强,喜欢探究,我需要充分利用这一点,通过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探究中掌握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不等式的概念,理解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会解一些简单的不等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究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不等式的概念,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教学难点:不等式的解法,不等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中,我将采用讲授法、引导发现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
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入不等式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到不等式在生活中的应用。
2.探究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发现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3.学习不等式的解法: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不等式的解法。
华东师大版数学七下8.1《认识不等式》 教学设计
8.1 认识不等式教学设计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华师大版教材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八章第一节«认识不等式»,学生在以往的学习经历中已经熟悉用不等号表示数的大小,这节学习的是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类似于上一章学到的方程,学生有一定的认知基础,加强类比教学是处理本节教材的重要方式。
不等式是现实世界中不等关系的一种数学表示形式,它不仅是现阶段我们学习的重点内容,而且也是我们后续学习的基础。
教学目标1、通过对实际问题数量的分析,引入不等式概念,使学生了解不等式及解的意义。
2、让学生充分感受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不等关系,初步体会不等式和等式都刻画了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都是研究量与量之间的关系的重要模型.3、通过学生所熟悉的实际问题引入不等式的概念,体现了数学的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并会用不等式表达数学量之间的关系,不等式的解的意义难点:不等号的准确应用;不等式的解。
教法素质教育的“素质”落实到学科上主要是指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最终达到“学会不如会学”的目的,采用的是“双分五步教学”的教学模式。
第一环节:导入设计,确定学习目标,引入新课第二环节:自主合作,是本教学模式的一大亮点,主要分自主学习和自学检测两个方面,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变“学会”为“会学”。
第三环节:当堂检测,即刚学完一节课的新知识后,需要一个检测练习,让老是和学生都能了解知识掌握的实际情况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分钟)在开始我们今天的新课之前呢,我们先来看黑板上的这三个小朋友---小红、小蓝、小绿,哪位同学能够用我们数学的语言来表示一下他们三个的身高关系呢?很棒!是的,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会遇到很多像这样的关系,不能够用等式来表示了,该怎么办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个新的朋友-----不等式。
首先来看我们今天的学习目标。
二、出示学习目标(1分钟)1、能够从现实问题中抽象出不等式,理解不等式的意义,会根据给定条件列不等式。
华师大版七下数学8一元一次不等式课题1认识不等式教学设计
华师大版七下数学8一元一次不等式课题1认识不等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华师大版七下数学8一元一次不等式课题1认识不等式是本学期的第一节关于不等式的课程。
通过这一课题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不等式的概念,了解不等式与等式的关系,以及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教材通过丰富的例子和练习题,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不等式的基本知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整数、分数和小数的知识,对于数学符号和运算规则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负数和不等式的概念理解不够清晰,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给予重点解释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不等式的概念,理解不等式与等式的区别。
2.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3.能够应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不等式的概念,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2.难点:理解不等式与等式的关系,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探索,理解不等式的概念和解法。
2.使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动画和图片等形式,生动展示不等式的性质和应用。
3.小组讨论和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教学PPT。
3.练习题和答案。
4.黑板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如购物时找零、比赛得分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问题的解答过程中是否会用到不等号。
通过讨论和回答,引出不等式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讲解不等式的定义,解释不等号“<”和“>”的含义,并通过示例展示不等式与等式的区别。
