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新语文11《与朱元思书》精品导学案(含答案)(有答案)
2022年部编版《与朱元思书》导学案附答案
第三单元11 与朱元思书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作品常识,初步感受富春江美景。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初步背诵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3.逐层解析课文,初步感受作者情感。
学习过程【整体理解】1.反复诵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要求:先用铅笔在文中自行断句,做出标记。
(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2.注意重读音。
(如“急湍甚箭,猛浪假设奔〞重音应落在“箭〞“奔〞二字上)3.读完此文后,你认为这篇文章从应用范围及标题形式看,它属于什么文体从文章内容上看,又属于什么文体从语言特点看,是什么文体4.解释第1段加点字词并口头翻译本段。
概括第1段大意。
风烟..: 俱净..: 共色..: 从.流飘荡: 东西..: 许.: 独绝..: 本段大意:5.解释第2段加点字词并口头翻译本段。
概括第2段大意。
缥碧..: 碍.: 急湍..: 假设奔...: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本段大意:6.解释第3段加点字词并口头翻译本段。
概括第3段大意。
竞上.: 轩邈..:. 不穷.: 无绝.: 横柯上..蔽: 戾.天: 息.心: 经纶世务....: 千转.不穷: 窥谷忘反.本段大意:7.翻译重点句子。
蝉那么千转不穷,猿那么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8.熟读并速背本段。
【合作探究】1.第1段用哪八个字概括富春江山水的特点2.作者描绘富春江山水的奇丽多姿,极有层次。
第1段总写 之美,概括为“ , 〞八个字;第2段承“异水〞二字,抓住“ 〞和“ 〞的特点,具体生动地描绘。
3.文中“急湍甚箭,猛浪假设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三峡》一文中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4.文章第1、2段中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意境相同的句子是什么5.文章突出水清的句子是什么6.文章突出表现水急的句子7.“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8.富春江的山水之奇异作者是通过视觉与听觉两方面来描绘的,请同学们分别找出写视觉和听觉的句子,加以品析。
《与朱元思书》导学案(第一课时)(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共3篇
《与朱元思书》导学案(第一课时)(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共3篇《与朱元思书》导学案(第一课时)(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与朱元思书》导学案(第一课时)(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每一年的开学,都是一个学生们重新开始的时节,学生们摩拳擦掌,迎接新的学习挑战。
然而,不同年级的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和难度也不同。
对于八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将开始接触更高层次的文学作品,其中一部分就是朱自清的《背影》和《在细雨中呼喊》。
而在这些文学作品之前,学生们需要先学习到朱元思的《与朱元思书》。
第一课时的导学案,主要是为学生们介绍朱元思的生平和背景,并从中了解其所呈现的文化和人文气息。
以下是该导学案的具体内容:一、生平和背景介绍1. 朱元思(712年-759年),字子尚,又称子美、安史之乱时的“长孙天下”,是唐代官员、文学家。
2. 朱元思出生于今天的河南商丘市,其父母及祖父是官员,他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早期与宰相魏徵的孙子韩愈交往,后又结交了著名诗人元稹,使得他在文学方面获得很好的发展。
3. 朱元思在唐代的安史之乱时期,投效有反叛倾向的安禄山。
因赵炅稱病不随宣慰辽阳军,被朱元思直言批评;后自主投降唐朝,被官方以负心、逃亡等罪名逮捕,改服官装投笔从戎。
4. 在到达四川任边将后,朱元思写下了一系列优美的诗歌,赢得了当时文坛的赞誉。
5. 759年,朱元思因参加谋反被唐朝诛杀,享年48岁。
二、朱元思的文学成就1. 朱元思曾多次得到唐玄宗的嘉奖,并长期从事诗、文、文化活动等。
2. 朱元思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诗歌、散文方面。
3. 朱元思的作品具有人文气息,表现了他对生命的感悟和探索,独特的思想和感情符合了唐代文学作品精神风貌,也体现了他对时代的理解和表现。
通过以上的生平和背景介绍,学生们可以对朱元思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接下来,让我们来了解朱元思所写的《与朱元思书》。
三、《与朱元思书》的主要内容1. 《与朱元思书》是唐代诗人元稹在写给好友朱元思的札文。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1. 与朱元思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1 《与朱元思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朗读并背诵课文。
说一说,文中所写的山水“独绝”在哪里?参考答案:“独绝”主要表现为山的奇和水的异。
山奇在形、声、光三点上。
形:“ 夹岸高山 千百成峰”;声:“泉水激石 猿则百叫无绝”;光:“横柯上蔽有时见日”。
异水,用水的清澈和湍急来写。
清澈写了水深、水色和水中。
水深和水色是从正面来写,水中是从侧面来写的。
水的清澈详写,写了水的静态;水的湍急是略写,写了水的动态。
二、面对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有什么样的感想? 你如何理解这种感想?参考答案:发出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慨,流露出他对追求功名利禄之徒的蔑视。
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并指出其用法。
1.任意东.西2.横柯上.蔽3.负势竞上.4.以为顺流下.矣参考答案:1.名词做动词,向东走、向西走。
2.名词做状语,在上面。
3.方位名词,这里做动词,向上生长。
4.名词做动词,向下、朝下。
四、吴均的《与施从事书》《与顾章书》和《与朱元思书》并称“吴均三书”,都是描写山水的名篇,学者钱锺书认为其成就可与《水经注》中的写景段落相提并论。
阅读课文以外的两“书”,进一步体会吴均写景文章的特点。
