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波束形成与智能天线_1

合集下载

数字波束成形技术

数字波束成形技术

数字波束成形技术
数字波束形成技术用这种技术的天线能产生多个数字波束实现对卫星的跟踪,称为“数字波束形成的多波束天线”。

装在移动地球站上能实现在运动过程中与卫星之间的通信不中断。

因此这种技术是移动卫星通信中的一种关键技术,也是4G移动通信中智能天线的关键技术。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1977年版的《供发展中国家使用的许可证贸易手册》中,给技术下的定义:"技术是制造一种产品的系统知识,所采用的一种工艺或提供的一项服务,不论这种知识是否反映在一项发明、一项外形设计、一项实用新型或者一种植物新品种,或者反映在技术情报或技能中,或者反映在专家为设计、安装、开办或维修一个工厂或为管理一个工商业企业或其活动而提供的服务或协助等方面。

"这是至今为止国际上给技术所下的最为全面和完整的定义。

实际上知识产权组织把世界上所有能带来经济效益的科学知识都定义为技术。

浅谈智能天线的波束形成技术

浅谈智能天线的波束形成技术
天线 阵列由一系列阵元组成 , 根据 阵元不同的排列方式 , 可分为直
线阵 、 圆阵 、 平面 阵, 同阵形的天线对信号 的阵列 响应不 同。 不 本文 以均
匀线 阵进行说 明。 假设 肘个 阵元均匀 分布在一 条直线上 , 阵元为具有各
S aop ei oo e e u to r t tsh r c z n rd cin, slr lta ilt a ain n pa t i . o a u r voe rdit a d ln lf o e
20 年 第 1 卷 07 7
第7 期
收稿 日期:0 6 1— 6 20 — 0 1
浅 谈 智 能 天 线 的 波 束 形 成 技 术
苗 科
( 中国联通太原分公司 , 山西太原 ,3 0 1 0 00 ) 摘 要: 在介绍智能天线的结构与基本原理的基础上 , 分析 了多种波束形成技 术 , 并通
o p ma y h t s n h t c r o y a i g n y s n s l b e r ti s n n r r p oo y t e i a b x l t e z me a d o u l p o e n i i c n
[9 SalsPS a w lM 1 ] er ,C d e M,WitrK ers neo i et pc e l l ne .h ep s ff oia r o v r l dctldnseisosl l ai e— ait n [] me c ora o i y o pce a ut vo t Brdai o e t or r l o J. r a Junl f A in Bt y 19 ,24:4—5. oa , 9 5 8 ( )4 5 4 3 n [0 B re 2 ] ansP W,Fit I D,C lw lM Mop ooia rsosso nS a e M. rhlg l ep ne f d l c co dw e p c s f ieet rwhfr t U B rdain J.m. rpa edsei f rn o t m V— i o [] J n eod g o o a t A . B t19 ,7 1 ) 15 — 3 1 o,9 0 7 (O : 3 4 16 .

波束形成与智能天线资料分析课件

波束形成与智能天线资料分析课件
波束形成与智能天线的比 较分析
REPORTING
波束形成与智能天线的相似之处
目标一致性
波束形成和智能天线都旨在提高 无线通信系统的性能,包括改善 信号干扰比、增强信号覆盖范围
和增加系统容量。
适应性调整
波束形成和智能天线都可以根据环 境和用户需求进行动态调整,以优 化通信质量。
空间选择性
波束形成和智能天线都利用空间选 择性来增强特定方向上的信号,从 而提高通信效率。
智能天线技术的优缺点
提高信号抗干扰能力
通过形成具有特定方向性的波束,智能天线能够降低来自非目标方向的干扰, 提高信号质量。
增强覆盖范围
通过集中信号能量,智能天线能够扩大信号覆盖范围,提高通信系统的覆盖能 力。
智能天线技术的优缺点
• 频谱资源优化:智能天线能够根据业务需求动态 调整波束方向,实现频谱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 频谱利用率。
处理机制。
波束形成与智能天线的选择建议
根据应用场景
在需要高定向性和高信号增益的应用场景下,如无线局域网(WLAN)和卫星通信,波束形成可能更适合。在需要广 泛覆盖和多用户支持的应用场景下,如移动通信网络,智能天线可能更具优势。
根据系统资源
如果系统资源有限,如计算能力和功耗,波束形成可能更合适,因为其实现相对简单。如果系统资源充足,智能天线 可以提供更高的性能。
波束形成与智能天线 资料分析课件
REPORTING
• 波束形成与智能天线概述 • 波束形成技术 • 智能天线技术 • 波束形成与智能天线的比较分析 • 波束形成与智能天线的发展趋势
目录
PART 01
波束形成与智能天线概述
REPORTING
波束形成与智能天线的定义

波束成形——精选推荐

波束成形——精选推荐

波束成形第四章智能天线⾃适应波束成形算法简介4.1 引⾔智能天线技术作为⼀种新的空间资源利⽤技术,⾃20世纪90年代初由⼀些学者提出后,近年来在⽆线通信领域受到了⼈们的⼴泛关注。

