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名言诗句试题

合集下载

古人哲学名言

古人哲学名言

古人哲学名言1.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就好比你自己不喜欢吃榴莲,难道你会硬塞给别人吃吗?就像在生活中,你讨厌被人嘲笑,那你也就别去嘲笑别人呀。

2.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哎呀呀,这就像那翱翔的雄鹰,靠自己的力量搏击长空,咱也得努力奋斗,让自己变得强大呀!比如遇到困难不退缩,努力去克服。

3.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时间过得就像那奔腾的江水呀,不停地流走,咱可得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别虚度光阴呀!像平时别总是玩手机,多做点有意义的事。

4.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这不就跟你要砍树得先磨好斧子一个道理嘛!比如你想考个好成绩,那不得先把学习工具准备好,好好复习呀!5.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人生不就是这样嘛,有时候看似倒霉的事,说不定后面藏着好事呢!就像那次丢了钱包,却因此结识了帮我找钱包的好朋友。

6.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真正有智慧的人不会困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害怕,就像那些勇敢面对挑战的人,他们多厉害呀!咱也得向他们学习呀!7. “吾日三省吾身。

”这多重要呀,就像每天都要照镜子看看自己一样,咱得反思自己的行为,有没有做错啥,才能不断进步呀!比如今天有没有对家人发脾气。

8. “满招损,谦受益。

”骄傲自满会带来坏处,谦虚才能受益,这就好像那个总是炫耀的人最后没人喜欢,而谦虚的人大家都愿意和他交朋友。

9.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朋友从远方来,那得多开心呀!就像好久不见的老友突然出现,那惊喜,那快乐,简直无法形容!10.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复习旧知识能有新收获,这就像挖宝藏,每次挖都能发现新宝贝!比如复习以前的课文,又能有新的理解呢。

我觉得这些古人的哲学名言真的是太有智慧了,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启示和指导呀!。

哲学名言警句练习题

哲学名言警句练习题

名言哲理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以下属于哲学层面的意识现象是A.民间的“实惠”思想B.《老子》的思想C.欧几里德《几何原本》的思想D.《本草纲目》的思想2、中国春秋时代《管子》一书中也指出“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

他的观点属于A.唯心主义的观点B.科学的物质观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3、下列观点属于唯物主义的是A.心外无物B.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C.理在气先D.存在就是被感知4、《孟子》云:“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这表明A.自然界的变化是有规律的B.客观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改造的C.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是客观的D.改造世界必须遵循客观规律5、“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警示人们要珍惜年华。

古人对时间的体验与此类似的是①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②人世几回伤往事,由形依旧枕寒流③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④叹长河之流速,送驰波于东海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6、“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早螟蝗。

率皆有法。

”这句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规律是事物本质的必然的XXX B.只有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C.规律可以为人所认识D.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7、在下列成语中,能够体现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是A.庖丁解牛,游刃有余B.绳锯木断,水滴石穿C.一叶障目,不见森林D.失之东隅,收之桑榆8、“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下列与水有关的名句中蕴含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哲理的是①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②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③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9、“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这句古训至今仍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这句话的哲学依据是①量变的积累可以引起质变②恶与善本身是不同质的事物③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可以相互转化④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可以相互转化A.①③B.①④C.①②D.②③10、下列名言中,与“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包含同一哲理的是A.一夫当关,万夫莫开B.一叶落,而天下知秋矣C.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D.一客失了信,百客不登门11、“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终日乾乾,与时偕行”的观点,与“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的观点,反映了A.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B.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D.唯心论与形而上学的XXX12、北极熊变瘦了!科学家说,由于污染增多,污染物进入北极熊体内使其体型缩小;全球气候变暖,海洋冰面减少,北极熊要花费更多的能量猎食,这样就限制了它的生长。

政治高考名言警句选择题100题

政治高考名言警句选择题100题

名言警句选择题100题(含答案)溆浦县第一中学陈伟我国南北朝时期的范缜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

英国哲学家贝克莱认为“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1、上述两种观点都是对()的回答A、世界观和方法论关系问题B、意识能否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问题C、人类社会是否具有客观性问题D、物质和意识关系问题2、从哲学上看上述两种观点()A、都肯定了世界观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B、都肯定了意识是世界的本质C、前者肯定了物质决定意识,属于唯物主义;后者认为意识决定物质,属唯心主义D、都肯定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是客观的3、赫拉克利特说:“世界不是任何神创造的,也不是任何人创造的,它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火。

”这说明()A、世界的本质是火B、世界上没有神C、事物都有发展过程D、世界是客观存在的4、荀子在《劝学》中说:“南方有鸟焉,名有(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

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

”这件事,从哲学上启示我们()A、外因对事物的变化起决定作用B、认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C、实践必然经历“失败、成功、再失败、再成功”的过程D、做事情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5、赫拉克利特的观点()(1)承认了世界的物质性(2)认为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3)否认了人的主观能动性(4)否认了相对静止的存在A、(1) (2)B、(2) (3)C、(2) (4)D、(3) (4)6、赫拉克利特的观点属于()A、朴素唯物主义B、机械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D、唯心主义7、法国哲学家康德说:“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