参考答案:《与施从事书》渲染了雄峻连绵的青山变化多姿的景观,景观雄奇而秀丽。
作者内心有所感悟,精神得到了升华。
同时寄寓了作者高雅的志趣、高洁的情怀,反映出当时一部分士大夫文人流连光景的生活情趣和回避现实的清高隐逸的思想。
《与顾章书》描写故乡山水赏心悦目的情韵和灵趣,表现作者回归自然的欢愉和对自由人生的积极追求,同时也反映他对人世的退避。
以审美的视角看山水,既有争霞蓄翠的浓重的色彩,又有鹤唳猿啼的悠扬的声韵,这一切又契合于作者无拘无碍的自由心境,从而创造了一个远离名利追逐的超然的审美世界。
《与朱元思书》导学案及答案
《与朱元思书》导学案及答案【篇一:与朱元思书导学案含答案】class=txt>2.体味清新精美的语言,体验富春江的美丽风光,学习多层次多角度描绘景物的方法。
3.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文字的感情,体悟作者高洁的志趣,追求自由的情怀。
第1课时一、新课导入“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
”可是,你可曾知道,只要你再向前跨出一步,你一定会惊喜地发现,有一条秀绝人寰的富春江,如绿色的飘带萦绕徜徉在同样青翠的群山间,她上面缀满了无数炫目的珍宝,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古往今来,有多少游客为这山光水色所倾倒,留下了多少诗篇,多少画卷,多少脍炙人口的美丽传说??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一文就是其中的一篇,让我们一同去欣赏吧。
二、预习与交流 1.指导朗读(1)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要注意恰当停顿,读出语句意思。
(2)从上下文的语句关联中,要读出自己的理解,从语气、语调中表现出来。
(3)对语句中的意思要通过重音强调出来。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轻快)(舒缓)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惊叹)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慨叹、平缓、轻慢)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惊叹)(轻松、欢快)2.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②古今异义一百许里(许,古义:左右,表示约数;今义:赞许,允许。
)鸢飞戾天(戾,古义:到达;今义:罪过,乖张。
)经纶世务(经纶,古义:筹划,治理;今义:指规划管理政治的才能。
)蝉则千转不穷(穷,古义:穷尽;今义:贫穷)经纶世务者(经纶,古义:治理;今义:政治规划)猛浪若奔(奔,古义:飞奔的马;今义:奔跑)③词类活用猛浪若奔(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互相轩邈(轩邈,形容词用作动词,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任意东西(东西,名词用作动词,往东西飘逸。
)风烟俱净(净,形容词用作动词,消净,散净。
)望峰息心(息,使动用法,使??停止。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第三单元第11课《和朱元思书》导学案(含部分答案)
语文教学案课题:《与朱元思书》课型:新授时间:执笔:审核:学习目标:1、疏通句义,理解文章内容,握重点词语的含义:许、缥碧、奔、轩邈、经纶、戾、柯、反、鸢;2、品味文章哲理精妙的语言,培养审美能力;3、领会文中表现的自然之美及作者寄情山水的情趣。
学习重点:品味文章哲理精妙的语言,培养审美能力。
学习难点:领会文中表现的自然之美及作者寄情山水的情趣。
学法指导:首先应结合文下注释,联系以前所学知识和上下文,读懂文句意;其次应反复诵读,在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同时要辨别作者在写景时采用的一些手法。
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一)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飘.荡()缥.碧()急tuān ()甚箭互相xuān()邈.()泠泠..作响()yīngyīng()成韵鸢.()飞lì()天者经lún()世务横柯.上蔽()窥()谷忘fǎn()(二)解释下列加点字词1、天山共色..()2、从.流飘荡()3、猛浪若奔.()4、互相轩邈..()..作响()6、好鸟相鸣..()5、泠泠7、蝉则千转.不穷()8、横柯.上蔽()9、经.纶.世务者()10、窥谷忘反.()11、鸢飞戾.天者()(三)诵读课文,读准节奏与停顿。
提示:四字句一般为两字一停顿,诗句可以是四三停顿,其余情况一般是主谓间停顿(如“水/皆缥碧”)、动宾间停顿(暮到/江陵)、发语词后停顿(至于/夏水襄陵)等等。
请用“/”画出下面句子的停顿节奏。
(前后句各画1处)①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②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③夹岸高山,皆生寒树(四)自由朗读,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意,试着翻译下列句子。
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2、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3、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五)文学常识积累(1)本文选自《》,作者:,字:叔庠,朝梁家。
其文工于写景,尤以小品文书札见长,表现出沉湎山水的情趣,称为“吴均体”。
与朱元思书》导学案及答案
与朱元思书》导学案及答案第然段则是作者对于富春江景色的感悟和情感表达,表达了他追求自由、追求美好的情怀。
通过阅读本文,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自然景色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文章中描绘的富春江,风景秀丽,水清鱼跃,山峰高耸,树木葱茏,充满了自然的美好和生命的力量。
同时,作者也通过描写富春江的景色,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由和美好的追求。
整篇文章结构严谨,意境深远,语言优美,是一篇值得欣赏和品味的美文。
一、逐层解析课文一)解析第一部分(第一节)1、作者概括了自富阳至桐庐一百来里的风景为“风烟俱净俱”,可见本节在全文中的作用是引出文章的主题。
2、写景:“山光水色,与寸步不离之舟中;”叙事:“自富阳至桐庐,一百来里,山水相间,峰峦叠嶂,……”抒情:“登高望远,自感逍遥自在,非吾莫与喜。
”3、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天共长天一色”意境相同的句子是“山光水色,与寸步不离之舟中。
”二)解析第二部分第一层(第二节)1、这部分以简练传神的笔法描写了富春江水的清和急。
2、静态描写了水的清:“水色澄碧,纤毫毕现。