它是在微波技术、⾃动控制理论、数字信号处理(DSP)技术和软件⽆线电技术等多学科基础上综合发展⽽成的⼀门新技术。

智能天线技术从实质上讲是利⽤不同信号在空间上的差异,对信号进⾏空间上的处理。

与FDMA,TDMA及CDMA相对应,智能天线技术可以认为是⼀种空分多址SDMA技术,它使通信资源不再局限于时域、频域和码域,⽽是拓展到了空间域。

它能够在相同时隙、相同频率和相同地址码情况下,根据⽤户信号在空域上的差异来区分不同的⽤户。

智能天线技术与其它通信技术有机相结合,可以增加移动通信系统的容量,改善系统的通信质量,增⼤系统的覆盖范围以及提供⾼数据率传输服务等。

4.2 智能天线技术及其优点智能天线,即具有⼀定程度智能性的⾃适应天线阵,⾃适应天线阵能够在⼲扰⽅向未知的情况下,⾃动调节阵列中各个阵元的信号加权值的⼤⼩,使阵列天线⽅向图的零点对准⼲扰⽅向⽽抑制⼲扰,增强系统有⽤信号的检测能⼒,优化天线⽅向图,并能有效地跟踪有⽤信号,抑制和消除⼲扰及噪声,即使在⼲扰和信号同频率的情况下,也能成功地抑制⼲扰。

如果天线的阵元数增加,还可以增加零点数来同时抑制不同⽅向上的⼏个⼲扰源。

实际⼲扰抑制的效果,⼀般可达25--30dB以上。

智能天线以多个⾼增益的动态窄波束分别跟踪多个移动⽤户,同时抑制来⾃窄波束以外的⼲扰信号和噪声,使系统处于最佳的⼯作状态。

智能天线利⽤空域⾃适应滤波原理,依靠阵列信号处理和数字波束形成技术发展起来,它主要包括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来⾃移动台发射的多径电波⽅向进⾏到达⾓(DOA)估计,并进⾏空间滤波,抑制其它移动台的⼲扰;⼆是对基站发送信号进⾏数字波束形成,使基站发送信号能够沿着移动电波的到达⽅向发送回移动台,从⽽降低发射功率,减少对其它移动台的⼲扰。

数字波束形成

数字波束形成
第 2 章 DBF 原理及应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窄带信号模型...................................... 错误!未定义书签。 空间匹配滤波器................................... 错误!未定义书签。 阵列方向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阵列增益......................................... 错误!未定义书签。 波束宽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相位扫描的带宽限制............................... 错误!未定义书签。 智能天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天线结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现原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技术分类...................................... 错误!未定义书签。 应用领域...................................... 错误!未定义书签。 本章小结.........................................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主要缩略语表
英文缩 写
英文全称
中文释义
DBF
Digital Beamforming
数字波束形成

5G技术的波束成形原理与应用

5G技术的波束成形原理与应用

5G技术的波束成形原理与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正处在一个数字化时代的浪潮中。

而5G技术作为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代表,正引领着这个数字化时代的到来。

而在5G技术中,波束成形技术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本文将介绍5G技术的波束成形原理与应用。