同时,强调不等式的解集表示方法,如数轴和区间。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找出一些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如2x > 6,并尝试解出它们的解集。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练习题,如解下列不等式:3x - 7 > 2,5 - 2x < 10。
【华师大版适用】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认识不等式》
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精品教案
5.1 认识不等式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从现实问题中抽象出不等式,理解不等式的意义,会根据给定条件列不等式;
2.正确理解“非负数”、“不小于”等数学术语;
3.会用数轴表示x≥a,x≤a,b<x<a这类简单不等式。
过程与方法
1.使学生经历由实际问题建立不等式模型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和数学化的能力;
2.感受数学建模思想,初步熟悉不等式这一新的数学模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不等式的概念,准确应用不等号列不等式。
难点:用数轴表示不等式。
三、教学设计过程
板书设计:。
数学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下册8.1_认识不等式
认识不等式(第一课时)教学案学习目标:了解不等式的意义,能用不等式表示一些不等关系,提升符号感和数学化的能力。
学习重点:不等式的意义学习难点:将自然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学习过程:一、记忆犹新1、代数式、等式、方程的定义是什么?2、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有哪些方法?(完成4项习题8.1第1题)二、探索新知:1、自学、看书40页问题到41页概括处的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一:27人每人付5元门票划算呢,还是按30人(多算3人)每人付4元(优惠1元)合算呢?为什么?问题二:10个人每张票5元好呢,还是按30个人每张票4元划算呢?问题三:少于30人时,至少有多少人去公园,买30张票反而合算呢?(请完成41页的青格后,回答问题)当X= 时,不等式120<5X成立。
也就是说少于30人时,至少要有人,进公园买30张票反而合算。
2、问题四:看书41页“概括”这一段文字:(1)啥叫不等式?(2)啥叫不等式的解?(3)不等号有“<”“>”“≤”“≥”“≠”五种,其中“>”和“<”不仅表示左右两边不等关系,还明确表示左右的两边的大小。
“≤”和“≥”也表示不等,前者表示“不大于”(小于或等于)“不超过”后者表示“至多”“不小于”(大于或等于)“不低于”,“至少”“≠”表示左右两边不相等。
3、用不等式表示下列关系,并分别写出两个满足各不等式的数。
(1)X的一半小于-1 (2)y与4的和大于0.5(3)a是负数(4)b是非负数解:三、小结:本节重点:不等式意义,不等式的解,列不等式时要特别注意,表示不等关系的词语,对于“不大于”“至多”“不超过”“不小于”“至少”“不低于”“非正数”“非负数”等词语的含义一定要准确理解。
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8.1 认识不等式》说课稿
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8.1 认识不等式》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8.1 认识不等式》这一节的内容主要包括不等式的定义、不等式的性质以及不等式的运算。
不等式是数学中的基本概念,它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更高级数学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基本的数学运算能力。
他们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运用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不等式这一概念,学生可能初次接触,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理解和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注重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际问题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不等式的概念和性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不等式的定义,掌握不等式的性质,并能进行简单的不等式运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推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不等式的定义和性质,不等式的基本运算。
2.教学难点:不等式性质的推理和证明,不等式运算的灵活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推理,让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不等式的性质。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不等式的概念和性质。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实际生活中的不等式例子,引导学生关注不等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不等式的定义:通过观察和分析实例,引导学生总结出不等式的定义,并能够准确地表达出来。
3.探究不等式的性质: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不等式的性质,并进行推理和证明。
4.不等式的运算:通过示例和练习,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不等式的基本运算方法。
5.巩固与应用: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不等式的知识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8.1认识不等式(教学设计).doc