”动态描写了水的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文章没有直接写水深,“千丈见底”是写水清的描写手法。
4、本部分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通过对比清和和急促的描写,突出了富春江水的特点。
5、《三峡》中的“万壑千岩”与“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有异曲同工之妙,它们都是通过对比来突出景物的特点,不同之处在于《三峡》中的描写更为壮观。
三)解析第二部分第二层(第三节)1、作者从觉和感受的角度来写奇山,写了云、岩、树、水等景物。
2、文中所描绘的不是一种非常喧闹、非常嘈杂的景象,而是一种清幽、幽雅的景象,因为作者从感受的角度来写,给景物蒙上了一层清淡幽雅的色彩。
3、作者写“奇山”用了夸张和比喻的手法,如“云锦屏开,岩峦峥嵘,树木葱茏,水石奇秀”,突出了景物的特点。
4、作者发出“望峰息心”、“窥谷忘反”的感慨,是因为在这样的景色中,他感到心灵得到了净化和升华,忘却了尘世的烦恼。
中小学《与朱元思书》导学案
与朱元思书【学习目标】1.疏通文意,掌握本课重点的文言词句,积累词语,包括生字和一些常用词。
2.以诵读带动课文内容的学习,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积累—感悟—运用”的学习过程。
3.体会作者融情于景的写法。
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水和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体会作者高洁的志趣,追求自由的情怀。
【学习重难点】1.认真阅读课文,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水和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2.体会作者高洁的志趣,追求自由的情怀。
【学习过程】一、新知学习1.查找资料,什么是“骈体文”?2.填空题。
《与朱元思书》的作者_____,是_____代文学家。
他的散文以写景见长,有人仿效他的文体,称“_____”3.朗读课文,学生看画面及文字,初步感知文意。
4.学生朗读课文,思考:文中哪句话概括了课文描写的山水的特征?5.这两句是对富春江景的概括赞叹。
然而仅仅发出赞叹并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作者是怎样具体描绘富春江景的呢?请找出相关的语句。
二、达标检测1.解释下列加粗字的意思。
风烟俱净_____ 任意东西_____ 一百许里_____ 急湍甚箭_____ 猛浪若奔_____ 2.根据给出的译文,快速从文中找出相应句子:(1)风尘和雾气全部消散,一片明净,晴空和青山共同呈现同样青色。
(2)飞腾的急流,比箭更快;汹涌的浪涛与快马无异。
(3)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
3.富春江水的“异”表现在哪里?找出相应的句子,并说出景物特点。
4.作者又是如何写“奇山”的呢?5.本文重在写景,直接抒情写志的语言很少。
但中国历代写景文章都讲究情景相生,我们从作者只言片语的议论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趣?。
与朱元思书优秀导学案含答案
与朱元思书优秀导学案含答案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21.与朱元思书【美好目标】1.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2.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
3.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含意。
4.背诵课文。
第一课时【美好积累】一、课前预习1.结合课文注释或查询资料,补充作家作品信息。
释及工具书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嘤(yīng)戾天(lì)缥(piǎo)急湍(tuān)轩邈(xuānmiǎo)泠泠(ling)横柯(kē)鸢飞(yuān)3.二读课文,要求读出节奏,小组讨论以下节奏的划分并说出划分依据。
①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②?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③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④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⑤横柯\上蔽,在昼\犹昏⑥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4.三读课文,要求读懂内容,小组合作,结合预习与课下注释理解下面文言现象。
记录下自己有疑惑的地方,组内解决。
(1)重点实词①风烟俱净(指烟雾;都;消散)②天山共色(同样的颜色)③从流飘荡(顺、随)④急湍甚箭(急流的水)⑤负势竞上(凭借)⑥互相轩邈(高;远)⑦泠泠作响(形容水声的清越)⑧好鸟相鸣(友好或美丽;互相和鸣)⑨鸢飞戾天者(到天上,至)⑩望峰息心(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横柯上蔽(遮蔽)在昼犹昏(好像,如同)疏条交映(互相掩映)水皆缥碧(青白色)嘤嘤成韵(和谐声音)皆生寒树(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凉之意的树,形容树密而绿)(2)通假字①蝉则千转不穷(“转”通“啭”,鸟叫声)②窥谷忘反(“反”通“返”,返回)(3)一词多义①绝:天下独绝(没有第二个)②直:直视无碍(直接)猿则百叫无绝(断,停止)争高直指(笔直)③无:直视无碍(没有)④百:一百许里(确数,十的倍数)猿则百叫无绝(不)猿则百叫无绝(概数,表示多)(4)古今异义①任意东西(古义:向东向西。
今义:指物品。
《与朱元思书》导学案
《与朱元思书》导学案学习目标:1.记住生字读音,反复朗读,背诵课文。
2.翻译课文,记住重点解词含义。
3.概括各段所写内容,把握景物特点,体会作者情感,总结写作特点。
重难点:1.翻译课文,记住重点解词含义。
2.概括各段所写内容,把握景物特点,体会作者情感,总结写作特点。
【第一课时】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自学预习:目标一1.读课文,给下面字注音缥(piǒo)碧急湍(tuōn)轩邈(xuōn)(miǒo)泠泠(líng)嘤嘤(yīng)鸢(yuōn)飞戾(lì)天经纶(lún)横柯(kē)2.反复朗读,逐段背诵课文。
学法提示:(1)给出句首字,一句一句背,再连句成段。
(2)基本能背下的时候“学习对子”间互背,记录不熟点。
(3)组内展示背诵,人人展示。
(4)以小组为单位班级展示背诵。
目标二1.结合注解在本上逐段翻译课文。
2.记住下面重点词语的解释。
(1)风烟:指烟雾。
(2)俱:都。
(3)共色:同样的颜色。
(4)从:顺、随。
(5)许:表约数,左右。
(6)独绝:独一无二,到了极点。
(7)缥碧:青白色。
(8)直视无碍: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这是形容江水非常清澈。