一、波束成形原理波束成形是一种通过调整天线阵列的相位和振幅来控制信号传输方向的技术。

在传统的通信系统中,信号是通过天线向四面八方发射的,而波束成形技术则可以将信号集中在一个特定的方向上,从而提高信号的传输效率和覆盖范围。

波束成形的原理可以简单地解释为,通过调整天线阵列中每个天线的相位和振幅,使得它们在特定的方向上形成一个合成的波束。

这个波束可以被用来传输信号,同时抑制其他方向上的干扰信号。

通过这种方式,波束成形可以提高信号的传输质量和容量。

二、波束成形的应用1. 增强移动通信的覆盖范围波束成形技术可以将信号集中在一个特定的方向上,从而提高信号的传输距离和覆盖范围。

这对于移动通信来说非常重要,特别是在城市高楼密集的地区或者是偏远地区。

通过波束成形技术,移动通信可以更好地覆盖这些地区,提供更稳定和高质量的通信服务。

2. 提高网络容量和速度波束成形技术可以将信号集中在一个特定的方向上,从而减少信号的传播路径和干扰。

这样一来,网络的容量和速度就可以得到显著提升。

在高密度用户场景下,波束成形技术可以更好地管理网络资源,提供更快的数据传输速度和更稳定的连接质量。

3. 支持多用户连接波束成形技术可以将信号集中在一个特定的方向上,从而实现多用户同时连接。

这对于大规模的物联网应用和智能城市来说非常重要。

通过波束成形技术,多个用户可以同时连接到网络,实现高效的数据传输和实时的通信。

4. 改善无线通信安全性波束成形技术可以将信号集中在一个特定的方向上,从而减少信号的泄漏和窃听风险。

这对于无线通信的安全性来说非常重要。

通过波束成形技术,通信信号可以更好地保护,防止被未经授权的人员窃取或者干扰。

智能天线中LMS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的研究

智能天线中LMS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的研究

cu il rbe o es r a tn a. es M enS u rs MS lo t m s o r ca p o lm f h mat ne n sL at a q ae( t L )a r h i ac mmo d pieb a o mi gag rh Beie, o v r gi na a t e mfr n lo i m. sd sc n e— v t
A bsr c :S a ta t n c e e oft y tc no o i so o l om m un c to y tm s n d ptv e mf m fn lort sa t a t m r n e nabe om son ke e h l g e fm bi c he e iai n s se ,a d a a ie b a o i g ag ihm i
智 能天线就是带精 密信 号处理器的任何天线 阵 , 它可 以调整或 自适 应其波束方 向图来增强感兴趣 的信 号和减小干扰信号 。 t
对于 由于 目前移动用户 的急剧增长和通信 资源 的严重匮乏而导致的通信容量不足 以及通信质量下降等问题 , 以应用智能天线提 可
高 频谱 的有 效 利 用 率来 解 决 。 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是智能天线研究 的核心 内容 , 算法通过调整阵列权向量 , 使天线方 向图的主瓣对准感兴趣 方向 , 而零陷对
Ke y wor : s ata e a LM Sag ih ;a ptv a f m i ;c nv r e c a e se d ds m r ntnn ; lort m da i ebe m or ng o e g n er t ; ta y—sa ee r r tt ro
sae er ,a m p ov d ago t tt ror n i r e l r hm s d o se o r sp o os di h sp p r i bae n tp c ntol r p e n t i a e .Th x d se a t srplc d b i pl o m l fse i e f e t p fcori e a e y sm ef m i ao p t f co ,S he se ie c ng sw i ie ai n tm e .S m u ain eul ho h tt s ag it m a g r c a t r O t tp sz ha e t tr to i s i lto rs t s w t a hi lor h h s h shihe onv r e c pe d a d l e g n e s e n owe r se d tt ro . t a y saee r r

智能天线中的波束形成算法

智能天线中的波束形成算法

A s r c :S r n e n o l d p iey ta k t e u e s i n l hl u l g t ei tr ee c .tc u d b b ta t ma ta t n ac u d a a tv l r c h s r ’sg a i h l n h n e fr n e I o l e w e i
LI Ni g . G O Y h n U a , GU L O i (.n t ue f c n e . L i. f c & T e . N n n 1 11 C ia 1 Isi t o i c sP A Unvo i t S e S . eh , a j g2 10 . hn i 2 C l g f n r ainE gn e n . UP B i g1 08. hn ) . ol eo f m t n ier g B T. e i 0 0 8C ia e Io o i j n .
波 束 形 成 算 法 进 行 了分 粪 介 绍 。
关 键 词 :智 能 天 线 ;波 束 形 成 算 法 ;盲 波束 形 成 算 法 中图分类号 : TN9 1 7 1 . 文献 标 识 码 :A
Ad p i e Be mf r n g r h f r S a tv a o mig Al o i m o ma tAn e n t r t n a
f r n l o i m a no e d s ra o u a i . n t i a e ,h e eo me ta d t e b scc n e — o mi g ag rt h se j y d wie p e dp p lrt I hsp p r t ed v l p n n h a i o c p h y
u e o i p o e t e c m m u ia in c p ct n r q e c e s n . ma ta t n a pa s a mp ra tr l s d t m r v h o nc t a a i a d fe u n y r u ig S o y r n e n ly n i o t n oe i h G o i o n t e 3 m b l c mm u ia in s se e nc to y t m. h e e h iu ft es r n e n t e a a tv e m — As t e k y tc nq e o h ma ta t n a,h d p ie b a

波束形成与智能天线资料课件

波束形成与智能天线资料课件

增强系统容量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智能天线可以 实现对多用户信号的分离和跟踪, 提高系统容量和频谱利用率。
降低能耗
智能天线可以根据实际通信需求动 态调整天线增益和功率,从而降低 能耗和设备成本。
波束形成与智能天线的历史与发展
早期研究
早在20世纪70年代,人们就开 始了对波束形成和智能天线的
研究。
商业应用
智能天线
智能天线是一种采用阵列天线和波束 形成技术的天线系统,能够自动跟踪 和调整主波束方向,实现对期望信号 的高增益接收和对干扰信号的抑制。
波束形成与智能天线的重要性
提高信号质量
通过波束形成和智能天线技术, 可以实现对期望信号的高增益接 收,同时有效抑制干扰信号,从 而提高信号质量和通信可靠性。
05
波束形成与智能天线的实际应 用案例
雷达系统中达系统能够实现高分辨率和高精度的 目标检测与跟踪,广泛应用于军事、航空、气象等领域。
雷达测距与定位
智能天线通过信号处理算法,能够提高雷达的测距和定位精 度,为无人驾驶、智能交通等领域提供关键技术支持。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智能波束形成算法
智能波束形成算法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如神经网络和深度学习等,对波束进行自动学习和 优化,进一步提高波束形成的性能。
实时波束形成系统
01
实时波束形成系统的基本组成
实时波束形成系统主要包括天线阵列、信号处理单元和控制系统等部分
,其中信号处理单元是实现波束形成的关键部分。
02 03
实时波束形成系统的实现方式
移动通信网络优化
波束形成技术能够提高无线信号的覆盖范围和抗干扰能力,优化移动通信网络性 能,提升用户通信体验。
无线局域网(WLAN)

数字波束形成(DBF)

数字波束形成(DBF)