这一观点是()A、唯物主义观点,承认了规律的客观性B、唯心主义观点,把人们发展规律等同于制造规律C、唯心主义观点,认为规律是由上帝创造的D、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人能认识和利用规律8、亚里士多德说:“在任何状态中或在某一状态中的一只手不能算是人的一部分;只有那只活着的能工作的手,才算是人的一部分,假如是只死手就不算是人的一部分了”。

专项训练四:2014届高三哲学_古诗文言文选择题精选

专项训练四:2014届高三哲学_古诗文言文选择题精选

2014届高考政治常考题型专项训练四:哲学古诗文、成语、文言文选择题专题训练【解题提示】诗文类试题的解题和常规试题并无本质区别,在这里要告诉大家的是:1、总体把握诗文材料的主旨,明确试题的材料指向,审清材料的脉络和层次,注意推敲和揣摩;2、注意诗文材料的“题眼”,即关键词,看能否“牵一发而动全省”.突破题目;3、注意平时积累,学会从哲学的角度思考诗文材料。

【专项训练】1.唐代名医孙思邈曾有感而发:“读书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便谓天下无方可用。

”这告诉我们:①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②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③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④脱离实践的人难以获得认识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2. “物质的山水,是人们安身立命的根基;精神的山水,则是人们心灵深处追寻的乐园。

”与这段话的意境相近的是:A.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B.有水银河天外落,无需妙手自成帘C.繁华厚禄只等闲,洗尽铅华归田园D.绣鞍有泪春愁重,铁甲无声夜气凉3.“天上的一切星宿,地上的一切陈设,总之,构成大宇宙的一切物体,在心灵以外没有任何存在。

”下列选项中与这一观点体现的哲学思想相一致的是:A.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在这里B.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D.天下为器而已矣,道者器之道也4.与“不以己欲为欲,而以众心为心”这句话内涵相一致的是:A.吾身虽瘦,天下必肥B.仁者见仁,智者见智C.勿以物喜,勿以己悲D.兵强则灭,木强则折5.中华传统文化中有“天人合一”的思想。

《尚书》中有“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天视自我民,天听自我民听”论述。

《周易》中也有“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的观点。

这种“民意”即“天意”的观点的台理性在于:①包含了朴素的以人为本的思想②强调了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③强调了天与人的对立统一④肯定了符合人民根本利益与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一致性A.①②B.②④C.①④D.②③6.下列诗句与“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蕴含哲理相近的是:A.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B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C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D.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今人胜古人7.下列选项与右侧漫画蕴涵的哲理相近的是:A.勿疏小善,方恢大略B.塞翁失马,焉知非福C.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D.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8.李克强在谈到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解决好政府错位、缺位问题时强调,要以人民利益为重,把不该管的事坚决放掉,避免“拍脑袋”决策。

哲学与生活关于成语俗语诗句及名言的选择题练习及答案详解 (1)

哲学与生活关于成语俗语诗句及名言的选择题练习及答案详解 (1)

成语、俗语、诗句及名言哲理选择题汇编Ⅰ 成语中的哲理选择题集锦1、"按图索骥"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A 要继承前人经验,不能割断历B 要从实际出发,不能迷信书本C 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消极等待D既要尊重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2、"按图索骥"的做法属于()A唯物主义B本位主义C经验主义D教条主义3、"画饼充饥"和"望梅止渴"这两个成语都强调了()A物质的作用 B意识的作用C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D 实践的重要性4、实际上,"画饼充饥"并不能真正"充饥","望梅"也不能真正"止渴"。

这是因为()A意识不能代替物质B物质可以代替意识C精神的东西不重要 D物质和意识没有区别5、"拔苗助长"的哲学寓意是()(1)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2)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3)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4)主观能动作用是从属的、派生的,总要受到规律客观性的制约A(1)(2)(4) B(2)(3)(4)C(1)(2)(3) D (1)(2)(3)(4)6、"审时度势"是说()A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B既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要端正主观动机C人的主观能动性能分析利用条件达到活动的最佳效果D主观能动性发挥受一系列主观因素制约7、"削足适履"违背的哲理是A物质决定意识 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C意识能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D意识是人脑的机能8、"杞人忧天"错在()A否认世界的物质性B否认物质世界是运动的C否认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D否认物质是运动的主体9、"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说明了()A必须善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B物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C人既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消灭规律D人的能动作用受客观条件制约10、下列成语具有辩证法思想的是()(1)抱薪救火(2)沧海桑田(3)唇亡齿寒(4)覆巢无完(5)画饼充饥(6)挥汗如雨A(4)(5)B(3)(4)(5)C(1)(6)D(2)(3)(4)11、下列具有辩证法思想的是()(1)动中有静,静中有动(2)是亦彼也,彼亦是也(3)对症下药,量体裁衣(4)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A(1)(2)(3) B(1)(2)(3)(4) C(1)(3)(4) D(2)( 3)(4)12、下列成语中属于形而上学的有( ) (1)滴水穿石(2)物极必反(3)刻舟求剑(4)断章取义(5)墨守成规(6)浅尝辄止(7)统筹兼顾(8)固步自封A(1)(2)(6)(7) B(3)(4)(5)(6)(8)C(1)(3)(4)(5)(6) D(3)(4)(5)(6)(7) 13、"涸泽而渔"的做法从哲学上看(1)忽视了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2)否认了世界的物质性(3)无视事物之间联系的客观性(4)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没有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关系A(1)(2)(3)B(2)(3)(4)C(1)(2)D(3)(4)14、"趋利避害"、"扬长避短"包含的哲理是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C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统一的D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15、"未雨绸缪"这一做法包含的哲理是()A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B整体和局部的关系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量变和质变关系16、"怨天尤人"错在()A只强调主观,是主观唯心主义B只强调客观,是客观唯心主义C割裂内因与外因的关系D只强调客观情况,否认主观原因,是唯心主义17、"实事求是"体现了()(1)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2)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3)在实践基础上,主观和客观的统一(4)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A(1)(3)B(2)(4)C(1)(2)(3) D(1)(2)(3)(4)18、"居安思危"的哲学寓意是()(1)矛盾着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2)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3)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是不可分割的(4)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分为二A(1)(3) B(2)(4)C(1)(2)(3)D(1)(2)(3)(4)19、下列成语、俗语、古语与有关哲理对应正确的是()(1)防微杜渐-----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2)严师出高徒--内外因辩证关系(3)好事多磨—发展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4)千里之堤,潰于蚁穴--内外因辩证关系A(1)(2) B(1)(2)(3)C(3)(4) D(2)(3)(4)20、"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哲学名言解析