(9)急湍:急流的水。
(10)甚箭:比箭还快。
(10)奔:这里指飞奔的马。
(11)寒树: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凉之意的树。
(12)负势竞上: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
(13)轩邈:轩,高;邈,远。
这两个字在这里作动词用,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与朱元思书》三步一体高效课堂导学案(含答案)
课题《与朱元思书》导学案课时:2 教师:毛勇导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一些文言知识,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2)、感受文中所描写的富春江独特的自然美景。
(3)、把握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4)、背诵并默写全文。
2、能力目标:(1)、指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重视朗读训练,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
(2)、理解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体会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把握课文主旨。
(3)、引导学生品味赏析文章的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导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
(2)、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含意。
导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美点寻踪法延伸拓展法。
导学过程设计一、自主预习(10分钟)1、明确字词。
缥碧(piǎo)急湍(tuān)轩邈(xuānmiǎo)泠泠(líng)戾天(lì)鸢飞(yuān)经纶(lún)横柯(kē)2、吴均(南朝),字叔痒,是一位善写山水的大家。
梁朝吴兴故彰(今浙江省安吉县)人。
他出身贫寒,为人性格耿直,好学,有俊才。
他的诗文“清拔有大气”,曾得到当时文坛领袖沈约的称赏。
当时有的人效仿他这种文章,称“吴均体”。
吴均著有《后汉书注》、《齐春秋》、《庙记》等书,后来都失传了。
二、课堂、合作、探究(20分钟)(小组内讨论)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
“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
”可是,你曾否想过,只要你再向前跨出一步,你一定会惊喜地发现,有一条秀绝人寰的富春江,如绿色的飘带萦绕倘佯在同样青翠的群山间,她上面缀满了无数眩目的珍宝,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古往今来,有多少游客为这山光水色所倾倒,留下了多少诗篇,多少画卷,多少脍炙人口的美丽传说……吴均的《与朱元诗书》一文就是其中的一篇,让我们一同去欣赏吧。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11课与朱元思书导学案含答案
参考答案预习案预习·导学:1、piǎo tuān xuān miǎo líng yīnɡ yuān lì lún kuī2、①通“啭”,鸟叫声。
②通“返”,返回。
3、①古义: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
今义:应允,或者,可能。
②古义:至。
今义:罪过,乖张。
③古义:筹划。
今义:比喻规划、管理政治的才能。
4、上:名词做动词,向上生长。
轩:形容词做动词,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东西:名词做动词,向东或向西。
净:形容词做动词,消净,散净。
上:名词做状语,在上面。
奔:动词做名词,飞奔的马。
5、(1)(我的小船)随着江流飘飘荡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
(2)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的心;看到(这些优美的)山谷,(就)流连忘返。
合作探究案【合作展示】1、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分别直接、间接,从静的角度写水之秀丽清澈;“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从动的角度夸张地写水之壮观湍急。
静态:清澈;动态:急猛。
3、色: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形: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声:泉水激石;好鸟相鸣;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以动写静,把静止的山写活了,显示出山的“奇”。
侧面烘托: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以静写动(山林):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作者触景生情、因情明志,既从侧面表现了富春江山水的魅力,又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名利的思想感情。
2、结尾处补写了树木遮空,昼夜不分的景象,既照应前面对寒树的描写,又给山水增加奇异色彩,写峰上丛树枝繁叶茂,长势葱郁,给人以欣欣向荣、积极向上的感觉。
检测案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望峰息心窥谷忘反2、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3、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意欲归隐的思想感情。
部编版《与朱元思书》课后题答案
3.负势竞上
方位名词用作动词,向上(伸展)。
4.以为顺流下矣 方位名词用作动词,向下(漂流)。
四、吴均的《与施从事书》《与顾章书》和《与朱元思书》 并称“吴均三书”,都是描写山水的名篇,学者钱锺书认 为其成就可与《水经注》中的写景段落相提并论。阅读课 文以外的两“书”,进一步体会吴均写景文章的特点。
参考答案:《与施从事书》渲染了雄峻连绵的青山变 化多姿的景观,寄寓了作者高雅的志趣、高洁的情怀,反 映出当时一部分士大夫文人回避现实的清高隐逸的思想。 《与顾章书》描写故乡山水赏心悦目的情韵和灵趣,表现 作者回归自然的欢愉和对自由人生的积极追求,同时也
反映他对人世的退避。以审美的视角看山 水,既有争霞蓄翠的浓重色彩,又有鹤唳 猿啼的悠扬声韵,这契合于作者无拘无碍 的自由心境,从而创造了一个远离名利追 逐的超然的审美世界。
部编版
《与朱元思书》
课后题答案
一、朗读并背诵课文。说一说,文中所写的山水“独绝” 在哪里?
