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脊轩志导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总83-84】《项脊轩志》导学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唐宋派及归有光。
2.积累文言实词,分析常见的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3.学习本文结构严谨,文脉贯通的特点。
4. 学习作者善于选取富于特征意义的细节来表达深挚的感情。
[重点难点]
1. 重点是掌握文言字、词、句。
2. 难点是本文取材和结构的方法。
[学法引导]
1. 有感情地诵读,疏通文意。
2. 分析细节描写,感受事细而情深。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 介绍作者及唐宋派。
2. 检查预习,读准字音,疏通文意。
教学过程:
1. 作者介绍
归有光,明代著名的古文家,明朝“唐宋派”中成就最高者,被誉为“明文第一”,时人称他为“今之欧阳修”。他命运多舛,8岁丧母,仕途不顺,35岁中举人,八次考进士不第,60岁才中进士。他的散文多写日常生活和家庭琐事,感情真挚自然,语言朴素流畅,细节真实生动,“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
姚鼎认为,归有光直承唐宋八大家,元明两代除归氏别无他人,并把它视为唐宋八大家和桐城派之间的一座桥梁。
2. 唐宋派
唐宋派是明代的一个主要的文学流派,以明中叶的唐顺之、茅坤和归有光为代表。他们反对前、后七子的拟古文主义文风,极力推崇和提倡唐宋八大家的散文,被称为“唐宋派”。唐宋派既推尊先秦两汉文的传统地位,又承认唐宋文的继承和发展,提倡学习唐宋文,提出“直抒胸臆”的创作主张,重视在文章中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他们的主张和创作对清代的桐城派影响很大。
3.教师范读,学生诵读
4.读准字音
渗漉(shèn lù)修葺(qì)栏楯(shǔn)偃仰(yǎn)
啄食(zhuó)异爨(cuàn)老妪(yù)迨(dài)
呱呱而泣(gū)象笏(hù)长号(háo)妣(bǐ)
扃牖(jiōng yǒu)垣墙(yuán)栖息(qī)阖门(hé)
5.串讲翻译
这个过程应以学生活动为主,老师规范答案。
雨泽下注下:向下,名词作状语。
垣墙周庭垣墙:院子四周砌上围墙,名词活用作动词。
迨诸父异爨迨:及、等到。爨:灶。
东犬西吠西:对着西边,名词作状语。
凡再变矣再:两次。
先大母婢也先:已经死去的。
而母立于兹而:你。
大母过余曰过:探望。
久不见若影若:你。
比去,以手阖门比:等到。阖:关门。
轩凡四遭火凡:共。
吾妻来归归:旧指女子出嫁。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手:亲自,名词作状语。
6.作业
完成课后作业题二、三。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分析结构。
2.分析细节描写,领悟情感。
教学过程:
1.一个书斋——项脊轩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这是一篇典型的托物言志的散文名作,作者所托之“物”就是“项脊轩”。可以说,项脊轩是全文布局谋篇的一条线索。无论写景、叙事、抒情、议论,无不围绕着“项脊轩”这一中心,条理井然,形散神聚。
2.文中第2段中第一句有何作用?
过渡句,承上启下,点明前文“多可喜”,“亦多可悲”引起下文。两种情感——悲和喜。
3、请大家在文中找出“喜”的段落和“悲”的段落。
喜:(1段)小轩之变,小轩之趣。
悲:(2---5段)诸父异爨、忆先妣、忆大母、四遭火、悼亡妻。
4、第一段中项脊轩修葺前后各有何特点,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
修葺前,项脊轩狭小、阴暗、破漏;修葺后,项脊轩明亮、幽雅、安静。
在这段,作者意在表现自己青少年时期读书生活过的书斋,可爱、可亲、可美,以表达自己深深的眷恋之情。作者欲扬先抑,先极力叙述原来的项脊轩的旧、小、漏、暗,为下文写修葺后的项脊轩的优美可爱作铺垫。
5、第二段叙写项脊轩的变迁,回忆母亲和祖母的往事,用“悲”贯穿。
(1)作者先回忆“诸父异爨”引起庭院的变化。抓住富有特征性的细节来描写一个封建大家庭的四分五裂之状,反映家庭的败落。归家原本庭院南北相通,是一个整体。自从“诸父异爨”后,设置了许多小门,墙壁到处都是(四分五裂之状)。先用篱笆相隔,后来更用一堵堵墙壁阻断往来(“始为篱,已为墙”)。尤其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厅’非‘庭’也)”,寥寥几笔,将一个封建大家庭分家后所产生的颓败、衰落、混乱不堪的情状表现得淋漓尽致。
(2)写母亲选取了哪几件事?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写母亲——突出“慈爱关怀”。
作者8岁丧母,对慈母的音容笑貌,已不甚了了。但作者却巧妙地通过曾在项家居住的两代乳母之口,感人至深地道出了母亲那对儿女的慈爱之心。作者共记叙了母亲两件琐事:一是母亲当年曾经来过轩中,二是大姊在老妪怀中呱呱啼哭,母亲闻声问饥问寒的情景。尤其是后面这一细节描写,生动传神。绘形绘声地再现了慈母的音容笑貌,引起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怀念,眼泪也禁不住潸然而下。
要注意抓住“扣门扉”的典型动作细节,“儿寒乎?欲食乎?”的典型语言细节来分析。
(3)写祖母主要抓住了哪些细节?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写祖母突出“殷切期望”。
之一:祖母过来探望“我”,看到孙儿静静读书轩中,笑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话语中既有疼爱之情,又有赞赏之意。
之二:祖母离开时,轻手阖门,自言自语:“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一个小小的动作,表露出祖母对孙儿的关切之情;喃喃自语中,尤其一个“久”,一个“待”,寄托了祖母对归家多年功
名无望,而今终于从孙儿的埋头苦学中似乎看到了希望的激动和喜悦之情。
之三:顷之,祖母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情真意切,语重心长,话语中寄托了祖母殷殷的希望。作者写到这里,回顾自己多年来科举路上的坎坷(35岁才中举人,8次参加殿试,60岁才中进士。)怎能不禁不住大哭一场呢?
(4)第二段中作者情感由“悲”到“泣”,无不紧扣“亦多可悲”来写,回忆中隐含着作者对家庭变迁的悲叹,对亲人的深切怀念,对自己怀才不遇、有负祖母期望的深深感慨。
6、第三段,叙写自己闭门苦读的情景及小轩多次遭火未焚的事情有何作用?
是写“悲”的进一步补充,同时,字里行间,又透露出作者埋头苦读,要实现理想的期望,以及对小屋的深爱。
7、第四、五段写亭亭如盖的枇杷树有何作用?
写爱妻:——突出“恩爱情深”。
是补写,通过补叙,表达对亡妻的怀念之情。这一部分意在写悲,却先极力叙写当年两人在轩内唱和相随的欢乐,以“喜”衬“悲”,衬托今日丧妻的悲哀。最后,托物抒情,借亭亭如盖的枇杷树,寄托对亡妻深深的怀念之情。
8、布置作业:从学校、家庭日常生活琐事中选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来抒写某种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