哲学名言解析

哲学名言解析1、“水是一切的始基”(古希腊泰勒斯)——朴素唯物主义思想2、“磁石有灵魂,因为它有灵魂”(古希腊泰勒斯)——“物活论”思想3、“世界是包括一切的整体,它不是由任何神或任何人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按规律燃烧着,按规律熄灭着的永恒的活火。

”(古希腊赫拉克利特)——此话是对辨证唯物主义原则的绝妙的说明4、“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古希腊赫拉克利特)——一切都变化,无物常住的朴素辩证法思想5、“道是永恒地存在着,万物都根据这个道而产生”(古希腊赫拉克利特)——规律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6、“飞矢不动”(古希腊芝诺)——否认运动的连续性。

7、“阿基里斯永远追不上乌龟”(古希腊芝诺)——企图否定运动的可能性8、“所谓学习的人只不过是在回想,而学习不过是回忆罢了”(柏拉图)——否认了知识是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从感觉经验抽象概括出来的,是典型的唯心主义先验论思想。

9、“有些人具有统治的能力而适于统治人,而农夫和手艺人是用于被统治的”(柏拉图)——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唯心史观10、“要命令自然都必须服从自然”(英国培根)——要尊重客观事物的规律11、“知识就是存在的映象”(英国培根)——知识是客观实际在人脑中的反映,是唯物主义反映论的重要原理。

12、“运动是连续地离开一个位置,又获得另一个位置”(英国霍布斯)——把运动归结为简单的机械运动。

13、“在人的本性中,我们发现社会发生争执的三个主要原因。

第一是竞争,第二是猜疑,第三是荣誉。

竞争使人求利,猜疑使人求安,荣誉使人求名”(英国霍布斯)——把竞争、猜疑、荣誉看做是社会冲突的基础,抹杀了三者后面的社会物质原因和经济原因,是历史唯心主义的表现。

14、“所谓实体,我们只能看作能自己存在,而其存在并不需要别的事物的一种事物”(法国笛卡尔)——物质与精神是并列存在的,属二元论思想。

15、“全宇宙中并没有真正静止的点”(笛卡尔)——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恩格斯说这是“辩证法的卓越代表”16、“物体不能限制思想,思想也不能限制物体”(荷兰斯宾诺莎)——心物平行论观点,属二元论思想。

2019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考的名言、成语、谚语、诗歌汇编与解析

2019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考的名言、成语、谚语、诗歌汇编与解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考的名言、成语、谚语、诗歌汇编与解析(1)名言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解析:这句话是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上来把握物质的。

2、“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人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解析:这句话表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3、“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解析:马克思的这句话表明,要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

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①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②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③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4、“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

”解析:恩格斯的这句话表明,事物发展的过程,从形式上看,是事物在时间上的持续性和空间土的广延性的交替;从内容上看,是事物在运动形式、形态、结构、功能和关系上的更新。

5、“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之外,都是鬼话。

”解析:这句话是形而上学否定观,这种观点否定是外在的否定,主观任意的否定;否定是绝对的否定,是不包含肯定的否定,这就割断了事物的联系,使发展中断。

6、“所谓的客观辩证法是在整个自然界中起支配作用的,而所谓的主观辩证法,即辩证的思维,不过是在自然界中到处发生作用的、对立中的运动的反映。

”解析:恩格斯的这句话表明:①客观辩证法是指客观事物或客观存在的辩证法;②主观辩证法是指人类认识和思维运动的辩证法;③主观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的反映;④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在本质上是统一的,但在表现形式上则是不同的。

7、“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解析:恩格斯的这句话表明:辩证思维与科学研究的紧密联系、不可分割。

①辩证思维方法是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方法论前提;②现代科学研究方法及其成果丰富和深化了辩证思维方法。