华师版七年级下册第8章第一节8. 1认识不等式教学设计说明:本节课的设计主要基于三方面考虑:(1)从学生的学习基础来看,对不等关系,学生在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中早有所接触,但还未能完整认识不等式,因此本节课通过情境创设让学生从实际生活问题中抽象出不等式.实际生活问题中不等量的关系都是用文字语言呈现的,利用不等式进行刻画实质是将其转换为用符号语言表述的关系•学生已经学习了等式,因此在情境问题的创设(引例)中考虑从等式类比到不等式,让学生自然地认识不等式.(2)从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来看,主要是不等式的概念,能根据给定的条件列不等式,实质就是语言的互相转换•因此本节课的设计主要是抓住语言互相转换这一关键,结合从等式到不等式的类比,让学生感受不等式必要性,多角度认识不等式,同时也适当地渗透多种数学思想.(3)从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来看,用数学语言表示不等式比较有难度,因此试图通过各种列代数式与各种不等关系的符号表示的练习,不等式的语言表达等来突破难点.整个教学的设计主要是为了体现通过情境的创设,教师的提问、反问、追问等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考•无论是在概念的形成、发现还是在应用过程中,尽量不采取直接板书或教师讲授的方法,而是有意识地营造一个较为自由的空间,让学生能主动去观察、类比、猜想、归纳,积极动手动口动脑的方式获取新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再加以引导、点拨和纠偏示范.教学目标:通过对具体实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生活中的不等量关系,理解不等式的概念,知道什么是不等式的解,为以后学习不等式的,解法奠定基础.知识与能力:1.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分析和探索,得到生活中不等量的关系.2.通过理解得到不等式的概念,从而使学生经历实际问题中数量的分析、抽象过程,体会现实中有各种各样错综复杂的数量关系.3.了解不等式的意义,知道不等式是用来刻画生活中的数量关系的.4.知道什么是不等式的解.过程与方法:4.引导学生分析具体事例,从对具体事.例的分析中得到不等量关系.2.引导并帮助学生列出不等式,分析不等式的成立条件.3.通过分析、抽象得到不等式的概念和不等式的解的概念.4.通过习题巩固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生的分析和抽象过程使他们体会现实中错综复杂的数量关系,从而培养其抽象思维能力.2.通过分组讨论学习,体会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团体协作精神,使学生获得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3.通过联系与发展、对立与统一的思考方法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4.通过创设问题串,让学生仔细观察、对上匕、归纳、整理,尝试对有理数进行分类,体验教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重点:不等式的概念和不等式的解的概念.难点:对文字表述的数量关系能列出不等式.教学突破:由于学生在以前已经对数量的大小关系和含数字的不等式有所了解,但还没有接触过含未知数的不.等式,在学生分析问题的时候注意引入现实中大量存在的数量间的不等关系,研究它们的变化规律,使学生知道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的方便之处.在本节的教学中能够在组织学生讨论的过程中适当地渗透变量的知识,让学生感受其中的函数思想,并引导学生发现不等式的解与方程的解之间的区别.在处理本节难点时指导学生练习有理数和代数式的知识,准确“译出”不等式.教学过程:问题再现:天平左盘放2个质量相等的小球,右盘放质量分别为50克和100克的祛码,天平平衡,求小球的质量?设小球质量为x克2X=50+100X=75一、创设情境同学们,学习数学经常需要我们观察事物的特征和现象来确定事物的关系和性质,这节课老师想测试一下你们的聪明才智.(1)国家为了庆祝国庆60周年阅兵式,预计的费用和实际支出是不相等的,预计的费用是a元, 而实际的费用是b元,怎样表示a与b之间的关系?(2)根据科学家测定,太阳表面的温度不低于6000°C.设太阳表面的温度为t(°C),怎样表示t和6000之间的关系?(3)天平左边放着一只足够大的杯子,右边放着质量为50克的舷码,现不断向杯子中注水,你能想象天平的平衡状态会出现几种情况?引出课题:8.1认识不等式二、研究问题:世纪公园的票价是:每人5元,一次购票满30张可少收1元.某班有27名少先队员去世公园进行活动. 当领队王小华准备好了零钱到售票处买了27张票时,爱动脑的李敏同纪学喊住了王小华,提议买30张票•但有的同学不明白•明明只有27个人,买30张票,岂不浪费吗”?那么,究竟李敏的提议对不对呢?是不是真■的浪费呢三、新课探究:分析上面的问题:设有x人要进世纪公园,当xV30,则该如何买票呢?探讨结论:至少要有多少人进公园时,买30张票才合算?(学生动手操作,合作讨论得结论)概括:1、不等式的定义:如t$6000, aH b, 120>10, x < 30, 120<5x ,再如3+4>l+4, 3a-4W6 , 等用符号“V”(或“£”),“>”(或“三”),“工”连成的数学式子,叫不等式.这些用来连接的符号统称不等号,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2、环等式的解: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3、不等式的分类:(1)(恒不等式):-7<-5, 3+4>1+4, 2>1,四、基础训练.1.判断下列各式中哪些是不等式?(1) a2+l>0; (2) a+b=O; (3) x-yHl;(4)3x-lWx; (5) 4-2x; (6) 9 > &例1、例1用不等式表示下列关系,并写出两个满足各不等式的数:(1)x的一半小于-1 ; (2) y与4的和大于0.5 ; (3) a是负数;(4) b是非负数。
2019-2020学年七年级数学下册 8.1《认识不等式》教案1 华东师大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数学下册 8.1《认识不等式》教案1 华东师大版【教学目标】:1、通过对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的分析,引入不等式的概念,使学生初步了解不等式及解集的意义;2、通过对问题的探索,适当渗透变量知识,使学生感受到其中的函数思想,让学生发现不等式的解与方程的解之间的区别。
【教学重点】:不等式及其解的意义。
【教学难点】: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解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世纪公园的票价是:每人5元;一次购票满30张,每张可少收1元。
怎么买票合算?1、问题1:某班有27名少先队员去世纪公园进行活动。
当领队王小华准备好了零钱到售票处买27张票时,爱动脑筋的李敏同学喊住了王小华,提议买30张票。
但有的同学不明白,明明我们只有27个人,买30张票,岂不是“浪费”吗?教师活动:操作多媒体,提出问题。
