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实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三反射时测定、反射弧分析、中枢抑制现象观察
损伤小脑动物的运动观察
1. 反射是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产生的规律性反应
2. 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从皮肤接受刺激至机体出现反应的时间为反射时。
3. 反射时是反射通过反射弧所用的时间。反射弧的任何一部分缺损,原有的反射不再出现。由于脊髓的机能比较简单,所以常选用只毁脑的动物(如脊蛙,脊蟾蜍)为实验材料,以利于观察和分析。
4. 中枢的兴奋和抑制同时存在又相互影响。在脊髓反射的中枢之间或高位脑和脊髓对低位脊髓反射中枢均存在抑制作用。这些抑制作用保证了机体活动的协调性。
5. 小脑具有维持身体平衡,调节肌紧张和协调肌肉运动等机能。当小脑损伤后,随着破坏程度的不同,可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肌紧张失调及平衡失调,一侧小脑损伤后的动物,躯体表现异常
实验四家兔大脑皮层运动区的刺激效应及去大脑僵直的观察
1. 能够引起躯体运动的皮层部位称运动皮层。大脑皮层运动区是躯体运动机能的高级中枢,在运动皮层中,一定的部位与躯体一定部位的运动机能有关,称之为运动皮层机能定位。刺激大脑运动皮层的某一区域,可引起躯体特定部位的骨骼肌收缩。
2.中枢神经系统对伸肌的紧张度具有易化和抑制作用。正常情况下,通过这两种作用使骨骼肌保持适当的紧张度,以维持躯体的正常姿势。从中脑四叠体的前后丘切断脑干的动物,称为去大脑动物, 由于神经系统内,中脑以上水平的高级中枢对肌紧张的抑制作用被阻断,而中脑以下各级中枢对肌紧张的易化作用相对加强,因此出现伸肌紧张亢进的现象。动物表现为四肢僵直,头向后仰,尾向上翘的角弓反张状态,称为去大脑僵直。
实验五视力(视敏度)、视野和盲点的测定;动物一侧迷路破坏的效应
1. 视力
视力又称视敏度,是指眼辨别物体细节或精细结构的能力(分辨物体细微结构的能力),视力即检测视网膜中央凹(黄斑区,直径为0.3mm,只有视锥细胞分布)精细视觉的分辨能力。
视力测定:国际标准视力表, 对数视力表
2.视野
视野是单眼固定注视正前方时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此范围又称为周边视力,也就是黄斑中央凹以外的视力。借助此种视力检查可以了解整个视网膜的感光功能,并有助于判断视力传导通路及视觉中枢的机能。正常人的视野范围在鼻侧和额侧的较窄,在颞侧和下侧的较宽。在相同的亮度下,白光的亮度最大,红光
次之,绿光最小。不同颜色视野的大小,不仅与面部结构有关,更主要的是取决于不同感光细胞在视网膜上的分布情况。
3. 盲点
视网膜在视神经离开视网膜的部位(即视神经乳头)没有视觉感受细胞,外来光线成像于此不能引起视觉,故称该部位为生理性盲点。由于生理性盲点的存在,所以视野中也存在生理性盲点的投射区。在客观检查时是完全看不到视标的部位。根据物体成像规律,通过测定生理性盲点投射区域的位置和范围,可以依据相似三角形各对应边成正比的定理,计算出生理盲点所在的位置和范围。
4.动物的内耳迷路是姿势反射的感受器之一,当其一侧迷路被破坏后可见肌紧张及姿势异常,从而了解迷路在维持姿势平衡和正常运动中的作用。
实验六血红蛋白含量测定;ABO血型测定;心音听诊;血压测量;损伤小白鼠一侧小脑的效应
1. 测定血红蛋白含量的方法很多,常用比色法。在此介绍用于目测比色的酸化法,即沙利比色法。其原理是在一定量血液中加入少许盐酸,酸不仅使红细胞膜破坏,而且使原来位于红细胞内的亚铁血红素转变成高铁血红素(酸化血红素),后者呈较稳定的棕色。将其用蒸馏水稀释后与血红蛋白测定计的标准色进行目测比色,即得每100 ml 血液所含的血红蛋白克数或百分率。正常成年男性为13-18g/100ml 血液,女性为11-14g/100ml血液