8、“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

”解析:列宁的这句话表明了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哲学知识参考试题

哲学知识参考试题

哲学知识参考试题1.恩格斯说:‚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

‛这句话主要说明A.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B.认识世界需要智慧C.哲学的智慧是人们主观产生的 D.学习哲学使人聪明2.人们面对人口、资源、环境之间日益加剧的矛盾而进行的思考不可回避地触及到具有哲学性质的问题。

这说明A.哲学的智慧是人努力想象出来的 B.在生活实践中产生的思想都是哲学思想C.哲学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产生的D.实践的发展是为了适应哲学的需要3.古语说:‚智人则哲。

‛这句话蕴涵的道理是A.哲学产生于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B.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C.掌握了哲学,就能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D.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4.真正的哲学①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②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生活与实践③为生活提供有益的指导④可以使我们正确地对待得与失、名与利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5.下列关于哲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①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②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③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④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6.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应充分认识哲学的重要作用,采取切实措施,努力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和繁荣。

之所以要努力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和繁荣,是因为A.无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还是人的全面发展,哲学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B.哲学社会科学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C.哲学社会科学决定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D.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类从事的两项基本活动根据下列材料完成7-8题。

①我的灵明是天地鬼神的主宰②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③存在即是被感知④气者,理之依也⑤上帝创造一切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7.上述观点中属于唯物主义的是A.②③④⑥ B.③④ C.①②③⑤ D.④⑥8.上述观点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是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⑤9.否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的哲学是A.唯心主义 B.可知论 C.不可知论 D.二元论10.17世纪法国哲学家笛卡尔认为,物质的本性是广延,精神的本性是思想,二者彼此独立,互不相干。

1999年—2014年高考政治成语类古文类典故类哲学试题汇总

1999年—2014年高考政治成语类古文类典故类哲学试题汇总

1999年—2014年高考政治成语类/古文类/典故类/名言类哲学试题汇总1.“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这首诗蕴涵的哲学道理是A.只有正确的认识才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B.要使主观符合客观,就必须从实际出发C.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可以有不同的反映 D.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意识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2.对于自己拥有珍贵的东西,我们往往“不识庐山真面目”,有时候需要通过别人的评价,才能真正地认识它。

这说明①本质隐藏在事物内部,仅靠个人是不可把握的②只有摆脱自身感性经验的限制,才能真正地认识事物③只有从他人的评价出发,才能客观全面地看问题④只有坚持唯物辩证法,才能如实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②③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句诗说明A.想象是突发的 B.想象是随意的C.想象的形式是主观的 D.想象的内容是客观事物“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杜甫《月夜忆舍弟》中的名句。

回答4--6题:4.诗人感到“月是故乡明”,这表明A.诗人的感受完全是主观的,不具有任何客观基础B.诗人反映的是认识主体的心理感受,而非认识对象的客观状况C.审美活动不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D.并不是所有的认识都是由客观存在决定的5.“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每逢中秋佳节,海峡两岸都会庆祝这一传统节日,这体现了中华民族有A.共同语言 B.共同地域 C.共同经济生活 D.共同文化心理6.“月有阳晴圆缺,人在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这说明A.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有规律的 B.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遵循同样的规律C.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是古今不变的 D.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都是循环往复的7.“旧时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家。

”这体现了A.社会变化总是循环往复的 B.人类社会是变化发展的C.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D.社会发展是有规律的8.“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下列与水有关的名句中蕴涵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哲理的是①无边落森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②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③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④飞流直到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9.“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

【学生版】哲学名言警句、古诗词类选择

【学生版】哲学名言警句、古诗词类选择

【学生版】哲学名言警句、古诗词类选择1.知廉明耻,是做人最基本的道德规范。

“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这句古语蕴含的哲理是( )A.联系是普遍的和无条件的B.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C.先知后行重在知D.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2.宋代的朱熹与陆九渊曾经进行过多次辩论。

朱熹认为,事物不在人的主观意识之中,“理”是事物存在的根据。

陆九渊则认为,世界的本原便是“吾心”,“理”是离不开心的。

此处所示的“朱陆之争”实质上属于(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C.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分歧D.朴素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分歧3.下列选项能够正确反映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演进顺序的是( )①存在就是被感知②人是机器,思想是人脑的特性③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④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A.③→④→②B.②→③→④C.③→②→④D.②→①→③4.古希腊哲学家、米利都学派学者阿那克西美尼认为气体是万物之源。

他有过一段重要论述:“正如我们的灵魂是气,并且把我们结合在一起一样,气息和空气也包围着整个世界。

”下列与材料蕴含的哲学观点相一致的是( )①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②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③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④理念是世界的本原A.②④B.②③C.①③D.①④5邓小平同志有两句名言:一句是“摸着石头过河”, 另一句是“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也就是说,要具备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大胆地向前闯,大胆地去实践。

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A.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B.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C.继承性和发展性的统一D.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6.从哲学派别的基本形态看,下列名言中与众不同的是( )A.世界是绝对精神的产物B.存在就是被感知C.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D.物是观念的集合7.历史上关于形神之辩(形体与精神的关系)有诸多不同的观点,东汉哲学家桓谭认为“精神居形体,犹火之然(燃)烛矣,……烛无,火亦不能独行于虚空”;罗马教皇约翰·保罗二世则说:“如果人的身体源于业已存在的有生命的物质,人的精神和灵魂则是上帝直接创造的。