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学方式和媒体:投影显示出问题情境。
2、出问题:究竟李敏的提议对不对呢?是不是真的“浪费”呢?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和学生一起算一算。
学生活动:计算买27张票和买30张票要付的款。
教学方式:小组学习。
3、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用数的比较透视其中的事实,买27张票,要付款5×27=135(元)买30张票,要付款4×30=120(元)显然120<135,买30张票比买27张票合算?4、问题,如果去世纪公园的人较少怎么买票合算?至少要有多少人去世纪公园,多买票反而合算呢?5、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设有x人要进世纪公园,如果x≧30,显然按实际人数买票,每张票只要付4元。
如果x<30,那么:按实际人数买票x张,要付款5x(元)买30张票,要付款4×30=120(元)如果买30张票合算,那么应有120<5 x6、提出问题:x取哪些数值时,上式成立?7、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取一些值试一试,将结果填表格(P51),引导规律:当x= 时,27、28……时,至少要有人进公园时,买30张票合算。
华师大版七下数学8.1《认识不等式》教学设计
华师大版七下数学8.1《认识不等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认识不等式》是华师大版七下数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主要介绍了不等式的概念、性质和简单的解法。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更高级数学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不等式的基本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方程和不等式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不等式的概念和性质的理解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各不相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三. 教学目标1.理解不等式的概念,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能够解简单的不等式,并应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不等式的概念和性质的理解,以及简单不等式的解法。
2.难点:理解不等式的性质,掌握不等式的解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不等式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到不等式的实际意义。
2.问题驱动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不等式的性质和解法。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包括教材、PPT、练习题等。
2.准备教学辅助工具,如黑板、粉笔等。
3.准备教学环境,确保课堂秩序和学生的学习氛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引入不等式的概念,如“小明比小红高”等,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不等式的实际意义。
2.呈现(15分钟)通过PPT或板书,呈现不等式的定义和基本性质,如“a < b 表示a小于b”,“不等式两边加减同一个数不改变不等式的方向”等。
同时,给出一些不等式的例子,让学生进行观察和理解。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进行不等式的练习,包括解不等式和应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华东师大版七下数学第8章8.1《认识不等式》教学设计
《§8.1 认识不等式》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8.1认识不等式》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8章第1节的内容。
本课主要是“不等式及不等式的解”两个概念的教学。
课程标准提出“抽象概念的教学,要关注概念的实际背景与形成过程”。
不等式是初等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对学生来说它与方程相比有较大的难度。
教材注意通过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引入不等式及不等式的解两个基本概念,淡化了严格的形式化定义,让学生结合实际,易于理解和应用;同时又体现了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对实际生活中的不等量关系、数量大小的比较等知识,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有所了解,但对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对学生是新的内容。
这一点与方程不同,要注意概念引入的实际背景,并引导学生参与探索、归纳的过程,强化感性认识。
我所面对的是农村中学的学生,差生面比较广,学习习惯不好,应用能力不强。
可喜的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学生已初步能够自主学习,勇于发表意见,能够较好地自主探索与交流讨论,这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生通过探究活动了解不等式及其解的意义。
2、能由文字表述的数量关系列出不等式,并写出若干个不等式的解。
3、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共同探究,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合作交流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使学生经历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的分析、抽象的过程,体会到现实世界中有各种各样错综复杂的数量关系,包括相等关系和不等关系。
2、让学生体验探索、体验成功。
(三)情感与态度1、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养成对数学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索创新的精神。