参考答案:这一段山水,山奇水异。水静处,清澈透 明,千丈见底;水急处,如箭如奔马。山势连绵陡峭,直 插云天;山中万物欣荣,天籁动听,光影多变。
二、面对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有什么样的感想? 你如何理解这种感想?
参考答案:美丽的自然美景,往往有心灵净化的作用, 所以面对这奇山异水,作者感慨:“鸢飞戾天者,望峰息 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两句由景而生慨叹,符 合我们见到美景时的自然反应,反衬出景物之怡人。当然,
这里或许有自述心志的味道,表现出归隐林泉、享受美景 的愿望;也有可能是在劝说朱元思,不妨放下繁杂公务, 一同来欣赏这美景。 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并指出其用法。 1.任意东西
与朱元思书导学案
与朱元思书导学案一、学习目标 (1)二、预习检测 (1)三、全文翻译 (2)四、中心思想 (3)五、读文感知 (4)六、预习检测题答案 (5)一、学习目标领略其描绘富春江山水的奇丽多姿,感受作品的志趣美、语言美。
通过品味文章的语言,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逐步提高鉴赏水平。
体会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把握其主旨,即对自然的喜爱和对社会的不满情绪,以及对政治官场的厌倦和对功名利禄的鄙视。
二、预习检测一、填空题1.《与朱元思书》的作者是_______,他是_______(朝代)的文学家。
2.文章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这句诗来表达泉水激石的声音,而“_______,_______”则描述了鸟儿互相和鸣的景象。
3.文章中表达作者对避世退隐高洁志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4.请写出文章中的两个通假字及其本字:_______通_______,_______通_______。
二、选择题1.《与朱元思书》中,作者描写水清至底的句子是()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B.水皆缥碧,千丈见底C.游鱼细石,直视无碍D.急湍甚箭,猛浪若奔2.下列关于《与朱元思书》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主要写富春江至桐庐一百余里的山水景色。
B.文章创造了一种清新自然的意境,使人读后悠然神往。
C.文章流露出作者对追求名利之徒的蔑视,含蓄地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之趣。
D.文章采用了骈文的形式,节奏明快,韵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
三、简答题1.请简述《与朱元思书》的主要内容和主题。
2.你认为《与朱元思书》在写景方面有哪些特点?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三、全文翻译《与朱元思书》译文如下:风和烟都消散了,天和山变成相同的颜色。
(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随意的向东或向西漂流。
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奇异的山水,独一无二。
水都是青白色的,清澈的水千丈深也能看到底。
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直接看到,毫无障碍。
11《与朱元思书》精品导学案(含答案)
21与朱元思书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作品常识,初步感受富春江美景。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初步背诵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3、逐层解析课文,把握作者情感。
第一课时一:回顾所学诗文,找出几句写景诗句。
二、反复诵读课文,争取能进行背诵,整体把握文意。
1、读通课文,找出难读难写的常用字:韵yùn 柯kē飘piāo荡轩xuān邈miǎo泠líng 嘤yīng缥piǎo 碧横héng 柯kē窥kui鸢yuān和hè 鸣戾lì 天急湍tuān2、熟练而准确的反复诵读课文(读准字音、准确断句)3、结合课文,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富春江的山水美景。
理解课文一、初读此文后,你认为这篇文章从应用范围及标题形式看,它属于什么文体?从文章内容上看,又属于什么文体?从语言特点看,是什么文体?二、理清文章结构层次,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
全文共三段,_____段是第一层,为总写,以“__________________”一句作为全文的纲领。
_____段是第二层,为分写。
先写“异水”,以写水流舒缓处,以_______________写水流湍急处。
再写“奇山”,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字,将崇山峻岭化静为动,再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声音从听觉写出山间的勃勃生机。
第二课时逐层解析课文(一)解析第一部分(第一节)1、自富阳至桐庐一百来里的风景,作者是怎样概括的?可见本节在全文的作用是什么?2、请分别找出本段中写景、叙事、抒情的语句?写景:叙事:抒情:3、本段中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天共长天一色”意境相同的句子是什么?(二)解析第二部分第一层(第二节)1、这部分以简练传神的笔法从哪两种状态描写了富春江水怎样的特点?2、静态描写了水的哪些方面?动态描写了水的哪个方面?(要找出对应的语句)3、文章有没有直接写水深?“千丈见底”是不是写水深?可见写水清用了怎样的描写手法?4、本部分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5、《三峡》中的哪句描写与“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与朱元思书》导学案