政治哲学部分名言古诗词试题

政治哲学部分名言古诗词试题

哲学部分:名言古诗词试题1、“按图索骥”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B)A 要继承前人经验,不能割断历史B 要从实际出发,不能迷信书本C 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消极等待 D既要尊重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2、“按图索骥”的做法属于(D)A唯物主义 B本位主义 C经验主义 D教条主义3、宋朝画家文与可擅长画竹,友人写诗赞曰:“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

”这里的“胸有成竹”主要出自于(D)A画家的创作灵感 B文与可的美术天赋C诗人的夸张和画家的想象力 D文与可平时细心观察形成的主观映象4、“胸有成竹”体现的哲学道理是(C) A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C意识是对客观事物能动的反映 D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5、“画饼充饥”包含的哲理是(B)(1)意识不能正确地反映物质(2)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反映不同(3)物质和意识是有区别的(4)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意识不能代替物质A(2)(3)(4) B(3)(4) C(3) D(4)6、“望梅止渴”说明了(C)(1)望梅确实能解渴( 2)望梅可暂时起到止渴的作用(3)空想可以暂时安慰人,但终究不能代替现实(4)曹操的这种作法完全是唯心主义的 A(1)(2) B(1)(2)(3) C(2)(3) D(2)(4)“画饼充饥”和“望梅止渴”都非常富有哲理。

7、这两个成语都强调了(B)A物质的作用 B意识的作用 C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D 实践的重要性8、实际上,“画饼充饥”并不能真正“充饥”,“望梅”也不能真正“止渴”。

这是因为(A)A意识不能代替物质 B物质可以代替意识C精神的东西并不重要D物质和意识没有区别9、“掩耳盗铃”的错误,在于违背这样的哲理(C)(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2)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3)意识能动作用要受物质决定作用制约(4)意识决定于物质A(1)(2)(3)(4)B(1)(2)(3)C(1)(3)(4)D(2)(3)(4)10、“拔苗助长”的故事告诉我们(C)A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取得成功经验 B发挥主观能动性往往失败C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D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因而导致失败“拔苗助长”却事与愿违,“庖丁解牛”则事半功倍。

高中政治 古诗词哲理选择题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 古诗词哲理选择题 新人教版必修4

巧析古诗词哲理,提高复习实效以古诗词、名言名句、成语等为载体来命题,不仅考查了学科知识,而且要求学生要具有一定的人文素养,要具备一定的艺术鉴赏知识和鉴赏能力,继承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在进行学科知识教学中,要挖掘学科知识中所蕴涵的丰富的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寓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于教学过程之中,弘扬和更好地传承中国优秀的、蕴含着深厚哲理思想的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

同时考生在复习哲学常识的过程中,要搜集和整理一些常用成语,并把握其中的哲理,还应适当积累一些哲理性的名言名句和古诗词,善于结合哲学知识进行分析,这是十分必要的。

方法指导:解答这类题型,思路分为两步:首先弄懂题干诗词名句或成语的含义及其蕴含的哲理,其次弄清选项中诗词名句或成语的含义及其蕴含的哲理,并与题干材料所蕴含的哲理进行对照,从而筛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

下面把我们在高三复习哲学时精选的部分试题介绍给大家,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以古语、古诗、名人名言为背景的哲学选择题的举例和分析1、王安石以“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的诗句,题咏菊花。

苏东坡则认为秋菊不可能像春花那样落英满地,以“秋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的诗句加以嘲讽。

后来,苏东坡在黄州果见秋菊落英,方知自己错了。

在这件事上,苏东坡错在他不懂得A、下结论要以事实为依据B、认识受时间、地点和条件的限制C、认识事物须透过现象达到本质D、对同一对象的认识,不同的人会得出不同的结论解析:从试题提供的材料看,苏东坡知错是“后来”的事,知错的原因在于在不同地点——黄州见到秋菊落英。

如果把“后来”与“黄州”转述一下即可说是“不同时间”“不同地点”,B是最好的选项。

2、下列判断中体现唯物论和辩证法相统一的是A、要命令自然就得服从自然B、动中有静,静中有动C、近朱者赤,近墨者黑D、日有所思,夜中所梦解析:命令自然与服从自然是对立又统一的,服从自然体现了世界的物质性,意识必须服从自然规律,体现了唯物论;要命令自然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人在自然面前不是消极被动的。

高考政治 古诗文名言哲学原理

高考政治 古诗文名言哲学原理

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解读:竹林外斜横出两三枝艳丽的桃花,春天的江水变暖鸭子最先知晓。

哲理分析: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孤立存在的事物是没有的。

事物之间的联系形式具有多样性,其中有一种主要的联系形式就是因果联系,即事物之间那种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春江水暖”和“鸭先知”之间就是这种联系。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解读:花落燕归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哲理分析: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消灭规律,规律的客观性集中表现在它的不可抗拒性。