2、学生在探索的学习活动中感受成功,建立自信。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不等式及其解的意义;探索不等式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培养探索、分析能力。
五、教法和学法分析1、教学方法的选择:针对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开放式教学方法为指导思想,采用学生小组讨论和教师适当启发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8.1 认识不等式》
《8.1 认识不等式》本节课是华师大版教材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八章第一节«认识不等式»,学生在以往的学习经历中已经熟悉用不等号表示数的大小,这节学习的是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类似于上一章学到的方程,学生有一定的认知基础,加强类比教学是处理本节教材的重要方式。
不等式是现实世界中不等关系的一种数学表示形式,它不仅是现阶段我们学习的重点内容,而且也是我们后续学习的基础。
【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分析和探索,得到生活中不等量的关系;2.通过理解得到不等式的概念,从而使学生经历实际问题中数量的分析、抽象过程,体会现实中有各种各样错综复杂的数量关系;3.了解不等式的意义,知道不等式是用来刻画生活中的数量关系的;4.知道什么是不等式的解。
【过程与方法目标】1.引导学生分析具体事例,从对具体事例的分析中得到不等量关系;2.引导并帮助学生列出不等式,分析不等式的成立条件;3.通过分析、抽象得到不等式的概念和不等式的解的概念;4.通过习题巩固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生的分析和抽象过程使他们体会现实中错综复杂的数量关系,从而培养其抽象思维能力;2.通过分组讨论学习,体会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团体协作精神,使学生获得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3.通过联系与发展、对立与统一的思考方法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4.通过创设问题串,让学生仔细观察、对比、归纳、整理,尝试对有理数进行分类,体验教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
【教学重点】不等式的概念和不等式的解的概念。
【教学难点】对文字表述的数量关系能列出不等式。
课件、多媒体、练习本。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五一黄金周我校准备组织27名优秀团员去李白故里旅游,纪念馆的门票是5元一张(学生票)30人或30人以上每张少收1元,领队甲说:“就买27张票”,领队乙却说:“要买30张票”。
请同学们为他们裁决,他们究竟谁说得对?【教学说明】通过实际问题的导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8.1《认识不等式》教学设计
第8章一元一次不等式§8.1 认识不等式一、背景分析1.学习任务分析不等式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数学模型,它不仅是初中阶段学习的重点内容,而且也是后面学习函数等知识的基础.它是在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之后的后续内容,贯穿于数学学习的始终,起着横贯上下的作用.本节是本章的第一课时,主要学习两个概念:不等式和不等式的解.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不等式和不等式的解的意义,能正确列出不等式;难点是准确应用不等号,正确理解不等式的解;渗透建模、类比、分类等思想方法.2.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在小学对不等量关系、数量大小的比较等知识已经有所了解,但对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还是第一次接触,本节就是对“不等”这一概念进一步明确,使它成为一种有效的数学工具.学生在列不等式时,对数量关系中的“不大于”、“不小于”、“负数”、“非负数”等数学术语的含义不能准确理解,在把用文字语言表述的不等关系转化为用符号表示的不等式时有一定困难.二、教学目标设计依据《课程标准》对7—9年级《不等式》学段的目标要求和本班学生实际情况,特确定如下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够从现实问题中抽象出不等式,理解不等式的意义,会根据给定条件列不等式.2.正确理解“非负数”、“不小于”等数学术语.3.理解不等式的解的意义,能举出一个不等式的几个解并且会检验一个数是否某个不等式的解.过程与方法经历由具体实例建立不等式模型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和数学化的能力,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产生独立克服困难、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在合作交流中有一定收获.三、课堂结构设计本节是概念课,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依据人本主义的课程观和建构主义的课堂教学观,切实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安排如下6个教学活动程序:1.创设情境,发现新知(用时8分钟)2.深入思考,再探新知(用时10分钟)3.典例示范,应用新知(用时6分钟)4.闯关检测,强化新知(用时8分钟)5.反思盘点,整合新知(用时6分钟)6.精选作业,拓展新知(用时2分钟)四、教学媒体设计“不等式”、”不等式的解”这两个概念都比较抽象,需要大量的直观演示和生活实例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智力背景,适合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五、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用时8分钟)设计意图:数学教育必须基于学生的“数学现实”,现实情境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平台,数学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帮助学生构造数学现实,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他们的数学现实.基于此,设置如下情境:情境1:如图,天平左盘放三个苹果,右盘放200克砝码,天平倾斜.设每个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再根据情况出示思考题:1.天平左边的三个苹果的总质量如何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2.天平哪边重?。