则相应的阵输入的复基带信号矢量为
L
xs (n) sl (n)a(l , l ) l 1
a(1,1),
s1(n)
,
a(
L
,
L
)
sL (n)
As(n)
(9.2.10)
阵列对信号的方向矩阵 A a((11,,11)),, a((LL,,LL))
信号矢量 s(n) [s1(n),,sL(n)]T
7
带噪声的阵输入矢量可写成:
x(n) xs (n) n(n) As(n) n(n)
x(n) sl (n)a((ll ,,ll)) n(n) l
n(n) [n1(n),, nM (n)]T
E ni (n)n*j (n)
2
0
i j i j
8
对于间距为d的M元均匀线阵,
第m阵元的位置矢量为
2
§9.1数字波束形成(DBF)概述
9.1.1 波束形成
时域滤波器 在通带频率范围内通过需要信号, 在阻带频率范围内滤除或抑制不需要信号或干扰。
时间频率滤波器频率响应H(f) 当输入为等幅正弦波时滤波器输出与时间频率f的关系

3
在空域滤波中,对应于时间频率的空间频率为 1 sin
时间频率滤波器对应于空间频率滤波器,空域滤波器。
相移
( ,
)
m ( ,
)
(
/
c)rmTβ( ,
)
2
rmTk( ,
)
(9.2.3b)
k((,)) k β((,) 2 β((,)) (9.2.4)
5
s(t m ( ,)) s(t)
式(9.2.2)可表示为: xsm (t) s(t)e e jt jm ((,))

移动通信中的智能天线技术

移动通信中的智能天线技术

移动通信中的智能天线技术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通信服务质量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其中,智能天线技术为提高通信服务质量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本文将从智能天线技术的原理、应用和发展等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智能天线技术的原理智能天线技术是利用天线阵列实现波束形成、波束跟踪和波束切换等功能的技术。

通过多个天线单元组成天线阵列,可以实现信号的精确收发和干扰的有效抑制,从而提高通信服务的质量和可靠性。

智能天线技术的核心在于波束形成。

所谓波束形成是指通过相控阵技术使天线阵列上的多个天线单元发出的信号形成一个有方向性的波束。

波束形成可以通过不同的算法来实现,如线性数组、斜列阵和圆阵等算法。

在智能天线系统中,形成的波束可以跟随移动终端进行动态跟踪,即波束跟踪。

当移动终端移动时,智能天线会对其信号进行跟踪,调整发射角度,保持与移动终端之间的连通。

二、智能天线技术的应用智能天线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移动通信、卫星通信和雷达等领域。

其中,在移动通信领域中,智能天线技术可以有效提高通信服务质量、降低网络能耗和提高频谱效率,使用户可以在室内、隧道等信号复杂的环境下仍然能够享受高质量的通信服务。

智能天线技术在4G和5G网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例如,中国移动的5G智能天线系统中采用了大规模的MIMO(Multi-Input Multi-Output)天线技术,可以同时为多个用户提供服务,提高网络的容量和吞吐量。

三、智能天线技术的发展随着移动通信市场的快速发展,智能天线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目前,针对不同应用场景,智能天线技术正在向多方面的发展方向进行优化。

在通信服务质量方面,智能天线技术正在向更高精度、更高可靠性和更大范围的发展。

未来,智能天线技术将会与更多的技术融合,如5G技术、毫米波技术和光通信技术等。

在智能天线系统集成方面,智能天线系统还需要解决高度集成化和低成本化的矛盾。

未来,智能天线技术将向着更高可用性、更稳定的方向进一步发展。

数字波束合成

数字波束合成

数字波束合成数字波束合成(Digital Beamforming)是一种先进的信号处理技术,主要应用于雷达、通信和无线电电视等领域。

它能够提高信号的接收灵敏度和发射功率,从而提高了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在本文中将分步骤阐述数字波束合成的原理、应用和优点。

1. 原理数字波束合成是一种多通道信号处理技术,它通过将多个天线元件的信号进行加权、相位调整和合成,形成一个方向性的波束,从而实现对信号的聚集和抑制。

此过程中,发射端会通过分解发射信号并按照相应相位加以控制,从而形成一个定向的电磁波束,该波束只沿着指定的方向传输,能够避免信号的干扰和噪声的影响。

在接收端,接收到的信号会经过放大和滤波等处理,然后进入数字信号处理器,通过多通道滤波、相位耦合和加权等处理,最终形成一个聚焦在特定方向的波束。

2. 应用数字波束合成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雷达、通信和无线电电视等领域。

在雷达领域中,数字波束合成能够提高雷达的探测范围和分辨率,同时减少系统复杂度和功耗。

在通信领域中,数字波束合成可以用于增强信号的接收灵敏度和发射功率,从而提高了通信的质量和可靠性。

在无线电电视领域中,数字波束合成可以用于增强电视信号的接收和传输,从而实现更好的视听体验。

3. 优点数字波束合成技术相对于传统的天线系统有很多优点。

首先,它能够提高系统的灵敏度和功率,从而增强了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其次,数字波束合成能够对信号的方向性进行精确控制,从而避免了信号的干扰和噪声的影响。

最后,数字波束合成具有更广泛的应用范围和更高的技术可靠性,这使其在未来的发展中具有很大的潜力。

总之,数字波束合成技术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信号处理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数字波束合成将会变得更加普遍和成熟,从而为各种应用领域提供更高效的解决方案。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智能天线波束形成技术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智能天线波束形成技术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智能天线波束形成技术
随着近年来技术的发展,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正在不断发展和更新,使用智能天线波束成形技术,其中包括基带处理,射频,天线等。