“无可奈何花落去”,其寓意为事物的变化具有规律性,人们无法改变。

3.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解读:人的主观愿望和客观效果有时并不是一致的。

哲理分析:唯物辩证法认为,人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有意栽花花不发”是指人们违背了客观规律,无法得到预期的效果。

“无心插柳柳成荫”是指人的行为顺应了客观规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4.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解读:混乱和有序,胆怯和勇敢,弱小和强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哲理分析: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乱和治、怯和勇、弱和强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5.心病终须心药治,解铃还是系铃人解读:要想治好心头之病,必须用治心病的药;要想把铃铛解掉,还要请来拴铃铛的人。

哲理分析:唯物辩证法认为,每个事物的具体矛盾各不相同,各有其特点,即矛盾具有特殊性。

这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到正确解决矛盾的方法。

该名句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道理。

6.贤士徇名,贪夫死利解读:道德高尚的人为名节而牺牲,贪婪的人为私利而亡。

哲理分析: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会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因此,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意识,反对错误的意识。

《生活与哲学》常考名言、成语谚语、诗词解析

《生活与哲学》常考名言、成语谚语、诗词解析

《生活与哲学》常考名言、成语谚语、诗词解析名言66条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解析:这句话是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上来把握物质的。

2、“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人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解析:这句话表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3、“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解析:马克思的这句话表明,要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

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①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②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③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4、“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

”解析:恩格斯的这句话表明,事物发展的过程,从形式上看,是事物在时间上的持续性和空间土的广延性的交替;从内容上看,是事物在运动形式、形态、结构、功能和关系上的更新。

5、“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之外,都是鬼话。

”解析:这句话是形而上学否定观,这种观点否定是外在的否定,主观任意的否定;否定是绝对的否定,是不包含肯定的否定,这就割断了事物的联系,使发展中断。

6、“所谓的客观辩证法是在整个自然界中起支配作用的,而所谓的主观辩证法,即辩证的思维,不过是在自然界中到处发生作用的、对立中的运动的反映。

”解析:恩格斯的这句话表明:①客观辩证法是指客观事物或客观存在的辩证法;②主观辩证法是指人类认识和思维运动的辩证法;③主观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的反映;④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在本质上是统一的,但在表现形式上则是不同的。

7、“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解析:恩格斯的这句话表明:辩证思维与科学研究的紧密联系、不可分割。

①辩证思维方法是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方法论前提;②现代科学研究方法及其成果丰富和深化了辩证思维方法。

8、“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

”解析:列宁的这句话表明了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文史哲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文史哲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文史哲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鲁迅先生对哪部古代文学作品的评价?A. 《诗经》B. 《史记》C. 《左传》D. 《楚辞》2. “人之初,性本善”出自以下哪部经典?A. 《论语》B. 《孟子》C. 《大学》D. 《中庸》3. 下列哪位哲学家提出了“存在即合理”的观点?A. 庄子B. 黑格尔C. 孔子D. 老子4.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是哪位历史人物的名言?A. 诸葛亮B. 王阳明C. 范仲淹D. 岳飞5.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是哪位诗人的诗句?A. 李白B. 杜甫C. 白居易D. 王之涣6. 《红楼梦》中“黛玉葬花”一节,黛玉葬的是什么花?A. 桃花B. 梅花C. 荷花D. 菊花7.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易经》的哪个卦?A. 乾卦B. 坤卦C. 震卦D. 巽卦8.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哪位诗人的诗句?A. 王维B. 孟浩然C. 李白D. 杜甫9.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是哪位儒家思想家的名言?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韩非子10.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出自哪位诗人的《青玉案》?A. 辛弃疾B. 李清照C. 苏轼D. 柳永答案:1. B2. B3. B4. C5. A6. B7. A8. A9. A10. 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1.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____”三部分。

12.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而“仁”的实践原则是“____”。

13. 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提出了“逍遥游”的概念,主张“____”。

14. 黑格尔是德国著名的哲学家,他提出了辩证法的“三一律”,即“____、否定、否定之否定”。

15.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其主要描写了贾、王、史、____四大家族的兴衰。

哲学选择题集锦之二:名言类

哲学选择题集锦之二:名言类
? A、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 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 C、量的积累必然会引起质的变化? D、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19、老子说:"治大国如烹小鲜",也就是说要注意火候。这说明()
? A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 B要重视内因的作用
? C学习书本知识比实践来得重要 D对事情要有所耳闻
?4、荀子"制天命而用之"的观点给人哲学思考是( )
? ⑴天神是人类制造的,也能为人类服务? ⑵认识自然界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 ⑶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人类就能成为自然的主宰? ⑷利用自然规律首先要掌握规律
? ⑸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利用规律,改造规律
26、"轻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轻重、大小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B事物变化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 C轻重、大小事无条件地相互转化 D量变与质变存在根本区别
27、孔子曰:"爱人者则人爱人,恶人者则人恶人。"这一思想体现的哲理有( )
哲学选择题集锦之二:名言类
1、荀子在《劝学》中说:"南方有鸟焉,名有(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这件事,从哲学上启示我们( )
?? A、外因对事物的变化起决定作用 ? B、认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21、老子说:"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他的观点( )
? ? ⑴否认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⑵在认识理论上是唯心主义的先验论
? ⑶批判了那种认为人的认识活动是感性的活动的观点? ⑷肯定了人的抽象思唯能力和预见能力