华师大版七下数学8.1《认识不等式》说课稿2
华师大版七下数学8.1《认识不等式》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认识不等式》是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8.1节的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概念和运算法则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不等式是数学中的基本概念之一,它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初步认识不等式,理解不等式的概念和性质,以及学会如何解简单的不等式。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概念和运算法则,他们对数学的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不等式这个新的概念,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逐渐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可能对于如何解不等式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同学的交流来共同克服。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不等式的概念和性质,初步认识不等式。
2.让学生学会解简单的不等式,提高他们的数学解题能力。
3.通过不等式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不等式的概念和性质,学会解简单的不等式。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不等式的性质,以及如何运用性质来解不等式。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2.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动画和图片等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不等式的概念和性质,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3.通过小组讨论和上台展示的形式,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来,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不等式的概念,让学生初步认识不等式。
2.新课导入:介绍不等式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理解不等式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3.例题讲解:讲解一些简单的不等式题目,让学生学会如何解不等式。
4.练习巩固:让学生做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5.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索不等式的性质和解题方法。
6.上台展示:让学生上台展示他们的解题过程和答案,互相交流和学习。
华师大版七下数学8.1《认识不等式》教学设计2
华师大版七下数学8.1《认识不等式》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认识不等式》是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初步认识不等式,了解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为后续学习不等式的解法、不等式组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整数、实数、方程等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但他们对不等式的认识尚浅,需要通过实例来感受不等式的实际应用,从而更好地理解不等式的概念和性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不等式的概念,学会用不等号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大小关系;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不等式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2.难点:不等式的性质及其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活实例引入不等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不等式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不等式的相关实例和图片;2.学具:为学生准备不等式卡片、练习题等;3.教学场地:教室。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一些不等式实例,如身高、体重、温度等,引导学生感受不等式的实际应用。
提问:这些不等式该如何表示呢?从而引出不等式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观察不等式卡片,引导学生发现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通过小组讨论,总结出不等式的性质。
同时,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操练(10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不等式来解决。
如:某班有男生和女生共50人,男生人数比女生多,请问男生和女生各有多少人?通过解决此类问题,培养学生运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巩固(10分钟)为学生提供一些不等式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七年级数学下册8.1认识不等式教案新版华东师大版
学做思一、什么是不等式和不等式的解?
导学:1.如果有x人去世纪公园,按实际人数买票要付款元,按30人买票要付款元.
2.买30张票反而合算,就是按实际人数买票所付的款大于按30人买票所付的款,将这个关系用式子表示出来是.
3.x取21时上式成立吗?,x取25呢?x取哪些数值时,上式成立?
导做: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展示
导思:1.像上面出现的,等用不等号“”或“”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不等式的明显特征是什么?