3G侧重于提供高带宽,广域覆盖和高精度定位,所以必须使用多波束天线来提高系统性能。

智能天线波束形成技术是一种新兴技术,可以有效地完成多波束天线的动态形成,改善系统的性能。

智能天线波束形成技术在3G中被广泛应用,它可以通过控制天线的发射功率和方向来形成多个波束,以有效提高通信质量和空间利用率。

为了有效形成多波束,必须使用智能天线技术来调节每个波束的方向和功率,以满足系统的多种要求。

3G的智能天线波束形成技术有三个主要模块:基带处理,射频(RF)和天线。

其中,基带处理是实现智能天线波束形成技术的关键技术,它可以有效地控制发射功率和方向,使用合适的处理算法来实现软性指示/切换技术。

射频模块负责将基带信号通过射频发射器传送到发射天线,而天线模块负责有效地发射和接收波束,以实现多波束天线波束形成技术。

此外,智能天线波束形成技术还可以通过改变天线的发射功率和方向,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例如,可以通过改变波束方向来实现智能天线的路由切换,以避免干扰和失败。

此外,智能天线波束形成技术还可以用于地理信息系统(GIS),从而改善位置跟踪服务的性能,实现高精度定位。

总之,智能天线波束形成技术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中一种重要的技术,它借助于基带处理技术,射频,天线等技术,可以有效地完成多波束天线的动态形成,改善系统的性能,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并为高精度定位和地理信息系统提供支持。

因此,智能天线波束形成技术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应在未来的研究中进一步发展和提高。

波束形成与智能天线剖析剖析课件

波束形成与智能天线剖析剖析课件

在预处理之后,需要对信号进 行波束形成处理,即根据特定 的算法对天线单元的信号进行 加权叠加。
经过波束形成处理后的信号可 以进行后续的解码、解调等操 作,从而实现无线通信的目标。
04
波束形成与智能天
线的结合波束形成在智能天源自中的应用010203
空间滤波
利用波束形成技术对天线 接收到的信号进行空间滤 波,抑制干扰信号,提高 接收信号的信噪比。
实时调整权重:根据接收到的信号实时调整各天线的权 重。
需要计算复杂度较高的算法:例如最小均方误差(LMS) 算法、递推最小二乘(RLS)算法等。
自适应干扰抑制:能够自适应地抑制干扰信号。 对硬件要求较高。
最大信噪比波束形成算法
最大化信噪比
将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加权,使得有用信号的功率最大,同时抑制 干扰信号。
自适应赋形
根据信号环境的变化,动 态调整天线的权重,实现 自适应的信号处理。
多波束智能天线技术
多波束形成
通过多个天线阵列的组合,形成 多个波束,提高系统的覆盖范围
和容量。
空分多址
利用不同的空间波束进行区分不同 的用户,实现空分多址传输。
分集接收
通过多个天线接收同一信号的不同 拷贝,提高信号的接收质量和可靠性。
天线阵列的方向性及增益
天线阵列具有很强的方向性,可 以通过波束形成技术实现对特定
方向的信号进行增强。
天线阵列的增益是指在特定方向 上相对于单个天线单元的信号增
强程度。
通过合理地设计天线阵列的形状、 大小、排列方式以及各天线单元 的相位和振幅,可以实现天线阵 列在特定方向上的高增益。
天线阵列的波束形成方式
较为稳定。
需要计算复杂度较高的算法:例 如LMS算法、RLS算法等。

波束形成与智能天线资料课件

波束形成与智能天线资料课件

基于DSP的波束形成与智能天线实现
要点一
DSP简介
DSP是一种专门用于数字信号处理的 微处理器,具有高速运算能力和可编 程性。在智能天线系统中,DSP可以 用于实现数字波束形成、信号解调、 解码等功能。
要点二
基于DSP的波束形成 实现
基于DSP的波束形成通常采用直接数 字合成(DDS)技术,通过在DSP中 实现DDS算法来生成控制信号,以控 制天线阵列中各个天线元素的幅度和 相位,从而实现期望的波束指向。
波束形成与智能天 线资料课件
contents
目录
• 波束形成与智能天线概述 • 波束形成算法 • 智能天线技术 • 波束形成与智能天线的实现 • 波束形成与智能天线的优化与挑战 • 案例分析与应用
01
波束形成与智能天线概述
波束形成概念及原理
波束形成概念
波束形成是指将多个天线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加权合并,形成具有特定方向性的 波束,从而提高信号接收的灵敏度和抗干扰能力。
实现方式
智能天线的实现方式可以采用数字波束形成 (DBF)或模拟波束形成(ABF)。数字波 束形成通过改变信号的幅度和相位来形成期 望的波束指向,而模拟波束形成则通过改变 天线阵列中各个天线元素的幅度和相位来形
成期望的波束指向。
基于FPGA的波束形成与智能天线实现
FPGA简介
FPGA是一种可编程逻辑器件,通 过编程可以实现各种数字信号处 理算法和逻辑功能。在智能天线 系统中,FPGA可以用于实现数字 波束形成、信号解调、解码等功 能。
空间滤波
利用多个天线接收信号, 通过算法对信号进行加权 处理,以增强有用信号并 抑制干扰。
时域滤波
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时域 变换,以去除噪声和干扰 ,增强信号质量。