哲学原理在诗词名句中的体现

哲学原理在诗词名句中的体现

哲学原理名言/成语/诗词总结1、人们的意识不都是一样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2、立场是制约意识的因素之一:桑条无叶土生烟,萧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耽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3、青年学生应学习历史:欲知大道,必先知史。

4、物质意识辨证关系:唯物主义:(1 )天地和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一荀况(2)形寸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一一范缜[南北朝](3 )天下惟器、道者器之道、无其器则无其道气者,理之所依也。

——王夫之[明]唯心主义:掩耳盗铃:比喻欺骗不了别人,只能欺骗自己。

心外无物。

一一王守仁[明]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一一贝克莱[英]5、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富润屋,德润身。

——《礼记》6、要正确估量对待自己:吾日三省吾身。

目标切近者成,目标虚幻者败。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7、普遍联系的观点: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春江水暖鸭先知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

”一一况反例:孤立的观点: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8、因果联系:无风不起浪时势造英雄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9、要提高实践活活动的自觉性、预见性: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前世不忘,后世之师。

10、整体与部分相互影响:国兴则家昌,国破则家亡。

11、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整体起决定作用:一着不慎,全盘皆输。

棋高一着,缚手缚脚。

画龙点睛:比喻绘画、作文在紧要之处加上一笔,使其灵活而有神。

12、离开整体部分就不再具有部分的功能:脱离了人体的手,不再是手。

13、要树立全局观念: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反例: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14、事物是变化发展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容。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我国诗词歌赋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下列与“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哲学寓意相同的是A.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前进曲折) B.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联系外因)C.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不改鬓毛衰(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 D.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发展)2、“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史记)。

下列与此古训蕴含的哲学寓意相一致的是A.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B.寒暑渐于春秋,隆替起于得失C.振叶以寻根,观澜而索源 D.一夫当关,万夫莫开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在文学中,这种以物拟人写法反映的哲理是A.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B.意识是物质的正确反映C.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D.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4、“散步的时候我走直路儿子却故意把路走弯我说把路走直就是捷径儿子说把路走弯路就延长”。

这首《散步》蕴含的哲理是:()①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②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价值评价也就不同③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④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A.①② B.②③C.②④ D.①④5、中央电视台有句广告词:“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从哲学角度看,这句广告语A.认为世界是不可知的 B.具有客观唯心主义的倾向C.有一定道理,强调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D.属于形而上学的观点6、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这说明A.物质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客观存在B.只要客观条件具备,事情一定能办成功C.意识能动作用受物质决定作用的制约D.办事情必须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7、“心想事成”、“美梦成真”,从哲学角度看是A.夸大了意识的决定作用B.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C.否定了意识的能动作用D.肯定了意识的能动作用.8、“权为民用,纵然是清风两袖,自当流芳百世传佳话;利为己谋,即便有豪宅千顷,也会遗臭万年殃后人。

”这副对联告诉我们A.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精神贡献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C.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D.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9、“掩耳盗铃”寓言中的盗铃人,违背了( )哲理。

A.物质是运动的 B.运动是有规律的C.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D.物质决定意识10、.“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与这句话蕴含相同哲理的是A.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B.溪云乍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C.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D.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11、 “脑子决定步子”、“思路决定出路”是许多成功者的经验之谈。

这主要强调了()A.意识不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B.意识是大脑的机能C.意识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 D.意识可以决定物质12、下列说法中能体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分歧是( )A.“生死由命,富贵在天”与“物是观念的集合” B.“世异则事异,世异则备变”与“天不变,道亦不变”C.“气者,理之依也”与“理生万物”D.“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与“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13、亚里士多德认为,哲学应追求“头等智慧”。

赫拉克利特说:“智慧只在于一件事,就是认识那关于驾驭一切的思想。

”这段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有( )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②人能够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③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有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④哲学作为一定形态的文化最终决定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A.①② B.③ C.①④D.②③14、在实际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一种情况出现,即人们对某种事物在存在与否感到难以预料,心中无底时,往往就认为“信则有,不信则无”。

这种观点从哲学上说,就认为( )A.世界不是由神创造的,而是由人创造的 B.存在决定思维C.思维是世界的本原,思维决定存在 D.世界观不同,对事物的看法不同15、“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警示人们要珍惜年华。

古人对时间的体验与此类似的是( )①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②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③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④叹长河之流速,送驰波于东海A.①②B.①④C.②③ D.③④16、南北朝诗人王籍有“蝉噪林逾静,乌鸣山更幽”的名句。

宋代王安石则认为“一鸟不鸣山更幽。

”黄庭坚说王安石的修改是“点金成铁”。

从哲学上看,是因为王安石( )A.只见统一,不见对立 B.只见相互依存,不见相互转化C.只见对立,不见统一 D.只见相互转化,不见相互依存17、“兢慎”一词,见于唐杜荀鹤《泾溪》一诗:“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

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这首诗的哲学寓意主要是( )A.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B.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向对立面转化C.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D.意识具有反作用18、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将一只跳蚤放进杯里,开始跳蚤—下就能从杯里跳出来。