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与朱元思书》导学案(共2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11.《与朱元思书》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文言知识,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2.感受课文描写的富春江独特的自然美景,把握景物描写的特点。
3.理解作者创设的意境,体会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把握课文主旨。
二、知识方圆1.作者简介吴均(469-520),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诗文自成一家,被称为“吴均体”,开创了一代诗风。
其文工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称。
2.写作背景吴均生活的南北朝时期,政治黑暗,社会动乱。
一些仕途失意或受佛教、道教影响的士人便遁迹山林,避世隐居。
吴均一生的仕途也不如意,梁武帝时,他私撰《齐春秋》,武帝恶其实录,焚其稿,免其职。
于是吴均过起了隐居生活,寄情于山水成了他的志趣。
《与朱元思书》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写成的。
3.文体知识本文是吴均写给友人朱元思的一封信。
“与”是“给,给予”的意思;“朱元思”是吴均的好友,点明人物;“书”即书信,点明体裁.吴均在这封信中,生动而简练地描写了富阳、桐庐一带富春江山水的优美景色,历来被当作独立成篇的山水佳作欣赏。
三、基础知识1.字音缥碧(piǎo) 急湍(tuān)泠泠(líng) 嘤嘤(yīng) 经纶 (lún) 横柯(kē)鸢(yuān)飞戾 (lì)天轩邈(xuān miǎo) 窥谷忘反(kuī)2. 一词多义绝: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 ) 猿则百叫无绝 ( ) 哀转久绝()奔:猛浪若奔 ( ) 屠乃奔倚其下()自:自富阳至桐庐( ) 自非亭午夜分( ) 自三峡七百里中( )直:直视无碍( ) 争高直指( )3.词类活用(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 )(3)风烟俱净. ,天山共色( )(4)互相轩邈.. ,争高直指( )4.翻译省略句①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与朱元思书》导学案(含答案)
21 .《与朱元思书》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并积累相关文言实词,读通大意。
2.体味清新精美的语言,体验富春江的美丽风光,学习多层次多角度描绘景物的方法。
3.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体悟作者高洁的志趣,追求自由的情怀。
【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吴均(469年-520年),字叔庠,故鄣(现在浙江安吉)人。
南朝梁史学家,文学家,时官吴兴主簿。
明人辑有《吴朝清集》。
其诗清新,且多为反映社会现实之作。
其文工于写景,诗文自成一家,常描写山水景物,称为“吴均体”。
今存诗歌140余首,多为友人赠答、赠别之作。
音韵和谐,风格清丽。
2.文体知识:骈体文:魏晋以来产生的一种文体,又称骈俪文。
骈文是与散文相对而言的。
其主要特点是以四六句式为主,讲究对仗,因句式两两相对,犹如两马并驾齐驱,故被称为骈体。
在声韵上,则讲究运用平仄,韵律和谐;修辞上注重藻饰和用典。
【自主学习】1.通读文章,掌握生字词读音。
2.疏通文意,理解文章内容。
3.积累掌握文言实词及特殊句式。
4.重点句子翻译。
5.背诵课文。
【问题探究】1. 文中哪句话最能概括全文的景色特征?奇山异水,天下独绝2. 文章的结构特点是什么?总分。
文章段首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八字总领全文,二三两段分承“异水”和“奇山”俩方面,围绕“独绝”两字描摹,结构上纲举目张,脉络分明。
3. 为了表现水之异,作者抓住江水的哪些特点从什么角度写的?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作者写富春江水清澈的静态美和湍急的动态美,写水的清澈采用了正面侧面相结合的手法以及夸张的修辞手法:“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写水的湍急则主要使用了比喻、对偶的修辞手法:“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4. 为了表现山之奇,作者从哪些方面写的?视觉之景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听觉之景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感受是以动写静。
视觉角度采用拟人的手法,竞争二字将静止的山写活了,蕴含蓬勃向上的生机。
部编版2019年八年级语文上册:11与朱元思书 导学案
第三单元11 与朱元思书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作品常识,初步感受富春江美景。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初步背诵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3.逐层解析课文,初步感受作者情感。
学习过程【整体理解】1.反复诵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要求先用铅笔在文中自行断句,做出标记。
(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2.注意重读音。
(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重音应落在“箭”“奔”二字上)3.读完此文后,你认为这篇文章从应用范围及标题形式看,它属于什么文体?从文章内容上看,又属于什么文体?从语言特点看,是什么文体?4.解释第1段加点字词并口头翻译本段。
概括第1段大意。
风烟..俱净..共色..从.流飘荡东西..许.独绝..本段大意5.解释第2段加点字词并口头翻译本段。
概括第2段大意。
缥碧..碍.急湍..若奔..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本段大意6.解释第3段加点字词并口头翻译本段。
概括第3段大意。