2.是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把叫做不等式的解.不等式还有其他解吗?
学做思二:怎样根据不等关系,列不等式?
导学:例1、用不等式表示:
⑴a是正数;⑵b不是负数;⑶c是非负数;⑷x的平方是非负数;⑸x的一半小于-1;⑹y与4的和不小于3.
导学:例4、不等式的解集可以表示成,请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变式:如果某个不等式的解集为,它表示哪些数?请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导思:怎样区别实心和空心,左和右?
达标检测
1.下列各数,,,,中,是不等式的解的数是,是不等式的解的数是.
2.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为()3.在数轴上表示Fra bibliotek列不等式的解集:
(1); (2).
例2、用不等式表示:
⑴a与1的和是正数;⑵x的2倍与y的3倍的差是非负数;⑶x的2倍与1的和大于—1;⑷a的一半与4的差的绝对值不小于a.
导做: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展示
导思:有哪些表示不等关系的词?
导学:例3、当x=2时,不等式x-1<2成立吗?当x=3呢?当x=4呢?
导做: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展示
导思:怎样检验是否是不等式的解?
8.1 认识不等式
课题名称
8.1 认识不等式
华师大版七下数学8.1认识不等式教学设计
华师大版七下数学8.1认识不等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八章第一节“认识不等式”是初中学段不等式知识体系的开端,对学生后续学习方程、函数等数学知识具有重要作用。
本节课主要介绍不等式的概念、性质及简单的解法。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不等式,使学生感受到不等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六年级已经学习了整数、分数和小数,对数学概念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但是,对于不等式这一新的数学概念,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认知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引导学生逐步理解不等式的概念和性质。
三. 教学目标1.理解不等式的概念,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能够正确解简单的不等式。
3.培养学生运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不等式的概念、性质及简单解法。
2.教学难点:不等式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不等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不等式的性质。
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加深对不等式解法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含有不等式概念、性质及解法的PPT。
2.实例素材:收集生活中的不等式实例,用于导入新课。
3.练习题:准备一定数量的不等式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一些不等式实例,如身高、体重等,引导学生关注不等式。
提问:这些不等式有什么特点?从而引出不等式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不等式的定义、性质及简单解法。
引导学生思考并总结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简单的不等式题目,让学生分组讨论、解答。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克服解题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华东师大初中数学七下《8.1认识不等式》word教案 (13)
课题§8.1 认识不等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初步了解不等式及不等式的解的意义。
能够用不等式表示数量关系,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已知不等式的解。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问题的探索,适当渗透变量知识,让学生发现不等式的解和方程的解的区别。
通过经历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的分析抽象过程,体会现实世界各种各样的数量关系,有等量关系也有不等量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不等式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通过讨论、交流的过程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
教学策略教法选择互动教学学法选择以小组学习探究的形式课堂组织形式学生探索、共同讨论、交流,老师点播教具媒体组合应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教学过程(内容及步骤)教法与学法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问题]:世纪公园的票价是:每人5元;一次购票满30张,每张可少收1元。
某班有27名少先队员去世纪公园进行活动。
当领队王小华准备好了零钱到售票处买27张票时,爱动脑筋的李敏同学喊住了王小华,提议买30张票。
但有的同学不明白,明明我们只有27个人,买30张票,岂不是“浪费”吗?那么,究竟李敏的提议对不对呢?是不是真的“浪费”呢?[分析]:买27张票,要付款5×27=135(元)买30张票,要付款4×30=120(元)显然120<135这就是说,买30张票比买27张票付款要少,表面上看是“浪费”了3 以生活情景引入新课,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愿望和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内容及步骤)教法与学法张票,而实际上反而节省了。
当然,如果去世纪公园的人数较少(例如10个人),显然不值得去买30张票,还是按实际人数买票为好。
现在的问题是:至少要有多少人去世纪公园,多买票反而合算呢? 二、讲解新课:[探索]:我们一起来分析上面提出的问题。