然后,心理学家在杯口上盖上透明盖,跳蚤仍然会往上跳,但碰了几次盖后,慢慢就不跳那么高了。

这时,心理学家再将盖拿走,却发观那只跳蚤已经永远不能跳出杯子,因为它的目标高度已经不及杯子的高度了。

上述实验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A.客观环境对人的意识具有决定作用B.人的意识和精神状态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有重大作用C.只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办事情才能成功D.在一定条件下,人的意识对世界也具有决定作用19、古人云:峣峣者易折,皎皎者易污。

意思是说,过于坚硬刚强,则容易折断;过于干净洁白则容易受到污染,变得肮脏。

以下观点与题目哲学寓意相同或相近的是①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②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③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④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A.②③B.①② C.③④ D.①③20、温家宝总理在谈到金融危机前景时说:“莫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色倍还人。

”下列说法与之蕴含的哲理相同的是:A.昨夜江边春水生,朦膛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B.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

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C.径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

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D.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21、借科学家之“囧”(网意:尴尬),说生活智慧。

有本数学读物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工程师、物理学家和数学家三人分别被关押在不同的房间里。

房间里有充足的、不同种类的罐头,但没有开罐头的工具。

一年后:◎工程师利用房间里的东西制作了启子,再用罐头盒和食物做成炸弹,逃了出去。

◎物理学家采用把罐头抛向墙壁的方法吃到了罐头,并计算了把罐头抛向墙壁时最容易打开罐头的角度和速度。

◎数学家一个罐头也没打开,饿死了。

但数学家解决了罐头怎样码放才能看起来舒服且便于拿取的问题;另外,他在证明下面的理论过程中死去:定理:如果打不开罐头,我就会死去。

证明:如果我能打开任一罐头……这个揶揄数学家的小故事告诉我们①如果知识构成不同,意识结果就会有差异②一般意义上讲,实践比认识更有价值③理论很重要,但科学的理论更重要④认识形成第一次飞跃是不够的,认识的第二次飞跃才是终结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我爱我的国,我爱我的家。

”这句话体现了爱国与爱家是统一的,下列名言与这句话主旨一致的是A.一片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B.国家将兴有祯祥,国家将亡有妖孽C.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D.千龄人事一朝空,四海为家此路穷22、兔子是奔跑冠军,可是不会游泳,人们认为这是兔子的弱点。

于是,兔子的父母和老师就强制它去学游泳。

可耗了大半生也没学会,兔子很疑惑而且非常痛苦。

这个寓言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A.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B.实现主客观的统一,需要一定条件C.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D.人们利益立足点不同,对事物的看法不同23、“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是我们党和国家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

上述基本原则体现了我党的群众工作路线。

这一工作路线的哲学依据是①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②认识的根本任务是指导实践③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④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A.①B.①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24、行为学有这样一个公式:重要十重要…+重要=0。

下列古语中与其体现的哲理相同的是A.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B.因地制宜,因材施教C.欲擒故纵,声东击西D.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25、“费解的金融品、迟钝的监管者、神经质的投资者,这就是21世纪第一场金融危机所包含的全部内容”。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首席经济学家罗格弗教授的这一深刻论述①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本质②实现了认识的第二次飞跃③运用了抽象思维的能力④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A. ①②③B. 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26、2008年年底,胡锦涛总书记用“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的通俗话语强调改革开放让人会心一笑。

在2009年的两会上,政协主席贾庆林则用“顶得上去、帮得上忙、管得上用”表述新时期政协的职能,令人耳目一新;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被认为“语言简练,条理清晰,用数字、用事实说话,我们百姓深有体会,感觉真实亲切”。

我国政治生活中流行“大白话”,体现了A.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B.政府职能的转变 C.人民群众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D.政府依法行政27、一个有梦想的人,才会去追求自己的梦想;一个有伟大梦想的人,才会去做伟大的事情。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从哲学角度看,这句广告语A.认为世界是不可知的 B.具有客观唯心主义的倾向C.有一定道理,强调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D.有问题,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28、宋代诗人陈与义《襄邑道中》诗云:“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这首诗说明:A.物质运动是永恒的、有条件的 B.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C.事物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D.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29、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山居秋暝》。

“山、雨、月、松、泉、石”都是极其平常的景物,然而作者把这些山间景物巧妙结合,结果平常中就显得不平常。

这告诉我们A.量变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引起质变B.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决定了走曲折的路C.事物内部结构和排列次序的变化,也会引起质变D.把不同事物简单组合,就能获得最大的整体功能30、“镜子,是光亮的,世界上最亮的镜子,莫过于群众的眼睛。

”这告诉我们A.客观要与主观相符合 B.个人与社会是统一的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D.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重要性31、关于“学习”有两种观点:其一,“人之岁月精神有限,诵说中度一日,习行中错一日;纸墨上多一分,身世上少一分。

”其二,“教人必欲使其读尽天下书,将道全看在书上,将学全看在读上。

”这两种观点没有处理好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B.实践与认识的关系C.真理与价值的关系 D.量变与质变的关系32、.徐悲鸿偏爱画马,听马蹄得得,看马迎风奔驰,他觉得是一种精神享受,心仿佛在和马一同驰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