“智能天线”介绍

“智能天线”介绍

智能天线译文(未校对)P945-95216.1介绍回顾过去的十年,无线技术发展速度是难以置信的,因此发明新的技术和在降低成本下改善服务是必须的。

这种情况增加了大量的通话时间和大量的用户。

对于这种现象实际中常采用解决方案是利用空间处理技术。

高通的创始人安德鲁维特比明确阐述了“空间处理技术被最有前途的,如果不是在最新领域,在多址接入系统发展领域。

空间处理技术的中心思想是自适应天线和智能天线系统。

尽管自适应天线发明还要追溯到二次世界大战—巴特利特波束形成器。

自适应天线是仅有的低功率数字信号处理,及信号处理技术的创新软件。

智能天线系统引起了世界广泛兴趣。

确实,关于智能天线目前出现了很多观点与教程,且大量的研究关于自适应和到达方向(DOA)运算用于智能天线系统.伴随着用户的快速增加和对无线通信服务要求快速提高.这就要求信号的覆盖面越来越宽,和传输速率越来越快.智能天线系统提供了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这篇文章讲述了智能天线系统的介绍和大体的观点。

首先,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将智能天线系统比作为人类的音频系统,其次,通过介绍蜂窝射频系统以及变革来阐述智能天线的用途.这些观点遵守天线阵理论,到达时间和自适应数字处理算法,互扰,移动自组织网络,天线设计,天线设计关于网络容量的影响。

通信频道误比特率(BER)。

这篇文章的重要部分从[17]-[22].更多延伸讨论和细节在[17]每一节和其它的地方都有。

16.2 智能天线类比当很多工程系统的功能被联想到人类身体系统[3]的时候,这些功能就可以很容易被理解。

因此,若想了解智能天线系统如何工作,让我们首先想象二个人在黑暗的房间里交流,如图16.1(a)。

当说话者移动的时候,听者有能力判断出他的位置。

这是因为说话者的语音在不同的时间内到达了听者的耳朵(音频的传感器)。

人类信号的处理器是大脑。

大脑通过耳朵来接受音频来判断说话者的位置。

大脑通过二个耳朵增强信号强度来判断声音的方向。

另外,如果其他说话者加入交流,大脑可以一次分辨出这是不需要的干扰且专注有用的声音。

基于FPGA的智能天线数字波束的形成与实现

基于FPGA的智能天线数字波束的形成与实现

由于线阵阵元数很多时 , 线阵 口径将变得很大 , 会给实际使用带来 困难 , 尤其是在频率低端 , 对应的波长 长, 天线 I径将很大 , 以在实际使用 中多用圆形阵。圆形阵是 指其 阵元在半径为 尺的周 围上 等间隔排列 S l 所
的天线阵( 见图 1 。设信号人射方向与 0 ) 号天线的夹角为 0 , 以圆心为相位参考点 , 则可求 出第 n根天线与 圆心之间的相位差见式( ) 1 。圆形阵的归一化方向图函数见式 ( ) 2。
2 数字波束形成设计 与实现
智能天线将 采用数字方法实 现波束成形 , 即数 字波束形 成 D F B ( it em— o i ) Dga Ba f mn 天线。使用软件设计完成 自 il r g 适应算法更新 , 可 以在不改变系统硬件配置前提下 , 增加系统灵活性。智能天线的波束
图 1 8 圆阵天线示意 图 元
收稿 日期 :0 5—1 20 0—2 7 基金项 目: 国防预研 基金资助项 目( 12 04 ) 4 32 3 7
作者简介 : 陈玉峰(99 ) 男 , 16 一 , 黑龙江哈尔滨人 , 博士生 , 主要从事通信信 号处理 、 智能天线 等研 究 ; 左 继章 (99 ) 男 , 13 一 , 天津人 , 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主要从 事通信 与信号处理 等研究 .
维普资讯
第7 卷第 5 期
20 0 6年 1 O月







报(自然科 学版)
V0 . No 5 17 . 0c. O 6 t2 0
J U N LO I O C N IE RN NV R IY N T R LSIN EE IIN O R A FARF R EE GN E IGU IE ST (A U A CE C DTO )

多天线系统中的波束形成原理辨析

多天线系统中的波束形成原理辨析
加权求 和 , 天线阵列“ 向” 将 导 到一个方 向上 , 通过 调
间域 , 实质是 空分 多址 。 其
2 2 MI ) . M( 系统
整加权 系数来 完成其 “ 向” 用 。因而波束 形 成 的 导 作 主要 问题是 如 何确 定 最佳 权 值 向量 , 以达 到提 取 期 望信号 、 制干扰信号 和滤除噪声信号 的 目的 。 抑 如 果 把 权 矢 量 记 作 W, W= [ , , , 即 = 叫。 叫 … =
由图 1假 设期 望 信号 () 0 向入 射 , , £ 自 d方 而 干 扰信号 共有 .个 , 中第 J个 干 扰信 号 为 i() , 其 ,
P w 一E{ ()。 + l 。 () f f) l f f W
() 7
从 提高 信噪 比的角度来 看 , 以上 的 干扰 置零 并 是从方向 o入射的, M 个 阵元上 的接收信号表 不 是最佳 的 : 然 选 定 的权 值 可 以使 干 扰 输 出为 j 将 虽 示 为矢 量形 式可得 零, 但可能使噪声输出加大 。因此抑制干扰和噪声
火线 阵 波束形 成网络
波 束形 成器 的输 出 y 一w x 的平 均 功率 () H ()