2. 血型通常是指红细胞的血型,是根据存在于红细胞膜外表面特异性抗原(镶嵌于红细胞膜上的特异性糖蛋白)来确定的,这种抗原(或称凝集原)是由于遗传基因决定的。血清中的抗体(或称为凝集素)可与红细胞膜上不同的相应抗原结合,产生凝集反应,最后发生红细胞溶解。由于这种现象,临床上在输血前必须进行血型鉴定,以确保安全输血。在血型系统中最重要的是ABO血型系统(只要ABO血型系统相合,输血安全率可达91.4%),其次为Rh系统。ABO血型系统据受试者红细胞上是否含有凝集原和所含有的凝集原种类的不同,将血型分为A、B、AB、O 4种基本血型。ABO血型鉴定是将受试者红细胞分别加入标准A型血清(含足量的抗B凝集素)、标准B型血清(含足量的抗A凝集素)、标准O型血清(含足量的抗A和抗B凝集素)进行鉴定。
3. 心音听诊
心音是心脏瓣膜关闭和心肌收缩引起的振动所产生的声音。
第一心音:音调较低(音频为25-40次/s)而历时较长(0.12s),声音较响,是由房室瓣关闭和心室肌收缩振动所产生的。
第二心音:声调较高(音频为50次\s)而历时较短(0.08s),较清脆,主要是由半月瓣关闭产生振动造成的。由于半月瓣关闭与心室舒张开始几乎同时发生。
4. 血压测定通常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并没有声音,但当外加压力使血管变窄而形成血液涡流时,则可发生声音(血管音)。因此,可以根据血管音的变化来测量动脉血压。测定人体动脉血压最常用的方法是使用血压计间接测量。测压时,用压脉带在上臂加压,当外加压力超过动脉的收缩压时,动脉血流完全被阻断,此时在动脉处听不到任何声音。当外加压力等于或稍低于动脉内的收缩压而高于舒张压时,则在心脏收缩时,动脉内可有少量血流通过,而心室舒张时却无血流通过。血液断续的通过血管时,会发出声音。故恰好可以完全阻断血流的最小外加压力(即发生第一次声音时的压力)相当于收缩压。当外加压力等于或小于舒张压时,血管内的血流连续通过,所发出的音调会突然降低或声音消失。在心室舒张时有少许血流通过的最大管外压力(即音调突然降低时的压力)
实验七蛙心自律性观察,蛙心搏动和蛙心电图,期外收缩和代偿间歇
1.两栖类动物的心脏为两心房,一心室。心脏的起搏点是静脉窦。静脉窦的
节律最高,心房次之,心室最低(节律高低是什么意思,如何体现??)正常情况下,心脏的活动节律服从静脉窦的节律,其活动顺序为:静脉窦、心房、心室。这种有节律的活动可以通过张力传感器在生理信号采集系统中记录下来,称为心搏曲线。
2. 2. 心脏收缩的机械活动,与心脏兴奋的产生、传导和恢复过程中的生物电
变化,是两个不同的生理过程。心脏收缩的机械活动可以通过心搏曲线记录下来,而心脏的生物电变化可以通过心电图表现出来。同时记录心脏的机械活动与电变化,可以清楚的观察到两个生理过程之间的时间对应关系。
3.心肌的机能特性之一是具有较长的不应期,整个收缩期都处于有效不应期
内。在心室收缩期给以刺激,心室都不发生反应。在心室舒张中、后期给以单个阈上刺激,则产生一次正常节律以外的收缩反应,即期前(期外)收缩。当静脉窦传来的节律性兴奋恰好落在期外(期前)收缩的收缩期时,心室不再发生反应,须待静脉窦传来下一次兴奋才会收缩。因此,在期外(期前)收缩之后,就会出现一个较长时间的舒张间歇期,即代偿间歇。
实验八蛙心灌流
1. 心肌具有自动节律性收缩的特性,可用人工灌流的方法,研究心脏活动的规律及特点。
2. 观察灌流液成分的改变对离体心脏活动的影响。心脏的正常节律性活动需要一个适宜的内环境(如Na+、K+、Ca2+等的浓度及比例、pH值和温度),而内环境的变化则直接影响到心脏的正常节律性活动。在体心脏还受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的双重支配,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使心肌收缩力加强,传导速度加快,心率加快;迷走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使心肌收缩力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