设有x 人要进世纪公园,如果x ≧30,显然按实际人数买票,每张票只要付4元。
如果x <30,那么:按实际人数买票x 张,要付款5x (元) 买30张票,要付款4×30=120(元) 如果买30张票合算,那么应有 120<5 x现在的问题就是:x 取哪些数值时,上式成立?前面已经算过,当x =27时,上式成立。
华师大版七下数学8.1《认识不等式》教学设计1
华师大版七下数学8.1《认识不等式》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认识不等式》是华师大版七下数学8.1章节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不等式的起点,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不等式的概念、性质和运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不等式的定义、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以及不等式的解法等。
教材通过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不等式的相关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实数、集合等基础知识,对于数学符号和概念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但是,对于不等式这一新的数学概念,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不等式,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同时,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不等式的定义,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能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不等式,并用不等式表示实际问题。
3.学会解简单的不等式,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不等式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2.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不等式。
3.解不等式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通过分析实际问题,让学生理解不等式的意义;通过小组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理解和抽象不等式。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和讲解不等式的性质和运用。
3.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不等式的定义。
例如,提出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比较大小的问题,如何用数学符号来表示这些问题呢?”2.呈现(10分钟)通过分析实际问题,让学生理解不等式的意义。
例如,分析如下问题:有两杯水,一杯温度为30℃,另一杯温度为40℃,请问这两杯水哪个温度更高?如何用数学符号来表示这个问题?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1 认识不等式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的分析,引入不等式的概念,使学生初步了解不等式及解集的意义;
2、通过对问题的探索,适当渗透变量知识,使学生感受到其中的函数思想,让学生发现不等式的解与方程的解之间的区别。
【教学重点】:不等式及其解的意义。
【教学难点】: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解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世纪公园的票价是:每人5元;一次购票满30张,每张可少收1元。
怎么买票合算?
1、问题1:某班有27名少先队员去世纪公园进行活动。
当领队王小华准备好了零钱到售票处买27张票时,爱动脑筋的李敏同学喊住了王小华,提议买30张票。
但有的同学不明白,明明我们只有27个人,买30张票,岂不是“浪费”吗?
教师活动:操作多媒体,提出问题。
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学方式和媒体:投影显示出问题情境。
2、出问题:究竟李敏的提议对不对呢?是不是真的“浪费”呢?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和学生一起算一算。
学生活动:计算买27张票和买30张票要付的款。
教学方式:小组学习。
3、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用数的比较透视其中的事实,买27张票,要付款5×27=135(元)
买30张票,要付款4×30=120(元)
显然120<135,买30张票比买27张票合算?
4、问题,如果去世纪公园的人较少怎么买票合算?至少要有多少人去世纪公园,多买票反而合算呢?
5、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设有x人要进世纪公园,如果x≧30,显然按实
际人数买票,每张票只要付4元。
如果x<30,那么:
按实际人数买票x张,要付款5x(元)
买30张票,要付款4×30=120(元)
如果买30张票合算,那么应有
120<5 x
6、提出问题:x取哪些数值时,上式成立?
7、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取一些值试一试,将结果填表格(P51),引导规律:当x= 时,27、28……时,至少要有人进公园时,买30张票合算。
教师活动:巡回指导、启发、讲解。
学生活动:讨论、交流、计算寻找数量关系。
教学方式:小组学习、个别学习。
二、结全范例,加深理解
例:用不等式表示:
(1)a是负数;(2)b是非负数;
(3)x的一半小于-1 (4)y与4的和大于0.5
分析:a是负数,要理解负数比0小,可用< 0,表示,即a< 0。
对于非负数的理解还应从正数或零方面去考虑。
即b > 0或b =0。
通常表示成b≥0。
还应使学生弄清列代数式的方法。
是解决(3)、(4)题的关键。
三、随堂练习、巩固新知
课本第52页练习1、2、3题
教师活动:巡回指导,学生活动:书面练习,教学方法:互动。
【本课小结】:
1、本节课学了不等式的概念。
2、通过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学会探索。
【布置作业】:P52习题8.1 第1、2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