竞上.轩邈..不穷.无绝.蔽横柯上..戾.天息.心经纶世务....千转.不穷窥谷忘反.本段大意7.翻译重点句子。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8.熟读并速背本段。
【合作探究】1.第1段用哪八个字概括富春江山水的特点?2.作者描绘富春江山水的奇丽多姿,极有层次。
第1段总写之美,概括为“, ”八个字;第2段承“异水”二字,抓住“”和“”的特点,具体生动地描绘。
3.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三峡》一文中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4.文章第1、2段中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意境相同的句子是什么?5.文章突出水清的句子是什么?6.文章突出表现水急的句子?7.“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8.富春江的山水之奇异作者是通过视觉与听觉两方面描绘的,请同学们分别找出写视觉和听觉的句子,加以品析。
9.“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10.第3段写“奇山”,以、、、、字,将崇山峻岭化静为动,再以、、、四种声音从听觉写出山间的勃勃生机。
与朱元思书 导学案
《与朱元思书》导学案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达到熟读成诵。
积累文言词语。
2.体会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理解作者所创设的意境,把握课文的主旨。
3.深入文章意境,涵咏体会,体会文章的结构美、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获得美的享受。
(重点)学习准备1、反复朗读,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2、给下列加横线字加拼音。
缥碧()急湍()轩()邈()泠泠()嘤嘤()鸢飞()窥谷()横柯()3、《与朱元思书》的作者__________,是__________代文学家。
字__________,吴兴故彰人。
他的散文以写景见长。
逐层解析课文(一)解析第一部分(第一节)1、字词解释:①风烟:;②共色:;③俱:;④许:;⑤独绝:;⑥从流飘荡:2、语段翻译:3、自富阳至桐庐一百来里的风景,作者是怎样概括的?可见本节在全文的作用是什么?4、请分别找出本段中写景、叙事、抒情的语句?①写景:②叙事:③抒情:5、本段中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天共长天一色”意境相同的句子是什么?(二)解析第二部分第一层(第二节)1、字词解释:①缥碧:;②急湍:;③直视无碍:④甚箭:;⑤若奔:;2、语段翻译:3、这部分以简练传神的笔法从哪两种状态描写了富春江水怎样的特点?4、静态描写了水的哪些方面?动态描写了水的哪个方面?(要找出对应的语句)5、文章有没有直接写水深?“千丈见底”是不是写水深?可见写水清用了怎样的描写手法?6、本部分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三)解析第二部分第二层(第三节)1、字词解释:①寒树:;②负势竞上:;③轩邈:;④泠泠:;⑤相鸣:;⑥戾天:;⑦息心:;⑧经伦:;⑨忘反:;不穷:;无绝:;⑩横柯上蔽:;犹昏:;交映:;可见:;直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与朱元思书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作品常识,初步感受富春江美景。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初步背诵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3、逐层解析课文,把握作者情感。
第一课时
一:回顾所学诗文,找出几句写景诗句。
二、反复诵读课文,争取能进行背诵,整体把握文意。
1、读通课文,找出难读难写的常用字:
韵yùn 柯kē飘piāo荡轩 xuān 邈miǎo 泠líng 嘤yīng 缥piǎo 碧横héng 柯kē窥kui
鸢yuān 和hè鸣戾lì天急湍tuān
2、熟练而准确的反复诵读课文(读准字音、准确断句)
3、结合课文,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富春江的山水美景。
理解课文
一、初读此文后,你认为这篇文章从应用范围及标题形式看,它属于什么文体?从文章内容上看,又属于什么文体?从语言特点看,是什么文体?
二、理清文章结构层次,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
全文共三段,_____段是第一层,为总写,以“__________________”一句作为全文的纲领。
_____段是第二层,为分写。
先写“异水”,以写水流舒缓处,以_______________写水流湍急处。
再写“奇山”,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字,将崇山峻岭化静为动,再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声音从听觉写出山间的勃勃生机。
第二课时
逐层解析课文
(一)解析第一部分(第一节)
1、自富阳至桐庐一百来里的风景,作者是怎样概括的?可见本节在全文的作用是什么?
2、请分别找出本段中写景、叙事、抒情的语句?
写景:
叙事:
抒情:
3、本段中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天共长天一色”意境相同的句子是什么?
(二)解析第二部分第一层(第二节)
1、这部分以简练传神的笔法从哪两种状态描写了富春江水怎样的特点?
2、静态描写了水的哪些方面?动态描写了水的哪个方面?(要找出对应的语句)
3、文章有没有直接写水深?“千丈见底”是不是写水深?可见写水清用了怎样的描写手法?
4、本部分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5、《三峡》中的哪句描写与“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有异曲同工之妙?它们在描写手法上有何区别?
(三)解析第二部分第二层(第三节)
1、作者写奇山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写了哪几种景物?
2、文中所描绘的是一种非常喧闹、非常嘈杂的景象吗?为什么?
3、可见作者写“奇山”用了怎样的手法?(结合文中例句稍加说明)
4、作者为什么发出“望峰息心”、“窥谷忘反”的感慨呢?