( 一E{ l 一w E{()H()w=w R w) I ) ( ) H x tx } H w
() 4
其中, R=E{ () H } x X () 为阵 列输 出的协 方差 矩 阵 。 根 据式 ( ) 波 束 形 成 器 的 输 出功 率 又可 表示 2,
me n n s o wo k n s o e mf r i g a e d s r n t d a i g ft i d fb a o m n r ic i a e .An h i e e c n ea i n b t e h s wo k n s o e m— mi d t e d f r n e a d r l t e we n t e e t id f b a f o f r i g a e ca iid t o o m n r lrfe o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理工大学电光学院通信工程系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partment of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数字波束形成与智能天线盛卫星南京理工大学电光学院通信工程系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partment of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数字波束形成与智能天线第一章引言DBF and Smart Antennas 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Sheng Wei Xing 2004.03.03引言1.1 数字波束形成与智能天线发展的简史 1.2 移动通信中与雷达中的智能天线的异同DBF and Smart Antennas 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Sheng Wei Xing 2004.03.031.1 数字波束形成与智能天线发展的简史数字波束形成与智能天线的概念来源于军事上雷达和声纳所采用的自适应阵列天线,目的是为了自适应地控制天线波束的主瓣使其对准目标,控制天线波束的零陷,使其对准干扰源,从而可以在强干扰环境下有效地发现和探测目标。

自适应天线阵列的概念自1959年由Van Atta 提出以来,到目前已经经历了四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大体上可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十年的研究集中在自适应波束控制上(六十年代)。

如:自适应相控阵列天线,自适应波束控制天线等z 50年代,美国出于卫星通信增强信号的需要,开始研究最初意义上的自适应天线。

z1964年5月,IEEE Trans. on AP 第一次出版自适应天线专辑,总结了主波束自适应控制阶段的发展。

1.1 数字波束形成与智能天线发展的简史第三个十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空间谱估计上(八十年代)。

如:最大似然谱估计,最大熵谱估计,特征空间正交谱估计等z1986年3月,IEEE Trans. on AP 第三次出版自适应天线专辑,总结了DOA 估计的空间谱估计阶段的发展。

z在八十年代,自适应天线阵从理论研究进入了广泛应用阶段,但主要限于雷达和声纳领域。

第二个十年研究集中在自适应零陷控制上(七十年代)。

如:自适应滤波,自适应调零与旁瓣对消,自适应杂波控制等。

z1976年9月,IEEE Trans. on AP 第二次出版自适应天线专辑,总结了零向自适应控制阶段的发展。

1.1 数字波束形成与智能天线发展的简史最近十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z1. 结合移动通信的智能天线的实现技术上(九十年代至今)时隙、频率资源复用,码分多址导致同频干扰,成为制约通信容量的重要因素。

现在的移动通信系统中采用的天线是全向天线,主要是为了确保与各个方向的用户都能通信。

智能天线能根据信号的来波方向,自适应地调整天线方向图,形成一个窄的主波束对准用户,其它方向副瓣很低。

这样可以增强用户信号,抑制干扰,提高信干比,增加通信系统容量。

同时还可以降低发射功率,提高通信覆盖范围。

同时多波束时,又称SDMA , 空分多址,大大增加通信系统容量。

移动通信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一方面,用户数量急剧增加,另一方面,移动业务主要由原来窄带的话音业务,向宽带的多媒体业务扩展。

导致无线频谱资源日趋紧张,现在应用的多址方式包括:TDMA(时隙上错开)FDMA (载波频率上错开), CDMA (码分多址)。

DBF and Smart Antennas 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Sheng Wei Xing 2004.03.031.1 数字波束形成与智能天线发展的简史z 90年代初陆续有人提出将自适应阵列天线技术应用于移动通信。

z90年代初开始世界各大通信公司纷纷介入智能天线研究。

美国Array Comm 公司率先推出智能天线系统应用于无线本地环路(WLL ),Array Comm 的产品采用可变阵元设置,有四元和十二元环形自适应阵列可供不同的环境选用。

该系统采用时分双工(TDD )方式,在日本用于PHS 基站进行了现场实验,结果表明该技术可以使系统容量提高4倍。

美国Metawave 公司已有针对GSM 和IS95的智能天线产品。

在日本,ATR 光电通信研究所研制基于加预处理的自适应波束形成处理方式的智能天线。

采用16个阵元平面方阵方式,阵元间距为半波长;射频工作频率为1.545GHz ;阵元接收信号在A /D 变换后先进行快速傅氏变换预处理,形成正交波束后,分别采用CMA 算法或最大比值合并分集算法;天线数字信号处理部分由10片FPGA 芯片完成。

野外移动试验确认了采用CMA 算法的多波束天线功能;理论分析和试验证明,使用最大比值合并算法(MRC ),可以提高多波束天线在波束交叉部分的增益,上述方案在所形成的波束内,选用最大电平信号接收,不再用判别用户信号到达方向及反馈控制等跟踪设备。

DBF and Smart Antennas 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Sheng Wei Xing 2004.03.031.1 数字波束形成与智能天线发展的简史欧洲通信委员会在RACE (Research into Advanced Communication in Europe )计划中开展了TSUNAMI (The Technology in Smart antennas for Universal Advanced Mobile Infrastructure )子计划,它由德国、英国、丹麦和西班牙合作完成。

项目组在DECT 基站基础上建造智能天线的实验模型,并于1995年开始现场实验。

天线由8个阵元组成,阵元分布有直线型、平面型和圆环型三种,阵元间距可调。

射频工作于1.89GHz ,采用了TDD 双工方式。

数字波束形成采用ERA 公司专用的ASIC 芯片DBF1108完成波束形成,并使用TMS320C40的DSP 芯片作为中央控制。

A/D 以后的数字信号处理方式采用了接收信号直接优化权值系数处理和在A /D 后外加预处理方式的两种不同方式。

优化算法采用了识别信号来波方向的MUSIC 算法和两类不同的自适应算法:NLMS(Normalized Least Mean squares)算法和RLS(Recursive Least Square)算法。

该实验系统验证了智能天线的功能,在两个用户四个空间信道下,实验系统比特误码率BER 优于10-3,实验评测了MUSIC 算法判别用户信号方向的能力。

欧洲通信委员会将在ACTS (Advance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ndServices )计划中继续进行第二阶段的智能天线技术研究。

研究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最优波束形成算法;系统协议研究和系统性能评估;多用户检测与自适应天线的结合;时空信道特性估计;微蜂窝优化与现场实验。

DBF and Smart Antennas 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Sheng Wei Xing 2004.03.031.1 数字波束形成与智能天线发展的简史在中国,信息产业部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所属的信威公司成功地开发出用于WLL 的TDD 方式S-CDMA 产品,并计划将其改进:推广应用于我国提出的TD -SCDMA 方案中。

深圳华为、中兴新通信目前均有一支队伍进行智能天线方面的研究。

在大学,美国Stanford 大学,德州大学Austin 分校,加拿大McMaster 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都先后建立了智能天线的试验平台。

我们与美国Metawave 通信公司的上海研发中心有一个合作项目就是移动通信中的智能天线方面的。

香港中文大学的智能天线的试验平台研制我们也参与了。

虽然移动通信中的智能天线的技术还有许多问题有待研究,但前景看好。

在提交国际电信联盟ITU 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TT )的标准建议中,几乎都附有一条:如果可能,本建议将采用智能天线技术。

可见智能天线技术在第三代移动通信以及未来的移动通信体制中占有重要地位。

DBF and Smart Antennas 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Sheng Wei Xing 2004.03.031.1 数字波束形成与智能天线发展的简史z2. DBF 在有源相控阵雷达系统中的应用DBF 在雷达中应用时,有如下显著功能:自适应形成方向图零点 独立同时多波束 低副瓣超分辨角度估计技术。

因此,各国都在竞相研制基于DBF 技术的有源相控阵雷达,已装备或在研的有源相控阵雷达有:COBRA(Counter Battery Radar)雷达欧洲先进雷达技术集团总承包,法国汤姆逊公司、德国西门子公司、英国桑•伊美公司、美国马丁•玛丽埃塔公司参加。

1990年2月开始研制,1994年9月样机在德国梅彭成功地进行了实弹射击定位试验,1998年3月开始批量生产,计划生产29部,2002年至2005年交付使用。

收发DBF 天线; AN/TPQ-47炮位侦校雷达Raytheon-Hughes Aircraft 公司研制,1998年开始研制,计划2002年底样机试验结束,2003~2008年间计划生产72套。

收发DBF 天线;国内,14所、38所在“九五”期间研制了一维DBF 试验阵。

我们与206所合作将于“十五”期间研制一个二维的DBF 接收阵。

在雷达系统中,基于DBF 的自适应阵列天线称智能天线。

有时称为有源相控阵天线(Active phased array antenna)引言1.1 数字波束形成与智能天线发展的简史 1.2 移动通信中与雷达中的智能天线的异同1.2 移动通信中与雷达中的智能天线的异同相同之处:z相同的系统构架天线辐射单元、微波收发组件(通道接收机)、A /D 变换及数字下变频(软件无线电板)、DBF 处理器。

z相同的功能自适应形成波束,主瓣对准用户或目标、副瓣或零陷对准干扰。

z相同的算法及信号处理过程采用自适应算法计算权重⇒对接收数据进行加权处理进行波束的输出。

1.2 移动通信中与雷达中的智能天线的异同不同之处:z自适应算法跟踪的目标或用户的数量不一样雷达:同时跟踪的目标一般不超过10个移动通信:一个小区内一般至少有20个以上的用户。

z天线阵规模不一样雷达:上千个阵元→上千个通道接收机移动通信:小于16个阵元→16个通道接收机z信道特性不一样雷达:直达波→地面对空中目标、空中对地面目标移动通信:大多数在城市的楼宇之间,信道存在多径衰落和时变性,接收环境因用户随机移动产生多变性,从而使得智能天线的实现更为复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