5、主题探求: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第三课时
巩固训练
1、下列画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缥碧piǎo无碍ài泠泠作响líng
B.飘荡dàng急湍tuān 嘤嘤成韵yīng
C.轩邈mào经纶lún鸢飞戾天yuān
D.横柯kē窥谷kuī好鸟相鸣hǎo
2、下列画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负势竞上,互相轩邈(凭依) B.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至)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筹划) D.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指示)
3、下列对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我泛着小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听任它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B.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急流猛浪,比箭还飞得快,又像奔马一样。
)C.好鸟相呜,嘤嘤成韵。
(美丽的鸟儿在相互对叫着,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D.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蝉鸣叫了千次也不停歇,猿啼叫了百次也不断绝。
)
4、填空题
(1)《与朱元思书》选自《》,作者。
本文是文,多处使用了对偶句。
结构是式,总写的一句是“”。
(2)找出文中的对偶句:
(3)作者描绘富春江山水的奇丽多姿,极有层次。
第一段总写之美,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个字;第二段承“异水”二字,抓住“_____”和“_____”的特点,具体生动地描绘;第三段承“奇山”二字,多层次多角度展示之美。
5、阅读理解
(1)文章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2)写山奇,分别从____ 觉和____觉来写景,这样写的好处是。
(3)作者在欣赏了奇山秀水后发出了怎样的感慨?。
(4)说说你对“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深层意思的理解。
(5)文章第3段中在意思上前后呼应的两句话是什么?
第一课时
理解课文
一、从应用范围及标题形式看,它属于书信。
从文章的内容看,它属于游记(散文)。
从语言特点上看,它属于骈文。
山水小品是指文章内容,而骈体文是指语言特点。
二、一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第二、三段“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负竞轩邈争直泉声鸟声蝉声猿声
第二课时
3、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总领全篇,使结构清晰,脉络分明。
4、:①写景: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八个字四种景物,组成一幅天朗山清、秋
高气爽的清秋风物图,勾勒出广阔的空间境界)
②叙事: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作者乘船随着江流飘飘荡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尽兴观赏的情形。
)
③抒情: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表明这一带山水不同凡响,“独绝”二字,强调此处山水为天下之冠。
)
5、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二)3、、静态和动态;写了水之清,水之急都突出了富春江水“异”的特点。
4、、①静态:A,水色——水皆缥碧(正面描写);B,水清——千丈见底直视无碍(或用前四句即可表明水清)
②动态:水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5、没有,“千丈”是写水深,可是“千丈见底”就是写水清了。
以深度写水清为间接描写。
6、请大家浏览全文,列举文中所用的修辞方法,并简单分析作用。
明确:“泉水激石,泠泠作响”与“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与“猿则百叫无绝”等是对偶;
“急湍甚箭”“鸢飞戾天者”等是比喻;
“负势竞上”“争高直指”等是拟人;
“千丈见底”“直视无碍”是夸张。
7、“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本文直接描写,而《三峡》是对比衬托。
(三)3、视觉:高山寒树、轩邈成峰;
听觉:泉水作响、好鸟成韵、蝉转不穷、猿叫无绝四种。
4、这里的声音,都是安静的,“洁净”的。
所以这是以闹来写静,或者是,以表面的繁杂来写单纯。
分析:这里表面上喧闹、嘈杂,实际上,却都是自然界的非常和谐的声音,没有社会上、官场里、商场里,那种人声鼎沸。
这种嘈杂,是一种天籁之声,是上天构造大自然,让所有这些动物发出的真实的声响,是非常洁净的声音,它们发出声音,不是为了名,也不是为了利,既不是奉迎拍马之声,也不是争权夺利之声,更不是风啸啸、马悲鸣,刀枪剑戟冲撞的厮杀之声!
5、衬托,如以动衬静(见第3题分析);以观者感受衬山势之奇,强化了山水诱人的力量。
6、因为作者此时可谓陶醉于大自然的绝美景色之中,自然人世间争名夺利、官场角逐的一切,都变得了无趣味了。
另外,作者被这奇伟、瑰丽、美妙、和谐的山光水色所陶醉,人变得更奋发,精神得到洗涤而变得高尚,境界超出世俗的追求了。
这里的一切是那么恬美而和谐、幽静而美妙,作者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之中,自然暂时忘记了尘世的角逐和俗务的缠身。
7、小结主题
作者在这封信中生动地描绘了浙江富阳、桐庐一带的富春江上的秀丽景色,表现了他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同时也流露出作者既否定仕宦生活,又幻想逃避现实、寄情山水,想过隐居生活的消极处世思想。
板书:厌弃世俗向往自然
第三课时
1、C
2、D
3、D
4、(3)富春江山水展示富春江两岸群山之美
5、(2)视听多层次多角度展示富春江两岸群山之美
(4)从“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句中表现作者对山水风光的热爱,对世俗官场和功名利禄的鄙视,含蓄地流露出热爱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5)“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与“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相呼应。
对比阅读拓展
1、先写山:“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这是写山连绵不断。
“重峦叠嶂,隐天蔽日”,这是写山的险峻、高大。
再写水:着重写夏水的湍急:“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水的清澈,秀丽。
秋水的凄凉。
2、相同点:①两篇散文都是从视觉、听觉、感觉等角度来写景。
②两处的水都清澈、湍急。
不同点:①本文体裁除了是写景散文还是骈文和书信。
②结构上《三峡》先写山后写水,而本文是总分结构。
③富春江的山是“高、寒”;而三峡的山是“连绵、险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